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70543A - 高频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高频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70543A
CN113170543A CN201980077774.5A CN201980077774A CN113170543A CN 113170543 A CN113170543 A CN 113170543A CN 201980077774 A CN201980077774 A CN 201980077774A CN 113170543 A CN113170543 A CN 1131705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heating apparatus
frequency heating
connection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7777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夘野高史
福井干男
吉野浩二
细川大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1705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705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46Dielectric heating
    • H05B6/54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46Dielectric heating
    • H05B6/48Circuits
    • H05B6/50Circui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64Heating using microwaves
    • H05B6/66Circuits
    • H05B6/664Aspects related to the power supply of the microwave heating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64Heating using microwaves
    • H05B6/66Circuits
    • H05B6/68Circui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
    • H05B6/688Circui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 for thaw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nstitution Of High-Frequency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高频加热装置具备第一电极(11)、第二电极(12)、高频电源、位置调整部(20)以及控制部。第二电极(12)与第一电极(11)对置地配置。高频电源向第一电极(11)或第二电极(12)供给高频电力。位置调整部(20)调整第一电极(11)的位置。控制部控制位置调整部(20)。位置调整部(20)具备配重(21)、一个以上的连接线(22)、一个以上的滑轮(23)以及一个以上的驱动部(24)。一个以上的连接线(22)将配重(21)与第一电极(11)连接。一个以上的滑轮(23)支承一个以上的连接线(22)。一个以上的驱动部(24)安装于一个以上的滑轮(23),驱动一个以上的滑轮(23)。根据本方式,能够高效地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

Description

高频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高频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高频加热装置。该装置是利用供给到电极间的高频电力对配置于对置的电极间的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的解冻装置。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解冻装置具备对置电极、电极间隔调节机构、高频供给电路以及条件变更部。电极间隔调节机构调节对置电极的间隔。高频供给电路向对置电极供给高频电力。条件变更部根据对置电极的间隔,变更向对置电极供给高频电力的供给条件。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解冻装置通过根据解冻对象物的高度来调节对置电极的间隔,从而无论解冻对象物的高度如何均可在更适当的状态下对解冻对象物进行解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25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具备包括马达和棒状的支承部件的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使由支承部件支承的电极升降,该支承部件连结于与马达连结的齿轮齿条机构的齿条。
在这样的装置中,一边利用支承部件支承电极,一边通过马达的旋转使电极移动。因此,需要使用高转矩的大型马达,或者为了产生高转矩而需要使用齿轮。但是,通过由马达实现的支承部件的上下移动,难以以根据加热对象物的高度将电极配置在适当的位置的方式进行控制。
若无法将电极配置于适当的位置,则有时无法均匀地加热加热对象物,或至加热完成为止花费时间。其结果,无法高效地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
而且,这样的装置需要用于配置马达以及支承部件的空间。即,在这样的装置中,从实现省空间化的观点出发,也存在改善的余地。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高频加热装置具备第一电极、第二电极、高频电源、位置调整部以及控制部。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对置地配置。高频电源向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供给高频电力。位置调整部调整第一电极的位置。控制部控制位置调整部。
位置调整部具备配重、一个以上的连接线、一个以上的滑轮以及一个以上的驱动部。一个以上的连接线将配重与第一电极连接。一个以上的滑轮支承一个以上的连接线。一个以上的驱动部安装于一个以上的滑轮,驱动一个以上的滑轮。
根据本方式,能够高效地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高频加热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位置调整部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位置调整部的详细结构的放大立体图。
图4是表示使第一电极向下方移动的状态下的加热室内部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连接部件被按压于引导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高频电源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7A是表示匹配器的一个结构的概略图。
图7B是表示匹配器的其他结构的概略图。
图8A是示意性地表示与连接线及滑轮的配置相关的第一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8B是示意性地表示与连接线及滑轮的配置相关的第二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8C是示意性地表示与连接线及滑轮的配置相关的第三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使用两个连接线来支承第一电极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使用三个连接线来支承第一电极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第一方式的高频加热装置具备第一电极、第二电极、高频电源、位置调整部以及控制部。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对置地配置。高频电源对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供给高频电力。位置调整部调整第一电极的位置。控制部控制位置调整部。
位置调整部具备配重、一个以上的连接线、一个以上的滑轮以及一个以上的驱动部。一个以上的连接线将配重与第一电极连接。一个以上的滑轮支承一个以上的连接线。一个以上的驱动部安装于一个以上的滑轮,驱动一个以上的滑轮。
在本公开的第二方式的高频加热装置中,在第一方式的基础上,配重比第一电极轻。
在本公开的第三方式的高频加热装置中,在第一方式的基础上,在第一电极的中央设置有从高频电源向第一电极供给高频电力的供电部。一个以上的连接线在与供电部不同的位置处与第一电极连接。
在本公开的第四方式的高频加热装置中,在第一方式的基础上,还具备沿高度方向引导第一电极的引导件。
在本公开的第五方式的高频加热装置中,在第四方式的基础上,第一电极被引导件支承。
在本公开的第六方式的高频加热装置中,在第五方式的基础上,一个以上的滑轮配置在比一个以上的连接线与第一电极的连接位置靠近引导件的位置。
在本公开的第七方式的高频加热装置中,在第五方式的基础上,一个以上的连接线相对于第一电极倾斜地连接。
在本公开的第八方式的高频加热装置中,在第一方式的基础上,一个以上的连接线在第一电极的重心处与第一电极连接。一个以上的滑轮以使一个以上的连接线与第一电极垂直的方式配置在第一电极的重心的上方。
在本公开的第九方式的高频加热装置中,在第一方式的基础上,第一电极与多个连接线连接。第一电极11的重心位于将连接多个连接线与第一电极的多个连接位置连结而形成的线段的重心、或者将该多个连接位置连结而形成的多边形的重心。
在本公开的第十方式的高频加热装置中,在第一方式的基础上,一个以上的连接线分别具备彼此独立的多个线状部件。多个线状部件经由一个以上的滑轮连接。
在本公开的第十一方式的高频加热装置中,在第一方式的基础上,位置调整部还具备沿高度方向引导配重的配重引导件。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整体结构】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高频加热装置1的结构的概略图。如图1所示,高频加热装置1具备第一电极11、第二电极12、加热室13、位置调整部20、高频电源30、匹配器40以及控制部50。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配置于加热室13内。加热对象物90配置在第一电极11与第二电极12之间的第二电极12上。加热对象物90是厚度均匀的电介质例如食材。
位置调整部20调整第一电极11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位置调整部20根据加热对象物90的高度来调整第一电极11的高度。高频电源30向第一电极11供给高频电力。由此,在第一电极11与第二电极12之间产生电场,对配置于第一电极11与第二电极12之间的加热对象物90进行感应加热。
<第一电极>
第一电极11是配置于加热室13内的上部的、具备矩形形状的平板状的电极。
<第二电极>
第二电极12是具有矩形形状的平板状的电极。第二电极12在加热室13的底面上与第一电极11对置地配置。
<位置调整部>
图2是表示位置调整部20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位置调整部20的详细结构的放大立体图。在图2、图3中,为了能够看到加热室13的内部,省略高频电源30、匹配器40、控制部50等要素以及高频加热装置1的壳体。
在以下附图中,X轴、Y轴、Z轴分别表示高频加热装置1的宽度方向、进深方向、高度方向。X轴的正方向表示高频加热装置1的左方向。Y轴的正方向表示高频加热装置1的后方向。Z轴的正方向表示高频加热装置1的上方向。
如图2所示,位置调整部20配置于加热室13的顶棚,根据控制部50的指示来调整第一电极11与第二电极12之间的距离。位置调整部20具备配重21、连接线22、滑轮23以及驱动部24。配重21配置于加热室13的后壁的外侧。配重21与连接线22的一端连接。配重21通过连接线22借助滑轮23进行移动而升降。
位置调整部20具备沿高度方向引导配重21的配重引导件25。配重引导件25配置于加热室13的后壁的外侧。配重21由具有矩形形状的板状部件形成。例如,配重21是使板状部件弯曲而形成的。在配重21的中央形成有供配重引导件25穿过的孔。配重21随着连接线22的移动而沿着配重引导件25升降。
配重21比第一电极11轻。例如,配重21具备第一电极11的重量的80%以上且99%以下的重量。
连接线22将配重21与第一电极11连接。例如,连接线22由金属制的线形成。在连接线22的一端连接有配重21。在连接线22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电极11。连接线22经由滑轮23将配重21与第一电极11连接。
如图2、图3所示,配重21通过两个连接线22与第一电极11连接。两个连接线22分别包含彼此独立的线状部件26a、26b。线状部件26a的一端与配重21连接,线状部件26a的另一端与滑轮23b连接。线状部件26b的一端与第一电极11连接,线状部件26b的另一端与滑轮23b连接。
滑轮23由圆柱部件形成,能够以圆柱部件的中心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在滑轮23的圆柱部件的侧面形成有对连接线22进行引导的槽。滑轮23包括两个滑轮(滑轮23a、23b)。滑轮23a、23b以在加热室13的顶棚的外侧左右排列的方式配置。
滑轮23a配置在加热室13的顶棚的外侧的最后部。滑轮23b配置在加热室13的顶棚的外侧的滑轮23a的前方。例如,滑轮23b配置在第一电极11的中央附近的上方。滑轮23a与连接线22的线状部件26a连接。滑轮23b与连接线22的线状部件26a和线状部件26b连接。
驱动部24安装于滑轮23b的轴,使滑轮23b旋转。例如,驱动部24由步进马达等构成。当滑轮23旋转时,配重21向上方或下方移动。若使配重21向上方移动,则第一电极11向下方移动,若使配重21向下方移动,则第一电极11向上方移动。
驱动部24通过马达的保持转矩而将第一电极11保持于规定的位置。通过配重21的重量,使保持第一电极11所需的驱动部24的保持转矩减小。
图4是表示使第一电极11向下方移动的状态下的加热室13内部的立体图。在图4中,为了能够看到加热室13的内部,省略高频电源30、匹配器40、控制部50、第二电极12等要素以及高频加热装置1的壳体。
如图4所示,当驱动部24以使卷绕于滑轮23b的线状部件26b送出的方式使滑轮23b旋转时,第一电极11向下方移动。
在加热室13的内部配置有具备中心轴沿着Z轴的圆柱形状的两个引导件27。引导件27配置于加热室13的后壁的附近。引导件27沿上下方向引导第一电极11。引导件27例如由绝缘材料形成。
第一电极11经由管状的连接部件28被引导件27间接地支承。连接部件28连结于第一电极11的后方的端部。引导件27***连接部件28。当第一电极11上下移动时,连接部件28沿着引导件27滑动。
为了使连接部件28沿着引导件27顺畅地滑动,在连接部件28与引导件27之间需要微小的间隙。但是,由于该间隙而有可能使第一电极11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以下所示,通过第一电极11将连接部件28按压于引导件27,从而将第一电极11保持为水平。
在第一电极11的中央设置有将来自高频电源30的高频电力供给至第一电极11的供电部29。两个连接线22连接于第一电极11的左右方向的端部的前后方向的中央。由此,两个连接线22和供电部29在高频加热装置1的左右方向上排列在一条直线上。
图5是表示连接部件28被按压于引导件27的状态的剖视图。图5表示从左右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的第一电极11的状态。如图5所示,第一电极11将连接部件28按压于引导件27。由此,连接部件28与引导件27平行。其结果,使第一电极11保持为水平。
在本实施方式中,滑轮23b配置在比图5所示的中心线CL1靠近引导件27的位置。连接线22在中心线CL1上与第一电极11连接。由此,第一电极11将连接部件28按压于引导件27。中心线CL1是指从连接线22与第一电极11的连接位置垂直地延伸的、通过第一电极11的前后方向的中央的线。即,滑轮23b配置在比连接线22与第一电极11的连接位置靠近引导件27的位置。
<高频电源>
如上所述,高频电源30与第一电极11连接,对第一电极11供给高频电力。图6是表示高频电源30的结构的概略图。如图6所示,高频电源30具备高频振荡器31、放大器32以及放大器33。高频振荡器31振荡HF~VHF频带的高频信号。放大器32、33根据来自控制部50的指示,对由高频振荡器31振荡出的高频信号进行放大。
<匹配器>
如图1所示,匹配器40配置在第一电极11与高频电源30之间。匹配器40取得高频电源30的阻抗与包含第一电极11、第二电极12、加热对象物90的加热室13内的阻抗的阻抗匹配。
图7A是表示匹配器40的结构的概略图。如图7A所示,匹配器40具备可变电感器L1和可变电容器C1。在匹配器40中,可变电感器L1与第一电极11连接。可变电容器C1接地。因此,由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构成的电容器与可变电感器L1串联连接,与可变电容器C1并联连接。
匹配器40根据来自控制部50的指示,使可变电感器L1的电感以及可变电容器C1的电容中的至少一方变化,从而取得加热室13与高频电源30的阻抗匹配。
图7B是表示作为匹配器40的变形例的匹配器40a的结构的概略图。如图7B所示,匹配器40a具备可变电感器L2、L3。在匹配器40a中,可变电感器L2与第一电极11连接。可变电感器L3接地。因此,由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构成的电容器与可变电感器L2串联连接,与可变电感器L3并联连接。匹配器40a根据来自控制部50的指示,使可变电感器L2以及可变电感器L3的至少一方的电感变化,从而取得加热室13与高频电源30的阻抗匹配。
<控制部>
控制部50例如由微型计算机构成。如图1所示,控制部50根据配置在第一电极11与第二电极12之间的加热对象物90的尺寸来控制位置调整部20,以调整第一电极11的位置(具体而言为高度)。
控制部50控制高频电源30,以将期望的高频电力供给至第一电极11。控制部50控制匹配器40,以取得加热室13与高频电源30的阻抗匹配。具体而言,控制部50对匹配器40所包含的可变电感器的电感以及可变电容器的电容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控制。
【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高频加热装置1具备调整第一电极11的位置的位置调整部20。位置调整部20具备配重21、连接线22、滑轮23以及驱动部24。连接线22将配重21与第一电极11连接。滑轮23支承连接线22。驱动部24安装于滑轮23,驱动滑轮23。通过该结构,能够高精度地调整第一电极11的位置,能够高效地加热加热对象物90。
具体而言,通过利用配重21的重量来抑制由第一电极11的重量引起的第一电极11向下方的移动,能够降低用于使第一电极11停止以及移动的驱动部24的转矩。因此,控制部50能够高精度地调整第一电极11的位置。其结果,控制部50能够根据加热对象物90的尺寸将第一电极11配置在适当的位置。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均匀地加热加热对象物90,或者缩短加热时间。其结果,能够高效地对加热对象物90进行加热。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第一电极11上下移动的机构配置于加热室13的外侧。因此,不需要在加热室13内的第一电极11的上方设置用于配置该机构的空间。
滑轮23使连接线22的移动从沿前后方向变化为沿上下方向,从沿上下方向变化为沿前后方向。因此,无需在第一电极11的后方设置用于收纳沿前后方向移动的连接线22的空间。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减小装置整体,或者扩大加热室13。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降低用于保持第一电极11或使第一电极11移动的驱动部24的保持转矩。因此,能够将低转矩的小型马达用作驱动部24。其结果,能够同时实现省空间化和成本削减。
配重21比第一电极11轻。因此,当驱动部24使保持转矩停止时,能够使第一电极11容易地向下方移动。其结果,能够抑制滑轮23的空转等。
高频加热装置1具备沿上下方向引导第一电极11的引导件27。由此,能够使第一电极11顺畅地上下移动。
在第一电极11的中央设置有将来自高频电源30的高频电力供给至第一电极11的供电部29。在与供电部29不同的位置处,多个连接线22与第一电极11连接。通过该结构,能够从第一电极11的中央供给高频电力,能够在第一电极11的中央以外的多个位置处保持第一电极11。由此,能够稳定地保持第一电极11。
连接线22包括彼此独立的线状部件26a、26b,线状部件26a、26b经由滑轮23连接。通过该结构,能够抑制滑轮23的空转。
位置调整部20具备沿上下方向引导配重21的配重引导件25。通过该结构,能够使配重21顺畅地上下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11具备矩形形状。但是,第一电极11也可以具备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高频电源30具备高频振荡器31和放大器32、33。但是,高频电源30只要能够输出高频电力,则不限定于该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高频加热装置1具备匹配器40。但是,高频加热装置1也可以不具备匹配器40。
在本实施方式中,配重21配置于加热室13的后壁的外侧。但是,配置配重21的位置可以是加热室13的内部,也可以是加热室13的顶棚的外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配重21比第一电极11轻。但是,配重21也可以比第一电极11重。在该情况下,当驱动部24使保持转矩停止时,能够使第一电极11容易地向上方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位置调整部20具备与多个连接线22连接的一个配重21。但是,位置调整部20也可以具备多个配重。
在本实施方式中,位置调整部20具备多个连接线22、多个滑轮23以及多个驱动部24。但是,位置调整部20也可以具备一个连接线22、一个滑轮23以及一个驱动部24。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线22包括彼此独立的线状部件26a、26b。但是,连接线22也可以由一个线状部件形成。
在实施方式1中,配重21以及配重引导件25配置于加热室13的后壁的外侧。但是,配重21以及配重引导件25也可以配置于加热室13的内外的任一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位置调整部20具备配重引导件25。但是,位置调整部20也可以不具备配重引导件25。
在本实施方式中,高频加热装置1具备沿上下方向引导第一电极11的引导件27。但是,高频加热装置1也可以不具备引导件27。
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件27配置于加热室13内。但是,引导件27也可以配置在加热室13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11经由连接部件28被引导件27间接地支承。但是,第一电极11也可以由引导件27直接支承。如果能够将第一电极11保持为水平,则第一电极11也可以不由引导件27支承。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连接线22由金属线构成。但是,只要能够承受第一电极11的质量,连接线22的材料并不限定于此。在由金属线构成多个连接线22的情况下,优选第一电极11与多个连接线22绝缘。
在本实施方式中,滑轮23b配置在比第一电极11的中心线CL1靠近引导件27的位置。连接线22在中心线CL1上与第一电极11连接。由此,第一电极11将连接部件28按压于引导件27。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本结构。
图8A是示意性地表示与连接线22及滑轮23的配置相关的第一变形例的剖视图。如图8A所示,滑轮23b配置在比第一电极11的中心线CL1稍微靠近引导件27的位置。连接线22以相对于第一电极11倾斜角度θ1的方式在比中心线CL1靠与引导件27相反的一侧与第一电极11连接。
根据本结构,第一电极11被向Y轴的正方向施力,将连接部件28向Y轴的正方向按压于引导件27。由此,连接部件28的内壁抵接于引导件27。其结果,连接部件28与引导件27平行,使第一电极11保持为水平。角度θ1是第一电极11与连接线22所成的比0°大且比90°小的角度。
图8B是示意性地表示与连接线22及滑轮23的配置相关的第二变形例的剖视图。如图8B所示,滑轮23b配置在比第一电极11的中心线CL1稍微靠近引导件27的位置。连接线22以相对于第一电极11倾斜角度θ2的方式在比中心线CL1靠引导件27侧的位置与第一电极11连接。
根据本结构,第一电极11被向Y轴的负方向施力,将连接部件28向Y轴的负方向按压于引导件27。由此,连接部件28的内壁抵接于引导件27。其结果,连接部件28与引导件27平行,使第一电极11保持为水平。角度θ2是第一电极11与连接线22所成的比0°大且比90°小的角度。
图8C是示意性地表示与连接线22及滑轮23的配置相关的第三变形例的剖视图。如图8C所示,连接线22与第一电极11的重心G1连接。滑轮23以使连接线22与第一电极11垂直的方式配置于第一电极11的重心G1的上方。由此,即使第一电极11不与引导件27抵接,第一电极11也被保持为水平。
在图8C所示的例子中,重心G1位于比第一电极11的中心线CL1靠近引导件27的位置。但是,只要连接线22与第一电极11的重心G1连接,则中心线CL1的位置不重要。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用于使用两个连接线22(连接线22a、连接线22b)来支承第一电极11的结构例的立体图。如图9所示,连接线22a、22b分别在连接位置CP1、连接位置CP2处与第一电极11连接,支承第一电极11。
在该情况下,连结重心G1与连接位置CP1的线段、连结重心G1与连接位置CP2的线段均具备长度D1。即,第一电极11的重心G1与连结连接位置CP1和连接位置CP2的线段GL1的重心一致。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使用三根连接线22(连接线22c、连接线22d、连接线22e)来支承第一电极11的结构例的立体图。如图10所示,连接线22c、22d、22e分别在连接位置CP3、连接位置CP4、连接位置CP5处与第一电极11连接,支承第一电极11。
在该情况下,第一电极11的重心G1与连结连接位置CP3、CP4、CP5而形成的三角形GF1的重心一致。
在图9和图10所示的例子中,第一电极11分别由两个连接线22、三个连接线22支承。但是,第一电极11也可以由四个以上的连接线22支承。在该情况下,第一电极11的重心G1与将连接第一电极11和四个以上的连接线22的四个以上的连接位置连结而形成的多边形的重心一致即可。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公开的高频加热装置例如能够应用于解冻机等烹调家电。
标号说明
1:高频加热装置;11:第一电极;12:第二电极;13:加热室;20:位置调整部;21:配重;22、22a、22b、22c、22d、22e:连接线;23、23a、23b:滑轮;24:驱动部;25:配重引导件;26a、26b:线状部件;30:高频电源;31:高频振荡器;32、33:放大器;40、40a:匹配器;50:控制部;90:加热对象物。

Claims (11)

1.一种高频加热装置,所述高频加热装置具备:
第一电极;
第二电极,其与所述第一电极对置地配置;
高频电源,其构成为对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第二电极供给高频电力;
位置调整部,其构成为调整所述第一电极的位置;以及
控制部,其构成为控制所述位置调整部,
所述位置调整部具备:
配重;
一个以上的连接线,其将所述配重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
一个以上的滑轮;其支承所述一个以上的连接线;以及
一个以上的驱动部,其安装于所述一个以上的滑轮,构成为对所述一个以上的滑轮进行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配重比所述第一电极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加热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电极的中央设置有供电部,该供电部构成为从所述高频电源向所述第一电极供给所述高频电力,
所述一个以上的连接线在与所述供电部不同的位置处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高频加热装置还具备引导件,该引导件构成为沿高度方向引导所述第一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频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电极被所述引导件支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频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一个以上的滑轮配置在比所述一个以上的连接线与所述第一电极的连接位置靠近所述引导件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频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一个以上的连接线以相对于所述第一电极倾斜的方式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一个以上的连接线在所述第一电极的重心处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
所述一个以上的滑轮以使所述一个以上的连接线与所述第一电极垂直的方式配置在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重心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一个以上的连接线包含多个连接线,
所述第一电极的重心位于将多个连接位置连结而形成的线段的重心、或者将所述多个连接位置连结而形成的多边形的重心,其中,所述多个连接位置是所述多个连接线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一个以上的连接线分别具备彼此独立的多个线状部件,
所述多个线状部件经由所述一个以上的滑轮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位置调整部还具备沿高度方向引导所述配重的配重引导件。
CN201980077774.5A 2018-11-30 2019-11-20 高频加热装置 Pending CN11317054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25566 2018-11-30
JP2018-225566 2018-11-30
PCT/JP2019/045506 WO2020110866A1 (ja) 2018-11-30 2019-11-20 高周波加熱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70543A true CN113170543A (zh) 2021-07-23

Family

ID=70853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77774.5A Pending CN113170543A (zh) 2018-11-30 2019-11-20 高频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07471A1 (zh)
JP (1) JP7312941B2 (zh)
CN (1) CN113170543A (zh)
WO (1) WO2020110866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58166A (ja) * 1982-03-17 1983-09-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高周波解凍装置
JP2005129335A (ja) * 2003-10-23 2005-05-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高周波加熱装置
JP2006012547A (ja) * 2004-06-24 2006-01-12 Yamamoto Vinita Co Ltd 解凍装置
JP2006111439A (ja) * 2004-10-13 2006-04-27 Hajime Nishimura 段差解消機
CN103523685A (zh) * 2013-10-30 2014-01-22 成都旭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配重的高频线圈升降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46004A (en) * 1947-07-11 1951-03-20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Progressive dielectric heating
US2467782A (en) * 1947-09-20 1949-04-19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Dielectric heating means with automatic compensation for capacitance variation
JP5799501B2 (ja) * 2010-06-24 2015-10-28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接合方法および接合装置
JP7079718B2 (ja) * 2018-11-27 2022-06-02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及びプラズマ処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58166A (ja) * 1982-03-17 1983-09-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高周波解凍装置
JP2005129335A (ja) * 2003-10-23 2005-05-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高周波加熱装置
JP2006012547A (ja) * 2004-06-24 2006-01-12 Yamamoto Vinita Co Ltd 解凍装置
JP2006111439A (ja) * 2004-10-13 2006-04-27 Hajime Nishimura 段差解消機
CN103523685A (zh) * 2013-10-30 2014-01-22 成都旭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配重的高频线圈升降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10866A1 (ja) 2020-06-04
JPWO2020110866A1 (ja) 2021-10-21
JP7312941B2 (ja) 2023-07-24
US20220007471A1 (en) 2022-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01998B1 (ko) 확장된 구역에서 유도전력 전송을 하는 시스템과 방법
KR101108925B1 (ko) 비접촉 전력 전송 장치
JP6172607B2 (ja) 無線電力伝送装置
WO2017163964A1 (ja) マイクロ波処理装置
CN209698895U (zh) 一种设备生产加工用零件夹持装置
CN104299870A (zh) 一种线圈支撑装置及等离子体加工设备
CN113170543A (zh) 高频加热装置
CN208102529U (zh) 一种新型的压包整形机
WO2010097143A3 (en)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n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apparatus
EP0350114B1 (en) A microwave oven
US8222559B2 (en) Automatic soldering machine
KR102142413B1 (ko) 조리 장치의 워킹 코일 어셈블리
JP2019071230A (ja) 誘電加熱装置
KR20180110490A (ko) Mlcc 리니어 피더
WO2014049683A1 (ja) 静電結合方式非接触給電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3457014A (zh) 天线支架
CN211614561U (zh) 一种自动焊锡机
CN207217723U (zh) 一种可调波导滤波器
CN217608003U (zh) 一种具备电动加热杆装置的工频电磁感应加热器设备
KR20200013597A (ko) 유도 에너지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EP2874275A1 (en) Electrostatic-coupling contactless power supply device
EP3720245A1 (en) Induction cooking device and method
EP4383947A1 (en) Cooking appliance
EP4007450A1 (en) Electric range
CN109585989A (zh) 一种可调波导滤波器及其调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