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52068A - 纳米复合塑料及其制备方法、立体标志 - Google Patents

纳米复合塑料及其制备方法、立体标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52068A
CN113652068A CN202110955072.1A CN202110955072A CN113652068A CN 113652068 A CN113652068 A CN 113652068A CN 202110955072 A CN202110955072 A CN 202110955072A CN 113652068 A CN113652068 A CN 1136520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nano
fiber
plastic
nanocompo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5507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军
贾刚
翟惠建
井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N Energy Railwa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N Energy Railwa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N Energy Railwa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N Energy Railwa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5507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5206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6520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520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6Unsaturated poly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11Nanostructured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4Antistat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8Stabilised against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r oxyd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08L2205/03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containing four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4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interpenetrating network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14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polymeric additive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C08L2205/16Fibres; Fibri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Reinforced Plastic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纳米复合塑料及其制备方法、立体标志。纳米复合塑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不饱和聚酯树脂53~68份、聚氨酯20~32份、卤代基取代羟基改性的纳米纤维5~11份、天然纤维3~6份及塑料用助剂和填料;纳米纤维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纤维素纳米晶体3~5份、纤维素纳米纤丝1~3份、碳纳米纤维3~6份及玻璃纤维5~9份。该纳米复合塑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抗变形性及可降解性。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纳米复合塑料的制备方法及包括该纳米复合塑料的立体标志。

Description

纳米复合塑料及其制备方法、立体标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纳米复合塑料及其制备方法、立体标志。
背景技术
用于制作企业标志、车体标识等所选用的基体材料通常为ABS树脂、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丙烯(PP)等。但是这些材料均存在一定的缺陷而难以适用,比如耐老化性能、耐环境开裂性能、耐低温冲击性等均较差,且难以抵抗长年户外环境的氧化、酸碱腐蚀等。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热、冷变形及高强度的纳米复合塑料,其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
不饱和聚酯树脂53~68份、聚氨酯20~32份、卤代基取代羟基改性的纳米纤维5~11份、天然纤维3~6份及塑料用助剂和填料;
纳米纤维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
纤维素纳米晶体3~5份、纤维素纳米纤丝1~3份、碳纳米纤维3~6份及玻璃纤维5~9份。
可选的,如上述所述的纳米复合塑料,所述天然纤维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竹纤维1~3.5份及棉纤维1~11份。
可选的,如上述所述的纳米复合塑料,所述填料包括纳米高岭土、滑石粉、碳酸钙及硬脂酸镁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如上述所述的纳米复合塑料,所述填料包括纳米高岭土、滑石粉、碳酸钙及硬脂酸镁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如上述所述的纳米复合塑料,所述助剂包括相容剂、阻燃剂、抗紫外剂及抗氧剂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如上述所述的纳米复合塑料,所述相容剂包括聚乙二醇、硅烷偶联剂、铝钛酸酯及钛酸酯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阻燃剂包括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铝及氢氧化镁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如上述所述的纳米复合塑料,所述抗紫外剂包括纳米二氧化钛和/或纳米氧化锌。
本发明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如上述所述的纳米复合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不饱和聚酯树脂、所述聚氨酯、所述卤代基取代羟基改性的纳米纤维、所述天然纤维、所述填料及所述塑料用助剂混合加热形成熔融液,将所述熔融液置于模具内塑化。
可选的,如上述所述的纳米复合塑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卤代基取代羟基改性的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纳米纤维与卤代烷和亚硫酰氯混合并加热回流后,加入2-丙烯-1-醇并加热、离心分离,将所得固体干燥,制备卤代基取代羟基改性的纳米纤维。
可选的,如上述所述的纳米复合塑料的制备方法,所述纳米纤维与二氯乙烷、亚硫酰氯和2-丙烯-1-醇的质量比为(5~11):(3~8):(2~3)。
本发明另一方面,进一步提供一种立体标志,所述立体标志包括车体标志或企业标志,其包括如上述所述的纳米复合塑料。
本发明经研究发现,通过对纳米纤维进行改性而将其接枝到不饱和聚酯树脂中,从而增强了整个塑料基体的力学强度。天然纤维在提高塑料抗静电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了复合材料的强度。另外,本发明制得的复合塑料还具有可降解性及耐寒、耐热性。聚氨酯能够与不饱和聚酯之间形成互穿网络结构,从而保证了纳米复合塑料的韧性,提高了其弯曲强度、冲击强度。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详细地提供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参考,其一个或多个实例描述于下文。提供每一实例作为解释而非限制本发明。实际上,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多种修改和变化而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例如,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部分而说明或描述的特征可以用于另一实施方式中,来产生更进一步的实施方式。
因此,旨在本发明覆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及其等同范围中的此类修改和变化。本发明的其它对象、特征和方面公开于以下详细描述中或从中是显而易见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本讨论仅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意在限制本发明更广阔的方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至少一个,例如一个,两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除了在操作实施例中所示以外或另外表明之外,所有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表示成分的量、物化性质等所使用的数字理解为在所有情况下通过术语“约”来调整。例如,因此,除非有相反的说明,否则上述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列出的数值参数均是近似值,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利用本文所公开的教导内容寻求获得的所需特性,适当改变这些近似值。用端点表示的数值范围的使用包括该范围内的所有数字以及该范围内的任何范围,例如,1至5包括1、1.1、1.3、1.5、2、2.75、3、3.80、4和5等等。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纳米复合塑料,其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
不饱和聚酯树脂53~68份、聚氨酯20~32份、卤代基取代羟基改性的纳米纤维5~11份、天然纤维3~6份及塑料用助剂和填料;
纳米纤维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
纤维素纳米晶体3~5份、纤维素纳米纤丝1~3份、碳纳米纤维3~6份及玻璃纤维5~9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天然纤维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竹纤维1~3.5份及棉纤维1~11份。
天然纤维的引入在使得纳米复合塑料具有抗静电性的基础上,能够使其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耐酸碱腐蚀性、不易变形、使用寿命长久的特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填料包括纳米高岭土、滑石粉、碳酸钙及硬脂酸镁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填料的添加量为2~5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助剂包括相容剂、阻燃剂、抗紫外剂及抗氧剂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相容剂包括聚乙二醇、硅烷偶联剂、铝钛酸酯及钛酸酯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阻燃剂包括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铝及氢氧化镁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硅烷偶联剂可以为本领域常用的任意一种硅烷偶联剂,包括但不限于KH-550硅烷偶联剂、KH-570硅烷偶联剂、HD-A151硅烷偶联剂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相容剂的添加量为1~3份,阻燃剂的添加量为2~7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抗紫外剂包括纳米二氧化钛和/或纳米氧化锌。优选的,抗紫外剂为纳米二氧化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抗紫外剂添加量为3~7份,抗氧剂添加量为0.5~1.5份。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上述所述的纳米复合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不饱和聚酯树脂、聚氨酯、卤代基取代羟基改性的纳米纤维、天然纤维、填料及塑料用助剂混合加热形成熔融液,将熔融液置于模具内塑化。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塑化为加压塑化,加压的压力为18MPa~25MPa。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卤代基取代羟基改性的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纳米纤维与卤代烷和亚硫酰氯混合并加热回流后,加入2-丙烯-1-醇并加热、离心分离后,将所得固体干燥,制备卤代基取代羟基改性的纳米纤维。
经由亚硫酰氯活化纳米增强纤维上的羟基后与二氯乙烷中的氯原子发生取代反应,并在2-丙烯-1-醇的作用下接枝到不饱和聚酯树脂上,从而提高了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力学性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卤代烷为本领域常用的任意一种卤代烷烃即可,例如可以为二氯乙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热回流的温度为70℃~80℃,时间为5h~6h。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入2-丙烯-1-醇加热后,还包括搅拌和洗涤的步骤,所述加热的温度为60℃~70℃,所述搅拌的时间为5h~15h,所述洗涤所用的溶剂为丙酮或乙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纳米纤维与二氯乙烷、亚硫酰氯和2-丙烯-1-醇的质量比为(5~11):(3~8):(2~3)。
本发明再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立体标志,所述立体标志包括车体标志或企业标志,其包括上述所述的纳米复合塑料。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制作立体标志的方法可以为注塑成型。注塑成型工艺的生产速度快、效率高,操作可实现自动化。制造的标志形状可以由简到繁,尺寸可以由大到小,而且制品尺寸精准,产品易更新换代能成形状复杂的制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注塑成型工艺中所用的模具材质可以为本领域常用的任意一种钢材。在本发明中考虑到模具的强度、韧性、耐磨性、抗热疲劳性及咬合抗力等而选用中碳合金钢H13。此钢种具有极好的热强性、耐腐蚀性及淬透性等,且成本较低。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注塑成型工艺中所用的注塑成型机可以为本领域常用的任意一种。优选的,所用的注塑成型机为TOSHIBA 2000克450吨的注塑成型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通过粘结剂将所述车体标志安装于车辆上,所述粘结剂可以为硅酮胶、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或聚氨酯胶。通过粘结剂可以使得车体标志快速安装和拆卸,且能够在保证产品不发生变形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利用。而且车体上的粘结剂也能够被快速清理,不会对车体防腐层造成损伤。优选的,所述粘结剂为聚氨酯胶或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更优选的,粘结剂为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该密封胶的粘结性、弹性、耐候性及涂饰性均较好。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对比例对本发明的纳米复合塑料及其制备方法、立体标志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1)将3.6份纤维素纳米晶体、2.5份纤维素纳米纤丝、3份碳纳米纤维和7.4份玻璃纤维混合均匀,制得16.5份纳米增强纤维;
2)将上述16.5份纳米增强纤维与4.5份二氯乙烷混合均匀后加入4.2份亚硫酰氯,搅拌均匀后升温至74.5℃,回流5.5h。随后冷却至室温,并加入6份2-丙烯-1-醇,混合均匀后升温至69℃,搅拌8h后用丙酮洗涤,随后离心分离后取固体进行真空干燥并冷却至室温,制得6份氯原子取代羟基改性的纳米纤维;
3)将4.8份天然纤维(竹纤维和棉纤维质量比为7:5)分散于2.1份聚乙二醇中,制得天然纤维分散液;
4)将6份氯原子取代羟基改性的纳米纤维、天然纤维分散液、53份不饱和聚酯树脂、26份聚氨酯、7份纳米二氧化钛、2份三氧化二锑、3.5份纳米高岭土及1份抗氧剂混合后在320℃下加热3h。随后将熔融后的混合液置于模具中,在20MPa下压制2h后自然冷却。
实施例2
1)将4.2份纤维素纳米晶体、1.9份纤维素纳米纤丝、6份碳纳米纤维和6.2份玻璃纤维混合均匀,制得18.3份纳米增强纤维;
2)将上述18.3份纳米增强纤维与5.5份二氯乙烷混合均匀后加入2份亚硫酰氯,搅拌均匀后升温至70℃,回流6h。随后冷却至室温,并加入4.3份2-丙烯-1-醇,混合均匀后升温至66℃,搅拌14h后用丙酮洗涤,随后离心分离后取固体进行真空干燥并冷却至室温,制得9份氯原子取代羟基改性的纳米纤维;
3)将6份天然纤维(竹纤维和棉纤维质量比为7:5)分散于1份KH550中,制得天然纤维分散液;
4)将9份氯原子取代羟基改性的纳米纤维、天然纤维分散液、61份不饱和聚酯树脂、22份聚氨酯、4.5份纳米二氧化钛、4.2份氢氧化铝、2份滑石粉及0.5份抗氧剂混合后在320℃下加热3h。随后将熔融后的混合液置于模具中,在20MPa下压制2h后自然冷却。
实施例3
1)将4.8份纤维素纳米晶体、3份纤维素纳米纤丝、3.4份碳纳米纤维和8份玻璃纤维混合均匀,制得19.2份纳米增强纤维;
2)将上述19.2份纳米增强纤维与8份二氯乙烷混合均匀后加入3.6份亚硫酰氯,搅拌均匀后升温至71.5℃,回流6h。随后冷却至室温,并加入5.2份2-丙烯-1-醇,混合均匀后升温至63℃,搅拌11h后用丙酮洗涤,随后离心分离后取固体进行真空干燥并冷却至室温,制得8份氯原子取代羟基改性的纳米纤维;
3)将4.5份天然纤维(竹纤维和棉纤维质量比为2:1)分散于1.6份铝钛酸酯中,制得天然纤维分散液;
4)将8份氯原子取代羟基改性的纳米纤维、天然纤维分散液、55份不饱和聚酯树脂、30份聚氨酯、3.2份氢氧化镁、3份纳米二氧化钛、5份碳酸钙及1.2份抗氧剂混合后在320℃下加热3h。随后将熔融后的混合液置于模具中,在20MPa下压制2h后自然冷却。
实施例4
1)将3份纤维素纳米晶体、1.3份纤维素纳米纤丝、4.7份碳纳米纤维和8.5份玻璃纤维混合均匀,制得17.5份纳米增强纤维;
2)将上述17.5份纳米增强纤维与7.2份二氯乙烷混合均匀后加入3份亚硫酰氯,搅拌均匀后升温至71.5℃,回流6h。随后冷却至室温,并加入5.5份2-丙烯-1-醇,混合均匀后升温至63℃,搅拌11h后用丙酮洗涤,随后离心分离后取固体进行真空干燥并冷却至室温,制得8.5份氯原子取代羟基改性的纳米纤维;
3)将3份天然纤维(竹纤维和棉纤维质量比为2:1)分散于2.7份钛酸酯中,制得天然纤维分散液;
4)将8.5份氯原子取代羟基改性的纳米纤维、天然纤维分散液、65份不饱和聚酯树脂、20份聚氨酯、3.8份三氧化二锑和氢氧化铝的混合物(质量比为9.5:0.5)、5.6份纳米二氧化钛、4.8份硬脂酸镁及0.6份抗氧剂混合后在320℃下加热3h。随后将熔融后的混合液置于模具中,在20MPa下压制2h后自然冷却。
实施例5
1)将4.5份纤维素纳米晶体、1.6份纤维素纳米纤丝、5.2份碳纳米纤维和5份玻璃纤维混合均匀,制得16.3份纳米增强纤维;
2)将上述16.3份纳米增强纤维与6份二氯乙烷混合均匀后加入6份亚硫酰氯,搅拌均匀后升温至73℃,回流5.5h。随后冷却至室温,并加入4.9份2-丙烯-1-醇,混合均匀后升温至70℃,搅拌5h后用丙酮洗涤,随后离心分离后取固体进行真空干燥并冷却至室温,制得11份氯原子取代羟基改性的纳米纤维;
3)将3.5份天然纤维(竹纤维和棉纤维质量比为4:3)分散于2.4份聚乙二醇和硅烷偶联剂的混合物(质量比为2:8)中,制得天然纤维分散液;
4)将11份氯原子取代羟基改性的纳米纤维、天然纤维分散液、68份不饱和聚酯树脂、28份聚氨酯、5.4份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的混合物(质量比为3:7)、4份纳米二氧化钛、2.5份纳米高岭土和滑石粉的混合物(质量比为8:2)及1.5份抗氧剂混合后在320℃下加热3h。随后将熔融后的混合液置于模具中,在20MPa下压制2h后自然冷却。
实施例6
1)将5份纤维素纳米晶体、2.8份纤维素纳米纤丝、4.2份碳纳米纤维和9份玻璃纤维混合均匀,制得21份纳米增强纤维;
2)将上述21份纳米增强纤维与4份二氯乙烷混合均匀后加入2.5份亚硫酰氯,搅拌均匀后升温至76℃,回流5h。随后冷却至室温,并加入5.8份2-丙烯-1-醇,混合均匀后升温至60℃,搅拌15h后用丙酮洗涤,随后离心分离后取固体进行真空干燥并冷却至室温,制得7份氯原子取代羟基改性的纳米纤维;
3)将5.5份天然纤维(竹纤维和棉纤维质量比为6:5)分散于3份KH-550和铝钛酸酯的混合物(质量比为9:1)中,制得天然纤维分散液;
4)将7份氯原子取代羟基改性的纳米纤维、天然纤维分散液、57份不饱和聚酯树脂、32份聚氨酯、2.6份三氧化二锑和氢氧化镁的混合物(质量比为3:7)、5份纳米二氧化钛、4.5份碳酸钙和硬脂酸镁的混合物(质量比为5:4.5:0.5)及1.3份抗氧剂混合后在320℃下加热3h。随后将熔融后的混合液置于模具中,在20MPa下压制2h后自然冷却。
实施例7
1)将3.3份纤维素纳米晶体、2.2份纤维素纳米纤丝、3.8份碳纳米纤维和5.6份玻璃纤维混合均匀,制得14.9份纳米增强纤维;
2)将上述14.9份纳米增强纤维与6.6份二氯乙烷混合均匀后加入5.5份亚硫酰氯,搅拌均匀后升温至77.5℃,回流5h。随后冷却至室温,并加入4.6份2-丙烯-1-醇,混合均匀后升温至67℃,搅拌9.5h后用丙酮洗涤,随后离心分离后取固体进行真空干燥并冷却至室温,制得5份氯原子取代羟基改性的纳米纤维;
3)将4份天然纤维(竹纤维和棉纤维质量比为3:2)分散于1.9份铝钛酸酯和钛酸酯的混合物(质量比为7:3)中,制得天然纤维分散液;
4)将5份氯原子取代羟基改性的纳米纤维、天然纤维分散液、63份不饱和聚酯树脂、24份聚氨酯、7份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的混合物(质量比为6:4:1)、3.5份纳米二氧化钛、4份滑石粉和碳酸钙的混合物(质量比为9:1)及0.9份抗氧剂混合后在320℃下加热3h。随后将熔融后的混合液置于模具中,在20MPa下压制2h后自然冷却。
实施例8
1)将3.9份纤维素纳米晶体、1份纤维素纳米纤丝、5.7份碳纳米纤维和6.8份玻璃纤维混合均匀,制得17.4份纳米增强纤维;
2)将上述17.4份纳米增强纤维与5份二氯乙烷混合均匀后加入5份亚硫酰氯,搅拌均匀后升温至80℃,回流5h。随后冷却至室温,并加入4份2-丙烯-1-醇,混合均匀后升温至64.5℃,搅拌6.5h后用丙酮洗涤,随后离心分离后取固体进行真空干燥并冷却至室温,制得10份氯原子取代羟基改性的纳米纤维;
3)将5份天然纤维(竹纤维和棉纤维质量比为3:2)分散于1.3份铝钛酸酯和钛酸酯的混合物(质量比为7:3)中,制得天然纤维分散液;
4)将10份氯原子取代羟基改性的纳米纤维、天然纤维分散液、59份不饱和聚酯树脂、31份聚氨酯、4.8份三氧化二锑、6.2份纳米二氧化钛、3份纳米高岭土、碳酸钙和硬脂酸镁的混合物(质量比为6:3:1)及0.8份抗氧剂混合后在320℃下加热3h。随后将熔融后的混合液置于模具中,在20MPa下压制2h后自然冷却。
对比例1
本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添加量为50份。
对比例2
本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聚氨酯的添加量为15份。
对比例3
本对比例3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纳米增强纤维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
将3.6份纤维素纳米晶体及2.5份纤维素纳米纤丝混合均匀,制得6.1份纳米增强纤维。
性能测试
对实施例1~8及对比例1~3制得的纳米复合塑料进行相关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降解性:取质量相同的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制得的纳米复合塑料分别置于由质量比为15:5:2:27的胰蛋白胨、酵母浸膏、葡萄糖和琼脂组成的微生物培养基中观察其降解性,并记录降解时间。
表1实施例1~8及对比例1~3制得的纳米复合塑料相关性能测试
Figure BDA0003219924050000121
Figure BDA0003219924050000131
由上表中的测试结果可知,本发明制得的纳米复合塑料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及耐冷性,且具有较高的强度和优异的韧性,从而使得产品在具有耐拉伸和耐弯曲的同时具有较高的抗冲击性。另外,纳米复合塑料还具有生物可降解性,较为环保。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纳米复合塑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
不饱和聚酯树脂53~68份、聚氨酯20~32份、卤代基取代羟基改性的纳米纤维5~11份、天然纤维3~6份及塑料用助剂和填料;
纳米纤维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
纤维素纳米晶体3~5份、纤维素纳米纤丝1~3份、碳纳米纤维3~6份及玻璃纤维5~9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复合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纤维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竹纤维1~3.5份及棉纤维1~11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复合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包括纳米高岭土、滑石粉、碳酸钙及硬脂酸镁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复合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包括相容剂、阻燃剂、抗紫外剂及抗氧剂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纳米复合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容剂包括聚乙二醇、硅烷偶联剂、铝钛酸酯及钛酸酯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阻燃剂包括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铝及氢氧化镁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纳米复合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紫外剂包括纳米二氧化钛和/或纳米氧化锌。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纳米复合塑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不饱和聚酯树脂、所述聚氨酯、所述卤代基取代羟基改性的纳米纤维、所述天然纤维、所述填料及所述塑料用助剂混合加热形成熔融液,将所述熔融液置于模具内塑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纳米复合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卤代基取代羟基改性的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纳米纤维与卤代烷和亚硫酰氯混合并加热回流后,加入2-丙烯-1-醇并加热、离心分离,将所得固体干燥,制备卤代基取代羟基改性的纳米纤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纳米复合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纤维与二氯乙烷、亚硫酰氯和2-丙烯-1-醇的质量比为(5~11):(3~8):(2~3)。
10.一种立体标志,所述立体标志包括车体标志或企业标志,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纳米复合塑料。
CN202110955072.1A 2021-08-19 2021-08-19 纳米复合塑料及其制备方法、立体标志 Pending CN1136520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55072.1A CN113652068A (zh) 2021-08-19 2021-08-19 纳米复合塑料及其制备方法、立体标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55072.1A CN113652068A (zh) 2021-08-19 2021-08-19 纳米复合塑料及其制备方法、立体标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52068A true CN113652068A (zh) 2021-11-16

Family

ID=78492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55072.1A Pending CN113652068A (zh) 2021-08-19 2021-08-19 纳米复合塑料及其制备方法、立体标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5206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02767A (zh) * 2022-03-24 2022-07-05 宁波嘉信化工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聚氯乙烯复合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1297A (zh) * 2012-12-20 2014-06-25 南京理工大学 热固性树脂基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65611A (zh) * 2014-04-29 2014-08-06 深圳市沃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可生物降解导电热塑性弹性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6366602A (zh) * 2016-08-27 2017-02-01 安徽省新力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锚固剂用优异力学性能的不饱和聚酯树脂
CN106751447A (zh) * 2016-12-12 2017-05-31 天长市康宁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耐磨高韧性耐热改性塑胶材料
CN107488340A (zh) * 2016-12-03 2017-12-19 安徽富丽华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优异绝缘性能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1297A (zh) * 2012-12-20 2014-06-25 南京理工大学 热固性树脂基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65611A (zh) * 2014-04-29 2014-08-06 深圳市沃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可生物降解导电热塑性弹性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6366602A (zh) * 2016-08-27 2017-02-01 安徽省新力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锚固剂用优异力学性能的不饱和聚酯树脂
CN107488340A (zh) * 2016-12-03 2017-12-19 安徽富丽华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优异绝缘性能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51447A (zh) * 2016-12-12 2017-05-31 天长市康宁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耐磨高韧性耐热改性塑胶材料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02767A (zh) * 2022-03-24 2022-07-05 宁波嘉信化工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聚氯乙烯复合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702767B (zh) * 2022-03-24 2023-08-01 广东中合电缆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聚氯乙烯复合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atyanarayana et al. Biodegradable composites based on lignocellulosic fibers—An overview
Subramanian Polymer blends and composites: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CN103387709B (zh) 一种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Peelman et al. Manufacturing of advanced biodegradable polymeric components
KR101628386B1 (ko) 친환경 자동차 내외장 부품용 폴리프로필렌-폴리유산 복합재료 조성물
CN100564023C (zh) 一种麻塑复合材料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08887B (zh) Abs/pbt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US20150094413A1 (en) Composition of polypropylene having improved tactility and scratch resistance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CN104039873A (zh) 碳纤维增强聚丙烯片材及其成型品
CN105153549A (zh) 玻纤增强耐低温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汽车脚踏板中的应用
CN106589181A (zh) 多嵌段支化聚乙烯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29599A (zh) 一种低收缩、高耐候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08181A (zh) 一种热塑性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Bhagwat et al. Mechanical, Thermal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Coir Reinforced Poly Butylene Succinate Composite
CN113087973A (zh) 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耐高温一次性餐具及其制备方法
CN1995124A (zh) 一种用于制造中央空调排风软管的高韧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52068A (zh) 纳米复合塑料及其制备方法、立体标志
CN103102663A (zh) 漆籽壳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KR20150040646A (ko) 고내열 내충격성 폴리유산 복합재료 조성물
CN109897285A (zh) 包含甲硅烷基化的微纤化纤维素的聚丙烯复合树脂组合物及使用其的车辆柱装饰件
CN111675854A (zh) 一种聚氨酯增韧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与检测方法
CN108430771A (zh) 复合成型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15160538A (zh) 一种交联pdms/壳聚糖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20100009028A (ko) 폴리락틱산과 아크릴로나이트릴 부타디엔 스타이렌 블렌드및 제조방법
CN113637192A (zh) 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的长玻纤阻燃增强生物基聚酰胺56、其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