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80529A - 一种喷射压缩式深度冷凝乏汽的热泵循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喷射压缩式深度冷凝乏汽的热泵循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80529A
CN113280529A CN202110573060.2A CN202110573060A CN113280529A CN 113280529 A CN113280529 A CN 113280529A CN 202110573060 A CN202110573060 A CN 202110573060A CN 113280529 A CN113280529 A CN 1132805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refrigerant
refrigerant pipeline
heat pump
inlet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7306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80529B (zh
Inventor
张承虎
赵一波
薛贵钰
黄海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057306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805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805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05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805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05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modes of operation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the groups F25B1/00 - F25B23/00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喷射压缩式深度冷凝乏汽的热泵循环***,涉及热泵***技术领域。解决现有热泵循环***热泵蒸发温度偏低,热泵性能系数和效率偏低,***节能性差,消耗能量和运行成本较大的问题。本发明包括第一压缩机、热泵冷凝器、第一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一蒸发器、第二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二蒸发器、喷射器、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第一制冷剂管路、第二制冷剂管路、第三制冷剂管路、第四制冷剂管路、第五制冷剂管路、第六制冷剂管路、第七制冷剂管路、第八制冷剂管路、第九制冷剂管路、第一乏汽管路、第二乏汽管路、第三乏汽管路。本发明通过梯级蒸发和梯级压缩提高热泵性能系数15‑20%,利用喷射器代替压缩机,有效节约耗能和运营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喷射压缩式深度冷凝乏汽的热泵循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泵循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喷射压缩式深度冷凝乏汽的热泵循环***。
背景技术
由于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国内的煤炭价格也大幅攀升,节约能源、降低企业成本已经成为各企业紧迫的任务。而企业大量的工业国务、电站锅炉在运行中配备除氧器及汽水***配备的锅炉定排扩容器和疏水扩容器产生大量的低压蒸汽、闪蒸汽(乏汽)向外排放。另外,在使用蒸汽的过程中,由于工艺的原因会产生大量的低压蒸汽,造成极大的能源损失及浪费,回收经济价值巨大,若将此类有回收价值的乏汽进行合理回收利用,经济价值显著。
在蒸发生产中,二次蒸气的产量较大,且含大量的潜热,采用多效蒸发器的目的是为了节省加热蒸气的消耗量。理论上,1kg加热蒸气大约可蒸发1kg水。但由于有热损失,而且分离室中水的汽化潜热要比加热室中的冷凝潜热为大,因此,实际上蒸发1kg水所需要的加热蒸气超过1kg。随着效数的增加,蒸气的经济性(U=W/D)的增长率逐渐下降,传热的温度差损失增大,使得蒸发器的生产强度大大下降,设备费用成倍增加。在处理乏汽热回收时,一般采用以氟利昂为制冷剂的蒸汽压缩式热泵技术,蒸发温度越高,热泵性能系数和效率越高,在回收过程中,凝结潜热能够保证热泵在较高的蒸发温度下运行,温降显热则会导致乏汽凝结水的温度持续降低,虽然能够保证***的真空度,但会导致***的性能变差。
中国发明专利一种深度冷凝乏汽的双级压缩热泵循环***,公开号CN209230074U,用于辊道输送线乏汽的深度热回收,通过双极压缩热泵的设置实现梯级蒸发和梯级压缩,从而提高了热泵的性能系数,其中利用压缩机对制冷剂实现梯级压缩,但消耗的能量和运行成本相对较多,需要提供一种既能够解决热泵性能系数和效率偏低,节能性较差,又能节约能量和运行成本的热泵***。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为了解决现有的热泵循环***存在热泵蒸发温度偏低,热泵性能系数和效率偏低,***节能性差,以及消耗能量和运行成本较大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方案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喷射压缩式深度冷凝乏汽的热泵循环***,包括第一压缩机、热泵冷凝器、第一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一蒸发器、第二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二蒸发器、喷射器、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第一制冷剂管路、第二制冷剂管路、第三制冷剂管路、第四制冷剂管路、第五制冷剂管路、第六制冷剂管路、第七制冷剂管路、第八制冷剂管路、第九制冷剂管路、第一乏汽管路、第二乏汽管路、第三乏汽管路,
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热泵冷凝器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连接;
第一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制冷剂出口端连接,第一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三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膨胀阀,第二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膨胀阀,第三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五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五制冷剂管路与喷射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喷射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六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六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汇合且与第七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七制冷剂管路沿介质流动方向与第一压缩机的入口端连接,第一压缩机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八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九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九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喷射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第八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
第一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一蒸发器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二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三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
方案二:一种喷射压缩式深度冷凝乏汽的热泵循环***,包括第一压缩机、热泵冷凝器、第一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一蒸发器、第二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二蒸发器、喷射器、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第一制冷剂管路、第二制冷剂管路、第三制冷剂管路、第四制冷剂管路、第五制冷剂管路、第六制冷剂管路、第七制冷剂管路、第八制冷剂管路、第九制冷剂管路、第一乏汽管路、第二乏汽管路、第三乏汽管路,
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热泵冷凝器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连接;
第一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制冷剂出口端连接,第一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膨胀阀,第一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三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膨胀阀,第三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五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五制冷剂管路与喷射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喷射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六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六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汇合且与第七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七制冷剂管路沿介质流动方向与第一压缩机的进口端连接,第一压缩机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八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九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九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喷射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第八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
第一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一蒸发器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二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三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
方案三:一种喷射压缩式深度冷凝乏汽的热泵循环***,包括第一压缩机、热泵冷凝器、第一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一蒸发器、第二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二蒸发器、喷射器、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第一制冷剂管路、第二制冷剂管路、第三制冷剂管路、第四制冷剂管路、第五制冷剂管路、第六制冷剂管路、第七制冷剂管路、第八制冷剂管路、第九制冷剂管路、第一乏汽管路、第二乏汽管路、第三乏汽管路、第三节流膨胀阀、经济器、第十制冷剂管路、第十一制冷剂管路、第十二制冷剂管路,
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热泵冷凝器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连接;
第一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制冷剂出口端连接,第一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十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十一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沿介质流动方向第十制冷剂管路与经济器连接,第十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三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十一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三节流膨胀阀,第十一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经济器的进口端连接,经济器的出口端与第十二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十二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一压缩机的进口端连接,第二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膨胀阀,第二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膨胀阀,第三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五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五制冷剂管路与喷射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喷射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六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六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汇合且与第七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七制冷剂管路沿介质流动方向与第一压缩机的进口端连接,第一压缩机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八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九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九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喷射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第八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
第一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一蒸发器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二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三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
方案四:一种喷射压缩式深度冷凝乏汽的热泵循环***,包括第一压缩机、热泵冷凝器、第一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一蒸发器、第二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二蒸发器、喷射器、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第一制冷剂管路、第二制冷剂管路、第三制冷剂管路、第四制冷剂管路、第五制冷剂管路、第六制冷剂管路、第八制冷剂管路、第九制冷剂管路、第一乏汽管路、第二乏汽管路、第三乏汽管路、第三节流膨胀阀、回热器、第十三制冷剂管路、第十四制冷剂管路,
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热泵冷凝器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连接;
第一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制冷剂出口端连接,沿介质流动方向第一制冷剂管路与回热器连接,回热器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三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膨胀阀,第二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四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回热器的介质进口端连接,回热器的介质出口端与第第三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膨胀阀,第三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五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五制冷剂管路与喷射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喷射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六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六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七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汇合且与第十四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十四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一压缩机的进口端连接,第一压缩机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八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九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九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喷射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第八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
第一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一蒸发器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二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三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利用喷射器代替了现有热泵***中的压缩机,经过第一压缩机加压后的高压制冷剂蒸汽,通过第九制冷剂管路进入喷射器,与从热泵第二蒸发器中的低压制冷剂蒸汽混合,通过喷管加压至热泵第一蒸发器产生的制冷剂蒸汽压力,与常规的压缩机相比,喷射器并没有直接消耗机械功,在达到和压缩机相同效果的同时有效的节约了能量和成本;
(2)本发明通过热泵第一蒸发器和热泵第二蒸发器实现了制冷剂的梯级蒸发,设置为二效蒸发,传热的温度差损失较小,保证了蒸发器的生产强度的同时降低了设备费用,通过第一压缩机和喷射器实现了制冷剂蒸汽的梯级压缩,避免了所有制冷剂蒸汽都需要进行深度压缩,通过乏汽废热的梯级回收和能量品质的梯级提升,最终实现了热泵循环***性能系数的提高,根据试验数据显示,可提高15-20%;
(3)本发明可以根据预算和***的需要设置经济器和回热器,第十制冷剂管路中的制冷剂在经济器中散热冷却,通过第一节流膨胀阀和第二节流膨胀阀深度冷凝后进入热泵换热,能有效提高热泵效率;高温制冷剂流经第一制冷剂管路进入回热器,在回热器中与热泵第一蒸发器流出的低温制冷剂蒸汽进行热交换,从而降低高温制冷剂的温度,有效提高制冷量以及热泵效率,通过设置经济器和回热器还能降低第一压缩机的排气温度,从而降低压缩机耗功,达到节能的目的,根据实际应用可实现节省水费5万元以上,节省蒸汽年效益100万元以上,年节省天然气量800吨/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箭头方向表示介质流动的方向。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压缩机,2-热泵冷凝器,3-第一节流膨胀阀,4-热泵第一蒸发器,5-第二节流膨胀阀,6-热泵第二蒸发器,7-喷射器,8-第一载热介质管路,9-第二载热介质管路,10-第一制冷剂管路,11-第二制冷剂管路,12-第三制冷剂管路,13-第四制冷剂管路,14-第五制冷剂管路,15-第六制冷剂管路,16-第七制冷剂管路,17-第八制冷剂管路,18-第九制冷剂管路,19-第一乏汽管路,20-第二乏汽管路,21-第三乏汽管路,22-第三节流膨胀阀,23-经济器,24-第十制冷剂管路,25-第十一制冷剂管路,26-第十二制冷剂管路,27-回热器,28-第十三制冷剂管路,29-第十四制冷剂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应当说明的是,各实施例中的术语名词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方位的词语,只是为了简化描述基于说明书附图的位置关系,并不代表所指的元件和装置等必须按照说明书中特定的方位和限定的操作及方法、构造进行操作,该类方位名词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应当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并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案一:结合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喷射压缩式深度冷凝乏汽的热泵循环***,包括第一压缩机、热泵冷凝器、第一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一蒸发器、第二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二蒸发器、喷射器、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第一制冷剂管路、第二制冷剂管路、第三制冷剂管路、第四制冷剂管路、第五制冷剂管路、第六制冷剂管路、第七制冷剂管路、第八制冷剂管路、第九制冷剂管路、第一乏汽管路、第二乏汽管路、第三乏汽管路,
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热泵冷凝器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连接;
第一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制冷剂出口端连接,第一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三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膨胀阀,第二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膨胀阀,第三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五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五制冷剂管路与喷射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喷射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六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六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汇合且与第七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七制冷剂管路沿介质流动方向与第一压缩机的入口端连接,第一压缩机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八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九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九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喷射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第八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
第一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一蒸发器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二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三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
本实施方式的运行原理:
乏汽的放热过程:乏汽通过第一乏汽管路首先进入第一热泵蒸发器进行凝结放热,乏汽凝结是一个相变过程,温度维持不变,乏汽凝结成水之后,继续进入第二热泵蒸发器进行降温放热,这是一个单相换热过程,乏汽凝结水温度持续降低,在热泵第一蒸发器和热泵第二蒸发器中,乏汽将其全部的凝结潜热和部分温差显热都传递给了热泵的制冷剂,实现了乏汽废热的回收;
制冷剂的热力循环过程:喷射器将热泵第二蒸发器产生的制冷剂蒸汽与经第一压缩机加压后的蒸汽混合,使得从喷射器中喷射出的蒸汽达到热泵第一蒸发器产生的制冷剂蒸汽压力,之后两股制冷剂蒸汽汇合,进入第一压缩机进行压缩升压,第一压缩机的排气进入热泵冷凝器进行凝结放热(将热量释放给载热介质),并冷凝成液态制冷剂流出热泵冷凝器;
液态制冷剂通过第一制冷剂管路流出热泵冷凝器之后分成两路,其中流量较大的一路通过第二制冷剂管路由第一节流膨胀阀节流降压降温之后进入热泵第一蒸发器,并在热泵第一蒸发器中吸收乏汽的凝结潜热,蒸发为气态,流量较小的另一路通过第三制冷剂管路由第二节流膨胀阀节流降压降温之后进入热泵第二蒸发器,并在热泵第二蒸发器中吸收乏汽凝结水的显热,蒸发为气态,之后气态制冷剂进入喷射器进行压缩升压,达到热泵第一蒸发器产生的制冷剂蒸汽压力,喷射器的排气与热泵第一蒸发器产生的制冷剂蒸汽汇合,再进入第一压缩机进行压缩升压,如此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制冷剂热力循环过程。
载热介质的吸热过程:载热介质从第一载热介质管路进入热泵冷凝器,由于载热介质温度比第一压缩机的制冷剂排气的饱和温度要低一些,在热泵冷凝器中,载热介质将被第一压缩机排出的高压高温制冷剂蒸汽加热,实现乏汽被回收的热量转移至载热介质中,同时提高了热量的品位。
本发明节能的原因分析:
由于多效蒸发***需要很高的真空度保障,因此需要乏汽凝结水的温度降至很低,如果采用常规热泵循环,必须按照乏汽凝结水的出口温度来设计热泵的蒸发温度,必须按照载热介质的出口温度来设计热泵的冷凝温度,热泵的冷凝温度与蒸发温度相差较大,根据制冷常识,这样的热泵***的性能系数是非常低的,采用这样的热泵***进行乏汽热回收的节能性和经济性很难得到体现。
常规热泵循环不经济的根本原因是只采用了一级蒸发,导致蒸发温度太低,没有充分利用乏汽相变时饱和温度较高和温度不变的优点。通过计算可以发现,热泵第一蒸发器承担了乏汽热回收中的绝大部分的凝结潜热,而热泵第二蒸发器只承担了乏汽热回收中的较小部分的显热。也就是说乏汽的废热绝大部分是在较高的温度条件下释放的,用于回收只占小部分的乏汽凝结水显热。这一小部分的制冷剂蒸汽可以采用喷射器进行单独压缩,达到对应的制冷剂饱和压力之后,再与绝大部分的制冷剂蒸汽混合,一起进入第一压缩机进行压缩。通过梯级蒸发和梯级压缩,实现了乏汽废热的梯级回收和和能量品质的梯级提升,避免了所有制冷剂蒸汽都需要进行深度压缩,从而实现了热泵循环***性能系数的提高。
本发明采用喷射器代替了常规的压缩机。喷射器是一种使两股压力不同的流体相互混合,并形成一股流体,且直接不消耗机械能而提高引射流体压力的装置。经过第一压缩机加压后的高压制冷剂蒸汽,通过第九制冷剂管路进入喷射器,与从热泵第二蒸发器中的低压制冷剂蒸汽混合,通过喷管加压至热泵第一蒸发器产生的制冷剂蒸汽压力。与常规的压缩机相比,喷射器有效的节约了能量和成本。
本发明中的乏汽可以是各类蒸发浓缩工艺的各效低压二次蒸汽,也可以是蒸汽***的闪蒸汽或二次蒸汽等。载热介质可以是水,也可以是载热油、空气等可用于工艺生产或供热的热媒介。制冷剂可以使用氟利昂类工质,或者氨、烷烃类等工质。
当乏汽凝结水的降温幅度较大时,适合采用本实施方式。因为乏汽凝结水的降温幅度越大,热泵第二蒸发器的蒸发压力与热泵第一蒸发器的蒸发压力之间的差值就越大,喷射器的排气压力可能达不到第一压缩机的中间补气压力,因此喷射器的排气只能与热泵第一蒸发器产生的制冷剂蒸汽混合后,再从第一压缩机的主进气口进入第一压缩机。
具体实施方案二:结合图2所示,一种喷射压缩式深度冷凝乏汽的热泵循环***,包括第一压缩机、热泵冷凝器、第一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一蒸发器、第二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二蒸发器、喷射器、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第一制冷剂管路、第二制冷剂管路、第三制冷剂管路、第四制冷剂管路、第五制冷剂管路、第六制冷剂管路、第七制冷剂管路、第八制冷剂管路、第九制冷剂管路、第一乏汽管路、第二乏汽管路、第三乏汽管路,
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热泵冷凝器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连接;
第一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制冷剂出口端连接,第一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膨胀阀,第一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三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膨胀阀,第三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五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五制冷剂管路与喷射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喷射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六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六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汇合且与第七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七制冷剂管路沿介质流动方向与第一压缩机的进口端连接,第一压缩机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八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九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九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喷射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第八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
第一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一蒸发器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二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三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
本实施方式的运行原理: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区别在于在第一节流膨胀阀沿介质流动方向与第一制冷剂管路连接,其目在于通过梯级节流的方式对进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蒸汽进行深度冷凝,提高热泵效率。本实施方案的其他组合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案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案三:结合图3所示,一种喷射压缩式深度冷凝乏汽的热泵循环***,包括第一压缩机、热泵冷凝器、第一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一蒸发器、第二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二蒸发器、喷射器、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第一制冷剂管路、第二制冷剂管路、第三制冷剂管路、第四制冷剂管路、第五制冷剂管路、第六制冷剂管路、第七制冷剂管路、第八制冷剂管路、第九制冷剂管路、第一乏汽管路、第二乏汽管路、第三乏汽管路、第三节流膨胀阀、经济器、第十制冷剂管路、第十一制冷剂管路、第十二制冷剂管路,
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热泵冷凝器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连接;
第一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制冷剂出口端连接,第一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十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十一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沿介质流动方向第十制冷剂管路与经济器连接,第十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三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十一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三节流膨胀阀,第十一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经济器的进口端连接,经济器的出口端与第十二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十二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一压缩机的进口端连接,第二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膨胀阀,第二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膨胀阀,第三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五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五制冷剂管路与喷射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喷射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六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六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汇合且与第七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七制冷剂管路沿介质流动方向与第一压缩机的进口端连接,第一压缩机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八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九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九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喷射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第八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
第一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一蒸发器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二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三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
本实施方式的运行原理: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区别在于在增设了经济器和第三节流膨胀阀。经济器是一种通过制冷剂自身节流蒸发吸收热量从而使另一部分制冷剂得到过冷的换热器,第十制冷剂管路中的制冷剂在经济器中散热冷却,通过第一节流膨胀阀和第二节流膨胀阀深度冷凝后进入热泵换热,能有效提高热泵效率。通过第三膨胀阀的制冷剂在经济器中被加热,之后进入第一压缩机,能有效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从而降低压缩机耗功,达到节能的目的。本实施方案的其他组合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案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案四:结合图4所示,一种喷射压缩式深度冷凝乏汽的热泵循环***,包括第一压缩机、热泵冷凝器、第一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一蒸发器、第二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二蒸发器、喷射器、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第一制冷剂管路、第二制冷剂管路、第三制冷剂管路、第四制冷剂管路、第五制冷剂管路、第六制冷剂管路、第八制冷剂管路、第九制冷剂管路、第一乏汽管路、第二乏汽管路、第三乏汽管路、第三节流膨胀阀、回热器、第十三制冷剂管路、第十四制冷剂管路,
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热泵冷凝器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连接;
第一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制冷剂出口端连接,沿介质流动方向第一制冷剂管路与回热器连接,回热器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三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膨胀阀,第二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四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回热器的介质进口端连接,回热器的介质出口端与第第三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膨胀阀,第三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五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五制冷剂管路与喷射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喷射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六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六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七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汇合且与第十四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十四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一压缩机的进口端连接,第一压缩机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八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九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九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喷射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第八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
第一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一蒸发器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二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三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
本实施方式的运行原理: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区别在于在增设了回热器,回热器又称气液热交换器,是一种使制冷剂液体过冷和蒸汽过热的热交换设备。高温制冷剂流经第一制冷剂管路进入回热器,在回热器中与热泵第一蒸发器流出的低温制冷剂蒸汽进行热交换,从而降低高温制冷剂的温度,有效提高制冷量以及热泵效率。低温的制冷剂蒸汽被加热后进入第一压缩机,能有效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从而降低压缩机耗功,达到节能的目的。本实施方案的其他组合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案一相同。
虽然本发明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发明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喷射压缩式深度冷凝乏汽的热泵循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压缩机(1)、热泵冷凝器(2)、第一节流膨胀阀(3)、热泵第一蒸发器(4)、第二节流膨胀阀(5)、热泵第二蒸发器(6)、喷射器(7)、第一载热介质管路(8)、第二载热介质管路(9)、第一制冷剂管路(10)、第二制冷剂管路(11)、第三制冷剂管路(12)、第四制冷剂管路(13)、第五制冷剂管路(14)、第六制冷剂管路(15)、第七制冷剂管路(16)、第八制冷剂管路(17)、第九制冷剂管路(18)、第一乏汽管路(19)、第二乏汽管路(20)、第三乏汽管路(21),
第一载热介质管路(8)的出口端与热泵冷凝器(2)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热泵冷凝器(2)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二载热介质管路(9)的进口端连接;
第一制冷剂管路(10)的进口端与热泵冷凝器(2)的制冷剂出口端连接,第一制冷剂管路(10)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制冷剂管路(11)的进口端和第三制冷剂管路(12)的进口端连接,第二制冷剂管路(11)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膨胀阀(3),第二制冷剂管路(11)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4)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蒸发器(4)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13)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制冷剂管路(12)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膨胀阀(5),第三制冷剂管路(12)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五制冷剂管路(14)的进口端连接,第五制冷剂管路(14)与喷射器(7)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喷射器(7)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六制冷剂管路(15)的进口端连接,第六制冷剂管路(15)的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13)的出口端汇合且与第七制冷剂管路(16)的进口端连接,第七制冷剂管路(16)沿介质流动方向与第一压缩机(1)的入口端连接,第一压缩机(1)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八制冷剂管路(17)的进口端和第九制冷剂管路(18)的进口端连接,第九制冷剂管路(18)的出口端与喷射器(7)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第八制冷剂管路(17)的出口端与热泵冷凝器(2)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
第一乏汽管路(19)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4)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一蒸发器(4)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二乏汽管路(20)的进口端连接,第二乏汽管路(20)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三乏汽管路(21)的进口端连接。
2.一种喷射压缩式深度冷凝乏汽的热泵循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压缩机(1)、热泵冷凝器(2)、第一节流膨胀阀(3)、热泵第一蒸发器(4)、第二节流膨胀阀(5)、热泵第二蒸发器(6)、喷射器(7)、第一载热介质管路(8)、第二载热介质管路(9)、第一制冷剂管路(10)、第二制冷剂管路(11)、第三制冷剂管路(12)、第四制冷剂管路(13)、第五制冷剂管路(14)、第六制冷剂管路(15)、第七制冷剂管路(16)、第八制冷剂管路(17)、第九制冷剂管路(18)、第一乏汽管路(19)、第二乏汽管路(20)、第三乏汽管路(21),
第一载热介质管路(8)的出口端与热泵冷凝器(2)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热泵冷凝器(2)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二载热介质管路(9)的进口端连接;
第一制冷剂管路(10)的进口端与热泵冷凝器(2)的制冷剂出口端连接,第一制冷剂管路(10)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膨胀阀(3),第一制冷剂管路(10)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制冷剂管路(11)的进口端和第三制冷剂管路(12)的进口端连接,第二制冷剂管路(11)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4)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蒸发器(4)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13)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制冷剂管路(12)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膨胀阀(5),第三制冷剂管路(12)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五制冷剂管路(14)的进口端连接,第五制冷剂管路(14)与喷射器(7)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喷射器(7)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六制冷剂管路(15)的进口端连接,第六制冷剂管路(15)的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13)的出口端汇合且与第七制冷剂管路(16)的进口端连接,第七制冷剂管路(16)沿介质流动方向与第一压缩机(1)的进口端连接,第一压缩机(1)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八制冷剂管路(17)的进口端和第九制冷剂管路(18)的进口端连接,第九制冷剂管路(18)的出口端与喷射器(7)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第八制冷剂管路(17)的出口端与热泵冷凝器(2)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
第一乏汽管路(19)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4)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一蒸发器(4)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二乏汽管路(20)的进口端连接,第二乏汽管路(20)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三乏汽管路(21)的进口端连接。
3.一种喷射压缩式深度冷凝乏汽的热泵循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压缩机(1)、热泵冷凝器(2)、第一节流膨胀阀(3)、热泵第一蒸发器(4)、第二节流膨胀阀(5)、热泵第二蒸发器(6)、喷射器(7)、第一载热介质管路(8)、第二载热介质管路(9)、第一制冷剂管路(10)、第二制冷剂管路(11)、第三制冷剂管路(12)、第四制冷剂管路(13)、第五制冷剂管路(14)、第六制冷剂管路(15)、第七制冷剂管路(16)、第八制冷剂管路(17)、第九制冷剂管路(18)、第一乏汽管路(19)、第二乏汽管路(20)、第三乏汽管路(21)、第三节流膨胀阀(22)、经济器(23)、第十制冷剂管路(24)、第十一制冷剂管路(25)、第十二制冷剂管路(26),
第一载热介质管路(8)的出口端与热泵冷凝器(2)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热泵冷凝器(2)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二载热介质管路(9)的进口端连接;
第一制冷剂管路(10)的进口端与热泵冷凝器(2)的制冷剂出口端连接,第一制冷剂管路(10)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十制冷剂管路(24)的进口端和第十一制冷剂管路(25)的进口端连接,沿介质流动方向第十制冷剂管路(24)与经济器(23)连接,第十制冷剂管路(24)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制冷剂管路(11)的进口端和第三制冷剂管路(12)的进口端连接,第十一制冷剂管路(25)上设置有第三节流膨胀阀(22),第十一制冷剂管路(25)的出口端与经济器(23)的进口端连接,经济器(23)的出口端与第十二制冷剂管路(26)的进口端连接,第十二制冷剂管路(26)的出口端与第一压缩机(1)的进口端连接,第二制冷剂管路(11)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膨胀阀(3),第二制冷剂管路(11)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4)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蒸发器(4)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13)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制冷剂管路(12)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膨胀阀(5),第三制冷剂管路(12)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五制冷剂管路(14)的进口端连接,第五制冷剂管路(14)与喷射器(7)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喷射器(7)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六制冷剂管路(15)的进口端连接,第六制冷剂管路(15)的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13)的出口端汇合且与第七制冷剂管路(16)的进口端连接,第七制冷剂管路(16)沿介质流动方向与第一压缩机(1)的进口端连接,第一压缩机(1)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八制冷剂管路(17)的进口端和第九制冷剂管路(18)的进口端连接,第九制冷剂管路(18)的出口端与喷射器(7)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第八制冷剂管路(17)的出口端与热泵冷凝器(2)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
第一乏汽管路(19)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4)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一蒸发器(4)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二乏汽管路(20)的进口端连接,第二乏汽管路(20)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三乏汽管路(21)的进口端连接。
4.一种喷射压缩式深度冷凝乏汽的热泵循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压缩机(1)、热泵冷凝器(2)、第一节流膨胀阀(3)、热泵第一蒸发器(4)、第二节流膨胀阀(5)、热泵第二蒸发器(6)、喷射器(7)、第一载热介质管路(8)、第二载热介质管路(9)、第一制冷剂管路(10)、第二制冷剂管路(11)、第三制冷剂管路(12)、第四制冷剂管路(13)、第五制冷剂管路(14)、第六制冷剂管路(15)、第八制冷剂管路(17)、第九制冷剂管路(18)、第一乏汽管路(19)、第二乏汽管路(20)、第三乏汽管路(21)、第三节流膨胀阀(22)、回热器(27)、第十三制冷剂管路(28)、第十四制冷剂管路(29),
第一载热介质管路(8)的出口端与热泵冷凝器(2)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热泵冷凝器(2)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二载热介质管路(9)的进口端连接;
第一制冷剂管路(10)的进口端与热泵冷凝器(2)的制冷剂出口端连接,沿介质流动方向第一制冷剂管路(10)与回热器(27)连接,回热器(27)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制冷剂管路(11)的进口端和第三制冷剂管路(12)的进口端连接,第二制冷剂管路(11)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膨胀阀(3),第二制冷剂管路(11)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4)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蒸发器(4)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13)的进口端连接,第四制冷剂管路(13)的出口端与回热器(27)的介质进口端连接,回热器(27)的介质出口端与第第三制冷剂管路(28)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制冷剂管路(12)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膨胀阀(5),第三制冷剂管路(12)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五制冷剂管路(14)的进口端连接,第五制冷剂管路(14)与喷射器(7)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喷射器(7)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六制冷剂管路(15)的进口端连接,第六制冷剂管路(15)的出口端与第七制冷剂管路(16)的出口端汇合且与第十四制冷剂管路(29)的进口端连接第十四制冷剂管路(29)的出口端与第一压缩机(1)的进口端连接,第一压缩机(1)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八制冷剂管路(17)的进口端和第九制冷剂管路(18)的进口端连接,第九制冷剂管路(18)的出口端与喷射器(7)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第八制冷剂管路(17)的出口端与热泵冷凝器(2)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
第一乏汽管路(19)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4)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一蒸发器(4)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二乏汽管路(20)的进口端连接,第二乏汽管路(20)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三乏汽管路(21)的进口端连接。
CN202110573060.2A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喷射压缩式深度冷凝乏汽的热泵循环*** Active CN1132805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73060.2A CN113280529B (zh)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喷射压缩式深度冷凝乏汽的热泵循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73060.2A CN113280529B (zh)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喷射压缩式深度冷凝乏汽的热泵循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80529A true CN113280529A (zh) 2021-08-20
CN113280529B CN113280529B (zh) 2022-06-14

Family

ID=77281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73060.2A Active CN113280529B (zh)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喷射压缩式深度冷凝乏汽的热泵循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80529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2454A (zh) * 2007-03-28 2007-12-05 魏仕英 旋转射流喷雾增压式冷水制备方法和冷水机
CN101825372A (zh) * 2010-04-14 2010-09-08 东南大学 喷射制冷与蒸汽压缩制冷联合循环装置及方法
CN207963226U (zh) * 2018-01-11 2018-10-1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喷射器膨胀自复叠制冷循环***
CN109442804A (zh) * 2018-12-17 2019-03-08 上海新奥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深度冷凝乏汽的双级压缩热泵循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2454A (zh) * 2007-03-28 2007-12-05 魏仕英 旋转射流喷雾增压式冷水制备方法和冷水机
CN101825372A (zh) * 2010-04-14 2010-09-08 东南大学 喷射制冷与蒸汽压缩制冷联合循环装置及方法
CN207963226U (zh) * 2018-01-11 2018-10-1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喷射器膨胀自复叠制冷循环***
CN109442804A (zh) * 2018-12-17 2019-03-08 上海新奥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深度冷凝乏汽的双级压缩热泵循环***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GUANGMING CHEN等: "Thermodynamic analysis of ejector cooling cycles with heat-driven feed pumping devices", 《ENERGY》 *
戚大威等: "蒸汽压缩/喷射制冷***喷射器设计及节能分析", 《制冷学报》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80529B (zh) 2022-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48433U (zh) 一种带有蒸发式冷凝器的热管热泵双模空调
CN202216448U (zh) 扩散吸收式制冷与蒸汽压缩制冷联合循环装置
CN102322705B (zh) 扩散吸收式制冷与蒸汽压缩制冷联合循环装置
CN103398485A (zh) 一种蒸气压缩制冷***装置及过冷方法
CN110552749A (zh) 耦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的跨临界二氧化碳循环余热发电***
CN212299530U (zh) 一种带压力控制装置的制冷***
CN109442804B (zh) 一种深度冷凝乏汽的双级压缩热泵循环***
CN101737998A (zh) 一种用于充分回收废热的吸收式制冷装置
CN113280529B (zh) 一种喷射压缩式深度冷凝乏汽的热泵循环***
CN216204314U (zh) 一种余热回收型高温热水-蒸汽机组
CN215002381U (zh) 一种高效吸收式热泵
CN105066502A (zh) 一种回收相变热的直燃式吸收制冷方法及装置
CN212274317U (zh) 制冷***中利用余热回收制取高温热水***
CN209230074U (zh) 一种深度冷凝乏汽的双级压缩热泵循环***
CN210751315U (zh) 一种应用于切削液浓缩的空气源多效真空式蒸发***
CN113091349A (zh) 一种高效吸收式热泵
CN113932472A (zh) 一种基于燃气机热泵和有机朗肯循环耦合***的运行方法
CN105783331A (zh) 空气源冷水机组的热量高效回收装置
CN110986425A (zh) 一种带太阳能补热的水蒸气热泵***
CN210718177U (zh) 一种回热型燃油冷却装置
CN220152983U (zh) 一种复合型凝汽器乏汽余热回收装置
CN217785518U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机组
CN214468874U (zh) 一种双蒸发温度、双冷凝温度的热泵主机
CN216281670U (zh) 一种热水供应***
CN218864525U (zh) 一种水复叠双极高效热泵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