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90846A - 真伪判定方法和粘合片 - Google Patents

真伪判定方法和粘合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90846A
CN113490846A CN201980092689.6A CN201980092689A CN113490846A CN 113490846 A CN113490846 A CN 113490846A CN 201980092689 A CN201980092689 A CN 201980092689A CN 113490846 A CN113490846 A CN 1134908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adhesive sheet
layer
release l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268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渡边茂树
丹羽理仁
椿友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4908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908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2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 C09J7/25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9J7/255Poly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4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release liners
    • C09J7/401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release lin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ease coating composi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203/00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203/326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for bonding electronic components such as wafers, chips or semiconduct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1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 C09J2301/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 C09J2301/124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the adhesive layer being present on both sides of the carrier, e.g. double-sided adhesive ta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67/00Presence of polyes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67/00Presence of polyester
    • C09J2467/005Presence of polyester in the release co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67/00Presence of polyester
    • C09J2467/006Presence of polyester in the substrat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458/00Labels used in 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2458/15Non-radioactive isotope labels, e.g. for detection by mass spectrometr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4Resins; Plastics; Rubber; Leather
    • G01N33/442Resins; Plastic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Other Investigation Or Analysis Of Materials By Electr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产品或构件的真伪判定方法。本发明提供判定产品或构件的真伪的方法。该方法包含如下步骤:根据ASTM D6866对所获得的作为判定对象的产品或构件所具有的一个以上构成要素测定放射性碳14的浓度比。在此,真的产品或真的构件所具有的一个以上与上述作为判定对象的产品或构件的上述构成要素对应的构成要素包含以规定的浓度比含有放射性碳14的树脂。

Description

真伪判定方法和粘合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真伪判定方法和粘合片。
背景技术
在国内外的市场上流通着廉价的假冒产品、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的产品。这样的假冒产品等一般性能比真品低,并且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容易出现瑕疵。如果置之不理,则有可能妨碍真品的正当流通,而且有可能损害产品、制造商的信誉。因此,供应产品、构件的企业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而费尽心思。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9-12828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316725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16/186122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假冒产品等的应对措施中,必须鉴定假冒产品等。对于化学产品、化学材料,在多数情况下,在真伪判定中利用IR(红外线吸收光谱法)、NMR(核磁共振)等成分分析来鉴定假冒产品等。例如粘合片等接合构件等与能够利用外观或显示、产品信息的产品不同,经常只能以被组装到产品中的状态获得,有时无法确认使用前的状态、无法评价使用前的特性。在这样的情况下,不易鉴别是否属于专利侵权物品、是否是本公司产品,不得不依赖成分分析。但是,利用成分分析的假冒产品等的鉴定需要专业知识、分析技术。另外,如果为了假冒产品等鉴定的可靠性而要求分析精度,则需要费用和时间,因此还存在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的问题。此外,假冒产品在冒假程度上也存在差异,对于精心仿制的假冒产品,有时由于分析精度的极限等而难以进行足以信赖的判定。此外,根据使用材料等,有时甚至没有能够鉴定假冒产品等的适当的分析手段。
本发明人等对针对如上所述的情况的应对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产品或构件所具有的树脂中以规定的浓度比含有碳14(14C),能够快速且可靠性良好地实施真伪判定,从而完成了本发明。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产品或构件的真伪判定方法。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适合用于上述方法的粘合片。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说明书,提供判定产品或构件的真伪的方法。该方法包含如下步骤:根据ASTM D6866对所获得的作为判定对象的产品或构件所具有的一个以上构成要素测定放射性碳14的浓度比。在此,真的产品或真的构件所具有的一个以上与上述作为判定对象的产品或构件的上述构成要素对应的构成要素包含以规定的浓度比含有放射性碳14的树脂。
根据上述方法,通过将作为判定对象的产品或构件(以下,也统称为“判定对象物”)的构成要素的14C浓度比与对应的真的产品或真的构件(以下,也称为“真品”)的构成要素的14C浓度比进行对比,能够进行判定对象物是否为真品的判定。根据该方法,能够进行快速且可靠性高的判定。需要说明的是,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来自生物质资源的二元醇的鉴别方法,但是未研究将其用于假冒产品等的鉴别。
具体而言,在此公开的真伪判定方法可以是包含如下步骤的方法:在上述作为判定对象的产品或构件的上述构成要素中的生物质碳比处于上述真的产品或真的构件的上述构成要素中的生物质碳比±5%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将上述作为判定对象的产品或构件判定为真,在上述作为判定对象的产品或构件的上述构成要素中的生物质碳比处于上述真的产品或真的构件的上述构成要素中的生物质碳比±5%的范围外的情况下,将上述作为判定对象的产品或构件判定为非真。根据该方法,如上所述,能够以按生物质碳基准计±5%以内的精度进行真伪的判定。
在此公开的方法优选包含从上述真的产品或包含上述真的构件的产品流通的市场获得上述作为判定对象的产品或构件的步骤。根据在此公开的方法,能够使用从市场获得的判定对象物快速且高精度地实施真伪判定,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假冒产品等的鉴定、真品的追溯。
上述真的产品或真的构件所具有的上述构成要素的生物质碳比优选为5%以上。通过将生物质碳比设定为选自5%以上的范围中的特定量,能够基于该生物质碳比的测定结果进行可靠性高的真伪判定。
在一些方式中,上述产品或构件为粘合片。上述粘合片可以为以下粘合片中的任一种:(A)在基材层的至少一个面上配置有粘合剂层的粘合片;(B)具有在基材层的至少一个面上配置有粘合剂层的粘合片以及保护该粘合剂层的粘合面的剥离衬垫的带剥离衬垫的粘合片;和(C)具有由粘合剂层构成的粘合片以及保护该粘合剂层的粘合面的剥离衬垫的带剥离衬垫的粘合片。在该粘合片中,上述基材层、上述粘合剂层和上述剥离衬垫基材层中的至少一者为包含以规定的浓度比含有放射性碳14的树脂的构成要素。在判定对象物为粘合片的方式中,例如,将作为粘合片的构成要素的基材层或粘合剂层、剥离衬垫基材层中的任一个构成要素的树脂成分设定为规定的14C浓度比,并且仅对该构成要素测定14C浓度比,由此能够有效地进行粘合片的真伪判定。另外,例如,在基材层中使用生物质材料并且以达到规定的14C浓度比的方式形成基材层,并且仅由化石资源类材料形成粘合剂层或者使用生物质材料以达到规定的14C浓度比的方式形成粘合剂层,对于基材层和粘合剂层,即,将作为判定对象的构成要素设定为多个,分别测定14C浓度比,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真伪判定的可靠性。
在一些方式中,上述粘合片具有上述粘合剂层、上述基材层和上述剥离衬垫基材层作为上述构成要素。另外,上述粘合剂层、上述基材层和上述剥离衬垫基材层各自包含以相同或不同的浓度比含有放射性碳14的树脂。通过在构成粘合片的粘合剂层、基材层和剥离衬垫中全都使用以规定的浓度比(相同的浓度比或各自不同的浓度比)含有14C的树脂,能够进一步提高真伪判定的可靠性。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上述粘合片具有聚酯树脂膜层作为上述基材层和/或上述剥离衬垫基材层。上述聚酯树脂膜层为以规定的浓度比含有放射性碳14的构成要素。与可能包含天然橡胶、松香等植物性成分的粘合剂不同,还未报道具有含有生物质碳的聚酯树脂膜的粘合片的实用化(例如专利文献2、3),因此粘合片中所含的聚酯树脂膜仅通过生物质碳的有无就能够进行真伪判定的概率高,适合于利用14C浓度比测定来鉴定假冒产品等。另外,聚酯树脂膜的耐热性、刚性高,容易以被组装到产品或构件中的形态、即使在使用后也能够分析的状态采集需要的量,从这一点出发,也适合于真伪判定的对象。此外,粘合片中所含的聚酯树脂膜与决定粘合特性的粘合剂不同,聚酯树脂膜被用作支撑基材、剥离衬垫等,因此即使利用生物质材料置换,也不会对作为粘合片的性能变化产生影响,或者即使有影响也小。在粘合片的领域中,通过使用以规定的浓度比含有14C的聚酯树脂膜,能够令人满意地实施快速且高可靠性的真伪判定。
在此公开的方法中,上述粘合片为双面胶粘性粘合片,并且为构成电子设备的部件的固定构件。通过从被组装到电子设备内的粘合片中取出特定的构成要素,能够根据其14C浓度比测定实施快速且高可靠性的真伪判定。电子设备的部件固定用粘合片经常只能以被组装到产品内的形态获得、或者厚度为约几十微米、或者牢固地胶粘在被粘物上,因此判断是否为假冒产品等的难度高。对于在这样的用途中使用的粘合片,应用在此公开的高精度的真伪判定方法的优点大。在该方式中,优选采用聚酯树脂膜层作为上述构成要素。
另外,根据本说明书,提供用于在此公开的任一种方法的粘合片。该粘合片具有以下粘合片中的任一者的结构:(A)在基材层的至少一个面上配置有粘合剂层的粘合片;(B)具有在基材层的至少一个面上配置有粘合剂层的粘合片以及保护该粘合剂层的粘合面的剥离衬垫的带剥离衬垫的粘合片;和(C)具有由粘合剂层构成的粘合片以及保护该粘合剂层的粘合面的剥离衬垫的带剥离衬垫的粘合片。另外,上述基材层、上述粘合剂层和上述剥离衬垫基材层中的至少一者包含以规定的浓度比含有放射性碳14的树脂。上述结构的粘合片特别适合于在此公开的真伪判定,能够令人满意地用于上述方法。
另外,根据本说明书,提供具有以下粘合片中的任一者的结构的粘合片:(A)具有在基材层的至少一个面上配置有粘合剂层的粘合片以及保护该粘合剂层的粘合面的剥离衬垫的带剥离衬垫的粘合片;和(B)具有由粘合剂层构成的粘合片以及保护该粘合剂层的粘合面的剥离衬垫的带剥离衬垫的粘合片。该粘合片的上述基材层、上述粘合剂层和上述剥离衬垫基材层均包含含有放射性碳14的树脂。上述结构的粘合片能够令人满意地用于在此公开的真伪判定。通过使用上述粘合片,能够进一步提高真伪判定的可靠性。
另外,根据本说明书,提供具有以下粘合片中的任一者的结构的粘合片:(A)在基材层的至少一个面上配置有粘合剂层的粘合片;(B)具有在基材层的至少一个面上配置有粘合剂层的粘合片以及保护该粘合剂层的粘合面的剥离衬垫的带剥离衬垫的粘合片;和(C)具有由粘合剂层构成的粘合片以及保护该粘合剂层的粘合面的剥离衬垫的带剥离衬垫的粘合片。该粘合片具有聚酯树脂膜层作为上述基材层和/或上述剥离衬垫基材层。另外,上述聚酯树脂膜的生物质碳比为5%以上。上述结构的粘合片能够令人满意地用于在此公开的真伪判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真伪判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示意性地示出粘合片的一个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3]为示意性地示出粘合片的另一个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4]为示意性地示出粘合片的另一个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5]为示意性地示出粘合片的另一个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6]为示意性地示出粘合片的另一个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7]为示意性地示出粘合片的另一个结构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在本说明书中特别提及的事项以外的、本发明的实施所需的事项,本领域技术人可以基于在本说明书中记载的关于发明实施的教导和申请时的技术常识来理解。本发明可以基于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内容和本领域中的技术常识来实施。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有时对起到相同作用的构件、部位标注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有时省略或简化重复的说明。另外,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发明而将附图中记载的实施方式示意性地表示,不一定准确地表示实际提供的产品的尺寸、比例尺。
<真伪判定方法>
在此公开的真伪判定方法为判定产品或构件的真伪的方法。将一个实施方式的真伪判定方法的流程图示于图1。以下,参照图1对在此公开的真伪判定方法详细说明。
(判定对象物)
通过适当的方法获得在此公开的真伪判定的对象物(产品或构件)(S10)。对获得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通过从真品或非真品流通的市场购买市售品等而获得。在判定对象物为构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获得组装有该构件的产品并进行拆解而得到目标构件。在此公开的判定对象物可以包含真品和非真品(可以是假冒产品)。通常,对于这些判定对象物,在可以获得的状态下,仅根据外观或显示、产品信息难以进行真伪判定。对于这样的产品或构件(以下也称为“产品等”),可以优选应用在此公开的真伪判定方法。
对作为判定对象物的产品等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将家电产品等各种电气产品、电子设备、电子部件、精密设备、汽车外饰件和内饰件、家具、衣物、装饰品、运动用品、医疗部件、炊具、餐具、各种容器、杂货、乐器、建材等在各种领域中使用的产品及其构件(各种零件;涂层等;以光学或装饰、保护等为目的的膜等;粘合片、胶粘剂等接合构件等)作为判定对象。产品等包含一个以上(例如2个或3个以上)构成要素。在多个优选的方式中,产品等包含一个以上包含合成树脂等树脂的构成要素(树脂部)。
对构成树脂部的树脂(例如合成树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PBN)、聚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PEF)、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等聚酯树脂;聚乙烯(PE)、聚丙烯(PP)、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等聚烯烃树脂;聚碳酸酯(PC);聚氨酯树脂;聚醚;丙烯酸类树脂;天然橡胶、改性天然橡胶、合成橡胶(氯丁橡胶、丁苯橡胶、丁腈橡胶等)等橡胶类;氯乙烯树脂;偏二氯乙烯树脂;乙酸乙烯酯树脂;聚乙烯醇;聚苯乙烯;聚缩醛;聚酰亚胺;聚酰胺;含氟树脂;聚硅氧烷树脂;酚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脲醛树脂;环氧树脂;聚乳酸;玻璃纸;等。这些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判定对象物的产品等的一个典型例,可以列举粘合片。对粘合片的形态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在基材层的至少一个面上配置有粘合剂层的粘合片。粘合片可以是具有在基材层的至少一个面上配置有粘合剂层的粘合片以及保护该粘合剂层的粘合面的剥离衬垫的带剥离衬垫的粘合片,也可以是具有由粘合剂层构成的粘合片以及保护该粘合剂层的粘合面的剥离衬垫的带剥离衬垫的粘合片。作为判定对象物的产品等的其它例子,可以列举剥离衬垫。剥离衬垫典型地可以是用于保护粘合片的粘合面的剥离衬垫。
在一些方式中,产品等为含有聚酯树脂的产品等。作为非限定性的例示,可以列举:包装膜或各种光学用膜、保护膜、粘合片等含有聚酯树脂膜的产品或构件;容器(典型地为瓶子)等聚酯树脂成型品;衣物等织物、针织物、无纺布等含有聚酯树脂制布帛的物品;等。聚酯树脂的耐热性、刚性高,容易以被组装到产品或构件中的形态、即使在使用后也能够分析的状态采集需要的量。作为在此公开的判定对象物的优选例,可以列举:包含聚酯树脂膜的粘合片。例如,在电子设备中将部件固定的粘合片的情况下,可以将电子设备拆解,然后从部件间的接合部分取出作为判定对象物的粘合片的聚酯树脂部分,并进行以下所述的14C浓度比的测定。
(真品)
真伪判定中的真的产品或真的构件中的一个以上构成要素含有树脂(例如合成树脂),并且该树脂以规定的浓度比含有14C。除此以外没有特别限制。真品具有与上述判定对象物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在真品包含2个以上(例如3个以上)构成要素的情况下,从提高真伪判定的可靠性的观点出发,优选这2个以上(例如3个以上)构成要素各自包含以规定的浓度比含有14C的树脂。上述构成要素优选为包含树脂的构成要素。例如,包含合成树脂等的树脂部容易通过生物质材料种类、其使用比例而将14C浓度比设定在稳定的特定范围内,因此优选真的产品或真的构件的构成要素为树脂部。在多数情况下,在树脂部内通常14C以大致相同的浓度比均匀地分布。对于这样的树脂部,无论对哪个部分进行取样,都能够测定稳定的14C浓度比。作为真的产品或真的构件的种类、其构成要素的材料(具体地为树脂材料),可以列举在判定对象物中记载的种类、材料。其中,优选容易使用生物质材料调节至规定的14C浓度比的丙烯酸类树脂、橡胶类、聚酯树脂、聚烯烃树脂、聚氨酯树脂。在作为产品等的一例的粘合片中,真的粘合片中的一个以上构成要素(基材层、粘合剂层和剥离衬垫基材层中的任一者)中的树脂以规定的浓度比含有14C。从提高判定的可靠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真的粘合片中的粘合剂层、基材层和剥离衬垫基材层均各自包含以相同或不同的浓度比含有14C的树脂。
真品的构成要素中的14C浓度比只要是选自由以下说明的测定方法得到的范围中的特定量即可。例如,真品的构成要素中的生物质碳比为约1%以上是适当的,优选为5%以上。通过将生物质碳比设定为选自上述范围中的特定量,能够高精度地测定14C浓度比。上述构成要素中的生物质碳比更优选设定为选自约8%以上(例如约12%以上,典型地为约15%以上)且100%以下(典型地为50%以下,例如30%以下)的范围中的特定量。通过使用规定量的生物质材料,能够调节为特定的生物质碳比。
在一些方式中,真品(例如粘合片)具有包含聚酯树脂的构成要素(聚酯树脂部,例如聚酯树脂膜),并且该聚酯树脂部以规定的浓度比含有14C。通过使用来自生物质资源的聚酯树脂(生物质聚酯树脂),能够将特定量的14C引入到聚酯树脂部中。上述聚酯树脂部(典型地为聚酯树脂膜)中,通常14C以大致相同的浓度比均匀地分布,无论对上述聚酯树脂部的哪个部分进行取样,都能够测定稳定的14C浓度比。需要说明的是,例如对于具有聚酯树脂膜层的粘合片,在利用在此公开的技术进行真伪判定的情况下,该聚酯树脂膜在多数情况下仅通过有无生物质碳就能够进行真伪判定,是有利的。
上述聚酯树脂部中的生物质碳比例如为约1%以上是适当的,优选为约5%以上。通过将上述聚酯树脂部中的生物质碳比设定为选自大致上述范围中的特定量,能够高精度地测定14C浓度比。上述聚酯树脂部中的生物质碳比更优选设定为选自约8%以上(例如约12%以上,典型地为约15%以上)且100%以下(典型地为50%以下,例如30%以下)的范围中的特定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生物质碳”是指生物质材料、即来自可再生的有机资源的材料所包含的碳(可再生碳)。上述生物质材料典型地是指来自只要存在阳光、水和二氧化碳就能够持续再生的生物资源(典型地进行光合成的植物)的材料。因此,来自由于开采后的使用而枯竭的化石资源的材料(化石资源类材料)被排除在在此所说的生物质材料的概念之外。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生物质碳比”(也称为“生物基度”)是指生物质碳在测定对象物(试样)中的总碳中所占的含有比例,并且基于ASTM D6866进行测定。在ASTM D6866中记载的方法中,优选精度高的B法。对于后述的粘合剂层、基材层、剥离衬垫基材层、粘合片的生物基度、生物质聚酯树脂膜的生物基度也同样。本说明书中的生物质碳比是由相对于利用标准物质确定的基准值(Modern Reference Standard)的14C浓度比(单位:pMC(percent Modern Carbon))求出的值。具体而言,本说明书中的生物质碳比[%]可以通过14C浓度比的测定值[pMC]除以1.005而求出。
(14C浓度比测定)
接着,对以上述方式获得的作为判定对象的产品等所具有的构成要素测定14C浓度比(S20)。该测定可以是生物基度的测定。14C浓度比和生物基度基于ASTM D6866进行测定。从容易进行对比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生物基度作为测定值。对于用于测定的样品(作为判定对象的产品等所具有的构成要素,例如聚酯树脂部),为了避免混入其它部位,根据需要采取清洗等处理。例如,对于具有聚酯树脂膜作为基材层的粘合片而言,对利用水、溶剂等除去粘合剂后的聚酯树脂膜进行测定。另外,对于具有聚酯树脂膜层的带剥离衬垫的粘合片而言,可以对将剥离衬垫从粘合剂上分离并利用溶剂等将聚硅氧烷树脂层等剥离处理层从聚酯树脂膜层上除去后的样品进行测定,也可以在具有聚硅氧烷树脂层等剥离处理层的状态下进行测定。
(判定)
通过将上述得到的判定对象物的构成要素的14C浓度比的测定值(A1)与真品的对应的构成要素的14C浓度比(A0)进行对比,能够进行判定对象物是否为真品的判定(S40)。测定值A0可以使用预先测定的值,也可以使用与判定对象物的构成要素的14C浓度比测定同时测定而得到的值(S30)。
在一些优选方式中,根据生物基度实施真伪判定。在判定对象物的构成要素(例如聚酯树脂部)中的生物基度处于真品的对应的构成要素(例如聚酯树脂部)中的生物基度±5%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将判定对象物判定为“真”(S50),在判定对象物的构成要素(例如聚酯树脂部)中的生物基度处于真品的对应的构成要素(例如聚酯树脂部)中的生物基度±5%的范围外的情况下,将判定对象物判定为“非真”(S60)。在采用ASTM D6866的B法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生物基度±3%的范围、生物基度±1%(进而生物基度±0.5%,例如生物基度±0.2%)的范围代替生物基度±5%的范围作为真伪的判定基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具有聚酯树脂膜的粘合片的真伪判定方法为中心进行了说明,但是在此公开的技术不限于此。可以通过对上述例示的产品等以及对包含上述例示的各种材料的构成要素实施14C浓度比测定来进行真伪判定。例如,在判定对象物为粘合片的情况下,可以对粘合片的粘合剂层(可以是丙烯酸类、橡胶类)实施14C浓度比测定,并与真品的14C浓度比进行对比,由此进行真伪判定、真品的追溯。
另外,在一些方式中,通过仅对产品等所具有的一个构成要素进行14C浓度比测定,能够有效地判定产品等的真伪。在另一些方式中,通过对产品等所具有的2个以上(例如3个以上)构成要素进行14C浓度比测定并进行判定,能够提高真伪判定的可靠性。在该方式中,例如,能够仅在真品可以具有的多个构成要素中的一个构成要素中使用生物质树脂材料并且以达到规定的14C浓度比的方式构成该构成要素,并且仅由化石资源类材料形成另一个构成要素,对这2个构成要素测定14C浓度比。或者,使用生物质树脂材料将真品所具有的2个以上(例如3个以上)构成要素调节为规定的14C浓度比(各自相同的14C浓度比或不同的14C浓度比),并对这些构成要素测定14C浓度比,由此能够进行可靠性高的判定。
另外,在对判定对象物的2个以上构成要素进行14C浓度比测定并与真品进行对比的情况下,从提高判定的可靠性的方面出发,优选这些构成要素均为聚酯树脂部。作为判定对象的优选例,可以列举基材层和剥离衬垫基材层均为聚酯树脂膜层的粘合片。作为另一例,可以列举保护两个粘合面的2个剥离衬垫基材层为聚酯树脂膜层的粘合片。在该方式中,能够进一步对一个以上由除聚酯树脂以外的材料形成的构成要素(例如丙烯酸类、橡胶类粘合剂层)也追加进行14C浓度比测定,并与真品进行对比。在判定对象物为粘合片的情况下,能够在判定步骤中追加真品与判定对象物的粘合剂的生物基度的对比。
<粘合片的结构例>
接着,对在此公开的真伪判定方法中优选使用的粘合片进行说明。在此公开的粘合片可以是根据其构成要素(粘合剂层、基材层、剥离衬垫基材层等)的生物基度能够判断是真品还是非真品的可追溯的粘合片。一些方式的粘合片可以是在非剥离性的基材(支撑基材)的单面或双面上具有上述粘合剂层的形态的粘合片。这样的粘合片可以是利用剥离衬垫保护上述粘合剂层的表面的带剥离衬垫的粘合片的形态。另一些方式的粘合片可以是将粘合剂层保持在剥离衬垫上的形态等的无基材的粘合片(即,不具有非剥离性的基材的粘合片)。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所说的粘合片的概念中可以包含被称为粘合带、粘合标签、粘合膜等的物品。上述粘合剂层典型地连续地形成,但不限于这样的形态,例如可以是形成为点状、条纹状等规则或无规则的图案的粘合剂层。另外,在此公开的粘合片可以是卷筒状,也可以是单片状。或者,也可以是进一步加工成各种形状的形态的粘合片。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粘合剂”如前所述是指具有在室温附近的温度范围内呈现出柔软的固体(粘弹性体)的状态、并且利用压力简单地与被粘物胶粘的性质的材料。在此所说的粘合剂如“C.A.Dahlquist,“Adhesion:Fundamental and Practice”,McLaren&Sons,(1966年)第143页”中所定义的,通常可以是具有满足复数拉伸弹性模量E*(1Hz)<107达因/cm2的性质的材料(典型地在25℃下具有上述性质的材料)。
在此公开的粘合片例如可以是具有在图2~图7中示意性地示出的截面结构的粘合片。其中,图2、图3为单面胶粘性的带基材的粘合片的结构例。图2所示的粘合片1在基材层10的一面10A(非剥离性)上设置有粘合剂层21。使用前(即,粘贴到被粘物上之前)的粘合片1具有粘合剂层21的表面(粘附面)21A被至少该粘合剂层侧为剥离面的剥离衬垫31保护的结构。图3所示的粘合片2具有在基材层10的一面10A(非剥离性)上设置有粘合剂层21的结构。在该粘合片2中,基材层10的另一面10B为剥离面,在使用前,当卷绕粘合片2时,粘合剂层21与该另一面10B接触,从而该粘合剂层的表面(粘附面)21B被基材层10的另一面10B保护。
图4、图5为双面胶粘型的带基材的粘合片的结构例。图4所示的粘合片3在基材层10的各面(均为非剥离性)上分别设置有粘合剂层21、22。使用前的粘合片3具有这些粘合剂层21、22分别被至少该粘合剂层侧为剥离面的剥离衬垫31、32保护的结构。图5所示的粘合片4具有如下结构:在基材层10的各面(均为非剥离性)上分别设置有粘合剂层21、22,在使用前,其中一个粘合剂层21被双面为剥离面的剥离衬垫31保护。粘合片4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将该粘合片4卷绕而使另一个粘合剂层22与剥离衬垫31的背面接触,由此粘合剂层22也被剥离衬垫31保护。
图6、图7为无基材的双面胶粘性粘合片的结构例。图6所示的粘合片5具有在使用前无基材的粘合剂层21的双面21A、21B分别被至少该粘合剂层侧为剥离面的剥离衬垫31、32保护的结构。图7所示的粘合片6具有在使用前无基材的粘合剂层21的一个表面(粘附面)21A被双面为剥离面的剥离衬垫31保护的结构,并且能够成为如下结构:当将粘合片6卷绕时,粘合剂层21的另一个表面(粘附面)21B与剥离衬垫31的背面接触,由此另一面21B也被剥离衬垫31保护。
<粘合剂层>
在此公开的技术中,对构成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上述粘合剂(也可以是粘合剂组合物)可以包含在粘合剂的领域中公知的丙烯酸类聚合物、橡胶类聚合物、聚酯类聚合物、聚氨酯类聚合物、聚醚类聚合物、聚硅氧烷类聚合物、聚酰胺类聚合物、含氟聚合物等各种橡胶状聚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从粘合性能、成本等观点出发,优选以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主要成分的粘合剂(丙烯酸类粘合剂)、以橡胶类聚合物作为主要成分的粘合剂(橡胶类粘合剂)。作为橡胶类粘合剂,可以列举:天然橡胶类粘合剂、合成橡胶类粘合剂,还可以优选使用丙烯酸类改性天然橡胶等改性橡胶类粘合剂。可以通过构成粘合剂的聚合物种类、其含有比例来调节粘合剂层的生物基度。
粘合剂层可以根据需要包含松香类或萜烯类的各种增粘树脂、异氰酸酯类或环氧类等的各种交联剂、交联助剂、流平剂、增塑剂、填料、着色剂(颜料、染料等)、防静电剂、抗老化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等在粘合剂组合物的领域中一般的各种添加剂。关于这样的各种添加剂,可以通过常规方法使用以往公知的添加剂。通过所使用的添加剂的种类、量也可以调节粘合剂层的生物基度。
对用于形成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组合物的形态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是水性粘合剂组合物、溶剂型粘合剂组合物、热熔型粘合剂组合物、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组合物等。由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粘合剂层可以通过以往公知的方法进行。粘合剂组合物的涂布例如可以使用凹版辊式涂布机、逆向辊式涂布机、接触辊式涂布机、浸入辊式涂布机、口模式涂布机、刮棒涂布机、刮刀涂布机、喷涂机等公知或惯用的涂布机进行。或者,可以通过浸渍、幕涂法等涂布粘合剂组合物。从促进交联反应、提高制造效率等观点出发,粘合剂组合物的干燥优选在加热下进行。干燥温度例如可以设定为约40℃~约150℃,优选设定为约60℃~约130℃。在使粘合剂组合物干燥后,还可以出于粘合剂层内的成分迁移的调节、交联反应的进行、在基材或粘合剂层内可能存在的应变的松弛等目的而进行熟化。
对粘合剂层的生物基度没有特别限制。粘合剂层的生物基度能够根据天然橡胶、松香等来自生物质资源的材料的使用比例调节为例如约1%以上,可以为约10%以上,也可以为约30%以上,还可以为约50%以上,还可以为约70%以上(例如约80%以上)。通过将粘合剂层的生物基度调节为上述规定值以上的范围内的特定值,能够根据粘合剂层的生物基度进行粘合片的追溯、假冒产品的判定。粘合剂层的生物基度可以为约90%以下,也可以为约60%以下,还可以为约40%以下,还可以为约20%以下(例如1%以下),还可以实质上为0%。
在此公开的粘合片中,对粘合剂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考虑到对被粘物的胶粘性与凝聚性的平衡,粘合剂层的厚度例如可以设定为约2μm~约500μm。从对被粘物的胶粘性观点出发,粘合剂层的厚度为3μm以上是适当的,优选为5μm以上。另外,从粘合片的薄型化的观点出发,粘合剂层的厚度例如可以为200μm以下,也可以为150μm以下,还可以为100μm以下,还可以为70μm以下,还可以为50μm以下,还可以为30μm以下。在更重视薄型化的方式中,粘合剂层的厚度例如可以为20μm以下,也可以为15μm以下,还可以为12μm以下。在在此公开的粘合片为在基材的双面上具有粘合剂层的双面粘合片的情况下,各粘合剂层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基材层>
在此公开的粘合片可以是在基材(层)的单面或双面上具有粘合剂层的带基材的粘合片的形态。作为基材(层),可以使用各种基材膜,例如可以使用树脂膜、纸、布、橡胶片、发泡体片、金属箔、它们的复合体等。在电子设备用的领域中,可以优选使用不易成为尘埃(例如纸粉等微小的纤维或粒子)的产生源的树脂膜、橡胶片、发泡体片、金属箔、它们的复合体等。其中,从尺寸稳定性、厚度精度、经济性(成本)、加工性、抗拉强度等观点出发,更优选树脂膜。树脂膜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具有两层、三层或三层以上的多层结构(例如,其中至少一层为后述的生物质树脂膜层)的树脂膜。从形状稳定性的观点出发,树脂膜优选为单层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树脂膜”典型地是指非多孔膜,是与所谓的无纺布、织物区别的概念。
作为树脂膜的例子,可以列举:由PET、PEN、PBT、PBN、PEF、PBS等聚酯形成的聚酯树脂膜;由PE、PP、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等形成的聚烯烃树脂膜;氯乙烯树脂膜;偏二氯乙烯树脂膜;乙酸乙烯酯树脂膜;聚苯乙烯膜;聚缩醛膜;聚酰亚胺膜;聚酰胺膜;含氟树脂膜;玻璃纸;等。在一些方式中,从强度、加工性的观点出发,可以优选采用聚酯树脂膜作为上述基材层。其中,更优选PET树脂膜。
(生物质基材层)
另外,可以使用生物质材料作为形成基材层的材料。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基材层包含生物质碳,因此例如可以根据粘合片的基材层的生物基度令人满意地进行真伪判定。对能够构成上述基材层的生物质材料(典型地为生物质树脂材料)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列举:生物质PET树脂、生物质PEN树脂、生物质PBT树脂、生物质PBN树脂、生物质PEF树脂、生物质PBS树脂、生物质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树脂等生物质聚酯树脂;生物质高密度聚乙烯(生物质HDPE)树脂、生物质低密度聚乙烯(生物质LDPE)树脂、生物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生物质LLDPE)树脂等生物质聚乙烯树脂、生物质聚丙烯(生物质PP)树脂等生物质聚烯烃树脂;聚乳酸;生物质聚(3-羟基丁酸酯-共-3-羟基己酸酯);聚癸二酰己二胺、聚(癸二酰苯二亚甲胺)等生物质聚酰胺树脂;生物质聚酯醚型聚氨酯树脂、生物质聚醚型聚氨酯树脂等生物质聚氨酯树脂;纤维素类树脂;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组合使用两种以上。其中,优选生物质聚酯树脂、生物质聚烯烃树脂,特别优选生物质PET树脂。由于上述生物质材料为树脂材料,因此能够令人满意地应用于基材层为树脂膜的结构。通过使用由上述生物质材料形成的生物质树脂膜材料,能够根据其生物基度可靠性良好地实施真伪判定。
(生物质聚酯树脂膜)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粘合片的基材层由聚酯树脂膜构成。这样的聚酯树脂膜基材层包含生物质碳,能够根据其14C浓度比可靠性良好地实施真伪判定。作为构成聚酯树脂膜的聚酯树脂,典型地使用包含通过使二元羧酸与二元醇进行缩聚而得到的聚酯作为主要成分的聚酯树脂。通过在合成中使用的二元羧酸和二元醇中的至少一者(例如两者)中使用来自生物质的化合物,能够使聚酯树脂生物质化。
作为构成聚酯的二元羧酸(在合成后的聚酯中也称为“二元羧酸单元”),例如可以列举: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2-甲基对苯二甲酸、5-磺基间苯二甲酸、4,4’-联苯二甲酸、4,4’-二苯醚二甲酸、4,4’-二苯甲酮二甲酸、4,4’-二苯氧基乙烷二甲酸、4,4’-二苯砜二甲酸、1,4-萘二甲酸、1,5-萘二甲酸、2,6-萘二甲酸、2,7-萘二甲酸等芳香族二元羧酸;1,2-环己烷二甲酸、1,3-环己烷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酸等脂环式二元羧酸;丙二酸、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1,9-壬烷二甲酸、1,12-十二烷二甲酸等脂肪族二元羧酸;马来酸、马来酸酐、富马酸等不饱和二元羧酸;它们的衍生物(例如,对苯二甲酸等上述二元羧酸的低级烷基酯等);等。这些二元羧酸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构成聚酯的二元羧酸可以以对苯二甲酸作为主要成分。作为该方式的聚酯树脂的具体例,可以列举PET树脂、PBT树脂。在该方式中,对苯二甲酸在构成上述聚酯的全部二元羧酸中所占的比例为约50重量%以上是适当的,从充分地发挥使用对苯二甲酸的效果的观点出发,优选为约90重量%以上(典型地为95重量%以上,例如为99重量%~100重量%)。对苯二甲酸例如可以以对苯二甲酸的低级烷基酯等衍生物的形态用于聚酯合成。
作为上述二元羧酸,可以优选使用来自生物质的二元羧酸。由此,聚酯树脂膜能够包含规定量的生物质碳。在一些方式中,作为上述二元羧酸,可以使用来自生物质的对苯二甲酸及其衍生物。对得到来自生物质的二元羧酸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对于来自生物质的对苯二甲酸,可以列举如下方法:由玉米或糖类、木材得到异丁醇,然后转化为异丁烯,将其二聚化而得到异辛烯,通过在Chemische Technik,第38卷,第3期,第116页-第119页,1986年中记载的方法、即经过自由基裂解、再键合、环化而合成对二甲苯,将其氧化而得到对苯二甲酸(国际公开第2009/079213号公报)。
对来自生物质的二元羧酸(例如对苯二甲酸)在构成聚酯的二元羧酸(例如对苯二甲酸)中所占的比例没有特别限制。从分析精度的观点出发,来自生物质的二元羧酸在构成上述聚酯的全部二元羧酸中所占的比例为约1重量%以上(例如1重量%~100重量%),该比例为约10重量%以上是适当的,例如可以为约50重量%以上,也可以为约80重量%以上,还可以为约90重量%以上,还可以为约99重量%以上。上述二元羧酸可以实质上全部为来自生物质的二元羧酸。在另一些方式(例如,构成聚酯的二元醇包含来自生物质的二元醇的方式)中,来自生物质的二元羧酸在上述全部二元羧酸中所占的比例可以小于1重量%,上述聚酯也可以实质上不含来自生物质的二元羧酸。
作为构成聚酯的二元醇(在合成后的聚酯中也称为“二元醇单元”),例如可以列举:乙二醇、二乙二醇、聚乙二醇、丙二醇、聚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5-戊二醇、新戊二醇、1,2-丁二醇、2,3-丁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1,8-辛二醇、聚氧四亚甲基二醇等脂肪族二元醇;1,2-环己二醇、1,4-环己二醇、1,1-环己烷二甲醇、1,4-环己烷二甲醇等脂环族二元醇;苯二甲醇、4,4’-二羟基联苯、2,2-双(4’-羟基苯基)丙烷、双(4-羟基苯基)砜等芳香族二元醇;等。这些二元醇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组合使用两种以上。从透明性等观点出发,优选脂肪族二元醇,特别优选乙二醇。脂肪族二元醇(优选乙二醇)在构成上述聚酯的二元醇中所占的比例优选为50重量%以上(例如80重量%以上,典型地为95重量%以上)。上述二元醇可以实质上仅由乙二醇构成。
构成聚酯的二元醇可以是将乙二醇作为主要成分的二元醇。作为该方式的聚酯树脂的具体例,可以列举生物质PET树脂、生物质PEN树脂。在这样的方式中,乙二醇在构成上述聚酯的全部二元醇中所占的比例为约50重量%以上是适当的,从充分地发挥使用乙二醇的效果的观点出发,优选为约90重量%以上(典型地为95重量%以上,例如99重量%~100重量%)。
作为上述二元醇,可以优选使用来自生物质的二元醇(典型地为将生物质乙醇作为原料而得到的生物质二元醇)。由此,聚酯树脂膜能够包含规定量的生物质碳。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作为上述二元醇,可以使用来自生物质的乙二醇(典型地为将生物质乙醇作为原料而得到的生物质乙二醇)。
来自生物质的二元醇(优选乙二醇)在构成聚酯的二元醇(优选乙二醇)中所占的比例没有特别限制。从分析精度的观点出发,来自生物质的二元醇在构成上述聚酯的全部二元醇中所占的比例为约1重量%以上(例如1重量%~100重量%),该比例为约10重量%以上是适当的,例如可以为约50重量%以上,也可以为约80重量%以上,还可以为约90重量%以上,还可以为约99重量%以上。上述二元醇可以实质上全部为来自生物质的二元醇。在另一些方式(例如,构成聚酯的二元羧酸包含来自生物质的二元羧酸的方式)中,来自生物质的二元醇在上述全部二元醇中所占的比例可以小于1重量%,上述聚酯可以实质上不含来自生物质的二元醇。
需要说明的是,聚酯可以实质上由二元羧酸和二元醇构成,但是也可以为了引入所期望的官能团、调节分子量等而在不损害在此公开的技术所产生的效果的范围内使三元以上的多元羧酸或三元以上的多元醇、一元羧酸或一元醇、羟基羧酸、内酯等共聚。这些其它共聚成分可以来自生物质,也可以不来自生物质。上述其它共聚成分的比例例如小于约30摩尔%,典型地小于约10摩尔%(进而小于约1摩尔%)是适当的。在此公开的技术即使以聚酯的单体成分实质上不含上述其它共聚成分的方式也能够令人满意地实施。
对得到在此公开的聚酯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适当采用作为聚酯的合成方法已知的聚合方法。关于用于合成聚酯的单体原料,从聚合效率、分子量调节等观点出发,将二元羧酸和二元醇调节为适当的摩尔比,并使它们进行缩聚,由此能够得到聚酯。更详细而言,通过使二元羧酸所具有的羧基与二元醇所具有的羟基的反应、典型地在将通过上述反应生成的水(生成水)等除去到反应体系外的同时进行,能够合成聚酯。作为将上述生成水除去到反应体系外的方法,可以使用向反应体系内吹入非活性气体并将生成水与该非活性气体一起抽出到反应体系外的方法、在减压下从反应体系中蒸馏除去生成水的方法(减压法)等。从容易缩短合成时间、适合于提高生产率的方面出发,可以优选采用上述减压法。上述反应可以是间歇聚合、半连续聚合、连续聚合中的任一种。
进行上述反应(包括酯化和缩聚)时的反应温度、采用减压法的情况下的减压度(反应体系内的压力)可以适当设定,以使得能够有效地得到目标特性(例如分子量)的聚合物。虽然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从反应速度、防止劣化等观点出发,将上述反应温度设定为180℃~290℃(例如250℃~290℃)是适当的。虽然没有特别限制,从生成水的除去、反应效率等观点出发,将上述减压度设定为10kPa以下(典型地为10kPa~0.1kPa)是适当的,例如可以设定为4kPa~0.1kPa。从稳定地保持反应体系内的压力的观点出发,将反应体系内的压力设定为0.1kPa以上是适当的。
与一般的聚酯的合成一样,在上述反应中可以使用用于酯化、缩合的适当量的公知或惯用的催化剂。作为酯交换催化剂,可以列举:镁基、锰基、钙基、钴基、锂基、钛基、锌基、钡基等化合物,作为聚合催化剂,例如可以列举:钛基、铝基、锗基、锑基、锡基、锌基等各种金属化合物;对甲苯磺酸、硫酸等强酸;等。在上述合成中可以使用溶剂,也可以不使用溶剂。上述合成能够在实质上不使用有机溶剂(例如是指排除有意地使用有机溶剂作为上述反应时的反应溶剂的方式)的情况下实施。在上述反应中,可以任选地配合稳定剂(磷化合物等)等添加成分。
在此公开的技术中使用的生物质聚酯树脂膜除了含有聚酯以外还可以含有除上述聚酯以外的聚合物。作为除上述聚酯以外的聚合物,可以列举作为能够构成上述基材层的树脂膜例示的各种聚合物材料中的除聚酯以外的材料作为优选例。除聚酯以外的聚合物可以是来自生物质资源的聚合物,也可以是来自化石资源的聚合物。在聚酯树脂膜层除了含有聚酯以外还含有除上述聚酯以外的聚合物的方式中,相对于100重量份聚酯,除该聚酯以外的聚合物的含量设定为小于100重量份是适当的,优选为约50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约30重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约10重量份以下。相对于100重量份聚酯,除聚酯以外的聚合物的含量可以为约5重量份以下,也可以为约1重量份以下。在此公开的技术例如可以优选以聚酯树脂膜层中所含的聚合物中的99.5重量%~100重量%为聚酯的方式实施。
对在此公开的生物质聚酯树脂膜的生物基度没有特别限制,为约1重量%以上,设定为约5重量%以上是适当的。通过提高生物质聚酯树脂膜的生物基度、设定为特定量的14C浓度比,能够提高基于该14C浓度比的测定结果的真伪判定的可靠性。从这样的观点出发,生物质聚酯树脂膜的生物基度优选为约8%以上,更优选为约12%以上(例如约15%以上),可以为约30%以上,也可以为约60%以上,还可以为选自约90%以上的范围中的特定比例。生物质聚酯树脂膜的生物基度的上限为100%,从性价比、真伪判定性等观点出发,可以小于50%,也可以小于40%,还可以为选自小于30%(例如小于20%)的范围中的特定比例。
关于在此公开的生物质聚酯树脂膜的制造方法,除了使用生物质聚酯树脂以外,可以适当采用以往公知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使用通过公知的聚酯合成法使用上述材料制备的生物质聚酯树脂、市售的来自生物质资源的聚酯(例如帝人株式会社制造的产品名“PLANTPET”),在需要的情况下配合适当量的各种添加剂,并适当采用挤出成型、吹胀成型、T型模头流延成型、压延辊成型等膜成型方法来制作生物质聚酯树脂膜。
对生物质聚酯树脂膜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生物质聚酯树脂膜层的厚度为约1μm以上是适当的,从可处理性、加工性的观点出发,例如可以为1.5μm以上,也可以为2μm以上,还可以为3μm以上,还可以为4μm以上,还可以为4.5μm以上。通过将生物质聚酯树脂膜层的厚度设定为规定值以上,具有提高加工成复杂形状的加工性、粘贴失败时的返工性(剥离性)的倾向。另外,从粘合片的薄型化的观点出发,在一些方式中,生物质聚酯树脂膜层的厚度例如可以为150μm以下,也可以为100μm以下,还可以为50μm以下,还可以为25μm以下,还可以为20μm以下,还可以为10μm以下,还可以为7μm以下,还可以小于5μm,还可以小于4μm。
在基材层(例如树脂膜层)中可以根据需要配合填充剂(无机填充剂、有机填充剂等)、抗老化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防静电剂、润滑剂、增塑剂、着色剂(颜料、染料等)等各种添加剂。各种添加剂的配合比例通常为约30重量%以下(例如约20重量%以下,典型地为约10重量%以下)。例如,在基材层中含有颜料(例如白色颜料)的情况下,其含有比例为约0.1重量%~约10重量%(例如约1重量%~约8重量%,典型地为约1重量%~约5重量%)是适当的。
可以对基材层(例如树脂膜或橡胶片、发泡体片等)的要配置粘合剂层的面(粘合剂层侧表面)实施电晕放电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紫外线照射处理、酸处理、碱处理、底涂层的形成等公知或惯用的表面处理。这样的表面处理可以是用于提高基材层与粘合剂层的粘附性、换言之粘合剂层对基材层的锚固性的处理。或者,上述基材层也可以是未对上述粘合剂层侧表面实施提高锚固性等表面处理的基材层。在形成底涂层的情况下,对在该形成底涂层时使用的底涂剂(底漆)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从公知的底涂剂(底漆)中适当选择。对底涂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设定为大于0.01μm,设定为0.1μm以上是适当的,从提高效果的观点出发,可以设定为0.2μm以上。另外,底涂层的厚度优选设定为小于1.0μm,可以为0.7μm以下,也可以为0.5μm以下。
在基材层的单面上设置有粘合剂层的单面粘合片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剥离处理剂(背面处理剂)对基材层的不形成粘合剂层的面(背面)实施剥离处理。作为在背面处理层的形成中能够使用的背面处理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或用途使用聚硅氧烷类背面处理剂或含氟背面处理剂、长链烷基类背面处理剂以及其它公知或惯用的处理剂。背面处理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在具有基材层的粘合片中,对该基材层的生物基度没有特别限制。基材层的生物基度例如为约1重量%以上,设定为约5重量%以上是适当的。通过提高基材层的生物基度、设定为特定量的14C浓度比,能够基于该14C浓度比的测定结果可靠性良好地实施真伪判定。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基材层的生物基度优选为约8%以上,更优选为约12%以上(例如约15%以上),可以为约30%以上,也可以为约60%以上,还可以为选自约90%以上的范围中的特定比例。基材层的生物基度的上限为100%,从性价比、真伪判定性等观点出发,可以小于50%,也可以小于40%,还可以为选自小于30%(例如小于20%)的范围中的特定比例。基材层的生物基度可以为约10%以下(例如1%以下),也可以实质上为0%。
对基材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在约1μm~约500μm的范围内。从基材层的可处理性、加工性的观点出发,上述基材层的厚度例如可以为1.5μm以上,也可以为2μm以上,还可以为3μm以上,还可以为4μm以上,还可以为4.5μm以上。另外,从粘合片的薄型化的观点出发,在一些方式中,基材层的厚度例如可以为150μm以下,也可以为100μm以下,还可以为50μm以下,还可以为25μm以下,还可以为20μm以下,还可以为10μm以下,还可以为7μm以下,还可以小于5μm,还可以小于4μm。
<剥离衬垫>
关于此处公开的粘合片,为了保护粘合面(粘合剂层中被粘贴在被粘物上的一侧的面),可以根据需要以在该粘合面上贴合有剥离衬垫的形态(带剥离衬垫的粘合片的形态)提供。作为剥离衬垫,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使用通过对树脂膜、纸等衬垫基材的表面进行剥离处理而得到的剥离衬垫、包含含氟聚合物(聚四氟乙烯等)、聚烯烃类树脂(PE、PP等)等低胶粘性材料的剥离衬垫等。作为剥离衬垫的树脂膜(层),可以优选使用PET树脂膜等聚酯树脂膜;PP、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聚烯烃树脂膜、聚氯乙烯等的膜等热塑性树脂膜。从强度、加工性的观点出发,更优选聚酯树脂膜。另外,在上述剥离处理中,例如可以使用聚硅氧烷类、含氟型、长链烷基类、脂肪酸酰胺类、硫化钼等剥离处理剂或二氧化硅粉末等。可以优选采用进行了剥离处理的树脂膜(例如聚酯树脂膜)作为剥离衬垫。上述剥离处理层可以设置在树脂膜的至少一个面(例如双面)上。
上述剥离衬垫基材层可以使用生物质材料形成。由此,剥离衬垫基材层包含生物质碳。作为生物质材料(典型地为生物质树脂材料),可以从作为上述生物质基材层的生物质材料例示的材料中选择使用一种或两种以上适当的材料。对于这样的剥离衬垫,能够根据剥离衬垫基材层的生物基度可靠性良好地实施真伪判定。作为其中优选的生物质剥离衬垫基材层,可以使用生物质聚酯树脂膜。关于生物质聚酯树脂膜的详细情况,如上所述,因此不再重复进行说明。
在具有保护粘合剂层的粘合面的剥离衬垫的方式中,对该剥离衬垫基材层的生物基度没有特别限制。剥离衬垫基材层的生物基度例如为约1重量%以上,设定为约5重量%以上是适当的。通过提高剥离衬垫基材层的生物基度、设定为特定量的14C浓度比,能够基于该14C浓度比的测定结果可靠性良好地实施真伪判定。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剥离衬垫基材层的生物基度优选为约8%以上,更优选为约12%以上(例如约15%以上),可以为约30%以上,也可以为约60%以上,还可以为选自约90%以上的范围中的特定比例。剥离衬垫基材层的生物基度的上限为100%,从性价比、真伪判定性等观点出发,可以小于50%,也可以小于40%,还可以为选自小于30%(例如小于20%)的范围中的特定比例。基材层的生物基度可以为约10%以下(例如1%以下),也可以实质上为0%。在带基材或无基材的双面胶粘性粘合片(双面粘合片)中,在利用2片剥离衬垫分别保护其各面的情况下,各剥离衬垫基材层的生物基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对剥离衬垫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从对粘合面的追随性、剥离作业性的观点出发,例如可以设定为约5μm~约200μm,优选为约10μm~约100μm。在利用2片剥离衬垫分别保护双面粘合片的各粘合面的方式中,从剥离衬垫的剥离作业性的方面出发,优选使各剥离衬垫的厚度不同。例如,第一剥离衬垫的厚度可以设定为约10μm~约200μm(典型地为约30μm~约100μm,例如约50μm~约80μm),第二剥离衬垫的厚度可以设定为大于等于约5μm且小于约100μm(典型地大于等于约8μm且小于约50μm,例如约12μm~约40μm)。第一剥离衬垫的厚度优选设定为第二剥离衬垫的厚度的约1.5倍~约5倍(例如约2倍~约3倍)。
在以使用具有粘合剂层、支撑该粘合剂层的基材层和保护该粘合剂层的粘合面的剥离衬垫的带剥离衬垫的粘合片的方式实施在此公开的技术的情况下,通过在基材层和剥离衬垫这两者中使用生物质聚酯树脂膜,能够根据多个生物质聚酯树脂膜的14C浓度比的对比进一步提高真伪判定的可靠性。在使用利用2片剥离衬垫保护各粘合面的双面粘合片实施在此公开的技术的情况下,通过在该2片剥离衬垫中使用生物质聚酯树脂膜,能够进一步提高真伪判定的可靠性。此外,对于带基材层的双面粘合片,通过除了在2片剥离衬垫中使用生物质聚酯树脂膜以外还在基材层中使用生物质聚酯树脂膜,能够进一步提高真伪判定的可靠性。基材层的生物质聚酯树脂膜、2片剥离衬垫的生物质聚酯树脂膜中的14C浓度比可以根据假定假冒产品、真伪判定性而设定为相同或者各自不同。
<粘合片>
对在此公开的粘合片(包含粘合剂层,在带基材的粘合片中还包含基材,但不含剥离衬垫)的厚度(总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在约2μm~约1000μm的范围内。在一些方式中,考虑粘合特性等,将粘合片的厚度优选设定为约5μm~约500μm(例如约10μm~约300μm,典型地为约15μm~约200μm)。或者,在重视薄型化的一些方式中,粘合片的厚度可以为100μm以下(例如5μm~100μm),也可以为70μm以下(例如5μm~70μm),还可以为45μm以下(例如5μm~45μm)。
对在此公开的粘合片的生物基度没有特别限制,该粘合片中所含的总碳中的大于40%可以为来自生物质的碳。粘合片的生物基度可以为50%以上,也可以为60%以上,还可以为70%以上,还可以为75%以上,还可以为80%以上。生物基度的上限在定义上为100%,在一些方式中,粘合片的生物基度例如可以为95%以下,在更重视粘合性能的情况下,可以为90%以下,也可以为85%以下。能够令人满意地将在此公开的真伪判定方法应用于这样的粘合片。
<用途>
对在此公开的粘合片的用途没有特别限制,在可能出现假冒产品等的各种用途中使用的粘合片可以成为对象。作为典型的用途,可以列举:通过粘贴在构成电子设备的部件上而进行该部件的固定、接合、加强等的用途。在该用途中使用的粘合片经常很难以使用前的状态得到,必须从被组装到电子设备中的状态判断是否为假冒产品。另外,由于经常牢固地胶粘在被粘物上,因此在从电子设备主体上分离时有时会变形、损坏。可以令人满意地将在此公开的真伪判定方法应用于在这样的用途中使用的粘合片。用于上述用途的粘合片可以令人满意地用于典型地以双面粘合片的形态将部件固定或接合的用途。从薄型化的观点出发,在一些方式中,上述双面粘合片可以采用使用薄基材的带基材的双面粘合片的形态。例如,可以使用具有厚度为10μm以下(例如小于5μm)的基材层的粘合片。
另外,上述固定或接合用途的粘合片可以具有规定以上的剪切胶粘力。这样的粘合片对想要使胶粘界面偏移的力(即,剪切力)显示出强的阻力,因此被粘物的保持性能优异。例如,可以使用显示出1.8MPa以上(优选2.0MPa以上,更优选2.2MPa以上,另外例如20MPa以下)的剪切胶粘力的粘合片。
剪切胶粘力的测定可以通过如下所述的方法进行。即,将粘合片(典型地为双面粘合片)切割成10mm×10mm的尺寸而制作测定样品。在23℃、50%RH的环境下,将上述测定样品的各粘合面分别重叠在2张不锈钢板(SUS304BA板)的表面上,并通过使2kg的辊往返一次来进行压接。将其在相同的环境下放置2天,然后使用拉伸试验机在牵拉速度为10mm/分钟、剥离角度为0度的条件下测定剪切胶粘力[MPa]。在单面胶粘性的粘合片(单面粘合片)的情况下,利用胶粘剂等将该粘合片的非粘合面固定在不锈钢板上,除此以外,与上述同样地进行测定即可。作为拉伸试验机,可以使用万能拉伸压缩试验机(产品名“TG-1kN”,美蓓亚株式会社制造)。
在此公开的粘合片例如适合于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部件固定用途。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非限定性的例子包括:手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各种可穿戴设备(例如,像手表一样穿戴在手腕上的腕戴型;利用夹子、带子等穿戴在身体的一部分上的模块型;包括眼镜型(单眼型、双眼型,也包括头戴型)的眼戴型;例如以配饰的形态安装在衬衫、袜子、帽子等上的服饰型;像耳机一样穿戴在耳朵上的耳戴型等)、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声学设备(便携式音乐播放器、IC录音机等)、计算器(电子计算器等)、便携式游戏机、电子词典、电子笔记本、电子书、车载用信息设备、便携式收音机、便携式电视机、便携式打印机、便携扫描仪、便携式调制解调器等。例如为了在这样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具有压力传感器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内将压力传感器与其它构件固定,可以令人满意地使用在此公开的粘合片。在优选的一个方式中,粘合片可以用于在具有能够通过用于指示屏幕上的位置的装置(典型地为笔型、鼠标型的装置)和用于检测位置的装置而在与屏幕对应的板(典型地为触控面板)上指定绝对位置的功能的电子设备(典型地为便携式电子设备)内将压力传感器与其它构件固定。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便携”不仅是指能够携带,而且是指具有个人(标准成人)能够比较容易地搬运的水平的携带性。
<验证实验>
以下,对与本发明相关的验证实验进行说明,但是并不旨在将本发明限定于该具体例所示的内容。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以下说明中的“份”和“%”为重量基准。
(真的粘合片的制作)
准备第一剥离衬垫和第二剥离衬垫,所述第一剥离衬垫具有使用市售的生物质PET树脂进行成型而得到的厚度为25μm的PET树脂膜基材层,所述第二剥离衬垫具有使用市售的生物质PET树脂进行成型而得到的厚度为75μm的PET树脂膜基材层。这些第一剥离衬垫和第二剥离衬垫的PET树脂膜的单面为利用聚硅氧烷类剥离处理剂得到的剥离面。另外,准备使用市售的生物质PET树脂进行成型而得到的厚度为4.5μm的PET树脂膜基材。上述生物质PET树脂为使用对苯二甲酸或其衍生物和作为来自生物质资源的原料的来自植物的乙二醇合成的生物质PET树脂。基于ASTM D6866对第一剥离衬垫和第二剥离衬垫的PET树脂膜以及基材的PET树脂膜测定生物基度,结果均为15%。
在上述第一剥离衬垫和第二剥离衬垫各自的剥离面上涂布以改性橡胶作为主要成分的粘合剂组合物,并在100℃下干燥2分钟,从而形成了厚度为13μm的粘合剂层。接着,将形成在上述第一剥离衬垫和第二剥离衬垫上的粘合剂层分别贴合在厚度为4.5μm的PET树脂膜基材的各面上,从而制作了粘合片(转印法)。上述剥离衬垫原样残留在粘合剂层上,用于保护该粘合剂层的表面(粘合面)。该粘合片整体(不包括剥离衬垫)的生物基度为76%。
(真伪判定用粘合片的准备)
使用与上述真的粘合片相同的材料,通过同样的方法得到了真伪判定用粘合片A。另外,准备真伪判定用粘合片B,所述真伪判定用粘合片B中,除了使用市售的来自化石资源的PET树脂膜作为剥离衬垫的PET树脂膜以外,结构与上述真的粘合片相同。另外,准备真伪判定用粘合片C,所述真伪判定用粘合片C中,除了使用市售的来自化石资源的PET树脂膜作为基材的PET树脂膜以外,结构与上述真的粘合片相同。这些粘合片从外观上彼此无法区分。
(生物基度测定)
对于上述所准备的真伪判定用粘合片A~C,基于ASTM D6866测定了这些粘合片所具有的剥离衬垫的PET树脂膜、基材的PET树脂膜和粘合片整体(不包括剥离衬垫)的生物基度。将结果示于表1中。
[表1]
生物基度[%] A B C
第一剥离衬垫 15 15 0 15
第二剥离衬垫 15 15 0 15
基材 15 15 15 0
粘合片 76 76 76 74
如表1所示,粘合片A~C均显示出与真的粘合片相同或近似的生物基度,但是在剥离衬垫或基材的生物基度上观察到明显的差异,能够容易地将A判定为真,将B、C判定为非真。由上述结果可知,根据在此公开的技术,能够快速且可靠性良好地判定产品或构件的真伪。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例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只不过是例示,不限定权利要求书。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技术中包括对以上例示的具体例进行各种变形、变更而得到的技术。
标号说明
1、2、3、4、5、6 粘合片
10 基材层
21、22 粘合剂层
31、32 剥离衬垫。

Claims (11)

1.一种判定产品或构件的真伪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根据ASTM D6866对所获得的作为判定对象的产品或构件所具有的一个以上构成要素测定放射性碳14的浓度比,
在此,真的产品或真的构件所具有的一个以上与所述作为判定对象的产品或构件的所述构成要素对应的构成要素包含以规定的浓度比含有放射性碳14的树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在所述作为判定对象的产品或构件的所述构成要素中的生物质碳比处于所述真的产品或真的构件的所述构成要素中的生物质碳比±5%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将所述作为判定对象的产品或构件判定为真,
在所述作为判定对象的产品或构件的所述构成要素中的生物质碳比处于所述真的产品或真的构件的所述构成要素中的生物质碳比±5%的范围外的情况下,将所述作为判定对象的产品或构件判定为非真。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从所述真的产品或包含所述真的构件的产品流通的市场获得所述作为判定对象的产品或构件。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真的产品或真的构件所具有的所述构成要素的生物质碳比为5%以上。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产品或构件为粘合片,
所述粘合片为以下粘合片中的任一种:
(A)在基材层的至少一个面上配置有粘合剂层的粘合片;
(B)具有在基材层的至少一个面上配置有粘合剂层的粘合片以及保护该粘合剂层的粘合面的剥离衬垫的带剥离衬垫的粘合片;和
(C)具有由粘合剂层构成的粘合片以及保护该粘合剂层的粘合面的剥离衬垫的带剥离衬垫的粘合片,
所述基材层、所述粘合剂层和所述剥离衬垫基材层中的至少一者为包含以规定的浓度比含有放射性碳14的树脂的构成要素。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粘合片具有所述粘合剂层、所述基材层和所述剥离衬垫基材层作为所述构成要素,并且
所述粘合剂层、所述基材层和所述剥离衬垫基材层各自包含以相同或不同的浓度比含有放射性碳14的树脂。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粘合片具有聚酯树脂膜层作为所述基材层和/或所述剥离衬垫基材层,并且
所述聚酯树脂膜层为以规定的浓度比含有放射性碳14的构成要素。
8.如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粘合片为双面胶粘性粘合片,并且为构成电子设备的部件的固定构件。
9.一种粘合片,其为用于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粘合片,其中,所述粘合片具有以下粘合片中的任一者的结构:
(A)在基材层的至少一个面上配置有粘合剂层的粘合片;
(B)具有在基材层的至少一个面上配置有粘合剂层的粘合片以及保护该粘合剂层的粘合面的剥离衬垫的带剥离衬垫的粘合片;和
(C)具有由粘合剂层构成的粘合片以及保护该粘合剂层的粘合面的剥离衬垫的带剥离衬垫的粘合片,并且
所述基材层、所述粘合剂层和所述剥离衬垫基材层中的至少一者包含以规定的浓度比含有放射性碳14的树脂。
10.一种粘合片,其中,所述粘合片具有以下粘合片中的任一者的结构:
(A)具有在基材层的至少一个面上配置有粘合剂层的粘合片以及保护该粘合剂层的粘合面的剥离衬垫的带剥离衬垫的粘合片;和
(B)具有由粘合剂层构成的粘合片以及保护该粘合剂层的粘合面的剥离衬垫的带剥离衬垫的粘合片,并且
所述基材层、所述粘合剂层和所述剥离衬垫基材层均包含含有放射性碳14的树脂。
11.一种粘合片,其为具有以下粘合片中的任一者的结构的粘合片:
(A)在基材层的至少一个面上配置有粘合剂层的粘合片;
(B)具有在基材层的至少一个面上配置有粘合剂层的粘合片以及保护该粘合剂层的粘合面的剥离衬垫的带剥离衬垫的粘合片;和
(C)具有由粘合剂层构成的粘合片以及保护该粘合剂层的粘合面的剥离衬垫的带剥离衬垫的粘合片,其中,
所述粘合片具有聚酯树脂膜层作为所述基材层和/或所述剥离衬垫基材层,并且
所述聚酯树脂膜的生物质碳比为5%以上。
CN201980092689.6A 2019-02-22 2019-02-22 真伪判定方法和粘合片 Pending CN11349084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06888 WO2020170448A1 (ja) 2019-02-22 2019-02-22 真贋判定方法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90846A true CN113490846A (zh) 2021-10-08

Family

ID=72143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2689.6A Pending CN113490846A (zh) 2019-02-22 2019-02-22 真伪判定方法和粘合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46454A1 (zh)
EP (1) EP3929577A4 (zh)
JP (1) JP7288498B2 (zh)
KR (1) KR102671286B1 (zh)
CN (1) CN113490846A (zh)
WO (1) WO20201704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152853A (ja) * 2019-03-22 2020-09-2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44106A (ja) * 2008-03-31 2009-10-22 Tokyo Gas Co Ltd 安定同位体標識樹脂
CN102051137A (zh) * 2009-10-30 2011-05-1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带剥离衬垫的粘合片
WO2015056499A1 (ja) * 2013-10-15 2015-04-2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
US20160003722A1 (en) * 2014-07-01 2016-01-07 U.S.A. as represented by Government Publishing Off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adhesive strength
CN106414049A (zh) * 2014-05-21 2017-02-15 株式会社吴羽 圆筒状绝热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7286857A (zh) * 2016-04-12 2017-10-24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带有剥离衬垫的粘合片
JP6217600B2 (ja) * 2014-11-18 2017-10-2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真贋判定装置、トナー情報取得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真贋判定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6725B2 (zh) 1972-12-29 1978-06-03
JPS5518517Y2 (zh) 1976-07-23 1980-04-30
JP2009128283A (ja) 2007-11-27 2009-06-11 Teijin Fibers Ltd グリコールの判別方法
JP2011505490A (ja) 2007-12-03 2011-02-24 ジーヴォ,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再生可能組成物
KR100982942B1 (ko) 2008-06-10 2010-09-17 한국단자공업 주식회사 커넥터
WO2011090126A1 (ja) * 2010-01-21 2011-07-2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透明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利用
JP6496981B2 (ja) * 2014-03-28 2019-04-10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シーラントフィルム、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フィルム積層体及びスタンディングパウチ
JP6747784B2 (ja) * 2014-07-23 2020-08-2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携帯型電子機器用粘着シート
JP6891491B2 (ja) 2015-05-20 2021-06-18 東洋紡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
JP2017008191A (ja) * 2015-06-22 2017-01-12 株式会社サンエー化研 粘着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面保護シート又はフィルム
JP6852967B2 (ja) * 2015-09-16 2021-03-3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光学部材、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392798B2 (ja) * 2016-02-16 2018-09-19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が貼合された光学部品
JP2018106137A (ja) * 2016-12-28 2018-07-0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付偏光フィルム、及び、表面保護フィルム付光学部材
JP7236217B2 (ja) * 2018-02-08 2023-03-0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付き偏光板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44106A (ja) * 2008-03-31 2009-10-22 Tokyo Gas Co Ltd 安定同位体標識樹脂
CN102051137A (zh) * 2009-10-30 2011-05-1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带剥离衬垫的粘合片
WO2015056499A1 (ja) * 2013-10-15 2015-04-2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
CN106414049A (zh) * 2014-05-21 2017-02-15 株式会社吴羽 圆筒状绝热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US20160003722A1 (en) * 2014-07-01 2016-01-07 U.S.A. as represented by Government Publishing Off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adhesive strength
JP6217600B2 (ja) * 2014-11-18 2017-10-2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真贋判定装置、トナー情報取得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真贋判定方法
CN107286857A (zh) * 2016-04-12 2017-10-24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带有剥离衬垫的粘合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70448A1 (ja) 2020-08-27
KR20210127992A (ko) 2021-10-25
JP7288498B2 (ja) 2023-06-07
EP3929577A1 (en) 2021-12-29
KR102671286B1 (ko) 2024-06-03
EP3929577A4 (en) 2022-10-05
JPWO2020170448A1 (ja) 2021-12-16
US20220146454A1 (en) 2022-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02549B2 (en) Removable adhesive label containing polymeric film layer having water affinity
JP7404997B2 (ja) ポリエステル系粘着剤組成物、ポリエステル系粘着剤、光学部材用粘着シート、光学部材用基材レス両面粘着シート、粘着剤層付き光学部材、光学積層体
US9334425B2 (en) Removable adhesive label containing high tensile modulus polymeric film layer
JP4948874B2 (ja) 積層シュリンクラベル
WO2009120574A3 (en) Thick polyester films for optical articles and optical articles
CN113614194A (zh) 粘合片
JP4654084B2 (ja) 金属板被覆用積層シート、および積層シート被覆金属板
CN113490846A (zh) 真伪判定方法和粘合片
JP2023107997A (ja) 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WO2012127121A2 (en) Label facestock film
JP2007144902A (ja) 多層樹脂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自動販売機ディスプレー
JPH04293935A (ja) 内装用シート
KR102318574B1 (ko) 데코필름,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멤브레인 성형품
JP2023077918A (ja) 成形品用ラベル、ラベル付き成形品、及びラベル付き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2010265376A (ja) 易接着性成型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成型用ゴム/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積層体
JP2012228846A (ja) 積層体
JP3083705B2 (ja) 化粧金属板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イルム
CN207711538U (zh) 双面改性的聚合物多层体包装材料
JP2023069194A (ja) 粘着ラベル
JP2023107051A (ja) 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CN118414397A (zh) 粘合剂组合物和粘合片
JP2024083272A (ja) 着色粘着テープ及び着色粘着テープの製造方法
CN118165662A (zh) 粘合带及其制造方法
JP5545836B2 (ja) 基材レス両面粘着シート
JP2023183573A (ja) 粘着ラベ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