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30789A - 具有抽气机构的流体递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抽气机构的流体递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30789A
CN113730789A CN202111128367.8A CN202111128367A CN113730789A CN 113730789 A CN113730789 A CN 113730789A CN 202111128367 A CN202111128367 A CN 202111128367A CN 113730789 A CN113730789 A CN 1137307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groove
fluid
assembly
membr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2836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F·罗斯
A·T·贝克
L·黑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rrento Therapeut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orrento Therapeut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rrento Therapeutics Inc filed Critical Sorrento Therapeut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37307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307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05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with sub-pressure or over-pressure therapy, wound drainage or wound irrigation, e.g. for use with negative-pressure wound therapy [NPW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1/00Devices for introducing or retaining media, e.g. remedies, in cavities of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42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 A61M5/14244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adapted to be carried by the patient, e.g. portable on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42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 A61M5/145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using pressurised reservoirs, e.g. pressurised by means of pistons
    • A61M5/1452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using pressurised reservoirs, e.g. pressurised by means of pistons pressurised by means of pistons
    • A61M5/1454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using pressurised reservoirs, e.g. pressurised by means of pistons pressurised by means of pistons spring-actuated, e.g. by a clockwork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146Priming, e.g. purging, reducing backlash or clearan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36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with means for eliminating or preventing injection or infusion of air into body
    • A61M5/38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with means for eliminating or preventing injection or infusion of air into body using hydrophilic or hydrophobic filters
    • A61M5/385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with means for eliminating or preventing injection or infusion of air into body using hydrophilic or hydrophobic filters using hydrophobic fil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9/00Degasification of liquids
    • B01D19/0031Degasification of liquids by filtr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2005/1401Functional features
    • A61M2005/1402Prim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42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 A61M5/14244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adapted to be carried by the patient, e.g. portable on the body
    • A61M2005/14264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adapted to be carried by the patient, e.g. portable on the body with means for compensating influence from the environ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58Needles for infusi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or inserting infusion needles, or for holding them on the body
    • A61M2005/1585Needle inser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2005/3123Details having air entrapping or venting means, e.g. purging channels in pist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61M2037/0023Drug applicators using micro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61M2037/0061Methods for using micro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9/00Ancillary equipment
    • A61M2209/08Supports for equipment
    • A61M2209/088Supports for equipment on the body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流体递送装置的抽气机构,包括第一层和连接到第一层的通气隔膜。通气隔膜允许气体通过通气隔膜并防止流体通过通气隔膜。抽气机构还包括第二层,第二层与第一层相对地连接至通气隔膜。在第二层中形成有第一通道。另外,该抽气机构包括不可渗透隔膜,其与所述通气隔膜相对地连接至第二层。第一通道被构造成接收分散有气体的流体。流体被加压以使流体朝向通气隔膜地移动通过第一通道并使气体移动通过通气隔膜。

Description

具有抽气机构的流体递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7800866133、申请日为2017年12月5日、发明名称为“具有抽气机构的流体递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优先权日为2016年12月16日的PCT申请PCT/US2017/064604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流体递送装置,确切说,涉及具有用于从流体中除去气泡的抽气机构的微流体机构。
背景技术
已经研发出使用微针组件透皮给药的各种装置。相比于较大的传统针,微针组件有助于减少患者感受到的疼痛量。此外,使用针的常规皮下(通常是肌肉内)给药用于一次递送大量药物,由此产生药物生物利用度最大值。虽然这对某些药物来说不是一个重要问题,但许多药物可从患者血流中具有稳态浓度获益。透皮递送装置能够在延长的时间段内以基本恒定的速率给药。
然而,使用透皮递送装置给药带来了若干挑战。例如在采用至少一些已知的透皮递送装置情况下,装置相对于使用者皮肤的放置和用于将机构附着到皮肤的力的大小可改变,从而影响微针正确穿透使用者皮肤的能力。此外,药物中可能有分散的气泡,这也会影响经由微针组件的每根微针的给药。此外,因为提供给药物的压力的变化,经由微针组件的每根微针递送的药物量可能不恒定或不相等。
发明内容
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流体递送装置的抽气机构。该抽气机构包括第一层和连接到第一层的通气隔膜。通气隔膜被构造成使气体能够通过通气隔膜并防止流体通过通气隔膜。所述抽气机构还包括第二层,所述第二层与所述第一层相对地连接到所述通气隔膜。第二层包括穿过其形成的第一通道。此外,抽气机构包括不可渗透隔膜,其与通气隔膜相对地连接至第二层。第一通道被构造成接收分散有气体的流体。流体被加压以使流体朝向通气隔膜移动通过第一通道并使气体移动通过通气隔膜。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流体递送装置。流体递送装置包括容纳流体的储盒组件和连接到储盒组件的增压组件。增压组件包括套管和下安装表面。另外,流体递送装置包括连接到下安装表面的抽气机构。抽气机构具有连接到安装表面的第一粘着层。第一粘着层包括孔,该孔与套管轴向对齐并被构造成接收通过其的流体。抽气机构还包括连接到第一粘着层的通气隔膜。通气隔膜被构造成使气体能够通过通气隔膜并防止流体通过通气隔膜。此外,抽气机构包括连接到通气隔膜的不可渗透隔膜。在不可渗透隔膜和通气隔膜之间限定出第一通道。第一通道被构造成接收流体,并且流体被加压以使流体朝向通气隔膜移动通过第一通道并使气体移动通过通气隔膜。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从液体中去除气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液体贮存器连接到抽气机构。该抽气机构具有通气隔膜,通气隔膜被构造成使气体能通过通气隔膜并防止流体通过通气隔膜,还具有连接到通气隔膜并具有穿过其形成的第一通道的第一粘着层以及不可渗透隔膜,不可渗透隔膜与通气隔膜相对地连接至第一粘着层。该方法还包括使液体通过第一粘着层中的第一通道。液体输送导致液体接触通气隔膜。接触通气隔膜导致气体移动通过通气隔膜。
附图说明
当参照附图阅读以下详细描述时,将更好地理解本文的这些和其它特征、方面和优点,其中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的零部件,其中:
图1A是处于预使用形态的示例性流体递送装置的剖视图;
图1B是处于预启动形态的流体递送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流体递送装置的分解剖视图;
图3是流体递送装置的筒夹组件的剖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筒夹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流体递送装置的增压组件的剖视图;
图6是增压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7是增压组件的套管部件的俯视图;
图8是套管部件的仰视图;
图9是沿图7所示的线9-9截取的套管部件的剖视图;
图10是沿图8所示的线10-10截取的套管部件的剖视图;
图11是增压组件的增压部件的俯视图;
图12是增压部件的仰视图;
图13是沿图11所示的线13-13截取的增压部件的剖视图;
图14是流体递送装置的增压帽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5是增压帽组件的俯视图,示出第一粘着层;
图16是增压帽组件的第二粘着层的俯视图;
图17是增压帽组件的第三粘着层的俯视图;
图18是流体递送装置的微针阵列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9A是微针阵列组件的示意性横剖视图;
图19B是图19A的微针阵列组件的示意性横剖视图,但示出覆盖微针阵列组件的保护盖;
图20是流体递送装置的储盒组件的剖视图;
图21是储盒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22是流体递送装置的帽组件的剖视图;
图23是流体递送装置的机械控制器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24是机械控制器组件的主体部件的透视图;
图25是主体部件的俯视图;
图26是沿图25的线26-26截取的主体部件的剖视图;
图27是沿图25的线27-27截取的主体部件的剖视图;
图28是机械控制器组件的枢转闩锁的透视图;
图29是机械控制器组件的保持板的主透视图;
图30是保持板的后透视图;
图31是组装好的机械控制器组件的透视剖视图;
图32是机械控制器组件的俯视图;
图33是沿图32的线33-33截取的机械控制器组件的剖视图;
图34是沿图32的线34-34截取的机械控制器组件的剖视图;
图35是机械控制器组件的插接件的透视剖视图;
图36是流体递送装置的带的透视图;
图37是夹持图4所示的筒夹组件的带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38是图37中所示的带和筒夹组件的放大透视图,示出预使用形态中指示器的第一取向;
图39是类似于图8的放大透视图,但示出使用形态中指示器的第二取向;
图40是流体递送装置的施用器的透视图;
图41是图40所示的施用器的主剖视图;
图42是图40所示的施用器的侧剖视图;
图43是沿图40所示的线43-43截取的施用器的俯视剖视图;
图44是施用器的安全臂的透视图;
图45是施用器的活塞的主透视图;
图46是活塞的后透视图;
图47是活塞的侧视图;和
图48是附接到流体递送装置的施用器的剖视图。
除非另外指出,否则本文提供的附图旨在示出本文的实施例的特征。相信这些特征适用于包括本文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各种***。因此,附图并不意味着包括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用于实践本文公开的实施例所需的全部附加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将涉及许多术语,它们将被定义为以下含义。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规定,否则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包括复数引用。术语“包含”、“包括”和“具有”旨在是包含性的,并意味着可能有除了所列的元件之外的其它元件。“可选的”或“可选地”意为随后描述的事件或情况可能或可能不会发生,并且说明书包括事件发生的实例和不会发生的实例。
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所使用的近似的语言可以用于修改任何可以允许改变的定量表示,而不会导致与其相关的基本功能的改变。因此,由一个或多个术语(比如“约”、“近似”、“基本上”)修饰的值并不限于指定的精确值。在至少一些情况下,近似的语言可对应于用于测量值的仪器的精度。在此以及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范围限制可以结合和/或互换;除非上下文或语言另有说明,否则这些范围被认定并包括其中包含的所有子范围。
如本文所用,位置术语比如向上、向下、上、下、顶、底等仅用于方便表示相对位置关系。
如本文所用,为了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目的,术语“流体”仅适用于液体并且不应用于包括气态产品。
图1A是总体由10表示的处于预使用形态的示例性流体递送装置(例如,药品递送装置)的剖视图。图1B是处于预启动形态的流体递送装置10的剖视图。图2是流体递送装置10的分解剖视图。在实施例中,流体递送装置10包含多个连接在一起的子组件部件以形成流体递送装置10,其包括筒夹组件12和流体分配组件14。筒夹组件12和流体分配组件14总体由它们对应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如图2所示,流体分配组件14包括多个附加子组件部件,包含增压组件16、储盒组件18、帽组件320和机械控制器组件20。筒夹组件12、流体分配组件14、增压组件16、储盒组件18、帽组件320和机械控制器组件20中的每个在附图中总体由它们的附图标记表示。筒夹组件12形成流体递送装置10的主体或外壳,并且可滑动地连接至流体分配组件14。为了形成流体分配组件14,帽组件320连接至储盒组件18,储盒组件18可滑动地连接至增压组件16。此外,如下文更详细说明地,机械控制器组件20连接至储盒组件18。
图3是流体递送装置10的筒夹组件12的剖视图,而图4是其分解透视图。如图2-4所示,在实施例中,筒夹组件12包括连接到筒夹锁50的筒夹22。在实施例中,筒夹22形成为大致截头圆锥形状,具有限定在其中的中空内部空间24。筒夹22关于中心轴线“A”大致对称形成。筒夹22的上边缘26限定了通向内部空间24的开口28。圆柱形上壁30从上边缘26朝向筒夹22的中心部32大致竖直向下延伸。下壁34向外倾斜地从中心部32朝向筒夹22的底座36(或下边缘)向下延伸。上壁30、中心部32和下壁34共同限定内部空间24。台阶38围绕上壁30延伸,台阶限定出被构造成接合如本文进一步描述的附接带430(图36所示)的外水平表面40(或横挡)。台阶38还限定内水平表面42(或台阶),内水平表面被构造成与增压组件16接合,以便在使用流体递送装置10之前将增压组件16正确定位在使用者皮肤表面上。
如图4所示,筒夹22包括一对彼此相对并穿过下壁34形成的凹口(通常用44表示)。在实施例中,凹口44通常为矩形形状并被构造成接收筒夹锁的一部分。筒夹22还包括一个或多个止挡件46,止挡件被构造成便于筒夹锁50在连接到筒夹22时的定位。例如但不限于,一个或多个止挡件46形成为在下壁34上形成的向内延伸的突起。止挡件46可以具有使止挡件46能够如本文所述起作用的外形或形状。
如图3和4所示,筒夹22包括与上壁30一体形成的多个柔性凸舌48。另外,多个柔性凸舌48关于中心轴线“A”等距离地定位。特别是,多个柔性凸舌48从第一端76延伸至相对的自由第二端78。在实施例中,自由第二端78径向向内倾斜并且被构造成与增压组件16接合,以便于在使用流体递送装置10期间正确地将增压组件16定位在使用者皮肤表面处。
如图3和4所示,在实施例中,筒夹锁50大致是环形的,其具有从筒夹锁50的下外边缘54延伸到大致圆柱形的内壁56的凸出内表面52。内壁56向上延伸至上表面58。筒夹锁50包括大致圆柱形的外壁60,该外壁与内壁56同心并从下外边缘54向上延伸。此外,筒夹锁50包括彼此相对且从上表面58向上延伸的闩锁构件62、64。闩锁构件62、64被构造成连接到筒夹22的凹口44。闩锁构件62包括从闩锁构件62向外延伸的第一联接构件66。尤其是第一联接构件66包括颈部63,颈部以基本垂直于筒夹22的下壁34向上倾斜延伸。此外,第一联接构件66包括大致平行于下壁34延伸超过颈部63的周缘的头部65。此外,第一联接构件66包括延伸穿过头部65的窗口或开孔61。窗口61被构造成向流体递送装置10的使用者呈现附接带430的紧固性,如本文进一步所述。
类似地,闩锁构件64包括从闩锁构件64处向外延伸的邻近的一对第二联接构件68。在实施例中,联接构件68均包括基本垂直于筒夹22的下壁34向上倾斜延伸的颈部67。另外,第二联接构件68包括大致平行于下壁34延伸超过颈部67的周缘的头部69。第一联接构件66第二联接构件对68构造用于如下文进一步所述地接合于附接带430。
在实施例中,筒夹锁50的外壁60包括上外表面70,该上外表面以基本平行于下壁34的角度向内倾斜以便与其面对面接合。另外,上表面58包括向上延伸的多个止挡件72,止挡件被构造成与筒夹22的一个或多个止挡件46接合,以便在筒夹锁50连接到筒夹22时准确定位筒夹锁50。从凸出内表面52向内径向延伸的是多个凸舌74,其被构造成与增压组件16接合以便于在使用流体递送装置10期间将增压组件16适当地定位在使用者皮肤表面上。
在实施例中,筒夹22连接到筒夹锁50以形成一体组件(如图3所示)。特别是,筒夹锁50的上表面70和闩锁构件62、64通过永久连接方法接合筒夹22的下壁34和凹口44,例如但不限于通过粘接、焊接(例如摩擦焊、超声波焊接、激光焊接或热熔接)等。或者,筒夹22和筒夹锁50可以使用能够实现筒夹组件12成型的任何连接技术连接在一起。
图5是流体递送装置10的增压组件16的剖视图。图6是增压组件16的分解透视图。在实施例中,增压组件16包括套管部件100、增压部件102、插管104、增压帽组件106(广义上,“抽气机构”)和微针阵列组件108,它们连接在一起以形成一体式增压组件16。具体地,套管部件100连接到增压部件102以在其中限定空腔110。在实施例中,套管部件100例如但不限于通过粘接、焊接(例如摩擦焊、超声波焊接、激光焊接或热熔接)等连接到增压部件102。或者,套管部件100和增压部件102可以使用能够实现增压组件16的成型的任何连接技术连接在一起。
图7是套管部件100的俯视图,图8是套管部件100的仰视图,图9是沿图7所示的线9-9截取的套管部件100的剖视图,图10是沿图8所示的线10-10截取的套管部件100的剖视图。如图5-10所示,在实施例中,套管部件100包括下环形壁部112和上环形壁部114。上环形壁部114包括多个柔性凸舌116,柔性凸舌围绕套管部件100的中心轴线基本上沿轴向延伸并且与上壁部114一体形成。多个柔性凸舌116相对于彼此关于中心轴线“A”等距地定位。虽然在图中示出了四个柔性凸舌116,但应注意,在其它实施例中,套管部件100具有能够使得套管部件100如本文所述起作用的任何数量的柔性凸舌116。在实施例中,每个柔性凸舌116从第一端118延伸到相对的自由第二端120。自由第二端120包括径向向内延伸的突起122,突起122被定位成接合储盒组件18以便储盒组件18正确定位在预使用和预启动形态中。
如图7所示,下壁部112具有外径124和内径126,在它们之间限定出多个凹部128、130、132。虽然附图示出了关于中心轴线“A”等距离定位的四组凹部128、130、132,但应注意,在其它实施例中,套管部件100具有能够使套管部件100如本文所述起作用的任意组数的凹部128、130、132。下壁部112还包括多个向内延伸的凸缘构件134,它们关于中心轴线“A”等距定位。附图示出四个凸缘构件134,但应注意,在其它实施例中,套管部件100具有能够使套管部件100如本文所述起作用的任何多个凸缘构件134。在实施例中,凸缘构件134被构造成接合并连接至形成在增压部件102中的相应凹部190。
在实施例中,相应的凹部128(或凹穴)形成为下壁部112中的大致矩形的凹部,该凹部从外径124延伸预定的径向距离138进入下壁部112。如图8所示,凹部128以角度α从相应的凸缘构件134的中心周向偏移。如图10最佳所示,凹部128从套管部件100的底表面136向上延伸预定距离140并且被构造成在其中接纳筒夹锁50的相应凸舌74。
此外,在实施例中,相应的凹部130形成为形成在下壁部112中的平坦表面,其中凹部130从下壁部112的底表面136延伸到顶表面142(或横挡)并且基本垂直于从中心轴线“A”延伸的径向线。如图8所示,凹部130基本垂直于从相应凸缘构件134的中心以角度β限定的径向线形成。在实施例中,凹部130被构造成使筒夹锁50的相应凸舌74能够在增压组件16与筒夹组件12组装期间沿轴向经过而不会干扰套管部件100。
此外,在实施例中,相应的凹部132形成为弧形凹部,该凹部沿周向从凹部130切向地延伸并且相对于中心轴线“A”具有连续的半径。尤其是凹部132沿周向延伸弧形距离,该弧形距离允许筒夹锁50的相应凸舌74容置其中,同时允许在增压组件16与筒夹组件12的组装期间筒夹22的相应柔性凸舌48与凹部130对齐并被凹部130所接纳。如图6所示,凹部132从底表面136向上延伸预定高度144。
下壁部112还包括部分由凹部128、130、132限定的多个突起或止挡件146。在实施例中,每个止挡件146均在凹部132的周向端部148和相邻的凹部128(如图8所示)之间延伸。止挡件146被构造成当筒夹锁50的凸舌74位于凹部128中或在凹部132的周向端部148处时防止增压组件16转动。每个止挡件146均包括外表面150,该外表面大致轴向延伸并基本垂直于从中心轴线“A”延伸的径向线。此外,每个止挡件146包括从外表面150向下延伸到下壁部112的顶表面142的倾斜表面152。止挡件146被构造成接合筒夹22的柔性凸舌48,以便在组装流体递送装置10之后防止增压组件16相对于筒夹组件12转动。如图6所示,凹部130的一部分表面在凹部132上周向延伸并连接到倾斜表面152,从而起到斜坡的作用,该斜坡被构造成在增压组件16组装到筒夹组件12期间接合筒夹22的柔性凸舌48。
图11是增压部件102的俯视图,图12是增压部件102的仰视图,图13是沿图11所示的线13-13截取的增压部件102的剖视图。参照图5、6和11-13,在实施例中,增压部件102包括总体平坦的环形盘状主体部160,其水平延伸穿过相邻于底表面136的套管部件100的下壁部112以限定空腔110。主体包括上表面162(图11)和相对的下表面164(图12)。增压部件102的上表面162具有向上延伸的环形中心壁166,其定位在主体部160的中心部分附近并限定腔室167。环形中心壁166包括被构造成连接到储盒组件18的上边缘168。增压部件102的下表面164包括从主体部160向下延伸的矩形框架部170。框架部170限定安装空间172,以将增压帽组件106和微针阵列组件108连接至位于安装空间172内的安装表面174。
增压部件102包括弧形通道176,该弧形通道具有限定在其中的多个轴向延伸的开孔178。特别是如图12最佳示出的那样,弧形通道176限定在安装空间172内的安装表面174中。弧形通道176具有以中心半径180为中心的预定宽度。中心半径180与增压部件102的中心轴线“A”同心。在实施例中,弧形通道176可沿周向延伸约270°。在其它实施例中,弧形通道176可延伸了使增压部件102能够如本文所述起作用的任何周向角。在实施例中,轴向延伸的开孔178均匀布置在弧形通道176中。每个开孔178以中心半径180为中心并从下表面164延伸穿过主体部160到达上表面162。在一个实施例中,增压部件102包括10个轴向延伸的开孔178。或者在其它合适的实施例中,增压部件102可包括使增压部件102能够如本文所述起作用的任何数量的轴向延伸的开孔178。
在实施例中,如图5最佳所示,插管104被连接到安装座184,安装座184从增压部件102的上表面162向上延伸。尤其是插管104以流体连通方式连接到延伸通过增压部件102的流体通路186,其与中心轴线“A”同轴。插管104通过与安装座184的干涉配合和布置在安装座184中限定的空腔188中的粘接剂连接到增压部件102。如本文所用,短语“干涉配合”意味着插管104和安装座184之间的紧度值,即部件之间的径向间隙量。负间隙量通常被称为压配合,其中干涉的大小确定配合是轻微干涉配合还是干涉配合。小的正间隙量称为松配合或滑动配合。或者,插管104可以使用使增压部件102能够如本文所述起作用的任何合适的紧固技术连接到安装座184。在实施例中,插管104的上部为锐利的尖并且远离增压部件102向上延伸,使得插管104可以刺穿储盒组件18的一部分,如本文所述。
参照图11,增压部件102包括多个凹部190,凹部190限定在上表面162中并且关于中心轴线“A”等距离定位。凹部190的尺寸和形状设计成对应于套管部件100的凸缘构件134,如上所述。具体地,在实施例中,增压部件102包括如图所示的四个凹部190,然而应当注意,在其它实施例中,增压部件102具有使增压部件102能够如所述那样起作用的任意数量的凹部190。如本文所述,套管部件100例如但不限于通过粘接、焊接(例如,摩擦焊、超声波焊接、激光焊接或热熔接)等连接到增压部件102。特别是,套管部件100的凸缘构件134连接到增压部件102的凹部190以形成一体组件。
图14是图1A所示的流体递送机构10的增压帽组件106的分解示意图。图15是增压帽组件106的俯视图。在实施例中,增压帽组件106是包括结合在一起的多个层的一体组件。增压帽组件106经由第一粘着层192结合到增压部件102的安装表面174,第一粘着层192由压敏粘膜制成。第一粘着层192包括穿过其限定的弧形槽202。弧形槽202基本上与开孔204同心地定位,开孔204与中心轴线“A”同轴形成。弧形槽202具有以中心半径206为中心的预定宽度。中心半径206与中心轴线“A”同心。在实施例中,弧形槽202以角度θ周向延伸。在其它实施例中,弧形槽202可延伸了使增压帽组件106能够如本文所述起作用的任意周向角θ。在实施例中,弧形槽202被构造成至少部分对应于增压部件102的弧形通道176,并且开孔204被定位成对应于流体通路186。
增压帽组件106包括连接至与增压部件102相对的第一粘着层192的通气隔膜194。在实施例中,通气隔膜194包括与中心轴线“A”同轴形成的流体进入开孔208。在实施例中,开孔208的尺寸与第一粘着层192的开孔204的尺寸基本相同。在一个合适的实施例中,通气隔膜194由透气的疏油/疏水材料制成。应当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合适材料。例如但不限于,在一个实施例中,通气隔膜194由在尼龙支撑材料上形成的丙烯酸共聚物隔膜制成,例如可从纽约州华盛顿港的颇尔公司购得的
Figure BDA0003279563680000101
隔膜。在实施例中,通气隔膜194的孔径约为0.2微米。在约150千帕(kPa)下测量,通气隔膜194的空气流速在约200毫升/分钟/厘米2(mL/min/cm2)至约2000mL/min/cm2的范围内。另外,通气隔膜194的最小流体起泡压力在约35千帕(kPa)至约300kPa的范围内。在一个合适的实施例中,在约150kPa下测量,通气隔膜194的空气流速为至少250mL/min/cm2,最小流体起泡压力为至少150kPa。或者,通气隔膜194可由任何气体可渗透材料制成,使得增压帽组件106能够如本文所述起作用。
图16是增压帽组件106的第二粘着层196的俯视图。在实施例中,第二粘着层196由压敏粘膜形成并且与第一粘着层192对置地连接至通气隔膜194。第二粘着层196与第一粘着层192类似地形成并包括穿过其限定的弧形槽210。弧形槽210被构造成形成曲折的流动路径,该流动路径大致垂直于中心轴线“A”延伸以便从流体中去除气体。弧形槽210的尺寸和位置基本上设计成对应于第一粘着层192的槽202。槽210与中心开孔部212同心定位,中心开孔部与中心轴线“A”同轴形成。弧形槽210的第一端214连接到具有线性槽部216的中心开孔部212。弧形槽210具有以中心半径218为中心的预定宽度,中心半径218对应于第一粘着层192的中心半径206。在实施例中,弧形槽210以与弧形槽202相同的角度θ周向延伸。在其它实施例中,弧形槽210可以使得增压帽组件106能够如本文所述起作用的任意周向角延伸。
增压帽组件106包括不可渗透隔膜198,其与通气隔膜194对置地连接至第二粘着层196。在实施例中,不可渗透隔膜198包括与弧形槽210的第二端220同轴形成的流体开孔222。在实施例中,开孔222的尺寸分别与第一粘着层192和通气隔膜194的开孔204、208的尺寸基本相同。不可渗透隔膜198由气体和液体不可渗透材料制成。例如但不限于,在一个实施例中,不可渗透隔膜198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制成。或者,不可渗透隔膜198可由使增压帽组件106能够如本文所述起作用的不透任何气体和液体的材料制成。
图17是增压帽组件106的第三粘着层200的俯视图。在实施例中,第三粘着层200由压敏粘膜形成并与第二粘着层196相对地连接至不可渗透隔膜198。第三粘着层200包括穿过其限定的槽224。槽224包括第一端226,第一端226的尺寸和位置设计成基本对应于不可渗透隔膜198的开孔222。此外,槽从第一端226延伸到第二端228,第二端228包括尺寸基本类似于第一粘着层192和通气隔膜194的开孔204、208的全半径端。而且,第二端228定位成与中心轴线“A”基本同轴。
如本文关于图5和6所述,增压组件16包括连接到增压帽组件106的微针阵列组件108,增压帽组件106安装到增压部件102的安装表面174。图18是图1A所示的流体递送装置10的微针阵列组件108的分解示意图。图19A是微针阵列组件108的横剖示意图。在实施例中,微针阵列组件108经由增压帽组件106的第三粘着层200结合到增压帽组件106。微针阵列组件108包括微针阵列230、至少局部横穿多个微针234覆盖的隔膜232以及微针阵列230的基面236。微针阵列组件108还包括分配歧管238,分配歧管延伸穿过微针阵列230的后表面240并通过粘着层242粘着到其上。分配歧管238包括流体分配网管244用于向微针阵列230提供流体。从分配歧管238供应的流体可以是液体药品制剂形式。隔膜覆盖的微针234被构造成穿透使用者皮肤,如通过在每根微针234中形成的一个或多个通路或开孔246将液体药品制剂供给使用者皮肤中。
在实施例中,覆盖隔膜232可以由聚合物(例如塑料)膜等制成并且使用另外的粘着层242连接到微针阵列230。在其它实施例中,覆盖隔膜232可以包括压纹或纳米压印的聚合(例如塑料)膜、或者由聚醚醚酮(PEEK)膜制成、或者覆盖隔膜232可以是任何其它合适的材料,例如聚丙烯膜。在一些实施例中,预期微针阵列组件108可不包括覆盖隔膜232。
在实施例中,微针阵列230可以由刚性、半刚性或柔性材料片制成,例如但不限于金属材料、陶瓷材料、聚合物(例如塑料)材料或使微针阵列230能够如本文所述起作用的任何其它合适的材料。例如,在一个合适的实施例中,微针阵列230可以通过反应离子蚀刻或任何其它合适的制造技术由硅形成。
如图19A所示,微针阵列230包括从微针阵列230的后表面240向外延伸的多个微针234。微针阵列230包括在后表面240之间延伸的多个通路246以允许流体从中流过。例如在实施例中,每个通路246延伸穿过微针阵列230以及微针234。
每根微针234包括基底,基底从后表面240向下延伸并且过渡到具有尖端248的尖锐或针状形状(例如锥形或金字塔形或过渡到锥形或金字塔形的柱形)。每根微针234的尖端248设置在离微针阵列230最远的位置并且限定每根微针234的最小尺寸(例如直径或横截面宽度)。另外,每根微针234可在微针阵列230的基面236到其尖端248之间限定任何合适的长度“L”,其足以允许微针234穿透使用者皮肤,即穿透使用者的角质层并进入表皮中。可能需要限制微针234的长度L,使得微针234不穿透表皮的内表面并进入真皮,这可有利地促进最小化使用者的疼痛。在实施例中,每根微针234的长度L小于约1000微米(μm),例如小于约800μm,或小于约750μm,或小于约500μm(例如总长度L范围从大约200微米到大约400微米),或其间的任何其它子范围。微针234的总长度L可以根据流体递送装置10在使用者身上使用的位置而变化。例如但不限于,用于使用者腿上的流体递送装置的微针234的总长度L可以与用于使用者手臂的流体递送装置的微针234的总长度L大不相同。每根微针234通常可具有任何合适的纵横比(即每根微针234的长度L与横截面宽度尺寸D之比)。纵横比可以大于2,例如大于3或大于4。在横截面宽度尺寸(例如直径)在每根微针234的长度上变化的情况下,可以基于在平均横截面宽度尺寸确定纵横比。
每根微针234的通道或通路246可通过微针234的内部限定,使得每根微针形成空心轴,或者可沿着微针的外表面延伸以形成下游路径,其能够使流体从微针阵列230的后表面240流过并通过通路246,流体可以在此处被递送到、进入和/或通过使用者皮肤。通路246可被构造成限定任何合适的横截面形状,例如但不限于半圆形或圆形。或者,每个通路246可限定非圆形形状,例如“v”形或使得微针234能够如本文所述起作用的任何其它合适的横截面形状。
微针阵列230通常可包括从后表面240延伸的任何合适数量的微针234。例如在一些合适的实施例中,微针阵列230内包括的微针234的数量在约10根微针/平方厘米(cm2)至约1500根微针/平方厘米之间的范围内,例如从约50根微针/平方厘米至约1250根微针/平方厘米,或约100微针/平方厘米至约500微针/平方厘米,或其间的任何其它子范围。
微针234通常可以以各种不同的图案排列。例如在一些合适的实施例中,微针234均匀间隔,例如矩形或正方形网格或同心圆。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微针234的间隔通常可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微针234的长度和宽度,以及打算通过微针234或沿着微针234传递的液体制剂的量和类型。
此外,在实施例中,流体分配网管244包括例如在分配歧管238的顶表面250和底表面252之间延伸的多个通道和/或开孔。通道和/或开孔包括位于中心的入口通道254,其与多个供应通道256和形成在增压帽组件106的第三粘着层200中的槽224(如图14所示)流体连通。在实施例中,供应通道256便于将由入口通道254供应的流体分配在分配歧管238的区域上。每个供应通道256流体连通地连接到多个阻力通道(未示出)。阻力通道远离供应通道256延伸并且形成为有助于增加流体分配网管244对流体流动的阻力。每个阻力通道流体连通地连接到出口通道258。如图19A所示,每个出口通道258与相应的微针234对齐,用于通过微针通道246分配流体。在其它实施例中,阻力通道和通道254、256和258可以以能够使分配歧管238如本文所述起作用的任何形态来形成。
在实施例中,分配歧管238通过将底基板260结合到盖基板262而形成,底基板260包括穿过基板形成的入口通道254和形成在底表面264中的供应通道256和阻力通道,盖基板262包括穿过其形成的出口通道258。入口通道254可通过钻孔、切割、蚀刻和/或任何其它制造技术形成在基板260中,以形成穿过基板260的通道或开孔。在实施例中,使用蚀刻技术使供应通道256和阻力通道形成在基板260的底表面264。例如在一个合适的实施例中,使用湿法蚀刻或氢氟酸蚀刻来形成供应通道256和阻力通道。在另一个合适的实施例中,深反应离子蚀刻(DRIE或等离子体蚀刻)可用于在基板260中制备深的、高密度和高纵横比结构。或者,可使用任何能使分配歧管238如本文所述起作用的制造工艺将供应通道256和阻力通道形成在底表面264中。在实施例中,通过钻孔、切割、蚀刻和/或用于形成穿过基板262的通道或孔的任何其它制造技术,穿过盖基板262形成出口通道258。。
在实施例中,底基板260和盖基板262以面对面接触的方式结合在一起,以密封分配歧管238的供应通道256和阻力通道的边缘。在一个合适的实施例中,通过在两个基板260、262之间形成预结合来使用直接结合或直接对齐结合。预结合可以包括在使两个基板直接接触之前将结合剂施加到基板260的底表面264和盖基板262的顶表面266。两个基板260、262对齐、面对面接触并在高温下退火。在另一个合适的实施例中,使用阳极结合来形成分配歧管238。例如,在表面264和266处跨越结合界面施加电场,同时加热基板260、262。在替代实施例中,两个基板260、262可以通过使用激光辅助结合工艺结合在一起,包括对基板260、262施加局部加热以将它们结合在一起。
在实施例中,底基板260和盖基板262由玻璃材料制成。或者,底基板260和盖基板262可以由硅制成。预期底基板260和盖基板262可以由不同材料制成,例如基板260可以由玻璃制成,而基板262可以由硅制成。在其它实施例中,底基板260和盖基板262可以由使分配歧管238能够如本文所述起作用的任何材料和材料组合来制造。
图19B是微针阵列组件108的替代实施例的横剖示意图。在实施例中,微针阵列组件108包括经由粘接剂267连接到微针阵列组件108的保护盖268。粘接剂267可以附接到保护盖268的周边以便于将保护盖268固定到微针阵列组件108,特别是固定到微针阵列230。或者,用于将覆盖隔膜232连接到微针阵列230的粘着层242可以朝向微针阵列230的周边向外延伸并且可以用于将保护盖268附接到微针阵列组件108。在实施例中,保护盖268可以由基本不透流体的材料制成,例如聚合物、金属箔等。粘接剂267可以是压敏粘接剂,其包括例如溶剂基丙烯酸粘接剂、溶剂基橡胶粘接剂、硅氧烷粘接剂以及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类似胶粘剂。虽然保护盖268示出为具有凸缘边侧壁的平面盖,但应理解保护盖268可以是柔性片材例如层压板。保护盖268还包括至少一个凸舌269,凸舌269从保护盖268的边缘延伸超过粘接剂267,以便于将保护盖从微针阵列组件108上移除(例如剥离)。
图20是图1A所示的流体递送装置10的储盒组件18的剖视图。图21是储盒组件18的分解示意图。在实施例中,储盒组件18包括大致关于中心轴线“A”同心形成的贮存器部件270。贮存器部件270包括经由流体通路276流体连通地连接在一起的上空腔272和相对的下空腔274。在实施例中,上空腔272具有由贮存器部件270的大致凹形的主体部分278限定的大致凹形的横截面形状。下空腔274具有由下壁275限定的大致矩形的横截面形状,下壁275从凹形主体部分278的中心部分大致竖直向下延伸。流体通路276的端部的上部在上空腔272的最低点处敞开,而相对的流体通路276的下部在下空腔274的中心部分处敞开。流体通路276的下部在下空腔274处向外扩展,形成大致倒置漏斗状的横截面形状。在其它实施例中,上空腔272、下空腔274和流体通路276的横截面形状能以使贮存器部件270能够如本文所述起作用的任何结构形成。
储盒组件18还包括上密封件280(或隔膜),其被构造成连接到贮存器部件270并封闭上空腔272。上密封件280形成为环形密封隔膜并且包括周缘脊构件282以便于将上密封件280密封地固定到储盒组件18上。储盒外壳284在上密封件280上延伸并且被构造成固定地接合贮存器部件270。这有利于将上密封件280与贮存器部件270密封接触地固定,从而封闭上空腔272。
在实施例中,储盒外壳284包括环形竖直延伸的壁286,壁286具有向内延伸的凸缘构件288,该凸缘构件288被构造成连接至上密封件280的周缘脊构件282。特别是,凸缘构件288与贮存器部件270的凹形主体部分278配合,以压紧上密封件280并将其密封固定在它们之间。在实施例中,竖向延伸壁286的下端300经由焊接连接到贮存器部件270的凸缘302,该焊接例如但不限于为超声波焊接、摩擦焊、激光焊接和/或热熔接。在其它实施例中,竖向延伸壁286可以使用任何连接技术连接到凸缘302,该连接技术使得储盒外壳284能够经由例如但不限于粘接剂结合等固定地接合贮存器部件270。
储盒外壳284还包括在竖向延伸壁286的外表面308的内沿周向形成的上凹槽304和下凹槽306。上凹槽304和下凹槽306的尺寸和形状设计成与多个套管部件100的柔性凸舌116接合,尤其接合形成在如本文所述的多个柔性凸舌116的自由的第二端120处的径向向内延伸的突起122。另外,储盒外壳284还包括形成在竖向延伸壁286的上边界部分312上的多个闩锁容置开口310。闩锁容置开口310被构造成连接至机械控制器组件20以将其固定到储盒组件18,如本文所述。
图22是图1A所示的流体递送装置10的帽组件320的剖视图。在实施例中,帽组件320包括连接在一起的中隔部件322和扣盖部件324。中隔部件322被构造成连接至贮存器部件270并封闭下空腔274。中隔部件322具有下壁326,下壁326基本上垂直于中心轴线“A”延伸。下壁326包括周缘通道328,其被构造成密封地接合贮存器部件270的下壁275的边缘330。中隔部件322还包括环形上密封壁332,其横向于下壁326,并且在连接至贮存器部件270时轴向地延伸到下空腔274中。扣盖部件324在中隔部件322上延伸并且被构造成固定地接合贮存器部件270的下壁275。这有助于将中隔部件322与储存部件270密封接触地固定,从而密封地封闭下空腔274。
扣盖部件324包括下壁334,下壁具有中心开口336以便在使用流体递送装置10期间接近中隔部件322的下壁326。扣盖部件324包括竖向延伸壁338,其从下壁334的周边起上下延伸。在实施例中,竖向延伸壁338的上部340经由闩锁部件342接合贮存器部件270的下壁275。闩锁部件342包括向内突出的凸缘用于与形成在贮存器部件270的下壁275中的相对凹槽344连接。可以想到,闩锁部件342可以是连续的环形凸缘或者可以包括多个向内突出的凸缘部件。在其它实施例中,竖向延伸壁338可以使用任何连接技术接合贮存器部件270的下壁275,该连接技术使得扣盖部件324能够固定地接合下壁275,该连接技术例如但不限于通过干涉配合、粘接剂结合、焊接(例如摩擦焊、超声波焊接、激光焊接或热熔接)等。在实施例中,竖向延伸壁275的下部346包括向外延伸的凸缘部分348,该凸缘部分限定了周缘密封表面350,该周缘密封表面被构造成接合附加密封件(未示出),该密封件在扣盖部件324和增压部件102的环形中心壁166的上边缘168之间延伸。
图23是图1A所示的流体递送装置10的机械控制器组件20的分解透视图。在实施例中,机械控制器组件20包括至少一个主体部件360、柱塞部件362和位于主体部件360和柱塞部件362之间的偏置组件364,偏置组件用于沿轴向偏置柱塞部件362远离主体部件360。主体部件360包括一对保持板366和螺纹调节件370,保持板被构造成将一对枢转闩锁368联接到主体部件360,螺纹调节件被构造成调节由偏置组件364施加至柱塞部件362的力的大小。
图24是主体部件360的透视图。图25是主体部件360的俯视图。图26是沿图25的线26-26截取的主体部件360的剖视图。图27是沿图25的线27-27截取的主体部件360的剖视图。在实施例中,主体部件360包括大致盘形的外主体部390和从外主体部390向上延伸的大致圆柱形的内部392。主体部件360关于如图所示的线26-26和线27-27大致对称地形成。外主体部390包括横向延伸的顶壁394和从顶壁394悬垂的环形侧壁396。顶壁394具有限定在其中的空腔398,较小的中心开孔400延伸穿过其中。在实施例中,空腔398和开孔400的形状总体为矩形。或者,空腔398和开孔400可以是使主体部件360能够如本文所述起作用的任何形状。在实施例中,空腔398具有限定在其中的多个凹口402用于接纳枢转闩锁368。具体地,多个凹口402包括两对凹口402,凹口402大致对准中心开孔400并且关于线26-26大致对称地定位。如图24和27所示,凹口402向下延伸到空腔398的底壁404中。
穿过顶壁394地限定出了多个开口406,开口被构造成接纳相应保持板366的闩锁部件。定位在相应开口406的任一侧上的是螺纹孔408。螺纹孔408接纳用于将保持板366连接到主体部件360的机械五金件410。如图24和26所示,环形侧壁396包括靠近每个开口406的切口412,以使得保持板366的闩锁部件能够由此如本文进一步描述地延伸。
在实施例中,圆柱形内部392包括环形壁414,环形壁从空腔398的底壁404向上延伸,如图24和26最佳所示。另外如图24和27所示,环形壁414在中心开孔400上方具有底边416,其位于顶壁394上方预定距离418处。因此,在空腔398的底壁404与环形壁414的底边416之间限定间隔以使枢转闩锁368能够如本文进一步所述地与柱塞部件362接合。
圆柱形内部392还包括多个角撑板部分418,其从顶壁394延伸到环形壁414的顶边420。具体地,主体部件360包括两个对称定向的角撑板部分418,其从环形壁414径向向外延伸穿过空腔398并进入顶壁394。此外,角撑板部分418从顶壁394到环形壁414的顶边420向上并径向向内逐渐变细延伸。角撑板部分418被构造成为主体部件360的圆柱形内部392提供额外的结构支撑。此外如图27所示,环形壁414具有从顶边420到顶壁394上方的预定距离418的预定长度422。环形壁414包括限定在其中的螺纹部分424,其从顶边420向下延伸距离426,距离426小于环形壁414的长度422。这使得螺纹调节件370能够连接到主体部件360,没有完全穿过圆柱形内部392地螺纹联接。
图28是机械控制器组件20的枢转闩锁368的透视图。在实施例中,枢转闩锁368关于由轴线460限定的X-Y平面大致对称地形成。枢转闩锁368包括细长杆部450,其具有连接到杆部450的端部454的一对圆柱形销452。相应的圆柱形销452从杆部450的每一侧延伸,使得圆柱形销452关于中心线“A”同轴。闩锁部分456在端部454处远离杆部450延伸。具体地,闩锁部分456从杆部450的端部454相对于杆部450以角度σ延伸。闩锁部分456包括延伸穿过闩锁部分456的凹形切口458。更具体地,凹形切口458关于中心线“A”由半径“R“限定。中心线“C”位于轴线460坐标轴X-Y的平面中并以与闩锁部分456相对于杆部450相同的角度σ倾斜。这样,凹形切口458以角度σ延伸通过闩锁部分456,其中,凹形切口458的中心线“C”基本垂直于杆部450。
图29是机械控制器组件20的保持板366的主透视图。图30是保持板366的后透视图。在实施例中,保持板366关于中心线“D”大致对称并且包括大致矩形的主体部分462。主体部分462的前边界或外边界464具有与主体部件360的周边基本相似的半径。一对埋头孔466穿过主体部分462形成并被构造成容置机械五金件410,如本文所述。每个埋头孔466均包括穿过其形成并且大致平行于中心线“D”的细长槽468。槽468使得保持板366在连接到其上时能够相对于主体部件360的中心轴线“A”径向滑动。主体部分462还包括延伸穿过其中且通常以中心线“D”为中心的细长开口端槽470。开口端槽470被构造成在主体部件360连接至其上时接收主体部件360的相应角撑板部分418的至少一部分。
从主体部分462的底部向下延伸的是一对凸台472,一个位于开口端槽470的一侧并且与保持板366的后边474相邻。凸台472被构造成便于将枢转闩锁368连接到主体部件360。特别地,凸台472的尺寸和形状被设计成延伸到空腔398中与底壁404大致面对面接触并且延伸通过形成在主体部件360的空腔398中的凹口402的宽度,即,相应的凸台472延伸通过相应凹口402的顶部开口。如本文进一步所述,当组装流体递送装置10时,枢转闩锁368的圆柱形销452定位在凹口402中并如所描述地通过保持板366的凸台472保持在凹口402内。
每个保持板366还包括闩锁部件476,其从邻近外边464的主体部分462的底部向下延伸。闩锁部件476定位成使得其大致以中心线“D”为中心。闩锁部件476具有与保持板366的主体部分462一体形成的细长主体部分478。闩锁部件476的自由端包括向外延伸的突起480,突起被构造成提供与储盒组件18的储盒外壳284的闩锁容置开口310的可释放的闩锁连接。
图31是组装的机械控制器组件20的透视截面图,图32是机械控制器组件20的俯视图,图33是沿图32的线33-33截取的机械控制器组件20的剖视图,图34是沿图32的线34-34截取的机械控制器组件20的剖视图。参照图32和图31-34,偏置组件364包括第一偏置件372和第二偏置件378。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偏置件372和第二偏置件378是弹簧。或者,第一偏置件372和第二偏置件378包括使偏置组件364能够如本文所述起作用的任何偏置件,包括例如弹性的可恢复的材料;可膨胀泡沫;流体(即气体或液体)压缩构件等。在实施例中,第一偏置件372和第二偏置件378各自具有不同的长度和不同的力常数(或力分布)。偏置组件364还包括螺纹紧固件374、管376、插接件380和螺母382,螺母382被构造成联接到螺纹紧固件374。
如图23和35最佳所示,插接件380大致是圆柱形的并且关于中心轴线“A”对称。插接件380包括主体482,主体482具有从主体482的第一端486延伸的圆柱形突起484。主体482的第二端488包括第一孔490,第一孔490的尺寸被设计成在其中接收第一偏置件372的一端。主体482还包括第二孔492,第二孔492小于第一孔490且其尺寸被设计成在其中接收第二偏置件378的端部。开孔494延伸穿过插接件380且其尺寸被设计成接收通过其中的管376。
如图23和31-34所示,螺纹紧固件374穿过管376***。第二偏置件378围绕管376定位,使得第二偏置件378的一端抵靠在螺纹紧固件374的头部384上。这样,第二偏置件378的内径大于管376的周缘但小于螺纹紧固件374的头部384的周缘。螺纹紧固件374和管376通过插接件380的开孔494从第二端488***,使得第二偏置件378落位在插接件380的第二孔492中。螺母382被连接到螺纹紧固件374以便将插接件380保持在螺纹紧固件374和管376上。
在实施例中,螺纹调节件370被连接到主体部件360的圆柱形内部392的螺纹部分424以便将插接件380轴向定位在圆柱形内部392内。如本文所述,这使得能够调节由偏置组件364施加到柱塞部件362的力的大小。在实施例中,插接件380还连带螺纹紧固件374、管376、第二偏置件378和联接其上的螺母382***圆柱形内部392中,使得其与螺纹调节件370接触。
枢转闩锁368定位在主体部件360中,使得圆柱形销452位于凹口402中,并且闩锁部分456径向向内延伸。保持板366定位在主体部件360上,每个相应的闩锁部件476向下延伸穿过相应的开口406。每个相应的保持板的凸台472在凹口402上延伸,从而保持枢转闩锁368的圆柱形销452位于其内。这使得枢转闩锁368能够绕圆柱形销452旋转,但是保持连接至主体部件360。保持板经由机械五金件410被连接至主体部件360,机械五金件410被螺纹连接至主体部件360的螺纹孔408。
如图31、33和34所示,第一偏置件372定位在插接件380的第一孔490中。在实施例中,第一偏置件372的内径大于第二偏置件378的周缘以及螺纹紧固件374的头部。第一偏置件372从插接件380的第一孔490延伸到柱塞部件362。柱塞部件362包括具有环形导向壁387的盘形圆顶头部386,环形导向壁从圆顶头部386竖直向上地同轴延伸。如图所示,导向壁387被构造成将第一偏置件372和第二偏置件378容置于其中。导向壁387包括邻近导向壁387的自由端的向外延伸的凸缘388。凸缘388被构造成接合枢转闩锁368、特别是闩锁部分456,以便将柱塞部件362保持在预使用形态,如图33和图34所示。在实施例中,圆顶头部386被构造成在使用流体递送装置10期间经由偏置组件364施加的力接合储盒组件18的上密封件280。
在实施例中,参照附图,在一个合适的实施例中,流体递送装置10的流体分配组件14通过将帽组件320连接到储盒组件18来组装。特别是,中隔部件322的上密封壁332***贮存器部件270的下空腔274中,并且扣盖部件324的闩锁部件342卡入贮存器部件270的凹槽344中。这样,扣盖组件320特别是中隔部件322密封储盒组件18的上空腔272的流体通路276。流体可被置入上空腔272中,以在使用流体递送装置10期间递送给使用者。上空腔272由上密封件280封闭,上密封件280由储盒外壳284固定。
机械控制器组件20以预使用形态组装,如图33和34所示,并经由保持板366连接到储盒组件18的上部。具体地,主体部件360的环形侧壁396定位在储盒外壳284的上边界部分312上,使得环形侧壁396中的切口412与储盒外壳284的闩锁容置开口310对齐。拧松机械五金件410以使保持板366绕中心线“E”径向移位,并使闩锁部件476能够接合闩锁容置开口310。然后拧紧机械五金件410以将机械控制器组件20固定到储盒组件18上。
在实施例中,储盒组件18连同附接的帽组件320和机械控制器组件20被连接到增压组件16。如本文所述,增压组件16包括增压帽组件106和与其连接的微针阵列组件108。储盒组件18***增压组件16的空腔110中。柔性凸舌116径向向外弯曲以在其间容置储盒组件18。储盒外壳284的环形下凹槽306与柔性凸舌116的径向向内延伸的突起122对齐,这使得柔性凸舌116能够径向向内弯曲以将储盒组件18固定在预使用形态中。
在实施例中,流体递送装置10的流体分配组件14通过将流体分配组件14从下方轴向***筒夹组件12的中空内部空间24中而连接到筒夹组件12。特别是增压组件16的套管部件100的凹部130与筒夹锁50的凸舌74轴向对齐。流体分配组件14轴向向上移位,直到套管部件100的下壁部112的顶表面142接触筒夹组件12的柔性凸舌48为止。流体分配组件14绕中心轴线“A”旋转,以使柔性凸舌48与凹部130轴向对齐。这有利于将筒夹锁50的凸舌74周向移位至套管部件100的凹部132中。流体分配组件14再次沿轴向向上位移,该位移响应于接触筒夹22的台阶38的内水平表面42的套管部件100的下壁部112的顶表面142而停止。这样,流体分配组件14轴向地定位在筒夹锁50的凸舌74上方。然后,流体分配组件14绕中心轴线“A”旋转以使套管部件100的凹部128与凸舌74轴向对齐。随着流体分配组件14旋转,柔性凸舌48沿着悬在凹部132上的凹部130的水平部分滑动。这使得柔性凸舌48径向向外弯曲。随着流体分配组件14旋转,柔性凸舌48旋转地接合止挡件146的外表面150并抵靠外表面150地径向向内弯曲,以在流体分配组件14和筒夹组件12之间提供卡扣配合连接。这有利于防止流体分配组件14相对于筒夹组件12的附加旋转,并将凹部128定位成与凸舌74轴向对齐。因此,流体递送装置10以图1A所示的预使用形态组装。
在一个合适的实施例中,流体递送装置10包括附接带430,例如但不限于臂带、腿带、腰带、腕带等。附接带430被构造成连接到筒夹组件12,以便在使用期间将流体递送装置10附接到使用者。图36是图1A的流体递送装置10的附接带430的透视图,图37是组装到筒夹组件12的附接带430的放大侧剖视图。在实施例中,附接带430包括具有形成为大致截头圆锥形状的壁434的环形主体432,具有限定于其中的中空内部空间435。环形主体432的尺寸和形状被设计成对应于筒夹22的上壁30和下壁34。内部空间435被构造用于容纳流体递送装置10。附接带430包括内部台阶436,内部台阶绕环形主体432的壁434的内表面438周向延伸。在实施例中,内部台阶436对应于围绕筒夹22的上壁30延伸的台阶38和水平表面40。
如图36所示,附接带430包括相邻的一对附接开孔440,其被构造成分别连接到筒夹锁50的第二联接构件68。特别是,开孔的尺寸和形状设计成与颈部67对应,使得头部69将附接带430保持在筒夹组件12上。此外,附接带430包括与附接开孔440相对的指示器开孔442。指示器开孔442大致是肾形的,而其尺寸和形状设计成对应于第一联接构件66的颈部63,使得头部65将附接带430保持在筒夹组件12上。指示器开孔442具有内延伸部444或指示器或指示器部,其从指示器开孔442的边界向内延伸。特别是,指示器444是从指示器开孔442的下边界沿着壁434大致向上延伸的凸舌。指示器444被构造成延伸到头部65的窗口61中并被构造为向流体递送装置的使用者提示附接带430的拉紧。
附接带430包括从环形主体432大致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带条446。在实施例中,第一带条446与附接开孔440基本上径向对齐。附接带430还包括相对的第二带条448,其从环形主体432大致径向向外延伸并且基本上与指示器开孔442径向对齐。在实施例中,带条446、448的宽度小于环形主体432的直径。或者,带条446、448可具有使得附接带430能够如本文所述起作用的任何宽度。另外,在实施例中,环形主体432和带条446、448被制造为一体部件。例如但不限于,在一个合适的实施例中,环形主体432和带条446、448可以由可恢复材料例如薄弹性体制成。或者,环形主体432和带条446、448可以单独制造并使用使得附接带430能够如本文所述起作用的任何紧固方法组装,例如但不限于,使用弹簧销或铰链将带条446、448连接到环形主体432。
如图36所示,第二带条448包括至少一个保持开孔496。在实施例中,保持开孔496由刚性材料例如但不限于刚性塑料和/或金属制成。保持开孔496可例如但不限于经由粘接和/或机械连接被***模制到第二带条448中或连接到第二带条448。在实施例中,第一带条446和第二带条448被构造成彼此连接以将流体递送装置10固定至使用者。例如第二带条448包括两个相邻的保持开孔496,且第一带条446可缠绕在使用者身体部位(例如手腕、手臂、腿等)上,然后穿过其中一个保持开孔496、回折并延伸穿过第二保持开孔496。或者,附接带430可包括一个保持开孔496,且第一带条446可具有接合布置在其上的一段钩-圈材料(未示出)。然后,第一带条446可以穿过保持开孔496并自身回折,以便通过圈形紧固元件紧固到钩形紧固元件。在其它实施例中,带条446、448可具有任何能够使流体递送装置10如本文所述起作用的连接机构。
图38是连接到筒夹组件12的附接带430的放大透视图,示出处于预使用形态的指示器444的第一取向。图39是连接到筒夹组件12的附接带430的放大透视图,示出处于使用形态中的指示器444的第二取向。流体分配组件14未在图38和39中被示出。在实施例中,带条446、448在流体递送装置10的预使用形态中脱开或松开。通过形成在第一联接构件66的头部65中的窗口61可看到指示器444。然而,由于第二带条448没有张力,指示器444的边界位于窗口61的顶部。因此,指示器444通过窗口61向使用者提供附接带430中的张力不足的可见指示。在使用过程中,带条446、448连接在一起并施加张力。因此如图39所示,由于第二带条448的可恢复材料中的张力,指示器444的边界在窗口61中向下移动。指示器444因此经由窗口61向使用者提供附接带430中张力量的可见指示。可以想到,第一联接构件66的头部65可以包含视觉参考,以向使用者指示附接带430中的适当张力大小。例如但不限于,当在附接带430中实现适当的张力大小时,头部65可以包括与指示器444的边界对齐的标记。
如图37-39所示,附接带430通过开孔440、442连接到筒夹组件12。流体递送装置10被定位在内部空间435中。附接开孔440被扩张以容置相应的联接构件68。附接带430的可恢复材料使得每个开孔440能扩张,使联接构件68的头部69可移动穿过其中。在使头部69移动通过开孔440之后,由于用于制造附接带430的材料的可恢复性,开孔440恢复至其原始形状和尺寸。这样,附接开孔440环绕联接构件68的颈部67,使得头部69无法轻易通过附接开孔440向后移位。类似地,指示器开孔442被扩张以容置第一联接构件66。指示器开孔442被扩张以使头部65能移动穿过指示器开孔442。指示器开孔442恢复到其原始尺寸和形状以环绕颈部63,使头部65无法轻易向后移动穿过指示器开孔442。
为了进一步将流体递送装置10固定到附接带430并使附接带430能够向流体递送装置10施加大致轴向的力,附接带430的内部台阶436定位为抵靠筒夹组件12的台阶38。另外,附接带430的内表面438抵靠筒夹组件12的上壁30定位。带通过开孔440、442和联接构件66、68固定就位。当附接带430围绕使用者身体(例如使用者的手臂或手腕)拉紧时,带大致沿着中心轴线“A”向流体递送10提供大致轴向的力。作用于使用者身体的轴向力有利于使使用者皮肤变形,例如通过推动或***由筒夹组件12环绕的使用者皮肤的一部分。通过第一联接构件66的窗口61可见的指示器444向使用者呈现可视指示,其指示施加到流体递送装置10的适量的力。由筒夹组件12包围的使用者皮肤部分的变形和***有利于将微针阵列组件108正确穿透到使用者皮肤中。
可选地提供施用器500(或概括讲施用机构)以促进流体递送装置10从图1A所示的预使用形态转换到图1B示出的预启动形态。图40是流体递送装置10的施用器500的一个合适实施例的透视图。图41是施用器500的主剖视图。图42是施用器500的侧剖视图。图43是施用器500沿图40中的线43-43截取的俯视剖视图。在实施例中,施用器500具有外壳502,外壳502具有用于启动施用器500的按钮504(或释放机构)。外壳502包围用于启动流体递送装置10的活塞506(或冲击部件)。活塞通过一个或多个安全臂508、509锁定在安全位置。此外,外壳包围安全臂弹簧510、活塞弹簧512和按钮弹簧514。
在实施例中,细长主体520具有从主体520的底部516向顶部518向内逐渐变细的大致圆柱形形状。外壳502还包括连接到主体520的顶部518的帽522。帽522被构造成保持按钮504,按钮504被构造成相对于主体520轴向移动。应当注意,施用器500沿包括中心线“E”的X-Y平面和Y-Z平面基本对称地形成。
如图41-43所示,主体520包括延伸穿过主体520的阶梯孔528。在底端516处,阶梯孔528包括第一阶梯部530,第一阶梯部具有尺寸和形状设计成接收筒夹22的上壁30的周缘。如图41所示,第一阶梯部530从主体520的底部516向上延伸预定距离532。阶梯孔528还包括第二阶梯部534,其从第一阶梯部530向上延伸预定距离536。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阶梯部534具有周缘,该周缘的尺寸和形状设计成在第一阶梯部530与筒夹22的上壁30接触时容置流体分配组件14。此外,阶梯孔528包括第三阶梯部538,其从第二阶梯部534向上延伸并且继续穿过主体520。定位在主体520内部,并且特别地,第三阶梯部538是保持环525。保持环525被构造为便于将活塞506和安全臂508、509轴向保持在外壳502内。此外,第三阶梯部538包括多个轴向延伸的凹槽540,其从第二阶梯部534向上延伸预定距离542。凹槽540具有弯曲的横截面形状,其总体以从中心线“E”径向延伸的线为中心。即,凹槽540轴向延伸通过第二阶梯部534并且绕中心线“E”径向布置。或者,凹槽540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使施用器500能够如本文所述起作用的任何形状。在实施例中,第三阶梯部538具有尺寸和形状设计成将活塞506容置于其中的周缘。
在实施例中,阶梯孔528的第三阶梯部538包括活塞保持件546,活塞保持件自凹槽540向上定位在预定距离544处。活塞保持件546由从主体520的外壁548径向向内延伸的主体形成并被构造成便于将活塞506锁定就位直到安全臂508、509被致动,从而解锁活塞506。此外,活塞保持件546用作弹簧座,弹簧座用于活塞弹簧512和按钮弹簧514,活塞弹簧512位于活塞506和活塞保持件546之间,按钮弹簧514位于按钮504和活塞保持件546之间。
主体520还包括相对的一对纵向通道550,其轴向延伸穿过主体520。通道550分别延伸穿过阶梯孔528的第二和第三阶梯部534、538。如图41最佳地示出,通道550形成在主体520的壁548中,并且在底部516处从第三阶梯部538向第二阶梯部534向外逐渐变细。这样,安全臂508、509可以被***通道550中,使得在启动和/或使用施用器500期间它们不会干扰流体递送装置10。因此,通道550的尺寸和形状设计成将相应的安全臂508、509滑动接纳于其中,即安全臂508、509在使用施用器500期间在主体520内自由轴向滑动。如图43最佳所示,凹槽540和通道550通常围绕中心线“E”沿周向等距间隔。
图44是安全臂508的透视图。在实施例中,施用器包括两个安全臂508、509。或者,施用器可包括使得施用器500能够如本文所述起作用的任何数量的安全臂。应注意,在实施例中,安全臂509基本类似于安全臂508形成,但与其对称对置。因此,本文仅提供安全臂508的详述。在实施例中,安全臂508包括细长主体部552,其包括上端554和下端556。主体部552具有大致矩形的横截面形状。或者,主体部分可具有使得安全臂508能够如本文所述起作用的任何横截面形状。在实施例中,在上端554处,安全臂508包括弹簧接合构件562,弹簧接合构件562沿着细长主体部552轴向延伸。弹簧接合构件562被构造成接合安全臂弹簧510,其使安全臂508偏置进入施用器500内的安全位置。
此外,安全臂508包括活塞锁定臂558,活塞锁定臂558大致垂直于细长主体部552延伸。活塞锁定臂558包括从其延伸的突起560。如图41所示,锁定臂558径向向内延伸经过活塞保持件546的一部分到达邻近活塞506的位置。突起560从锁定臂558向前延伸并且被构造成便于防止活塞506从活塞保持件546中释放,如本文进一步所描述的那样。
在下端556处,安全臂508包括从细长主体部552的内表面566向外延伸的保持件564。如图41所示,保持件564相对于施用器500径向向内延伸,并且被构造成当安全臂508在安全位置被轴向偏置时接触保持环525。因此,保持件564有助于将安全臂508保持在施用器500内。细长主体部552的下端556与保持件564相对地大致向外逐渐变细,形成凹口567。如图41所示,凹口567被构造成对应于阶梯孔528的第二阶梯部534。这样,安全臂508可以定位在外壳502的通道550中并且被保持用于在其中轴向移动。
图45是图40所示的施用器500的活塞506的主透视图。在实施例中,活塞506包括通过机械五金件(未示出)连接到活塞挂架570的活塞头568。活塞头568是包括螺纹孔(未示出)的大致圆柱形的实心体,螺纹孔对应于形成在活塞挂架570中的安装孔578。安装孔578和活塞头568中的螺纹孔促成活塞头568可拆卸联接至活塞挂架570。在实施例中,活塞头568被制造为具有预定质量的总体为实心的部件,该预定质量使得活塞506能够在使用施用器500期间实现期望的速度和冲量速率以正确启动流体递送装置10以便使用。
活塞挂架570包括大致环形的底壁572,其包括多个轴向延伸的突起574。每个突起574总体对应于形成在外壳502的主体520中的相应凹槽540。突起574具有总体弯曲的形状,其通常与来自中心线“E”的径向延伸线对齐。就是说,突起574沿底壁572轴向延伸并沿中心线“E”的径向布置。或者,突起574的形状可以是使活塞挂架570能够如本文所述可滑动地接合外壳502的任何形状。
活塞挂架570还包括一对斜臂576,其围绕中心线“E”基本对称布置。斜臂576从底壁572向上延伸。如图所示,安装孔578定位在斜臂576之间并轴向延伸穿过底壁572。如图45-47所示,活塞挂架570包括在斜臂576的上端582之间延伸的桥接部580。这样,在斜臂576、底壁572和桥接部580之间限定出封闭的纵向间隙584。间隙尺寸被设计成使外壳502的活塞保持件546可滑动地容纳在其中。桥接部580包括上倾斜面586,该上倾斜面被构造成接合施用器500的按钮504以促成活塞506脱离活塞保持件546,如本文进一步所述。
参照图40-42,按钮504包括主体部590,该主体部具有从其总体轴向向下延伸的释放件592。释放件592包括倾斜面594,该倾斜面被构造成滑动接合活塞挂架570的上倾斜面586。该按钮还包括空腔596,该空腔被构造成当按钮504被致动时容纳桥接部580的至少一部分。一对相对的保持件598从主体部590的底部大致径向向外延伸。如图42所示,每个保持件598均就位于在外壳502中限定的通道里。具体说,主体520包括一对通道600,其对应于形成在帽522中的一对通道602以限定保持按钮504且方便按钮502轴向位移的通道。
在实施例中,安全臂508、509被***外壳502中并定位在通道550中,使得下端556定位在阶梯孔528的第二阶梯部534处。此外,活塞弹簧512被***阶梯孔528中并抵靠活塞保持件546的底部定位。活塞506就位在阶梯孔528的第三阶梯部538中。特别是,活塞502的每个突起574与外壳502的相应凹槽540对齐。此外,活塞挂架570轴向穿插过活塞弹簧512并且与活塞保持件546接合地取向。保持环525连接到外壳502以轴向保持活塞502和安全臂508、509位于外壳502内。安全臂弹簧510和按钮弹簧514从主体520的顶部518***阶梯孔528中。按钮弹簧514抵靠在活塞保持件546的顶部上,安全臂弹簧510抵靠在安全臂508、509的顶部上。按钮504通过保持件598与在主体520中所限定的通道600对齐而抵靠主体520的顶部518就位。通过一个或多个紧固件(未示出)将帽522连接到外壳502的顶部518以保持按钮504和安全臂弹簧510。
在操作中,活塞506在阶梯孔528中轴向向上移位。活塞502的突起574与外壳502的凹槽540之间的间隙使得活塞506的桥接部580能够偏离轴线一定程度以便轴向滑动经过活塞保持件546。活塞弹簧512用于相对于活塞保持件546向下偏置该活塞506。这也有利于将活塞506的轴线与外壳502的轴线大致对齐,以使桥接部580与活塞保持件546接合。这样,活塞保持件546延伸到活塞506的间隙584中,以将活塞506固定在活塞保持件546上。
安全臂弹簧510轴向向下偏置安全臂508、509,使得安全臂508、509的下端556从阶梯孔528的第二阶梯部534向下延伸到第一阶梯部530中。这使得活塞锁定臂558、特别是从其伸出的突起560能够定位在斜臂576的上端582附近。在这种取向中,活塞506被活塞锁定臂558阻止移动离开活塞保持件546。
为了使用带有流体递送装置10的施用器500,如本文所述,使用者将附接带430和流体递送装置10附接到使用者的身体。特别是,附接带430绕使用者身体例如使用者手臂或手腕伸长和收紧。该带大致沿中心轴线“A”向流体递送装置10提供大致轴向力。流体递送装置10作用于使用者身体的力有助于使部分的使用者皮肤在流体递送装置10下方在筒夹组件12内形成***。筒夹组件12还便于在使用流体递送装置10期间保持使用者皮肤的适当程度的变形(应变)。通过第一联接构件66的窗口61可见的指示器444向使用者呈现可视指示,其指示附接带430在何时被拉伸到足以向流体递送装置10施加适当大小的力。由筒夹组件12包围的使用者皮肤的变形和***有利于微针阵列组件108正确穿透到使用者皮肤中。
施用器500定位在流体递送装置10上,如图48所示。筒夹组件12的上壁30设置在阶梯孔528的第一阶梯部530中。上壁30接触安全臂508、509的下端556。当使用者向施用器500施加向下的压力时,安全臂508、509在通道550中轴向向上移位,使得活塞锁定臂558远离斜臂576的上端582移动。使用者按压按钮504以释放活塞506。特别是当按下按钮504时,按钮释放件592的倾斜面594滑动接合活塞挂架570的上倾斜面586。当按钮被进一步向下按压时,活塞挂架570的上倾斜面586横向于施用器500的中心轴线“E”移位。当桥接部580脱离活塞保持件546时,活塞弹簧512迫使活塞506在外壳502内轴向向下移动。活塞506接触机械控制器组件20的螺纹调节件370,以使流体递送装置10从图1A所示的预使用形态移位到图1B所示的预启动形态。
如本文所述,活塞具有预定质量,其允许活塞506能在施用器500使用期间实现期望的速度和冲量速率以正确启动流体递送装置10以供使用。在实施例中,活塞506的质量和活塞弹簧512的弹簧力组合以提供大于约0.05牛顿秒(Ns)的活塞506的动量或冲量,并且在与机械控制器组件的螺纹件370碰撞处,活塞506的动能大于约0.1千克千米2/秒2(kg·m2/s2)或焦耳(J)。活塞以预定的速度和冲量速率接触机械控制器组件20,以克服流体递送装置10的机械特性,使得微针阵列组件108的多根微针234朝向使用者皮肤加速且正确***使用者皮肤中。在一个合适的实施例中,微针阵列组件108被构造成以至少约4米/秒(m/s)的速度冲击使用者皮肤。或者,微针阵列组件108被构造成以任何能使微针阵列组件108正确***使用者皮肤的速度冲击使用者皮肤。
在流体递送装置10正确附接到使用者并按照图1B所示的预启动形态配置后,使用者可通过按压枢转闩锁368释放柱塞部件362来启动流体递送装置10。在一个实施例中,使用者可使用被构造成同时按压枢转闩锁368的工具(未示出)。当枢转闩锁368被按压时,该枢转闩锁围绕圆柱形销452枢转使得闩锁部分456的凹形切口458枢转成与中心轴线“A”轴向对齐。这使得柱塞部件362能与枢转闩锁368脱离并接触储盒组件18的上密封件280。
在此实施例中,偏置组件364用于在使用流体递送装置10期间将两阶段轴向力分布施加到柱塞部件362。尤其是当柱塞部件362被释放时,第二偏置件378和第一偏置件372将力施加至柱塞部件362,即第一力分布。如图1B所示,第二偏置件378上端的和第一偏置件372上端的轴向位置彼此相对轴向移位。此外如本文所述,第二偏置件378和第一偏置件372具有不同的长度和力常数,因此施加到柱塞部件362的轴向力关于柱塞部件362的移位而改变。
最初,当柱塞部件362被偏置组件364轴向移位时,第二偏置件378和第一偏置件372向柱塞部件362施力。当柱塞部件362移位时,第二偏置件378和第一偏置件372伸展,使得施加在柱塞部件362上的力减小。在柱塞部件362的预定轴向位移下,第二偏置件378变得完全伸展或通过螺纹紧固件374和螺母382被防止进一步伸展。在该位置上,第一偏置件372继续向柱塞部件362施力,即第二力分布。
特别是如图1B所示,第二偏置件378和第一偏置件372被构造成在柱塞部件362被释放时轴向向下伸展。第一偏置件372和第二偏置件378压靠插接件380,插接件380抵靠螺纹调节件370定位。当第二偏置件378向下伸展时,螺纹紧固件374、管376和螺母382在插接件380内轴向移动。当螺母382接触插接件380的顶部时,第二偏置件378被阻止伸展,因此防止在柱塞部件362上施加任何力。然而,第一偏置件372继续施力直到柱塞部件362完全移位抵靠储盒组件18的贮存器部件270。
由偏置组件364施加到柱塞部件362的压力传递到储盒组件18。压力有助于使容纳在上空腔272中的流体经插管104移入流体通路276。流体通过流入增压帽组件106而流出流体通路276。尤其参照图14,流体向下流过第一粘着层192的开孔204、通气隔膜194的开孔208并流入第二粘着层196的弧形槽210中。不可渗透隔膜198连接到第二粘着层196的底部,从而防止流体直接通过。这样,由偏置组件364施加的压力迫使流体填充弧形槽210,在那里流体被导引至不可渗透隔膜198中的开孔222。流体通过开孔222,在那里流体进入形成在第三粘着层200中的槽224。流体由槽224被导引至微针阵列组件108的入口通道254。
在使用流体递送装置10期间,气体和/或空气可以或开始与流体混合。这样,增压帽组件106被构造成便于从流体中去除这种气体和/或空气。当迫使流体通过弧形槽210时,压力促成从流体中除去气体。特别是,流体填充弧形槽210,使得它接触位于第二粘着层196上方的通气隔膜194。分散于流体中的气体和/或空气被迫向上朝向通气隔膜194,它在此穿过该通气隔膜。如本文所述,通气隔膜194由透气的疏油/疏水材料制成,使得气体和/或空气通过但液体无法通过。然后,气体和/或空气通过第一粘着层192的槽202。弧形槽202被构造成至少部分对应于增压部件102的弧形通道176,使得气体和/或空气可被排出流体流并进入增压部件102的内腔167。如本文所述,增压部件102被构造成附接到储盒组件18,由此有助于构建排出气体容纳用无菌内腔167。
基本上没有气体和/或气泡地将流体输送至微针阵列组件108的入口通道254。流体进入分配歧管238,然后流体流过供应通道256、阻力通道(未示出)和通往微针234的通路246的出口通道258并进入使用者皮肤。在实施例中,偏置组件364与柱塞部件362组合作用以将来自储盒组件18的流体经由插管104基本完全清空至流体通路276。柱塞部件362和偏置组件364可以提供约32千帕(kPa)(4.6磅/平方英寸(psi))至约150kPa(21.8psi)范围内的初始力。
在实施例中,由偏置组件364提供给柱塞部件362的力的数学式是来自第一偏置件372和第二偏置件378的力的总和:
等式1:F(x)=FM(x)+FT(x)
其中FM(x)等于以牛顿为单位的第一偏置件372的力,其为以毫米为单位的位置的函数,并且其中FT(x)等于以牛顿为单位的第二偏置件378的力,其为以毫米为单位的位置的函数。
取决于柱塞部件362相对于第一偏置件372的长度位于何处,第一偏置件372的力可以由两个表达式表示:
等式2:
Figure BDA0003279563680000291
其中Km等于第一偏置件372的力常数,Lm等于第一偏置件372的长度,Bm等于第一偏置件372的基本长度,并且x等于柱塞部件362相对于第一偏置件372的长度的位移。
类似地,第二偏置件378的力是:
等式3:
Figure BDA0003279563680000292
其中KT等于第二偏置件378的力常数,LT等于第二偏置件378的长度,BT等于第二偏置件378的基本长度,并且x等于柱塞部件362相对于第二偏置件378的长度的位移。
在实施例中,第一偏置件372的长度延伸超过柱塞部件362的最大行程,因此无法满足等式2所述的条件。这样,第一偏置件372总是向柱塞部件362施力。另外,第二偏置件378的长度被预定,使得第二偏置件378在柱塞部件362已达到其最大行程前停止向柱塞部件362提供力。在实施例中,等式3所述的条件对于柱塞部件362的行程的至少一部分是有效的。
本文所详述的装置、***和方法允许流体递送装置能够从药物中去除气体和/或空气,并且使基本等量的药物经由微针组件的每根微针来分配。流体递送装置的增压帽组件包括设置在不可渗透材料和可透气的疏油/疏水材料之间的流体供应通道。这有利于从药物中去除气体和/或空气,同时基本上将所有药物递送至流体递送装置10的使用者。此外,偏置组件允许确定压力分布以便在更长的期间内优化经由微针阵列组件的药物流速和分布,从而促进递送给使用者的流体的稳态浓度。此外,流体递送装置包括带或带条,其允许流体递送装置能正确附接到使用者皮肤,以促成微针最佳地***使用者皮肤。
以上详细描述了用于流体递送装置的装置、***和方法的实施例。本文所述的装置、***和方法不限于所述特定实施例,而是装置部件、***和/或方法步骤可以独立于本文所述的其它部件和/或步骤被单独使用。例如该方法还可以与其它流体递送装置、***和方法结合使用并且不限于仅使用本文所述的装置、***和方法来实现。而是,实施例可以结合许多流体递送装置来实施和使用。
尽管本文的各实施例的具体特征可能在一些附图中被示出而在其它附图中未被示出,但这仅是为了方便起见。根据本文的原理,可以结合任何其它附图的任何特征来参照和/或要求保护任何附图特征。
书面描述使用示例来公开实施例,包括最佳模式,并且还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实施例,包括制造和使用任何机构或***以及执行任何结合的方法。本文的可授权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并且可以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想到的其它示例。如果这些其它示例具有与权利要求书的字面语言没有不同的结构元素,或者如果它们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的字面语言无实质差别的等效结构元素,则这些其它示例旨在落入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因为可在不脱离本文范围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故包含在以上描述中且如附图所示的所有内容应被解释为是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的。

Claims (20)

1.一种用于流体递送装置的抽气机构,该抽气机构包括:
第一层,具有与第一开孔间隔开的第一槽;
连接到所述第一层的通气隔膜,所述通气隔膜被构造成允许气体通过所述通气隔膜并防止流体通过所述通气隔膜;
第二层,所述第二层与所述第一层对置地连接至所述通气隔膜,所述第二层包括至少部分地对准所述第一层中的所述第一槽的第二槽,使得所述通气隔膜布置在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之间以防止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之间的流体连通而允许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之间的气体连通;和
不可渗透隔膜,其与所述通气隔膜对置地连接至所述第二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气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至少部分是弧形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抽气机构,其中所述第一层中的所述第一槽大体上呈U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抽气机构,其中所述第二层中的所述第二槽大体上呈G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气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槽具有第一宽度,所述第二槽具有第二宽度,所述第二宽度与所述第一宽度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抽气机构,其中所述第一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宽度。
7.一种用于流体递送装置的抽气机构,该抽气机构包括:
第一层,具有第一进入开孔和与第一开孔间隔开的第一槽;
连接到所述第一层的通气隔膜,所述通气隔膜被构造成允许气体通过所述通气隔膜并防止流体通过所述通气隔膜,所述通气隔膜具有与所述第一层的所述第一进入开孔对准的进入开孔;
第二层,所述第二层与所述第一层对置地连接至所述通气隔膜,所述第二层包括第二槽,所述第二槽与所述第一层中的所述第一进入开孔和所述通气隔膜中的所述进入开孔流体连通,所述第二槽至少部分地对准所述第一层中的所述第一槽,使得所述通气隔膜布置在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之间以防止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之间的流体连通而允许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之间的气体连通;和
不可渗透隔膜,其与所述通气隔膜对置地连接至所述第二层,所述不可渗透隔膜具有与所述第二层的所述第二槽流体连通的开孔,所述不可渗透隔膜中的所述开孔不与所述第一层中的所述第一开孔和所述通气隔膜中的所述进入开孔对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抽气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至少部分是弧形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抽气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槽绕所述第一层上的中心点周向地延伸至第一角度,所述第二槽绕所述第二层上的中心点周向地延伸至与所述第一角度基本相似的第二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抽气机构,还包括第三层,所述第三层与所述第二层对置地连接至所述不可渗透隔膜,所述第三层包括具有第三槽第一端和第三槽第二端的第三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抽气机构,其中所述第三槽第一端与所述不可渗透隔膜中的所述开孔对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抽气机构,其中所述第三槽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层中的所述第一进入开孔和所述通气隔膜中的所述进入开孔对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抽气机构,其中所述第三层中的所述第三槽大体上是线性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抽气机构,其中所述第二层中的所述第二槽包括大体线性部分和从所述线性部分的端部延伸的弧形部分。
15.一种流体递送装置,包括:
装有流体的储盒组件;
连接到所述储盒组件的增压组件,所述增压组件包括套管和安装表面;和
连接到所述安装表面的抽气机构,所述抽气机构包括:
具有第一弧形槽的第一层;
通气隔膜,其连接到所述第一层,所述通气隔膜被构造成允许气体通过所述通气隔膜并防止流体通过所述通气隔膜;
第二层,其与所述第一层对置地连接至所述通气隔膜,所述第二层包括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二弧形槽至少部分地对准所述第一层中的所述第一弧形槽,使得所述通气隔膜布置在所述第一弧形槽和所述第二弧形槽之间以防止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之间的流体连通而允许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之间的气体连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流体递送装置,还包括不可渗透隔膜,其与所述通气隔膜对置地连接至所述第二层。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流体递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槽包括从所述第一层上的中心点以第一半径为中心的第一宽度,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槽包括从所述第二层上的中心点以第二半径为中心的第二宽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流体递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半径与所述第二半径基本相似,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宽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流体递送装置,还包括第三层,其与所述第二层对置地连接至所述不可渗透隔膜,所述第三层具有形成有第三槽第一端和第三槽第二端的第三槽。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流体递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层包括第一流体开孔,其中所述通气隔膜包括与所述第一流体开孔对准的第二流体开孔,并且其中所述第三槽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流体开孔和第二流体开孔对准。
CN202111128367.8A 2016-12-16 2017-12-05 具有抽气机构的流体递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ending CN11373078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662435104P 2016-12-16 2016-12-16
US62/435104 2016-12-16
CN201780086613.3A CN110300608B (zh) 2016-12-16 2017-12-05 具有抽气机构的流体递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6613.3A Division CN110300608B (zh) 2016-12-16 2017-12-05 具有抽气机构的流体递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30789A true CN113730789A (zh) 2021-12-03

Family

ID=6255910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28367.8A Pending CN113730789A (zh) 2016-12-16 2017-12-05 具有抽气机构的流体递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1780086613.3A Active CN110300608B (zh) 2016-12-16 2017-12-05 具有抽气机构的流体递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6613.3A Active CN110300608B (zh) 2016-12-16 2017-12-05 具有抽气机构的流体递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3) US10569010B2 (zh)
EP (1) EP3538181A4 (zh)
JP (2) JP7023282B2 (zh)
KR (2) KR20230031372A (zh)
CN (2) CN113730789A (zh)
AU (1) AU2017378018B2 (zh)
CA (1) CA3046928A1 (zh)
WO (1) WO20181116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5727B (zh) * 2016-04-29 2021-10-22 索伦托治疗有限公司 微针阵列组件以及具有这种组件的流体递送装置
DE102019200561A1 (de) * 2019-01-17 2020-07-23 Lts Lohmann Therapie-Systeme Ag Träger
BR112022002908A2 (pt) * 2019-08-27 2022-05-10 Lts Lohmann Therapie Systeme Ag Aplicador de microarranjo e método para deslocamento de um êmbolo que atua sobre o microarranjo
US20210153622A1 (en) * 2019-11-27 2021-05-27 L'oreal Packaging with integrated collet
KR20220110273A (ko) 2019-12-05 2022-08-05 소렌토 쎄라퓨틱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항-pd-1 또는 항-pd-l1 치료제를 림프 전달 장치를 통해 투여하여 암을 치료하는 방법
EP4281167A1 (en) 2021-01-22 2023-11-29 Sorrento Therapeutics, Inc. Device for microliter-scale lymphatic delivery of coronavirus vaccines
WO2022192594A2 (en) 2021-03-11 2022-09-15 Sorrento Therapeutics, Inc. Nucleic acid molecules and vaccines comprising sam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oronavirus infections and disease
AU2022290563A1 (en) 2021-06-09 2024-01-25 Vivasor, Inc. Method of treating cancer by administration of an anti-pd-1 or anti-pd-l1 therapeutic agent via a lymphatic microneedle delivery device
KR20240056524A (ko) 2021-08-18 2024-04-30 소렌토 쎄라퓨틱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림프계를 표적화하는 치료학적 제제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42029A1 (en) * 1997-12-22 2000-10-11 Celgard Llc Device for removal of gas bubbles and dissolved gasses in liquid
US6508859B1 (en) * 2000-11-13 2003-01-21 Porous Med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ving air or gas from fluid
CN1671430A (zh) * 2002-07-22 2005-09-21 贝克顿·迪金森公司 贴片状注射装置
US20060090645A1 (en) * 2004-10-29 2006-05-04 Kent Blair M Fluid-gas separator
CN1878582A (zh) * 2003-11-24 2006-12-13 甘布罗伦迪亚股份公司 脱气设备以及具有这种脱气设备的过滤器的端盖组件
US20080188828A1 (en) * 2007-01-22 2008-08-07 Reynolds David L Airless mixing with a by-pass syringe
US20120310182A1 (en) * 2010-02-12 2012-12-06 Renishaw (Ireland) Limited Implantable fluid router
US20150359965A1 (en) * 2013-01-25 2015-12-17 Unitract Syringe Pty Ltd Fluid restriction mechanisms for drug delivery pump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69231A (en) 1952-11-13 1954-02-16 Fisher Bernard Retaining means for flexible tubes
US3822601A (en) * 1973-02-16 1974-07-09 Gen Electric Pneumatic analogue decompression instrument
IE53703B1 (en) 1982-12-13 1989-01-18 Elan Corp Plc Drug delivery device
US5224928A (en) 1983-08-18 1993-07-06 Drug Delivery Systems Inc. Mounting system for transdermal drug applicator
US4734092A (en) * 1987-02-18 1988-03-29 Ivac Corporation Ambulatory drug delivery device
JPH01166767A (ja) * 1987-12-24 1989-06-30 Nissho Corp エアベントフィルタ
JPH01135359A (ja) * 1988-05-19 1989-05-29 Nissho Corp 微量送液の制御装置
US5314405A (en) 1992-04-17 1994-05-24 Science Incorporated Liquid delivery apparatus
US5569189A (en) 1992-09-28 1996-10-29 Equidyne Systems, Inc. hypodermic jet injector
US6607509B2 (en) 1997-12-31 2003-08-19 Medtronic Minimed, Inc. Insertion device for an insertion set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US6328992B1 (en) 1997-03-03 2001-12-11 Lawrence L. Brooke Cannabinoid patch and method for cannabis transdermal delivery
EP1044028B2 (en) 1997-12-31 2010-01-20 Medtronic MiniMed, Inc. Insertion device for an insertion set
US6175688B1 (en) * 1998-07-10 2001-01-16 Belmont Instrument Corporation Wearable intravenous fluid heater
US6299673B1 (en) 1998-12-23 2001-10-09 Hewlett-Packard Company Gas extraction device for extracting gas from a microfluidics system
US6537242B1 (en) 2000-06-06 2003-03-25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penetration of a member for the intradermal sampling or administration of a substance
US6656147B1 (en) 2000-07-17 2003-12-02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Method and delivery device for the transdermal administration of a substance
US7419481B2 (en) 2000-10-13 2008-09-02 Alz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iercing skin with microprotrusions
AU2001296817B2 (en) 2000-10-13 2006-05-11 Alza Corporation Microprotrusion member retainer for impact applicator
US6770434B2 (en) 2000-12-29 2004-08-03 The Provost, Fellows And Scholars Of The College Of The Holy & Undivided Trinity Of Queen Elizabeth Near Dublin Biological assay method
DK3210637T3 (da) 2001-04-06 2021-04-06 Hoffmann La Roche Infusionssæt
US6830562B2 (en) 2001-09-27 2004-12-14 Unomedical A/S Injector device for placing a subcutaneous infusion set
US6780171B2 (en) 2002-04-02 2004-08-24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Intradermal delivery device
US6746514B2 (en) * 2002-08-08 2004-06-08 Baxter International Inc. Gas venting device and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venting a gas from a liquid delivery system
CN1846083A (zh) 2003-09-04 2006-10-11 总锁有限责任公司 松紧绳钩
US7470266B2 (en) * 2003-09-16 2008-12-30 I-Flow Corporation Fluid medication delivery device
US7010437B2 (en) 2003-11-03 2006-03-07 Abb Research Ltd. Electric utility storm outage management
US7670314B2 (en) 2004-02-17 2010-03-02 Children's Hospital Medical Center Injection device for administering a vaccine
US20080317632A1 (en) 2005-03-01 2008-12-25 Rohm Co., Ltd. Microchannel and Microfluid Chip
CN101262948B (zh) 2005-06-06 2011-07-06 决策生物标志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流过阵列的液体流的测定
US7437914B2 (en) 2005-06-28 2008-10-2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icrofluidic test systems with gas bubble reduction
JP4685611B2 (ja) 2005-12-02 2011-05-18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微小流体装置
WO2007071485A1 (en) 2005-12-20 2007-06-28 Novo Nordisk A/S Skin retention device for a medical jet injection unit
CN107440681B (zh) * 2006-02-09 2021-08-17 德卡产品有限公司 用于分配流体的器件
JP5467767B2 (ja) 2006-04-05 2014-04-09 日機装株式会社 混合器、混合装置及び医療成分測定ユニット
US20070293815A1 (en) 2006-04-25 2007-12-20 Alza Corporation Microprojection Array Application with Sculptured Microprojections for High Drug Loading
CN2899746Y (zh) 2006-04-29 2007-05-16 达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焊面罩
WO2009046989A2 (en) 2007-10-11 2009-04-16 Roche Diagnostics Gmbh Carrier for an infusion system
US8192534B2 (en) 2007-10-13 2012-06-05 Neema Hekmat Open lumen air filtration for liquid lines
FI20085299A0 (fi) 2008-04-10 2008-04-10 Valtion Teknillinen Mikrofluidistisia siruvälineitä ja niiden käyttö
EP2124267A3 (en) 2008-05-22 2012-02-01 Stichting IMEC Nederland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 for implants and embedded devices
EP2424610A2 (en) 2009-04-29 2012-03-07 Janisys Limited A micro-needle device and apparatus and a method for applying a micro-needle element to a site on the skin of a subject
US8795183B2 (en) * 2009-12-10 2014-08-05 Sound Surgical Technologies Llc Handpiece for ultrasonic medical devices including seal for mechanical isolation of ultrasonic driver assembly
US20110172609A1 (en) 2010-01-08 2011-07-14 Ratio, Inc. Microneedle component assembly for drug delivery device
US8328757B2 (en) 2010-01-08 2012-12-11 Wisconsin Alumni Research Foundation Bladder arrangement for microneedle-based drug delivery device
AU2011248108B2 (en) 2010-05-04 2016-05-26 Corium Pharma Solution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dermal delivery of parathyroid hormone using a microprojection array
CN101935011A (zh) * 2010-09-16 2011-01-05 上海交通大学 异平面载药微针阵列的制备方法
JP6068143B2 (ja) 2010-10-27 2017-01-25 Asti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アレイ装着用治具と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アレイ装置
US8814831B2 (en) 2010-11-30 2014-08-26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Ballistic microneedle infusion device
CN203694219U (zh) 2011-03-03 2014-07-09 贝克顿·迪金森公司 输注组件
KR20120134461A (ko) 2011-06-02 2012-12-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기체 버블 트랩 기능을 갖는 미세 유체 공급소자
KR101881451B1 (ko) 2011-06-29 2018-07-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유체내 기체 제거를 위한 미세유체 채널
EP2770949A4 (en) 2011-10-28 2015-07-08 Sung-Yun Kwon PERFORATOR FLASTER WITH SOLUBLE SOLID SOLU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MIGRAINE
ES2904536T3 (es) 2011-11-07 2022-04-05 Lilly Co Eli Dispositivos de inyección con mejoras ergonómicas
US20130211289A1 (en) 2012-01-25 2013-08-15 Tasso, Inc. Handheld Device for Drawing,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Bodily Fluid
JP6121734B2 (ja) 2012-02-09 2017-04-26 久光製薬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用ゾルミトリプタン含有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及び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デバイス
DE102012102810A1 (de) 2012-03-30 2013-10-10 Valeo Wischersysteme Gmbh Scheibenwischermotor und Kohlehalteplatte für einen Scheibenwischermotor
US20130345638A1 (en) 2012-06-25 2013-12-26 Flugen, Inc. Multiple drug delivery device
JP6222091B2 (ja) 2012-06-26 2017-11-0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マルチ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デバイス使用流体注入器操作器具
KR102139966B1 (ko) 2012-07-25 2020-08-03 도판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멀티 마이크로니들 디바이스 사용 유체 주입기 조작 기구
WO2014039514A2 (en) 2012-09-05 2014-03-13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Removing bubbles in microfluidic systems
EP2906285B1 (en) 2012-10-10 2019-06-1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Applicator for applying a microneedle device to skin
CN202950712U (zh) 2012-11-17 2013-05-29 贾新巧 医用捆扎带
CN103100131A (zh) 2013-03-06 2013-05-15 陆永会 自动排气止液滴斗
SG11201509546PA (en) 2013-05-31 2015-12-3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Microneedle injection apparatus comprising an inverted actuator
SG11201509810TA (en) 2013-05-31 2015-12-3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Microneedle injection and infu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GB201313782D0 (en) 2013-08-01 2013-09-18 Oval Medical Technologies Ltd Drug delivery device
CN203400137U (zh) 2013-08-12 2014-01-22 苏波 手腕式监护器
EP3060278B1 (en) 2013-10-18 2024-02-28 Sanofi-Aventis Deutschland GmbH Medicament delivery device with two drive springs
KR102215442B1 (ko) 2013-11-26 2021-02-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착용형 모바일 기기, 및 착용형 모바일 기기의 생체신호의 선택적 활용 방법
JP5896093B1 (ja) 2014-04-14 2016-03-30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注入器具
CA2945351C (en) 2014-04-30 2017-09-05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Controller portion of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apparatus and methods
CN109675133B (zh) 2014-04-30 2022-08-19 索伦托治疗有限公司 药物递送设备
CN111420266B (zh) 2014-04-30 2022-05-27 索伦托治疗有限公司 透皮药物递送设备和方法
US20150352547A1 (en) 2014-06-06 2015-12-10 Berkeley Lights, Inc. Isolating Microfluidic Structures and Trapping Bubbles
US20160038434A1 (en) 2014-08-01 2016-02-11 Innovative Drive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application of a transdermal membrane
EP2985063A1 (en) 2014-08-15 2016-02-17 Carpegen GmbH Device for separating bubbles from a fluid
CN104571514B (zh) 2014-12-29 2018-12-1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可穿戴式电子设备
CN204484921U (zh) 2015-02-16 2015-07-22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 幼儿头部输液专用绑带
JP6986969B2 (ja) 2015-04-07 2021-12-22 エルテーエス ローマン テラピー−ジステーメ アーゲー 液体製剤を投与するための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システム
CN106073991A (zh) 2016-04-20 2016-11-09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医用绷带
CN106073854A (zh) 2016-08-29 2016-11-09 江苏芸迪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动静脉血管动态监测压迫固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42029A1 (en) * 1997-12-22 2000-10-11 Celgard Llc Device for removal of gas bubbles and dissolved gasses in liquid
US6508859B1 (en) * 2000-11-13 2003-01-21 Porous Med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ving air or gas from fluid
CN1671430A (zh) * 2002-07-22 2005-09-21 贝克顿·迪金森公司 贴片状注射装置
CN1878582A (zh) * 2003-11-24 2006-12-13 甘布罗伦迪亚股份公司 脱气设备以及具有这种脱气设备的过滤器的端盖组件
US20060090645A1 (en) * 2004-10-29 2006-05-04 Kent Blair M Fluid-gas separator
US20080188828A1 (en) * 2007-01-22 2008-08-07 Reynolds David L Airless mixing with a by-pass syringe
US20120310182A1 (en) * 2010-02-12 2012-12-06 Renishaw (Ireland) Limited Implantable fluid router
US20150359965A1 (en) * 2013-01-25 2015-12-17 Unitract Syringe Pty Ltd Fluid restriction mechanisms for drug delivery pump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106752A1 (en) 2021-04-15
US20200289746A1 (en) 2020-09-17
US20190314571A1 (en) 2019-10-17
US10569010B2 (en) 2020-02-25
JP7307828B2 (ja) 2023-07-12
CN110300608B (zh) 2021-10-19
US11235101B2 (en) 2022-02-01
EP3538181A1 (en) 2019-09-18
AU2017378018A1 (en) 2019-06-27
JP7023282B2 (ja) 2022-02-21
AU2017378018B2 (en) 2023-06-22
US10905822B2 (en) 2021-02-02
JP2022062205A (ja) 2022-04-19
WO2018111607A1 (en) 2018-06-21
JP2020501669A (ja) 2020-01-23
CN110300608A (zh) 2019-10-01
KR20230031372A (ko) 2023-03-07
EP3538181A4 (en) 2020-12-09
CA3046928A1 (en) 2018-06-21
KR20190088072A (ko) 2019-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00608B (zh) 具有抽气机构的流体递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0300613B (zh) 流体递送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N110300614B (zh) 用于流体递送装置的附接带及其使用方法
US11883628B2 (en) Application device for a fluid deliver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6522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20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