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87262B - 室外机、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室外机、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87262B
CN113587262B CN202110846856.0A CN202110846856A CN113587262B CN 113587262 B CN113587262 B CN 113587262B CN 202110846856 A CN202110846856 A CN 202110846856A CN 113587262 B CN113587262 B CN 1135872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storage
liquid
valve
heat exchanger
temperature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4685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87262A (zh
Inventor
张仕强
陈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1084685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872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872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872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872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872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1Compression cycle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25B41/24Arrangement of shut-off valves for disconnecting a part of the refrigerant cycle, e.g. an outdoor par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F25B43/006Accumu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室外机、空调***及其控制方法。该室外机包括:压缩机、气液分离器、四通阀、室外换热器、制热节流装置、储液罐、储液进口阀、储液出口阀和储液节流件。其中,压缩机、气液分离器、四通阀、室外换热器、制热节流装置与室内机构成冷媒循环回路。储液罐具有储液进口和储液出口,储液进口通过储液进口阀连接于室外换热器和制热节流装置之间,储液节流件连接储液出口和储液出口阀的一端。在制热模式下,储液出口阀的另一端与气液分离器的入口端连接,且导通或截止储液出口和气液分离器。本申请可降低了气液分离器中的储液量,进而避免因气液分离器中的储液量过大引起压缩机吸气带液引发的液击问题。

Description

室外机、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室外机、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设计冷量的加大,空调机组可调节冷媒量跨度变大。为避免冷媒在不完全蒸发使用时压缩机仍能可靠运行,气液分离器的设计容积随之增大。由于气液分离器处于压缩机的吸气侧,过多存液容易造成压缩机吸气带液而引发液击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空调***中压缩机容易吸气带液引发液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室外机、空调***及其控制方法,该室外机、空调***及其控制方法具有能够避免压缩机液击的技术效果。
一种室外机,包括与室内机构成冷媒循环回路的压缩机、气液分离器、四通阀、室外换热器和制热节流装置,且还包括储液罐、储液进口阀、储液出口阀和储液节流件;
所述储液罐具有储液进口和储液出口,所述储液进口通过所述储液进口阀连接于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制热节流装置之间,所述储液节流件连接所述储液出口和所述储液出口阀的一端;
在制热模式下,所述储液出口阀的另一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端连接,且导通或截止所述储液出口和所述气液分离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液出口包括第二储液出口,所述储液节流件包括第二储液节流件,所述储液出口阀包括第二储液出口阀;
所述第二储液出口位于所述储液罐的顶部,所述第二储液出口阀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储液出口,所述第二储液节流件连接所述第二储液出口和所述第二储液出口阀的一端,所述第二储液出口阀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液出口包括第一储液出口,所述储液节流件包括第一储液节流件,所述储液出口阀包括第一储液出口阀;
所述第一储液出口位于所述储液罐的底部,所述第一储液出口阀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储液出口,所述第一储液节流件连接所述第一储液出口和所述第一储液出口阀的一端,所述第一储液出口阀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四通阀之间的管路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加压阀,所述储液罐还具有加压口,所述加压口位于所述储液罐的顶部;所述加压阀连接所述加压口和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排液阀,所述排液阀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制热节流装置背离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一侧,所述排液阀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储液出口和所述第一储液出口阀之间的管路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室外换热器靠近所述四通阀的一端,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端,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四温度传感器,以及包括液位传感器或第五温度传感器;
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外环境温度,所述液位传感器设于所述储液罐内,所述第五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储液罐的底部。
另外,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构成冷媒循环回路的压缩机、气液分离器、四通阀、室外换热器、制热节流装置、制冷节流装置和室内换热器,且还包括储液罐、储液进口阀、储液出口阀和储液节流件;
所述储液罐具有储液进口和储液出口,所述储液进口通过所述储液进口阀连接于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制热节流装置之间,所述储液节流件连接所述储液出口和所述储液出口阀的一端;
在制热模式下,所述储液出口阀的另一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端连接,且导通或截止所述储液出口和所述气液分离器。
另外,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制热模式下,开启制热节流装置,并检测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包括蒸发完全状态和蒸发不完全状态;
当所述室外换热器处于所述蒸发不完全状态时,开启储液进口阀和储液出口阀;
当所述室外换热器处于所述蒸发完全状态时,关闭所述储液进口阀和所述储液出口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当所述室外换热器处于所述蒸发不完全状态时,开启储液进口阀和储液出口阀的步骤,具体包括:
当所述室外换热器处于所述蒸发不完全状态时,开启所述储液进口阀,并开启第一储液出口阀和/或第二储液出口阀;
对应地,所述当所述室外换热器处于所述蒸发完全状态时,关闭所述储液进口阀和所述储液出口阀的步骤,具体包括:
当所述室外换热器处于所述蒸发完全状态时,关闭所述储液进口阀、第一储液出口阀和/或第二储液出口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一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判断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是否大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所对应的饱和温度值;
若是,则判断出所述室外换热器处于蒸发完全状态;
若否,则判断出所述室外换热器处于蒸发不完全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判断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与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
若是,则判断出所述室外换热器处于蒸发完全状态;
若否,则判断出所述室外换热器处于蒸发不完全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当所述室外换热器处于所述蒸发完全状态时,关闭所述储液进口阀和所述储液出口阀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制热模式下,判断所述空调***是否满足制热排液条件,所述制热排液条件用于指示所述空调***参与制热的冷媒不足;
若是,则开启加压阀和第一储液出口阀;
若否,则关闭加压阀和第一储液出口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判断所述空调***是否满足制热排液条件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第二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和第四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以及获取所述液位传感器或所述第五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
判断是否满足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所对应的饱和温度值与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的差值小于第三阈值,以及满足所述液位传感器的检测值大于第二阈值或所述第五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与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的差值小于第四阈值;
若是,则判断出所述空调***满足制热排液条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在制冷模式下,开启储液进口阀和排液阀,并关闭制热节流装置和所述储液出口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开启储液进口阀和排液阀,并关闭制热节流装置和所述储液出口阀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空调***是否满足制冷排液条件,所述制冷排液条件用于指示所述空调***中参与制冷的冷媒不足;
若是,则关闭所述储液进口阀和所述储液出口阀,并开启所述排液阀和所述制热节流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判断所述空调***是否满足制冷排液条件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室内换热器的进出管温差值、制冷节流装置的开度值和第四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以及获取所述液位传感器的检测值或所述第五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
判断是否满足所述室内换热器的进出管温差值大于第六阈值、且所述制冷节流装置的开度值大于第七阈值,以及满足所述液位传感器的检测值大于第二阈值或所述第五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与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的差值小于第四阈值;
若是,则判断出所述空调***满足所述制冷排液条件。
上述室外机,当室外换热器中冷媒蒸发不完全,开启储液进口阀和储液出口阀。进入制热节流装置的冷媒被分成两路,一路进入室外换热器经蒸发吸热变成气态冷媒进入气液分离器中,另一路经储液进口阀、储液进口进入储液罐中。一部分冷媒储存在储液罐中,一部分冷媒经储液出口、储液出口阀、储液节流件后进入气液分离器中。由于部分液态冷媒进入到储液罐内并存储,使得进入室外换热器中的液态冷媒含量降低,使得室外换热器中的液态冷媒基本能够完全蒸发成气态冷媒。如此,使得进入气液分离器中的冷媒中液态冷媒的含量降低,从而降低了气液分离器中的储液量,进而避免因气液分离器中的储液量过大引起压缩机吸气带液引发的液击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空调***在制热模式下的初始状态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空调***在制热模式下的储液状态图;
图5为图2所示的空调***在制热模式下的储液状态图;
图6为图1所示的空调***在制热模式下的排液状态图;
图7为图1所示的空调***在制冷模式下的储液状态图;
图8为图1所示的空调***在制冷模式下的排液状态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空调***的逻辑控制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空调***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01、室外机;02、室内机;a、储液进口;b、加压口;c、第一储液出口;d、第二储液出口;
1、气液分离器;2、压缩机;3、四通阀;4、室外换热器;5、制热节流装置;6、过冷节流装置;7、过冷换热器;8、制热节流装置;9、室内换热器;10、储液罐;11、储液进口阀;12、第一储液出口阀;13、排液阀;14、加压阀;15、第一储液节流件;16、第二储液节流件;17、第二储液出口阀;19、第一温度传感器;20、第一压力传感器;21、第二温度传感器;22、第三温度传感器;23、第二压力传感器;24、第四温度传感器;25、液位传感器;26、第五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空调***一般包括构成冷媒循环回路的压缩机、气液分离器、四通阀、室外换热器、制热节流装置、制冷节流装置和室内换热器。其中,四通阀具有四个连接口,分别是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第三连接口和第四连接口。在四通阀内部切换装置的作用下,第一连接口可选择地与第二连接口和第四连接口中的其中之一连通,第三连接口可选择地与第二连接口和第四连接口中的其中之另一连通。压缩机的吸气端与气液分离器的出口端连接,气液分离器的入口端与第一连接口连接,压缩机的排气端与第三连接口连接,室外换热器与第二连接口连接,室内换热器与第四连接口连接。制热节流装置设于室外换热器与制冷节流装置之间,用于将进入室外换热器的冷媒进行降压节流处理(主要在制热模式下起到节流降压效果),制冷节流装置设于制热节流装置和室内换热器之间,用于将进入室内换热器输出的冷媒进行降压节流处理(主要在制冷模式下起到节流降压效果)。
在制热模式下,第一连接口与第四连接口导通,第三连接口与第二连接口导通,由压缩机产生的高温气态冷媒依次经室内换热器、制冷节流装置、制热节流装置、室外换热器和气液分离器回到压缩机内。在制冷模式下,第一连接口与第三连接口导通,第三连接口与第四连接口导通,由压缩机产生的高温气态冷媒经压缩机的排气端排出后,依次经室外换热器、制热节流装置、制冷节流装置、室内换热器和气液分离器回到压缩机内。
一般地,由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制热节流装置、气液分离器、四通阀等构成空调***的室外机,由室内换热器和制冷节流装置等构成空调***的室内机。通常,室外机安装于室外(当然也不限于室外),室内机安装于室内(当然也不限于室内)。
本申请针对现有空调***中压缩机容易吸气带液引发液击的问题,首先提供了一种室外机。下面对本申请提供的室外机进行详述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2,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室外机01,包括压缩机2、气液分离器1、四通阀3、室外换热器4、制热节流装置5、储液罐10、储液进口阀11、储液出口阀和储液节流件。其中,压缩机2、气液分离器1、四通阀3、室外换热器4、制热节流装置5与室内机02构成冷媒循环回路。储液罐10具有储液进口a和储液出口,储液进口a通过储液进口阀11连接于室外换热器4和制热节流装置5之间,储液节流件连接储液出口和储液出口阀的一端。在制热模式下,储液出口阀的另一端与气液分离器1的入口端连接,且导通或截止储液出口和气液分离器1。
上述室外机01,在制热模式下,室外换热器4与气液分离器1导通,压缩机2产生的高温气态冷媒经室内机02放热后冷媒变成液态或气液混合状态,在室外机01的室外换热器4蒸发吸热液态冷媒变成气态冷媒后进入气液分离器1,而后回到压缩机2中,完成一个冷媒循环。当室外换热器4中冷媒蒸发不完全时,冷媒呈气液混合状态,气液混合状态的冷媒进入气液分离器1中,将会使储存于气液分离器1中的液态冷媒含量增高。
在实际作业时,在制热模式下,参见图3,制热节流装置5始终处于开启状态。参见图4和图5,当室外换热器4中冷媒蒸发不完全,开启储液进口阀11和储液出口阀。进入制热节流装置5的冷媒被分成两路,一路进入室外换热器4经蒸发吸热变成气态冷媒进入气液分离器1中,另一路经储液进口阀11、储液进口a进入储液罐10中。一部分冷媒储存在储液罐10中,一部分冷媒经储液出口、储液出口阀、储液节流件后进入气液分离器1中。由于部分液态冷媒进入到储液罐10内并存储,使得进入室外换热器4中的液态冷媒含量降低,使得室外换热器4中的液态冷媒基本能够完全蒸发成气态冷媒。如此,使得进入气液分离器1中的冷媒中液态冷媒的含量降低,从而降低了气液分离器1中的储液量,进而避免因气液分离器1中的储液量过大引起压缩机2吸气带液引发的液击问题。
其中,图3表示的是空调***处于制热模式下的初始状态图。制热初始状态是指空调***刚开始进入制热模式或室外换热器4处于蒸发完全状态。
可以理解地,上述室外机01在制热模式下,当冷媒在室外换热器4中能够完全蒸发时,储液进口阀11和储液出口阀处于关闭状态。另外,储液节流件的作用是将从储液罐10排出的中压冷媒进行降压处理,以使得进入气液分离器1中的冷媒为低压冷媒。
其中,储液节流件可以为节流孔板、文丘里管、毛细管等,具体不限。
具体到一实施例中,参见图2,储液出口包括第二储液出口d,储液节流件包括第二储液节流件16,储液出口阀包括第二储液出口阀17。第二储液出口d位于储液罐10的顶部,第二储液节流件16连接第二储液出口d和第二储液出口阀17的一端,第二储液出口阀17的另一端连接气液分离器1的入口端。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5,当室外换热器4中冷媒蒸发不完全,开启储液进口阀11和第二储液出口阀17。经制热节流装置5流出的冷媒被分成两路,一路进入室外换热器4经蒸发吸热变成气态冷媒进入气液分离器1中,另一路经储液进口阀11、储液进口a进入储液罐10中,液态冷媒能够全部储存在储液罐10中,气态冷媒则经第二储液出口d、第二储液出口阀17直接进入气液分离器1中。如此,大大降低了进入气液分离器1中的储液量,对于避免因气液分离器1中的储液量过大引起压缩机2吸气带液引发的液击问题具有显著效果。
具体到另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储液出口包括第一储液出口c,储液节流件包括第一储液节流件15,储液出口阀包括第一储液出口阀12,第一储液出口c位于储液罐10的底部,第一储液节流件15连接第一储液出口c和第一储液出口阀12的一端,第一储液出口阀12的另一端连接至室外换热器4和四通阀3之间的管路上。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4,当室外换热器4中冷媒蒸发不完全,开启储液进口阀11和第一储液出口阀12。进入室外机01的冷媒被分成两路,一路进入室外换热器4经蒸发吸热变成气态冷媒进入气液分离器1中,另一路经储液进口阀11、储液进口a进入储液罐10中,随着冷媒的不断进入,一部分冷媒储存在储液罐10中,一部分冷媒经第一储液出口c、第一储液出口阀12后经四通阀3进入气液分离器1中。如此,使得降低进入气液分离器1中的冷媒含量,进而避免了企业分离器1中的储液量,进而避免因气液分离器1中的储液量过大引起压缩机2吸气带液引发的液击问题。
可以理解地,在储液罐10存储冷媒的过程中,由于第二储液出口d位于储液罐10的顶部液态冷媒基本全部储存在储液罐10内,第一储液出口c位于储液罐10的底部部分液态冷媒经第一储液出口c流回气液分离器1,利用第二储液出口d外排冷媒相比利用第一储液出口c外排冷媒,更加有利于储液罐10内液态冷媒的储存。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储液出口同时包括上述第一储液出口c和上述第二储液出口d,储液出口阀同时包括上述第一储液出口阀12和上述第二储液出口阀17。在制热模式下,当室外换热器4中冷媒蒸发不完全时,可以通过开启第一储液出口阀12和/或第二储液出口阀17来使得储液罐10储存液态冷媒,以减少气液分离器1中的储液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2,室外机01还包括加压阀14,储液罐10还具有加压口b,加压口b位于储液罐10的顶部,加压阀14连接加压口b和压缩机2的排气端。
在多联机空调***中,由于室外机01和室内机02搭配的不固定性,工程安装因素的影响,参与空调***循环的冷媒需求不一致。在本实施例中,在制热模式下,当空调***参与制热的冷媒量不足时,则将储液罐10内的存储的冷媒排出至冷媒循环回路内,供空调***使用。
具体地,参见图6,关闭储液进口阀11,开启第一储液出口阀12和加压阀14。此时进入室外机01的冷媒全部进入室外换热器4,并经四通阀3后进入气液分离器1。同时,由于加压阀14将储液罐10与压缩机2的排气端连通,压缩机2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部分经加压阀14进入储液罐10内,高温高压冷媒进入储液罐10内中时,将储液罐10内储存的低温液态冷媒进行加热蒸发,同时补充排液压力使得储液罐10内的冷媒经第一储液出口c流出后经第一储液出口阀12进入到气液分离器1中,如此提高了压缩机2的吸气端的吸气量,进而提高了参与空调***循环的冷媒含量,改善空调***的制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制热模式下,开启加压阀14后,除了开启第一储液出口阀12,也可以同时开启第二储液出口阀17,则储液罐10内的气体冷媒可以经第二储液出口d排出至气液分离器1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室外机01还包括排液阀13,排液阀13的一端连接于制热节流装置5背离室外换热器4的一侧,排液阀13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储液出口c和第一储液出口阀12之间的管路上。
当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室外换热器4与气液分离器1不导通,气液分离器1与室内机02导通,压缩机2产生的高温高压冷媒经室外换热器4放热机后冷媒变成液态或气液混合状态,在室内机02的室内换热器9中蒸发吸热液态冷媒变成气态冷媒后进入气液分离器1,而后回到压缩机2中,完成一个冷媒循环。一般地,空调***在制冷模式下所需的冷媒含量是低于空调***在制热模式下所需的冷媒含量的。因此,需要减少参与制冷的冷媒含量。
在本实施例中,在实际作业时,参见7,当空调***进入制冷模式时,开启储液进口阀11和排液阀13,关闭制热节流装置5、加压阀14、和储液出口阀(包括第一储液出口阀12和第二储液出口阀17时,两者均关闭)。此时压缩机2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先后经室外换热器4、储液进口阀11、储液罐10、排液阀13后进入到室内机02,然后由室内机02进入气液分离器1中,最后回到压缩机2。当冷媒进入储液罐10时,部分液态冷媒储存于储液罐10内,由此降低了流经室内换热器9的冷媒量,从而降低了参与空调***制冷的冷媒含量,避免过多冷媒在室内换热器9内蒸发不完全导致的有液态冷媒进入到气液分离器1中引起气液分离器1中的储液量高,进而有助于降低压缩机2因吸费带液引发的液击问题的出现几率。
在制冷模式下,当空调***参与循环的冷媒量不足时,则从储液罐10内排出一定量的冷媒参与空调***冷媒循环,以改善制冷效果。
具体地,参见图8,关闭储液进口阀11和储液出口阀(包括第一储液出口阀12和第二储液出口阀17),并开启制热节流装置5、排液阀13和加压阀14。此时,加压阀14连通加压口b和压缩机2。经室外换热器4流出的冷媒经制热节流装置5进入室内机02中,同时储液罐10储存的冷媒在压缩机2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的作用下排除储液罐10,并经过排液阀13后与流出制热节流装置5的冷媒汇合流入室内机02中。如此,增加了室内机02中参与制冷的冷媒含量,提高了制冷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2,室外机01还包括过冷换热器7和对冷节流件6,过冷换器7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的一端用于连接室内机02具体连接室内机02中制冷节流件8背离室内换热器9的一端,第一流道的另一端与对冷节流件6并联连接至制热节流装置5,排液阀13位于制热节流装置5和第一流道与对冷节流件6的并联连接处之间,第二流道的一端连接对冷节流件6背离制热节流装置5的一端,第二流道的另一端连接至气液分离器1的入口端。在实际作业时,通过过冷换热器7和对冷节流件6将室外换热器4产生的一部分液态冷媒引入对冷节流件6而后进而第二流道,另一部分液态冷媒进入第一流道而后进入室内机02,进入对冷节流件6的冷媒经对冷节流件6节流降压后在第二流道内对第一流道内的冷媒进行过冷,有助于提高整个空调***的过冷量。
在制热模式下,室外换热器4具有两种工作状态,即蒸发完全状态和蒸发不完全状态。在蒸发完全状态时,室外换热器4内的冷媒器玩完全蒸发,反之不完全蒸发。空调***需要判断室外换热器4中冷媒是否蒸发完全,并根据结果来控制储液罐10进行储液,以调节气液分离器1中的储液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9,室外机01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19和第一压力传感器20,第一温度传感器19设于室外换热器4靠近四通阀3的一端,第一压力传感器20设于压缩机2的吸气端。
其中,第一温度传感器19用于检测在制热模式下室外换热器4的冷媒流出一侧的温度,第一压力传感器20用于检测压缩机2吸气侧的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通过判断第一温度传感器19的检测值和第一压力传感器20的检测值所对应的饱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来判断室外换热器4的工作状态。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9的检测值大于第一压力传感器20的检测值所对应的饱和温度值时,空调***判断出室外换热器4处于蒸发完全状态,此时不需要控制储液罐10进行储液,也就是保持储液进口阀11、储液出口阀均关闭的状态。反之,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9的检测值小于或等于第一压力传感器20的检测值所对应的饱和温度值时,空调***判断出室外换热器4处于蒸发不完全状态,此时需要控制储液罐10进行储液,则控制储液进口阀11、储液出口阀均打开。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9,室外机01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21和第三温度传感器22,第二温度传感器21设于气液分离器1的出口端,第三温度传感器22设于气液分离器1的入口端。
其中,第二温度传感器21用于检测气液分离器1出口端的温度,第三温度传感器22用于检测气液分离器1入口端的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21的检测值与第三温度传感器22的检测值来判断室外换热器4的工作状态。当第二温度传感器21的检测值与第三温度传感器22的检测值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空调***判断出室外换热器4处于蒸发完全状态,此时不需要控制储液罐10进行储液,也就是保持储液进口阀11、储液出口阀均关闭的状态。当第二温度传感器21的检测值与第三温度传感器22的检测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空调***判断出室外换热器4处于蒸发不完全状态,此时需要控制储液罐10进行储液,则控制储液进口阀11、储液出口阀均打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9,室外机01还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23和第四温度传感器24,以及包括液位传感器25或第五温度传感器26。第二压力传感器23设于压缩机2的排气端,第四温度传感器24用于检测室外环境温度,液位传感器25设于储液罐10内,第五温度传感器26设于储液罐10的底部。其中,室外环境是指室外机01所在的环境。第四温度传感器2的具体设置方式不限,只要能检测室外机01的外部环境温度即可,例如第四温度传感器24设于室外机01的外部。
其中,液位传感器25用于检测储液罐10内的液位高度,第二压力传感器23用于检测压缩机2排气侧的压力大小,第五温度传感器26用于检测储液罐10底部的温度。
在制热模式下,当室外蒸发器4处于蒸发完全状态时,储液进口阀11和储液出口阀均关闭。空调***还需要根据工况条件判断自身循环冷媒用量是否足够,以确定自身是否满足制热排液条件。当判断出自身满足制热排液条件时,说明空调***循环冷媒用量不足,则开启加压阀14和第一储液出口阀12,利用压缩机2产生的高温高压冷媒将储液罐10内的冷媒蒸发并经第一储液出口c推出至气液分离器1内,以进而增加循环冷媒含量。当判断出自身不满足制热排液条件时,则说明空调***循环冷媒用量足够,保持储液进口阀11和储液出口阀均关闭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制热模式下,开启加压阀14后,除了开启第一储液出口阀12,也可以同时开启第二储液出口阀17,则储液罐10内的气体冷媒可以经第二储液出口d排出至气液分离器1中。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根据第二压力传感器23的检测中所对应的饱和温度值、第四温度传感器24的检测值、以及液位传感器25的检测值或第五温度传感器26的检测值来判断自身是否满足制热排液条件。具体的,当满足第二压力传感器23的检测值所对应的饱和温度值与第四温度传感器24的检测值的差值小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还满足液位传感器25的检测值大于第二阈值、或者第五温度传感器26的检测值与第四温度传感器24的检测值的差值小于第四阈值时,空调***判断出自身满足制热排液条件,反之不满足。
另外,在制冷模式下,空调***也可以根据液位传感器25、第五温度传感器26、第四温度传感器24,以及制热节流装置5的开度值、室内换热器9的进出管温差值、制冷节流装置8的开度值来判断自身是否满足制冷排液条件。具体地,当满足制热节流装置5的开度值大于第五阈值、室内换热器9的进出管温差值大于第六阈值、且制冷节流装置8的开度值大于第七阈值的同时,还满足液位传感器25的检测值大于第二阈值或者第五温度传感器26的检测值与第四温度传感器24的检测值的差值小于第四阈值时,则空调***判断出自身满足制冷排液条件,反之则不满足。
在一实施例中,室外机01同时包括上述压缩机2、气液分离器1、四通阀3、室外换热器4、制热节流装置5、储液罐10、储液进口阀11、第一储液出口阀12、加压阀14、排液阀13和第一储液节流件15,储液罐10包括储液进口a、第一储液出口c和加压口b。
在本实施例中,当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开启制热节流装置5,并关闭储液进口阀11、第一储液出口阀12、加压阀14和排液阀13。判断室外换热器4的工作状态,当室外换热器4处于蒸发完全状态时,则各阀状态保持不变。当室外换热器4处于蒸发部完全状态时,则开启储液进口阀11和第一储液出口阀12,直至室外换热器4回到蒸发完全状态时两者关闭,以使储液罐10储液。在室外换热器4处于蒸发完全状态下,判断空调***是否满足制热排液条件,若满足,则打开第一储液出口阀12和开启加压阀14,以将储液罐10内的冷媒排入冷媒循环回路。当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关闭制热节流装置5,打开储液进口阀11和排液阀13,关闭第一储液出口阀12和加压阀4,以使储液罐10储液。判断空调***是够满足制冷排液条件,若满足,则保持排液阀13开启,并开启制热节流装置5和加压阀14,关闭储液进口阀11和第一储液出口阀12,以将储液罐10内的冷媒排入冷媒循环回路。
参阅图10,为空调***的控制逻辑图,具体内容在此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在制热模式初始流路控制时,制热节流装置5开启,储液进口阀11、储液出口阀、加压阀14、排液阀13均关闭。在制热模式储液管存储控制流路时,制热节流装置5、储液进口阀11、储液出口阀开启,加压阀14、排液阀13关闭。在制热模式储液罐排液控制流路时,开启制热节流装置5、加压阀14、储液出口阀,并关闭储液进口阀11。在制冷模式储液罐存储控制流路时,制热节流装置5、储液出口阀、加压阀14关闭,储液进口阀11、排液阀13开启。在制冷模式储液罐排液控制流路时,制热节流装置5、排液阀13、加压阀14开启,储液进口阀11、储液出口阀关闭。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室外机01,在制热模式下,可以降低气液分离器1中的储液量,避免因气液分离器1中的储液量过大引起压缩机2吸气带液引发的液击问题。同时,通过储液罐10的排液控制,增大制热时***循环冷媒量,改善因冷媒循环不足造成的制热能力不良的问题。另外,在制冷运行时,利用储液罐10存液、排液的作用调整不同工况下冷媒需求量,一方面解决制热制冷冷媒不匹配的问题,另一方面调整不同工况下冷媒需求量,提高制冷效果。
另外,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空调***,该空调***包括构成冷媒循环回路的压缩机2、气液分离器1、四通阀3、室外换热器4、制热节流装置5、制冷节流装置8和室内换热器9,以及包括储液罐10、储液进口阀11、储液出口阀和储液节流件。储液罐10具有储液进口a和储液出口,储液进口a通过储液进口阀11连接于室外换热器4和制热节流装置5之间,储液节流件连接储液出口和储液出口阀的一端。在制热模式下,储液出口阀的另一端与气液分离器1的入口端连接,且导通或截止储液出口和气液分离器1。
上述空调***,在实际作业时,在制热模式下,制热节流装置5始终处于开启状态。当室外换热器4中冷媒蒸发不完全,开启储液进口阀11和储液出口阀。进入制热节流装置5的冷媒被分成两路,一路进入室外换热器4经蒸发吸热变成气态冷媒进入气液分离器1中,另一路经储液进口阀11、储液进口a进入储液罐10中。一部分冷媒储存在储液罐10中,一部分冷媒经储液出口、储液出口阀、储液节流件后进入气液分离器1中。由于部分液态冷媒进入到储液罐10内并存储,使得进入室外换热器4中的液态冷媒含量降低,使得室外换热器4中的液态冷媒基本能够完全蒸发成气态冷媒。如此,使得进入气液分离器1中的冷媒中液态冷媒的含量降低,从而降低了气液分离器1中的储液量,进而避免因气液分离器1中的储液量过大引起压缩机2吸气带液引发的液击问题。
另外,上述空调***还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室外机01所包含的结构及构造,具有参阅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进行赘述。
优选地,空调***包括分体式的室内机02和室外机01,室内机02包括上述的压缩机2、气液分离器1、四通阀3、室外换热器4、制热节流装置5,室内机02包括上述的制冷节流装置8和室内换热器9。当然,室内机02可以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室内机02中任一实施例中的室内机02。
另外,参见图11,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包括:
S1、在制热模式下,开启制热节流装置5,并检测室外换热器4的工作状态,室外换热器4的工作状态包括蒸发完全状态和蒸发不完全状态;
S2、当室外换热器4处于蒸发不完全状态时,开启储液进口阀11和储液出口阀;
S3、当室外换热器4处于蒸发完全状态时,关闭储液进口阀11和储液出口阀。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包括压缩机2、气液分离器1、四通阀3、室外换热器4、制热节流装置5、制冷节流装置8、室内换热器9、储液罐10、储液进口阀11、储液出口阀和储液节流件。其中,压缩机2、气液分离器1、四通阀3、室外换热器4、制热节流装置5与制冷节流装置8和室内换热器9构成冷媒循环回路。储液罐10具有储液进口a和储液出口,储液进口a通过储液进口阀11连接于室外换热器4和制热节流装置5之间,储液节流件连接储液出口和储液出口阀的一端。在制热模式下,储液出口阀的另一端与气液分离器1的入口端连接,且导通或截止储液出口和气液分离器1。
当空调***在制热模式下时,首先开启制热节流装置5,并关闭各个阀件,导通冷媒循环回路,使空调***处于制热初始状态。然后,检测室外换热器4的工作状态。室外换热器4具有两种工作状态,即蒸发完全状态和蒸发不完全状态。在蒸发完全状态时,室外换热器4内的冷媒器玩完全蒸发,反之不完全蒸发。空调***需要判断室外换热器4中冷媒是否蒸发完全,并根据结果来控制储液罐10进行储液,以调节气液分离器1中的储液量。
当室外换热器4处于蒸发完全状态时,则保持制热节流装置5的开启,并保持各个阀件的关闭。当室外换热器4处于蒸发不完全状态时,开启储液进口阀11和储液出口阀,使得进入制热节流装置5的冷媒被分成两路,一路进入室外换热器4经蒸发吸热变成气态冷媒进入气液分离器1中,另一路经储液进口阀11、储液进口a进入储液罐10中。一部分冷媒储存在储液罐10中,一部分冷媒经储液出口、储液出口阀、储液节流件后进入气液分离器1中。由于部分液态冷媒进入到储液罐10内并存储,使得进入室外换热器4中的液态冷媒含量降低,使得室外换热器4中的液态冷媒基本能够完全蒸发成气态冷媒。如此,使得进入气液分离器1中的冷媒中液态冷媒的含量降低,从而降低了气液分离器1中的储液量,进而避免因气液分离器1中的储液量过大引起压缩机2吸气带液引发的液击问题。
具体到实施例中,储液出口包括第二储液出口d,储液节流件包括第二储液节流件16,储液出口阀包括第二储液出口阀17。第二储液出口d位于储液罐10的顶部,第二储液节流件16连接第二储液出口d和第二储液出口阀17的一端,第二储液出口阀17的另一端连接气液分离器1的入口端;
和/或,储液出口包括第一储液出口c,储液节流件包括第一储液节流件15,储液出口阀包括第一储液出口阀12,第一储液出口c位于储液罐10的底部,第一储液节流件15连接第一储液出口c和第一储液出口阀12的一端,第一储液出口阀12的另一端连接至室外换热器4和四通阀3之间的管路上。
此时,步骤S2具体包括:
S21、当室外换热器4处于蒸发不完全状态时,开启储液进口阀11,并开启第一储液出口c和/或第二储液出口d。
步骤S3具体包括:
S31、当室外换热器4处于蒸发完全状态时,关闭储液进口阀11、第一储液出口c和/或第二储液出口d。
在本实施例中,当室外换热器4处于蒸发完全状态时,各个阀件均关闭。当室外换热器4处于蒸发不完全状态时,在开启储液进口阀11后,还可以通过开启第一储液出口阀12使得冷媒经储液进口阀11进入储液罐10后进行液态冷媒的存储后,气态冷媒或者还包括部分液态冷媒经第一储液出口c、四通阀3回到气液分离器1中。也可以通过开启第二储液出口阀17使得冷媒经储液进口阀11进入储液罐10进行液态冷媒的存储后,气态冷媒经第二储液出口d直接进入到气液分离器1中。也可以第一储液出口阀12和第二储液出口阀17均开启。可以理解地,在室外换热器4处于蒸发完全状态时,当室外机01包括只包括第一储液出口阀12或第二储液出口阀17时,则对应只需关闭一个储液出口阀,当室外机01包括第一储液出口阀12和第二储液出口阀17时,则需要关闭两个储液出口阀。
具体到的实施例中,空调***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19和第一压力传感器20,第一温度传感器19设于室外换热器4靠近四通阀3的一端,第一压力传感器20设于压缩机2的吸气端。其中,第一温度传感器19用于检测在制热模式下室外换热器4的冷媒流出一侧的温度,第一压力传感器20用于检测压缩机2吸气侧的温度。
此时,步骤S1具体包括:
S11、获取第一温度传感器19和第一压力传感器20的检测值,判断第一温度传感器19的检测值是否大于第一压力传感器20的检测值所对应的饱和温度值;
S12、若是,则判断出室外换热器4处于蒸发完全状态;
S13、若否,则判断出室外换热器4处于蒸发不完全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判断第一温度传感器19的检测值和第一压力传感器20的检测值所对应的饱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来判断室外换热器4的工作状态。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9的检测值大于第一压力传感器20的检测值所对应的饱和温度值时,则判断出室外换热器4处于蒸发完全状态,此时不需要控制储液罐10进行储液,也就是保持储液进口阀11、储液出口阀均关闭的状态。反之,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9的检测值小于或等于第一压力传感器20的检测值所对应的饱和温度值时,空调***判断出室外换热器4处于蒸发不完全状态,此时需要控制储液罐10进行储液,则控制储液进口阀11、储液出口阀均打开。
具体到另一实施例中,空调***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21和第三温度传感器22,第二温度传感器21设于气液分离器1的出口端,第三温度传感器22设于气液分离器1的入口端。其中,第二温度传感器21用于检测气液分离器1出口端的温度,第三温度传感器22用于检测气液分离器1入口端的温度。
此时,步骤S1具体包括:
S11’、获取第二温度传感器21和第三温度传感器22的检测值,判断第二温度传感器21的检测值与第三温度传感器22的检测值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
S12’、若是,则判断出室外换热器4处于蒸发完全状态;
S13’、若否,则判断出室外换热器4处于蒸发不完全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21的检测值与第三温度传感器22的检测值来判断室外换热器4的工作状态。当第二温度传感器21的检测值与第三温度传感器22的检测值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则判断出室外换热器4处于蒸发完全状态,此时不需要控制储液罐10进行储液,也就是保持储液进口阀11、储液出口阀均关闭的状态。当第二温度传感器21的检测值与第三温度传感器22的检测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空调***判断出室外换热器4处于蒸发不完全状态,此时需要控制储液罐10进行储液,则控制储液进口阀11、储液出口阀均打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3之后,还包括:
S4、在制热模式下,判断空调***是否满足制热排液条件,制热排液条件用于指示空调***参与制热的冷媒不足;
S5、若是,则开启加压阀14和第一储液出口阀12;
S6、若否,则关闭加压阀14和第一储液出口阀12。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还包括加压阀14,储液罐10还具有加压口b,加压口b位于储液罐10的顶部,加压阀14连接加压口b和压缩机2的排气端。
当室外换热器4处于蒸发完全状态后,还需要根据工况条件判断空调***循环冷媒用量是否足够,以确定空调***是否满足制热排液条件。当判断出空调***满足制热排液条件时,说明空调***循环冷媒用量不足,则开启加压阀14和第一储液出口阀12,利用压缩机2产生的高温高压冷媒将储液罐10内的冷媒蒸发并推出至气液分离器1内,以进而增加循环冷媒含量。当判断出空调***不满足制热排液条件时,则说明空调***循环冷媒用量足够,保持储液进口阀11和储液出口阀均关闭即可。如此可适时调节循环用冷媒含量,保证制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制热模式下,开启加压阀14后,除了开启第一储液出口阀12,也可以同时开启第二储液出口阀17,则储液罐10内的气体冷媒可以经第二储液出口d排出至气液分离器1中。
具体到实施例中,步骤S4具体包括:
S41、获取第二压力传感器23的检测值和第四温度传感器24的检测值,以及获取液位传感器25或第五温度传感器26的检测值;
S42、判断是否满足第二压力传感器23的检测值所对应的饱和温度值与第四温度传感器24的检测值的差值小于第三阈值,以及满足液位传感器25的检测值大于第二阈值或第五温度传感器26的检测值与第四温度传感器24的检测值的差值小于第四阈值;
S43、若是,则判断出空调***满足制热排液条件;
S44、若否,则判断出空调***不满足制热排液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还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23和第四温度传感器24,以及包括液位传感器25或第五温度传感器26。第二压力传感器23设于压缩机2的排气端,第四温度传感器24用于检测室外温度环境,液位传感器25设于储液罐10内,第五温度传感器26设于储液罐10的底部。
其中,液位传感器25用于检测储液罐10内的液位高度,第二压力传感器23用于检测压缩机2排气侧的压力大小,第五温度传感器26用于检测储液罐10底部的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第二压力传感器23的检测中所对应的饱和温度值、第四温度传感器24的检测值、以及液位传感器25的检测值或第五温度传感器26的检测值来判断自身是否满足制热排液条件。具体的,当满足第二压力传感器23的检测值所对应的饱和温度值与第四温度传感器24的检测值的差值小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还满足液位传感器25的检测值大于第二阈值、或者第五温度传感器26的检测值与第四温度传感器24的检测值的差值小于第四阈值时,空调***判断出自身满足制热排液条件,反之不满足。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P1、在制冷模式下,开启储液进口阀11和排液阀13,并关闭制热节流装置5和储液出口阀12、17。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还包括排液阀13,排液阀13的一端连接于制热节流装置5背离室外换热器4的一侧,排液阀13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储液出口c和第一储液出口阀12之间的管路上。
一般地,空调***在制冷模式下所需的冷媒含量是低于空调***在制热模式下所需的冷媒含量的。因此,需要减少参与制冷的冷媒含量。
在本实施例中,在空调***进入制冷模式时,开启储液进口阀11和排液阀13,并关闭制热节流装置5和储液出口阀,压缩机2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先后经室外换热器4、储液进口阀11、储液罐10、排液阀13后进入到室内机02,然后由室内机02进入气液分离器1中,最后回到压缩机2。当冷媒进入储液罐10时,部分液态冷媒储存于储液罐10内,由此降低了流经室内换热器9的冷媒量,从而降低了参与空调***制冷的冷媒含量,避免过多冷媒在室内换热器9内蒸发不完全导致的有液态冷媒进入到气液分离器1中引起气液分离器1中的储液量高,进而有助于降低压缩机2因吸费带液引发的液击问题的出现几率。
具体到一实施例中,在步骤P1之后还包括:
P2、判断空调***是否满足制冷排液条件,制冷排液条件用于指示空调***中参与制冷的冷媒不足;
P3、若是,则关闭储液进口阀11和储液出口阀,并开启排液阀13和制热节流装置5。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空调***的工况不同所使用的冷媒用量不同。在进入制冷模式后,由于储液罐10不断储存冷媒,可能会造成某一工况下循环冷媒用量不足,降低制冷效果。当***满足制冷排液条件,则判断出循环冷媒用量不足,此时需要利用储液罐10内的冷媒增加循环冷媒用量。
具体地,关闭储液进口阀11和储液出口阀(包括第一储液出口阀12和第二储液出口阀17),并开启制热节流装置5、排液阀13和加压阀14。此时,加压阀14连通加压口b和压缩机2。经室外换热器4流出的冷媒经制热节流装置5进入室内机02中,同时储液罐10储存的冷媒在压缩机2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的作用下排除储液罐10,并经过排液阀13后与流出制热节流装置5的冷媒汇合流入室内机02中。如此,增加了室内机02中参与制冷的冷媒含量,提高了制冷效果。
具体到实施例中,步骤P2具体包括:
P21、获取室内换热器9的进出管温差值、制冷节流装置8的开度值和第四温度传感器24的检测值,以及获取液位传感器25的检测值或第五温度传感器26的检测值;
P22、判断是否满足室内换热器9的进出管温差值大于第六阈值、且制冷节流装置8的开度值大于第七阈值,以及满足液位传感器25的检测值大于第二阈值或第五温度传感器26的检测值与第四温度传感器24的检测值的差值小于第四阈值;
P23、若是,则判断出空调***满足制冷排液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满足制冷排液条件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同时满足制热节流装置5的开度值大于第五阈值、室内换热器9的进出管温差值大于第六阈值、制冷节流装置8的开度值大于第七阈值、且液位传感器25的检测值大于第二阈值。另一种情况是,同时满足制热节流装置5的开度值大于第五阈值、室内换热器9的进出管温差值大于第六阈值、制冷节流装置8的开度值大于第七阈值、且第五温度传感器26的检测值与第四温度传感器24的检测值的差值小于第四阈值。
当以上两种情况满足任一种时,则判断出空调***满足制冷排液条件,则执行步骤P3。若一种都不满足时,则判断出空调***不满足制冷排液条件,各部件保持当前状态。
进一步地,还包括获取制热节流装置5的开度值,当不满足P22步骤且制热节流装置5的开度值小于或等于第五阈值时,说明空调***制冷地冷媒量已经足够,此时切换至制冷储液状态,即关闭制热节流装置5、并开启储液进口阀11和排液阀13,并关闭制热节流装置5和所述储液出口阀。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6)

1.一种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室内机(02)构成冷媒循环回路的压缩机(2)、气液分离器(1)、四通阀(3)、室外换热器(4)和制热节流装置(5),且还包括储液罐(10)、储液进口阀(11)、储液出口阀和储液节流件;
所述储液罐(10)具有储液进口(a)和储液出口,所述储液进口(a)通过所述储液进口阀(11)连接于所述室外换热器(4)和所述制热节流装置(5)之间,所述储液节流件连接所述储液出口和所述储液出口阀的一端;
在制热模式下,所述储液出口阀的另一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1)的入口端连接,且导通或截止所述储液出口和所述气液分离器(1);
所述室外机(01)还包括加压阀(14),所述储液罐(10)还具有加压口(b),所述加压口(b)位于所述储液罐(10)的顶部;所述加压阀(14)连接所述加压口(b)和所述压缩机(2)的排气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出口包括第二储液出口(d),所述储液节流件包括第二储液节流件(16),所述储液出口阀包括第二储液出口阀(17);
所述第二储液出口(d)位于所述储液罐(10)的顶部,所述第二储液出口阀(17)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储液出口(d),所述第二储液节流件(16)连接所述第二储液出口(d)和所述第二储液出口阀(17)的一端,所述第二储液出口阀(1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1)的入口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出口包括第一储液出口(c),所述储液节流件包括第一储液节流件(15),所述储液出口阀包括第一储液出口阀(12);
所述第一储液出口(c)位于所述储液罐(10)的底部,所述第一储液出口阀(1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储液出口(c),所述第一储液节流件(15)连接所述第一储液出口(c)和所述第一储液出口阀(12)的一端,所述第一储液出口阀(12)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室外换热器(4)和所述四通阀(3)之间的管路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液阀(13),所述排液阀(1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制热节流装置(5)背离所述室外换热器(4)的一侧,所述排液阀(13)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储液出口(c)和所述第一储液出口阀(12)之间的管路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19)和第一压力传感器(20),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9)设于所述室外换热器(4)靠近所述四通阀(3)的一端,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20)设于所述压缩机(2)的吸气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21)和第三温度传感器(22),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21)设于所述气液分离器(1)的出口端,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22)设于所述气液分离器(1)的入口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23)和第四温度传感器(24),以及包括液位传感器(25)或第五温度传感器(26);
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23)设于所述压缩机(2)的排气端,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24)用于检测室外环境温度,所述液位传感器(25)设于所述储液罐(10)内,所述第五温度传感器(26)设于所述储液罐(10)的底部。
8.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构成冷媒循环回路的压缩机(2)、气液分离器(1)、四通阀(3)、室外换热器(4)、制热节流装置(5)、制冷节流装置(8)和室内换热器(9),且还包括储液罐(10)、储液进口阀(11)、储液出口阀和储液节流件;
所述储液罐(10)具有储液进口(a)和储液出口,所述储液进口(a)通过所述储液进口阀(11)连接于所述室外换热器(4)和所述制热节流装置(5)之间,所述储液节流件连接所述储液出口和所述储液出口阀的一端;
在制热模式下,所述储液出口阀的另一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1)的入口端连接,且导通或截止所述储液出口和所述气液分离器(1);
所述空调***还包括加压阀(14),所述储液罐(10)还具有加压口(b),所述加压口(b)位于所述储液罐(10)的顶部;所述加压阀(14)连接所述加压口(b)和所述压缩机(2)的排气端。
9.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制热模式下,开启制热节流装置(5),并检测室外换热器(4)的工作状态,所述室外换热器(4)的工作状态包括蒸发完全状态和蒸发不完全状态;
当所述室外换热器(4)处于所述蒸发不完全状态时,开启储液进口阀(11)和储液出口阀;
当所述室外换热器(4)处于所述蒸发完全状态时,关闭所述储液进口阀(11)和所述储液出口阀;
在所述当所述室外换热器(4)处于所述蒸发完全状态时,关闭所述储液进口阀(11)和所述储液出口阀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制热模式下,判断所述空调***是否满足制热排液条件,所述制热排液条件用于指示所述空调***参与制热的冷媒不足;
若是,则开启加压阀(14)和第一储液出口阀(12);
若否,则关闭加压阀(14)和第一储液出口阀(1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室外换热器(4)处于所述蒸发不完全状态时,开启储液进口阀(11)和储液出口阀的步骤,具体包括:
当所述室外换热器(4)处于所述蒸发不完全状态时,开启所述储液进口阀(11),并开启第一储液出口阀(12)和/或第二储液出口阀(17);
对应地,所述当所述室外换热器(4)处于所述蒸发完全状态时,关闭所述储液进口阀(11)和所述储液出口阀的步骤,具体包括:
当所述室外换热器(4)处于所述蒸发完全状态时,关闭所述储液进口阀(11)、第一储液出口阀(12)和/或第二储液出口阀(17)。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室外换热器(4)的工作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第一温度传感器(19)和第一压力传感器(20)的检测值,判断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9)的检测值是否大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20)的检测值所对应的饱和温度值;
若是,则判断出所述室外换热器(4)处于蒸发完全状态;
若否,则判断出所述室外换热器(4)处于蒸发不完全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室外换热器(4)的工作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第二温度传感器(21)和第三温度传感器(22)的检测值,判断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21)的检测值与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22)的检测值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
若是,则判断出所述室外换热器(4)处于蒸发完全状态;
若否,则判断出所述室外换热器(4)处于蒸发不完全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空调***是否满足制热排液条件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第二压力传感器(23)的检测值和第四温度传感器(24)的检测值,以及获取液位传感器(25)或第五温度传感器(26)的检测值;
判断是否满足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23)的检测值所对应的饱和温度值与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24)的检测值的差值小于第三阈值,以及满足所述液位传感器(25)的检测值大于第二阈值或所述第五温度传感器(26)的检测值与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24)的检测值的差值小于第四阈值;
若是,则判断出所述空调***满足制热排液条件。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制冷模式下,开启储液进口阀(11)和排液阀(13),并关闭制热节流装置(5)和所述储液出口阀。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启储液进口阀(11)和排液阀(13),并关闭制热节流装置(5)和所述储液出口阀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空调***是否满足制冷排液条件,所述制冷排液条件用于指示所述空调***中参与制冷的冷媒不足;
若是,则关闭所述储液进口阀(11)和所述储液出口阀,并开启所述排液阀(13)和所述制热节流装置(5)。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空调***是否满足制冷排液条件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室内换热器(9)的进出管温差值、制冷节流装置(8)的开度值和第四温度传感器(24)的检测值,以及获取液位传感器(25)的检测值或第五温度传感器(26)的检测值;
判断是否满足所述室内换热器(9)的进出管温差值大于第六阈值、且所述制冷节流装置(8)的开度值大于第七阈值,以及满足所述液位传感器(25)的检测值大于第二阈值或所述第五温度传感器(26)的检测值与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24)的检测值的差值小于第四阈值;
若是,则判断出所述空调***满足所述制冷排液条件。
CN202110846856.0A 2021-07-26 2021-07-26 室外机、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35872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46856.0A CN113587262B (zh) 2021-07-26 2021-07-26 室外机、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46856.0A CN113587262B (zh) 2021-07-26 2021-07-26 室外机、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87262A CN113587262A (zh) 2021-11-02
CN113587262B true CN113587262B (zh) 2022-07-08

Family

ID=78250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46856.0A Active CN113587262B (zh) 2021-07-26 2021-07-26 室外机、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87262B (zh)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46206A (ja) * 1998-11-11 2000-05-26 Yamaha Motor Co Ltd エンジン駆動圧縮式空調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JP2001235189A (ja) * 2000-02-22 2001-08-3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蓄熱式冷凍システム
JP2002267299A (ja) * 2001-03-07 2002-09-18 Sanken Setsubi Kogyo Co Ltd 冷凍又は製氷に利用する水蒸気圧縮冷凍機の冷液取出しシステム
JP2003004324A (ja) * 2001-06-22 2003-01-0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蓄熱式空気調和装置
JP2006504460A (ja) * 2002-10-31 2006-02-09 グリュンドラー・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ガス特に呼吸気の温調と加湿とを行なう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982798A (zh) * 2005-12-16 2007-06-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补气***及补气控制方法
KR20140030719A (ko) * 2012-09-03 2014-03-12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에어 공급기의 수분배출 구조
CN104344618A (zh) * 2013-07-30 2015-02-1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智能除霜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4676944A (zh) * 2013-11-28 2015-06-03 合肥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及其冷媒调节方法
JP3199037U (ja) * 2015-04-09 2015-08-06 信越空調株式会社 冷暖房装置
CN104949297A (zh) * 2014-03-27 2015-09-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机组及其压力控制方法
US9168315B1 (en) * 2011-09-07 2015-10-27 Mainstream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Cost-effective remote monitoring, diagnostic and system health predic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vapor compression and heat pump units based on compressor discharge line temperature sampling
CN105698320A (zh) * 2016-04-20 2016-06-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
CN205641208U (zh) * 2016-04-29 2016-10-1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单冷型空调器
CN110567183A (zh) * 2019-09-16 2019-12-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除霜控制方法
CN111829149A (zh) * 2020-07-21 2020-10-27 山东雅士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四管制热机组回收***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89217B (zh) * 2011-01-10 2016-02-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冷媒量控制装置和方法及具有该控制装置的空调机组
CN102434234A (zh) * 2011-12-02 2012-05-02 罗良宜 空气能等温蓄冷发动机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46206A (ja) * 1998-11-11 2000-05-26 Yamaha Motor Co Ltd エンジン駆動圧縮式空調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JP2001235189A (ja) * 2000-02-22 2001-08-3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蓄熱式冷凍システム
JP2002267299A (ja) * 2001-03-07 2002-09-18 Sanken Setsubi Kogyo Co Ltd 冷凍又は製氷に利用する水蒸気圧縮冷凍機の冷液取出しシステム
JP2003004324A (ja) * 2001-06-22 2003-01-0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蓄熱式空気調和装置
JP2006504460A (ja) * 2002-10-31 2006-02-09 グリュンドラー・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ガス特に呼吸気の温調と加湿とを行なう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982798A (zh) * 2005-12-16 2007-06-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补气***及补气控制方法
US9168315B1 (en) * 2011-09-07 2015-10-27 Mainstream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Cost-effective remote monitoring, diagnostic and system health predic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vapor compression and heat pump units based on compressor discharge line temperature sampling
KR20140030719A (ko) * 2012-09-03 2014-03-12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에어 공급기의 수분배출 구조
CN104344618A (zh) * 2013-07-30 2015-02-1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智能除霜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4676944A (zh) * 2013-11-28 2015-06-03 合肥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及其冷媒调节方法
CN104949297A (zh) * 2014-03-27 2015-09-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机组及其压力控制方法
JP3199037U (ja) * 2015-04-09 2015-08-06 信越空調株式会社 冷暖房装置
CN105698320A (zh) * 2016-04-20 2016-06-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
CN205641208U (zh) * 2016-04-29 2016-10-1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单冷型空调器
CN110567183A (zh) * 2019-09-16 2019-12-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除霜控制方法
CN111829149A (zh) * 2020-07-21 2020-10-27 山东雅士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四管制热机组回收***及其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热泵空调热水器节能控制与高效能运行研究;杨帅;《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Ⅱ辑》;20170115(第01期);C042-55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87262A (zh) 2021-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31187B (zh) 三管热回收多联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1739591U (zh) 一种不间断制热的空调***及空调设备
EP2325577B1 (en) Heat pump
US8671706B2 (en) Heat pump
JP5121922B2 (ja) 空調給湯複合システム
US9587865B2 (en)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14322106B (zh) 一种空调***
CN113405243A (zh) 空调***的控制方法
AU2019457803B2 (en)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CN112050292B (zh) 一种空调***、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050399A (zh) 一种空调装置
JP2012132586A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US7624590B2 (en) Multi-type air conditioner
CN210801718U (zh) 可连续制热的空调
CN113587262B (zh) 室外机、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EP3734192B1 (en) Air conditioner system
CN111919073A (zh) 制冷装置
WO2009096179A1 (ja) 暖房用補助ユニット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CN213089945U (zh) 一种空调装置
JP2009293887A (ja) 冷凍装置
CN112013559A (zh) 制冷***和制冷***控制方法
CN210951964U (zh) 风冷热泵机组
KR100588846B1 (ko) 히트펌프 공기조화기
CN212961900U (zh) 一种空调器及空调***
JP7493678B2 (ja) 冷凍装置の室外機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冷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