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97843B - 一种可折叠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折叠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97843B
CN113497843B CN202110862363.6A CN202110862363A CN113497843B CN 113497843 B CN113497843 B CN 113497843B CN 202110862363 A CN202110862363 A CN 202110862363A CN 113497843 B CN113497843 B CN 1134978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foldable mobile
support housing
support shell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6236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97843A (zh
Inventor
许琳琳
周永红
史世明
祝尚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6236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9784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978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978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978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978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22Foldable in two directions, i.e. using a two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移动终端,包括柔性屏、第一支撑壳体、第二支撑壳体和第三支撑壳体。柔性屏包括第一平面部、第一弯曲部、第二平面部、第二弯曲部和第三平面部,第一弯曲部位于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平面部之间,第二弯曲部位于第二平面部和第三平面部之间。第一支撑壳体与第一平面部的背侧连接,第二支撑壳体与第二平面部的背侧连接,第三支撑壳体与第三平面部的背侧连接,第一支撑壳体和第二支撑壳体以可内折的方式连接,第二支撑壳体和第三支撑壳体之间以可外折的方式连接;第一支撑壳体由靠近第二支撑壳体的一端至远离第二支撑壳体的一端,厚度逐渐变小;第三支撑壳体由靠近第二支撑壳体的一端至远离第二支撑壳体的一端,厚度逐渐减小。

Description

一种可折叠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折叠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各种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的显示屏变得越来越大,这是由于更大的显示屏可以给用户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提高人机交流的效率,并且也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好的影音和游戏体验。但是,随着显示屏的增大,也会带来携带和存放不方便的问题,这就制约了显示屏的扩大。
目前,OLED(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半导体)技术可以实现显示屏的柔性化,基于此技术,发展出了柔性屏以及配备柔性屏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可折叠移动终端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大显示屏和便携性不能兼顾的问题。根据由完全展开状态到完全折叠状态所实施的折叠次数,常见的可折叠移动终端通常分为对折形式(折叠一次)和三折形式(折叠两次)。三折形式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在完全折叠的状态下具有更小的平面尺寸,但是在厚度上却不够理想。因此,如何使三折形式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在完全折叠状态下具有更小的厚度,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可折叠移动终端,以减小三折形式的可折叠终端在完全折叠的状态下的厚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可折叠移动终端,该可折叠移动终端包括柔性屏、第一支撑壳体、第二支撑壳体和第三支撑壳体。所述柔性屏包括第一平面部、第一弯曲部、第二平面部、第二弯曲部和第三平面部,所述第一弯曲部位于所述第一平面部和所述第二平面部之间,所述第二弯曲部位于所述第二平面部和所述第三平面部之间。所述第一支撑壳体与第一平面部的背侧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壳体与所述第二平面部的背侧连接,所述第三支撑壳体与所述第三平面部的背侧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壳体和所述第二支撑壳体以可内折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壳体和所述第三支撑壳体之间以可外折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壳体由靠近所述第二支撑壳体的一端至远离所述第二支撑壳体的一端,厚度逐渐变小;所述第三支撑壳体由靠近所述第二支撑壳体的一端至远离所述第二支撑壳体的一端,厚度逐渐减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折叠移动终端具有可相互切换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在所述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平面部、所述第二平面部和所述第三平面部处于共面关系;
在所述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平面部、所述第二平面部和所述第三平面部在所述可折叠移动终端的厚度方向上叠摞布置;
其中,在所述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三平面部的显示侧和所述第一支撑壳体的背侧平行。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壳体的背侧为斜面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平面部的显示侧呈倾斜布置,以使所述第一支撑壳体呈楔形结构;
所述第三支撑壳体的背侧为斜面且相对于所述第三平面部的显示侧呈倾斜布置,以使所述第三支撑壳体呈楔形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壳体和所述第三支撑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壳体呈对称设置;
所述第二支撑壳体的背侧和所述第二平面部的显示侧平行。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壳体的背侧、所述第二支撑壳体的背侧和所述第三支撑壳体的背侧均为弧形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壳体由靠近所述第一支撑壳体的一端至靠近所述第三支撑壳体的一端,厚度逐渐减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壳体的远离所述第二支撑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凸起部;
在所述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凸起部在垂直于所述可折叠移动终端厚度的方向上凸出于所述第二支撑壳体。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折叠移动终端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壳体和所述第二支撑壳体的连接处的背侧的第一包覆件;
在所述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包覆件在垂直于所述可折叠移动终端厚度的方向上凸出于所述第三平面部远离所述第二平面部的一端的端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三平面部远离所述第二平面部的一端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包覆件之间形成有缝隙。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折叠移动终端还包括设置多个转轴机构,一部分所述转轴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壳体和所述第二支撑壳体之间,另一部分所述转轴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壳体和所述第三支撑壳体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轴机构为齿轮组转轴机构或链条转轴机构。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可折叠移动终端,第一支撑壳体由靠近第二支撑壳体的一端至远离第二支撑壳体的一端,厚度逐渐变小,第三支撑壳体由靠近第二支撑壳体的一端至远离第二支撑壳体的一端,厚度逐渐减小。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壳体和第三支撑壳体为斜面设计,当第一支撑壳体与第二支撑壳体通过内折的方式折叠后,第一支撑壳体厚度较小的一端与第二支撑壳体的一端接触,当第二支撑壳体与第三支撑壳体通过外折的方式折叠后,第三支撑壳体厚度较小的一端与第二支撑壳体另一端接触,相比于常见的壳体厚度一致的三折形式的可折叠移动终端,本实施例中可折叠移动终端在完全折叠后的厚度更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第一状态时的侧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第二状态时的侧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第三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外一个实施例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第一状态时侧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外一个实施例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第二状态时侧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第一状态时的齿轮组转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第二状态时的齿轮组转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第一状态时的链条转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可折叠移动终端,其中,可折叠移动终端的具体类型不限,例如可以是可折叠的手机、可折叠的平板电脑、可折叠的电纸书等。
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包括柔性屏20、第一支撑壳体11、第二支撑壳体12和第三支撑壳体13。柔性屏20包括第一平面部21、第一弯曲部22、第二平面部23、第二弯曲部24和第三平面部25,第一弯曲部22位于第一平面部21和第二平面部23之间,第二弯曲部24位于第二平面部23和第三平面部25之间。第一支撑壳体11与第一平面部21的背侧连接,第二支撑壳体12与第二平面部23的背侧连接,第三支撑壳体13与第三平面部25的背侧连接,第一支撑壳体11和第二支撑壳体12以可内折的方式连接,第二支撑壳体12和第三支撑壳体13之间以可外折的方式连接。第一支撑壳体11由靠近第二支撑壳体12的一端至远离第二支撑壳体12的一端,厚度逐渐变小。第三支撑壳体13由靠近第二支撑壳体12的一端至远离第二支撑壳体12的一端,厚度逐渐减小。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其第一支撑壳体11和第二支撑壳体12以可内折的方式连接,第二支撑壳体12和第三支撑壳体13之间以可外折的方式连接,故而该可折叠移动终端是三折形式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另外,可折叠移动终端的第一支撑壳体11由靠近第二支撑壳体12的一端至远离第二支撑壳体12的一端,厚度逐渐变小,第三支撑壳体13由靠近第二支撑壳体12的一端至远离第二支撑壳体12的一端,厚度逐渐减小。当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完全折叠的状态下,第一支撑壳体11厚度较小的部位刚好与第三支撑壳体13厚度较大的部位上下相对(在可折叠移动终端的厚度方向上相对),由此,使得处于完全折叠状态下的当可折叠移动终端大体还是规则的形状(长方体状或接近长方体状)。相比于常见的壳体厚度一致的三折形式的可折叠移动终端,本实施例中可折叠移动终端在完全折叠状态下的厚度更小,更有利于满足用户对可折叠移动终端的轻薄化的需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折叠移动终端具有可相互切换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平面部21、第二平面部23和第三平面部25处于共面关系。在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第一平面部21、第二平面部23和第三平面部25在可折叠移动终端的厚度方向上叠摞布置。其中,在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第三平面部25的显示侧和第一支撑壳体11的背侧平行。可以理解的是,可折叠移动终端的第一状态即对应完全展开状态,在此状态下,整个柔性屏20展开为一个平整的平面,此时可折叠移动终端的显示画面最大,可以满足客户在影音、娱乐等应用场景下的大屏体验。第二状态即对应完全折叠状态,在此状态下,柔性屏20经过两次折叠,第一平面部21和第二平面部23相贴合,可折叠移动终端仅展示出了柔性屏20的第三平面部25,此时也可以满足用户的基础功能需求,例如查看短信息,天气预报等。
另外,在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第三平面部25的显示侧和第一支撑壳体11的背侧平行。由于在完全折叠状态下,第三平面部25的显示侧为可折叠移动终端的上表面,而第一支撑壳体11的背侧为可折叠移动终端的下表面,因此,使第三平面部25的显示侧和第一支撑壳体11的背侧平行,即可保证完全折叠状态下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具有均一的厚度,在形态上也更加规则。
可以理解的是,除了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可折叠移动终端也可以经过一次折叠而处于部分折叠状态,即,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并不只有完全展开和完全折叠两种状态。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可折叠移动终端还具有第三状态,在第三状态下,第一平面部21和第二平面部23处于共面关系,第二支撑壳体12和第三支撑壳体13折叠布置。如图5所示,当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第三状态时,第一平面部21、第二平面部23以及第三平面部25均可以显示画面,此时的可折叠移动终端的长度大小处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由于当该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第一状态时的长度最长,在有些应用场景时,第一状态下的可折叠移动终端显得过大,不好握持,当该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第二状态时,该可折叠移动终端可显示的画面过于小,在有些应用场景时,客户的视觉体验和使用效果不能达到最佳状态,此时,即可将该可折叠移动终端切换至第三状态,这样,就可以满足客户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对屏幕的尺寸大小不同的需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壳体11的背侧为斜面且相对于第一平面部21的显示侧呈倾斜布置,以使第一支撑壳体11呈楔形结构,第三支撑壳体13的背侧为斜面且相对于第三平面部25的显示侧呈倾斜布置,以使第三支撑壳体13呈楔形结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完全展开后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呈中部厚、两端薄的形态,而完全折叠后的可折叠移动终端,第一支撑壳体11的最薄处,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三支撑壳体13的最厚处相对,同样地,第一支撑壳体11的最厚处,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三支撑壳体13的最薄处相对,这样,使得完全折叠后的可折叠移动终端的总体厚度可以有较为明显的减小。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壳体11和第三支撑壳体13相对于第二支撑壳体12呈对称设置。第二支撑壳体12的背侧和第二平面部23的显示侧平行。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二支撑壳体12的背侧和第二平面部23的显示侧平行,由此,使得第二支撑壳体12呈厚度均一的长方体结构,而第一支撑壳体11和第三支撑壳体13均为楔形结构,并且两个楔形结构相对于第二支撑壳体12对称,这样,可折叠移动终端完全折叠后,也为厚度均一的长方体结构,具有规整的外形。
示例性地,第二支撑壳体12的厚度可以为6.5mm左右,此厚度的设计依据目前折叠手机的转轴厚度以及功能组件例如电池、主板等零部件的厚度而定。第一支撑壳体11和第三支撑壳体13相对于第二支撑壳体12呈对称设置,示例性地,第一支撑壳体11从靠近第二支撑壳体12的一端向远离第二支撑壳体12的一端,厚度从6.5mm递减至4.5mm,第三支撑壳体13从靠近第二支撑壳体12的一端向远离第二支撑壳体12的一端,厚度也从6.5mm递减至4.5mm,而且由于第一支撑壳体11和第二支撑壳体12以可内折的方式连接,第二支撑壳体12和第三支撑壳体13之间以可外折的方式连接,因此折叠后的可折叠移动终端,第一支撑壳体11的最薄处与第二支撑壳体12的一端贴合,而第三壳体的最薄处与第二支撑壳体12的另一端贴合,通过如此设计,将该可折叠移动终端完全折叠后,考虑到零部件的厚度以及壳体折叠后的影响,其总的厚度仅为16mm左右,以此来降低完全折叠后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厚度的目的,提高用户体验。
在本申请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壳体11的背侧、第二支撑壳体12的背侧和第三支撑壳体13的背侧均为弧形面。示例性地,可以将第二支撑壳体12的厚度设计为,从靠近第一支撑壳体11的一端向远离第一支撑壳体11的一端逐渐递减,也可以设计为,从靠近第一支撑壳体11的一端向远离第一支撑壳体11的一端逐渐递增,如此设计可以使该可折叠移动终端展开后的形状呈流线型,会更加美观。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壳体12由靠近第一支撑壳体11的一端至靠近第三支撑壳体13的一端,厚度逐渐减小。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第一支撑壳体11的厚度从4.5mm逐渐增加到6.5mm,第二支撑壳体12的厚度可以从靠近第一支撑壳体11的一端从6.5mm递减至4.5mm,也就是说,该可折叠移动终端的厚度在第一支撑壳体11和第二支撑壳体12的连接部位达到最大,为6.5mm,第三支撑壳体13的厚度从4.5mm递减至2.5mm,通过如此设计,当该可折叠移动终端完全折叠后,如图7所示,考虑到零部件的厚度以及壳体折叠后的影响,其总的厚度仅为14mm左右,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可折叠移动终端折叠后的厚度,而且该可折叠移动终端在展开状态时,呈现出流畅的弧面,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体验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壳体11的远离第二支撑壳体12的一端设置有凸起部111。在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凸起部111在垂直于可折叠移动终端厚度的方向上凸出于第二支撑壳体12。由于第二支撑壳体12和第三支撑壳体13之间以可外折的方式连接,因此,在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第二状态(完全折叠状态)的情况下,第二支撑壳体12摞在第一支撑壳体11上,在垂直于可折叠移动终端厚度的方向上,凸起部111延伸出一段结构,延伸出的这段结构对柔性屏20的第二弯曲部24形成保护作用,在可折叠移动终端发生跌落时,如果是第二弯曲部24所在的一侧边缘先着地,那么由于凸起部111的存在,可以避免第二弯曲部24与地面发生碰撞,从而降低柔性屏20损坏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折叠移动终端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撑壳体11和第二支撑壳体12的连接处的背侧的第一包覆件41。在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第一包覆件41在垂直于可折叠移动终端厚度的方向上凸出于第三平面部25远离第二平面部23的一端的端部。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可折叠移动终端在处于第二状态的时候跌落时,如果是第三平面部25的远离第二平面部23的一端所在的一侧边缘先着地,那么由于第一包覆件41在垂直于可折叠移动终端厚度的方向上凸出于第三平面部25远离第二平面部23的一端的端部,因此该第一包覆件41会先触地,避免第三平面部25的远离第二平面部23的一端与地面发生碰撞,从而降低柔性屏20损坏的风险。
进一步地,在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第三平面部25远离第二平面部23的一端的端部与第一包覆件41之间形成有缝隙。请继续阅读附图4,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三平面部25远离第二平面部23的一端的端部与第一包覆件41之间设置缝隙,当用户需要展开完全折叠后的可折叠移动终端时,只需要轻轻推动与第三平面部25连接的第三支撑壳体13即可,可以使用户较为方便地展开该可折叠移动终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折叠移动终端还包括设置多个转轴机构,一部分转轴机构设置在第一支撑壳体11和第二支撑壳体12之间,用以实现第一支撑壳体11和第二支撑壳体12之间的折叠,另一部分转轴机构设置在第二支撑壳体12和第三支撑壳体13之间,用以实现第二支撑壳体12和第三支撑壳体13之间的折叠。具体地,在第一支撑壳体11和第二支撑壳体12之间可以设置内折转轴,即第一支撑壳体11和第二支撑壳体12可以向内部折叠,此处所指的内部折叠为,折叠后的第一支撑壳体11上的第一平面部21与第二支撑壳体12上的第二平面部23贴合;在第二支撑壳体12和第三支撑壳体13之间设置外折转轴,即第二支撑壳体12和第三支撑壳体13可以向外部折叠,此处所指的外部折叠为,折叠后的第二支撑壳体12和第三支撑壳体13的背部贴合。
进一步地,转轴机构为齿轮组转轴机构50或链条转轴机构60。示例性地,如图8和图9所示,转轴机构为齿轮组转轴机构50时,齿轮组转轴机构50可以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51和第二齿轮52,其中,第一支撑壳体11与第一齿轮51连接,第二支撑壳体12与第二齿轮52连接。如果转动第一支撑壳体11和第二支撑壳体12,则第一齿轮51和第二齿轮52能够同时转动,继而完成该可折叠移动终端的折叠,第二支撑壳体12和第三支撑壳体13的设计结构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当然,此处齿轮的数量不局限于两个,也可以为四个或者多个。当转轴机构为链条转轴机构60时,如图10所示,该链条转轴机构60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支撑壳体11和第二支撑壳体12,以实现两侧壳体的转动,此处不具体限定链条转轴机构60中链条的数量。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向内转动的转轴和向外转动的转轴均可以采用上述的方案设计,且不局限于其中的一种,例如可以采用齿轮组转轴机构50和链条转轴机构60的组合,当然也可以采用连杆机构等转轴形式。在本申请的有些实施例中,一个可折叠移动终端会采用多种不同的转轴机构,例如向内转动的转轴机构可以为齿轮组转轴机构50,向外转动的转轴机构可以为链条转轴机构6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可折叠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屏、第一支撑壳体、第二支撑壳体和第三支撑壳体;
所述柔性屏包括第一平面部、第一弯曲部、第二平面部、第二弯曲部和第三平面部,所述第一弯曲部位于所述第一平面部和所述第二平面部之间,所述第二弯曲部位于所述第二平面部和所述第三平面部之间;
所述第一支撑壳体与第一平面部的背侧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壳体与所述第二平面部的背侧连接,所述第三支撑壳体与所述第三平面部的背侧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壳体和所述第二支撑壳体以可内折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壳体和所述第三支撑壳体之间以可外折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壳体由靠近所述第二支撑壳体的一端至远离所述第二支撑壳体的一端,厚度逐渐变小;所述第三支撑壳体由靠近所述第二支撑壳体的一端至远离所述第二支撑壳体的一端,厚度逐渐减小;
所述第一支撑壳体和所述第三支撑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壳体呈对称设置;
所述第二支撑壳体的背侧和所述第二平面部的显示侧平行,所述可折叠移动终端完全折叠后,为厚度均一的长方体结构;
所述可折叠移动终端具有第二状态,在所述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平面部、所述第二平面部和所述第三平面部在所述可折叠移动终端的厚度方向上叠摞布置;
所述第一支撑壳体的远离所述第二支撑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凸起部;
在所述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凸起部在垂直于所述可折叠移动终端厚度的方向上凸出于所述第二支撑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移动终端还具有可与所述第二状态相互切换的第一状态;
在所述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平面部、所述第二平面部和所述第三平面部处于共面关系;
其中,在所述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三平面部的显示侧和所述第一支撑壳体的背侧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壳体的背侧为斜面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平面部的显示侧呈倾斜布置,以使所述第一支撑壳体呈楔形结构;
所述第三支撑壳体的背侧为斜面且相对于所述第三平面部的显示侧呈倾斜布置,以使所述第三支撑壳体呈楔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壳体的背侧、所述第二支撑壳体的背侧和所述第三支撑壳体的背侧均为弧形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壳体由靠近所述第一支撑壳体的一端至靠近所述第三支撑壳体的一端,厚度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移动终端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壳体和所述第二支撑壳体的连接处的背侧的第一包覆件;
在所述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包覆件在垂直于所述可折叠移动终端厚度的方向上凸出于所述第三平面部远离所述第二平面部的一端的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三平面部远离所述第二平面部的一端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包覆件之间形成有缝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移动终端还包括设置多个转轴机构,一部分所述转轴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壳体和所述第二支撑壳体之间,另一部分所述转轴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壳体和所述第三支撑壳体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机构为齿轮组转轴机构或链条转轴机构。
CN202110862363.6A 2021-07-29 2021-07-29 一种可折叠移动终端 Active CN1134978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62363.6A CN113497843B (zh) 2021-07-29 2021-07-29 一种可折叠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62363.6A CN113497843B (zh) 2021-07-29 2021-07-29 一种可折叠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97843A CN113497843A (zh) 2021-10-12
CN113497843B true CN113497843B (zh) 2023-06-20

Family

ID=77996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62363.6A Active CN113497843B (zh) 2021-07-29 2021-07-29 一种可折叠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978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98311A (zh) * 2022-03-14 2023-09-2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可折叠设备
CN117789596A (zh) * 2022-09-27 2024-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屏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20659B1 (ko) * 2013-06-03 2019-09-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접이식 표시 장치
CN110557481B (zh) * 2019-08-28 2021-06-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5988114A (zh) * 2019-12-27 2023-04-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屏和可折叠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97843A (zh) 2021-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97843B (zh) 一种可折叠移动终端
CN107408362B (zh) 可弯折移动终端
JP6578064B2 (ja) 折り畳み可能な端末
CN110005694A (zh) 铰链结构、折叠机构以及移动终端
CN105518567B (zh) 便携式终端
CN208401905U (zh) 可折叠电子装置
KR102413137B1 (ko) 회전축 및 전자 기기
US20110108696A1 (en) Support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2006157769A (ja) 携帯端末
EP1699208A4 (en) FOLDING PORTABLE TERMINAL
WO2023273574A1 (zh) 一种转动机构、支撑装置以及折叠屏终端
WO2021121309A1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7210012A (zh) 一种柔性显示屏及终端设备
EP4006714A1 (en) Foldable screen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0830623B (zh) 折叠屏组件和电子设备
JP5975173B2 (ja) 分割筐体の結合装置及び分割筐体を備えた電子装置
CN112383653B (zh) 电子设备
CN114593134B (zh) 折叠装置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KR20130120703A (ko) 폴더형 풀플랫 휴대단말기 및 메카니즘 장치
US20050146446A1 (en) Keyboards
CN101686616B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2012618B (zh) 具有投影装置的便携式电子产品
TWI774316B (zh) 多向多關節轉折件及其顯示裝置
JP3174922U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用スタンド
CN110456863B (zh) 一种带有屏幕的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