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77294B - 天线选择方法及相关产品 - Google Patents

天线选择方法及相关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77294B
CN111277294B CN202010072643.2A CN202010072643A CN111277294B CN 111277294 B CN111277294 B CN 111277294B CN 202010072643 A CN202010072643 A CN 202010072643A CN 111277294 B CN111277294 B CN 1112772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antennas
internal
built
exter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7264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77294A (zh
Inventor
刘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7264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772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772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77294A/zh
Priority to KR1020227026145A priority patent/KR20220120668A/ko
Priority to JP2022544224A priority patent/JP7428812B2/ja
Priority to PCT/CN2020/131815 priority patent/WO2021147506A1/en
Priority to US17/107,924 priority patent/US11342664B2/en
Priority to EP20210687.8A priority patent/EP3855632B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772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772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608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4Combinations of antenna units polarise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circularly and elliptically polarised waves or waves linearly polarised in any 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9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for giving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H01Q21/293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for giving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e unit or more being an array of identical aeri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4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by switching energy from on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 to another, e.g. for beam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 H01Q3/2605Array of radiating elements provided with a feedback control over the element weights, e.g. adaptive arrays
    • H01Q3/2611Means for null steering; Adaptive interference nulling
    • H01Q3/2617Array of identic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1Circuits for selecting or indicating operating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1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subgroups of transmi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9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patial multiplex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multiple receivers and antenna path selection
    • H04B7/08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multiple receivers and antenna path selection selecting best antenna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74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subgroups of receive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10Polarisation diversity; Directional divers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天线选择方法及相关产品,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用户终端设备包括:4个内置天线组和1个外置天线组,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环绕所述用户终端设备的周缘分布,每个内置天线组包括2根极化方向不同的内置天线,所述外置天线组通过所述用户终端设备的外设接口电性连接至所述用户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判断所述用户终端设备是否与所述外置天线组连接;若所述用户终端设备与所述外置天线组连接且确定启用所述外置天线组,从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中任一内置天线组或相邻的2个内置天线组内确定2根目标内置天线;依据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与所述2根外置天线组成目标天线组进行射频信号的收发。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具有用户体验度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天线选择方法及相关产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线选择方法及相关产品。
背景技术
用户终端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CPE)是一种新型的光纤用户接入网业务的客户端,用于提供有线宽带等业务,CPE通常将基站发送的网络信号转换为无线保真技术(Wireless Fidelity,WiFi)信号。由于CPE可接收的网络信号为无线网络信号,能够节省铺设有线网络的费用,因此,CPE可大量应用于农村、城镇、医院、工厂、小区等未铺设有线网络的场合。
在CPE随机选择天线与基站进行连接时,容易选择到信号较差的天线接收基站的网络信号,同时容易受到物体的遮挡而导致接收到的信号较弱,进而使得所述CPE的通信效果较差,导致信号稳定性低,用户体验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选择方法及相关产品,用于在终端设备中确定最优的天线组接入当前网络,从而令终端设备接收到较强的网络信号,有利于提高信号稳定性,提高用户体验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射频前端模块,用于控制天线收发射频信号;
天线模块,用于接收和发送射频信号,其中,所述天线模块包括N根内置天线和M根外置天线,所述M根外置天线通过用户终端设备的外设接口电性连接至射频前端模块,其中,N为大于0的整数,M为小于N的正整数
处理器用于当所述M根天线用于接收和发射射频信号时,从所述N根内置天线中选择M根作为接收和发射射频信号,以实现2M*2M路的射频信号的接收和发射。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选择方法,应用于用户终端设备,所述用户终端设备包括:4个内置天线组和1个外置天线组,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环绕所述用户终端设备的周缘分布,每个内置天线组包括2根极化方向不同的内置天线,所述外置天线组通过所述用户终端设备的外设接口电性连接至所述用户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判断所述用户终端设备是否与所述外置天线组连接;
若所述用户终端设备与所述外置天线组连接且确定启用所述外置天线组,从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中任一内置天线组或相邻的2个内置天线组内确定2根目标内置天线;
依据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与所述2根外置天线组成目标天线组进行射频信号的收发。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终端设备,包括控制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上述控制器执行,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终端设备判判断所述用户终端设备是否与所述外置天线组连接;若所述用户终端设备与所述外置天线组连接且确定启用所述外置天线组,从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中任一内置天线组或相邻的2个内置天线组内确定2根目标内置天线;依据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与所述2根外置天线组成目标天线组进行射频信号的收发。如此,在终端设备与外置天线组连接时,从内置天线组中确定2根目标内置天线进行射频信号收发,从而令终端设备接收到较强的网络信号,有利于提高信号稳定性,提高用户体验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终端设备的应用***架构示意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终端设备的应用***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一种用户终端设备去掉壳体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终端设备的模块组成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终端设备的电路框架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终端设备的内置天线组与外置天线组的天线分布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方案遍历择优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天线方案遍历择优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天线方案遍历择优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选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天线选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所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果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终端设备的应用***架构示意图。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是一种用户终端设备(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CPE)。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与基站3进行通信,接收基站3发出的第一网络信号,并将第一网络信号转换为第二网络信号。所述第二网络信号可供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设备2使用。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信号可以为但不限于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mobile networks,5G)信号,所述第二网络信号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无线保真技术(Wireless Fidelity,WiFi)信号。CPE可大量应用于农村、城镇、医院、工厂、小区等,CPE可接入的第一网络信号可以为无线网络信号,能够节省铺设有线网络的费用。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用户终端设备包括壳体200。所述壳体200的形状可以为多面柱状筒,或者是圆柱筒,或者是其他的形状,这里不做具体的限定。所述壳体200的材料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塑料等绝缘材料。其中,如图2所示,所述用户终端设备还包括多个接口,其中所述多个接口中包括外设接口,所述外设接口用于与外置天线组电性连接,所述用户终端设备还包括内置天线和外置天线,内置天线和外置天线用于实现射频信号的收发,其中,所述用户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CPE,用户终端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CPE)是一种新型的光纤用户接入网业务的客户端,用于提供有线宽带等业务,CPE是一种接收移动信号并以无线WIFI信号转发出来的移动信号接入设备,它也是一种将基站发送的网络信号转换成Wi-Fi信号的设备,其中,用户终端设备在内置天线和外置天线中选择4根天线进行射频信号收发,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信号,将该第一信号转换为第二信号,发送第二信号至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图2所示的用户终端设备去掉壳体之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用户终端设备包括N/2个内置天线组310a以及信号转换装置,尽管图中未示出,但所述用户终端设备还包括M/2个外置天线组以及外设电性接口。所述N/2个内置天线组310a环绕所述用户终端设备的周缘分布,每个内置天线组310a中包括2个内置天线310,每个内置天线组310a中的2个内置天线310的朝向相同,且每个内置天线组310a中2个内置天线310的极化方向不同,所述1个外置天线组中包括2根外置天线,所述外置天线组通过所述用户终端设备的外设接口电性连接至所述用户终端设备。所述内置天线310和所述外置天线用于接收第一网络信号,所述信号转换装置用于从N个内置天线310中选择2个内置天线310与所述2根外置天线接收的第一网络信号,其中,N等于8,并将被选择的2个内置天线310和所述2根外置天线接收的第一网络信号转换为第二网络信号;所述信号转换装置用于从N个内置天线310中选择2个内置天线310接收的第一网络信号,其中,M等于2,并将被选择的2个内置天线110接收的第一网络信号转换为第二网络信号。
在本实施方式中,N等于但不限于为8,M等于但不仅限于为2。
所述内置天线31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毫米波信号接收天线或者太赫兹信号接收天线。相应地,所述第一网络信号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毫米波信号或者太赫兹信号。目前,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5G)中,根据3GPP TS 38.101协议的规定,5G新空口(new radio,NR)主要使用两段频率:FR1频段和FR2频段。其中,FR1频段的频率范围是450MHz~6GHz,又叫sub-6GHz频段;FR2频段的频率范围是24.25GHz~52.6GHz,属于毫米波(mm Wave)频段。3GPP Release 15版本规范了目前5G毫米波频段包括:n257(26.5~29.5GHz),n258(24.25~27.5GHz),n261(27.5~28.35GHz)和n260(37~40GHz)。毫米波或者太赫兹信号具有传输速度快等优点,然,毫米波或者太赫兹信号容易被外界物体遮挡。当内置天线310与基站3之间有物体遮挡时,则所述内置天线310接收到的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较弱,此时,若将信号强度较弱的第一网络信号转换为第二网络信号,则可能导致得到的第二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也较弱。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内置天线310为sub-6GHz信号接收天线为例进行说明。相应地,所述第一网络信号为sub-6GH频段的射频信号,所述第二网络信号可以为但不限于为WiFi信号。
所述N/2个内置天线组310a环绕所述用户终端设备的周缘设置可以为但不仅限于所述N/2个内置天线组310a环绕在所述壳体200的内部一周或多周。所述N/2个内置天线组310a可直接或间接设置于所述壳体200的内壁,或者设置于其他部件上,只要满足所述N/2个内置天线组310a环绕所述用户终端设备的周缘即可。
由于发射所述第一网络信号的基站3的位置的不确定,因此,所述第一网络信号传输的方向也存在不确定性。各个方向的内置天线310接收到的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也不同。比如,当内置天线310与基站3之间有物体遮挡时,则所述内置天线310接收到的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较弱。此时,若将较弱的第一网络信号转转为第二网络信号,则会导致得到的第二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也较弱。本申请中通过将多个内置天线310沿着所述用户终端设备的周缘分布,可使得所述内置天线310检测到多个方向上的第一网络信号,进而可提高根据采集到的各个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判断信号最强的第一网络信号时的准确性,从而,为得到信号强度较强的第二网络信号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所述信号转换装置选择信号强度最强的一个或多个内置天线310接收的第一网络信号转换为第二网络信号,从而提升了转换得到的第二网络信号的强度。
此外,所述基站3发射的第一网络信号在传播到所述用户终端设备的过程中,由于散射等种种原因,使得所述第一网络信号呈现出椭圆极化。通常一个极化方向的内置天线310不能够接收到第一网络信号全部的能量,甚至某一极化方向的内置天线310接收到的第一网络信号的能量非常小。本申请一个内置天线组310a中2个内置天线310的极化方向不同,可提升所述天线组310a中的2个内置天线310接收到的较大能量的第一网络信号的概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一个内置天线组310a中包括两个内置天线310,同一内置天线组310a中的两个内置天线310中的一个内置天线310的极化方向为第一极化方向,同一内置天线组310a中的两个内置天线310中的另外一个内置天线310的极化方向为第二极化方向,其中,所述第一极化方向及第二极化方向分别为±45°极化方向。
正如前面所述,所述基站3发射的第一网络信号在传播到所述用户终端设备的过程中,由于散射等种种原因,使得所述第一网络信号呈现出椭圆极化。单个水平极化或者垂直极化的内置天线310不能接收全部的能量。为了要尽可能多的接收到所述第一网络信号的能量,通过会在一个内置天线组310a中设置极化方向相互垂直的两个内置天线310来接收第一网络信号,这样就可以保证所述内置天线组310a中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接收到所述第一网络信号的能量。然而,在垂直极化或者水平线极化的第一网络信号传输的过程中会变成椭圆极化的第一网络信号,椭圆极化的第一网络信号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分量是不一致的,若所述内置天线组310a中分别采用0°和90°线性极化的两个内置天线310,则会导致大部分的第一网络信号是由其中一个内置天线310接收的。因此,为了保证同一内置天线组310a中的两个内置天线310均能够有效使用,因此,将同一内置天线组310a中的两个内置天线310分别设置为±45°极化,从而可以避免同一内置天线组310a中的两个内置天线310都不能够有效接收第一网络信号。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终端设备判断所述用户终端设备是否与所述外置天线组连接;若所述用户终端设备与所述外置天线组连接且确定启用所述外置天线组,从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中任一内置天线组或相邻的2个内置天线组内确定2根目标内置天线;依据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与所述2根外置天线组成目标天线组进行射频信号的收发。如此,在终端设备与外置天线组连接时,从内置天线组中确定2根目标内置天线进行射频信号收发,从而实现终端设备以信号最佳方向接入当前网络,有利于提高信号稳定性,提高用户体验度。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一种用户终端设备400的模块架构框图。该用户终端设备400应用于终端设备,该用户终端设备400包括:射频前端模块410、天线模块420、处理器430、I/O子***440以及存储器450,其中:
射频前端模块410,用于控制天线收发射频信号;其中,该射频前端模块410包括多个射频电路441;
天线模块420用于接收和发射射频信号,其中天线模块420包括N根内置天线421和M根外置天线422,所述M根外置天线通过I/O***440中的外设接口441电性连接至射频前端模块,其中,N为大于0的整数,M为小于N的正整数;
处理器430用于当所述M根天线用于接收和发射射频信号时,从所述N根内置天线中选择M根作为接收和发射射频信号,以实现2M*2M路的射频信号的接收和发射;
存储器450还包括操作***451、通信***452以及GPS***453。
其中,与上述实施例一致,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用户终端设备的电路框架图,如图5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前端模块51与天线模块52电性连接,该天线模块52包括收发器521,其中,该收发器521包括发送数据TX端和接收数据RX端,该射频前端模块控制该天线模块52中的收发器521收发射频信号,该射频前端模块51与处理器53电性连接,该处理器53与该天线模块52电性连接,其中,该处理器53从该天线模块52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发器521接收和发射射频信号,该天线模块52与该基带处理器55电性连接,该基带处理器55接收该天线模块52采集的第一射频信号,将该第一射频信号转换为第二射频信号,并通过天线模块52发送该第二射频信号,该基带处理器55与该处理器53电性连接,该处理器53对该基带处理器55中执行的第一射频信号与第二射频信号的转换操作进行控制,该处理器53与该存储器54电性连接,其中,该存储器54用于存储天线数据,该天线数据可以包括历史最优天线组,处理器53依据该历史最优天线组对天线模块52中的收发器521进行选择。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判断所述终端设备是否与所述外置天线组连接,其中,所述外置天线组包括:第一外置天线和第二外置天线;若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外置天线组连接,且确定启用所述外置天线组,则针对所述内置天线组与所述外置天线组执行选边算法确定第一待选天线组,其中,所述第一待选天线组包括:第一内置天线、第二内置天线和所述外置天线组;基于所述第一待选天线组执行选角算法确定目标天线组。如此,在终端设备与外置天线组连接时,依据外置天线组和从内置天线组中确定的第一内置天线与第二内置天线确定接入当前网络的目标天线组,从而实现终端设备以信号最佳方向接入当前网络,有利于提高信号稳定性,提高用户体验度。
在一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天线模块420中的N根内置天线包括N/2个内置天线组,每组包括第一极化方向的第一天线及第二极化方向的第二天线,所述N/2个内置天线组分布在用户终端设备不同的N/2个面上。
其中,所述用户端设备可以为圆柱体、正方体等等,所述N个内置天线两两分组得到多个内置天线组,该多个内置天线均匀分布在该用户终端设备包含的多个面上。
在一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天线模块420中的所述N根内置天线为8根内置天线;所述M根外置天线为2根外置天线;所述8根内置天线分为4个内置天线组,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环绕所述用户终端设备的周缘分布;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中每个天线组包括第一极化方向的第一天线以及第二极化方向的第二天线。
可选的,如图6所示,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终端设备的内置天线组与外置天线组的天线分布示意图,其中,外置天线1和外置天线2组成外置天线组,外置天线组通过用户终端设备的外设电性接口与用户终端设备连接,内置天线6和内置天线10为一个内置天线组记为内置天线组1,内置天线8和内置天线3为一个内置天线组记为内置天线组2,内置天线4和内置天线7为一个内置天线组记为内置天线组3,内置天线9和内置天线5为一个内置天线组记为内置天线组4,进一步地,上述4个内置天线组组合可以包括:内置天线组1和内置天线组2、内置天线组1和内置天线组3、内置天线组1和内置天线组2、内置天线组2和内置天线组4、内置天线组3和内置天线组4。
在一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处理器430,具体用于当所述2根外置天线用于收发射频信号时,从所述8根内置天线选择2根目标内置天线进行射频信号的收发。
可选的,在从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中任一内置天线组或相邻的2个内置天线组内确定2根目标内置天线方面,所述处理器430,具体用于:对该4个内置天线组进行划分,得到4个内置天线组组合,该4个内置天线组组合中任意一个内置天线组组合包括:相邻的2个内置天线组,从该4个内置天线组组合中任意一个内置天线组组合中确定2根目标内置天线。
在一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处理器430,具体用于当所述2根外置天线用于收发射频信号时,判断所述用户终端设备是否与所述外置天线组连接;若所述用户终端设备与所述外置天线组连接且确定启用所述外置天线组,从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中任一内置天线组或相邻的2个内置天线组内确定2根目标内置天线;所述射频前端模块用于控制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与所述2根外置天线进行射频信号的收发。
其中,该外置天线组包括:第一外置天线和第二外置天线,进一步地,该外置天线组可以为包含第一外置天线和第二外置天线的电子设备,也可以包含第一外置天线和第二外置天线的外置硬件模组,第一外置天线和第二外置天线为拉远外置天线。
可选的,在检测到终端设备通电时,通过内部通信链路向硬件模组发送外置天线检测请求,该外置天线检测请求用于请求硬件模组检测外设接口是否与外置天线组电性连接,接收硬件模组发送的外置连接检测响应,依据该外置连接检测响应确定该外设接口是否与外置天线组连接。
在一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处理器430,具体用于当从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中相邻的2个内置天线组内确定2根目标内置天线时,从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中选择相邻的2个内置天线组;且从所述选择的相邻的2个内置天线组的每一个内置天线组中分别选择1根内置天线,得到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从而获得多组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
可选的,在从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中选择相邻的2个内置天线组;且从所述选择的相邻的2个内置天线组的每一个内置天线组中分别选择1根内置天线,得到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方面,所述处理器430,具体用于:针对多个内置天线组组合中的每个内置天线组组合,执行如下操作以得到多个信号接收质量,所述多个内置天线组组合为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按照相邻关系划分的内置天线组的组合,且每个内置天线组组合包括2个内置天线组:从当前处理的内置天线组组合的2个内置天线组的每一个内置天线组中分别选择1根内置天线,得到2根内置天线;以及启用所述2根内置天线与所述2根外置天线;以及接收所述用户终端设备当前的信号接收质量;获取所述多个信号接收质量中的最大信号接收质量,依据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与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对应的2根内置天线确定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
可选的,所述多个内置天线组组合为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按照相邻关系划分的内置天线组的组合,其中,该多个内置天线组组合可以包括:内置天线组1和内置天线组2、内置天线组2和内置天线组3、内置天线组3和内置天线组4、内置天线组1和内置天线组4。
可选的,从当前处理的内置天线组组合的2个内置天线组的每一个内置天线组中分别选择1根内置天线,得到2根内置天线,其中,该2根内置天线组成一个天线方案,因此,依据4个内置天线组组合中任意一个内置天线组组合中的2个内置天线组的每一个内置天线组中分别选择1根内置天线可以得到多个天线方案,其中,该多个天线方案可以包括:
天线方案 内置天线 天线方案 内置天线
1 内置天线6、内置天线3 9 内置天线10、内置天线3
2 内置天线6、内置天线4 10 内置天线10、内置天线4
3 内置天线6、内置天线7 11 内置天线10、内置天线7
4 内置天线6、内置天线8 12 内置天线10、内置天线8
5 内置天线5、内置天线3 13 内置天线9、内置天线3
6 内置天线5、内置天线4 14 内置天线9、内置天线4
7 内置天线5、内置天线7 15 内置天线9、内置天线7
8 内置天线5、内置天线8 16 内置天线9、内置天线8
在一可能的示例中,射频前端模块410,具体用于分别启用所述每组2根内置天线与所述2根外置天线,并接收所述用户终端设备信号接收质量,从而获得多个信号接收质量;处理器430,还用于获取所述多个信号接收质量中的最大信号接收质量,并控制射频前端模块启用与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对应的一组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以及2根外置天线进行射频信号的收发。
具体实施过程中,上述实施例可以包括:对该多个天线方案执行遍历择优操作,该遍历择优操作为从该多个天线方案中获取天线方案1与外置天线组合得到初始方案1(例如,外置天线1、外置天线2、内置天线6和内置天线3),接收所述用户终端设备当前的信号接收质量记为信号接收质量1;从该多个天线方案中获取天线方案2与外置天线组合得到初始方案2(例如,外置天线1、外置天线2、内置天线6和内置天线4),将该终端设备的当前天线组切换为初始方案2,接收所述用户终端设备当前的信号接收质量记为信号接收质量2;将该终端设备的当前天线组切回该初始方案1,从该多个天线方案中获取天线方案3与外置天线组合得到初始方案3(例如,外置天线1、外置天线2、内置天线6和内置天线7),将该终端设备的当前天线组切换为初始方案3,接收所述用户终端设备当前的信号接收质量记为信号接收质量3;将该终端设备的当前天线组切回该初始方案1直至该多个天线方案遍历结束,该如图7所示。
进一步地,多个天线方案遍历结束后得到多个信号接收质量,获取所述多个信号接收质量中的最大信号接收质量,依据最大信号接收质量与最大信号接收质量对应的2根内置天线确定该2根目标内置天线。
可选的,所述依据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与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对应的2根内置天线确定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包括:确定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对应的2根内置天线的2个内置天线组;针对所述2个内置天线组,执行如下操作以得到所述2个内置天线组对应的2个信号接收质量:启用所述2个内置天线组中任意一个内置天线组的2根内置天线与所述2根外置天线;以及接收所述用户终端设备当前的信号接收质量;获取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与所述2个信号接收质量中的最大值;若所述最大值为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则确定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为所述2根内置天线,若所述最大值为所述2个信号接收质量中任意一个,则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为所述最大值对应的内置天线组中的2根内置天线。
具体实施过程中,假设确定2根内置天线为内置天线6和内置天线8,则确定该2个内置天线组为内置天线组1和内置天线组2,停用该内置天线8,启用该内置天线组1中的内置天线10,接收所述用户终端设备当前的信号接收质量1’;停用该内置天线10,启用该内置天线8,当该用户终端设备的网络连接稳定时,停用该内置天线6,启用该内置天线组2中的内置天线3,接收所述用户终端设备当前的信号接收质量2’,如图8所示,判断该信号接收质量1’、信号接收质量2’和该最大信号接收质量的大小,若该信号接收质量1’为最大值,则确定该2根目标内置天线为该内置天线6和内置天线10,若该信号接收质量2’为最大值,则确定该2根目标内置天线为该内置天线3和内置天线8,若该最大信号接收质量为最大值,则确定该2根目标天线为该内置天线6和内置天线8。
在一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处理器430,具体用于当所述2根外置天线用于收发射频信号时,判断所述用户终端设备是否与所述外置天线组连接;若所述用户终端设备与所述外置天线组连接且确定启用所述外置天线组,从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中选择同一内置天线组的2根内置天线为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从而获得多组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
可选的,从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中选择同一内置天线组的2根内置天线为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包括:针对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执行如下操作以得到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对应的4个信号接收质量:从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中选择任意一个天线组内的2根内置天线;以及启用所述2根内置天线与所述2根外置天线;以及接收所述用户终端设备当前的信号接收质量;获取所述4个信号接收质量中的最大信号接收质量,依据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与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对应的2根内置天线确定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
在一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射频前端模块410,具体用于分别控制每组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和2根外置天线收发射频信号,并接收所述用户终端设备信号接收质量,从而获得多个信号接收强度;所述处理器430,还用于获取所述多个信号接收质量中的最大信号接收质量,并控制射频前端模块启用与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对应一组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以及2根外置天线进行射频信号的收发。
具体实施过程中,上述示例可以包括从该4个内置天线组中选择内置天线组1与外置天线组合得到第一方案(即,外置天线1、外置天线2、内置天线6和内置天线10),接收所述用户终端设备当前的信号接收质量记为第一信号接收质量;从该4个内置天线组中选择内置天线组2与外置天线组合得到第二方案(即,外置天线1、外置天线2、内置天线3和内置天线8),将该终端设备的当前天线组切换为第二方案,接收所述用户终端设备当前的信号接收质量记为第二信号接收质量;将该终端设备的当前天线组切回该第一方案,从该4个内置天线组中选择内置天线组3与外置天线组合得到第三方案(即,外置天线1、外置天线2、内置天线4和内置天线7),将该终端设备的当前天线组切换为第三方案,接收所述用户终端设备当前的信号接收质量记为第三信号接收质量;将该终端设备的当前天线组切回该第一方案,从该4个内置天线组中选择内置天线组4与外置天线组合得到第四方案(即,外置天线1、外置天线2、内置天线5和内置天线9),将该终端设备的当前天线组切换为第四方案,接收所述用户终端设备当前的信号接收质量记为第四信号接收质量,如图9所示,确定该第一信号接收质量、第二信号接收质量、第三信号接收质量和第四信号接收质量中确定最大信号接收质量,依据最大信号接收质量与最大信号接收质量对应的2根内置天线确定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
进一步地,依据最大信号接收质量与最大信号接收质量对应的2根内置天线确定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包括:获取最大信号接收质量对应的内置天线组,假设该内置天线组为内置天线组1,获取与该内置天线组1相邻的内置天线组2和内置天线组3,停用该内置天线组1,从该内置天线组1和内置天线组2中分别选择一根天线启用,接收该用户终端设备当前的信号接收质量,重复上述步骤,得到多个信号接收质量,获取该多个信号接收质量和该最大信号接收质量中的最大值,确定该最大值对应的2根内置天线为该2根目标内置天线。
可选的,所述从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中任一内置天线组或相邻的2个内置天线组内确定2根目标内置天线之前,还包括:获取历史最优天线组,所述历史最优天线组包括所述2根外置天线和2根历史最优内置天线,判断所述2根历史最优内置天线与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对应的2根内置天线是否一致;若一致,则确定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为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对应的2根内置天线;若不一致,则执行所述依据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与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对应的2根内置天线确定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操作。
可选的,获取历史最优天线组,该历史最优天线组可以包括:4根内置天线组合或2根内置天线与2根外置天线的组合,其中,若该历史最优天线组为4根内置天线组合,则该历史最优组合与当前最大信号接收质量对应的天线组和不一致,则执行依据最大信号接收质量与最大信号接收质量对应的2根内置天线确定2根目标内置天线操作;若该历史最优组合为2根外置天线和2根内置天线,则该2根内置天线为2根历史最优内置天线,判断该2根历史最优内置天线与该最大信号接收质量对应的2根内置天线是否一致,若一致,则确定2根目标内置天线为最大信号接收质量对应的2根内置天线;若不一致,则执行依据最大信号接收质量与最大信号接收质量对应的2根内置天线确定2根目标内置天线操作。
可选的,所述控制射频前端模块启用与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对应的一组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以及2根外置天线进行射频信号的收发之后,还包括:基于所述目标天线组搜索并接入当前环境中可连接的网络接入点;在预设时间时,获取所述目标天线组的第一外置天线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第二外置天线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第一内置天线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第二内置天线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对所述第一内置天线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述第二内置天线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述第一外置天线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所述第二外置天线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执行功率差计算操作得到天线功率差集,其中,所述天线功率差集包括:第一功率差、第二功率差、第三功率差和第四功率差;若所述天线功率差集包括至少一个功率差不大于预设功率差阈值,依据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对所述目标天线组进行更新。
其中,该预设时间可以包括:10min、30min、60min等等,在此不作限定。
其中,第一功率差为第一外置天线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与第一内置天线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功率差,第二功率差为第一外置天线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与第二内置天线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功率差,第三功率差为第二外置天线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第一内置天线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功率差,第四功率差为第二外置天线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第二内置天线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功率差。
其中,该功率差阈值可以包括:10db、20db、30db等等,在此不作限定。
具体实施过程中,当定时器时间满足预设时间(例如:30min)时,若接收目标天线组对应的4个天线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例如:第一外置天线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为50、第二外置天线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为40、第一内置天线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为20以及第二内置天线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为25,执行该天线功率差计算,得到天线功率差集,包括:第一功率差30、第二功率差25、第三功率差20和第四功率差15,获取预设功率差阈值(例如:10),则确定该第一功率差、第二功率差、第三功率差和第四功率差均大于该预设功率差阈值,保持该目标天线组不变;若接收目标天线组对应的4个天线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例如:第一外置天线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为10、第二外置天线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为40、第一内置天线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为20以及第二内置天线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为25;执行该天线功率差计算,得到天线功率差集,包括:第一功率差-10、第二功率差-15、第三功率差20和第四功率差15,获取预设功率差阈值(例如:10),则确定该第一功率差、第二功率差小于该预设功率差阈值,在4个内置天线组中选择2根内置天线替换该2根外置天线,例如,当该第一内置天线为内置天线6、第二内置天线为内置天线8时,从该4个内置天线组中再选择2根内置天线例如内置天线10和内置天线3,停用该2根外置天线,启用该内置天线10和内置天线3。
进一步地,在所述依据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对所述目标天线组进行更新方面,所述处理器603还用于:判断所述目标天线组中的2根目标内置天线是否对应同一内置天线组;若否,停用所述2根外置天线,启用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对应的2个内置天线组。
可选的,获取该目标天线组中包含的2根目标内置天线,判断该2根目标内置天线是否对应同一内置天线组,若该2根目标内置天线对应不同内置天线组,即该2根目标内置天线对应2个内置天线组(例如,2根目标内置天线是内置天线6和内置天线4,则该2根目标内置天线分别对应内置天线组1和内置天线组3,即该2根目标内置天线对应2个不同的内置天线组),停用2根外置天线,启动该2根目标内置天线对应的2个内置天线组(即当2根内置天线是内置天线6和内置天线4时,启动内置天线组1和内置天线组3)。
在一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处理器430,还用于:判断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是否对应同一内置天线组,若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对应同一内置天线组;停用所述2根外置天线,启用所述2根内置天线对应的同一内置天线组相邻的2个内置天线组中的任意2根内置天线;接收所述用户终端设备的信号接收质量;针对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中的每个内置天线组重复上述步骤,得到天线信号质量集合;获取所述天线信号质量集合中的最大值,依据所述最大值对应的4根内置天线组成所述目标天线组。
可选的,获取该目标天线组中包含的2根目标内置天线,判断该2根目标内置天线是否对应同一内置天线组,若该2根目标内置天线对应相同内置天线组,即该2根目标内置天线为1个内置天线组内的2根内置天线(例如,2根目标内置天线是内置天线6和内置天线10,则该2根目标内置天线分对应内置天线组1,即该2根目标内置天线对应1个内置天线组),停用2根外置天线,获取该2根目标内置天线对应的相同内置天线组相邻的两个内置天线组(即当2根目标内置天线对应内置天线组1时,获取内置天线2和内置天线3),从该两个内置天线组中分别选择1根内置天线(例如内置天线3和内置天线4)与2根目标内置天线组成第一内置方案,启用该第一内置方案,接收当前用户终端设备的信号接收质量,重复执行上述步骤,得到多个信号接收质量,获取该多个信号接收质量中的最大值对应的4根内置天线组成该目标天线组。
具体实施过程中,上述接收当前用户终端设备的信号接收质量,包括:启动信号接收质量算法进行计算,得到该信号接收质量;其中,该信号接收质量算法包括:
步骤202a、依据预设的CQI值与Sinr值的映射关系确定该Sinr值中每流的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CQI)值CQIk
步骤202b、依据预设的CQI值与码率的映射关系确定该每流的CQIk值对应的码率Rk
步骤202c、获取预设的信号接收质量计算公式,将该码率Rk、Rank值、调制阶数m作为该频谱效率计算公式的输入,得到该当前天线组对应的信号接收质量efficiency,其中,该信号接收质量计算公式可以包括:
Figure BDA0002377682220000101
其中,Sinr(每Rank)表示每Rank的Sinr值,Sinr值的数值越大对应的下载速率越大;RSRP值为信号接收功率值,是LTE网络中可以代表无线信号强度的关键参数以及物理层测量需求之一,是在某个符号内承载参考信号的所有资源粒子RE上接收到的信号功率的平均值。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终端设备判判断所述用户终端设备是否与所述外置天线组连接;若所述用户终端设备与所述外置天线组连接且确定启用所述外置天线组,从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中任一内置天线组或相邻的2个内置天线组内确定2根目标内置天线;依据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与所述2根外置天线组成目标天线组进行射频信号的收发。如此,在终端设备与外置天线组连接时,从内置天线组中确定2根目标内置天线进行射频信号收发,从而令终端设备接收到较强的网络信号,有利于提高信号稳定性,提高用户体验度。
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选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如图1所描述的用户终端设备,应用于用户终端设备,所述用户终端设备包括:4个内置天线组和1个外置天线组,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环绕所述用户终端设备的周缘分布,每个内置天线组包括2根极化方向不同的内置天线,所述外置天线组通过所述用户终端设备的外设接口电性连接至所述用户终端设备,本天线选择方法包括:
步骤1001、判断所述用户终端设备是否与所述外置天线组连接;
步骤1002、若所述用户终端设备与所述外置天线组连接且确定启用所述外置天线组,从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中任一内置天线组或相邻的2个内置天线组内确定2根目标内置天线;
步骤1003、依据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与所述2根外置天线组成目标天线组进行射频信号的收发。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终端设备判判断所述用户终端设备是否与所述外置天线组连接;若所述用户终端设备与所述外置天线组连接且确定启用所述外置天线组,从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中任一内置天线组或相邻的2个内置天线组内确定2根目标内置天线;依据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与所述2根外置天线组成目标天线组进行射频信号的收发。如此,在终端设备与外置天线组连接时,从内置天线组中确定2根目标内置天线进行射频信号收发,从而令终端设备接收到较强的网络信号,有利于提高信号稳定性,提高用户体验度。
请参阅图11,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天线选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用户终端设备,所述用户终端设备包括:4个内置天线组和1个外置天线组,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环绕所述用户终端设备的周缘分布,每个内置天线组包括2根极化方向不同的内置天线,所述外置天线组通过所述用户终端设备的外设接口电性连接至所述用户终端设备,如图所示,本天线选择方法包括:
步骤1101、判断所述用户终端设备是否与所述外置天线组连接;
步骤1102、若所述用户终端设备与所述外置天线组连接且确定启用所述外置天线组,从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选择相邻的2个内置天线组,且从所述相邻的2个内置天线组中的每一个内置天线组中分别选择1根内置天线,得到2根内置天线,从而获得多组所述2根内置天线,以及分别启动多组所述2根内置天线的一组与所述2根内置天线收发射频信号,从而获得所述用户终端设备接收的多个信号接收质量;
步骤1103、获取所述多个信号接收质量中的最大信号接收质量,依据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与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对应的2根内置天线确定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
步骤1104、依据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与所述2根外置天线组成目标天线组进行射频信号的收发。
其中,上述步骤1101-步骤1104的具体描述可以参照上述图10所描述的天线选择方法的相应步骤,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看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判断所述用户终端设备是否与所述外置天线组连接;若所述用户终端设备与所述外置天线组连接且确定启用所述外置天线组;从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选择相邻的2个内置天线组,且从所述相邻的2个内置天线组中的每一个内置天线组中分别选择1根内置天线,得到2根内置天线,从而获得多组所述2根内置天线,以及分别启动多组所述2根内置天线的一组与所述2根内置天线收发射频信号,从而获得所述用户终端设备接收的多个信号接收质量;获取所述多个信号接收质量中的最大信号接收质量,依据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与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对应的2根内置天线确定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依据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与所述2根外置天线组成目标天线组进行射频信号的收发。如此,在终端设备与外置天线组连接时,从相邻的2个内置天线组中分别确定1根目标内置天线与2根外置天线进行射频信号收发,从而令终端设备接收到较强的网络信号,有利于提高信号稳定性,提高用户体验度。
与上述实施例一致的,请参阅图12,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终端设备12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终端设备1200包括应用处理器1210、存储器1220、通信接口1230、4个内置天线组1240、外置天线组1250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1221,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1221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1220中,并且被配置由上述应用处理器1210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1221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判断所述用户终端设备是否与所述外置天线组连接;
若所述用户终端设备与所述外置天线组连接且确定启用所述外置天线组,从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中任一内置天线组或相邻的2个内置天线组内确定2根目标内置天线;
依据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与所述2根外置天线组成目标天线组进行射频信号的收发。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终端设备判判断所述用户终端设备是否与所述外置天线组连接;若所述用户终端设备与所述外置天线组连接且确定启用所述外置天线组,从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中任一内置天线组或相邻的2个内置天线组内确定2根目标内置天线;依据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与所述2根外置天线组成目标天线组进行射频信号的收发。如此,在终端设备与外置天线组连接时,从内置天线组中确定2根目标内置天线进行射频信号收发,从而令终端设备接收到较强的网络信号,有利于提高信号稳定性,提高用户体验度。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从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中任一内置天线组或相邻的2个内置天线组内确定2根目标内置天线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从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选择相邻的2个内置天线组,且从所述相邻的2个内置天线组中的每一个内置天线组中分别选择1根内置天线,得到2根内置天线,从而获得多组所述2根内置天线,以及分别启动多组所述2根内置天线的一组与所述2根内置天线收发射频信号,从而获得所述用户终端设备接收的多个信号接收质量;获取所述多个信号接收质量中的最大信号接收质量,依据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与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对应的2根内置天线确定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依据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与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对应的2根内置天线确定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确定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对应的2根内置天线的2个内置天线组;针对所述2个内置天线组,执行如下操作以得到所述2个内置天线组对应的2个信号接收质量:启用所述2个内置天线组中任意一个内置天线组的2根内置天线与所述2根外置天线;以及接收所述用户终端设备当前的信号接收质量;获取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与所述2个信号接收质量中的最大值;若所述最大值为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则确定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为所述2根内置天线,若所述最大值为所述2个信号接收质量中任意一个,则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为所述最大值对应的内置天线组中的2根内置天线。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从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中任一内置天线组或相邻的2个内置天线组内确定2根目标内置天线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从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中选择任意一个天线组,获取所述任意一个天线组中的2根内置天线,从而得到4组所述2根内置天线;分别启用4组所述2根内置天线中的一组与所述2根外置天线收发射频信号,从而获得所述用户终端设备接收的4个信号机接收质量;获取所述4个信号接收质量中的最大信号接收质量,依据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与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对应的2根内置天线确定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依据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与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对应的2根内置天线确定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之前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获取历史最优天线组,所述历史最优天线组包括所述2根外置天线和2根历史最优内置天线,判断所述2根历史最优内置天线与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对应的2根内置天线是否一致;若一致,则确定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为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对应的2根内置天线;若不一致,则执行所述依据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与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对应的2根内置天线确定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操作。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依据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与所述2根外置天线组成目标天线组之后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基于所述目标天线组搜索并接入当前环境中可连接的网络接入点;在预设时间时,获取所述目标天线组的第一外置天线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第二外置天线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第一内置天线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第二内置天线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对所述第一内置天线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述第二内置天线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述第一外置天线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所述第二外置天线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执行功率差计算操作得到天线功率差集,其中,所述天线功率差集包括:第一功率差、第二功率差、第三功率差和第四功率差;若所述天线功率差集包括至少一个功率差不大于预设功率差阈值,依据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对所述目标天线组进行更新。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依据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对所述目标天线组进行更新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判断所述目标天线组中的2根目标内置天线是否对应同一内置天线组;若否,停用所述2根外置天线,启用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对应的2个内置天线组。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程序中的指令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若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对应同一内置天线组;停用所述2根外置天线,启用所述2根内置天线对应的同一内置天线组相邻的2个内置天线组中的任意2根内置天线;接收所述用户终端设备的信号接收质量;针对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中的每个内置天线组重复上述步骤,得到天线信号质量集合;获取所述天线信号质量集合中的最大值,依据所述最大值对应的4根内置天线组成所述目标天线组。
上述主要从方法侧执行过程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电子设备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控制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上述计算机包括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上述计算机包括电子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上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9)

1.一种用户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射频前端模块,用于控制天线收发射频信号;
天线模块,用于接收和发射射频信号,其中,所述天线模块包括N根内置天线和M根外置天线,所述M根外置天线通过用户终端设备的外设接口电性连接至射频前端模块,其中,N为大于0的整数,M为小于等于N的正整数;
处理器用于当所述M根外置天线用于接收和发射射频信号时,从所述N根内置天线中选择M根天线接收和发射射频信号,以实现2M*2M路的射频信号的接收和发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N根内置天线包括N/2个内置天线组,每组包括第一极化方向的第一天线及第二极化方向的第二天线,所述N/2个内置天线组分布在沿着所述用户终端设备周缘的方向的不同的N/2个面上,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偶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N根内置天线为8根内置天线;所述M根外置天线为2根外置天线;所述8根内置天线分为4个内置天线组,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环绕所述用户终端设备的周缘分布;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中每个天线组包括第一极化方向的第一天线以及第二极化方向的第二天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户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2根外置天线用于收发射频信号时,从所述8根内置天线选择2根目标内置天线进行射频信号的收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户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2根外置天线用于收发射频信号时,判断所述用户终端设备是否与所述外置天线组连接;若所述用户终端设备与所述外置天线组连接且确定启用所述外置天线组,从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中任一内置天线组或相邻的2个内置天线组内选择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
所述射频前端模块用于控制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与所述2根外置天线进行射频信号的收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户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用于当从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中相邻的2个内置天线组内确定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时,从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中选择相邻的2个内置天线组,且从所述选择的相邻的2个内置天线组的每一个内置天线组中分别选择1根内置天线,得到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从而获得多组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户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射频前端模块用于分别启用多组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中的每一组天线与所述2根外置天线收发射频信,并接收所述用户终端设备信号接收质量,从而获得多个信号接收质量;
处理器用于获取所述多个信号接收质量中的最大信号接收质量,并控制射频前端模块启用与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对应的一组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以及2根外置天线进行射频信号的收发。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户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2根外置天线用于收发射频信号时,判断所述用户终端设备是否与所述外置天线组连接;若所述用户终端设备与所述外置天线组连接且确定启用所述外置天线组,从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中选择同一内置天线组的2根内置天线为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从而获得多组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户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射频前端模块用于分别启用多组所述2根内置天线中的每一组天线与所述2根外置天线收发射频信,并接收所述用户终端设备信号接收质量,从而获得多个信号接收强度;
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所述多个信号接收质量中的最大信号接收质量,并控制射频前端模块启用与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对应一组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以及2根外置天线进行射频信号的收发。
10.一种天线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用户终端设备,所述用户终端设备包括:4个内置天线组和1个外置天线组,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环绕所述用户终端设备的周缘分布,每个内置天线组包括2根极化方向不同的内置天线,所述外置天线组通过所述用户终端设备的外设接口电性连接至所述用户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判断所述用户终端设备是否与所述外置天线组连接;
若所述用户终端设备与所述外置天线组连接且确定启用所述外置天线组,从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中任一内置天线组或相邻的2个内置天线组内确定2根目标内置天线;
依据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与所述外置天线组中的2根外置天线组成目标天线组进行射频信号的收发。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中任一内置天线组或相邻的2个内置天线组内确定2根目标内置天线,包括:
从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选择相邻的2个内置天线组,且从所述相邻的2个内置天线组中的每一个内置天线组中分别选择1根内置天线,得到2根内置天线,从而获得多组所述2根内置天线,以及分别启动多组所述2根内置天线的一组与所述2根外置天线收发射频信号,从而获得所述用户终端设备接收的多个信号接收质量;
获取所述多个信号接收质量中的最大信号接收质量,依据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与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对应的2根内置天线确定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与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对应的2根内置天线确定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包括:
确定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对应的2根内置天线的2个内置天线组;
针对所述2个内置天线组,执行如下操作以得到所述2个内置天线组对应的2个信号接收质量:启用所述2个内置天线组中任意一个内置天线组的2根内置天线与所述2根外置天线;从而获得所述用户终端设备的2个信号接收质量;
获取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与所述2个信号接收质量中的最大值;
若所述最大值为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则确定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为所述2根内置天线,若所述最大值为所述2个信号接收质量中任意一个,则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为所述最大值对应的内置天线组中的2根内置天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中任一内置天线组或相邻的2个内置天线组内确定2根目标内置天线,包括:
从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中选择任意一个天线组,获取所述任意一个天线组中的2根内置天线,从而得到4组所述2根内置天线;
分别启用4组所述2根内置天线中的一组与所述2根外置天线收发射频信号,从而获得所述用户终端设备接收的4个信号机接收质量;
获取所述4个信号接收质量中的最大信号接收质量,依据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与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对应的2根内置天线确定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与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对应的2根内置天线确定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之前,还包括:
获取历史最优天线组,所述历史最优天线组包括所述2根外置天线和2根历史最优内置天线,判断所述2根历史最优内置天线与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对应的2根内置天线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确定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为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对应的2根内置天线;
若不一致,则执行所述依据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与所述最大信号接收质量对应的2根内置天线确定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操作。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与所述2根外置天线组成目标天线组之后,还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天线组搜索并接入当前环境中可连接的网络接入点;
在预设时间时,获取所述目标天线组的第一外置天线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第二外置天线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第一内置天线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第二内置天线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对所述第一内置天线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述第二内置天线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述第一外置天线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所述第二外置天线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执行功率差计算操作得到天线功率差集,其中,所述天线功率差集包括:第一功率差、第二功率差、第三功率差和第四功率差;
若所述天线功率差集包括至少一个功率差不大于预设功率差阈值,依据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对所述目标天线组进行更新。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对所述目标天线组进行更新,包括:
判断所述目标天线组中的2根目标内置天线是否对应同一内置天线组;
若否,停用所述2根外置天线,启用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对应的2个内置天线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对应同一内置天线组;
停用所述2根外置天线,启用所述2根目标内置天线对应的同一内置天线组相邻的2个内置天线组中的任意2根内置天线;
接收所述用户终端设备的信号接收质量;
针对所述4个内置天线组中的每个内置天线组重复上述步骤,得到天线信号质量集合;
获取所述天线信号质量集合中的最大值,依据所述最大值对应的4根内置天线组成所述目标天线组。
18.一种用户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0-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0-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072643.2A 2020-01-21 2020-01-21 天线选择方法及相关产品 Active CN1112772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72643.2A CN111277294B (zh) 2020-01-21 2020-01-21 天线选择方法及相关产品
KR1020227026145A KR20220120668A (ko) 2020-01-21 2020-11-26 안테나 선택 방법 및 관련 제품
JP2022544224A JP7428812B2 (ja) 2020-01-21 2020-11-26 アンテナ選択方法及び関連製品
PCT/CN2020/131815 WO2021147506A1 (en) 2020-01-21 2020-11-26 Method for antenna selection and related products
US17/107,924 US11342664B2 (en) 2020-01-21 2020-11-30 Method for antenna selection and related products
EP20210687.8A EP3855632B1 (en) 2020-01-21 2020-11-30 Method for antenna selection and related product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72643.2A CN111277294B (zh) 2020-01-21 2020-01-21 天线选择方法及相关产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77294A CN111277294A (zh) 2020-06-12
CN111277294B true CN111277294B (zh) 2021-08-31

Family

ID=71001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72643.2A Active CN111277294B (zh) 2020-01-21 2020-01-21 天线选择方法及相关产品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342664B2 (zh)
EP (1) EP3855632B1 (zh)
JP (1) JP7428812B2 (zh)
KR (1) KR20220120668A (zh)
CN (1) CN111277294B (zh)
WO (1) WO20211475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77293B (zh) 2020-01-21 2021-08-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客户前置设备、天线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277294B (zh) * 2020-01-21 2021-08-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选择方法及相关产品
US11386437B2 (en) * 2020-11-13 2022-07-12 Gleipnir Technologies Llc Voting system to prevent fraud using blockchain technology
CN114244409A (zh) * 2021-12-21 2022-03-25 北京有竹居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控制方法、装置及天线***
CN115065878A (zh) * 2022-06-07 2022-09-16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数据终端
CN115395978B (zh) * 2022-08-26 2024-03-15 杭州逗酷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射频***和通信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85638A1 (en) * 2012-03-09 2014-01-15 BlackBerry Limited Auxiliary antenna array attachment for wireless devices
CN203433115U (zh) * 2013-05-22 2014-02-12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Gps天线模组及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5323075A (zh) * 2014-06-17 2016-02-10 国基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网络装置
CN106160887A (zh) * 2014-09-23 2016-11-23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车辆***中的天线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32595A1 (en) * 2002-04-17 2003-12-18 Baker Michael R. Wireless repeater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US8427984B2 (en) * 2009-01-12 2013-04-23 Sparkmotion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ntenna switching
JP2011101112A (ja) 2009-11-04 2011-05-19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2122976A (zh) 2010-01-08 2011-07-13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选择天线的方法和装置
US20110300850A1 (en) 2010-06-08 2011-12-08 Bandrich, Inc. Two-wa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system applying the same
CN102292870B (zh) 2011-06-16 2013-09-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相控阵天线对准方法和装置以及相控阵天线
CN102565793B (zh) 2011-12-30 2013-07-03 北京华航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一种单天线阵列全方位扫描的毫米波成像***
CN102594376A (zh) 2012-01-20 2012-07-18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接收无线信号的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
US8804560B2 (en) * 2012-05-24 2014-08-12 Sony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selecting an antenna element based o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erformance criterion
CN102883006A (zh) * 2012-09-26 2013-01-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通信方法
CN103079268A (zh) 2012-12-28 2013-05-01 上海寰创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端设备的天线定位方法
CN103887613B (zh) 2014-03-06 2016-05-18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相位干涉仪的无源测向天线阵及相位干涉仪
TWI514787B (zh) 2014-03-06 2015-12-21 Wistron Neweb Corp 射頻收發系統
EP3188547B1 (en) 2014-09-22 2020-11-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haring an antenna in a device
CN108390734B (zh) 2015-06-11 2020-12-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数据传输方法和用户终端
GB2539733A (en) 2015-06-25 2016-12-28 Airspan Networks Inc An antenna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figuring a transmission beam for the antenna apparatus
US9952307B2 (en) 2015-08-31 2018-04-24 Facebook, Inc. Adaptive antenna tracking of moving transmitters and receivers
CN105491190A (zh) * 2015-11-28 2016-04-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多天线的选择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6792774B (zh) 2016-12-09 2019-11-29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定位方法、装置和一种无线接入设备
CN106712800A (zh) 2017-01-20 2017-05-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Wifi天线组件和终端设备
US11594812B2 (en) 2017-07-19 2023-02-28 Taoglas Group Holdings Limited Directional antenna arrays and methods
CN109428177A (zh) 2017-08-23 2019-03-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集天线装置和终端
CN107682039A (zh) * 2017-09-04 2018-02-09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及其基于多天线的通信方法、存储装置
CN109904626B (zh) 2017-12-11 202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装置及通信装置
CN208190649U (zh) * 2018-05-16 2018-12-04 深圳格兰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tdd-lte微基站
TWI675508B (zh) 2018-06-13 2019-10-21 啓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訊裝置
CN108988903B (zh) * 2018-07-23 2020-09-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及电子设备
CN208581234U (zh) 2018-08-28 2019-03-05 古文涛 一种移动通信设备
CN109302245A (zh) 2018-10-11 2019-02-01 北京布科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对准方法及装置
CN109495911B (zh) 2018-12-21 2022-05-06 京信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Lte-cpe设备以及天线调整方法
CN209184819U (zh) 2018-12-21 2019-07-30 京信通信***(中国)有限公司 Lte-cpe设备
US11296769B2 (en) * 2018-12-21 2022-04-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er equipment (UE) antenna grouping
CN111277309B (zh) 2020-01-21 2023-05-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客户前置设备
CN111277294B (zh) * 2020-01-21 2021-08-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选择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1277293B (zh) 2020-01-21 2021-08-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客户前置设备、天线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313925B (zh) * 2020-01-21 2021-11-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客户前置设备、天线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245482B (zh) * 2020-01-21 2021-11-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选路方法及相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85638A1 (en) * 2012-03-09 2014-01-15 BlackBerry Limited Auxiliary antenna array attachment for wireless devices
CN203433115U (zh) * 2013-05-22 2014-02-12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Gps天线模组及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5323075A (zh) * 2014-06-17 2016-02-10 国基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网络装置
CN106160887A (zh) * 2014-09-23 2016-11-23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车辆***中的天线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511143A (ja) 2023-03-16
JP7428812B2 (ja) 2024-02-06
EP3855632B1 (en) 2023-10-04
WO2021147506A1 (en) 2021-07-29
KR20220120668A (ko) 2022-08-30
US20210226333A1 (en) 2021-07-22
CN111277294A (zh) 2020-06-12
EP3855632A1 (en) 2021-07-28
US11342664B2 (en) 2022-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77294B (zh) 天线选择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1542093B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7820723B (zh) 频率选择方法、随机接入方法和装置
US20220210667A1 (en)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7820259B (zh) 一种基于波束的信道空闲的确定方法和设备
US11070264B2 (en) Downlink-beam adjust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245482B (zh) 一种天线选路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042236A (zh) 用户装置以及基站装置
EP4092927A1 (en) 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
US10454639B2 (en) D2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2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11756426B (zh) 一种选择接收波束的方法及装置
US11388650B2 (en) System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WO2015043469A1 (zh) 天线***及处理方法
KR20220120683A (ko) 안테나 라우팅 방법 및 관련 장치
US11582702B2 (en)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apparatus
CN109309519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US12028769B2 (en) mmWave to Wi-Fi control signal offloading in the event of fading in the mmWave system
CN114845293B (zh) 一种ue能力上报的方法以及装置
KR20230045035A (ko) 접근 제어 방법, 장치, 단말 및 네트워크 기기
CN105050107A (zh) 射频探针及其探测Wi-Fi报文的方法
US20190159145A1 (en) Access Method And Access Device
WO2022151008A1 (en) Network slicing with radio access network (ran) sharing
Abdel-Raouf et al. WiGig Coverage Area Management Based on Wi-Fi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CN110831080B (zh) 确定目标小区的方法和装置
EP4280712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parameter and related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