CN113849788A -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49788A
CN113849788A CN202111138555.9A CN202111138555A CN113849788A CN 113849788 A CN113849788 A CN 113849788A CN 202111138555 A CN202111138555 A CN 202111138555A CN 113849788 A CN113849788 A CN 1138497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data
group
touch data
fi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3855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志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pay Hangz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pay Hangz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pay Hangz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ipay Hangz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3855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4978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497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497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16User authentication by observing the pattern of computer usage, e.g. typical user behaviou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ocial Psyc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身份验证方法,基于用户在触控设备上产生的多组触控数据对其身份进行验证,其中,任一组触控数据包括用户在同一时刻的触控行为所产生的多个触控点坐标,各组触控数据分别在不同时刻产生。利用首次获取到的第1组触控数据,确定出各个手指对应的触控区域,针对后续的获取到的每组触控数据,确定该组数据对应的多个触控区域,并根据该组触控数据与第1组和触控数据之间的差异,确定该组数据对应的手指触控状态。将后续获取到的各组触控数据对应的手指触控状态,按照对应的获取时刻形成待验证触控行为序列,将待验证触控行为序列与预设的合法触控行为序列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当前用户是否通过身份验证。

Description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身份验证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实际生活中,有很多需要身份验证的场景,使用手机进行支付的时候,对手机进行屏幕解锁的时候,密码找回的时候,等等。
身份验证已经成为生活中常见的事情,需要更多样的身份验证的方式,以供用户选择,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身份验证方法及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身份验证方法,用于基于用户在触控设备上产生的多组触控数据对其身份进行验证,任一组触控数据包括用户在同一时刻的触控行为所产生的多个触控点坐标,各组触控数据分别在不同时刻产生;所述方法包括:
利用首次获取到的第1组触控数据,确定出该组数据对应的各个手指及触控区域;
针对后续获取到的每组触控数据:确定该组数据对应的多个触控区域,根据该组数据与第1组数据的差异,确定该组数据对应的手指触控状态;
将后续获取到的各组触控数据对应的手指触控状态,按照对应的获取时刻形成待验证触控行为序列;
对所述待验证触控行为序列与预设的合法触控行为序列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当前用户是否通过身份验证。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身份验证装置,用于基于用户在触控设备上产生的多组触控数据对其身份进行验证,任一组触控数据包括用户在同一时刻的触控行为所产生的多个触控点坐标,各组触控数据分别在不同时刻产生;所述装置包括:
触控区域确定模块,用于利用首次获取到的第1组触控数据,确定出该组数据对应的各个手指及触控区域;
触控状态确定模块,用于针对后续获取到的每组触控数据:确定该组数据对应的多个触控区域,根据该组数据与第1组数据的差异,确定该组数据对应的手指触控状态;
行为序列确定模块,用于将后续获取到的各组触控数据对应的手指触控状态,按照对应的获取时刻形成待验证触控行为序列;
比较模块,用于对所述待验证触控行为序列与预设的合法触控行为序列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当前用户是否通过身份验证。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上述所述的身份验证方法。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所述身份验证方法的步骤。
本说明书提出一种新的身份验证方法,基于用户在触控设备上产生的多组触控数据对其身份进行验证,其中,任一组触控数据包括用户在同一时刻的触控行为所产生的多个触控点坐标,各组触控数据分别在不同时刻产生。利用首次获取到的第1组触控数据,确定出各个手指对应的触控区域,针对后续的获取到的每组触控数据,确定该组数据对应的多个触控区域,并根据该组触控数据与第1组和触控数据之间的差异,确定该组数据对应的手指触控状态。将后续获取到的各组触控数据对应的手指触控状态,按照对应的获取时刻形成待验证触控行为序列,将待验证触控行为序列与预设的合法触控行为序列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当前用户是否通过身份验证。
利用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用户在触控设备上做出对应的触控行为,得到对应的触控数据,进而确定用户的触控行为序列是否是与合法的触控行为序列相同,确定用户的身份验证是否通过。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身份验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A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点示意图以及各个手指对应的触控区域的示意图。
图2B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点示意图以及各个手指对应的触控区域的示意图。
图3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身份验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并不一定按照本说明书示出和描述的顺序来执行相应方法的步骤。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其方法所包括的步骤可以比本说明书所描述的更多或更少。此外,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单个步骤,在其他实施例中可能被分解为多个步骤进行描述;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多个步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能被合并为单个步骤进行描述。
如上述,生活中有很多需要身份验证的场景,身份验证的方式也多种多样,随着多因子身份验证方式的出现,使得身份验证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为了适用于更多的应用场景,身份验证的方式越多,用户可选择的更多,给用户带来的体验也会更良好。
基于此,本说明书提出一种新的身份验证方法,基于用户在触控设备上产生的多组触控数据对其身份进行验证,其中,任一组触控数据包括用户在同一时刻的触控行为所产生的多个触控点坐标,各组触控数据分别在不同时刻产生。利用首次获取到的第1组触控数据,确定出各个手指对应的触控区域,针对后续的获取到的每组触控数据,确定该组数据对应的多个触控区域,并根据该组触控数据与第1组和触控数据之间的差异,确定该组数据对应的手指触控状态。将后续获取到的各组触控数据对应的手指触控状态,按照对应的获取时刻形成待验证触控行为序列,将待验证触控行为序列与预设的合法触控行为序列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当前用户是否通过身份验证。
利用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用户在触控设备上做出对应的触控行为,得到对应的触控数据,进而确定用户的触控行为序列是否是与合法的触控行为序列相同,确定用户的身份验证是否通过。
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身份验证方法,该方法基于用户在触控设备上产生的多组触控数据对其身份进行验证,以及对应的身份验证装置、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接下来对身份验证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本说明书中,用户在触控设备上进行相应的触控后,触控设备会得到一组触控数据,一组触控数据包括多个触控点坐标,是用户在同一时刻的触控行为所产生的多个触控点坐标。
在使用本说明书示出的身份验证方法前,需要先获取用户设置的合法触控行为序列,合法的触控行为序列是用户预先设置的,或者预先向用户采集的。如果是预先设置的,可以像设置密码一样,设置手指暗号,例如为各个手指进行编号,大拇指为1号,食指为2号,中指为3号,无名指为4号,小拇指为5号,那么设置暗号时,可以是(1,3,4,5,3),相应的,合法的触控行为序列为:抬起拇指→抬起中指→抬起无名指→抬起小拇指→抬起中指。
也可以是((12),(15),(23))这样的暗号,相应的,合法的触控行为序列为:抬起大拇指及食指→抬起大拇指及小拇指→抬起食指及中指。
还可以是(2、(34)、1、4、(15))这样的暗号,相应的,合法的触控行为序列为:抬起食指→抬起中指及无名指→抬起大拇指→抬起无名指→抬起大拇指及小拇指。
如果是预先向用户采集的,可以是提示用户将手放置于触控设备上,并在提示下,一组一组获取用户做出触控行为产生的触控数据,进而得到用户设置的触控行为序列。其中,利用首次获取到的第1组触控数据,确定出该组数据对应的各个手指的触控区域。针对后续获取到的每组触控数据:确定该组数据对应的多个触控区域,根据该组数据与第1组数据的差异,确定该组数据对应的手指触控状态。将后续获取到的各组触控数据对应的手指触控状态,按照对应的获取时刻形成触控行为序列,作为向用户采集的触控行为序列,即,合法触控行为序列。如上述的触控行为序列(抬起拇指→抬起中指→抬起无名指→抬起小拇指→抬起中指)、(抬起大拇指及食指→抬起大拇指及小拇指→抬起食指及中指)等,然后作为该用户的合法触控行为序列,存储时,也可以做如上的转换,为各个手指进行编号,大拇指为1号,食指为2号,中指为3号,无名指为4号,小拇指为5号,然后存储为暗号。
获取到用户的合法触控行为序列后,即可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如图1所示,为本说明书示出的一种身份验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利用首次获取到的第1组触控数据,确定出该组数据对应的各个手指及触控区域。
第1组触控数据用于确定各个手指对应的触控区域,因此,在采集第1组触控数据时,即,获取第1组触控数据时,用户的全部手指都需要在触控设备上,如此,才可根据触控设备产生的触控数据中,得到所有手指的触控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触控设备在用户用手等触摸触控设备后,触控设备上会有很多点,触控设备可以检测到每个点是否被触控,当用户将手放置于触控设备上后,触控设备就会检测到被触控的各个触控点的坐标。
其中,触控设备可以与身份验证的设备可以是在集成在一个设备上,例如触控设备是触摸屏,身份验证的设备是手机、平板、笔记本等。也可以是单独设置的,即专门设置采集触控数据的设备。
其中,利用首次获取到的第1组触控数据,确定出该组触控数据对应的各个手指的触控区域,可以使用利用标准手型进行确定,也可以使用模型确定。
使用标准手型进行确定的过程具体如下:
利用第1组触控数据中的各个触控点坐标,确定触控点坐标集中的多个触控区域。将多个触控区域的相对位置与标准手型进行比较,确定出符合各个手指相对位置的触控区域,得到各个手指对应的触控区域。
其中,标准手型可以是通用手型,例如可以是五指张开后的通用手型,或者五指并拢后的通用手型,那么相应的,在获取用户的触控数据时,需要要求用户的触控行为是五指并拢放置于触控设备或者五指张开放置于触控设备。
或者标准手型可以是预先向用户采集的用户的手型,在采集用户的合法触控行为序列时,同时采集用户的手型,然后利用保存的用户的手型,在多个触控区域中找到符合各个手指相对位置的触控区域。
使用模型确定的具体过程如下:
将第1组触控数据输入至预先训练好的手指触控区域确定模型中,然后基于手指触控区域确定模型的输出,得到各个手指对应的触控区域。
其中,手指触控区域确定模型的训练过程如下:
获取训练样本集合,任一训练样本包括一组包括多个触控点坐标的触控数据,该组的多个触控点坐标是用户五指同时放置于触控设备所产生的触控点坐标,以及对各个手指触控区域的标注。
利用上述的训练样本集合,训练手指触控区域确定模型,直至手指触控区域确定模型达到预期的效果。
如图2A所示,为本说明书示出的触控点以及根据触控点确定出的各个手指的触控区域的示意图,其中,每个小黑点代表一个触控点坐标。
图2A本说明只是示例性的给出触控点示意图以及触控区域的示意图,实际应用中,触控设备的大小可能会受限,那么可相应的减少手掌面积或者手指数量,例如手机屏幕,并不能将全手放置完全,那么可能只能将四个手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放置在手机屏幕上,那么在确定各个手指对应的触控区域时,可以只确定四个手指对应的触控区域,后续确定的触控行为也是针对这四个手指的触控行为。
如图2B所示,为本说明书示出的另一种触控点示意图以及触控区域的示意图,手心悬空放置于触控设备,因此,可以只确定每个手指指尖对应的触控区域。
本说明书示出的每组触控数据对应的各个手指的触控状态的确定,是根据第1组触控区域与该组触控区域的差别得到的,可以是包括整个手指对应的触控区域,也可以是手指指尖对应的,等等,只要能够表针手指的触控状态即可。
步骤103、针对后续获取到的每组触控数据:确定该组数据对应的多个触控区域,根据该组数据与第1组数据的差异,确定该组数据对应的手指触控状态。
第1组触控数据用于各个手指对应的触控区域,之后的每一组触控数据,都是用于确定一个手指触控状态,确定每个触控数据对应的手指触控状态时,先确定该组触控数据的多个触控区域,根据第1组确定的各个手指对应的触控区域,确定该组确定出的多个触控区域中,是否有各个手指的对应触控区域,如果没有,说明该手指未进行触控,如果有,说明该手指有进行触控。
例如,第3组确定的多个触控区域与第1组的多个触控区域相比,缺少了食指对应的触控区域,那么第3组触控数据的手指触控状态是抬起食指。
其中,每组触控数据与第一组触控数据进行比较,确定手指触控状态时,部分手指对应的触控和区域会发生变化,比如用户在做出某组触控行为时,相对于第1组食指对应的触控区域整体向左移了一个触控坐标,或者向右移动了一个触控坐标,这种差异可以忽略不计。但是,相对于第1组若食指的触控区域整体向左或者向右移动了七八个触控坐标,那么就不会检测到食指对应的触控区域,即,根据该组触控数据确定的触控行为是错误的。
因此,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比较该组数据与第1组数据的差异时,可以设定一个阈值,当某一区域的重叠度大于百分之多少时,认定该组对应的触控区域与第1组的触控区域是同一个区域。
触控状态是指各个手指触控上述触控设备的状态,例如,大拇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都对进行了相应的触控,但食指悬空,没有对触控设备进行相应的触控,那么对应的触控状态是抬起食指,或者大拇指、中指、无名指都对进行了相应的触控,但食指和小拇指悬空,没有对触控设备进行相应的触控,那么对应的触控状态是抬起食指及小拇指。
步骤105、将后续获取到的各组触控数据对应的手指触控状态,按照对应的获取时刻形成待验证触控行为序列。
每组触控数据的获取时刻不同,其次序是按照时刻排序的,因此触控行为序列也是根据获取时刻排序的。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在触控设备上进行一系列的触控行为时,手的各个部位在触控设备上的触控区域是相对稳定不变的,即,用户在用手在触控设备上进行验证时,用户的手不应该与触控设备有左右的相对运动,保证用户每次各个手指对应的触控区域是较为固定的。例如,第2组对应的触控行为是抬起食指,第3组对应的触控行为是抬起小拇指,那么用户在做第2组、第3组对应的触控行为时,第3组的大拇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对应的触控区域,与第1组大拇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对应的触控区域应该是相同的,第3组的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对应的触控区域,与第1组的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对应的触控区域应该是相同的,如此,才可保证在确定每组触控数据对应的触控行为时,能够确定出用户真正的触控行为。
步骤107、对所述待验证触控行为序列与预设的合法触控行为序列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当前用户是否通过身份验证。
本说明书示出的用手的触控行为进行身份验证方法,可以是身份验证中的其中一个环节,当确定待验证触控行为序列与预设的合法触控行为序列的比较结果是相同的情况下,继续进行下一个环节的身份验证,比较结果不相同的情况下,提示用户触控行为序列不正确。
也可以是身份验证的所有环节,即,直接使用手的触控行为进行身份验证,如果待验证触控行为序列与预设的合法触控行为序列相同,则身份验证通过,如果不相同,则身份验证不通过。
由于第1组触控数据是用于确定各个手指对应的触控区域的,因此,获取的触控数据的组数比合法触控行为序列的长度大一个数,例如,触控行为序列的长度为4,那么需要获取五组触控数据,之后四组的触控数据都是根据第1组的触控数据确定手指的触控状态。
实际应用中,用户用手在触控设备做出对应的触控行为时,需要一个简短的过程,刚放置在触控设备上时,用户的手可能是不稳定的,那么触控设备检测到的触控数据也是不稳定的,等待触控设备的触控数据稳定后,认为用户的触控行为是稳定的。
因此,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获取每组触控数据时,可以使用以下方法进行获取:
提示用户做出该组对应的手指触控行为,在检测到触控设备的触控数据的差异变化小于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此时的触控数据达到稳定状态,获取该时刻触控设备的触控数据,作为该组对应的触控数据。
例如,第1组提示用户,将用于确定触控行为的全部手指放置于触控设备上,第2组提示用户,请做出第一个触控行为,第3组提示用户,请做出第二个触控行为,直至结束触控数据的获取。
触控数据达到稳定是指,触控数据包含的多个触控点坐标只有少量的变化,而不是大量的变化,此时认定用户的手在触控设备上是平稳的,
在基础上,在获取每组触控数据时,可以为获取每组触控数据设置时长,若在获取某一组的触控数据时,触控设备的触控数据长时间未达到稳定,使得未能获取到该组对应的触控数据,此时可以提示用户触控数据获取失败,然后重新获取该组触控数据,等待触控设备的触控数据达到稳定后,获取此时的触控数据作为该组触控数据。
此外,实际应用中,触控行为序列的长度可以是定长,也可以是变长,因此,在获取用户输入的触控数据的方式会有所不同。
在触控行为序列是定长的情况下,即,用户在设置合法触控行为序列时,可设置的行为序列长度,例如,长度为6,那么用户设置的合法的触控行为序列必须包括6个触控行为,多于6个或者少于6个都是不可以的。或者长度为4,那么用户设置的合法的触控行为序列必须包括4个触控行为,多于4个或者少于4个都是不可以的。那么在获取触控数据时,获取到第7组或者第5组触控数据即可结束触控数据的获取(第1组用于确定各个手指对应的触控区域)。
在触控行为序列是变长的情况下,即,用户在设置合法触控行为序列时,可以设置任意长度,包括任意数量个触控行为,可以是3个,可以是7个,还可以是4个。那么在获取触控数据时,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指令后,结束触控数据的获取。
以上是对身份验证的方法的说明,本说明书提出的新的身份验证方法,用户用手按照提示在触控设备上做出对应的触控行为,触控设备根据获取到的触控数据,分析得到用户做出的触控行为,并与合法的触控行为序列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用户身份验证是否通过。
此外,在进行触控行为序列的验证之前,还可以先验证用户的手型,即,在进行身份验证之间,先验证用户的手型是否与预先保存的用户的手型的差异小于预设的范围(例如进行相似度比较后,相似度为百分之九十五,那么差异就是百分之五),如果小于预设的范围,那么认为待验证的用户的手型是符合预存的用户的手型的,然后进一步获取待验证的用户的触控行为序列对应的触控数据。
实际应用中,还可能存在用户不方便使用手进行身份验证的情况,例如用户是没有手的残障人士,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将其扩展为脚等其他方式的触控行为序列,其重点在于,通过比较第1组触控数据与其他组触控数据的差异,得到其他组对应的触控状态,其他方式实现触控行为序列的方法,相关之处可参照对利用手指进行身份验证方法的说明,此处不进行详细赘述。
本说明书还提供了一种身份验证装置,用于基于用户在触控设备上产生的多组触控数据对其身份进行验证,任一组触控数据包括用户在同一时刻的触控行为所产生的多个触控点坐标,各组触控数据分别在不同时刻产生;如图3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触控区域确定模块301,用于利用首次获取到的第1组触控数据,确定出该组数据对应的各个手指及触控区域;
触控状态确定模块303,用于针对后续获取到的每组触控数据:确定该组数据对应的多个触控区域,根据该组数据与第1组数据的差异,确定该组数据对应的手指触控状态;
行为序列确定模块305,用于将后续获取到的各组触控数据对应的手指触控状态,按照对应的获取时刻形成待验证触控行为序列;
比较模块307,用于对所述待验证触控行为序列与预设的合法触控行为序列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当前用户是否通过身份验证。
其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触控数据获取模块,每组触控数据使用所述触控数据获取模块获取,所述触控数据获取模块用于:
提示用户做该组对应的手指触控行为;
在检测到所述触控设备的触控数据的差异变化小于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此时的触控数据达到稳定状态,获取该时刻所述触控设备的触控数据,作为该组对应的触控数据。
此外,所述触控数据获取模块还可以用于:
在预设时长内,所述触控设备的触控数据并未到达稳定状态的情况下,提示用户该组触控数据获取失败,重新做该组对应的手指触控行为;
在确定所述触控设备的触控数据达到稳定状态的情况下,获取该时刻所述触控设备的触控数据,作为该组对应的触控数据。
此外,所述触控数据获取模块还可以用于:
在获取的触控数据的组数达到预设的合法触控行为序列的长度的情况下,结束触控数据的获取;或
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结束指令的情况下,结束触控数据的获取。
所述触控区域确定模块还可以具体用于:
基于第1组触控数据中的各个触控点坐标,确定触控点坐标集中的多个触控区域;
将所述多个触控区域的相对位置与标准手型进行比较,确定出符合各个手指相对位置的触控区域,得到各个手指对应的触控区域;所述标准手型用于表征各个手指指头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或者具体用于:
将第1组触控数据输入至预先训练好的手指触控区域确定模型;
基于所述手指触控区域确定模型的输出,得到各个手指对应的触控区域。
身份验证装置实施例与身份验证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对于身份验证装置的实施例,相关之处可参照对身份验证方法的说明,此处不进行详细的说明。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计算机的具体形式可以是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意几种设备的组合。
本说明书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上述所述的身份验证方法。
图4示出了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更为具体的计算设备硬件结构示意图,该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410、存储器420、输入/输出接口430、通信接口440和总线450。其中处理器410、存储器420、输入/输出接口430和通信接口440通过总线450实现彼此之间在设备内部的通信连接。
处理器410可以采用通用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等方式实现,用于执行相关程序,以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
存储器420可以采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静态存储设备,动态存储设备等形式实现。存储器420可以存储操作***和其他应用程序,在通过软件或者固件来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时,相关的程序代码保存在存储器420中,并由处理器410来调用执行。
输入/输出接口430用于连接输入/输出模块,以实现信息输入及输出。输入输出/模块可以作为组件配置在设备中(图中未示出),也可以外接于设备以提供相应功能。其中输入设备可以包括键盘、鼠标、触摸屏、麦克风、各类传感器等,输出设备可以包括显示器、扬声器、振动器、指示灯等。
通信接口440用于连接通信模块(图中未示出),以实现本设备与其他设备的通信交互。其中通信模块可以通过有线方式(例如USB、网线等)实现通信,也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例如移动网络、WIFI、蓝牙等)实现通信。
总线450包括一通路,在设备的各个组件(例如处理器410、存储器420、输入/输出接口430和通信接口440)之间传输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上述设备仅示出了处理器410、存储器420、输入/输出接口430、通信接口440以及总线450,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设备还可以包括实现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其他组件。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设备中也可以仅包含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方案所必需的组件,而不必包含图中所示的全部组件。
本说明书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所述身份验证方法的步骤。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盘存储、量子存储器、基于石墨烯的存储介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凡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身份验证方法,用于基于用户在触控设备上产生的多组触控数据对其身份进行验证,任一组触控数据包括用户在同一时刻的触控行为所产生的多个触控点坐标,各组触控数据分别在不同时刻产生;所述方法包括:
利用首次获取到的第1组触控数据,确定出该组数据对应的各个手指的触控区域;
针对后续获取到的每组触控数据:确定该组数据对应的多个触控区域,根据该组数据与第1组数据的差异,确定该组数据对应的手指触控状态;
将后续获取到的各组触控数据对应的手指触控状态,按照对应的获取时刻形成待验证触控行为序列;
对所述待验证触控行为序列与预设的合法触控行为序列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当前用户是否通过身份验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每组触控数据使用如下方法获取:
提示用户做该组对应的手指触控行为;
在检测到所述触控设备的触控数据的差异变化小于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此时的触控数据达到稳定状态,获取该时刻所述触控设备的触控数据,作为该组对应的触控数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所述每组触控数据的获取方法还包括:
在预设时长内,所述触控设备的触控数据并未到达稳定状态的情况下,提示用户该组触控数据获取失败,重新做该组对应的手指触控行为;
在确定所述触控设备的触控数据达到稳定状态的情况下,获取该时刻所述触控设备的触控数据,作为该组对应的触控数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获取的触控数据的组数达到预设的合法触控行为序列的长度的情况下,结束触控数据的获取;或
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结束指令的情况下,结束触控数据的获取。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利用首次检测到的第1组触控数据,确定出该组数据对应的各个手指及触控区域,包括:
利用第1组触控数据中的各个触控点坐标,确定触控点坐标集中的多个触控区域;
将所述多个触控区域的相对位置与标准手型进行比较,确定出符合各个手指相对位置的触控区域,得到各个手指对应的触控区域;所述标准手型为预先获取的,用于表征各个手指指头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利用首次检测到的第1组触控数据,确定出该组数据对应的各个手指及触控区域,包括:
将第1组触控数据输入至预先训练好的手指触控区域确定模型;
基于所述手指触控区域确定模型的输出,得到各个手指对应的触控区域。
7.一种身份验证装置,用于基于用户在触控设备上产生的多组触控数据对其身份进行验证,任一组触控数据包括用户在同一时刻的触控行为所产生的多个触控点坐标,各组触控数据分别在不同时刻产生;所述装置包括:
触控区域确定模块,用于利用首次获取到的第1组触控数据,确定出该组数据对应的各个手指及触控区域;
触控状态确定模块,用于针对后续获取到的每组触控数据:确定该组数据对应的多个触控区域,根据该组数据与第1组数据的差异,确定该组数据对应的手指触控状态;
行为序列确定模块,用于将后续获取到的各组触控数据对应的手指触控状态,按照对应的获取时刻形成待验证触控行为序列;
比较模块,用于对所述待验证触控行为序列与预设的合法触控行为序列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当前用户是否通过身份验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所述装置还包括触控数据获取模块,每组触控数据使用所述触控数据获取模块获取,所述触控数据获取模块用于:
提示用户做该组对应的手指触控行为;
在检测到所述触控设备的触控数据的差异变化小于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此时的触控数据达到稳定状态,获取该时刻所述触控设备的触控数据,作为该组对应的触控数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所述触控数据获取模块还用于:
在预设时长内,所述触控设备的触控数据并未到达稳定状态的情况下,提示用户该组触控数据获取失败,重新做该组对应的手指触控行为;
在确定所述触控设备的触控数据达到稳定状态的情况下,获取该时刻所述触控设备的触控数据,作为该组对应的触控数据。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所述触控数据获取模块还用于:
在获取的触控数据的组数达到预设的合法触控行为序列的长度的情况下,结束触控数据的获取;或
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结束指令的情况下,结束触控数据的获取。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所述触控区域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基于第1组触控数据中的各个触控点坐标,确定触控点坐标集中的多个触控区域;
将所述多个触控区域的相对位置与标准手型进行比较,确定出符合各个手指相对位置的触控区域,得到各个手指对应的触控区域;所述标准手型用于表征各个手指指头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所述触控区域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将第1组触控数据输入至预先训练好的手指触控区域确定模型;
基于所述手指触控区域确定模型的输出,得到各个手指对应的触控区域。
13.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111138555.9A 2021-09-27 2021-09-27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38497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38555.9A CN113849788A (zh) 2021-09-27 2021-09-27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38555.9A CN113849788A (zh) 2021-09-27 2021-09-27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49788A true CN113849788A (zh) 2021-12-28

Family

ID=78980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38555.9A Pending CN113849788A (zh) 2021-09-27 2021-09-27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4978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uriro et al. Hold and sign: A novel behavioral biometrics for smartphone user authentication
EP3482331B1 (en) Obscuring data when gathering behavioral data
CN107832596B (zh) 一种解锁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和相关介质产品
US10127370B2 (en) Computing device chording authentication and control
CN105404809B (zh)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10781469B (zh)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
EP3482545A1 (en) Step-up authentication
CN106656944B (zh) 手持移动设备滑动验证的方法及装置
KR101556599B1 (ko) 패턴 입력 장치 및 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기록 매체
CN104063639B (zh) 进行验证处理的验证处理装置
CN104318186B (zh) 一种密码切换方法、设备和终端
AU2011202415B1 (en) Picture gesture authentication
JP6002398B2 (ja) 認証プログラム、認証方法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US20180032714A1 (en) Method of Dynamically Adapting a Secure Graphical Password Sequence
US10599330B2 (en) Challenge generation for verifying users of computing devices
KR20210103538A (ko) 가상 현실을 위한 다중 인자 인증
Jeanjaitrong et al. Feasibility study on authentication based keystroke dynamic over touch-screen devices
WO2016087974A1 (en) Token authentication for touch sensitive display devices
CN110807180A (zh) 安全认证以及训练安全认证模型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664286A (zh) 应用程序预加载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11859322A (zh) 身份验证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849788A (zh)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及装置
CN107516024B (zh) 解锁电子设备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
JP2015184717A (ja) 認証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60291720A1 (en) Terminal device and operation lock release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