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87425A - 基于气载絮体的气浮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气载絮体的气浮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87425A
CN113387425A CN202110816325.7A CN202110816325A CN113387425A CN 113387425 A CN113387425 A CN 113387425A CN 202110816325 A CN202110816325 A CN 202110816325A CN 113387425 A CN113387425 A CN 1133874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closing plate
water
sewage
annular
floc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1632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鹏康
金鑫
石烜
许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81632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87425A/zh
Publication of CN1133874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874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2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tat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基于气载絮体的气浮装置,包括筒体、第一环形围板、第二环形围板以及搅拌装置;第一环形围板和第二环形围板均位于筒体内,第二环形围板位于筒体和第一环形围板之间;第一环形围板的上围板段围成第一反应区,第一环形围板的下围板段抵接在筒体的内壁上以与筒体之间形成进水区;第二环形围板与上围板段之间形成第二反应区,第二环形围板与筒体之间形成沉淀区;进水区设置有污水入口、混凝剂加药口和曝气装置,进水区用于对污水进行微脱稳处理以形成气载微絮体;搅拌装置包括用于搅拌污水以形成絮体的搅拌杆;沉淀区内设置气泡水装置,气泡水装置产生的气泡与絮体接触以产生气载絮体,气载絮体的吸附特性提高了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Description

基于气载絮体的气浮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气载絮体的气浮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就是利用各种设施设备和工艺技术,将污水所含的污染物质从水中分离去除,使有害的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有用的物质,水则得到净化,并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现有的污水处理以“混凝-沉淀”为主,引入臭氧气浮工艺,可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和难降解的有机物。然而传统工艺中,侧重于混凝和臭氧的作用,忽视了絮体在上浮过程中优异的吸附性能,从而,对污水的处理效果不佳,也降低了整个设备的处理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气载絮体的气浮装置。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气载絮体的气浮装置,包括筒体、第一环形围板、第二环形围板以及搅拌装置;
所述第一环形围板和所述第二环形围板均位于所述筒体内,所述第二环形围板位于所述筒体和所述第一环形围板之间;所述第一环形围板的上围板段围成第一反应区,所述第一环形围板的下围板段抵接在所述筒体的内壁上以在所述下围板段与所述筒体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反应区连通的进水区;所述第二环形围板与所述上围板段之间形成第二反应区,所述第二环形围板与所述筒体之间形成沉淀区;
所述进水区具有污水入口和混凝剂加药口,所述进水区内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进水区用于对污水进行微脱稳处理,以使所述污水中的污染物形成气载微絮体;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反应区内的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用于搅拌污水以形成絮体;
所述第一反应区用于对由所述进水区排出的污水进行混凝处理;所述第一反应区的远离所述进水区的一侧具有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二反应区通过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所述第一反应区连通,所述第二反应区的远离所述第一出液口的一端具有第二出液口,所述沉淀区通过所述第二出液口与所述第二反应区连通,所述沉淀区用于对由所述第二出液口排出的污水进行沉淀处理;
所述沉淀区内设置有气泡水装置,所述气泡水装置靠近所述第二出液口设置,以使由所述第二出液口排出的污水与所述气泡水装置产生的气泡接触以产生气载絮体。
可选择地,所述气泡水装置包括输送管和排放管,所述输送管位于所述筒体的外部,所述排放管位于所述沉淀区内,所述输送管的出口端与所述排放管的入口端连通,所述输送管用于向所述排放管提供气泡水;所述排放管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排放所述气泡水的排放口。
可选择地,至少部分所述排放口开设在所述排放管的朝向所述第二出液口的一侧。
可选择地,所述排放管为沿所述沉淀区的周向间隔设置的螺旋排放管。
可选择地,所述沉淀区的上方设置有止挡结构和出水口,所述止挡结构位于所述出水口和所述气泡水装置之间;所述止挡结构具有使清水通过的过水间隙,所述止挡结构用于供清水通过且将所述气载絮体携带的污染物止挡在所述沉淀区的下方。
可选择地,所述止挡结构的上方还设置有第三环形围板,所述第三环形围板与所述筒体之间形成出水堰,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出水堰的底部。
可选择地,所述止挡结构包括倾斜设置的斜管。
可选择地,所述下围板段形成为顶端小、底端大的锥形结构,所述筒体的排渣口位于所述下围板段的底端处。
可选择地,所述上围板段的靠近所述第一出液口的一端形成为向外扩张的喇叭口状。
可选择地,所述搅拌杆上设置有多个搅拌叶,多个所述搅拌叶沿所述搅拌杆的轴向间隔设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在本公开提供的基于气载絮体的气浮装置中,通过设置筒体、第一环形围板、第二环形围板以及搅拌装置;第一环形围板和第二环形围板均位于筒体内,第二环形围板位于筒体和第一环形围板之间;第一环形围板的上围板段围成第一反应区,第一环形围板的下围板段抵接在筒体的内壁上以在下围板段与筒体之间形成与第一反应区连通的进水区;第二环形围板与上围板段之间形成第二反应区,第二环形围板与筒体之间形成沉淀区。在进水区通过投加混凝剂和氧气改善有机物的凝聚性,以形成微絮体,并在第一反应区通过搅拌装置充分反应,诱导污染物、混凝剂和微絮体形成形成高比表面积的絮体。其中,在沉淀区内设置有气泡水装置,该气泡水装置靠近第二出液口处设置,以使污水中的絮体与气泡水装置产生的气泡充分接触以产生气载絮体,气载絮体的密度小于水,从而气载絮体受浮力作用会自下至上流动,气载絮体在流动的过程中进行了充分的吸附反应,进而延长了污水的处理时间,因此,气载絮体的吸附特性提高了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使得本公开提供的基于气载絮体的气浮装置的污水处理效率高。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基于气载絮体的气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进水区;2、第一反应区;3、第二反应区;4、沉淀区;10、筒体;11、污水入口;12、混凝剂加药口;13、出水口;14、排渣口;20、第一环形围板;21、第一出液口;22、上围板段;23、下围板段;30、第二环形围板;31、第二出液口;40、搅拌装置;41、搅拌杆;42、搅拌叶;50、气泡水装置;51、输送管;52、排放管;53、排放口;60、止挡结构;61、斜管;70、第三环形围板;71、出水堰;80、曝气装置;81、通气管;82、曝气管;83、曝气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考图1中所示,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气载絮体的气浮装置(以下简称气浮装置),该气浮装置包括筒体10、第一环形围板20、第二环形围板30以及搅拌装置40;第一环形围板20和第二环形围板30均位于筒体10内,第二环形围板30位于筒体10和第一环形围板20之间;第一环形围板20的上围板段22围成第一反应区2,第一环形围板20的下围板段23抵接在筒体10的内壁上以在下围板段23与筒体10之间形成与第一反应区2连通的进水区1;第二环形围板30与上围板段22之间形成第二反应区3,第二环形围板30与筒体10之间形成沉淀区4。
其中,进水区1具有污水入口11和混凝剂加药口12,进水区1内设置有曝气装置80,进水区1用于对污水进行微脱稳处理,以使污水中的污染物形成气载微絮体;搅拌装置40包括位于第一反应区2内的搅拌杆41,搅拌杆41用于搅拌污水以形成絮体。
在本实施例中,进水区1的污水入口11布置在进水区1的底部,污水入口11是污水进入本公开提供的气浮装置的通道。参考图1中所示,筒体10底部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开孔,该第一开孔形成为污水入口,且在第一开孔处连通有进水管,进水管的出水口与筒体10底部侧壁上的第一开孔密封连接,进水管的进水口位于筒体10的外部。
另外,进水管还可以贯穿在筒体10底部侧壁上的第一开孔中,此时,进水管的外壁与第一开孔的内壁之间密封连接,且进水管的出水口延伸至进水区1内,此时,进水管的出水口形成为污水入口,进水管的进水口位于筒体10的外部或与筒体10底部侧壁上的第一开孔平齐。
同样地,进水区1的混凝剂加药口12既可以在筒体10底壁的侧壁上直接设置第二开孔形成该混凝剂加药口,也可以在第二开孔中贯穿加药管,加药管的出药口延伸至进水区1内,加药管的出药口形成为混凝剂加药口。
此外,混凝剂加药口12还可以开设在与污水入口11连通的进水管上,如此设计,一方面,混凝剂和污水在进入进水区1之前,两者可以在进水管中进行快搅以形成微絮体,从而延长了反应时间,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另一方面,筒体10底部的侧壁上只需设置一个与进水管连通的开孔,即可实现在注入污水的同时投加混凝剂。
在本实施例中,曝气装置80包括通气管81和曝气管82,通气管81位于筒体10的外部,曝气管82位于筒体10内。通气管81的出气口与曝气管82的入口连通,通气管81用于向曝气管82供气,曝气管82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曝气盘83,曝气均匀。优选的,曝气管82为沿进水区1的周向设置的环形曝气管,环形曝气管上设置有多个曝气盘83,曝气均匀,反应充分。
使用时,在曝气装置80中通入空气、氮气或具有氧化特性的臭氧、氯气等,曝气盘83会产生微气泡,污水中的污染物和/或微絮体与曝气装置80的曝气盘83产生的微气泡粘附在一起形气载微絮体。
其中,曝气装置80可以设置在进水区1的任意合适的位置,优选的,曝气装置80布置在进水区1的底部,且位于污水入口11的下方,如此设计,曝气盘83产生的微气泡可以与污水中的污染物和/或微絮体充分接触,形成气载微絮体,气载微絮体的密度比水小,在浮力的作用下,气载微絮体自下至上向第一反应区2流动,从而延长了反应时间,提高了水力停留时间,污水处理效果好。
污水中的污染物在混凝剂的作用下会形成微脱稳状态的絮体,即,混凝剂与污水混合从而使得污染物之间的静电排斥消除,处于微脱稳状态,混凝剂促使污染物相互聚结形成微絮体,微絮体与曝气盘83产生的气泡充分接触形成气载微絮体。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气载微絮体较小,是污水在混凝剂和曝气装置80的协同作用下产生的高度无定形且具有较高比表面积的微孔结构的小絮体,具有较好的吸附性。
具体使用时,根据污水的污染程度,在混凝剂加药口12中可以投加任意合适的混凝剂,例如氯化铝、硫酸铝、聚合氯化铝、硫酸亚铁、聚丙烯酰胺等。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应区2用于对由进水区1排出的污水进行混凝处理;第一反应区2的远离进水区1的一侧具有第一出液口21,第二反应区3通过第一出液口21与第一反应区2连通,第二反应区3的远离第一出液口21的一端具有第二出液口31,沉淀区4通过第二出液口31与第二反应区3连通,沉淀区4用于对由第二出液口31排出的污水进行沉淀处理。
污水、混凝剂分别经污水入口11、混凝剂加药口12由筒体10的底部进入进水区1,并在曝气装置80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并形成气载微絮体;随后,污水进入至第一反应区2,在搅拌杆41的作用下发生强氧化反应并形成絮体,曝气装置80曝出的气体,例如臭氧,在第一反应区2内可改善混凝剂的凝聚性能,同时混凝剂可作为臭氧氧化剂产生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实现臭氧混凝的互促增效,并同时改善絮体的凝聚特性;然后,污水从第一出液口21进入至第二反应区3,并在第二反应区3内进一步反应,延长了污水反应时间,提高了污水的水力停留时间;同时,第二反应区3改变了水流方向,使得污水经第二出液口31在沉淀区4的底部进入沉淀区4中进行沉淀处理。参考图1中所示,箭头示意出了污水在本公开提供的气浮装置中的流动方向。
其中,沉淀区4内设置有气泡水装置50,气泡水装置50靠近第二出液口31设置,以使由第二出液口31排出的污水与气泡水装置50产生的气泡接触以产生气载絮体,即,污水经第二出液口31进入沉淀区4时,气泡可以与污水中疏松多孔的絮体充分接触从而产生气载絮体,气载絮体的密度比污水小,从而气载絮体在沉淀区4内受浮力作用自下至上流动,气载絮体在流动的过程中进行了充分的吸附反应,提高了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沉淀区4的气载絮体比进水区1形成的微絮体体积大,更加疏松多孔。进水区1形成的微絮体在随水流动的过程中,不断聚结,从而形成体积逐渐变大的絮体。
在本公开提供的气浮装置中,通过设置筒体10、第一环形围板20、第二环形围板30以及搅拌装置40;第一环形围板20和第二环形围板30均位于筒体10内,第二环形围板30位于筒体10和第一环形围板20之间;第一环形围板20的上围板段22围成第一反应区2,第一环形围板20的下围板段23抵接在筒体10的内壁上以在下围板段23与筒体10之间形成与第一反应区2连通的进水区1;第二环形围板30与上围板段22之间形成第二反应区3,第二环形围板30与筒体10之间形成沉淀区4。在进水区1通过投加混凝剂和氧气改善有机物的凝聚性,以形成微絮体,并在第一反应区2通过搅拌装置40充分反应,诱导污染物、混凝剂和微絮体形成形成高比表面积的絮体。其中,在沉淀区4内设置有气泡水装置50,该气泡水装置50靠近第二出液口31处设置,以使污水中的絮体与气泡水装置50产生的气泡充分接触以产生气载絮体,气载絮体的密度小于水,从而气载絮体受浮力作用会自下至上流动,气载絮体在流动的过程中进行了充分的吸附反应,进而延长了污水的处理时间,因此,气载絮体的吸附特性提高了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使得本公开提供的基于气载絮体的气浮装置的污水处理效率高。
在本实施例中,筒体10、第一环形围板20、第二环形围板30均为环形,且筒体10、第一环形围板20、第二环形围板30为同轴设置,从而节省空间。同时,三者同轴设置还可以保证进水区1、第一反应区2、第二反应区3以及沉淀区4的各空间布置均匀,从而使处于不同处理阶段的水在对应的各空间区域内均匀分布,保证了污水处理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中所示,气泡水装置50包括输送管51和排放管52,输送管51位于筒体10的外部,排放管52位于沉淀区4内,输送管51的出口端与排放管52的入口端连通,输送管51用于向排放管52提供气泡水;排放管52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排放气泡水的排放口53。
其中,输送管51和排放管52可以是分别独立的部件,将输送管51的出口端和排放管52的入口端通过管接头等连接件密封连接在一起,方便装配。当然,输送管51和排放管52也可以一体成型,整体结构强度好,密封性好,方便运输。在此不做过多限制,根据实际工况可以任意选用。
另外,输送管51的进口端连接溶气罐,溶气罐前连接溶气泵,溶气泵进水可以来自本公开提供的气浮装置的回流水,也可以是无污染的清水。进入溶气泵进气口的气源可以是非氧化特性的空气、氮气,也可以是具有氧化特性的臭氧、氯气等。
此外,为了在沉淀区4内形成丰富的气泡以与絮体充分接触反应,在排放管52上设置有多个排放口53,部分排放口53沿排放管52的周向间隔设置,部分排放口53沿排放管52的轴向间隔设置,从而在沉淀区4靠近第二出液口31的位置可以形成丰富均匀的气泡,反应充分。
具体使用时,多个排放口53可以起到扩散水力的作用,从而在沉淀区底部形成多股水流,以使经第二出液口31排出来的絮体与微气泡充分接触混合,加快了气载絮体的反应。
此外,排放口53可以是矩形排放口、圆形排放口、菱形排放口等。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中所示,从第二出液口31排出的污水在沉淀区4具有向上流动的趋势,为了使排放口53生成的气泡能够与絮体充分接触,优选地,至少部分排放口53开设在排放管52的朝向第二出液口31的一侧,即,排放管52的靠近第二出液口31的一侧沿其轴向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排放口53,如此设计,从第二出液口31排出的污水正好与排放口53曝出的气泡接触,形成气载絮体,减少了气载絮体的形成时间且延长了气载絮体的吸附时间,污水处理效率高。
进一步地,排放管52为沿沉淀区4的周向间隔设置的螺旋排放管。参考图1中所示,第二环形围板30的底部和第一环形围板20的底部之间留有过水孔,过水孔形成第二出液口31。第二出液口31可以是沿第二环形围板30的周向开设的一个环形的第二出液口,也可以是沿第二环形围板30的周向开设的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出液口。螺旋排放管可以与沿第二环形围板30的周向开设的第二出液口31更加匹配,能够在第二出液口31的相对位置处都有排放口53,布气均匀,使得第二出液口31排出的絮体可以与排放口53产生的气泡充分接触;螺旋排放管能够在沉淀区4底部产生丰富均匀的气泡,空间占比高,形成丰富的气载絮体,反应充分,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其中,布置在沉淀区4底部的螺旋排放管的各段可以位于同一平面,当然,螺旋排放管的各段也可以不共面,例如螺旋上升排放管52或螺旋下降排放管52,根据沉淀区4的具体空间任意选用,在此不做过多限制。
另外,排放管52也可以是圆柱形排放管或弧形排放管。
此外,螺旋通气管81能够在任意位置处随意变形但不会断裂,方便施工,使用寿命高。
在本实施例中,沉淀区4的上方设置有止挡结构60和出水口13,止挡结构60位于出水口13和气泡水装置50之间;止挡结构60具有使清水通过的过水间隙,止挡结构60用于供清水通过且将气载絮体携带的污染物止挡在沉淀区4的下方。
其中,止挡结构60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设置,只要能够将气载絮体拦截在其下方,让清水从止挡结构60中的过水间隙中流动至其上方即可。
另外,清水为从污水入口11进入的污水中去除了有机物絮体的水,即清水中不包括从污水入口11进入的污水中的能够被气载絮体吸附携带的污染物颗粒的水。止挡结构60的上方是清水去,出水口13设置在清水区,也就是说,止挡结构60是一个提高沉淀区4的出水水质的过滤结构。
此外,为了方便排水,在出水口13处可以密封连接有出水管。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回流,止挡结构60的上方还设置有第三环形围板70,第三环形围板70与筒体10之间形成出水堰71,清水区的水溢流至出水堰71,例如沿图中的箭头示意方向,参考图1中所示,出水口13设置在出水堰71的底部,出水堰71中的水再通过出水口13排出。优化了排水路线,避免回流。
清水在沉淀区4自下至上流动,经过止挡结构60流动至止挡结构60的上方,然后在第三环形围板70的顶端处翻折溢流至出水堰71中,出水堰71还可以起到过滤的作用。另外,在出水堰71上还可以设置过滤网,过滤网可以进一步的净化出水,从而提高出水口13的出水水质。
具体使用时,止挡结构60包括倾斜设置的斜管61,斜管61为多个,多个斜管61平行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斜管61之间的间隔形成为过水间隙,过水间隙仅用于清水通过,气载絮体被止挡在斜管61的下方,并不能进入过水间隙,即,多个斜管61起到了阻碍气载絮体继续向上流动的作用,使得絮体在沉淀区4中有更长的反应时间,充分发挥了吸附性能,然后再沉淀至沉淀区4的底部。
其中,由于斜管61是倾斜设置的,过水间隙也是倾斜的,延长了过水间隙的通道,清水在过水间隙流动的同时,污水中如果还携带有较小颗粒的杂质,此时较小颗粒的杂质可以被斜管61阻拦,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
另外,多个斜管61可以直接装配在沉淀区4的侧壁上,当然,多个斜管61也可以通过连接结构预先组装在一起,然后将预先组装好的斜管61组件再装配在沉淀区4中的合适位置。
此外,止挡结构60还可以包括倾斜设置的斜板等。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中所示,下围板段23形成为顶端小、底端大的锥形结构,即,下围板朝向靠近筒体10的方向倾斜设置,下围板的顶端与上围板的底端密封连接,下围板的底端与筒体10的内壁抵接。
其中,下围板即第二反应区3和沉淀区4的底部,筒体10的排渣口14位于下围板段23的底端处,形成在沉淀区4底部的泥渣堆积在下围板的靠近沉淀区4的一侧,由于下围板是顶端小、底端大的锥形结构,从而方便排渣。
另外,下围板段23形成为顶端小、底端大的锥形结构,从而在进水区1和第一反应区2的连通处形成了缩口,下围板还具有导流作用,方便进水区1中的污水进入第一反应区2。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中所示,上围板段22的靠近第一出液口21的一端形成为向外扩张的喇叭口状,喇叭口状具有导流作用,方便污水从第一反应区2进入至第二反应区3。
进一步地,为了加速絮体的形成,搅拌杆41上设置有多个搅拌叶42,多个搅拌叶42沿搅拌杆41的轴向间隔设置。
具体实现时,搅拌叶42的一端固定在搅拌杆41上,搅拌叶42的另一端沿朝向远离搅拌杆41的方向延伸。
其中,搅拌叶42可以沿搅拌杆41的径向设置,搅拌叶42也可以以任意合适的角度倾斜设置在搅拌杆41上。
另外,每个搅拌叶42沿搅拌杆41的周向可以间隔设置有多个搅拌叶42片。多个搅拌叶42片的搅动方向可以与搅拌杆41的搅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不同,增大污水的扰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气载絮体的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0)、第一环形围板(20)、第二环形围板(30)以及搅拌装置(40);
所述第一环形围板(20)和所述第二环形围板(30)均位于所述筒体(10)内,所述第二环形围板(30)位于所述筒体(10)和所述第一环形围板(20)之间;所述第一环形围板(20)的上围板段(22)围成第一反应区(2),所述第一环形围板(20)的下围板段(23)抵接在所述筒体(10)的内壁上以在所述下围板段(23)与所述筒体(10)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反应区(2)连通的进水区(1);所述第二环形围板(30)与所述上围板段(22)之间形成第二反应区(3),所述第二环形围板(30)与所述筒体(10)之间形成沉淀区(4);
所述进水区(1)具有污水入口(11)和混凝剂加药口(12),所述进水区(1)内设置有曝气装置(80),所述进水区(1)用于对污水进行微脱稳处理,以使所述污水中的污染物形成气载微絮体;所述搅拌装置(40)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反应区(2)内的搅拌杆(41),所述搅拌杆(41)用于搅拌污水以形成絮体;
所述第一反应区(2)用于对由所述进水区(1)排出的污水进行混凝处理;所述第一反应区(2)的远离所述进水区(1)的一侧具有第一出液口(21),所述第二反应区(3)通过所述第一出液口(21)与所述第一反应区(2)连通,所述第二反应区(3)的远离所述第一出液口(21)的一端具有第二出液口(31),所述沉淀区(4)通过所述第二出液口(31)与所述第二反应区(3)连通,所述沉淀区(4)用于对由所述第二出液口(31)排出的污水进行沉淀处理;
所述沉淀区(4)内设置有气泡水装置(50),所述气泡水装置(50)靠近所述第二出液口(31)设置,以使由所述第二出液口(31)排出的污水与所述气泡水装置(50)产生的气泡接触以产生气载絮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气载絮体的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水装置(50)包括输送管(51)和排放管(52),所述输送管(51)位于所述筒体(10)的外部,所述排放管(52)位于所述沉淀区(4)内,所述输送管(51)的出口端与所述排放管(52)的入口端连通,所述输送管(51)用于向所述排放管(52)提供气泡水;所述排放管(52)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排放所述气泡水的排放口(5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气载絮体的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排放口(53)开设在所述排放管(52)的朝向所述第二出液口(31)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气载絮体的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管(52)为沿所述沉淀区(4)的周向间隔设置的螺旋排放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气载絮体的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4)的上方设置有止挡结构(60)和出水口(13),所述止挡结构(60)位于所述出水口(13)和所述气泡水装置(50)之间;
所述止挡结构(60)具有使清水通过的过水间隙,所述止挡结构(60)用于供清水通过且将所述气载絮体携带的污染物止挡在所述沉淀区(4)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气载絮体的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结构(60)的上方还设置有第三环形围板(70),所述第三环形围板(70)与所述筒体(10)之间形成出水堰(71),所述出水口(13)设置在所述出水堰(71)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气载絮体的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结构(60)包括倾斜设置的斜管(61)。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气载絮体的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围板段(23)形成为顶端小、底端大的锥形结构,所述筒体(10)的排渣口(14)位于所述下围板段(23)的底端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气载絮体的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围板段(22)的靠近所述第一出液口(21)的一端形成为向外扩张的喇叭口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气载絮体的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杆(41)上设置有多个搅拌叶(42),多个所述搅拌叶(42)沿所述搅拌杆(41)的轴向间隔设置。
CN202110816325.7A 2021-07-20 2021-07-20 基于气载絮体的气浮装置 Pending CN1133874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16325.7A CN113387425A (zh) 2021-07-20 2021-07-20 基于气载絮体的气浮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16325.7A CN113387425A (zh) 2021-07-20 2021-07-20 基于气载絮体的气浮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87425A true CN113387425A (zh) 2021-09-14

Family

ID=77626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16325.7A Pending CN113387425A (zh) 2021-07-20 2021-07-20 基于气载絮体的气浮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8742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4933A (zh) * 2022-01-11 2022-04-12 深圳同道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圆形罐体的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83557A1 (en) * 2014-04-07 2015-10-08 Doosan Heavy Industries & Construction Co., Ltd. Flocculation basin inclusion or exclusion type water treatment apparatus using dissolved air flotation
CN105923722A (zh) * 2016-05-04 2016-09-0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沉淀污泥回流助凝与凝核澄清装置
CN209383553U (zh) * 2018-12-12 2019-09-13 大连安能杰科技有限公司 多能稳流气浮装置
CN111186938A (zh) * 2020-01-15 2020-05-2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机械搅拌臭氧气浮一体化装置
CN111470655A (zh) * 2020-04-10 2020-07-3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同步去除高价离子和有机物的核晶凝聚诱导造粒水处理装置
CN112573699A (zh) * 2020-11-26 2021-03-3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基于重力驱动过滤的臭氧-混凝污水处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83557A1 (en) * 2014-04-07 2015-10-08 Doosan Heavy Industries & Construction Co., Ltd. Flocculation basin inclusion or exclusion type water treatment apparatus using dissolved air flotation
CN105923722A (zh) * 2016-05-04 2016-09-0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沉淀污泥回流助凝与凝核澄清装置
CN209383553U (zh) * 2018-12-12 2019-09-13 大连安能杰科技有限公司 多能稳流气浮装置
CN111186938A (zh) * 2020-01-15 2020-05-2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机械搅拌臭氧气浮一体化装置
CN111470655A (zh) * 2020-04-10 2020-07-3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同步去除高价离子和有机物的核晶凝聚诱导造粒水处理装置
CN112573699A (zh) * 2020-11-26 2021-03-3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基于重力驱动过滤的臭氧-混凝污水处理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史勇: "《无机悬浊质的气浮处理特性及气载絮体结合性能研究》",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工程科技Ⅱ辑》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4933A (zh) * 2022-01-11 2022-04-12 深圳同道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圆形罐体的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398774B1 (ko) 오수정화방법 및 장치
JP3315961B2 (ja) 渦巻き式汚水処理器
US3879285A (en) Aerobic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ES2282409T3 (es) Metodo de separacion de suspensiones, en particular para el tratamiento de aguas residuales y un aparato para llevar a cabo el mismo.
SK101095A3 (en) Reactor for biological cleaning of waste waters
CN101530681A (zh) 海水澄清池扰流构造及其澄清池
CN113387425A (zh) 基于气载絮体的气浮装置
CN108946988B (zh) 一种适用于农村地表径流悬浮物脱除的双螺旋沉淀池
CN107244724B (zh) 一种适用于分散污水排水特性的小型混凝沉淀池及方法
CN108947148A (zh) 一种明胶生产污水处理***
CN109293079B (zh) 一种低能耗曝气循环澄清池
CN216639008U (zh) 自适应变循环颗粒污泥水处理器
JP3177432B2 (ja) 汚濁水浄化方法及び汚濁水浄化装置
JP3911742B2 (ja) 有機性排水の嫌気性処理装置
CN216877983U (zh) 一种沉淀物分离器
CN215480022U (zh) 倒置式多向流好氧颗粒污泥水处理装置
CN111689602B (zh) 一种芬顿氧化反应装置
RU173043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биологической очистки сточных вод
CN201370981Y (zh) 具有扰流构造的海水澄清池
CN109437467B (zh) 一种复合式油田污水处理装置
CN105668820A (zh) 一种应用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搅拌曝气机
RU173044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биологической очистки сточных вод
CN113968617B (zh) 倒置式多向流好氧颗粒污泥水处理装置
CN210764568U (zh) 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19136612U (zh) 含油废水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91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