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89784A - 定子和马达 - Google Patents

定子和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89784A
CN112789784A CN201980063181.3A CN201980063181A CN112789784A CN 112789784 A CN112789784 A CN 112789784A CN 201980063181 A CN201980063181 A CN 201980063181A CN 112789784 A CN112789784 A CN 1127897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back
coil
back surface
stator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6318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角茂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7897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8978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4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6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consisting of a generally annular yoke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8Sectional co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18Windings for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3/00Specific asp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nd not covered by codes H02K2201/00 - H02K2211/00
    • H02K2213/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erical values, ranges,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or similar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定子的一个形态包括芯背、多个极齿和多个线圈。线圈具有轴向延伸部,其位于供线圈安装的极齿的周向一侧并沿轴向延伸。构成线圈的线圈线中的构成轴向延伸部的部分的截面形状呈四边形。芯背的径向一侧面具有第一芯背面,其与芯背的径向一侧面中的供极齿连接的连接部分连接。第一芯背面是沿着轴向的平坦的面,且是从连接部分朝周向一侧相对于与轴向及极齿的延伸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向径向一侧倾斜延伸的面。轴向延伸部的径向另一侧面具有第一线圈面,其与第一芯背面的径向一侧相向地配置。第一线圈面是沿着第一芯背面的平坦的面,并与第一芯背面直接或间接地接触。

Description

定子和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子和马达。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构成线圈的绕组的截面呈四边形的定子。例如,日本公开公报专利特开2004-180396号公报记载有一种构成线圈的绕组的截面呈梯形的定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公报:专利特开2004-1803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如上所述的定子中,线圈的外形容易形成四方的形状,因此线圈难以沿着芯背的面,在线圈与芯背之间容易产生间隙。由此,有时线圈的散热性不充分。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线圈散热性的定子和包括这样的定子的马达。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定子的一个形态是一种定子,所述定子是包括以中心轴为中心旋转的轴的马达的定子,其中,所述定子包括:环状的芯背,所述芯背包围所述中心轴;多个极齿,多个所述极齿从所述芯背朝径向一侧延伸,并沿着周向以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以及多个线圈,多个所述线圈分别安装于多个所述极齿。所述线圈具有轴向延伸部,所述轴向延伸部位于供所述线圈安装的所述极齿的周向一侧,并沿轴向延伸。构成所述线圈的线圈线中的构成所述轴向延伸部的部分的截面形状呈四边形。所述芯背的径向一侧面具有第一芯背面,所述第一芯背面与所述芯背的径向一侧面中的供所述极齿连接的连接部分连接。所述第一芯背面是沿着轴向的平坦的面,且是从所述连接部分朝周向一侧相对于与轴向及所述极齿的延伸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向径向一侧倾斜延伸的面。所述轴向延伸部的径向另一侧面具有第一线圈面,所述第一线圈面与所述第一芯背面的径向一侧相向地配置。所述第一线圈面是沿着所述第一芯背面的平坦的面,并与所述第一芯背面直接或间接地接触。
本发明的马达的一个形态包括:定子;以及与所述定子隔着间隙沿径向相向的转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形态,能提高线圈的散热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子的剖视图,是图1中的II-II剖视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子的一部分的剖视图,是图2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子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各图中适当表示的Z轴方向是将正侧设为“上侧”而将负侧设为“下侧”的上下方向。在各图中适当表示的中心轴J与Z轴方向平行,且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假想线。在以下说明中,将与中心轴J的轴向、即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此外,各实施方式中的径向内侧是径向一侧,径向外侧是径向另一侧。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周向一侧是指从上侧观察时顺时针行进的一侧,周向另一侧是指从上侧观察时逆时针行进的一侧。
另外,上下方向、上侧和下侧仅是用于对各部分的配置关系等进行说明的名称,实际的配置关系等也可以是除了以这些名称表示的配置关系等以外的配置关系等。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是内转子型的马达。马达1包括外壳2、转子3、定子10、轴承保持件4和轴承5a、5b。外壳2收容转子3、定子10、轴承保持件4和轴承5a、5b。转子3与定子10隔着间隙沿径向相向。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3位于定子10的径向内侧。转子3包括轴3a和转子主体3b。即,马达1包括轴3a和转子主体3b。
轴3a以中间轴J为中心旋转。轴3a呈以中心轴J为中心沿轴向延伸的圆柱状。轴3a被轴承5a、5b支承为能绕中心轴J旋转。转子主体3b固定于轴3a的外周面。尽管省略图示,但转子主体3b具有固定于轴3a的转子芯部和固定于转子芯部的磁体。轴承保持件4对轴承5b进行保持。
如图2和图3所示,定子10包括定子芯部20、多个线圈30和绝缘件40。在图2中省略了绝缘件40的图示。如图2所示,定子芯部20具有:环状的芯背21,上述芯背21包围中心轴J;以及多个极齿22,多个上述极齿22从芯背21朝径向内侧延伸。即,定子10包括芯背21和多个极齿22。
多个极齿22沿着周向以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多个极齿22沿着周向在整周上等间隔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极齿22是与芯背21不同的构件。多个极齿22例如将在极齿22的径向外侧的端部设置的凸部压入、固定于在芯背21的径向内侧面设置的凹部。极齿22例如设置有十二个。
另外,在图3中,将周向中心线C表示为穿过极齿22的周向上的中心的假想线。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将与周向中心线C平行的方向、即极齿22延伸的方向简称为“延伸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极齿22的周向两侧面与轴向平行且与延伸方向平行。
在本实施方式中,芯背21呈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大致圆环状。如图3所示,芯背21的径向内侧面具有第一芯背面24a和第二芯背面24b。第一芯背面24a与芯背21的径向内侧面中的、供极齿22连接的连接部分25连接。连接部分25是芯背21的径向内侧面中的、供极齿22的周向一侧的侧面的径向外端部连接的部分。
第一芯背面24a是沿着轴向的平坦面。第一芯背面24a是从连接部分25朝周向一侧相对于与轴向及延伸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向径向内侧倾斜延伸的面。另外,与轴向及延伸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相当于图3中的左右方向。
第一芯背面24a随着从连接部分25朝周向一侧远离而从假想面S1朝径向内侧远离,上述假想面S1与延伸方向正交并穿过连接部分25。假想面S1例如配置成与芯背21的径向内侧面中的平坦面23共面,上述平坦面23与极齿22的径向外侧面接触。第一芯背面24a与极齿22的周向一侧的侧面所成的角度θ3是小于90°的锐角。
第二芯背面24b与第一芯背面24a的周向一侧的端部连接。第二芯背面24b是沿着轴向的平坦的面。第二芯背面24b是从第一芯背面24a的周向一侧的端部朝周向一侧相对于第一芯背面24a向径向内侧弯曲延伸的面。换言之,第二芯背面24b是从第一芯背面24a的周向一侧的端部朝周向一侧相对于与轴向正交且与第一芯背面24a平行的方向向径向内侧倾斜延伸的面。第二芯背面24b随着从第一芯背面24a朝周向一侧远离而从包括第一芯背面24a的假想面S2朝径向内侧远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芯背面24a相对于假想面S1的倾角θ1与第二芯背面24b相对于第一芯背面24a的倾角θ2例如是相同的。倾角θ2也是第二芯背面24b相对于假想面S2的倾角。第一芯背面24a与第二芯背面24b所成的角度θ4是大于90°且小于180°的钝角。因此,与角度θ4是直角或锐角的情况相比,能扩大芯背21的径向内侧的空间,能理想且容易地配置线圈30。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芯背面24a和第二芯背面24b从芯背21的上端部延伸至下端部。第一芯背面24a和第二芯背面24b在沿着与各面正交的方向观察时分别呈相同的形状,例如呈矩形。第一芯背面24a的周向尺寸与第二芯背面24b的周向尺寸例如彼此相同。第一芯背面24a的面积与第二芯背面24b的面积例如彼此相同。
如图2所示,芯背21的径向内侧面具有第一芯背面24c和第二芯背面24d。第一芯背面24a和第一芯背面24c沿周向夹着极齿22对称地配置。第二芯背面24b和第二芯背面24d沿周向夹着极齿22对称地配置。每设置一个极齿22,则设置第一芯背面24a、24c和第二芯背面24b、24d。即,每设置一个极齿22,则沿周向夹着极齿22对称地逐对设置第一芯背面和第二芯背面。由此,分别沿周向以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第一芯背面24a、24c和第二芯背面24b、24d。通过设置多个第一芯背面24a、24c和多个第二芯背面24b、24d,从而使得极齿22的径向内侧面在沿着轴向观察时呈大致多边形。
多个线圈30分别安装于多个极齿。如图4所示,线圈30是将线圈线35卷绕于极齿22周围而构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线35是在表面具有瓷漆覆膜的瓷漆线。线圈线35是截面形状呈四边形的线。更详细而言,线圈线35是截面形状呈梯形的线。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30是将线圈线35卷绕成多层而构成的。线圈30例如是将线圈线35卷绕成两层而构成的。即,线圈30具有第一层36A和第二层36B。
第一层36A是线圈30的层中位于最内侧的层。第二层36B是线圈30的层中与第一层36A的外侧相邻的层。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线圈30是将线圈线35卷绕成两层而构成的,因此第二层36B是线圈30的层中位于最外侧的层。
线圈30既可以通过将线圈线35依次卷绕于极齿22的周围而构成,也可以通过将线圈线35依次卷绕于与极齿22不同的卷芯的周围而构成。在将线圈线35卷绕于卷芯而构成线圈30的情况下,将线圈30从卷芯拆下后安装于极齿22。
如图4所示,线圈30具有一对轴向延伸部31、32和一对周向延伸部33、34。轴向延伸部31是位于供线圈30安装的极齿22的周向一侧的部分。轴向延伸部32是位于供线圈30安装的极齿22的周向另一侧的部分。一对轴向延伸部31、32沿轴向延伸。一对轴向延伸部31、32沿周向夹着极齿22。
周向延伸部33是位于供线圈30安装的极齿22的上侧的部分。周向延伸部34是位于供线圈30安装的极齿22的下侧的部分。周向延伸部33、34沿周向延伸。周向延伸部33将轴向延伸部31的上端部与轴向延伸部32的上端部连接。周向延伸部34将轴向延伸部31的下端部与轴向延伸部32的下端部连接。
如图3所示,轴向延伸部31是将多个线圈线部35A和多个线圈线部35B捆束而构成的。线圈线部35A、35B是构成线圈30的线圈线35中构成轴向延伸部31的部分。线圈线部35A、35B沿轴向延伸。多个线圈线部35A沿径向排列配置,构成轴向延伸部31中的第一层36A。多个线圈线部35B沿径向排列配置,构成轴向延伸部31中的第二层36B。
线圈线部35A、35B的截面形状呈四边形。在本说明书中,“四边形”包括严格的四边形的情况和大致四边形的情况。在本说明书中,“大致四边形”包括将四边形的角倒角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线部35A、35B的截面形状呈角被倒圆角的大致四边形。
这样,线圈线部35A、35B的截面形状呈四边形,因此,与截面形状呈圆形的情况相比,多个线圈线部35A、35B彼此的间隙变小,能将多个线圈线部35A、35B铺满。由此,能提高线圈30的占空比。因此,能提高马达1的能效。
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线部35A、35B的截面形状呈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周向尺寸变小的梯形。在本说明书中,“梯形”包括严格的梯形的情况和大致梯形的情况。在本说明书中,“大致梯形”包括将梯形的角倒角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线部35A、35B的截面形状呈角被倒圆角的大致梯形。
越是位于径向内侧的线圈线部35A,线圈线部35A的径向尺寸L3越大。越是位于径向内侧的线圈线部35A,线圈线部35A的周向尺寸L4越小。沿径向排列的多个线圈线部35A的截面积彼此相同。同样地,越是位于径向内侧的线圈线部35B,线圈线部35B的径向尺寸越大。越是位于径向内侧的线圈线部35B,线圈线部35B的周向尺寸越小。沿径向排列的多个线圈线部35b的截面积彼此相同。线圈线部35A的截面积与线圈线部35B的截面积彼此相同。沿周向相邻的线圈线部35A的截面形状与线圈线部35B的截面形状彼此相同。
沿径向相邻的线圈线部35A彼此的径向侧面彼此互相接触。多个线圈线部35A与极齿22的周向一侧相邻。多个线圈线部35A的周向另一侧的侧面与极齿22的周向一侧的侧面直接或间接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线圈线部35A的周向另一侧的侧面隔着绝缘件40与极齿22的周向一侧的侧面间接接触。
沿径向相邻的线圈线部35B彼此的径向侧面彼此互相接触。多个线圈线部35B与多个线圈线部35A各自的周向一侧相邻。由此,多个线圈线部35A、35B沿着周向和径向排列配置。沿周向相邻的线圈线部35A和线圈线部35B的周向侧面彼此互相接触。
与轴向正交的截面上的轴向延伸部31的轮廓形状呈扇形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扇形形状”包括由两条弧和两根线段围成的形状,其中,上述两条弧的曲率中心相同而半径不同,上述两根线段沿以上述曲率中心为中心的圆的半径方向延伸,并分别将两条弧的两端彼此连接。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扇形形状”包括严格的扇形形状的情况和大致扇形形状的情况。在本说明书中,“大致扇形形状”包括以多根线段逼近扇形形状的弧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轴向正交的截面上的轴向延伸部31的轮廓形状是由上述两条弧和两条线段围成的形状,两条弧分别以两根线段逼近。与轴向正交的截面上的轴向延伸部31的轮廓形状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周向尺寸变小。如图2所示,与轴向正交的截面上的轴向延伸部31的轮廓形状的曲率中心CP位于芯背21的径向内侧,其位于与中心轴J不同的位置。
轴向延伸部31的轮廓形状是如上所述的扇形形状,因此,能将线圈30理想地塞进并配置在沿周向相邻的极齿22彼此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线部35A、35B的截面形状是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周向尺寸变小的梯形,因此,容易将轴向延伸部31的轮廓形状设为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周向尺寸变小的扇形形状。
如图3所示,轴向延伸部31的径向外侧面具有第一线圈面31a和第二线圈面31b。在本实施方式中,轴向延伸部31的径向外侧面仅由第一线圈面31a和第二线圈面31b这两个面构成。第一线圈面31a与第一芯背面24a的径向内侧相向地配置。第一线圈面31a是沿着第一芯背面24a的平坦的面。第一线圈面31a和第一芯背面24a互相平行。
第一线圈面31a与第一芯背面24a直接或间接接触。因此,能使线圈30的热量经由第一线圈面31a和第一芯背面24a移动至芯背21。由此,能提高线圈30的散热性。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与线圈30的径向外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匹配地在芯背21的径向内侧面设置平坦面,能减小线圈30与芯背21的间隙,并且能使线圈30的径向外侧面与芯背21的径向内侧面理想地接触。因此,即使是由至少一部分中截面呈四边形的线圈线35构成的线圈30,也能与芯背21理想地接触,能提高线圈30的散热性。此外,由于线圈30与芯背21彼此面接触,因此能理想地提高线圈30的散热性。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多个线圈线部35A的周向另一侧的侧面与极齿22的周向一侧的侧面直接或间接接触。因此,热量也容易从多个线圈线部35A传递至极齿22,能进一步提高线圈30的散热性。此外,由于线圈30与极齿22彼此面接触,因此能更理想地提高线圈30的散热性。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芯背面24a是从连接部分25朝周向一侧相对于与轴向及延伸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向径向内侧倾斜延伸的面。因此,如图3所示,与第一芯背面24a相对于与轴向及延伸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平行地延伸的情况相比,能增大芯背21中设置有第一芯背面24a的部分的径向尺寸L1。由此,能使磁通在芯背21内理想地流动,能抑制马达1的磁特性下降。即,根据本实施方式,能确保线圈30的散热性,同时确保马达1的磁特性。
另外,在图3中,用尺寸L2表示的是第一芯背面24a相对于与轴向及延伸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平行地延伸的情况下的、芯背21中设置有第一芯背面24a的部分的径向尺寸。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极齿22是从芯背21朝径向内侧延伸的结构,即马达1是内转子型马达。因此,传递至芯背21的热量容易经由外壳2散发至外部。因此,能提高马达1的散热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面31a隔着绝缘件40间接地与第一芯背面24a接触。因此,从第一线圈面31a传递至第一芯背面24a的热量经由绝缘件40传递。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面31a是第一层36A的径向外侧面。更详细而言,第一线圈面31a是构成轴向延伸部31的多个线圈线部35A中的、最靠径向外侧的线圈线部35A的径向外侧面。
第二线圈面31b与第二芯背面24b的径向内侧相向地配置。第二线圈面31b与第一线圈面31a连接。更详细而言,第二线圈面31b与第一线圈面31a的周向一侧的端部连接。第二线圈面31b是沿着第二芯背面24b的平坦的面。第二线圈面31b和第二芯背面24b互相平行。在沿着轴向观察时,第二线圈面31b相对于第一线圈面31a沿朝径向内侧弯曲的方向延伸。
第二线圈面31b与第二芯背面24b直接或间接接触。因此,能使线圈30的热量经由第二线圈面31b和第二芯背面24b移动至芯背21。由此,能进一步提高线圈30的散热性。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轴向延伸部31的径向外侧面仅由第一线圈面31a和第二线圈面31b这两个面构成。因此,通过将沿着轴向延伸部31的径向外侧面整体接触的面设置于芯背21的径向内侧面,能更理想地提高线圈30的散热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线圈面31b隔着绝缘件40间接地与第二芯背面24b接触。因此,从第二线圈面31b传递至第二芯背面24b的热量经由绝缘件40传递。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线圈面31b是第二层36B的径向外侧面。更详细而言,第二线圈面31b是构成轴向延伸部31的多个线圈线部35B中的、最靠径向外侧的线圈线部35B的径向外侧面。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各线圈面分别由第一层36A的径向外侧面和第二层36B的径向外侧面构成。因此,能与各层的形状匹配地,使各层分别与第一芯背面24a及第二芯背面24b接触。由此,能将线圈30各层的热量理想地传递至芯背21。
如图2所示,轴向延伸部31和轴向延伸部32沿周向夹着极齿22对称地配置。与轴向延伸部31相同,轴向延伸部32具有第一线圈面31c和第二线圈面31d。第一线圈面31a和第一线圈面31c沿周向夹着极齿22对称地配置。第二线圈面31b和第二线圈面31d沿周向夹着极齿22对称地配置。第一线圈面31c与第一芯背面24c直接或间接接触。第二线圈面31d与第二芯背面24d直接或间接接触。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每设置一个极齿22,则沿周向夹着极齿22对称地逐对设置第一芯背面和第二芯背面,且对于每个线圈30沿周向夹着极齿22对称地设置一对轴向延伸部。因此,对于每个线圈30,能使热量从一对第一线圈面31a、31c和一对第二线圈面31b、31d传递至一对第一芯背面24a、24c和第二芯背面24b、24d。因此,能进一步提高线圈30的散热性。
如图3所示,绝缘件40是片状的绝缘构件。绝缘件40既可以是绝缘胶带,也可以是绝缘纸。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轴向延伸部31、32中的每一个设置有绝缘件40。绝缘件40卷绕于轴向延伸部31、32。如图3所示,设置于轴向延伸部31的绝缘件40在与轴向正交的截面上包围轴向延伸部31。尽管省略图示,但设置于轴向延伸部32的绝缘件40在与轴向正交的截面上包围轴向延伸部32。各个绝缘件40以遍及轴向延伸部31、32的轴向的大致整体的方式设置。
通过设置绝缘件40,能进一步提高线圈30与定子芯部20之间的绝缘性。此外,由于绝缘件40呈片状,因此不易阻碍热量从第一线圈面31a和第二线圈面31b传递至第一芯背面24a和第二芯背面24b。因此,能确保理想的绝缘性,同时能抑制线圈30的散热性下降。此外,同样地,也不易阻碍热量从线圈30的周向侧面传递至极齿22的周向侧面。因此,能进一步抑制线圈30的散热性下降。
<第二实施方式>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定子100中,定子芯部120的极齿122与芯背121一体成型。芯背121的径向内侧面具有第一芯背面124a。第一芯背面124a相对于假想面S1的倾角θ5例如大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芯背面124a的倾角θ1。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芯背121的径向内侧面不具有第二芯背面24b。
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130是仅卷绕一层线圈线而构成的。即,线圈30仅由第一层136A构成。轴向延伸部131是将构成第一层136A的多个线圈线部135A沿径向捆束而构成的。与轴向正交的截面上的轴向延伸部131的轮廓形状呈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周向尺寸变小的梯形。轴向延伸部131的径向外侧面仅由第一线圈面131a构成。第一线圈面131a是第一层136A的径向外侧面。第一线圈面131a与第一芯背面124a直接接触。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经由第一线圈面131a和第一芯背面124a将线圈130的热量理想地传递至芯背121。因此,能提高线圈130的散热性。
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本实施方式的定子110不具有绝缘件40。因此,第一线圈面131a与第一芯背面124a直接接触。由此,能进一步提高线圈130的散热性。另外,也可以在定子芯部120和线圈130中的至少一个的表面上涂布绝缘涂料,以代替绝缘件40。另外,在图5中省略了线圈线部135A中瓷漆覆膜的图示。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还能采用其他结构。轴向延伸部的径向外侧面也可以具有与第二线圈面的周向一侧连接的一个以上的线圈面。此外,在这种情况下,与第二线圈面的周向一侧连接的线圈面相对于与周向另一侧连接的线圈面朝径向内侧弯曲延伸。此外,在这种情况下,线圈既可以是卷绕成三层以上的线圈,也可以是第三层或位于比第三层靠外侧处的层分别构成与第二线圈面的周向一侧连接的一个以上的线圈面。此外,在这种情况下,芯背的径向内侧面还可以具有与各线圈面接触的芯背面。
线圈线的截面形状只要是在轴向延伸部处呈四边形,则也可以在其他部分处呈除了四边形以外的形状。例如,在位于极齿的轴向两侧的周向延伸部处,线圈线的截面形状也可以呈圆形。此外,构成线圈的线圈线中的构成轴向延伸部的部分的截面形状只要呈四边形即可,也可以不呈梯形。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芯背面24a的倾角θ1和第二芯背面24b的倾角θ2也可以彼此不同。第一芯背面24a与第二芯背面24b所成的角度θ4也可以是直角或锐角。第一芯背面24a的周向尺寸与第二芯背面24b的周向尺寸也可以彼此不同。第一芯背面24a的面积与第二芯背面24b的面积也可以彼此不同。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径向一侧是径向内侧而径向另一侧是径向外侧,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为径向一侧是径向外侧而径向另一侧面是径向内侧。即,马达也可以是外转子型马达。
上述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用途并不受特别限定。上述实施方式的马达例如装设于车辆、无人移动体、电动辅助装置和机器人装置等。另外,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结构在不相互矛盾的范围内能进行适当组合。

Claims (9)

1.一种定子,所述定子是包括以中心轴为中心旋转的轴的马达的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包括:
环状的芯背,所述芯背包围所述中心轴;
多个极齿,多个所述极齿从所述芯背朝径向一侧延伸,并沿着周向以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以及
多个线圈,多个所述线圈分别安装于多个所述极齿,
所述线圈具有轴向延伸部,所述轴向延伸部位于供所述线圈安装的所述极齿的周向一侧,并沿轴向延伸,
构成所述线圈的线圈线中的构成所述轴向延伸部的部分的截面形状呈四边形,
所述芯背的径向一侧面具有第一芯背面,所述第一芯背面与所述芯背的径向一侧面中的供所述极齿连接的连接部分连接,
所述第一芯背面是沿着轴向的平坦的面,且是从所述连接部分朝周向一侧相对于与轴向及所述极齿的延伸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向径向一侧倾斜延伸的面,
所述轴向延伸部的径向另一侧面具有第一线圈面,所述第一线圈面与所述第一芯背面的径向一侧相向地配置,
所述第一线圈面是沿着所述第一芯背面的平坦的面,并与所述第一芯背面直接或间接地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背的径向一侧面具有第二芯背面,所述第二芯背面与所述第一芯背面的周向一侧的端部连接,
所述第二芯背面是沿着轴向的平坦的面,且是从所述第一芯背面的周向一侧的端部朝周向一侧相对于所述第一芯背面向径向一侧弯曲延伸的面,
所述轴向延伸部的径向另一侧面具有第二线圈面,所述第二线圈面与所述第一线圈面连接,并与所述第二芯背面的径向一侧相向地配置,
所述第二线圈面是沿着所述第二芯背面的平坦的面,并与所述第二芯背面直接或间接地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芯背面与所述第二芯背面所成的角度是钝角。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是将线圈线卷绕成多层而构成的,
所述第一线圈面是所述线圈的层中最靠内侧的第一层的径向另一侧面,
所述第二线圈面是所述线圈的层中与所述第一层的外侧相邻的第二层的径向另一侧面。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每设置一个所述极齿,则沿周向夹着所述极齿对称地逐对设置所述第一芯背面和所述第二芯背面,
对于每个所述线圈,沿周向夹着所述极齿对称地设置一对所述轴向延伸部。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线中构成所述轴向延伸部的部分的截面形状呈随着朝向径向一侧而周向尺寸变小的梯形。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具有卷绕于所述轴向延伸部的片状的绝缘件,
所述第一线圈面隔着所述绝缘件与所述第一芯背面间接接触。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径向一侧是径向内侧,
径向另一侧是径向外侧。
9.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包括:
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以及
与所述定子隔着间隙沿径向相向的转子。
CN201980063181.3A 2018-09-27 2019-07-05 定子和马达 Withdrawn CN11278978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81611 2018-09-27
JP2018-181611 2018-09-27
PCT/JP2019/026768 WO2020066205A1 (ja) 2018-09-27 2019-07-05 ステ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89784A true CN112789784A (zh) 2021-05-11

Family

ID=69952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63181.3A Withdrawn CN112789784A (zh) 2018-09-27 2019-07-05 定子和马达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76670A1 (zh)
CN (1) CN112789784A (zh)
WO (1) WO2020066205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06663A1 (en) * 2001-07-06 2003-01-09 Chun-Pu Hsu Structure of stator wire groove seat having annularly closed stable device
JP2003009444A (ja) * 2001-06-22 2003-01-10 Mosutetsuku:Kk ステーター用コア部材、ステーターコア捲き線部材、スペーサー、コイル製造方法、コイル製造装置、及び成形機
US20040007933A1 (en) * 2002-07-12 2004-01-15 Chun-Pu Hsu Assembly type stator structure having flat wire wound coils
JP2008067528A (ja) * 2006-09-08 2008-03-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モータ
CN103107659A (zh) * 2011-10-31 2013-05-15 株式会社美姿把 扁线的绕线结构
CN103187842A (zh) * 2011-12-28 2013-07-03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单相感应马达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69100A (en) * 1938-12-21 1939-08-08 Gen Electric Dynamo-electric machine
JPH1132457A (ja) * 1997-07-10 1999-02-02 Toyota Motor Corp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DE10057123A1 (de) * 2000-11-16 2002-05-23 Alcatel Sa Stator für einen Elektromotor
FR2823616B1 (fr) * 2001-04-17 2008-07-04 Leroy Somer Moteurs Machine electrique comportant au moins un detecteur de champ magnetique
US6737785B2 (en) * 2002-05-20 2004-05-18 Emerson Electric C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aling an inner diameter of a segmented stator
US6822364B2 (en) * 2002-07-30 2004-11-23 Asmo Co., Ltd. Brushless motor
JP3652348B2 (ja) * 2002-11-26 2005-05-25 株式会社モステック コイル、線材、線材の製造方法、線材の製造装置
JP3987027B2 (ja) * 2003-03-31 2007-10-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電機子
US7098565B2 (en) * 2004-04-29 2006-08-29 Lg Electronics Inc. Core-coil assembly of mo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07020386A (ja) * 2005-06-08 2007-01-25 Denso Corp 回転電機
DE102005051506A1 (de) * 2005-10-26 2007-05-16 Sew Eurodrive Gmbh & Co Elektromotor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Elektromotors
US20070182270A1 (en) * 2006-02-08 2007-08-09 Jaquar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Motor stator device
TW200822488A (en) * 2006-09-08 2008-05-16 Sanyo Electric Co Motor
US7569965B2 (en) * 2007-02-13 2009-08-04 Sanyo Denki Co., Ltd. Stator for motor
JP4715776B2 (ja) * 2007-03-06 2011-07-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モータ固定子の製造方法及びモータ固定子
JP2010115000A (ja) * 2008-11-06 2010-05-20 Nippon Densan Corp モ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10037339A1 (en) * 2009-08-12 2011-02-1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Concentrated winding machines with reduced torque ripple and methods for designing the same
JP5376028B1 (ja) * 2012-09-19 2013-12-25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ステータ及び回転電機
JP6537623B2 (ja) * 2015-11-04 2019-07-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電動機、圧縮機、及び冷凍空調装置
DE112016006720T5 (de) * 2016-04-08 2018-12-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Stator, Motor, Gebläse, Staubsauger und Verfahren zum Befestigen eines Hallsensors
US20180226845A1 (en) * 2017-02-08 2018-08-09 Wing Hang CHAN Stator assembly
DE102019214518A1 (de) * 2019-09-24 2021-03-25 Rolls-Royce Deutschland Ltd & Co Kg Statorzahnanordnung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09444A (ja) * 2001-06-22 2003-01-10 Mosutetsuku:Kk ステーター用コア部材、ステーターコア捲き線部材、スペーサー、コイル製造方法、コイル製造装置、及び成形機
US20030006663A1 (en) * 2001-07-06 2003-01-09 Chun-Pu Hsu Structure of stator wire groove seat having annularly closed stable device
US20040007933A1 (en) * 2002-07-12 2004-01-15 Chun-Pu Hsu Assembly type stator structure having flat wire wound coils
JP2008067528A (ja) * 2006-09-08 2008-03-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モータ
CN103107659A (zh) * 2011-10-31 2013-05-15 株式会社美姿把 扁线的绕线结构
CN103187842A (zh) * 2011-12-28 2013-07-03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单相感应马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376670A1 (en) 2021-12-02
WO2020066205A1 (ja) 2020-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97545B2 (ja) ステータ及び回転電機
JP4995459B2 (ja) モータ
US8803389B2 (en) Stator and motor provided with the stator
WO2021131163A1 (ja) 固定子および回転電機
JP2005130656A (ja)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
JP2007295708A (ja) 永久磁石埋め込み型モータ
US20220416605A1 (en) Stator
US20200358324A1 (en) Stator and electric motor equipped with stator
JP5745347B2 (ja) ロータ及びモータ
US10879766B2 (en) Bicycle electric power generating device
WO2023234266A1 (ja) ステータ及び回転電機
CN112789784A (zh) 定子和马达
JP2010022171A (ja) 回転電機
EP2608360A2 (en) Stator and protecting member for stator
US20240171031A1 (en) Motor
CN109155559B (zh) 旋转电机的定子和具有其的旋转电机
US20200083762A1 (en) Polyphase claw pole motor and stator of the polyphase claw pole motor
JP7481842B2 (ja) 電動機およびこの電動機を備えた車両用動力装置、発電機およびこの発電機を備えた発電機付車輪用軸受
JP2013013243A (ja) 電動機
US11005333B2 (en) Electric motor having a stator with a radially outside rotor with the rotor having a fan mounting portion comprising a noncontact region and a contract region configured to contact a mouting surface of a fan
JP2001298882A (ja) 電動機のステータ
EP3629448B1 (en) Rotor and motor
US20220278577A1 (en) Motor
KR102458635B1 (ko) 로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JP7450796B2 (ja) 回転電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