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76413B - 一种岩芯结构面角度测量装置及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岩芯结构面角度测量装置及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76413B
CN113776413B CN202111065803.1A CN202111065803A CN113776413B CN 113776413 B CN113776413 B CN 113776413B CN 202111065803 A CN202111065803 A CN 202111065803A CN 113776413 B CN113776413 B CN 1137764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ck core
measuring
sleeve
semicircular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6580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76413A (zh
Inventor
白时坚
陈立军
李新吉
何永超
任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107 Municip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107 Municip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107 Municip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107 Municip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6580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764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764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764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764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764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5/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 G01B5/24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angles or tapers; for testing the alignment of ax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11/14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r clearance between spaced objects or spaced apertu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5/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 G01B5/0002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fixing or guiding the measuring instrument or the object to be measur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岩芯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岩芯结构面角度测量装置及检测方法,其包括岩芯固定机构和倾角测量机构,岩芯固定机构包括两个对合设置的半圆壳体,两个半圆壳体用于将岩芯夹持固定,倾角测量机构包括测量套管,测量套管同轴套设在两个半圆壳体外,且测量套管转动设置,半圆壳体和测量套管均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测量套管的侧壁上设有角度刻度线。本申请具有以下效果:将岩芯夹持固定在两个半圆壳体之间,再驱使测量套管在两个半圆壳体外滑移,然后再驱使测量套管转动,以使得角度刻度线的基准点位于岩芯结构面的过渡边线上,此时过渡边线可以清晰完整地落在角度刻度线的刻度上,从而准确地测量出岩芯结构面的倾角。

Description

一种岩芯结构面角度测量装置及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岩芯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岩芯结构面角度测量装置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地质勘察工程中,通常采用钻探设备钻取地表以下岩芯,并通过对岩芯进行检测和综合分析,以正确认识深部地质构造并查明岩体形态和延伸情况,同时对土木工程的施工、矿产的开采等均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
岩芯钻取后的检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岩芯结构面状态的检测。结构面的产状、倾角、延展尺度、密集程度以及胶结与充填情况等是影响岩体强度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其中,岩芯结构面的倾角指的是岩芯结构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锐角)。相关技术中,通常借助于角度尺等角度测量工具对岩芯结构面的倾角进行检测。
针对上述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钻探设备钻取的岩芯样本通常呈圆柱状,采用角度尺对其进行测量时,角度尺与岩芯样本的侧壁之间仅能以线接触的方式相抵接,测量时需要对角度尺与岩芯样本之间存在间隙的部位进行目测,以估计岩芯结构面的边界落在角度尺刻度线上的具***置,因此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不够精准。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岩芯结构面倾角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本申请提供一种岩芯结构面角度测量装置及检测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岩芯结构面角度测量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岩芯结构面角度测量装置,包括岩芯固定机构和倾角测量机构,所述岩芯固定机构包括两个对合设置的半圆壳体,两个半圆壳体用于将岩芯夹持固定,所述倾角测量机构包括测量套管,所述测量套管同轴套设在两个半圆壳体外,且测量套管转动设置,所述半圆壳体和测量套管均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所述测量套管的侧壁上设有角度刻度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岩芯夹持固定在两个半圆壳体之间,若岩芯为单段,将岩芯直接放置即可,若岩芯为多段,则将岩芯依次进行拼接;岩芯固定完成后,驱使测量套管在两个半圆壳体外滑移,以使得测量套管移动至合适的测量位置,然后再驱使测量套管转动,以使得角度刻度线的基准点位于岩芯结构面的过渡边线上,此时过渡边线可以清晰完整地落在角度刻度线的刻度上,从而准确地测量出岩芯结构面的倾角。
可选的,所述测量套管的长度小于半圆壳体的长度,所述测量套管滑移设置在半圆壳体上,所述测量套管沿测量套管的轴截面对称设置有两个握持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测量套管长度相对较小时,移动测量套管受到的阻力相对较小;同时,通过握持件对测量套管施加外力,更有利于测量套管的移动和转动,可以达到更加省力地目的,同时又可以将测量套管移动至更加精确的位置,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可选的,所述半圆壳体和测量套管之间设有限位套管,所述限位套管与半圆壳体和测量套管均同轴设置,且限位套管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所述限位套管的长度大于测量套管的长度且小于半圆壳体的长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套管用于对两个半圆壳体中部的相互对合进行限位,以使得两个半圆壳体的中部也不易相互分离;尤其是在半圆壳体较长,且多段岩芯在半圆壳体内相互拼接时,限位套管可以修整两个半圆壳体之间的同轴度,以使得相互拼接的多段岩芯更容易保持同轴,从而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可选的,所述半圆壳体与限位套管过盈配合,且半圆壳体的外侧壁和限位套管的内侧壁之间设有透明的润滑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润滑层用于在不影响岩芯观察效果的前提下,减小半圆壳体与限位套管之间的摩擦阻力,从而使得限位套管更容易套设在两个半圆壳体外。
可选的,所述半圆壳体的两端均可拆卸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半圆壳体的端部均穿设在固定座内,且半圆壳体将固定座贯穿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座用于对两个半圆壳体相互靠近的端部进行夹持,以使得两个半圆壳体相互靠近的端部不易相互分离,从而进一步提高两个半圆壳体相对对合时的稳定性;同时,固定座将两个半圆壳体均抬离地面,且半圆壳体保持水平,岩芯的放置以及测量套管的转动均更加便捷。
可选的,所述固定座上有轴向测距机构,所述轴向测距机构包括设在任一固定座上的第一红外发射组件、第一红外接收组件和第一显示处理单元,所述第一红外发射组件和第一红外接收组件并排设置且均与第一显示处理单元电连接,所述测量套管靠近轴向测距机构的一端转动设置有用于反射第一发射组件发射的红外管线的反射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岩芯结构面的过渡边线沿半圆壳体的轴向较宽时,先将测量套管上的角度刻度线基准点移动至过渡边线的一侧,然后驱使反射板在测量套管上转动,以使得反射板将第一红外发射组件的光线反射,并使得第一红外接收组件将红外光线重新接收,通过计算红外光线的传播耗时即可测出测量套管与轴向测距机构之间的距离;再驱使测量套管沿其轴向滑移,以使得测量套管上的角度刻度线基准点移动至过渡边线的另一侧,并再次测出测量套管与轴向测距机构之间的距离,第一显示处理单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并显示测量套管的移动量,从而确定过渡边线沿半圆壳体轴向的中点位置,此时再测量岩芯结构面的倾角,更加精准。
可选的,所述固定座上设有周向测距机构,所述周向测距机构包括设在靠近轴向测距机构的固定座上的第二红外发射组件、设在远离轴向测距机构的固定座上的第二红外接收组件以及设在任一固定座上的第二显示处理单元,所述第二红外发射组件和第二红外接收组件均沿测量套管的周向连续设置,且第一红外发射组件和第二红外发射组件设在岩芯固定机构的不同圆周上,所述第二红外发射组件和第二红外接收组件相对设置,所述反射板还用于反射第二红外发射组件发射的部分红外光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岩芯结构面的过渡边线沿半圆壳体的周向较宽时,先将测量套管上的角度刻度线基准点移动至过渡边线的一侧,并保持反射板的位置不变,再驱使测量套管转动,以使得测量套管上的角度刻度线基准点移动至过渡边线的另一侧,此时反射板在测量套管周向的不同区域对第二红外发射组件的光线进行遮挡,并通过计算反射板转动的角度,即可得出并显示测量套管的转动角度,从而确定过渡边线沿半圆壳体周向的中点位置,进一步提高了岩芯结构面的倾角测量结果的精准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岩芯结构面角度检测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岩芯结构面角度检测方法,应用有岩芯结构面角度测量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任一半圆壳体横置穿设在两个固定座之间,然后将岩芯放置在该半圆壳体的中部;若岩芯为单段,将岩芯直接放置即可,若岩芯为多段,将岩芯依次进行拼接;
S2.将另一半圆壳体穿设在两个固定座之间,并使得两个半圆壳体对合设置;
S3.驱使任一固定座从半圆壳体的一端滑移至半圆壳体的另一端,直至该固定座取代另一固定座的位置,且在滑移的过程中将测量套管套设在两个半圆壳体外,然后再将另一固定座套设在滑移的固定座的原位置上;
S4.驱使测量套管在两个半圆壳体外转动,将角度刻度线上的刻度与岩芯的结构面的过渡边线对齐;当岩芯结构面之间的过渡边线沿半圆壳体的轴向大于1cm时,通过轴向测距机构确定过渡边线的中点,当岩芯结构面之间的过渡边线沿半圆壳体的周向大于1cm时,通过周向测距机构确定过渡边线的中点;
S5.对角度刻度线进行读数,并记录测量结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测量套管套设在岩芯外,此时通过测量套管上的角度刻度线,可以精准地测量出岩芯结构面的倾角。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将岩芯夹持固定在两个半圆壳体之间,再驱使测量套管在两个半圆壳体外滑移,然后再驱使测量套管转动,以使得角度刻度线的基准点位于岩芯结构面的过渡边线上,此时过渡边线可以清晰完整地落在角度刻度线的刻度上,从而准确地测量出岩芯结构面的倾角;
通过设置轴向测距机构和轴向测距机构,进一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岩芯结构面角度测量装置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岩芯结构面角度测量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测量套管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B部的放大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轴向测距机构的工作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周向测距机构的工作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半圆壳体;2、固定座;21、穿孔;3、限位套管;4、润滑层;5、测量套管;51、握持件;52、限位滑槽;53、限位滑块;54、反射板;6、轴向测距机构;61、第一红外发射组件;62、第一红外接收组件;63、第一显示处理单元;7、周向测距机构;71、第二红外发射组件;72、第二红外接收组件;73、第二显示处理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岩芯结构面角度测量装置。参照图1,岩芯结构面角度测量装置包括岩芯固定机构和倾角测量机构。岩芯固定机构用于岩芯的夹持与固定。倾角测量机构用于对岩芯结构面的倾角进行测量。
参照图1和图2,岩芯固定机构包括两个半圆壳体1,两个半圆壳体1对合设置,岩芯通过两个半圆壳体1夹持固定。半圆壳体1用于相互对合的两侧均设有倒圆角,从而以便于将两个半圆壳体1进行对合或者分离。两个半圆壳体1均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可以采用透明的PC材料,且半圆壳体1的内侧壁上还可以覆有耐磨膜,以使得两个半圆壳体1的内侧壁不易因岩芯的摩擦而产生磨损。
半圆壳体1的内径和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钻芯取样的大小和深度进行合理的设置,但半圆壳体1的内径需等于岩芯的外径,半圆壳体1的长度需大于单次钻取的岩芯的长度,例如钻探设备采用的钻芯套筒长度为1m、内径为20cm,那么半圆壳体1则可以设置为1.4m长、20cm内径。
参照图1和图2,为便于岩芯在半圆壳体1内的放置,半圆壳体1的两端均可拆卸设置有固定座2。固定座2为长方体状的垫块,固定座2的中部设有将固定座2贯穿的穿孔21,穿孔21的直径等于半圆壳体1的外径,半圆壳体1的端部均穿设在固定座2内。具体施工时,先将一个半圆壳体1穿设在两个固定座2之间,并使该半圆壳体1的开口朝向远离地面的方向,然后将岩芯放置在该半圆壳体1上,再将另一半圆壳体1穿设在两个固定座2之间,并使得两个半圆壳体1将岩芯夹持固定即可。此时固定座2可以对两个半圆壳体1相互靠近的一端进行夹持,以使得岩芯在两个半圆壳体1内保持稳固。
参照图2和图3,为进一步提高两个半圆壳体1相互对合后的稳定性,两个半圆壳体1外均套设有限位套管3。限位套管3的长度小于半圆壳体1的长度,且限位套管3位于两个固定座2之间。限位套管3为内径与半圆壳体1外径相等的透明圆管,且半圆壳体1和限位套管3之间过盈配合。限位套管3与半圆壳体1可以采用相同的材料制成。限位套管3用于对两个半圆壳体1中部的相互对合进行限位,以使得两个半圆壳体1的中部也不易相互分离;尤其是在半圆壳体1较长,且多段岩芯在半圆壳体1内相互拼接时,限位套管3可以修整两个半圆壳体1之间的同轴度,以使得相互拼接的多段岩芯更容易保持同轴,从而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半圆壳体1的外侧壁和限位套管3的内侧壁之间设有润滑层4。润滑层4可以由透明的油膜所构成。润滑层4用于在不影响岩芯观察效果的前提下,减小半圆壳体1与限位套管3之间的摩擦阻力,从而使得限位套管3更容易套设在两个半圆壳体1外。
参照图2和图4,倾角测量机构包括测量套管5,测量套管5与半圆壳体1材质相同,且测量套管5套设在限位套管3外。测量套管5的内径等于限位套管3的外径,且测量套管5与限位套管3之间间隙配合,以使得测量套管5可以在限位套管3上顺畅滑移,并使得测量套管5可以在限位套管3上转动。测量套管5的侧壁上设有角度刻度线,通过将角度刻度线与岩芯结构面的过渡边线对齐,即可测量处岩芯结构面的倾角。为使得读数更加方便快捷,角度刻度线可以沿测量套管5中部的横截面对称设有两组,当岩芯机构面的倾角方向不同时,可以选择一组合适的角度刻度线进行使用。
为便于测量套管5的滑移和转动,测量套管5的一端沿测量套管5的轴截面对称设有两个握持件51。握持件51呈一端开口且另一端封闭的结构,握持件51的开口端与测量套管5固定连接。通过对握持件51进行握持,即可便捷省力地对测量套管5进行驱动。
参照图1和图5,固定座2上设有轴向测距机构6,轴向测距机构6用于测量测量套管5在限位套管3上滑移的位移量。轴向测距机构6设在任一固定座2上均可,本实施例中,轴向测距机构6设在远离握持件51的固定座2上。轴向测距机构6包括第一红外发射组件61、第一红外接收组件62和第一显示处理单元63。第一红外发射组件61和第一红外接收组件62并排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第一显示处理单元63与第一红外发射组件61和第一红外接收组件62均电连接。
参照图3和图4,测量套管5靠近轴向测距机构6一端的外侧壁设有限位滑槽52,限位滑槽52为与测量套管5同轴设置的环槽,且限位滑槽52在测量套管5的轴向与角度刻度线错位设置。限位滑槽52内滑移设置有限位滑块53,限位滑块53和限位滑槽52可以均设置为燕尾形,也可以均设置为T形。限位滑块53远离限位滑槽52槽底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反射板54,限位滑块53在限位滑槽52内滑移时,反射板54即可在测量套管5上转动。反射板54为弧度为锐角的圆弧段,且反射板54的最大直径大于第一红外发射组件61和第一接收组件与测量套管5之间的距离,反射板54用于反射第一红外发射组件61射出的红外光线。
参照图6,当岩芯结构面的过渡边线沿半圆壳体1的轴向较宽,例如大于1cm时,先将测量套管5上的角度刻度线基准点移动至过渡边线的一侧,然后驱使反射板54在测量套管5上转动,以使得反射板54将第一红外发射组件61的光线反射,此时第一红外接收组件62可以接收到第一红外发射组件61发出的光线,通过计算红外光线的传播耗时即可测出测量套管5与轴向测距机构6之间的距离;再驱使测量套管5沿其轴向滑移,以使得测量套管5上的角度刻度线基准点移动至过渡边线的另一侧,并再次测出测量套管5与轴向测距机构6之间的距离,第一显示处理单元63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并显示测量套管5的移动量,从而确定过渡边线沿半圆壳体1轴向的中点位置,此时再测量岩芯结构面的倾角,更加精准。
参照图7,固定座2上设有周向测距机构7,周向测距机构7用于测量测量套管5在限位套管3上转动的角度。周向测距机构7包括第二红外发射组件71、第二红外接收组件72和第二显示处理单元73。第二红外发射组件71设在靠近轴向测距机构6的固定座2上,第二红外接收组件72设在远离轴向测距机构6的固定座2上。
第二红外发射组件71和第二红外接收组件72均沿测量套管5的周向连续设置,且第二红外发射组件71和第二红外接收组件72圆周设置时的直径相等且均小于反射板54的最大直径,以使得第二红外接收组件72可以顺利接收到第二红外发射组件71发射出的红外光线,并使得反射板54可以阻挡第二红外发射组件71发射出的部分红外光线。
参照图7,第二红外发射组件71圆周设置时的半径小于第一红外发射组件61与测量套管5轴线之间的距离,即第一红外发射组件61和第二红外发射组件71设在固定座2的不同圆周上,以使得第一红外接收组件62不易接收到反射板54反射的第二红外发射组件71发射的红外光线。第二显示处理单元73固定在任一固定座2上均可,本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处理单元73固定在靠近轴向测距机构6的固定座2上。第二显示处理单元73与第二红外发射组件71和第二红外接收组件72均电连接。
参照图7,当岩芯结构面的过渡边线沿半圆壳体1的周向较宽,例如大于1cm时,先将测量套管5上的角度刻度线基准点移动至过渡边线的一侧,并保持反射板54的位置不变,再驱使测量套管5转动,以使得测量套管5上的角度刻度线基准点移动至过渡边线的另一侧,此时反射板54在测量套管5周向的不同区域对第二红外发射组件71的光线进行遮挡,并通过计算反射板54转动的角度,即可得出并显示测量套管5的转动角度,从而确定过渡边线沿半圆壳体1周向的中点位置,进一步提高了岩芯结构面的倾角测量结果的精准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岩芯结构面角度检测方法。岩芯结构面角度检测方法中应用有岩芯结构面角度测量装置,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任一半圆壳体1横置穿设在两个固定座2之间,然后将岩芯放置在该半圆壳体1的中部;若岩芯为单段,将岩芯直接放置即可,若岩芯为多段,将岩芯依次进行拼接;
S2.将另一半圆壳体1穿设在两个固定座2之间,并使得两个半圆壳体1对合设置,然后在两个半圆壳体1的外侧壁上均涂覆润滑油以形成润滑层4;
S3.然后驱使任一固定座2从半圆壳体1的一端滑移至半圆壳体1的另一端,直至该固定座2取代另一固定座2的位置,且在固定座2滑移的过程中将限位套管3套设在两个半圆壳体1外,并同时测量套管5套设在半圆壳体1外,然后再将另一固定座2套设在滑移的固定座2的原位置上;
S4.驱使测量套管5在两个半圆壳体1外转动,将角度刻度线上的刻度与岩芯的结构面的过渡边线对齐;并且,当岩芯结构面之间的过渡边线沿半圆壳体1的轴向较宽时,通过轴向测距机构6确定过渡边线的中点,当岩芯结构面之间的过渡边线沿半圆壳体1的周向较宽时,通过周向测距机构7确定过渡边线的中点;
S5.对角度刻度线进行读数,并记录测量结果。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岩芯结构面角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岩芯固定机构和倾角测量机构,所述岩芯固定机构包括两个对合设置的半圆壳体(1),两个半圆壳体(1)用于将岩芯夹持固定,所述倾角测量机构包括测量套管(5),所述测量套管(5)同轴套设在两个半圆壳体(1)外,且测量套管(5)转动设置,所述半圆壳体(1)和测量套管(5)均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所述测量套管(5)的侧壁上设有角度刻度线;所述测量套管(5)的长度小于半圆壳体(1)的长度,所述测量套管(5)滑移设置在半圆壳体(1)上,所述测量套管(5)沿测量套管(5)的轴截面对称设置有两个握持件(51);所述半圆壳体(1)的两端均可拆卸设置有固定座(2),所述半圆壳体(1)的端部均穿设在固定座(2)内,且半圆壳体(1)将固定座(2)贯穿设置;所述固定座(2)上有轴向测距机构(6),所述轴向测距机构(6)包括设在任一固定座(2)上的第一红外发射组件(61)、第一红外接收组件(62)和第一显示处理单元(63),所述第一红外发射组件(61)和第一红外接收组件(62)并排设置且均与第一显示处理单元(63)电连接,所述测量套管(5)靠近轴向测距机构(6)的一端转动设置有用于反射第一发射组件发射的红外管线的反射板(54);所述固定座(2)上设有周向测距机构(7),所述周向测距机构(7)包括设在靠近轴向测距机构(6)的固定座(2)上的第二红外发射组件(71)、设在远离轴向测距机构(6)的固定座(2)上的第二红外接收组件(72)以及设在任一固定座(2)上的第二显示处理单元(73),所述第二红外发射组件(71)和第二红外接收组件(72)均沿测量套管(5)的周向连续设置,且第一红外发射组件(61)和第二红外发射组件(71)设在岩芯固定机构的不同圆周上,所述第二红外发射组件(71)和第二红外接收组件(72)相对设置,所述反射板(54)还用于反射第二红外发射组件(71)发射的部分红外光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芯结构面角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壳体(1)和测量套管(5)之间设有限位套管(3),所述限位套管(3)与半圆壳体(1)和测量套管(5)均同轴设置,且限位套管(3)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所述限位套管(3)的长度大于测量套管(5)的长度且小于半圆壳体(1)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岩芯结构面角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壳体(1)与限位套管(3)过盈配合,且半圆壳体(1)的外侧壁和限位套管(3)的内侧壁之间设有透明的润滑层(4)。
4.一种岩芯结构面角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有权利要求3所述的岩芯结构面角度测量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任一半圆壳体(1)横置穿设在两个固定座(2)之间,然后将岩芯放置在该半圆壳体(1)的中部;若岩芯为单段,将岩芯直接放置即可,若岩芯为多段,将岩芯依次进行拼接;
S2.将另一半圆壳体(1)穿设在两个固定座(2)之间,并使得两个半圆壳体(1)对合设置;
S3.驱使任一固定座(2)从半圆壳体(1)的一端滑移至半圆壳体(1)的另一端,直至该固定座(2)取代另一固定座(2)的位置,且在滑移的过程中将测量套管(5)套设在两个半圆壳体(1)外,然后再将另一固定座(2)套设在滑移的固定座(2)的原位置上;
S4.驱使测量套管(5)在两个半圆壳体(1)外转动,将角度刻度线上的刻度与岩芯的结构面的过渡边线对齐;当岩芯结构面之间的过渡边线沿半圆壳体(1)的轴向大于1cm时,通过轴向测距机构(6)确定过渡边线的中点,当岩芯结构面之间的过渡边线沿半圆壳体(1)的周向大于1cm时,通过周向测距机构(7)确定过渡边线的中点;
S5.对角度刻度线进行读数,并记录测量结果。
CN202111065803.1A 2021-09-13 2021-09-13 一种岩芯结构面角度测量装置及检测方法 Active CN1137764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65803.1A CN113776413B (zh) 2021-09-13 2021-09-13 一种岩芯结构面角度测量装置及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65803.1A CN113776413B (zh) 2021-09-13 2021-09-13 一种岩芯结构面角度测量装置及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76413A CN113776413A (zh) 2021-12-10
CN113776413B true CN113776413B (zh) 2024-02-13

Family

ID=78842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65803.1A Active CN113776413B (zh) 2021-09-13 2021-09-13 一种岩芯结构面角度测量装置及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7641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33521A (ja) * 1995-02-28 1996-09-13 Toho Technol Kk 距離測定方法、回転角度測定方法、移動距離測定装置、位置測定装置、寸法測定装置、回転角度測定装置及び回転位置測定装置
CN207019636U (zh) * 2017-05-30 2018-02-16 上海永鼎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光纤端面角度测量装置
CN108489363A (zh) * 2018-04-13 2018-09-04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便携式岩芯结构面倾角野外测量装置
CN210603179U (zh) * 2019-11-22 2020-05-22 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测量钻孔岩心α、β角的仪器
CN111735875A (zh) * 2020-07-21 2020-10-02 中南大学 岩芯径向声学特性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CN214022932U (zh) * 2020-10-26 2021-08-24 天津由鑫建筑材料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冲孔机辅助定位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33521A (ja) * 1995-02-28 1996-09-13 Toho Technol Kk 距離測定方法、回転角度測定方法、移動距離測定装置、位置測定装置、寸法測定装置、回転角度測定装置及び回転位置測定装置
CN207019636U (zh) * 2017-05-30 2018-02-16 上海永鼎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光纤端面角度测量装置
CN108489363A (zh) * 2018-04-13 2018-09-04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便携式岩芯结构面倾角野外测量装置
CN210603179U (zh) * 2019-11-22 2020-05-22 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测量钻孔岩心α、β角的仪器
CN111735875A (zh) * 2020-07-21 2020-10-02 中南大学 岩芯径向声学特性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CN214022932U (zh) * 2020-10-26 2021-08-24 天津由鑫建筑材料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冲孔机辅助定位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76413A (zh) 2021-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2101955A4 (en) Device for measuring an internal or external profile of a tubular component
EP2795247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pipe
CN113776413B (zh) 一种岩芯结构面角度测量装置及检测方法
CN207318303U (zh) 一种原位钻孔岩体结构面可视化示踪试验装置
CN106767381B (zh) 软岩孔壁形变测量仪及软岩形变测量方法
CN111735875B (zh) 岩芯径向声学特性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CN100516459C (zh) 往复式多测试臂井径测试仪
CN101245999A (zh) 非开挖地下管道空间方位角测量传感头
CN106705806A (zh) 一种飞机挂吊点位置检测装置
CA1142749A (en) Calipering tool
EP2647790B1 (en) Calibrator for a downhole caliper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CN213148378U (zh) 一种地质勘察测量装置
CN210603425U (zh) 一种土壤温湿度测量仪
CN210514191U (zh) 一种超声导波检测校准对比试块
CN201104191Y (zh) 一种折叠式三点测径规
KR100409048B1 (ko) 불연속면의 방향성 측정용 시추장치
Kilambi et al. Development of a laser scan inspection tool for coiled tubing
CN217541707U (zh) 一种方便携带的建筑检测用游标卡尺
RU2740172C2 (ru) Срезная обойма подводной буровой трубы для определения усилия среза в ненарушенном керне донных осадков
CN110153201A (zh) 辊端轴套测量辅助工具、档距测量法及多处档距测量法
CN212133544U (zh) 一种定向孔测量结构面倾角的装置
CN212409575U (zh) 一种适用于螺纹接头母端尺寸测量的校零标定块
CN217453671U (zh) 一种定向探管正交校准用夹具
CN218545939U (zh) 一种岩心测温装置
KR100952600B1 (ko) 공경검층을 통한 균열의 해석 방법 및 이 방법을 수행하기위한 프로그램이 저장된 기록매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