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88749A -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88749A
CN112788749A CN201911078493.XA CN201911078493A CN112788749A CN 112788749 A CN112788749 A CN 112788749A CN 201911078493 A CN201911078493 A CN 201911078493A CN 112788749 A CN112788749 A CN 1127887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sdu
data frame
address
sta
mac add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7849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88749B (zh
Inventor
黄国刚
郭宇宸
李云波
淦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7849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88749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911078493.X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2788749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23419 priority patent/WO202108866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7887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88749A/zh
Priority to US17/732,090 priority patent/US20220255849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887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887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41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by acting on aggregated flows or lin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能够在包级的多链路聚合中AP侧包括的多个接口分属于不同的物理设备时进行数据传输。该方法包括:第一接入点AP生成第一数据帧,该第一数据帧携带第一媒体接入控制服务数据单元MSDU、该第一MSDU的序列号和该第一MSDU的传输标识TID;该第一AP生成第二数据帧,该第二数据帧中包括第三数据帧,该第三数据帧携带第二MSDU、该第二MSDU的序列号和该第二MSDU的TID,其中,该第一MSDU和该第二MSDU的TID相同,且该第一MSDU和该第二MSDU的序列号是按照获取的顺序分配的;该第一AP向站点STA发送该第一数据帧;该第一AP向第二AP发送该第二数据帧。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通信领域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无线设备支持多频段通信,例如同时在2.4GHz,5GHz以及60GHz频段上进行通信,这种支持多频段通信的设备也称为多链路设备(multi-link device),多链路设备通常包含多个接口。
多链路设备可以是多链路接入点(access point,AP)设备,也可以是多链路站点(station,STA)设备。多链路STA设备中的每个STA接口需要与多链路AP设备中对应的AP接口进行关联,才能将多个STA接口在各自的通信链路上与多个AP接口建立连接,实现两个设备之间的多频段通信。
包级(packet-level)多链路聚合是指多链路设备通过多个通信链路传输同一TID业务的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服务数据单元(MAC service dataunit,MSDU),以提高该TID业务的传输速率。
同一位置的(collocated)多链路聚合:指进行多链路聚合的AP侧包括的多个AP接口属于同一个物理设备。
例如,在packet-level和collocated的多链路聚合中,以2个通信链路的下行传输为例,多链路AP设备包括AP1接口和AP2接口,多链路STA设备包括STA1接口和STA2接口,AP1接口与STA1接口之间通过通信链路1通信,AP2接口与STA2接口之间通过通信链路2通信。多链路AP设备负责从上层接收传输标识(traffic identifier,TID)的多个MSDU,按照接收顺序依次为该多个MSDU分配序列号,按照该多个MSDU的序列号依次将该多个MSDU放入发送队列,并将分配有序列号的多个MSDU通过通信链路1(AP1—STA1)和通信链路2(AP2—STA2)发送至多链路STA设备。
相应地,多链路STA设备的STA1接口和STA2接口接收到AP侧发来的多个MSDU之后,根据每个MSDU的序列号,将该多个MSDU按照序列号放入接收队列完成组包后发送至目的地址。
现有的packet-level和collocated多链路聚合中,多链路AP设备与多链路STA设备之间通过一层802.11MAC数据帧封装待传输的MSDU以及与该MSDU相关的信息。
随着多链路聚合技术的发展,多链路设备支持非同一位置的(non-collocated)多链路聚合:指进行多链路聚合的AP侧包括的多个AP接口属于不同的物理设备。
然而,在packet-level和non-collocated的多链路聚合中,以2个通信链路的下行传输为例,AP1接口与AP2接口分属于不同的AP设备,即AP1接口属于AP设备1,AP2接口属于AP设备2,其中,AP设备1为主AP,AP设备2为次AP,主AP与多链路STA设备中的STA1接口之间通过通信链路1通信,次AP与多链路STA设备中的STA2接口之间通过通信链路2通信,主AP与次AP之间通过通信链路3通信。主AP负责从上层接收同一TID的多个MSDU,按照接收顺序依次为该多个MSDU分配序列号,按照该多个MSDU的序列号依次将该多个MSDU放入发送队列,并将分配有序列号的多个MSDU中一部分通过通信链路1发送至STA侧(AP1—STA1),另一部分通过通信链路3和通信链路2发送至STA侧(AP1—AP2—STA2)。
这样一来,当主AP与STA之间通过AP2传输MSDU时,采用现有的packet-level和collocated多链路聚合中通过一层802.11MAC数据帧封装待传输的MSDU以及与该MSDU相关的信息的方法,AP2在接收到该802.11MAC数据帧之后将无法继续传输该MSDU和该MSDU的相关信息。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能够解决在包级的多链路聚合中AP侧包括的多个接口分属于不同的物理设备时,如何进行数据传输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一AP生成第一数据帧,所述第一数据帧携带多个MSDU中的第一MSDU、所述第一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一MSDU的TID,其中,所述多个MSDU的TID相同,且所述多个MSDU中每个MSDU的序列号是按照获取的顺序分配的;
所述第一AP生成第二数据帧,所述第二数据帧中包括第三数据帧,所述第三数据帧携带多个MSDU中的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二MSDU的TID;
所述第一AP向STA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帧;
所述第一AP向第二AP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帧。
需要说明的是,在多链路聚合过程中,该第一AP为主AP,该第二AP为次AP,该第一AP与STA之间存在第一通信链路,该第一AP与STA之间存在第二通信链路,该第一AP与该第二AP之间存在第三通信链路。
还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通信链路和该第二通信链路可以基于802.11无线空口通信,该第三通信链路可以基于802.11无线空口或有线DS通信。
换句话说,第一AP,即主AP,负责从上层接收同一TID的多个MSDU,并根据该多个MSDU的接收顺序,为每个MSDU分配序列号,将该每个MSDU、该每个MSDU的序列号和该每个MSDU的TID封装为数据帧,并将根据该多个MSDU生成的多个数据帧分别通过第一AP至STA,以及通过第一AP至第二AP至STA,这两个通信链路发送至STA。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数据帧还携带第一接收端地址、第一发送端地址、目的地址和第一以太类型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接收端地址为所述STA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服务访问点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一发送端地址为所述第一AP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所述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二MSDU的目的端的MAC地址,所述第一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IP协议处理负载。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由于在packet-level和non-collocated场景下,所有通信链路对应的AP共用一个SAP MAC地址,所有通信链路对应的STA共用另一个SAP MAC地址,使得在不同的通信链路上传输的MSDU可以采用统一的帧头地址,即无需为不同通信链路上的MSDU分别生成帧头,从而可以提高传输效率。
可选地,所述第二数据帧可以为两层封装的帧格式,内层的第三数据帧采用802.11MAC数据帧的帧格式,且所述第三数据帧的负载携带所述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二MSDU的TID。
可选地,两层封装的第二数据帧的帧格式可以为多种形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数据帧还携带第二接收端地址、第二发送端地址、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接收端地址为所述第二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发送端地址为所述第一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802.11MAC协议处理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和负载,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用于指示负载中包括用于多链路聚合的数据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数据帧还携带第二接收端地址、第二发送端地址、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接收端地址为所述STA的SAP地址,所述第二发送端地址为所述第一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802.11MAC协议处理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和负载,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用于指示负载中包括用于多链路聚合的数据帧。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二AP接收第一AP发送的第二数据帧,所述第二数据帧中包括第三数据帧,所述第三数据帧携带多个MSDU中的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二MSDU的TID,其中,所述多个MSDU的TID相同,且所述多个MSDU中每个MSDU的序列号是按照获取的顺序分配的;
所述第二AP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帧,生成第四数据帧,所述第四数据帧携带所述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二MSDU的TID;
所述第二AP向STA发送所述第四数据帧,其中,所述第一AP与所述STA之间存在通信链路,所述通信链路用于传输第一数据帧,所述第一数据帧携带所述多个MSDU中的第一MSDU、所述第一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一MSDU的TID。
需要说明的是,在多链路聚合过程中,该第一AP为主AP,该第二AP为次AP,该第一AP与STA之间存在第一通信链路,该第一AP与STA之间存在第二通信链路,该第一AP与该第二AP之间存在第三通信链路。
还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通信链路和该第二通信链路可以基于802.11无线空口通信,该第三通信链路可以基于802.11无线空口或有线DS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数据帧还携带第一接收端地址、第一发送端地址、目的地址和第一以太类型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接收端地址为所述STA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服务访问点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一发送端地址为所述第一AP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所述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二MSDU的目的端的MAC地址,所述第一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IP协议处理负载。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由于在packet-level和non-collocated场景下,所有通信链路对应的AP共用一个SAP MAC地址,所有通信链路对应的STA共用另一个SAP MAC地址,使得在不同的通信链路上传输的MSDU可以采用统一的帧头地址,即无需为不同通信链路上的MSDU分别生成帧头,从而可以提高传输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数据帧还携带第二接收端地址、第二发送端地址、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接收端地址为所述第二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发送端地址为所述第一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802.11MAC协议处理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和负载,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用于指示负载中包括用于多链路聚合的数据帧。
可选地,该第四数据帧可以采用一层封装(即第二AP进行非透明传输)或两层封装(即第二AP进行透明传输)的帧格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该第二AP与该STA之间可以通过802.11无线空口通信,因此,该第四数据帧可以为一层封装的数据帧,即采用一层802.11MAC数据帧的帧格式;或者该第四数据帧可以为两层封装的数据帧,即外层和内层均采用802.11MAC数据帧的帧格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四数据帧为一层封装的帧格式时,所述第二AP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帧,生成第四数据帧,包括:所述第二AP根据所述第二接收端地址、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生成所述第四数据帧。
也就是说,所述第二AP接收到所述第二数据帧之后,在逻辑链路控制(logicallink control,LLC)层根据该第二数据帧中的第二接收端地址字段(第二AP的MAC地址)获知接收端为自身;并进一步根据以太类型/以太类型字段(取值“0x890d”),确定通过802.11MAC协议处理负载类型字段和负载字段。
相应地,所述第二AP在802.11MAC层,根据所述负载类型字段(取值为“ML”,即指示负载中包括用于多链路聚合的数据帧)和所述第二数据帧的负载字段(第三数据帧),生成所述第四数据帧,所述第四数据帧携带所述第三数据帧中携带的所述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二MSDU的TID。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数据帧还携带第三接收端地址、第三发送端地址、所述目的地址和所述第一以太类型信息,所述第三接收端地址为所述STA的MAC地址,所述第三发送端地址为所述第二AP的MAC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数据帧还携带第二接收端地址、第二发送端地址、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接收端地址为所述STA的SAP地址,所述第二发送端地址为所述第一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802.11MAC协议处理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和负载,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用于指示负载中包括用于多链路聚合的数据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四数据帧为两层封装的帧格式时,所述第二AP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帧,生成第四数据帧,包括:所述第二AP根据所述第二接收端地址、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生成所述第四数据帧,所述第四数据帧中包括所述第三数据帧、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
也就是说,所述第二AP接收到所述第二数据帧之后,在逻辑链路控制(logicallink control,LLC)层根据该第二数据帧中的第二接收端地址字段(STA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获知接收端不是自身,确定直接转发所述第二数据帧的负载字段,即生成所述第四数据帧,所述第四数据帧携带所述第三数据帧、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数据帧还携带第三接收端地址、第三发送端地址,其中,所述第三接收端地址为所述STA的MAC地址,所述第三发送端地址为所述第二AP的MAC地址。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STA生成第一数据帧,所述第一数据帧携带多个MSDU中的第一MSDU、所述第一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一MSDU的TID,其中,所述多个MSDU的TID相同,且所述多个MSDU中每个MSDU的序列号是按照获取的顺序分配的;
所述STA生成第二数据帧,所述第二数据帧携带所述多个MSDU中的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二MSDU的TID;
所述STA向第一AP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帧;
所述STA向第二AP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帧。
需要说明的是,在多链路聚合过程中,该第一AP为主AP,该第二AP为次AP,该第一AP与STA之间存在第一通信链路,该第一AP与STA之间存在第二通信链路,该第一AP与该第二AP之间存在第三通信链路。
还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通信链路和该第二通信链路可以基于802.11无线空口通信,该第三通信链路可以基于802.11无线空口或有线DS通信。
换句话说,STA负责从上层接收同一TID的多个MSDU,并根据该多个MSDU的接收顺序,为每个MSDU分配序列号,将该每个MSDU、该每个MSDU的序列号和该每个MSDU的TID封装为数据帧,并将根据该多个MSDU生成的多个数据帧分别通过STA至第一AP,以及至STA第二AP至第一AP,这两个通信链路发送至第一AP。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数据帧还携带第一接收端地址、第一发送端地址、第一目的地址和第一以太类型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接收端地址为所述第一AP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服务访问点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一发送端地址为所述STA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一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二MSDU的目的端的MAC地址,所述第一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IP协议处理负载。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由于在packet-level和non-collocated场景下,所有通信链路对应的AP共用一个SAP MAC地址,所有通信链路对应的STA共用另一个SAP MAC地址,使得在不同的通信链路上传输的MSDU可以采用统一的帧头地址,即无需为不同通信链路上的MSDU分别生成帧头,从而可以提高传输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数据帧中包括第三数据帧,所述第三数据帧携带所述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二MSDU的TID。
也就是说,所述第二数据帧可以采用两层封装的帧格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数据帧还携带第一接收端地址、第一发送端地址、第一目的地址和第一以太类型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接收端地址为所述第一AP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服务访问点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一发送端地址为所述STA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一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MSDU的目的端的MAC地址,所述第一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IP协议处理负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数据帧还携带第二接收端地址、第二发送端地址、第二目的地址、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接收端地址为所述第二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发送端地址为所述STA的MAC地址,所述第二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AP的MAC地址或所述第一AP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802.11MAC协议处理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和负载,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用于指示负载中包括用于多链路聚合的数据帧。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二AP接收STA发送的第二数据帧,所述第二数据帧携带多个MSDU中的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二MSDU的TID,其中,所述多个MSDU的TID相同,且所述多个MSDU中每个MSDU的序列号是按照获取的顺序分配的;
所述第二AP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帧,生成第三数据帧,所述第三数据帧携带所述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二MSDU的TID;
所述第二AP向第一AP发送所述第三数据帧,其中,所述第一AP与所述STA之间存在通信链路,所述通信链路用于传输第一数据帧,所述第一数据帧携带所述多个MSDU中的第一MSDU、所述第一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一MSDU的TID。
需要说明的是,在多链路聚合过程中,该第一AP为主AP,该第二AP为次AP,该第一AP与STA之间存在第一通信链路,该第一AP与STA之间存在第二通信链路,该第一AP与该第二AP之间存在第三通信链路。
还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通信链路和该第二通信链路可以基于802.11无线空口通信,该第三通信链路可以基于802.11无线空口或有线DS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数据帧还携带第一接收端地址、第一发送端地址、第一目的地址和第一以太类型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接收端地址为所述第一AP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服务访问点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一发送端地址为所述STA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一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二MSDU的目的端的MAC地址,所述第一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IP协议处理负载。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由于在packet-level和non-collocated场景下,所有通信链路对应的AP共用一个SAP MAC地址,所有通信链路对应的STA共用另一个SAP MAC地址,使得在不同的通信链路上传输的MSDU可以采用统一的帧头地址,即无需为不同通信链路上的MSDU分别生成帧头,从而可以提高传输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数据帧为一层封装的帧格式时,所述第二AP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帧,生成第三数据帧,包括:所述第二AP根据所述第一接收端地址,生成所述第三数据帧,所述第三数据帧中包括所述第二数据帧。
也就是说,所述第二AP接收到所述第二数据帧之后,在逻辑链路控制(logicallink control,LLC)层根据该第二数据帧中的第一接收端地址(第一AP所属SAP的MAC地址)获知接收端不是自身,直接将所述第二数据帧携带在第三数据帧的负载中转发出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数据帧还携带第二接收端地址、第二发送端地址、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第一负载类型信息,所述第二接收端地址为所述第一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发送端地址为所述第二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802.11MAC协议处理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和负载,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用于指示负载中包括用于多链路聚合的数据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数据帧中包括第四数据帧,所述第四数据帧携带所述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二MSDU的TID。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数据帧还携带第一接收端地址、第一发送端地址、第一目的地址和第一以太类型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接收端地址为所述第一AP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服务访问点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一发送端地址为所述STA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一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MSDU的目的端的MAC地址,所述第一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IP协议处理负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数据帧还携带第二接收端地址、第二发送端地址、第二目的地址、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接收端地址为所述第二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发送端地址为所述STA的MAC地址,所述第二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AP的MAC地址或所述第一AP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802.11MAC协议处理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和负载,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用于指示负载中包括用于多链路聚合的数据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数据帧为两层封装的帧格式时,所述第二AP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帧,生成第三数据帧,包括:所述第二AP根据所述第二接收端地址、所述第二目的地址、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生成所述第三数据帧,所述第三数据帧中包括所述第四数据帧、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
也就是说,所述第二AP接收到所述第二数据帧之后,在逻辑链路控制(logicallink control,LLC)层根据该第二数据帧中的第二接收端地址(第二AP的MAC地址)和第二目的地址(第一AP的MAC地址)获知接收端是自身但目的端不是自身,直接将所述第二数据帧中包括的第四数据帧携带在第三数据帧的负载中转发出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数据帧还携带第三接收端地址和第三发送端地址,其中,所述第三接收端地址为所述第一AP的MAC地址,所述第三发送端地址为所述第二AP的MAC地址。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包括:
AP生成第一数据帧,所述第一数据帧中包括第一管理帧,所述第一管理帧携带多链路建立请求信息,所述多链路建立请求信息用于请求与STA之间建立多个通信链路,所述多个通信链路用于传输属于相同TID的多个MSDU,且所述多个通信链路中的至少一个通信链路上存在代理AP;
所述AP向第一代理AP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帧,所述至少一个通信链路包括所述第一代理AP所属的通信链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管理帧还携带第一接收端地址、第一发送端地址、第一目的地址和第一以太类型信息,所述第一接收端地址为所述STA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发送端地址为所述AP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一目的地址为所述多链路建立请求信息的目的端的MAC地址,所述第一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IP协议处理负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帧携带第二接收端地址、第二发送端地址、第二目的地址、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接收端地址为所述第一代理AP的中继STA的MAC地址,所述第二发送端地址为所述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目的地址为所述STA的MAC地址或所述STA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802.11协议处理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和负载,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用于指示负载中包括用于多链路聚合的数据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链路建立请求信息包括所述多个通信链路中每个通信链路的链路类型信息,所述链路类型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每个通信链路上是否存在代理AP。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通信链路包括第一通信链路,且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上存在至少一个代理AP时,所述多链路建立请求信息还包括第一链路信息,所述第一链路信息包括所述AP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服务访问点SAP的MAC地址、所述STA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所述至少一个代理AP的数量、所述至少一个代理AP中每个代理AP的中继STA的MAC地址和中继AP的MAC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通信链路包括第二通信链路,且所述第二通信链路上不存在代理AP时,所述多链路建立请求信息还包括第二链路信息,所述第二链路信息包括所述AP所属的第一服务访问点的MAC地址和所述STA所属的第二服务访问点的MAC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AP接收所述STA通过所述第一代理AP发送的第二数据帧,所述第二数据帧中包括第二管理帧,所述第二管理帧携带多链路建立响应信息,所述多链路建立响应信息用于响应与所述AP之间建立所述多个通信链路。
第六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一代理AP接收AP发送的第一数据帧,所述第一数据帧中包括第一管理帧,所述第一管理帧携带多链路建立请求信息,所述多链路建立请求信息用于请求与STA之间建立多个通信链路,所述多个通信链路用于传输属于相同TID的多个MSDU,且所述多个通信链路中的至少一个通信链路上存在代理AP,所述至少一个通信链路包括所述第一代里AP所属的通信链路;
所述第一代理AP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帧,确定第二数据帧,所述第二数据帧中包括所述第一管理帧;
所述第一代理AP向所述STA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管理帧还携带第一接收端地址、第一发送端地址、第一目的地址和第一以太类型信息,所述第一接收端地址为所述STA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发送端地址为所述AP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一目的地址为所述多链路建立请求信息的目的端的MAC地址,所述第一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IP协议处理负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帧携带第二接收端地址、第二发送端地址、第二目的地址、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接收端地址为所述第一代理AP的中继STA的MAC地址,所述第二发送端地址为所述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目的地址为所述STA的MAC地址或所述STA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802.11协议处理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和负载,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用于指示负载中包括用于多链路聚合的数据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代理AP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帧,确定第二数据帧,包括:所述第一代理AP根据第二接收端地址、所述第二目的地址、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生成所述第二数据帧,所述第二数据帧携带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数据帧还携带第三接收端地址、第三发送端地址,其中,所述第三接收端地址为所述STA的MAC地址,所述第三发送端地址为所述第一代理AP的中继AP的MAC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链路建立请求信息包括所述多个通信链路中每个通信链路的链路类型信息,所述链路类型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每个通信链路上是否存在代理AP。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通信链路包括第一通信链路,且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上存在至少一个代理AP时,所述多链路建立请求信息还包括第一链路信息,所述第一链路信息包括所述AP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服务访问点SAP的MAC地址、所述STA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所述至少一个代理AP的数量、所述至少一个代理AP中每个代理AP的中继STA的MAC地址和中继AP的MAC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通信链路包括第二通信链路,且所述第二通信链路上不存在代理AP时,所述多链路建立请求信息还包括第二链路信息,所述第二链路信息包括所述AP所属的第一服务访问点的MAC地址和所述STA所属的第二服务访问点的MAC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代理AP接收所述STA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帧发送的第三数据帧,所述第三数据帧中包括第二管理帧,所述第二管理帧携带多链路建立响应信息,所述多链路建立响应信息用于响应与所述AP之间建立所述多个通信链路。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装置,用于执行上述各个方面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装置可以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各个方面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单元。
第八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装置,该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收发器及存储在该存储器上并可在该处理器上运行的指令,其中,该存储器、该处理器以及该通信接口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器执行该指令使得该装置实现上述各个方面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实现上述各个方面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十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实现上述各个方面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芯片装置,包括:输入接口、输出接口、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该输入接口、输出接口、该处理器以及该存储器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中的代码,当该处理器执行该代码时,该芯片装置实现上述各个方面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链路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同一位置的的多链路聚合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非同一位置的的多链路聚合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包级的多链路聚合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流级的多链路聚合的多链路实体的服务访问点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包级的多链路聚合的多链路实体的服务访问点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802.11MAC数据帧的帧格式;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以太网数据帧的帧格式;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802.11MAC行动帧的帧格式;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100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数据帧的帧格式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数据帧的帧格式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数据帧的另一帧格式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数据帧的又一帧格式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数据帧的又一帧格式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数据帧的帧格式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数据帧的另一帧格式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200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数据帧的帧格式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数据帧的帧格式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数据帧的另一帧格式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数据帧的帧格式示意图;
图2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数据帧的另一帧格式示意图;
图2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同一位置的多链路聚合的示意图;
图2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300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数据帧的帧格式示意图;
图2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数据帧的帧格式示意图;
图2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400的示意性框图;
图2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500的示意性框图;
图3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600的示意性框图;
图3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700的示意性框图;
图3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800的示意性框图;
图3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900的示意性框图;
图3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点1000的示意性框图;
图3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点1100的示意性框图;
图3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站点1200的示意性框图;
图3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点1300的示意性框图;
图3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点1400的示意性框图;
图3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点1500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首先,为清楚起见,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
1、多链路(Multiple-link,ML)设备
多链路设备支持多频段的通信,指一个物理设备同时具有多个接口,该多链路设备可以通过多个接口同时进行通信。其中,该多个接口工作在不同的信道上。
需要说明的是,多链路设备可以是多链路AP设备,也可以是多链路STA设备。多链路STA设备中的每个STA接口需要与多链路AP设备中对应的AP接口进行关联,才能将多个STA接口在各自的通信链路上与多个AP接口建立连接,实现两个设备之间的多频段通信。
例如,如图1所示,多链路AP设备包括2个接口,分别为AP1接口和AP2接口,多链路STA设备包括2个接口,分别为STA1接口和STA2接口。当所述STA1接口与AP1接口进行关联,STA2接口与AP2接口进行关联之后,STA1接口与AP1接口之间可以通过通信链路1通信,STA2接口与AP2接口之间可以通过通信链路2通信,从而实现多链路AP设备和多链路STA设备之间同时通过通信链路1和通信链路2进行通信。
2、多链路聚合
多链路聚合指将多个接口汇聚在一起,以实现出/入流量吞吐量在各成员接口的负荷分担,从而以提高传输速率。
A.按照进行多链路聚合的AP侧包括的多个AP接口是否属于同一个物理设备,多链路聚合可以被分为:
(a)同一位置的(collocated)多链路聚合:指进行多链路聚合的AP侧包括的多个AP接口属于同一个物理设备。
图2示出了collocated多链路聚合的场景,如图2所示,进行多链路聚合的AP侧包括AP1接口和AP2接口,进行多链路聚合的STA侧包括STA1接口和STA2接口,STA1接口与接口AP1接口之间通过通信链路1通信,STA2接口与AP2接口之间通过通信链路2通信,其中,该AP1接口和该AP2接口均属于同一个多链路AP设备。
(b)非同一位置的(non-collocated)多链路聚合:指进行多链路聚合的AP侧包括的多个AP接口属于不同的物理设备。
图3示出了non-collocated多链路聚合的场景,如图3所示,进行多链路聚合的AP侧包括AP1接口和AP2接口,进行多链路聚合的STA侧包括STA1接口和STA2接口,STA1接口与接口AP1接口之间通过通信链路1通信,STA2接口与AP2接口之间通过通信链路2通信,其中,该AP1接口属于AP设备1,该AP2接口属于AP设备2,即AP1接口和AP2接口属于不同的AP设备。
B.按照多链路聚合所传输的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服务数据单元(MAC service data unit,MSDU)的传输标识(traffic identifier,TID)是否相同,多链路聚合可以被分为:
(a)流级(flow-level)多链路聚合:指多链路设备通过多个通信链路传输不同TID的MSDU,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b)包级(packet-level)多链路聚合:指多链路设备通过多个通信链路传输同一TID业务的MSDU,以提高该TID业务的传输速率。
图4示出了packet-level多链路聚合的场景,如图4所示,进行packet-level多链路聚合的AP侧包括AP1接口和AP2接口,STA侧包括STA1接口和STA2接口,AP1接口与STA1接口之间通过通信链路1通信,AP2接口与STA2接口通过通信链路2通信,其中,该通信链路1和该通信链路2共享1个发送队列、1个接收队列以及1个序列计数器。其中,第一TID的数据包(例如高优先级的语音、视频类数据包)允许同时在通信链路1和通信链路2上发送,以减少包时延。
需要说明的是,在packet-level和non-collocated多链路聚合的场景下,进行多链路聚合的AP侧可以分为主AP和至少一个次AP,主AP在多链路聚合过程中起管理控制作用,例如数据包的汇总、序列号的分配、块确认的生成等。主AP所在的链路称之为主链路,其余链路称之为次链路。
例如,以2个通信链路为例,进行packet-level和non-collocated多链路聚合的AP侧包括的2个AP接口,所述2个接AP接口属于不同的AP设备,其中,1个AP设备为主AP,另一个AP设备为次AP,主AP与多链路STA设备中的STA1接口之间通过通信链路1通信,次AP与多链路STA设备中的STA2接口之间通过通信链路2通信,主AP与次AP之间通过通信链路3通信。主AP负责从上层接收同一TID的多个MSDU,按照接收顺序依次为该多个MSDU分配序列号,按照该多个MSDU的序列号依次将该多个MSDU放入发送队列,并将分配有序列号的多个MSDU通过通信链路1发送至STA侧,以及通过通信链路3和通信链路2发送至STA侧。相应地,STA侧根据接收到的每个MSDU的序列号,将该多个MSDU按照序列号放入接收队列,并发送至目的地址。
3、多链路聚合中接口所属的多链路实体以及该多链路实体的服务访问点(service access point,SAP)
多链路实体是一种逻辑上的实体,多链路实体的SAP是一种逻辑接口,是相邻两层之间进行交互(即交换信息)的地方。
需要说明的是,MAC层可以分为high(较高的)MAC和至少一个low(较低的)MAC,LLC层接收到的数据包通过SAP交付给high MAC层,high MAC为数据包分配序号然后递交给相应的low MAC通过接口进行传输。
A.flow-level多链路聚合:进行flow-level多链路聚合的每侧包括的每个接口都属于独立的多链路实体,每个多链路实体拥有独立的服务访问点,且每个多链路实体通过自己的服务访问点与上层进行通信。
例如,如图5所示,多链路聚合的AP侧包括AP1接口和AP2接口,STA侧包括STA1接口和STA2接口,AP1接口与STA1接口之间通过通信链路1通信,AP2接口与STA2接口之间通过通信链路2通信。STA1属于多链路实体1,该多链路实体1通过SAP1与上层(LLC层)通信,STA2属于多链路实体2,该多链路实体2通过SAP2与上层通信,AP1属于多链路实体3,该多链路实体3通过SAP3与上层通信,AP2属于多链路实体4,该多链路实体4通过SAP4与上层通信。
B.packet-level多链路聚合中的服务访问点:进行packet-level多链路聚合的每侧包括的所有接口属于同一个多链路实体,该多链路实体拥有独立的服务访问点,且该多链路实体通过自己的服务访问点与上层进行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个多链路实体中,各链路共享一个BA会话,以及一个序列计数器和一个包计算器。
例如,如图6所示,多链路聚合的AP侧包括AP1接口和AP2接口,STA侧包括STA1接口和STA2接口,AP1接口与STA1接口之间通过通信链路1通信,AP2接口与STA2接口之间通过通信链路2通信。STA1接口和STA2接口属于多链路实体1,该多链路实体1通过SAP1与上层(LLC层)通信,AP1接口和AP2接口属于多链路实体2,该多链路实体2通过SAP2与上层通信。
可选地,SAP的MAC地址可以是可以是该SAP服务的接口的MAC地址,也可以是重新分配的MAC地址,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1至图6中仅以2个通信链路的多链路聚合为例进行描述,多链路聚合还可以包括其他数量的通信链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AP侧与STA侧之间,如图2和图3中的通信链路1和通信链路2,可以通过802.11进行通信;AP侧的各AP之间,如图3中的通信链路3,可以通过802.11无线空口或有线分布式***(distributed system,DS)进行通信。
4、802.11MAC数据帧的帧格式
图7示出了802.11MAC数据帧的帧格式,该802.11MAC数据帧中包括下列字段:
(1)帧控制(frame control):包括:协议版本(protocol version)、类型(type)、子类型(subtype)和To DS/From DS。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帧的不同功能,可将802.11中的MAC帧细分为以下3类:
1)控制帧:用于竞争期间的握手通信和正向确认、结束非竞争期等;
2)管理帧:主要用于STA与AP之间协商、关系的控制,如关联、认证、同步等;
3)数据帧:用于在竞争期和非竞争期传输数据。
还需要说明的是,Frame Control(帧控制域)中的Type(类型域)和Subtype(子类型域)共同指出帧的类型,当Type的B3B2位为00时,该帧为管理帧;为01时,该帧为控制帧;为10时,该帧为数据帧。而Subtype进一步判断帧类型,如管理帧里头细分为关联和认证帧。
需要说明的是,To DS/From DS:用于指示MSDU的发送方向,分四种可能情况讨论:
1)当To DS=0,From DS=0时,表明该数据包在网络主机间传输;
2)当To DS=0,From DS=1时,表明该数据帧来自AP;
3)当To DS=1,From DS=0时,表明该数据帧发送往AP;
4)当To DS=1,From DS=1时,表明该数据帧是从AP发送至AP。
(2)持续时间(duration)。
(3)地址1(address 1):用于承载接收端地址,即RA(receiver address)。
(4)地址2(address 2):用于承载发送端地址,即TA(transmitter address)。
(5)地址3(address 3):用于承载目的地址,即DA(destine address)。
(6)序列号(sequence,SN)控制(sequence control):用于承载序列号。
(7)地址4(address 4):用于承载源地址,即SA(source address)。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某些帧类型,上述802.11MAC数据帧的帧格式中的部分字段是不存在的,比如对于数据帧且帧控制字段中的From DS=0,To DS=1时,地址4字段不存在。地址4的字段一般用于中继传输。
例如,在无线分布***(wireless distribution system,WDS)模式下,数据帧会有4个地址,RA,TA表示接收端和发送端,这两个地址用于无线传输的时候。还有2个地址是DA和SA,分别跟以太网中一样表示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例如,AP1有STA1,AP2有STA2。如果STA1要和STA2通信,那么STA1会首先发送数据帧给AP1,然后AP1发送帧给AP2。这个时候数据帧里面会有4个地址,分别是RA=mac(AP2),TA=mac(AP1),DA=mac(STA2),SA=mac(STA1)。
(8)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控制(QoS control):用于承载TID。
(9)高吞吐量(high throughput,HT)控制(HT control)。
(10)帧体(frame body):用于承载MSDU。
需要说明的是,该帧体中包括LLC帧头和负载,其中,负载用于承载MSDU,LLC帧头包括目标服务接入点(destination service access point,DSAP)、源服务接入点(sourceservice access point,SSAP)、control、制造商唯一识别码(vendor organizationallyunique identifier)和以太类型(ethertype type),该制造商唯一识别码为固定位0x000000。
(11)FCS帧校验序列(frame check sequence,FCS):用于判断数据帧是否发生了错误。
可选地,由于802.11MAC数据帧的帧头中有些字段只对发送端和接收端有意义,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例如,不关注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情况下,可以精简该802.11MAC数据帧的帧头。也就是说,精简的802.11MAC帧头可以仅包括(1)、(3)~(6)、(8)中所述的字段。
5、以太网数据帧的帧格式
图8示出了以太网数据帧的帧格式,该以太网数据帧中包括下列字段:
(1)目的MAC地址(destination MAC):用于承载接收端地址。
(2)源MAC地址(source MAC):用于承载发送端地址。
(3)以太类型:用于承载以太类型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当PDU(协议数据单元)来到某一层时,它需要将PDU交付给上层,而上层协议众多,所以在处理数据的时候,必须要一个字段标识这个交付给谁。
例如,以太类型信息取值为“0x890d”,指示将有效载荷交付给802.11MAC层处理;以太类型信息取值为“0x0800”,指示将有效载荷交付给IP层处理。
(4)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包(IP packet):也称为有效载荷,包括:
1)负载类型(payload type):用于承载负载类型信息。负载类型定义新的取值,例如取值为“ML”,指示负载中携带的是与多链路聚合相关的信息;
2)负载(payload):用于承载MSDU;
(5)FCS帧校验序列:用于接收帧的接口判断是否发生了错误。
6、802.11MAC管理帧的帧格式
需要说明的是,802.11MAC管理帧包括802.11MAC行动帧。
图9示出了802.11MAC行动帧的帧格式,该802.11MAC行动帧中包括以下字段:
(1)帧控制/frame control:包括:协议版本/protocol version、类型/type和子类型/subtype;
(2)持续时间(duration)。
(3)地址1(address 1):用于承载接收端地址,即RA(receiver address)。
(4)地址2(address 2):用于承载发送端地址,即TA(transmitter address)。
(5)地址3(address 3):用于承载目的地址,即DA(destine address)。
(6)序列号控制(sequence control):用于承载序列号。
(7)地址4(address 4):用于承载源地址,即SA(source address)
(8)帧体(frame body):包括:(a)类别、(b)功能和(c)信息元素列表;
(9)FCS帧校验序列:用于接收帧的接口判断是否发生了错误。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100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100可以适用于packet-level和non-collocated的多链路聚合的下行传输场景。
S101,第一AP生成第一数据帧,所述第一数据帧携带第一媒体接入控制服务数据单元MSDU、所述第一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一MSDU的传输标识TID。
S102,所述第一AP生成第二数据帧,所述第二数据帧中包括第三数据帧,所述第三数据帧携带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二MSDU的TID,其中,所述第一MSDU和所述第二MSDU的TID相同,且所述第一MSDU和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是按照获取的顺序分配的。
S103,所述第一AP向STA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帧;相应地,所述STA接收所述第一AP发送的所述第一数据帧。
S104,所述第一AP向第二AP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帧;相应地,所述第二AP接收所述第一AP发送的所述第二数据帧。
需要说明的是,在多链路聚合过程中,该第一AP为主AP,该第二AP为次AP,该第一AP与STA之间存在第一通信链路,该第一AP与STA之间存在第二通信链路,该第一AP与该第二AP之间存在第三通信链路。
还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通信链路和该第二通信链路可以基于802.11无线空口通信,该第三通信链路可以基于802.11无线空口或有线DS通信。
还需要说明的是,S101和S103为第一通信链路上的数据传输流程,S102和S104为第三通信链路上的数据传输流程,本申请实施例对这两个通信链路上的数据传输流程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S101和S102为第一AP生成通过不同通信链路传输的数据帧的流程,本申请实施例对这两个步骤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S103和S104为第一AP通过不同的通信链路发送数据帧的流程,本申请实施例对这两个步骤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
换句话说,第一AP,即主AP,从上层接收同一TID的多个MSDU,并根据该多个MSDU的接收顺序,为每个MSDU分配序列号,将该每个MSDU、该每个MSDU的序列号和该每个MSDU的TID封装为数据帧,并将根据该多个MSDU生成的多个数据帧分别通过两个通信链路发送至STA。
由于本申请涉及802.11无线空口的数据传输,以及有限DS的数据传输,因此,涉及到的数据帧主要包括802.11MAC数据帧和以太网数据帧。
下面将分别介绍上述第一数据帧和第二数据帧。
(一)、第一数据帧
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数据帧的一种可能的帧格式。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该第一AP与该STA之间通过802.11无线空口通信,因此,该第一数据帧可以为一层封装的数据帧,即采用802.11MAC数据帧的帧格式。
如图11所示,该第一数据帧中的部分字段可以设置如下:
(1)地址1字段:STA的MAC地址;
(2)地址2字段:第一AP的MAC地址;
(3)地址3字段:承载该第一MSDU的目的MAC地址;
(4)序列号控制字段:承载该第一MSDU的序列号;
(5)QoS控制字段:承载该第一MSDU的TID;
(6)帧体(frame body):包括LLC帧头和负载字段,其中:
1)LLC帧头中的以太类型字段:承载第一以太类型信息,该第一以太类型信息的取值为“0x0800”;
2)负载字段:承载该第一MSDU。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AP直接发送给STA的第一数据帧可以按照现有技术设置各字段。
(二)、第二数据帧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数据帧中包括第三数据帧,所述第三数据帧携带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二MSDU的TID。
可选地,所述第三数据帧还携带第一接收端地址、第一发送端地址、源地址和第一以太类型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接收端地址为所述STA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服务访问点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一发送端地址为所述第一AP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所述源地址为所述第二MSDU的源端的MAC地址,所述第一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IP协议处理负载。
也就是说,所述第二数据帧可以为两层封装的帧格式,内层的第三数据帧采用802.11MAC数据帧的帧格式,且所述第三数据帧的负载携带所述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二MSDU的TID。
可选地,两层封装的第二数据帧的帧格式可以为多种形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下面将详细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第二数据帧的四种可能的帧格式。
需要说明的是,当该第一AP与该第二AP之间通过有线DS通信时,该第二数据帧可以为两层封装的数据帧,外层采用以太网数据帧的帧格式,内层采用802.11MAC数据帧的帧格式。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该第一AP与该第二AP之间通过802.11无线空口或WDS(无线DS)通信时,该第二数据帧可以为两层封装的数据帧,外层采用802.11MAC数据帧的帧格式,内层也采用802.11MAC数据帧的帧格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数据帧还携带第二接收端地址、第二发送端地址、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接收端地址为所述第二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发送端地址为所述第一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802.11MAC协议处理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和负载,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用于指示负载中包括用于多链路聚合的数据帧。
图1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数据帧的第一种可能的帧格式,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帧的外层采用以太网数据帧的帧格式。
如图12所示,该第三数据帧中的部分字段可以设置如下:
(1)地址1字段:承载第一接收端地址—STA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
(2)地址2字段:承载第一发送端地址—第一AP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
(3)地址3字段:承载源地址—第二MSDU的源端的MAC地址;
(4)SN控制字段:承载该第二MSDU的序列号;
(5)QoS控制字段:承载该第二MSDU的TID;
(6)帧体字段:该帧体字段包括:LLC帧头和负载字段,其中,
1)LLC帧头中的以太类型字段:承载第一以太类型信息,该第一以太类型信息的取值为“0x0800”;
2)负载字段:承载该第二MSDU。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由于在packet-level和non-collocated场景下,进行多链路聚合的AP侧的所有AP接口共用一个SAP MAC地址,STA侧的所有STA接口共用另一个SAP MAC地址,使得在不同的通信链路上传输的MSDU可以采用统一的帧头地址,即无需为不同通信链路上的MSDU分别生成帧头,从而可以提高传输效率。
如图12所示,该第二数据帧中的部分字段可以设置如下:
(1)目的MAC地址字段:承载第二接收端地址—第二AP的MAC地址;
(2)源MAC地址字段:承载第二发送端地址—第一AP的MAC地址;
(3)以太类型字段:承载第二以太类型信息,该第二以太类型信息的取值为“0x890d”;
(4)负载类型字段:承载第一负载类型信息,该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的取值为“ML”;
(5)负载字段:承载该第三数据帧。
图1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数据帧的第二种可能的帧格式,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帧的外层采用802.11MAC数据帧的帧格式。
需要说明的是,图13中内层的第三数据帧的帧格式可以参考图12中内层的第三数据帧的帧格式,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13所示,该第二数据帧中的部分字段可以设置如下:
(1)地址1字段:承载第二接收端地址—第二AP的MAC地址;
(2)地址2字段:承载第二发送端地址—第一AP的MAC地址;
(3)地址3字段:承载源地址—第二MSDU的源端的MAC地址;
(4)SN控制字段:承载序列号2,即该第二AP维护的SN;
(5)地址4字段:承载目的地址—第二MSDU的目的端的MAC地址;
(6)QoS控制字段:承载TID2,即该第二AP维护的TID;
(7)以太类型字段:;
(7)帧体:包括LLC帧头和负载字段,其中,
1)LLC帧头中的以太类型字段:承载第二以太类型信息,该第二以太类型信息的取值为“0x890d”;
2)LLC帧头中的负载类型字段:承载第一负载类型信息,该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的取值为“ML”;
3)负载字段:承载该第三数据帧。
可选地,图13中所示的外层802.11MAC数据帧的帧头与内层802.11MAC数据帧的帧头中包括的SN控制字段和QoS控制字段所承载的信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图13中外层的SN控制字段可以携带所述第二MSDU在所述第一AP向该第二AP发送的至少一个MSDU中的序列号(序列号2);QoS控制字段可以携带所述第二MSDU在所述第二AP上的TID(TID2)。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数据帧还携带第二接收端地址、第二发送端地址、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接收端地址为所述STA的SAP地址,所述第二发送端地址为所述第一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802.11MAC协议处理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和负载,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用于指示负载中包括用于多链路聚合的数据帧。
图1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数据帧的第三种可能的帧格式,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帧的外层采用以太网数据帧的帧格式。
需要说明的是,图14中内层的第三数据帧的帧格式可以参考图14中内层的第三数据帧的帧格式,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还需要说明的是,图14中外层的帧头与图12中外层的帧头的区别为以下字段的设置:
(1)目的MAC地址字段:承载第二接收端地址—STA所属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
图1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数据帧的第四种可能的帧格式,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帧的外层采用802.11MAC数据帧的帧格式。
需要说明的是,图15中内层的第三数据帧的帧格式可以参考图12中内层的第三数据帧的帧格式,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还需要说明的是,图15中外层的帧头与图13中外层的帧头的区别为以下字段的设置:
(1)地址1字段:承载第二接收端地址—STA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
S105,所述第二AP根据所述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二MSDU的TID,生成第四数据帧,所述第四数据帧携带所述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二MSDU的TID。
可选地,该第四数据帧可以采用一层封装(即第二AP进行非透明传输)或两层封装(即第二AP进行透明传输)的帧格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该第二AP与该STA之间通过802.11无线空口通信,因此,该第四数据帧可以为一层封装的数据帧,即采用一层802.11MAC数据帧的帧格式,或者该第四数据帧可以为两层封装的数据帧,即外层和内层均采用802.11MAC数据帧的帧格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下面将分别介绍上述一层封装的第四数据帧的帧格式和两层封装的第四数据帧的帧格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四数据帧为一层封装的帧格式时,所述第二AP可以根据根据所述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所述第二MSDU的TID、所述第二接收端地址、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生成所述第四数据帧。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AP可以根据上述第二数据帧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帧格式,生成一层封装的第四数据帧。
也就是说,所述第二AP接收到所述第二数据帧之后,在逻辑链路控制(logicallink control,LLC)层根据该第二数据帧中的第二接收端地址字段(第二AP的MAC地址)获知接收端为自身;并进一步根据以太类型字段(取值“0x890d”),确定通过802.11MAC协议处理负载类型字段和负载字段。
相应地,在802.11MAC层,根据所述负载类型字段(取值为“ML”,即指示负载中包括用于多链路聚合的数据帧)和所述第二数据帧的负载字段(第三数据帧),生成所述第四数据帧,所述第四数据帧携带所述第三数据帧中携带的所述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二MSDU的TID。
可选地,所述第四数据帧还携带第三接收端地址、第三发送端地址、所述源地址和所述第一以太类型信息,所述第三接收端地址为所述STA的MAC地址,所述第三发送端地址为所述第二AP的MAC地址。
图1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数据帧的第一种可能的帧格式,其中,所述数据帧为一层封装的帧格式。
如图16所示,该第四数据帧中的部分字段可以设置如下:
(1)地址1字段:承载第三接收端地址—STA的MAC地址;
(2)地址2字段:承载第三发送端地址—第二AP的MAC地址;
(3)地址3字段:承载源地址—第二MSDU的源端的MAC地址;
(4)SN控制字段:承载该第二MSDU的序列号;
(5)QoS控制字段:承载该第二MSDU的TID;
(6)帧体:包括LLC帧头和负载字段,其中:
1)LLC帧头中的以太类型字段:承载第一以太类型信息,该第一以太类型信息的取值为“0x0800”;
2)负载字段:承载该第二MSDU。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四数据帧为两层封装的帧格式时,所述第二AP可以根据所述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所述第二MSDU的TID、所述第二接收端地址、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生成所述第四数据帧,所述第四数据帧中包括所述第三数据帧、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AP可以根据上述第二数据帧的第三种或第四种可能的帧格式,生成二层封装的第四数据帧。
也就是说,所述第二AP接收到所述第二数据帧之后,在LLC层根据该第二数据帧中的第二接收端地址字段(STA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获知接收端不是自身,确定直接转发所述第二数据帧的负载字段,即生成所述第四数据帧,所述第四数据帧中包括所述第三数据帧、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四数据帧还携带第三接收端地址和第三发送端地址,其中,所述第三接收端地址为所述STA的MAC地址,所述第三发送端地址为所述第二AP的MAC地址。
图1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数据帧的第二种可能的帧格式,其中,所述数据帧为二层封装的帧格式。
如图17所示,该第四数据帧中的部分字段可以设置如下:
(1)地址1字段:承载第三接收端地址—STA的MAC地址;
(2)地址2字段:承载第三发送端地址—第二AP的MAC地址;
(3)地址3字段:承载源地址—第二MSDU的源端的MAC地址;
(4)SN控制字段:承载序列号2;
(5)QoS控制字段:承载TID2;
(6)帧体:包括LLC帧头和负载字段,其中,
1)LLC帧头中的以太类型字段:承载第二以太类型信息,该第二以太类型信息的取值为“0x890d”;
2)LLC帧头中的负载类型字段:承载第一负载类型信息,该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的取值为“ML”;
3)负载字段:承载该第三数据帧。
需要说明的是,图17中内层的第三数据帧的帧格式可以参考图12中内层的第三数据帧的帧格式,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S106,所述第二AP向所述STA发送所述第四数据帧;相应地,所述STA接收所述第二AP发送的所述第四数据帧。
可选地,在S106之后,该方法100还可以包括S107~109。
S107,所述STA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帧,得到所述第一MSDU、所述第一MSDU的TID和所述第一MSDU的序列号。
S108,所述STA根据所述第四数据帧,得到所述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TID和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该第一数据帧和该第四数据帧为一层封装的情况,该STA可以按照现有协议来处理。
还需要说明的是,针对该第四数据帧为两层封装的情况,该STA在802.11MAC层去掉802.11MAC数据帧的帧头后递交到LLC层,LLC层发现第三接收端地址为自身且以太类型字段取值为“0x890d”,则重新递交给802.11MAC层来解内层封装,然后再递交给LLC,这时LLC层发现目的地址为自身且以太类型字段取值为“0x0800”,则递交到IP层按照现有协议处理。
还需要说明的是,S101、S103、S107为第一AP生成第一数据帧,并通过第一通信链路下行传输至STA的流程,S102、S104~S106、S108为第一AP生成第二数据帧,并通过第三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下行传输至STA的流程,本申请实施例对这两个流程的执行先后顺序不作限定。
S109,所述STA根据所述第二MSDU的TID、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所述第一MSDU的TID和所述第一MSDU的序列号,将所述第一MSDU和所述第二MSDU添加到接收队列。
可选地,该STA还可以接收该第一AP通过该第一通信链路或该第二通信链路发送的其它MSDU、该其他MSDU的序列号和该其它MSDU的TID,该其它MSDU的TID与所述第一MSDU和所述第二MSDU的TID相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当该STA将接收到的该多个MSDU都添加到该接收队列之后,该STA可以得到属于同一个TID的完整的数据流。
图1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200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200可以适用于packet-level和non-collocated的多链路聚合的上行传输场景。
S201,STA生成第一数据帧,所述第一数据帧携带第一媒体接入控制服务数据单元MSDU、所述第一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一MSDU的传输标识TID。
S202,所述STA生成第二数据帧,所述第二数据帧携带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二MSDU的TID,其中,所述第一MSDU和所述第二MSDU的TID相同,且所述第一MSDU和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是按照获取的顺序分配的。
S203,所述STA向第一AP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帧;相应地,所述第一AP接收所述STA发送的所述第一数据帧。
S204,所述STA向第二AP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帧;相应地,所述第二AP接收所述STA发送的所述第二数据帧。
需要说明的是,在多链路聚合过程中,该第一AP为主AP,该第二AP为次AP,该第一AP与STA之间存在第一通信链路,该第一AP与STA之间存在第二通信链路,该第一AP与该第二AP之间存在第三通信链路。
还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通信链路和该第二通信链路可以基于802.11无线空口通信,该第三通信链路可以基于802.11无线空口或有线DS通信。
还需要说明的是,S201和S203为第一通信链路上的数据传输流程,S202和S204为第二通信链路上的数据传输流程,本申请实施例对这两个通信链路上的数据传输流程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S201和S202为STA生成不同数据帧的流程,本申请实施例对这两个步骤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S203和S204为STA通过不同的通信链路发送数据帧的流程,本申请实施例对这两个步骤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
换句话说,STA从上层接收同一TID的多个MSDU,并根据该多个MSDU的接收顺序,为每个MSDU分配序列号,将该每个MSDU、该每个MSDU的序列号和该每个MSDU的TID封装为数据帧,并将根据该多个MSDU生成的多个数据帧分别通过两个通信链路发送至第一AP。
由于本申请涉及802.11无线空口的数据传输,以及有限DS的数据传输,因此,涉及到的数据帧主要包括802.11MAC数据帧和以太网数据帧。
下面将分别介绍上述第一数据帧和第二数据帧。
(一)、第一数据帧
图1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数据帧的一种可能的帧格式。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该第一AP与该STA之间可以通过802.11无线空口通信,因此,该第一数据帧可以为一层封装的数据帧,即采用802.11MAC数据帧的帧格式。
如图21所示,该第一数据帧中的部分字段可以设置如下:
(1)地址1字段:第一AP的MAC地址;
(2)地址2字段:STA的MAC地址;
(3)地址3字段:承载该第一MSDU的目的MAC地址;
(4)序列号控制字段:承载该第一MSDU的序列号;
(5)QoS控制字段:承载该第一MSDU的TID;
(6)帧体:包括LLC帧头字段和负载字段,其中:
1)LLC帧头中的以太类型字段:承载第一以太类型信息,该第一以太类型信息的取值为“0x0800”;
2)负载字段:承载该第一MSDU。
需要说明的是,STA直接发送给第一AP的第一数据帧可以按照现有技术设置各字段。
(二)、第二数据帧
可选地,该第二数据帧可以为一层封装的数据帧,即采用一层802.11MAC数据帧的帧格式;或者,该第二数据帧可以为两层封装的数据帧,即采用两层802.11MAC数据帧的帧格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图2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数据帧的第一种可能的帧格式,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帧为一层封装的帧格式。
可选地,所述第二数据帧携带所述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所述第二MSDU的TID、第一接收端地址、第一发送端地址、第一目的地址和第一以太类型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接收端地址为所述第一AP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一发送端地址为所述STA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一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二MSDU的目的端的MAC地址,所述第一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IP协议处理负载。
如图20所示,该第二数据帧中的部分字段可以设置如下:
(1)地址1字段:承载第一接收端地址—第一AP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
(2)地址2字段:承载第一发送端地址—STA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
(3)地址3字段:承载第一目的地址—第二MSDU的目的端的MAC地址;
(4)序列号控制字段:承载该第二MSDU的序列号;
(5)QoS控制字段:承载该第二MSDU的TID;
(6)帧体:包括LLC帧头和负载字段,其中:
1)LLC帧头中的以太类型字段:承载第一以太类型信息,该第一以太类型信息的取值为“0x0800”;
2)负载字段:承载该第二MSDU。
图2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数据帧的第二种可能的帧格式,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帧为两层封装的帧格式。
如图21所示,所述第二数据帧中包括第四数据帧,所述第四数据帧携带所述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二MSDU的TID、第一接收端地址、第一发送端地址、第一目的地址和第一以太类型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接收端地址为所述第一AP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服务访问点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一发送端地址为所述STA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一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二MSDU的目的端的MAC地址,所述第一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IP协议处理负载。
可选地,所述第二数据帧还携带第二接收端地址、第二发送端地址、第二目的地址、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接收端地址为所述第二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发送端地址为所述STA的MAC地址,所述第二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AP的MAC地址或所述第一AP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802.11MAC协议处理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和负载,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用于指示负载中包括用于多链路聚合的数据帧。
如图21所示,该第二数据帧中的部分字段可以设置如下:
(1)地址1字段:承载第二接收端地址—第二AP的MAC地址;
(2)地址2字段:承载第二发送端地址—STA的MAC地址;
(3)地址3字段:承载第二目的地址—第一AP的MAC地址或第一AP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
(4)序列号控制字段:承载该第二MSDU的序列号;
(5)QoS控制字段:承载该第二MSDU的TID;
(6)帧体:包括LLC帧头和负载字段,其中,
1)LLC帧头中的以太类型字段:承载第二以太类型信息,该第二以太类型信息的取值为“0x890d”;
2)LLC帧头中的负载类型字段:承载第一负载类型信息,该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的取值为“ML”;
3)负载字段:承载该第三数据帧。
需要说明的是,图21中层两层封装的第二数据帧中内层的第四数据帧的帧格式可以参考图20中一层封装的第二数据帧的帧格式,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S205,所述第二AP根据所述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二MSDU的TID,生成第三数据帧,所述第三数据帧携带所述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二MSDU的TID。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该第一AP与该第二AP之间可以通过有线DS通信,因此,该第四数据帧可以为两层封装的数据帧,外层采用以太网数据帧的帧格式,内层采用802.11MAC数据帧的帧格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数据帧为一层封装的帧格式时,所述第二AP可以根据所述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所述第二MSDU的TID和所述第一接收端地址,生成所述第三数据帧,所述第三数据帧中包括所述第二数据帧。
也就是说,所述第二AP接收到所述第二数据帧之后,在LLC层根据该第二数据帧中的第一接收端地址(第一AP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获知接收端不是自身,直接将所述第二数据帧携带在第三数据帧的负载中转发出去。
可选地,所述第三数据帧还携带第二接收端地址、第二发送端地址、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第一负载类型信息,所述第二接收端地址为所述第一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发送端地址为所述第二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802.11MAC协议处理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和负载,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用于指示负载中包括用于多链路聚合的数据帧。
如图22所示,该第三数据帧中的部分字段可以设置如下:
(1)目的MAC地址字段:承载第二接收端地址—第一AP的MAC地址;
(2)源MAC地址字段:承载第二发送端地址—第二AP的MAC地址;
(3)以太类型字段:承载第二以太类型信息,该第二以太类型信息的取值为“0x890d”;
(4)负载类型字段:承载第一负载类型信息,该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的取值为“ML”;
(5)负载字段:承载该第二数据帧。
需要说明的是,图22中两层封装的第三数据帧中内层的第二数据帧的帧格式可以参考图20中一层封装的第二数据帧的帧格式,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数据帧为两层封装的帧格式时,所述第二AP可以根据所述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所述第二MSDU的TID,所述第二接收端地址、所述第二目的地址、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生成所述第三数据帧,所述第三数据帧中包括所述第四数据帧、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
也就是说,所述第二AP接收到所述第二数据帧之后,在LLC层根据该第二数据帧中的第二接收端地址(第二AP的MAC地址)和第二目的地址(第一AP的MAC地址)获知接收端是自身但目的端不是自身,直接将所述第二数据帧中包括的第四数据帧携带在第三数据帧的负载中转发出去。
可选地,所述第三数据帧还携带第三接收端地址和第三发送端地址,其中,所述第三接收端地址为所述第一AP的MAC地址,所述第三发送端地址为所述第二AP的MAC地址。
需要说明的是,图23中两层封装的第三数据帧中外层的帧格式可以参考图22中两层封装的第三帧格式的外层的帧格式,图23中两层封装的第三数据帧中内层的第二数据帧的帧格式可以参考图21中两层封装的第二数据帧中内层的第四数据帧的帧格式,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S206,所述第二AP向所述第一AP发送所述第三数据帧;相应地,所述第一AP接收所述第二AP发送的所述第三数据帧。
可选地,在S206之后,该方法200还可以包括S207~S209。
S207,所述第一AP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帧,得到所述第一MSDU、所述第一MSDU的TID和所述第一MSDU的序列号。
S208,所述第一AP根据所述第三数据帧,得到所述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TID和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该第一数据帧,该第一AP可以按照现有协议来解封装。
还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两层封装的第三数据帧,该第二AP根据外层帧格式中目的地址字段设置的目的地址为自身且以太网类型字段设置为“0x890d”,将负载类型字段和负载字段递交给802.11MAC层处理。802.11层去掉内层帧格式中的802.11MAC帧头,然后递交给LLC层,这时LLC层发现目的地址不是自己且Ethnet Type为0x0800,则递交到IP层按照现有协议处理。
S209,所述第一AP根据所述第二MSDU的TID、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所述第一MSDU的TID和所述第一MSDU的序列号,将所述第一MSDU和所述第二MSDU添加到接收队列。
可选地,该第一AP还可以接收该STA通过该第一通信链路或该第二通信链路发送的其它MSDU、该其他MSDU的序列号和该其它MSDU的TID,该其它MSDU的TID与所述第一MSDU和所述第二MSDU的TID相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当该第一AP将接收到的该多个MSDU都添加到该接收队列之后,该第一AP可以得到属于同一个TID的完整的数据流。
图2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带有AP代理的collocated多链路聚合场景。
需要说明的是,多链路AP控制器(多链路AP设备)包括多个AP接口(如AP1、AP2和AP3),多链路STA设备包括多个STA接口(如STA1、STA2和STA3),该多链路AP控制器负责管理该多个AP接口与该多个STA接口之间的多链路聚合。其中,该多个AP接口与多个STA接口建立的多个通信链路中的部分通信链路上可以存在多链路AP代理(如通信链路AP1—AP代理1—STA1,以及通信链路AP2—AP代理2—STA2)。
还需要说明的是,多链路AP代理主要由回传站点(backhaul STA)、中继功能(relay function)前传接入点(fronthaul AP)构成,其中,回传站点可以与多链路AP控制器中的AP(接口)进行关联,前传接入点可以与多链路STA设备中的STA(接口)进行关联。
需要说明的是,图24仅示出多链路AP控制器与多链路STA设备之间存在3个通信链路,其中,AP3—STA3为直连通信链路,AP1—AP代理1—STA1和AP2—AP代理2—STA2为非直连通信链路,但是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该多链路AP控制器与该多链路STA设备之间还可以存在其他数量的直连链路和非直连链路,只要通信链路总数大于1即可进行多链路聚合,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图24仅示出非直连链路上包括一个AP代理,但是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多链路AP控制器与多链路STA设备之间的每个非直连链路上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AP代理,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图24所示的场景下,多链路AP控制器想要与多链路STA设备进行packet-level多链路聚合,需要先与多链路STA设备建立packet-level多链路聚合的通信链路,下面将介绍该多链路AP控制器如何与该多链路STA建立多链路聚合的通信链路。
图2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300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300可以适用于如图24所示的collocated多链路聚合下的多AP下行传输的场景。
S301,AP生成第一数据帧,所述第一数据帧中包括第一管理帧,所述第一管理帧携带多链路建立请求信息,所述多链路建立请求信息用于请求与STA之间建立多个通信链路,所述多个通信链路用于传输属于相同TID的多个MSDU,且所述多个通信链路中的至少一个通信链路上存在代理AP。
S302,所述AP向第一代理AP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帧,所述至少一个通信链路包括所述第一代理AP所属的通信链路;相应地,所述第一代理AP接收所述AP发送的所述第一数据帧。
S303,所述第一代理AP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帧,确定第二数据帧,所述第二数据帧中包括所述第一管理帧。
S304,所述第一代理AP向所述STA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帧。
可选地,所述第一管理帧还携带第一接收端地址、第一发送端地址、源地址和第一以太类型信息,所述第一接收端地址为所述STA所属的所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发送端地址为所述AP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所述源地址为所述多链路建立请求信息的源端的MAC地址,所述第一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IP协议处理负载。
可选地,所述第一数据帧携带第二接收端地址、第二发送端地址、所述源端地址、目的地址、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接收端地址为所述第一代理AP的中继STA的MAC地址,所述第二发送端地址为所述AP的MAC地址,所述目的地址为所述STA的MAC地址或所述STA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802.11协议处理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和负载,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用于指示负载中包括用于多链路聚合的数据帧。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数据帧可以为两层封装的数据帧,即外层采用802.11MAC数据帧的帧格式,内层采用802.11MAC管理帧的帧格式(例如管理帧帧中的行动帧),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图2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数据帧的一种可能的帧格式。
如图26所示,该第一管理帧的部分字段可以设置如下:
(1)地址1字段:承载第一接收端地址—STA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
(2)地址2字段:承载第一发送端地址—AP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
(3)地址3字段:承载源地址—所述多链路建立请求信息的源端的MAC地址;
(4)帧体:包括LLC帧头和负载字段,其中:
1)LLC帧头中的以太类型字段:承载第一以太类型信息,该第一以太类型信息的取值为“0x0800”;
2)负载字段:承载类别字段、功能字段和信息元素列表字段,其中,信息元素列表用于存放多链路建立请求信息。
如图26所示,该第一数据帧中的部分字段可以设置如下:
(1)地址1字段:承载第二接收端地址—第一代理AP的中继STA的MAC地址;
(2)地址2字段:承载第二发送端地址—AP的MAC;
(3)地址3字段:承载目的地址—STA的MAC地址或所述STA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
(4)地址4字段:承载所述多链路建立请求信息的源端的MAC地址;
(5)帧体:包括LLC帧头和负载字段,其中,
1)LLC帧头中的以太类型字段:承载第二以太类型信息,该第二以太类型信息的取值为“0x890d”;
2)LLC帧头中的负载类型字段:承载第一负载类型信息,该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的取值为“ML”;
3)负载字段:承载该第一管理帧。
可选地,所述第一代理AP可以根据第二接收端地址、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生成所述第二数据帧。
也就是说,该第一代理AP接收到该第一数据帧之后,在LLC层根据该第一数据帧中的第二接收端地址(第一代理AP的中继STA的MAC地址)和目的地址(STA的MAC地址或STA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CA地址)获知接收端为自身但目的端不是自身;直接将第一数据帧负载中的第一管理帧携带在第二数据帧,所述第二数据帧携带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
所述第二数据帧还携带第三接收端地址、第三发送端地址,其中,所述第三接收端地址为所述STA的MAC地址,所述第三发送端地址为所述第一代理AP的中继AP的MAC地址。
图2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数据帧的一种可能的帧格式。
如图27所示,该第二数据帧的部分字段可以设置如下:
(1)地址1字段:承载第三接收端地址—STA的MAC地址;
(2)地址2字段:承载第三发送端地址—第一代理AP的中继AP的MAC地址;
(3)地址3字段:承载所述多链路建立请求信息的源端的MAC地址;
(4)帧体:包括LLC帧头和负载字段,其中:
1)LLC帧头中的以太类型字段:承载第二以太类型信息,该第二以太类型信息的取值为“0x890d”;
2)LLC帧头中的负载类型字段:承载第一负载类型信息,该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的取值为“ML”;
3)负载字段:承载该第一管理帧。
可选地,所述多链路建立请求信息可以包括如下三种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第一种信息:所述多个通信链路中每个通信链路的链路类型信息,所述链路类型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每个通信链路上是否存在代理AP。
第二种信息:当所述多个通信链路包括第一通信链路,且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上存在至少一个代理AP时,所述多链路建立请求信息还包括第一链路信息,所述第一链路信息包括所述AP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服务访问点SAP的MAC地址、所述STA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所述至少一个代理AP的数量、所述至少一个代理AP中每个代理AP的中继STA的MAC地址和中继AP的MAC地址。
第三种信息:当所述多个通信链路包括第二通信链路,且所述第二通信链路上不存在代理AP时,所述多链路建立请求信息还包括第二链路信息,所述第二链路信息包括所述AP所属的第一服务访问点的MAC地址和所述STA所属的第二服务访问点的MAC地址。
需要说明的是,图26和27中仅示意性的示出了多链路建立请求信息中包括3个通信链路的信息,该多链路请求信息中可以包括多链路聚合的所有通信链路的信息,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
可选地,图26和27仅示意性示出承载多链路建立请求信息的信息元素列表字段的一种可能的设置方式,该多链路请求建立信息包括的各种信息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承载在该信息元素列表字段中,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在S304之后,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S305,所述STA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帧,生成第三数据帧,所述第三数据帧中包括第二管理帧,所述第二管理帧携带多链路建立响应信息,所述多链路建立响应信息用于响应与所述AP之间建立所述多个通信链路,。
S306,所述STA向所述第一代理AP发送所述第三数据帧;相应地,所述第一代理AP接收所述STA发送的所述第三数据帧。
S307,所述第一代理AP根据所述第三数据帧,生成第四数据帧,所述第四数据帧中包括所述第二管理帧。
S308,所述第一代理AP向所述AP发送所述第四数据帧;相应地所述AP接收所述第一代理AP发送的所述第四数据帧。
可选地,该多链路建立响应信息可以为包括上述三种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三数据帧的帧格式与上述第一数据帧的帧格式类似,该第四数据帧的帧格式与上述第二数据帧的帧格式类似,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S301之前,STA会向其关联的前传AP上报自身的能力信息以及多链路STA设备的相关信息,例如多链路STA设备的MAC地址、多链路STA设备所关联的AP的BSS ID。多链路AP控制器可以发送客户能力请求消息(Client Capability Query message)来请求多链路AP代理上报其前传AP所关联的STA的能力信息。多链路AP代理在收到ClientCapability Query message后,会发送客户能力报告消息(Client Capability Reportmessage)给多链路AP控制器,Client Capability Report message会指示每个关联的STA的相关信息,例如STA是否具有多链路聚合能力(包括是支持packet-level聚合还是flow-level聚合),如果具有多链路聚合能力,还需进一步的指示,以及所有多链路STA的MAC地址、支持的加密算法以及所关联的AP的BSSID等信息。相应地,多链路AP控制器可以根据多链路AP代理发送的Client Capability Report message,确定该多链路STA设备具有多链路聚合能力。
上面结合图1至图27详细介绍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方法,下面将结合图28至图39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和通信装置。
图2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400的示意性框图。该装置400包括:
生成单元410,用于生成第一数据帧,所述第一数据帧携带多个MSDU中的第一MSDU、所述第一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一MSDU的TID,其中,所述多个MSDU的TID相同,且所述多个MSDU中每个MSDU的序列号是按照获取的顺序分配的;
所述生成单元410,还用于生成第二数据帧,所述第二数据帧中包括第三数据帧,所述第三数据帧携带多个MSDU中的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二MSDU的TID;
发送单元420,用于向STA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帧;
所述发送单元420,还用于向第二AP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数据帧还携带第一接收端地址、第一发送端地址、目的地址和第一以太类型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接收端地址为所述STA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服务访问点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一发送端地址为所述第一AP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所述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二MSDU的目的端的MAC地址,所述第一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IP协议处理负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数据帧还携带第二接收端地址、第二发送端地址、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接收端地址为所述第二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发送端地址为所述第一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802.11MAC协议处理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和负载,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用于指示负载中包括用于多链路聚合的数据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数据帧还携带第二接收端地址、第二发送端地址、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接收端地址为所述STA的SAP地址,所述第二发送端地址为所述第一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802.11MAC协议处理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和负载,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用于指示负载中包括用于多链路聚合的数据帧。
应理解,这里的装置400以功能单元的形式体现。这里的术语“单元”可以指应用特有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电子电路、用于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例如共享处理器、专有处理器或组处理器等)和存储器、合并逻辑电路和/或其它支持所描述的功能的合适组件。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装置400可以具体为上述方法100实施例中的第一AP,装置40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100实施例中与第一AP对应的各个流程和/或步骤,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图2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500的示意性框图。该装置500包括:
接收单元510,用于接收第一AP发送的第二数据帧,所述第二数据帧中包括第三数据帧,所述第三数据帧携带多个MSDU中的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二MSDU的TID,其中,所述多个MSDU的TID相同,且所述多个MSDU中每个MSDU的序列号是按照获取的顺序分配的;
生成单元520,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帧,生成第四数据帧,所述第四数据帧携带所述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二MSDU的TID;
发送单元530,用于向STA发送所述第四数据帧,其中,所述第一AP与所述STA之间存在通信链路,所述通信链路用于传输第一数据帧,所述第一数据帧携带所述多个MSDU中的第一MSDU、所述第一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一MSDU的TID。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数据帧还携带第一接收端地址、第一发送端地址、目的地址和第一以太类型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接收端地址为所述STA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服务访问点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一发送端地址为所述第一AP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所述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二MSDU的目的端的MAC地址,所述第一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IP协议处理负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数据帧还携带第二接收端地址、第二发送端地址、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接收端地址为所述第二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发送端地址为所述第一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802.11MAC协议处理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和负载,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用于指示负载中包括用于多链路聚合的数据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成单元52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接收端地址、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生成所述第四数据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数据帧还携带第三接收端地址、第三发送端地址、所述目的地址和所述第一以太类型信息,所述第三接收端地址为所述STA的MAC地址,所述第三发送端地址为所述第二AP的MAC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数据帧还携带第二接收端地址、第二发送端地址、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接收端地址为所述STA的SAP地址,所述第二发送端地址为所述第一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802.11MAC协议处理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和负载,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用于指示负载中包括用于多链路聚合的数据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成单元52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接收端地址、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生成所述第四数据帧,所述第四数据帧中包括所述第三数据帧、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数据帧还携带第三接收端地址、第三发送端地址,其中,所述第三接收端地址为所述STA的MAC地址,所述第三发送端地址为所述第二AP的MAC地址。
应理解,这里的装置500以功能单元的形式体现。这里的术语“单元”可以指ASIC、电子电路、用于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例如共享处理器、专有处理器或组处理器等)和存储器、合并逻辑电路和/或其它支持所描述的功能的合适组件。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装置500可以具体为上述方法100实施例中的第二AP,装置50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100实施例中与第二AP对应的各个流程和/或步骤,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图3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600的示意性框图。该装置600包括:
生成单元610,用于生成第一数据帧,所述第一数据帧携带多个MSDU中的第一MSDU、所述第一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一MSDU的TID,其中,所述多个MSDU的TID相同,且所述多个MSDU中每个MSDU的序列号是按照获取的顺序分配的;
所述生成单元610,还用于生成第二数据帧,所述第二数据帧携带所述多个MSDU中的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二MSDU的TID;
发送单元620,用于向第一AP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帧;
所述发送单元620,还用于向第二AP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数据帧还携带第一接收端地址、第一发送端地址、第一目的地址和第一以太类型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接收端地址为所述第一AP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服务访问点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一发送端地址为所述STA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一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二MSDU的目的端的MAC地址,所述第一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IP协议处理负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数据帧中包括第三数据帧,所述第三数据帧携带所述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二MSDU的TID。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数据帧还携带第一接收端地址、第一发送端地址、第一目的地址和第一以太类型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接收端地址为所述第一AP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服务访问点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一发送端地址为所述STA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一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MSDU的目的端的MAC地址,所述第一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IP协议处理负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数据帧还携带第二接收端地址、第二发送端地址、第二目的地址、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接收端地址为所述第二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发送端地址为所述STA的MAC地址,所述第二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AP的MAC地址或所述第一AP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802.11MAC协议处理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和负载,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用于指示负载中包括用于多链路聚合的数据帧。
应理解,这里的装置600以功能单元的形式体现。这里的术语“单元”可以指ASIC)电子电路、用于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例如共享处理器、专有处理器或组处理器等)和存储器、合并逻辑电路和/或其它支持所描述的功能的合适组件。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装置600可以具体为上述方法200实施例中的STA,装置60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200实施例中与STA对应的各个流程和/或步骤,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图3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700的示意性框图。该装置700包括:
接收单元710,用于接收STA发送的第二数据帧,所述第二数据帧携带多个MSDU中的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二MSDU的TID,其中,所述多个MSDU的TID相同,且所述多个MSDU中每个MSDU的序列号是按照获取的顺序分配的;
生成单元720,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帧,生成第三数据帧,所述第三数据帧携带所述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二MSDU的TID;
发送单元730,用于向第一AP发送所述第三数据帧,其中,所述第一AP与所述STA之间存在通信链路,所述通信链路用于传输第一数据帧,所述第一数据帧携带所述多个MSDU中的第一MSDU、所述第一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一MSDU的TID。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数据帧还携带第一接收端地址、第一发送端地址、第一目的地址和第一以太类型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接收端地址为所述第一AP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服务访问点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一发送端地址为所述STA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一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二MSDU的目的端的MAC地址,所述第一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IP协议处理负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成单元72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接收端地址,生成所述第三数据帧,所述第三数据帧中包括所述第二数据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数据帧还携带第二接收端地址、第二发送端地址、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第一负载类型信息,所述第二接收端地址为所述第一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发送端地址为所述第二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802.11MAC协议处理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和负载,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用于指示负载中包括用于多链路聚合的数据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数据帧中包括第四数据帧,所述第四数据帧携带所述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二MSDU的TID。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数据帧还携带第一接收端地址、第一发送端地址、第一目的地址和第一以太类型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接收端地址为所述第一AP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服务访问点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一发送端地址为所述STA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一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MSDU的目的端的MAC地址,所述第一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IP协议处理负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数据帧还携带第二接收端地址、第二发送端地址、第二目的地址、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接收端地址为所述第二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发送端地址为所述STA的MAC地址,所述第二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AP的MAC地址或所述第一AP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802.11MAC协议处理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和负载,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用于指示负载中包括用于多链路聚合的数据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成单元72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接收端地址、所述第二目的地址、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生成所述第三数据帧,所述第三数据帧中包括所述第四数据帧、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数据帧还携带第三接收端地址和第三发送端地址,其中,所述第三接收端地址为所述第一AP的MAC地址,所述第三发送端地址为所述第二AP的MAC地址。
应理解,这里的装置700以功能单元的形式体现。这里的术语“单元”可以指ASIC)电子电路、用于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例如共享处理器、专有处理器或组处理器等)和存储器、合并逻辑电路和/或其它支持所描述的功能的合适组件。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装置700可以具体为上述方法200实施例中的第二AP,装置70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200实施例中与第二AP对应的各个流程和/或步骤,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图3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800的示意性框图。该装置800包括:
生成单元810,用于生成第一数据帧,所述第一数据帧中包括第一管理帧,所述第一管理帧携带多链路建立请求信息,所述多链路建立请求信息用于请求与STA之间建立多个通信链路,所述多个通信链路用于传输属于相同TID的多个MSDU,且所述多个通信链路中的至少一个通信链路上存在代理AP;
发送单元820,用于向第一代理AP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帧,所述至少一个通信链路包括所述第一代理AP所属的通信链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管理帧还携带第一接收端地址、第一发送端地址、第一目的地址和第一以太类型信息,所述第一接收端地址为所述STA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发送端地址为所述AP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一目的地址为所述多链路建立请求信息的目的端的MAC地址,所述第一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IP协议处理负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帧携带第二接收端地址、第二发送端地址、第二目的地址、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接收端地址为所述第一代理AP的中继STA的MAC地址,所述第二发送端地址为所述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目的地址为所述STA的MAC地址或所述STA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802.11协议处理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和负载,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用于指示负载中包括用于多链路聚合的数据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链路建立请求信息包括所述多个通信链路中每个通信链路的链路类型信息,所述链路类型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每个通信链路上是否存在代理AP。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通信链路包括第一通信链路,且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上存在至少一个代理AP时,所述多链路建立请求信息还包括第一链路信息,所述第一链路信息包括所述AP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服务访问点SAP的MAC地址、所述STA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所述至少一个代理AP的数量、所述至少一个代理AP中每个代理AP的中继STA的MAC地址和中继AP的MAC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通信链路包括第二通信链路,且所述第二通信链路上不存在代理AP时,所述多链路建立请求信息还包括第二链路信息,所述第二链路信息包括所述AP所属的第一服务访问点的MAC地址和所述STA所属的第二服务访问点的MAC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800还包括接收单元830,所述接收单元830用于接收所述STA通过所述第一代理AP发送的第二数据帧,所述第二数据帧中包括第二管理帧,所述第二管理帧携带多链路建立响应信息,所述多链路建立响应信息用于响应与所述AP之间建立所述多个通信链路。
应理解,这里的装置800以功能单元的形式体现。这里的术语“单元”可以指ASIC)电子电路、用于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例如共享处理器、专有处理器或组处理器等)和存储器、合并逻辑电路和/或其它支持所描述的功能的合适组件。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装置800可以具体为上述方法300实施例中的AP,装置80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300实施例中与AP对应的各个流程和/或步骤,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图3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900的示意性框图。该装置900包括:
接收单元910,用于接收AP发送的第一数据帧,所述第一数据帧中包括第一管理帧,所述第一管理帧携带多链路建立请求信息,所述多链路建立请求信息用于请求与STA之间建立多个通信链路,所述多个通信链路用于传输属于相同TID的多个MSDU,且所述多个通信链路中的至少一个通信链路上存在代理AP,所述至少一个通信链路包括所述第一代里AP所属的通信链路;
确定单元92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帧,确定第二数据帧,所述第二数据帧中包括所述第一管理帧;
发送单元930,用于向所述STA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管理帧还携带第一接收端地址、第一发送端地址、第一目的地址和第一以太类型信息,所述第一接收端地址为所述STA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发送端地址为所述AP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一目的地址为所述多链路建立请求信息的目的端的MAC地址,所述第一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IP协议处理负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帧携带第二接收端地址、第二发送端地址、第二目的地址、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接收端地址为所述第一代理AP的中继STA的MAC地址,所述第二发送端地址为所述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目的地址为所述STA的MAC地址或所述STA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802.11协议处理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和负载,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用于指示负载中包括用于多链路聚合的数据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920具体用于:根据第二接收端地址、所述第二目的地址、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生成所述第二数据帧,所述第二数据帧携带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数据帧还携带第三接收端地址、第三发送端地址,其中,所述第三接收端地址为所述STA的MAC地址,所述第三发送端地址为所述第一代理AP的中继AP的MAC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链路建立请求信息包括所述多个通信链路中每个通信链路的链路类型信息,所述链路类型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每个通信链路上是否存在代理AP。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通信链路包括第一通信链路,且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上存在至少一个代理AP时,所述多链路建立请求信息还包括第一链路信息,所述第一链路信息包括所述AP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服务访问点SAP的MAC地址、所述STA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所述至少一个代理AP的数量、所述至少一个代理AP中每个代理AP的中继STA的MAC地址和中继AP的MAC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通信链路包括第二通信链路,且所述第二通信链路上不存在代理AP时,所述多链路建立请求信息还包括第二链路信息,所述第二链路信息包括所述AP所属的第一服务访问点的MAC地址和所述STA所属的第二服务访问点的MAC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单元910还用于:接收所述STA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帧发送的第三数据帧,所述第三数据帧中包括第二管理帧,所述第二管理帧携带多链路建立响应信息,所述多链路建立响应信息用于响应与所述AP之间建立所述多个通信链路。
应理解,这里的装置900以功能单元的形式体现。这里的术语“单元”可以指ASIC)电子电路、用于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例如共享处理器、专有处理器或组处理器等)和存储器、合并逻辑电路和/或其它支持所描述的功能的合适组件。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装置900可以具体为上述方法300实施例中的第一代理AP,装置90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300实施例中与第一代理AP对应的各个流程和/或步骤,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图3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点1000,该接入点1000可以包括图28中所述的装置400,或者该接入点1000可以是图28中所述的装置400。该装置400可以采用如图34所示的硬件架构。该接入点1000可以包括处理器1010、收发器1020和存储器1030,该处理器1010、收发器1020和存储器1030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图28中的生成单元410所实现的相关功能可以由处理器1010来实现,发送单元420所实现的相关功能可以由处理器1010控制收发器1020来实现。
该处理器1010可以包括是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例如包括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在处理器是一个CPU的情况下,该CPU可以是单核CPU,也可以是多核CPU。
该收发器1020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和/或信息,以及接收数据和/或信息。该收发器可以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用于发送数据和/或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数据和/或信号。
该存储器1030包括但不限于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该存储器1030用于存储相关指令及数据。
存储器1030用于存储装置的程序代码和数据,可以为单独的器件或集成在处理器1010中。
具体地,所述处理器1010用于控制收发器与第二AP或STA进行信号传输。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图34仅仅示出了接入点1000的简化设计。在实际应用中,接入点1000还可以分别包含必要的其他元件,包含但不限于任意数量的收发器、处理器、控制器、存储器等,而所有可以实现本申请的装置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点1000可以被替换为芯片装置,例如可以为可用于装置中的通信芯片,用于实现装置中处理器的相关功能。该芯片装置可以为实现相关功能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专用集成芯片,***芯片,中央处理器,网络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微控制器,还可以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或其他集成芯片。该芯片中,可选的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当所述代码被执行时,使得处理器实现相应的功能。
图3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点1100,该接入点1100可以为图29中所述的装置500,或者,该接入点1100可以包括图29中所述的装置500。该装置500可以采用如图35所示的硬件架构。该接入点1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10、收发器1120和存储器1130,该处理器1110、收发器1120和存储器1130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图29中的生成单元520所实现的相关功能可以由处理器1110来实现,接收单元510和发送单元530所实现的相关功能可以由处理器1110控制收发器1120来实现。
该处理器1110可以包括是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例如包括一个或多个CPU,在处理器是一个CPU的情况下,该CPU可以是单核CPU,也可以是多核CPU。
该收发器1120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和/或信息,以及接收数据和/或信息。该收发器可以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用于发送数据和/或信息,接收器用于接收数据和/或信息。
该存储器1130包括但不限于是RAM、ROM、EPROM、CD-ROM,该存储器1130用于存储相关指令及数据。
存储器1130用于存储装置的程序代码和数据,可以为单独的器件或集成在处理器1110中。
具体地,所述处理器1110用于控制收发器与第一AP或STA进行信号传输。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图35仅仅示出了接入点1100的简化设计。在实际应用中,接入点1100还可以分别包含必要的其他元件,包含但不限于任意数量的收发器、处理器、控制器、存储器等,而所有可以实现本申请的装置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点1100可以被替换为芯片装置,例如可以为可用于装置中的通信芯片,用于实现装置中处理器的相关功能。该芯片装置可以为实现相关功能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专用集成芯片,***芯片,中央处理器,网络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微控制器,还可以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或其他集成芯片。该芯片中,可选的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当所述代码被执行时,使得处理器实现相应的功能。
图3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站点1200,该站点1200可以为图30中所述的装置600,或者,该站点1200可以包括图30中所述的装置600。该装置600可以采用如图36所示的硬件架构。该站点1200可以包括处理器1210、收发器1220和存储器1230,该处理器1210、收发器1220和存储器1230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图30中的生成单元610所实现的相关功能可以由处理器1210来实现,发送单元620所实现的相关功能可以由处理器1210控制收发器1220来实现。
该处理器1210可以包括是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例如包括一个或多个CPU,在处理器是一个CPU的情况下,该CPU可以是单核CPU,也可以是多核CPU。
该收发器1220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和/或信息,以及接收数据和/或信息。该收发器可以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用于发送数据和/或信息,接收器用于接收数据和/或信息。
该存储器1230包括但不限于是RAM、ROM、EPROM、CD-ROM,该存储器1230用于存储相关指令及数据。
存储器1230用于存储装置的程序代码和数据,可以为单独的器件或集成在处理器1210中。
具体地,所述处理器1210用于控制收发器与第一AP或第二AP进行信号传输。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图36仅仅示出了站点1200的简化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站点1200还可以分别包含必要的其他元件,包含但不限于任意数量的收发器、处理器、控制器、存储器等,而所有可以实现本申请的装置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站点1200可以被替换为芯片装置,例如可以为可用于装置中的通信芯片,用于实现装置中处理器的相关功能。该芯片装置可以为实现相关功能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专用集成芯片,***芯片,中央处理器,网络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微控制器,还可以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或其他集成芯片。该芯片中,可选的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当所述代码被执行时,使得处理器实现相应的功能。
图3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点1300,该接入点1300可以为图31中所述的装置700,或者,该接入点1300可以包括图31中所述的装置700。该装置700可以采用如图37所示的硬件架构。该接入点1300可以包括处理器1310、收发器1320和存储器1330,该处理器1310、收发器1320和存储器1330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图31中的生成单元720所实现的相关功能可以由处理器1310来实现,接收单元710和发送单元730所实现的相关功能可以由处理器1310控制收发器1320来实现。
该处理器1310可以包括是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例如包括一个或多个CPU,在处理器是一个CPU的情况下,该CPU可以是单核CPU,也可以是多核CPU。
该收发器1320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和/或信息,以及接收数据和/或信息。该收发器可以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用于发送数据和/或信息,接收器用于接收数据和/或信息。
该存储器1330包括但不限于是RAM、ROM、EPROM、CD-ROM,该存储器1330用于存储相关指令及数据。
存储器1330用于存储装置的程序代码和数据,可以为单独的器件或集成在处理器1310中。
具体地,所述处理器1310用于控制收发器与第一AP或STA进行信号传输。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图37仅仅示出了接入点1300的简化设计。在实际应用中,接入点1300还可以分别包含必要的其他元件,包含但不限于任意数量的收发器、处理器、控制器、存储器等,而所有可以实现本申请的装置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点1300可以被替换为芯片装置,例如可以为可用于装置中的通信芯片,用于实现装置中处理器的相关功能。该芯片装置可以为实现相关功能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专用集成芯片,***芯片,中央处理器,网络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微控制器,还可以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或其他集成芯片。该芯片中,可选的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当所述代码被执行时,使得处理器实现相应的功能。
图3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点1400,该接入点1400可以为图32中所述的装置800,或者,该接入点1400可以包括图32中所述的装置800。该装置800可以采用如图38所示的硬件架构。该接入点1400可以包括处理器1410、收发器1420和存储器1430,该处理器1410、收发器1420和存储器1430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图32中的生成单元810所实现的相关功能可以由处理器1410来实现,接收单元830和发送单元820所实现的相关功能可以由处理器1410控制收发器1420来实现。
该处理器1410可以包括是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例如包括一个或多个CPU,在处理器是一个CPU的情况下,该CPU可以是单核CPU,也可以是多核CPU。
该收发器1420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和/或信息,以及接收数据和/或信息。该收发器可以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用于发送数据和/或信息,接收器用于接收数据和/或信息。
该存储器1430包括但不限于是RAM、ROM、EPROM、CD-ROM,该存储器1430用于存储相关指令及数据。
存储器1430用于存储装置的程序代码和数据,可以为单独的器件或集成在处理器1410中。
具体地,所述处理器1410用于控制收发器与第一代理AP或STA进行信号传输。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图38仅仅示出了接入点1400的简化设计。在实际应用中,接入点1400还可以分别包含必要的其他元件,包含但不限于任意数量的收发器、处理器、控制器、存储器等,而所有可以实现本申请的装置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点1400可以被替换为芯片装置,例如可以为可用于装置中的通信芯片,用于实现装置中处理器的相关功能。该芯片装置可以为实现相关功能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专用集成芯片,***芯片,中央处理器,网络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微控制器,还可以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或其他集成芯片。该芯片中,可选的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当所述代码被执行时,使得处理器实现相应的功能。
图3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点1500,该接入点1500可以为图33中所述的装置900,或者,该接入点1500可以包括图33中所述的装置900。该装置900可以采用如图39所示的硬件架构。该接入点1500可以包括处理器1510、收发器1520和存储器1530,该处理器1510、收发器1520和存储器1530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图33中的确定单元920所实现的相关功能可以由处理器1510来实现,接收单元910和发送单元930所实现的相关功能可以由处理器1510控制收发器1520来实现。
该处理器1510可以包括是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例如包括一个或多个CPU,在处理器是一个CPU的情况下,该CPU可以是单核CPU,也可以是多核CPU。
该收发器1520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和/或信息,以及接收数据和/或信息。该收发器可以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用于发送数据和/或信息,接收器用于接收数据和/或信息。
该存储器1530包括但不限于是RAM、ROM、EPROM、CD-ROM,该存储器1530用于存储相关指令及数据。
存储器1530用于存储装置的程序代码和数据,可以为单独的器件或集成在处理器1510中。
具体地,所述处理器1510用于控制收发器与AP或STA进行信号传输。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图39仅仅示出了接入点1500的简化设计。在实际应用中,接入点1500还可以分别包含必要的其他元件,包含但不限于任意数量的收发器、处理器、控制器、存储器等,而所有可以实现本申请的装置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点1500可以被替换为芯片装置,例如可以为可用于装置中的通信芯片,用于实现装置中处理器的相关功能。该芯片装置可以为实现相关功能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专用集成芯片,***芯片,中央处理器,网络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微控制器,还可以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或其他集成芯片。该芯片中,可选的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当所述代码被执行时,使得处理器实现相应的功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快闪存储器、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9)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入点AP生成第一数据帧,所述第一数据帧携带第一媒体接入控制服务数据单元MSDU、所述第一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一MSDU的传输标识TID;
所述第一AP生成第二数据帧,所述第二数据帧中包括第三数据帧,所述第三数据帧携带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二MSDU的TID,其中,所述第一MSDU和所述第二MSDU的TID相同,且所述第一MSDU和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是按照获取的顺序分配的;
所述第一AP向站点STA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帧;
所述第一AP向第二AP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数据帧还携带第一接收端地址、第一发送端地址、源地址和第一以太类型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接收端地址为所述STA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服务访问点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一发送端地址为所述第一AP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所述源地址为所述第二MSDU的源端的MAC地址,所述第一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IP协议处理负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据帧还携带第二接收端地址、第二发送端地址、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接收端地址为所述第二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发送端地址为所述第一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802.11MAC协议处理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和负载,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用于指示负载中包括用于多链路聚合的数据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据帧还携带第二接收端地址、第二发送端地址、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接收端地址为所述STA的SAP地址,所述第二发送端地址为所述第一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802.11MAC协议处理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和负载,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用于指示负载中包括用于多链路聚合的数据帧。
5.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接入点AP接收第一AP发送的第二数据帧,所述第二数据帧中包括第三数据帧,所述第三数据帧携带第二媒体接入控制服务数据单元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二MSDU的传输标识TID;
所述第二AP根据所述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二MSDU的TID,生成第四数据帧,所述第四数据帧携带所述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二MSDU的TID;
所述第二AP向站点STA发送所述第四数据帧,其中,所述第一AP与所述STA之间存在通信链路,所述通信链路用于传输第一数据帧,所述第一数据帧携带第一MSDU、所述第一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一MSDU的TID,所述第一MSDU和所述第二MSDU的TID相同,且所述第一MSDU和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是按照所述第一AP获取的顺序分配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数据帧还携带第一接收端地址、第一发送端地址、源地址和第一以太类型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接收端地址为所述STA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服务访问点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一发送端地址为所述第一AP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所述源地址为所述第二MSDU的源端的MAC地址,所述第一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IP协议处理负载。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据帧还携带第二接收端地址、第二发送端地址、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接收端地址为所述第二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发送端地址为所述第一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802.11MAC协议处理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和负载,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用于指示负载中包括用于多链路聚合的数据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AP根据所述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二MSDU的TID,生成第四数据帧,包括:
所述第二AP根据所述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所述第二MSDU的TID、所述第二接收端地址、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生成所述第四数据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数据帧还携带第三接收端地址、第三发送端地址、所述源地址和所述第一以太类型信息,所述第三接收端地址为所述STA的MAC地址,所述第三发送端地址为所述第二AP的MAC地址。
10.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据帧还携带第二接收端地址、第二发送端地址、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接收端地址为所述STA的SAP地址,所述第二发送端地址为所述第一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802.11MAC协议处理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和负载,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用于指示负载中包括用于多链路聚合的数据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AP根据所述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二MSDU的TID,生成第四数据帧,包括:
所述第二AP根据所述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所述第二MSDU的TID、所述第二接收端地址、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生成所述第四数据帧,所述第四数据帧中包括所述第三数据帧、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数据帧还携带第三接收端地址、第三发送端地址,其中,所述第三接收端地址为所述STA的MAC地址,所述第三发送端地址为所述第二AP的MAC地址。
13.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站点STA生成第一数据帧,所述第一数据帧携带第一媒体接入控制服务数据单元MSDU、所述第一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一MSDU的传输标识TID;
所述STA生成第二数据帧,所述第二数据帧携带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二MSDU的TID,其中,所述第一MSDU和所述第二MSDU的TID相同,且所述第一MSDU和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是按照获取的顺序分配的;
所述STA向第一AP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帧;
所述STA向第二AP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据帧还携带第一接收端地址、第一发送端地址、第一目的地址和第一以太类型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接收端地址为所述第一AP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服务访问点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一发送端地址为所述STA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一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二MSDU的目的端的MAC地址,所述第一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IP协议处理负载。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据帧中包括第三数据帧,所述第三数据帧携带所述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二MSDU的TID。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数据帧还携带第一接收端地址、第一发送端地址、第一目的地址和第一以太类型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接收端地址为所述第一AP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服务访问点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一发送端地址为所述STA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一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MSDU的目的端的MAC地址,所述第一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IP协议处理负载。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据帧还携带第二接收端地址、第二发送端地址、第二目的地址、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接收端地址为所述第二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发送端地址为所述STA的MAC地址,所述第二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AP的MAC地址或所述第一AP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802.11MAC协议处理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和负载,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用于指示负载中包括用于多链路聚合的数据帧。
18.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接入点AP接收站点STA发送的第二数据帧,所述第二数据帧携带第二媒体接入控制服务数据单元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二MSDU的传输标识TID;
所述第二AP根据所述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二MSDU的TID,生成第三数据帧,所述第三数据帧携带所述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二MSDU的TID;
所述第二AP向第一AP发送所述第三数据帧,其中,所述第一AP与所述STA之间存在通信链路,所述通信链路用于传输第一数据帧,所述第一数据帧携带第一MSDU、所述第一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一MSDU的TID,所述第一MSDU和所述第二MSDU的TID相同,且所述第一MSDU和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是按照所述STA获取的顺序分配的。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据帧还携带第一接收端地址、第一发送端地址、第一目的地址和第一以太类型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接收端地址为所述第一AP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服务访问点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一发送端地址为所述STA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一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二MSDU的目的端的MAC地址,所述第一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IP协议处理负载。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AP根据所述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二MSDU的TID,生成第三数据帧,包括:
所述第二AP根据所述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所述第二MSDU的TID和所述第一接收端地址,生成所述第三数据帧,所述第三数据帧中包括所述第二数据帧。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数据帧还携带第二接收端地址、第二发送端地址、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第一负载类型信息,所述第二接收端地址为所述第一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发送端地址为所述第二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802.11MAC协议处理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和负载,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用于指示负载中包括用于多链路聚合的数据帧。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据帧中包括第四数据帧,所述第四数据帧携带所述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二MSDU的TID。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数据帧还携带第一接收端地址、第一发送端地址、第一目的地址和第一以太类型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接收端地址为所述第一AP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服务访问点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一发送端地址为所述STA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一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MSDU的目的端的MAC地址,所述第一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IP协议处理负载。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据帧还携带第二接收端地址、第二发送端地址、第二目的地址、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接收端地址为所述第二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发送端地址为所述STA的MAC地址,所述第二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AP的MAC地址或所述第一AP所属的多链路实体的SAP的MAC地址,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通过802.11MAC协议处理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和负载,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用于指示负载中包括用于多链路聚合的数据帧。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AP根据所述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和所述第二MSDU的TID,生成第三数据帧,包括:
所述第二AP根据所述第二MSDU、所述第二MSDU的序列号、所述第二MSDU的TID,所述第二接收端地址、所述第二目的地址、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生成所述第三数据帧,所述第三数据帧中包括所述第四数据帧、所述第二以太类型信息和所述第一负载类型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数据帧还携带第三接收端地址和第三发送端地址,其中,所述第三接收端地址为所述第一AP的MAC地址,所述第三发送端地址为所述第二AP的MAC地址。
27.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单元。
2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指令。
29.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包含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1078493.XA 2019-11-06 2019-11-06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27887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78493.XA CN112788749B (zh) 2019-11-06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PCT/CN2020/123419 WO2021088666A1 (zh) 2019-11-06 2020-10-23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7/732,090 US20220255849A1 (en) 2019-11-06 2022-04-28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78493.XA CN112788749B (zh) 2019-11-06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88749A true CN112788749A (zh) 2021-05-11
CN112788749B CN112788749B (zh) 2024-08-02

Family

ID=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24451A1 (zh) * 2022-12-14 2024-06-2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帧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44448A1 (en) * 2012-09-29 2015-08-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relay operation in wireless lan system
CN106060875A (zh) * 2016-05-12 2016-10-26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站点
US20190150214A1 (en) * 2017-01-19 2019-05-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cket based link aggregation architectures
CN110199494A (zh) * 2017-01-19 2019-09-0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链路聚合建立和重新配置的信令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44448A1 (en) * 2012-09-29 2015-08-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relay operation in wireless lan system
CN106060875A (zh) * 2016-05-12 2016-10-26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站点
US20190150214A1 (en) * 2017-01-19 2019-05-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cket based link aggregation architectures
CN110199494A (zh) * 2017-01-19 2019-09-0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链路聚合建立和重新配置的信令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3-142757"", 3GPP TSG_RAN\\WG3_IU, 7 November 2014 (2014-11-07)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24451A1 (zh) * 2022-12-14 2024-06-2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帧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88666A1 (zh) 2021-05-14
US20220255849A1 (en) 2022-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91059B2 (en) Methods,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for sidelink identification
US20200221538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KR102094370B1 (ko)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 다중 사용자 업링크 매체 액세스 제어 프로토콜들을 구현하기 위한 버퍼 상태 보고들을 요청하기 위한 방법들 및 장치
US20220255849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1174884A1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EP4106482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3753352B1 (en) Wireless device,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by
EP3269091B1 (en) Communication network aggregation test payload
US11509597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JP7487278B2 (ja) データ送信方法及び関連する装置
WO2021062803A1 (zh) 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及装置
JP2023504763A (ja) QoSマッピング
CN112788749B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21062717A1 (zh) 一种缓冲区状态报告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0259206A1 (zh) 参数传输方法、装置及***
WO2020199046A1 (zh) 一种Wi-Fi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19226098A1 (en) Methods, transmitting node and receiving user equipment for handling a pdu based on 3gpp release, version or feature
WO2023092487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WO2019203703A1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handling data packets
RU2803196C1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пакета данных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JP7488377B2 (ja) マルチキャスト通信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WO2023001010A1 (zh) 一种通信方法以及装置
WO2022252166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设备
WO2023202660A1 (zh) 一种跨分布式单元du的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4139892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