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23112B - 大型土遗址中无组织自然排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大型土遗址中无组织自然排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23112B
CN113323112B CN202110633914.1A CN202110633914A CN113323112B CN 113323112 B CN113323112 B CN 113323112B CN 202110633914 A CN202110633914 A CN 202110633914A CN 113323112 B CN113323112 B CN 1133231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atural
water diversion
modified soil
layer
soil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3391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23112A (zh
Inventor
任逸
王福顺
杨俊�
任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Dian Earth And Ston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Dian Earth And Ston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Dian Earth And Ston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Dian Earth And Ston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3391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231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231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31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231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31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3/00Sewer pipe-line systems
    • E03F3/06Methods of, or installations for, laying sewer pip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2Repairing, e.g. filling cracks; Restoring; Altering; Enlarg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大型土遗址中无组织自然排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涉及文物遗址施工的领域,其包括大型土遗址中无组织自然排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隐形管道铺设,S2、预制裂缝泡沫板,S3、浇筑混凝土层,S4、浇筑改性土层,S5、构筑仿自然裂缝,S6、艺术处理,S7、养护;大型土遗址中无组织自然排水结构,包括:主管道以及间隔设于所述主管道上的多个分水管,基台的上表面从下至上依次铺设有混凝土层、艺术改性土层;所述艺术改性土层上表面间隔开设有多个仿自然裂缝,所述仿自然裂缝的下端与所述分水管相连通。本申请具有满足土遗址还原施工中排水的结构与遗址表面自然处理相适配,使遗址还原更加自然、逼真的效果。

Description

大型土遗址中无组织自然排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文物遗址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大型土遗址中无组织自然排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土遗址指以上土质材料为主体组成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代建筑遗址、构筑物等多人类活动遗迹。土遗址内包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种类。
由于大多数土遗址原埋藏于地下,在考古发掘后常对原址进行回填,在原址的地表位置进行遗址还原,以对外开放展示。通常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在遗址还原的构筑物内设置排水管道和雨水篦子,以使构筑物在雨水天气,雨水能够沿雨水篦子和排水管道及时排出构筑物内,避免构筑物受到积水的浸泡而发生损坏。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土遗址还原工程,展示的是一个被雨水冲刷、垮塌自然、原生态的效果,排水部位出现一个雨水篦子显得突兀及人工化,与遗址表面自然处理的展示不搭配。
发明内容
为了满足土遗址还原施工中排水的结构与遗址表面自然处理相适配,使遗址还原更加自然、逼真,本申请提供一种大型土遗址中无组织自然排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大型土遗址中无组织自然排水结构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大型土遗址中无组织自然排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隐形管道铺设:在施工区域内构筑混凝土基台,清理基台表面并喷刷界面剂,在预定的位置固定主管道,在主管道上间隔设置多个分水管,分水管倾斜布设,分水管远离主管道的一端高于分水管靠近主管道的一端,用泡沫堵塞块将分水管远离主管道一端的管口堵塞;
S2、预制裂缝泡沫板:将多个泡沫板的表面凿毛,得仿自然裂缝模板;
S3、浇筑混凝土层:逐层浇筑混凝土以将主管道和分水管覆盖,其中在混凝土浇筑至分水管上端时,将仿自然裂缝模板支撑于泡沫堵塞块上,并继续浇筑混凝土至靠近仿自然裂缝模板的上端面处;
S4、浇筑改性土层:将改性土铺设于混凝土的上表面形成改性土层,且使改性土层的上表面与仿自然裂缝模板的上端面相平齐;
S5、构筑仿自然裂缝:将腐蚀剂倒在仿自然裂缝模板处,使仿自然裂缝模板和泡沫堵塞块溶解,并形成与分水管连通的仿自然裂缝;
S6、艺术处理:在改性土层表面进行雕琢和拍打,形成艺术改性土层;
S7、养护:在艺术改性土层的表面覆盖养护层进行养护,养护完成后,将养护层揭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泡沫板的表面凿毛,然后浇筑混凝土、改性土,使形成的仿自然裂缝内壁呈现出凹凸不平自然开裂的状态,以增强仿自然裂缝原生态的效果;采用腐蚀剂使仿自然裂缝模板和泡沫堵塞块溶解,既能够保持仿自然裂缝内壁呈现出仿自然裂缝真实性的肌理效果,减少人工施工的痕迹,同时也便于形成了裂缝以便透水;泡沫堵塞块使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不易流入分水管内,确保分水管后期良好的排水功能;仿自然裂缝、分水管和主管道相配合能够实现土遗址还原构筑物良好的排水,埋设于混凝土层内的主管道和分水管,使现代施工痕迹得以隐藏,通过仿自然裂缝在表面透水,将自然状态与排水工程有机结合起来,达到自然逼真的效果;改性土层使现代施工混凝土基础被遮盖,使土遗址复原构筑物的外表与原遗址的颜色相近,较好塑造了土遗址复原的自然风貌;在改性土层表面进行雕琢、拍打,从而展示出土遗址复原构筑物是被雨水冲刷、垮塌自然的效果;养护层能够保证混凝土层和改性土层良好的硬化条件,使土遗址构筑物具有较高的强度,不易开裂,使土遗址复原构筑物更加的美观。
可选的,在混凝土层未完全固化时即铺设改性土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混凝土层和改性土层的用料不同,混凝土喝改性土层的膨胀和收缩度就不同,因此当浇筑的混凝土层魏完全固化时,铺设改性土层,能够提高混凝土层和改性土层之间的粘接度,避免混凝土层和改性土层之间分层、空鼓,增强土遗址复原构筑物的结构强度。
可选的,所述腐蚀剂为柠烯或汽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柠烯、汽油既能够较好的溶解仿自然裂缝模板和泡沫堵塞块,也不易损坏分水管和主管道,保证排水结构的顺利形成。
可选的,在步骤S7中,所述养护层为土工布。进一步的,当外界温度较高时,可增加土工布的覆盖层数,以减少混凝土层和艺术改性土层水分散失过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土工布不易粘附在艺术改性土层的表面,能够保证艺术改性土层良好的雕琢效果,同时,土工布具有一定的重量,不易被风吹开,从而保证土工布对艺术改性土层表面持续的完整覆盖,以实现对艺术改性土层进行良好的养护作用。
可选的,在步骤S7中,将所述土工布浸水后覆盖于所述艺术改性土层的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土工布浸水后覆盖于艺术改性土层的表面,能够减少水分的散失,以对混凝土层、艺术改性土层进行良好的养护。
可选的,在步骤S1中,所述主管道沿其自身的长度方向倾斜向下布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管道倾斜布设,便于利用水流自然的流动状态,使雨水经主管道及时排出。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大型土遗址中无组织自然排水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大型土遗址中无组织自然排水结构,包括主管道以及间隔设于所述主管道上的多个分水管,基台的上表面从下至上依次铺设有混凝土层、艺术改性土层,所述主管道与多个所述分水管均埋设于所述混凝土层内,所述分水管倾斜布设,所述分水管远离所述主管道的一端高于所述分水管靠近所述主管道的一端;
所述艺术改性土层上表面间隔开设有多个仿自然裂缝,所述仿自然裂缝的下端贯穿所述艺术改性土层且伸入所述混凝土层并与所述分水管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工作时,雨水沿仿自然裂缝流入分水管后汇入主管道,进行排水工作;仿自然裂缝既能够符合土遗址的文物气息,也能实现排水功能,使土遗址复原构筑物的排水结构更具有观赏功能;多个分水管与多个仿自然裂缝相配合,能够提高仿自然裂缝开设的自然性,同时也能增大仿自然裂缝排水的流量。
可选的,所述分水管的外周壁上开设若干支水通孔,所述仿自然裂缝的下端与所述支水通孔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与分水管相对应的仿自然裂缝周侧增设仿自然裂缝,使增设的仿自然裂缝与支水通孔相连通,增大了地面的排水量;支水通孔与仿自然裂缝相配合,能够减少分水管的设置数量,降低施工成本。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将泡沫板的表面凿毛,然后浇筑混凝土、改性土,使形成的仿自然裂缝内壁呈现出凹凸不平自然开裂的状态,以增强仿自然裂缝原生态的效果;采用腐蚀剂使仿自然裂缝模板和泡沫堵塞块溶解,既能够保持仿自然裂缝内壁呈现出仿自然裂缝真实性的肌理效果,减少人工施工的痕迹,同时也便于形成了裂缝以便透水;
2.土工布不易粘附在艺术改性土层的表面,能够保证艺术改性土层良好的雕琢效果,同时,土工布具有一定的重量,不易被风吹开,从而保证土工布对艺术改性土层表面持续的完整覆盖,以实现对艺术改性土层进行良好的养护作用;
3.排水工作时,雨水沿仿自然裂缝流入分水管后汇入主管道,进行排水工作;仿自然裂缝既能够符合土遗址的文物气息,也能实现排水功能,使土遗址复原构筑物的排水结构更具有观赏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另一视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主管道;2、分水管;21、支水通孔;3、混凝土层;4、艺术改性土层;5、仿自然裂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大型土遗址中无组织自然排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大型土遗址中无组织自然排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隐形管道铺设:根据施工图纸,在施工区域内构筑混凝土基台,清理基台表面并喷刷界面剂,在预定的位置固定主管道1,且将主管道1沿其自身的长度方向倾斜向下布设,以便于利用水流自然的流动状态,使雨水经主管道1及时排出;
在主管道1上竖直间隔设置多个分水管2,用泡沫堵塞块将分水管2远离主管道1一端的管口堵塞;
S2、预制裂缝泡沫板:将多个泡沫板的表面凿毛,得仿自然裂缝5模板;
S3、浇筑混凝土层3:逐层浇筑混凝土以将主管道1和分水管2覆盖,其中在混凝土浇筑至分水管2上端时,将仿自然裂缝5模板粘接于泡沫堵塞块上,并继续浇筑混凝土至靠近仿自然裂缝5模板的上端面处;
其中混凝土的制作方法为:将水泥460g、砂510g、碎石1255g和杜拉纤维7g(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5cm*5cm的钢丝网片)混合均匀得第一混合物,然后向第一混合物中加入水170g和丙烯酸酯粘合剂40g搅拌混合,得混凝土;
S4、浇筑改性土层:为了避免混凝土层3和改性土层之间分层、空鼓,增强土遗址复原构筑物的结构强度,在混凝土层3未完全固化时即铺设改性土层;
将改性土铺设于混凝土的上表面形成改性土层,且使改性土层的上表面与仿自然裂缝5模板的上端面相平齐;
其中,改性土的制作方法为:将100g水泥、200g砂和1.7g杜拉纤维搅拌混合均匀,得第二混合物,向第二混合和物中加入9g丙烯酸酯粘合剂和80g水搅拌混合均匀,最后根据土遗址的颜色,加入染料(在本实施例中染料由0.055g的氧化铁红、0.12g的氧化铁黄、0.09g的氧化铁兰、0.17g的氧化铁橙、0.06g的氧化铁黑和0.09g钛白粉搅拌混合而成),将改性面土成型颜色调节至与土遗址颜色一致;
改性土层使现代施工混凝土基础被遮盖,使土遗址复原构筑物的外表与原遗址的颜色相近,较好塑造了土遗址复原的自然风貌;
S5、构筑仿自然裂缝5:将腐蚀剂倒在仿自然裂缝5模板处,使仿自然裂缝5模板和泡沫堵塞块溶解,并形成与分水管2连通的仿自然裂缝5,其中腐蚀剂为柠烯或汽油;
S6、艺术处理:在改性土层表面进行雕琢和拍打,形成艺术改性土层4,以展示出土遗址复原构筑物是被雨水冲刷、垮塌自然的效果;
S7、养护:在艺术改性土层4的表面覆盖养护层进行养护,养护完成后,将养护层揭除;
为了保证艺术改性土层4良好的雕琢效果,养护层采用土工布,使用时将土工布浸水后覆盖于艺术改性土层4的表面;当外界温度较高时,可增加土工布的覆盖层数,以减少混凝土层3和艺术改性土层4水分散失过快;同时也可根据外界温度的高低调节土工布的浸水量。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大型土遗址中无组织自然排水结构的施工方法的实施原理为:仿自然裂缝5、分水管2和主管道1相配合能够实现土遗址还原构筑物良好的排水;埋设于混凝土层3内的主管道1和分水管2,使现代施工痕迹得以隐藏,通过仿自然裂缝5在表面透水,将自然状态与排水工程有机结合起来,达到自然逼真的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大型土遗址中无组织自然排水结构。参照图1和图2,大型土遗址中无组织自然排水结构包括主管道1以及竖直间隔设于主管道1上的多个分水管2,基台的上表面从下至上依次铺设有混凝土层3、艺术改性土层4,主管道1与多个分水管2均埋设于混凝土层3内,主管道1沿其自身长度方向倾斜向下布设;
艺术改性土层4上表面间隔开设有多个仿自然裂缝5,仿自然裂缝5的下端贯穿艺术改性土层4且伸入混凝土层3并与分水管2相连通;为了增大了地面的排水量,在与分水管2相对应的仿自然裂缝5周侧增设仿自然裂缝5,分水管2的外周壁上开设若干支水通孔21,使增设的仿自然裂缝5与支水通孔21相连通。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大型土遗址中无组织自然排水结构的实施原理为:排水工作时,雨水沿仿自然裂缝5流入分水管2后汇入主管道1,进行排水工作;仿自然裂缝5既能够符合土遗址的文物气息,也能实现排水功能,使土遗址复原构筑物的排水结构更具有观赏功能。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大型土遗址中无组织自然排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隐形管道铺设:在施工区域内构筑混凝土基台,清理基台表面并喷刷界面剂,在预定的位置固定主管道(1),在主管道(1)上间隔设置多个分水管(2),分水管(2)倾斜布设,分水管(2)远离主管道(1)的一端高于分水管(2)靠近主管道(1)的一端,用泡沫堵塞块将分水管(2)远离主管道(1)一端的管口堵塞;
S2、预制裂缝泡沫板:将多个泡沫板的表面凿毛,得仿自然裂缝(5)模板;
S3、浇筑混凝土层(3):逐层浇筑混凝土以将主管道(1)和分水管(2)覆盖,其中在混凝土浇筑至分水管(2)上端时,将仿自然裂缝(5)模板支撑于泡沫堵塞块上,并继续浇筑混凝土至靠近仿自然裂缝(5)模板的上端面处;
S4、浇筑改性土层:将改性土铺设于混凝土的上表面形成改性土层,且使改性土层的上表面与仿自然裂缝(5)模板的上端面相平齐;
S5、构筑仿自然裂缝(5):将腐蚀剂倒在仿自然裂缝(5)模板处,使仿自然裂缝(5)模板和泡沫堵塞块溶解,并形成与分水管(2)连通的仿自然裂缝(5);
S6、艺术处理:在改性土层表面进行雕琢和拍打,形成艺术改性土层(4);
S7、养护:在艺术改性土层(4)的表面覆盖养护层进行养护,养护完成后,将养护层揭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土遗址中无组织自然排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混凝土层(3)未完全固化时即铺设改性土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土遗址中无组织自然排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腐蚀剂为柠烯或汽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土遗址中无组织自然排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7中,所述养护层为土工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型土遗址中无组织自然排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7中,将所述土工布浸水后覆盖于所述艺术改性土层(4)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型土遗址中无组织自然排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主管道(1)沿其自身的长度方向倾斜向下布设。
7.一种大型土遗址中无组织自然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道(1)以及间隔设于所述主管道(1)上的多个分水管(2),基台的上表面从下至上依次铺设有混凝土层(3)、艺术改性土层(4),所述主管道(1)与多个所述分水管(2)均埋设于所述混凝土层(3)内,所述分水管(2)倾斜布设,所述分水管(2)远离所述主管道(1)的一端高于所述分水管(2)靠近所述主管道(1)的一端;
所述艺术改性土层(4)上表面间隔开设有多个仿自然裂缝(5),所述仿自然裂缝(5)的下端贯穿所述艺术改性土层(4)且伸入所述混凝土层(3)并与所述分水管(2)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型土遗址中无组织自然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管(2)的外周壁上开设若干支水通孔(21),所述仿自然裂缝(5)的下端与所述支水通孔(21)相连通。
CN202110633914.1A 2021-06-07 2021-06-07 大型土遗址中无组织自然排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ctive CN1133231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33914.1A CN113323112B (zh) 2021-06-07 2021-06-07 大型土遗址中无组织自然排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33914.1A CN113323112B (zh) 2021-06-07 2021-06-07 大型土遗址中无组织自然排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3112A CN113323112A (zh) 2021-08-31
CN113323112B true CN113323112B (zh) 2023-12-22

Family

ID=77421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33914.1A Active CN113323112B (zh) 2021-06-07 2021-06-07 大型土遗址中无组织自然排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23112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18757A (ko) * 2004-08-25 2006-03-02 한국건설기술연구원 토목 섬유대를 이용한 다목적 생태여울시스템 및 그시공방법
CN102677911A (zh) * 2012-05-23 2012-09-19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针对老化混凝土结构物的维修加固方法和结构
CN102776897A (zh) * 2012-08-21 2012-11-14 庆阳华晨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散水防沉防裂施工方法及结构
CN208668202U (zh) * 2018-05-22 2019-03-29 洛阳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土遗址保护的海绵城市广场铺装结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18757A (ko) * 2004-08-25 2006-03-02 한국건설기술연구원 토목 섬유대를 이용한 다목적 생태여울시스템 및 그시공방법
CN102677911A (zh) * 2012-05-23 2012-09-19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针对老化混凝土结构物的维修加固方法和结构
CN102776897A (zh) * 2012-08-21 2012-11-14 庆阳华晨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散水防沉防裂施工方法及结构
CN208668202U (zh) * 2018-05-22 2019-03-29 洛阳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土遗址保护的海绵城市广场铺装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3112A (zh) 2021-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73023A (zh) 挡墙附着式钢架密网现塑grc假山及其施工方法
CN204780949U (zh) 岩石边坡植生混凝土与塑石结合生态景观防护结构
CN106088109B (zh) 废弃矿坑边坡生态恢复覆绿的施工方法
CN104878767A (zh) 岩石边坡植生混凝土与塑石结合生态景观防护的施工方法
CN107554178A (zh) 一种假山施工方法
CN110271355A (zh) 一种塑石假山的施工方法
CN204774343U (zh) 挡墙附着式钢架密网现塑grc假山
CN100507163C (zh) 边坡防护及绿化的方法
CN113323112B (zh) 大型土遗址中无组织自然排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6545257U (zh) 一种新型绿化带蓄水结构
CN108656831A (zh) 复合式骨架叠石塑山及施工方法
CN106351310B (zh) 一种将绿化结构土用作雨水蓄积器的安装方法
CN215482055U (zh) 一种镜面水景树池的防水结构
CN206070485U (zh) 装配式生态护岸
CN205502020U (zh) 一种止水放坡基坑支护结构
KR100796241B1 (ko) 인공암 시공방법
CN208762948U (zh) 一种预制组合桩生态挡墙及应用该生态挡墙的河道***
CN103510699B (zh) 便于雨水利用的密肋楼盖的施工方法
CN209497998U (zh) 一种滴灌式半埋预制混凝土树池
CN201103123Y (zh) 填砂路基边坡防护预制空心块
Jing et al. Analysis of waterscape engineering skills of classical chinese gardens
CN109914484A (zh) 一种高层建筑地下室变形缝的防渗漏防水工艺
CN204662639U (zh) 隐形地漏装置及包括该地漏装置的排水***
CN104234037A (zh) 支护八角咬合止水方形桩
US11198983B1 (en) Artificial surfing reef construction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432200 No. 37, Yangjiawan, station village, Yaoji street, Huangpi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Hubei Dian Earth and Ston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32200 No. 37, Yangjiawan, station village, Yaoji street, Huangpi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Wuhan diantuj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