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34949B - 无线充电电动汽车的测速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无线充电电动汽车的测速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34949B
CN113834949B CN202010514118.1A CN202010514118A CN113834949B CN 113834949 B CN113834949 B CN 113834949B CN 202010514118 A CN202010514118 A CN 202010514118A CN 113834949 B CN113834949 B CN 1138349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ess
wireless charging
electric automobile
micro
magnetic fo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1411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34949A (zh
Inventor
吴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1411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349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349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49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349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49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PMEASURING LINEAR OR ANGULAR SPEED,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SHOCK; INDICATING PRESENCE, ABSENCE, OR DIRECTION, OF MOVEMENT
    • G01P3/00Measuring linear or angular speed; Measuring differences of linear or angular speeds
    • G01P3/42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G01P3/50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for measuring linear sp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2I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无线充电电动汽车的测速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上设置有应力检测装置和磁力感应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利用所述应力检测装置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与无线充电发送端相连时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所述无线充电发送端设置于路面上;利用所述磁力感应装置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与所述无线充电发送端相连时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基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切割所述磁场中磁感线的有效切割长度、所述应力以及所述场强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本公开可以在实现电动汽车的精准测速的基础上,降低***的成本。

Description

无线充电电动汽车的测速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电动汽车的测速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技术的崛起,电车充电已代替汽车加油成为一个技术研发热点。目前电动汽车的电池充电形式主要为充电桩充电,但该种充电形式受限于充电桩的安放位置,因而使得“车多桩少”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为此,相关技术中还提出了基于无线充形式为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的方案,即电动汽车除了可以使用充电桩充电外,还可以利用预先安装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进行无线充电。
在此基础上,如何提供一种对新能源电动汽车进行测速的有效方式,成为了相关技术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电动汽车的测速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缺陷。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电动汽车的测速方法,所述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上设置有应力检测装置和磁力感应装置;
所述方法包括:
利用所述应力检测装置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与无线充电发送端相连时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所述无线充电发送端设置于路面上;
利用所述磁力感应装置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与所述无线充电发送端相连时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
基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切割所述磁场中磁感线的有效切割长度、所述应力以及所述场强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磁力感应装置包括第一磁力计和第二磁力计,所述第一磁力计和第二磁力计的安装位置关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中心对称;
所述利用所述磁力感应装置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与所述无线充电发送端相连时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磁力计检测的第一磁力值以及所述第二磁力计检测的第二磁力值;
基于所述第一磁力值和所述第二磁力值确定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磁力值和所述第二磁力值确定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磁力计与所述第二磁力计之间的间距;
将所述第一磁力值、所述第二磁力值以及所述间距代入预先确定的场强计算函数,得到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应力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微应力传感器和第二微应力传感器;
所述利用所述应力检测装置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与无线充电发送端相连时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微应力传感器检测的第一微应力以及所述第二微应力传感器检测的第二微应力;
基于所述第一微应力和所述第二微应力确定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微应力和所述第二微应力之间的差值;
在所述差值小于设定阈值的情况下,执行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微应力和所述第二微应力确定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的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切割所述磁场中磁感线的有效切割长度、所述应力以及所述场强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包括:
获取所述电动汽车的加速度;
基于所述有效切割长度、所述应力、所述场强、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的质量以及所述加速度,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有效切割长度、所述应力、所述场强、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的质量以及所述加速度,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包括:
基于所述电动汽车在当前时刻的第一速度以及在前一时刻的第二速度计算所述电动汽车的加速度的校正值;
基于所述有效切割长度、所述应力、所述场强、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的质量以及所述加速度的校正值,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的校正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无线充电协议向交通管理部门的服务端发送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电动汽车的测速装置,所述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上设置有应力检测装置和磁力感应装置;
所述装置包括:
应力获取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应力检测装置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与无线充电发送端相连时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所述无线充电发送端设置于路面上;
场强获取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磁力感应装置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与所述无线充电发送端相连时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
速度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切割所述磁场中磁感线的有效切割长度、所述应力以及所述场强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磁力感应装置包括第一磁力计和第二磁力计,所述第一磁力计和第二磁力计的安装位置关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中心对称;
所述场强获取模块,包括:
磁力值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磁力计检测的第一磁力值以及所述第二磁力计检测的第二磁力值;
场强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磁力值和所述第二磁力值确定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场强确定单元还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磁力计与所述第二磁力计之间的间距;
将所述第一磁力值、所述第二磁力值以及所述间距代入预先确定的场强计算函数,得到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应力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微应力传感器和第二微应力传感器;
所述应力获取模块,包括:
微应力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微应力传感器检测的第一微应力以及所述第二微应力传感器检测的第二微应力;
应力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微应力和所述第二微应力确定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应力获取模块,还包括:
差值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第一微应力和所述第二微应力之间的差值;
所述应力确定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差值小于设定阈值的情况下,执行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微应力和所述第二微应力确定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的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速度确定模块,包括:
加速度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电动汽车的加速度;
速度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有效切割长度、所述应力、所述场强、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的质量以及所述加速度,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速度确定单元,还用于:
基于所述电动汽车在当前时刻的第一速度以及在前一时刻的第二速度计算所述电动汽车的加速度的校正值;
基于所述有效切割长度、所述应力、所述场强、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的质量以及所述加速度的校正值,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的校正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速度发送模块,用于基于无线充电协议向交通管理部门的服务端发送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电动汽车的测速***,所述***包括设置于路面上的无线充电发送端和设置于电动汽车上的无线充电接收端;所述电动汽车包括速度确定装置,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上设置有应力检测装置和磁力感应装置;
所述应力检测装置用于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与所述无线充电发送端相连时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
所述磁力感应装置用于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与所述无线充电发送端相连时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
所述速度确定装置用于基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切割所述磁场中磁感线的有效切割长度、所述应力以及所述场强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电动汽车的测速设备,所述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上设置有应力检测装置和磁力感应装置;
所述测速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利用所述应力检测装置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与无线充电发送端相连时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所述无线充电发送端设置于路面上;
利用所述磁力感应装置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与所述无线充电发送端相连时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
基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切割所述磁场中磁感线的有效切割长度、所述应力以及所述场强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利用应力检测装置在无线充电接收端与无线充电发送端相连时获取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所述无线充电发送端设置于路面上;
利用磁力感应装置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与所述无线充电发送端相连时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
基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切割所述磁场中磁感线的有效切割长度、所述应力以及所述场强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通过利用所述应力检测装置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与无线充电发送端相连时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以及利用所述磁力感应装置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与所述无线充电发送端相连时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进而基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切割所述磁场中磁感线的有效切割长度、所述应力以及所述场强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可以实现准确的确定电动汽车的速度,由于仅依赖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上设置的应力检测装置和磁力感应装置获取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以及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因而无需对相关技术中的无线充电***的结构进行较大改动,而仅需增加应力检测装置和磁力感应装置,可以在实现电动汽车的精准测速的基础上,降低***的成本。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无线充电电动汽车的测速方法的流程图;
图2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如何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的流程图;
图2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如何基于所述第一磁力值和所述第二磁力值确定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如何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的流程图;
图5A是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如何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的流程图;
图5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磁力计感应大小和微应力大小的示意图;
图6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如何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的流程图;
图6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动汽车的测速的简化模型示意图;
图7是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如何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无线充电电动汽车的测速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无线充电电动汽车的测速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无线充电电动汽车的测速装置的框图;
图11是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无线充电电动汽车的测速装置的框图;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例。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无线充电电动汽车的测速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电动汽车的测速方法可以应用于无线充电电动汽车(如,新能源电动汽车等)。其中,该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上设置有应力检测装置和磁力感应装置。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S103:
在步骤S101中,利用所述应力检测装置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与无线充电发送端相连时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
其中,所述无线充电发送端设置于路面上。
本实施例中,上述应力检测装置可以由开发人员基于实际业务需要进行设置,如设置为微应力传感器,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举例来说,当电动汽车行驶在安装有无线充电发送端的测速区域后,电动汽车上的无线充电接收端与地面上的无线充电发送端会相连,进而可以利用应力检测装置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
在步骤S102中,利用所述磁力感应装置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与所述无线充电发送端相连时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
本实施例中,上述磁力感应装置可以由开发人员基于实际业务需要进行设置,如设置为磁力计,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举例来说,当电动汽车行驶在安装有无线充电发送端的测速区域后,电动汽车上的无线充电接收端与地面上的无线充电发送端会相连,进而可以利用所述磁力感应装置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
在步骤S103中,基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切割所述磁场中磁感线的有效切割长度、所述应力以及所述场强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
本实施例中,当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以及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后,可以基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切割所述磁场中磁感线的有效切割长度、所述应力以及所述场强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
其中,上述无线充电接收端切割所述磁场中磁感线的有效切割长度可以为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长度。
举例来说,当电动车辆匀速行驶在测试区时,可以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以及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进而可以依据楞次定律,基于该应力、场强以及有效切割长度和下式(1)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
V=F/(B·L) (1)。
其中,V为电动汽车的速度,F为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B为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L为无线充电接收端切割所述磁场中磁感线的有效切割长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基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切割所述磁场中磁感线的有效切割长度、所述应力以及所述场强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的方式可以参见下述图6A所示实施例,在此先不进行详述。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施例通过利用所述应力检测装置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与无线充电发送端相连时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以及利用所述磁力感应装置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与所述无线充电发送端相连时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进而基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切割所述磁场中磁感线的有效切割长度、所述应力以及所述场强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可以实现准确的确定电动汽车的速度,由于仅依赖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上设置的应力检测装置和磁力感应装置获取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以及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因而无需对相关技术中的无线充电***的结构进行较大改动,而仅需增加应力检测装置和磁力感应装置,可以在实现电动汽车的精准测速的基础上,降低***的成本。
图2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如何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以如何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举例来说,图2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的示意图。其中,所述磁力感应装置包括第一磁力计和第二磁力计(如图2B中的130所示的两个磁力计),所述第一磁力计和第二磁力计的安装位置关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100的线圈的中心对称。
如图2A所示,上述步骤102中所述利用所述磁力感应装置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与所述无线充电发送端相连时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201-S202:
在步骤S201中,获取所述第一磁力计检测的第一磁力值以及所述第二磁力计检测的第二磁力值。
举例来说,如图2B所示,当无线充电接收端100与无线充电发送端200相连时,可以通过两个磁力计130检测得到第一磁力值和第二磁力值。
在步骤S202中,基于所述第一磁力值和所述第二磁力值确定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
本实施例中,当获取所述第一磁力计检测的第一磁力值以及所述第二磁力计检测的第二磁力值后,可以基于所述第一磁力值和所述第二磁力值确定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
在一实施例中,当获取第一磁力值以及第二磁力值后,可以基于第一磁力值、第二磁力值以及第一磁力计和第二磁力计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
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基于所述第一磁力值和所述第二磁力值确定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的方式可以参见下述图3所示实施例,在此先不进行详述。
值得说明的是,图2B中的无线充电发射端的线圈形状并不一定是圆形的,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基于实际需求设置为方形,并覆盖整个路面宽度,进而可以在路两边的停车位上为电动汽车进行无线充电。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发射端的线圈的面积可以大于接收端的线圈的面积,以使电动汽车在无线充电区停放位置的灵活性(即在未刻意对准的情况下也开充电),又可增加测速的准确性。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施例通过获取所述第一磁力计检测的第一磁力值以及所述第二磁力计检测的第二磁力值,并基于所述第一磁力值和所述第二磁力值确定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可以实现准确的确定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进而为后续基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切割所述磁场中磁感线的有效切割长度、所述应力以及所述场强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奠定基础,可以实现准确的确定电动汽车的速度,并且采用两个磁力计确定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更有利于应对磁场的场强变化,提高确定场强的准确性。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如何基于所述第一磁力值和所述第二磁力值确定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以如何基于所述第一磁力值和所述第二磁力值确定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如图3所示,上述步骤202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磁力值和所述第二磁力值确定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301-S302:
在步骤S301中,获取所述第一磁力计与所述第二磁力计之间的间距。
本实施例中,可以预先基于设定的距离检测方式获取所述第一磁力计与所述第二磁力计之间的间距。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设定的距离检测方式可以由开发人员基于实际业务需要进行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在步骤S302中,将所述第一磁力值、所述第二磁力值以及所述间距代入预先确定的场强计算函数,得到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
本实施例中,当获取所述第一磁力计与所述第二磁力计之间的间距后,可以将所述第一磁力值、所述第二磁力值以及所述间距代入预先确定的场强计算函数,得到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
距离来说,当获取第一磁力计与第二磁力计所检测的磁力值B1、B2后,可以为该磁力值B1和B2分配相应的权重,进而基于下式(2)所示的函数确定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B:
B=f(B1,B2,x) (2)
其中,x为第一磁力计和第二磁力计之间的间距,其是一个定值。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函数f(·)可以根据具体的无线充电发射端、无线充电接收端及安装的位置、所选用的磁力计的型号而定,不同的汽车制造商可以使用不同的函数,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施例通过获取所述第一磁力计与所述第二磁力计之间的间距,并将所述第一磁力值、所述第二磁力值以及所述间距代入预先确定的场强计算函数,得到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可以提高确定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的准确性,进而可以提高后续基于场强确定电动汽车的速度的准确性,由于仅依赖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上设置的应力检测装置和磁力感应装置获取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以及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因而无需对相关技术中的无线充电***的结构进行较大改动,而仅需增加应力检测装置和磁力感应装置,可以在实现电动汽车的精准测速的基础上,降低***的成本。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如何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以如何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举例来说,图2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的示意图。其中,所述应力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微应力传感器和第二微应力传感器(如图2B中的120所示的两个微应力传感器)。
如图4所示,上述步骤101中所述利用所述应力检测装置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与无线充电发送端相连时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401-S402:
在步骤S401中,获取所述第一微应力传感器检测的第一微应力以及所述第二微应力传感器检测的第二微应力。
举例来说,如图2B所示,当无线充电接收端100与无线充电发送端200相连时,可以通过两个微应力传感器120检测得到第一微应力和第二微应力。
在步骤S402中,基于所述第一微应力和所述第二微应力确定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
本实施例中,当获取所述第一微应力传感器检测的第一微应力以及所述第二微应力传感器检测的第二微应力后,可以基于所述第一微应力和所述第二微应力确定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
举例来说,当获取第一微应力和第二微应力后,可以基于第一微应力和第二微应力之和确定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施例通过获取所述第一微应力传感器检测的第一微应力以及所述第二微应力传感器检测的第二微应力,并基于所述第一微应力和所述第二微应力确定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可以提高确定电动汽车所收到的应力的准确性,进而可以提高后续基于该应力确定电动汽车的速度的准确性,由于仅依赖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上设置的应力检测装置和磁力感应装置获取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以及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因而无需对相关技术中的无线充电***的结构进行较大改动,而仅需增加应力检测装置和磁力感应装置,可以在实现电动汽车的精准测速的基础上,降低***的成本。
图5A是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如何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以如何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本实施例中,所述应力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微应力传感器和第二微应力传感器。
如图5A所示,上述步骤101中所述利用所述应力检测装置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与无线充电发送端相连时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501-S503:
在步骤S501中,获取所述第一微应力传感器检测的第一微应力以及所述第二微应力传感器检测的第二微应力。
其中,步骤S501、S503的相关解释和说明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在此不进行赘述。
在步骤S502中,计算所述第一微应力和所述第二微应力之间的差值。
本实施例中,当获取所述第一微应力传感器检测的第一微应力F1以及所述第二微应力传感器检测的第二微应力F2后,可以计算计算所述第一微应力F1和所述第二微应力F2之间的差值。
值得说明的是,图5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磁力计感应大小和微应力大小的示意图。如图5B所示,在车辆匀速行驶状态下,F1或F2是一个尖峰信号,如图5B中右图所示,第一微应力F1和第二微应力F2之间的差值(F1-F2)是一个近似为0的信号,这是因为电动汽车无论是匀速、加速还是减速通过测速区时,F1=F2始终成立(由于传感器的数据采集频率较大,所以在电动汽车处于加速或减速过程中,在很短的时间内,如ms级别,车辆可视为在匀速运动,因而F1=F2),因为无线充电接收端的底盘固定装置(如图2B中的110)使用的是同一种材质的材料,因此线圈左端和右端的固定装置受磁场影响,所产生的微形变量应是相同的,所以F1-F2=0。
在步骤S503中,在所述差值小于设定阈值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微应力和所述第二微应力确定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测量误差等原因,第一微应力和所述第二微应力之间的差值并不一定为0,而是存在一定误差。因而本实施例中可以预先设置一个阈值(即上述设定阈值),进而当计算所述第一微应力和所述第二微应力之间的差值后,可以将该差值与设定阈值进行比较,以在所述差值小于设定阈值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微应力和所述第二微应力确定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使用上述第一微应力传感器和第二微应力传感器之前,可以预先对其进行校准,即保证汽车出厂时,第一微应力传感器和第二微应力传感器的力是大小相等的,也即二者所测量的微应力的差值近似为0。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施例通过获取所述第一微应力传感器检测的第一微应力以及所述第二微应力传感器检测的第二微应力,并计算所述第一微应力和所述第二微应力之间的差值,进而在所述差值小于设定阈值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微应力和所述第二微应力确定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可以实现基于第一微应力和第二微应力之间的差值确定无线充电装置是否异常,进而可以在确定无异常的情况下确定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可以提高确定电动汽车所收到的应力的准确性,进而可以提高后续基于该应力确定电动汽车的速度的准确性,可以在实现电动汽车的精准测速的基础上,降低***的成本。
图6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如何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以如何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如图6A所示,上述步骤103中所述基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切割所述磁场中磁感线的有效切割长度、所述应力以及所述场强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601-S602:
在步骤S601中,获取所述电动汽车的加速度。
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电动汽车上安装的加速度计等装置检测电动汽车的加速度。
值得说明的是,除了采用加速度计获取电动汽车的加速度的方式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相关技术中的其他加速度检测方式,所得的结果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后续步骤,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在步骤S602中,基于所述有效切割长度、所述应力、所述场强、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的质量以及所述加速度,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
本实施例中,当获取所述电动汽车的加速度后,可以基于所述有效切割长度、所述应力、所述场强、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的质量以及所述加速度,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
举例来说,图6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动汽车的测速的简化模型示意图。如图6B所示,处于场强为B的磁场中的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601在金属导轨602上向左移动,该线圈601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使得线圈601与金属导轨602组成的闭合回路的磁通量产生变化(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与导体滑轨组成的闭合回路,等效于无线充电接收闭合线圈),为阻碍磁通量的变化,线圈601上产生向右的力阻碍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的移动。
假设线圈601的有效切割长度为L,则产生向右的力大小为BLV,其中V为当前车速。具体的,根据当前汽车的不同行驶状态,可以对应于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当前汽车匀速通过该测速区,则F1+F2=BLV,且F1=F2
第二种:当前汽车加速通过该测速区,则F1+F2-BLV=ma,且F1=F2,m为与微应力感应器相关联的线圈的质量,a为当前的汽车加速度;
第三种:当前汽车减速通过该测速区,则F1+F2+BLV=ma,且F1=F2,m为与微应力感应器相关联的线圈的质量,a为当前的汽车加速度;
其中,F1与F2分别为两个微应力传感器感应到的拉力或压力,a为汽车的加速度。值得说明的是,当得到汽车的加速度a后,可以基于a的数值确定当前汽车是匀速、加速或减速,进而可以基于上面的关系式推算得到当前车速V。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施例通过获取所述电动汽车的加速度,并基于所述有效切割长度、所述应力、所述场强、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的质量以及所述加速度,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可以实现基于电动汽车所受的应力和场强的基础上,考虑电动汽车的当前行驶状态确定电动汽车的速度,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动汽车测速的准确性。
图7是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如何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以如何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如图7所示,上述步骤602中所述基于所述有效切割长度、所述应力、所述场强、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的质量以及所述加速度,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701-S702:
在步骤S701中,基于所述电动汽车在当前时刻的第一速度以及在前一时刻的第二速度计算所述电动汽车的加速度的校正值。
可以理解的是,利用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可以确定电动汽车各个时刻的速度,因而本实施例中可以基于所述电动汽车在当前时刻的第一速度以及在前一时刻的第二速度计算所述电动汽车的加速度的校正值。
本实施例中,当确定电动汽车在当前时刻的第一速度后,可以基于该第一速度和前一时刻的第二速度,利用下式(3)计算所述电动汽车的加速度的校正值a
a=(V1-V2)/t (3)
其中,V1和V2分别为当前时刻和前一时刻的速度,t为这两个时刻的间隔时间(即,***计算周期的间隔时间)。
在步骤S702中,基于所述有效切割长度、所述应力、所述场强、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的质量以及所述加速度的校正值,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的校正值。
本实施例中,当基于所述电动汽车在当前时刻的第一速度以及在前一时刻的第二速度计算所述电动汽车的加速度的校正值后,可以基于所述有效切割长度、所述应力、所述场强、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的质量以及所述加速度的校正值,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的校正值。
举例来说,当计算所述电动汽车的加速度的校正值a后,可以基于图6A所示实施例中的式(3)或式(4)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的校正值。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施例通过基于所述电动汽车在当前时刻的第一速度以及在前一时刻的第二速度计算所述电动汽车的加速度的校正值,并基于所述有效切割长度、所述应力、所述场强、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的质量以及所述加速度的校正值,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的校正值,可以实现基于电动汽车的加速度的校正值对电动汽车的速度进行校正,得到更为准确的速度,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动汽车测速的准确性。
图8是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无线充电电动汽车的测速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电动汽车的测速方法可以应用于无线充电电动汽车(如,新能源电动汽车等)。其中,该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上设置有应力检测装置和磁力感应装置。如图8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801-S804:
在步骤S801中,利用所述应力检测装置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与无线充电发送端相连时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
其中,所述无线充电发送端设置于路面上。
在步骤S802中,利用所述磁力感应装置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与所述无线充电发送端相连时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
在步骤S803中,基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切割所述磁场中磁感线的有效切割长度、所述应力以及所述场强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
其中,步骤S801-S803的相关解释和说明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在此不进行赘述。
在步骤S804中,基于无线充电协议向交通管理部门的服务端发送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
本实施例中,当基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切割所述磁场中磁感线的有效切割长度、所述应力以及所述场强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后,可以基于无线充电协议向交通管理部门的服务端发送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无线充电协议可以由开发人员基于实际业务需要进行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值得说明的是,相关技术中车辆的车速测量是利用路面上的测速仪测量的,交管部门无法直接从车辆获取汽车仪表盘显示的测速,因此汽车仪表盘显示的测速和交管部门超速检查时的测速是两套不同的装置,而本实施例可实时的将当前车速通过无线充电协议包通知给路面发送装置,进而可以由路面发送装置将该车速信息解调,以供交管部门所用,进而可以实现交管部门获取的测速结果与汽车仪表盘显示的测速结果相同。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施例通过利用所述应力检测装置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与无线充电发送端相连时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以及利用所述磁力感应装置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与所述无线充电发送端相连时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进而基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切割所述磁场中磁感线的有效切割长度、所述应力以及所述场强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可以实现准确的确定电动汽车的速度,并可以降低***的成本,并且,不仅可以实现获知电动汽车自身的当前车速,还可以将该车速通知给交通管理部门,以供交通管理部门基于该测速更好的监管和控制车辆的行驶。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无线充电电动汽车的测速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9所示,路面上的测试区300内铺设有无线充电发送端(图中未示出),待测速的电动汽车400的车子底盘上安装有无线充电接收端(图中未示出),二者共同构成了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该无线充电***可以用于为电动汽车的电池充电,并可以检测电动汽车的速度。具体的,当电动汽车400行驶在测速区时,由于无线充电接收端和无线充电发送端发生相对位移,会导致穿过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从而在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上产生一种阻碍其移动的力,即电动汽车400所受到的应力,本实施例通过利用应力检测装置获取电动汽车400所受到的应力,并利用磁力感应装置获取该电动汽车400所处磁场的场强,进而可以基于无线充电接收端切割磁场中磁感线的有效切割长度(即,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的长度)、应力以及场强确定电动汽车400的速度。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无线充电电动汽车的测速装置的框图;本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电动汽车的测速装置可以应用于无线充电电动汽车(如,新能源电动汽车等)。其中,该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上设置有应力检测装置和磁力感应装置。如图10所示,该装置包括:应力获取模块110、场强获取模块120以及速度确定模块130,其中:
应力获取模块110,用于利用所述应力检测装置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与无线充电发送端相连时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所述无线充电发送端设置于路面上;
场强获取模块120,用于利用所述磁力感应装置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与所述无线充电发送端相连时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
速度确定模块130,用于基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切割所述磁场中磁感线的有效切割长度、所述应力以及所述场强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施例通过利用所述应力检测装置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与无线充电发送端相连时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以及利用所述磁力感应装置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与所述无线充电发送端相连时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进而基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切割所述磁场中磁感线的有效切割长度、所述应力以及所述场强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可以实现准确的确定电动汽车的速度,由于仅依赖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上设置的应力检测装置和磁力感应装置获取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以及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因而无需对相关技术中的无线充电***的结构进行较大改动,而仅需增加应力检测装置和磁力感应装置,可以在实现电动汽车的精准测速的基础上,降低***的成本。
图11是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无线充电电动汽车的测速装置的框图;本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电动汽车的测速装置可以应用于无线充电电动汽车(如,新能源电动汽车等)。该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上设置有应力检测装置和磁力感应装置。其中,应力获取模块210、场强获取模块220以及速度确定模块230与前述图10所示实施例中的应力获取模块110、场强获取模块120以及速度确定模块130的功能相同,在此不进行赘述。
如图11所示,所述磁力感应装置可以包括第一磁力计和第二磁力计,所述第一磁力计和第二磁力计的安装位置关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中心对称;
场强获取模块220,可以包括:
磁力值获取单元221,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磁力计检测的第一磁力值以及所述第二磁力计检测的第二磁力值;
场强确定单元222,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磁力值和所述第二磁力值确定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
在一实施例中,场强确定单元222还可以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磁力计与所述第二磁力计之间的间距;
将所述第一磁力值、所述第二磁力值以及所述间距代入预先确定的场强计算函数,得到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
在一实施例中,应力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微应力传感器和第二微应力传感器;
应力获取模块210,包括:
微应力获取单元211,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微应力传感器检测的第一微应力以及所述第二微应力传感器检测的第二微应力;
应力确定单元212,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微应力和所述第二微应力确定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
在一实施例中,应力获取模块210,还可以包括:
差值计算单元213,用于计算所述第一微应力和所述第二微应力之间的差值;
应力确定单元212还可以用于在所述差值小于设定阈值的情况下,执行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微应力和所述第二微应力确定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的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速度确定模块230,可以包括:
加速度获取单元231,用于获取所述电动汽车的加速度;
速度确定单元232,用于基于所述有效切割长度、所述应力、所述场强、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的质量以及所述加速度,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
在一实施例中,速度确定单元232,还可以用于:
基于所述电动汽车在当前时刻的第一速度以及在前一时刻的第二速度计算所述电动汽车的加速度的校正值;
基于所述有效切割长度、所述应力、所述场强、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的质量以及所述加速度的校正值,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的校正值。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速度发送模块240,用于基于无线充电协议向交通管理部门的服务端发送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电动汽车的测速***,所述***包括设置于路面上的无线充电发送端和设置于电动汽车上的无线充电接收端;所述电动汽车包括速度确定装置,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上设置有应力检测装置和磁力感应装置;
所述应力检测装置用于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与所述无线充电发送端相连时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
所述磁力感应装置用于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与所述无线充电发送端相连时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
所述速度确定装置用于基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切割所述磁场中磁感线的有效切割长度、所述应力以及所述场强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框图。例如,设备9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12,设备9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902,存储器904,电源组件906,多媒体组件908,音频组件9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912,传感器组件914,以及通信组件916。
处理组件902通常控制设备9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元件9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9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9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9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部件9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908和处理组件9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9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设备9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设备9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9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力组件906为设备9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力组件9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设备9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908包括在所述设备9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9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设备9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9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9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设备9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904或经由通信组件9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9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912为处理组件902和***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9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设备9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914可以检测到设备9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设备9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914还可以检测设备900或设备9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设备9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设备9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设备9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914还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9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9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916被配置为便于设备9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设备9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4G或5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部件9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部件9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设备9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无线充电电动汽车的测速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904,上述指令可由设备900的处理器920执行以完成上述无线充电电动汽车的测速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1)

1.一种无线充电电动汽车的测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上设置有应力检测装置和磁力感应装置,所述应力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微应力传感器和第二微应力传感器,所述磁力感应装置包括第一磁力计和第二磁力计,所述第一磁力计和第二磁力计的安装位置关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中心对称;
所述方法包括:
利用所述应力检测装置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与无线充电发送端相连时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所述无线充电发送端设置于路面上;
利用所述磁力感应装置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与所述无线充电发送端相连时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
基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切割所述磁场中磁感线的有效切割长度、所述应力以及所述场强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
所述利用所述磁力感应装置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与所述无线充电发送端相连时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磁力计检测的第一磁力值以及所述第二磁力计检测的第二磁力值;
基于所述第一磁力值和所述第二磁力值确定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磁力值和所述第二磁力值确定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磁力计与所述第二磁力计之间的间距;
将所述第一磁力值、所述第二磁力值以及所述间距代入预先确定的场强计算函数,得到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
所述利用所述应力检测装置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与无线充电发送端相连时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微应力传感器检测的第一微应力以及所述第二微应力传感器检测的第二微应力;
基于所述第一微应力和所述第二微应力确定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
所述方法还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微应力和所述第二微应力之间的差值;
在所述差值小于设定阈值的情况下,执行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微应力和所述第二微应力确定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的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切割所述磁场中磁感线的有效切割长度、所述应力以及所述场强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包括:
获取所述电动汽车的加速度;
基于所述有效切割长度、所述应力、所述场强、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的质量以及所述加速度,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有效切割长度、所述应力、所述场强、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的质量以及所述加速度,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包括:
基于所述电动汽车在当前时刻的第一速度以及在前一时刻的第二速度计算所述电动汽车的加速度的校正值;
基于所述有效切割长度、所述应力、所述场强、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的质量以及所述加速度的校正值,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的校正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无线充电协议向交通管理部门的服务端发送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
5.一种无线充电电动汽车的测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上设置有应力检测装置和磁力感应装置,磁力感应装置包括第一磁力计和第二磁力计,所述应力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微应力传感器和第二微应力传感器,所述第一磁力计和第二磁力计的安装位置关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中心对称;
所述装置包括:
应力获取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应力检测装置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与无线充电发送端相连时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所述无线充电发送端设置于路面上;
场强获取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磁力感应装置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与所述无线充电发送端相连时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
速度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切割所述磁场中磁感线的有效切割长度、所述应力以及所述场强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
所述场强获取模块,包括:
磁力值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磁力计检测的第一磁力值以及所述第二磁力计检测的第二磁力值;
场强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磁力值和所述第二磁力值确定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
所述场强确定单元还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磁力计与所述第二磁力计之间的间距;
将所述第一磁力值、所述第二磁力值以及所述间距代入预先确定的场强计算函数,得到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
所述应力获取模块,包括:
微应力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微应力传感器检测的第一微应力以及所述第二微应力传感器检测的第二微应力;
应力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微应力和所述第二微应力确定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
所述应力获取模块,还包括:
差值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第一微应力和所述第二微应力之间的差值;
所述应力确定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差值小于设定阈值的情况下,执行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微应力和所述第二微应力确定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的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度确定模块,包括:
加速度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电动汽车的加速度;
速度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有效切割长度、所述应力、所述场强、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的质量以及所述加速度,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度确定单元,还用于:
基于所述电动汽车在当前时刻的第一速度以及在前一时刻的第二速度计算所述电动汽车的加速度的校正值;
基于所述有效切割长度、所述应力、所述场强、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的质量以及所述加速度的校正值,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的校正值。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速度发送模块,用于基于无线充电协议向交通管理部门的服务端发送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
9.一种无线充电电动汽车的测速***,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设置于路面上的无线充电发送端和设置于电动汽车上的无线充电接收端;所述电动汽车包括速度确定装置,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上设置有应力检测装置和磁力感应装置,磁力感应装置包括第一磁力计和第二磁力计,所述应力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微应力传感器和第二微应力传感器,所述第一磁力计和第二磁力计的安装位置关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中心对称;
所述应力检测装置用于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与所述无线充电发送端相连时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
所述磁力感应装置用于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与所述无线充电发送端相连时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
所述速度确定装置用于基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切割所述磁场中磁感线的有效切割长度、所述应力以及所述场强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
所述磁力感应装置还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磁力计检测的第一磁力值以及所述第二磁力计检测的第二磁力值;
基于所述第一磁力值和所述第二磁力值确定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
所述磁力感应装置还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磁力计与所述第二磁力计之间的间距;
将所述第一磁力值、所述第二磁力值以及所述间距代入预先确定的场强计算函数,得到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
所述应力检测装置还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微应力传感器检测的第一微应力以及所述第二微应力传感器检测的第二微应力;
基于所述第一微应力和所述第二微应力确定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
所述应力检测装置还用于:
计算所述第一微应力和所述第二微应力之间的差值;
在所述差值小于设定阈值的情况下,执行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微应力和所述第二微应力确定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的操作。
10.一种无线充电电动汽车的测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上设置有应力检测装置和磁力感应装置,磁力感应装置包括第一磁力计和第二磁力计,所述应力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微应力传感器和第二微应力传感器,所述第一磁力计和第二磁力计的安装位置关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中心对称;
所述测速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利用所述应力检测装置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与无线充电发送端相连时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所述无线充电发送端设置于路面上;
利用所述磁力感应装置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与所述无线充电发送端相连时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
基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切割所述磁场中磁感线的有效切割长度、所述应力以及所述场强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
所述利用所述磁力感应装置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与所述无线充电发送端相连时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磁力计检测的第一磁力值以及所述第二磁力计检测的第二磁力值;
基于所述第一磁力值和所述第二磁力值确定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磁力值和所述第二磁力值确定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磁力计与所述第二磁力计之间的间距;
将所述第一磁力值、所述第二磁力值以及所述间距代入预先确定的场强计算函数,得到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
所述利用所述应力检测装置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与无线充电发送端相连时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微应力传感器检测的第一微应力以及所述第二微应力传感器检测的第二微应力;
基于所述第一微应力和所述第二微应力确定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
还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微应力和所述第二微应力之间的差值;
在所述差值小于设定阈值的情况下,执行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微应力和所述第二微应力确定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的操作。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利用应力检测装置在无线充电接收端与无线充电发送端相连时获取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所述无线充电发送端设置于路面上,所述应力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微应力传感器和第二微应力传感器;
利用磁力感应装置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与所述无线充电发送端相连时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所述磁力感应装置包括第一磁力计和第二磁力计,所述第一磁力计和第二磁力计的安装位置关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中心对称;
基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切割所述磁场中磁感线的有效切割长度、所述应力以及所述场强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速度;
所述利用磁力感应装置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与所述无线充电发送端相连时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磁力计检测的第一磁力值以及所述第二磁力计检测的第二磁力值;
基于所述第一磁力值和所述第二磁力值确定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磁力值和所述第二磁力值确定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磁力计与所述第二磁力计之间的间距;
将所述第一磁力值、所述第二磁力值以及所述间距代入预先确定的场强计算函数,得到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磁场的场强;
所述利用应力检测装置在无线充电接收端与无线充电发送端相连时获取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微应力传感器检测的第一微应力以及所述第二微应力传感器检测的第二微应力;
基于所述第一微应力和所述第二微应力确定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
还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微应力和所述第二微应力之间的差值;
在所述差值小于设定阈值的情况下,执行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微应力和所述第二微应力确定所述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应力的操作。
CN202010514118.1A 2020-06-08 2020-06-08 无线充电电动汽车的测速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8349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14118.1A CN113834949B (zh) 2020-06-08 2020-06-08 无线充电电动汽车的测速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14118.1A CN113834949B (zh) 2020-06-08 2020-06-08 无线充电电动汽车的测速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34949A CN113834949A (zh) 2021-12-24
CN113834949B true CN113834949B (zh) 2024-04-30

Family

ID=78963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14118.1A Active CN113834949B (zh) 2020-06-08 2020-06-08 无线充电电动汽车的测速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34949B (zh)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920004877A (ko) * 1990-08-17 1992-03-28 이무걸 미용을 위한 소프트콘택트렌즈와 그 제조방법
JP2004264156A (ja) * 2003-02-28 2004-09-24 Aichi Micro Intelligent Corp 自動車用回転体の回転数検知装置
JP2005033966A (ja) * 2003-07-11 2005-02-03 Seiko Epson Corp モータ駆動システム
CN101066667A (zh) * 2007-06-08 2007-11-07 徐琳 汽车误加速防护装置
JP2009053056A (ja) * 2007-08-27 2009-03-12 Univ Nagoya 磁気式移動体速度検出装置
CN101750509A (zh) * 2008-12-12 2010-06-23 魏秋实 超速报警器
CN102636346A (zh) * 2012-04-09 2012-08-15 湖南大学 自供电无线齿轮应力分析***
CN104362771A (zh) * 2014-11-10 2015-02-18 刘跃进 一种支持电动汽车无线移动充电的动态磁耦合谐振阵列技术
CN104428692A (zh) * 2012-07-13 2015-03-1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预定的空间中使用通过感应式功率发射器产生的磁场检测金属物体的***、方法及设备
CN105071554A (zh) * 2015-08-27 2015-11-18 天津市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装置及无线充电***
CN105857106A (zh) * 2016-05-16 2016-08-17 天津大学 基于磁阻传感器阵列对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目标的辨识方法
CN106712316A (zh) * 2016-12-16 2017-05-24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无线充电方法、设备及电动汽车
CN107074242A (zh) * 2014-09-12 2017-08-18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位置检测装置
CN206871112U (zh) * 2017-06-30 2018-01-12 鞍山矿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机车车辆微电子***
CN107972666A (zh) * 2016-10-25 2018-05-01 奥迪股份公司 在无线充电车道上行驶的车辆的车辆偏离预警***及方法
CN108725239A (zh) * 2018-05-03 2018-11-02 中国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对位装置及其方法
CN109298201A (zh) * 2018-10-23 2019-02-01 西南大学 利用霍尔效应和电磁感应规律测量步行速度的方法
CN109733216A (zh) * 2018-11-29 2019-05-10 中海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自动泊车技术的无线充电线圈对位***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52006B1 (ko) * 2010-07-20 2016-08-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자기 기억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9626258B2 (en) * 2014-03-26 2017-04-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wireless charging management
US9829599B2 (en) * 2015-03-23 2017-11-28 Schneider Electric USA, Inc. Sensor and method for foreign object detection in induction electric charger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920004877A (ko) * 1990-08-17 1992-03-28 이무걸 미용을 위한 소프트콘택트렌즈와 그 제조방법
JP2004264156A (ja) * 2003-02-28 2004-09-24 Aichi Micro Intelligent Corp 自動車用回転体の回転数検知装置
JP2005033966A (ja) * 2003-07-11 2005-02-03 Seiko Epson Corp モータ駆動システム
CN101066667A (zh) * 2007-06-08 2007-11-07 徐琳 汽车误加速防护装置
JP2009053056A (ja) * 2007-08-27 2009-03-12 Univ Nagoya 磁気式移動体速度検出装置
CN101750509A (zh) * 2008-12-12 2010-06-23 魏秋实 超速报警器
CN102636346A (zh) * 2012-04-09 2012-08-15 湖南大学 自供电无线齿轮应力分析***
CN104428692A (zh) * 2012-07-13 2015-03-1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预定的空间中使用通过感应式功率发射器产生的磁场检测金属物体的***、方法及设备
CN107074242A (zh) * 2014-09-12 2017-08-18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位置检测装置
CN104362771A (zh) * 2014-11-10 2015-02-18 刘跃进 一种支持电动汽车无线移动充电的动态磁耦合谐振阵列技术
CN105071554A (zh) * 2015-08-27 2015-11-18 天津市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装置及无线充电***
CN105857106A (zh) * 2016-05-16 2016-08-17 天津大学 基于磁阻传感器阵列对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目标的辨识方法
CN107972666A (zh) * 2016-10-25 2018-05-01 奥迪股份公司 在无线充电车道上行驶的车辆的车辆偏离预警***及方法
CN106712316A (zh) * 2016-12-16 2017-05-24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无线充电方法、设备及电动汽车
CN206871112U (zh) * 2017-06-30 2018-01-12 鞍山矿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机车车辆微电子***
CN108725239A (zh) * 2018-05-03 2018-11-02 中国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对位装置及其方法
CN109298201A (zh) * 2018-10-23 2019-02-01 西南大学 利用霍尔效应和电磁感应规律测量步行速度的方法
CN109733216A (zh) * 2018-11-29 2019-05-10 中海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自动泊车技术的无线充电线圈对位***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aoui Mohamed ;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for a Mobile Hybrid Electric Vehicle.2018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dvanced Electrical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SAECT).2018,全文. *
Zhang, ZS ; . A Vehicle Speed Estim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Wireless AMR Sensors.LECTURE NOT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2015,全文. *
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设计;王宁;现代电子技术;20200515;全文 *
磁电式转速传感器在汽车中的应用设计;宋卫平;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70903;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34949A (zh) 2021-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1906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aunching start-stop function
US2017030050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video data, terminal, and server
KR101876010B1 (ko) 스마트폰 위치 결정 시스템 및 방법
EP2690546A1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US1006228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martphone communication during vehicle mode
CN104134371A (zh) 一种车辆碰撞预警的方法和装置
JP2010503262A (ja) 車両内での携帯電話の安全な作動のための方法
CN112396709B (zh) 基于超宽带通信的终端交互方法及装置、介质、电子设备
CN110044638B (zh) 车道保持功能的测试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0846954B2 (en) Method for monitoring vehicle and monitoring apparatus
EP3657144B1 (en) Circuitry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temperature of wireless charging coil, and storage medium
CN106813669B (zh) 运动信息的修正方法及装置
CN111959657B (zh) 交通工具违规检测方法、装置、服务器、交通工具和介质
CN113834949B (zh) 无线充电电动汽车的测速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562457A (zh) 电检***、便携式设备及电检方法
CN114820898A (zh) 模拟驾驶的图像渲染方法、装置、模拟器及存储介质
CN110463166A (zh) 带功能限制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及其功能限制方法以及用于此的处理程序
CN113515430A (zh) 进程的状态监控方法、装置和设备
KR101730165B1 (ko) 운전자 안전관리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안전관리 방법
CN109189068B (zh) 泊车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543928A (zh) 检测无轨胶轮车载人人数的方法及装置
CN113887522A (zh) 基于车路协同的数据处理方法、***、存储介质
CN112751375B (zh) 无线充电方法、无线充电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581749B (zh) 获得车辆资源占用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5469619A (zh) 传输汽车坐标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