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83066B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83066B
CN113783066B CN202110906405.1A CN202110906405A CN113783066B CN 113783066 B CN113783066 B CN 113783066B CN 202110906405 A CN202110906405 A CN 202110906405A CN 113783066 B CN113783066 B CN 1137830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arm
conductive
base
welded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0640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83066A (zh
Inventor
黄常伟
金左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0640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830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830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83066A/zh
Priority to US17/883,696 priority patent/US20230039986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830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830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5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by stamped-out resilient contact 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1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manufacturing contact members, e.g. by punching and by ben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4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with contacts abutting directly the printed circuit; Button contacts therefore provided on the printed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0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 H01R13/241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conductive elasto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18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manufacturing bases or cases for contact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提供一金属板材裁切形成多个基部及连接基部的预焊接区;步骤2:提供多个导电件,将导电件焊接至预焊接区;步骤3:依据导电件于预焊接区的位置做参考裁切形成多个弹臂,导电端子主要由基部、至少一弹臂和至少一导电件构成;步骤4:绝缘本体在多个导电端子上一体注塑成型,绝缘本体形成让位空间,弹臂和导电件显露于上下贯穿的让位空间中;步骤5:通过裁切形成多个导电端子,至少部分导电端子两两之间相互分离不接触,此时电连接器制造完成,第一电子元件和第二电子元件通过抵接弹臂和导电件于让位空间内上下变形和位移,用以将第一电子元件的信号传输至第二电子元件。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是指一种电性连接第一电子元件和第二电子元件的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种电连接器,壳体内的每一个端子容纳孔收容一个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通过弯曲金属板材而制造成字母“S”字形状,其包括用以连接第一电子元件的第一弹臂与用以连接第二电子元件的第二弹臂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弹臂和所述第二弹臂的基部,所述第一弹臂设有向下弯折的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显露端子容纳孔外,用以直接抵接所述第一电子元件,所述第二弹臂设有向上弯折的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显露所述端子容纳孔外,用以直接抵接所述第二电子元件。
上述结构中,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这种电连接器一般采用***组装的方式令导电端子固定在端子容纳孔中,且弹臂需要通过弯折形成接触部抵接对接元件,组装与弹臂的形成工序复杂。
2、为确保弹臂能延伸出端子容纳孔并接触对接元件,弹臂本身也必须保留一定的长度,从而造成弹臂抵接对接元件的正向力不足,对接元件为更好抵接弹臂需施加一个比较大的力,进而使弹臂容易疲乏,从而降低了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发明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柱焊接于弹臂上用以抵接电子元件的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在确保弹臂成型工序简单且无需与绝缘本体组装的情况下,既达成弹臂有足够的正向力抵接电子元件又能达成减少弹臂的疲劳损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用以电性连接一第一电子元件至一第二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提供一金属板材,将所述金属板材裁切形成多个基部及连接每一所述基部的至少一预焊接区;步骤2:提供多个导电件,将两个所述导电件焊接至一所述预焊接区,或将两个所述导电件分别焊接至两个预焊接区,两个所述导电件于上下方向错开设置;步骤3:依据多个所述导电件于多个所述预焊接区的位置做参考,裁切形成多个弹臂,至少一所述弹臂连接一所述基部,所述导电件是焊接于所述弹臂远离所述基部的一端,所述弹臂远离所述基部的一端为自由端,一导电端子主要由一所述基部、至少一所述弹臂和两个所述导电件构成;步骤4:通过一体注塑的方式在所述导电端子上成型有一绝缘本体,所述基部被所述绝缘本体覆盖固定,所述弹臂和所述导电件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外,此步骤4可位于步骤1和步骤2之间,所述基部被所述绝缘本体覆盖固定,所述预焊接区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外,或步骤4可位于步骤2和步骤3之间,所述基部被所述绝缘本体覆盖固定,所述导电件和所述预焊接区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外;步骤5:通过裁切形成多个所述导电端子,至少部分所述导电端子两两之间相互分离不接触,所述电连接器制造完成,其中一个所述导电件用以电性接触所述第一电子元件,且所述第一电子元件抵压一个所述导电件位移的同时并带动所述弹臂变形,另一个所述导电件用以电性接触所述第二电子元件,且所述第二电子元件抵压另一个所述导电件位移的同时并带动所述弹臂变形,用以将所述第一电子元件的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电子元件,此步骤5是位于步骤4后即可。
进一步,步骤3中,裁切形成的所述弹臂具有一第一弹臂以及一第二弹臂,所述第一弹臂与所述第二弹臂连接同一所述基部并沿所述基部的两侧相反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弹臂仅焊接固定有一个所述导电件,所述第二弹臂仅焊接固定有另一个所述导电件,步骤5中,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向下压接一个所述导电件位移并带动所述第一弹臂变形,所述第二电子元件向上抵接另一个所述导电件位移并带动所述第二弹臂变形,两个所述导电件位移的方向相反。
进一步,步骤3中,裁切形成的每一所述弹臂均焊接固定有两个所述导电件,一个所述导电件是焊接固定于所述弹臂的正面,另一个所述导电件是焊接固定于所述弹臂的背面,步骤5中,所述第二电子元件先向上抵接一个所述导电件位移并带动所述弹臂变形,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再向下压接另一个所述导电件位移并带动所述弹臂变形,其中两个所述导电件位移的方向相反。
进一步,步骤1中,裁切所述金属板材还形成自所述基部远离所述预焊接区一端的一尾部,步骤3中,一导电端子主要由一所述基部、至少一所述弹臂、至少一所述导电件和一所述尾部构成,步骤4中,所述尾部未被所述绝缘本体覆盖固定,步骤5中,将一个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自由端与相邻的另一个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尾部裁切断开,并于另一个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尾部形成有一避让空间来***述自由端,或步骤1中,将一个所述预焊接区与相邻的另一个所述预焊接区相连的所述尾部裁切断开,并于另一个所述预焊接区相连的所述尾部形成避让空间来收容一个所述预焊接区,或步骤3中,将一个所述弹臂的所述自由端与相邻的另一个所述弹臂相连的所述尾部裁切断开,并于另一个所述弹臂的所述尾部形成有一避让空间来***述自由端。
进一步,步骤3中,裁切形成的所述弹臂具有一第一弹臂以及一第二弹臂,所述第一弹臂与所述第二弹臂连接同一所述基部并沿所述基部的同一侧延伸,所述第一弹臂仅焊接固定有一个所述导电件,所述第二弹臂仅焊接固定有另一个所述导电件,步骤5中,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向下压接一个所述导电件位移并带动所述第一弹臂变形,所述第二电子元件向上抵接另一个所述导电件位移并带动所述第二弹臂变形,两个所述导电件位移的方向相反。
进一步,步骤4中,所述绝缘本体在注塑成型时形成有一让位空间,且所述弹臂和所述导电件是显露于上下贯穿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让位空间,步骤5中,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和所述第二电子元件是抵接所述弹臂和所述导电件于所述让位空间内上下变形和位移。
另一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用以电性连接一第一电子元件至一第二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提供一金属板材,将所述金属板材裁切形成多个基部及连接每一所述基部的至少一预焊接区;步骤2:將多个所述预焊接区进行裁切而形成多个弹臂,至少一所述弹臂连接一所述基部,所述弹臂远离所述基部的一端为自由端,或步骤2是位于步骤1中,同时裁切;步骤3:提供多个导电柱,将两个所述导电柱焊接于所述弹臂远离所述基部的一端,一导电端子主要由一所述基部、至少一所述弹臂和两个所述导电柱构成,两个所述导电件于上下方向错开设置;步骤4:通过一体注塑的方式在所述导电端子上成型有一绝缘本体,所述基部被所述绝缘本体覆盖固定,所述弹臂和所述导电柱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外,此步骤4可位于步骤1和步骤2之间,所述基部被所述绝缘本体覆盖固定,所述预焊接区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外,或步骤4可位于步骤2和步骤3之间,所述基部被所述绝缘本体覆盖固定,所述弹臂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外;步骤5:通过裁切形成多个所述导电端子,至少部分所述导电端子两两之间相互分离不接触,所述电连接器制造完成,其中一个所述导电柱用以电性接触所述第一电子元件,且所述第一电子元件抵压一个所述导电柱位移的同时并带动所述弹臂变形,另一个所述导电件用以电性接触所述第二电子元件,且所述第二电子元件抵压另一个所述导电件位移的同时并带动所述弹臂变形,用以将所述第一电子元件的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电子元件,此步骤5是位于步骤4后即可。
进一步,步骤2中,裁切形成的所述弹臂具有一第一弹臂以及一第二弹臂,所述第一弹臂与所述第二弹臂连接同一所述基部并沿所述基部的两侧相反方向延伸,步骤3中,所述第一弹臂仅焊接固定有一个所述导电柱,所述第二弹臂仅焊接固定有另一个所述导电柱,步骤5中,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向下压接一个所述导电柱位移并带动所述第一弹臂变形,所述第二电子元件向上抵接另一个所述导电柱位移并带动所述第二弹臂变形,两个所述导电柱位移的方向相反。
进一步,步骤3中,将两个所述导电柱焊接于同一所述弹臂,一个所述导电柱是焊接固定于所述自由端的正面,另一个所述导电柱是焊接固定于所述自由端的背面,步骤5中,所述第二电子元件先向上抵接一个所述导电柱位移并带动所述弹臂变形,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再向下压接另一个所述导电柱位移并带动所述弹臂变形,其中两个所述导电柱位移的方向相反。
进一步,步骤1中,裁切所述金属板材还形成自所述基部远离所述预焊接区一端的一尾部,步骤3中,一导电端子主要由一所述基部、至少一所述弹臂、至少一所述导电柱和一所述尾部构成,步骤4中,所述尾部未被所述绝缘本体覆盖固定,步骤5中,将一个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自由端与相邻的另一个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尾部裁切断开,并于另一个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尾部形成有一避让空间来***述自由端,或步骤1中,将一个所述预焊接区与相邻的另一个所述预焊接区相连的所述尾部裁切断开,并于另一个所述预焊接区相连的所述尾部形成避让空间来收容一个所述预焊接区,或步骤2中,将一个所述弹臂的所述自由端与相邻的另一个所述弹臂相连的所述尾部裁切断开,并于另一个所述弹臂的所述尾部形成有一避让空间来***述自由端。
进一步,步骤2中,裁切形成的所述弹臂具有一第一弹臂以及一第二弹臂,所述第一弹臂与所述第二弹臂连接同一所述基部并沿所述基部的同一侧延伸,步骤3中,所述第一弹臂仅焊接固定有一个所述导电柱,所述第二弹臂仅焊接固定有另一个所述导电柱,步骤5中,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向下压接一个所述导电柱位移并带动所述第一弹臂变形,所述第二电子元件向上抵接另一个所述导电柱位移并带动所述第二弹臂变形,两个所述导电柱位移的方向相反。
进一步,步骤4中,所述绝缘本体在注塑成型时形成有一让位空间,且所述弹臂和所述导电柱是显露于上下贯穿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让位空间,步骤5中,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和所述第二电子元件是抵接所述弹臂和所述导电柱于所述让位空间内上下变形和位移。
另一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一第一电子元件至一第二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多个收容槽,每一所述收容槽内具有一让位空间;多个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与多个所述导电端子一体注塑成型;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一基部、与所述基部一体连接的至少一弹臂以及焊接于所述弹臂远离所述基部的一端的两个导电柱,所述基部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中,所述弹臂和所述导电柱显露于所述让位空间,所述弹臂远离所述基部的一端为自由端,两个所述导电柱于上下方向错开设置;所述导电柱具有一焊接部及与所述焊接部一体连接的一接触部,两个所述焊接部焊接固定于所述自由端,所述第一电子元件用以抵接一个所述接触部朝靠近所述第二电子元件的方向位移,并带动所述弹臂朝所述让位空间内变形,所述第二电子元件用以抵接另一个所述接触部朝靠近所述第一电子元件的方向位移,并带动所述弹臂朝所述让位空间内变形。
进一步,所述弹臂具有一第一弹臂以及一第二弹臂,所述第一弹臂与所述第二弹臂连接同一所述基部并沿所述基部的两侧相反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弹臂仅焊接固定有一个所述导电柱,所述第二弹臂仅焊接固定有另一个所述导电柱,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向下压接一个所述导电柱位移并带动所述第一弹臂朝所述让位空间内变形,所述第二电子元件先向上抵接一个所述导电柱位移并带动所述第二弹臂朝所述让位空间内变形,其中两个所述导电柱位移的方向相反。
进一步,,同一所述弹臂焊接固定有两个所述导电柱,一个所述导电柱焊接固定于所述自由端的正面,另一个所述导电柱焊接固定于所述自由端的背面,所述第二电子元件先向上抵接一个所述导电柱位移并带动所述弹臂变形,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再向下压接另一个所述导电柱位移并带动所述弹臂变形,其中两个所述导电柱位移的方向相反。
进一步,多个所述导电端子包含相邻且相互分离的至少一信号端子和至少一接地端子,所述信号端子的所述基部靠近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自由端设有一避让空间,所述自由端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避让空间。
进一步,所述弹臂具有一第一弹臂以及一第二弹臂,所述第一弹臂与所述第二弹臂连接同一所述基部并沿所述基部的同一侧延伸,所述第一弹臂仅焊接固定有一个所述导电柱,所述第二弹臂仅焊接固定有另一个所述导电柱,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向下压接一个所述导电柱位移并带动所述第一弹臂朝所述让位空间内变形,所述第二电子元件先向上抵接一个所述导电柱位移并带动所述第二弹臂朝所述让位空间内变形,其中两个所述导电柱位移的方向相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多个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基部与所述弹臂由同一所述金属板裁切形成,再通过注塑成型形成电连接器,弹臂成型工序简单,且无需与绝缘本体组装。在工序简单和无需组装的情况下,由导电件焊接固定于所述弹臂上,通过电子元件抵压所述导电件,带动所述弹臂变形,由于弹臂的长度相对背景技术中具有弯折第一接触部的第一弹臂的长度短,且仅弹臂变形,导电件不变形仅位移,既保证了导电件有足够的正向力抵接电子元件,又能减少弹臂的疲劳损耗,防止永久性变形的同时能够维持稳定接触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裁切金属板材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焊接导电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裁切预焊接区形成弹臂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镶埋注塑工艺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通过镶埋注塑工艺成型得到绝缘本体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裁切连接部的俯视图;
图8为图7的立体图;
图9为图7沿A-A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10为图9与电子元件配合后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通过镶埋注塑工艺成型得到绝缘本体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裁切预焊接区形成弹臂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通过镶埋注塑工艺成型得到绝缘本体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通过镶埋注塑工艺成型得到绝缘本体的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俯视图;
图1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17为图16的180度翻转示意图;
图18为图16的俯视图;
图19为图18沿B-B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20为图18沿C-C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21为图19与电子元件配合后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23为图22的180度翻转示意图;
图24为图22的俯视图;
图25为图24沿D-D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26为图24与电子元件配合后的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28为图27的180度翻转示意图;
图29为图27的俯视图;
图30为图29沿E-E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31为图30与电子元件配合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电连接器100 绝缘本体1 收容槽11
横梁部111 让位空间112 避让空间113
导电端子2 接地端子2G 信号端子2S
基部21 通孔211 预焊接区22'
弹臂22 第一弹臂221 第二弹臂222
自由端223 导电件23 焊接部231
接触部232 尾部24 导电板3
连接部4 焊体5 通槽6
切槽7 第一电子元件200 第二电子元件300
金属板材400 模具500 模仁501
型腔50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1所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00定义以对角线方向作为前后方向,以垂直于所述对角线方向和上下方向的方向作为左右方向。
如图1至图15所示,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00的第一实施例,用于电性连接第一电子元件200至第二电子元件300,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00优选为芯片模块,所述第二电子元件300优选为电路板,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通过镶埋成型(insert molding)工艺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1中的多个导电端子2。多个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多个接地端子2G和用于传输信号的多个信号端子2S。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同一金属板材400裁切形成多个所述导电端子2与一导电板3。
如图5至图11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多个收容槽11,每一所述收容槽11设置有位于所述收容槽11中间的一横梁部111以及被所述横梁部111隔开的两个让位空间112,所述让位空间112在上下方向贯穿于所述绝缘本体1。
如图3至图10所示,每一所述导电端子2具有一基部21、与所述基部21一体连接的一第一弹臂221和一第二弹臂222以及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一弹臂221和所述第二弹臂222的两个导电件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件23是指圆柱型的导电柱,所述基部21被所述横梁部111所包覆固定,所述基部21设置有贯穿所述基部21的一通孔211,所述通孔211被成型所述绝缘本体1时的塑胶材料填充,用以加强固定所述基部21。所述第一弹臂221与所述第二弹臂222沿所述基部21的相对两侧延伸并对应显露于不同的所述让位空间112中。所述第一弹臂221与所述第二弹臂222各自远离所述基部21的一端均为自由端223,两个所述导电件23于上下方向错开设置,每一所述导电件23具有焊接固定于所述自由端223的一焊接部231及与所述焊接部231一体连接的一接触部232,两个所述接触部232分别用以抵接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00和所述第二电子元件300。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00向下压接一个所述导电件23位移并带动所述第一弹臂221向下朝一个所述让位空间112内变形,所述第二电子元件300先向上抵接另一个所述导电件23位移并带动所述第二弹臂222向上朝另一个所述让位空间112内变形。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电件23还可以是导电块,焊柱或焊球。
如图7至图9所示,多个所述信号端子2S与所述导电板3断开,形成电性绝缘,所述接地端子2G通过多个连接部4与所述导电板3连成一体,形成电性连接。所述基部21两侧、所述导电板3与多个所述连接部4之间形成有两个通槽6,所述通槽6被成型所述绝缘本体1时的塑胶材料填充,用以加强固定所述基部21。所述第一弹臂221和所述第二弹臂222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一切槽7,多个所述连接部4将所述通槽6与所述切槽7分隔开。在其他实施例中,所有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所述接地端子2G,均与所述导电板3断开连接而保持电性绝缘,以满足不同使用场景所要求的电气性能。
如图16至图21所示,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00的第二实施例,其包括一绝缘本体1,通过镶埋成型(insert molding)工艺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1中的多个导电端子2。其构造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
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多个收容槽11,每一所述收容槽11设有一让位空间112,所述让位空间112在上下方向贯穿于所述绝缘本体1。
每一所述导电端子2具有一基部21、与所述基部21一体连接的一第一弹臂221和一第二弹臂222、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一弹臂221和所述第二弹臂222的两个导电件23以及自所述基部21远离所述第一弹臂221与所述第二弹臂222一端延伸一尾部24。所述第一弹臂221与所述第二弹臂222沿所述基部21的同一侧延伸,并显露于同一所述让位空间112,所述尾部24未被所述绝缘本体1覆盖固定。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00向下压接一个所述导电件23位移并带动所述第一弹臂221向下朝所述让位空间112内变形,所述第二电子元件300先向上抵接另一个所述导电件23位移并带动所述第二弹臂222向上朝所述让位空间112内变形。
针对同一个所述导电端子2而言,其所述第一弹臂221和所述第二弹臂222与所述尾部24对应显露于前后相邻的两个不同所述收容槽11,在前后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2中,位于前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尾部24与位于后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第一弹臂221和所述第二弹臂222显露于同一所述收容槽11,位于前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尾部24设有上下贯穿所述绝缘本体1的一避让空间113,后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自由端223部分向前位于前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避让空间113中,减少了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2之间的间距。
如图22至图26所示,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00的第三实施例,其包括一绝缘本体1,通过镶埋成型(insert molding)工艺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1中的多个导电端子2。其构造与第二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
每一所述导电端子2具有一基部21、与所述基部21一体连接的一弹臂22、焊接于所述弹臂22的两个导电件23以及自所述基部21远离所述弹臂22一端延伸一尾部24。所述弹臂22远离所述基部21的一端为自由端223,一个所述导电件23焊接固定于所述自由端223的正面,另一个所述导电件23焊接固定于所述自由端223的背面,两个所述导电件23于上下方向错开设置,所述尾部24未被所述绝缘本体1覆盖固定,所述第二电子元件300先向上抵接一个所述导电件23位移并带动所述弹臂22向上朝所述让位空间112内变形,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00再向下压接另一个所述导电件23位移并带动所述弹臂22向下朝所述让位空间112内变形。
针对同一个所述导电端子2而言,其所述弹臂22与所述尾部24对应显露于前后相邻的两个不同所述收容槽11,在前后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2中,位于前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尾部24与位于后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弹臂22显露于同一所述收容槽11,位于前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尾部24设有上下贯穿所述绝缘本体1的一避让空间113,后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自由端223部分向前位于前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避让空间113中,减少了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2之间的间距。
如图27至图31所示,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00的第四实施例,其包括一绝缘本体1,通过镶埋成型(insert molding)工艺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1中的多个导电端子2。其构造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
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多个收容槽11,每一所述收容槽11设有一让位空间112,所述让位空间112在上下方向贯穿于所述绝缘本体1。
每一所述导电端子2具有一基部21、与所述基部21一体连接的一弹臂22、焊接固定于所述弹臂22的一导电件23以及自所述基部21远离所述弹臂22的一端延伸一尾部24,所述弹臂22远离所述基部21的一端为自由端223,所述导电件23是焊接固定于所述自由端223,所述尾部24未被所述绝缘本体1覆盖固定,每一所述尾部24焊接一焊体5,所述焊体5用以向下直接焊接于所述第二电子元件300,所述第二电子元件300先焊接固定所述焊体5,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00再向下压接所述导电件23位移并带动所述弹臂22向下朝所述让位空间112内变形。
针对同一个所述导电端子2而言,其所述弹臂22与所述尾部24对应显露于前后相邻的两个不同所述收容槽11,在前后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2中,位于前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尾部24与位于后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弹臂22显露于同一个所述收容槽11。
如图1至图10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制造方法如下主要步骤:
步骤1:如图1所示,提供一金属板材400,将所述金属板材400裁切形成多个基部21及连接每一所述基部21相对两侧的两个预焊接区22',裁切形成的所述基部21设置有贯穿所述基部21的一通孔211及位于所述基部21两侧并贯穿所述金属板材400的两个通槽6。具体的裁切方法,可以采用业界常规的冲压工艺,也可以采用激光切割等精细裁切方法。
步骤2:如图2所示,提供多个导电件23,将两个所述导电件23分别焊接至两个所述预焊接区22',两个所述导电件23于上下方向错开设置,每一所述导电件23具有一焊接部231及与所述焊接部231一体连接的一接触部232。
步骤3:如图3所示,依据多个所述导电件23于多个所述预焊接区22'的位置做参考,裁切形成多个第一弹臂221以及多个第二弹臂222,所述第一弹臂221与所述第二弹臂222沿所述基部21的相对两侧延伸,一导电端子2主要由一所述基部21、一所述第一弹臂221、一所述第二弹臂222和两个所述导电件23构成,所述第一弹臂221与所述第二弹臂222各自远离所述基部21的一端均为自由端223,两个所述自由端223均焊接有一个所述焊接部231;
裁切还形成贯穿所述金属板材400并位于所述第一弹臂221和所述第二弹臂222的外侧的两个切槽7以及连接同一个所述导电端子2的多个连接部4,所述连接部4用以将所述通槽6与所述切槽7分隔开。
步骤4:如图4至图6所示,在经过裁切的所述金属板材400放置于一模具500中,所述模具500具有多个模仁501和多个型腔502,每一所述模仁501同时对应抵压并定位部分所述金属板材400,对应遮蔽两个所述切槽7、一所述第一弹臂221、一所述第二弹臂222和两个所述导电件23,通过镶埋注塑方式将液态塑胶注塑到所述型腔502中,形成一绝缘本体1和一收容槽11,所述收容槽11设置有位于所述收容槽11中间的一横梁部111,所述横梁部111包覆固定所述基部21,去除所述模仁501后,所述收容槽11形成有被所述横梁部111隔开的两个让位空间112,所述让位空间112在上下方向贯穿于所述绝缘本体1,所述第一弹臂221和所述第二弹臂222显露于两个不同的所述让位空间112。成型所述绝缘本体1时塑胶材料填充所述通孔211与所述通槽6,用以加强固定所述基部21。
步骤5:如图7至图10所示,按预定的功能选定其中部分的所述导电端子2,切除连接于这些选定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有所述连接部4,形成一导电板3,被选定的所述导电端子2与所述导电板3断开,形成电性绝缘。所述电连接器100制造完成,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00向下压接一个所述导电件23于一个所述让位空间112内位移并带动所述第一弹臂221向下变形,所述第二电子元件300向上抵接另一个所述导电件23于另一个所述让位空间112内位移并带动所述第二弹臂222向上变形,两个所述导电件23位移的方向相反,用以将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00的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电子元件300。在本实施例中,被选定的所述导电端子2仅包括所述信号端子2S。在其他实施例中,所有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所述接地端子2G,均切除所述连接部4,断开连接而保持电性绝缘。
如图6和图11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制造方法与第一制造方法区别仅在于:
步骤3:如图11所示,在经过裁切的所述金属板材400放置于一模具500中,所述模具500具有多个模仁501和多个型腔502,每一所述模仁501同时对应抵压并定位部分所述金属板材400,对应遮蔽两个所述预焊接区22'和两个所述导电件23,通过镶埋注塑方式将液态塑胶注塑到所述型腔502中,形成一绝缘本体1和一收容槽11,所述收容槽11设置有位于所述收容槽11中间的一横梁部111,所述横梁部111包覆固定所述基部21,去除所述模仁501后,所述收容槽11形成有被所述横梁部111隔开的两个让位空间112,两个所述导电件23分别显露于两个不同的所述让位空间112。成型所述绝缘本体1时塑胶材料填充所述通孔211与所述通槽6,用以加强固定所述基部21。
步骤4:如图6所示,依据多个所述导电件23于多个所述预焊接区22'的位置做参考,裁切形成多个第一弹臂221以及多个第二弹臂222,所述第一弹臂221与所述第二弹臂222沿所述基部21的相对两侧延伸,一导电端子2主要由一所述基部21、一所述第一弹臂221、一所述第二弹臂222和两个所述导电件23构成,所述第一弹臂221与所述第二弹臂222各自远离所述基部21的一端均为自由端223,两个所述自由端223均焊接有一个所述焊接部231,所述让位空间112在上下方向贯穿于所述绝缘本体1,所述第一弹臂221和所述第二弹臂222分别显露于两个不同的所述让位空间112。
裁切还形成贯穿所述金属板材400并位于所述第一弹臂221和所述第二弹臂222的外侧的两个切槽7以及连接同一个所述导电端子2的多个连接部4,所述连接部4用以将所述通槽6与所述切槽7分隔开。
如图3和图12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三制造方法与第一制造方法区别仅在于:
步骤2:如图12所示,將多个所述预焊接区22'进行裁切而形成多个第一弹臂221以及多个第二弹臂222,所述第一弹臂221与所述第二弹臂222沿所述基部21的相对两侧延伸,所述第一弹臂221与所述第二弹臂222各自远离所述基部21的一端均为自由端223。
裁切还形成贯穿所述金属板材400并位于所述第一弹臂221和所述第二弹臂222的外侧的两个切槽7以及连接同一个所述基部21的多个连接部4,所述连接部4用以将所述通槽6与所述切槽7分隔开。在其他实施例中,步骤2是位于步骤1中,同时裁切。
步骤3:如图3所示,提供多个导电件23,将两个所述导电件23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一弹臂221和所述第二弹臂222,一导电端子2主要由一所述基部21、一所述第一弹臂221、一所述第二弹臂222和两个所述导电件23构成,每一所述导电件23具有一焊接部231及与所述焊接部231一体连接的一接触部232,两个所述自由端223均焊接有一个所述焊接部231,两个所述导电件23于上下方向错开设置。
如图5、图6和图13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的第一实施例的第四制造方法与第三制造方法区别仅在于:
步骤3:如图13所示,在经过裁切的所述金属板材400放置于一模具500中,所述模具500具有多个模仁501和多个型腔502,每一所述模仁501同时对应抵压并定位部分所述金属板材400,对应遮蔽两个所述切槽7、一所述第一弹臂221和一所述第二弹臂222,通过镶埋注塑方式将液态塑胶注塑到所述型腔502中,形成一绝缘本体1和一收容槽11,所述收容槽11设置有位于所述收容槽11中间的一横梁部111,所述横梁部111包覆固定所述基部21,去除所述模仁501后,所述收容槽11形成有被所述横梁部111隔开的两个让位空间112,所述让位空间112在上下方向贯穿于所述绝缘本体1,所述第一弹臂221和所述第二弹臂222分别显露于两个不同的所述让位空间112。成型所述绝缘本体1时塑胶材料填充所述通孔211与所述通槽6,用以加强固定所述基部21。
步骤4:如图5和图6所示,提供多个导电件23,将两个所述导电件23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一弹臂221和所述第二弹臂222,一导电端子2主要由一所述基部21、一所述第一弹臂221、一所述第二弹臂222和两个所述导电件23构成,每一所述导电件23具有一焊接部231及与所述焊接部231一体连接的一接触部232,两个所述自由端223均焊接有一个所述焊接部231,两个所述导电件23于上下方向错开设置,并分别显露于两个不同的所述让位空间112。
如图13至图15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五制造方法与第四制造方法区别仅在于:
步骤2:如图14和图15所示,所述模具500具有多个模仁501和多个型腔502,每一所述模仁501同时对应抵压并定位部分所述金属板材400,对应遮蔽两个所述预焊接区22',通过镶埋注塑方式将液态塑胶注塑到所述型腔502中,形成一绝缘本体1和一收容槽11,所述收容槽11设置有位于所述收容槽11中间的一横梁部111,所述横梁部111包覆固定所述基部21,去除所述模仁501后,所述收容槽11形成有被所述横梁部111隔开的两个让位空间112,两个所述预焊接区22'分别显露于两个不同的所述让位空间112。成型所述绝缘本体1时塑胶材料填充所述通孔211与所述通槽6,用以加强固定所述基部21。
步骤3:如图13所示,將多个所述预焊接区22'进行裁切而形成多个第一弹臂221以及多个第二弹臂222,所述第一弹臂221与所述第二弹臂222沿所述基部21的相对两侧延伸,所述第一弹臂221与所述第二弹臂222各自远离所述基部21的一端均为自由端223。所述让位空间112在上下方向贯穿于所述绝缘本体1,所述第一弹臂221和所述第二弹臂222显露于两个不同的所述让位空间112。
裁切还形成贯穿所述金属板材400并位于所述第一弹臂221和所述第二弹臂222的外侧的两个切槽7以及连接同一个所述基部21的多个连接部4,所述连接部4用以将所述通槽6与所述切槽7分隔开。
如图6和图11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的第一实施例的第六制造方法与第五制造方法区别仅在于:
步骤3:如图11所示,提供多个导电件23,将两个所述导电件23分别焊接于两个所述预焊接区22',每一所述导电件23具有一焊接部231及与所述焊接部231一体连接的一接触部232,两个所述导电件23于上下方向错开设置,并分别显露于两个不同的所述让位空间112。
步骤4:如图6所示,依据多个所述导电件23于多个所述预焊接区22'的位置做参考,裁切形成多个第一弹臂221以及多个第二弹臂222,所述第一弹臂221与所述第二弹臂222沿所述基部21的相对两侧延伸,一导电端子2主要由一所述基部21、一所述第一弹臂221、一所述第二弹臂222和两个所述导电件23构成,所述第一弹臂221与所述第二弹臂222各自远离所述基部21的一端均为自由端223,两个所述自由端223均焊接有一个所述焊接部231,所述让位空间112在上下方向贯穿于所述绝缘本体1,所述第一弹臂221和所述第二弹臂222分别显露于两个所述让位空间112。
裁切还形成贯穿所述金属板材400并位于所述第一弹臂221和所述第二弹臂222的外侧的两个切槽7以及连接同一个所述导电端子2的多个连接部4,所述连接部4用以将所述通槽6与所述切槽7分隔开。
如图16至图21所示并参考图1至图10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制造方法如下主要步骤:
步骤1:参考图1所示,提供一金属板材400,将所述金属板材400裁切形成多个基部21、与所述基部21一体连接的一预焊接区22'、自所述基部21远离所述预焊接区22'一端的一尾部24、贯穿所述基部21的一通孔211以及位于所述基部21两侧并贯穿所述金属板材400的两个通槽6。具体的裁切方法,可以采用业界常规的冲压工艺,也可以采用激光切割等精细裁切方法。
步骤2:参考图2所示,提供多个导电件23,将两个所述导电件23焊接至一所述预焊接区22',两个所述导电件23于上下方向错开设置,每一所述导电件23具有一焊接部231及与所述焊接部231一体连接的一接触部232。
步骤3:参考图3所示,依据多个所述导电件23于多个所述预焊接区22'的位置做参考,裁切形成多个第一弹臂221以及多个第二弹臂222,所述第一弹臂221与所述第二弹臂222沿所述基部21的同一侧延伸,一导电端子2主要由一所述基部21、一所述第一弹臂221、一所述第二弹臂222、两个所述导电件23和一所述尾部24构成,所述第一弹臂221与所述第二弹臂222各自远离所述基部21的一端均为自由端223,两个所述自由端223均焊接有一个所述焊接部231;
裁切还形成贯穿所述金属板材400并位于所述第一弹臂221和所述第二弹臂222的外侧的一切槽7以及连接同一个所述导电端子2的多个连接部4,所述连接部4用以将所述通槽6与所述切槽7分隔开。
步骤4:参考图4至图6所示,在经过裁切的所述金属板材400放置于一模具500中,所述模具500具有多个模仁501和多个型腔502,每一所述模仁501同时对应抵压并定位部分所述金属板材400,对应遮蔽一所述切槽7、一所述第一弹臂221、一所述第二弹臂222和两个所述导电件23,通过镶埋注塑方式将液态塑胶注塑到所述型腔502中,形成一绝缘本体1和一收容槽11,去除所述模仁501后,所述收容槽11形成有一让位空间112,所述第一弹臂221和所述第二弹臂222显露于在上下方向贯穿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所述让位空间112。成型所述绝缘本体1时塑胶材料填充所述通孔211与所述通槽6,用以加强固定所述基部21。所述基部21被所述绝缘本体1覆盖固定,所述尾部24未被所述绝缘本体1覆盖固定。针对裁切和焊接形成的同一个所述导电端子2而言,其所述第一弹臂221和所述第二弹臂222与所述尾部24对应显露于前后相邻的两个不同所述收容槽11,裁切和焊接形成的前后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2中,位于前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尾部24与位于后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第一弹臂221和所述第二弹臂222显露于同一个所述收容槽11。
步骤5:如图16至图21所示并参考图7至图10所示,按预定的功能选定其中部分的所述导电端子2,切除连接于这些选定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有所述连接部4,形成一导电板3,被选定的所述导电端子2与所述导电板3断开,形成电性绝缘。本实施例中,切除所述连接部4的同时将位于前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尾部24与位于后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自由端223裁切断开,并于前方的所述尾部24形成一避让空间113,后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自由端223部分向前位于前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避让空间113中,减少了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2之间的间距。所述电连接器100制造完成,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00向下压接一个所述导电件23于所述让位空间112内位移并带动所述第一弹臂221向下变形,所述第二电子元件300向上抵接另一个所述导电件23于所述让位空间112内位移并带动所述第二弹臂222向上变形,两个所述导电件23位移的方向相反,用以将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00的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电子元件300。
其他实施例中,在步骤1中,裁切形成所述基部21的同时将位于前方的所述预焊接区22'相连的所述尾部24与位于后方的所述预焊接区22'裁切断开,并于前方的所述尾部24形成一避让空间113,后方的所述预焊接区22'部分向前位于前方的所述尾部24的所述避让空间113中,或在步骤3中,裁切形成所述第一弹臂221和所述第二弹臂222的同时将位于前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尾部24与位于后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自由端223裁切断开,并于前方的所述尾部24形成一避让空间113,后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自由端223部分向前位于前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避让空间113中,减少了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2之间的间距。在本实施例中,被选定的所述导电端子2仅包括所述信号端子2S。在其他实施例中,所有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所述接地端子2G,均切除所述连接部4,断开连接而保持电性绝缘。
如图16至图21所示并参考图6和图11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制造方法与第一制造方法区别仅在于:
步骤3:参考图11所示,在经过裁切的所述金属板材400放置于一模具500中,所述模具500具有多个模仁501和多个型腔502,每一所述模仁501同时对应抵压并定位部分所述金属板材400,对应遮蔽一个所述预焊接区22'和两个所述导电件23,通过镶埋注塑方式将液态塑胶注塑到所述型腔502中,形成一绝缘本体1和一收容槽11,去除所述模仁501后,所述收容槽11形成有一让位空间112,两个所述导电件23显露于所述让位空间112。成型所述绝缘本体1时塑胶材料填充所述通孔211与所述通槽6,用以加强固定所述基部21。所述基部21被所述绝缘本体1覆盖固定,所述尾部24未被所述绝缘本体1覆盖固定。
步骤4:参考图6所示,依据多个所述导电件23于多个所述预焊接区22'的位置做参考,裁切形成多个第一弹臂221以及多个第二弹臂222,所述第一弹臂221与所述第二弹臂222沿所述基部21的同一侧延伸,一导电端子2主要由一所述基部21、一所述第一弹臂221、一所述第二弹臂222、两个所述导电件23和一所述尾部24构成,所述第一弹臂221与所述第二弹臂222各自远离所述基部21的一端均为自由端223,两个所述自由端223均焊接有一个所述焊接部231,所述第一弹臂221和所述第二弹臂222显露于上下方向贯穿于所述绝缘本体1所述让位空间112。裁切形成所述第一弹臂221和所述第二弹臂222的同时将位于前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尾部24与位于后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自由端223裁切断开,并于前方的导电端子2的所述尾部24形成一避让空间113,后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自由端223部分向前位于前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避让空间113中,减少了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2之间的间距。
针对裁切和焊接形成的同一个所述导电端子2而言,其所述第一弹臂221和所述第二弹臂222与所述尾部24对应显露于前后相邻的两个不同所述收容槽11,裁切和焊接形成的前后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2中,位于前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尾部24与位于后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第一弹臂221和所述第二弹臂222显露于同一个所述收容槽11。
裁切还形成贯穿所述金属板材400并位于所述第一弹臂221和所述第二弹臂222的外侧的一切槽7以及连接同一个所述导电端子2的多个连接部4,所述连接部4用以将所述通槽6与所述切槽7分隔开。
如图16至图21所示并参考图3和图12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三制造方法与第一制造方法区别仅在于:
步骤2:参考图12所示,將多个所述预焊接区22'进行裁切而形成多个第一弹臂221以及多个第二弹臂222,所述第一弹臂221与所述第二弹臂222沿所述基部21的同一侧延伸,所述第一弹臂221与所述第二弹臂222各自远离所述基部21的一端均为自由端223。其他实施例中,步骤2是位于步骤1中,同时裁切。
裁切形成所述第一弹臂221和所述第二弹臂222的同时将位于前方的所述第一弹臂221和所述第二弹臂222相连的所述尾部24与位于后方的所述第一弹臂221和所述第二弹臂222的所述自由端223裁切断开,并于前方的所述尾部24形成一避让空间113,后方的所述自由端223部分向前位于前方的所述尾部24的所述避让空间113中。
裁切还形成贯穿所述金属板材400并位于所述第一弹臂221和所述第二弹臂222的外侧的一切槽7以及连接同一个所述基部21的多个连接部4,所述连接部4用以将所述通槽6与所述切槽7分隔开。
步骤3:参考图3所示,提供多个导电件23,将两个所述导电件23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一弹臂221和所述第二弹臂222,一导电端子2主要由一所述基部21、一所述第一弹臂221、一所述第二弹臂222、两个所述导电件23和一所述尾部24构成,每一所述导电件23具有一焊接部231及与所述焊接部231一体连接的一接触部232,两个所述自由端223均焊接有一个所述焊接部231,两个所述导电件23于上下方向错开设置。
如图16至图21所示并参考图5、图6和图13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的第二实施例的第四制造方法与第三制造方法区别仅在于:
步骤3:参考图13所示,在经过裁切的所述金属板材400放置于一模具500中,所述模具500具有多个模仁501和多个型腔502,每一所述模仁501同时对应抵压并定位部分所述金属板材400,对应遮蔽一所述切槽7、一所述第一弹臂221和一所述第二弹臂222,通过镶埋注塑方式将液态塑胶注塑到所述型腔502中,形成一绝缘本体1和一收容槽11,去除所述模仁501后,所述收容槽11形成有一让位空间112,所述第一弹臂221和所述第二弹臂222显露于在上下方向贯穿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所述让位空间112。成型所述绝缘本体1时塑胶材料填充所述通孔211与所述通槽6,用以加强固定所述基部21。所述基部21被所述绝缘本体1覆盖固定,所述尾部24未被所述绝缘本体1覆盖固定。
步骤4:参考图5和图6所示,提供多个导电件23,将两个所述导电件23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一弹臂221和所述第二弹臂222,一导电端子2主要由一所述基部21、一所述第一弹臂221、一所述第二弹臂222、两个所述导电件23和一所述尾部24构成,每一所述导电件23具有一焊接部231及与所述焊接部231一体连接的一接触部232,两个所述自由端223均焊接有一个所述焊接部231,两个所述导电件23于上下方向错开设置并显露于所述让位空间112。
针对裁切和焊接形成的同一个所述导电端子2而言,其所述第一弹臂221和所述第二弹臂222与所述尾部24对应显露于前后相邻的两个不同所述收容槽11,裁切和焊接形成的前后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2中,位于前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尾部24与位于后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第一弹臂221和所述第二弹臂222显露于同一个所述收容槽11。
如图16至图21所示并参考图13至图15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五制造方法与第四制造方法区别仅在于:
步骤2:参考图14和图15所示,所述模具500具有多个模仁501和多个型腔502,每一所述模仁501同时对应抵压并定位部分所述金属板材400,对应遮蔽一所述预焊接区22',通过镶埋注塑方式将液态塑胶注塑到所述型腔502中,形成一绝缘本体1和一收容槽11,去除所述模仁501后,所述收容槽11形成有一让位空间112,所述预焊接区22'显露于所述让位空间112。成型所述绝缘本体1时塑胶材料填充所述通孔211与所述通槽6,用以加强固定所述基部21。所述基部21被所述绝缘本体1覆盖固定,所述尾部24未被所述绝缘本体1覆盖固定。
步骤3:参考图13所示,將多个所述预焊接区22'进行裁切而形成多个第一弹臂221以及多个第二弹臂222,所述第一弹臂221与所述第二弹臂222沿所述基部21的同一侧延伸,所述第一弹臂221与所述第二弹臂222各自远离所述基部21的一端均为自由端223。所述第一弹臂221和所述第二弹臂222显露于在上下方向贯穿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所述让位空间112。
裁切形成所述第一弹臂221和所述第二弹臂222的同时将位于前方的所述第一弹臂221和所述第二弹臂222相连的所述尾部24与位于后方的所述第一弹臂221和所述第二弹臂222的所述自由端223裁切断开,并于前方的所述尾部24形成一避让空间113,后方的所述自由端223部分向前位于前方的所述尾部24的所述避让空间113中。
裁切还形成贯穿所述金属板材400并位于所述第一弹臂221和所述第二弹臂222的外侧的一切槽7以及连接同一个所述基部21的多个连接部4,所述连接部4用以将所述通槽6与所述切槽7分隔开。
如图16至图21所示并参考图6和图11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的第二实施例的第六制造方法与第五制造方法区别仅在于:
步骤3:参考图11所示,提供多个导电件23,将两个所述导电件23分别焊接于一所述预焊接区22',每一所述导电件23具有一焊接部231及与所述焊接部231一体连接的一接触部232,两个所述导电件23于上下方向错开设置并显露于所述让位空间112。
步骤4:参考图6所示,依据多个所述导电件23于多个所述预焊接区22'的位置做参考,裁切形成多个第一弹臂221以及多个第二弹臂222,所述第一弹臂221与所述第二弹臂222沿所述基部21的同一侧延伸,一导电端子2主要由一所述基部21、一所述第一弹臂221、一所述第二弹臂222、两个所述导电件23和一所述尾部24构成,所述第一弹臂221与所述第二弹臂222各自远离所述基部21的一端均为自由端223,两个所述自由端223均焊接有一个所述焊接部231,所述第一弹臂221和所述第二弹臂222分别显露于在上下方向贯穿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两个所述让位空间112。
裁切形成所述第一弹臂221和所述第二弹臂222的同时将位于前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尾部24与位于后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自由端223裁切断开,并于前方的导电端子2的所述尾部24形成一避让空间113,后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自由端223部分向前位于前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避让空间113中,减少了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2之间的间距。
针对裁切和焊接形成的同一个所述导电端子2而言,其所述第一弹臂221和所述第二弹臂222与所述尾部24对应显露于前后相邻的两个不同所述收容槽11,裁切和焊接形成的前后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2中,位于前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尾部24与位于后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第一弹臂221和所述第二弹臂222显露于同一个所述收容槽11。
裁切还形成贯穿所述金属板材400并位于所述第一弹臂221和所述第二弹臂222的外侧的一切槽7以及连接同一个所述导电端子2的多个连接部4,所述连接部4用以将所述通槽6与所述切槽7分隔开。
如图22至图26所示并参考图1至图10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一制造方法如下主要步骤:
步骤1:参考图1所示,提供一金属板材400,将所述金属板材400裁切形成多个基部21、与所述基部21一体连接的一预焊接区22'、自所述基部21远离所述预焊接区22'一端的一尾部24、贯穿所述基部21的一通孔211以及位于所述基部21两侧并贯穿所述金属板材400的两个通槽6。具体的裁切方法,可以采用业界常规的冲压工艺,也可以采用激光切割等精细裁切方法。
步骤2:参考图2所示,提供多个导电件23,将两个所述导电件23焊接至一所述预焊接区22',两个所述导电件23于上下方向错开设置,每一所述导电件23具有一焊接部231及与所述焊接部231一体连接的一接触部232。
步骤3:参考图3所示,依据多个所述导电件23于多个所述预焊接区22'的位置做参考,裁切形成多个弹臂22,所述弹臂22沿所述基部21的同一侧延伸,一导电端子2主要由一所述基部21、一所述弹臂22、两个所述导电件23和一所述尾部24构成,所述弹臂22远离所述基部21的一端为自由端223,一个所述焊接部231焊接固定于所述自由端223的正面,另一个所述焊接部231焊接固定于所述自由端223的背面;
裁切还形成贯穿所述金属板材400并位于所述弹臂22的外侧的一切槽7以及连接同一个所述导电端子2的多个连接部4,所述连接部4用以将所述通槽6与所述切槽7分隔开。
步骤4:参考图4至图6所示,在经过裁切的所述金属板材400放置于一模具500中,所述模具500具有多个模仁501和多个型腔502,每一所述模仁501同时对应抵压并定位部分所述金属板材400,对应遮蔽一所述切槽7、一所述弹臂22和两个所述导电件23,通过镶埋注塑方式将液态塑胶注塑到所述型腔502中,形成一绝缘本体1和一收容槽11,去除所述模仁501后,所述收容槽11形成有一让位空间112,所述弹臂22和两个所述导电件23显露于在上下方向贯穿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所述让位空间112。成型所述绝缘本体1时塑胶材料填充所述通孔211与所述通槽6,用以加强固定所述基部21。所述基部21被所述绝缘本体1覆盖固定,所述尾部24未被所述绝缘本体1覆盖固定。
针对裁切和焊接形成的同一个所述导电端子2而言,其所述弹臂22与所述尾部24对应显露于前后相邻的两个不同所述收容槽11,裁切和焊接形成的前后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2中,位于前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尾部24与位于后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弹臂22显露于同一个所述收容槽11。
步骤5:如图22至图26所示并参考图7至图10所示,按预定的功能选定其中部分的所述导电端子2,切除连接于这些选定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有所述连接部4,形成一导电板3,被选定的所述导电端子2与所述导电板3断开,形成电性绝缘。本实施例中,切除所述连接部4的同时将位于前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尾部24与位于后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自由端223裁切断开,并于前方的所述尾部24形成一避让空间113,后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自由端223部分向前位于前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避让空间113中,减少了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2之间的间距。所述电连接器100制造完成,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00向下压接一个所述导电件23于所述让位空间112内位移并带动所述弹臂22向下变形,所述第二电子元件300向上抵接另一个所述导电件23于所述让位空间112内位移并带动所述弹臂22向上变形,两个所述导电件23位移的方向相反,用以将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00的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电子元件300。
其他实施例中,在步骤1中,裁切形成所述基部21的同时将位于前方的所述预焊接区22'相连的所述尾部24与位于后方的所述预焊接区22'裁切断开,并于前方的所述尾部24形成一避让空间113,后方的所述预焊接区22'部分向前位于前方的所述尾部24的所述避让空间113中,或在步骤3中,裁切形成所述弹臂22的同时将位于前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尾部24与位于后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自由端223裁切断开,并于前方的所述尾部24形成一避让空间113,后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自由端223部分向前位于前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避让空间113中,减少了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2之间的间距。在本实施例中,被选定的所述导电端子2仅包括所述信号端子2S。在其他实施例中,所有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所述接地端子2G,均切除所述连接部4,断开连接而保持电性绝缘。
如图22至图26所示并参考图6和图11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二制造方法与第一制造方法区别仅在于:
步骤3:参考图11所示,在经过裁切的所述金属板材400放置于一模具500中,所述模具500具有多个模仁501和多个型腔502,每一所述模仁501同时对应抵压并定位部分所述金属板材400,对应遮蔽一个所述预焊接区22'和两个所述导电件23,通过镶埋注塑方式将液态塑胶注塑到所述型腔502中,形成一绝缘本体1和一收容槽11,去除所述模仁501后,所述收容槽11形成有一让位空间112,两个所述导电件23显露于所述让位空间112。成型所述绝缘本体1时塑胶材料填充所述通孔211与所述通槽6,用以加强固定所述基部21。所述基部21被所述绝缘本体1覆盖固定,所述尾部24未被所述绝缘本体1覆盖固定。
步骤4:参考图6所示,依据多个所述导电件23于多个所述预焊接区22'的位置做参考,裁切形成多个弹臂22,所述弹臂22沿所述基部21的一侧延伸,一导电端子2主要由一所述基部21、一所述弹臂22、两个所述导电件23和一所述尾部24构成,所述弹臂22远离所述基部21的一端为自由端223,一个所述焊接部231焊接固定于所述自由端223的正面,另一个所述焊接部231焊接固定于所述自由端223的背面,所述弹臂22显露于在上下方向贯穿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所述让位空间112。裁切形成所述弹臂22的同时将位于前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尾部24与位于后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自由端223裁切断开,并于前方的导电端子2的所述尾部24形成一避让空间113,后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自由端223部分向前位于前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避让空间113中,减少了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2之间的间距。
针对裁切和焊接形成的同一个所述导电端子2而言,其所述弹臂22与所述尾部24对应显露于前后相邻的两个不同所述收容槽11,裁切和焊接形成的前后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2中,位于前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尾部24与位于后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弹臂22显露于同一个所述收容槽11。
裁切还形成贯穿所述金属板材400并位于所述弹臂22的外侧的一切槽7以及连接同一个所述导电端子2的多个连接部4,所述连接部4用以将所述通槽6与所述切槽7分隔开。
如图22至图26所示并参考图3和图12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三制造方法与第一制造方法区别仅在于:
步骤2:参考图12所示,將多个所述预焊接区22'进行裁切而形成多个弹臂22,所述弹臂22沿所述基部21的一侧延伸,所述弹臂22远离所述基部21的一端为自由端223。
裁切形成所述弹臂22的同时将位于前方的所述弹臂22相连的所述尾部24与位于后方的所述弹臂22的所述自由端223裁切断开,并于前方的所述尾部24形成一避让空间113,后方的所述自由端223部分向前位于前方的所述的所述尾部24的所述避让空间113中。
裁切还形成贯穿所述金属板材400并位于所述弹臂22的外侧的一切槽7以及连接同一个所述基部21的多个连接部4,所述连接部4用以将所述通槽6与所述切槽7分隔开。在其他实施例中,步骤2是位于步骤1中,同时裁切。
步骤3:参考图3所示,提供多个导电件23,将两个所述导电件23分别焊接于所述弹臂22,一导电端子2主要由一所述基部21、一所述弹臂22、两个所述导电件23和一所述尾部24构成,每一所述导电件23具有一焊接部231及与所述焊接部231一体连接的一接触部232,一个所述焊接部231焊接固定于所述自由端223的正面,另一个所述焊接部231焊接固定于所述自由端223的背面,两个所述导电件23于上下方向错开设置。
如图22至图26所示并参考图5、图6和图13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的第三实施例的第四制造方法与第三制造方法区别仅在于:
步骤3:参考图13所示,在经过裁切的所述金属板材400放置于一模具500中,所述模具500具有多个模仁501和多个型腔502,每一所述模仁501同时对应抵压并定位部分所述金属板材400,对应遮蔽一所述切槽7、一所述弹臂22,通过镶埋注塑方式将液态塑胶注塑到所述型腔502中,形成一绝缘本体1和一收容槽11,去除所述模仁501后,所述收容槽11形成有一让位空间112,所述弹臂22显露于在上下方向贯穿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所述让位空间112。成型所述绝缘本体1时塑胶材料填充所述通孔211与所述通槽6,用以加强固定所述基部21。所述基部21被所述绝缘本体1覆盖固定,所述尾部24未被所述绝缘本体1覆盖固定。
步骤4:参考图5和图6所示,提供多个导电件23,将两个所述导电件23分别焊接于所述弹臂22,一导电端子2主要由一所述基部21、一所述弹臂22、两个所述导电件23和一所述尾部24构成,每一所述导电件23具有一焊接部231及与所述焊接部231一体连接的一接触部232,一个所述焊接部231焊接固定于所述自由端223的正面,另一个所述焊接部231焊接固定于所述自由端223的背面,两个所述导电件23于上下方向错开设置并显露于所述让位空间112。
针对裁切和焊接形成的同一个所述导电端子2而言,其所述弹臂22与所述尾部24对应显露于前后相邻的两个不同所述收容槽11,裁切和焊接形成的前后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2中,位于前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尾部24与位于后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弹臂22显露于同一个所述收容槽11。
如图22至图26所示并参考图13至图15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五制造方法与第四制造方法区别仅在于:
步骤2:参考图14和图15所示,所述模具500具有多个模仁501和多个型腔502,每一所述模仁501同时对应抵压并定位部分所述金属板材400,对应遮蔽一所述预焊接区22',通过镶埋注塑方式将液态塑胶注塑到所述型腔502中,形成一绝缘本体1和一收容槽11,去除所述模仁501后,所述收容槽11形成有一让位空间112,所述预焊接区22'显露于所述让位空间112。成型所述绝缘本体1时塑胶材料填充所述通孔211与所述通槽6,用以加强固定所述基部21。所述基部21被所述绝缘本体1覆盖固定,所述尾部24未被所述绝缘本体1覆盖固定。
步骤3:参考图13所示,將多个所述预焊接区22'进行裁切而形成多个弹臂22,所述弹臂22沿所述基部21的一侧延伸,所述弹臂22远离所述基部21的一端为自由端223。所述弹臂22显露于在上下方向贯穿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所述让位空间112。
裁切形成所述弹臂22的同时将位于前方的所述弹臂22相连的所述尾部24与位于后方的所述弹臂22的所述自由端223裁切断开,并于前方的所述尾部24形成一避让空间113,后方的所述自由端223部分向前位于前方的所述的所述尾部24的所述避让空间113中。
裁切还形成贯穿所述金属板材400并位于所述弹臂22的外侧的一切槽7以及连接同一个所述基部21的多个连接部4,所述连接部4用以将所述通槽6与所述切槽7分隔开。
如图22至图26所示并参考图6和图11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的第三实施例的第六制造方法与第五制造方法区别仅在于:
步骤3:参考图11所示,提供多个导电件23,将两个所述导电件23分别焊接于一所述预焊接区22',每一所述导电件23具有一焊接部231及与所述焊接部231一体连接的一接触部232,两个所述导电件23于上下方向错开设置并显露于所述让位空间112。
步骤4:参考图6所示,依据多个所述导电件23于多个所述预焊接区22'的位置做参考,裁切形成多个弹臂22,所述弹臂22沿所述基部21的一侧延伸,一导电端子2主要由一所述基部21、一所述弹臂22、两个所述导电件23和一所述尾部24构成,所述弹臂22远离所述基部21的一端为自由端223,一个所述焊接部231焊接固定于所述自由端223的正面,另一个所述焊接部231焊接固定于所述自由端223的背面,所述弹臂22显露于在上下方向贯穿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所述让位空间112。
针对裁切和焊接形成的同一个所述导电端子2而言,其所述弹臂22与所述尾部24对应显露于前后相邻的两个不同所述收容槽11,裁切和焊接形成的前后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2中,位于前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尾部24与位于后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弹臂22显露于同一个所述收容槽11。
裁切形成所述弹臂22的同时将位于前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尾部24与位于后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自由端223裁切断开,并于前方的导电端子2的所述尾部24形成一避让空间113,后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自由端223部分向前位于前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避让空间113中,减少了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2之间的间距。
裁切还形成贯穿所述金属板材400并位于所述弹臂22的外侧的一切槽7以及连接同一个所述导电端子2的多个连接部4,所述连接部4用以将所述通槽6与所述切槽7分隔开。
如图27至图31所示并参考图1至图10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的第四实施例的第一制造方法如下主要步骤:
步骤1:参考图1所示,提供一金属板材400,将所述金属板材400裁切形成多个基部21、与所述基部21一体连接的一预焊接区22'、自所述基部21远离所述预焊接区22'一端的一尾部24及位于所述基部21两侧并贯穿所述金属板材400的两个通槽6。具体的裁切方法,可以采用业界常规的冲压工艺,也可以采用激光切割等精细裁切方法。
步骤2:参考图2所示,提供多个导电件23,将一所述导电件23焊接至一所述预焊接区22',每一所述导电件23具有一焊接部231及与所述焊接部231一体连接的一接触部232。
步骤3:参考图3所示,依据多个所述导电件23于多个所述预焊接区22'的位置做参考,裁切形成多个弹臂22,所述弹臂22沿所述基部21的一侧延伸,一导电端子2主要由一所述基部21、一所述弹臂22、一所述导电件23和一所述尾部24构成,所述弹臂22远离所述基部21的一端为自由端223,所述自由端223焊接有一个所述焊接部231;
裁切还形成贯穿所述金属板材400并位于所述弹臂22的外侧的一切槽7以及连接同一个所述导电端子2的多个连接部4,所述连接部4用以将所述通槽6与所述切槽7分隔开。
步骤4:参考图4至图6所示,在经过裁切的所述金属板材400放置于一模具500中,所述模具500具有多个模仁501和多个型腔502,每一所述模仁501同时对应抵压并定位部分所述金属板材400,对应遮蔽一所述切槽7、一所述弹臂22和一所述导电件23,通过镶埋注塑方式将液态塑胶注塑到所述型腔502中,形成一绝缘本体1和一收容槽11,去除所述模仁501后,所述收容槽11形成有一让位空间112,所述弹臂22和所述导电件23显露于在上下方向贯穿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所述让位空间112。成型所述绝缘本体1时塑胶材料填充所述通槽6,用以加强固定所述基部21。所述基部21被所述绝缘本体1覆盖固定,所述尾部24未被所述绝缘本体1覆盖固定。
针对裁切和焊接形成的同一个所述导电端子2而言,其所述弹臂22与所述尾部24对应显露于前后相邻的两个不同所述收容槽11,裁切和焊接形成的前后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2中,位于前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尾部24与位于后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弹臂22显露于同一个所述收容槽11。
本实施例中,提供多个焊体5,每一所述焊体5焊接固定于所述尾部24,所述导电件23与所述焊体5于上下方向错开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焊体5焊接固定于所述尾部24可位于步骤5中。
步骤5:如图27至图31所示并参考图7至图10所示,按预定的功能选定其中部分的所述导电端子2,切除连接于这些选定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有所述连接部4,形成一导电板3,被选定的所述导电端子2与所述导电板3断开,形成电性绝缘。所述电连接器100制造完成,所述第二电子元件300先焊接固定所述焊体5,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00再向下压接所述导电件23位移并带动所述弹臂22向下朝所述让位空间112内变形,用以将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00的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电子元件300。在本实施例中,被选定的所述导电端子2仅包括所述信号端子2S。在其他实施例中,所有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所述接地端子2G,均切除所述连接部4,断开连接而保持电性绝缘。
如图27至图31所示并参考图6和图11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的第四实施例的第二制造方法与第一制造方法区别仅在于:
步骤3:参考图11所示,在经过裁切的所述金属板材400放置于一模具500中,所述模具500具有多个模仁501和多个型腔502,每一所述模仁501同时对应抵压并定位部分所述金属板材400,对应遮蔽一个所述预焊接区22'和一个所述导电件23,通过镶埋注塑方式将液态塑胶注塑到所述型腔502中,形成一绝缘本体1和一收容槽11,去除所述模仁501后,所述收容槽11形成有一让位空间112,所述导电件23显露于所述让位空间112。成型所述绝缘本体1时塑胶材料填充所述通槽6,用以加强固定所述基部21。所述基部21被所述绝缘本体1覆盖固定,所述尾部24未被所述绝缘本体1覆盖固定。
步骤4:参考图6所示,依据多个所述导电件23于多个所述预焊接区22'的位置做参考,裁切形成多个弹臂22,所述弹臂22沿所述基部21的一侧延伸,一导电端子2主要由一所述基部21、一所述弹臂22、一所述导电件23和一所述尾部24构成,所述弹臂22远离所述基部21的一端为自由端223,所述自由端223焊接有一个所述焊接部231。所述弹臂22显露于在上下方向贯穿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所述让位空间112。
针对裁切和焊接形成的同一个所述导电端子2而言,其所述弹臂22与所述尾部24对应显露于前后相邻的两个不同所述收容槽11,裁切和焊接形成的前后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2中,位于前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尾部24与位于后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弹臂22显露于同一个所述收容槽11。
裁切还形成贯穿所述金属板材400并位于所述弹臂22的外侧的一切槽7以及连接同一个所述导电端子2的多个连接部4,所述连接部4用以将所述通槽6与所述切槽7分隔开。
本实施例中,提供多个焊体5,每一所述焊体5焊接固定于所述尾部24,所述导电件23与所述焊体5于上下方向错开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焊体5焊接固定于所述尾部24可位于步骤5中。
如图27至图31所示并参考图3和图12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的第四实施例的第三制造方法与第一制造方法区别仅在于:
步骤2:参考图12所示,將多个所述预焊接区22'进行裁切而形成多个弹臂22,所述弹臂22沿所述基部21的一侧延伸,所述弹臂22远离所述基部21的一端为自由端223。
裁切还形成贯穿所述金属板材400并位于所述弹臂22的外侧的一切槽7以及连接同一个所述基部21的多个连接部4,所述连接部4用以将所述通槽6与所述切槽7分隔开。在其他实施例中,步骤2是位于步骤1中,同时裁切。
步骤3:参考图3所示,提供多个导电件23,将一所述导电件23焊接至一所述弹臂22,一导电端子2主要由一所述基部21、一所述弹臂22、一所述导电件23和一所述尾部24构成,每一所述导电件23具有一焊接部231及与所述焊接部231一体连接的一接触部232,所述自由端223焊接有一个所述焊接部231。
如图27至图31所示并参考图5、图6和图13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的第四实施例的第四制造方法与第三制造方法区别仅在于:
步骤3:参考图13所示,在经过裁切的所述金属板材400放置于一模具500中,所述模具500具有多个模仁501和多个型腔502,每一所述模仁501同时对应抵压并定位部分所述金属板材400,对应遮蔽一所述切槽7、一所述弹臂22,通过镶埋注塑方式将液态塑胶注塑到所述型腔502中,形成一绝缘本体1和一收容槽11,去除所述模仁501后,所述收容槽11形成有一让位空间112,所述弹臂22位于在上下方向贯穿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所述让位空间112。所述基部21被所述绝缘本体1覆盖固定,所述尾部24未被所述绝缘本体1覆盖固定。
本实施例中,提供多个焊体5,每一所述焊体5焊接固定于所述尾部24。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焊体5焊接固定于所述尾部24可位于步骤4或步骤5中。
步骤4:参考图5和图6所示,提供多个导电件23,将一所述导电件23焊接至一所述弹臂22,所述导电件23与所述焊体5于上下方向错开设置,一导电端子2主要由一所述基部21、一所述弹臂22、一所述导电件23和一所述尾部24构成,每一所述导电件23具有一焊接部231及与所述焊接部231一体连接的一接触部232,所述自由端223焊接有一个所述焊接部231,所述导电件23显露于所述让位空间112,所述导电件23与所述焊体5于上下方向错开设置。
针对裁切和焊接形成的同一个所述导电端子2而言,其所述弹臂22与所述尾部24对应显露于前后相邻的两个不同所述收容槽11,裁切和焊接形成的前后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2中,位于前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尾部24与位于后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弹臂22显露于同一个所述收容槽11。
如图27至图31所示并参考图13至图15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的第四实施例的第五制造方法与第四制造方法区别仅在于:
步骤2:参考图14和图15所示,所述模具500具有多个模仁501和多个型腔502,每一所述模仁501同时对应抵压并定位部分所述金属板材400,对应遮蔽一所述预焊接区22',通过镶埋注塑方式将液态塑胶注塑到所述型腔502中,形成一绝缘本体1和一收容槽11,去除所述模仁501后,所述收容槽11形成有一让位空间112,所述预焊接区22'显露于所述让位空间112。成型所述绝缘本体1时塑胶材料填充所述通孔211与所述通槽6,用以加强固定所述基部21。所述基部21被所述绝缘本体1覆盖固定,所述尾部24未被所述绝缘本体1覆盖固定。
步骤3:参考图13所示,將多个所述预焊接区22'进行裁切而形成多个弹臂22,所述弹臂22沿所述基部21的一侧延伸,所述弹臂22远离所述基部21的一端为自由端223。所述弹臂22显露于在上下方向贯穿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所述让位空间112。针对
裁切还形成贯穿所述金属板材400并位于所述弹臂22的外侧的一切槽7以及连接同一个所述基部21的多个连接部4,所述连接部4用以将所述通槽6与所述切槽7分隔开。
本实施例中,提供多个焊体5,每一所述焊体5焊接固定于所述尾部24。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焊体5焊接固定于所述尾部24可位于步骤4或步骤5中。
如图27至图31所示并参考图6和图11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的第四实施例的第六制造方法与第五制造方法区别仅在于:
步骤3:参考图11所示,提供多个导电件23,将一所述导电件23焊接至一所述预焊接区22',每一所述导电件23具有一焊接部231及与所述焊接部231一体连接的一接触部232,所述导电件23位于所述让位空间112,所述导电件23与所述焊体5于上下方向错开设置。
步骤4:参考图6所示,依据多个所述导电件23于多个所述预焊接区22'的位置做参考,裁切形成多个弹臂22,所述弹臂22沿所述基部21的一侧延伸,一导电端子2主要由一所述基部21、一所述弹臂22、一所述导电件23和一所述尾部24构成,所述弹臂22远离所述基部21的一端为自由端223,所述自由端223焊接有一个所述焊接部231,所述弹臂22显露于在上下方向贯穿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所述让位空间112。
针对裁切和焊接形成的同一个所述导电端子2而言,其所述弹臂22与所述尾部24对应显露于前后相邻的两个不同所述收容槽11,裁切和焊接形成的前后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2中,位于前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尾部24与位于后方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弹臂22显露于同一个所述收容槽11。
裁切还形成贯穿所述金属板材400并位于所述弹臂22的外侧的一切槽7以及连接同一个所述导电端子2的多个连接部4,所述连接部4用以将所述通槽6与所述切槽7分隔开。
本实施例中,提供多个焊体5,每一所述焊体5焊接固定于所述尾部24,所述导电件23与所述焊体5于上下方向错开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焊体5焊接固定于所述尾部24可位于步骤5中。
综上所述,本发明电连接器100及其制造方法有下列有益效果:
(1)多个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基部21与所述弹臂22由同一所述金属板裁切形成,所述弹臂22一次冲压成型,无需再弯折,制造工艺简单,进一步,通过镶埋成型(insertmolding)工艺成型所述电连接器100,相对背景技术而言,不需要组装,节省制造成本。在工序简单和无需组装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导电件23焊接固定于所述弹臂22上,通过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00和所述第二电子元件300分别抵压一个所述导电件23位移,并带动所述弹臂22于所述让位空间112中变形,既保证了两个导电件23有足够的正向力抵接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00和所述第二电子元件300,又减少所述弹臂22的疲劳损耗,防止永久性变形的同时能够维持稳定接触状态。
(2)所述第一弹臂221与所述第二弹臂222连接同一所述基部21并沿所述基部21的相对两侧延伸,两个所述导电件23分别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一弹臂221与所述第二弹臂222,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00向下压接一个所述导电件23位移并带动所述第一弹臂221向下朝一个所述让位空间112内变形,所述第二电子元件300先向上抵接另一个所述导电件23位移并带动所述第二弹臂222向上朝另一个所述让位空间112内变形,因所述第一弹臂221与所述第二弹臂222受力对称且均衡,所述基部21不易发生松动,使得所述导电端子2的使用寿命长且所述导电端子2、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00和第二电子元件300接触更稳定。
(3)所述弹臂22焊接固定有两个所述导电件23,一个所述导电件23位于所述自由端223的正面,另一个所述导电件23位于所述自由端223的背面,两个所述导电件23背靠同一个所述弹臂22,产生抵接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00和所述第二电子元件300的正向力比较大,进一步,减少所述弹臂22的疲劳损耗,防止永久性变形的同时能够维持稳定接触状态;所述导电端子2所占用的所述收容槽11空间小,充分利用所述收容槽11的空间,有利于实现端子密集化排列。
(4)通过镶埋成型(insert molding)工艺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1中的多个所述导电端子2,所述基部21设置有贯穿所述基部21的一通孔211及位于所述基部21两侧并贯穿所述基部21的两个通槽6,所述通孔211与所述通槽6被成型所述绝缘本体1时的塑胶材料填充,用以加强固定所述基部21,使得导电端子2固定得更牢固,方便导电件23焊接于所述自由端223实现弹性变形更稳定。
(5)将其中一个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尾部24放在显露另一个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弹臂22的所述收容槽11中,利用已有的所述收容槽11结构,使得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2之间的间距相对于现有技术有所减少,如此节省了所述导电端子2水平方向所占空间,实现所述导电端子2的密集化分布。
(6)所述基部21相对的另一侧具有上下贯穿其自身的一避让空间113,其中一个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自由端223位于另一个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避让空间113中,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2之间的间距相对于现有技术有所减少,利于端子密集化排列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所述避让空间113还可以避免一个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弹臂22在弹性变形时与另一个所述导电端子2接触而发生短路。
(7)自所述基部21远离所述弹臂22的一端延伸一尾部24,每一所述尾部24焊接一焊体5,所述焊体5用以向下直接焊接于所述第二电子元件300,操作简单方便且导电端子2电接触所述第二电子元件300更稳固。
(8)将一个所述导电件23焊接固定于所述预焊接区22'上,接触面更稳定,再依据所述导电件23的位置将所述预焊接区22'裁切出弹臂22,更好控制所述导电件23与所述弹臂22的边缘距离,能确保所述导电件23位于所述弹臂22上的准确性,所述弹臂22受力更均匀,进一步确保所述导电件23准确地且稳定地抵接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00和所述第二电子元件300。
(9)在经过裁切的所述金属板材400放置于一模具500中,所述模具500具有多个模仁501和多个型腔502,每一所述模仁501同时对应抵压并定位部分所述金属板材400,确保所述模仁501抵压稳定,不易松动,从而不会影响注塑过程。
(10)先通过镶埋注塑方式形成所述绝缘本体1,再焊接所述导电件23,所述通孔211与所述通槽6被成型所述绝缘本体1时的塑胶材料填充,用以加强固定所述基部21,所述导电柱焊接固定时更容易定位,且所述的模仁501无需特制凹槽遮蔽所述导电件23,结构简单,进一步,简化注塑工序,提升制造效率。
(11)先裁切所述弹臂22,再通过镶埋注塑方式形成所述绝缘本体1,裁切所述弹臂22比较简单方便,且不因裁切所述弹臂22而容易损伤到所述绝缘本体1,进一步,保证所述电连接器100的制造质量。
(12)先裁切所述弹臂22,再将所述导电件23焊接固定于所述弹臂22,对于裁切所述弹臂22来说工序比较简便,无需特意避开所述导电件23,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
(13)先通过镶埋注塑方式形成所述绝缘本体1,再裁切所述弹臂22,因成型所述绝缘本体1时塑胶材料填充所述通孔211与所述通槽6,用以加强固定所述基部21,所述弹臂22在裁切过程中更加稳定,不易晃动,提升裁切所述弹臂22的精准度。
(14)先焊接固定所述导电件23,再通过镶埋注塑方式形成所述绝缘本体1,所述导电件23无需伸到所述绝缘本体1的所述收容槽11中再焊接固定,对于所述导电件23的焊接精准度能够有效掌握,降低不良率的发生。
(15)所述导电件23采用倒圆角形状的导电柱体,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00和所述第二电子元件300抵接,不易刮伤电子元件,能够维持稳定接触状态。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发明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用以电性连接一第一电子元件至一第二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提供一金属板材,将所述金属板材裁切形成多个基部及连接每一所述基部的至少一预焊接区;
步骤2:提供多个导电件,将两个所述导电件焊接至一所述预焊接区,或将两个所述导电件分别焊接至两个预焊接区,两个所述导电件于上下方向错开设置;
步骤3:依据多个所述导电件于多个所述预焊接区的位置做参考,裁切形成多个弹臂,至少一所述弹臂连接一所述基部,所述导电件是焊接于所述弹臂远离所述基部的一端,所述弹臂远离所述基部的一端为自由端,一导电端子主要由一所述基部、至少一所述弹臂和两个所述导电件构成;
步骤4:通过一体注塑的方式在所述导电端子上成型有一绝缘本体,所述基部被所述绝缘本体覆盖固定,所述弹臂和所述导电件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外,此步骤4可位于步骤1和步骤2之间,所述基部被所述绝缘本体覆盖固定,所述预焊接区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外,或步骤4可位于步骤2和步骤3之间,所述基部被所述绝缘本体覆盖固定,所述导电件和所述预焊接区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外;
步骤5:通过裁切形成多个所述导电端子,至少部分所述导电端子两两之间相互分离不接触,所述电连接器制造完成,其中一个所述导电件用以电性接触所述第一电子元件,且所述第一电子元件抵压一个所述导电件位移的同时并带动所述弹臂变形,另一个所述导电件用以电性接触所述第二电子元件,且所述第二电子元件抵压另一个所述导电件位移的同时并带动所述弹臂变形,用以将所述第一电子元件的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电子元件,此步骤5是位于步骤4后即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裁切形成的所述弹臂具有一第一弹臂以及一第二弹臂,所述第一弹臂与所述第二弹臂连接同一所述基部并沿所述基部的两侧相反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弹臂仅焊接固定有一个所述导电件,所述第二弹臂仅焊接固定有另一个所述导电件,步骤5中,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向下压接一个所述导电件位移并带动所述第一弹臂变形,所述第二电子元件向上抵接另一个所述导电件位移并带动所述第二弹臂变形,两个所述导电件位移的方向相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裁切形成的每一所述弹臂均焊接固定有两个所述导电件,一个所述导电件是焊接固定于所述弹臂的正面,另一个所述导电件是焊接固定于所述弹臂的背面,步骤5中,所述第二电子元件先向上抵接一个所述导电件位移并带动所述弹臂变形,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再向下压接另一个所述导电件位移并带动所述弹臂变形,其中两个所述导电件位移的方向相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裁切所述金属板材还形成自所述基部远离所述预焊接区一端的一尾部,步骤3中,一导电端子主要由一所述基部、至少一所述弹臂、至少一所述导电件和一所述尾部构成,步骤4中,所述尾部未被所述绝缘本体覆盖固定,步骤5中,将一个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自由端与相邻的另一个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尾部裁切断开,并于另一个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尾部形成有一避让空间来***述自由端,或步骤1中,将一个所述预焊接区与相邻的另一个所述预焊接区相连的所述尾部裁切断开,并于另一个所述预焊接区相连的所述尾部形成避让空间来收容一个所述预焊接区,或步骤3中,将一个所述弹臂的所述自由端与相邻的另一个所述弹臂相连的所述尾部裁切断开,并于另一个所述弹臂的所述尾部形成有一避让空间来***述自由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裁切形成的所述弹臂具有一第一弹臂以及一第二弹臂,所述第一弹臂与所述第二弹臂连接同一所述基部并沿所述基部的同一侧延伸,所述第一弹臂仅焊接固定有一个所述导电件,所述第二弹臂仅焊接固定有另一个所述导电件,步骤5中,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向下压接一个所述导电件位移并带动所述第一弹臂变形,所述第二电子元件向上抵接另一个所述导电件位移并带动所述第二弹臂变形,两个所述导电件位移的方向相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绝缘本体在注塑成型时形成有一让位空间,且所述弹臂和所述导电件是显露于上下贯穿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让位空间,步骤5中,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和所述第二电子元件是抵接所述弹臂和所述导电件于所述让位空间内上下变形和位移。
7.一种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用以电性连接一第一电子元件至一第二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提供一金属板材,将所述金属板材裁切形成多个基部及连接每一所述基部的至少一预焊接区;
步骤2:將多个所述预焊接区进行裁切而形成多个弹臂,至少一所述弹臂连接一所述基部,所述弹臂远离所述基部的一端为自由端,或步骤2是位于步骤1中,同时裁切;
步骤3:提供多个导电柱,将两个所述导电柱焊接于所述弹臂远离所述基部的一端,一导电端子主要由一所述基部、至少一所述弹臂和两个所述导电柱构成,两个所述导电件于上下方向错开设置;
步骤4:通过一体注塑的方式在所述导电端子上成型有一绝缘本体,所述基部被所述绝缘本体覆盖固定,所述弹臂和所述导电柱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外,此步骤4可位于步骤1和步骤2之间,所述基部被所述绝缘本体覆盖固定,所述预焊接区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外,或步骤4可位于步骤2和步骤3之间,所述基部被所述绝缘本体覆盖固定,所述弹臂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外;
步骤5:通过裁切形成多个所述导电端子,至少部分所述导电端子两两之间相互分离不接触,所述电连接器制造完成,其中一个所述导电柱用以电性接触所述第一电子元件,且所述第一电子元件抵压一个所述导电柱位移的同时并带动所述弹臂变形,另一个所述导电件用以电性接触所述第二电子元件,且所述第二电子元件抵压另一个所述导电件位移的同时并带动所述弹臂变形,用以将所述第一电子元件的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电子元件,此步骤5是位于步骤4后即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裁切形成的所述弹臂具有一第一弹臂以及一第二弹臂,所述第一弹臂与所述第二弹臂连接同一所述基部并沿所述基部的两侧相反方向延伸,步骤3中,所述第一弹臂仅焊接固定有一个所述导电柱,所述第二弹臂仅焊接固定有另一个所述导电柱,步骤5中,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向下压接一个所述导电柱位移并带动所述第一弹臂变形,所述第二电子元件向上抵接另一个所述导电柱位移并带动所述第二弹臂变形,两个所述导电柱位移的方向相反。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将两个所述导电柱焊接于同一所述弹臂,一个所述导电柱是焊接固定于所述自由端的正面,另一个所述导电柱是焊接固定于所述自由端的背面,步骤5中,所述第二电子元件先向上抵接一个所述导电柱位移并带动所述弹臂变形,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再向下压接另一个所述导电柱位移并带动所述弹臂变形,其中两个所述导电柱位移的方向相反。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裁切所述金属板材还形成自所述基部远离所述预焊接区一端的一尾部,步骤3中,一导电端子主要由一所述基部、至少一所述弹臂、至少一所述导电柱和一所述尾部构成,步骤4中,所述尾部未被所述绝缘本体覆盖固定,步骤5中,将一个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自由端与相邻的另一个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尾部裁切断开,并于另一个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尾部形成有一避让空间来***述自由端,或步骤1中,将一个所述预焊接区与相邻的另一个所述预焊接区相连的所述尾部裁切断开,并于另一个所述预焊接区相连的所述尾部形成避让空间来收容一个所述预焊接区,或步骤2中,将一个所述弹臂的所述自由端与相邻的另一个所述弹臂相连的所述尾部裁切断开,并于另一个所述弹臂的所述尾部形成有一避让空间来***述自由端。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裁切形成的所述弹臂具有一第一弹臂以及一第二弹臂,所述第一弹臂与所述第二弹臂连接同一所述基部并沿所述基部的同一侧延伸,步骤3中,所述第一弹臂仅焊接固定有一个所述导电柱,所述第二弹臂仅焊接固定有另一个所述导电柱,步骤5中,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向下压接一个所述导电柱位移并带动所述第一弹臂变形,所述第二电子元件向上抵接另一个所述导电柱位移并带动所述第二弹臂变形,两个所述导电柱位移的方向相反。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绝缘本体在注塑成型时形成有一让位空间,且所述弹臂和所述导电柱是显露于上下贯穿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让位空间,步骤5中,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和所述第二电子元件是抵接所述弹臂和所述导电柱于所述让位空间内上下变形和位移。
13.一种电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一第一电子元件至一第二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多个收容槽,每一所述收容槽内具有一让位空间;
多个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与多个所述导电端子一体注塑成型;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一基部、与所述基部一体连接的至少一弹臂以及焊接于所述弹臂远离所述基部的一端的两个导电柱,所述基部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中,所述弹臂和所述导电柱显露于所述让位空间,所述弹臂远离所述基部的一端为自由端,两个所述导电柱于上下方向错开设置;
所述导电柱具有一焊接部及与所述焊接部一体连接的一接触部,两个所述焊接部焊接固定于所述自由端,所述第一电子元件用以抵接一个所述接触部朝靠近所述第二电子元件的方向位移,并带动所述弹臂朝所述让位空间内变形,所述第二电子元件用以抵接另一个所述接触部朝靠近所述第一电子元件的方向位移,并带动所述弹臂朝所述让位空间内变形。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臂具有一第一弹臂以及一第二弹臂,所述第一弹臂与所述第二弹臂连接同一所述基部并沿所述基部的两侧相反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弹臂仅焊接固定有一个所述导电柱,所述第二弹臂仅焊接固定有另一个所述导电柱,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向下压接一个所述导电柱位移并带动所述第一弹臂朝所述让位空间内变形,所述第二电子元件先向上抵接一个所述导电柱位移并带动所述第二弹臂朝所述让位空间内变形,其中两个所述导电柱位移的方向相反。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弹臂焊接固定有两个所述导电柱,一个所述导电柱焊接固定于所述自由端的正面,另一个所述导电柱焊接固定于所述自由端的背面,所述第二电子元件先向上抵接一个所述导电柱位移并带动所述弹臂变形,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再向下压接另一个所述导电柱位移并带动所述弹臂变形,其中两个所述导电柱位移的方向相反。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电端子包含相邻且相互分离的至少一信号端子和至少一接地端子,所述信号端子的所述基部靠近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自由端设有一避让空间,所述自由端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避让空间。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臂具有一第一弹臂以及一第二弹臂,所述第一弹臂与所述第二弹臂连接同一所述基部并沿所述基部的同一侧延伸,所述第一弹臂仅焊接固定有一个所述导电柱,所述第二弹臂仅焊接固定有另一个所述导电柱,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向下压接一个所述导电柱位移并带动所述第一弹臂朝所述让位空间内变形,所述第二电子元件先向上抵接一个所述导电柱位移并带动所述第二弹臂朝所述让位空间内变形,其中两个所述导电柱位移的方向相反。
CN202110906405.1A 2021-08-09 2021-08-09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137830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06405.1A CN113783066B (zh) 2021-08-09 2021-08-09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US17/883,696 US20230039986A1 (en) 2021-08-09 2022-08-09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06405.1A CN113783066B (zh) 2021-08-09 2021-08-09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83066A CN113783066A (zh) 2021-12-10
CN113783066B true CN113783066B (zh) 2023-10-24

Family

ID=78837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06405.1A Active CN113783066B (zh) 2021-08-09 2021-08-09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39986A1 (zh)
CN (1) CN1137830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36520B (zh) * 2020-12-18 2022-06-24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2952428B (zh) * 2021-01-26 2023-01-20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96191Y (zh) * 2005-05-16 2006-07-12 禾圃行销设计有限公司 导电弹片
JP2017098127A (ja) * 2015-11-26 2017-06-01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圧接コネクタ、圧接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2018014306A (ja) * 2016-07-22 2018-01-25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コネクタ
CN112736617A (zh) * 2020-12-18 2021-04-30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64031B (zh) * 2019-11-25 2021-05-25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96191Y (zh) * 2005-05-16 2006-07-12 禾圃行销设计有限公司 导电弹片
JP2017098127A (ja) * 2015-11-26 2017-06-01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圧接コネクタ、圧接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2018014306A (ja) * 2016-07-22 2018-01-25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コネクタ
CN112736617A (zh) * 2020-12-18 2021-04-30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039986A1 (en) 2023-02-09
CN113783066A (zh) 2021-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83066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US20160043511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12886340B (zh) 电连接器
US6592407B2 (en) High-speed card edge connector
CN110718790B (zh) 电连接器
US20120329319A1 (en) Bending Coaxial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0932006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2952428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0034430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13948943A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CN111129807A (zh) 电连接器
CN109921221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KR20060052128A (ko) 케이블 커넥터
CN113540926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1262079B (zh) 电连接器
CN115882257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4243324B (zh) 电连接器
CN110752467A (zh) 板对板型射频插头及其制造方法
CN218525779U (zh) 电连接器
CN111431000A (zh) 电连接器
CN112117569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JPH0785933A (ja) 可動型電気コネクタ
CN110707454A (zh) 电连接器
CN220510408U (zh) 连接器组件
CN215070495U (zh) 板对板插座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