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16884B - 电磁式致动器 - Google Patents

电磁式致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16884B
CN113316884B CN201980085426.2A CN201980085426A CN113316884B CN 113316884 B CN113316884 B CN 113316884B CN 201980085426 A CN201980085426 A CN 201980085426A CN 113316884 B CN113316884 B CN 1133168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yoke
resin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
molding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8542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16884A (zh
Inventor
小山裕教
金谷知宏
志水崇晃
小林康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Sumitomo Rik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Sumitomo Rik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Sumitomo Riko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3168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168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168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168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7/00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 F16F7/10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using inertia effect
    • F16F7/1005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using inertia effect characterised by active control of the mass
    • F16F7/1011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using inertia effect characterised by active control of the mass by electromagnetic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7/00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 F16F7/10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using inertia effect
    • F16F7/104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using inertia effect the inertia member being resiliently mounte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4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for insulating the magnetic circuit or par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02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armatures moved one way by energisation of a single coil system and returned by mechanical force, e.g. by spr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16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polarised armatures moving in alternate directions by reversal or energisation of a single coil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7/00Stabilising vehicle bodies without controlling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2D37/04Stabilising vehicle bodies without controlling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by means of movable mas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02Springs made of steel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low internal friction; Wound, torsion, leaf, cup, ring or the like springs, the material of the spring not being relevant
    • F16F1/025Springs made of steel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low internal friction; Wound, torsion, leaf, cup, ring or the like springs, the material of the spring not being relevant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 F16F1/027Planar, e.g. in sheet form; leaf sp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22/00Special physical effects, e.g. nature of damping effects
    • F16F2222/08Inerti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28/00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e.g. variability, frequency-dependence
    • F16F2228/06Stiffness
    • F16F2228/066Variable stiffnes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30/00Purpose; Design features
    • F16F2230/18Contro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32/00Nature of movement
    • F16F2232/08Line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34/00Shape
    • F16F2234/02Shape cylindric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7/00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 F16F7/10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using inertia effect
    • F16F7/104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using inertia effect the inertia member being resiliently mounted
    • F16F7/116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using inertia effect the inertia member being resiliently mounted on metal sp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lectromagnet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以往结构的电磁式致动器所具有的问题中的至少一个的、新型结构的电磁式致动器。一种电磁式致动器10,其是在可动件16的外周配置有在固定件14设置的线圈52、54、并通过向线圈52、54的通电所产生的电磁力而对可动件16施加驱动力的电磁式致动器10,包围线圈52、54的磁轭构件60、62由多个分体式磁轭构件64、66、68、70构成,多个分体式磁轭构件64、66、68、70由填充至它们与线圈52、54之间的模塑树脂94而相互固接,并且模塑树脂94绕至磁轭构件60、62的外周面而形成外部树脂层98。

Description

电磁式致动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电磁使可动件生成驱动力的电磁式致动器。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所谓主动式的主动型的减振装置、防振装置中,为了得到励振驱动力而采用电磁式致动器。例如在日本特开2011-109831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提出有这样的电磁式致动器,其通过利用电磁力的作用使可动件相对于设置有线圈的固定件进行位移来得到励振驱动力。
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设置有在线圈的周围形成磁路的金属制的芯构件。该芯构件被设为由第一芯构件和第二芯构件构成的分体式结构,通过将第一芯构件向第二芯构件进行压入而以包围线圈的周围的方式形成芯构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098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不过,本发明的发明人在进行研究后发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线性致动器具有尚待解决的问题。即,为了实现如上所述的芯构件结构,需要对第一芯构件实施切削加工等以在压入面确保高的尺寸精度,无法避免加工的工时、制造成本的增多。
另外,由于电磁式致动器置身于振动中,因此因振动而存在线圈的绕组发生散乱之虞,还存在散乱的线圈绕组与金属制的芯构件接触而发生电短路之虞。
更进一步地,由于芯构件的外周面与金属制的外壳接触,因此来自芯构件的漏磁通容易变大,还存在所发挥的励振驱动力的能源效率的降低成为问题之虞。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新发现的问题中的至少一个的、新型结构的电磁式致动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以下,对用于把握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记载,但以下所记载的各方式是示例性地进行记载的方式,不仅能适当地相互组合来进行采用,而且对于各方式所记载的多个构成要素也能够尽可能独立地进行认知以及采用,还能够适当地与其他方式所记载的任一构成要素组合来进行采用。由此,在本发明中,不限定于以下所记载的方式,而能实现各种其他方式。
第一方式涉及一种电磁式致动器,其是在可动件的外周配置有在固定件设置的线圈、并通过向该线圈的通电所产生的电磁力而对该可动件施加驱动力的电磁式致动器,其中,包围所述线圈的磁轭构件由多个分体式磁轭构件构成,这些多个分体式磁轭构件由填充至它们与该线圈之间的模塑树脂而相互固接,并且该模塑树脂绕至该磁轭构件的外周面而形成外部树脂层。
根据形成为依据本方式的结构的电磁式致动器,由于多个分体式磁轭构件由模塑树脂固接而构成磁轭构件,因此无需进行如以往结构那样的压入或该压入所需要的切削加工等。因此,能够降低磁轭构件所要求的尺寸精度,并且还能够简化制造设备。
另外,由于在分体式磁轭构件与线圈之间填充模塑树脂,因此能防止分体式磁轭构件与线圈绕组的接触所导致的电短路。进一步地,磁轭构件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由模塑树脂构成的外部树脂层覆盖,由此还能实现漏磁通的减少。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在所述第一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式致动器的基础上,所述外部树脂层覆盖所述磁轭构件的外周面的整体。
根据形成为依据本方式的结构的电磁式致动器,能够由导磁率低的树脂层对磁轭构件的外周面进行覆盖,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因外部的金属构件等接近或者接触配置等所引起的磁通的泄漏。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在所述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式致动器的基础上,所述可动件形成为质量体构件,并且在所述固定件设置有向减振对象构件安装的安装部,所述电磁式致动器构成针对该减振对象构件的主动型减振器。
根据形成为依据本方式的结构的电磁式致动器,通过将可动件的质量体质量进行适当设定并作为质量体构件进行利用,能够实现针对减振对象构件的主动型减振器。此外,在主动型减振器中,构成质量体构件的可动件也可以由磁力等而相对于固定件而保持于规定位置,但优选地,使用将可动件相对于固定件进行弹性连结的弹簧构件,使得可动件构成针对固定件的质量体-弹簧***。采用这样的质量体-弹簧***,还能够利用可动件的质量体-弹簧共振所产生的驱动力的放大作用。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在所述第一方式~第三方式中任一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式致动器的基础上,所述固定件中的所述线圈构成为包括在轴向上重叠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并且所述磁轭构件构成为包括包围该第一线圈的第一磁轭构件和包围该第二线圈的第二磁轭构件,由所述模塑树脂固接并构成该第一磁轭构件的所述多个分体式磁轭构件、和由所述模塑树脂固接并构成该第二磁轭构件的所述多个分体式磁轭构件由该模塑树脂而相互固接。
根据形成为依据本方式的结构的电磁式致动器,即使在具备包括第一线圈以及第二线圈的两个以上的线圈的方式中,也能由模塑树脂不仅将在以上各线圈的周围形成的分体式磁轭构件进行固接,还能将在互不相同的线圈中构成磁轭构件的分体式磁轭构件包含在内地进行固接。其结果是,还能够使因具有两个以上的线圈而容易变得更加复杂的磁轭构件的组装结构、制造工序有效地简化。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在所述第一方式~第四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式致动器的基础上,在所述磁轭构件中,在位于所述线圈的外周的筒状部形成有贯通孔,所述模塑树脂通过该贯通孔而向该筒状部的内周侧进行填充。
根据形成为依据本方式的结构的电磁式致动器,能够通过贯通孔从轴向的中间部分有效地进行模塑树脂的填充,并且通过筒状部的内外的树脂层的一体化还能实现模塑树脂向磁轭构件的固定强度的提高。
本发明的第六方式在所述第一方式~第五方式中任一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式致动器的基础上,在所述线圈设置有向线圈绕线导通的供电用端子,并且配置有该供电用端子的外部连接用的连接器部由所述模塑树脂一体形成。
根据形成为依据本方式的结构的电磁式致动器,与另外形成连接器部并进行后期组装的情况相比,通过由模塑树脂进行一体形成还能在构件强度的提高的同时实现工时、成本的削减。
本发明的第七方式在所述第一方式~第六方式中任一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式致动器的基础上,所述线圈包括卷绕有线圈绕线的树脂绕线管,在该树脂绕线管的存在下成形的所述模塑树脂固接于该树脂绕线管。
根据形成为依据本方式的结构的电磁式致动器,通过利用树脂绕线管能够容易且高精度地相对于磁轭构件来定位线圈。另外,由于还能够从内外周的两侧由树脂绕线管以及模塑树脂对线圈绕线进行覆盖,因此还能更有效地防止线圈绕线与金属制的其他构件的接触所导致的电短路。
发明效果
根据形成为依据本发明的结构的电磁式致动器,通过由模塑树脂对构成磁轭构件的多个分体式磁轭构件进行固接,能够实现向线圈组装磁轭构件的组装结构的简化。另外,通过巧妙地利用上述模塑树脂,还能够实现例如线圈绕组的电短路的防止、从磁轭构件向外部的磁通的泄漏的抑制等。
附图说明
图1是对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磁式致动器进行表示的纵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磁式致动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对构成图1所示的电磁式致动器的固定件进行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为了使得本发明更具体、明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在图1中示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磁式致动器10。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电磁式致动器10安装于车身等减振对象构件12,形成对减振对象构件12发挥主动的减振效果的主动型减振器。电磁式致动器10具备作为相对于固定件14在轴向上进行励振位移的质量体构件的可动件16。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上下方向以及轴向是指成为电磁式致动器10的中心轴向的、图1中的上下方向。
更详细而言,电磁式致动器10具备中空的壳体18。壳体18构成为包括均形成为向下方开口的反向的大致有底圆筒形状的外筒构件20和底构件22。然后,通过对外筒构件20的下方开口部压入或***底构件22的筒状部并根据需要实施熔接等处理,构成在内部具有容纳区域26的壳体18。
此外,在外筒构件20和底构件22的各上底壁部,将中央部分在上下方向上贯通而形成有圆形的贯通孔。其结果是,外筒构件20和底构件22的各上底壁部形成为圆环板形状的凸缘状部27a、27b。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筒构件20的凸缘状部27a中的周上的一部分(图1中的左方)处,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大致矩形的插通孔28。另外,在底构件22设置有从下方开口的周缘部起朝向外侧扩展的环状肋,并且一体形成有从该环状肋的外周缘进一步向外侧突出的一对安装部30、30。在这些安装部30、30处,利用固定螺栓等将壳体18安装于减振对象构件12。
在容纳区域26的内部,设置有在外筒构件20的中心轴上配置的可动件16、和位于该可动件16的外周侧的固定件14。这些可动件16和固定件14在上下两侧处通过大致圆环板形状的板簧36、36而弹性连结。也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要求的弹簧特性等,在板簧36中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且沿周以例如大致螺旋状延伸的狭缝38。
作为质量体构件的可动件16在中央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杆状的内轴构件40。内轴构件40在上端具备大直径的头部42,并且在下端具备外螺纹部。
在内轴构件40外套有上部质量体44以及下部质量体46,并且在这些上部质量体44、下部质量体46的上下方向之间外套有永久磁铁48。永久磁铁48形成为规定厚度的圆板形状,另一方面,上部质量体44、下部质量体46形成为上下颠倒的相同形状并具有从外周朝向中央而向轴向外侧突出为山形的大致圆形的块形状。而且,上部质量体44、下部质量体46的形成为平面形状的对置面相对于永久磁铁48的上下两面而抵接并重叠。
上部质量体44、下部质量体46由导磁率大的铁等铁磁体形成并形成磁路。永久磁铁48沿轴向磁化,在轴向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形成N/S的各一方的磁极。另外,上部质量体44的下端部分和下部质量体46的上端部分均具有以比永久磁铁48大的外径尺寸而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圆筒形状的外周面。由此,上部质量体44、下部质量体46构成永久磁铁48的磁轭,在永久磁铁48的上下向径向外侧突出的上部质量体44、下部质量体46的外周面形成为具有与永久磁铁48的上下表面的各一方相同的磁极的对外的磁极面。
而且,对内轴构件40,从上方依次外套有上侧的板簧36、上部质量体44、永久磁铁48、下部质量体46、下侧的板簧36,对内轴构件40的下端的外螺纹部螺固有螺母50。由此,上下的板簧36、36、上部质量体44、下部质量体46以及永久磁铁48的各中央部分被夹持于内轴构件40的头部42与螺母50的上下方向之间,并相对于内轴构件40而被固定地支承。
固定件14整体上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固定件14具备作为按上下两层在轴向上重叠配置的线圈的第一线圈52以及第二线圈54。第一线圈52以及第二线圈54分别通过在向外周侧开口的硬质的树脂绕线管56上卷绕导电性的线圈绕线58而构成。在这些第一线圈52以及第二线圈54的周围配置有作为磁轭构件的第一磁轭构件60以及第二磁轭构件62。此外,作为线圈绕线,能够使用例如具有树脂绝缘覆膜的一般的磁导线。
第一磁轭构件60以及第二磁轭构件62由铁等铁磁体形成,分别形成为由多个构件构成的分体式结构。即,通过分割成多个构件,能构成后期安装于线圈并形成包围线圈的周围这样的磁路的磁轭构件。
第一磁轭构件60构成为包括作为从上方覆盖第一线圈52的分体式磁轭构件的上磁轭构件64、和作为从下方覆盖第一线圈52的分体式磁轭构件的第一中磁轭构件66。上磁轭构件64覆盖第一线圈52的外周面以及上表面的大致整个面,并且从上方覆盖内周面的一部分(上端部分)。第一中磁轭构件66覆盖第一线圈52的下表面的大致整个面,并且从下方覆盖内周面的一部分(下端部分)。
第二磁轭构件62构成为包括作为从下方覆盖第二线圈54的分体式磁轭构件的下磁轭构件68、和作为从上方覆盖第二线圈54的分体式磁轭构件的第二中磁轭构件70。下磁轭构件68覆盖第二线圈54的外周面以及下表面的大致整个面,并且从下方覆盖内周面的一部分。第二中磁轭构件70覆盖第二线圈54的上表面的大致整个面,并且从上方覆盖内周面的一部分。
在第一线圈以及第二线圈52、54的周围,通过第一磁轭构件以及第二磁轭构件60、62形成对向线圈绕线58的通电而产生的磁通进行引导的磁路。在这些第一线圈52以及第二线圈54的内周侧,上磁轭构件64与第一中磁轭构件66的各个内周缘部、以及下磁轭构件68与第二中磁轭构件70的各个内周缘部分别在轴向上隔开规定距离地相互对置。由此,在上述磁路上,形成在上磁轭构件64与第一中磁轭构件66的轴向对置面之间、下磁轭构件68与第二中磁轭构件70的轴向对置面之间形成的磁间隙72、72。该磁间隙72以大致恒定的上下方向距离遍及周向整周地延伸。
而且,通过向构成第一线圈52的线圈绕线58导通的供电用端子74而从外部对第一线圈以及第二线圈52、54供电,由此在第一线圈以及第二线圈52、54的周围产生磁通。与此同时,产生的磁通被由第一磁轭构件以及第二磁轭构件60、62构成的磁路引导,在磁间隙72、72的上下方向两侧形成磁极。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52的线圈绕线58和第二线圈54的线圈绕线58相互反向地卷绕于树脂绕线管56、56,利用通电而产生反向的磁通。此外,第一线圈以及第二线圈52、54的线圈绕线58、58也可以相互串联地使配线连续。
在这样的固定件14的上下方向两侧,固定有板簧36、36的外周部分。即,上侧的板簧36的外周部分被夹持并支承于上磁轭构件64与外筒构件20的上底壁部(凸缘状部27a)的上下方向之间。另外,下侧的板簧36的外周部分被夹持并支承于下磁轭构件68与底构件22的上底壁部(凸缘状部27b)的上下方向之间。
而且,通过将可动件16、固定件14、板簧36、36容纳于外筒构件20的内部并在外筒构件20的下方开口部固定底构件22,从而将上述可动件16、固定件14、板簧36、36容纳于壳体18的容纳区域26内。由此,板簧36、36的外周部分、和在内部具有第一线圈以及第二线圈52、54的第一磁轭构件以及第二磁轭构件60、62被夹持并支承于外筒构件20的上底壁部(凸缘状部27a)与底构件22的上底壁部(凸缘状部27b)的上下方向之间。其结果是,固定件14被以相对于壳体18在上下方向定位的状态而进行固定,相对于固定件14经由壳体18(底构件22)而间接地设置向减振对象构件12安装的安装部30。
在这样的组装状态下,在上部质量体44、下部质量体46的外周面设置的磁极面与在第一线圈以及第二线圈52、54的内周侧设置的磁间隙72、72在径向上对置。
由此,若通过向固定件14的第一线圈以及第二线圈52、54通电而在上下的磁间隙72、72中产生磁场,则对上下一方的质量体44(46)的外周部分施加轴向的磁吸引力,并且对上下另一方的质量体46(44)的外周部分施加轴向的磁排斥力。基于这些磁力的作用,根据向第一线圈以及第二线圈52、54的通电方向,在可动件16上作用向任一轴向的驱动力。即,通过控制向第一线圈以及第二线圈52、54的通电间隔、通电方向,能够以规定的周期对可动件16进而内轴构件40施加轴向的励振力。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上下的板簧36、36的弹性,可动件16相对于固定件14被保持于轴向的初始位置,当解除来自外部的供电所产生的驱动力时迅速地回到初始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磁式致动器10经由在外筒构件20的外周面设置的安装部30并利用螺栓固定等而固定于车身等减振对象构件12,由此构成为主动型减振器。即,相对于成为主振动***的固定地安装于车身等减振对象构件12上的壳体18以及固定件14,可动件16经由板簧36、36而进行弹性连结并构成成为副振动***的质量体-弹簧***。
而且,在主动型减振器(电磁式致动器10)安装于减振对象构件12的状态下,与轴向的待减振的振动对应地控制向第一线圈以及第二线圈52、54的供电,由此能够使构成副振动***的可动件16以及内轴构件40进行励振位移而得到作为目标的减振效果。
在此,本实施方式的第一中磁轭构件以及第二中磁轭构件66、70形成为彼此形状相同的大致圆环板形状。这些第一中磁轭构件以及第二中磁轭构件66、70整体上形成为大致平板形状,内周缘部沿轴向弯曲,与上磁轭构件64以及下磁轭构件68的内周缘部一起构成磁间隙72、72。
在第一中磁轭构件以及第二中磁轭构件66、70的外周缘部中在周上的一部分(图1中的右方)处,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并且向外周侧开口的切口80。即,在该切口80、80的形成位置处,第一中磁轭构件以及第二中磁轭构件66、70的外径尺寸变小。而且,第一中磁轭构件以及第二中磁轭构件66、70彼此反向地重叠,上下的切口80、80在周向上对齐而在上下方向上连通。此外,第一中磁轭构件以及第二中磁轭构件66、70也可以通过粘接、熔接等而相互临时固定。
在这些第一中磁轭构件以及第二中磁轭构件66、70的轴向外侧,重叠有树脂绕线管56、56。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树脂绕线管56、56与第一中磁轭构件以及第二中磁轭构件66、70一体地形成。即,在模腔内将第一中磁轭构件以及第二中磁轭构件66、70以相互重叠的状态进行设置,在该模腔内注入树脂材料并进行成形,由此树脂绕线管56、56形成为具备第一中磁轭构件以及第二中磁轭构件66、70的一次模塑件82。
在一次模塑件82中,上下的树脂绕线管56、56通过绕入于上下的切口80、80的底面上的连结树脂83,进行连接而形成为一体。此外,在一次模塑件82中,在构成第一线圈52的树脂绕线管56,一体形成有固接供电用端子74的端子部84且该端子部84朝向上方突出。
在该一次模塑件82中,除切口80、80的形成位置以外的第一中磁轭构件以及第二中磁轭构件66、70的外周端部突出至比树脂绕线管56、56靠外周侧的位置。然后,对一次模塑件82的树脂绕线管56、56卷绕线圈绕线58、58,并且从该线圈绕线58、58的上下方向外侧配置上磁轭构件64以及下磁轭构件68。顺便一提,在图3中,卷绕状态的线圈绕线58、58被图示为与一次模塑件82分体,但例如,可通过对一次模塑件82的树脂绕线管56、56分别缠绕线圈绕线58、58,将线圈绕线58、58在与第一线圈以及第二线圈52、54形成的同时形成卷绕状态。
这些上磁轭构件64以及下磁轭构件68位于第一线圈以及第二线圈52、54的外周侧并具备遍及周向的整周延伸的筒状部86、86。在这些筒状部86、86的上下方向外侧端设置有向内周侧突出的环状部88、88。而且,在该环状部88、88的径向中间部分设置有台阶部,在该台阶部重叠有板簧36、36的外周部分。另外,环状部88、88的内周缘部向上下方向内侧弯曲,构成第一中磁轭构件以及第二中磁轭构件66、70的内周缘部和磁间隙72、72。
在上磁轭构件64以及下磁轭构件68的筒状部86、86中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分,形成有在厚度方向(筒状部86的径向)上贯通的贯通孔90。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贯通孔90大致等间隔地形成在周向上。此外,在构成上磁轭构件64的筒状部86以及环状部88中,在与外筒构件20的插通孔28在周向上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在上磁轭构件64的径向以及上下方向上贯通的切口92。
而且,对卷绕有线圈绕线58、58的一次模塑件82,从上下方向外侧外套有上磁轭构件64以及下磁轭构件68。在该状态下,在切口80、80的形成位置以外之处,筒状部86、86的上下方向内侧端部与从树脂绕线管56、56向外周侧突出的第一中磁轭构件以及第二中磁轭构件66、70的外周端部抵接。另外,在切口80、80的形成位置,位于切口80、80的底面上的连结树脂83在径向上并未到达上下的筒状部86、86。由此,在筒状部86、86的在上下方向上对置的端部之间形成间隙93a,并且在连结树脂83与筒状部86、86的径向之间形成间隙93b、93b。
与此同时,筒状部86、86位于与第一线圈以及第二线圈52、54的外周侧隔开规定距离的位置。进一步地,环状部88、88位于与第一线圈以及第二线圈52、54的上下方向外侧隔开规定距离的位置。由此,在筒状部86、86与第一线圈以及第二线圈52、54的径向之间、在环状部88、88与第一线圈以及第二线圈52、54的上下方向之间,分别形成环状的空间。
对这样的第一线圈52和上磁轭构件64之间的空间、以及第二线圈54与下磁轭构件68之间的空间填充合成树脂。然后,通过该合成树脂将上磁轭构件64与第一中磁轭构件66、以及下磁轭构件68与第二中磁轭构件70相互固接,构成第一磁轭构件以及第二磁轭构件60、62。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模腔内设置卷绕有线圈绕线58、58的一次模塑件82和上磁轭构件64以及下磁轭构件68的状态,向模腔内注入树脂材料而进行成形,由此向第一磁轭构件以及第二磁轭构件60、62内填充合成树脂。即,对第一线圈52与上磁轭构件64之间的空间以及第二线圈54与下磁轭构件68之间的空间进行填充的合成树脂、将上磁轭构件64与第一中磁轭构件66相互固接的合成树脂、以及将下磁轭构件68与第二中磁轭构件70相互固接的合成树脂形成为模塑树脂94。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填充至第一磁轭构件以及第二磁轭构件60、62内的内部树脂层96、96由模塑树脂94构成。此外,虽然作为模塑树脂94优选采用硬质的合成树脂,但是无需与构成一次模塑件82(树脂绕线管56、56)的合成树脂相同。
该模塑树脂94从第一磁轭构件以及第二磁轭构件60、62的外周侧进行注入,从而通过设置于筒状部86、86的贯通孔90、90、筒状部86、86之间的间隙93a以及筒状部86、86与连结树脂83的间隙93b、93b而向筒状部86、86的内周侧进行填充。由此,在第一磁轭构件以及第二磁轭构件60、62的内部,模塑树脂94(内部树脂层96、96)相对于树脂绕线管56、56被固接为覆盖树脂绕线管56、56的向外周侧开口的开口部。与此同时,填充于第一磁轭构件以及第二磁轭构件60、62内的内部树脂层96、96在切口80、80的形成位置处通过由模塑树脂94构成的连接树脂97而连接,该连接树脂97被固接于与树脂绕线管56、56一体形成的连结树脂83的外周面。
另外,该模塑树脂94绕至第一磁轭构件以及第二磁轭构件60、62的外周面,从而形成并固接对第一磁轭构件以及第二磁轭构件60、62的外周面进行覆盖的外部树脂层98。即,填充至第一磁轭构件以及第二磁轭构件60、62的内部的内部树脂层96、96与对第一磁轭构件以及第二磁轭构件60、62的外周面进行覆盖的外部树脂层98通过填充至贯通孔90、90的内部的填充树脂100、100连接而形成为一体。进一步地,内部树脂层96、96与外部树脂层98还通过将内部树脂层96、96之间连接的连接树脂97、填充至间隙93a的内部的填充树脂101而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部树脂层98覆盖第一磁轭构件以及第二磁轭构件60、62的外周面的大致整体。由此,构成第一磁轭构件60的外周面的上磁轭构件以及第一中磁轭构件64、66、和构成第二磁轭构件62的外周面的下磁轭构件以及第二中磁轭构件68、70由模塑树脂94(外部树脂层98)而相互固接。另外,由于填充至第一磁轭构件以及第二磁轭构件60、62的内部的内部树脂层96、96由连接树脂97连结,因此构成第一磁轭构件以及第二磁轭构件60、62的上磁轭构以及第一中磁轭构件64、66、和下磁轭构件以及第二中磁轭构件68、70由模塑树脂94(内部树脂层96以及连接树脂97)而相互固接。而且,通过这些内部树脂层96、96以及外部树脂层98,构成第一磁轭构件以及第二磁轭构件60、62的第一中磁轭构件以及第二中磁轭构件66、70能相互固接。不过,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以跨越第一中磁轭构件以及第二中磁轭构件66、70之间的方式设置连结树脂83,因此第一中磁轭构件以及第二中磁轭构件66、70也可以通过连结树脂83而相互固定。
而且,通过将该模塑树脂94形成为具备第一线圈以及第二线圈52、54和第一磁轭构件以及第二磁轭构件60、62的一体件,构成作为二次模塑件的固定件14。此外,由于二次模塑件(固定件14)一体地形成,因此如图3那样,模塑树脂94并不会作为单体而存在,但在图3中为了将模塑树脂94的形状表示得便于理解,而以单体进行了表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模塑树脂94的上端部中,一体形成有配置供电用端子74的外部连接用的连接器部102。该连接器部102形成为对通过上磁轭构件64的切口92而向上方突出的端子部84进行覆盖,并且***外筒构件20的插通孔28,向电磁式致动器10的外部突出。
如上所述的二次模塑件(固定件14)的外径尺寸比外筒构件20的内径尺寸稍小,固定件14在与可动件16弹性连结的状态下无需向外筒构件20的内部压入而是进行***。
就形成为如上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电磁式致动器10而言,在形成为分体式结构的第一磁轭构件以及第二磁轭构件60、62中,上磁轭构件64与第一中磁轭构件66、以及下磁轭构件68与第二中磁轭构件70分别由模塑树脂94而固接。因此,当在第一线圈以及第二线圈52、54的周围配置第一磁轭构件以及第二磁轭构件60、62时,无需进行压入或用于进行该压入的切削加工等,能实现工时和成本的削减。特别是,由于上磁轭构件64与第一中磁轭构件66、以及下磁轭构件68与第二中磁轭构件70分别通过内部树脂层96以及外部树脂层98而从内外两面进行固接,因此能够得到稳定的固接力。
另外,由于在第一磁轭构件60与第一线圈52的间隙、以及第二磁轭构件62与第二线圈54的间隙中填充模塑树脂94,因此在来自外部的振动输入时等,能防止第一磁轭构件以及第二磁轭构件60、62与线圈绕线58、58接触而避免电短路。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模塑树脂94以从线圈绕线58的外侧对卷绕有线圈绕线58的树脂绕线管56的向外周侧开口的开口部进行覆盖的方式固接于树脂绕线管56,因此能更可靠地防止线圈绕线58与第一磁轭构件以及第二磁轭构件60、62的接触。
进一步地,由于第一磁轭构件以及第二磁轭构件60、62的外周被外部树脂层98覆盖,因此能稳定地设定第一磁轭构件以及第二磁轭构件60、62的外周面与外筒构件20之间的间隙,防止两个构件过度地接近或者直接接触。因此,能够避免产生于第一线圈以及第二线圈52、54的周围的磁通通过第一磁轭构件以及第二磁轭构件60、62和外筒构件20而向外部泄漏,或者能够将泄漏量抑制得较少。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磁轭构件以及第二磁轭构件60、62的外周面遍及大致整体地被外部树脂层98覆盖,因此能更可靠地减少漏磁通。
更进一步地,由于在第一磁轭构件以及第二磁轭构件60、62固接有内部树脂层以及外部树脂层96、98,因此构成第一磁轭构件以及第二磁轭构件60、62的上磁轭构件以及第一中磁轭构件64、66、和下磁轭构件以及第二中磁轭构件68、70通过内部树脂层以及外部树脂层96、98而相互固接。因此,能容易地实现第一磁轭构件以及第二磁轭构件60、62的定位,并且还能防止构成这些第一磁轭构件以及第二磁轭构件60、62的各构件64、66、68、70的位置偏移。
另外,向第一磁轭构件以及第二磁轭构件60、62的内部所进行的模塑树脂94的填充是通过在第一线圈以及第二线圈52、54的外周侧的筒状部86、86设置的贯通孔90以及筒状部86、86间的间隙93a而实现的。此外,通过将模塑树脂94的填充用的贯通孔90设置于第一磁轭构件以及第二磁轭构件60、62的外周部分,从而与例如将贯通孔设置于第一磁轭构件以及第二磁轭构件60、62的上部(环状部88、第二中磁轭构件70)的情况相比,能更迅速地填充模塑树脂94,并且还能避免对第一磁轭构件以及第二磁轭构件60、62的外表面进行覆盖的外部树脂层98不必要地变大。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配置有供电用端子74的连接器部102与模塑树脂94一体形成,因此与另外形成连接器部相比,能实现工时与成本的削减。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因上述的实施方式、解决手段部分中的具体的或者限定性的记载而被限制性地解释,而能够以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施加各种变更、修正、改良等而成的方式进行实施。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分体式磁轭构件的上磁轭构件64与第一中磁轭构件66的固定、以及下磁轭构件68与第二中磁轭构件70的固定仅通过基于模塑树脂94的固接而实现,但不仅是基于模塑树脂94的固接,也可以一并采用各构件彼此的嵌着力、卡定力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外部树脂层98以覆盖磁轭构件(第一磁轭构件以及第二磁轭构件60、62)的外周面的大致整体的方式得到固接,但也可以是局部地覆盖磁轭构件的外周面。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用于向磁轭构件(第一磁轭构件以及第二磁轭构件60、62)的内部填充模塑树脂94的贯通孔90,设置于线圈(第一线圈以及第二线圈52、54)的外周侧的筒状部86、86,但不限定于该方式。即,贯通孔也可以设置于磁轭构件的上部或下部的壁部(例如,上磁轭构件64以及下磁轭构件68的环状部88、88)。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向磁轭构件的内部所进行的模塑树脂94的填充还通过筒状部86、86之间的间隙93a而实现,但这些贯通孔90和间隙93a也可以仅设置任意一方。
更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线圈构成为包括第一线圈52和第二线圈54,但也可以由一个或三个以上的线圈构成。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电磁式致动器10而构成主动型减振器,但例如,也能够对如日本特开2005-278259号公报所记载的主动型的防振装置中所使用的主动型致动器应用本发明。另外,本发明只要是利用电磁力的致动器结构即可,例如还能够应用于通过利用伴随向线圈的通电而产生的磁力而对由铁磁材料构成的可动件施加磁吸引力来驱动可动件的电磁铁式的主动型致动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磁轭构件(第一磁轭构件以及第二磁轭构件60、62)分割为两个分体式磁轭构件(上磁轭构件以及第一中磁轭构件64、66、下磁轭构件以及第二中磁轭构件68、70),但也可以分割为三个以上的分体式磁轭构件。进一步地,即使是分割为两个构件的情况,分割位置也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方式。
不过,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磁轭构件60和第二磁轭构件62双方形成为分体式结构,但只要至少一方形成为分体式结构即可。另外,即使在第一磁轭构件和第二磁轭构件双方形成为分体式结构的情况下,构成两个磁轭构件的多个分体式磁轭构件也无需通过模塑树脂固接,而可以是,构成一方的磁轭构件的多个分体式磁轭构件例如以如以往结构那样的压入的方式进行固定。
更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磁轭构件以及第二磁轭构件60、62形成为相互独立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该方式。即,也可以是,例如采用在第一线圈以及第二线圈的外周上沿轴向延伸的筒状的分体式磁轭构件,或者将第一中磁轭构件和第二中磁轭构件形成为一体等这样地在构成第一磁轭构件的分体式磁轭构件和构成第二磁轭构件的分体式磁轭构件中采用共用的构件。此外,当采用在第一线圈以及第二线圈的外周上沿轴向延伸的筒状的分体式磁轭构件的情况下,例如也能够在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筒状部86、86之间的间隙93a相当的位置设置贯通孔,也能够通过该贯通孔向磁轭构件的内部填充模塑树脂。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一次模塑件82而一体地形成树脂绕线管56、56和第一中磁轭构件以及第二中磁轭构件66、70,但也可以分体地形成树脂绕线管和第一中磁轭构件以及第二中磁轭构件并进行后期固接或后期组装。不过,树脂绕线管并非必须,也可以是空芯线圈。在该情况下,例如可以遍及整体地对线圈的周围覆盖模塑树脂。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下的树脂绕线管56、56通过在第一中磁轭构件以及第二中磁轭构件66、70的外周缘部设置的切口80、80内所设置的连结树脂83而连结,但也可以取代该方式或在其基础上,例如在第一中磁轭构件以及第二中磁轭构件的径向中间部分设置沿上下方向贯通的贯通孔,通过填充至该贯通孔内的树脂而使上下的树脂绕线管相互连结。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填充至第一磁轭构件以及第二磁轭构件60、62的内部的模塑树脂94(内部树脂层96)被固接于树脂绕线管56,但也可以不固接。即,可以在线圈绕线与模塑树脂(内部树脂层)之间设置间隙。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减振对象构件12而示例了车身,但电磁式致动器也可以安装于车身以外,可以构成车辆用以外的主动型减振器、主动型的防振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磁式致动器(主动型减振器);12:减振对象构件;14:固定件;16:可动件(质量体构件);30:安装部;52:第一线圈(线圈);54:第二线圈(线圈);56:树脂绕线管;58:线圈绕线;60:第一磁轭构件(磁轭构件);62:第二磁轭构件(磁轭构件);64:上磁轭构件(分体式磁轭构件);66:第一中磁轭构件(分体式磁轭构件);68:下磁轭构件(分体式磁轭构件);70:第二中磁轭构件(分体式磁轭构件);74:供电用端子;86:筒状部;90:贯通孔;94:模塑树脂;98:外部树脂层;102:连接器部。

Claims (7)

1.一种电磁式致动器(10),其是在可动件(16)的外周配置有在固定件(14)设置的线圈(52、54)、并通过向该线圈(52、54)的通电所产生的电磁力而对该可动件(16)施加轴向的驱动力的电磁式致动器(10),其中,
包围所述线圈(52、54)的磁轭构件(60、62)由多个分体式磁轭构件(64、66、68、70)构成,这些多个分体式磁轭构件(64、66、68、70)由填充至它们与该线圈(52、54)之间的模塑树脂(94)而相互固接,并且
该模塑树脂(94)绕至该磁轭构件(60、62)的外周面而形成外部树脂层(98),
在该磁轭构件(60、62)的轴向外侧端处设置有向内周侧突出而位于所述线圈(52、54)的轴向外侧的环状部(88),并且该线圈(52、54)包含卷绕有线圈绕线(58)的树脂绕线管(56),在该环状部(88)与该树脂绕线管(56)之间的间隙填充有所述模塑树脂(9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式致动器(10),其中,所述外部树脂层(98)覆盖所述磁轭构件(60、62)的外周面的整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式致动器(10),其中,所述可动件(16)形成为质量体构件,并且在所述固定件(14)设置有向减振对象构件(12)安装的安装部(30),所述电磁式致动器(10)构成针对该减振对象构件(12)的主动型减振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式致动器(10),其中,
所述固定件(14)中的所述线圈(52、54)构成为包括在轴向上重叠的第一线圈(52)和第二线圈(54),并且
所述磁轭构件(60、62)构成为包括包围该第一线圈(52)的第一磁轭构件(60)和包围该第二线圈(54)的第二磁轭构件(62),
由所述模塑树脂(94)固接并构成该第一磁轭构件(60)的所述多个分体式磁轭构件(64、66)、和由所述模塑树脂(94)固接并构成该第二磁轭构件(62)的所述多个分体式磁轭构件(68、70)由该模塑树脂(94)而相互固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式致动器(10),其中,在所述磁轭构件(60、62)中,在位于所述线圈(52、54)的外周的筒状部(86)形成有贯通孔(90),所述模塑树脂(94)通过该贯通孔(90)而向该筒状部(86)的内周侧进行填充。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式致动器(10),其中,
在所述线圈(52)设置有向所述线圈绕线(58)导通的供电用端子(74),并且
配置有该供电用端子(74)的外部连接用的连接器部(102)由所述模塑树脂(94)一体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式致动器(10),其中,在所述树脂绕线管(56)的存在下成形的所述模塑树脂(94)固接于该树脂绕线管(56)。
CN201980085426.2A 2019-02-06 2019-05-27 电磁式致动器 Active CN1133168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19366 2019-02-06
JP2019019366A JP7250548B2 (ja) 2019-02-06 2019-02-06 電磁式アクチュエータ
PCT/JP2019/020962 WO2020161930A1 (ja) 2019-02-06 2019-05-27 電磁式アクチュエー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16884A CN113316884A (zh) 2021-08-27
CN113316884B true CN113316884B (zh) 2023-09-12

Family

ID=71946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85426.2A Active CN113316884B (zh) 2019-02-06 2019-05-27 电磁式致动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386290A1 (zh)
JP (1) JP7250548B2 (zh)
CN (1) CN113316884B (zh)
WO (1) WO202016193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29617B2 (ja) 2020-07-28 2024-02-08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個装吸収性物品、及び個装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24798A (ja) * 1999-02-03 2000-08-11 Fuji Koki Corp 電磁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04056852A (ja) * 2002-07-16 2004-02-19 Honda Motor Co Ltd 電磁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01207318A (zh) * 2006-12-20 2008-06-25 泰州乐金电子冷机有限公司 线性压缩机的电机固定结构
CN101247066A (zh) * 2006-12-11 2008-08-20 佳能电子株式会社 电磁驱动装置及光量调节装置
CN101660473A (zh) * 2008-08-29 2010-03-03 株式会社日本自动车部品综合研究所 电磁驱动器
CN102163904A (zh) * 2010-02-16 2011-08-24 三洋精密株式会社 振动发生装置
CN107112879A (zh) * 2014-11-26 2017-08-29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防振用电磁式致动器、和使用该防振用电磁式致动器的能动型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以及能动型减振装置
CN107339366A (zh) * 2016-04-28 2017-11-10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电磁式致动器以及能动型减振装置
JP2018098984A (ja) * 2016-12-16 2018-06-21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電磁式アクチュエー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34242B2 (ja) * 1995-12-28 2001-02-13 ジェコー株式会社 ステップモータ
JP3979039B2 (ja) * 2001-06-22 2007-09-1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
JP2006014578A (ja) * 2004-05-24 2006-01-12 Minebea Co Ltd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
DE102005040389A1 (de) * 2005-08-25 2007-03-01 Ipgate Ag Elektrischer Antrieb mit topfförmigem Anker und außenliegenden Permanentmagnetelementen
DE102009006355A1 (de) * 2009-01-28 2010-07-29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Proportionalmagnet für ein hydraulisches Wegeventil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DE102014113550B3 (de) * 2014-09-19 2016-03-31 Pierburg Gmbh Verstellorgan für ein Schubumluftventil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24798A (ja) * 1999-02-03 2000-08-11 Fuji Koki Corp 電磁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04056852A (ja) * 2002-07-16 2004-02-19 Honda Motor Co Ltd 電磁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01247066A (zh) * 2006-12-11 2008-08-20 佳能电子株式会社 电磁驱动装置及光量调节装置
CN101207318A (zh) * 2006-12-20 2008-06-25 泰州乐金电子冷机有限公司 线性压缩机的电机固定结构
CN101660473A (zh) * 2008-08-29 2010-03-03 株式会社日本自动车部品综合研究所 电磁驱动器
CN102163904A (zh) * 2010-02-16 2011-08-24 三洋精密株式会社 振动发生装置
CN107112879A (zh) * 2014-11-26 2017-08-29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防振用电磁式致动器、和使用该防振用电磁式致动器的能动型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以及能动型减振装置
CN107339366A (zh) * 2016-04-28 2017-11-10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电磁式致动器以及能动型减振装置
JP2018098984A (ja) * 2016-12-16 2018-06-21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電磁式アクチュエー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27324A (ja) 2020-08-20
US20200386290A1 (en) 2020-12-10
WO2020161930A1 (ja) 2020-08-13
JP7250548B2 (ja) 2023-04-03
CN113316884A (zh) 2021-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46372B2 (ja) 電磁式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能動型制振装置と能動型防振装置
US8228150B2 (en) Electromagnetic actuating apparatus
US9985401B2 (en) Direct current motor
JP2017200364A (ja) 電磁式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能動型制振装置
JP4841673B2 (ja) 電磁石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13316884B (zh) 电磁式致动器
JP6681261B2 (ja) 電磁式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能動型制振装置
JP6262189B2 (ja) リニア型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14072885B (zh) 用于主动地减小、衰减和/或吸收振动的致动器装置
JP5379706B2 (ja) 能動型防振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644632B2 (ja) 電磁式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能動型制振装置と能動型防振装置
WO2019150658A1 (ja) 電磁継電器
US20200328018A1 (en)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KR100872153B1 (ko) 스테핑 모터
JP5379705B2 (ja) 能動型防振装置
US20180301971A1 (en) Ring-shaped bonded magnet, voice coil mo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voice coil motor
JP5853274B2 (ja) ソレノイド
JP2019180134A (ja) モータ
CN211088179U (zh) 连接结构、电磁体装置、触点装置以及继电器装置
JP2012095497A (ja) 振動型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のコイル装置及び振動型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
CN210608839U (zh) 马达
JP5237182B2 (ja) 防振装置
JP5849415B2 (ja) リニア駆動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255787A (ja) 防振装置
JP2021044863A (ja) インナーロータ型モータの固定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