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42538A - 一种摄像头以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摄像头以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42538A
CN113542538A CN202010291931.7A CN202010291931A CN113542538A CN 113542538 A CN113542538 A CN 113542538A CN 202010291931 A CN202010291931 A CN 202010291931A CN 113542538 A CN113542538 A CN 1135425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module
light shielding
shading
camera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9193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42538B (zh
Inventor
郭毅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9193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42538B/zh
Priority to US17/001,105 priority patent/US11899508B2/en
Priority to EP20200220.0A priority patent/EP3896516A1/en
Publication of CN1135425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25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425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25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8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n integrated camera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2Diaphrag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3Light absorb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46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zoom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摄像头及终端设备,摄像头包括镜头模组,镜头模组被配置为沿其轴线运动;摄像头还包括光学元件,镜头模组沿其轴线朝向或远离光学元件运动,调整光学元件与镜头模组之间的距离;和/或,摄像头包括遮光组件和连接结构,镜头模组通过连接结构与遮光组件连接,镜头模组沿其轴线运动,通过连接结构带动遮光组件运动,调整遮光组件的开口的大小。通过镜头模组沿其轴线朝向或远离光学元件运动,调整光学元件与镜头模组之间的距离,实现摄像头的光学变焦功能,以获得更清晰的画面质量。遮光组件与镜头模组通过连接结构连接,连接结构带动遮光组件运动,调整遮光组件的开口的大小,进而调整镜头模组的进光量,以适用各种拍摄场合。

Description

一种摄像头以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光学元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摄像头以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手机等终端设备不断推陈出新,许多手机厂商越来越注重摄像镜头的拍摄质量,通过调焦、防抖或者大光圈,满足用户对拍摄质量的需求。
光学变焦是单反相机中较为常见的变焦方式,通过移动镜片来放大或者缩小所需要拍摄的景物,光学变焦倍数越大,能拍摄的景物就越远,当视角和焦距发生变化时,远处的景物变的更清晰。单反相机虽具备较好的光学变焦功能,但体积大,结构复杂,不合适携带,因此,如何将光学变焦功能与手机等终端设备的摄像镜头相融合,使手机等终端设备的摄像镜头具有光学变焦功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外,在对景物进行拍摄时,需要一定程度的曝光,光圈即是用来调节进入镜头里面的光线量的多少的装置,进而调节拍摄时的曝光量,以获取更清晰的画面质量。对于手机等小型化拍摄设备,存在无法调节其拍摄镜头的光圈大小的问题,导致手机等终端设备无法适应各种拍摄环境,影响拍摄画面质量。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摄像头以及终端设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头,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摄像头包括镜头模组,所述镜头模组被配置为沿其轴线运动;
所述摄像头还包括光学元件,所述镜头模组沿其轴线朝向或远离所述光学元件运动,调整所述光学元件与所述镜头模组之间的距离;和/或,
所述摄像头包括遮光组件和连接结构,所述镜头模组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遮光组件连接,所述镜头模组沿其轴线运动,通过所述连接结构带动所述遮光组件运动,调整所述遮光组件的开口的大小。
可选地,所述遮光组件包括至少一层遮光结构,每层所述遮光结构包括至少一个遮光部,至少一个所述遮光部形成所述遮光结构,每个所述遮光部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镜头模组连接,所述镜头模组沿其轴线运动,通过所述连接结构带动每个所述遮光结构运动。
可选地,所述遮光组件包括第一遮光结构和第二遮光结构,所述第一遮光结构包括多个第一遮光部,多个所述第一遮光部形成半球形的第一遮光结构,所述第二遮光结构包括多个第二遮光部,多个所述第二遮光部形成半球形的第二遮光结构;
沿所述镜头模组的轴线,所述第一遮光结构和所述第二遮光结构层叠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遮光结构包括两个第一遮光部,所述第二遮光结构包括两个所述第二遮光部;
所述镜头模组沿其轴线运动,调节两个所述第一遮光部的在第一预设方向上的开口大小,调节两个所述第二遮光部的在第二预设方向上的开口大小。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相互垂直。
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遮光部转动连接,所述连杆机构被配置为相对所述镜头模组转动;
所述镜头模组沿其轴线运动,通过所述连杆机构运动,带动多个所述遮光部相互分离或连接,调整多个所述遮光部连接处的开口的大小。
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镜头模组固定连接,所述连杆机构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部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遮光部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遮光部为弧形弯曲结构,所述遮光部包括遮光本体,以及由所述遮光本体的部分结构沿所述遮光本体的弯曲方向延伸形成的遮光限位部;
所述遮光限位部远离所述遮光本体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摄像头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壳体限位部,所述遮光限位部具有限位槽,所述壳体限位部伸入至所述限位槽中;
所述镜头模组沿其轴线运动,通过所述连接杆带动所述限位槽相对所述壳体限位部移动,所述壳体限位部与所述限位槽的底壁抵接时,所述镜头模组运动至第一极限位置。
可选地,所述遮光本体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壳体限位部转动连接,所述遮光本体通过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侧。
可选地,所述摄像头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壳体限位部,所述光学元件与所述壳体限位部固定连接,通过所述壳体限位部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摄像头。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镜头模组沿其轴线朝向或远离光学元件运动,调整光学元件与镜头模组之间的距离,实现摄像头的光学变焦功能,以获得更清晰的画面质量。
遮光组件与镜头模组通过连接结构连接,镜头模组沿其轴线运动,连接结构带动遮光组件运动,调整遮光组件的开口的大小,进而调整镜头模组的进光量,以适用各种拍摄场合,满足用户的拍摄需求。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摄像头的***图。
图2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摄像头的***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摄像头的镜头模组运动至第二极限位置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摄像头的镜头模组运动至靠近第二极限位置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实施例示出的摄像头的俯视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摄像头的镜头模组运动至第一极限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摄像头的镜头模组运动至第一极限位置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的实施例示出的摄像头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相关技术中,通过调整镜头、物体和焦点三方的位置发生变化,产生变焦效果。拍摄时,当成像面沿镜头的轴线运动时,视角和焦距发生变化,可以让更远处的景物变得清晰。也即,通过改变镜头的焦距改变拍摄的视角,将拍摄物体“拉近”或“推远”,实现光学变焦。许多厂商生产的手机等终端设备常采用长焦、定焦以实现变焦功能,变焦能力最多达10倍左右,更大的变焦倍数则会影响拍摄画面的质量,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相关技术中,手机等终端设备受到自身结构限制,内置于手机等终端设备的光圈均为固定光圈,不仅存在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端问题,而且无法改变光圈大小,进光量无法调节,从而无法满足各种拍摄环境的需求,用户体验较差。比如,由于强光下的过渡曝光,所拍摄出的画面会太亮发白;再比如,由于弱光下的曝光不足,所拍摄的画面存在昏暗、噪点高、细节丢失严重的问题。
本公开提出了一种摄像头以及终端设备,摄像头应用于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摄像头包括镜头模组,镜头模组被配置为沿其轴线运动。摄像头还包括光学元件,镜头模组沿其轴线朝向或远离光学元件运动,调整光学元件与镜头模组之间的距离,以实现摄像头的光学变焦功能,满足用户拍摄更远景物的需求,获得高清的画面质量。摄像头包括遮光组件和连接结构,镜头模组通过连接结构与遮光组件连接,镜头模组沿其轴线运动,通过连接结构带动遮光组件运动,调整遮光组件的开口的大小,进而调整镜头模组的进光量,满足不同的拍照场景下对进光量的需求,进一步提升拍摄出的画面质量。
如图1所示,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摄像头,包括镜头模组1,镜头模组1可以在外力作用下沿其轴线(参照图2所示,Z轴方向)运动。其中,外力作用比如可以是线性马达,线性马达可以设置在终端设备内,线性马达的轴端与镜头模组1固定连接,带动驱动镜头模组1沿其轴线方向运动,终端设备为线性马达供电,以驱动线性马达运行,进而带动镜头模组做直线运动。摄像头还包括光学元件2,其中,光学元件2可以是半球形透镜组,也可以是单片半球形透镜。摄像头包括壳体5,光学元件2固定设置在壳体5上,参照图4,镜头模组1设置在壳体5的内部。镜头模组1沿其轴线(参照图2所示,Z轴方向),在外力作用下朝向或者远离光学元件2运动,调整光学元件2与镜头模组1之间的距离,实现改变拍摄的视角,也就是说,通过把被拍摄体拉近或者推远,视角和焦距发生变化,实现摄像头的光学变焦功能,从而使远处的景物变得更加清晰。
如图1所示,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摄像头1包括镜头模组1,镜头模组1可以在外力作用下沿其轴线(参照图2所示,Z轴方向)运动,其中,外力比如可以是微型气缸,微型气缸直接或间接与镜头模组1连接,驱动镜头模组1沿其轴线直线移动。摄像头还包括遮光组件3和连接结构4,镜头模组1通过连接结构4与遮光组件3连接,镜头模组1沿其轴线(参照图2所示,Z轴方向)运动,通过连接结构4带动遮光组件3运动,调整遮光组件3的开口的大小,当遮光组件3的开口较大时,镜头模组1的进光量较大;当遮光组件3的开口较小时,镜头模组1的进光量较小。本实施例中,对连接结构4和遮光组件3的结构不做限定,连接结构4能够将镜头模组1的直线运动转换为遮光组件3的开闭运动的结构均可。比如,在一个示例中(图中未示出),遮光组件可以是由多块平板连接成的设置于镜头模组1的进光方向一侧的遮光板,每块平板均可以伸缩,镜头模组1沿其轴线移动,分别带动多块平板伸缩,对镜头组件1进行遮挡,或在遮光板的中部形成开口。本实施例中,通过调整遮光组件3的开口的大小,调整镜头模组1的进光量,由于镜头模组1在外力作用下可以线性运动,因此,镜头模组1的进光量可以连续调节,用户可以根据拍摄需求自行确定进光量,满足不同拍摄场景下对于进光量的需求,提高了拍摄质量,提升用户拍摄体验。
如图2所示,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摄像头包括壳体5和镜头模组1,镜头模组1设置于壳体1的内部,镜头模组1被配置为能够相对壳体5沿其自身轴线(参照图2所示,Z轴方向)运动。摄像头还包括光学元件2、遮光组件3、连接结构4,其中,光学元件2固定设置在壳体1的内部,镜头模组1沿其轴线朝向或远离光学元件2运动,调整光学元件2与镜头模组1之间的距离,实现光学变焦,使得用户在拍摄远距离图像时,依然能够拍摄出清晰的图像。镜头模组1通过连接结构4与遮光组件3连接,镜头模组1沿其轴线(参照图2所示,Z轴方向)运动,通过连接结构4带动遮光组件3运动,调整遮光组件3的开口的大小,以满足镜头模组1在各种拍摄环境下对进光量的需求。本实施例中,镜头模组1在外力驱动下沿其轴线朝向或远离光学元件2移动过程中,同时还通过连接结构4带动遮光组件3运动,对镜头模组1的进光量进行调节,在外力驱动下,镜头模组1和遮光组件3同步运动,既实现了光学变焦的功能,也实现了进光量的调整,同时实现了光学变焦与光圈调节,满足用户的拍摄需求,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如图1所示,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遮光组件3包括至少一层遮光结构,每层遮光结构包括至少一个遮光部,至少一个遮光部形成遮光结构。比如,一个呈半球形的遮光部形成遮光结构,当镜头模组1沿其轴线运动时,带动呈半球形的遮光部相对光学元件2转动,调节入射至镜头模组1中的进光量。再比如,多个第一遮光部31连接形成第一遮光结构,多个第二遮光部32连接形成第二遮光结构。其中,每个遮光部分别通过连接结构4与镜头模组1连接,镜头模组1沿轴线运动,通过连接结构4带动每个遮光结构运动,调整多个遮光部连接处的开口的大小。在本实施例中,遮光组件3可以包括一层遮光结构,即第一遮光结构,第一遮光结构包括两个第一遮光部31,两个第一遮光部31连接形成半球形的第一遮光结构,镜头模组1沿轴线(参照图2所示,Z轴方向)运动,通过与镜头模组1连接的连接结构4带动两个第一遮光部31运动,以调整两个遮光部31连接处的开口的大小,改变镜头模组1内的进光量,满足多种拍摄场合。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遮光部31的数量还可以3个或者4个,3个或4个第一遮光部31共同连接成半球形的第一遮光结构,每个第一遮光部31均与连接结构4连接,镜头模组1沿其轴线朝远离第一遮光结构的一侧移动时,第一遮光部31相对壳体1移动,在第一遮光结构的中心处形成开口。
如图2所示,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镜头模组1的进光量调节的准确性,遮光组件3包括第一遮光结构和第二遮光结构,第一遮光结构包括两个第一遮光部31,两个第一遮光部31连接形成半球形的第一遮光结构;第二遮光结构包括两个第二遮光部32,两个第二遮光部32连接形成半球形的第二遮光结构。参照图7所示,沿镜头模组1的轴线(参照图2所示,Z轴方向),第一遮光结构和第二遮光结构层叠设置。第一遮光结构和第二遮光结构均设置在光学元件2的远离镜头模组1的一侧,第二遮光结构靠近光学元件2,第一遮光结构远离光学元件2。第一遮光结构和第二遮光结构分别通过连接结构4与镜头模组1连接,镜头模组1沿其轴线运动时,第一遮光结构和第二遮光结构联动,即当镜头模组1沿其轴线朝远离光学元件2的一侧运动时,第一遮光结构和第二遮光结构同时打开;当镜头模组1沿其轴线朝靠近光学元件2的一侧运动时,第一遮光结构和第二遮光结构同时关闭。通过第一遮光结构和第二遮光结构层叠设置,有效利用空间,共同调节镜头模组1的进光量,进光量调节更加准确,避免出现过度曝光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3和图7,第一遮光结构包括两个第一遮光部31,第二遮光结构包括两个第二遮光部32,镜头模组1沿其轴线(参照图2所示,Z轴方向)运动,调节两个第一遮光部31在第一预设方向(参照图2所示,Y轴方向)上的开口大小,调节两个第二遮光部32在第二预设方向(参照图2所示,X轴方向)上的开口大小,第一预设方向(X轴方向)与第二预设方向(Y轴方向)相互垂直。当镜头模组1沿远离光学元件2的方向运动时,沿镜头模组1的进光方向,第一遮光结构和第二遮光结构配合,共同构成眼球结构,形成一个矩形光圈,如图5所示,以在第一预设方向和第二预设方向上同时限制进光量。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设方向和第二预设方向上所限制的进光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预设方向和第二预设方向上的实际进光量还受环境影响,矩形光圈处的光线入射角度不同,也会影响第一预设方向和第二预设方向的进光量,因此,第一预设方向和第二预设方向上的进光量以实际拍摄环境为准。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预设方向与第二预设方向不限于相互垂直,第一预设方向与第二预设方向也可以呈角度设置,比如(图中未示出),遮光组件3包括四层遮光结构,每层遮光结构均包括两个遮光部,镜头模组1沿其轴运动,调节每层遮光结构上的两个遮光部在不同预设方向上的开口大小,其中,每相邻两个预设方向可以呈45°设置,当镜头模组1沿远离光学元件2的方向运动时,沿镜头模组1的进光方向,四层遮光结构配合,共同构成眼球结构,形成一个多边形光圈,进一步提升进光量调节准确性。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关于遮光结构的层数以及遮光部数量的限定,仅为示例性说明,并不对本申请构成限制,遮光结构可以为一层、两层,甚至更多层数,遮光部的数量可以是两个、四个,甚至更多数量,遮光结构的具体层数以及遮光部的数量以实际有效的设计空间为准,遮光结构的层数越多且相邻预设方向的角度越小,遮光结构所形成的开口就越趋近于圆形孔,进光量调节的准确性就越高,从各个角度进入镜头模组1内的光线量越均衡,拍摄出的画面质量越满足用户的需求。
如图1、图2所示,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包括上述的镜头模组1、光学元件2、遮光组件3等结构,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结构4包括连杆机构,连杆机构与遮光组件3的遮光部转动连接,连杆机构被配置为能够相对镜头模组1转动,镜头模组1沿其自身轴线(参照图2所示,Z轴方向)运动,通过连杆机构运动,带动多个遮光部相互分离或连接,调整多个遮光部连接处的开口的大小,进而调整镜头模组1的进光量。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4还包括固定部41,固定部41安装在壳体5内,固定部41与镜头模组1固定连接,固定部41的中部设有凸台411,凸台411用于安装镜头模组1,使镜头模组1与固定部41的连接更加稳固。其中,连杆机构包括连接杆42,连接杆42的第一端与固定部41转动连接,在连接时,可以在固定部41的靠近镜头模组1的端面上设置多个连接耳412,连接杆42的第一端与固定部41上的连接耳412通过比如销轴等转动连接。连接杆42的第二端与遮光部也通过比如销轴等转动连接。外力作用在固定部41上,带动镜头模组1延其自身轴线移动时,连接杆42的第一端相对固定部41转动,连接杆42的第二端相对遮光部转动,带动遮光部运动,实现多个遮光部连接或分离。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结构选用的是连接杆42,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连接结构4还可以是由多根杆件组成的连杆组,多根杆件比如可以是依次连接,每相邻两个杆件之间转动连接,位于端部的两个杆件分别与镜头模组1和遮光组件3转动连接,连杆组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做限定,只要能够将镜头模组1的直线运动转化为遮光部的连接运动或分离运动即可。
依旧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两个遮光部连接形成遮光结构,比如,两个第一遮光部31连接形成半球形的第一遮光结构,第一遮光部31包括遮光本体311,以及由遮光本体311的部分结构沿遮光本体311的弯曲方向延伸形成遮光限位部312,遮光限位部312远离遮光本体311的一端与连接杆42的第二端通过比如销轴等连接件转动连接。其中,遮光限位部312可以设置在遮光本体311的中部,遮光本体311的中部位于其对称中心轴沿线上。
如图1、图2所示,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摄像头还包括壳体5,镜头模组1、光学元件2、连接结构4和遮光组件3等均安装在壳体5上,通过壳体5可以将摄像头安装在比如手机等终端设备上,壳体5包括圆筒形结构52以及空心圆台形结构53,圆筒形结构52可以安装在终端设备上,圆筒形结构52的外径与空心圆台形结构53的下台面直径一致,圆筒形结构52与空心圆台形结构53为一体结构。沿壳体5的轴线方向,遮光组件3、光学元件2、镜头模组1以及固定部41依次设置在壳体5的内侧,其中,固定部41安装在圆筒形结构52内,固定部41可以在外力作用下带动镜头模组1在圆筒形结构52内沿其轴线运动。光学元件2与遮光组件3安装在空心圆台形结构53的内侧,光学元件2与遮光组件3的上部凸出于空心圆台形结构53的上台面,光学元件2与遮光组件3的下部设置在空心圆台形结构53的内部。本实施例中,光学元件2呈半球形结构,光学元件2的边缘处设有连接部21,壳体5的内侧壁上向圆筒形结构52的内部延伸形成柱状的壳体限位部51。光学元件2上的连接部21比如可以是固定环,均布设置在光学元件2的边缘处,多个柱状的壳体限位部51均布设置在壳体5上,光学元件2上的固定环与壳体5上的壳体限位部51一一对应,安装时,壳体限位部51***至固定环中,两者形成固定连接。其中,壳体限位部51可以设置在圆筒形结构52与空心圆台形结构53的交接处,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根据终端设备的结构不同,壳体限位部51的也可以设置在壳体51内侧壁上的其他位置。连接部21和壳体限位部51的数量可以是2个、4个、6个等,以在光学元件2的整个周向方向与壳体5形成可靠连接。
依旧参照如图1、图2,本实施例中的遮光组件包括第一遮光结构和第二遮光结构,第一遮光结构包括两个第一遮光部31,第二遮光结构包括两个遮光部32。为了提高安装可靠性,本实施例中的壳体5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四个壳体限位部51,四个壳体限位部51沿壳体5的周向方向均布设置。四个壳体限位部51中相对的两个第一壳体限位部511用于安装第一遮光部31,另外两个第二壳体限位部512用于安装第二遮光部32。为了避免第二壳体限位部512影响第一遮光部31运动,本实施例中的遮光限位部312具有限位槽3121,第二壳体限位部512伸入至限位槽3121中,避免第二壳体限位部512影响第一遮光部31移动。同理,为了避免第一壳体限位部511影响第二遮光部32运动,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遮光部32上的遮光限位部也具有限位槽,第一壳体限位部511伸入至第二遮光部32的限位槽中,在此不再赘述。
遮光部的限位槽的设置还起到了限位作用,镜头模组1沿其轴线运动,连接杆42的第二端与限位槽3121的槽口端通过比如销轴等固定件形成转动连接,通过连接杆42带动限位槽3121相对壳体限位部51移动,壳体限位部51与限位槽3121的底壁抵接时,镜头模组1运动至第一极限位置,参照图6-图8所示,此时两个第一遮光部31连接处的开口最大,镜头模组1的进光量最大,适合夜间或者光线不足的环境拍摄,增加夜间或者光线不足时的曝光程度,降低画面昏暗的噪点,避免拍摄出的画面细节丢失。壳体限位部51与限位槽3121的槽口端抵接时,镜头模组1运动至第二极限位置,参照图3所示,此时两个第一遮光部31连接处的开口最小,趋近于将开口关闭,在不拍摄时,第一遮光部31也可以保护光学元件2,避免光学元件2与外物发生摩擦,使光学元件2表面产生划痕,影响拍摄质量。用户根据拍摄环境的光线情况,可以调整镜头模组1相对光学元件2的位置,当镜头模组1运动至距离第二极限位置较近处时,参照图5、图6所示,此时的进光量适合室外阳光强烈或者光线较强的环境,减少拍摄时的曝光程度,避免由于过渡曝光,拍摄出的画面太亮发白,提高拍摄质量。
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依旧参照图1所示,为了有效利用安装空间,同时提高安装可靠性,将遮光组件3可靠地安装在壳体5内侧。遮光本体311还包括安装部,安装部可以是“O”形结构,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环3111和第二安装环3112,第一安装环3111和第二安装环3112对称设置在遮光本体311的边缘处,壳体限位部51是向壳体5内延伸的圆杆结构,两个第一遮光部31上的第一安装环3111对应设置并与壳体限位部51转动连接,其中,同一个壳体限位部51上的两个第一安装环3111错开并排套设在壳体限位部51上,两个第一遮光部31上的第二安装环3112同理设置,在此不再赘述。遮光本体311通过安装部上的第一安装环3111和第二安装环3112安装于壳体5的空心圆台形结构53内,遮光本体311的上部凸出空心圆台形结构53的上台面。其中,安装部的“O”形结构仅为示例性说明,并不对本申请构成限制,安装部也可以是“口”形结构、“Ω”形结构,只要满足安装部与壳体限位部51转动连接即可。
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上述摄像头,终端设备比如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方便进行手持拍摄的电子设备。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图中未示出),摄像头是终端设备上用于实现拍摄功能部件,摄像头通过摄像头上的壳体安装在终端设备上,并与终端设备电连接,用于通过操控终端设备可以控制摄像头的进行拍摄。其中,摄像头包括镜头模组、光学元件、遮光结构以及连接结构,镜头模组沿其轴线朝向或远离光学元件运动,调整光学元件与镜头模组之间的距离,实现光学变焦,以更好地拍摄远处的人或物。镜头模组通过连接结构与遮光组件连接,镜头模组沿其轴线朝向或远离光学元件运动时,连接结构带动遮光组件运动,调整遮光组件的开口的大小,调节镜头模组的进光量。在实施过程中,可以用于驱动镜头模组朝向或远离光学元件运动的方式有很多,可以设置驱动元件驱动镜头模组,比如,驱动元件可以是线性马达,通过线性马达驱动镜头模组运动沿直线运动。线性马达的驱动轴与固定部固定连接,驱动固定部朝向或者远离终端设备的壳体运动,设置在固定部上的镜头模组朝向或者远离光学元件运动,调整镜头模组与光学元件之间的距离,改变摄像头拍摄景物的焦距,从而实现光学变焦功能。另外,固定部在朝向或者远离终端设备的壳体运动时,遮光组件也跟随其运动,调整遮光组件的开口的大小,改变镜头模组的进光量,既满足了光学变焦也保证了拍摄时的曝光量,获得更高质量的画面。再比如,驱动元件也可以是微型气缸,通过微型气缸驱动镜头模组沿直线运动,也能实现上述功能,在此不再赘述。驱动元件与终端设备电连接,终端设备的供电部件给驱动元件供电,终端设备的控制部件控制驱动元件工作,实现了终端设备的科技感,提升了用户的体验。并且,镜头模组在摄像头的壳体内移动,终端设备的整机外形不发生变化,提高了终端设备的整机稳定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2)

1.一种摄像头,应用于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包括镜头模组,所述镜头模组被配置为沿其轴线运动;
所述摄像头还包括光学元件,所述镜头模组沿其轴线朝向或远离所述光学元件运动,调整所述光学元件与所述镜头模组之间的距离;和/或,
所述摄像头包括遮光组件和连接结构,所述镜头模组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遮光组件连接,所述镜头模组沿其轴线运动,通过所述连接结构带动所述遮光组件运动,调整所述遮光组件的开口的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组件包括至少一层遮光结构,每层所述遮光结构包括至少一个遮光部,至少一个所述遮光部形成所述遮光结构,每个所述遮光部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镜头模组连接,所述镜头模组沿其轴线运动,通过所述连接结构带动每个所述遮光结构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组件包括第一遮光结构和第二遮光结构,所述第一遮光结构包括多个第一遮光部,多个所述第一遮光部形成半球形的第一遮光结构,所述第二遮光结构包括多个第二遮光部,多个所述第二遮光部形成半球形的第二遮光结构;
沿所述镜头模组的轴线,所述第一遮光结构和所述第二遮光结构层叠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结构包括两个第一遮光部,所述第二遮光结构包括两个所述第二遮光部;
所述镜头模组沿其轴线运动,调节两个所述第一遮光部在第一预设方向上的开口大小,调节两个所述第二遮光部在第二预设方向上的开口大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相互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遮光部转动连接,所述连杆机构被配置为相对所述镜头模组转动;
所述镜头模组沿其轴线运动,通过所述连杆机构运动,带动多个所述遮光部相互分离或连接,调整多个所述遮光部连接处的开口的大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镜头模组固定连接,所述连杆机构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部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遮光部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为弧形弯曲结构,所述遮光部包括遮光本体,以及由所述遮光本体的部分结构沿所述遮光本体的弯曲方向延伸形成的遮光限位部;
所述遮光限位部远离所述遮光本体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壳体限位部,所述遮光限位部具有限位槽,所述壳体限位部伸入至所述限位槽中;
所述镜头模组沿其轴线运动,通过所述连接杆带动所述限位槽相对所述壳体限位部移动,所述壳体限位部与所述限位槽的底壁抵接时,所述镜头模组运动至第一极限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本体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壳体限位部转动连接,所述遮光本体通过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壳体限位部,所述光学元件与所述壳体限位部固定连接,通过所述壳体限位部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侧。
12.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
CN202010291931.7A 2020-04-14 2020-04-14 一种摄像头以及终端设备 Active CN1135425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91931.7A CN113542538B (zh) 2020-04-14 2020-04-14 一种摄像头以及终端设备
US17/001,105 US11899508B2 (en) 2020-04-14 2020-08-24 Camera and terminal device
EP20200220.0A EP3896516A1 (en) 2020-04-14 2020-10-06 Camera and terminal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91931.7A CN113542538B (zh) 2020-04-14 2020-04-14 一种摄像头以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42538A true CN113542538A (zh) 2021-10-22
CN113542538B CN113542538B (zh) 2023-06-30

Family

ID=72752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91931.7A Active CN113542538B (zh) 2020-04-14 2020-04-14 一种摄像头以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899508B2 (zh)
EP (1) EP3896516A1 (zh)
CN (1) CN11354253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88771A (zh) * 2023-11-27 2023-12-26 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顺通船厂 一种基于船舶焊缝的质量检测装置
CN117596466A (zh) * 2024-01-19 2024-02-23 泸州合达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50718A (ja) * 2001-05-29 2002-12-04 Canon Inc カメラ
JP2004109514A (ja) * 2002-09-18 2004-04-08 Ricoh Co Ltd レンズバリア装置、ズームレンズ鏡筒、及び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9116174A (ja) * 2007-11-08 2009-05-28 Olympus Corp ゴースト低減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カメラ
JP2010014786A (ja) * 2008-07-01 2010-01-21 Hoya Corp レンズ鏡筒の遮光部材支持構造
US20100322608A1 (en) * 2009-06-22 2010-12-23 Hoya Corporation Retractable zoom lens having variable aperture-stop mechanism
US20130050534A1 (en) * 2011-08-29 2013-02-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Zoom lens barrel capable of changing photographing magnification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20160044232A1 (en) * 2014-08-11 2016-02-11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CN108873232A (zh) * 2018-09-06 2018-11-23 舜宇光学(中山)有限公司 手动变焦调节机构及手动变焦镜头
CN209103079U (zh) * 2018-12-03 2019-07-12 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19225980A1 (ko) * 2018-05-23 2019-11-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조리개 장치, 카메라,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단말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54347A (ja) * 2009-12-28 2011-08-11 Panasonic Corp レンズ鏡筒
US8506183B2 (en) * 2011-08-25 2013-08-13 Chung Jen Chang Combination of cover with hood
CN117908213A (zh) 2013-12-04 2024-04-19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马达、摄像头模块和移动电话
KR101700771B1 (ko) 2016-05-04 2017-01-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CN110109243B (zh) 2018-01-25 2022-08-09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液态光学模块
CN110967783B (zh) 2019-04-18 2021-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驱动液态镜头的马达组件、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2822349B (zh) * 2019-11-18 2022-09-16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可调光圈、光学模组、自适应光圈调节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50718A (ja) * 2001-05-29 2002-12-04 Canon Inc カメラ
JP2004109514A (ja) * 2002-09-18 2004-04-08 Ricoh Co Ltd レンズバリア装置、ズームレンズ鏡筒、及び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9116174A (ja) * 2007-11-08 2009-05-28 Olympus Corp ゴースト低減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カメラ
JP2010014786A (ja) * 2008-07-01 2010-01-21 Hoya Corp レンズ鏡筒の遮光部材支持構造
US20100322608A1 (en) * 2009-06-22 2010-12-23 Hoya Corporation Retractable zoom lens having variable aperture-stop mechanism
US20130050534A1 (en) * 2011-08-29 2013-02-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Zoom lens barrel capable of changing photographing magnification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20160044232A1 (en) * 2014-08-11 2016-02-11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WO2019225980A1 (ko) * 2018-05-23 2019-11-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조리개 장치, 카메라,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단말기
CN108873232A (zh) * 2018-09-06 2018-11-23 舜宇光学(中山)有限公司 手动变焦调节机构及手动变焦镜头
CN209103079U (zh) * 2018-12-03 2019-07-12 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88771A (zh) * 2023-11-27 2023-12-26 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顺通船厂 一种基于船舶焊缝的质量检测装置
CN117288771B (zh) * 2023-11-27 2024-02-09 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顺通船厂 一种基于船舶焊缝的质量检测装置
CN117596466A (zh) * 2024-01-19 2024-02-23 泸州合达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7596466B (zh) * 2024-01-19 2024-03-22 泸州合达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42538B (zh) 2023-06-30
US20210318729A1 (en) 2021-10-14
US11899508B2 (en) 2024-02-13
EP3896516A1 (en) 2021-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67783B (zh) 驱动液态镜头的马达组件、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4222037B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TWI672538B (zh) 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WO2021104013A1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1104017A1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TWI730637B (zh) 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US20090322931A1 (en) Digital camera module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211206941U (zh) 潜望式光学模块以及光学***
CN113542538B (zh) 一种摄像头以及终端设备
US6340252B1 (en) Light-quantity controlling device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20220121019A1 (en) Zoom Lens Group, Lens Assembly, Camera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Zoom Method
CN113747024B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TWI759835B (zh) 成像鏡頭模組、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CN118103770A (zh) 光圈控制方法、光圈控制器、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0881100A (zh) 一种镜头模组
CN113741117B (zh) 光圈结构、摄像头及终端设备
US20200049937A1 (en) Lens module
KR100542074B1 (ko) 소형 휴대단말기용 카메라장치
CN220896736U (zh) 一种带外置镜头接口的手机壳
CN219799888U (zh) 成像镜头模块、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WO2024114616A1 (zh) 音圈马达、光学防抖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TWI440353B (zh) 便攜式通訊裝置
JP2023522418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移動端末機
CN116953825A (zh) 金属遮光元件、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CN116208832A (zh) 电子设备及摄像头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