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93192A - 一种封装盖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封装盖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93192A
CN112993192A CN202110181796.5A CN202110181796A CN112993192A CN 112993192 A CN112993192 A CN 112993192A CN 202110181796 A CN202110181796 A CN 202110181796A CN 112993192 A CN112993192 A CN 1129931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r
layer
cover plate
structure laye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8179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程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8179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93192A/zh
Publication of CN1129931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93192A/zh
Priority to US17/487,969 priority patent/US11925056B2/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including getter material or desicca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6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comprising getter material or desicca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10K50/824Cathodes combined with auxiliary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2Containers
    • H10K50/8428Vertical spacers, e.g. arranged between the sealing arrangement and the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H10K59/8723Vertical spacers, e.g. arranged between the sealing arrangement and the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2Cathodes
    • H10K59/80522Cathodes combined with auxiliary electrod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封装盖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封装盖板包括:盖板结构层;间隔柱结构,位于盖板结构层的一侧,间隔柱结构包括位于盖板结构层一侧的第一间隔柱,第一间隔柱包括吸水结构;辅助电极层,位于间隔柱结构背离盖板结构层的一侧,其中,间隔柱结构被配置为阻挡水汽沿间隔柱结构朝向辅助电极层扩散。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间隔柱结构能够阻挡水汽沿间隔柱结构朝向辅助电极层扩散,进而阻挡水汽扩散至显示基板的顶电极和有机功能层,可以避免黑点,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和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封装盖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封装盖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显示照明技术,尤其在显示行业,OLED显示由于具有高响应、高对比度、可柔性化等优点,被视为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顶发射OLED显示装置,由于其具有更高的开口率,成为研究的主要方向。对于顶发射OLED结构,作为OLED出光面的顶电极必须具备良好的光透过率。目前,顶发射透明电极使用的多为薄金属、氧化铟锡、氧化铟锌等材料。金属由于透过率较差,薄化后作为大面积电极使用容易造成电阻增大,不利于大尺寸器件的开发。
现有的顶发射OLED显示装置,显示中存在黑点,显示装置的寿命也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封装盖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技术问题。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封装盖板,包括:
盖板结构层;
间隔柱结构,位于盖板结构层的一侧,间隔柱结构包括位于盖板结构层一侧的第一间隔柱,第一间隔柱包括吸水结构;
辅助电极层,位于间隔柱结构背离盖板结构层的一侧,
其中,间隔柱结构被配置为阻挡水汽沿间隔柱结构朝向辅助电极层扩散。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吸水结构为第一间隔柱的材料中掺杂干燥剂颗粒,干燥剂颗粒用于吸收水汽。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干燥剂颗粒的粒径范围为20nm至50nm;和/或,
干燥剂颗粒包括氧化钙颗粒、氧化钡颗粒、氯化钙颗粒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干燥剂颗粒在第一间隔柱中的体积比范围为20%至40%;和/或,
第一间隔柱为柱状结构,第一间隔柱的外径范围为15μm至20μm,第一间隔柱的高度范围为2μm至8μm。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间隔柱结构还包括疏液层,疏液层位于第一间隔柱背离盖板结构层的一侧。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间隔柱结构还包括第二间隔柱,第二间隔柱位于第一间隔柱背离盖板结构层的一侧,且第二间隔柱在盖板结构层上的正投影包含第一间隔柱在盖板结构层上的正投影,对至少部分第二间隔柱进行疏液处理,以得到疏液层。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第二间隔柱的材质包括聚酰亚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类、有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第二间隔柱的外径范围为20μm至30μm;和/或,
第二间隔柱的高度范围为5μm至10μm;和/或,
对第二间隔柱进行疏液处理的材料为四氟甲烷、氟化硅烷、氯硅氧烷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间隔柱结构还包括第二间隔柱,第二间隔柱位于第一间隔柱背离盖板结构层的一侧,且第二间隔柱在盖板结构层上的正投影包含第一间隔柱在盖板结构层上的正投影,疏液层位于第二间隔柱背离盖板结构层的一侧。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第二间隔柱的材质包括聚酰亚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类、有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第二间隔柱的外径范围为20μm至30μm;和/或,
第二间隔柱的高度范围为5μm至10μm;和/或,
疏液层的材质包括氟化聚酰亚胺、氟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硅氧烷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间隔柱结构还包括第二间隔柱,第二间隔柱位于第一间隔柱背离盖板结构层的一侧,且第二间隔柱在盖板结构层上的正投影包含第一间隔柱在盖板结构层上的正投影,第二间隔柱的材质包括疏液性材质。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封装盖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形成盖板结构层;
在盖板结构层的一侧形成间隔柱结构,间隔柱结构包括位于盖板结构层一侧的第一间隔柱,第一间隔柱包括吸水结构;
在间隔柱结构背离盖板结构层的一侧形成辅助电极层,
其中,间隔柱结构被配置为阻挡水汽沿间隔柱结构朝向辅助电极层扩散。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盖板结构层的一侧形成间隔柱结构,包括:
在盖板结构层的一侧形成第一间隔柱,第一间隔柱的材料中掺杂干燥剂颗粒,干燥剂颗粒用于吸收水汽。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盖板结构层的一侧形成间隔柱结构,还包括:
在第一间隔柱的背离盖板结构层的一侧形成第二间隔柱,第二间隔柱在盖板结构层上的正投影包含第一间隔柱在盖板结构层上的正投影;
对至少部分第二间隔柱进行疏液处理,形成位于第一间隔柱背离盖板结构层一侧的疏液层。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采用四氟甲烷、氟化硅烷、氯硅氧烷中的至少一种对第二间隔柱进行疏液处理。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盖板结构层的一侧形成间隔柱结构,还包括:
在第一间隔柱的背离盖板结构层的一侧形成第二间隔薄膜;
在第二间隔薄膜背离盖板结构层的一侧形成疏液薄膜;
对疏液薄膜和第二间隔薄膜进行图案化处理,形成第二间隔柱和疏液层,第二间隔柱在盖板结构层上的正投影包含第一间隔柱在盖板结构层上的正投影,疏液层位于第二间隔柱背离盖板结构层的一侧。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基板和本公开任一实施例中的封装盖板,封装盖板与显示基板相对设置,显示基板包括朝向封装盖板一侧的顶电极,封装盖板中的辅助电极层与顶电极耦接。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间隔柱结构被配置为阻挡水汽沿间隔柱结构朝向辅助电极层扩散。从而,间隔柱结构可以避免水汽沿间隔柱结构传导至辅助电极层,进而可以避免水汽传导至显示基板的顶电极和有机功能层。这样就可以避免残留在封装盖板中的水汽对显示基板中的OLED器件造成侵蚀,避免黑点,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和使用寿命。
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除非另外规定,否则贯穿多个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元素。这些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的。应该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而不应将其视为是对本公开范围的限制。
图1为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封装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中封装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封装盖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封装盖板中形成盖板结构层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封装盖板中形成第一间隔薄膜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封装盖板中形成第一间隔柱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封装盖板中形成第二间隔薄膜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封装盖板中形成第二间隔柱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封装盖板中形成疏液层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封装盖板中形成疏液薄膜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封装盖板中形成疏液层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30、封装盖板;11/311、盖板;12/312、黑矩阵;13/313、彩膜结构层;14/314、平坦层;15、辅助电极柱;16、间隔柱;17/33、辅助电极层;20、显示基板;21、驱动基板;22、像素界定层;23、有机功能层;24、顶电极;321、第一间隔柱;322、第二间隔柱;323、疏液层。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为了降低顶发射OLED结构中顶电极的电阻,相关技术中,可以在封装盖板上制作辅助电极来降低顶发射透明电极的电阻。但是,封装盖板制作过程中容易积攒水汽,水汽残留在封装盖板内。在封装盖板与显示基板封装后,水汽容易传导至显示基板,对显示基板造成侵蚀,形成黑点,影响显示基板的寿命。
图1为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可以包括封装盖板10和显示基板20,封装盖板10和显示基板20对盒设置。显示基板20可以包括驱动基板21。驱动基板21朝向封装盖板10的一侧设置有像素界定层(Pixel Define Layer,PDL)22,像素界定层22限定出像素区域。像素界定层22背离驱动基板21的一侧设置有有机功能层23,有机功能层23背离驱动基板21的一侧设置有顶电极24。顶电极24可以为阴极。驱动基板21可以包括底电极(图中未示出),底电极位于像素区域,底电极可以为阳极。位于像素区域的底电极、有机功能层23和顶电极24可以形成OLED器件,OLED器件在底电极和顶电极24的电压作用下发光进行显示。
封装盖板10可以包括盖板11、设置在盖板11一侧的黑矩阵(Black Matric,BM)12和彩膜结构层13。黑矩阵12与像素界定层22对应设置。彩膜结构层13可以包括红色彩膜(Color Film,CF)、绿色彩膜和蓝色彩膜。彩膜结构层13背离盖板11的一侧设置有平坦层14,平坦层14背离盖板11的一侧设置有辅助电极柱15,辅助电极柱15背离盖板11的一侧设置有间隔柱16。辅助电极柱15与黑矩阵12对应设置,间隔柱16在盖板11上的正投影位于辅助电极柱15在盖板11上的正投影范围内,并且,间隔柱16在盖板11上的正投影小于辅助电极柱15在盖板11上的正投影。间隔柱16背离盖板11的一侧设置有辅助电极层17。由于间隔柱16在盖板11上的正投影小于辅助电极柱15在盖板11上的正投影,辅助电极层17与辅助电极柱15连接。
在封装盖板10和显示基板20的封装过程中,使间隔柱16挤压封装胶材,使得封装盖板10的辅助电极层17与显示基板20的顶电极24接触。从而,辅助电极层17和辅助电极柱15均与顶电极24连接,达到降低顶电极24电阻的作用,加强了顶电极24的导电能力。但是,封装盖板10的彩膜结构层13采用有机物材料,在制备工艺中容易积攒水汽,水汽残留在封装盖板10内。在完成封装盖板10和显示基板20的封装后,残留在封装盖板10内的水汽容易沿着间隔柱16传导至显示基板20的OLED器件中,对OLED器件的电极和有机功能层造成侵蚀,形成黑点,影响OLED器件的使用寿命。
图2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封装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封装盖板30可以包括盖板结构层、间隔柱结构32和辅助电极层33。间隔柱结构32位于盖板结构层的一侧,间隔柱结构32可以包括第一间隔柱321,第一间隔柱321位于盖板结构层的一侧,第一间隔柱321可以包括吸水结构。辅助电极层33位于间隔柱结构32背离盖板结构层的一侧。间隔柱结构32被配置为阻挡水汽沿间隔柱结构32朝向辅助电极层33扩散。
可以理解的是,封装盖板可以应用于显示面板中,在显示面板中,封装盖板可以与显示基板对盒封装,辅助电极层33用于与显示基板的顶电极耦接,以降低顶电极的电阻。相关技术中,如图1所示,残留在封装盖板内的水汽容易沿着间隔柱16传导至显示基板20的OLED器件中,对OLED器件的电极和有机功能层造成侵蚀,形成黑点,影响OLED器件的使用寿命。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间隔柱结构32可以包括第一间隔柱321,第一间隔柱321可以包括吸水结构,间隔柱结构32被配置为阻挡水汽沿间隔柱结构32朝向辅助电极层33扩散。从而,吸水结构可以吸收水汽,间隔柱结构可以避免水汽沿间隔柱结构传导至辅助电极层,进而可以避免水汽传导至显示基板的顶电极和有机功能层。这样就可以避免残留在封装盖板中的水汽对显示基板中的OLED器件造成侵蚀,避免黑点,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和使用寿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盖板结构层可以包括盖板311、黑矩阵312、彩膜结构层313和平坦层314。盖板311可以为玻璃。黑矩阵312位于盖板311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黑矩阵312与显示基板中的像素界定层对应设置。彩膜结构层313位于黑矩阵312背离盖板311的一侧。彩膜结构层可以包括红色彩膜、绿色彩膜和蓝色彩膜。平坦层314位于彩膜结构层313背离盖板311的一侧。平坦层314的材质可以包括具有弹性的树脂材料,示例性地,平坦层314的材质可以包括苯酚基树脂、聚丙烯基树脂、聚酰亚胺基树脂、丙烯基树脂等中的至少一种。平坦层314覆盖黑矩阵312和彩膜结构层313,厚度范围可以为1μm至2μm。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间隔柱结构32与黑矩阵312相对应。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间隔柱321位于盖板结构层的一侧,示例性地,第一间隔柱321位于平坦层314背离盖板311的一侧。吸水结构为第一间隔柱321的材料中掺杂干燥剂颗粒,干燥剂颗粒用于吸收水汽。
从而,当水汽传导至第一间隔柱321时,第一间隔柱321中的干燥剂颗粒可以吸水水汽,阻挡水汽朝向辅助电极层33扩散,进而可以阻挡水汽朝向显示基板中的OLED方向扩散。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间隔柱321为柱状结构,第一间隔柱321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例如,可以为圆形、方形等形状中的至少一种。如图2所示,第一间隔柱321的外径范围可以为15μm至20μm,例如,第一间隔柱321的外径可以为15μm、16μm、17μm、18μm、19μm、20μm中的任一数值。第一间隔柱321的外径为第一间隔柱在平行于盖板311方向上的尺寸。在第一间隔柱的横截面为圆形时,第一间隔柱的外径可以为第一间隔柱横截面的直径,在第一间隔柱为非圆形时,第一间隔柱的外径可以为第一间隔柱横截面的最大尺寸。第一间隔柱321的高度范围h1可以为2μm至8μm,例如,第一间隔柱321的高度可以为2μm、3μm、4μm、5μm、6μm、7μm、8μm中的任一数值。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间隔柱321的材料还可以包括有机材料,例如光刻胶材料,干燥剂颗粒掺杂在有机材料中,示例性地,干燥剂颗粒均匀分布在有机材料中。有机材料可以为光刻胶,有机材料可以包括聚酰亚胺、双酚A聚碳酸酯、主链中含有烷基的聚合物、主链中含有环状刚性结构的聚合物等中的至少一种。干燥剂颗粒掺杂在有机材料中,从而,干燥剂颗粒外部被有机材料包裹,可以防止干燥剂颗粒过早吸收外部大量水汽而失效,从而,在封装盖板和显示基板封装后,干燥剂颗粒可以更好地用来吸收封装盖板残留的水汽。
示例性地,干燥剂颗粒的粒径范围为20nm至50nm,干燥剂颗粒的粒径可以为20nm至50nm中的任一数值,例如,干燥剂颗粒的粒径可以为20nm、30nm、40nm、50nm中的任一数值。干燥剂颗粒的粒径小于20nm,吸收水汽的效果不佳;干燥剂颗粒的粒径大于50nm,可能对形成的第一间隔柱产生影响。将干燥剂颗粒的粒径范围设置为20nm至50nm,使得干燥剂颗粒可以更好地吸收水汽,并且这种尺寸的颗粒还不会对形成的第一间隔柱产生影响,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干燥剂颗粒可以包括氧化钙(CaO)颗粒、氧化钡(BaO)颗粒、氯化钙(CaCl2)颗粒中的至少一种。干燥剂颗粒在第一间隔柱材料中的体积比范围可以为20%至40%,例如,干燥剂颗粒在第一间隔柱材料中的体积比可以为20%、25%、30%、35%、40%中的任一数值。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间隔柱结构32还可以包括疏液层323。疏液层323可以位于第一间隔柱321背离盖板结构层的一侧。从而,疏液层323位于第一间隔柱321和辅助电极层33之间。
在干燥剂颗粒无法完全吸收残留在封装盖板中的水汽时,水汽会残留在间隔柱结构32的表面,进而通过辅助电极层33进入显示基板,造成不良。本公开实施例,通过设置疏液层323,疏液层323由于具有疏水性,疏液层323可以防止水汽残留在第一间隔柱321表面,疏液层323可以阻挡水汽通过疏液层323进入辅助电极层33,避免了水汽残留在间隔柱结构表面而导致的不良,进一步提高了间隔柱结构对水汽的阻挡性,进一步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和使用寿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间隔柱结构还可以包括第二间隔柱322,第二间隔柱322位于第一间隔柱321背离盖板结构层的一侧,且第二间隔柱322在盖板结构层上的正投影包含第一间隔柱321在盖板结构层上的正投影。示例性地,第二间隔柱322在盖板结构层上的正投影边界位于第一间隔柱321在盖板结构层上的正投影边界的外侧,从而,第二间隔柱322覆盖第一间隔柱321的外表面。第二间隔柱322的材料可以包括光刻胶材料,示例性地,第二间隔柱322的材料可以包括聚酰亚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类、有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第二间隔柱322的外径范围可以为20μm至30μm,例如,第二间隔柱322的外径可以为20μm、22μm、24μm、26μm、28μm、30μm中的任一数值。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间隔柱的外径为第二间隔柱在平行于盖板方向上的尺寸。第二间隔柱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与第一间隔柱的横截面形状相对应。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间隔柱322的高度h2范围可以为5μm至10μm,例如,第二间隔柱322的高度可以为5μm、6μm、7μm、8μm、9μm、10μm中的任一数值。第二间隔柱的高度为第二间隔柱的背离盖板一侧的表面与平坦层之间的距离,如图2中所示h2。
通过设置覆盖第一间隔柱321外表面的第二间隔柱322,第二间隔柱322可以将第一间隔柱321包裹,可以将水汽限定在第一间隔柱321中,并且可以进一步阻挡外部水汽进入第一间隔柱321中,进一步避免第一间隔柱321中的干燥剂颗粒吸收外部水汽而失效。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对第二间隔柱322进行疏液处理,得到疏液层323。示例性地,可以采用四氟甲烷、氟化硅烷、氯硅氧烷中的至少一种对第二间隔柱进行疏液处理,得到疏液层323。例如,可以采用四氟甲烷、氟化硅烷、氯硅氧烷中的至少一种对第二间隔柱322进行表面处理,使得第二间隔柱322的背离盖板311一侧的表面具备疏液性(也可以叫做疏水性)。疏液层323位于第一间隔柱321背离盖板311的一侧,疏液层323的厚度可以根据疏液处理工艺或者需要设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辅助电极层33的材质可以包括透明导电材料,示例性地,辅助电极层33的材质可以包括氧化铟锌、氧化铟锡等中的至少一种。辅助电极层33的厚度范围可以为10nm至100nm。例如,辅助电极层33的厚度可以为10nm、20nm、30nm、40nm、50nm、60nm、70nm、80nm、90nm、100nm中的任一数值。实际实施中,辅助电极层33的厚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辅助电极层的材质可以采用金属材料,例如,辅助电极层的材质可以包括镁(Mg)、银(Ag)、钼(Mo)、钕(Nd)、铝(Al)等金属中的一种。在辅助电极层的材质为非透明材质时,可以将辅助电极层设置为横纵交叉的网格状,间隔柱结构可以位于辅助电极层的网格交叉位置。示例性地,辅助电极层可以与黑矩阵对应设置,或者,辅助电极层可以与显示基板中的像素界定层对应设置。从而,网格状的辅助电极层限定的镂空区域对应像素区域。这样就可以避免辅助电极层对显示面板的开口率产生影响。
图3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中封装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疏液层323可以位于第二间隔柱322背离盖板结构层的一侧。疏液层323的材质可以包括疏液性材质,示例性地,疏液层323的材质可以包括氟化聚酰亚胺、氟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硅氧烷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间隔柱的材质可以包括疏液性材质。从而,第一间隔柱具备疏液性,可以防止封装盖板中残留的水汽通过第一间隔柱传导至辅助电极层,进而避免水汽侵蚀显示基板中OLED的顶电极和有机功能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间隔柱的材质可以包括疏液性材质。从而,第二间隔柱可以形成阻挡,避免水汽通过而侵蚀辅助电极层,进而避免水汽侵蚀显示基板中的顶电极和有机功能层。另外,在第一间隔柱中的干燥剂颗粒无法完全吸收残留水汽时,第二间隔柱由于具备疏液性,可以阻挡水汽通过第二间隔柱,避免水汽残留在间隔柱结构表面而导致显示不良。并且,第二间隔柱还可以阻挡外部水汽进入第一间隔柱,避免第一间隔柱中干燥剂颗粒由于吸收外部水汽,保证干燥剂颗粒用来吸收封装盖板残留的水汽。
疏液性材质可以包括氟化聚酰亚胺、氟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硅氧烷中的至少一种。
图4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封装盖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封装盖板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
S41、形成盖板结构层;
S42、在盖板结构层的一侧形成间隔柱结构,间隔柱结构包括位于盖板结构层一侧的第一间隔柱,第一间隔柱包括吸水结构;
S43、在间隔柱结构背离盖板结构层的一侧形成辅助电极层,
其中,间隔柱结构被配置为阻挡水汽沿间隔柱结构朝向辅助电极层扩散。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文中在盖板结构层的一侧形成间隔柱结构,可以包括:在盖板结构层的一侧形成第一间隔柱,第一间隔柱的材料中掺杂干燥剂颗粒,干燥剂颗粒用于吸收水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文中在盖板结构层的一侧形成间隔柱结构,还可以包括:在第一间隔柱的背离盖板结构层的一侧形成第二间隔柱,第二间隔柱在盖板结构层上的正投影包含第一间隔柱在盖板结构层上的正投影;对至少部分第二间隔柱进行疏液处理,形成位于第一间隔柱背离盖板结构层一侧的疏液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四氟甲烷、氟化硅烷、氯硅氧烷中的至少一种对第二间隔柱进行疏液处理。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文中在盖板结构层的一侧形成间隔柱结构,还可以包括:在第一间隔柱的背离盖板结构层的一侧形成第二间隔薄膜;在第二间隔薄膜背离盖板结构层的一侧形成疏液薄膜;对疏液薄膜和第二间隔薄膜进行图案化处理,形成第二间隔柱和疏液层,第二间隔柱在盖板结构层上的正投影包含第一间隔柱在盖板结构层上的正投影,疏液层位于第二间隔柱背离盖板结构层的一侧。
下面通过本公开一实施例中封装盖板的制备过程进一步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本文中所说的“图案化”,当图案化的材质为无机材质或金属时,“图案化”包括涂覆光刻胶、掩膜曝光、显影、刻蚀、剥离光刻胶等工艺,当图案化的材质为有机材质时,“图案化”包括掩模曝光、显影等工艺,本文中所说的蒸镀、沉积、涂覆、涂布等均是相关技术中成熟的制备工艺。
封装盖板的制备过程可以包括:
S41、形成盖板结构层,如图5所示,图5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封装盖板中形成盖板结构层后的结构示意图。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形成盖板结构层可以包括:
在盖板311的一侧涂覆黑矩阵薄膜;对黑矩阵薄膜进行图案化处理,形成黑矩阵312。可以理解的是,黑矩阵312可以与显示基板中像素界定层相对应。
在黑矩阵312背离盖板311的一侧形成彩膜结构层313,彩膜结构层313可以包括红色彩膜、绿色彩膜和蓝色彩膜。形成红色彩膜的过程可以包括:在黑矩阵312背离盖板311的一侧形成红色彩膜薄膜;对红色彩膜薄膜进行图案化处理,在对应区域形成红色(R)彩膜。绿色(G)彩膜和蓝色(B)彩膜的形成过程与红色彩膜的形成过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彩膜结构层的材质通常为有机物材料,形成彩膜结构层的过程中容易积攒水汽,水汽会残留在封装盖板中。
在彩膜结构层313背离盖板311的一侧采用涂覆工艺(例如旋涂工艺)形成平坦层314。平坦层314的材质可以包括具有弹性的树脂材料,示例性地,平坦层314的材质可以包括苯酚基树脂、聚丙烯基树脂、聚酰亚胺基树脂、丙烯基树脂等中的至少一种。平坦层314覆盖黑矩阵312和彩膜结构层313,平坦层314的厚度可以为1μm至2μm(包括端点值)中的任一数值。
S42、在盖板结构层的一侧形成间隔柱结构,可以包括S4211~S4215的步骤,各步骤如下:
S4211、在平坦层314背离盖板311的一侧涂覆第一间隔薄膜321’,如图6所示,图6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封装盖板中形成第一间隔薄膜后的结构示意图。示例性地,第一间隔薄膜321’的材料可以包括有机材料和均匀分布在有机材料中的干燥剂颗粒。有机材料可以包括聚酰亚胺、双酚A聚碳酸酯、主链中含有烷基的聚合物、主链中含有环状刚性结构的聚合物等中的至少一种。干燥剂颗粒的粒径范围可以为20nm至50nm。干燥剂颗粒可以包括氧化钙(CaO)颗粒、氧化钡(BaO)颗粒、氯化钙(CaCl2)颗粒中的至少一种。干燥剂颗粒在第一间隔柱材料中的体积比范围可以为20%至40%(包括端点值)。第一间隔薄膜321’的厚度范围可以为2μm至8μm(包括端点值)。
S4212、对第一间隔薄膜进行图案化处理,形成第一间隔柱321,如图7所示,图7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封装盖板中形成第一间隔柱后的结构示意图。第一间隔柱321与黑矩阵312相对应。第一间隔柱321的外径范围可以为15μm至20μm。
S4213、在第一间隔柱321背离盖板311的一侧涂覆第二间隔薄膜322’,如图8所示,图8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封装盖板中形成第二间隔薄膜后的结构示意图。第二间隔薄膜322’的厚度大于第一间隔柱321的高度,第二间隔薄膜的材质可以包括聚酰亚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类、有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第二间隔薄膜的厚度可以为5μm至10μm(包括端点值)。
S4214、对第二间隔薄膜进行图案化处理,形成第二间隔柱322,如图9所示,图9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封装盖板中形成第二间隔柱后的结构示意图。第二间隔柱322在盖板结构层上的正投影包含第一间隔柱321在盖板结构层上的正投影。示例性地,第二间隔柱322在盖板结构层上的正投影边界位于第一间隔柱321在盖板结构层上的正投影边界的外侧,从而,第二间隔柱322覆盖第一间隔柱321的外表面,第二间隔柱322的外径范围可以为20μm至30μm。
S4215、对至少部分第二间隔柱322进行疏液处理,形成位于第一间隔柱321背离盖板结构层一侧的疏液层323,如图10所示,图10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封装盖板中形成疏液层后的结构示意图。示例性地,可以采用四氟甲烷、氟化硅烷、氯硅氧烷中的至少一种对第二间隔柱322进行疏液处理。
S43、在间隔柱结构背离盖板结构层的一侧形成辅助电极层,包括:采用沉积的方式在间隔柱结构背离盖板结构层的一侧形成辅助电极薄膜,进而形成辅助电极层33,如图2所示。辅助电极层33的材质可以包括氧化铟锌、氧化铟锡等中的至少一种。辅助电极层33的厚度范围可以为10nm至100nm(包括端点值)。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S42、在盖板结构层的一侧形成间隔柱结构,可以包括S4221~S4224的步骤,各步骤如下:
S4221、S4222分别与S4211、S4212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S4223、在第一间隔柱321的背离盖板结构层的一侧依次形成第二间隔薄膜322’和疏液薄膜323’,如图11所示,图11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封装盖板中形成疏液薄膜后的结构示意图。示例性地,可以采用涂覆工艺形成第二间隔薄膜322’,并采用涂覆工艺形成疏液薄膜323’。第二间隔薄膜322’的厚度大于第一间隔柱321的高度,第二间隔薄膜的材质可以包括聚酰亚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类、有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疏液薄膜323’的材质可以包括疏液性材质,示例性地,疏液薄膜323’的材质可以包括氟化聚酰亚胺、氟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硅氧烷中的至少一种。
S4224、对疏液薄膜323’和第二间隔薄膜322’进行图案化处理,形成第二间隔柱322和疏液层323,如图12所示,图12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封装盖板中形成疏液层后的结构示意图。第二间隔柱322在盖板结构层上的正投影包含第一间隔柱321在盖板结构层上的正投影。示例性地,第二间隔柱322在盖板结构层上的正投影边界位于第一间隔柱321在盖板结构层上的正投影边界的外侧,从而,第二间隔柱322覆盖第一间隔柱321的外表面,疏液层323位于第二间隔柱322背离盖板结构层的一侧。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减少疏液处理的过程,减少了封装盖板的制备工艺步骤,降低了制备成本。
图13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基板20和上述实施例中的封装盖板30。封装盖板30与显示基板20相对设置,显示基板20包括朝向封装盖板30一侧的顶电极24,封装盖板30中的辅助电极层33与顶电极24耦接。
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封装盖板30中的间隔柱结构被配置为阻挡水汽沿间隔柱结构朝向辅助电极层33扩散。从而,残留在封装盖板中的水汽不会沿间隔柱结构32扩散至辅助电极层33,水汽也就不会通过辅助电极层33扩散至显示基板的顶电极24和有机功能层。这样就可以避免残留在封装盖板中的水汽对显示基板中的发光器件造成侵蚀,避免黑点,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和使用寿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显示基板可以包括OLED显示基板。
基于前述实施例的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采用前述实施例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上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公开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公开,上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公开。此外,本公开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以上,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封装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板结构层;
间隔柱结构,位于所述盖板结构层的一侧,所述间隔柱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盖板结构层一侧的第一间隔柱,所述第一间隔柱包括吸水结构;
辅助电极层,位于所述间隔柱结构背离所述盖板结构层的一侧,
其中,所述间隔柱结构被配置为阻挡水汽沿所述间隔柱结构朝向所述辅助电极层扩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结构为所述第一间隔柱的材料中掺杂干燥剂颗粒,所述干燥剂颗粒用于吸收水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装盖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干燥剂颗粒的粒径范围为20nm至50nm;和/或,
所述干燥剂颗粒包括氧化钙颗粒、氧化钡颗粒、氯化钙颗粒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干燥剂颗粒在所述第一间隔柱中的体积比范围为20%至40%;和/或,
所述第一间隔柱为柱状结构,所述第一间隔柱的外径范围为15μm至20μm,所述第一间隔柱的高度范围为2μm至8μm。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封装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柱结构还包括疏液层,所述疏液层位于所述第一间隔柱背离所述盖板结构层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封装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柱结构还包括第二间隔柱,所述第二间隔柱位于所述第一间隔柱背离所述盖板结构层的一侧,且所述第二间隔柱在所述盖板结构层上的正投影包含所述第一间隔柱在所述盖板结构层上的正投影,对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间隔柱进行疏液处理,以得到所述疏液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封装盖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间隔柱的材质包括聚酰亚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类、有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第二间隔柱的外径范围为20μm至30μm;和/或,
所述第二间隔柱的高度范围为5μm至10μm;和/或,
对所述第二间隔柱进行疏液处理的材料为四氟甲烷、氟化硅烷、氯硅氧烷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封装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柱结构还包括第二间隔柱,所述第二间隔柱位于所述第一间隔柱背离所述盖板结构层的一侧,且所述第二间隔柱在所述盖板结构层上的正投影包含所述第一间隔柱在所述盖板结构层上的正投影,所述疏液层位于所述第二间隔柱背离所述盖板结构层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封装盖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间隔柱的材质包括聚酰亚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类、有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第二间隔柱的外径范围为20μm至30μm;和/或,
所述第二间隔柱的高度范围为5μm至10μm;和/或,
所述疏液层的材质包括氟化聚酰亚胺、氟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硅氧烷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封装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柱结构还包括第二间隔柱,所述第二间隔柱位于所述第一间隔柱背离所述盖板结构层的一侧,且所述第二间隔柱在所述盖板结构层上的正投影包含所述第一间隔柱在所述盖板结构层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二间隔柱的材质包括疏液性材质。
10.一种封装盖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形成盖板结构层;
在所述盖板结构层的一侧形成间隔柱结构,所述间隔柱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盖板结构层一侧的第一间隔柱,所述第一间隔柱包括吸水结构;
在所述间隔柱结构背离所述盖板结构层的一侧形成辅助电极层,
其中,所述间隔柱结构被配置为阻挡水汽沿所述间隔柱结构朝向所述辅助电极层扩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盖板结构层的一侧形成间隔柱结构,包括:
在所述盖板结构层的一侧形成第一间隔柱,所述第一间隔柱的材料中掺杂干燥剂颗粒,所述干燥剂颗粒用于吸收水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盖板结构层的一侧形成间隔柱结构,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间隔柱的背离所述盖板结构层的一侧形成第二间隔柱,所述第二间隔柱在所述盖板结构层上的正投影包含所述第一间隔柱在所述盖板结构层上的正投影;
对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间隔柱进行疏液处理,形成位于所述第一间隔柱背离所述盖板结构层一侧的疏液层,
其中,采用四氟甲烷、氟化硅烷、氯硅氧烷中的至少一种对所述第二间隔柱进行疏液处理。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盖板结构层的一侧形成间隔柱结构,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间隔柱的背离所述盖板结构层的一侧形成第二间隔薄膜;
在所述第二间隔薄膜背离所述盖板结构层的一侧形成疏液薄膜;
对所述疏液薄膜和所述第二间隔薄膜进行图案化处理,形成第二间隔柱和疏液层,所述第二间隔柱在所述盖板结构层上的正投影包含所述第一间隔柱在所述盖板结构层上的正投影,所述疏液层位于所述第二间隔柱背离所述盖板结构层的一侧。
14.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基板和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封装盖板,所述封装盖板与所述显示基板相对设置,所述显示基板包括朝向所述封装盖板一侧的顶电极,所述封装盖板中的辅助电极层与所述顶电极耦接。
1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0181796.5A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封装盖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29931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81796.5A CN112993192A (zh)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封装盖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7/487,969 US11925056B2 (en) 2021-02-08 2021-09-28 Package cover pl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81796.5A CN112993192A (zh)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封装盖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93192A true CN112993192A (zh) 2021-06-18

Family

ID=76393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81796.5A Pending CN112993192A (zh)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封装盖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925056B2 (zh)
CN (1) CN11299319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1528A (zh) * 2021-06-29 2021-09-28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81748B1 (ko) * 2008-10-23 2013-07-0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상부 발광방식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JP2013196919A (ja) * 2012-03-21 2013-09-30 Sony Corp 有機el表示装置、有機el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
US9088003B2 (en) * 2013-03-06 2015-07-21 Apple Inc. Reducing sheet resistance for common electrode in top emissio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CN103715231B (zh) * 2013-12-31 2016-11-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KR102381647B1 (ko) * 2015-10-29 2022-04-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7316951B (zh) * 2017-08-16 2019-01-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封装基板及其制备方法、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06210B (zh) * 2017-08-18 2020-04-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oled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8711592B (zh) * 2018-05-23 2019-12-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10289366B (zh) * 2019-05-06 2021-10-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盖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0211997A (zh) * 2019-05-30 2019-09-06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cf盖板、其制备方法及其显示面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1528A (zh) * 2021-06-29 2021-09-28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3451528B (zh) * 2021-06-29 2022-11-11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255040A1 (en) 2022-08-11
US11925056B2 (en) 2024-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52894B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US9761641B2 (en) Color filter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OLE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8969904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US11245094B2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e method thereof, display panel
KR102329978B1 (ko) 플렉서블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KR101157262B1 (ko)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9004005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7689389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KR102504073B1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WO2021185045A1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11031571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CN109037280B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8172604B (zh) 一种oled封装结构、封装方法、显示装置
CN107302016B (zh)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KR20170003458A (ko)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와 그 제조방법
KR20140029439A (ko) 유기 광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봉입 방법
CN112563432A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TWI596755B (zh)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及其製造方法
CN110289366B (zh) 盖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0828691A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JP2016001569A (ja) 有機el表示パネル及び有機el表示装置
CN112993192A (zh) 一种封装盖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20150011453A (ko) 봉지 구조물, 봉지 구조물을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표시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장치의 제조 방법
CN110931651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13121B (zh) 有机发光显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