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00725B - 天线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天线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00725B
CN113300725B CN202110694239.3A CN202110694239A CN113300725B CN 113300725 B CN113300725 B CN 113300725B CN 202110694239 A CN202110694239 A CN 202110694239A CN 113300725 B CN113300725 B CN 1133007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versity
radio frequency
antenna
cellular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9423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00725A (zh
Inventor
仝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9423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007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007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07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007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07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05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应用于包括蜂窝射频主集通路、蜂窝射频分集通路、LPWAN射频通路、主集天线、分集天线的电子设备,所述蜂窝射频主集通路与所述主集天线连接,所述电子设备的蜂窝通信功能和LPWAN通信功能均处于开启状态,方法包括:若蜂窝通信存在分集需求,则确定蜂窝射频主集通路的第一信号强度,该分集需求用于表征蜂窝通信需要通过分集天线收发数据;基于第一信号强度确定分集天线的待连接对象,待连接对象包括LPWAN射频通路或蜂窝射频分集通路;将分集天线与待连接对象连接。采用本申请实施例可将电子设备的LPWAN通信和蜂窝通信合理的结合。

Description

天线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大量普及应用,电子设备能够支持的应用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强大,电子设备向着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成为用户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子用品。如果将低功率广域网络(Low-Power Wide-Area Network,LPWAN)技术运用到电子设备上,那么如何将电子设备的LPWAN通信与蜂窝通信合理的结合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用于将电子设备的LPWAN通信和蜂窝通信合理的结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应用于包括蜂窝射频主集通路、蜂窝射频分集通路、LPWAN射频通路、主集天线、分集天线的电子设备,所述蜂窝射频主集通路与所述主集天线连接,所述电子设备的蜂窝通信功能和LPWAN通信功能均处于开启状态,所述方法包括:
若蜂窝通信存在分集需求,则确定所述蜂窝射频主集通路的第一信号强度,所述分集需求用于表征所述蜂窝通信需要通过所述分集天线收发数据;
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确定所述分集天线的待连接对象,所述待连接对象包括所述LPWAN射频通路或所述蜂窝射频分集通路;
将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待连接对象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切换装置,应用于包括蜂窝射频主集通路、蜂窝射频分集通路、LPWAN射频通路、主集天线、分集天线的电子设备,所述蜂窝射频主集通路与所述主集天线连接,所述电子设备的蜂窝通信功能和LPWAN通信功能均处于开启状态,所述装置包括:
信号强度确定单元,用于若蜂窝通信存在分集需求,则确定所述蜂窝射频主集通路的第一信号强度,所述分集需求用于表征所述蜂窝通信需要通过所述分集天线收发数据;
连接对象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确定所述分集天线的待连接对象,所述待连接对象包括所述LPWAN射频通路或所述蜂窝射频分集通路;
连接单元,用于将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待连接对象连接。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
可以看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蜂窝射频分集通路和LPWAN射频通路共享分集天线,无需为LPWAN射频通路新增单独的天线,提高集成度,另外,当蜂窝通信功能和LPWAN通信功能均开启时,如果蜂窝通信存在分集需求,那么基于蜂窝射频主集通路的信号强度协调分集天线资源,以保证LPWAN通信或蜂窝通信的通信质量,进而实现了将LPWAN通信和蜂窝通信合理的结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射频构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蜂窝通信模块和LPWAN通信模块与分集射频模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1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射频构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D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蜂窝通信模块和LPWAN通信模块与第二射频开关的连接示意图;
图1E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在电子设备上的位置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天线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天线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天线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所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设备(terminal device)等等。
请参见图1A,图1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射频构架的结构示意图,该射频构架包括应用处理器(Adjunct Processor,AP)、蜂窝通信模块、分集射频模块、第一天线调谐器、分集天线、LPWAN通信模块、主集射频模块、第二天线调谐器和主集天线。
其中,蜂窝通信模块包括蜂窝调制解调器和蜂窝收发器。
其中,AP分别与蜂窝调制解调器和LPWAN通信模块连接,蜂窝调制解调器与蜂窝收发器连接,蜂窝收发器和LPWAN通信模块与分集射频模块连接,蜂窝收发器与主集射频模块连接。
其中,蜂窝射频主集通路包括蜂窝通信模块和主集射频模块,蜂窝射频主集通路与第二天线调谐器连接,第二天线调谐器与主集天线连接。
其中,蜂窝射频分集通路包括蜂窝通信模块和分集射频模块,LPWAN射频通路包括LPWAN通信模块和分集射频模块。可见,蜂窝射频分集通路与LPWAN射频通路共用分集射频模块。蜂窝射频分集通路或LPWAN射频通路与第一天线调谐器连接,第一天线调谐器与分集天线连接。
请参见图1B,图1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蜂窝通信模块和LPWAN通信模块与分集射频模块的连接示意图,如图1B所示,该分集射频模块包括多个频段通路和第一射频开关,蜂窝通信模块和LPWAN通信模块均接入分集射频模块的第一射频开关。通过第一射频开关可控制蜂窝射频分集通路与第一天线调谐器连接,进而可控制蜂窝射频分集通路与分集天线连接,或者,通过第一射频开关可控制LPWAN射频通路与第一天线调谐器连接,进而可控制LPWAN射频通路与分集天线连接。
请参见图1C,图1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射频构架的结构示意图,该射频构架包括应用处理器(Adjunct Processor,AP)、蜂窝通信模块、分集射频模块、第二射频开关、第一天线调谐器、分集天线、LPWAN通信模块、主集射频模块、第二天线调谐器和主集天线。
其中,蜂窝通信模块包括蜂窝调制解调器和蜂窝收发器。
其中,AP分别与蜂窝调制解调器和LPWAN通信模块连接,蜂窝调制解调器与蜂窝收发器连接,蜂窝收发器分别与分集射频模块和主集射频模块连接。
其中,蜂窝射频主集通路包括蜂窝通信模块和主集射频模块,蜂窝射频主集通路通过第二天线调谐器与主集天线连接。
其中,蜂窝射频分集通路包括蜂窝通信模块和分集射频模块,LPWAN射频通路包括LPWAN通信模块。蜂窝射频分集通路或LPWAN射频通路通过第二射频开关与第二天线调谐器连接,第二天线调谐器与主集天线连接。
请参见图1D,图1D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蜂窝通信模块和LPWAN通信模块与第二射频开关的连接示意图,如图1D所示,蜂窝通信模块和LPWAN通信模块均接入分集射频模块的第二射频开关。通过第二射频开关可控制蜂窝射频分集通路与第一天线调谐器连接,进而可控制蜂窝射频分集通路与分集天线连接,或者,通过第二射频开关可控制LPWAN射频通路与第一天线调谐器连接,进而可控制LPWAN射频通路与分集天线连接。
其中,在图1A和图1C两种射频构架下,LPWAN通信模块的射频发射和接收的工作频率小于1GHz。
主集天线可以用来接收(或发射)高频(如1800MHz~2400MHz)信号,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g,LTE)的B1和B2频段的信号,主集天线也可以用来接收(或发射)低频(如800MHz~900MHz)信号,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s,GSM)900M频段的信号,同样分集天线同样也可以用来接收(或发射)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
要使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能够接收(或发射)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具体可以对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的物理结构(如长度、宽带、形状、粗细程度等)、电路参数或其他的信息进行设置来实现。
其中,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设置在电子设备上的不同位置,举例来说,请参见图1E,在图1E中,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分别设置在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的上端和下端,一般情况下,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是封装在电子设备外壳内的,如果不打开电子设备的外壳一般是看不到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的。另外,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除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之外的其他天线,该其他天线具体如何运作,在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1A和图1C所示两种射频构架还可以包括滤波器、功率放大器等,滤波器和功率放大器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置。第一射频开关可以是单刀多掷开关,也可以是多刀掷开关,在此不作限定。第二射频开关可以是单刀双掷,也可以是单刀双掷开关,在此不作限定。LPWAN通信模块支持远距离(Long Range,Lora)、SigFox、Weightless、随机相位多址接入(Random Phase Multiple Access,RPMA)、Qowisio、N-Wave、Telensa、DART、NB-IoT中的至少一种,也可以支持中长距离的私有通信协议。LPWAN通信模块也可以称为自组网通信模块或ad-hoc通信模块。
请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包括上述射频构架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具有蜂窝通信功能和LPWAN通信功能,且该电子设备的蜂窝通信功能和LPWAN通信功能均处于开启状态,方法包括:
步骤201:若蜂窝通信存在分集需求,则电子设备确定所述蜂窝射频主集通路的第一信号强度,所述分集需求用于表征所述蜂窝通信需要通过所述分集天线收发数据。
具体地,电子设备确定所述蜂窝射频主集通路的第一信号强度,也就是确定主集天线的信号强度,具体是主集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其中,在测量信号强度的过程中,测量的参数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RSRQ)中的至少一项。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分集需求是网络设备触发的,或是所述电子设备自动触发的。
具体地,在接收到来电呼叫、寻呼等时,电子设备确定蜂窝通信存在分集需求,在该种情况下,该分集需求是网络设备触发的。或者,在检测到上网、搜网、发起呼叫等时,电子设备确定蜂窝通信存在分集需求,在该种情况下,该分集需求是电子设备触发的。
进一步地,所述蜂窝通信当前的工作频率为低频(如工作频率小于1GHz)。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蜂窝通信不存在分集需求,则电子设备将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LPWAN射频通路连接。
可以看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蜂窝通信功能和LPWAN通信功能同时使用时;如果蜂窝通信没有分集需求,优先保证LPWAN通信的通信质量,提升LPWAN通信的稳定性。
步骤202: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确定所述分集天线的待连接对象,所述待连接对象包括所述LPWAN射频通路或所述蜂窝射频分集通路。
步骤203:电子设备将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待连接对象连接。
具体地,若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待连接对象未连接,则电子设备将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待连接对象连接;若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待连接对象已连接,则电子设备维持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待连接对象的连接。
举例来说,假如确定的待连接对象为LPWAN射频通路,那么电子设备将分集天线与LPWAN射频通路连接。又假如确定的待连接对象为蜂窝射频分集通路,那么电子设备将分集天线与蜂窝射频分集通路。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在图1A的射频构架下,所述电子设备将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待连接对象连接的具体实施方式有: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射频开关将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待连接对象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在图1C的射频构架下,所述电子设备将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待连接对象连接的具体实施方式有: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二射频开关将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待连接对象连接。
可以看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蜂窝射频分集通路和LPWAN射频通路共享分集天线,无需为LPWAN射频通路新增单独的天线,提高集成度,另外,当蜂窝通信功能和LPWAN通信功能均开启时,如果蜂窝通信存在分集需求,那么基于蜂窝射频主集通路的信号强度协调分集天线资源,以保证LPWAN通信或蜂窝通信的通信质量,进而实现了将LPWAN通信和蜂窝通信合理的结合。
请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包括上述射频构架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具有蜂窝通信功能和LPWAN通信功能,且该电子设备的蜂窝通信功能和LPWAN通信功能均处于开启状态,方法包括:
步骤301:若蜂窝通信存在分集需求,则电子设备确定所述蜂窝射频主集通路的第一信号强度,所述分集需求用于表征所述蜂窝通信需要通过所述分集天线收发数据。
步骤302: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电子设备确定所述分集天线的待连接对象为所述蜂窝射频分集通路。
步骤303:电子设备将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蜂窝射频分集通路连接。
步骤304: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则电子设备确定所述分集天线的待连接对象为所述LPWAN射频通路。
步骤305:电子设备将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LPWAN射频通路连接。
可以看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蜂窝通信功能和LPWAN通信功能同时使用时;如果蜂窝通信有分集需求,且蜂窝射频主集通路的信号强度较好,则优先保证蜂窝通信的通信质量,提升蜂窝通信的稳定性;如果蜂窝通信有分集需求,且蜂窝射频主集通路的信号强度较差,则优先保证LPWAN通信的通信质量,提升LPWAN通信的稳定性。
请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包括上述射频构架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具有蜂窝通信功能和LPWAN通信功能,且该电子设备的蜂窝通信功能和LPWAN通信功能均处于开启状态,方法包括:
步骤401:若蜂窝通信存在分集需求,则电子设备确定所述蜂窝射频主集通路的第一信号强度,所述分集需求用于表征所述蜂窝通信需要通过所述分集天线收发数据。
步骤402: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电子设备确定所述分集天线的待连接对象为所述LPWAN射频通路。
步骤403:电子设备将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LPWAN射频通路连接。
步骤404: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二阈值,则电子设备确定所述分集天线的待连接对象为所述蜂窝射频分集通路。
步骤405:电子设备将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蜂窝射频分集通路连接。
可以看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蜂窝通信功能和LPWAN通信功能同时使用时;如果蜂窝通信有分集需求,且蜂窝射频主集通路的信号强度较好,此时将分集天线资源给LPWAN通信使用,对蜂窝通信影响不大,既保证了蜂窝通信又保证了LPWAN通信,提升了两个通信功能的可用性;如果蜂窝通信有分集需求,且蜂窝射频主集通路的信号强度较差,则优先保证蜂窝通信的通信质量,提升蜂窝通信的稳定性。
请参见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包括上述射频构架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具有蜂窝通信功能和LPWAN通信功能,且该电子设备的蜂窝通信功能和LPWAN通信功能均处于开启状态,方法包括:
步骤501:若蜂窝通信存在分集需求,则电子设备确定所述蜂窝射频主集通路的第一信号强度,所述分集需求用于表征所述蜂窝通信需要通过所述分集天线收发数据。
步骤502: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或者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第四阈值,则电子设备确定所述分集天线的待连接对象为所述LPWAN射频通路,所述第三阈值大于所述第四阈值。
步骤503:电子设备将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LPWAN射频通路连接。
步骤504: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四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三阈值,则电子设备确定所述分集天线的待连接对象为所述蜂窝射频分集通路。
步骤505:电子设备将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蜂窝射频分集通路连接。
可以看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蜂窝通信功能和LPWAN通信功能同时使用时;如果蜂窝通信有分集需求,且蜂窝射频主集通路的信号强度较好,此时将分集天线资源给LPWAN通信使用,对蜂窝通信影响不大,既保证了蜂窝通信又保证了LPWAN通信,提升了两个通信功能的可用性;如果蜂窝通信有分集需求,且蜂窝射频主集通路的信号强度较差,则优先LPWAN通信的通信质量,提升LPWAN通信的稳定性;如果蜂窝通信有分集需求,且蜂窝射频主集通路的信号强度一般,则优先保证蜂窝通信的通信质量,提升蜂窝通信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在电子设备将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LPWAN射频通路连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LPWAN数据接收或发送完毕后,电子设备将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蜂窝射频分集通路连接。
进一步地,电子设备将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蜂窝射频分集通路连接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电子设备确定蜂窝通信的第一业务类型为即时业务或实时业务。
其中,即时业务例如有即时应用(如微信、微博、QQ等)的文字聊天业务、即时应用的信息浏览业务等。实时业务例如有视频通话业务、语音通话业务、下载业务、在线视频播放业务、在线音频播放业务、在线游戏业务、直播业务等。
进一步地,电子设备将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蜂窝射频分集通路连接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电子设备确定所述分集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五阈值。
进一步地,电子设备将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蜂窝射频分集通路连接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电子设备确定所述主集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五阈值。
可以看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蜂窝通信的业务类型为即时业务或实时业务,在LPWAN数据接收或发送完毕后,电子设备及时将所述分集天线与蜂窝射频分集通路连接,以保证蜂窝通信的即时业务或实时业务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将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蜂窝射频分集通路连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蜂窝数据接收或发送完毕后,电子设备将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LPWAN射频通路连接。
进一步地,电子设备将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LPWAN射频通路连接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电子设备确定LPWAN通信的第二业务类型为即时业务或实时业务。
进一步地,电子设备将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蜂窝射频分集通路连接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电子设备确定所述分集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六阈值。
可以看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LPWAN通信的业务类型为即时业务或实时业务,在蜂窝数据接收或发送完毕后,电子设备及时将所述分集天线与LPWAN射频通路连接,以保证LPWAN通信的即时业务或实时业务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阈值、第二阈值、第三阈值、第五阈值或第六阈值可以是相等的,也可以是不相等的,在此不作限定。
与上述图2-图5所示的实施例一致的,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蜂窝射频主集通路、蜂窝射频分集通路、LPWAN射频通路、主集天线、分集天线,所述蜂窝射频主集通路与所述主集天线连接,所述电子设备的蜂窝通信功能和LPWAN通信功能均处于开启状态,电子设备还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若蜂窝通信存在分集需求,则确定所述蜂窝射频主集通路的第一信号强度,所述分集需求用于表征所述蜂窝通信需要通过所述分集天线收发数据;
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确定所述分集天线的待连接对象,所述待连接对象包括所述LPWAN射频通路或所述蜂窝射频分集通路;
将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待连接对象连接。
可以看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蜂窝射频分集通路和LPWAN射频通路共享分集天线,无需为LPWAN射频通路新增单独的天线,提高集成度,另外,当蜂窝通信功能和LPWAN通信功能均开启时,如果蜂窝通信存在分集需求,那么基于蜂窝射频主集通路的信号强度协调分集天线资源,以保证LPWAN通信或蜂窝通信的通信质量,进而实现了将LPWAN通信和蜂窝通信合理的结合。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确定所述分集天线的待连接对象方面,上述程序包括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分集天线的待连接对象为所述蜂窝射频分集通路;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分集天线的待连接对象为所述LPWAN射频通路。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确定所述分集天线的待连接对象方面,上述程序包括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分集天线的待连接对象为所述LPWAN射频通路;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分集天线的待连接对象为所述蜂窝射频分集通路。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确定所述分集天线的待连接对象方面,上述程序包括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或者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第四阈值,则确定所述分集天线的待连接对象为所述LPWAN射频通路,所述第三阈值大于所述第四阈值;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四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三阈值,则确定所述分集天线的待连接对象为所述蜂窝射频分集通路。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分集需求是网络设备触发的,或是所述电子设备自动触发的。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所述LPWAN射频通路和所述蜂窝射频分集通路共用分集射频模块,所述分集射频模块包括第一射频开关,在将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待连接对象连接,上述程序包括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通过所述第一射频开关将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待连接对象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射频开关,所述LPWAN射频通路和所述蜂窝射频分集通路均与所述第二射频开关连接,在将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待连接对象连接,上述程序包括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通过所述第二射频开关将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待连接对象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述的具体实现过程,在此不再叙述。
上述实施例主要从方法侧执行过程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所述方法示例对电子设备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所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下面为本申请装置实施例,本申请装置实施例用于执行本申请方法实施例所实现的方法。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切换装置,应用于包括蜂窝射频主集通路、蜂窝射频分集通路、LPWAN射频通路、主集天线、分集天线的电子设备,所述蜂窝射频主集通路与所述主集天线连接,所述电子设备的蜂窝通信功能和LPWAN通信功能均处于开启状态,所述装置包括:
信号强度确定单元701,用于若蜂窝通信存在分集需求,则确定所述蜂窝射频主集通路的第一信号强度,所述分集需求用于表征所述蜂窝通信需要通过所述分集天线收发数据;
连接对象确定单元702,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确定所述分集天线的待连接对象,所述待连接对象包括所述LPWAN射频通路或所述蜂窝射频分集通路;
连接单元703,用于将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待连接对象连接。
可以看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蜂窝射频分集通路和LPWAN射频通路共享分集天线,无需为LPWAN射频通路新增单独的天线,提高集成度,另外,当蜂窝通信功能和LPWAN通信功能均开启时,如果蜂窝通信存在分集需求,那么基于蜂窝射频主集通路的信号强度协调分集天线资源,以保证LPWAN通信或蜂窝通信的通信质量,进而实现了将LPWAN通信和蜂窝通信合理的结合。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确定所述分集天线的待连接对象方面,上述连接对象确定单元702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分集天线的待连接对象为所述蜂窝射频分集通路;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分集天线的待连接对象为所述LPWAN射频通路。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确定所述分集天线的待连接对象方面,上述连接对象确定单元702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分集天线的待连接对象为所述LPWAN射频通路;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分集天线的待连接对象为所述蜂窝射频分集通路。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确定所述分集天线的待连接对象方面,上述连接对象确定单元702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或者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第四阈值,则确定所述分集天线的待连接对象为所述LPWAN射频通路,所述第三阈值大于所述第四阈值;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四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三阈值,则确定所述分集天线的待连接对象为所述蜂窝射频分集通路。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分集需求是网络设备触发的,或是所述电子设备自动触发的。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所述LPWAN射频通路和所述蜂窝射频分集通路共用分集射频模块,所述分集射频模块包括第一射频开关,在将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待连接对象连接,上述连接单元703具体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射频开关将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待连接对象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射频开关,所述LPWAN射频通路和所述蜂窝射频分集通路均与所述第二射频开关连接,在将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待连接对象连接,上述连接单元703具体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射频开关将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待连接对象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信号强度确定单元701、连接对象确定单元702和连接单元703可通过处理器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上述计算机包括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上述计算机包括电子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上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包括蜂窝射频主集通路、蜂窝射频分集通路、低功耗广域网络LPWAN射频通路、主集天线、分集天线的电子设备,所述蜂窝射频主集通路与所述主集天线连接,所述电子设备的蜂窝通信功能和LPWAN通信功能均处于开启状态,所述蜂窝射频分集通路包括蜂窝通信模块和分集射频模块;所述蜂窝射频分集通路与LPWAN射频通路共用分集射频模块,其中,所述主集天线和所述分集天线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上的不同位置,所述方法包括:
若蜂窝通信存在分集需求,基于所述蜂窝射频主集通路的第一信号强度确定所述分集天线的待连接对象,所述分集需求用于表征所述蜂窝通信需要通过所述分集天线收发数据;
所述待连接对象包括所述LPWAN射频通路或所述蜂窝射频分集通路;
将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待连接对象连接;
其中,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确定所述分集天线的待连接对象,包括: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分集天线的待连接对象为所述蜂窝射频分集通路;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分集天线的待连接对象为所述LPWAN射频通路;
或者,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确定所述分集天线的待连接对象,包括: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或者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第四阈值,则确定所述分集天线的待连接对象为所述LPWAN射频通路,所述第三阈值大于所述第四阈值;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四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三阈值,则确定所述分集天线的待连接对象为所述蜂窝射频分集通路;
其中,在测量信号强度的过程中,测量的参数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中的至少一项;
其中,在接收到来电呼叫或寻呼时,所述电子设备确定蜂窝通信存在分集需求,在该种情况下,分集需求是网络设备触发的;或者在检测到上网、搜网或发起呼叫时,所述电子设备确定蜂窝通信存在分集需求,在该种情况下的分集需求是所述电子设备触发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PWAN射频通路和所述蜂窝射频分集通路共用分集射频模块,所述分集射频模块包括第一射频开关,所述将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待连接对象连接,包括:通过所述第一射频开关将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待连接对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射频开关,所述LPWAN射频通路和所述蜂窝射频分集通路均与所述第二射频开关连接,所述将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待连接对象连接,包括:通过所述第二射频开关将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待连接对象连接。
4.一种天线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包括蜂窝射频主集通路、蜂窝射频分集通路、低功耗广域网络LPWAN射频通路、主集天线、分集天线的电子设备,所述蜂窝射频主集通路与所述主集天线连接,所述电子设备的蜂窝通信功能和LPWAN通信功能均处于开启状态,所述蜂窝射频分集通路包括蜂窝通信模块和分集射频模块;所述蜂窝射频分集通路与LPWAN射频通路共用分集射频模块,其中,所述主集天线和所述分集天线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上的不同位置,所述装置包括:
信号强度确定单元,用于若蜂窝通信存在分集需求,则确定所述蜂窝射频主集通路的第一信号强度,所述分集需求用于表征所述蜂窝通信需要通过所述分集天线收发数据;
连接对象确定单元,用于若蜂窝通信存在分集需求,基于所述蜂窝射频主集通路的第一信号强度确定所述分集天线的待连接对象;所述待连接对象包括所述LPWAN射频通路或所述蜂窝射频分集通路;
连接单元,用于将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待连接对象连接;
其中,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确定所述分集天线的待连接对象,包括: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分集天线的待连接对象为所述蜂窝射频分集通路;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分集天线的待连接对象为所述LPWAN射频通路;
或者,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确定所述分集天线的待连接对象,包括: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或者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第四阈值,则确定所述分集天线的待连接对象为所述LPWAN射频通路,所述第三阈值大于所述第四阈值;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四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三阈值,则确定所述分集天线的待连接对象为所述蜂窝射频分集通路;
其中,在测量信号强度的过程中,测量的参数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中的至少一项;
其中,在接收到来电呼叫或寻呼时,所述电子设备确定蜂窝通信存在分集需求,在该种情况下,分集需求是网络设备触发的;或者在检测到上网、搜网或发起呼叫时,所述电子设备确定蜂窝通信存在分集需求,在该种情况下的分集需求是所述电子设备触发的。
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
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7.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694239.3A 2019-06-25 2019-06-25 天线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Active CN1133007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94239.3A CN113300725B (zh) 2019-06-25 2019-06-25 天线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56970.2A CN110299930B (zh) 2019-06-25 2019-06-25 天线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CN202110694239.3A CN113300725B (zh) 2019-06-25 2019-06-25 天线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56970.2A Division CN110299930B (zh) 2019-06-25 2019-06-25 天线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0725A CN113300725A (zh) 2021-08-24
CN113300725B true CN113300725B (zh) 2023-01-10

Family

ID=6802880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56970.2A Active CN110299930B (zh) 2019-06-25 2019-06-25 天线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CN202110694239.3A Active CN113300725B (zh) 2019-06-25 2019-06-25 天线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56970.2A Active CN110299930B (zh) 2019-06-25 2019-06-25 天线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02999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24719B (zh) * 2019-06-25 2021-08-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1756388B (zh) * 2020-06-28 2022-06-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1654294B (zh) * 2020-07-06 2022-03-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共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07033A1 (en) * 2001-02-08 2002-08-08 Kim Seung Ki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of GPS and cellular antenna combination
US8219157B2 (en) * 2009-03-26 2012-07-10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hared multiband antenna and antenna diversity circuitry
US8208867B2 (en) * 2009-04-09 2012-06-26 Apple Inc. Shared multiband antennas and antenna diversity circuitry for electronic devices
US9363005B2 (en) * 2010-11-05 2016-06-07 Apple Inc. Adaptive antenna diversity system
US20140273884A1 (en) * 2013-03-13 2014-09-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Wlan diversity/mimo using shared antenna
CN105281819A (zh) * 2015-10-31 2016-01-27 东莞酷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及终端
CN105978607A (zh) * 2015-11-20 2016-09-28 乐视移动智能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mimo分集天线复用蜂窝天线的方法及终端
US20170187431A1 (en) * 2015-12-29 2017-06-29 Le Holdings (Beijing) Co., Ltd. Antenna multiplexing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5871430A (zh) * 2015-12-29 2016-08-17 乐视移动智能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天线复用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CN109076640B (zh) * 2016-08-12 2021-0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及切换方法
CN106533455B (zh) * 2016-09-20 2019-06-18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切换***及切换方法
CN107135019B (zh) * 2017-04-27 2020-05-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切换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7835045B (zh) * 2017-11-16 2021-05-28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对讲信号处理方法、电路及移动终端
CN107896119B (zh) * 2017-11-23 2020-05-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共用电路以及移动终端
CN108259046B (zh) * 2018-01-08 2020-02-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及移动终端
CN108282166B (zh) * 2018-01-17 2021-03-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共存互扰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8491061B (zh) * 2018-03-12 2020-07-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天线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0725A (zh) 2021-08-24
CN110299930A (zh) 2019-10-01
CN110299930B (zh) 2021-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34223B (zh) 一种切换WiFi频段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300725B (zh) 天线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294075B (zh) 天线切换电路、天线切换方法及装置
US10333563B2 (en) Wireless terminal and antenna switching control method for wireless terminal
CN107820723B (zh) 频率选择方法、随机接入方法和装置
US10827560B2 (en) Dual-mode low-power wide-area network chip,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 and terminal
CN109495880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9274407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EP3869713B1 (en)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control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CN111277294B (zh) 天线选择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348514B (zh) 一种控制电磁干扰的方法及终端
CN110266343B (zh) 天线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7484215B (zh) 基于天线接收信号强度推荐接入基站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2105058B (zh) 链路连接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7222937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2219423B (zh) 传输路径的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13708793A (zh) 无线通信电路及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
CN110198183B (zh) 天线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740748B (zh) 天线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EP3258617B1 (en) Antenna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CN110234169B (zh) 通信干扰调整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2886980A (zh) 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12351461A (zh) WiFi网络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417422B (zh) 通信控制方法、通信控制电路及相关装置
US20210258083A1 (en) Method f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Control and Related Devi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