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13606B - 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极片、锂离子电池 - Google Patents

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极片、锂离子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13606B
CN113113606B CN202110380021.0A CN202110380021A CN113113606B CN 113113606 B CN113113606 B CN 113113606B CN 202110380021 A CN202110380021 A CN 202110380021A CN 113113606 B CN113113606 B CN 1131136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ting layer
sio
negative electrode
electrode material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8002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13606A (zh
Inventor
廖星
闫龙
梁世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Bao Innovativ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Bao Innovativ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Bao Innovativ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Bao Innovativ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8002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136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136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136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136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136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90Carbides
    • C01B32/914Carbides of single elements
    • C01B32/921Titanium carb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3/00Silic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3/113Silicon oxides; Hydrat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23/00Compounds of titanium
    • C01G23/04Oxides; Hydroxides
    • C01G23/047Titanium dioxid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483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for non-aqueous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01M4/625Carbon or graphi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8Inhibitors, e.g. gassing inhibitors, corrosion inhibit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80Particles consisting of a mixture of two or more inorganic pha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40Electric propert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一种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极片、锂离子电池,属于电池领域。负极材料为核壳结构,核壳结构包括内核、包覆于内核表面的第一包覆层以及包覆于第一包覆层表面的第二包覆层,内核包括SiOx,第一包覆层为Ti3C2,第二包覆层为C和TiO2。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含有表面带正电的SiOx和表面带负电的Ti3C2的浆料通过静电吸附自组装的方式使得Ti3C2包覆于SiOx表面,然后进行干燥,在内核表面形成第一包覆层;干燥后在惰性气体氛围中进行热处理使内核和第一包覆层界面结合,热处理后在第一包覆层表面包覆第二包覆层。其能够较好地保持负极材料的整体结构,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且能够提高电池的热稳定性,以保证安全。

Description

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极片、锂离子电池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极片、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行业对具有更高能量密度、更长循环寿命的新型锂离子电池的需求迫在眉睫。而目前商业化最成熟的石墨负极组成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依然偏低,尚未达到未来电动汽车和储能***应用的要求。在众多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理论容量高达2600mAh/g且电极表面不易形成锂枝晶等优点的硅氧材料脱颖而出。
然而,硅氧材料在锂离子脱嵌过程中伴随着较大的体积效应,由于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效应,暴露于电解液中的硅氧负极材料会持续生成新鲜SEI膜,进一步消耗电池内部有限的活性锂,造成容量迅速衰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极片、锂离子电池,其能够较好地保持负极材料的整体结构,抑制极片的膨胀,缓解电池内部活性锂的消耗,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其且能够提高电池的热稳定性。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极材料,负极材料为核壳结构,核壳结构包括内核、包覆于内核表面的第一包覆层以及包覆于第一包覆层表面的第二包覆层,内核包括SiOx,第一包覆层为Ti3C2,第二包覆层为C和TiO2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含有表面带正电的SiOx和表面带负电的Ti3C2的浆料通过静电吸附自组装的方式使得Ti3C2包覆于SiOx表面,然后进行干燥,在内核表面形成第一包覆层;
干燥后在惰性气体氛围中进行热处理使内核和第一包覆层界面结合,热处理后在第一包覆层表面包覆第二包覆层。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极片,极片中含有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负极材料。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其包括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的极片。
本申请实施例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极片、锂离子电池有益效果包括:
负极材料中的第一包覆层为Ti3C2,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够提高负极材料的导电性。第二包覆层为C和TiO2,第二包覆层具有良好的弹性,在内核SiOx材料具有巨大的体积效应下能够较好地保持负极材料的整体结构,负极材料不容易崩塌,具有稳定SEI膜的作用,能够缓解电池内部活性锂的消耗,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并且,第二包覆层具有较强的刚性,在高温下能够延缓电解液的还原分解,提高电池的热稳定性。
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中,含有表面带正电的SiOx和表面带负电的Ti3C2的浆料中,表面带正电的SiOx和表面带负电的Ti3C2通过静电自组装的方式使得Ti3C2能够包覆于SiOx表面,提升负极材料的导电性,且SiOx不会直接暴露在电解液中。在惰性气体氛围中进行热处理使得SiOx和Ti3C2两种固相材料界面结合紧密,从而使得内核与第一包覆层紧密结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负极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5和对比例1的负极材料的100圈充放电可逆容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5和对比例1的负极材料的100圈循环容量保持率图。
图标:10-负极材料;11-内核;12-第一包覆层;13-第二包覆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而不应视为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A方案和/或B方案指的是单独的A方案或者单独的B方案或者A+B方案。
硅氧负极材料在锂离子脱嵌过程中伴随着较大的体积效应,由于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效应,暴露于电解液中的硅氧负极材料会持续生成新鲜SEI膜,进一步消耗电池内部有限的活性锂,造成容量迅速衰减。
申请人在研究中发现,如果采用液相机械混合的方法将硅氧材料与Ti3C2复合,虽然硅氧材料与Ti3C2的复合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优于单独的硅氧材料,但是该种方法会使得Ti3C2不能完整包覆在硅氧材料表面,部分硅氧材料直接暴露在电解液中,副反应会持续发生。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负极材料10及其制备方法、极片、锂离子电池,其能够较好地保持负极材料10的整体结构,缓解电池内部活性锂的消耗,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且能够提高电池的热安全性。
以下针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负极材料10及其制备方法、极片、锂离子电池进行具体说明: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极材料10,负极材料10为核壳结构,请参照图1,核壳结构包括内核11、包覆于内核11表面的第一包覆层12以及包覆于第一包覆层12表面的第二包覆层13,内核11包括SiOx,第一包覆层12为Ti3C2,第二包覆层13为C和TiO2
负极材料10中的第一包覆层12为Ti3C2,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够提高负极材料10的导电性,且第一包覆层12包覆在内核11表面,能够改善硅氧材料直接暴露在电解液的问题。第二包覆层13为C和TiO2,第二包覆层13具有良好的弹性,在内核11的SiOx材料具有巨大的体积效应下能够较好地保持负极材料10的整体结构,负极材料10不容易崩塌,具有稳定SEI膜的作用,缓解电池内部活性锂的消耗,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并且,第二包覆层13具有较强的刚性,在高温下能够延缓电解液的还原分解,提高电池的热稳定性,进一步保证电池安全。
示例性地,SiOx中的x的取值范围为0.5≤x≤2,例如为0.5、0.6、0.8、0.9、1.0、1.2、1.4、1.5、1.6、1.8和2中的任一者或者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例如,SiOx中的x的取值范围为0.8≤x≤1.2。
进一步地,第二包覆层13与第一包覆层12通过C-O-Ti键键合。
第二包覆层13与第一包覆层12通过C-O-Ti键键合,则第一包覆层12和第二包覆层13的结合力更好,能够更好地保持负极材料10的整体结构。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负极材料10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含有表面带正电的SiOx和表面带负电的Ti3C2的浆料通过静电吸附自组装的方式使得Ti3C2包覆于SiOx表面,然后进行干燥,在内核11表面形成第一包覆层12。
含有表面带正电的SiOx和表面带负电的Ti3C2的浆料中,表面带正电的SiOx和表面带负电的Ti3C2能够通过静电自组装的方式使得Ti3C2能够包覆于SiOx表面,而不是两者以简单的混合物的方式存在。能够提升负极材料10的导电性,且SiOx不会直接暴露在电解液中。其中,干燥的方式可以是喷雾干燥,也可以是鼓风干燥。当干燥的方式为喷雾干燥时,喷雾的过程中能够造出微球状颗粒,对于负极材料10的最终成型具有促进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含有表面带正电的SiOx和表面带负电的Ti3C2的浆料,可以是表面带负电的Ti3C2以浆液的形式与带正电的SiOx混合以得到含有表面带正电的SiOx和表面带负电的Ti3C2的浆料;也可以是表面带正电的SiOx以浆液的形式与表面带负电的Ti3C2混合以得到含有表面带正电的SiOx和表面带负电的Ti3C2的浆料;也可以是表面带负电的Ti3C2以浆液的形式和表面带正电的SiOx以浆液的形式混合以得到含有表面带正电的SiOx和表面带负电的Ti3C2的浆料。
可选地,表面带正电的SiOx和表面带负电的Ti3C2的质量比为0.75~0.95:0.05~0.25。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质量比指的是表面带正电的SiOx和表面带负电的Ti3C2均在固体状态下的质量比。
当表面带正电的SiOx的量是一定时,表面带正电的SiOx和表面带负电的Ti3C2的质量比越小,则第一包覆层12的厚度越厚,负极材料10的电性能会随着第一包覆层12的厚度增加而变得更好,但是如果第一包覆层12的厚度太厚,则会降低负极材料10的离子扩散速度,影响负极材料10的电性能发挥。经本申请的发明人研究发现,当表面带正电的SiOx和表面带负电的Ti3C2的质量比为0.75~0.95:0.05~0.25时,对提高负极材料10的电性能有比较好的效果。示例性地,表面带正电的SiOx和表面带负电的Ti3C2的质量比为3:1、4:1、8.5:1.5、9:1或9.5:0.5。另外,由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包覆层13是建立在第一包覆层12的Ti3C2基础上原位形成,故硅氧材料SiOx与Ti3C2的质量比也影响第二包覆层13的生成厚度。
进一步地,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表面带正电的SiOx的制备方法包括:将SiOx颗粒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通过将SiOx颗粒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够使得SiOx表面带正电。
可选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硅烷偶联剂、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SiOx颗粒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例会影响静电吸附效果,如果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质量与SiOx颗粒的质量比例偏低时,吸附效果可能会变差,Ti3C2不能很好地附在SiOx颗粒表面;如果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SiOx颗粒的质量比例偏高时,会导致Ti3C2沉淀过快,Ti3C2容易产生团聚导致第一包覆层12的厚度不一,厚的地方会影响离子迁移速率,薄的地方会导致强度不够。另外,当Ti3C产生团聚的情况较严重时,会导致有部分SiOx内核11不能被完全包覆,造成表面裸露,进而加速电解液还原分解,影响电性能。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质量为SiOx颗粒的质量的0.1~7.5%,SiOx颗粒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合适,Ti3C2既能够较好地吸附在SiOx颗粒表面,Ti3C2也不容易产生团聚,有利于得到厚度均一的第一包覆层12。示例性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质量为SiOx颗粒的质量的0.1%、0.3%、0.5%、0.8%、1%、1.5%、2%、2.5%、3%、3.5%、4%、4.5%、5%、6%、7%和7.5%中的任一者或者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例如为0.5~3%。
可选地,将SiOx颗粒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后,进行加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当表面带正电的SiOx为固体粉末时,则表面带负电的Ti3C2以浆液的方式与表面带正电的SiOx混合得到含有表面带正电的SiOx和表面带负电的Ti3C2的浆料。
进一步地,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表面带负电的Ti3C2的制备方法包括:将Ti3AlC2分散在含氟的酸性水溶液中进行反应得到分散液。
含氟的酸性水溶液能够选择性地蚀刻Ti3AlC2中的金属键层形成Ti3C2,由于含氟的酸性水溶液呈酸性,Ti3C2在含氟的酸性水溶液中会使得Ti3C2表面富含羧基和羟基等含氧官能团,这些含氧官能团在水系溶液中使得Ti3C2表面带负电荷。示例性地,含氟的酸性水溶液中的水为去离子水。可以理解的是,含氟的酸性水溶液中的水也可以是蒸馏水等,本申请实施例对含氟的酸性水溶液中的水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含氟的酸性水溶液为盐酸和氟化锂的混合水溶液或者氢氟酸水溶液。
当含氟的酸性水溶液为盐酸和氟化锂的混合水溶液时,刻蚀得到的Ti3C2为少层和/或单层结构。示例性地,盐酸和氟化锂在混合水溶液的比例为6~10mol/L,例如为6mol/L、7mol/L、8mol/L、9mol/L或10mol/L。需要说明的是,该比例指的是盐酸和氟化锂的混合水溶液中每升含有盐酸和氟化锂的总质量。
另外,在将Ti3AlC2分散在含氟的酸性水溶液中时,还可以伴随搅拌,可选地,搅拌的时间为40~48h,例如为40h、42h、44h、46h或48h。
进一步地,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还包括将分散液进行离心得到沉淀物。
可选地,还包括对沉淀物进行水洗去除杂质。沉淀物经水洗去除杂质后会更加纯净。
可以理解的是,当表面带负电的Ti3C2是以没有进行水洗时的沉淀物或者以去除杂质后的沉淀物的形式与表面带正电的SiOx混合时,表面带正电的SiOx是以浆液的形式进行混合的。当表面带负电的Ti3C2以分散液的形式与表面带正电的SiOx混合时,表面带正电的SiOx可以是以固体物的形式与表面带负电的Ti3C2混合,也可以是以浆液的形式与表面带负电的Ti3C2混合。
进一步地,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还包括将去除杂质后的沉淀物在水溶液中进行超声处理得到悬浮液。
去除杂质后的沉淀物在水溶液中进行超声处理能够得到分散比较均匀的悬浮液。
可选地,还包括将悬浮液与分散剂混合,分散剂包括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葡萄糖、蔗糖、淀粉、聚乙烯吡咯烷酮和梓檬酸中的一种或几种。通过这些分散剂的作用能够使得沉淀物在水溶液中分散得更加均匀。
需要说明的是,当表面带负电的Ti3C2以上述悬浮液的形式与表面带正电的SiOx混合时,表面带正电的SiOx可以是以固体物的形式与表面带负电的Ti3C2混合,也可以是以浆液的形式与表面带负电的Ti3C2混合。
(2)干燥后在惰性气体氛围中进行热处理,热处理后在第一包覆层12表面包覆第二包覆层13。
在惰性气体氛围中进行热处理使得SiOx和Ti3C2两种固相材料界面结合紧密,从而使得内核11与第一包覆层12紧密结合。其中,惰性气体氛围能够保护产品不被氧化。可选地,惰性气体可以是氮气或氩气。
示例性地,热处理的温度为300℃~900℃,例如为300℃、400℃、500℃、600℃、700℃、800℃和900℃中的任一者或者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如果热处理的温度太高,Si晶粒尺寸会快速形核长大,导致最终无定型基体硅氧材料失去其独特结构优势,降低循环寿命以及加剧高温产气现象;如果温度过低,则在转化成第一包覆层12时表面有些官能团不能去除,影响材料部分电性能。
示例性地,热处理的时间为1~4h,例如为1h、1.5h、2h、2.5h、3h、3.5h和4h中的任一者或者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在第一包覆层12表面包覆第二包覆层13的制备步骤包括:利用CO2与第一包覆层12的Ti3C2进行原位反应在第一包覆层12表面生成C和TiO2以形成第二包覆层13。
由于第一包覆层12的Ti3C2与CO2在第一包覆层12表面进行原位反应生成的第二包覆层13,则第一包覆层12和第二包覆层13的结合力更好,第二包覆层13能够更好地保持负极材料10的整体结构。
其中,第一包覆层12的Ti3C2与CO2反应生成的C为无定形碳。Ti3C2表面的羟基在CO2处理后会减弱,Ti-O键会增强,同时,由于CO2的存在,C-Ti键会减弱但也同时存在,然后逐渐形成C-O-Ti键,第一包覆层12的Ti3C2和第二包覆层13的C和TiO2通过C-O-Ti键键合,第一包覆层12和第二包覆层13的结合力更好。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极片,该极片中含有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负极材料10。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其包括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的极片。
锂离子电池含有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极片中含有本申请实施例的负极材料10,该负极材料10不容易崩塌,具有稳定SEI膜的作用,能够缓解电池内部活性锂的消耗,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并且,第二包覆层13具有较强的刚性,在高温下能够延缓电解液的还原分解,提高电池的热稳定性,进一步保证电池安全。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的负极材料10及其制备方法、极片、锂离子电池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包括:
1)按SiO0.9:阳离子表面活性剂=93:7称量SiOx和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并分散于300mL去离子水乙醇混合溶液中,加热搅拌使溶液完全挥发,然后进行真空干燥,真空干燥后收集好表面带正离子的SiO0.9,研磨后备用。
2)将Ti3AlC2材料缓慢分散在9mol/L的盐酸-LiF溶液中,在聚四氟乙烯容器中恒温搅拌30h,然后离心得到沉淀物,对沉淀物进行水洗去除反应杂质,将水洗后的沉淀物分散在500mL去离子水中超声2h,即得到带表面负电荷的Ti3C2悬浮液。
3)按分散剂:Ti3C2悬浮液=3:97质量比在Ti3C2悬浮液中加入羟甲基纤维素,搅拌均匀后,再将步骤1)中得到的表面带正离子的SiO0.9按SiOx:Ti3C2=90wt%:10wt%比例添加,搅拌均匀后进行喷雾干燥,在SiO0.9内核11表面包覆上Ti3C2第一包覆层,得到初步复合型二次颗粒Ti3C2@SiOx
4)将复合型二次颗粒Ti3C2@SiOx转移至坩埚中,通入Ar十分钟排除管式炉中空气,随后以5℃/min升温至400℃并保温1小时,待保温程序结束降温时通入CO2与第一包覆层的Ti3C2进行原位反应在第一包覆层表面包覆上第二包覆层,待样品冷却至常温收集最终样品C&TiO2@Ti3C2@SiOx。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仅在于本实施例的步骤1)中的SiO0.9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96:4。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仅在于本实施例的步骤1)中的SiO0.9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98:2。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仅在于本实施例的步骤1)中的SiO0.9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99.8:0.2。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仅在于步骤4)中升温的目标温度不同,本实施例中步骤4)是升温至500℃。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仅在于步骤4)中升温的目标温度不同,本实施例中步骤4)是升温至600℃。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仅在于步骤3)中的SiO0.9与Ti3C2的质量比不同,本实施例的SiO0.9与Ti3C2的质量比为95:5。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仅在于步骤3)中的SiO0.9与Ti3C2的质量比不同,本实施例的SiO0.9与Ti3C2的质量比为80:20。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仅在于步骤3)中的SiO0.9与Ti3C2的质量比不同,本实施例的SiO0.9与Ti3C2的质量比为70:30。
对比例1
对比例提供一种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包括:
1)按SiO0.9:阳离子表面活性剂=98:2称量SiOx和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并分散于300mL去离子水乙醇混合溶液中,加热搅拌使溶液完全挥发,然后进行真空干燥,真空干燥后收集好表面带正离子的SiO0.9,研磨后备用。
2)将Ti3AlC2材料缓慢分散在9mol/L的盐酸-LiF溶液中,在聚四氟乙烯容器中恒温搅拌30h,然后离心得到沉淀物,对沉淀物进行水洗去除反应杂质,将水洗后的沉淀物分散在500mL去离子水中超声2h,即得到带表面负电荷的Ti3C2悬浮液。
3)按分散剂:Ti3C2悬浮液=3:97质量比在Ti3C2悬浮液中加入羟甲基纤维素,搅拌均匀后,再将步骤1)中得到的表面带正离子的SiO0.9按SiOx:Ti3C2=90wt%:10wt%比例添加,搅拌均匀后进行喷雾干燥,在SiO0.9内核11表面包覆上Ti3C2第一包覆层,得到初步复合型二次颗粒Ti3C2@SiOx
4)将复合型二次颗粒Ti3C2@SiOx转移至坩埚中,通入Ar十分钟排除管式炉中空气,随后以5℃/min升温至500℃并保温1小时,待样品冷却至常温收集最终样品Ti3C2@SiOx。
试验例1
对实施例1~9和对比例1得到的负极材料的产品性能将以2032扣式电池进行材料性能评测,性能评测主要包括首次可逆容量、首次库伦效率、100圈循环保持率,其评测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图2为实施例5和对比例1的负极材料的100圈充放电可逆容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5和对比例1的负极材料的100圈循环容量保持率图。此部分仅提供说明暨佐证,并不设限本申请实施例负极材料在于他种电池下之应用性。
其中,2032扣式电池中的活性物质:导电剂Super P:粘结剂为8:1:1。粘结剂为羟甲基纤维素纳(英文简称为CMC)和丁苯橡胶(英文简称SBR)的质量比为1:3。该2032扣式电池以金属Li为对电极。另外,2032电池在充满高纯氩气的手套箱中进行组装,以0.1C放0.1C充进行活化,随后循环测试电流密度改为0.2C。
表1.实施例1~9和对比例1的负极材料对应的2032扣式电池的部分电性能
Figure BDA0003011826330000131
在表1的结果中,对比实施例1~实施例4的测试结果来看,SiO0.9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会影响负极材料的电性能,其中,实施例4的电池首次库伦效率、首次可逆容量以及稳定性(100圈容量保持率)均要比实施例1~实施例3的差,该现象可能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质量占比少,导致Ti3C2材料吸附效果不佳,不能稳定附着在硅氧材料表面形成双重包覆的基础,因此影响了电池电性能。
对比实施例3、实施例5和实施例6的测试结果来看,实施例5和实施例6的循环稳定性(100圈容量保持率)均优于实施例3的循环稳定性(100圈容量保持率),实施例6的循环稳定性(100圈容量保持率)比实施例5的差,这可能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Ti3C2材料表面一些副官能团以及残碳遗留减少,复合材料的循环稳定性(100圈容量保持率)随之上升。但是当热处理温度过高时,硅氧材料内部的Si晶粒容易快速形核长大,可能会对复合材料的循环稳定性产生影响。
对比实施例5、7~9的测试来看,硅氧材料SiOx与Ti3C2的质量比同样会影响负极材料的电性能,实施例7的首次可逆容量和首次库伦效率均大于实施例5,而实施例8和实施例9的首次可逆容量和首次库伦效率均小于实施例7,这可能是因为随着随着SiOx与Ti3C2的质量比的减小,则第一包覆层的厚度增大,在一定程度上,负极材料的电性能随厚度增加而变好,但是当第一包覆层过厚时则会降低负极材料离子扩散速度,从而影响负极材料电性能发挥。
对比实施例5和对比例1的结果发现,实施例5的负极材料在循环100圈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2.02%,而对比例1的负极材料在循环100圈后的容量保持率为86.84%,本申请实施例5的负极材料的100圈容量保持率大大提升。
试验例2
对实施例1~9和对比例1得到的负极材料的产品性能将以2032扣式电池进行材料性能评测,将实施例1~实施例9和对比例1的负极材料制成2032扣式电池的负极极片,测试极片满电膨胀率,其结果如表2所示,2032扣式电池的其他条件与试验例1中相同。其中,极片满电膨胀率在2032扣式电池完成首次嵌锂后测试负极极片厚度以计算极片满电膨胀率(BOL),并以辊压设定厚度为基准(膨胀0%)。
表2.实施例1~9以及对比例1的负极极片的满电膨胀率
Figure BDA0003011826330000141
Figure BDA0003011826330000151
从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相较于对比例1的负极材料,本申请实施例的负极材料能够抑制负极极片的满电体积膨胀,BOL有效降低了15~30%。说明了本申请实施例的负极材料能够抑制体积变化效应。
试验例3
对实施例1~9和对比例1得到的负极材料的产品性能将以2032扣式电池进行材料性能评测,将实施例1~实施例9和对比例1的负极材料制成2032扣式电池的负极极片,以25℃下1C电池容量为基准(容量保持率100%),测试实施例1~9和对比例1中负极材料制成的电池在55℃下存储30天、60天后容量保持率,其结果如表3所示,2032扣式电池的其他条件与试验例1中相同。
表3.实施例1~9以及对比例1的电池在55℃下的容量保持率
样品 30天容量保持率(%) 60天容量保持率(%)
实施例1 93.4% 87.8%
实施例2 95.0% 92.3%
实施例3 95.9% 93.1%
实施例4 94.1% 88.0%
实施例5 96.5% 94.2%
实施例6 96.2% 94.9%
实施例7 95.7% 92.4%
实施例8 96.6% 95.3%
实施例9 95.5% 92.7%
对比例1 92.7% 87.1%
由表3的结果可知,相比较对比例1中的负极材料,本申请实施例中的C&TiO2@Ti3C2@SiOx负极材料在高温55℃下具有更好的容量保持率,30天的容量保持率比对比例1高1%~4%,60天的容量保持率比对比例1高1%~10%。而且,从表3的结果也可以看出,实施例1~实施例9的负极材料的高温性能表现更优异,能够提高电池的热稳定性。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材料为核壳结构,所述核壳结构包括内核、包覆于所述内核表面的第一包覆层以及包覆于所述第一包覆层表面的第二包覆层,所述内核包括SiOx,其中0.5≦X≦2,所述第一包覆层为Ti3C2,所述第二包覆层为C和TiO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包覆层与所述第一包覆层通过C-O-Ti键键合。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含有表面带正电的所述SiOx和表面带负电的所述Ti3C2的浆料通过静电吸附自组装的方式使得所述Ti3C2包覆于所述SiOx表面,然后进行干燥,在所述内核表面形成所述第一包覆层;
干燥后在惰性气体氛围中进行热处理使所述内核和所述第一包覆层界面结合,热处理后在所述第一包覆层表面包覆所述第二包覆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包覆层表面包覆所述第二包覆层的制备步骤包括:利用CO2与所述第一包覆层的所述Ti3C2进行原位反应在所述第一包覆层表面生成C和TiO2以形成所述第二包覆层。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表面带正电的所述SiOx的制备方法包括:将SiOx颗粒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
所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硅烷偶联剂、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所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质量为所述SiOx颗粒的质量的0.1~7.5%。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表面带负电的所述Ti3C2的制备方法包括:将Ti3AlC2分散在含氟的酸性水溶液中进行反应得到分散液;所述含氟的酸性水溶液为盐酸和氟化锂的混合水溶液或者氢氟酸水溶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分散液进行离心得到沉淀物;
还包括对所述沉淀物进行水洗去除杂质;
还包括将去除杂质后的所述沉淀物在水溶液中进行超声处理得到悬浮液;
还包括将所述悬浮液与分散剂混合,所述分散剂包括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葡萄糖、蔗糖、淀粉、聚乙烯吡咯烷酮和梓檬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表面带正电的所述SiOx和表面带负电的所述Ti3C2的质量比为0.75~0.95:0.05~0.25;
和/或,所述热处理的温度为300~900℃。
9.一种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中含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极材料。
10.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极片。
CN202110380021.0A 2021-04-08 2021-04-08 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极片、锂离子电池 Active CN1131136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80021.0A CN113113606B (zh) 2021-04-08 2021-04-08 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极片、锂离子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80021.0A CN113113606B (zh) 2021-04-08 2021-04-08 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极片、锂离子电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13606A CN113113606A (zh) 2021-07-13
CN113113606B true CN113113606B (zh) 2023-04-07

Family

ID=76714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80021.0A Active CN113113606B (zh) 2021-04-08 2021-04-08 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极片、锂离子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136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78260A (zh) * 2022-10-10 2024-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负极材料、二次电池和用电设备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66301A (zh) * 2020-11-11 2021-02-12 宁夏博尔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硅氧化物/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58282B1 (ko) * 2010-10-22 2018-05-15 암프리우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껍질에 제한된 고용량 활물질을 함유하는 복합 구조물
DK3283435T3 (da) * 2015-04-17 2021-09-13 Univ Queensland Sammensætning, partikelformede materialer og fremgangsmåder til fremstilling af partikelformede materialer
CN106099062B (zh) * 2016-07-21 2018-09-25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双包覆硅基复合材料Si@C@TiO2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98416A (zh) * 2018-04-24 2018-09-2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硅/二氧化钛/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82812A (zh) * 2018-05-10 2018-10-19 山东大学 一种MXene包覆硅的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33244B (zh) * 2018-07-12 2020-06-30 燕山大学 一种Ti3SiC2基多孔核壳材料
CN109346681A (zh) * 2018-08-17 2019-02-15 福建翔丰华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核壳结构纳米硅-MXene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67106B (zh) * 2019-04-23 2021-09-21 齐鲁工业大学 一种二维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66301A (zh) * 2020-11-11 2021-02-12 宁夏博尔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硅氧化物/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13606A (zh) 2021-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72787B (zh) 一种单分散空心纳米硅/碳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848199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纳米硅/多孔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7323140B2 (ja) シリコン酸素複合負極材料、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
CN108172804B (zh) 一种石墨烯/二氧化钛包覆正极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7579239A (zh) 一种石墨烯/固态电解质复合包覆硅复合负极及其制备方法
JP6849817B2 (ja) 二次電池用陰極、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て製造された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US10720643B2 (en) Positive electr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ion battery,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and lithium ion battery
EP4160747A1 (en) Preparation of silicon composite material, and negative electrode plate containing same
CN103931027A (zh) 多孔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11342031B (zh) 一种多元梯度复合高首效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67032A (zh) 一种纳米硅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689500A (zh) 一种低膨胀性的SiO/石墨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888256A (zh) 一种Si@SiOx@氮掺杂TiO2-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2023535257A (ja) 負極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
WO2018113267A1 (zh)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66299A (zh) 一种石墨-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CN114335458B (zh) 一种Ti3C2Tx@g-C3N4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113606B (zh) 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极片、锂离子电池
WO2018161378A1 (zh) 一种新型结构石墨烯包覆硅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34186B (zh) 一种MXene纳米点包覆改性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63432A (zh) 一种包含高首次库伦效率硅基负极材料的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CN109346697A (zh) 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全固态锂电池
CN109980191B (zh) 一种高库仑效率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23016047A1 (zh) 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KR20210009468A (ko)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음극 활물질,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