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69644A - 绕线装置、绕线方法、及使用该绕线方法的线圈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绕线装置、绕线方法、及使用该绕线方法的线圈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69644A
CN113169644A CN202080004893.0A CN202080004893A CN113169644A CN 113169644 A CN113169644 A CN 113169644A CN 202080004893 A CN202080004893 A CN 202080004893A CN 113169644 A CN113169644 A CN 1131696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coil
pins
wire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489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富永隆人
长谷部敬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tter Co ltd
Nittok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t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t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t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1696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96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windings, prior to mounting into machines
    • H02K15/0435Wound windings
    • H02K15/0442Loop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windings, prior to mounting into machin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6Stator cores with slots for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6Embedding prefabricated windings in machines
    • H02K15/062Windings in slots; salient pole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48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in slo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绕线装置在通过旋转机构而旋转的卷芯上卷绕线材从而制作线圈,卷芯具有台板、和被立设于台板的多个挂绕销,在多个挂绕销的外周分别形成有供线材落入的周槽。旋转机构具备:能够自由旋转的旋转板;使旋转板旋转的驱动机构;以夹着旋转中心的方式而被立设于旋转板的一对柱状部件,内台板分别被安装于一对柱状部件的顶端,外台板分别以能够在转轴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而被设置于一对柱状部件,绕线装置具备使外台板移动的外卷芯移动机构。

Description

绕线装置、绕线方法、及使用该绕线方法的线圈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绕线装置、绕线方法、以及使用该绕线方法的线圈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发电机和马达的定子具备:圆筒状的定子铁芯,其具有呈辐射状地排列并在内径方向上突出的多个极齿(磁极)以及在这多个极齿之间开口的多个狭槽;定子线圈,其通过在该狭槽中收纳线圈边部,从而被组装于该铁芯。关于该定子铁芯的组装,在日本特开JP2000-245120A中,公开了与定子铁芯另行地预先制作定子线圈,然后,将该线圈收容于铁芯的各狭槽中的所谓插件方法。
另一方面,近年来,为了节能市场需要一种而效率较好的旋转电机,通过提高一般被安装于定子铁芯的狭槽内的线圈的密度、即占空率,从而实现了旋转电机的效率的提高。为了提高上述占空率,在日本特开JPH10-271733A中,公开了一种将预先在狭槽外使被排列卷绕成与狭槽的截面形状对应形状的束的线圈在保持其形状的状态下,从与狭槽的宽度相同的宽度的开口侧在半径方向上***并进行安装。
但是,即便获得了在狭槽外被排列卷绕成与狭槽的截面形状对应形状的束的线圈,若不能够维持线圈边部的形状直至被***至狭槽为止,则产生难以将该线圈边部***至狭槽的不良情况。
考虑到这点,本申请人提出了一种线圈制造装置,所述线圈制造装置在具有与欲制作的线圈的内周相当的外周、并在该外周卷绕线材的卷绕本体部的两端部形成凸缘部的卷芯中,在该卷绕本体部上形成从凸缘部连续的凹部,使线材在该凹部中悬浮,并具备对在该凹部中悬浮的线材进行捆束的束线机构(例如参照日本特开JP2016-39719A。)。
在该线圈制造装置,由于对在该凹部中悬浮的线材进行捆束,因此,能够维持线圈边部的形状直至被***至狭槽为止。
发明内容
另一方面,为了提高绕线的占空率,至少被直接卷绕于卷绕本体部的线材必须以彼此不交叉的方式、且以彼此平行地紧贴的状态而被卷绕,当线材从本来的位置偏离、或者线材交叉时,该排列性紊乱而难以提高绕线的占空率。为了实现该排列卷绕,可考虑将供该线材落入的凹槽形成于卷绕本体部,并使线材落入该凹槽中而防止偏离的情况。
但是,关于具有与线圈的内形相配合的卷绕本体部的卷芯,当与使线材悬浮的凹部另行地,在该卷绕本体部的全周上形成供线材落入的凹槽时,存在以下不良情况,即,该加工工时显著地增加,显著地推高了包括该卷绕本体部的卷芯的单价。
为了消除该不良情况,也可考虑,仅在卷绕本体部的角落部形成供线材落入的凹槽,与在全周上形成凹槽的情况相比较,使凹槽的形成部位减少而价格便宜地进行加工。
但是,当在卷绕本体部的角落部形成凹槽时,相对于该凹槽为直线状的槽,落入该凹槽的线材弯曲。因此,弯曲的线材不与被形成为直线状的凹槽紧贴,该线材有时会从凹槽容易地脱离,残存有难以将线材在该角落部处维持于预定的位置的还应该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另外,如图12所示,在发电机和马达等中被使用的定子线圈有时将形成一个绕线层的各线圈边部13a、14a分割,并使各线圈边部13a、14a分别插通于多个狭槽11b(在图12中为两个狭槽11b)中。
在该情况下,定子线圈12具备:内线圈13,其将两侧的线圈边部13a收纳于隔着预定的间隔的狭槽11b;外线圈14,其在与收纳有该内线圈13的狭槽11b的外周邻接的狭槽11b中收纳线圈边部14a。可是,即便是上述定子线圈12,若构成上述线圈13、14的线材不以彼此不交叉且彼此平行地紧贴的状态下被卷绕,则也难以提高绕线的占空率。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制作由以防止被卷绕的线材的偏离的方式而被排列卷绕的线材构成的线圈、且价格比较便宜的绕线装置、及绕线方法以及使用该绕线方法的线圈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便是由内线圈和与该内线圈连续的外线圈构成的线圈、也能够以防止上述线材的偏离的方式而进行排列卷绕的绕线装置、及绕线方法以及使用该绕线方法的线圈制造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某一方式,提供一种绕线装置,该绕线装置在通过旋转机构而旋转的卷芯上卷绕线材从而制作线圈,所述卷芯具有台板、和被立设于所述台板的多个挂绕销,在多个所述挂绕销的外周分别形成有供所述线材落入的周槽。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提供一种绕线装置,所述绕线装置在通过旋转机构而旋转的卷芯上卷绕线材从而制作线圈,所述卷芯具备:内卷芯,其具有内台板和多个内挂绕销,多个所述内挂绕销被立设于所述内台板,并利用被挂绕的所述线材对内线圈进行制作;外卷芯,其具有外台板和多个外挂绕销,所述外台板具有与所述内台板的外周相比较大的外周,多个所述外挂绕销被立设于所述外台板,并利用被挂绕的所述线材对包围所述内线圈的外线圈进行制作,在多个所述内挂绕销和多个所述外挂绕销这两方的外周分别形成有供所述线材落入的周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绕线装置的卷芯部的放大图。
图2为该绕线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图1的E-E线剖视图。
图4是图1的A-A线剖视图。
图5为表示绕线装置的外挂绕销包围内挂绕销的状态的对应于图1的图。
图6是图5的B-B线剖视图。
图7为表示使线材夹子把持线材的端部的卷绕起始的状态的对应于图2的图。
图8为表示该线材被卷绕于内挂绕销而制作出内线圈的状态的对应于图2的图。
图9为表示该线材被卷绕于外挂绕销而制作出外线圈的状态的对应于图2的图。
图10是图8的C-C线剖视图。
图11是图9的D-D线剖视图。
图12为从内侧观察到的具有内线圈和外线圈的定子线圈的线圈边部***通至多个狭槽中的铁芯的图。
图13为具有内线圈和外线圈的单一的定子线圈被***至狭槽中的定子的放大俯视图。
图14为表示在定子铁芯上安装有多个定子线圈的定子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根据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进行说明。
在图2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绕线装置20。此处,设定彼此正交的X、Y、Z这三轴,并且以X轴在水平横向上延伸、Y轴在水平前后方向上延伸、Z轴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对本发明的绕线装置20进行说明。
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发电机或马达的定子10具备:圆筒状的定子铁芯11,其具有呈放射状地排列并在内径方向上突出的多个极齿11a(磁极)、以及在相邻的极齿11a之间开口的多个狭槽11b;定子线圈12,其被组装于该极齿铁芯11。
该实施方式中的绕线装置20对在绕线的对象为三相交流发电机的定子10(图14)中被使用的定子线圈12进行制作。即,绕线装置20对被***至发电机、马达等的定子铁芯11的狭槽11b中的定子线圈12进行制作。另外,如图13所示,绕线装置20为适于制作对于使它们的线圈边部13a、14a分别插通两个狭槽11b的情况而言有效的定子线圈12的绕线装置20。
虽然该定子线圈12形成一个绕线层,但是,如图12所示,由于使它们的线圈边部13a、14a分别插通邻接的两个狭槽11b,因此,定子线圈12由线圈边部13a、14a间的间隔L1、L2不同的大小两个的连续的线圈13、14构成。
返回至图2,制作这种定子线圈12的绕线装置20具备通过旋转机构25而旋转的卷芯36、37,并在通过旋转机构25而旋转的上述卷芯36、37上卷绕线材16而制作定子线圈12(图12)。
该实施方式中的线材16为被覆导线,且使用了截面呈圆形的所谓圆线。另外,该线材16也可以为截面呈方形的所谓角线。此外,线材16从线材放卷部件31被放卷出。将该实施方式中的线材放卷部件31作为在使多个线材16并列的状态下进行放卷的部件来进行说明。
虽未图示,但是线材16被卷绕于线轴而被贮线于该线轴,通过未图示的拉伸机使从线轴被引出的线材16笔直,然后,被引导至线材放卷部件31。由于线材放卷部件31放卷出多个线材16,因此,多个线材16被卷绕于各个线轴而被贮线,从多个线轴分别引出线材16并利用拉伸机使各个线材16笔直,这样变得笔直的多个线材16被引导至线材放卷部件31。
该实施方式中的线材放卷部件31为形成有以下孔的棒状部件,所述孔具有使多个线材16在并列的状态下穿过的长方形或者跑道形状的截面。该线材放卷部件31通过能够使该线材放卷部件31在三轴方向上进行移动的线材放卷部件移动机构32而被安装于下部工作台23。
该实施方式中的线材放卷部件移动机构32是由X轴、Y轴以及Z轴方向伸缩致动器33~35的组合而构成的。各伸缩致动器33~35具备由伺服马达33a~35a转动驱动的滚珠丝杠33b~35b、和与该滚珠丝杠33b~35b螺合而平行移动的从动件33c~35c。
Z轴方向伸缩致动器35的外壳35d以从动件35c能够在Z轴方向(铅直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而被安装于X轴方向伸缩致动器33的从动件33c。X轴方向伸缩致动器33的外壳33d以从动件33c能够在X轴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而被安装于Y轴方向伸缩致动器34的从动件34c。此外,Y轴方向伸缩致动器34以从动件34c能够在Y轴方向上移动的方式、且以外壳34d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而被安装于下部工作台23。
此外,在Z轴方向伸缩致动器35的从动件35c上以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安装有线材放卷部件31。
另外,虽未图示,但是在线材放卷部件31上设置有对从线材放卷部件31被放卷出的线材16进行咬持的咬持机构。
另一方面,旋转机构25包括作为使卷芯36、37旋转的驱动机构的电动马达26。卷芯具有:内卷芯36,其通过旋转机构25而旋转,并利用被卷绕的线材16获得内线圈13(图10);外卷芯37,其包围该内卷芯36且与该内卷芯36一起进行旋转,并利用被卷绕的线材16获得外线圈14(图11)。
如图1详细所示,该实施方式中的旋转机构25具备:旋转板27,其被设置于电动马达26的转轴26a,并在水平面内进行旋转;一对柱状部件28、29,其以隔着旋转板27的旋转中心(以下,存在简称为旋转中心的情况。)的方式而被立设于该旋转板27。即,一对柱状部件28、29具备:一方的柱状部件28,其以从旋转中心偏倚(偏移)的方式而朝向下方地被立设于旋转板27;另一方的柱状部件29,其以与该一方的柱状部件28隔着旋转板27的旋转中心的方式而朝向下方地被立设于旋转板27。
在旋转板27上,以能够在穿过旋转板27的旋转中心的直线上、即在旋转板27的径向上进行移动的方式而立设有另一方的柱状部件29。该实施方式中的旋转板27呈圆板状,水平状态的中央被安装于电动马达26的转轴26a。
在旋转板27上,以从旋转中心偏倚(偏移)的方式而立设有一方的柱状部件28。在隔着旋转中心而与一方的柱状部件28相反的一侧安装有轨道41,所述轨道41在穿过该一方的柱状部件28和旋转中心这两方的直线上、即沿着穿过一方的柱状部件28的直径方向而延伸。
另一方面,在另一方的柱状部件29的上部,安装有能够与轨道41卡合且在轨道41的长边方向上往复移动的移动框42。此外,通过使该移动框42以能够移动的方式与轨道41卡合,从而另一方的柱状部件29以能够在旋转板27的径向上进行移动的方式而被立设。
如图1以及图3所示,在该绕线装置20上设置有将另一方的柱状部件29与一方的柱状部件28的间隔保持为预定的值的保持机构43。该实施方式中的保持机构43具备:板凸轮44,其被设置于另一方的柱状部件29;作为接触件的辊46,其以能够上下运动的方式而被设置于一方的柱状部件28;作为施力机构的螺旋弹簧45,其对另一方的柱状部件29向靠近一方的柱状部件28的方向进行施力,以使板凸轮44与辊46接触;作为致动器的流体压力缸47,其被设置于上部工作台22,并使该辊46上下运动。
即,在另一方的柱状部件29的面向一方的柱状部件28的面上以在铅直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有板凸轮44。与该板凸轮44接触的辊46被枢轴支承于可动台48。在一方的柱状部件28的面向板凸轮44的面上,沿着铅直方向设置有轨道49。在该轨道49上以能够上下运动的方式而设置有可动台48。
在可动台48的上端设置有沿着旋转板27的直径方向延伸的横向件50a。在横向件50a的两端,安装有在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贯穿旋转板27的纵向件50b的下端。在向旋转板27的上方突出的纵向件50b的上端,以与转轴26a成为同轴的方式安装有将转轴26a包围的甜甜圈形(圆环状)的第一圆板51。
如图1所示,在上部工作台22的上表面设置有作为致动器的流体压力缸47,该流体压力缸47以将其出没杆47a设为下方的方式而被设置。在该出没杆47a的下端,设置有与第一圆板51的周围卡合的卡合部件52。此外,当流体压力缸47使出没杆47a出没时,通过被设置于该出没杆47a的下端的卡合部件52而使甜甜圈状的第一圆板51和可动台48以及辊46一起升降。此外,使另一方的柱状部件29随着辊46所接触的板凸轮44的倾斜面,在旋转板27的直径方向上移动。
因此,当作为致动器的流体压力缸47使出没杆47a出没时,一方的柱状部件28和另一方的柱状部件29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当使第一圆板51等的升降停止时,另一方的柱状部件29的移动停止,能够将一对柱状部件28、29的间隔保持为预定的值。
另外,卡合部件52与甜甜圈状的第一圆板51的周围卡合,从而禁止该第一圆板51的独立的升降。另外,卡合部件52被构成为,允许第一圆板51的旋转。具体而言,卡合部件52被构成为,允许旋转板27和该第一圆板51一起旋转。
如图1~图4所示,内卷芯36被安装于一对柱状部件28、29的下端。该内卷芯36具备:内台板36a,其以成为水平的方式而分别被安装于一对柱状部件28、29的下端;多个内挂绕销36b,其分别被立设于上述内台板36a,并利用被挂绕的线材16对内线圈13(图10)进行制作。
多个内挂绕销36b以从内台板36a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方式而被设置,并以沿着欲制作的内线圈13的内周而被立设于上述内台板36a。在该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一对内台板36a上分别立设有三根内挂绕销36b的情况,上述合计六根内挂绕销36b沿着欲获得的六边形的内线圈13(图10)的内周而被立设。
因此,当使一方的柱状部件28和另一方的柱状部件29与内卷芯36一起旋转,并使线材16卷绕于上述多根(六根)内挂绕销36b时,如图10所示,被挂绕于一方的柱状部件28和另一方的柱状部件29的下端的各自的内挂绕销36b而弯折的线材16形成线圈端部13b。然后,形成被挂设于一方的柱状部件28与另一方的柱状部件29之间的线材16构成线圈边部13a的内线圈13。
此外,如图1所示,在该多个内挂绕销36b的外周分别形成有周槽36c,所述周槽36c具有与被挂绕的线材16的截面形状相应的截面,并供被挂绕的线材16落入。
具体而言,该周槽36c供构成内线圈13的截面圆形的线材16落入。周槽36c的截面呈与线材16的截面半径相当的圆弧状,周槽36c的深度d被形成为低于线材16的截面半径。该周槽36c沿着内挂绕销36b的延伸方向(长边方向),并以与被挂绕于内挂绕销36b的线材16的外径相当的间距P而连续地形成有多个。被挂绕于该内挂绕销36b的多个线材16被形成为,当落入上述周槽36c时,彼此紧贴地排列(图8)。
如图1~图4所示,获得外线圈14(图11以及图12)的外卷芯37具备:外台板37a,其具有与内台板36a的外周相比较大的外周;多个外挂绕销37b,其被立设于超过内台板36a的外周的外台板37a,并利用被挂绕的线材16对包围内线圈13的外线圈14进行制作。
如图1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外卷芯37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而被设置于一对柱状部件28、29,在一对柱状部件28、29上,分别设置有与旋转板27的转轴平行地在铅直方向上延伸的轨道53。外台板37a被安装于可动体37d,该可动体37d以能够升降的方式被安装于该轨道53。外挂绕销37b从该外台板37a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并沿着欲制作的外线圈14(图11)的内周而被立设于上述外台板37a。
该多个外挂绕销37b和外台板37a一起升降。如图5以及图6所示,在下降的状态下被立设于外台板37a的外挂绕销37b到达从周围覆盖被立设于内台板36a的内挂绕销36b的卷绕位置。即,当外挂绕销37b位于卷绕位置时,外挂绕销37b沿着旋转板27的转轴方向而与内挂绕销36b重叠。如图1以及图4所示,在上升的状态下外挂绕销37b从被立设于内台板36a的内挂绕销36b起在旋转板27的转轴方向上偏离,并到达使内卷芯36的旋转半径外侧开放的待机位置。即,当外挂绕销37b位于待机位置时,外挂绕销37b并未沿着旋转板27的转轴方向而与内挂绕销36b重叠。
如图1所示,绕线装置20具备使该外卷芯37(具体而言为外台板37a)在卷绕位置与待机位置之间往复移动的外卷芯移动机构55。外卷芯移动机构55具备:甜甜圈状(圆环状)的第二圆板56,其位于旋转板27的上方,并与外卷芯37连结;作为致动器的流体压力缸57,其以将出没杆57a设为下方的方式而被设置于上部工作台22的上表面。
在外卷芯37的旋转半径外侧的旋转板27上,贯穿地设置有沿着铅直方向的升降机58。一方的升降机58的下端通过连结横棒59而被安装于一方的可动体37d。
如图1~图4所示,在另一方的升降棒58的下端安装有从旋转板27的旋转方向夹住另一方的可动体37d的一对夹持板60。在一对夹持板60上,分别形成有在旋转板27的半径方向上延伸的长孔60a(图1)。在另一方的可动体36d上,设置有能够进入长孔60a中的圆销37e。禁止了包括该另一方的可动体37d的外卷芯37与一对夹持板60独立地升降的情况。允许了该外卷芯37与另一方的柱状部件29一起向旋转板27的旋转半径方向移动的情况。
在一对升降棒58的上端安装有将转轴26a以及甜甜圈状的第一圆板51同轴地包围的甜甜圈状的第二圆板56,在流体压力缸57的出没杆57a的下端设置有与第二圆板56的周围卡合的卡合部件61。
此外,当流体压力缸57使出没杆57a出没时,通过经由被设置于其下端的卡合部件61使第二圆板56和外卷芯37一起升降,从而能够使外卷芯37在图5所示的卷绕位置与图1所示的待机位置之间往复移动。
另外,虽然卡合部件61与甜甜圈状的第二圆板56的周围卡合,从而禁止了该第二圆板56的独立的升降,但是,允许该第二圆板56的旋转。允许旋转板27与该第二圆板56一起旋转的情况。
因此,如图9所示,当作为旋转机构25的电动马达26驱动而使旋转板27旋转时,卷绕位置的外卷芯37与被立设于该旋转板27的一对柱状部件28、29一起旋转,从而在该外卷芯37的外挂绕销37b上卷绕线材16。
此处,外挂绕销37b沿着欲制作的外线圈14的内周而被立设于超过内台板36a的外周的外台板37a。在该实施方式中,在一对外台板37a上分别立设有三根外挂绕销37b。上述合计六根外挂绕销37b沿着欲获得的六边形的外线圈14(图11)的内周而被立设。
因此,如图11所示,外卷芯37在卷绕位置处使线材16卷绕于上述多根(六根)外挂绕销37b上时,被挂绕于该外台板37a中的外挂绕销37b而折曲的线材16形成线圈端部14b。然后,形成被挂设于一方的柱状部件28与另一方的柱状部件29之间的线材16构成线圈边部14a的外线圈14。
此外,如图1所示,即便在该多个外挂绕销37b的外周,也分别形成有周槽37c,所述周槽37c具有与被挂绕的线材16的截面形状相应的截面,并供被挂绕的线材16落入。
即,该周槽37c供构成外线圈14的截面圆形的线材16落入。周槽37c的截面呈与线材16的截面半径相当的圆弧状,周槽37c的深度d被形成为低于线材16的截面半径。该周槽37c沿着外挂绕销37b的延伸方向(长边方向),并以与被挂绕于外挂绕销37b的线材16的外径相当的间距P而连续地形成有多个。被挂绕于该外挂绕销37b的多个线材16被形成为,当落入上述周槽37c时,彼此紧贴地排列(图9)。
此处,内挂绕销36b和外挂绕销37b为截面呈圆形的销状物。由于与现有的在和卷芯的线圈的内形相配合的卷绕本体部上形成槽的情况相比,在这样的截面呈圆形的销状物的外周形成周槽36c、37c是容易的,因此,不会因使用在外周形成有周槽36c、37c的内挂绕销36b和外挂绕销37b而提高卷芯36、37的单价。
另外,当线材16落入上述周槽36c、37c中时,该线材16也不会在内挂绕销36b和外挂绕销37b的长边方向上偏离,因此,无需为了限制被挂绕于内挂绕销36b和外挂绕销37b的线材16的长边方向上的偏离而被目前使用的凸缘这样的部件。因此,从零件个数减少的观点出发,能够获得价格比较便宜的绕线装置20。
如图2所示,下部工作台23以和上部工作台22一起从上下方向夹着内卷芯36以及外卷芯37的方式而被设置于支柱21。在该下部工作台23上,设置有使出没轴71a朝向上方的流体压力缸71。在流体压力缸71的出没轴71a的上端安装有基台72。在该基台72上设置有使转轴77a朝向上方的电动马达77。
电动马达77以其转轴77a与构成旋转机构25的电动马达26的转轴26a成为同轴的方式而被设置于基台72。在该转轴77a上,以在水平面内进行旋转的方式安装有旋转工作台73。此外,在旋转工作台73上,设置有对从线材放卷部件31被放卷出的线材16的端部进行把持的线材夹子74。
该线材夹子74被安装于旋转工作台73的外周附近的上表面。线材夹子74形成有能够供线材16从上方进入的切口74a。该切口74a以向上端开口的方式而被形成。在该切口74a中,内置有对进入的线材16进行拘束的未图示的拘束部件。
在该线材夹子74上,设置有操作柄75,所述操作柄75操作该拘束部件,从而操作至对侵入至该切口74a中的线材进行拘束的拘束状态、和不对侵入至该切口74a中的线材16进行拘束而是进行释放的释放状态中的任意一个状态。此外,在下部工作台23上,设置有对该操作柄75进行操作的致动器76。
另一方面,流体压力缸71凭能够使该旋转工作台73沿着Z轴方向升降这一点构成工作台移动机构。作为该工作台移动机构的流体压力缸71被构成为,能够使该旋转工作台73在接近位置与分离位置之间进行升降,其中,所述接近位置是指,如图5所示,在该旋转工作台73上升的状态下,其上表面与内卷芯36中的内挂绕销36b的下端抵接或者接近的位置,所述分离位置是指,如图1所示,在该旋转工作台73下降的状态下,其上表面与该内挂绕销36b的下端之间产生间隙的位置。
在内挂绕销36b的下端面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突起36f。在旋转工作台73的上表面形成有能够供上述突起36f进入的孔73a。因此,如图5所示,当旋转工作台73为接近位置时,该突起36f侵入至孔73a中,禁止了与内挂绕销36b独立的旋转工作台73的旋转,该旋转工作台73与内卷芯36以及外卷芯37的旋转一起旋转。
此外,旋转机构25中的电动马达26被构成为,使内卷芯36和外卷芯37旋转。下部工作台23中的电动马达77被构成为,与内卷芯36和外卷芯37一起,使设置有这种线材夹子74的旋转工作台73同步地旋转。借此,能够将从线材放卷部件31被放卷出的线材16收卷于内卷芯36和外卷芯37中的各个挂绕销36b、37b的周围。
另一方面,线材放卷部件移动机构32被构成为,与内卷芯36和外卷芯37的旋转一起,使线材放卷部件31在旋转板27的轴向上移动。借此,能够使从线材放卷部件31被放卷出的多个线材16呈螺旋状地排列并收卷于内卷芯36和外卷芯37中的各个挂绕销36b、37b。
接着,对本发明的绕线方法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绕线方法为使卷芯36、37旋转、并将线材16卷绕于该卷芯36、37而制作线圈13、14的方法。该绕线方法使用沿着欲获得的线圈13、14的内周使多个挂绕销36b、37b立设于台板36a、37a而成的卷芯36、37,在该多个挂绕销36b、37b的外周分别形成供线材16落入的周槽36c、37c,以在该挂绕销36b、37b之间悬浮线材16的方式而在多个挂绕销36b、37b上卷绕线材16,并使至少在多个挂绕销36b、37b上所直接挂绕的线材16落入该周槽36c、37c中,从而进行排列卷绕。
如图12所示,在使用该方法而对具有内线圈13和与该内线圈13连续地被形成的外线圈14在内的定子线圈12进行制造的情况下,需要在实施了通过上述绕线方法制作内线圈13的内卷绕工序之后,实施再次实施上述绕线方法而制作外线圈14的外卷绕工序。
具体而言,在使用了上述绕线装置20的情况下,使用上述绕线方法的线圈制造方法包括:内卷绕工序,其使用具备内台板36a和被立设于该内台板36a的多个内挂绕销36b的内卷芯36,在多个内挂绕销36b的外周分别形成供线材16落入的周槽36c,并通过上述绕线方法使线材16卷绕于多个内挂绕销36b而制作出内线圈13;包围工序,其使用具备外台板37a和多个外挂绕销37b的外卷芯37,并利用多个外挂绕销37b而包围内线圈13,所述外台板37a具有与内台板36a的外周相比较大的外周,所述多个外挂绕销37b被立设于超过内台板36a的外周的外台板37a,并在外周形成有供线材16落入的周槽37c;外卷绕工序,其通过上述绕线方法,使外台板37a与内台板36a一起旋转,并使线材16卷绕于多个外挂绕销37b而制作出外线圈14。
在该实施方式中,上述绕线装置20的动作由未图示的控制器自动控制,以下,详细说明各工序。
<内卷绕工序>
在该内卷绕工序中,使用具备内台板36a和被立设于该内台板36a的多个内挂绕销36b的内卷芯36,利用旋转机构25使该内卷芯36旋转,而使从线材放卷部件31被放卷出的线材16卷绕于内卷芯36中的多个内挂绕销36b的周围,从而制作出内线圈13。因此,首先,使线材16从线材放卷部件31中放卷出。
具体而言,准备被卷绕于未图示的线轴而被贮线的线材16,并从该线轴上引出线材16。然后,使通过未图示的拉伸机变得笔直的线材16插通于线材放卷部件31,并利用未图示的咬持机构进行咬持。
如图7所示,被设置于下部工作台23的电动马达77使旋转工作台73旋转,并使被安装于该旋转工作台73的外周附近的线材夹子74与线材放卷部件31对置。此外,利用线材放卷部件移动机构32使线材放卷部件31移动,使从线材放卷部件31突出的线材16的端部进入线材夹子74的切口74a(图10),并利用被内置于线材夹子74的未图示的拘束部件进行拘束。
另一方面,保持机构43使作为其致动器的流体压力缸47的出没杆47a出没,并使一方的柱状部件28与另一方的柱状部件29的间隔变化。此外,在成为期望的间隔的状态下使其升降停止,并将一对柱状部件28、29的间隔保持为预定的值。
另外,流体压力缸71使旋转工作台73上升。此外,如图5所示,使在内卷芯36中的多个内挂绕销36b的下端面所形成的突起36f进入在旋转工作台73的上表面所形成的孔73a中,从而禁止了与内卷芯36独立的旋转工作台73的旋转。
此外,外卷芯移动机构55使该流体压力缸57中的出没杆57a没入,并使外卷芯37上升而维持于释放内挂绕销36b的旋转半径外侧的待机位置。
然后,利用线材放卷部件31的咬持机构消除线材16的咬持,并驱动旋转机构25中的电动马达26,从而使内卷芯36与旋转板27一起旋转预定的次数。与此同时,驱动被设置于下部工作台23的电动马达77,也使设置有对线材16的端部进行拘束的线材夹子74的旋转工作台73同步地在相同方向上且以相同的速度旋转预定的次数。
虽然如图8所示,借此,将从线材放卷部件31被放卷出的线材16以预定的次数收卷于内卷芯36的周围,但是,在供线材16实际收卷的内挂绕销36b上形成有供线材16落入的周槽36c,因此,如周槽36c的放大图所示,针对该线材16的收卷,线材放卷部件移动机构32以从线材放卷部件31被放卷出的线材16落入内挂绕销36b的预定的周槽36c中的方式而对该线材放卷部件31进行移动调节。
这样,线材放卷部件移动机构32使线材放卷部件31与内卷芯36的旋转一起在旋转板27的轴向上移动,一边使从线材放卷部件31被放卷出的线材16落入预定的周槽36c,一边使该线材16呈螺旋状地卷绕于多个内挂绕销36b的周围,从而设为邻接的线材16彼此平行且紧贴这样的排列卷绕。此外,在形成了由被直接挂绕于内挂绕销36b的线材16构成的第一层的线圈之后,根据需要,在该第一层的线圈上进一步排列卷绕线材16而制作出第二层以后的线圈。
这样,如图10所示,在该内卷绕工序中,制作出具有线圈端部13b和线圈边部13a的多边形的内线圈13,其中,所述线圈端部13b由在被立设于内台板36a的内挂绕销36b上所挂绕的线材16构成,所述线圈边部13a由被挂绕于一对柱状部件28、29之间的线材16构成。
此处,由于被形成于内挂绕销36b的外周的周槽36c被形成为,如图10所示,其长边方向沿着内挂绕销36b的外周弯曲,因此,当线材16落入该周槽36c中时,该线材16沿着弯曲的周槽36c而弯曲,并与该周槽36c紧贴。由此,防止了该线材16从周槽36c的脱离。因此,可靠地防止了落入周槽36c中的线材16的偏离,线材16被排列卷绕而获得的内线圈13的形状在之后的包围工序和外卷绕工序中也被可靠地维持。
<包围工序>
在该工序中,使用具备外台板37a和多个外挂绕销37b的外卷芯37,并利用多个外挂绕销37b而包围在之前的工序中所获得的内线圈13,其中,所述外台板37a具有与内台板36a的外周相比较大的外周,所述多个外挂绕销37b被立设于超过内台板36a的外周的外台板37a。
在使用将外卷芯37构成为能够移动的上述绕线装置20的该实施方式中,使出没杆57a从外卷芯移动机构55中的液体压力缸57中突出,并使外卷芯37从图1所示的待机位置起向下方移动。如图5所示,通过使多个外挂绕销37b移动至将内卷芯36中的内挂绕销36b包围的包围位置(即,覆盖内挂绕销36b的卷绕位置),从而使多个外挂绕销37b移动至将由被卷绕于该内挂绕销36b的线材16构成的内线圈13(图10)包围的包围位置(卷绕位置)。
此时,以从内线圈13延伸至线材放卷部件31的线材16进入多个外挂绕销37b的期望之间的方式,利用线材放卷部件移动机构32对线材放卷部件31的位置进行调节,并将线材16从内线圈13引导至多个外挂绕销37b的外侧。
<外卷绕工序>
在该工序中,将使外卷芯37和内卷芯36一起旋转而从线材放卷部件31被放卷出的线材16卷绕于外卷芯37中的多个外挂绕销37b的周围,从而制作出外线圈14。
即,如图9所示,再次驱动所停止的旋转机构25中的电动马达26,和旋转板27一起使外卷芯37进一步旋转预定的次数。同时,驱动被设置于下部工作台23的电动马达77,也使设置有对线材16的端部进行拘束的线材夹子74的旋转工作台73同步地在相同方向上且以相同的速度旋转预定的次数。借此,将从线材放卷部件31被放卷出的线材16以预定的次数收卷于外卷芯37中的多个外挂绕销37b的周围。
这样,虽然使从线材放卷部件31被放卷出的线材16呈螺旋状地卷绕于外卷芯37中的多个外挂绕销37b的周围,但是,在供线材16实际收卷的外挂绕销37b上形成有供线材16落入的周槽37c,因此,针对该线材16的收卷,线材放卷部件移动机构32以从线材放卷部件31被放卷出的线材16落入外挂绕销37b的预定的周槽37c中的方式而对该线材放卷部件31进行移动调节。
此外,线材放卷部件移动机构32使线材放卷部件31伴随外卷芯37的旋转在旋转板27的轴向上移动,一边使从线材放卷部件31被放卷出的线材16落入预定的周槽37c,一边使该线材16呈螺旋状地卷绕于多个外挂绕销37b的周围,从而形成邻接的线材16彼此平行且紧贴这样的排列卷绕。此外,在形成了由被直接挂绕于外挂绕销37b的线材16构成的第一层的线圈之后,根据需要,在该第一层的线圈上进一步排列卷绕线材16而制作出第二层以后的线圈。
这样,如图11所示,在该外卷绕工序中,制作出具有线圈端部14b和线圈边部13a的多边形的内线圈14,其中,所述线圈端部14b由在被立设于外台板37a的外挂绕销37b上所挂绕的线材16构成,所述线圈边部14a由被挂绕于一对柱状部件28、29之间的线材16构成。
此处,由于被形成于外挂绕销37b的外周的周槽37c被形成为,如图11所示,其长边方向沿着外挂绕销37b的外周弯曲,因此,当线材16落入该周槽37c中时,该线材16沿着弯曲的周槽37c而弯曲,并与该周槽37c紧贴。由此,防止了该线材16从周槽37c的脱离。因此,可靠地防止了落入周槽37c中的线材16的偏离,线材16被排列卷绕而获得的外线圈14的形状被可靠地维持。
另外,由于外卷芯37中的外挂绕销37b位于从外侧覆盖内线圈13的线圈端部13b的部位,因此,由被挂绕于该外挂绕销37b的线材16构成的外线圈14成为以隔着预定的间隙的方式而从外侧包围内线圈13这样的大小的线圈。此外,内线圈13和外线圈14的大小不同。由此,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能够连续地制作成为线圈端部13b、14b的线材16的长度不同的两个多边形的内线圈13以及外线圈14。
另外,在制作出内线圈13和外线圈14之后,使它们从内卷芯36以及外卷芯37脱离并进行输送。在之后的工序中,使用目前被使用的插件方法,而将内线圈13和外线圈14的线圈边部13a、14a***至铁芯11(图13以及图14)的狭槽11b中。
此处,对使内线圈13和外线圈14从内卷芯36以及外卷芯37脱离的步骤进行说明。首先,通过利用线材放卷部件31中的未图示的咬持机构对线材16进行咬持,从而禁止了线材16从线材放卷部件31中被重新放卷出的情况。
利用未图示的形状维持件,对被形成于内卷芯36以及外卷芯37的内线圈13和外线圈14进行把持。在维持内线圈13和外线圈14的形状的状态下,利用切断装置等对从线材放卷部件延伸至外线圈14的线材16进行切断。借此,使内线圈13和外线圈14从线材放卷部件31独立。
此时,为了维持被排列卷绕的内线圈和外线圈14的形状,优选为,根据需要而利用粘合带捆束构成内线圈13和外线圈14的线材16。即便在由该粘合带实施的线材16的捆束中,由于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在隔着间隔而被立设的多个挂绕销36b、37b的周围卷绕线材16,因此,线材16也在挂绕销36b、37b与挂绕销36b、37b之间悬浮。因此,能够容易地捆束该悬浮的线材16,无需为了捆束线材16而在卷芯上目前所形成的凹部等。由此,防止了推高绕线装置20的价格的情况。
另外,流体压力缸71使旋转工作台73下降,从而释放与内挂绕销36b以及外挂绕销37b的下端面相比靠下方。
然后,保持机构43通过使作为致动器的流体压力缸47的出没杆47a出没,从而使一方的柱状部件28与另一方的柱状部件29的间隔减少。借此,使被设置于一方的柱状部件28和另一方的柱状部件29的内挂绕销36b与外挂绕销37b之间的间隔减少。
借此,使由被挂绕于内挂绕销36b和外挂绕销37b的线材19构成的内线圈13和外线圈14松弛。此外,使构成内线圈13和外线圈14的线材16从内挂绕销36b和外挂绕销37b中的周槽36c、37c脱离。
然后,使由未图示的形状维持件把持、并根据需要由粘合带捆束而维持了形状的内线圈13和外线圈14,与该形状维持件一起向下方移动。此外,将内线圈13和外线圈14从内挂绕销36b以及外挂绕销37b的被释放后的下端面向下方抽出。
此外,在使内线圈13和外线圈14从内卷芯36以及外卷芯37脱离之后,能够再次开始上述的内卷绕工序。借此,能够提高生产率。
从外挂绕销37b上被抽出的外线圈14成为,从外侧包围以隔着预定的间隙的方式而从内挂绕销36b被抽出的内线圈13这样的大小的线圈。因此,若内线圈13以及外线圈14被排列绕线,则通过在该状态下接收定子线圈12,从而能够将排列状态的线圈边部13a、14a***至铁芯11(图13以及图14)的狭槽11b中。
另外,从内挂绕销36b以及外挂绕销37b被抽出的内线圈13和外线圈14各自的线圈边部13a、14a间的长度L1、L2不同。因此,如图12所示,即便将上述线圈边部13a、14a***至各个狭槽11b中,内线圈13的线圈端部13b也不会以超过外线圈14的线圈端部14b的方式从铁芯11的端面突出,从而能够避免该内线圈13的线圈端部13b与外线圈14的线圈端部14b重合而难以形成线圈端部13b、14b这样的事态。其结果是,能够实现所获得的发电机和马达的高效率化和小型化等。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连续地制作这样的内线圈13和外线圈14。因此,也无需在分别制作内线圈13和外线圈14的情况下所必要的工序、即、使内线圈13和外线圈14电连接的工序。由此,也能够避免制造工序增加这样的事态。
根据以上的实施方式,起到了以下所示的效果。
本发明的某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绕线装置20为在通过旋转机构25而旋转的卷芯36、37上卷绕线材16从而制作线圈13、14的绕线装置20,卷芯36、37具有:台板36a、37a;多个挂绕销36b、37b,其被立设于台板36a、37a,在多个挂绕销36b、37b的外周分别形成有供线材16落入的周槽36c、37c。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多个挂绕销36b、37b的外周形成有供线材16落入的周槽36c、37c,因此,通过使至少在多个挂绕销36b、37b上所直接挂绕的线材16落入该周槽36c、37c中而进行排列卷绕,从而制作出由以防止被卷绕的线材16的偏离的方式而被排列卷绕的线材构成的线圈13、14。
另外,与现有的在和卷芯的线圈的内形相配合的卷绕本体部上形成槽的情况相比,在挂绕销36b、37b的外周形成周槽36c、37c是容易的,能够抑制卷芯36、37的单价。由于被形成于挂绕销36b、37b的外周的周槽36c、37c被形成为,其长边方向沿着挂绕销36b、37b的外周弯曲,因此,当线材16落入该周槽36c、37c中时,该线材16沿着弯曲的周槽36c、37c而弯曲,并与该周槽36c、37c紧贴。由此,能够防止该线材16从周槽36c、37c的脱离。因此,可靠地防止了落入周槽36c、37c中的线材16的偏离,并能够可靠地维持线材16被排列卷绕后的状态。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绕线装置20为在通过旋转机构25而旋转的卷芯36、37上卷绕线材16从而制作线圈13、14的绕线装置20,卷芯36、37具备:内卷芯36,其具有内台板36a和多个内挂绕销36b,所述多个内挂绕销36b被立设于内台板36a,并利用被挂绕的线材16对内线圈13进行制作;外卷芯37,其具有外台板37a和多个外挂绕销37b,所述外台板37a具有与内台板36a的外周相比较大的外周,所述多个外挂绕销37b被立设于外台板37a,并利用被挂绕的线材16对包围内线圈13的外线圈14进行制作。在多个内挂绕销36b和多个外挂绕销37b这两方的外周分别形成有供线材16落入的周槽36c、37c。
根据上述结构之外,除了获得上述效果之外,即便在卷芯36、37具有内卷芯36和外卷芯37的情况下,也同样地在内卷芯36和外卷芯37的挂绕销36b、37b的外周形成供线材16落入的周槽36c、37c,并且,通过使用内卷芯36而制作内线圈13,然后,使用外卷芯37而制作外线圈14,从而即便是由内线圈13和与该内线圈13连续的外线圈14构成的定子线圈12,也能够制作出由以防止定子线圈12的线材16的偏离的方式而被排列卷绕的线材16构成的定子线圈12。
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机构25具备:能够自由旋转的旋转板27;使旋转板27旋转的电动马达26;以夹着旋转中心的方式而被立设于旋转板27的一对柱状部件28、29。内台板36a分别被安装于一对柱状部件28、29的顶端,外台板37a分别以能够在旋转板27的转轴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而被设置于一对柱状部件28、29。绕线装置20还具备外卷芯移动机构55,所述外卷芯移动机构55使外台板37a以能够往复移动的方式在外挂绕销37b覆盖内挂绕销36b的卷绕位置与外挂绕销37b从内挂绕销36b起在旋转板27的转轴方向上偏离的待机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该结构,若将外卷芯37以能够移动的方式分别设置于一对柱状部件28、29,则通过使外卷芯37在卷绕位置与待机位置之间往复移动,从而容易进行绕线方法中的包围工序。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柱状部件28、29中的任意一方或两方以能够在旋转板27的半径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而被立设。绕线装置20还具备将一对柱状部件28、29的间隔保持成预定的值的保持机构43。
根据该结构,若将一对柱状部件28、29中的任意一方或两方立设成能够在旋转板27的径向上移动,则通过使一对柱状部件28、29的间隔狭小,从而能够容易地使所获得的内线圈13和外线圈14从挂绕销36b、37b中的周槽36c、37c脱离。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制作方法为使卷芯36、37旋转并在卷芯36、37上卷绕线材16、从而制作出线圈13、14的方法,使用沿着欲获得的线圈13、14的内周、使多个挂绕销36b、37b立设于台板36a、37a而成的卷芯,并在多个挂绕销36b、37b的外周分别形成供线材16落入的周槽36c、37c。以在挂绕销36b、37b之间悬浮线材16的方式而在多个挂绕销36b、37b上卷绕线材16,并且,使在至少多个挂绕销36b、37b上直接被挂绕的线材16落入周槽36c、37c中,从而进行排列卷绕。
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制作方法包括:内卷绕工序,其使用具备内台板36a和被立设于该内台板36a的多个内挂绕销36b的内卷芯36,在多个内挂绕销36b的外周分别形成供线材16落入的周槽36c,并使线材16卷绕于多个内挂绕销36b而制作出内线圈13;包围工序,其使用具备外台板37a和多个外挂绕销37b的外卷芯37,并利用多个外挂绕销37b而包围内线圈13,所述外台板37a具有与内台板36a的外周相比较大的外周,所述多个外挂绕销37b被立设于外台板37a,并在外周形成有供线材16落入的周槽37c;外卷绕工序,其使外台板37a与内台板36a一起旋转,并使线材16卷绕于多个外挂绕销37b而制作出外线圈14。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内卷绕工序中,使外卷芯37位于从内卷芯36在转轴方向上偏离的待机位置,在包围工序中,使外卷芯37从待机位置起移动并移动至覆盖内挂绕销36b的卷绕位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线材放卷部件31使多个线材16在并列地紧贴的状态下穿过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该线材放卷部件31也可以使单一的线材16穿过。在线材放卷部件31放卷单一的线材16的情况下,优选为,使用形成有使单一的线材16穿过的截面圆孔的棒状部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使旋转工作台73在Z轴方向上升降的工作台移动机构为流体压力缸7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只要能够使旋转工作台73在接近位置与分离位置之间移动,工作台移动机构就不被限定于流体压力缸,例如,也可以利用伺服马达使旋转工作台73移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卷芯具有内卷芯36和外卷芯37、且将内线圈13和外线圈连续地制作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虽然未图示,但是在获得单一的线圈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在台板上沿着欲制作的单一的线圈的内周而立设有多个挂绕销的单一的卷芯。即便使用了单一的卷芯,通过在多个挂绕销的外周形成有供线材落入的周槽,从而也能够使被挂绕于该挂绕销的线材落入该周槽中而进行排列卷绕。由此,能够制作出防止了被卷绕的线材的偏离且由被排列卷绕的线材构成的线圈。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以下情况进行了说明,即,在内台板36a以及外台板37a上分别立设有三根内挂绕销36b以及外挂绕销37b,并由在合计六根内挂绕销36b以及外挂绕销37b上所挂绕的线材16制作出六边形的内线圈13以及外线圈14的情况。然而,若能够制作必要的形状的线圈13、14,则挂绕销36b、37b的数量未被限于六根,可以为了获得呈四边形的线圈而使合计四根挂绕销立设于台板,也可以为了获得呈八边形的线圈而使合计八根挂绕销立设于台板。另外,也可以使更多的挂绕销立设于台板。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仅仅示出了本发明的应用例的一部分,并不意味着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的结构。
本申请要求基于在2019年5月23日向日本专利局提出的日本特愿2019-096540的优先权,并通过参照的方式在本说明书中引入了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绕线装置,在通过旋转机构而旋转的卷芯上卷绕线材从而制作线圈,其中,
所述旋转机构具备:能够自由旋转的旋转板;以隔着旋转中心的方式而被立设于所述旋转板的一对柱状部件,
所述卷芯具有分别被安装于一对所述柱状部件的顶端的一对台板、和被立设于所述台板的多个挂绕销,
在多个所述挂绕销的外周分别形成有供所述线材落入的周槽,
一对所述柱状部件中的任意一方或两方以能够在所述旋转板的径向上移动的方式而被立设。
2.一种绕线装置,在通过旋转机构而旋转的卷芯上卷绕线材从而制作线圈,其中,
所述卷芯具备:
内卷芯,其具有内台板和多个内挂绕销,多个所述内挂绕销被立设于所述内台板,并利用被挂绕的所述线材对内线圈进行制作;
外卷芯,其具有外台板和多个外挂绕销,所述外台板具有与所述内台板的外周相比较大的外周,多个所述外挂绕销被立设于所述外台板,并利用被挂绕的所述线材对包围所述内线圈的外线圈进行制作,
在多个所述内挂绕销和多个所述外挂绕销这两方的外周分别形成有供所述线材落入的周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线装置,其中,
所述旋转机构具备:能够自由旋转的旋转板;使所述旋转板旋转的驱动机构;以隔着旋转中心的方式而被立设于所述旋转板的一对柱状部件,
所述内台板分别被安装于一对所述柱状部件的顶端,
所述外台板分别以能够在所述旋转板的转轴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而被设置于一对所述柱状部件,
所述绕线装置还具备外卷芯移动机构,所述外卷芯移动机构使所述外卷芯以能够往复移动的方式在所述外挂绕销覆盖所述内挂绕销的卷绕位置与所述外挂绕销从所述内挂绕销起在所述旋转板的转轴方向上偏离的待机位置之间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绕线装置,其中,
一对所述柱状部件中的任意一方或两方以能够在所述旋转板的半径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而被立设,
所述绕线装置还具备将一对所述柱状部件的间隔保持成预定的值的保持机构。
5.一种绕线方法,使卷芯旋转并在所述卷芯上卷绕线材、从而制作线圈,其中,
使用沿着欲获得的所述线圈的内周、使多个挂绕销立设于台板而成的所述卷芯,
在多个所述挂绕销的外周分别形成供所述线材落入的周槽,
以在所述挂绕销之间悬浮所述线材的方式而在多个所述挂绕销上卷绕所述线材,并且,使至少在多个所述挂绕销上直接被挂绕的所述线材落入所述周槽中,而进行排列卷绕,从而制作线圈,
使所述卷芯旋转的旋转机构具备:能够自由旋转的旋转板;以隔着旋转中心的方式而被立设于所述旋转板的一对柱状部件,
所述台板分别被安装于一对所述柱状部件的顶端,
一对所述柱状部件中的任意一方或两方以能够在所述旋转板的径向上移动的方式而被立设。
6.一种线圈制造方法,使卷芯旋转并在所述卷芯上卷绕线材、从而制作线圈,其中,包括:
内卷绕工序,其使用具备内台板和被立设于所述内台板的多个内挂绕销的内卷芯,在多个所述内挂绕销的外周分别形成供所述线材落入的内周槽,以在所述内挂绕销之间悬浮有所述线材的方式使所述线材卷绕于多个所述内挂绕销,并通过使在多个所述内挂绕销上所挂绕的所述线材落入所述内周槽中而进行排列卷绕,从而制作内线圈;
包围工序,其使用具备外台板和多个外挂绕销的外卷芯,并利用多个所述外挂绕销而包围所述内线圈,所述外台板具有与所述内台板的外周相比较大的外周,多个所述外挂绕销被立设于所述外台板,并在外周形成有供所述线材落入的外周槽;
外卷绕工序,其使所述外卷芯与所述内卷芯一起旋转,并以在所述外挂绕销之间悬浮有所述线材的方式使所述线材卷绕于多个所述外挂绕销,通过使在多个所述外挂绕销上所挂绕的所述线材落入所述外周槽中而进行排列卷绕,从而制作外线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圈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内卷绕工序中,使所述外卷芯位于从所述内卷芯在转轴方向上偏离的待机位置,
在所述包围工序中,使所述外卷芯从所述待机位置起移动并移动至覆盖所述内挂绕销的卷绕位置。

Claims (7)

1.一种绕线装置,在通过旋转机构而旋转的卷芯上卷绕线材从而制作线圈,其中,
所述卷芯具有台板、和被立设于所述台板的多个挂绕销,
在多个所述挂绕销的外周分别形成有供所述线材落入的周槽。
2.一种绕线装置,在通过旋转机构而旋转的卷芯上卷绕线材从而制作线圈,其中,
所述卷芯具备:
内卷芯,其具有内台板和多个内挂绕销,多个所述内挂绕销被立设于所述内台板,并利用被挂绕的所述线材对内线圈进行制作;
外卷芯,其具有外台板和多个外挂绕销,所述外台板具有与所述内台板的外周相比较大的外周,多个所述外挂绕销被立设于所述外台板,并利用被挂绕的所述线材对包围所述内线圈的外线圈进行制作,
在多个所述内挂绕销和多个所述外挂绕销这两方的外周分别形成有供所述线材落入的周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线装置,其中,
所述旋转机构具备:能够自由旋转的旋转板;使所述旋转板旋转的驱动机构;以隔着旋转中心的方式而被立设于所述旋转板的一对柱状部件,
所述内台板分别被安装于一对所述柱状部件的顶端,
所述外台板分别以能够在所述旋转板的转轴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而被设置于一对所述柱状部件,
所述绕线装置还具备外卷芯移动机构,所述外卷芯移动机构使所述外卷芯以能够往复移动的方式在所述外挂绕销覆盖所述内挂绕销的卷绕位置与所述外挂绕销从所述内挂绕销起在所述旋转板的转轴方向上偏离的待机位置之间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绕线装置,其中,
一对所述柱状部件中的任意一方或两方以能够在所述旋转板的半径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而被立设,
所述绕线装置还具备将一对所述柱状部件的间隔保持成预定的值的保持机构。
5.一种绕线方法,使卷芯旋转并在所述卷芯上卷绕线材、从而制作线圈,其中,
使用沿着欲获得的所述线圈的内周、使多个挂绕销立设于台板而成的所述卷芯,
在多个所述挂绕销的外周分别形成供所述线材落入的周槽,
以在所述挂绕销之间悬浮所述线材的方式而在多个所述挂绕销上卷绕所述线材,并且,使至少在多个所述挂绕销上直接被挂绕的所述线材落入所述周槽中,从而进行排列卷绕。
6.一种线圈制造方法,其中,包括:
内卷绕工序,其使用具备内台板和被立设于所述内台板的多个内挂绕销的内卷芯,在多个所述内挂绕销的外周分别形成供所述线材落入的周槽,并通过权利要求5所述的绕线方法使所述线材卷绕于多个所述内挂绕销而制作内线圈;
包围工序,其使用具备外台板和多个外挂绕销的外卷芯,并利用多个所述外挂绕销而包围所述内线圈,所述外台板具有与所述内台板的外周相比较大的外周,多个所述外挂绕销被立设于所述外台板,并在外周形成有供所述线材落入的周槽;
外卷绕工序,其通过权利要求5所述的绕线方法使所述外卷芯与所述内卷芯一起旋转,并使所述线材卷绕于多个所述外挂绕销而制作外线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圈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内卷绕工序中,使所述外卷芯位于从所述内卷芯在转轴方向上偏离的待机位置,
在所述包围工序中,使所述外卷芯从所述待机位置起移动并移动至覆盖所述内挂绕销的卷绕位置。
CN202080004893.0A 2019-05-23 2020-05-11 绕线装置、绕线方法、及使用该绕线方法的线圈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316964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96540 2019-05-23
JP2019096540A JP7357427B2 (ja) 2019-05-23 2019-05-23 巻線装置及びコイル製造方法
PCT/JP2020/018834 WO2020235378A1 (ja) 2019-05-23 2020-05-11 巻線装置並びに巻線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コイル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9644A true CN113169644A (zh) 2021-07-23

Family

ID=73454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4893.0A Pending CN113169644A (zh) 2019-05-23 2020-05-11 绕线装置、绕线方法、及使用该绕线方法的线圈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545881B2 (zh)
JP (1) JP7357427B2 (zh)
KR (1) KR102586952B1 (zh)
CN (1) CN113169644A (zh)
DE (1) DE112020000082T5 (zh)
WO (1) WO202023537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76001B2 (ja) * 2020-07-09 2024-04-30 Nittoku株式会社 巻線装置及び巻線方法
CN113472164B (zh) * 2021-07-07 2022-04-05 徐州远见金属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定位的电机壳加工夹具
KR102664484B1 (ko) * 2021-12-02 2024-05-14 주식회사 야호텍 코일 간격이 유지되는 모터 코일 권선 장치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82340A (ja) * 2005-09-14 2007-03-29 Sanko Kiki Co Ltd パラ巻線方法及びパラ巻線装置
CN101257239A (zh) * 2007-02-26 2008-09-03 日特机械工程株式会社 多极电枢的绕线装置及绕线方法
JP2008301632A (ja) * 2007-05-31 2008-12-11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巻線装置および巻線方法
JP2009273229A (ja) * 2008-05-07 2009-11-19 Sanko Kiki Co Ltd コイル巻線装置
CN102570739A (zh) * 2010-12-20 2012-07-11 日特机械工程株式会社 绕线机以及绕线方法
JP2014183252A (ja) * 2013-03-21 2014-09-29 Aisin Aw Co Ltd コイル巻回治具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コイル巻回装置
JP2015050364A (ja) * 2013-09-03 2015-03-16 日特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コイルの製造装置及び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CN104752051A (zh) * 2013-12-27 2015-07-01 日特机械工程株式会社 绕线装置以及绕线方法
CN104953773A (zh) * 2014-03-24 2015-09-30 日特机械工程株式会社 线圈的绕线装置及其绕线方法
JP2016001963A (ja) * 2014-06-12 2016-01-07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巻線装置及び巻線方法
CN109075673A (zh) * 2016-10-14 2018-12-21 日特机械工程株式会社 卷线装置以及卷线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10505B1 (zh) * 1970-12-29 1973-04-04
US3765080A (en) * 1971-07-06 1973-10-16 Gen Electri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veloping winding coils
JP3514939B2 (ja) 1997-03-27 2004-04-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動機およ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JP2000245120A (ja) 1999-02-23 2000-09-08 Toyota Motor Corp 回転電機のコイル組立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319622A (ja) * 2002-04-24 2003-11-07 Fuji Electric Co Ltd 回転電機用固定子コイ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4403714B2 (ja) * 2003-04-21 2010-01-27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コイル形成挿入装置及びコイル形成挿入方法
JP6315808B2 (ja) 2014-08-08 2018-04-25 日特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コイル製造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82340A (ja) * 2005-09-14 2007-03-29 Sanko Kiki Co Ltd パラ巻線方法及びパラ巻線装置
CN101257239A (zh) * 2007-02-26 2008-09-03 日特机械工程株式会社 多极电枢的绕线装置及绕线方法
JP2008301632A (ja) * 2007-05-31 2008-12-11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巻線装置および巻線方法
JP2009273229A (ja) * 2008-05-07 2009-11-19 Sanko Kiki Co Ltd コイル巻線装置
CN102570739A (zh) * 2010-12-20 2012-07-11 日特机械工程株式会社 绕线机以及绕线方法
JP2014183252A (ja) * 2013-03-21 2014-09-29 Aisin Aw Co Ltd コイル巻回治具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コイル巻回装置
JP2015050364A (ja) * 2013-09-03 2015-03-16 日特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コイルの製造装置及び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CN104752051A (zh) * 2013-12-27 2015-07-01 日特机械工程株式会社 绕线装置以及绕线方法
CN104953773A (zh) * 2014-03-24 2015-09-30 日特机械工程株式会社 线圈的绕线装置及其绕线方法
JP2016001963A (ja) * 2014-06-12 2016-01-07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巻線装置及び巻線方法
CN109075673A (zh) * 2016-10-14 2018-12-21 日特机械工程株式会社 卷线装置以及卷线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伟民;李庆亮;赵付超;王建花;: "多轴绕线机的研究",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no. 0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20000082T5 (de) 2021-05-06
US11545881B2 (en) 2023-01-03
JP2020191747A (ja) 2020-11-26
KR20210031746A (ko) 2021-03-22
WO2020235378A1 (ja) 2020-11-26
JP7357427B2 (ja) 2023-10-06
KR102586952B1 (ko) 2023-10-10
US20210351673A1 (en) 2021-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69644A (zh) 绕线装置、绕线方法、及使用该绕线方法的线圈制造方法
CN109075673B (zh) 卷线装置以及卷线方法
EP1962411B1 (en) Winding device and winding method for a multipolar armature
KR101078489B1 (ko) 코일 형성 장치 및 코일 형성 방법
US7243873B2 (en) Winding method of multi polar armature and winding apparatus of same
JP4411255B2 (ja) コイル巻落とし方法及び装置
JP2003204659A (ja) ステータの巻線方法と巻線装置および巻線治具
JP6694621B1 (ja) 渡り線形成装置及び渡り線形成方法
CN115702544A (zh) 绕线装置以及绕线方法
JP4509993B2 (ja) 多極電機子の巻線方法及び巻線装置
JP2000209822A (ja) 巻線方法及び巻線装置
JP2015126661A (ja) 集中巻ステータの巻線挿入方法および巻線挿入機
JP2000253631A (ja) 巻線装置
US6923399B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erminating dynamo-machine component wire coil leads
KR101864075B1 (ko) Bldc 모터용 고정자에 코일을 권선하는 방법
JP6495114B2 (ja) 張力付与装置
JP5781907B2 (ja) 分割コアの巻線方法
JP2005176531A (ja) 電機子の巻線方法及び巻線装置
CN115057302A (zh) 一种用于电线电缆生产时便于更换卷筒的收卷设备
JP2004072956A (ja) 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JP2000014097A (ja) ステータ巻線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