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89504B - 一种滑坡体引发的桥梁整体偏位病害的处治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滑坡体引发的桥梁整体偏位病害的处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89504B
CN113089504B CN202110235790.1A CN202110235790A CN113089504B CN 113089504 B CN113089504 B CN 113089504B CN 202110235790 A CN202110235790 A CN 202110235790A CN 113089504 B CN113089504 B CN 1130895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w
bridge
original
landslide body
main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3579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89504A (zh
Inventor
胡伟邦
王浩
谢太涛
杨武
张家硕
张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CC Second Harbor Engineering Co
Original Assignee
CCCC Second Harbor Engineering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CC Second Harbor Engineering Co filed Critical CCCC Second Harbor Engineering Co
Priority to CN20211023579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895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89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895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895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895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2/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repairing or strengthening existing bridges ;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mantling bridg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23Dune restoration or creation; Cliff stabil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滑坡体引发的桥梁整体偏位病害的处治方法,本发明首先通过清方减载的方式将部分滑坡体转移堆填到沟谷的坡脚处,减缓滑坡体的蠕动,再设置抗滑桩,对桥梁位于滑坡体内的部分形成半包围结构以阻挡和稳定滑坡体,提高了新桩基的稳定性,之后对桥梁下部结构进行针对性的新建或加固,实现主梁的支撑体系转换,最后只需对主梁进行高程及水平位置调整使主梁恢复到桥梁在发生偏移前的初始位置,重新安装伸缩缝后就完成了整座桥梁受滑坡体影响的处治修补施工,不用对整座桥梁拆除重建,整体施工方法简单、高效,极大的节约了资源和成本,从根本上解决了滑坡体对桥梁产生长期性影响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滑坡体引发的桥梁整体偏位病害的处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维修加固工程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滑坡体引发的桥梁整体偏位病害的处治方法。
背景技术
为保证桥梁的运行安全和合理的使用寿命,每年的检测、监测、评估、维护和加固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我国为多山地区,尤其是西部,山谷纵横、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各类自然灾害尤其是滑坡体引发的桥梁受损问题频发,严重影响桥梁使用安全。传统的维修方式多以定期维修和事后维修为主,主要具有管理简单、便于实施的特点,但也容易造成维修不足的后果。由于滑坡体一般体积庞大,无法通过直接挖除解决对桥梁的影响,同时巨大的滑坡体的蠕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常规的桥梁加固方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滑坡体对桥梁长期性的影响。
山区滑坡体对桥梁产生的病害具有如下特征:(1)由于滑坡体体积庞大,一般存在于山体的斜坡上,滑坡体性质极不稳定,其滑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不及时处理,会使桥梁的损坏越来越严重,直至破坏;(2)因桥梁桩基础深入滑坡体穿过滑动面进入岩层,滑坡体的蠕动产生的巨大推力容易导致桩基础的损坏,然后带动桥梁桩基础和上部结构一起产生空间位置的变化,包括平面位置的变化和沉降,当存在多个滑动面时,桥梁不同部位的空间位置变化不同步,若超过允许值,桥梁就会产生落梁甚至垮塌的风险。极大的影响桥梁使用安全。(3)当桥梁整体滑动一定距离后,上部主梁会与未滑动部分的梁体产生碰撞停止滑动,而下部结构会继续随滑坡体滑动,导致桥梁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滑动不同步,当桥梁为墩梁固结体系时,在主梁和桩基承受外部较大的横向力的作用下,会导致盖梁和墩柱产生裂缝,当主梁为连续梁体系时,具体表现为支座剪切破坏。(4)滑坡体导致的桥梁病害多造成桥梁下部结构的损坏,由于支座的存在,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并非刚性连接,故多为平面位置和高程的变化,并不会出现较大的损坏。鉴于上述特征,滑坡体引发的桥梁整体偏位病害需快速处治,防止滑坡灾害进一步发展,保证桥梁结构安全,为后续桥梁维修加固施工创造条件。
滑坡体导致的桥梁各结构产生偏位及沉降等病害可采取墩柱外包混凝土和钢管扩大墩柱尺寸使墩柱中心线与桥梁轴线对齐,并通过压力注浆修复各部位产生的裂缝,最后调整主梁平面位置重新安装支座或与盖梁进行固结。但发明人发现,由于滑坡体体积庞大,其蠕动是一个缓慢且长期的过程,这种维修加固方式只能在短期内采用,当桥梁偏位及沉降超过一定限度后会对桥梁结构产生不可逆转的破坏,常规的加固已无法满足桥梁安全使用的要求,最后只能将桥梁完全拆除重建,耗费人力物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一种滑坡体引发的桥梁整体偏位病害的处治方法,以解决现有的桥梁加固方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滑坡体对桥梁产生长期性影响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滑坡体引发的桥梁整体偏位病害的处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对滑坡体进行部分清除,清除得到的弃土堆放在沟谷区域对滑坡体的坡脚进行反压,清除量不大于所述沟谷区域的容积;
S2、在桥梁位于所述滑坡体的滑动方向上游的一侧设置抗滑桩,以对所述滑坡体进行加固;
S3、在需要修复的原桩基外侧增设新桩基,所述新桩基的底部向下深入至岩层内;
S4、利用所述新桩基对所述原桩基上的所述原承台进行扩建形成新承台,使原承台上的荷载通过新承台传递到对应的新桩基上;
S5、在新承台上搭设钢管支架,将与新承台对应的主梁的支撑体系由原盖梁转换到钢管支架上;
S6、拆除所述原盖梁;
S7、在所述新承台上修建新墩柱和新盖梁;
S8、调整步骤S5中所述主梁的平面位置和标高,然后将所述主梁的支撑体系由所述钢管支架上转换到新盖梁上;
S9、在所述主梁的两端安装伸缩缝,完成桥梁维修加固工作。
优选的是,步骤S2中,所述抗滑桩为矩形抗滑桩,设置矩形抗滑桩时,矩形抗滑桩的长轴方向与滑坡体的蠕动方向一致,矩形抗滑桩的底部向下嵌入至岩层内,所有矩形抗滑桩对所述桥梁位于所述滑坡体上的部分在水平面内围成半包围结构。
优选的是,步骤S3中,设置新桩基时采用人工挖孔桩的工艺成孔。
优选的是,步骤S4中,对原承台进行扩建时,首先开挖所述原承台周围的土体,然后在所述原承台的四个侧面及底面钻孔,钻孔深度不小于植筋直径的10倍,植筋在纵向、横向上均等间隔设置,植筋完成后支模板浇筑混凝土形成所述新承台,所述新承台的轴线与所述原承台在偏位前的轴线重合,所述新桩基与所述新承台之间锚固。
优选的是,步骤S5中,在转换所述主梁的支撑体系时,先在位于所述新承台的上方的对应的原盖梁和横隔梁之间布置若干个第一千斤顶,然后驱动所有第一千斤顶将对应的所述主梁同步顶升,使所述主梁脱离所述原盖梁并在所述主梁的下方形成用于拆除所述原盖梁的空间,再在所述钢管支架上安装支墩,支墩安装完成后对所有第一千斤顶泄压,将所述主梁落到支墩上,实现所述主梁的支撑体系转换。
优选的是,步骤S6中,拆除所述原盖梁时,采用满堂支架法对所述原盖梁进行支撑,然后将所述原盖梁分块切割并运出。
优选的是,拆除所述原盖梁后,若所述原墩柱未产生裂缝、结构无损伤,则保留所述原墩柱,并在所述原墩柱外依次外包钢管和混凝土对所述原墩柱进行加强,若所述原墩柱有损伤,则将所述原墩柱采用分节段切割的方式拆除并运出。
优选的是,步骤S7中,先对所述新墩柱依次进行绑扎钢筋、安装模板、浇筑混凝土的施工步骤,待所述新墩柱的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再对所述新盖梁依次进行绑扎钢筋、安装模板、浇筑混凝土的施工步骤,完成所述新盖梁的施工。
优选的是,步骤S8中,在每个所述新盖梁上设置第二千斤顶顶起步骤S5中所述主梁,第二千斤顶为三向调位千斤顶,使所述主梁的荷载转换到所述新盖梁上,拆除所述钢管支架,然后利用第二千斤顶调整所述主梁的平面位置和标高,使所述主梁回至初始位置,最后在所述新盖梁上安装支座并落梁,使所述主梁的荷载从第二千斤顶上转换到支座上,完成所述主梁的支撑体系转换。
优选的是,步骤S2中,所述抗滑桩上还设置有应力监测装置,应力监测装置包括控制芯片和分别与控制芯片电连接的应力监测仪、预警装置、显示终端,所述显示终端用于实现人机交互,通过在显示终端设置和显示应力预警数值并传输给控制芯片,所述应力检测仪用于检测所述滑坡体施加给所述抗滑桩的应力并将应力数值的信号传输给控制芯片,当控制芯片接收到的应力数值大于应力预警数值时,控制芯片向预警装置发送信号,预警装置启动报警,工作人员接收到报警后增设所述抗滑桩的数量。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处治方法通过清方减载的方式将部分滑坡体堆填到沟谷的坡脚处,起到了减缓滑坡体蠕动的效果,且投入成本低,为后续施工安全创造了条件。
2、通过在桥梁位于滑坡体所在区域的上坡一侧设置抗滑桩,大大减小了滑坡体作用在新桩基上的水平力,并起到稳定滑坡体的作用,从源头上保证了桥梁的安全稳定。
3、本发明的处治方法通过对桥梁下部结构的新建或加固,充分利用主梁属于未受损结构的特点,将主梁调整为原位置和标高,只重新安装伸缩缝,实现了未受损结构的高效利用,避免对整座桥梁的拆除重建,极大的节约了资源和成本。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桥梁跨越山谷及滑坡***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抗滑桩的平面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新承台的平面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钢管支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主梁在调整平面位置和标高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主梁,2、伸缩缝,3、滑动面,4、清方区域,5、沟谷区域,6、滑坡体,7、岩层,8、抗滑桩,9、原桩基,10、新桩基,11、原墩柱,12、新墩柱,13、原承台,14、新承台,15、钢管支架,16、原盖梁,17、新盖梁,18、第二千斤顶,19、支座,20、支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桥梁为多联构造,该桥梁跨越山谷,每一联的主梁1之间设有伸缩缝2断开,部分桩基位于滑坡体6中,滑坡体6在受降雨或施工弃土等因素的影响下,沿滑动面3向下滑动导致桥梁平面位置和高程产生变化,并导致桥梁下部结构各部位产生裂缝,严重影响上部车辆通行安全,而主梁1与盖梁之间存在支座的缓冲,未受到破坏,仅平面位置和高程产生变化。为了解决桥梁病害并达到快速安全节省人力物力的目的,通过本实施例的一种滑坡体引发的桥梁整体偏位病害的处治方法进行施工,设在处治施工前,位于滑坡体6中的桩基为原桩基9,原桩基9上具有原承台13结构,原承台13上设置有原盖梁16,主梁1支撑在原盖梁16上:
步骤S1:如图1所示,对滑坡体6进行部分清除,清除得到的弃土堆放在沟谷区域5对滑坡体6的坡脚进行反压,具体的,将清方区域4的土体采用机械开挖后回填至沟谷区域5的位置,清除量不大于所述沟谷区域5的容积,以减缓滑坡体6的向下蠕动的速度,为后续安全施工创造条件。
步骤S2:如图1和图2所示,在桥梁位于所述滑坡体6的滑动方向上游的一侧设置抗滑桩8,以对所述滑坡体6进行加固,图1、图2中箭头方向为滑坡体6的蠕动方向,通过抗滑桩8对滑坡体6的蠕动起到阻挡作用。
步骤S3:如图3所示,原桩基9由于受损已不能满足受力要求,需要在原承台13的外边缘附近,即在需要修复的原桩基9外侧增设新桩基10,所述新桩基10的底部向下深入至岩层7内。具体施工时,设置四根用于增补的新桩基10,且施工新桩基10时注意尽量减少对滑坡体6的扰动,四根新桩基10的轴线与桥梁原桩基9的中心对称的轴线对齐。
步骤S4:如图3所示,利用所述新桩基10对所述原桩基9上的所述原承台13进行扩建形成新承台14,新桩基10位于新承台14的正下方并共同支撑新承台14,使原承台13上的荷载通过新承台14传递到对应的新桩基10上。
步骤S5:如图4所示,在新承台14上搭设钢管支架15,将与新承台14对应的主梁1的支撑体系由原盖梁16转换到钢管支架15上,并通过钢管支架15将主梁1顶起一定高度,使主梁11与原盖梁16脱离,为后续的原盖梁16拆除提供空间。
步骤S6:如图4所示,采用金刚石绳锯分块切割,拆除所述原盖梁16。
步骤S7:结合图3、图4、图5所示,在所述新承台14上修建新墩柱12和新盖梁17,新盖梁17位于新墩柱12的顶部。
步骤S8:结合图4、图5所示,调整步骤S5中所述主梁1的平面位置和标高,然后将所述主梁1的支撑体系由所述钢管支架15上转换到新盖梁17上,调整主梁1的位置时可通过顶推装置实现。
步骤S9:结合图1、图2所示,重新安装桥梁伸缩缝2,完成桥梁维修加固工作。一般在桥的两梁端之间设置伸缩缝2,来调节车辆载荷环境特征和桥梁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能所引起的上部结构之间的位移和连接。安装桥梁伸缩缝2时,采用桥梁伸缩缝2施工现有技术即可,依次进行切缝、开槽、校正钢筋、吊装伸缩缝装置、焊接伸缩缝装置、浇筑钢纤维混凝土、养生、安装橡胶条。
本实施例的滑坡体6引发的桥梁整体偏位病害的处治方法首先通过清方减载的方式将部分滑坡体6堆填到沟谷的坡脚处,起到了减缓滑坡体6蠕动的效果,且投入成本低,为后续施工安全创造条件,之后在桥梁位于滑坡体6所在区域的上坡一侧设置抗滑桩8,大大减小滑坡体6作用在新桩基10上的水平力,并起到稳定滑坡体6的作用,从源头上保证了桥梁的安全稳定,再在保持新桩基10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对桥梁下部结构的新建或加固,最后只需对主梁1进行高程及水平位置调整,安装伸缩缝2,完成整座桥梁受滑坡体6影响的处治修补施工,充分利用了主梁1属于未受损结构的特点,实现了未受损结构的高效利用,避免对整座桥梁的拆除重建,极大的节约了资源和成本。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如图2所示,步骤S2中,所述抗滑桩8为矩形抗滑桩8,设置矩形抗滑桩8时,矩形抗滑桩8的长轴方向与滑坡体6的蠕动方向一致,矩形抗滑桩8的底部向下嵌入至岩层7内,所有矩形抗滑桩8对所述桥梁位于所述滑坡体6上的部分在水平面内围成半包围结构;
进一步的,步骤S2中,所述抗滑桩8上还设置有应力监测装置,应力监测装置包括控制芯片和分别与控制芯片电连接的应力监测仪、预警装置、显示终端,所述显示终端用于实现人机交互,通过在显示终端设置和显示应力预警数值并传输给控制芯片,所述应力检测仪用于检测所述滑坡体6施加给所述抗滑桩8的应力并将应力数值的信号传输给控制芯片,当控制芯片接收到的应力数值大于应力预警数值时,控制芯片向预警装置发送信号,预警装置启动报警,工作人员接收到报警后增设所述抗滑桩8的数量。
通过设置矩形抗滑桩8对桥梁形成半包围式的结构,挡在对应位置的桥梁的上游,将滑坡体6与所围的原桩基9隔开,抵挡滑坡体6对桥梁桩基施加的水平力,矩形抗滑桩8的长边方向与滑坡体6的蠕动方向一致,能提高抗滑桩8的阻挡能力和阻挡稳定性,矩形抗滑桩8的下端向下深入岩层7中,确保不会随着滑坡体6一起滑动。
通过设置应力监测装置来实时监测抗滑桩8的工作状态,当滑坡体6的下滑力与设计模拟值相差较大导致滑坡体6给抗滑桩8施加的水平应力较大时,可以通过应力监测仪检测的数据传输至显示终端,通过控制芯片和预警装置的配合及时预警,使工作人员及时增加抗滑桩8数量。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如图3所示,步骤S3中,设置新桩基10时采用人工挖孔桩的工艺成孔;
步骤S4中,如图3所示,对原承台13进行扩建时,首先开挖所述原承台13周围的土体,然后在所述原承台13的四个侧面及底面钻孔,钻孔深度不小于植筋直径的10倍,植筋在纵向、横向上均等间隔设置,植筋完成后支模板浇筑混凝土形成所述新承台14,所述新承台14的轴线与所述原承台13在偏位前的轴线重合,所述新桩基10与所述新承台14之间锚固;
具体的,植筋的纵横向间距为45cm,植筋施工流程具体如下:
①标定位置:检查被植筋的混凝土面是否完好,用钢筋探测仪测出植筋处混凝土内的钢筋位置,核对、标记植筋部位,以便钻孔时避让钢筋,如设计植筋位置有钢筋,可以对植筋位置做适当调整。
②钻孔:按第①步的标记位置,利用电锤钻孔。
③清孔:钻孔成批量后,逐个清除孔内灰尘。
清孔方法:先将喷嘴伸入成孔底部并吹入洁净无油的压缩空气,向外拉出喷嘴,反复3次;将硬毛刷***孔中,往返旋转清刷3次;再将喷嘴伸入钻孔底部吹气,向外拉出喷嘴,反复3次。植筋前应用丙酮或工业用酒精擦拭孔壁和孔底。
④钢筋处理:检查钢筋是否顺直,用钢丝刷除去锈渍,用乙醇或丙醇清洗干净,凉干使用。无锈蚀钢筋则可不进行除锈工序。
⑤植筋:植筋用胶黏剂采用专用灌注器或注射器进行灌注,灌注量一般为孔深的2/3,并保证在植入钢筋后有少许胶黏剂溢出,注入胶黏剂后立即单向旋转***钢筋,直至达到设计的深度,并保证植入钢筋与孔壁间的间隙基本均匀,校正钢筋的位置和垂直度。
⑥静置固化:胶黏剂完全固化前,不得触动或振动已植钢筋,以免影响黏结性能。强力植筋胶在常温下就可完成固化,50h后便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步骤S5中,如图3、图4所示,在转换所述主梁1的支撑体系时,先在位于所述新承台14的上方的对应的原盖梁16和横隔梁之间布置若干个第一千斤顶,然后驱动所有第一千斤顶将对应的所述主梁1同步顶升,使所述主梁1脱离所述原盖梁16并在所述主梁1的下方形成用于拆除所述原盖梁16的空间,再在所述钢管支架15上安装支墩20,支墩20安装完成后对所有第一千斤顶泄压,将所述主梁1落到支墩20上,实现所述主梁1的支撑体系转换。
通过在对新桩基10进行施工时采用人工挖孔桩的工艺方式,能最大限度减小对滑坡体6的扰动。
通过对原承台13进行扩建,无需直接替换和拆除,扩建后作为新桩基10与新墩柱12之间的传力体系,扩大支撑面积,更均匀的分布和承受荷载。
通过设置第一千斤顶,对主梁1的支撑体系进行一次转换,使得原盖梁16的拆除顺利完成。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如图4所示,步骤S6中,拆除所述原盖梁16时,采用满堂支架法对所述原盖梁16进行支撑,然后将所述原盖梁16分块切割并运出;
拆除所述原盖梁16后,若所述原墩柱11未产生裂缝、结构无损伤,则保留所述原墩柱11,并在所述原墩柱11外依次外包钢管和混凝土对所述原墩柱11进行加强,若所述原墩柱11有损伤,则将所述原墩柱11采用分节段切割的方式拆除并运出;
步骤S7中,结合图5所示,先对所述新墩柱12依次进行绑扎钢筋、安装模板、浇筑混凝土的施工步骤,待所述新墩柱12的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再对所述新盖梁17依次进行绑扎钢筋、安装模板、浇筑混凝土的施工步骤,完成所述新盖梁17的施工。
通过采用满堂支架法对原盖梁16进行支撑,具体的,先在新承台14上搭设满堂支架,满堂支架在顶托上安装纵横向型钢分配梁和钢板形成施工平台,调整顶托使施工平台和原盖梁16的底面密贴,从而使施工平台支撑起整个原盖梁16的重量,之后再拆除原盖梁16。
在对原墩柱11进行处理时,针对原墩柱11的损伤情况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案,更大程度的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在步骤S7中,先在新承台14上对新墩柱12进行施工,然后在新墩柱12上施工新盖梁17,新盖梁17用于后续支撑主梁1,新墩柱12上端支撑新盖梁17、下端传力至新承台14,形成对主梁1的新的支撑结构体系。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如图5所示,步骤S8中,在每个所述新盖梁17上设置第二千斤顶18顶起步骤S5中所述主梁1,第二千斤顶18为三向调位千斤顶,使所述主梁1的荷载转换到所述新盖梁17上,拆除所述钢管支架15,然后利用第二千斤顶18调整所述主梁1的平面位置和标高,使所述主梁1回至初始位置,最后在所述新盖梁17上安装支座19并落梁,使所述主梁1的荷载从第二千斤顶18上转换到支座19上,完成所述主梁1的支撑体系转换。
通过在新盖梁17上安装三向调位千斤顶,三向调位千斤顶的顶推端顶在主梁1下部的横隔梁或横隔板的底部,利用三向调位千斤顶调整主梁1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使主梁1回至桥梁未受损时所在的原位置,安装支座19完成支撑体系转换后去除三向调位千斤顶即可,施工更方便快捷,同时充分利用了主梁1属于未受损结构的特点,实现了未受损结构的高效利用,无需对主梁1进行拆除重建。
综上所述,本发明首先通过清方减载的方式将部分滑坡体转移堆填到沟谷的坡脚处,减缓滑坡体的蠕动,再设置抗滑桩,对桥梁位于滑坡体内的部分形成半包围结构以阻挡和稳定滑坡体,提高了新桩基的稳定性,之后对桥梁下部结构进行针对性的新建或加固,实现主梁的支撑体系转换,最后只需对主梁进行高程及水平位置调整使主梁恢复到桥梁在发生偏移前的初始位置,重新安装伸缩缝后就完成了整座桥梁受滑坡体影响的处治修补施工,不用对整座桥梁拆除重建,整体施工方法简单、高效,极大的节约了资源和成本,从根本上解决了滑坡体对桥梁产生长期性影响的问题。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0)

1.一种滑坡体引发的桥梁整体偏位病害的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对滑坡体进行部分清除,清除得到的弃土堆放在沟谷区域对滑坡体的坡脚进行反压,清除量不大于所述沟谷区域的容积;
S2、在桥梁位于所述滑坡体的滑动方向上游的一侧设置抗滑桩,以对所述滑坡体进行加固;
S3、在需要修复的原桩基外侧增设新桩基,所述新桩基的底部向下深入至岩层内;
S4、利用所述新桩基对所述原桩基上的原承台进行扩建形成新承台,使原承台上的荷载通过新承台传递到对应的新桩基上;
S5、在新承台上搭设钢管支架,将与新承台对应的主梁的支撑体系由原盖梁转换到钢管支架上;
S6、拆除所述原盖梁;
S7、在所述新承台上修建新墩柱和新盖梁;
S8、调整步骤S5中所述主梁的平面位置和标高,然后将所述主梁的支撑体系由所述钢管支架上转换到新盖梁上;
S9、在所述主梁的两端安装伸缩缝,完成桥梁维修加固工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坡体引发的桥梁整体偏位病害的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抗滑桩为矩形抗滑桩,设置矩形抗滑桩时,矩形抗滑桩的长轴方向与滑坡体的蠕动方向一致,矩形抗滑桩的底部向下嵌入至岩层内,所有矩形抗滑桩对所述桥梁位于所述滑坡体上的部分在水平面内围成半包围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坡体引发的桥梁整体偏位病害的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设置新桩基时采用人工挖孔桩的工艺成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坡体引发的桥梁整体偏位病害的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对原承台进行扩建时,首先开挖所述原承台周围的土体,然后在所述原承台的四个侧面及底面钻孔,钻孔深度不小于植筋直径的10倍,植筋在纵向、横向上均等间隔设置,植筋完成后支模板浇筑混凝土形成所述新承台,所述新承台的轴线与所述原承台在偏位前的轴线重合,所述新桩基与所述新承台之间锚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坡体引发的桥梁整体偏位病害的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在转换所述主梁的支撑体系时,先在位于所述新承台的上方的对应的原盖梁和横隔梁之间布置若干个第一千斤顶,然后驱动所有第一千斤顶将对应的所述主梁同步顶升,使所述主梁脱离所述原盖梁并在所述主梁的下方形成用于拆除所述原盖梁的空间,再在所述钢管支架上安装支墩,支墩安装完成后对所有第一千斤顶泄压,将所述主梁落到支墩上,实现所述主梁的支撑体系转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坡体引发的桥梁整体偏位病害的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拆除所述原盖梁时,采用满堂支架法对所述原盖梁进行支撑,然后将所述原盖梁分块切割并运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坡体引发的桥梁整体偏位病害的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拆除所述原盖梁后,若原墩柱未产生裂缝、结构无损伤,则保留原墩柱,并在原墩柱外依次外包钢管和混凝土对原墩柱进行加强,若原墩柱有损伤,则将原墩柱采用分节段切割的方式拆除并运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坡体引发的桥梁整体偏位病害的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中,先对所述新墩柱依次进行绑扎钢筋、安装模板、浇筑混凝土的施工步骤,待所述新墩柱的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再对所述新盖梁依次进行绑扎钢筋、安装模板、浇筑混凝土的施工步骤,完成所述新盖梁的施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坡体引发的桥梁整体偏位病害的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8中,在每个所述新盖梁上设置第二千斤顶顶起步骤S5中所述主梁,第二千斤顶为三向调位千斤顶,使所述主梁的荷载转换到所述新盖梁上,拆除所述钢管支架,然后利用第二千斤顶调整所述主梁的平面位置和标高,使所述主梁回至初始位置,最后在所述新盖梁上安装支座并落梁,使所述主梁的荷载从第二千斤顶上转换到支座上,完成所述主梁的支撑体系转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坡体引发的桥梁整体偏位病害的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抗滑桩上还设置有应力监测装置,应力监测装置包括控制芯片和分别与控制芯片电连接的应力监测仪、预警装置、显示终端,显示终端用于实现人机交互,通过在显示终端设置和显示应力预警数值并传输给控制芯片,应力检测仪用于检测所述滑坡体施加给所述抗滑桩的应力并将应力数值的信号传输给控制芯片,当控制芯片接收到的应力数值大于应力预警数值时,控制芯片向预警装置发送信号,预警装置启动报警,工作人员接收到报警后增设所述抗滑桩的数量。
CN202110235790.1A 2021-03-03 2021-03-03 一种滑坡体引发的桥梁整体偏位病害的处治方法 Active CN1130895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35790.1A CN113089504B (zh) 2021-03-03 2021-03-03 一种滑坡体引发的桥梁整体偏位病害的处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35790.1A CN113089504B (zh) 2021-03-03 2021-03-03 一种滑坡体引发的桥梁整体偏位病害的处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89504A CN113089504A (zh) 2021-07-09
CN113089504B true CN113089504B (zh) 2022-06-03

Family

ID=76666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35790.1A Active CN113089504B (zh) 2021-03-03 2021-03-03 一种滑坡体引发的桥梁整体偏位病害的处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89504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96095A (ja) * 2011-10-28 2013-05-20 Nippon Steel & Sumikin Engineering Co Ltd 橋脚と橋桁の剛結構造および剛結方法
CN105804097A (zh) * 2016-03-28 2016-07-27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结合h型抗滑桩处治滑坡的悬挑结构道路及其建设方法
CN208604478U (zh) * 2018-06-29 2019-03-15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岩堆滑坡区桥梁墩台加固结构
CN109555173A (zh) * 2017-09-26 2019-04-02 安徽皖通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离式桥梁整体抬桩加固方法
CN112030999A (zh) * 2020-08-28 2020-12-04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在蠕动变形滑坡体内施工抗滑桩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38240B2 (en) * 2010-08-10 2014-05-27 Sean G. Callan Method for high capacity stone delivery with concentric flow and enhanced nosecone for soil improvement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96095A (ja) * 2011-10-28 2013-05-20 Nippon Steel & Sumikin Engineering Co Ltd 橋脚と橋桁の剛結構造および剛結方法
CN105804097A (zh) * 2016-03-28 2016-07-27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结合h型抗滑桩处治滑坡的悬挑结构道路及其建设方法
CN109555173A (zh) * 2017-09-26 2019-04-02 安徽皖通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离式桥梁整体抬桩加固方法
CN208604478U (zh) * 2018-06-29 2019-03-15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岩堆滑坡区桥梁墩台加固结构
CN112030999A (zh) * 2020-08-28 2020-12-04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在蠕动变形滑坡体内施工抗滑桩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89504A (zh) 2021-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78721A (zh) 同步顶升桥梁上下部结构进行桥梁加高改造的方法
CN112983541B (zh) 一种适用于深部隧道仰拱破坏的修复治理方法
CN106065577A (zh) 一种新的桩基托换的结构与方法
CN109610881A (zh) 一种既有多层建筑改造中预应力梁托换断柱施工方法
CN104294769B (zh) 一种补桩与增大台帽组合加固已建桥台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9403654B (zh) 一种既有建筑物结构的托换加固方法
CN110258289A (zh)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横向拼宽结构
CN109629576B (zh) 横穿基坑给水管悬吊保护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05155431A (zh) 三立柱结构桥梁侧立柱毁损梁板结构完好的快速抢修方法
CN110397305A (zh) 一种混凝土托换结构及应用其进行缺陷混凝土置换的方法
CN102704414B (zh) 一种拱桥顶升的施工方法
CN107355008A (zh) 一种新增钢管混凝土柱与既有结构的预制连接结构及方法
CN114561881A (zh) 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基桥梁的纵向纠偏复位方法
CN204097889U (zh) 一种补桩与增大台帽组合加固已建桥台结构
CN113089504B (zh) 一种滑坡体引发的桥梁整体偏位病害的处治方法
CN110159312B (zh) 一种直墙圆拱形隧道衬砌的修复方法
CN116677419A (zh) 隧道的斜井转正洞三岔口支护设计及其挑顶施工方法
CN111270685A (zh) 重复利用的支撑桁架、基坑支护***及地铁车站施工方法
CN113818352B (zh) 一种软基高墩曲线现浇箱梁桥及其施工方法
CN211872669U (zh) 现有桥梁上部结构不均匀顶升***
CN115522579A (zh) 一种交叉立体式通道预加固及开洞施工方法
CN212405142U (zh) 一种桩基破除用支撑结构
CN110374128B (zh) 一种承台式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1058368A (zh) 一种利用高强灌浆料的波纹钢加强拱及其搭建方法
CN116025005B (zh) 一种受双排格构柱影响的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