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90392B - 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90392B
CN113690392B CN202110980866.3A CN202110980866A CN113690392B CN 113690392 B CN113690392 B CN 113690392B CN 202110980866 A CN202110980866 A CN 202110980866A CN 113690392 B CN113690392 B CN 1136903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ayer
substrate
layer
light
transpa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8086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90392A (zh
Inventor
夏维
王彦强
文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8086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903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903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903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903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903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02Details of OLEDs of OLED structures
    • H10K2102/3023Direction of light emission
    • H10K2102/3031Two-side emission, e.g. transparent OLEDs [TO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其中,可以利用显示基板中的高反射率第一电极层,以及触控基板中的高反射率第二电极层构成导光结构,发光功能层发出的小角度光线,可以经过第二电极层所围绕的第一中空区,并从靠近触控基板一侧的像素区出射,发光功能层发出的大角度光线,则进入导光结构,并通过导光结构的至少一次反射后,引导至靠近显示基板一侧的透明区出射,从而实现了双面显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阳极层仍具有高反射率,因此,在实现双面显示的同时,可保证阴极和阳极之间的微腔效应,进而保证了透明显示面板的出射光谱具有窄化效应,提高了双面显示时的色纯度。

Description

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透明显示装置具有不遮挡阳光、透视的效果,常用于玻璃幕墙大楼、机场、酒店、舞台、商店橱窗等场合,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目前,利用透明显示装置实现双面显示的方式,主要是将透明显示面板中的阳极由高反射特性的膜层变更为半透或高透过性的膜层即可。参照图1,当发光功能层a发出的光线到达阳极b时,不再被阳极b全部反射,而是一部分被阳极b反射后从一个出光面出射,另一部分则透过阳极b,从相对的另一个出光面出射,从整体显示效果来看,即为透明屏的双面显示。
然而,对于上述的透明显示面板,由于阴极和阳极的反射率都较低,所以阴极和阳极之间的微腔效应大大降低,使得透明显示装置的出射光谱不再具有窄化效应,从而导致透明显示装置在进行双面显示时,色纯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透明显示装置在进行双面显示时色纯度较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包括叠层设置的显示基板和触控基板,所述透明显示面板划分为像素区及位于所述像素区之间的透明区;
所述显示基板包括衬底、以及位于所述像素区的阳极层、第一电极层和发光功能层;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阳极层同层且分立设置,所述阳极层和所述第一电极层具有高反射率,所述第一电极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围绕所述发光功能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
所述触控基板包括位于所述像素区的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围绕所述发光功能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二电极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极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存在交叠,所述第二电极层具有高反射率;
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构成导光结构;所述发光功能层发出的一部分光线经过所述第二电极层所围绕的第一中空区,从靠近所述触控基板一侧的所述像素区出射,所述发光功能层发出的另一部分光线经过所述导光结构,从靠近所述显示基板一侧的所述透明区出射。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层平行于所述衬底,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在沿所述像素区指向所述透明区的方向上,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可选地,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30°。
可选地,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斜面结构,所述斜面结构的斜面与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在沿所述像素区指向所述透明区的方向上,所述斜面结构的斜面高度逐渐减小,所述第二电极层设置在所述斜面结构的斜面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外径与内径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值S,所述预设值S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α为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的夹角;在所述发光功能层从最靠近所述第二电极层的第一位置以mα的出射角发出目标光线,所述目标光线恰好到达所述第二电极层最靠近所述发光功能层的第二位置,并在所述导光结构中经过(m-1)次反射后,恰好从所述第一电极层的边缘垂直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出射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外径与内径之间的差值为所述预设值S;在所述透明显示面板的叠层方向上,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第一电极层靠近所述第二电极层一侧所在平面的距离为H。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层平行于所述衬底,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平行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正投影,所述第二电极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为第二正投影,所述第二正投影靠近所述透明区的一侧超出所述第一正投影。
可选地,所述第二正投影靠近所述透明区的一侧超出所述第一正投影的长度大于或等于5μm,且小于或等于20μm。
可选地,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像素区的薄膜晶体管,联合投影包括所述第一电极层及所述第一电极层所围绕的第二中空区分别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所述联合投影覆盖所述薄膜晶体管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
可选地,所述触控基板包括多个触控电极,所述多个触控电极包括所述第二电极层。
可选地,所述触控基板包括多个触控电极,以及用于连接所述触控电极的多个桥电极,所述多个桥电极包括所述第二电极层。
可选地,所述透明显示面板还包括彩膜基板,所述触控基板位于所述显示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之间。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透明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基板上同层形成阳极层和第一电极层;所述基板包括衬底,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阳极层位于像素区,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阳极层分立设置,所述阳极层和所述第一电极层具有高反射率;
在所述阳极层上形成发光功能层,以获得显示基板;所述第一电极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围绕所述发光功能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
在所述显示基板上形成第二电极层,以获得触控基板;所述第二电极层位于所述像素区,所述第二电极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围绕所述发光功能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二电极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极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存在交叠,所述第二电极层具有高反射率;
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构成导光结构;所述发光功能层发出的一部分光线经过所述第二电极层所围绕的第一中空区,从靠近所述触控基板一侧的所述像素区出射,所述发光功能层发出的另一部分光线经过所述导光结构,从靠近所述显示基板一侧的透明区出射,所述透明区位于所述像素区之间。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显示基板上形成第二电极层之前,还包括:
通过灰色调掩膜版,在所述显示基板上形成斜面结构;所述斜面结构的斜面与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在沿所述像素区指向所述透明区的方向上,所述斜面结构的斜面高度逐渐减小;
所述在所述显示基板上形成第二电极层,包括:
在所述斜面结构的斜面上形成第二电极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透明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包括以下优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利用显示基板中的高反射率第一电极层,以及触控基板中的高反射率第二电极层构成导光结构,发光功能层发出的小角度光线,可以经过第二电极层所围绕的第一中空区,并从靠近触控基板一侧的像素区出射,发光功能层发出的大角度光线,则进入导光结构,并通过导光结构的至少一次反射后,引导至靠近显示基板一侧的透明区出射,从而实现了双面显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阳极层仍具有高反射率,因此,在实现双面显示的同时,可保证阴极和阳极之间的微腔效应,进而保证了透明显示面板的出射光谱具有窄化效应,提高了双面显示时的色纯度。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现有的一种透明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透明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另一种透明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光线经过导光结构的光路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另一种光线经过导光结构的光路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透明显示面板的正面显示效果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透明显示面板的背面显示效果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透明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形成薄膜晶体管和电容结构后的面板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形成第二平坦层后的面板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同层形成阳极层和第一电极层后的面板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形成封装层后的面板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形成第二电极层后的面板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形成斜面结构后的面板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另一种形成第二电极层后的面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透明显示面板的一种截面图,参照图2,透明显示面板包括叠层设置的显示基板100和触控基板200,透明显示面板划分为像素区01及位于像素区01之间的透明区02,像素单元即设置在像素区01中。
参照图2,显示基板100包括衬底11、以及位于像素区01的阳极层12、第一电极层13和发光功能层14;第一电极层13与阳极层12同层且分立设置,也即同层设置的第一电极层13与阳极层12彼此之间无电性连接,阳极层12和第一电极层13具有高反射率,第一电极层13在衬底11上的正投影围绕发光功能层14在衬底11上的正投影;
触控基板200包括位于像素区01的第二电极层21;第二电极层21在衬底11上的正投影围绕发光功能层14在衬底11上的正投影,第二电极层21在衬底11上的正投影与第一电极层13在衬底11上的正投影存在交叠,第二电极层21具有高反射率;
第一电极层13与第二电极层21构成导光结构;发光功能层14发出的一部分光线经过第二电极层21所围绕的第一中空区211,从靠近触控基板200一侧(以下称为透明显示面板的正面)的像素区01出射,发光功能层14发出的另一部分光线经过导光结构,从靠近显示基板100一侧(以下称为透明显示面板的背面)的透明区02出射。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的正面和背面,仅为了方便表述,可以理解的是,随着参考标准的不同,透明显示面板的正面和背面可以互换。
其中,透明显示面板分为像素区01和透明区02,像素区01布有薄膜晶体管以及其走线,透过率很低,透明区02无薄膜晶体管以及其走线,透过率较高。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利用触控基板中的高反射率金属层,以及显示基板中的高反射率阳极金属层构成导光结构,发光功能层14发出的小角度光线不受导光结构遮挡,由正面的像素区01发出进行正面显示,发光功能层14发出的大角度光线则通过导光结构引导至透明区02,由背面发出进行背面显示。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将显示基板100上与阳极层12同层设置的第一电极层13作为导光结构的第一层,可将触控基板200上的第二电极层21作为导光结构的第二层。参照图2,由于第一电极层13及第二电极层21分别在衬底11上的正投影均围绕发光功能层14在衬底11上的正投影,因此,发光功能层14发出的小角度光线,可以经过第二电极层21所围绕的第一中空区211,并从靠近触控基板200一侧的像素区01出射,而发光功能层14发出的大角度光线,则会进入导光结构,导光结构通过至少一次反射后,可以将大角度光线引导至靠近显示基板100一侧的透明区02出射,也即透明显示面板一侧的显示可以利用发光功能层14发出的小角度光线,而透明显示面板另一侧的显示则可以利用发光功能层14发出的大角度光线,从而实现了双面显示。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透明显示面板中,阳极层12仍具有高反射率,因此,在实现双面显示的同时,可保证阴极和阳极之间的微腔效应,进而保证了透明显示面板的出射光谱具有窄化效应,提高了双面显示时的色纯度。
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13(导光结构的第一层)与阳极图案间隔开,彼此之间无电性连接,因此,可选地,还可以将第一电极层13作为辅助阴极,与发光功能层14中的阴极层搭接,用于降低阴极的IR Drop(电阻压降)。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第一电极层13平行于衬底11,第二电极层21可以与第一电极层13平行设置。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层13和第二电极层21均平行设置,如此,发光功能层14发出的大角度光线以一定的入射角进入导光结构后,能够以与入射角相等的出射角从导光结构出射,进而穿过透明显示面板的其他透明膜层后,从透明显示面板背面的透明区出射。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3,第一电极层13平行于衬底11,第二电极层21可以与第一电极层13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在沿像素区01指向透明区02的方向上,第二电极层21与第一电极层13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层13平行设置,第二电极层21倾斜设置,并且,越靠近像素区01的中心位置,第二电极层21与第一电极层13之间的距离越大,越靠近透明区02,第二电极层21与第一电极层13之间的距离越小,如此,发光功能层14发出的大角度光线以一定的入射角进入导光结构后,在导光结构中经过至少一次反射后,能够以小于入射角的出射角从导光结构出射,进而穿过透明显示面板的其他透明膜层后,从透明显示面板背面的透明区出射。在该实施方式中,从透明显示面板背面出射光线的出射角更加收敛,使得到达透明区的光线更多,背光出光更多且更加凝聚。
可选地,第二电极层21与第一电极层13之间的夹角α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30°。
在实际应用中,第二电极层21与第一电极层13之间的夹角α可以设置得小一些,如此,可使导光结构具有充分的反射路径,从而可使发光功能层14发出的大角度光线以适合的角度出射,以满足一定的出光率要求,使得背面显示的效果更佳。
可选地,参照图3,触控基板200还可以包括斜面结构22,斜面结构22的斜面与第一电极层13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在沿像素区01指向透明区02的方向上,斜面结构22的斜面高度逐渐减小,第二电极层21设置在斜面结构22的斜面上。
其中,越靠近像素区01的中心位置,斜面结构22的斜面高度越大,越靠近透明区02,斜面结构22的斜面高度越小,第二电极层21可以设置在斜面结构22的斜面上,从而实现倾斜设置。
在实际应用中,斜面结构22可以采用有机或无机的绝缘材料。
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光线在导光结构中的路径如图4所示,其中,α为第二电极层21与第一电极层13之间的夹角。参照图4,发光功能层14发出的光线以β为入射角进入导光结构,根据图4中的几何关系,在导光结构中每经过一次反射,光线入射角减小α,若一束光线经过N次反射后,朝着透明显示面板背面的方向从导光结构中出射,则光线的出射角为(β-Nα)。例如,在图4中,光线经过5次反射后从导光结构出射,出射角则为(β-5α)。
在第(2n+1)次反射与第(2n+2)次反射之间,也即在奇数次反射与之后相邻的偶数次反射之间,光线在导光结构中通过的横向距离为L2n+1,在第(2n+2)次反射与第(2n+3)次反射之间,也即在偶数次反射与之后相邻的奇数次反射之间,光线在导光结构中通过的横向距离为L2n+2,其中,L2n+1和L2n+2分别满足下述公式:
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k为整数。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横向距离为在垂直于透明显示面板的叠层方向上的距离。
导光结构的有效长度L则满足以下公式: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角度的光线在导光结构中经过多次反射后,很有可能存在一部分光线无法从导光结构靠近透明区02的一侧出射的情况下,因此,可以对临界情况进行计算,得到导光结构的有效长度临界值。
假定发光功能层14最靠近第二电极层21的第一位置A发出一束光,光线经过导光结构N次反射,出射光角度为(β–Nα)。根据光路可逆原理,设定(β–Nα)≥α时,则像素的所有出光都不会再导光结构内逆行。
参照图5,当经过最后一次反射后,光线的出射角为α时,出射光线正好垂直于导光结构的第一层(也即第一电极层13)。此时的导光结构有效长度L为最大值,根据上述L2n+1和L2n+2所满足的公式,可以算出导光结构的有效长度L,而导光结构的实际设计值应小于此L值。参照图4和图5,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电极层13的长度小于第二电极层21的长度,因此,第一电极层13的长度决定了导光结构的有效长度,通过确定第一电极层13的长度,即可得到导光结构的有效长度。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长度是对于透明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而言,在实际结构中,一结构的长度也即该结构的外径与内径之间的差值。
相应地,在具体应用中,可选地,第一电极层13的外径与内径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值S,预设值S则满足以下公式:
在上述公式中,n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α为第二电极层21与第一电极层13之间的夹角;在发光功能层14从最靠近第二电极层21的第一位置A以mα的出射角发出目标光线,目标光线恰好到达第二电极层21最靠近发光功能层14的第二位置B,并在导光结构中经过(m-1)次反射后,恰好从第一电极层13的边缘垂直于第一电极层13出射的情况下,第一电极层13的外径与内径之间的差值为预设值S;在透明显示面板的叠层方向上,第二位置B与第一电极层13靠近第二电极层21一侧所在平面的距离为H。
也就是说,上述的预设值S也即临界情况下,导光结构的最大有效长度,第一电极层13的外径与内径之间的差值按照小于预设值S的标准进行设计,可使发光功能层14发出的光线不会在导光结构内逆行,如此,可以提高透明显示面板背面的出光率。
例如,参照图5,第二电极层21的倾斜角度α=5°,像素近端出射光线角度为8α=40°,在导光结构内经过7次反射后,出射光线角度为α,刚好垂直于第一电极层13出射。其中,S=S1+S2+S3+S4+S5+S6+S7=L1+L2+L3+L4+L5+L6+L7=2.03H,其中,L7=0。也就是说,第一电极层13的外径与内径之间的差值需要小于2.03H,才能保证光线不会在导光结构中逆行。
需要说明的是,当n为1时,上述公式中带连乘符号的项的取值为1。
另外,还可选地,第一电极层13在衬底11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正投影,第二电极层21在衬底11上的正投影为第二正投影,第二正投影靠近透明区02的一侧超出第一正投影。
进一步可选地,第二正投影靠近透明区02的一侧超出第一正投影的长度大于或等于5μm,且小于或等于20μm。
在实际应用中,第二正投影不小于第一正投影,且第二正投影靠近透明区02的一侧超出第一正投影一定的长度,这样,在不过多影响透明度的条件下,能够使导光结构反射更多的光线至透明显示面板的背面,提高了背面的显示质量,减小了正面漏光。
此外,还可选地,显示基板100还包括位于像素区01的薄膜晶体管15,联合投影包括第一电极层13及第一电极层13所围绕的第二中空区131分别在衬底11上的正投影,联合投影覆盖薄膜晶体管15在衬底11上的正投影。
参照图1,现有的透明显示面板由于阳极具有一定的透过率,因此,背面出光会经过薄膜晶体管c及其走线,因此,薄膜晶体管c及其走线需要很高的透过率,以保证背面出光,因此,薄膜晶体管c及其走线往往采用方阻很大的透明导电材料,如ITO等,从而导致透明显示面板的IR Drop较大,进而造成显示不均的现象。
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13及其围绕的中空区在衬底11上的正投影,可以覆盖薄膜晶体管15在衬底11上的正投影,这样,导光结构可以将位于像素区01的薄膜晶体管15及其走线遮挡,通过导光结构的背面出光则可以从透明区出射,无需经过薄膜晶体管15及其走线,如此,薄膜晶体管c及其走线无需具有较高的透过率,采用方阻较小的导电材料即可,从而能够降低透明显示面板的IR Drop,避免了显示不均的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和图3所示的透明显示面板中,薄膜晶体管15采用了双层SD走线结构,在实际应用中,薄膜晶体管15也可以采用单层SD走线结构,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触控基板200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多个触控电极包括第二电极层21。在该实现方式中,导光结构的第二层可以是触控基板200中的触控电极。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触控基板200包括多个触控电极,以及用于连接触控电极的多个桥电极,多个桥电极包括第二电极层21。在该实现方式中,导光结构的第二层可以是触控基板200中用于连接的触控电极的桥电极。
在具体应用中,可选地,第二电极层21可以与阳极层12采用同种材料,例如ITO,如此,第二电极层21与阳极层12可以通过一道图案化工艺制备,简化了工艺流程。
还可选地,参照图2和图3,透明显示面板还包括彩膜基板300,触控基板200位于显示基板100与彩膜基板300之间。
其中,彩膜基板300包括位于像素区01的彩膜层31和黑矩阵层32。
图6示出了透明显示面板的正面显示效果示意图,图7示出了透明显示面板的背面显示效果示意图,参照图6,发光功能层14发出的小角度光线可实现正面显示,发光功能层14发出的大角度光线可实现背面显示,并且还保证了阴极和阳极之间的微腔效应,从而提高了双面显示的色纯度。
此外,透明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电容结构、平坦层、像素界定层、封装层等常规结构,发光功能层具体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材料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层等常规结构,具体可以参考相关技术,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利用显示基板中的高反射率第一电极层,以及触控基板中的高反射率第二电极层构成导光结构,发光功能层发出的小角度光线,可以经过第二电极层所围绕的第一中空区,并从靠近触控基板一侧的像素区出射,发光功能层发出的大角度光线,则进入导光结构,并通过导光结构的至少一次反射后,引导至靠近显示基板一侧的透明区出射,从而实现了双面显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阳极层仍具有高反射率,因此,在实现双面显示的同时,可保证阴极和阳极之间的微腔效应,进而保证了透明显示面板的出射光谱具有窄化效应,提高了双面显示时的色纯度。
实施例二
参照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透明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步骤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801:在基板上同层形成阳极层和第一电极层;基板包括衬底,第一电极层和阳极层位于像素区,第一电极层与阳极层分立设置,阳极层和第一电极层具有高反射率。
其中,首先可以提供一衬底11,然后在衬底11上的像素区01制备薄膜晶体管15和电容结构16,薄膜晶体管15包括第一走线层17,具体可以参考相关技术,得到如图9所示的透明显示面板。然后,可以形成第一平坦层膜层,并通过曝光形成图案,在透明区02实现挖槽,从而得到第一平坦层18。之后,可以形成SD膜层,并通过曝光、刻蚀形成相应的图案,得到第二走线层19,第二走线层19与第一走线层17过孔连接,至此,得到了双层SD走线结构的薄膜晶体管。当然,在具体应用中,薄膜晶体管也可以是单层SD走线结构。再之后,可以形成第二平坦层膜层,并通过曝光形成图案,在透明区02实现挖槽,从而得到第二平坦层110。至此,得到上述基板,如图10所示。
参照图11,阳极层12和第一电极层13可以采用同种材料,从而可以先形成一层材料层,然后通过图案化工艺,在基板上的像素区01同层形成分立的阳极层图案(即像素电极图案)和第一电极层图案,阳极层12与第一电极层13之间无电性连接。阳极层12通过第二平坦层110上的过孔与第二走线层19连接。
步骤802:在阳极层上形成发光功能层,以获得显示基板;第一电极层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围绕发光功能层在衬底上的正投影。
参照图12,可以形成像素界定膜层,并通过曝光形成图案,在透明区02实现挖槽,从而得到像素界定层111,像素界定层111在像素区01中的像素开口露出阳极层12。另外,还可以在像素界定层111上形成垫隔结构112。再者,还可以在像素开口中的阳极层12上依次形成叠层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材料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层等膜层,得到发光功能层14,其中,阴极层在透明区02挖孔。
在形成发光功能层14之后,可以制备封装层113,从而获得显示基板100。
步骤803:在显示基板上形成第二电极层,以获得触控基板;第二电极层位于像素区,第二电极层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围绕发光功能层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第二电极层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与第一电极层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存在交叠,第二电极层具有高反射率;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构成导光结构;发光功能层发出的一部分光线经过第二电极层所围绕的第一中空区,从靠近触控基板一侧的像素区出射,发光功能层发出的另一部分光线经过导光结构,从靠近显示基板一侧的透明区出射,透明区位于像素区之间。
参照图13,在获得显示基板100之后,可以在其上制备触控基板200,其中,第二电极层21具体可以是触控基板200上的触控电极或桥电极,第二电极层21可以与第一电极层13平行设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13和第二电极层21可以构成导光结构,发光功能层14发出的小角度光线不受导光结构遮挡,由正面的像素区01发出进行正面显示,发光功能层14发出的大角度光线则通过导光结构引导至透明区02,由背面发出进行背面显示。
触控基板200上其他常规结构的制备可以参考相关技术,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参照图14,在显示基板上形成第二电极层之前,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灰色调掩膜版,在显示基板100上形成斜面结构22;斜面结构222的斜面与第一电极层13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在沿像素区01指向透明区02的方向上,斜面结构11的斜面高度逐渐减小。
相应地,参照图15,在显示基板上形成第二电极层,包括:
在斜面结构11的斜面上形成第二电极层21。
其中,第二电极层21可以与第一电极层13呈一定的夹角设置。
在形成第二电极层21之后,可以制备触控基板200的其他常规结构。
进一步地,在制备得到触控基板200之后,可以在触控基板200上继续制备彩膜基板300,其中,黑矩阵层32位于像素区01,彩膜层31位于黑矩阵层32在像素区01中的开口。彩膜基板300上其他常规结构的制备可以参考相关技术,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至此,得到图2或图3所示的透明显示面板。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利用显示基板中的高反射率第一电极层,以及触控基板中的高反射率第二电极层构成导光结构,发光功能层发出的小角度光线,可以经过第二电极层所围绕的第一中空区,并从靠近触控基板一侧的像素区出射,发光功能层发出的大角度光线,则进入导光结构,并通过导光结构的至少一次反射后,引导至靠近显示基板一侧的透明区出射,从而实现了双面显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阳极层仍具有高反射率,因此,在实现双面显示的同时,可保证阴极和阳极之间的微腔效应,进而保证了透明显示面板的出射光谱具有窄化效应,提高了双面显示时的色纯度。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透明显示面板。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利用显示基板中的高反射率第一电极层,以及触控基板中的高反射率第二电极层构成导光结构,发光功能层发出的小角度光线,可以经过第二电极层所围绕的第一中空区,并从靠近触控基板一侧的像素区出射,发光功能层发出的大角度光线,则进入导光结构,并通过导光结构的至少一次反射后,引导至靠近显示基板一侧的透明区出射,从而实现了双面显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阳极层仍具有高反射率,因此,在实现双面显示的同时,可保证阴极和阳极之间的微腔效应,进而保证了透明显示面板的出射光谱具有窄化效应,提高了双面显示时的色纯度。
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3)

1.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叠层设置的显示基板和触控基板,所述透明显示面板划分为像素区及位于所述像素区之间的透明区;
所述显示基板包括衬底、以及位于所述像素区的阳极层、第一电极层和发光功能层;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阳极层同层且分立设置,所述阳极层和所述第一电极层具有高反射率,所述第一电极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围绕所述发光功能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
所述触控基板包括位于所述像素区的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平行于所述衬底,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平行设置,或者,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在沿所述像素区指向所述透明区的方向上,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所述第二电极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围绕所述发光功能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二电极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极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存在交叠,所述第二电极层具有高反射率;
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构成导光结构;所述发光功能层发出的一部分光线经过所述第二电极层所围绕的第一中空区,从靠近所述触控基板一侧的所述像素区出射,所述发光功能层发出的另一部分光线经过所述导光结构,从靠近所述显示基板一侧的所述透明区出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斜面结构,所述斜面结构的斜面与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在沿所述像素区指向所述透明区的方向上,所述斜面结构的斜面高度逐渐减小,所述第二电极层设置在所述斜面结构的斜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外径与内径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值S,所述预设值S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α为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的夹角;在所述发光功能层从最靠近所述第二电极层的第一位置以mα的出射角发出目标光线,所述目标光线恰好到达所述第二电极层最靠近所述发光功能层的第二位置,并在所述导光结构中经过(m-1)次反射后,恰好从所述第一电极层的边缘垂直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出射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外径与内径之间的差值为所述预设值S;在所述透明显示面板的叠层方向上,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第一电极层靠近所述第二电极层一侧所在平面的距离为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正投影,所述第二电极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为第二正投影,所述第二正投影靠近所述透明区的一侧超出所述第一正投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正投影靠近所述透明区的一侧超出所述第一正投影的长度大于或等于5μm,且小于或等于2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像素区的薄膜晶体管,联合投影包括所述第一电极层及所述第一电极层所围绕的第二中空区分别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所述联合投影覆盖所述薄膜晶体管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基板包括多个触控电极,所述多个触控电极包括所述第二电极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基板包括多个触控电极,以及用于连接所述触控电极的多个桥电极,所述多个桥电极包括所述第二电极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显示面板还包括彩膜基板,所述触控基板位于所述显示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之间。
11.一种透明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显示面板划分为像素区及位于所述像素区之间的透明区,所述透明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在基板上同层形成阳极层和第一电极层;所述基板包括衬底,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阳极层位于所述像素区,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阳极层分立设置,所述阳极层和所述第一电极层具有高反射率;
在所述阳极层上形成发光功能层,以获得显示基板;所述第一电极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围绕所述发光功能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
在所述显示基板上形成第二电极层,以获得触控基板;所述第一电极层平行于所述衬底,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平行设置,或者,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在沿所述像素区指向所述透明区的方向上,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述第二电极层位于所述像素区,所述第二电极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围绕所述发光功能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二电极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极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存在交叠,所述第二电极层具有高反射率;
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构成导光结构;所述发光功能层发出的一部分光线经过所述第二电极层所围绕的第一中空区,从靠近所述触控基板一侧的所述像素区出射,所述发光功能层发出的另一部分光线经过所述导光结构,从靠近所述显示基板一侧的所述透明区出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显示基板上形成第二电极层之前,还包括:
通过灰色调掩膜版,在所述显示基板上形成斜面结构;所述斜面结构的斜面与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在沿所述像素区指向所述透明区的方向上,所述斜面结构的斜面高度逐渐减小;
所述在所述显示基板上形成第二电极层,包括:
在所述斜面结构的斜面上形成第二电极层。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
CN202110980866.3A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6903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80866.3A CN113690392B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80866.3A CN113690392B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90392A CN113690392A (zh) 2021-11-23
CN113690392B true CN113690392B (zh) 2023-08-04

Family

ID=78582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80866.3A Active CN113690392B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903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20618B (zh) * 2022-06-23 2024-03-0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显示面板
CN117202734B (zh) * 2023-11-07 2024-03-2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防窥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20873A3 (en) * 2001-12-14 2013-01-16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Uniform illumination system
WO2012108142A1 (ja) * 2011-02-07 2012-08-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有機el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8400155B (zh) * 2018-04-23 2020-06-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Oled双面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35930B (zh) * 2021-04-16 2022-09-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90392A (zh) 2021-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37633B1 (ko)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디스플레이 스크린 및 디스플레이 단말기
WO2018113236A1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0910770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6807178B2 (ja)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3690392B (zh) 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3629208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EP3993060A1 (en)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device
CN102315244B (zh) 有机el显示装置
US20220158136A1 (en)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ing device
CN112310325B (zh) 透光显示模组、显示面板及透光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
CN109950293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952481B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US8648527B2 (en) Display apparatus
US20230200177A1 (en) Display panel
US11029789B2 (en) Touch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ouch substrate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12447816A (zh) 显示装置
CN112928225B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3964280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81678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678480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335394B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KR20230019239A (ko) 유기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제조 방법
CN111415963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US20220302420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240065053A1 (en) Display Panel and Terminal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