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75464B - 电动驱动钻 - Google Patents

电动驱动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75464B
CN112775464B CN202011161604.6A CN202011161604A CN112775464B CN 112775464 B CN112775464 B CN 112775464B CN 202011161604 A CN202011161604 A CN 202011161604A CN 112775464 B CN112775464 B CN 1127754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ring
mode
switching ring
swi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6160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75464A (zh
Inventor
神谷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7754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754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754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754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1Gearings, speed selectors, clutch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rotary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1/00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 B25B21/02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with means for imparting impact to screwdriver blade or nut socket
    • B25B21/023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with means for imparting impact to screwdriver blade or nut socket for imparting an axial impact, e.g. for self-tapping screw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45/00Hand-held or like portable drilling machines, e.g. drill guns; Equipment therefor
    • B23B45/02Hand-held or like portable drilling machines, e.g. drill guns; Equipment therefor driven by electric pow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45/00Hand-held or like portable drilling machines, e.g. drill guns; Equipment therefor
    • B23B45/008Gear boxes, clutches, bearings, feeding mechanisms or like equip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1/00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 B25B21/02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with means for imparting impact to screwdriver blade or nut socket
    • B25B21/026Impact clutch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3/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spanners, wrenches, screwdrivers
    • B25B23/14Arrangement of torque limiters or torque indicators in wrenches or screwdrivers
    • B25B23/141Mechanical overload release coupl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6/00Portable percussive machines with superimposed rotation, the rotational movement of the output shaft of a motor being modified to generate axial impacts on the tool b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11/00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with electromotor or other motor drive
    • B25D2211/06Means for driving the impulse member
    • B25D2211/062Cam-actuated impulse-driving mechanisms
    • B25D2211/064Axial cams, e.g. two camming surfaces coaxial with drill spind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rilling And Boring (AREA)
  • Portable Power Tool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动驱动钻,其操作性良好地能实施作业模式的切换及离合器机构的释放值的切换。电动驱动钻具备:马达;主轴,其通过从马达传递的旋转力而旋转;离合器机构,其在作用于主轴的旋转负载达到释放值时将传递于主轴的旋转力切断;以及转换环,通过沿旋转方向操作该转换环,来切换离合器机构进行工作的离合器模式、与离合器机构不进行工作的非离合器模式。离合器机构具有调整释放值的弹性部件。在离合器模式下,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前侧操作转换环,弹性部件进行弹性变形,使得释放值变小,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后侧操作转换环,弹性部件进行弹性变形,使得释放值变大。通过朝旋转方向前侧操作转换环,离合器机构从离合器模式被切换为非离合器模式。

Description

电动驱动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驱动钻。
背景技术
在电动工具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公知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那样的振动驱动钻。在专利文献1中,振动驱动钻具备:模式转换环与转换环(changeling)。通过对模式转换环进行操作,能够对振动驱动钻的作业模式进行切换。振动驱动钻的作业模式包括:离合器机构进行工作的离合器模式、以及离合器机构不进行工作的非离合器模式。非离合器模式包括:振动机构不进行工作的钻孔模式、以及振动机构进行工作的振动钻孔模式。在离合器模式下,通过对转换环进行操作,能够对离合器机构的释放值进行调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002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期望着操作性良好地能够实施作业模式的切换以及离合器机构的释放值的切换的技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驱动钻,其操作性良好地能够实施作业模式的切换以及离合器机构的释放值的切换。
根据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动驱动钻,其中,该电动驱动钻具备:马达;主轴,其通过从所述马达传递来的旋转力而进行旋转;离合器机构,其在作用于所述主轴的旋转负载达到了释放值时,将传递于所述主轴的旋转力进行切断;以及转换环,通过沿着旋转方向对该转换环进行操作,对所述离合器机构进行工作的离合器模式、与所述离合器机构不进行工作的非离合器模式进行切换,所述离合器机构具有:用于对所述释放值进行调整的弹性部件,在所述离合器模式下,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前侧对所述转换环进行操作,所述弹性部件进行弹性变形,使得所述释放值变小,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后侧对所述转换环进行操作,所述弹性部件进行弹性变形,使得所述释放值变大,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前侧对所述转换环进行操作,所述离合器机构从所述离合器模式被切换为所述非离合器模式。
根据本申请,提供一种操作性良好地能够实施作业模式的切换以及离合器机构的释放值的切换的电动驱动钻。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驱动钻的右视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驱动钻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驱动钻的后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驱动钻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驱动钻进行了分解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罩的右视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罩的主视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罩的后视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驱动钻的侧视截面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驱动钻的一部分的侧视截面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力传递机构的后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力传递机构的前部以及输出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表示从左后方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换环而得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从右后方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换环而得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从左后方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换环以及罩环而得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从右后方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换环以及罩环而得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力传递机构的侧视截面图。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力传递机构的侧视截面图。
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驱动钻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力传递机构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21是表示从后方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力传递机构的一部分而得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模式切换机构的截面图。
图23是表示从后方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模式切换机构的一部分而得的立体图。
图24是表示从后方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模式切换机构的一部分而得的立体图。
图25是表示从后方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模式切换机构的一部分而得的立体图。
图26是表示从前方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模式切换机构的一部分而得的立体图。
图27是表示从前方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模式切换机构的一部分而得的立体图。
图28是表示从前方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模式切换机构的一部分而得的立体图。
图29是表示从前方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模式切换机构的一部分而得的立体图。
图30是表示从前方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换环而得的立体图。
图31是用于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换环的旋转方向与作业模式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32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合器模式下的电动驱动钻的状态的图。
图33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离合器模式朝向钻孔模式进行转移时的电动驱动钻的状态的图。
图34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孔模式下的电动驱动钻的状态的图。
图35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钻孔模式下的电动驱动钻的状态的图。
图36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合器模式下的电动驱动钻的状态的图。
图37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合器模式下的电动驱动钻的状态的放大图。
图38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合器模式下的电动驱动钻的状态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动驱动钻;2…蓄电池装配部;3…动力传递机构;4…控制器;5…灯;6A…螺丝;6B…螺丝;6C…螺丝;7…蓄电池组;7A…解除按钮;10…马达;11…定子;11A…定子铁心;11B…前侧绝缘子;11C…后侧绝缘子;11D…线圈;11E…传感器电路基板;11F…接线部件;12…转子;12A…转子铁心;12B…永磁体;13…转子轴;14…轴承;15…轴承;16…离心风扇;17…触发器开关;17A…触发器部件;17B…开关主体;18…正反切换杆;20…减速机构;21…第1行星齿轮机构;21C…第1齿轮架;21Ca…圆板部;21Cb…销;21Cc…外齿;21N…滚针轴承;21P…行星齿轮;21R…内齿轮;21Ra…环部;21Rb…凸部;21Rc…内齿;21S…小齿轮;22…第2行星齿轮机构;22C…第2齿轮架;22Ca…圆板部;22Cb…销;22Cc…开口;22P…行星齿轮;22R…内齿轮;22Ra…环部;22Rb…外齿;22Rc…内齿;22Rd…沟;22S…太阳齿轮;23…第3行星齿轮机构;23C…第3齿轮架;23Ca…圆板部;23Cb…销;23Cc…凸部;23P…行星齿轮;23R…内齿轮;23Ra…环部;23Rb…离合器凸轮;23Rc…内齿;23Rd…凸部;23S…太阳齿轮;24…速度切换环;24A…环部;24B…连结部;24C…凸部;24D…突起部;24E…突起部;24F…销;25…耦合环;25A…环部;25B…内齿;25C…凸部;26…垫圈;27…盘簧;28…速度切换杆;28F…前部;30…振动机构;31…第1凸轮;31A…环部;31B…凸轮齿;32…第2凸轮;32A…环部;32B…凸轮齿;32C…爪;33…振动切换杆;33A…主体部;33B…沟部;33C…突出部;33D…爪;34…垫圈;35…盘簧;36…销;36A…阶梯部;37…滚珠;38…第1保持器;39…第2保持器;39A…环部;39B…凸部;39C…凹部;39D…前表面;40…离合器机构;41…离合器切换环;41A…环部;41B…内螺纹槽;41C…锁定杆保持部;41Ca…第1突起部;41Cb…第2突起部;41D…圆弧板;42…锁定杆;42A…基部;42B…从动件;42C…弹簧;42D…杆部;43…弹簧支架;43A…圆筒部;43B…外螺纹槽;43C…支承板;43D…弹簧保持部;43E…肋;44…盘簧;45…垫圈;45A…环部;45B…突出部;45C…突出部;46…离合器销套;46A…圆筒部;46B…突出部;47…离合器销;50…模式切换机构;51…支承环;51A…环部;51B…凸轮突起;51C…凸部;52…销支架;52A…环部;52B…凹部;52C…弹簧保持部;52D…销保持部;53…锁定销;53A…沟;55…钻孔切换环;55A…环部;55B…凸轮凹部;55C…凹部;55D…凸部;55E…凸部;56…振动切换环;56A…环部;56B…凹部;56C…凹部;57…凸轮板;57A…凸轮板前部;57B…凸轮板后部;57C…内螺纹孔;57D…缺口;57E…缺口;57F…缺口;57G…小径部;57H…大径部;57I…倾斜部;58…罩环;58A…环部;58B…突出部;58C…钩部;59…转换环;59A…操作环部;59B…肋;59C…第1凹部;59D…第2凹部;59N…缺口;59T…端面;60…输出机构;61…主轴;61A…凸缘部;61B…前阶梯部;61C…中阶梯部;61D…后阶梯部;61E…装配部;61F…主轴孔;62…卡盘;63…轴承;64…轴承;65…簧环;66…辊;67…锁定凸轮;67A…圆筒部;67B…凸部;68…锁定环;68A…圆筒部;68B…内凸缘部;68C…外凸缘部;68D…突出部;69…夹持件;70…盘簧;71…螺丝;72…板簧;72A…中央部;80…指示标记;81…符号;81A…符号;81B…符号;82…符号;83…符号;100…外壳;100L…左外壳;100R…右外壳;110…把持外壳;120…主体外壳;120A…开口;120B…开口;130…进气口;140…排气口;150…凸部;200…外罩;210…托架;211…圆筒部;212…凸部;213…圆板部;214…孔;215…狭缝;216…沟;220…齿轮箱;221…圆筒部;222…凸部;223…肋;224…突出部;225…引导沟;226…狭缝;230…齿轮外壳;231…外筒部;232…凸部;233…凹部;234…突出部;235…内筒部;236…环部;237…螺纹孔;238…贯通孔;239…凹部;240…螺丝;241…凸部;242…凸部;243…孔;300…后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本申请不限定于实施方式。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能够适当地组合。另外,有时也不使用一部分的构成要素。
在实施方式中,使用左、右、前、后、上、以及下这样的用语,来说明各部分的位置关系。这些用语表示:以电动驱动钻1的中心为基准的相对位置或者方向。在实施方式中,电动驱动钻1是振动驱动钻。
在实施方式中,将与主轴61的旋转轴AX相平行的方向适当地称为轴向,将环绕旋转轴AX的周围的方向适当地称为周向或者旋转方向,将旋转轴AX的放射方向适当地称为径向。关于径向,将相距旋转轴AX较近的位置或者接近旋转轴AX的方向适当地称为:径向内侧,将相距旋转轴AX较远的位置或者远离旋转轴AX的方向适当地称为:径向外侧。另外,将旋转方向的一侧适当地称为旋转方向前侧,将旋转方向的另一侧适当地称为旋转方向后侧。
在实施方式中,旋转轴AX沿着前后方向延伸。轴向和前后方向是一致的。
[电动驱动钻的概要]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驱动钻1的右视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驱动钻1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驱动钻1的后视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驱动钻1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驱动钻1进行了分解的状态的侧视图。
如图1、图2、图3、图4、以及图5所示,电动驱动钻1具备:外壳100、外罩200、后罩300、马达10、动力传递机构3、输出机构60、蓄电池装配部2、控制器4、以及灯5。
另外,电动驱动钻1具备:触发器开关17、正反切换杆18、速度切换杆28、以及转换环59。
外壳100包括:把持外壳110、以及被配置于把持外壳110的上方的主体外壳120。把持外壳110与主体外壳120呈一体。
外壳100由合成树脂制成。在实施方式中,外壳100包括:左外壳100L、以及右外壳100R。左外壳100L与右外壳100R通过螺丝6A而被固定。通过将左外壳100L与右外壳100R进行固定,来形成外壳100。
把持外壳110供作业者握持。把持外壳110从主体外壳120的下部朝向下方突出出来。蓄电池装配部2被配置于:把持外壳110的下方。
主体外壳120呈筒状。如图5所示,外罩200的一部分被***于:主体外壳120的前部的开口120A。主体外壳120的后部的开口120B由后罩300来覆盖。如图1、图2、以及图4所示,外罩200通过螺丝6B而被固定于主体外壳120。如图1、图3、以及图4所示,后罩300通过螺丝6C而被固定于主体外壳120。如图5所示,后罩300被配置为:对主体外壳120的后部的开口120B进行覆盖。
主体外壳120具有进气口130。后罩300具有排气口140。排气口140设置于进气口130的后方。进气口130将主体外壳120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连接起来。排气口140将主体外壳120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连接起来。进气口130分别设置于:主体外壳120的左部以及右部。排气口140分别设置于:后罩300的左部以及右部。主体外壳120的外部空间的空气经由进气口130而流入到主体外壳120的内部空间。主体外壳120的内部空间的空气经由排气口140而流出到主体外壳120的外部空间。
马达10产生:用于使输出机构60进行转动的旋转力。马达10被收容于主体外壳120。
动力传递机构3将由马达10所产生的旋转力传递于输出机构60。动力传递机构3具有多个齿轮。动力传递机构3被收容于外罩200。
输出机构60基于经由动力传递机构3从马达10被传递来的旋转力,而进行转动。输出机构60包括:通过经由动力传递机构3且从马达10被传递来的旋转力而以旋转轴AX为中心进行旋转的主轴61、以及用于安装前端工具的卡盘62。
蓄电池组7连接于蓄电池装配部2。蓄电池装配部2设置于把持外壳110的下方。蓄电池组7被装配于蓄电池装配部2。蓄电池组7能够相对于蓄电池装配部2进行拆装。蓄电池组7通过被装配于蓄电池装配部2,能够对电动驱动钻1供电。马达10基于从蓄电池组7被供给来的电力而进行转动。
蓄电池组7包括二次电池。在实施方式中,蓄电池组7包括充电式的锂离子电池。蓄电池组7具有解除按钮7A。解除按钮7A是为了将蓄电池装配部2与蓄电池组7之间的固定进行解除而***作的。解除按钮7A设置于:蓄电池组7的前表面。
控制器4输出:用于对马达10进行控制的控制信号。控制器4被收容于蓄电池装配部2。
灯5设置于:把持外壳110的前部的上部。灯5射出:用于对电动驱动钻1的前方进行照明的照明光。灯5包括例如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灯5沿着左右方向而设置有2个。
触发器开关17设置于把持外壳110。触发器开关17包括:触发器部件17A与开关主体17B。开关主体17B被收容于把持外壳110。触发器部件17A从把持外壳110的前部的上部朝向前方突出出来。利用握持着把持外壳110的作业者的手指,对触发器部件17A进行操作,由此能够对马达10的转动与停止进行切换。
正反切换杆18设置于:把持外壳110的上部。正反切换杆18由作业者进行操作,以便朝向左右进行移动。通过朝向左右对正反切换杆18进行操作,能够将马达10的旋转方向从正转方向以及反转方向之中的一方朝向另一方进行切换。通过对马达10的旋转方向进行切换,能够对主轴61的旋转方向进行切换。
速度切换杆28设置于:主体外壳120的上部。速度切换杆28由作业者进行操作,以便朝向前后进行移动。通过朝向前后对速度切换杆28进行操作,能够将主轴61的旋转速度从第1速度以及比第1速度还要高的第2速度之中的一方朝向另一方进行切换。
转换环59被配置于:外罩200的前方。转换环59由作业者进行操作。通过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能够对电动驱动钻1的作业模式进行切换。
电动驱动钻1的作业模式包括:基于作用于主轴61的旋转负载而将传递于主轴61的旋转力进行切断的离合器模式、以及与作用于主轴61的旋转负载无关地朝向主轴61传递旋转力的非离合器模式。非离合器模式包括:主轴61沿着轴向进行振动的振动钻孔模式、以及主轴61不沿着轴向进行振动的钻孔模式。
在离合器模式下,通过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来设定:用于将传递于主轴61的旋转力进行切断的释放值。释放值是:作用于主轴61的旋转负载所涉及的值。当作用于主轴61的旋转负载达到了释放值时,传递于主轴61的旋转力就会被切断。
[外罩]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罩200的右视图。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罩200的主视图。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罩200的后视图。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驱动钻1的侧视截面图。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驱动钻1的一部分的侧视截面图。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力传递机构3的后部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力传递机构3的前部以及输出机构60的分解立体图。
例如,如图6、图7、以及图8所示,外罩200具有:托架210、被配置于托架210的前方的齿轮箱220、以及被配置于齿轮箱220的前方的齿轮外壳230。转换环59被配置于:齿轮外壳230的前方。
例如,如图11所示,托架210具有:圆筒部211、以及从圆筒部211的外表面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出来的凸部212。凸部212以在周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在凸部212设置有螺纹孔。
齿轮箱220具有:圆筒部221、以及从圆筒部221的外表面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出来的凸部222。凸部222以在周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在凸部222设置有螺纹孔。
例如,如图12所示,齿轮外壳230具有:外筒部231、以及从外筒部231的外表面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出来的凸部232。凸部232以在周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在凸部232设置有螺纹孔。
托架210、齿轮箱220以及齿轮外壳230通过配置在凸部222的螺纹孔、凸部212的螺纹孔、以及凸部232的螺纹孔中的螺丝240,而被固定。
齿轮外壳230具有:设置于外筒部231的外表面的凹部233、设置于外筒部231的上部的突出部234、从外筒部231的外表面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出来的凸部241、以及设置于外筒部231的下部的凸部242。
侧手柄(未图示)的至少一部分***于凹部233。凸部241比凸部232更靠径向外侧突出出来。在凸部241设置有螺纹孔。凸部242在外筒部231的下部且沿着左右方向设置有2个。左侧的凸部242的下部朝向左方弯曲。右侧的凸部242的下部朝向右方弯曲。
如图1、图2、图3、图4、以及图5所示,外罩200的至少一部分从主体外壳120的前部的开口被***于主体外壳120。外罩200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主体外壳120的前方。在实施方式中,托架210、齿轮箱220、以及齿轮外壳230的后部被配置于:主体外壳120的内侧位置。凸部242与主体外壳120的内表面相接触。通过凸部242与主体外壳120的内表面之间的接触,能够抑制主体外壳120与外罩200之间的分离。
主体外壳120具有:从主体外壳120的外表面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出来的凸部150。凸部150以沿着周向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4个)。在凸部150设置有螺纹孔。主体外壳120与外罩200通过配置在凸部150的螺纹孔以及凸部241的螺纹孔中的螺丝6C,而被固定。
齿轮外壳230的突出部234被配置于:速度切换杆28的前方。速度切换杆28的前部28F与突出部234相对置。在突出部234的后表面设置有孔234M。速度切换杆28的前部28F能够进入到:突出部234的后表面的孔234M。
主轴61的前端部被配置于:比转换环59更靠前方的位置。
[电动驱动钻的内部构造的概要]
例如,如图9所示,开关主体17B被配置于:把持外壳110的内部空间的上部。开关主体17B连接于触发器部件17A。通过朝后方拉动的方式对触发器部件17A进行操作,开关主体17B将用于使马达10进行转动的操作信号输出到控制器4。通过对触发器部件17A进行操作,从蓄电池组7朝向马达10供电,由此使马达10进行转动。马达10基于从开关主体17B被输出的操作信号而进行转动。
控制器4被配置于:蓄电池装配部2的内部空间的下部。控制器4包括:用于使马达10进行转动的控制电路基板。控制器4基于从开关主体17B被输出来的操作信号,而输出:用于使马达10进行转动的控制信号。
马达10被配置于:主体外壳120的内部空间。马达10的旋转轴沿着前后方向延伸。马达10的旋转轴与主轴61的旋转轴AX相一致。作业者通过对触发器开关17进行操作,能够将马达10进行启动。作业者通过对正反切换杆18进行操作,能够将马达10的旋转方向进行变更。
马达10是:内转子型的无刷马达。马达10具有:筒状的定子11、被配置于定子11的内侧位置的转子12、以及被配置于转子12的内侧且被固定于转子12的转子轴13。
定子11具有:包括已被层叠的多个钢板的定子铁心11A、被配置于定子铁心11A的前部的前侧绝缘子11B、被配置于定子铁心11A的后部的后侧绝缘子11C、借助前侧绝缘子11B以及后侧绝缘子11C而被卷绕于定子铁心11A的多个线圈11D、被安装于前侧绝缘子11B的传感器电路基板11E、以及被支承于前侧绝缘子11B的接线部件11F。传感器电路基板11E具有:用于对转子12的旋转进行检测的多个旋转检测元件。接线部件11F将多个线圈11D连接起来。接线部件11F借助引线而连接于控制器4。
转子12具有:被配置于转子轴13的周围的筒状的转子铁心12A、以及被保持于转子铁心12A的多个永磁体12B。
转子轴13通过转子12的旋转而进行旋转。转子轴13的旋转轴与主轴61的旋转轴AX相一致。转子轴13的前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被支承于轴承14。转子轴13的后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被支承于轴承15。
在转子轴13安装有离心风扇16。离心风扇16被安装于:轴承15与定子11之间的转子轴13。排气口140被配置于:离心风扇16的周围的一部分。通过转子轴13进行旋转,使得离心风扇16进行旋转,主体外壳120的外部空间的空气经由进气口130而流入到主体外壳120的内部空间。主体外壳120的内部空间的空气经由排气口140而排出到主体外壳120的外部空间。
在转子轴13的前端部设置有小齿轮21S。转子轴13借助小齿轮21S而连结于动力传递机构3。
动力传递机构3具有:减速机构20、振动机构30、离合器机构40、以及模式切换机构50。
减速机构20将转子轴13的旋转进行减速,使主轴61以比转子轴13还要低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作业者通过对速度切换杆28进行操作,而能够对减速机构20进行操作。
振动机构30使主轴61沿着轴向进行振动。
离合器机构40在作用于主轴61的旋转负载达到了释放值时,将从马达10被传递于主轴61的旋转力进行切断。
模式切换机构50对电动驱动钻1的作业模式进行切换。作业者通过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能够对模式切换机构50进行操作。通过对模式切换机构50进行操作,能够对离合器机构40以及振动机构30中的至少一方进行调整。
转换环59能够以旋转轴AX为中心进行旋转。通过沿着旋转方向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能够对离合器机构40进行工作的离合器模式、与离合器机构40不进行工作的非离合器模式进行切换。转换环59是为了对离合器机构40以及振动机构30中的至少一方进行调整而沿着旋转方向***作的。在离合器模式下,通过沿着旋转方向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能够对离合器机构40进行调整。离合器机构40的调整包括:离合器机构40的释放值的调整。在非离合器模式下,通过沿着旋转方向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能够对振动机构30进行调整。振动机构30的调整包括:是否使主轴61进行振动的调整。在非离合器模式下,通过沿着旋转方向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能够对振动机构30进行工作的振动钻孔模式、与振动机构30不进行工作的钻孔模式进行切换。
输出机构60基于从马达10输出来并通过动力传递机构3而被传递来的旋转力,在安装有前端工具的状态下进行转动。
[动力传递机构以及输出机构的构成部件]
例如,如图9、图10、图11、以及图12所示,外罩200具有:托架210、齿轮箱220、以及齿轮外壳230。
托架210如上所述具有:圆筒部211、凸部212、圆板部213、孔214、狭缝215、以及沟216。
圆筒部211被配置于:旋转轴AX的周围。如上所述,凸部212从圆筒部211的外表面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出来。圆板部213以对圆筒部211的后部的开口进行覆盖的方式而连接于圆筒部211。孔214形成于:圆板部213的中央部。狭缝215设置于圆筒部211。狭缝215沿着轴向延伸。狭缝215以在周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沟216设置于:圆筒部211的上部。沟216沿着前后方向延伸。
齿轮箱220具有:圆筒部221、凸部222、肋223、突出部224、引导沟225、以及狭缝226。
圆筒部211被配置于:旋转轴AX的周围。凸部222从圆筒部221的外表面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出来。肋223设置于:圆筒部221的前表面。在与旋转轴AX相正交的面内,肋223呈圆弧状。肋223以在周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突出部224从肋223的外表面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出来。引导沟225设置于:圆筒部221的内表面。引导沟225沿着轴向延伸。引导沟225以在周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狭缝226设置为:从圆筒部221的后表面朝向前方延伸。
齿轮外壳230具有:外筒部231、凸部232、凹部233、突出部234、内筒部235、环部236、螺纹孔237、贯通孔238、凹部239、凸部241、以及凸部242。
外筒部231被配置于:旋转轴AX的周围。凸部232从外筒部231的外表面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出来。凹部233设置于:外筒部231的外表面。凹部233以在周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突出部234设置于:外筒部231的上部。内筒部235被配置于:外筒部231的内侧位置。内筒部235被配置于:旋转轴AX的周围。环部236将外筒部231与内筒部235连接起来。螺纹孔237设置于:内筒部235的前表面。贯通孔238设置为:贯通内筒部235的外表面与内表面。贯通孔238在周向上设置有多个。凹部239设置于:外筒部231的内表面。凹部239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凹部239在周向上设置有多个。凸部241从外筒部231的外表面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出来。凸部241以在周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
托架210、齿轮箱220、齿轮外壳230通过螺丝240而被固定。
例如,如图9、图10、图11、以及图12所示,减速机构20具有:第1行星齿轮机构21、第2行星齿轮机构22、第3行星齿轮机构23、速度切换环24、耦合环25、以及垫圈26。
第1行星齿轮机构21具有:内齿轮21R、第1齿轮架21C、行星齿轮21P、以及滚针轴承21N。
内齿轮21R具有:环部21Ra、凸部21Rb、以及内齿21Rc。内齿21Rc设置于:环部21Ra的内表面。环部21Ra被配置于:旋转轴AX的周围。凸部21Rb从环部21Ra的外表面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出来。凸部21Rb以在周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第1齿轮架21C具有:圆板部21Ca、销21Cb、以及外齿21Cc。销21Cb从圆板部21Ca的后表面朝向后方突出出来。销21Cb在周向上设置有多个。行星齿轮21P设置有多个。销21Cb借助滚针轴承21N而将行星齿轮21P支承为能够旋转。外齿21Cc设置于:圆板部21Ca的前表面的外缘部。
第2行星齿轮机构22具有:内齿轮22R、第2齿轮架22C、行星齿轮22P、以及太阳齿轮22S。
内齿轮22R具有:环部22Ra、外齿22Rb、内齿22Rc、以及沟22Rd。环部22Ra被配置于:旋转轴AX的周围。外齿22Rb从环部22Ra的外表面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出来。外齿22Rb以在周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内齿22Rc设置于:环部22Ra的内表面。沟22Rd设置于:环部22Ra的外表面的后部。沟22Rd沿着周向延伸。第2齿轮架22C具有:圆板部22Ca以及销22Cb。销22Cb从圆板部22Ca的后表面朝向后方突出出来。销22Cb在周向上设置有多个。行星齿轮22P设置有多个。销22Cb将行星齿轮22P支承为能够旋转。太阳齿轮22S被配置于:第1齿轮架21C的前方。太阳齿轮22S的直径小于第1齿轮架21C的直径。第1齿轮架21C与太阳齿轮22S呈一体。第1齿轮架21C与太阳齿轮22S一起进行旋转。
第3行星齿轮机构23具有:内齿轮23R、第3齿轮架23C、行星齿轮23P、以及太阳齿轮23S。
内齿轮23R具有:环部23Ra、离合器凸轮23Rb、内齿23Rc、以及凸部23Rd。环部23Ra被配置于:旋转轴AX的周围。离合器凸轮23Rb从环部23Ra的前表面朝向前方突出出来。离合器凸轮23Rb以在周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内齿23Rc设置于:环部23Ra的内表面。凸部23Rd从环部23Ra的外表面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出来。凸部23Rd以在周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在周向上,离合器凸轮23Rb的位置与凸部23Rd的位置是不同的。第3齿轮架23C具有:圆板部23Ca、销23Cb、以及凸部23Cc。销23Cb从圆板部23Ca的后表面朝向后方突出出来。销23Cb在周向上设置有多个。行星齿轮23P设置有多个。销23Cb将行星齿轮23P支承为能够旋转。凸部23Cc从圆板部23Ca的前表面朝向前方突出出来。凸部23Cc以在周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在与旋转轴AX相正交的面内,凸部23Cc呈圆弧状。太阳齿轮23S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第2齿轮架22C的前方。太阳齿轮23S的直径小于第2齿轮架22C的直径。第2齿轮架22C与太阳齿轮23S呈一体。第2齿轮架22C与太阳齿轮23S一起进行旋转。
速度切换环24具有:环部24A、连结部24B、凸部24C、突起部24D、突起部24E、以及左右2个销24F。
环部24A被配置于:旋转轴AX的周围。连结部24B从环部24A朝向后方延伸。凸部24C的至少一部分从环部24A的外表面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出来。凸部24C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比环部24A的后表面更靠后方的位置突出出来。突起部24D从连结部24B的后部朝向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出来。突起部24E从连结部24B的后部朝向后方突出出来。销24F被***于:设置在环部24A的左右位置的孔。
耦合环25具有:环部25A、内齿25B、以及凸部25C。
环部25A被配置于:旋转轴AX的周围。内齿25B设置于:环部25A的内表面。内齿25B以在周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凸部25C从环部25A的外表面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出来。凸部25C以在周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
垫圈26被配置于:旋转轴AX的周围。垫圈26在轴向上被配置于:托架210的圆板部213与行星齿轮21P之间的位置。
例如如图9、图10、图11、以及图12所示,振动机构30具有:第1凸轮31、第2凸轮32、振动切换杆33、垫圈34、盘簧35、以及销36。
第1凸轮31具有:环部31A以及凸轮齿31B。环部31A被配置于:旋转轴AX的周围。凸轮齿31B设置于:环部31A的后表面。
第2凸轮32具有:环部32A、凸轮齿32B、以及爪32C。环部32A被配置于:旋转轴AX的周围。凸轮齿32B设置于:环部32A的前表面。爪32C设置于:环部32A的后表面。爪32C从第2凸轮32的后表面朝向后方突出出来。爪32C在周向上设置有多个。
振动切换杆33具有:主体部33A、沟部33B、突出部33C、以及爪33D。主体部33A在旋转轴AX的周围设置有3个。在与旋转轴AX相正交的面内,主体部33A呈圆弧状。沟部33B设置为:从主体部33A的前表面朝向后方延伸。在与旋转轴AX相正交的面内,沟部33B的开口呈圆弧状。突出部33C被配置于:沟部33B的内侧位置。突出部33C朝向前方突出出来。爪33D从主体部33A的内表面朝向径向内侧突出出来。
垫圈34被配置于:旋转轴AX的周围。
盘簧35被配置于:振动切换杆33以及垫圈34的后方。盘簧35产生:用于使振动切换杆33朝向前方进行移动的弹力。
销36对盘簧35进行支承。销36是:具有阶梯部36A的阶梯销。销36具有:被配置于比阶梯部36A更靠前方位置的大径部、以及被配置于比阶梯部36A更靠后方位置的小径部。
另外,振动机构30具有:滚珠37、第1保持器38、以及第2保持器39。
滚珠37在旋转轴AX的周围配置有多个。
第1保持器38被配置于:旋转轴AX的周围。第1保持器38具有:弯曲的后表面。滚珠37被保持于:弯曲的第1保持器38的后表面。
第2保持器39具有:环部39A、凸部39B、以及凹部39C。环部39A被配置于:旋转轴AX的周围。凸部39B从环部39A的外表面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出来。凸部39B以在周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凹部39C被配置于:在周向上相邻的凸部39B之间的位置。第2保持器39具有:弯曲的前表面39D。滚珠37被保持于:弯曲的第2保持器39的前表面39D。
例如,如图9、图10、图11、以及图12所示,离合器机构40具有:离合器切换环41、弹簧支架43、盘簧44、垫圈45、离合器销套46、以及离合器销47。
离合器切换环41具有:环部41A、内螺纹槽41B、锁定杆保持部41C、以及圆弧板41D。环部41A被配置于:旋转轴AX的周围。内螺纹槽41B设置于:环部41A的内表面。锁定杆保持部41C设置于:环部41A的上部。锁定杆保持部41C具有:第1突起部41Ca与第2突起部41Cb。圆弧板41D设置于:环部41A的前表面的下部。在与旋转轴AX相正交的面内,圆弧板41D呈圆弧状。
弹簧支架43具有:圆筒部43A、外螺纹槽43B、支承板43C、弹簧保持部43D、以及肋43E。圆筒部43A被配置于:旋转轴AX的周围。外螺纹槽43B设置于:圆筒部43A的外表面。支承板43C设置于:圆筒部43A的后部。支承板43C的外端部被配置于:比圆筒部43A的外表面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弹簧保持部43D设置于:支承板43C的后表面。弹簧保持部43D呈圆柱状。弹簧保持部43D从支承板43C的后表面朝向后方突出出来。弹簧保持部43D以在周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肋43E从圆筒部43A的后表面朝向后方突出出来。
盘簧44被保持于:弹簧保持部43D。
垫圈45具有:环部45A、突出部45B、以及突出部45C。环部45A被配置于:旋转轴AX的周围。突出部45B从环部45A的外表面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出来。突出部45B以在周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突出部45C从环部45A的内表面朝向径向内侧突出出来。突出部45C以在周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
离合器销套46具有:圆筒部46A以及突出部46B。圆筒部46A在旋转轴AX的周围设置有多个。突出部46B分别设置于多个圆筒部46A。突出部46B在圆筒部46A的前端部设置有多个。突出部46B从圆筒部46A的前端部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出来。
离合器销47被支承于离合器销套46。离合器销47的前部被***于:离合器销套46的圆筒部46A。在离合器销47的前部被***到圆筒部46A的状态下,离合器销47的后部从圆筒部46A朝向后方突出出来。离合器销47的后部呈球面状。
垫圈45被配置于:盘簧44的后方。离合器销47被配置于:垫圈45的后方。盘簧44产生:用于使垫圈45以及离合器销47朝向后方进行移动的弹力。
例如,如图9、图10、图11、以及图12所示,模式切换机构50具有:支承环51、销支架52、锁定销53、钻孔切换环55、振动切换环56、凸轮板57、罩环58、以及锁定杆42。
支承环51具有:环部51A、凸轮突起51B、以及凸部51C。环部51A被配置于:旋转轴AX的周围。凸轮突起51B从环部51A的前端部朝向前方突出出来。凸轮突起51B以在周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凸部51C从环部51A的后端部朝向后方突出出来。凸部51C以在周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
销支架52具有:环部52A、凹部52B、弹簧保持部52C、以及销保持部52D。环部52A被配置于:旋转轴AX的周围。凹部52B设置于:环部52A的前端部。凹部52B以在周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弹簧保持部52C的一部分从环部52A的内表面朝向径向内侧突出出来。弹簧保持部52C的一部分朝向后方突出出来。弹簧保持部52C以在周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销保持部52D对锁定销53进行保持。销保持部52D从环部52A的外表面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出来。销保持部52D以在周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
锁定销53呈: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圆柱状。在锁定销53的前端部形成有环状的沟53A。锁定销53被保持于销保持部52D。销保持部52D通过与沟53A进行卡合,来对锁定销53进行保持。
钻孔切换环55具有:环部55A、凸轮凹部55B、凹部55C、凸部55D、以及凸部55E。环部55A被配置于:旋转轴AX的周围。凸轮凹部55B设置于:环部55A的后部。凸轮凹部55B以在周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凹部55C设置于:环部55A的前部。凸部55D从环部55A的内表面朝向径向内侧突出出来。凸部55E从环部55A的前表面朝向前方突出出来。
振动切换环56具有:环部56A、凹部56B、以及凹部56C。环部56A被配置于:旋转轴AX的周围。凹部56B设置于:环部56A的前部。凹部56B以在周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凹部56C设置于:环部56A的后表面。凹部56C以在周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
凸轮板57具有:凸轮板前部57A、凸轮板后部57B、以及内螺纹孔57C。凸轮板后部57B被配置于:凸轮板前部57A的后方。凸轮板前部57A与凸轮板后部57B呈一体。凸轮板后部57B的外形小于凸轮板前部57A的外形。螺丝71被配置于内螺纹孔57C。
凸轮板前部57A具有:缺口57D、缺口57E、以及缺口57F。缺口57D、缺口57E、以及缺口57F设置于:凸轮板前部57A的周缘部。缺口57D设置有1个。缺口57E设置有1个。缺口57F设置有多个。在实施方式中,缺口57F设置有21个。在凸轮板前部57A的周围的一部分配置有板簧72。板簧72的中央部72A朝向径向内侧弯曲。板簧72的中央部72A被配置于:缺口57D、缺口57E、以及缺口57F中的任一个。
罩环58具有:环部58A、突出部58B、以及钩部58C。环部58A被配置于:旋转轴AX的周围。突出部58B从环部58A的外缘部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出来。钩部58C从环部58A的外缘部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出来。钩部58C设置有2个。
图13是表示从左后方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换环59而得的立体图。图14是表示从右后方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换环59而得的立体图。转换环59具有:操作环部59A、肋59B、第1凹部59C、以及第2凹部59D。操作环部59A被配置于:旋转轴AX的周围。肋59B设置于:操作环部59A的内表面。肋59B从操作环部59A的内表面朝向径向内侧突出出来。第1凹部59C以及第2凹部59D分别设置于:操作环部59A的内表面的一部分。
图15是表示从左后方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换环59以及罩环58而得的立体图。图16是表示从右后方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换环59以及罩环58而得的立体图。罩环58的钩部58C被***于:转换环59的第1凹部59C。罩环58的突出部58B被***于:转换环59的第2凹部59D。据此,转换环59与罩环58之间的相对旋转被限制。罩环58与转换环59一起进行旋转。另外,通过罩环58而能够抑制:异物侵入到转换环59的内侧位置的情形。
锁定杆42具有:杆部42D以及弹簧42C。杆部42D包括:筒状的基部42A、设置于基部42A的径向内侧位置的从动件42B。从动件42B与凸轮板后部57B相接触。弹簧42C被配置于:基部42A的周围。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力传递机构3的侧视截面图,且相当于图7的A-A线截面向视图。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力传递机构3的侧视截面图,且相当于图7的B-B线截面向视图。
例如如图9、图10、图11、图12、图17、以及图18所示,输出机构60具有:主轴61、卡盘62、轴承63、以及轴承64。此外,在图11以及图12中,未图示出卡盘62。
主轴61具有:凸缘部61A、前阶梯部61B、中阶梯部61C、后阶梯部61D、装配部61E、以及主轴孔61F。前阶梯部61B被配置于:凸缘部61A的后方。
卡盘62能够对前端工具进行保持。卡盘62连结于主轴61的前部。卡盘62与主轴61通过***于主轴孔61F的螺丝而被连结起来。通过主轴61进行旋转,卡盘62进行旋转。卡盘62在保持有前端工具的状态下进行旋转。
轴承63以及轴承64将主轴6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齿轮外壳230。主轴61在被支承于轴承63以及轴承64的状态下,能够沿着前后方向进行移动。
另外,输出机构60具有:簧环65、辊66、锁定凸轮67、锁定环68、夹持件69、以及盘簧70。
锁定凸轮67具有:圆筒部67A以及凸部67B。凸部67B从圆筒部67A的外表面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出来。凸部67B设置有一对。锁定凸轮67的圆筒部67A的孔与主轴61的后阶梯部61D进行花键结合。
锁定环68具有:圆筒部68A、内凸缘部68B、外凸缘部68C、以及突出部68D。圆筒部68A对锁定凸轮67进行覆盖。内凸缘部68B从圆筒部68A内表面前端部朝向径向内侧突出出来。外凸缘部68C从圆筒部68A的外表面的后端部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出来。突出部68D从圆筒部68A的外表面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出来。突出部68D以在周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突出部68D的前部从圆筒部68A的前表面朝向前方突出出来。
夹持件69对轴承63进行按压。夹持件69被配置于轴承63的前方。
盘簧70被配置于:轴承64与凸缘部61A之间的位置。盘簧70产生:用于使主轴61朝向前方进行移动的弹力。
[动力传递机构以及输出机构的内部构造]
<减速机构>
例如,如图17以及图18所示,第2行星齿轮机构22被配置于:第1行星齿轮机构21的前方。第3行星齿轮机构23被配置于:第2行星齿轮机构22的前方。第1行星齿轮机构21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托架210的内侧位置。第2行星齿轮机构22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齿轮箱220的内侧位置。第3行星齿轮机构23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齿轮外壳230的内侧位置。轴承14被配置于:托架210的孔214。
速度切换环24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第2行星齿轮机构22的周围。耦合环25被配置于:速度切换环24的前方。
第1行星齿轮机构21具有:被配置于小齿轮21S的周围的多个行星齿轮21P、对多个行星齿轮21P进行支承的第1齿轮架21C、以及被配置于多个行星齿轮21P的周围的内齿轮21R。
内齿轮21R的凸部21Rb被配置于:托架210的狭缝215。通过将凸部21Rb配置于狭缝215,能够对内齿轮21R的旋转进行限制。
第1齿轮架21C的销21Cb借助滚针轴承21N而将行星齿轮21P支承为能够旋转。
第2行星齿轮机构22具有:太阳齿轮22S、被配置于太阳齿轮22S的周围的多个行星齿轮22P、对多个行星齿轮22P进行支承的第2齿轮架22C、以及被配置于多个行星齿轮22P的周围的内齿轮22R。
内齿轮22R的内齿22Rc与第1齿轮架21C的外齿21Cc相啮合。
第2齿轮架22C的销22Cb将行星齿轮22P支承为能够旋转。
第3行星齿轮机构23具有:太阳齿轮23S、被配置于太阳齿轮23S的周围的多个行星齿轮23P、对多个行星齿轮23P进行支承的第3齿轮架23C、以及被配置于多个行星齿轮23P的周围的内齿轮23R。
第3齿轮架23C的销23Cb将行星齿轮23P支承为能够旋转。
转子轴13的旋转轴、第1齿轮架21C的旋转轴、第2齿轮架22C的旋转轴、以及第3齿轮架23C的旋转轴相一致。
速度切换环24分别连结于:内齿轮22R以及速度切换杆28。速度切换环24的环部24A被配置于:内齿轮22R的周围。速度切换环24的凸部24C被配置于:齿轮箱220的引导沟225。引导沟225在轴向上对凸部24C进行引导。通过将凸部24C配置于引导沟225,速度切换环24在被支承于齿轮箱220的状态下能够沿着轴向进行移动。
速度切换环24的突起部24E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托架210的沟216。通过将突起部24E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沟216,托架210与速度切换环24在旋转方向上被定位。另外,速度切换环24的突起部24D连结于速度切换杆28。
速度切换环24与内齿轮22R借助左右2个销24F而被连结起来。在内齿轮22R被配置到速度切换环24的环部24A的内侧位置的状态下,销24F被***于:在环部24A的一部分设置的孔。销24F的前端部被配置于:内齿轮22R的沟22Rd。据此,速度切换环24与内齿轮22R被连结起来。
耦合环25被配置于:速度切换环24的前方。耦合环25被固定于:齿轮箱220的内表面。
耦合环25的环部25A被配置于:内齿轮22R的周围。耦合环25的内齿25B与内齿轮22R的外齿22Rb相啮合。耦合环25的凸部25C被配置于:齿轮箱220的肋223之间的位置。通过将凸部25C配置于肋223之间的位置,能够对耦合环25的旋转进行限制。
垫圈26被配置于:第1行星齿轮机构21的行星齿轮21P与托架210的圆板部213之间的位置。
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驱动钻1的一部分的截面图,且相当于图9以及图10的C-C线截面向视图。如图17、图18、以及图19所示,速度切换杆28连结于速度切换环24的突起部24D。如图19所示,在突起部24D的前后配置有盘簧27。速度切换杆28借助盘簧27而连结于速度切换环24。
速度切换环24被配置于:内齿轮22R的周围。速度切换环24分别连结于:速度切换杆28以及内齿轮22R。速度切换杆28借助速度切换环24而连结于内齿轮22R。速度切换环24在被支承于齿轮箱220的状态下能够沿着前后方向进行移动。
内齿轮22R通过速度切换杆28的操作,而在齿轮外壳230的内侧位置,沿着前后方向进行移动。内齿轮22R在与行星齿轮22P相啮合的状态下,能够在第1位置、与比第1位置更靠后方的第2位置之间进行移动。
内齿轮22R在被配置于第1位置的状态下,连结于耦合环25。内通过将齿轮22R配置于第1位置,内齿轮22R的外齿22Rb与耦合环25的内齿25B相啮合。通过内齿轮22R的外齿22Rb与耦合环25的内齿25B相啮合,能够对内齿轮22R的旋转进行限制。另外,内齿轮22R在被配置于第1位置的状态下,与行星齿轮22P相啮合。
内齿轮22R在被配置于第2位置的状态下,从耦合环25分离开。通过内齿轮22R从耦合环25分离开,能够允许内齿轮22R的旋转。另外,内齿轮22R在被配置于第2位置的状态下,连结于第1齿轮架21C。通过将内齿轮22R配置于第2位置,内齿轮22R的内齿22Rc与第1齿轮架21C的外齿21Cc相啮合。亦即,内齿轮22R在被配置于第2位置的状态下,与行星齿轮22P以及第1齿轮架21C这双方相啮合。
在内齿轮22R被配置于第1位置的状态下,当通过马达10的转动而使转子轴13进行旋转时,小齿轮21S就会进行旋转,由此行星齿轮21P在小齿轮21S的周围进行公转。通过行星齿轮21P的公转,第1齿轮架21C以及太阳齿轮22S以比转子轴13的旋转速度还要低的旋转速度而进行旋转。当太阳齿轮22S进行旋转时,行星齿轮22P就会在太阳齿轮22S的周围进行公转。通过行星齿轮22P的公转,第2齿轮架22C以及太阳齿轮23S以比第1齿轮架21C的旋转速度还要低的旋转速度而进行旋转。这样,在内齿轮22R被配置于第1位置的状态下,当马达10进行转动时,第1行星齿轮机构21的减速功能以及第2行星齿轮机构22的减速功能这双方得以发挥,由此第2齿轮架22C以及太阳齿轮23S以第1速度进行旋转。
在内齿轮22R被配置于第2位置的状态下,当通过马达10的转动而使转子轴13进行旋转时,小齿轮21S就会进行旋转,由此行星齿轮21P在小齿轮21S的周围进行公转。通过行星齿轮21P的公转,第1齿轮架21C以及太阳齿轮22S以比转子轴13的旋转速度还要低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在内齿轮22R被配置于第2位置的状态下,内齿轮22R与行星齿轮22P以及第1齿轮架21C这双方相啮合,所以,内齿轮22R与第1齿轮架21C一起进行旋转。通过内齿轮22R的旋转,行星齿轮22P以与内齿轮22R的旋转速度相同的公转速度进行公转。通过行星齿轮22P的公转,第2齿轮架22C以及太阳齿轮23S以与第1齿轮架21C的旋转速度相同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这样,在内齿轮22R被配置于第2位置的状态下,当马达10进行转动时,第1行星齿轮机构21的减速功能得以发挥,但是,第2行星齿轮机构22的减速功能不会发挥,由此第2齿轮架22C以及太阳齿轮23S以第2速度进行旋转。
太阳齿轮23S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第2齿轮架22C的前方。第2齿轮架22C的圆板部22Ca具有开口22Cc。太阳齿轮23S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开口22Cc。第2齿轮架22C与太阳齿轮23S呈一体。第2齿轮架22C与太阳齿轮23S一起进行旋转。当第2齿轮架22C以及太阳齿轮23S进行旋转时,行星齿轮23P就会在太阳齿轮23S的周围进行公转。通过行星齿轮23P的公转,第3齿轮架23C进行旋转。输出机构60的主轴61连结于第3齿轮架23C。通过第3齿轮架23C的旋转,主轴61进行旋转。
<振动机构>
如图17以及图18所示,第1凸轮31被配置于:内筒部235的内侧位置。第1凸轮31被配置于:主轴61的周围。第1凸轮31被固定于主轴61。第1凸轮31通过簧环65而不与轴承64相接触。第1凸轮31通过被压入到主轴61而被固定于主轴61。第1凸轮31以无法旋转的方式被固定于主轴61。在第1凸轮31的后表面设置有凸轮齿31B。
第2凸轮32被配置于:内筒部235的内侧位置。第2凸轮32被配置于:第1凸轮31的后方。第2凸轮32被配置于:主轴61的周围。第2凸轮32能够与主轴61进行相对旋转。第2凸轮32能够与第1凸轮31相接触。在第2凸轮32的前表面设置有凸轮齿32B。第2凸轮32的前表面的凸轮齿32B能够与第1凸轮31的后表面的凸轮齿31B相啮合。在第2凸轮32的后表面设置有爪32C。
振动切换杆33对主轴61沿着轴向进行振动的振动钻孔模式、与主轴61不沿着轴向进行振动的钻孔模式进行切换。振动切换杆33能够沿着前后方向进行移动。振动切换杆33能够通过转换环59的操作而进行移动。振动切换杆33通过在前进位置与比前进位置更靠后方的后退位置之间沿着前后方向进行移动,对振动钻孔模式与钻孔模式进行切换。
振动切换杆33被配置于:振动切换环56的后方。振动切换杆33被配置于:内筒部235的外周侧。振动切换杆33的爪33D从振动切换杆33的后部朝向径向内侧突出出来。爪33D被***于:内筒部235的贯通孔238。爪33D与第2凸轮32的后表面相对置。
垫圈34被配置于:振动切换杆33的后方。盘簧35被配置于:垫圈34的后方。销36对盘簧35进行支承。销36的后部被配置于:设置在齿轮外壳230的孔243。盘簧35的前端部与设置于销36的前部的大径部相接触。盘簧35产生:借助垫圈34而使振动切换杆33朝向前方进行移动的弹力。
滚珠37、与用于对滚珠37进行保持的第1保持器38以及第2保持器39被配置于:内筒部235的内侧位置。第1保持器38与第2凸轮32的后表面相邻接。通过将第2保持器39的凸部39B***于在内筒部235的内表面设置的凹部,能够对第2保持器39的旋转进行限制。振动切换杆33的爪33D被配置于:第2保持器39的凹部39C。
转换环59借助模式切换机构50而连结于振动切换杆33。通过作业者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振动切换杆33在前进位置与后退位置之间沿着前后方向进行移动。通过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能够对振动钻孔模式与钻孔模式进行切换。
振动钻孔模式是:第2凸轮32的旋转被限制的状态。钻孔模式是:允许第2凸轮32的旋转的状态。当振动切换杆33朝向前进位置进行移动时,第2凸轮32的旋转就会被限制。当振动切换杆33朝向后退位置进行移动时,第2凸轮32的旋转就会被允许。
转换环59连结于振动切换环56。在振动切换杆33的沟部33B配置有振动切换环56的环部56A。振动切换环56通过转换环59***作而进行旋转。在盘簧35的弹力被赋予给振动切换杆33的状态下,当通过作业者的操作而使转换环59进行旋转,由此振动切换环56进行旋转时,在振动切换杆33的沟部33B的内侧位置配置的突出部33C进入到振动切换环56的凹部56C。通过将振动切换杆33的突出部33C配置于振动切换环56的凹部56C,振动切换杆33朝向前进位置进行移动。另外,当通过作业者的操作而转换环59进行旋转,由此振动切换环56进行旋转时,在振动切换杆33的沟部33B的内侧位置配置的突出部33C就会从振动切换环56的凹部56C退出。通过不将振动切换杆33的突出部33C配置于振动切换环56的凹部56C,振动切换杆33朝向后退位置进行移动。
在振动钻孔模式下,移动到前进位置的振动切换杆33的至少一部分与第2凸轮32相接触。在实施方式中,移动到前进位置的振动切换杆33的爪33D与第2凸轮32的爪32C相接触。通过振动切换杆33与第2凸轮32相接触,第2凸轮32的旋转得以限制。在第2凸轮32的旋转被限制的状态下,当作业者将前端工具按压于作业对象时,盘簧70被压缩,使得第1凸轮31借助卡盘62以及主轴61而朝向后方进行移动。在第1凸轮31移动到后方的状态下,当马达10进行转动时,被固定于主轴61的第1凸轮31的凸轮齿31B、与旋转被限制的第2凸轮32的凸轮齿32B相接触,同时主轴61进行旋转。据此,主轴61一边沿着轴向进行振动一边进行旋转。
在钻孔模式下,移动到后退位置的振动切换杆33从第2凸轮32分离开。通过振动切换杆33与第2凸轮32分离开,第2凸轮32的旋转得以允许。在第2凸轮32的旋转被允许的状态下,通过作业者将前端工具按压于对象材料,使得第1凸轮31借助卡盘62以及主轴61而朝向后方进行移动,由此盘簧70进行压缩,当马达10进行转动时,第2凸轮32与第1凸轮31以及主轴61一起进行旋转。据此,主轴61不沿着轴向进行振动而是进行旋转。
这样,通过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振动切换杆33朝向前进位置进行移动,以使振动切换杆33的至少一部分与第2凸轮32相接触,从而振动机构30被切换为振动钻孔模式。通过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振动切换杆33c朝向后退位置进行移动,以使振动切换杆33从第2凸轮32分离开,从而振动机构30被切换为钻孔模式。
<离合器机构>
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力传递机构3的一部分的截面图。图21是表示从后方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力传递机构3的一部分而得的立体图。
例如,如图17、图18、图20、以及图21所示,离合器切换环41被配置于:弹簧支架43的周围。离合器切换环41与转换环59一起进行旋转。转换环59借助模式切换机构50而连结于离合器切换环41。离合器切换环41在转换环59的径向内侧被配置于:肋59B的后侧位置。离合器切换环41的圆弧板41D被配置于:转换环59的第1凹部59C。通过将圆弧板41D***于转换环59的第1凹部59C,能够对离合器切换环41与转换环59之间的相对旋转进行限制。离合器切换环41与转换环59一起进行旋转。通过作业者对转换环59进行旋转操作,离合器切换环41进行旋转。
弹簧支架43对盘簧44进行保持。弹簧支架43被配置于:离合器切换环41的内侧位置。弹簧支架43能够沿着轴向进行移动。弹簧支架43具有:与设置于离合器切换环41的内螺纹槽41B相结合的外螺纹槽43B。通过作业者的旋转操作而使转换环59进行旋转,离合器切换环41就会进行旋转,由此弹簧支架43沿着前后方向(轴向)进行移动。
盘簧44是:用于对离合器机构40的释放值进行调整的弹性部件。盘簧44是压缩盘簧。盘簧44越被压缩,盘簧44所产生的弹力(恢复力)就越大。盘簧44对第3行星齿轮机构23的内齿轮23R赋予弹力。通过盘簧44对内齿轮23R赋予弹力,能够对离合器机构40的释放值进行调整。
盘簧44被保持于:弹簧支架43的弹簧保持部43D。如图20所示,盘簧44的后端部与垫圈45相接触。盘簧44的前端部与弹簧支架43的支承板43C相接触。盘簧44借助垫圈45以及离合器销47而对内齿轮23R赋予弹力。盘簧44产生:用于对垫圈45以及离合器销47朝向后方进行施力的弹力。
弹簧支架43以及盘簧44被配置于:外筒部231与内筒部235之间的位置。弹簧支架43的支承板43C被配置于:在外筒部231的内表面设置的凹部239。通过将支承板43C配置于凹部239,能够对弹簧支架43的旋转进行限制。
垫圈45被配置于:盘簧44的后方。垫圈45能够沿着前后方向进行移动。垫圈45能够进行旋转。垫圈45被配置于:内筒部235的周围。垫圈45在内筒部235的周围,能够沿着前后方向进行移动,且能够进行旋转。
离合器销套46与垫圈45的后表面相接触。离合器销47被配置于:离合器销套46的圆筒部46A的内侧位置。
离合器销47被配置于:垫圈45的后方。离合器销47与第3行星齿轮机构23的内齿轮23R的前表面相接触。离合器销47的后端部呈球面状。离合器销47的前端部与垫圈45的后表面相接触。离合器销47的后端部能够与内齿轮23R的前表面相接触。在内齿轮23R的前表面设置有离合器凸轮23Rb。离合器销47的后端部能够与内齿轮23R的离合器凸轮23Rb相卡合。
盘簧44借助垫圈45以及离合器销47而对内齿轮23R赋予弹力。盘簧44产生:用于对垫圈45以及离合器销47朝向后方进行施力的弹力。
锁定凸轮67被配置于:主轴61的周围。锁定环68被配置于:锁定凸轮67的周围。第3齿轮架23C的凸部23Cc被配置于:锁定凸轮67与锁定环68之间的空间。辊66被配置于:一对凸部23Cc之间的位置。内筒部235被配置于:锁定环68的周围。离合器销47被配置于:内筒部235的周围。
盘簧44的弹力借助垫圈45以及离合器销47而被传递于内齿轮23R。盘簧44产生弹力,以便将离合器销47按压于内齿轮23R的前表面。通过将离合器销47按压于内齿轮23R,能够对内齿轮23R的旋转进行限制。亦即,通过盘簧44的弹力,能够对内齿轮23R的旋转进行限制。
通过将离合器销47按压于内齿轮23R,例如,如图20那样,内齿轮23R的离合器凸轮23Rb与离合器销47相卡合。
在作用于输出机构60的旋转负载小于盘簧44赋予给内齿轮23R的弹力的情况下,离合器销47无法越过内齿轮23R的离合器凸轮23Rb,从而离合器销47与内齿轮23R的离合器凸轮23Rb之间的卡合得以继续。通过离合器销47与内齿轮23R的离合器凸轮23Rb之间的卡合,能够对内齿轮23R的旋转进行限制。在内齿轮23R的旋转被限制了的状态下,通过马达10进行转动,主轴61进行旋转。
在作用于输出机构60的旋转负载超过了盘簧44赋予给内齿轮23R的弹力的情况下,盘簧44被压缩,离合器销47朝向前方进行移动。据此,离合器销47越过内齿轮23R的离合器凸轮23Rb,从而离合器销47与内齿轮23R的离合器凸轮23Rb之间的卡合得以解除。通过离合器销47与内齿轮23R的离合器凸轮23Rb之间的卡合的解除,能够允许内齿轮23R的旋转。在内齿轮23R的旋转被允许了的状态下,通过马达10进行转动,内齿轮23R进行空转,主轴61不进行旋转。
这样,即便在内齿轮23R处于能够旋转的状态下,当作用于输出机构60的旋转负载小于盘簧44赋予给内齿轮23R的弹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盘簧44的弹力来限制内齿轮23R的旋转。另一方面,在内齿轮23R处于能够旋转的状态下,当作用于输出机构60的旋转负载超过了盘簧44赋予给内齿轮23R的弹力的情况下,内齿轮23R进行旋转。据此,从马达10传递于输出机构60的旋转力被切断。
通过对转换环59进行旋转操作,弹簧支架43沿着前后方向进行移动。通过弹簧支架43的移动,盘簧44的长度(压缩量)发生变化。亦即,通过弹簧支架43的移动,盘簧44的弹力被调整,由此赋予给内齿轮23R的弹力被变更。据此,能够设定:将传递给输出机构60的旋转力进行切断时的释放值。
在实施方式中,在离合器模式下,通过盘簧44被拉伸,离合器机构40的释放值变小。在离合器模式下,通过盘簧44被压缩,离合器机构40的释放值变大。
<模式切换机构>
如图17以及图18所示,支承环51被配置于:弹簧支架43的径向内侧位置。振动切换杆33被配置于:支承环51的内侧位置。销支架52被配置于:支承环51的后方。销支架52能够沿着前后方向进行移动。
锁定销53是离合器断开部件,其中该离合器断开部件进行移动,以便对离合器机构40进行工作的离合器模式、与离合器机构40不进行工作的非离合器模式进行切换。锁定销53对第3行星齿轮机构23的内齿轮23R的旋转进行限制。锁定销53被保持于:销支架52的销保持部52D。销保持部52D对锁定销53的前端部进行保持。通过销支架52沿着轴向进行移动,锁定销53沿着轴向进行移动。通过锁定销53沿着轴向进行移动,从内齿轮23R的旋转被限制的状态变化为旋转被允许的状态。另外,通过锁定销53沿着轴向进行移动,从内齿轮23R的旋转被允许的状态变化为旋转被限制的状态。锁定销53在允许内齿轮23R的旋转的允许位置、与限制内齿轮23R的旋转的限制位置之间,沿着轴向进行移动。当锁定销53朝向后方进行移动而被配置于限制位置时,锁定销53的后端部被***于:内齿轮23R的凸部23Rd之间的位置。据此,内齿轮23R的旋转通过锁定销53而被限制。当锁定销53朝向前方进行移动而被配置于允许位置时,锁定销53从内齿轮23R的凸部23Rd之间移出来。由于锁定销53无法进行旋转,所以,内齿轮23R的旋转得以允许。
锁定销53通过转换环59的操作而进行移动。转换环59是为了对离合器机构40以及锁定销53中的至少一方进行调整而沿着旋转方向***作的。通过沿着旋转方向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对锁定销53进行调整。锁定销53的调整包括:锁定销53的位置的调整。
锁定销53通过转换环59的操作,能够在允许内齿轮23R的旋转的允许位置、与限制内齿轮23R的旋转的限制位置之间进行移动。锁定销53的位置的调整包括:允许位置与限制位置的调整。离合器模式处于:锁定销53被配置于允许位置的状态。非离合器模式处于:锁定销53被配置于限制位置的状态。
钻孔切换环55被配置于:支承环51的前方。钻孔切换环55被配置于:转换环59以及弹簧支架43的径向内侧位置。
振动切换环56被配置于:振动切换杆33的前方。振动切换环56被配置于:钻孔切换环55的内侧位置。
钻孔切换环55与振动切换环56一起进行旋转。钻孔切换环55的凸部55D被配置于:振动切换环56的凹部56B。通过将凸部55D配置于凹部56B,能够对钻孔切换环55与振动切换环56之间的相对旋转进行限制。
凸轮板57通过螺丝71而被固定于内筒部235。螺丝71与内筒部235的螺纹孔237相结合。凸轮板57的周缘部被配置于:转换环59的肋59B的前方。
罩环58被配置于:凸轮板57的凸轮板前部57A的主要是外周部的周围。如上所述,罩环58的钩部58C被***于:转换环59的第1凹部59C。罩环58的突出部58B被***于:转换环59的第2凹部59D。据此,转换环59与罩环58之间的相对旋转被限制。罩环58与转换环59一起进行旋转。罩环58从前方覆盖:缺口(57D、57E、57F)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通过罩环58的钩部58C被配置于转换环59的第1凹部59C,且罩环58的突出部58B被配置于转换环59的第2凹部59D,能够抑制:异物侵入到转换环59的内侧以及外罩200的内部空间的情形。罩环58能够抑制:例如异物经由缺口(57D、57E、57F)而侵入的情形。
转换环59被配置于:内筒部235的外周侧。转换环59连结于离合器切换环41。转换环59能够以旋转轴AX为中心进行旋转。
图22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模式切换机构50的截面图,且相当于图17的D-D线截面向视图。图23、图24、以及图25分别是表示从后方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模式切换机构50的一部分而得的立体图。图26,图27、图28、以及图29分别是表示从前方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模式切换机构50的一部分而得的立体图。图24相当于:从图23中除去转换环59而得的图。图25相当于:从图24中除去钻孔切换环55而得的图。图27相当于:从图26中除去凸轮板57而得的图。图28相当于:从图27中除去转换环59而得的图。图29相当于:抽取出钻孔切换环55、锁定杆42、以及板簧72而得的图。
如图22~图29所示,凸轮板前部57A具有:1个缺口57D、1个缺口57E、以及多个缺口57F。板簧72的中央部72A被配置于:缺口57D,缺口57E、以及缺口57F中的至少一个。
凸轮板后部57B具有:小径部57G、大径部57H、以及将小径部57G与大径部57H连起来的倾斜部57I。
锁定杆42的至少一部分能够***于:钻孔切换环55的凹部55C。锁定杆42具有:杆部42D,其能够***于在钻孔切换环55设置的凹部55C;以及弹簧42C,其产生用于使杆部42D朝向径向内侧进行移动的弹力。杆部42D与凸轮板后部57B的周缘部相接触。
锁定杆42的一部分被保持于:离合器切换环41的锁定杆保持部41C。锁定杆42的一部分被配置于:转换环59的孔。
处于杆部42D的内端部(前端部)的从动件42B、与凸轮板后部57B相接触。弹簧42C产生:用于使杆部42D朝向径向内侧进行移动的弹力。通过转换环59进行旋转,杆部42D一边与凸轮板后部57B的周缘部相接触一边沿着径向进行移动。
钻孔切换环55被配置于:转换环59的内侧位置。锁定杆42对转换环59与钻孔切换环55一起进行旋转的同步状态、与二者不一起进行旋转的非同步状态进行切换。
锁定杆42以能够沿着径向进行移动的方式被支承于转换环59。锁定杆42具有:杆部42D以及弹簧42C。杆部42D包括:筒状的基部42A、以及设置于基部42A的径向内侧位置的从动件42B。弹簧42C被配置于:基部42A的周围。处于杆部42D的内端部的从动件42B、与凸轮板后部57B相接触。
凸轮板57通过螺丝71而被固定于内筒部235。凸轮板57不进行旋转。通过沿着旋转方向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锁定杆42与转换环59一起进行旋转。锁定杆42在从动件42B与凸轮板后部57B相接触的状态下,与转换环59一起进行旋转。基于从动件42B在周向上相对于凸轮板后部57B而言的接触位置,锁定杆42的杆部42D沿着径向进行移动。当杆部42D移动到径向外侧位置时,弹簧42C被压缩。
杆部42D通过一边与凸轮板后部57B的周缘部相接触一边绕着凸轮板后部57B的周围进行旋转,变化为:被***于钻孔切换环55的凹部55C的***状态、与从凹部55C被移出来的移出状态。杆部42D在移动到径向内侧位置时,变成为:被***于钻孔切换环55的凹部55C的***状态。图22示出了***状态的杆部42D。在杆部42D处于***状态时,转换环59与钻孔切换环55借助杆部42D而一起进行旋转。杆部42D在移动到径向外侧时,变成为:从钻孔切换环55的凹部55C朝向径向外侧被移出来的移出状态。在杆部42D处于移出状态时,转换环59在钻孔切换环55的周围进行滑动,转换环59与钻孔切换环55不一起进行旋转。
通过杆部42D成为***状态,变成为:转换环59与钻孔切换环55一起进行旋转的同步状态。通过杆部42D成为移出状态,变成为:转换环59与钻孔切换环55不一起进行旋转的非同步状态。同步状态是***状态。非同步状态是移出状态。锁定杆42通过一边与凸轮板后部57B的周缘部相接触一边在周向上进行移动,来沿着径向进行移动。通过锁定杆42沿着径向进行移动,对同步状态(***状态)与非同步状态(移出状态)进行切换。
钻孔切换环55通过转换环59的旋转而进行移动,以便在锁定销53允许内齿轮23R的旋转的允许位置、与限制内齿轮23R的旋转的限制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在同步状态(***状态)下,通过沿着旋转方向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锁定销53在允许位置与限制位置之间进行移动。
如上所述,离合器模式为:锁定销53被配置于允许位置的状态。非离合器模式为:锁定销53被配置于限制位置的状态。离合器模式为:转换环59与钻孔切换环55不一起进行旋转的非同步状态(移出状态)。非离合器模式为:转换环59与钻孔切换环55一起进行旋转的同步状态(***状态)。
钻孔切换环55具有:被配置于比锁定杆42更靠旋转方向前侧的位置、且能够与转换环59的至少一部分相接触的凸部55E。凸部55E从钻孔切换环55的前表面朝向前方突出出来。
转换环59具有:用于对凸部55E进行配置的缺口59N。缺口59N具有:被配置于比凸部55E更靠旋转方向后侧的位置、且能够与凸部55E相接触的端面59T。在凸部55E与端面59T相接触的状态下,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前侧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钻孔切换环55与转换环59一起朝向旋转方向前侧进行旋转。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后侧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钻孔切换环55的凸部55E与转换环59的端面59T能够分离开。
<输出机构>
主轴61连结于第3齿轮架23C。通过第3齿轮架23C的旋转,主轴61进行旋转。
主轴61通过轴承63以及轴承64而被支承为能够旋转。主轴61在被支承于轴承63以及轴承64的状态下,能够沿着前后方向进行移动。
卡盘62连结于主轴61的前部。卡盘62能够对前端工具进行保持。卡盘62连结于主轴61的前部。通过主轴61进行旋转,卡盘62进行旋转。卡盘62在保持有前端工具的状态下进行旋转。
轴承64被配置于:主轴61的前阶梯部61B的外侧位置。盘簧70被配置于:轴承64与凸缘部61A之间的位置。盘簧70产生:用于将簧环65按压于轴承64的弹力。据此,主轴61被配置于:前方位置。
锁定凸轮67被配置于:主轴61的周围。锁定凸轮67的圆筒部67A的孔与主轴61的后阶梯部61D进行花键结合。主轴61、锁定凸轮67以及第3齿轮架23C一起进行旋转。
夹持件69对轴承63进行按压。夹持件69被支承于:在齿轮外壳230的内筒部235的内表面设置的沟。
<转换环的旋转方向与作业模式之间的关系>
图30是表示从前方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换环59而得的立体图。如图30所示,在转换环59设置:用于表示作业模式的符号。符号包括:用于表示离合器模式的符号81、用于表示钻孔模式的符号82、以及用于表示振动钻孔模式的符号83。符号81包括:用于将离合器模式下的释放值设定为最大值的符号81A、以及用于将离合器模式下的释放值设定为最小值的符号81B。另外,在外罩200设置指示标记80。作业者通过沿着旋转方向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能够选择作业模式。例如,在离合器模式下,当将释放值设为最大值的情况下,作业者沿着旋转方向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以使符号81A与指示标记80相一致。在离合器模式下,当将释放值设为最小值的情况下,作业者沿着旋转方向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以使符号81B与指示标记80相一致。当处于钻孔模式的情况下,作业者沿着旋转方向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以使符号82与指示标记80相一致。当处于振动钻孔模式的情况下,作业者沿着旋转方向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以使符号83与指示标记80相一致。
在实施方式中,离合器机构40的释放值能够以21个级别来设置。作业者在离合器模式下对转换环59进行旋转,由此能够以21个级别来设定释放值。
在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25所示,在凸轮板前部57A设置有:1个缺口57D、1个缺口57E、以及21个缺口57F。缺口57F由第1缺口57F1~第21缺口57F21来构成。此外,为了方便,图25中,仅示出了:第1缺口57F1、第4缺口57F4、第8缺口57F8、第12缺口57F12、第16缺口57F16、第20缺口57F20、以及第21缺口57F21的符号。
在板簧72的中央部72A被配置于缺口57D的状态下,以符号83与指示标记80相一致的方式,来设定凸轮板57与转换环59在旋转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在板簧72的中央部72A被配置于缺口57E的状态下,以符号82与指示标记80相一致的方式,来设定凸轮板57与转换环59在旋转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在板簧72被配置于第1缺口57F1的状态下,以符号81B与指示标记80相一致的方式,来设定凸轮板57与转换环59在旋转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在板簧72被配置于第21缺口57F21的状态下,以符号81A与指示标记80相一致的方式,来设定凸轮板57与转换环59在旋转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作业者对转换环59进行旋转,使得用于配置板簧72的缺口57F逐一进行偏移,由此能够以21个级别来设定释放值。
亦即,当板簧72的中央部72A被配置于缺口57D时,电动驱动钻1的作业模式被设定为钻孔模式。当板簧72的中央部72A被配置于缺口57E时,电动驱动钻1的作业模式被设定为振动钻孔模式。当板簧72的中央部72A被配置于缺口57F时,电动驱动钻1的作业模式被设定为离合器模式。在离合器模式下,当板簧72的中央部72A被配置于第1缺口57F1时,离合器机构40的释放值被设定为最小值。当板簧72的中央部72A被配置于第2缺口57F2时,离合器机构40的释放值被设定为:比最小值还要高1个级别的值。当板簧72的中央部72A被配置于第3缺口57F3时,离合器机构40的释放值被设定为:比最小值还要高2个级别的值。当板簧72的中央部72A被配置于第n缺口57Fn时,离合器机构40的释放值被设定为:比最小值还要高n个级别的值。当板簧72的中央部72A被配置于第21缺口57F21时,离合器机构40的释放值被设定为最大值。
图31是用于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换环59的旋转方向与作业模式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如图30以及图31所示,在离合器模式下,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前侧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离合器机构40的释放值逐渐变小。在离合器模式下,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后侧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离合器机构40的释放值逐渐变大。
如上所述,离合器机构40的释放值通过盘簧44的长度(压缩量)来调整。在离合器模式下,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前侧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盘簧44进行弹性变形,使得释放值变小,并且,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后侧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盘簧44进行弹性变形,使得释放值变大。
在实施方式中,在离合器模式下,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前侧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盘簧44被拉伸,使得释放值变小,并且,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后侧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盘簧44被压缩,使得释放值变大。
在实施方式中,对离合器切换环41的内螺纹槽41B与弹簧支架43的外螺纹槽43B进行限定,以使得在离合器模式下,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前侧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盘簧44被拉伸,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后侧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盘簧44被压缩。
通过从离合器模式的状态起朝向旋转方向前侧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离合器机构40被切换为钻孔模式。
通过从钻孔模式的状态起朝向旋转方向前侧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振动机构30被切换为振动钻孔模式。
通过从振动钻孔模式的状态且朝向旋转方向后侧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被切换为钻孔模式。
通过从钻孔模式的状态起朝向旋转方向后侧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被切换为离合器模式。
此外,在实施方式中,在离合器模式下释放值表示最大值的位置为:转换环59在旋转方向上的可动范围的一端部。表示振动钻孔模式的位置为:转换环59在旋转方向上的可动范围的另一端部。在实施方式中,转换环59无法从释放值为最大值的位置朝向旋转方向后侧进行旋转。转换环59无法从处于振动钻孔模式的位置朝向旋转方向前侧进行旋转。
这样,转换环59通过在旋转方向的第1范围内***作,能够对离合器机构40进行调整,通过在比第1范围更靠旋转方向前侧的第2范围内***作,能够对锁定销53进行调整。旋转方向的第1范围包括:在多个(21个)的缺口57F的至少一个缺口配置板簧72的中央部72A的范围。旋转方向的第2范围包括:在缺口57E配置板簧72的中央部72A的范围。第1范围内的离合器机构40的调整包括:离合器机构40的释放值的调整。第2范围内的锁定销53的调整包括:锁定销53的允许位置与限制位置的调整。
另外,转换环59通过在旋转方向的第1范围内***作,能够对离合器机构40进行调整,通过在比第1范围更靠旋转方向前侧的第3范围内***作,能够对振动机构30进行调整。旋转方向的第3范围包括:在缺口57D配置板簧72的中央部72A的范围。第3范围内的振动机构30的调整包括:是否使主轴61进行振动的调整。
在旋转方向的第1范围内,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前侧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盘簧44进行弹性变形,以使得释放值变小,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后侧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盘簧44进行弹性变形,使得释放值变大。
[作业模式的切换]
如上所述,通过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来变更电动驱动钻1的作业模式。作业模式包括:振动钻孔模式、钻孔模式、以及离合器模式。
振动钻孔模式是指:输出机构60沿着前后方向进行振动、并且不实施离合器机构40所进行的旋转力的传递的切断的模式。例如,当使用前端工具来在对象物上开孔时,选择振动钻孔模式。
钻孔模式是指:输出机构60不沿着前后方向进行振动、并且不实施离合器机构40所进行的旋转力的传递的切断的模式。例如,当使用前端工具来在对象物上开孔时,选择钻孔模式。
离合器模式是指:输出机构60不沿着前后方向进行振动、并且实施离合器机构40所进行的旋转力的传递的切断的模式。例如,当使用前端工具来朝向对象物紧固螺丝时,选择离合器模式。
在设定为振动钻孔模式的情况下,作业者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以便将转换环59配置于旋转方向的第3范围。
在设定为钻孔模式的情况下,作业者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以便将转换环59配置于旋转方向的第2范围。
在设定为离合器模式的情况下,作业者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以便将转换环59配置于旋转方向的第1范围。
<从离合器模式朝向钻孔模式的转移>
图32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合器模式下的电动驱动钻1的状态的图。图33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离合器模式朝向钻孔模式进行转移时的电动驱动钻1的状态的图。图34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孔模式下的电动驱动钻1的状态的图。图32示出了:在离合器模式下释放值被设定为最小值的电动驱动钻1的状态。图33示出了:从离合器模式马上朝向钻孔模式进行转移之前的电动驱动钻1的状态。图32(A)、图33(A)、以及图34(A)分别相当于:从前方观察图17的D-D线截面图而得的图。图32(B)、图33(B)、以及图34(B)分别相当于:图22所示的E-E线截面图。图32(C)、图33(C)、以及图34(C)分别相当于:抽取出钻孔切换环55、振动切换杆33、以及支承环51而得的图。
如上所述,通过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板簧72的中央部72A被配置于第1缺口57F1,从而在离合器模式下释放值被设定为最小值。如图32所示,锁定杆42处于:从钻孔切换环55的凹部55C被移出来的移出状态。盘簧44被拉伸。锁定销53被配置于:允许内齿轮23R的旋转的允许位置。
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前侧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离合器机构40从离合器模式被切换为钻孔模式(非离合器模式)。在从离合器模式转移为钻孔模式的情况下,作业者朝向旋转方向前侧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以便将转换环59配置于旋转方向的第2范围。当朝向旋转方向前侧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时,板簧72的中央部72A被配置于缺口57E。如图33所示,锁定杆42变成为:被***于钻孔切换环55的凹部55C的***状态。
如图27等所示,钻孔切换环55具有:被配置于比锁定杆42更靠旋转方向前侧的位置、且能够与转换环59的至少一部分相接触的凸部55E。在实施方式中,转换环59具有:用于配置凸部55E的缺口59N。缺口59N具有:被配置于比凸部55E更靠旋转方向后侧的位置、且能够与凸部55E相接触的端面59T。在凸部55E与端面59T相接触的状态下,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前侧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钻孔切换环55与转换环59一起朝向旋转方向前侧进行旋转。
当钻孔切换环55与转换环59一起进行旋转时,锁定杆42就会从杆部42D与凸轮板后部57B的大径部57H相接触的状态变化为杆部42D与小径部57G相对置的状态。当杆部42D从与凸轮板后部57B的大径部57H相接触的状态变化为与小径部57G相对置的状态时,杆部42D就会通过弹簧42C的弹力而朝向径向内侧进行移动。据此,杆部42D从与大径部57H相接触的状态,经过与倾斜部57I相接触的状态,之后,变化为与小径部57G和倾斜部57I之间的边界相接触的状态。通过杆部42D朝向径向内侧进行移动,变化为:杆部42D被***于钻孔切换环55的凹部55C的***状态。
这样,在钻孔切换环55的凸部55E与转换环59的至少一部分相接触的状态下,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前侧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转换环59与钻孔切换环55从移出状态(非同步状态)变化为***状态(同步状态)。
通过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将板簧72的中央部72A配置于缺口57E,电动驱动钻1的作业模式被设定为钻孔模式。如图34所示,锁定杆42为:被***于钻孔切换环55的凹部55C的***状态。锁定销53被配置于:对内齿轮23R的旋转进行限制的限制位置。振动切换杆33被配置于:从第2凸轮32分离开的后退位置。锁定杆42、与凸轮板后部57B的小径部57G和倾斜部57I之间的边界相接触。
通过振动切换杆33朝向后退位置进行移动,第2凸轮32的旋转得以允许。如上所述,在第2凸轮32的旋转被允许的状态下,被固定于主轴61的第1凸轮31与第2凸轮32一体地进行旋转。据此,主轴61不沿着轴向进行振动而进行旋转。
<从钻孔模式朝向振动钻孔模式的转移>
图35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钻孔模式下的电动驱动钻1的状态的图。图35(A)相当于:从后方观察图17的D-D线截面图而得的图。图35(B)相当于:图35(A)的E-E线截面图。图35(C)相当于:抽取出钻孔切换环55、振动切换杆33、以及支承环51而得的图。
在从钻孔模式朝向振动钻孔模式进行转移的情况下,作业者朝向旋转方向前侧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以使得转换环59配置于第3范围。当朝向旋转方向前侧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时,板簧72的中央部72A被配置于缺口57D。如图35所示,锁定杆42为:被***于钻孔切换环55的凹部55C的***状态。锁定销53被配置于:对内齿轮23R的旋转进行限制的限制位置。振动切换杆33被配置于:与第2凸轮32相接触的前进位置。锁定杆42与凸轮板后部57B的小径部57G相接触。
通过振动切换杆33朝向前进位置进行移动,第2凸轮32的旋转得以限制。如上所述,在第2凸轮32的旋转被限制的状态下,被固定于主轴61的第1凸轮31、与旋转被限制的第2凸轮32相接触,同时,主轴61进行旋转。据此,主轴61一边沿着轴向进行振动一边进行旋转。
此外,在从振动钻孔模式朝向钻孔模式进行转移的情况下,作业者朝向旋转方向后侧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以使得转换环59从旋转方向的第3范围配置于第2范围。在转换环59被配置于第2范围的状态下,变成为:锁定杆42的杆部42D被***于钻孔切换环55的凹部55C的***状态。据此,转换环59与钻孔切换环55借助锁定杆42而被连结起来。钻孔切换环55变成为:与转换环59一起进行旋转的同步状态。
这样,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后侧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转换环59与钻孔切换环55从同步状态(***状态)变化为非同步状态(移出状态)。
<离合器模式>
图36以及图38分别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合器模式下的电动驱动钻1的状态的图。图36(A)以及图38(A)分别相当于:图22所示的-E线截面图。图36(B)以及图38(B)分别相当于:从后方观察图17的D-D线截面图而得的图。图37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合器模式下的电动驱动钻1的状态的放大图。图37相当于:图36(B)的G部分放大图。图36示出了:在离合器模式下释放值被设定为最小值的电动驱动钻1的状态。图38示出了:在离合器模式下释放值被设定为最大值的电动驱动钻1的状态。
如上所述,释放值基于转换环59的旋转量来被调整。作业者对转换环59进行旋转,从多个缺口57F之中选择出用于配置板簧72的中央部72A的缺口57F,由此能够对释放值进行调整。在实施方式中,缺口57F设置有21。选择出用于配置板簧72的中央部72A的缺口57F,对盘簧44的压缩量进行调整,由此能够对释放值进行调整。
通过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以使得板簧72的中央部72A配置于第1缺口57F1,从而对盘簧44的压缩量进行调整,进而对赋予给内齿轮23R的弹力进行调整。通过在第1缺口57F1配置板簧72的中央部72A,离合器机构40的释放值被设定为最小值。通过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以使得板簧72的中央部72A配置于第2缺口57F2,从而离合器机构40的释放值被设定为:比最小值还要高1个级别的值。通过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以使得板簧72的中央部72A配置于第3缺口57F3,从而离合器机构40的释放值被设定为:比最小值还要高2个级别的值。通过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以使得板簧72的中央部72A配置于第n缺口57Fn,从而离合器机构40的释放值被设定为:比最小值还要高n个级别的值。通过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以使得板簧72的中央部72A配置于第21缺口57F21,从而离合器机构40的释放值被设定为最大值。
[动作]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驱动钻1的动作的一例进行说明。一旦在蓄电池装配部2上装配蓄电池组7,就会从蓄电池组7对电动驱动钻1供电。在从蓄电池组7对电动驱动钻1供电的状态下,一旦触发器部件17A***作,就会从开关主体17B输出操作信号。控制器4基于从开关主体17B被输出来的操作信号,对马达10供给驱动电流。通过对马达10供给电流,转子轴13进行旋转。
通过转子轴13的旋转,使得主轴61借助动力传递机构3而进行旋转。通过主轴61的旋转,使得卡盘62进行旋转。通过卡盘62的旋转,使得被安装于卡盘62的前端工具进行旋转。
通过转子轴13的旋转,使得离心风扇16进行旋转。通过离心风扇16的旋转,空气在马达10的周围进行流通。通过空气在马达10的周围进行流通,马达10得以冷却。在马达10的周围进行流通的空气从排气口140被排出。
[效果]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实施方式,仅通过沿着旋转方向对1个转换环59进行操作,就能够操作性良好地实施:作业模式的切换以及离合器机构40的释放值的切换。转换环59通过在旋转方向的第1范围内***作,能够在离合器模式下对离合器机构40的释放值进行调整。转换环59通过在旋转方向的第2范围内***作,对锁定销53(离合器断开部件)的位置进行调整,由此能够将作业模式从离合器模式以及非离合器模式(钻孔模式)中的一方朝向另一方进行切换。转换环59通过在旋转方向的第3范围内***作,在非离合器模式下对振动切换杆33的位置进行调整,由此能够将作业模式从钻孔模式以及振动钻孔模式中的一方朝向另一方进行切换。
在离合器模式下,离合器机构40的释放值通过盘簧44来被调整。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前侧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盘簧44进行弹性变形,使得释放值变小,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后侧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盘簧44进行弹性变形,使得释放值变大。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前侧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作业模式从离合器模式被切换为非离合器模式。亦即,如参照图31进行说明那样,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前侧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作业模式按照[离合器模式(释放值最大)]→[离合器模式(释放值最小)]→[非离合器模式(钻孔模式)]的顺序进行转移。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前侧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在离合器模式下释放值逐渐变小之后,作业模式从离合器模式朝向非离合器模式进行转移。当使作业模式从离合器模式朝向非离合器模式进行转移时,转换环59的旋转阻力较小。因此,作业者能够操作性良好地实施:离合器模式与非离合器模式之间的切换。另外,在非离合器模式下,即便当使作业模式从钻孔模式朝向振动钻孔模式进行转移时,转换环59的旋转阻力也较小。因此,作业者够操作性良好地实施:钻孔模式与振动钻孔模式之间的切换。
亦即,在离合器模式下,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前侧对转换环进行操作,盘簧44被拉伸,使得释放值变小。在从离合器模式朝向非离合器模式进行转移的情况下,作业者能够在盘簧44被拉伸的状态下,朝向旋转方向前侧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由于盘簧44被拉伸,所以,转换环59的旋转阻力较小。据此,作业者在从离合器模式朝向非离合器模式进行转移的情况下,即便不用力也能够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因此,作业者能够操作性良好地实施:从离合器模式朝向非离合器模式的切换。另外,在非离合器模式下,盘簧44被拉伸。在非离合器模式下,即便使作业模式从钻孔模式朝向振动钻孔模式进行转移,转换环59的旋转阻力也较小。据此,作业者在对钻孔模式与振动钻孔模式进行切换的情况下,即便不用力也能够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因此,作业者能够操作性良好地实施:钻孔模式与振动钻孔模式之间的切换。
例如,在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前侧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作业模式按照[离合器模式(释放值最小)]→[离合器模式(释放值最大)]→[非离合器模式(钻孔模式)]的顺序进行转移的情况下,当从离合器模式朝向非离合器模式进行转移时,作业者需要在盘簧44被压缩的状态下,朝向旋转方向前侧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由于盘簧44被压缩,所以,转换环59的旋转阻力较大。据此,作业者在从离合器模式朝向非离合器模式进行转换的情况下,需要用力来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另外,在非离合器模式下,即便当将作业模式切换为钻孔模式与振动钻孔模式时,盘簧44也被压缩,所以,转换环59的旋转阻力较大。据此,作业者即便在对钻孔模式与振动钻孔模式进行切换的情况下,也需要用力来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
根据实施方式,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前侧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作业模式按照[离合器模式(释放值最大)]→[离合器模式(释放值最小)]→[非离合器模式(钻孔模式)]的顺序进行转换。据此,作业者即便不用力也能够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由此对作业模式进行切换。
设置有:具有内齿轮23R的第3行星齿轮机构23。通过对从盘簧44赋予给内齿轮23R的弹力进行调整,能够对离合器机构40的释放值顺畅地进行调整。
离合器机构40具有:用于对盘簧44进行保持的弹簧支架43、以及与内齿轮23R相接触的离合器销47。据此,盘簧44能够借助离合器销47而对内齿轮23R顺畅地赋予弹力。
通过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弹簧支架43进行移动。通过弹簧支架43的移动,能够对赋予给内齿轮23R的弹力顺畅地进行调整。
作为能够在允许内齿轮23R的旋转的允许位置、与限制内齿轮23R的旋转的限制位置之间进行移动的离合器断开部件,而设置有锁定销53。锁定销53通过转换环59的操作,能够在允许位置与限制位置之间进行移动。作业者通过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使得锁定销53配置于允许位置,从而能够使作业模式成为离合器模式。作业者通过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使得锁定销53配置于限制位置,从而能够使作业模式成为非离合器模式。
作业者通过在旋转方向的第1范围内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能够对离合器机构40的释放值顺畅地进行调整。作业者通过在比第1范围更靠旋转方向前侧的第2范围内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使锁定销53进行移动,从而能够对离合器模式与非离合器模式进行切换。通过在第1范围内朝向旋转方向前侧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盘簧44进行弹性变形,使得释放值变小,通过在第1范围内朝向旋转方向后侧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盘簧44进行弹性变形,使得释放值变大。据此,作业者在对离合器模式与非离合器模式进行切换的情况下,即便不用力也能够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
在实施方式中,通过钻孔切换环55的旋转,锁定销53进行移动。钻孔切换环55通过锁定杆42而被切换为:与转换环59一起进行旋转的同步状态、和不与转换环59一起进行旋转的非同步状态。
在非同步状态下,即便沿着旋转方向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钻孔切换环55也不会进行旋转。亦即,在非同步状态下,即便沿着旋转方向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锁定销53也不会进行移动,从而无法实施离合器模式与非离合器模式之间的切换。作业者在非同步状态下,通过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能够对离合器机构40的释放值进行调整。
在同步状态下,当沿着旋转方向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时,钻孔切换环55就会与转换环59一起进行旋转。亦即,在同步状态下,当沿着旋转方向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时,锁定销53就会进行移动,从而能够实施:离合器模式与非离合器模式之间的切换。作业者在同步状态下,通过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能够对离合器模式与非离合器模式进行切换。
锁定杆42通过转换环59的旋转,一边与凸轮板后部57B的周缘部相接触一边绕着凸轮板后部57B的周围进行旋转,由此沿着径向进行移动。通过锁定杆42沿着径向进行移动,能够对同步状态与非同步状态进行切换。
锁定杆42具有:能够***于在钻孔切换环55设置的凹部55C的杆部42D、以及产生用于使杆部42D朝向径向内侧进行移动的弹力的弹簧42C。在杆部42D的内端部与凸轮板57的凸轮板后部57B相接触的状态下,通过杆部42D绕着凸轮板后部57B的周围进行旋转,杆部42D变化为:被***于凹部55C的***状态、与从凹部55C移出来的移出状态。通过锁定杆42变化为***状态与移出状态,能够对同步状态(离合器模式)与非同步状态(非离合器模式)进行切换。
钻孔切换环55具有:被配置于比锁定杆42更靠旋转方向前侧的位置、且能够与转换环59的至少一部分相接触的凸部55E。当为了从离合器模式朝向非离合器模式进行转换而使转换环59朝向旋转方向前侧进行旋转的情况下,在钻孔切换环55的凸部55E与转换环59的缺口59N的端面59T相接触的状态下,转换环59与钻孔切换环55一起进行旋转。由于凸部55E与端面59T相接触,所以,转换环59与钻孔切换环55能够以同步状态顺畅地进行旋转。
另外,在钻孔切换环55的凸部55E与转换环59的端面59相接触的状态下,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前侧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从非同步状态变化为同步状态。亦即,在钻孔切换环55的凸部55E与转换环59的端面59T相接触的状态下,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前侧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锁定杆42从移出状态变化为***状态。当锁定杆42从移出状态变化为***状态时,在钻孔切换环55的凸部55E与转换环59的端面59T相接触的状态下,转换环59与钻孔切换环55进行旋转,所以,不会对锁定杆42作用旋转方向的外力。据此,杆部42D能够通过弹簧42C的弹力而顺畅地朝向径向内侧进行移动,以使从移出状态变化为***状态。
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后侧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杆部42D能够利用凸轮板57而从***状态顺畅地变化为移出状态。据此,钻孔切换环55能够从同步状态顺畅地变化为非同步状态。
作业者通过在旋转方向的第1范围内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能够对离合器机构40的释放值顺畅地进行调整。作业者通过在比第1范围更靠旋转方向前侧的第3范围内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使振动切换杆33进行移动,从而能够对钻孔模式与振动钻孔模式进行切换。通过在第1范围内朝向旋转方向前侧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盘簧44进行弹性变形,使得释放值变小,通过在第1范围内朝向旋转方向后侧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盘簧44进行弹性变形,使得释放值变大。据此,作业者在对钻孔模式与振动钻孔模式进行切换的情况下,即便不用力也能够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
[其它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用于对离合器机构40的释放值进行调整的弹性部件是盘簧44。用于对离合器机构40的释放值进行调整的弹性部件可以是板簧或者层叠板簧。另外,用于对离合器机构40的释放值进行调整的弹性部件还可以是波形垫圈。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非离合器模式下,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前侧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从钻孔模式被切换为振动钻孔模式。亦即,如参照图31进行说明的那样,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前侧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作业模式按照[离合器模式(释放值最大)]→[离合器模式(释放值最小)]→[钻孔模式]→[振动钻孔模式]的顺序进行转换。可以在非离合器模式下,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前侧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从振动钻孔模式被切换为钻孔模式。亦即,可以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前侧对转换环59进行操作,作业模式按照[离合器模式(释放值最大)]→[离合器模式(释放值最小)]→[振动钻孔模式]→[钻孔模式]的顺序进行转换。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非离合器模式包括:钻孔模式以及振动钻孔模式这双方。非离合器模式可以仅为钻孔模式,也可以仅为振动钻孔模式。钻孔模式可以为高扭矩的离合器模式。

Claims (21)

1.一种电动驱动钻,其中,该电动驱动钻具备:
马达;
主轴,其通过从所述马达传递来的旋转力而进行旋转;
离合器机构,其在作用于所述主轴的旋转负载达到了释放值时,将传递于所述主轴的旋转力进行切断;以及
转换环,通过沿着旋转方向对该转换环进行操作,对所述离合器机构进行工作的离合器模式、与所述离合器机构不进行工作的非离合器模式进行切换,
所述离合器机构具有:用于对所述释放值进行调整的弹性部件,
在所述离合器模式下,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前侧对所述转换环进行操作,所述弹性部件进行弹性变形,使得所述释放值变小,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后侧对所述转换环进行操作,所述弹性部件进行弹性变形,使得所述释放值变大,
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前侧对所述转换环进行操作,作业模式按照释放值最大的离合器模式→释放值最小的离合器模式→非离合器模式的顺序进行转移,
所述转换环无法从所述释放值为最大值的位置朝向旋转方向后侧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驱动钻,其中,
所述弹性部件包括盘簧,
在所述离合器模式下,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前侧对所述转换环进行操作,所述盘簧被拉伸,使得所述释放值变小,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后侧对所述转换环进行操作,所述盘簧被压缩,使得所述释放值变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驱动钻,其中,
所述电动驱动钻具备:将由所述马达所产生的旋转力传递于所述主轴的动力传递机构,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包括:具有内齿轮的行星齿轮机构,
通过对从所述盘簧赋予给所述内齿轮的弹力进行调整,来对所述释放值进行调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驱动钻,其中,
所述离合器机构具有:对所述盘簧进行保持的弹簧支架、以及与所述内齿轮相接触的离合器销,
所述盘簧借助所述离合器销而对所述内齿轮赋予弹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驱动钻,其中,
通过对所述转换环进行操作,所述弹簧支架进行移动,
通过所述弹簧支架的移动,对所述弹力进行调整。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驱动钻,其中,
所述电动驱动钻具备:能够在允许所述内齿轮的旋转的允许位置、与限制所述内齿轮的旋转的限制位置之间进行移动的离合器断开部件,
所述离合器断开部件通过所述转换环的操作而进行移动,
所述离合器模式包括:所述离合器断开部件被配置于所述允许位置的状态,所述非离合器模式包括:所述离合器断开部件被配置于所述限制位置的状态。
7.一种电动驱动钻,其中,该电动驱动钻具备:
马达;
主轴,其通过从所述马达传递来的旋转力而进行旋转;
离合器机构,其在作用于所述主轴的旋转负载达到了释放值时,将传递于所述主轴的旋转力进行切断;
离合器断开部件,其进行移动,以便对所述离合器机构进行工作的离合器模式、与所述离合器机构不进行工作的非离合器模式进行切换;以及
转换环,通过沿着旋转方向对该转换环进行操作,对所述离合器机构以及所述离合器断开机构中的至少一方进行调整,
所述离合器机构具有:用于对所述释放值进行调整的弹性部件,
所述转换环通过在旋转方向的第1范围内***作,能够对所述离合器机构进行调整,通过在比所述第1范围更靠旋转方向前侧的第2范围内***作,能够对所述离合器断开部件进行调整,
在所述第1范围内,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前侧对所述转换环进行操作,所述弹性部件进行弹性变形,使得所述释放值变小,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后侧对所述转换环进行操作,所述弹性部件进行弹性变形,使得所述释放值变大,
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前侧对所述转换环进行操作,作业模式按照释放值最大的离合器模式→释放值最小的离合器模式→能够对所述离合器断开部件进行调整的状态的顺序进行转移,
所述转换环无法从所述释放值为最大值的位置朝向旋转方向后侧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驱动钻,其中,
所述离合器机构的调整包括:所述释放值的调整,
所述离合器断开部件的调整包括:所述离合器断开部件的位置的调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驱动钻,其中,
所述电动驱动钻具备:将由所述马达所产生的旋转力传递于所述主轴的动力传递机构,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包括:具有内齿轮的行星齿轮机构,
所述离合器断开部件通过所述转换环的操作,而能够在允许所述内齿轮的旋转的允许位置、与限制所述内齿轮的旋转的限制位置之间进行移动,
所述离合器断开部件的位置的调整包括:所述允许位置与所述限制位置的调整,
所述离合器模式包括:所述离合器断开部件被配置于所述允许位置的状态,所述非离合器模式包括:所述离合器断开部件被配置于所述限制位置的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驱动钻,其中,
所述电动驱动钻具备:
钻孔切换环,其通过所述转换环的旋转,而进行旋转,以使得所述离合器断开部件在所述允许位置与所述限制位置之间进行移动;以及
锁定杆,其对所述转换环和所述钻孔切换环一起进行旋转的同步状态、与所述转换环和所述钻孔切换环不一起进行旋转的非同步状态进行切换,
在所述同步状态下,通过对所述转换环进行操作,所述离合器断开部件在所述允许位置与所述限制位置之间进行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动驱动钻,其中,
所述离合器模式包括所述非同步状态,
所述非离合器模式包括所述同步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动驱动钻,其中,
所述锁定杆以能够沿着径向进行移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转换环,
所述电动驱动钻具备具备:供所述锁定杆接触的凸轮板,
通过所述转换环的旋转,所述锁定杆一边与所述凸轮板的周缘部相接触一边沿着径向进行移动,
通过所述锁定杆沿着径向进行移动,对所述同步状态与所述非同步状态进行切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动驱动钻,其中,
所述锁定杆具有:能够***于在所述钻孔切换环设置的凹部的杆部、以及产生用于使所述杆部朝向径向内侧进行移动的弹力的弹簧,
所述杆部通过一边与所述凸轮板的周缘部相接触一边绕着所述凸轮板的周围进行旋转,变化为:被***于所述凹部的***状态、与从所述凹部被移出来的移出状态,
所述同步状态包括所述***状态,
所述非同步状态包括所述移出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0~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驱动钻,其中,
所述钻孔切换环具有:被配置于比所述锁定杆更靠旋转方向前侧的位置、且能够与所述转换环的至少一部分相接触的凸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动驱动钻,其中,
在所述凸部与所述转换环的至少一部分相接触的状态下,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前侧对所述转换环进行操作,从所述非同步状态变化为所述同步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动驱动钻,其中,
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后侧对所述转换环进行操作,从所述同步状态变化为所述非同步状态。
17.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驱动钻,其中,
所述电动驱动钻具备振动机构,其中该振动机构具有:被配置于所述主轴的周围的第1凸轮、以及被配置于所述第1凸轮的后方且与所述第1凸轮相接触的第2凸轮,并且该振动机构使所述主轴进行振动,
所述非离合器模式包括:所述振动机构进行工作的振动钻孔模式、与所述振动机构不进行工作的钻孔模式,
在所述非离合器模式下,通过对所述转换环进行操作,对所述振动钻孔模式与所述钻孔模式进行切换。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动驱动钻,其中,
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前侧对所述转换环进行操作,所述振动机构从所述钻孔模式被切换为所述振动钻孔模式。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动驱动钻,其中,
所述振动机构具有:能够通过所述转换环的操作而进行移动的振动切换杆,
通过所述振动切换杆进行移动,使得所述振动切换杆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2凸轮相接触,从而被切换为所述振动钻孔模式,
通过所述振动切换杆进行移动,使得所述振动切换杆从所述第2凸轮分离开,从而被切换为所述钻孔模式。
20.一种电动驱动钻,其中,该电动驱动钻具备:
马达;
主轴,其通过从所述马达传递来的旋转力而进行旋转;
离合器机构,其在作用于所述主轴的旋转负载达到了释放值时,将传递于所述主轴的旋转力进行切断;
振动机构,其具有被配置于所述主轴的周围的第1凸轮、以及被配置于所述第1凸轮的后方且与所述第1凸轮相接触的第2凸轮,并且该振动机构使所述主轴进行振动;以及
转换环,通过沿着旋转方向对该转换环进行操作,对所述离合器机构以及所述振动机构中的至少一方进行调整,
所述离合器机构具有:用于对所述释放值进行调整的弹性部件,
所述转换环通过在旋转方向的第1范围内***作,能够对所述离合器机构进行调整,通过在比所述第1范围更靠旋转方向前侧的第3范围内***作,能够对所述振动机构进行调整,
在所述第1范围内,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前侧对所述转换环进行操作,所述弹性部件进行弹性变形,使得所述释放值变小,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后侧对所述转换环进行操作,所述弹性部件进行弹性变形,使得所述释放值变大,
通过朝向旋转方向前侧对所述转换环进行操作,作业模式按照释放值最大的离合器模式→释放值最小的离合器模式→能够对所述振动机构进行调整的状态的顺序进行转移,
所述转换环无法从所述释放值为最大值的位置朝向旋转方向后侧旋转。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动驱动钻,其中,
所述离合器机构的调整包括:所述释放值的调整,
所述振动机构的调整包括:是否使所述主轴进行振动的调整。
CN202011161604.6A 2019-11-08 2020-10-27 电动驱动钻 Active CN1127754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03220A JP7458167B2 (ja) 2019-11-08 2019-11-08 電動ドライバドリル
JP2019-203220 2019-11-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75464A CN112775464A (zh) 2021-05-11
CN112775464B true CN112775464B (zh) 2024-02-20

Family

ID=75583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61604.6A Active CN112775464B (zh) 2019-11-08 2020-10-27 电动驱动钻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701767B2 (zh)
JP (1) JP7458167B2 (zh)
CN (1) CN112775464B (zh)
DE (1) DE1020201288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808478B1 (en) * 2019-10-14 2022-04-06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Impact drill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06656A (en) * 1977-06-15 1979-05-10 Black & Decker Mfg Co Power tool
CN1636658A (zh) * 2004-01-09 2005-07-13 株式会社牧田 多功能电钻
CN1765590A (zh) * 2004-10-28 2006-05-03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工具
CN102056714A (zh) * 2008-06-10 2011-05-11 株式会社牧田 动力工具
CN201950239U (zh) * 2010-12-10 2011-08-31 创科电动工具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可变扭矩离合器的钻
CN102909682A (zh) * 2011-08-05 2013-02-06 株式会社牧田 具有震动机构的电动工具
CN104785817A (zh) * 2014-01-21 2015-07-22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多模式钻及其模式切换机构
CN205600652U (zh) * 2015-02-20 2016-09-28 株式会社牧田 带振动机构的电动工具
CN107150314A (zh) * 2016-03-03 2017-09-12 株式会社牧田 锤钻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75644B (en) * 1993-03-05 1995-12-13 Black & Decker Inc Chuck spindle device and power tools incorporating same
GB9304540D0 (en) * 1993-03-05 1993-04-21 Black & Decker Inc Power tool and mechanism
US6502648B2 (en) * 2001-01-23 2003-01-07 Black & Decker Inc. 360 degree clutch collar
US6431289B1 (en) * 2001-01-23 2002-08-13 Black & Decker Inc. Multi-speed power tool transmission
US6676557B2 (en) * 2001-01-23 2004-01-13 Black & Decker Inc. First stage clutch
US7101300B2 (en) * 2001-01-23 2006-09-05 Black & Decker Inc. Multispeed power tool transmission
DE102004051911A1 (de) * 2004-10-26 2006-04-27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maschine, insbesondere Bohrschrauber
US7314097B2 (en) 2005-02-24 2008-01-01 Black & Decker Inc. Hammer drill with a mode changeover mechanism
DE602006001740D1 (de) * 2006-05-19 2008-08-21 Black & Decker Inc Betriebsartumschalt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betriebenes Werkzeug
US7717192B2 (en) * 2007-11-21 2010-05-18 Black & Decker Inc. Multi-mode drill with mode collar
US8251158B2 (en) * 2008-11-08 2012-08-28 Black & Decker Inc. Multi-speed power tool transmission with alternative ring gear configuration
JP5628079B2 (ja) * 2011-04-05 2014-11-19 株式会社マキタ 震動ドライバドリル
JP6675188B2 (ja) * 2015-12-03 2020-04-01 株式会社マキタ 震動機構付き電動工具
CN106239433A (zh) * 2016-09-14 2016-12-21 群胜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冲击电钻档位调节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06656A (en) * 1977-06-15 1979-05-10 Black & Decker Mfg Co Power tool
CN1636658A (zh) * 2004-01-09 2005-07-13 株式会社牧田 多功能电钻
CN1765590A (zh) * 2004-10-28 2006-05-03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工具
CN102056714A (zh) * 2008-06-10 2011-05-11 株式会社牧田 动力工具
CN201950239U (zh) * 2010-12-10 2011-08-31 创科电动工具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可变扭矩离合器的钻
CN102909682A (zh) * 2011-08-05 2013-02-06 株式会社牧田 具有震动机构的电动工具
CN104785817A (zh) * 2014-01-21 2015-07-22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多模式钻及其模式切换机构
CN205600652U (zh) * 2015-02-20 2016-09-28 株式会社牧田 带振动机构的电动工具
CN107150314A (zh) * 2016-03-03 2017-09-12 株式会社牧田 锤钻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0128866A1 (de) 2021-05-12
JP2021074822A (ja) 2021-05-20
JP7458167B2 (ja) 2024-03-29
US11701767B2 (en) 2023-07-18
US20210138624A1 (en) 2021-05-13
CN112775464A (zh) 2021-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26699B (zh) 带振动机构的电动工具
US11833644B2 (en) Electric power tool and electric vibration driver drill
JP6543480B2 (ja) 震動機構付き電動工具
CN112775464B (zh) 电动驱动钻
CN111482932B (zh) 电动工具
CN112140068A (zh) 电动工具
US11980948B2 (en) Rotary tool
US11267118B2 (en) Electric power tool
WO2021192799A1 (ja) 電動工具及び補助ハンドル
CN111570862A (zh) 带有振动机构的电动工具
JP2021160076A (ja) 電動工具及び補助ハンドル
CN115122281A (zh) 冲击工具
CN115279554A (zh) 电动工具以及辅助把持器
WO2021199899A1 (ja) 電動工具及び補助ハンドル
CN213381293U (zh) 螺钉紧固工具
CN117047710A (zh) 冲击工具
CN110815138B (zh) 电动工具
CN117047712A (zh) 冲击工具
CN117047711A (zh) 冲击工具
JP2020199586A (ja) 補助ハンドル及び電動工具
JP2024025036A (ja) インパクト工具
CN116265198A (zh) 电动工具
CN116265196A (zh) 冲击工具
JP2023090313A (ja) インパクト工具
JP2023090312A (ja) インパクト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