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64294A - 低电压应力和低输入电流纹波高增益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低电压应力和低输入电流纹波高增益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64294A
CN113364294A CN202110801172.9A CN202110801172A CN113364294A CN 113364294 A CN113364294 A CN 113364294A CN 202110801172 A CN202110801172 A CN 202110801172A CN 113364294 A CN113364294 A CN 1133642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ode
inductor
filter capacitor
capacitor
output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0117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64294B (zh
Inventor
秦岭
许兴
钱天泓
张雷
徐正祥
田民
周磊
王亚芳
段冰莹
刘宇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80117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642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642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642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642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642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14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ripples from dc input or outpu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变换器,其直流电源正极连接输入滤波电容正极、第一和三电感一端;第一电感另一端连接第一开关管漏极、第一二极管阳极、第一电容负极;第三电感另一端连接第二开关管漏极、第二二极管阳极、第二电容负极;第一电容正极连接第三二极管阳极、第二电感一端;第三二极管阴极连接第一输出滤波电容正极、直流负载一端;第一输出滤波电容负极连接第二电感另一端、第四二极管阴极、第二输出滤波电容正极;第二电容正极连接第四二极管阳极、第四电感一端;第二输出滤波电容负极连接第四电感另一端、第三输出滤波电容正极、第一和二二极管阴极;直流负载另一端连接输入滤波电容负极、第三输出滤波电容负极、第一和二开关管源极、直流电源负极。

Description

低电压应力和低输入电流纹波高增益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DC-DC升压变换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电压应力和低输入电流纹波高增益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非隔离型高增益变换器被广泛应用于不间断电源***、可再生能源***、燃料电池及混合动力汽车等场合。在这些场合下,高增益变换器一般需要具备以下特点:(1)高电压增益,有时电压增益甚至要超过10;(2)具备承受大电流的能力;(3)低输入电流纹波;(4)在要求的体积与质量下,具有更高的效率。
要获得较高的电压增益,传统Boost变换器需要工作在极大的占空比下。这会产生严重的二极管反向恢复损耗和电磁干扰,且***的动态特性变差。而且,高占空比条件下,Boost变换器的输入电流平均值很大,输入电感和开关管的通态损耗成为变换器损耗的主要部分。为了减小该损耗,需要使用具有较小通态电阻的低额定电压的开关管。然而,传统Boost变换器的开关管承受了很大的电压应力。因此,开关器件的选择是一个问题。此外,输入电感的充电时间随着占空比而上升。为了在高占空比条件下仍保持较低的电流纹波率,需要大幅度增加输入电感量,因此***体积难以进一步减小。
为此,大量的高增益Boost变换器被相继提出,以在非极端占空比的情况下获得较高的电压增益。耦合电感高增益Boost变换器可通过合理设置匝比,获得较大的升压能力,并减小开关管的电压应力,缓解二极管的反向恢复问题,但是漏感能量难以有效回收,变换效率通常较低。另外,该类变换器的输入电流纹波往往较大,从而增大了输入滤波电容的容量,增加了***体积和成本。二次型Boost变换器的电压增益较高,为传统Boost变换器的平方倍,且输入电流连续。但是,和传统Boost变换器一样,其输入电感的电流应力和体积仍然较大,且功率器件承受了较高的电压应力,***效率难以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电压应力和低输入电流纹波高增益变换器,其升压能力是传统Boost变换器的(1+2D)倍,所有功率管的电压应力相等,均为传统Boost变换器的1/(1+2D)倍,且具有较低的电压应力、电流应力和输入电流纹波,因此可以采用较小容量的滤波电容和低额定电压的功率管,减小了***的体积与成本,提高了变换效率,适用于不间断电源***、可再生能源***、燃料电池及混合动力汽车等场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低电压应力和低输入电流纹波高增益变换器,包括直流电源Uin、输入滤波电容Cin、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第四电感L4、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o1、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o2、第三输出滤波电容Co3、直流负载R;
所述直流电源Uin的正极与所述输入滤波电容Cin的正极、所述第一电感L1的一端、所述第三电感L3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所述第一电容C1的负极连接;
所述第三电感L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所述第二电容C2的负极连接;
所述第一电容C1的正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所述第二电感L2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与所述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o1的正极、所述直流负载R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o1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所述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o2的正极连接;
所述第二电容C2的正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所述第四电感L4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四电感L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o2的负极、所述第三输出滤波电容Co3的正极、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
所述直流负载R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输出滤波电容Co3的负极、所述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所述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所述输入滤波电容Cin的负极、所述直流电源Uin的负极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高增益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输出电压uo进行采样,获得输出电压采样值uo,f
将所述输出电压采样值uo,f与输出电压基准值uo,ref比较,其误差信号送至输出电压控制器,所述输出电压控制器输出调制波ur
将所述调制波ur与单极性三角载波uc,1交截,产生第一开关管S1的PWM驱动信号ugs1
将所述调制波ur与单极性三角载波uc,2交截,产生第二开关管S2的PWM驱动信号ugs2
其中,所述单极性三角载波uc,1和所述单极性三角载波uc,2的幅值相等,频率相同,相位互差180°。
第一开关管S1的PWM驱动信号ugs1和第二开关管S2的PWM驱动信号ugs2的占空比D相等,占空比D等于调制波ur的幅值与单极性三角载波的幅值之比。
进一步的,所述的低电压应力和低输入电流纹波高增益变换器的理想电压增益G为:
Figure BDA0003164605730000021
其中,D为PWM驱动信号ugs1和PWM驱动信号ugs2的占空比。
进一步的,所述的高增益变换器功率管的电压应力为:
Figure BDA0003164605730000022
上式中,US1为第一开关管S1承受的电压应力,US2为第二开关管S2承受的电压应力,UD1为第一二极管D1承受的电压应力,UD2为第二二极管D2承受的电压应力,UD3为第三二极管D3承受的电压应力,UD4为第四二极管D4承受的电压应力,Uo为输出电压uo的平均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出的低电压应力和低输入电流纹波高增益变换器,具有很强的升压能力。其第一开关管S1的驱动信号ugs1和第二开关管S2的驱动信号ugs2的占空比D相等,且初相位互差180°。因此,输入电流的等效开关频率提高一倍,且纹波率下降,从而可以采用较小容量的输入滤波电容Cin;第一电感L1和第三电感L3均分输入电流,故电流应力下降,可以选用较小的磁芯;同时,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的电压应力均大幅度减小,故可以均采用低额定电压的器件,从而减小了***的损耗与成本,提高了变换效率。因此,本发明所提变换器适用于不间断电源***、可再生能源***、燃料电池及混合动力汽车等场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低电压应力和低输入电流纹波的高增益变换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低电压应力和低输入电流纹波的高增益变换器的控制方法示意图;
图3(a)-(d)为图1所示的低电压应力和低输入电流纹波的高增益变换器在占空比D大于0.5时一个开关周期内的4种工作模态等效图;
图4为图1所示的低电压应力和低输入电流纹波的高增益变换器在一个开关周期Ts内的主要工作波形图;
图5为图1所示低电压应力和低输入电流纹波的高增益变换器的平均电流的等效电路示意图;
图6(a)-(d)为图1所示低电压应力和低输入电流纹波的高增益变换器的仿真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电压应力和低输入电流纹波高增益变换器,电路结构如图1所示。该低电压应力高增益变换器包括直流电源Uin、输入滤波电容Cin、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第四电感L4、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o1、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o2、第三输出滤波电容Co3、直流负载R;直流电源Uin的正极与输入滤波电容Cin的正极、第一电感L1的一端、第三电感L3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与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一电容C1的负极连接;第三电感L3的另一端与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二电容C2的负极连接;第一电容C1的正极与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第二电感L2的一端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与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o1的正极、直流负载R的一端连接;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o1的负极与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o2的正极连接;第二电容C2的正极与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第四电感L4的一端连接;第四电感L4的另一端与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o2的负极、第三输出滤波电容Co3的正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直流负载R的另一端与第三输出滤波电容Co3的负极、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输入滤波电容Cin的负极、直流电源Uin的负极连接。
如图2所示,该低电压应力和低输入电流纹波高增益变换器的控制方法为:
将输出电压uo的采样值uo,f与输出电压基准值uo,ref比较,其误差信号送至输出电压控制器;输出电压控制器输出的调制波ur与单极性三角载波uc,1交截,产生第一开关管S1的PWM驱动信号ugs1;调制波ur与单极性三角载波uc,2交截,产生第二开关管S2的PWM驱动信号ugs2;单极性三角载波uc,1和单极性三角载波uc,2的幅值相等,频率相同,相位互差180°。
下面对图1所示高增益变换器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为了简化分析,作如下假设: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输入滤波电容Cin、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o1、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o2、第三输出滤波电容Co3、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第四电感L4均为理想器件;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o1、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o2、第三输出滤波电容Co3足够大,可忽略电压纹波;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第四电感L4的电流连续;输入电源Uin负端为零电位参考点,负载电阻R为纯阻性。为了获得更高的电压增益,变换器工作在占空比D大于0.5情况下;基于上述假设,则进入稳态后,变换器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的工作过程可分为4种模态。各模态的等效电路分别如图3(a)~图3(d)所示。一个开关周期内的主要波形如图4所示。
分述如下:
t0时刻前,第一开关管S1关断,第二开关管S2导通,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三二极管D3导通,第二二极管D2和第四二极管D4关断。
(1)模态1,t0~t1阶段:在t0时刻,开通第一开关管S1,等效电路如图3(a)所示;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三二极管D3承受反向电压关断。如图4所示,第一电感L1的电流iL1、第二电感L2的电流iL2、第三电感L3的电流iL3和第四电感L4的电流iL4均线性增大。电源Uin通过第一开关管S1向第一电感L1充电,通过第二开关管S2向第三电感L3充电;第三输出滤波电容Co3通过第二开关管S2向第四电感L4和第二电容C2充电;串联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o2通过第一开关管S1向第二电感L2和第一电容C1充电;同时,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o1、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o2和第三输出滤波电容Co3串联共同向直流负载R供电。此时,有:
Figure BDA0003164605730000031
式中,L1为第一电感的电感值,L2为第二电感的电感值,L3为第三电感的电感值,L4为第四电感的电压,Uin为输入电压,UCo2为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o2电压,UCo3为第三输出滤波电容Co3电压,UC1为第一电容C1电压,UC2为第二电容C2电压。
t1时刻,关断第二开关管S2,模态1结束;
(2)模态2,t1~t2阶段:t1时刻,等效电路如图3(b)所示,第二二极管D2和第四二极管D4导通。如图4所示,第一电感L1的电流iL1和第二电感L2的电流iL2线性增大,第三电感L3的电流iL3和第四电感L4的电流iL4线性减小。电源Uin通过第一开关管S1向第一电感L1充电;同时,电源Uin和第三电感L3串联,一方面通过第二二极管D2向第三输出滤波电容Co3充电;另一方面,串联第二电容C2和第四电感L4,通过第四二极管D4向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o2充电;通过第一开关管S1向第二电感L2和第一电容C1充电;再串联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o1向直流负载R供电。此时,有:
Figure BDA0003164605730000041
t2时刻,开通第二开关管S2,模态2结束;
(3)模态3,t2~t3阶段:t2时刻,等效电路如图3(c),第二二极管D2和第四二极管D4承受反向电压关断。如图4所示,所有电感电流表达式、能量流动均与模态1相同。
t3时刻,关断第一开关管S1,模态3结束;
(4)模态4,t3~t4阶段:t3时刻,等效电路如图3(d),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三二极管D3导通。如图4所示,第一电感L1的电流iL1和第二电感L2的电流iL2线性减小,第三电感L3的电流iL3和第四电感L4的电流iL4线性增大。电源Uin通过第二开关管S2向第三电感L3充电;同时,电源Uin和第一电感L1串联,一方面通过第一二极管D1向第三输出滤波电容Co3充电;另一方面,再串联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感L2,通过第三二极管D3,向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o2、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o1和直流负载R充电;同时又通过第二开关管S2向第四电感L4和第二电容C2充电。此时,有:
Figure BDA0003164605730000042
式中,UCo1为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o1电压。
t4时刻,第一开关管S1开通,模态4结束,进入下一个开关周期。
基于以上工作原理,下面对本发明变换器的稳态特性进行分析。
根据4个电感的伏秒平衡,可得:
Figure BDA0003164605730000043
此外,由图3(b)、(d)可得:
Figure BDA0003164605730000044
根据式(4)、(5),可得本发明变换器的理想电压增益G为:
Figure BDA0003164605730000045
电容的电压应力为:
Figure BDA0003164605730000051
Figure BDA0003164605730000052
功率管的电压应力为:
Figure BDA0003164605730000053
进入稳态后,电容的平均电流为零,由此可以得到图5所示变换器的平均电流的等效电路示意图,由图5可得:
Figure BDA0003164605730000054
上式中,IL1为第一电感L1的平均电流值、IL2为第二电感L2的平均电流值、IL3为第三电感L3的平均电流值、IL4为第四电感L4的平均电流值、ID1为第一二极管D1的平均电流值、ID2为第二二极管D2的平均电流值、ID3为第三二极管D3的平均电流值、ID4为第四二极管D4的平均电流值、IS1为第一开关管S1的平均电流值、IS2为第二开关管S2的平均电流值、Iin为输入电流的平均值、Io为输出电流的平均值。
可以看出,与传统Boost变换器相比,本申请的低电压应力和低输入电流纹波的高增益变换器的电压增益大幅度提高,第一电感L1、第三电感L3的平均电流应力减小;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的电压应力和电流应力均显著降低。
下面对本发明的高增益变换器进行参数设计。
变换器的设计指标为:开关频率fs=100kHz,输入电压Uin=48V,最大输出功率Po,max=250W,输出电压的平均值Uo=380V。
根据上述指标,由式(6)可以得到该变换器的占空比D为:
Figure BDA0003164605730000055
通常电感允许的最大电流脉动量不能超过其最大平均电流的20%,即第一电感L1电流的脉动量ΔIL1、第三电感L3电流的脉动量ΔIL3、第一电感L1的最大平均电流IL1,max和第三电感L3的最大平均电流IL3,max满足:ΔIL1=ΔIL3≤0.2IL1,max=0.2IL3,max,则有:
Figure BDA0003164605730000061
同理,第二电感L2电流的脉动量ΔIL2、第四电感L4电流的脉动量ΔIL4、第二电感L2的最大平均电流IL2,max和第四电感L4的最大平均电流IL4,max满足:ΔIL2=ΔIL4≤0.2IL2,max=0.2IL4,max,则有:
Figure BDA0003164605730000062
通常要求电容电压脉动率低于1%,第一电容C1电压脉动量ΔUC1和第一电容C1电压UC1满足:ΔUC1≤0.01UC1,则有:
Figure BDA0003164605730000063
第二电容C2电压脉动量ΔUC2和第二电容C2电压UC2满足:ΔUC2≤0.01UC2,则有:
Figure BDA0003164605730000064
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o1电压脉动量ΔUCo1和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o1电压UCo1、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o2电压脉动量ΔUCo2和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o2电压UCo2满足:ΔUC1=ΔUC2≤0.01UC1=0.01UC2,则有:
Figure BDA0003164605730000071
第三输出滤波电容Co3电压脉动量ΔUCo3和第三输出滤波电容Co3电压UCo3满足:ΔUC3≤0.01UC3,则有:
Figure BDA0003164605730000072
基于以上对本发明的变换器进行的模态分析、工作条件分析以及参数设计,下面对其进行仿真验证:
为了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根据上述参数设计,使用Saber仿真软件对所提升压变换器进行仿真验证,具体取值如下:第一电容C1=47μF、第二电容C2=47μF;第一电感L1=0.7mH、第二电感L2=2.6mH、第三电感L3=0.7mH;第四电感L4=2.6mH;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o1=47μF、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o2=47μF和第三输出滤波电容Co3=47μF。
图6(a)给出了第一开关管S1的驱动信号ugs1和第二开关管S2的驱动信号ugs2、第一电感L1的电流iL1和第三电感L3的电流iL3、输入电流iin的仿真波形。可以看出,第一开关管S1的驱动信号ugs1和第二开关管S2的驱动信号ugs2波形互差180°,第一电感L1的电流iL1和第三电感L3的电流iL3均连续,平均值近似相等,约为输入电流平均值Iin的一半;波形互差180°,使得输入电流iin的脉动频率为开关频率fs的两倍;输入电流iin的脉动量远远小于第一电感L1的电流iL1和第三电感L3的电流iL3的脉动量。图6(b)给出了输入电压uin、输出电压uo、第一电容C1的电压UC1和第二电容C2的电压UC2的仿真波形。结合图6(a)可以看出,当输入电压Uin=48V、输出电压的平均值Uo=380V时,占空比D≈0.7,实测电压增益为G=Uo/Uin≈7.92,与理论值G=(1+2D)/(1-D)≈8.0基本吻合。图6(c)给出了第一开关管S1的漏-源极端电压uS1和第二开关管S2的漏-源极端电压uS2、第一二极管D1的端电压uD1和第二二极管D2的端电压uD2、第三二极管D3的端电压uD3和第四二极管D4的端电压uD4的仿真波形。可以看出,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的电压应力均为输出电压的1/(1+2D),与理论值基本吻合。图6(d)给出了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o1的端电压UCo1、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o2的端电压UCo2和第三输出滤波电容Co3的端电压UCo3的仿真波形。结合图6(b)可以看出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o1的端电压UCo1=112V;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o2的端电压UCo2=112V;第三输出滤波电容Co3的端电压UCo3=160V;第一电容C1的端电压UC1=224V;第二电容C2的端电压UC2=112V;均近似与理论值相等。
本发明提供的变换器具有以下优点:(1)升压能力是传统Boost变换器的(1+2D)倍;(2)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的电压应力相等,均为传统Boost变换器的1/(1+2D);因此,可以选用低额定电压和低成本的器件;(3)输入电流纹波小,可以使用更小的输入滤波电容Cin,减小变换器体积与成本;(4)第一电感L1和第三电感L3均分输入电流,故电流应力下降,可以选用较小的磁芯,既减小了体积,又减小了损耗。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而非对其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低电压应力和低输入电流纹波高增益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电源Uin、输入滤波电容Cin、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第四电感L4、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o1、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o2、第三输出滤波电容Co3、直流负载R;
所述直流电源Uin的正极与所述输入滤波电容Cin的正极、所述第一电感L1的一端、所述第三电感L3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所述第一电容C1的负极连接;
所述第三电感L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所述第二电容C2的负极连接;
所述第一电容C1的正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所述第二电感L2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与所述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o1的正极、所述直流负载R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o1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所述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o2的正极连接;
所述第二电容C2的正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所述第四电感L4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四电感L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o2的负极、所述第三输出滤波电容Co3的正极、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
所述直流负载R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输出滤波电容Co3的负极、所述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所述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所述输入滤波电容Cin的负极、所述直流电源Uin的负极连接。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增益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为:
对输出电压uo进行采样,获得输出电压采样值uo,f
将所述输出电压采样值uo,f与输出电压基准值uo,ref比较,其误差信号送至输出电压控制器,所述输出电压控制器输出调制波ur
将所述调制波ur与单极性三角载波uc,1交截,产生第一开关管S1的PWM驱动信号ugs1
将所述调制波ur与单极性三角载波uc,2交截,产生第二开关管S2的PWM驱动信号ugs2
其中,所述单极性三角载波uc,1和所述单极性三角载波uc,2的幅值相等,频率相同,相位互差18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增益变换器的理想电压增益G为:
Figure FDA0003164605720000011
其中,D为PWM驱动信号ugs1和PWM驱动信号ugs2的占空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增益变换器的功率管的电压应力:
Figure FDA0003164605720000012
上式中,US1为第一开关管S1承受的电压应力,US2为第二开关管S2承受的电压应力,UD1为第一二极管D1承受的电压应力,UD2为第二二极管D2承受的电压应力,UD3为第三二极管D3承受的电压应力,UD4为第四二极管D4承受的电压应力,Uo为输出电压uo的平均值。
CN202110801172.9A 2021-07-15 2021-07-15 低电压应力和低输入电流纹波高增益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Active CN1133642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01172.9A CN113364294B (zh) 2021-07-15 2021-07-15 低电压应力和低输入电流纹波高增益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01172.9A CN113364294B (zh) 2021-07-15 2021-07-15 低电压应力和低输入电流纹波高增益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64294A true CN113364294A (zh) 2021-09-07
CN113364294B CN113364294B (zh) 2022-07-26

Family

ID=77539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01172.9A Active CN113364294B (zh) 2021-07-15 2021-07-15 低电压应力和低输入电流纹波高增益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6429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98875A (zh) * 2022-09-29 2022-12-20 福州大学 基于磁集成设计的零纹波高增益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96978A (zh) * 2016-04-07 2016-08-24 厦门大学 应用于分布式并网发电前端的dc-dc变换器
WO2016177011A1 (zh) * 2015-05-01 2016-11-1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共地的高增益z源升压变换器
CN106208682A (zh) * 2016-08-08 2016-12-07 上海大学 高增益非隔离输入并联输出串联Cuk型组合式直流变换器
CN106300980A (zh) * 2016-08-08 2017-01-04 上海大学 一种输入并联输出串联的Sepic‑Cuk型组合式直流变换器
CN107919797A (zh) * 2017-11-01 2018-04-17 天津大学 燃料电池用宽输入范围交错并联型高效升压直流变换器
CN112506041A (zh) * 2020-11-19 2021-03-16 合肥工业大学 Pi控制器及dc/dc转换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77011A1 (zh) * 2015-05-01 2016-11-1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共地的高增益z源升压变换器
CN105896978A (zh) * 2016-04-07 2016-08-24 厦门大学 应用于分布式并网发电前端的dc-dc变换器
CN106208682A (zh) * 2016-08-08 2016-12-07 上海大学 高增益非隔离输入并联输出串联Cuk型组合式直流变换器
CN106300980A (zh) * 2016-08-08 2017-01-04 上海大学 一种输入并联输出串联的Sepic‑Cuk型组合式直流变换器
CN107919797A (zh) * 2017-11-01 2018-04-17 天津大学 燃料电池用宽输入范围交错并联型高效升压直流变换器
CN112506041A (zh) * 2020-11-19 2021-03-16 合肥工业大学 Pi控制器及dc/dc转换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FARZAD SEDAGHATI 等: "A High-Efficiency Non-Isolated High-Gain Interleaved DC-DC Converter with Reduced Voltage Stress on Devices", 《2019 10TH INTERNATIONAL POWER ELECTRONICS, DRIVE SYSTEMS AND TECHNOLOGIES CONFERENCE(PEDSTC)》 *
陈章勇等: "基于耦合电感倍压单元的零输入电流纹波高增益非隔离变换器", 《电工技术学报》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98875A (zh) * 2022-09-29 2022-12-20 福州大学 基于磁集成设计的零纹波高增益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64294B (zh) 2022-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83252B (zh) 一种高功率密度高增益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1953204B (zh) 高电压增益直流升压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1725993A (zh) 一种高效Sepic软开关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0829837B (zh) 一种低电压应力ZVS高增益Boost变换器
CN114583953A (zh) 一种零纹波储能双向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5934730U (zh) 一种高升压比的dc-dc变换器
CN114583952A (zh) 一种用于储能***的双向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4640255A (zh) 一种串联谐振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3364294B (zh) 低电压应力和低输入电流纹波高增益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CN109672332A (zh) 一种单管高增益零纹波dc-dc变换器
CN219287377U (zh) 一种双向dc转换电路及相应的装置
CN112350583A (zh) 一种电流型推挽桥式软开关双向直流变换器
CN115347796B (zh) 一种基于共模电感的高功率密度zvs高增益变换器
CN115347785B (zh) 一种无输入滤波器的高效率光伏变换器
CN111293884A (zh) 一种面向能源应用的非隔离双向直流变换器
CN113630009B (zh) 一种高性能非隔离双向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2886817B (zh) 一种高效率高增益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4583954A (zh) 一种用于光伏直流模块的高增益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5622507U (zh) 一种采用抽头电感和开关电感的准z源变换器
TWI723931B (zh) 超高升壓交錯式直流轉換器
CN113315381A (zh) 一种新型lclcl谐振变换器及其高效率谐振驱动方法
CN108075669B (zh) 带集成级联结构的dc-dc变换器
CN113346743B (zh) 一种非隔离高增益直流变换器
CN113346744B (zh) 一种三电感高增益Boost变换器
CN113346751B (zh) 一种双输入电感的软开关高增益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