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07785A - 一种多联机空调器及室内机余热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联机空调器及室内机余热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07785A
CN113007785A CN202110414239.3A CN202110414239A CN113007785A CN 113007785 A CN113007785 A CN 113007785A CN 202110414239 A CN202110414239 A CN 202110414239A CN 113007785 A CN113007785 A CN 1130077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oor unit
port
heat exchange
heat exchanger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1423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稳
刘合心
刘永超
程相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Ningbo Aux Intelligent Commercial Air Condition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Ningbo Aux Intelligent Commercial Air Condition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1423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07785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077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077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3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characterised by a split arrangement, wherein parts of th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e.g. evaporator and condenser, are in separately located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6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compressors within refrigeration or heat pump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联机空调器及室内机余热控制方法,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多联机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及多个室内机,多个室内机至少包括第一室内机及第二室内机,第一室内机包括第一换热器及第一连接阀,第二室内机包括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连接;在第一连接阀处于第一状态的条件下,室外机流出的换热介质经过第二换热器后进入到第一换热器中。室内机的换热介质经过第二室内机的第二换热器后再进入至第一室内机的第一换热器并从第一换热器中流出,能够减少热量的浪费,避免换热介质闲置于第一换热器,避免了热量的浪费,提高了多联机空调器的能效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多联机空调器及室内机余热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联机空调器及室内机余热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多联机空调器广泛的应用于生活中,也就是多个室内机共用一个室外机,在制热过程中,若只有部分室内机运行制热模式,关机的室内机内也会有换热介质流通,并不能将其关死,使关机的室内机内的热量不能充分利用,造成换热介质的热量的浪费,导致整个多联机空调器能效利用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多联机空调器的能效利用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联机空调器及室内机余热控制方法。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联机空调器,所述多联机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及多个室内机,多个所述室内机至少包括第一室内机及第二室内机,所述第一室内机包括第一换热器及第一连接阀,所述第二室内机包括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
在所述第一连接阀处于第一状态的条件下,所述室外机流出的换热介质经过所述第二换热器后进入到所述第一换热器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连接阀处于第一状态的调节下,从室外机流出的换热介质经过第二室内机的第二换热器与第二室内机所在的室内空气进行换热后再进入到第一换热器中,经过第一换热器后,从第一换热器中流出,可流回至室外机中。其中,第一连接阀处于第一状态则表示第一室内机处于蒸发模式,当第一连接阀处于第一状态下,室内机的换热介质经过第二室内机的第二换热器后再进入至第一室内机的第一换热器并从第一换热器中流出,能够减少热量的浪费,避免换热介质闲置于第一换热器,避免了热量的浪费,提高了多联机空调器的能效利用率。同时经过第一换热器的换热后的换热介质再进入到第二换热器中可以与第一室内机所在的室内空气进行进一步的换热,实现了换热介质的制热量的再次利用,提高了换热介质的换热量的利用率。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室内机包括第一中管、第一气管及第一液管,所述第一换热器具有第一换热口及第二换热口,所述第一连接阀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口、所述第一气管及所述第一液管;
所述第一气管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阀的一端与所述室外机的第一连接口连接,所述第一液管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阀的一端与所述室外机的第二连接口连接,所述第一中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口连接,所述第二室内机包括第二中管,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三换热口与所述第一连接口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四换热口与所述第二连接口连接,所述第二中管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换热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中管远离所述第二换热口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管上;
在所述第一连接阀处于第一状态的条件下,所述第一连接阀导通所述第一换热口及所述第一液管,从所述室外机的第一连接口流出的换热介质经过第三换热口进入所述第二换热器后,经过所述第二换热器换热后从第四换热口流出,并经过所述第二中管及所述第一中管中进入到所述第一换热器中,并从所述第一换热口经过所述第一液管回流至所述室外机。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连接阀处于第二状态的条件下,所述第一连接阀导通所述第一气管及所述第一换热口,从所述室外机的第一连接口流出的换热介质经过第一气管进入到所述第一换热器,经过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换热后从所述第一中管中流出或从所述第一液管流回至所述室外机中。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室内机还包括第一调节阀,所述第一调节阀分别与所述第二换热口、所述第一中管、所述第一连接阀及所述第一气管连接,用于连通所述第一中管与所述第二换热口及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口与所述第一液管。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室内机还包括第二连接阀,所述第二换热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阀与所述室外机连接;
在所述第一连接阀处于第一状态且所述第二连接阀处于第三状态的条件下,所述室外机流出的换热介质经过所述第二换热器后进入到所述第一换热器中。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室内机包括第二气管、第二中管及第二液管,所述第二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室外机的第一连接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三换热口连接,所述第二液管的一端与所述室外机的第二连接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四换热口连接,所述第二中管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换热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室内机的第一中管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阀与所述第三换热口及所述第一连接口连接;
在所述第一连接阀处于第一状态且第二连接阀处于第三状态的条件下,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第三换热口连接,使所述第一连接口流出的换热介质经过所述第二换热器后通过所述第二中管及所述第一中管进入到所述第一换热器中。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室内机还包括第二调节阀,所述第二调节阀分别与所述第四换热口、所述第二中管、所述第二液管及所述第二连接阀连接,用于导通所述第四换热口与所述第二中管及所述第一连接阀与所述第二液管。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室内机余热控制方法,应用于多联机空调器,所述多联机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及多个室内机,所述室内机至少包括第一室内机及第二室内机,所述室内机余热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室内机接收到的制热指令;
判断所述第一室内机是否接收到制热指令;
若所述第一室内机未接收到制热指令则控制所述第一室内机及所述第二室内机串联,使所述室外机流出的换热介质经过所述第二室内机后进入到所述第一室内机中。
第二方面提供的室内机余热控制方法的有益效果与第一方面提供的多联机空调器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室内机包括第一换热器及第一连接阀,所述第一换热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阀与所述室外机连接,所述控制所述第一室内机及所述第二室内机串联的步骤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连接阀处于第一状态。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室内机余热控制方法包括:
若所述第一室内机及所述第二室内机均接收到制热指令则控制所述第一室内机及所述第二室内机并联。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室内机包括第一换热器及第一连接阀,所述第一换热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阀与所述室外机连接,所述控制所述第一室内机及所述第二室内机并联的步骤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连接阀处于第二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多联机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多联机空调器的第一室内机处于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多联机空调器的第一室内机处于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多联机空调器的第二室内机处于第三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多联机空调器的第二室内机处于第四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余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多联机空调器;100-第一室内机;110-第一换热器;112-第一换热口;114-第二换热口;120-第一连接阀;122-第一阀口;124-第二阀口;126-第三阀口;128-第四阀口;130-第一中管;140-第一气管;150-第一液管;160-第一调节阀;162-第一调节口;164-第二调节口;166-第三调节口;168-第四调节口;200-第二室内机;210-第二换热器;212-第三换热口;214-第四换热口;220-第二连接阀;222-第五阀口;224-第六阀口;226-第七阀口;228-第八阀口;230-第二中管;240-第二气管;250-第二液管;260-第二调节阀;262-第五调节口;264-第六调节口;266-第七调节口;268-第八调节口;300-室外机;310-第一连接口;320-第二连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联机空调器10,本实施例提供的多联机空调器10能够避免的热量的浪费,提高了多联机空调器10的能效利用率。
目前多联机空调器10广泛的应用于生活中,也就是多个室内机共用一个室外机300,在制热过程中,若只有部分室内机运行制热模式,关机的室内机内也会有换热介质流通,并不能将其关死,使关机的室内机内的热量不能充分利用,造成换热介质的热量的浪费,导致整个多联机空调器10能效利用率较低,本实施例提供的多联机空调器10能够改善上述问题,能够使部分室内机运行制热模式的条件下,同样开启关机的室内机,使换热介质能够流经关机的室内机后再流回室外机300或流出,避免的热量的浪费,提高了多联机空调器10的能效利用率。
在本实施例中,多联机空调器10,多联机空调器10包括室外机300及多个室内机,多个室内机至少包括第一室内机100及第二室内机200,第一室内机100包括第一换热器110及第一连接阀120,第二室内机200包括第二换热器210,第一换热器110与第二换热器210连接;
在第一连接阀120处于第一状态的条件下,室外机300流出的换热介质经过第二换热器210后进入到第一换热器110中。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连接阀120处于第一状态的调节下,从室外机300流出的换热介质经过第二室内机200的第二换热器210与第二室内机200所在的室内空气进行换热后再进入到第一换热器110中,经过第一换热器110后,从第一换热器110中流出,可流回至室外机300中。其中,第一连接阀120处于第一状态则表示第一室内机100处于蒸发模式,当第一连接阀120处于第一状态下,室内机的换热介质经过第二室内机200的第二换热器210后再进入至第一室内机100的第一换热器110并从第一换热器110中流出,能够减少热量的浪费,避免换热介质闲置于第一换热器110,避免了热量的浪费,提高了多联机空调器10的能效利用率。同时经过第一换热器110的换热后的换热介质再进入到第二换热器210中可以与第一室内机100所在的室内空气进行进一步的换热,实现了换热介质的制热量的再次利用,提高了换热介质的换热量的利用率。
请参阅图2及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室内机100包括第一中管130、第一气管140及第一液管150,第一换热器110具有第一换热口112及第二换热口114,第一连接阀120连接第一换热口112、第一气管140及第一液管150;
第一气管140的远离第一连接阀120的一端与室外机300的第一连接口310连接,第一液管150的远离第一连接阀120的一端与室外机300的第二连接口320连接,第一中管130的一端与第二换热口114连接,第二室内机200包括第二中管230,第二换热器210的第三换热口212与第一连接口310连接,第二换热器210的第四换热口214与第二连接口320连接,第二中管230的一端与第四换热口214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中管130远离第二换热口114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阀120设置在第一气管140上;
在第一连接阀120处于第一状态的条件下,第一连接阀120导通第一换热口112及第一液管150,从室外机300的第一连接口310流出的换热介质经过第三换热口212进入第二换热器210后,经过第二换热器210换热后从第四换热口214流出,并经过第二中管230及第一中管130中进入到第一换热器110中,并从第一换热口112经过第一液管150回流至室外机300。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连接阀120处于第一状态的条件下,也就是说,第一室内机100处于蒸发模式,则使第一换热口112与第一液管150导通、且第一换热口112与第一气管140截止。换热介质从第一连接口310经过第三换热口212进入到第二换热器210内,通过第二换热器210与第二室内机200所在的室内空气进行换热后从第四换热口214流入至第二中管230内,并通过第二中管230进入到第一中管130内,通过第一中管130及第二换热口114进入到第一换热器110中,并从第一换热口112经过第一连接阀120从第一液管150中流回至室外机300中。
容易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连接阀120处于第一状态的条件下,第一连接阀120导通第一换热口112与第一液管150,并使第一换热口112与第一气管140截止。
其中,第一连接阀120可以为三通阀,也可以为四通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阀120为四通阀。其中第一连接阀120具有第一阀口122、第二阀口124、第三阀口126及第四阀口128,第一阀口122与第一气管140连接,第二阀口124与第一换热口112连接,第三阀口126与第一液管150连接,第四阀口128悬空。在第一连接阀120处于第一状态的条件下,第二阀口124与第三阀口126导通,使第一换热口112与第一液管150导通,第一阀口122与第四阀口128导通,使第一气管140悬空。在第一连接阀120处于第一状态的条件下第二阀口124与第三阀口126导通使第一液管150与第一换热口112导通,从第一中管130通过第二换热口114进入到第一换热器110中的换热介质通过第一换热口112后,经过导通的第二阀口124及第三阀口126从第一液管150中流回至室外机300。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连接阀120处于第二状态的条件下,第一连接阀120导通第一气管140及第一换热口112,从室外机300的第一连接口310流出的换热介质经过第一气管140进入到第一换热器110,经过第一换热器110的换热后从第一中管130中流出或从第一液管150流回至室外机300中。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连接阀120处于第二状态的条件下,则第一阀口122与第二阀口124导通,第三阀口126与第四阀口128导通,第一气管140中的换热介质可通过导通的第一阀口122及第二阀口124进入到第一换热器110中,并通过第二换热口114从第一中管130中流出,或者是从第一液管150中流回至室外机300中。
容易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阀口122与第四阀口128导通,第二阀口124与第三阀口126导通表示第一连接阀120处于第一状态。第二阀口124与第一阀口122导通,第三阀口126与第四阀口128导通表示第一连接阀120处于第二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室内机100还包括第一调节阀160,第一调节阀160分别与第二换热口114、第一中管130、第一连接阀120及第一气管140连接,用于连通第一中管130与第二换热口114及连通第一换热口112与第一液管150。
其中,第一调节阀160为四通阀,第一调节阀160具有第一调节口162、第二调节口164、第三调节口166及第四调节口168,第一调节口162与第一中管130连通,第二调节口164与第二换热口114连通,第三调节口166与第一液管150连通,第四调节口168与第三阀口126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连接阀120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时,第一调节阀160均为第一调节口162与第二调节口164连通,第三调节口166与第四调节口168连通。也就是说,在第一连接阀120处于第一状态时,从第二换热器210中流出的换热介质经过第一中管130以及连通的第一调节口162及第二调节口164,从第二换热口114中进入到第一换热器110中,从第二换热口114流出的换热介质经过第二阀口124、第三阀口126后流入至第四调节口168,并通过第三调节口166流回至第一液管150中。
同样的,在第一连接阀120处于第二状态时,从室外机300中流出的换热介质经过第一阀口122及第二阀口124后,从第一换热口112流入至第一换热器110中,从第二换热口114中流出的换热介质经过导通的第一调节口162及第二调节口164从第一中管130中流出。
除此之外,在第一连接阀120处于第二状态的调节下,第一调节阀160还可以是第一调节口162与第四调节口168导通,第二调节口164与第三调节口166导通。此时第一室内机100处于制热模式,室外机300中的换热介质通过连通的第一阀口122及第二阀口124进入到第一换热器110内,从第二换热口114中流出的换热介质经过导通的第二调节口164与第三调节口166从第一液管150流回至室外机300中。也就是说,当第一室内机100处于制热模式时,从第二换热口114中流出的换热介质可以通过第一中管130流出,也可以通过第一液管150流出。
请参阅图4及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室内机200还包括第二连接阀220,第二换热器210通过第二连接阀220与室外机300连接;
在第一连接阀120处于第一状态且第二连接阀220处于第三状态的条件下,室外机300流出的换热介质经过第二换热器210后进入到第一换热器110中。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阀220处于第三状态说明当前第二室内机200处于制热模式,在第二连接阀220处于第三状态且第一连接阀120处于第一状态,说明当前第一室内机100处于蒸发模式而第二室内机200处于制热模式,此时室外机300工作,室外机300中流出的换热介质流入至第二室内机200中,经过第二换热器210的换热后,流入至第一换热器110中,最终流回至室外机300中。在第一连接阀120处于第一状态且第二连接阀220处于第三状态的条件中,可以认为第一室内机100与第二室内机200之间串联,室外机300、第一室内机100及第二室内机200形成循环回路,使第一室内机100内的换热介质能够顺利的回流至室外机300中,避免换热介质在第一室内机100内滞留,从而提高了整个多联机空调器10的能效利用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室内机200包括第二气管240、第二中管230及第二液管250,第二气管240的一端与室外机300的第一连接口310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换热器210的第三换热口212连接,第二液管250的一端与室外机300的第二连接口320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换热器210的第四换热口214连接,第二中管230的一端与第四换热口214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室内机100的第一中管130连接,第二连接阀220与第三换热口212及第一连接口310连接;
在第一连接阀120处于第一状态且第二连接阀220处于第三状态的条件下,第一连接口310与第三换热口212连接,使第一连接口310流出的换热介质经过第二换热器210后通过第二中管230及第一中管130进入到第一换热器110中。
同样的,第二连接阀220可以为三通阀,也可以为四通阀。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阀220为四通阀。其中第二连接阀220具有第五阀口222、第六阀口224、第七阀口226及第八阀口228,第五阀口222与第二气管240连接,第六阀口224与第三换热口212连接,第起阀口与第二液管250连接,第八阀口228悬空。
在第二连接阀220处于第三状态的条件下,第五阀口222与第六阀口224导通,第七阀口226与第八阀口228导通,从室外机300中流出的换热介质通过第三换热口212进入到第二换热器210中,从第四换热口214中流出的换热介质从第二中管230流入至第一中管130内从而流入至第一室内机100内。
在第二连接阀220处于第四状态的条件下,第二室内机200处于蒸发模式,第六阀口224与第七阀口226导通,使第三换热口212与第二液管250导通,第五阀口222与第八阀口228导通,使第二气管240悬空。在第二连接阀220处于第四状态的条件下第六阀口224与第七阀口226导通使第二液管250与第三换热口212导通,从第二中管230通过第四换热口214进入到第二换热器210中的换热介质通过第三换热口212后,经过导通的第六阀口224及第七阀口226从第二液管250中流回至室外机300。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室内机100处于蒸发模式,第二室内机200处于制热模式的条件下,室外机300中流出的换热介质流入先流入至第二室内机200中,与第二室内机200所在的室内空气进行换热后再流入至第一室内机100内,最后流回至室外机300中,使换热介质能够经过第一室内机100后回流至室内机内,使室内机不滞留在第一室内机100中,提高了能效利用率。同时经过第二室内机200换热后的换热介质再一次进入到第一室内机100中,使换热介质的热量能够充分利用,从而提高换热介质的利用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室内机200还包括第二调节阀260,第二调节阀260分别与第四换热口214、第二中管230、第二液管250及第二连接阀220连接,用于导通第四换热口214与第二中管230及第一连接阀120与第二液管250。
同样的,第二调节阀260具有第五调节口262、第六调节口264、第七调节口266及第八调节口268,第五调节口262与第二中管230连接,第六调节口264与第四换热口214连接,第七调节口266与第二液管250连接,第八调节口268与第七阀口226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连接阀220处于第三状态或第四状态时,第二调节阀260均为第五调节口262与第六调节口264连通,第七调节口266与第八调节口268连通。也就是说,在第二连接阀220处于第四状态时,从第二中管230中流入的换热介质以及连通的第五调节口262及第六调节口264,从第四换热口214中进入到第二换热器210中,从第三换热口212流出的换热介质经过第六阀口224、第七阀口226后流入至第八调节口268,并通过第七调节口266流回至第二液管250中。
同样的,在第二连接阀220处于第三状态时,从室外机300中流出的换热介质经过第五阀口222及第六阀口224后,从第三换热口212流入至第二换热器210中,从第四换热口214中流出的换热介质经过导通的第五调节口262及第六调节口264从第二中管230中流出。
除此之外,在第二连接阀220处于第三状态的调节下,第二调节阀260还可以是第五调节口262与第八调节口268导通,第六调节口264与第七调节口266导通。此时第二室内机200处于制热模式,室外机300中的换热介质通过连通的第五阀口222及第六阀口224进入到第二换热器210内,从第四换热口214中流出的换热介质经过导通的第六调节口264与第七调节口266从第二液管250流回至室外机300中。也就是说,当第二室内机200处于制热模式时,从第四换热口214中流出的换热介质可以通过第二中管230流出,也可以通过第二液管250流出。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多联机空调器10,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连接阀120处于第一状态的调节下,从室外机300流出的换热介质经过第二室内机200的第二换热器210与第二室内机200所在的室内空气进行换热后再进入到第一换热器110中,经过第一换热器110后,从第一换热器110中流出,可流回至室外机300中。其中,第一连接阀120处于第一状态则表示第一室内机100处于蒸发模式,当第一连接阀120处于第一状态下,室内机的换热介质经过第二室内机200的第二换热器210后再进入至第一室内机100的第一换热器110并从第一换热器110中流出,能够减少热量的浪费,避免换热介质闲置于第一换热器110,避免了热量的浪费,提高了多联机空调器10的能效利用率。同时经过第一换热器110的换热后的换热介质再进入到第二换热器210中可以与第一室内机100所在的室内空气进行进一步的换热,实现了换热介质的制热量的再次利用,提高了换热介质的换热量的利用率。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室内机余热控制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余热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多联机空调器10,能够避免的热量的浪费,提高了多联机空调器10的能效利用率。
为了简要描述,本实施例未提及之处,可参照第一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余热控制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100,获取第二室内机200接收到的制热指令。
其中,制热指令可以是用户根据自身需求触发的,也可以是多联机空调器10自动触发的。
步骤S200,判断第一室内机100是否接收到制热指令。
在本实施例中,如第一室内机100接收到制热指令,则判断第二室内机200是否接收到制热指令,如果第二室内机200也接收到制热指令,则说明第一室内机100及第二室内机200均为制热模式,如果第一室内机100未接收到制热指令则说明只有第二室内机200处于制热模式,第一室内机100处于蒸发模式,根据第一室内机100及第二室内机200的工作模式来判断第一室内机100及第二室内机200是串联还是并联。
步骤S300,若第一室内机100未接收到制热指令则控制第一室内机100及第二室内机200串联,使室外机300流出的换热介质经过第二室内机200后进入到第一室内机100中。
若第二室内机200未接收到制热指令则说明第一室内机100处于制热模式,第二室内机200处于蒸发模式,室外机300的换热介质先进入到处于制热模式的第二室内机200中与室内空气进行换热后,从处于制热模式的第二室内机200中流出后再进入到处于蒸发模式的第一室内机100中,使换热介质进入到与处于蒸发模式的第二室内机200中,最终流回至室外机300中,避免了换热介质在第一室内机100中滞留,提高换热介质的热量的利用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室内机100的第一连接阀120处于第一状态、第二室内机200的第二连接阀220处于第三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处于制热模式的第二室内机200的第二连接阀220导通第二气管240及第三换热口212,第二调节阀260导通第四换热口214及第二中管230。处于蒸发模式的第一室内机100的第一调节阀160使第一中管130与第二换热口114导通,第一调节阀160使第一换热口112与第一液管150导通,换热介质从室外机300的第一连接口310流出后,通过第二气管240进入到第二换热器210中,经过第二换热器210换热后从第四换热口214流出后,经过第二中管230与第一中管130后,从第二换热口114进入到第一换热器110中,最终从第一换热口112流出经过第一液管150回流至室外机300中。
步骤S400,若第一室内机100及第二室内机200均接收到制热指令则控制第一室内机100及第二室内机200并联。
若第一室内机100及第二室内机200均接收到制热指令,则说明第一室内机100及第二室内机200均处于制热模式,都会有大量的换热介质循环不会出现换热介质滞留的情况,因此则控制第一室内机100与第二室内机200并联。也就是说室外机300与第一室内机100及第二室内机200分别形成循环回路。从室外机300中流出的换热介质经过第一换热器110后回流至室外机300内。同样的,从室外机300中流出的换热介质经过第二换热器210后回流至室外机300内。控制第一连接阀120处于第二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室内机100与第二室内机200与室外机300的连接方式相同。对于第一室内机100而言,则控制第一连接阀120处于第二状态,并且控制第一调节阀160的第二调节口164与第三调节口166导通,第一调节口162与第四调节口168导通。对于第二室内机200而言,控制第二连接阀220处于第三状态,并且控制第二调节阀260的第六调节口264与第七调节口266导通,第五调节口262与第八调节口268导通。
本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余热控制方法可以由控制器执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上述的控制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单片机、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嵌入式ARM等芯片,控制器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多联机空调器1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以存储可供控制器执行的程序指令,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频率控制方法包括至少一个可以软件或固件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是独立的外部存储器,包括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lectric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存储器还可以与控制器集成设置,例如存储器可以与控制器集成设置在同一个芯片内。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多联机空调器,所述多联机空调器(10)包括室外机(300)及多个室内机,多个所述室内机至少包括第一室内机(100)及第二室内机(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室内机(100)包括第一换热器(110)及第一连接阀(120),所述第二室内机(200)包括第二换热器(210),所述第一换热器(110)与所述第二换热器(210)连接;
在所述第一连接阀(120)处于第一状态的条件下,所述室外机(300)流出的换热介质经过所述第二换热器(210)后进入到所述第一换热器(110)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室内机(100)包括第一中管(130)、第一气管(140)及第一液管(150),所述第一换热器(110)具有第一换热口(112)及第二换热口(114),所述第一连接阀(120)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口(112)、所述第一气管(140)及所述第一液管(150),所述第一气管(140)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阀(120)的一端与所述室外机(300)的第一连接口(310)连接,所述第一液管(150)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阀(120)的一端与所述室外机(300)的第二连接口(320)连接,所述第一中管(13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口(114)连接,所述第二室内机(200)包括第二中管(230),所述第二换热器(210)的第三换热口(212)与所述第一连接口(310)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210)的第四换热口(214)与所述第二连接口(320)连接,所述第二中管(230)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换热口(214)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中管(130)远离所述第二换热口(11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阀(120)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管(140)上;
在所述第一连接阀(120)处于第一状态的条件下,所述第一连接阀(120)导通所述第一换热口(112)及所述第一液管(150),从所述室外机(300)的第一连接口(310)流出的换热介质经过第三换热口(212)进入所述第二换热器(210)后,经过所述第二换热器(210)换热后从第四换热口(214)流出,并经过所述第二中管(230)及所述第一中管(130)中进入到所述第一换热器(110)中,并从所述第一换热口(112)经过所述第一液管(150)回流至所述室外机(3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联机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阀(120)处于第二状态的条件下,所述第一连接阀(120)导通所述第一气管(140)及所述第一换热口(112),从所述室外机(300)的第一连接口(310)流出的换热介质经过第一气管(140)进入到所述第一换热器(110),经过所述第一换热器(110)的换热后从所述第一中管(130)中流出或从所述第一液管(150)流回至所述室外机(300)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联机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室内机(100)还包括第一调节阀(160),所述第一调节阀(160)分别与所述第二换热口(114)、所述第一中管(130)、所述第一连接阀(120)及所述第一气管(140)连接,用于连通所述第一中管(130)与所述第二换热口(114)及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口(112)与所述第一液管(15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室内机(200)还包括第二连接阀(220),所述第二换热器(210)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阀(220)与所述室外机(300)连接;
在所述第一连接阀(120)处于第一状态且所述第二连接阀(220)处于第三状态的条件下,所述室外机(300)流出的换热介质经过所述第二换热器(210)后进入到所述第一换热器(110)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联机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室内机(200)包括第二气管(240)、第二中管(230)及第二液管(250),所述第二气管(240)的一端与所述室外机(300)的第一连接口(31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210)的第三换热口(212)连接,所述第二液管(250)的一端与所述室外机(300)的第二连接口(32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210)的第四换热口(214)连接,所述第二中管(230)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换热口(214)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室内机(100)的第一中管(130)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阀(220)与所述第三换热口(212)及所述第一连接口(310)连接;
在所述第一连接阀(120)处于第一状态且第二连接阀(220)处于第三状态的条件下,所述第一连接口(310)与所述第三换热口(212)连接,使所述第一连接口(310)流出的换热介质经过所述第二换热器(210)后通过所述第二中管(230)及所述第一中管(130)进入到所述第一换热器(110)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联机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室内机(200)还包括第二调节阀(260),所述第二调节阀(260)分别与所述第四换热口(214)、所述第二中管(230)、所述第二液管(250)及所述第二连接阀(220)连接,用于导通所述第四换热口(214)与所述第二中管(230)及所述第一连接阀(120)与所述第二液管(250)。
8.一种室内机余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多联机空调器(10),所述多联机空调器(10)包括室外机(300)及多个室内机,所述室内机至少包括第一室内机(100)及第二室内机(200),所述室内机余热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室内机(200)接收到的制热指令;
判断所述第一室内机(100)是否接收到制热指令;
若所述第一室内机(100)未接收到制热指令则控制所述第一室内机(100)及所述第二室内机(200)串联,使所述室外机(300)流出的换热介质经过所述第二室内机(200)后进入到所述第一室内机(100)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室内机余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室内机(100)包括第一换热器(110)及第一连接阀(120),所述第一换热器(11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阀(120)与所述室外机(300)连接,所述控制所述第一室内机(100)及所述第二室内机(200)串联的步骤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连接阀(120)处于第一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室内机余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余热控制方法包括:
若所述第一室内机(100)及所述第二室内机(200)均接收到制热指令则控制所述第一室内机(100)及所述第二室内机(200)并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室内机余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室内机(100)包括第一换热器(110)及第一连接阀(120),所述第一换热器(11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阀(120)与所述室外机(300)连接,所述控制所述第一室内机(100)及所述第二室内机(200)并联的步骤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连接阀(120)处于第二状态。
CN202110414239.3A 2021-04-16 2021-04-16 一种多联机空调器及室内机余热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30077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14239.3A CN113007785A (zh) 2021-04-16 2021-04-16 一种多联机空调器及室内机余热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14239.3A CN113007785A (zh) 2021-04-16 2021-04-16 一种多联机空调器及室内机余热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07785A true CN113007785A (zh) 2021-06-22

Family

ID=76388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14239.3A Pending CN113007785A (zh) 2021-04-16 2021-04-16 一种多联机空调器及室内机余热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07785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28884Y (zh) * 2007-05-12 2008-02-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可以同时制冷、制热和制热水的多联空调机组
CN101865555A (zh) * 2010-06-29 2010-10-20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同时制冷和制热的一拖多空调
CN203964181U (zh) * 2014-07-21 2014-11-26 深圳市沃森空调技术有限公司 可同时制冷制热的多联式空调器
CN104896682A (zh) * 2015-06-30 2015-09-09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温湿双控型多联机***及其的控制方法
CN107192013A (zh) * 2017-05-09 2017-09-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室内机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28884Y (zh) * 2007-05-12 2008-02-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可以同时制冷、制热和制热水的多联空调机组
CN101865555A (zh) * 2010-06-29 2010-10-20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同时制冷和制热的一拖多空调
CN203964181U (zh) * 2014-07-21 2014-11-26 深圳市沃森空调技术有限公司 可同时制冷制热的多联式空调器
CN104896682A (zh) * 2015-06-30 2015-09-09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温湿双控型多联机***及其的控制方法
CN107192013A (zh) * 2017-05-09 2017-09-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室内机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37677B (zh) 热回收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2116515B (zh) 空调机组制冷热回收模式智能控制方法
CN108195099A (zh) 一种变频多联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9959113A (zh) 加湿控制方法、空气调节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007785A (zh) 一种多联机空调器及室内机余热控制方法
CN207471788U (zh) 一种空调器
CN114188566A (zh) 热管理***的控制方法、***及热管理***、燃料电池
CN109945366A (zh) 水多联机组控制方法和空调水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0197765U (zh) 机床冷却机组
JP2016102636A (ja) 空調システム
KR101792612B1 (ko) 히트펌프 자동운전 시스템
CN215675948U (zh) 一种冷媒循环量调节装置及空调***
CN115597250A (zh) 热泵***和四通阀
CN113375223B (zh) 一种外风机转速控制方法、装置及多联机空调器
CN113340011B (zh) 用于制冷及热泵循环***的换热器快速切换机构及方法
EP4177542A1 (en) Heat pump system
CN208365859U (zh) 一种风冷冷水机组***
CN113983579A (zh) 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
CN114427741B (zh) 空调冷水***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604973A1 (en) Air conditioner
CN110081509A (zh) 一种热水供热空调双温防冻调控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15585537B (zh) 一种多联机***的化霜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多联机***
CN217979060U (zh) 一种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20017642U (zh) 一种定频空调***以及定频空调
CN114877491B (zh) 中央空调水***工作控制方法、中央空调水***及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14

Address after: 315191 No. 1166 Mingguang North Road, Jiangshan Town, Ningbo, Zhejiang, Yinzhou District

Applicant after: NINGBO AUX ELECTRIC Co.,Ltd.

Applicant after: AUX AIR CONDITIONING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315000 No.1166 Mingguang North Road, Jiangshan Town, Yinzhou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NINGBO AUX ELECTRIC Co.,Ltd.

Applicant before: Ningbo Oxfam intelligent commercial air conditioning manufacturing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2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