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85386A - 孔塞 - Google Patents

孔塞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85386A
CN113385386A CN202110270224.4A CN202110270224A CN113385386A CN 113385386 A CN113385386 A CN 113385386A CN 202110270224 A CN202110270224 A CN 202110270224A CN 113385386 A CN113385386 A CN 1133853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resin member
lid flange
extending
hole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7022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清田光
中西伸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llox Corp
Honda Motor Co Ltd
Piolax Inc
Original Assignee
Bellox Corp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llox Corp,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llox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3853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853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4Superstructure sub-units with access or drainage openings having movable or removable closures; Sealing mean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21/00Accessories or implements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5C1/00 - B05C19/00
    • B05C21/005Mask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9/00Superstructures, understructures, or sub-unit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 B62D29/04Superstructures, understructures, or sub-unit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predominantly of synthetic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9/00Superstructures, understructures, or sub-unit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 B62D29/04Superstructures, understructures, or sub-unit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predominantly of synthetic material
    • B62D29/041Under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ressure Vessels And Lid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应对构件的厚度变化,能在临时固定于开口的状态下抑制晃荡并稳定地安装于开口的孔塞。该孔塞(10)具有:主体部(20),该主体部(20)具有:盖凸缘部(21),覆盖开口(5);***部(25),被***开口(5);以及卡合部(30),卡合于开口(5)的背侧周缘;以及热软化性树脂构件(50),固接于盖凸缘部(21)的背侧周缘且被加热熔融,使盖凸缘部(21)固定于构件(1),热软化性树脂构件(50)具有朝向构件1向斜外侧延伸的延伸部(60),在卡合部(30)卡合于开口(5)的背侧周缘且热软化性树脂构件(50)被熔融前的状态下,该延伸部(60)弹性地抵接于构件(1)的表面侧。

Description

孔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堵塞设于规定的构件的开口的孔塞。
背景技术
有时会在汽车的车身面板等构件形成在涂装工序、组装工序等中使用的开口。像这样的开口一般被孔塞堵塞。
作为现有的这种孔塞,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孔塞,其具备:塞主体,具有覆盖板状构件的开口的盖凸缘部;以及环状的可熔融构件,配置于板状构件与盖凸缘部之间,由热软化性树脂形成,可熔融构件成为从在树脂成型时产生熔接线的部位的侧缘突出形成有延伸部的构造。在塞主体设有卡合于开口的背侧周缘的卡定部。此外,盖凸缘部呈两端带有圆弧的长板状,在其外周装接有呈长环状的可熔融构件。而且,从可熔融构件的长边中央的外侧缘朝向外侧以与盖凸缘部的面方向平行的方式延伸设置有呈带状的延伸部(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3)。
而且,将塞主体***开口,使卡定部卡合于开口的背侧周缘,将孔塞临时固定于开口后,通过加热可熔融构件并使其熔融来使可熔融构件流入板状构件与盖凸缘部之间,通过使其冷却固化来经由可熔融构件使孔塞被正式固定于开口,将开口堵塞。
再者,有时设有开口的构件的厚度会根据车种、用途等而发生变动。因此,存在想要应对构件的厚度变化的要求。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孔塞中,呈带状的延伸部以与盖凸缘部的面方向平行的方式延伸设置,因此,在上述的临时固定状态下,延伸部不挠曲地抵接于板状构件的表面侧。因此,例如在厚度比规定的板厚薄的情况下,有时延伸部未抵接于板状构件的表面侧,使孔塞产生晃荡。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270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应对构件的厚度变化,能在相对于开口的临时固定状态下抑制晃荡并稳定地安装于开口的孔塞。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孔塞,用于堵塞设于规定的构件的开口,所述孔塞的特征在于,具有:主体部,该主体部具有:盖凸缘部,覆盖所述开口;***部,由该盖凸缘部延伸出,被***所述开口;以及至少一对卡合部,设于该***部,卡合于所述开口的背侧周缘;以及热软化性树脂构件,通过固接于所述盖凸缘部的背侧周缘并且被加热而熔融,使所述盖凸缘部固定于所述规定的构件,所述热软化性树脂构件具有朝向所述规定的构件向斜外侧延伸的延伸部,该延伸部在所述卡合部卡合于所述开口的背侧周缘且所述热软化性树脂构件被熔融前的状态下,弹性地抵接于所述规定的构件的表面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孔塞,热软化性树脂构件具有朝向构件向斜外侧延伸的延伸部,该延伸部在卡合部卡合于开口的背侧周缘且热软化性树脂构件被熔融前的状态下,弹性地抵接于构件的表面侧,因此,能增大构件的应用厚度,并且能在将孔塞临时固定于开口的状态下抑制晃荡并且稳定地将孔塞安装于开口。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孔塞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孔塞,是从与图1不同的方向看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孔塞的主视图。
图4是图1的孔塞的俯视图。
图5是图1的孔塞的仰视图。
图6是图1的孔塞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侧视图。
图7是表示将图1的孔塞安装于开口的状态(临时固定)的立体图。
图8是图7的状态下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侧视图。
图9是图7的状态下的主要部分放大主视图。
图10是将图4的A-B向视线中的剖面的孔塞临时固定于开口的状态的剖面说明图。
图11是表示在比图7所示的构件厚的构件的开口安装有孔塞的状态(临时固定)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侧视图。
图12是从图7的状态起加热热软化性树脂构件时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的状态下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侧视图。
图14是表示从图12的状态起进一步加热热软化性树脂构件,孔塞被安装于开口的状态(正式固定)的立体图。
图15是图14的状态下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侧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孔塞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仰视图。
图17是图16的孔塞的俯视图。
图18是图16的孔塞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孔塞的再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构件;5:开口;10、10A、10B:孔塞(塞);20、20A、20B:主体部;21:盖凸缘部;23:浇口孔;25、25A、25B:***部;30:卡合部;31:第一台阶部;32:第二台阶部;33:第三台阶部;35:肋;50、50A、50B:热软化性树脂构件(树脂构件);55、56:突出部;60、60A:延伸部;63、63:两侧部;65:顶端;WL:熔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孔塞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该孔塞10例如用于堵塞设于汽车的车身面板等规定的构件1的开口5。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开口5呈圆形,但也可以是矩形孔、椭圆形或长圆形的长孔等。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构件1,也可以是汽车的货舱的盖、后备箱盖、门以及挡泥板等,没有特别限定。
而且,如图2、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孔塞10(以下,简称为“塞10”)具有:主体部20;以及热软化性树脂构件50(以下,简称为“树脂构件50”)。
首先,对主体部20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主体部20具有:盖凸缘部21,覆盖开口5;***部25,由该盖凸缘部21延伸出,被***开口5;以及一对卡合部30、30,设于该***部25,卡合于开口5的背侧周缘。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盖凸缘部21呈直径比开口5的直径大的圆形板状。此外,如图6所示,在盖凸缘部21的表面(关于定义在后文进行记述)且其外周缘部形成有呈规定曲率的曲面状的曲面部22。需要说明的是,该曲面部22的到达盖凸缘部21的表面的部分成为盖凸缘部21的表面的最外周22a。而且,在比盖凸缘部21的外周缘部靠径向内侧形成有用于将树脂构件50注塑成型的呈圆形孔状的浇口孔23。
此外,如图2、图5所示,所述***部25具有从盖凸缘部21的背侧延伸出的呈大致八边形的框状的框状壁27。而且,框状壁27的在径向上对置的规定的壁部彼此由以穿过盖凸缘部21的径向中心C1的方式横切延伸的呈长框状的连结部29连结。通过该连结部29能谋求提高框状壁27的刚性。
在图1以符号“F”示出了塞10的***部25相对于开口5的***方向。上述的盖凸缘部21中的“背侧”是指朝向***部25相对于开口5的***方向F的一侧。这里,在以下的说明中,规定构件或开口,进而塞的各部(主体部、热软化性树脂构件、突出部以及延伸部等)中的“背侧”也表示相同的含义。此外,规定的构件或开口以及孔塞的各部中的“表面侧”是指与上述的“背侧”为相反侧。而且,盖凸缘部21的表面是指位于表面侧的面。
此外,在连结部29的长尺寸方向两端部的外侧分别配置有卡合部30。各卡合部30成为从连结部29的长尺寸方向两端部的外侧朝向所述盖凸缘部21向斜外侧延伸的锚脚状。即各卡合部30成为其基端成为与连结部29连结的固定端并且延伸方向的顶端成为自由端的悬臂梁状。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一对卡合部30、30,但例如也可以在框状壁27的外周隔开规定间隔地设置三个卡合部,或设置两组以上的一对卡合部30、30,没有特别限定。
此外,如图2、图6所示,各卡合部30的外表面(与朝向***部25的径向中心C2(参照图5)的内表面为相反侧的面)呈多层台阶状。在此,在最靠近盖凸缘部21的位置的外表面设有第一台阶部31,在与该第一台阶部31邻接的位置的外表面设有第二台阶部32,在最远离盖凸缘部21的位置的外表面设有第三台阶部33。此外,如图6所示,在各台阶部31、32、33连续设有大致沿卡合部30的延伸方向延伸并***配置于开口5的内周的***面31a、32a、33a。
而且,在构件1的厚度薄的情况下,如图8的双点划线所示,***面31a***配置于开口5的内周,并且第一台阶部31卡合于开口5的背侧周缘。由此,即使在构件1的厚度厚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面32a也***配置于开口5的内周,并且第二台阶部32卡合于开口5的背侧周缘。在构件1更厚的情况下,如图11所示,***面33a***配置于开口5的内周,并且第三台阶部33卡合于开口5的背侧周缘。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台阶部,可以设置一层台阶、两层台阶,也可以设置四层台阶以上。
而且,如图2、图3所示,在多层台阶部中的最远离盖凸缘部21的位置的第三台阶部33的外表面,形成有沿***部25向开口5的***方向延伸的肋35。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三台阶部33的***面33a的宽度方向中央设有以一定宽度延伸的呈薄壁突条的肋35。如图11所示,在构件1的厚度厚的情况下,在将***部25***开口5时,该肋35以被开口5的内周按压而压扁而陷入开口内周的方式进行卡合。
此外,如图5所示,在从轴向看***部25时,在框状壁27的外周且各卡合部30的两侧设有一对引导片39、39(合计设有四个引导片39)。如图2所示,各引导片39以比框状壁27的顶端突出的方式延伸,在其延伸方向顶端外表面形成有锥面39a。在将***部25***开口5时,这些引导片39抵接于开口5的内周而被引导,能提高***部25的***性,并且在将***部25***开口5后的状态下,分别抵接于开口5的内周,抑制塞10相对于开口5的径向的晃荡。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说明的主体部20考虑加热熔融工序而使用耐热性高的材质,而且,由被设为熔融温度比热软化性树脂构件50的熔融温度高的树脂材料一体化地形成所有部分(盖凸缘部21、***部25以及卡合部30等)。此外,主体部的各部分(盖凸缘部、***部、框状壁以及卡合部等)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
接着,对热软化性树脂构件50进行说明。该树脂构件50通过固接于盖凸缘部21的背侧周缘并且被加热而熔融,使盖凸缘部21固定于构件1。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构件50具有呈包围盖凸缘部21的外周的整周的圆环状的周壁部51。此外,从该周壁部51的径向内周起设有包覆所述盖凸缘部21的曲面部22的内周端部51a。而且,该周壁部51的一端面与盖凸缘部21的表面(表示位于表面侧的面。以下相同)匹配(包括所述内周端部51a,与盖凸缘部21的表面成为同一平面),且从盖凸缘部21的背侧以规定长度突出。从该突出部分朝向盖凸缘部21的径向内侧突出有呈薄壁的圆环状的承接部53,通过该承接部53承接并支承盖凸缘部21的背侧。需要说明的是,树脂构件50的剖面因上述的周壁部51与承接部53而呈大致L形的框状。
此外,在树脂构件50的周壁部51中,其内周固接于盖凸缘部21的外周。在树脂构件50的承接部53中,其内表面(与构件1的表面侧的对置面表示相反侧的面)固接于盖凸缘部21的背侧。即树脂构件50固接于盖凸缘部21的背侧及外周缘。
而且,如图6所示,如上所述,树脂构件50的内周端部51a构成为:包覆盖凸缘部21的曲面部22但未设于比盖凸缘部21的表面的最外周22a靠内侧(表示盖凸缘部21的径向的内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周壁部51的一端面与盖凸缘部21的表面成为同一平面,但也可以比盖凸缘部的表面较高地凸出而作为外壁部。但是,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构成为未设于比盖凸缘部的表面侧最外周靠径向的内侧。
需要说明的是,该树脂构件50例如可以通过嵌入成型或者双色成型等而形成,所述嵌入成型是通过在未图示的型箱内放置主体部20后从设于盖凸缘部21的浇口孔23将熔融的合成树脂注塑成型来进行成型,所述双色成型是通过向一部分或全部为共通的型箱***出种类不同的熔融的合成树脂来成型主体部20和树脂构件50。此时,如图4的箭头所示,从浇口孔23射出的熔融树脂从浇口孔23侧起在未图示的型箱的型腔内流通,最终会在与浇口孔23在径向上对置的部位汇合。该汇合部位呈被称为熔接线WL的线状痕。
而且,该树脂构件50具有朝向构件1向斜外侧延伸的延伸部60,该延伸部60构成为:在卡合部30卡合于开口5的背侧周缘且树脂构件50被熔融前的状态(以下,简称为“卡合且熔融前状态”)下弹性地抵接于构件1的表面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树脂构件50的外周沿周向隔开规定间隔地设有多个延伸部60(关于延伸部60的配置在后文加以记述)。
如图1~图3所示,在树脂构件50的周壁部51的外周且该周壁部51的背侧端部(厚度方向的下端部)连结有各延伸部60的基端61。此外,各延伸部60的两侧部63形成为朝向延伸方向的顶端65逐渐变窄(也可以说两侧部63从延伸方向的顶端65朝向延伸方向的基端61逐渐变宽),并且所述各延伸部60朝向构件1向斜外侧延伸,作为延伸部60整体呈鸟嘴那样的形状。而且,位于延伸部60的延伸方向顶端的顶端65形成得比所述基端61窄,且其背侧形成呈平坦面状的抵接面67。
此外,如图6所示,延伸部60的延伸方向最顶端以比卡合部30的最顶端稍微到达基端侧的长度进行延伸(在此以到达最接近盖凸缘部21的第一台阶部31的***面31a的长度进行延伸)。其结果是,在卡合部30卡合于开口5的背侧周缘且树脂构件50被熔融前的状态下,如图8所示,顶端65的抵接面67被按压至构件1的表面侧,并且该顶端65弹性地抵接于构件1的表面侧。
此外,如图8所示,在该塞10中,在所述卡合且熔融前状态下,在树脂构件50与构件1之间(在此为树脂构件50的周壁部51和承接部53的背侧与构件1的表面侧之间)设有间隙S1。需要说明的是,即使构件1的厚度发生变动(无论厚的情况、薄的情况),也能维持该间隙S1。
而且,朝向构件1向斜外侧延伸的各延伸部60的两侧部63形成为朝向延伸方向的基端61变宽,因此,如图9所示,在所述卡合且熔融前且状态下,从正面侧看延伸部60时(从与延伸部60的延伸方向为相反侧看时),在延伸部60的各侧部63的背侧与构件1的表面侧之间形成有朝向延伸部60的周向中心C3逐渐变窄的间隙S2。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上述的延伸部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是以一定宽度呈带状延伸那样的形状,但至少需要是朝向构件向斜外侧延伸(也可以说朝向***部25相对于开口5的***方向F向斜外侧延伸)的形状。
此外,如图5所示,从塞10的轴向(沿***部25的***方向F的方向)看时,在树脂构件50的周壁部51的外周且与一对卡合部30、30的对置方向G正交的方向上对置配置有一对延伸部60、60,并且在相同的周壁部51的外周且沿所述一对卡合部30、30的对置方向G的方向上配置有另一对延伸部60、60。换言之,在树脂构件50的外周隔开均等的间隔配置有多个(在此为四个)延伸部60。
需要说明的是,延伸部的个数、配置不限定于上述方案,但作为延伸部,优选的是如图4所示,至少设于与将树脂构件50注塑成型时产生的熔接线WL对应的位置。此外,作为延伸部,优选的是,设有至少一对延伸部,该一对延伸部在与一对卡合部的对置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对置配置。
此外,如图5所示,在热软化性树脂构件50上,在与设于熔接线对应位置的延伸部60匹配的位置设有朝向内侧突出的熔接线对应突出部55。而且,如图5所示,在热软化性树脂构件50上,在与浇口孔23匹配的位置设有朝向内侧突出的浇口孔对应突出部57。上述的熔接线对应突出部55成为本发明中的“突出部”。需要说明的是,熔接线对应突出部55在以下也简称为“突出部55”。
更具体而言,熔接线对应突出部55从所述承接部53的内周且熔接线对应位置朝向***部25的径向中心C2突出。另一方面,浇口孔对应突出部57从所述承接部53的内周且相对于浇口孔23沿周向匹配的位置朝向***部25的径向中心C2突出。此外,在两突出部55、57中,突出方向基端侧宽且朝向突出方向顶端侧逐渐变窄,其顶端呈带有圆弧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浇口孔对应突出部57在其突出方向顶端与浇口孔23匹配。
此外,上述的熔接线对应突出部55与构件1有如下关系。即,如图10所示,在卡合部30卡合于开口5的背侧周缘且热软化性树脂构件50被熔融前的状态下,在突出部55与构件1之间(突出部55的背侧与构件1的表面侧之间)设有间隙S3。需要说明的是,即使构件1的厚度发生变动(无论厚的情况、薄的情况),也能维持该间隙S3。
以上说明的热软化性树脂构件50由与所谓的热熔胶粘接剂相同的材质形成,在加热熔融后,在冷却固化时显现粘接力。作为其材质,以若加热则软化且若冷却则固化的热可塑性树脂为主要成分,对其添加粘接性树脂等而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在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系树脂中添加了聚烯烃系的粘接性树脂的树脂材料作为热软化性树脂构件50。
此外,优选使用熔融温度设为60~100℃的热软化性树脂构件50。需要说明的是,在熔融温度小于60℃的情况下,在夏季等气温高时可能会发生再熔融,因此不优选,另一方面,在熔融温度大于100℃的情况下,例如必须将加热熔融时的温度设定得高,造成制造成本增大的结果,因此不优选。
需要说明的是,在热软化性树脂构件中,其所有部分(周壁部、承接部、突出部以及延伸部等)是一体化形成的。此外,热软化性树脂构件的延伸部以外的各部分(周壁部、承接部以及突出部等)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
接着,对由上述构成形成的塞10的使用方法及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通过在未图示的型箱内放置主体部20后从盖凸缘部21的浇口孔23将熔融的合成树脂注塑成型而在盖凸缘部21的背侧周缘固接树脂构件50,制造该塞10。即以通过嵌入成型、双色成型使主体部20与树脂构件50被一体化的方式制造塞10。
然后,将塞10的***部25从构件1的表面侧***开口5。如此,各卡合部30的外周被按压至开口5的内周而向内侧挠曲,当从开口5拔出卡合部30的基端侧时,各卡合部30弹性还原,规定的台阶部卡合于开口5的背侧周缘。
在此,如图8所示,***面32a***配置于开口5的内周,并且第二台阶部32卡合于开口5的背侧周缘。此外,在与在图8中由实线示出的构件1相比为如图8的双点划线所示的厚度薄的构件1的情况下,***面31a***配置于开口5的内周,并且第一台阶部31卡合于开口5的背侧周缘。而且,在与在图8中由实线示出的构件1相比为如图11所示的厚度厚的构件1的情况下,***面33a***配置于开口5的内周,并且第三台阶部33卡合于开口5的背侧周缘。像这样,根据构件1的厚度变化,各台阶部31、32、33卡合于开口5的背侧周缘。
与此同时,各延伸部60的顶端65的抵接面67抵接于构件1的表面侧且被按压至构件1的表面侧,各延伸部60稍微挠曲,弹性地抵接于构件1的表面侧。即,在卡合部30卡合于开口5的背侧周缘且树脂构件50被熔融前的状态(卡合且熔融前状态)下,延伸部60弹性地抵接于构件1的表面侧。与此同样地,在如图8的双点划线所示的薄的构件1的情况或如图11所示的厚的构件1的情况下,在卡合且熔融前状态下,延伸部60均弹性地抵接于构件1的表面侧。
其结果是,在盖凸缘部21经由多个延伸部60而相对于构件1的表面侧浮起的状态下,塞10被临时固定于构件1的开口5,开口5被盖凸缘部21堵塞。此时,如图8所示,在树脂构件50的周壁部51和承接部53的背侧与构件1的表面侧之间形成有间隙S1,并且如图9所示,在延伸部60的各侧部63的背侧与构件1的表面侧之间形成有朝向延伸部60的周向中心C3逐渐变窄的间隙S2。而且,在突出部55与构件1之间形成有间隙S3(参照图10)。
在上述状态下,树脂构件50以规定温度且规定时间被加热。如此,如图12所示,各延伸部60的两侧部63、63被加热而软化,变形为在周向上变宽的形状,并且如图13所示,各延伸部60以向接近构件1的表面侧的方向倒入的方式变形。此外,如图13所示,树脂构件50的周壁部51、承接部53以及突出部55也被加热而软化,以使所述间隙S1、间隙S2以及间隙S3变窄的方式变形(以垂下的方式变形)。
而且,当树脂构件50被加热时,如图14所示,各延伸部60的两侧部63、63被加热而软化,以成为沿周向大致恒定宽度的带状的方式变形,并且如图15所示,各延伸部60抵接于构件1的表面侧。此外,如图15所示,树脂构件50的周壁部51、承接部53以及突出部55也被进一步加热而软化,以填埋所述间隙S1、间隙S2以及间隙S3的方式进入,抵接于构件1的表面侧。其结果是,所述间隙S1、间隙S2被熔融而变形的树脂构件50密封,其后,树脂构件50被冷却固化,由此固接于构件1,塞10经由树脂构件50稳固地固定于开口5(塞10正式固定于开口5)。
如上所述,将***部25从构件1的开口5的表面侧***,使卡合部30卡合于开口5的背侧周缘,在延伸部60弹性地抵接于构件1的表面侧的状态下,树脂构件50被加热而熔融,由此使盖凸缘部21固定于构件1,在由盖凸缘部21堵塞了开口5的状态下,能将塞10安装于开口5。
而且,在该塞10中,树脂构件50具有朝向构件1向斜外侧延伸的延伸部60,在图8中由实线表示的厚度的构件1、图8的双点划线所示的薄的构件1的情况、图11所示的厚的构件1的情况下,在卡合且熔融前状态下,该延伸部60都弹性地抵接于构件1的表面侧,因此能增大构件1的应用厚度(能灵活地应对厚度不同的构件1),并且能在将塞10临时固定于开口5的状态下抑制晃荡并稳定地将塞10安装于开口5。
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部30的外表面呈多层台阶状,因此根据构件的厚度变化,规定位置的台阶状的卡合部适当地卡合于开口的背侧周缘。即,在构件1薄的情况下,如图8的双点划线所示,第一台阶部31卡合于开口5的背侧周缘,在构件1比上述情况厚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第二台阶部32卡合于开口5的背侧周缘,在构件1比上述更进一步厚的情况下,如图11所示,第三台阶部33卡合于开口5的背侧周缘,因此,能灵活地应对构件1的厚度变化。
而且,卡合部30的多个台阶部中的位于最远离盖凸缘部21的位置的台阶部(第三台阶部33)的外表面形成有沿***部25向开口5的***方向F延伸的肋35。因此,如图11所示,在开口5的背侧周缘卡合有第三台阶部33时,以肋35被压扁而陷入开口内周的方式卡合,因此,能在将塞10临时固定于开口5的状态下进一步抑制塞10相对于开口5的晃荡并且能进一步稳定其安装状态。
此外,在将塞10临时固定于开口5的状态下,在开口5的背侧周缘位于第二台阶部32与第三台阶部33之间的情况下,肋35卡合于开口5的背侧周缘,因此能抑制塞10相对于开口5的晃荡。即,能在肋35延伸的范围内抑制塞10的晃荡,因此能更灵活地应对构件1的厚度变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至少一对延伸部60,至少一对延伸部60、60在与一对卡合部30、30的对置方向G正交的方向上对置配置。
在本方案中,发挥接下来的作用效果。即在盖凸缘部21之中,在与一对卡合部30、30的对置方向G正交的方向上不存在一对延伸部60、60的情况下,有时盖凸缘部21会相对于构件1倾斜。特别是,盖凸缘部21最容易向与一对卡合部30、30的对置方向G正交的方向倾斜。对此,在本方案中,由于使一对延伸部60、60在与一对卡合部30、30的对置方向G正交的方向上对置配置,因此,通过这一对延伸部60、60抵接于构件1的表面侧,能使盖凸缘部21不易倾斜,并且能以进一步减少将塞10临时固定于开口5的状态下的塞10相对于开口5的晃荡的方式进行安装。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树脂构件50构成为:固接于盖凸缘部21的背侧及外周缘,并且未设于比盖凸缘部21的表面的最外周靠内侧,而且如图8所示,在所述卡合且熔融前状态下,在树脂构件50与构件1之间设有间隙S1。
根据本方案,树脂构件50未设于比盖凸缘部21的表面的最外周靠内侧,因此,能在将树脂构件50加热熔融时使熔融的树脂构件50不易残留在盖凸缘部21的表面。此外,在所述卡合且熔融前状态下,通过设于树脂构件50与构件1之间的间隙S1,无论在构件1的厚度厚的情况还是薄的情况下都能使延伸部60弹性地抵接于开口5的表面侧,因此能灵活地应对构件1的厚度变化,增大构件1的厚度的应用范围。与此同时,树脂构件50固接于盖凸缘部21的背侧及外周缘,因此能增加树脂构件50的体积,在树脂构件50的加热熔融时,固接于盖凸缘部21的背侧及外周缘的部分(在此为周壁部51、承接部53)以填埋树脂构件50与构件1之间的间隙S1的方式进入,因此能提高盖凸缘部21的背侧与构件1的表面侧的密封性,并且能以进一步抑制晃荡的方式将塞10安装于开口5。
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弹性地抵接于构件1的表面侧多个延伸部60中,其顶端65分别抵接于构件1的表面侧,由此在树脂构件50的承接部53的背侧与构件1的表面侧之间形成有规定的间隙。此时,如图5所示,与规定的延伸部60对应的位置P1中的承接部53的背侧与构件1的表面侧之间的间隙比在周向上邻接的延伸部60、60彼此的周向中间位置P2中的承接部53的背侧与构件1的表面侧之间的间隙变大。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延伸部60中,如上所述,其两侧部63形成为朝向延伸方向的基端61变宽,因此如图9所示,在所述卡合且熔融前状态下,在延伸部60的各侧部63的背侧与构件1的表面侧之间,形成有朝向延伸部60的周向中心C3逐渐变窄的间隙S2。其结果是,在树脂构件50的加热熔融时,通过使延伸部60熔融并弹性地抵接于构件1的表面侧,能填埋所产生的大间隙(与设有延伸部60的位置对应的承接部53的背侧与构件1的表面侧之间的间隙),能进一步提高盖凸缘部21的背侧与构件1的表面侧的密封性,并且能以进一步抑制晃荡的方式将塞10安装于开口5。
此外,如图4、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延伸部60设于与在将树脂构件50注塑成型时所产生的熔接线WL对应的位置,在树脂构件50设有在与设于熔接线对应位置的延伸部60匹配的位置朝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55,在卡合部30卡合于开口5的背侧周缘且树脂构件50被熔融前的状态下,在突出部55与构件1之间设有间隙S3(参照图10)。
根据上述方案,延伸部60设于与将树脂构件50注塑成型时所产生的熔接线WL对应的位置,在树脂构件50设有在与设于熔接线对应位置的延伸部60匹配的位置朝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55,在树脂构件50的注塑成型完成后(树脂材料熔融后固化了的状态),能使容易产生于熔接线WL的缩痕等缺陷不易产生。此外,在卡合部30卡合于开口5的背侧周缘且树脂构件50被熔融前的状态下,在突出部55与构件1之间设有间隙S3,由于突出部55配置于盖凸缘部21的背侧,因此能使盖凸缘部21与树脂构件50的可抵接的面积仅增加突出部55的量,能使树脂构件50不易从盖凸缘部21脱落。而且,在所述卡合且熔融前状态下,通过设于树脂构件50与构件1之间的间隙S3,无论在构件1的厚度厚的情况还是薄的情况下,都能使延伸部60弹性地抵接于开口5的表面侧,因此,能灵活地应对构件1的厚度变化,增大构件1的厚度的应用范围。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盖凸缘部21的径向内侧形成有树脂构件成型用的浇口孔23,延伸部60至少设于与树脂构件成型时的熔接线WL对应的位置且相对于浇口孔23在径向上对置的位置,在树脂构件50上,分别在与浇口孔23匹配的位置设有朝向内侧突出的浇口孔对应突出部57并且在与设于熔接线对应位置的延伸部60匹配的位置设有朝向内侧突出的熔接线对应突出部55。
根据上述方案,在盖凸缘部21的径向内侧形成有用于将树脂构件50注塑成型的浇口孔23,因此,能防止盖凸缘部21的裂纹、破损等(假设将浇口孔形成部分局部性地设于盖凸缘部21的径向外周缘的情况下,在该部分容易产生裂纹、破损)。此外,在树脂构件50中,除了在与设于熔接线对应位置的延伸部60匹配的位置设有熔接线对应突出部55之外,还在与浇口孔23匹配的位置设有浇口孔对应突出部57,因此,能使树脂构件50的注塑成型完成后的缩痕等缺陷更不易产生。而且,除了熔接线对应突出部55之外,还设有浇口孔对应突出部57,因此能进一步增加盖凸缘部21与树脂构件50的可抵接的面积,能使树脂构件50更不易从盖凸缘部21脱落。
在图16~图18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孔塞的其他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对与所述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孔塞10A(以下,简称为“塞10A”)具有:主体部20A;以及热软化性树脂构件50A(以下,简称为“树脂构件50A”)。
如图16所示,主体部20A的***部25A具有配置于框状壁27的内侧并且从盖凸缘部21的背侧中央突出设置的呈大致圆筒状的保持筒部40。在与该保持筒部40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多个保持孔。即如图17所示,在主体部20A的盖凸缘部21的表面侧中央以规定深度形成有圆形的保持孔41,并且在该保持孔41的外周形成有呈大致扇形的多个保持孔43。而且,为了通过嵌入成型等将树脂构件50A注塑成型于主体部20A,在未图示的型箱内保持主体部20A时,在上述的多个保持孔41、43***未图示的保持销等,稳固地保持主体部20A,能提高生产性。此外,如图16所示,保持部40的外周与框状壁27的内周被多个连结肋44连结,能谋求提高保持筒部40的刚性。
此外,如图18所示,从树脂构件50A的外周设有朝向构件1倾斜延伸的延伸部60A。如图17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延伸部60A与所述实施方式中的延伸部60不同,设于树脂构件50A的外周的整周。在此,该延伸部60A成为从树脂构件50A的周壁部51的外周且背侧端部(厚度方向下端部)遍及周壁部51的整周设置的大致圆环状。
而且如图16所示,在树脂构件50A中,熔接线对应突出部56(以下,简称为“突出部56”)从延伸部60A的周向规定处且与设于熔接线对应位置的部分匹配的位置朝向内侧突出。本实施方式的突出部56从承接部53的内周且熔接线对应位置朝向***部25A的径向中心C2突出,其突出方向的端面56a呈与熔接线WL正交的直线状(呈与熔接线WL正交且被切断了的平坦面状)。此外,如图18所示,该突出部56在树脂构件50A的厚度方向上呈阶梯状,靠树脂构件50A的表面侧的突出部分的突出量比靠树脂构件50A的背侧的突出部分的突出量小。需要说明的是,该突出部56的面积比所述实施方式中的突出部55的面积大。
此外,如图18所示,以使主体部20A的盖凸缘部21的上端面21a比树脂构件50A的周壁部51的上端面51a高的方式设置盖凸缘部2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树脂构件50A构成为:固接于盖凸缘部21的背侧及外周缘,并且未设于比盖凸缘部21的表面的最外周22a靠内侧(参照图18)。而且,虽未特别地进行图示,但在卡合部30卡合于开口5的背侧周缘且树脂构件50A被熔融前的状态下,在树脂构件50A与构件1之间设有间隙。
此外,如图16所示,设于树脂构件50A的外周的整周的延伸部60A设于与将树脂构件50A注塑成型时所产生的熔接线WL对应的位置,并且所述突出部56构成为:在与设于熔接线对应位置的延伸部60A匹配的位置朝向延伸部60A的内侧突出。而且,虽未特别地进行图示,但在卡合部30卡合于开口5的背侧周缘且树脂构件50A被熔融前的状态下,在突出部56与所述构件之间设有间隙。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延伸部60A设于树脂构件50A的外周的整周。因此,将塞10A的***部25A从构件1的表面侧***开口5,使各卡合部30卡合于开口5的背侧周缘,在将塞10A临时固定于构件1的开口5时,呈大致圆环状的延伸部60A抵接于构件1的表面侧,因此,能将塞10A不倾斜地以稳定的姿势临时固定。此外,在树脂构件50A被加热而软化,周壁部51、承接部53等发生变形时,通过呈大致圆环状的延伸部60A,能抑制它们向外侧的扩大,使塞10A稳固地固接于构件1。
此外,如上所述,在突出部56中,其突出方向的端面56a呈与熔接线WL正交的直线状,并且其面积变得比所述实施方式中的突出部55大。因此,在树脂构件50A的注塑成型时的树脂材料熔融时,能使熔融了的树脂材料不易向树脂构件50A的内侧流动,不易在突出部56产生缩痕等,得到质量优异且尺寸误差等小的突出部56,并且通过面积比突出部55大的突出部56,能进一步增大树脂构件50A与盖凸缘部21的可抵接面积,能使树脂构件50A更难从盖凸缘部21脱落。
在图19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孔塞的再另一种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孔塞10B(以下,简称为“塞10B”)具有主体部20B和热软化性树脂构件50B(以下,简称为“树脂构件50B”)。
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20B的***部25B与图16~18所示的实施方式同样地包括:保持筒部40,呈大致圆筒状;一对延伸部41、41,从该保持筒部40的外周的沿径向对置的两处延伸出;卡合部30,设于各延伸部41的顶端侧;一对薄壁肋42、42,从各延伸部41的两外表面延伸出;以及引导片39,设于各薄壁肋42的顶端侧。此外,虽未特别地进行图示,但在盖凸缘部21的表面侧中央且与保持筒部40对应的位置,与图16~18所示的实施方式同样地形成有多个保持孔41、43。而且,在树脂构件50B的外周的整周设有延伸部60A。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树脂构件50B的外周的整周设有延伸部60A,因此能将塞10B不倾斜地以稳定的姿势临时固定于构件1,并且在树脂构件50B的加热软化时在周壁部51、承接部53等发生变形时,能抑制它们向外侧的扩大,使塞10B稳固地固接于构件1。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有各种变形实施方式,那样的实施方式也被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孔塞,用于堵塞设于规定的构件的开口,所述孔塞的特征在于,具有:
主体部,该主体部具有:盖凸缘部,覆盖所述开口;***部,由该盖凸缘部延伸出,被***所述开口;以及至少一对卡合部,设于该***部,卡合于所述开口的背侧周缘;以及
热软化性树脂构件,通过被固接于所述盖凸缘部的背侧周缘并且被加热而熔融,使所述盖凸缘部固定于所述规定的构件,
所述热软化性树脂构件具有朝所述规定的构件向斜外侧延伸的延伸部,该延伸部在所述卡合部卡合于所述开口的背侧周缘且所述热软化性树脂构件被熔融前的状态下,弹性地抵接于所述规定的构件的表面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塞,其特征在于,
设有至少一对所述延伸部,至少一对延伸部在与所述一对卡合部的对置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对置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塞,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部设于所述热软化性树脂构件的整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孔塞,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软化性树脂构件构成为:固接于所述盖凸缘部的背侧及外周缘,并且未设于比所述盖凸缘部的表面的最外周靠内侧,
而且,在所述卡合部卡合于所述开口的背侧周缘且所述热软化性树脂构件被熔融前的状态下,在所述热软化性树脂构件与所述规定的构件之间设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孔塞,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部形成为其两侧朝向延伸方向的基端变宽。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孔塞,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部设于与在将所述热软化性树脂构件注塑成型时所产生的熔接线对应的位置,
在所述热软化性树脂构件,在与设于熔接线对应位置的所述延伸部匹配的位置设有朝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
在所述卡合部卡合于所述开口的背侧周缘且所述热软化性树脂构件被熔融前的状态下,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规定的构件之间设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孔塞,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的外表面呈多层台阶状,在所述卡合部中的位于最远离所述盖凸缘部的位置的台阶部的外表面形成有沿所述***部向所述开口的***方向延伸的肋。
CN202110270224.4A 2020-03-13 2021-03-12 孔塞 Pending CN1133853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44798A JP7446132B2 (ja) 2020-03-13 2020-03-13 ホールプラグ
JP2020-044798 2020-03-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85386A true CN113385386A (zh) 2021-09-14

Family

ID=77617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70224.4A Pending CN113385386A (zh) 2020-03-13 2021-03-12 孔塞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284248A1 (zh)
JP (1) JP7446132B2 (zh)
CN (1) CN11338538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44494B2 (ja) * 2020-09-29 2022-09-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ドア構造及び車両用ドアの組付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427626C1 (de) * 1984-07-26 1985-10-17 TRW United-Carr GmbH, 6000 Frankfurt Verschlussdeckel
DE20304994U1 (de) * 2003-03-27 2003-07-31 Trw Automotive Electron & Comp Karosseriestopfen
DE10333578B3 (de) 2003-07-24 2004-10-14 A. Raymond & Cie Abdeckkappe
JP5242509B2 (ja) 2009-06-30 2013-07-24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ホールプラグ
JP2012237381A (ja) 2011-05-12 2012-12-06 Nifco Inc ホールプラグ
JP6067390B2 (ja) 2013-01-28 2017-01-25 株式会社ニフコ ホールプラグ
US11054032B2 (en) * 2018-01-11 2021-07-06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Light weight hole plu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46132B2 (ja) 2024-03-08
US20210284248A1 (en) 2021-09-16
JP2021143757A (ja) 2021-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53423B2 (en) Component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US20110300731A1 (en) Waterproof connector
US20080142517A1 (en) Hole plug
JP6646695B2 (ja) 剛性を有するワークピースのまわりに弾性材料をモールドするための方法
CN113385386A (zh) 孔塞
US8863976B2 (en) Seal structure for fuel tank and method for forming same
GB2304881A (en) Sealing for vehicle lamps
JP5242509B2 (ja) ホールプラグ
KR102201957B1 (ko) 도어트림과 그 성형장치 및 성형방법
US6059432A (en) Injection molded vehicle lamp and method of making
KR20080102206A (ko) 연료탱크용 커넥터
JP5640872B2 (ja) 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法
US6358456B1 (en) Molding body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JP3966038B2 (ja) 樹脂部品のインサート材セット構造およびこの構造による成形方法
JP3329697B2 (ja) 車輌用ランプボディの製造方法
JP3942597B2 (ja) 成形品組立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5322044U (zh) 充电口组件和电动代步车
JPH1081133A (ja) 自動車用ウエザストリッ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203055B1 (ko) 도어트림과 그 성형장치 및 성형방법
CN115891599A (zh) 车辆、玻璃总成、包边结构及包边方法
KR200147182Y1 (ko) 드레인 홀 플러그
JP4606798B2 (ja) グロメット
KR100784294B1 (ko) 자동차용 외장 몰딩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20230138428A (ko) 차량용 안테나 밀봉 플러그 및 안테나 디바이스
JP2006147188A (ja) 基板用コネクタにおける端子金具とアライメントプレートの組付け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