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71602B - 用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71602B
CN113471602B CN202110718787.5A CN202110718787A CN113471602B CN 113471602 B CN113471602 B CN 113471602B CN 202110718787 A CN202110718787 A CN 202110718787A CN 113471602 B CN113471602 B CN 1134716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onductive material
adhesive layer
battery
material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1878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71602A (zh
Inventor
陈远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Nv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Nv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Nv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Nv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1878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716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716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16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716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16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7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ortable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computers, hand tools or pacemak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5/00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e.g. relating to pri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6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 H01M50/264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e.g. straps, tie rods or peripheral fram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用电装置。该用电装置包括基座、电池以及电剥离性胶层。其中,基座具有安装壁;电剥离性胶层设于电池与安装壁之间,以将电池固定于安装壁。电剥离性胶层的两侧分别粘接有第一导电材料层与第二导电材料层,在第一导电材料层与第二导电材料层之间具有电势差时降低粘性或失去粘性。在拆卸该用电装置中的电池时,用户或维修人员可通过在上述两导电材料之间施加电压,进而使电剥离性胶层的粘性降低,从而使用户或维修人员之后可通过更小的拉力即可将电池从基座上拆卸下来。故,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装置可改善目前需要施加较大作用力才能将电池自基座上拆卸下的现状。

Description

用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是一种将外界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并储存于其内部,以在需要的时刻对用电装置(如便携式电子设备)进行供电的装置。目前,电池广泛地运用于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用电装置中,以使这些用电装置具有可移动工作的特点。一般地,这些用电装置包括基座以及电池;其中,基座设有与电池相适配的安装槽,电池则安装于该安装槽。
在有些用电装置中,电池通过双面胶固定于上述安装槽;由于双面胶的粘接力很强,用户或维修人员在拆卸电池时较为困难,只能通过施加较大的作用力以将电池取出,但该过程具有损坏电池或用电装置的基座的隐患。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用电装置,以改善目前需要施加较大作用力才能将电池自基座上拆卸下的现状。
本申请实施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电装置,包括基座、电池、具有粘性的电剥离性胶层、第一胶粘剂层和第一基材层。所述基座具有安装壁,所述电剥离性胶层设于所述电池与所述安装壁之间,以将所述电池固定于所述安装壁。所述电剥离性胶层面向所述电池的一侧粘接有第一导电材料层,所述电剥离性胶层面向所述安装壁的一侧粘接有第二导电材料层,所述电剥离性胶层在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层与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层之间具有电势差时降低粘性或失去粘性,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层包括银、铝、铜和钢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电剥离性胶层包括基材以及设于所述基材两面的粘接剂,所述粘接剂中混合有电解液,所述基材包括具有微孔的无纺布或具有微孔的聚合物薄膜。所述第一胶粘剂层设于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层与所述电池之间,以将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层与所述电池固定,所述第一胶粘剂层设置为紫外光减粘层。所述第一基材层包括聚合物,所述第一基材层设于所述电剥离性胶层面向所述电池的一侧,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层涂覆于所述第一基材层面向所述电剥离性胶层的一侧,所述第一基材层的材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氨酯和聚酰亚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胶粘剂层设于所述第一基材层与所述电池之间,以使所述第一基材层与所述电池粘接固定。沿所述用电装置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胶粘剂层、第一基材层、第一导电材料层、电剥离性胶层、第二导电材料层依次层叠设置。如此,第一导电材料层的厚度可以控制在微米级别,甚至纳米级别,从而有利于降低用电装置整体材料成本。
与目前市场上的用电装置相比,在拆卸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装置中的电池时,用户或维修人员可通过在上述两导电材料层之间施加电压,进而使电剥离性胶层的粘性降低,从而使用户或维修人员之后可通过更小的拉力即可将电池从基座上拆卸下来,该拆卸过程方便省力。即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装置可改善目前需要施加较大作用力才能将电池自基座上拆卸下的现状,进而可降低或消除拆卸电池过程中可能损坏电池或基座的隐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一基材层包括聚合物材料。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层通过电镀、喷涂、印刷、涂布工艺中的至少一种的方式涂覆于所述第一基材层。由于聚合物较金属在厚度上更容易实现小尺寸,而第一导电材料层的厚度亦极小,因此该实施方式亦有利于减小用电装置整体材料的厚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层与所述电池一体成型;或者,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层涂覆于所述电池面向所述电剥离性胶层的一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用电装置还包括第二胶粘剂层。所述第二胶粘剂层设于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层与所述安装壁之间,以将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层与所述安装壁固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用电装置还包括第二基材层。所述第二基材层设于所述电剥离性胶层面向所述安装壁的一侧,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层涂覆于所述第二基材层面向所述电剥离性胶层的一侧。所述第二胶粘剂层设于所述第二基材层与所述安装壁之间,以使所述第二基材层与所述安装壁粘接固定。如此,第二导电材料层的厚度可以控制在微米级别,甚至纳米级别,从而有利于降低该用电装置的整体材料成本。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二胶粘剂层包括紫外光减粘胶或酒精减粘胶。其中,紫外光减粘胶常温下具有较佳的粘性,从而可粘住电池;而当需要拆卸电池时,可通过使用紫外光照射上述第一胶粘剂层以使其固化成一体式的胶层并降低粘性,从而使用户或者维修人员可以轻易地将第一胶粘剂层自电池的表面移除。同理,酒精减粘胶常温下具有较佳的粘性从而可粘住电池,而当需要拆卸电池时,可通过使用向酒精减粘胶滴入酒精,以使酒精减粘胶降低粘性,进而使用户或者工作人员可以轻易地将第一胶粘剂层自电池的表面移除。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层与所述安装壁一体成型;或者,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层涂覆于所述安装壁面向所述电剥离性胶层的一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层包括铝、铜、钢和石墨烯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层的边缘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超出所述电剥离性胶层的边缘。如此,第一导电材料层至少部分相对电剥离性胶层和/或第一胶粘剂层处于裸露状态,用户或维修人员可以很方便地将导线与第一连接部实现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层的边缘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超出所述电剥离性胶层的边缘。如此,第二导电材料层至少部分相对电剥离性胶层和/或第二胶粘剂层处于裸露状态,用户或维修人员可以很方便地将导线与第二连接部实现电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用电装置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用电装置沿A-A线的剖切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用电装置隐藏基座与电池后的构造于展开呈平直状态时的构造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其中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装置的一个方向的剖切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用电装置隐藏基座与电池后的构造于展开呈平直状态时的构造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其中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装置的一个方向的剖切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用电装置隐藏基座与电池后的构造于展开呈平直状态时的构造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其中再一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装置的一个方向的剖切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其中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装置隐藏基座与电池后的构造于展开呈平直状态时的构造示意图。
图中:
1、用电装置;
100、基座;110、安装壁;111、底壁;112、侧壁;101、安装槽;
200、电池;
300、电剥离性胶层;
400、第一导电材料层;410、第一胶粘剂层;401、第一连接部;
500、第二导电材料层;510、第二胶粘剂层;501、第二连接部;
600、电路板;
1b、用电装置;
100b、基座;110b、安装壁;
200b、电池;
300b、电剥离性胶层;
400b、第一导电材料层;410b、第一胶粘剂层;
1c、用电装置;
100c、基座;110c、安装壁;
200c、电池;
300c、电剥离性胶层;
500c、第二导电材料层;510c、第二胶粘剂层;
1d、用电装置;
100d、基座;110d、安装壁;
200d、电池;
300d、电剥离性胶层;
300e、电剥离性胶层;400e、第一导电材料层;410e、第一胶粘剂层;420e、第一基材层;500e、第二导电材料层;510e、第二胶粘剂层;520e、第二基材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固接于”/“安装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申请。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在本说明书中,所述“安装”包括焊接、螺接、卡接、粘合等方式将某一元件或装置固定或限制于特定位置或地方,所述元件或装置可在特定位置或地方保持不动也可在限定范围内活动,所述元件或装置固定或限制于特定位置或地方后可进行拆卸也可不能进行拆卸,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限制。
请先一并参阅图1与图2,其分别示出了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装置1的分解示意图以及该用电装置1沿A-A线的剖切示意图,该用电装置1包括基座100、电池200以及具有粘性的电剥离性胶层300。基座100具有安装壁110;上述电剥离性胶层300设于电池200与安装壁110之间,以将电池200固定于安装壁110。电剥离性胶层300面向电池200的一侧粘接有第一导电材料层400,其面向安装壁110的一侧粘接有第二导电材料层500,该电剥离性胶层300在上述第一导电材料层400与第二导电材料层500之间具有电势差时降低粘性或失去粘性。接下来,以用电装置1为具有嵌入式***的智能终端为例,对该用电装置1的具体结构作出说明;但应当理解,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该用电装置亦可以是扫地机器人、风扇、剃须刀等任意具有电池并由电驱动的装置。
对于上述基座100及电池200,请具体参阅图1,基座100是用电装置1的主体部分,其具有安装壁110,并通过该安装壁110来安装电池200。本实施例中,基座100设有一安装槽101,该安装槽101的截面呈矩形,故而其内壁面包括底壁111以及四个顺次连接的侧壁112。上述电池200收容于该安装槽101,并安装于安装槽101的底壁111以及该安装槽101的相对的两侧壁112上。即是,本实施例中的安装壁110整体呈U形,并具体包括上述底壁111与两侧壁112。可以理解的是,即使本实施例中安装壁110是如上设置,但安装壁110的具体形状实则是多样的,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在本申请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壁110不包括上述底壁111,而是包括至少一个侧壁112;又例如,在本申请其他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壁110同时包括上述底壁111以及各个侧壁112;还例如,在本申请其他的又一些实施例中,电池200并不收容于上述安装槽101,而是通过上述电剥离性胶层300安装于基座100的外壁面,即是安装壁110为基座的外壁面;在此不对安装壁110的具体设置方式一一详举。
对于上述电剥离性胶层300,请具体参阅图3,其示出了用电装置1隐藏基座100与电池200后的构造展开呈平直状态时的构造示意图,请同时结合图1与图2,该电剥离性胶层300整体呈薄片状,并弯折成U形,从而与上述的安装壁110相适配。沿其厚度方向,该电剥离性胶层300设于电池200与安装壁110之间,其一侧面向安装壁110设置,另一侧则面向电池200设置。电剥离性胶层300是一种具有粘性的胶层,当其两侧具有导电元件,且该两导电元件具有电势差时降低粘性或者完全失去粘性;本实施例中是通过在电剥离性胶层300的两侧分别设置上述第一导电材料层400与第二导电材料层500以实现上述目的。如此,当第一导电材料层400与第二导电材料层500之间未施加电势差时,电剥离性胶层具有良好的粘性,从而保证电池200与安装壁110之间稳定的固定效果;当第一导电材料层400与第二导电材料层500之间被施加电势差时,电剥离性胶层300的粘性降低或完全失去,进而降低电池200与安装壁110之间的固定强度,从而便于用户或维修人员将电池200自基座100上取下。本实施例中,电剥离性胶层300包括基材以及设于基材两面的粘接剂,其中,该粘接剂中混合有电解液。可选地,基材包括具有微孔的无纺布;粘接剂包括丙烯酸聚合物;电解液包括铵盐溶液。当采用电源对电剥离性胶层300异侧的第一导电材料层400与第二导电材料层500施加电压时,电解液中的阴离子朝正极的一侧移动至电剥离性胶层300的表面,电解液中的阳离子则朝负极的一侧移动至电剥离性胶层300表面;如此,电剥离性胶层300的微观结构受到破坏,其粘性随着施加电势差的时长增加而逐渐降低,甚至完全失去粘性。因此,当用户或维修人员需要自基座100上拆卸电池200时,仅需对上述第一导电材料层400与第二导电材料层500施加电势差并维持预设时长,即可将电池200自基座100上轻易地拆卸下来。可以理解的是,电剥离性胶层300的构造实则是丰富多样的,只要保证其在两侧的第一导电材料层400与第二导电材料层500具有电势差后与该导电元件之间的粘接作用力降低或完全失去即可,本申请不对其具体构造作出限定。例如,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电剥离性胶层300的基材亦可以为其他具有微孔的聚合物薄膜,只要其能够使离子通过即可,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粘接剂亦可以包括除丙烯酸之外的其他聚合物胶水,或多种胶水的混合物;电解液亦可以包括钾盐溶液、钙盐溶液、钠盐溶液等其他的电解液。
接下来对第一导电材料层400、第二导电材料层500的设置方式,以及两者对应与电池200、安装壁110之间的连接关系作出说明。本实施例中,该用电装置1包括相对电池200与基座100分体设置的第一导电材料层400与第二导电材料层500,另外还包括用于将该第一导电材料层400与电池200固定的第一胶粘剂层410,以及用于将该第二导电材料层500与安装壁110固定的第二胶粘剂层510。为便于理解,以下依次对该第一导电材料层400、第一胶粘剂层410、第二导电材料层500以及第二胶粘剂层510作出说明。
对于前述第一导电材料层400,请继续结合图1至图3,该第一导电材料层400由可导电的材料制成,其整体亦呈薄片状,并弯折成与电剥离性胶层300相适配的U形。沿电剥离性胶层300的厚度方向,第一导电材料层400粘接于电剥离性胶层300面向上述电池200的一侧。可选地,第一导电材料层400包括铝,其具体为由铝制成的铝箔。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电材料层400还可以包括其他可导电的材料;例如包括铜、钢、金和银等金属,又例如包括石墨和石墨烯等非金属,还例如包括上述各材料中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对于前述第一胶粘剂层410,请继续结合图1至图3,该第一胶粘剂层410呈与前述第一导电材料层400相适配的U形。该第一胶粘剂层410具有粘性,其设于第一导电材料层400与电池200之间,以将第一导电材料层400与电池200固定。值得一提的是,第一胶粘剂层410的选材实则是多样的,本申请不对其作出具体限定。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胶粘剂层410包括丙烯酸胶水。又例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胶粘剂层410包括环氧树脂胶水。还例如,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胶粘剂层410包括紫外光减粘胶。上述丙烯酸胶水和环氧树脂胶水因具有较强的粘性而容易在拆卸电池200的过程中残留在电池200表面;与之相比,紫外光减粘胶常温下具有较佳的粘性,从而可粘住电池200;而当需要拆卸电池200时,可通过使用紫外光照射上述第一胶粘剂层410以使其固化成一体式的胶层并降低粘性,从而使用户或者维修人员可以轻易地将第一胶粘剂层410自电池200的表面移除。再例如,在本申请的再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胶粘剂层410包括酒精减粘胶。上述丙烯酸胶水和环氧树脂胶水因具有较强的粘性而容易在拆卸电池200的过程中残留在电池200表面;与之相比,酒精减粘胶常温下具有较佳的粘性从而可粘住电池200,而当需要拆卸电池200时,可通过使用向酒精减粘胶滴入酒精,以使酒精减粘胶膨胀从而降低粘性,进而使用户或者工作人员可以轻易地将第一胶粘剂层410自电池200的表面移除。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材料层400是通过该第一胶粘剂层410粘接于电池200,但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该用电装置1还可以不包括第一胶粘剂层410,相应地,第一导电材料层400还可以通过焊接等其他方式固定于电池,在此不对第一导电材料层400与电池200的固定方式作出限定。
对于前述第二导电材料层500,请继续结合图1至图3,该第二导电材料层500亦由可导电的材料制成,其整体亦呈薄片状,并弯折成与电剥离性胶层300相适配的U形。该第二导电材料层500粘接于电剥离性胶层300面向上述安装壁110的一侧。可选地,第二导电材料层500包括铝,其具体为由铝制成的铝箔。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导电材料层500还可以包括其他可导电的材料;例如包括铜、钢、金和银等金属,又例如包括石墨和石墨烯等非金属,还例如包括上述各材料中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对于前述第二胶粘剂层510,请继续结合图1至图3,该第二胶粘剂层510呈与前述第二导电材料层500相适配的U形。该第二胶粘剂层510具有粘性,其设于第二导电材料层500与安装壁110之间,以将第二导电材料层500与安装壁110固定。第二胶粘剂层510的选材方式可具体参照上述第一胶粘剂层410,在此不赘述。
当用户或者维修人员需要拆卸电池200时,其仅需要向上述第一导电材料层400与第二导电材料层500施加电势差,并维持预设时长T,即可使得电剥离性胶层300与第一导电材料层400(或第二导电材料层500)之间的粘性作用力降低至预设阈值以下,从而使用户或维修人员可轻松地将电池200自基座100上移除。值得一提的是,本申请文件中所述的“预设阈值”是指人工不借助外部工具的情况下可轻易地手动将电池200自基座100拆卸下来的作用力的值;例如,该预设阈值可以为0.2千克力(kgf),亦或是0.1kgf等。本申请文件中所述的“预设时长”是与上述两导电材料层之间电势差相关的;例如,当上述第一导电材料层400与第二导电材料层500之间的电势差为50V时,预设时长T大于或等于10S即可使得电剥离性胶层300与第一导电材料层400(或第二导电材料层500)之间的粘性作用力降低至0.1kgf以下,而当上述两导电材料层之间的电势差为10V时,预设时长T大于或等于50S才可使得电剥离性胶层300与第一导电材料层400(或第二导电材料层500)之间的粘性降低至0.1kgf以下。
进一步地,为便于用户或维修人员在拆卸电池200时对上述第一导电材料层400接电,第一导电材料层400的边缘设有第一连接部401,该第一连接部401超出电剥离性胶层300的边缘和/或第一胶粘剂层410的边缘。如此,第一导电材料层400至少部分相对电剥离性胶层300和/或第一胶粘剂层410处于裸露状态,用户或维修人员可以很方便地将导线与第一连接部401实现电连接。同理,为便于用户或维修人员在拆卸电池200时对上述第二导电材料层500接电,第二导电材料层500的边缘设有第二连接部501,该第二连接部501超出电剥离性胶层300的边缘和/或第二胶粘剂层510的边缘。如此,第二导电材料层500至少部分相对电剥离性胶层300和/或第二胶粘剂层510处于裸露状态,用户或维修人员可以很方便地将导线与第二连接部501实现电连接。
接下来,对本申请中对第一导电材料层400与第二导电材料层500施加电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中,用电装置1还包括电路板600,该电路板600分别与上述第一连接部401及第二连接部501电连接,且该电路板600被配置为可根据用户的操作而适时地对第一连接部401与第二连接部501施加电势差,进而使得电剥离性胶层300与第一导电材料层400之间的粘性,和/或电剥离性胶层300与第二导电材料层500之间的粘性值均降低至预设阈值以下,从而使用户可轻易将电池200自基座100上移除下来。具体地,电路板600包括开关电路,该开关电路一方面与电池200电连接,以由电池200提供电力来源,另一方面则分别与上述第一连接部401及第二连接部501连接。该开关电路被配置为具有断开状态与闭合状态;于断开状态,第一导电材料层400与第二导电材料层500之间无电势差;于闭合状态,第一导电材料层400与第二导电材料层500之间则具有电势差。其中,上述断开状态与闭合状态的切换可通过人机交互实现,例如,用户或维修人员触发智能终端的按键或显示屏,电路板根据该触发信号切换开关电路的状态;亦可以是由用户或维修人员手动闭合或断开上述开关电路以实现,本申请不对其作出具体限定。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电路板可以是智能终端的主板,亦或是智能终端中的电池保护板。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亦可以通过外部的电源向第一连接部401与第二连接部501施加电压。
与目前市场上的用电装置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装置1包括基座100、电池200以及电剥离性胶层300。其中,电剥离性胶层300两侧分别粘接有第一导电材料层400与第二导电材料层500。因此,用户或维修人员在拆卸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装置1中的电池200时,可通过在上述两导电材料层之间施加电压,以使电剥离性胶层300的粘性降低或完全失去,从而使用户或维修人员之后可通过更小的拉力即可将电池从基座100上拆卸下来,该拆卸过程方便省力。即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装置可改善目前需要施加较大作用力才能将电池自基座上拆卸下的现状,进而可降低或消除拆卸电池过程中可能损坏电池或基座的隐患。
应当理解,即使上述实施例中的用电装置1是包括相对电池200与安装壁110分体设置的第一导电材料层400与第二导电材料层500,进而便于对电剥离性胶层300的两侧施加电势差,但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此;只要保证在该用电装置1中,电剥离性胶层300的两侧具有上述第一导电材料层与第二导电材料层即可。例如,图4与图5分别示出了本申请其中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装置1b的一个方向的剖切示意图(剖切方向可参照图1中的A-A线),以及,用电装置1b隐藏基座与电池后的构造于展开呈平直状态时的构造示意图,请同时结合图1至图3,该用电装置1b包括基座100b、电池200b、电剥离性胶层300b、相对电池200b分体设置的第一导电材料层400b,以及用于将第一导电材料层400b与电池200b固定连接的第一胶粘剂层410b。该用电装置1b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用电装置1的主要不同在于:用电装置1b不再包括相对安装壁110分体设置的第二导电材料层与第二胶粘剂层。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电材料层与安装壁110b一体成型,安装壁110b在与电剥离性胶层300b接触的部位为可导电区域;换言之,第二导电材料层为安装壁本身或安装壁的一部分,上述电剥离性胶层300b直接粘接于该安装壁110b。例如,安装壁110b包括智能终端的金属中框,该金属中框与电剥离性胶层300b接触的部位构成上述第二导电材料层。此外,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导电材料层亦可以涂覆于安装壁110b面向电剥离性胶层300b的一侧;其中,其涂覆方式可包括电镀、印刷、涂布或喷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例如,安装壁110b包括智能终端的非金属的中框,第二导电材料层为涂覆于该中框表面的可导电的涂层。
又例如,图6与图7分别示出了本申请其中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装置1c的一个方向的剖切示意图(剖切方向可参照图1中的A-A线),以及,用电装置1c隐藏基座与电池后的构造于展开呈平直状态时的构造示意图,请同时结合图1至图5,用电装置中1c包括基座100c、电池200c、电剥离性胶层300c、相对安装壁110c分体设置的第二导电材料层500c,以及用于将第二导电材料层500c与安装壁110c固定连接的第二胶粘剂层510c。该用电装置1c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用电装置1的主要不同在于:用电装置1c仍包括第一导电材料层,但该第一导电材料层不再相对电池200c分体设置;相应地,用电装置1c不再包括第一胶粘剂层。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材料层与电池200c一体成型,电池200c的壳体在与电剥离性胶层300c接触的部位为可导电区域;换言之,第一导电材料层为电池壳体本身或电池壳体的一部分,上述电剥离性胶层300c直接粘接于该电池壳体上。例如,电池为钢壳电池,该钢壳电池与电剥离性胶层300c接触的部位构成上述第一导电材料层。此外,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电材料层可以涂覆于电池200c面向电剥离性胶层300c的一侧;其中,其涂覆方式可包括电镀、印刷、涂布或喷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例如,电池200c为软包电池,第一导电材料层为涂覆于该软包电池表面的可导电的涂层。
还例如,图8示出了本申请其中再一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装置1d的一个方向的剖切示意图(剖切方向可参照图1中的A-A线),请同时结合其他附图,用电装置1d包括基座100d、电池200d以及电剥离性胶层300d。该用电装置1d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用电装置1b的主要不同在于:用电装置1d仍包括第一导电材料层,但该第一导电材料层不再相对电池200d分体设置;相应地,用电装置1d不再包括第一胶粘剂层;该用电装置1d的其余之处则与上述用电装置1b相同。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材料层与上述电池200d一体成型,电池200d的壳体在与电剥离性胶层300d接触的部位为可导电区域;换言之,第一导电材料层为电池壳体本身或电池壳体的一部分,上述电剥离性胶层300d直接粘接于该电池壳体上。例如,电池为钢壳电池,该钢壳电池与电剥离性胶层300d接触的部位构成上述第一导电材料层。此外,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电材料层亦可以涂覆于电池200d面向电剥离性胶层300d的一侧;其中,其涂覆方式可包括电镀、印刷、涂布或喷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例如,电池200d为软包电池,第一导电材料层为涂覆于该软包电池表面的可导电的涂层。
此外,值得补充的是,即使上述各实施例中第一导电材料层直接采用金属箔材或可导电的非金属片层,该金属箔材或可导电的非金属片层直接设置与电剥离性胶层与第一胶粘剂层之间,但本申请实则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图9示出了本申请其中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装置隐藏基座与电池后的构造展开至平直状态的构造示意图,同时结合其他附图,该用电装置亦包括电剥离性胶层300e、第一导电材料层400e、第一胶粘剂层410e、第二导电材料层500e以及第二胶粘剂层510e。该用电装置与上述用电装置1的主要不同在于:该用电装置还另包括第一基材层420e与第二基材层520e。
具体地,第一基材层420e位于电剥离性胶层300e面向上述电池的一侧。上述第一导电材料层400e涂覆于第一基材层420e面向电剥离性胶层300e的一侧,并与电剥离性胶层300e粘接固定;上述第一胶粘剂层410e则设于第一基材层420e与电池之间,以使该第一基材层420e与电池粘接固定。其中,第一基材层420e包括聚合物材料层。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材层420e具体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基材层420e亦可以包括聚氨酯、聚酰亚胺等其他的聚合物。第一导电材料层400e通过电镀、喷涂、印刷和涂布工艺中的至少一种的方式涂覆于上述第一基材层420e;如此,第一导电材料层400e的厚度可以控制在微米级别,甚至纳米级别,从而有利于降低该用电装置的整体材料成本。此外,由于聚合物较金属在厚度上更容易实现小尺寸,而第一导电材料层400e的厚度亦极小,因此该实施方式亦有利于减小上述用电装置的厚度。
同理,第二基材层520e位于电剥离性胶层300e面向上述安装壁的一侧。上述第二导电材料层500e涂覆于第二基材层520e面向电剥离性胶层300e的一侧,并与电剥离性胶层300e粘接固定;上述第二胶粘剂层510e则设于第二基材层520e与安装壁之间,以使该第二基材层520e与安装壁粘接固定。其中,第二基材层520e包括聚合物材料层。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二基材层520e具体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基材层520e亦可以包括聚氨酯、聚酰亚胺等其他的聚合物。第二导电材料层500e通过电镀、喷涂、印刷和涂布工艺中的至少一种的方式涂覆于上述第二基材层520e;如此,第二导电材料层500e的厚度可以控制在微米级别,甚至纳米级别,从而有利于降低该用电装置的的整体材料成本。此外,由于聚合物较金属在厚度上更容易实现小尺寸,而第二导电材料层500e的厚度亦极小,因此该实施方式亦有利于减小用电装置的厚度。
同理,第一基材层与第二基材层的设置方式同样适用于上述图4与图6示出的实施方式,在此不对其具体实施细节作出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申请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申请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电装置,包括基座与电池,所述基座具有安装壁,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装置还包括具有粘性的电剥离性胶层、第一胶粘剂层和第一基材层,所述电剥离性胶层设于所述电池与所述安装壁之间,以将所述电池固定于所述安装壁;
所述电剥离性胶层面向所述电池的一侧粘接有第一导电材料层,所述电剥离性胶层面向所述安装壁的一侧粘接有第二导电材料层,所述电剥离性胶层在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层与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层之间具有电势差时降低粘性或失去粘性,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层包括银、铝、铜和钢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电剥离性胶层包括基材以及设于所述基材两面的粘接剂,所述粘接剂中混合有电解液,所述基材包括具有微孔的无纺布或具有微孔的聚合物薄膜;
所述第一胶粘剂层,设于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层与所述电池之间,以将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层与所述电池固定,所述第一胶粘剂层设置为紫外光减粘层;
所述第一基材层包括聚合物,所述第一基材层设于所述电剥离性胶层面向所述电池的一侧,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层涂覆于所述第一基材层面向所述电剥离性胶层的一侧,所述第一基材层的材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氨酯和聚酰亚胺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胶粘剂层设于所述第一基材层与所述电池之间,以使所述第一基材层与所述电池粘接固定;
沿所述用电装置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胶粘剂层、第一基材层、第一导电材料层、电剥离性胶层、第二导电材料层依次层叠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材层包括聚合物材料;
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层通过电镀、喷涂、印刷、涂布工艺中的至少一种的方式涂覆于所述第一基材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层与所述电池一体成型;或者,
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层涂覆于所述电池面向所述电剥离性胶层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装置还包括第二胶粘剂层;
所述第二胶粘剂层设于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层与所述安装壁之间,以将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层与所述安装壁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装置还包括第二基材层;
所述第二基材层设于所述电剥离性胶层面向所述安装壁的一侧,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层涂覆于所述第二基材层面向所述电剥离性胶层的一侧;
所述第二胶粘剂层设于所述第二基材层与所述安装壁之间,以使所述第二基材层与所述安装壁粘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胶粘剂层包括紫外光减粘胶或酒精减粘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层与所述安装壁一体成型;或者,
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层涂覆于所述安装壁面向所述电剥离性胶层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层包括铝、铜、钢和石墨烯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层的边缘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超出所述电剥离性胶层的边缘;
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层的边缘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超出所述电剥离性胶层的边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装置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CN202110718787.5A 2021-06-28 2021-06-28 用电装置 Active CN1134716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18787.5A CN113471602B (zh) 2021-06-28 2021-06-28 用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18787.5A CN113471602B (zh) 2021-06-28 2021-06-28 用电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1602A CN113471602A (zh) 2021-10-01
CN113471602B true CN113471602B (zh) 2023-12-08

Family

ID=77873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18787.5A Active CN113471602B (zh) 2021-06-28 2021-06-28 用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716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72990A (zh) * 2021-06-11 2022-12-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5472989A (zh) * 2021-06-11 2022-12-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32849A (en) * 1988-10-04 1991-07-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a viscous substance whose adhesiveness is reduced when a voltage is applied thereto by disposing the viscous substance between and applying a voltage to first and second electrodes
JP2003140417A (ja) * 2001-11-01 2003-05-14 Bridgestone Corp 導電部材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TW201202380A (en) * 2010-07-02 2012-01-16 Alliance Material Co Ltd Double-sided adhesive tape used in panel manufacturing process
CN103931012A (zh) * 2011-11-07 2014-07-16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锂离子电池用外包装材料
CN104868126A (zh) * 2015-05-11 2015-08-26 刘强 导电基材、电极和储能装置及储能装置制备方法
CN108467691A (zh) * 2018-04-13 2018-08-31 河源轩朗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双面uv减粘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93032A (zh) * 2020-03-17 2020-05-22 绍兴望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的集流体
CN112133883A (zh) * 2020-09-24 2020-12-25 湖南省凯纳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孔结构锂电池负极电极及制备方法
CN112787033A (zh) * 2021-01-29 2021-05-11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热减粘保护膜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CN112920734A (zh) * 2021-01-19 2021-06-08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双面胶、粘贴基体及移动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81898B2 (en) * 2018-12-17 2021-08-03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Electrical battery de-bonding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32849A (en) * 1988-10-04 1991-07-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a viscous substance whose adhesiveness is reduced when a voltage is applied thereto by disposing the viscous substance between and applying a voltage to first and second electrodes
JP2003140417A (ja) * 2001-11-01 2003-05-14 Bridgestone Corp 導電部材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TW201202380A (en) * 2010-07-02 2012-01-16 Alliance Material Co Ltd Double-sided adhesive tape used in panel manufacturing process
CN103931012A (zh) * 2011-11-07 2014-07-16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锂离子电池用外包装材料
CN104868126A (zh) * 2015-05-11 2015-08-26 刘强 导电基材、电极和储能装置及储能装置制备方法
CN108467691A (zh) * 2018-04-13 2018-08-31 河源轩朗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双面uv减粘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93032A (zh) * 2020-03-17 2020-05-22 绍兴望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的集流体
CN112133883A (zh) * 2020-09-24 2020-12-25 湖南省凯纳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孔结构锂电池负极电极及制备方法
CN112920734A (zh) * 2021-01-19 2021-06-08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双面胶、粘贴基体及移动终端
CN112787033A (zh) * 2021-01-29 2021-05-11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热减粘保护膜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1602A (zh) 2021-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71602B (zh) 用电装置
CN1161848C (zh) 便携式电子设备及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中使用电池的方法
WO2015166663A1 (ja) 携帯機器
CN103855421B (zh) 自充电薄膜锂离子电池
KR101433664B1 (ko) 하단면에 만입형 그루브가 형성되어 있는 구조의 각형 전지팩
CN113422150A (zh) 电子设备
EP4207478A1 (en) Electrochemical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7039617B (zh) 电子设备的电池及电子设备
TWI431459B (zh) 電子裝置
EP3690525B1 (en) Display assembly, display and terminal
CN113782918B (zh) 电芯及用电装置
CN214592686U (zh) 一种电气设备
CN216213895U (zh) 用于电池的固定结构和电子设备
CN217158405U (zh) 一种电池安装架及供电组件
CN207753081U (zh) 离散式夹板、电池模组及电动车
JP6469425B2 (ja) 電子機器
CN218039531U (zh) 锂离子电池组
CN113676574B (zh) 电子设备
CN113594466B (zh) 集流体、电芯及用电装置
CN208336440U (zh) 一种带安全警示的锂电池模块
CN220526515U (zh) 电子设备
WO2024019100A1 (ja) ガラス振動板及び振動子付きガラス振動板
CN219959238U (zh) 一种电池及电子设备
CN215526375U (zh) 一种用于智能手表的紧凑型主板
CN212895010U (zh) 一种碱性蚀刻液电解阴极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