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50378B - 双面显示屏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面显示屏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50378B
CN112750378B CN202110009581.5A CN202110009581A CN112750378B CN 112750378 B CN112750378 B CN 112750378B CN 202110009581 A CN202110009581 A CN 202110009581A CN 112750378 B CN112750378 B CN 1127503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ubstrate
pixel unit
light guide
incid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0958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50378A (zh
Inventor
杨泽洲
金亮亮
马若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0958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503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503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03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503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03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面显示屏和显示装置,双面显示屏包括基板、发光二极管和导光模组,发光二极管设在基板的厚度一侧,导光模组设在基板的厚度另一侧,导光组件用于将第一像素单元透过基板发出的光线引导至第一位置并引导光线朝向远离基板的方向射出,且用于将第二像素单元透过基板发出的光线引导至第二位置并引导光线朝向远离基板的方向射出,其中,在基板的厚度一侧表面上,第一位置的正投影与第一像素单元所在位置的正投影关于第一基准线对称,第二位置的正投影与第二像素单元所在位置的正投影关于第一基准线对称。根据本发明的双面显示屏,实现了双面显示屏在正反两侧的正常显示,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双面显示屏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面显示屏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双面显示屏例如LED双面显示屏在需要实现双面显示时,如果只是将反侧的显示区域露出,会使得反侧的显示画面呈镜像反转,无法正常观看,导致观看体验较差。相关技术中,为实现正反两侧的正常显示,通常在反侧增加芯片例如发光二极管实现反侧画面的正常显示,然而,这种方式导致成本较高,且双面显示屏走线工艺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双面显示屏,所述双面显示屏实现了双面显示屏在正反两侧的正常显示,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双面显示屏的显示装置。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双面显示屏,包括:基板;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设在所述基板的厚度一侧且包括至少一组像素单元组,每组所述像素单元组包括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导光模组,所述导光模组设在所述基板的厚度另一侧且包括至少一个导光组件,每个所述导光组件与一个所述像素单元组对应设置,所述导光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像素单元透过所述基板发出的光线引导至第一位置并引导光线朝向远离所述基板的方向射出,且用于将所述第二像素单元透过所述基板发出的光线引导至第二位置并引导光线朝向远离所述基板的方向射出,其中,在所述基板的厚度一侧表面上,所述第一位置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像素单元所在位置的正投影关于第一基准线对称,所述第二位置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像素单元所在位置的正投影关于所述第一基准线对称。
根据本发明的双面显示屏,通过设置导光模组,使得导光模组的导光组件将第一像素单元透过基板的光线引导至第一位置并引导光线朝向远离基板的方向射出、将第二像素单元透过基板的光线引导至第二位置并引导光线朝向远离基板的方向射出,而且在基板的厚度一侧表面上,第一位置的正投影与第一像素单元所在位置的正投影关于第一基准线对称,且第二位置的正投影与第二像素单元所在位置的正投影也关于第一基准线对称,实现了双面显示屏在正反两侧的正常显示,提升了观看体验,同时有效简化了双面显示屏的结构,成本较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基板的厚度一侧表面上,所述第一像素单元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像素单元的正投影关于第二基准线对称,所述第二基准线和所述第一基准线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准线竖直延伸,在所述基板的厚度一侧表面上,所述第一像素单元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像素单元的正投影关于所述第二基准线左右对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组件包括第一导光件和第二导光件,所述第一导光件用于将所述第一像素单元透过所述基板发出的光线引导至所述第一位置并引导光线朝向远离所述基板的方向射出,所述第二导光件用于将所述第二像素单元透过所述基板发出的光线引导至所述第二位置并引导光线朝向远离所述基板的方向射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光件具有第一入射部和第一出射部,所述第一入射部具有第一入光面和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用于将所述第一入光面接收的光线反射至与所述基板的厚度一侧表面平行,所述第一出射部具有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用于将所述第一导光件内的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一出光面,其中,在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入射部与所述第一像素单元正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出射部与所述第一位置正对设置;和/或,所述第二导光件具有第二入射部和第二出射部,所述第二入射部具有第二入光面和第三反射面,所述第三反射面用于将所述第二入光面接收的光反射至与所述基板的厚度一侧表面平行,所述第二出射部具有第二出光面和第四反射面,所述第四反射面用于将所述第二导光件内的光反射至所述第二出光面,其中,在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二入射部与所述第二像素单元正对设置,且所述第二出射部与所述第二位置正对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光件具有第一入射部和第一出射部,所述第一入光面和所述第一出光面均与所述基板的厚度一侧表面平行,所述第一反射面相对所述第一入光面倾斜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入光面之间形成夹角α1,所述第二反射面相对所述第一出光面倾斜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出光面之间形成夹角β1,所述α1、β1满足:α1=β1;所述第二导光件具有第二入射部和第二出射部,所述第二入光面和所述第二出光面均与所述基板的厚度一侧表面平行,所述第三反射面相对所述第二入光面倾斜设置且与所述第二入光面之间形成夹角α2,所述第四反射面相对所述第二出光面倾斜设置且与所述第二出光面之间形成夹角β2,所述α2、β2满足:α2=β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α1、β1、α2、β2分别满足:40°≤α1≤50°、40°≤β1≤50°、40°≤α2≤50°、40°≤β2≤50°。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基板的厚度一侧表面上,所述第一像素单元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像素单元的正投影关于第二基准线对称,所述第二基准线和所述第一基准线重合,所述第一导光件和所述第二导光件关于所述双面显示屏的横向中心线对称布置且拼合成闭合环状结构,所述横向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基准线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光件具有接收光线的第一入射部和出射光线的第一出射部,所述第二导光件具有接收光线的第二入射部和出射光线的第二出射部,其中,在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入射部与所述第一像素单元正对设置,所述第一出射部与所述第二像素单元正对设置,所述第二入射部与所述第二像素单元正对设置,所述第二出射部与所述第一像素单元正对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入射部、所述第一出射部、所述第二入射部和所述第二出射部均形成为三棱柱结构,所述第一入射部和所述第二出射部拼合为四棱柱结构,所述第一出射部和所述第二入射部拼合为四棱柱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光件的结构与所述第二导光件的结构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面显示屏还包括:封装件,所述封装件包裹所述基板、所述发光二极管和所述导光模组。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显示装置,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的双面显示屏。
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通过采用上述的双面显示屏,便于实现显示装置在正反两侧的正常显示,结构简单。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双面显示屏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双面显示屏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第一像素单元、第二像素单元和第二导光件的配合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光线传播方向;
图4是图3中所示的第二像素单元与第二导光件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所示的第一像素单元与第二导光件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所示的第一像素单元、第二像素单元和第一导光件的配合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光线传播方向;
图7是图6中所示的第一像素单元与第一导光件的示意图;
图8是图6中所示的第二像素单元与第一导光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双面显示屏100、第一位置R1、第二位置R2、第一基准线L1、第二基准线L2、
基板1、
发光二极管2、像素单元组21、第一像素单元211、第二像素单元212、
红色子像素R、绿色子像素G、蓝色子像素B、
导光模组3、导光组件31、
第一导光件311、
第一入射部3111、第一入光面3111a、第一反射面3111b、
第一出射部3112、第一出光面3112a、第二反射面3112b、
第二导光件312、
第二入射部3121、第二入光面3121a、第三反射面3121b、
第二出射部3122、第二出光面3122a、第四反射面3122b、
封装件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双面显示屏100。
如图1和图2所示,双面显示屏100包括基板1和发光二极管2,发光二极管2设在基板1的厚度一侧,且发光二极管2包括至少一组像素单元组21,像素单元组21发光以实现双面显示屏100的显示功能。当双面显示屏100需要实现双面显示功能时,如果此时只是将基板1的厚度另一侧对应的显示区域露出,设有发光二极管2的基板1的一侧实现画面正常显示,未设有发光二极管2的基板1的另一侧由像素单元组21发出的光透过基板1来实现显示,然而未设有发光二极管2的基板1的另一侧会出现画面镜像反转,即未设有发光二极管2的基本的另一侧的观看画面不正常。
例如,每组像素单元组21包括第一像素单元211和第二像素单元212,在双面显示屏100的正侧观看时,第一像素单元211(或者第一像素单元211对应的显示画面)位于第二像素单元212(或者第二像素单元212对应的显示画面)的左侧,如果基板1厚度另一侧未设置发光二极管,则在双面显示屏100的反侧观看时,第一像素单元211(或者第一像素单元211对应的显示画面)位于第二像素单元212(或者第二像素单元212对应的显示画面)的右侧,即反侧画面是翻转的,观看体验差。
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图2、图3和图6所示,本申请中的双面显示屏100还包括导光模组3,导光模组3设在基板1的厚度另一侧,即导光模组3和发光二极管2分别设在基板1的厚度两侧,导光模组3包括至少一个导光组件31,每个导光组件31与一个像素单元组21对应设置。
导光组件31用于将第一像素单元211透过基板1发出的光线引导至第一位置R1并引导光线朝向远离基板1的方向射出,以实现第一像素单元211在基板1的未设置发光二极管2的一侧的显示,导光组件31还用于将第二像素单元212透过基板1发出的光线引导至第二位置R2并引导光线朝向远离基板1的方向射出,以实现第二像素单元212在基板1的未设置发光二极管2的一侧的显示。
其中,在基板1的厚度一侧表面上,第一位置R1的正投影与第一像素单元211所在位置的正投影关于第一基准线L1对称,且第二位置R2的正投影与第二像素单元212所在位置的正投影也关于第一基准线L1对称。由此,第一像素单元211和第二像素单元212在基板1的未设置发光二极管2的一侧的显示画面并非是第一像素单元211和第二像素单元212在设置发光二极管2的一侧的显示画面的镜像反转,而是与第一像素单元211和第二像素单元212在设置发光二极管2的一侧的显示画面相同,实现了双面显示屏100在正反两侧的正常显示,同时只需在基板1的厚度一侧设置发光二极管2即可、无需在基板1的厚度两侧分别设置发光二极管2,有效简化了双面显示屏100的结构,简化了双面显示屏100的走线工艺,提升加工便利性,降低成本。
例如,基板1的厚度两侧分别为前侧和后侧,发光二极管2设在基板1的前侧,导光模组3设在基板1的后侧,发光二极管2工作时,第一像素单元211和第二像素单元212均发光,且第一像素单元211和第二像素单元212朝向前侧发光,可以实现基板1正面画面的正常显示;同时,第一像素单元211和第二像素单元212也朝向后侧发光,光线透过基板1,导光组件31将第一像素单元211透过基板1的光线引导至第一位置R1并引导该光线朝向后射出,且导光组件31将第二像素单元212透过基板1的光线引导至第二位置R2并引导该光线朝后射出,从而实现了基板1背面画面的显示。由于,在基板1的厚度一侧表面上,第一位置R1的正投影与第一像素单元211所在位置的正投影关于第一基准线L1对称,且第二位置R2的正投影与第二像素单元212所在位置的正投影也关于第一基准线L1对称,使得第一像素单元211和第二像素单元212在基板1前后两侧显示的画面相同,用户站在双面显示屏100前后两侧均可以正常观看显示画面。
其中,第一基准线L1可以与双面显示屏100在切换两侧显示画面时,双面显示屏100的理想转动轴线平行或重合;例如,双面显示屏100的显示屏的前后两侧均可以显示画面,在观看双面显示屏100的画面时,用户可以自双面显示屏100的前侧移动到双面显示屏100的后侧,或者将双面显示屏100绕竖直线左右翻转,也就是说,在切换至观看另一侧画面的过程中,相当于双面显示屏100绕竖直延伸的理想转动轴线转动,此时第一基准线L1竖直延伸;又例如,在观看双面显示屏100的画面时,用户需要将显示屏100绕水平线上下翻转,以观看另一侧的显示画面,也就是说,在切换至观看另一侧画面的过程中,相当于双面显示屏100绕水平延伸的理想转动轴线转动,此时第一基准线L1水平延伸;但不限于此。
可以理解的是,像素单元组21可以为一组或多组,导光组件31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导光组件31的数量可以与像素单元组21的数量相等;可以理解的是,当像素单元组21为多组时,多组像素单元组21的布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具体设置。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面显示屏100,通过设置导光模组3,使得导光模组3的导光组件31将第一像素单元211透过基板1的光线引导至第一位置R1并引导光线朝向远离基板1的方向射出、将第二像素单元212透过基板1的光线引导至第二位置R2并引导光线朝向远离基板1的方向射出,而且在基板1的厚度一侧表面上,第一位置R1的正投影与第一像素单元211所在位置的正投影关于第一基准线L1对称,且第二位置R2的正投影与第二像素单元212所在位置的正投影也关于第一基准线L1对称,实现了双面显示屏100在正反两侧的正常显示,提升了观看体验,同时有效简化了双面显示屏100的结构,成本较低。
而且,发明人对于本申请中的双面显示屏100进行了模拟,双面显示屏100正面的显示画面从左到右依次为红、不发光、白、蓝,通过模拟结果得知,双面显示屏100反面的显示画面从左到右(与上述“左”、“右”相同)依次为蓝、白、不发光、红;显然,双面显示屏100正反两侧的显示画面相同,实现了正反两侧的正常显示。
可以理解的是,发光二极管2应做广义理解,其可以是任意发光结构,包括但不限于LED发光器件、OLED发光器件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6所示,在基板1的厚度一侧表面上,第一像素单元211的正投影和第二像素单元212的正投影关于第二基准线L2对称,第二基准线L2和第一基准线L1重合,即在基板1的厚度一侧表面上,第一像素单元211的正投影和第二像素单元212的正投影关于第一基准线L1对称,换言之,在基板1的厚度一侧表面上,第一像素单元211所在位置的正投影和第二像素单元212所在位置的正投影关于第一基准线L1对称。由此,便于实现基板1厚度两侧的显示区域正对设置,有利于提升LED显示屏的利用率,节省LED显示屏的占用空间。
当然,第二基准线L2与第一基准线L1还可以非重合设置,例如第二基准线L2与第一基准线L1平行间隔设置,此时基板1厚度两侧的显示区域可以沿基板1的厚度方向错开设置,有利于提升LED显示屏的设计灵活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基准线L2竖直延伸,基板1的厚度方向可以为前后方向,在基板1的厚度一侧表面上,第一像素单元211的正投影和第二像素单元212的正投影关于第二基准线L2左右对称,进一步保证双面显示屏100在正反两侧的正常显示,保证观看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方向“前”、“后”可以分别指双面显示屏100在使用时双面显示屏100实现双面显示的两侧,例如发光二极管2可以设在基板1的前侧(或称“正侧”),导光模组3设在基板1的后侧(或称“反侧”);方向“左”、“右”可以分别指双面显示屏100使用、用户位于双面显示屏100的前侧时,用户的左侧、右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6所示,导光组件31包括第一导光件311和第二导光件312,第一导光件311用于将第一像素单元211透过基板1发出的光线引导至第一位置R1并引导光线朝向远离基板1的方向射出,第二导光件312用于将第二像素单元212透过基板1发出的光线引导至第二位置R2并引导光线朝向远离基板1的方向射出。由此,通过设置第一导光件311和第二导光件312,以分别单独实现第一像素单元211和第二像素单元212在基板1厚度另一侧的正常显示,使得第一像素单元211在基板1厚度另一侧的显示与第二像素单元212在基板1厚度另一侧的显示互不影响,便于简化第一导光件311和第二导光件312的结构,方便加工。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6-图8所示,第一导光件311具有第一入射部3111,第一入射部3111具有第一入光面3111a和第一反射面3111b,第一入光面3111a可以接收第一像素单元211发出的透过基板1的光线,使得第一像素单元211的透过基板1的光线入射至第一导光件311内,第一反射面3111b用于将第一入光面3111a接收的光线反射至与基板1的厚度一侧表面平行,有利于减少光线在第一导光件311内的反射次数,从而节省光能量的消耗,保证第一像素单元211在基板1的未设置发光二极管2的一侧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反射面3111b用于将第一入光面3111a接收的光线反射至与基板1的厚度一侧表面平行”,可以理解的为,第一反射面3111b用于将第一入光面3111a接收的光线的至少部分反射至与基板1的厚度一侧表面平行。当然,经过第一反射面3111b反射的光线还可以不与基板1的厚度一侧表面平行。
如图2、图6-图8所示,第一导光件311还具有第一出射部3112,第一出射部3112具有第一出光面3112a和第二反射面3112b,第二反射面3112b用于将第一导光件311内的光线反射至第一出光面3112a,使得第一导光件311内的光线可以由第一出光面3112a射出,而第一导光件311内的光线可以由第一出光面3112a朝向远离基板1的方向射出,以实现第一像素单元211在基板1的未设置发光二极管2的一侧的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6-图8所示,第二导光件312具有第二入射部3121,第二入射部3121具有第二入光面3121a和第三反射面3121b,第二入光面3121a可以接收第二像素单元212发出的透过基板1的光线,使得第二像素单元212的透过基板1的光线入射至第二导光件312内,第三反射面3121b用于将第二入光面3121a接收的光线反射至与基板1的厚度一侧表面平行,有利于减少光线在第一导光件311内的反射次数,从而节省光能量的消耗,保证第二像素单元212在基板1的未设置发光二极管2的一侧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反射面3121b用于将第二入光面3121a接收的光线反射至与基板1的厚度一侧表面平行”,可以理解的为,第三反射面3121b用于将第二入光面3121a接收的光线的至少部分反射至与基板1的厚度一侧表面平行。当然,经过第三反射面3121b反射的光线还可以不与基板1的厚度一侧表面平行。
如图2和图6-图8所示,第二导光件312还具有第二出射部3122,第二出射部3122具有第二出光面3122a和第四反射面3122b,第四反射面3122b用于将第二导光件312内的光线反射至第二出光面3122a,使得第二导光件312内的光线可以由第二出光面3122a射出,而第二导光件312内的光线可以由第二出光面3122a朝向远离基板1的方向射出,以实现第二像素单元212在基板1的未设置发光二极管2的一侧的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6-图8所示,第一导光件311具有第一入射部3111和第一出射部3112,第一入射部3111具有第一入光面3111a和第一反射面3111b,第一入光面3111a可以接收第一像素单元211发出的透过基板1的光线,使得第一像素单元211的透过基板1的光线入射至第一导光件311内,第一反射面3111b用于将第一入光面3111a接收的光线反射至与基板1的厚度一侧表面平行,第一出射部3112具有第一出光面3112a和第二反射面3112b,第二反射面3112b用于将第一导光件311内的光线反射至第一出光面3112a,使得第一导光件311内的光线可以由第一出光面3112a射出;且第二导光件312具有第二入射部3121和第二出射部3122,第二入射部3121具有第二入光面3121a和第三反射面3121b,第二入光面3121a可以接收第二像素单元212发出的透过基板1的光线,使得第二像素单元212的透过基板1的光线入射至第二导光件312内,第三反射面3121b用于将第二入光面3121a接收的光线反射至与基板1的厚度一侧表面平行,第二出射部3122具有第二出光面3122a和第四反射面3122b,第四反射面3122b用于将第二导光件312内的光线反射至第二出光面3122a,使得第二导光件312内的光线可以由第二出光面3122a射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6-图8所示,第一导光件311具有第一入射部3111和第一出射部3112,第一入光面3111a与基板1的厚度一侧表面平行,便于保证第一像素单元211的透过基板1的光线的至少部分垂直于第一入光面3111a入射第一导光件311,保证第一导光件311的入光量;第一出光面3112a与基板1的厚度一侧表面平行,便于保证第一导光件311内的光线的至少部分垂直于第一出光面3112a射出,进一步保证了第一像素单元211在基板1的未设置发光二极管2的一侧的显示效果。
其中,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反射面3111b相对第一入光面3111a倾斜设置,且第一反射面3111b与第一入光面3111a之间形成夹角α1,第二反射面3112b相对第一出光面3112a倾斜设置,且第二反射面3112b于第一出光面3112a之间形成夹角β1,α1、β1满足α1=β1,便于保证经第一反射面3111b反射前的光线的方向与仅第二反射面3112b反射后的光线的方向一致,从而便于保证第一导光件311的入光方向和出光方向一致,以保证第一像素单元211在基板1的未设置发光二极管2的一侧的正常显示。
如图2-图5所示,第二导光件312具有第二入射部3121和第二出射部3122,第二入光面3121a与基板1的厚度一侧表面平行,便于保证第二像素单元212的透过基板1的光线的至少部分垂直于第二入光面3121a入射第二导光件312,保证第二导光件312的入光量;第二出光面3122a与基板1的厚度一侧表面平行,便于保证第二导光件312内的光线的至少部分垂直于第二出光面3122a射出,进一步保证了第二像素单元212在基板1的未设置发光二极管2的一侧的显示效果。
其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三反射面3121b相对第二入光面3121a倾斜设置,且第三反射面3121b与第二入光面3121a之间形成夹角α2,第四反射面3122b相对第二出光面3122a倾斜设置,且第四反射面3122b于第二出光面3122a之间形成夹角β2,α2、β2满足α2=β2,便于保证经第三反射面3121b反射前的光线的方向与仅第四反射面3122b反射后的光线的方向一致,从而便于保证第二导光件312的入光方向和出光方向一致,以保证第二像素单元212在基板1的未设置发光二极管2的一侧的正常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α1、β1、α2、β2分别满足:40°≤α1≤50°、40°≤β1≤50°、40°≤α2≤50°、40°≤β2≤50°,便于保证第一反射面3111b可以将第一入光面3111a接收的光线发射至与基板1的厚度一侧表面平行、第三反射面3121b可以将第二入光面3121a接收的光线反射至与基板1的厚度一侧表面平行,同时使得第二反射面3112b与第一反射面3111b相匹配、第四反射面3122b与第三反射面3121b相匹配。可选地,α1=β1=α2=β2,例如α1=45°,β1=45°,α2=45°,β2=45°。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基板1的厚度一侧表面上,第一像素单元211的正投影和第二像素单元212的正投影关于第二基准线L2对称,第二基准线L2和第一基准线L1重合,则在基板1的厚度一侧表面上,第一像素单元211的正投影和第二像素单元212的正投影关于第一基准线L1对称。由此,便于实现基板1厚度两侧的显示区域正对设置,有利于提升LED显示屏的利用率,节省LED显示屏的占用空间。其中,第一导光件311和第二导光件312关于双面显示屏100的横向中心线对称布置,横向中心线与第一基准线L1垂直,第一导光件311和第二导光件312拼合成闭合环状结构,便于实现第一导光件311和第二导光件312之间的独立设置。
例如,第一基准线L1竖直延伸,横向中心线水平延伸时,第一导光件311可以在由第一像素单元211朝向第二像素单元212的方向上、先向上延伸再向下延伸,使得第一导光件311大致形成为U形结构,第二导光件312可以在由第二像素单元212朝向第一像素单元211的方向上、先向下延伸再向上延伸,使得第二导光件312大致形成为U形结构,则便于实现第一导光件311和第二导光件312之间的独立设置,使得第一导光件311和第二导光件312互不干涉。
可选地,在图2的示例中,当第一导光件311和第二导光件312分别形成为U形结构时,第一导光件311和第二导光件312拼合以形成为封闭环形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8所示,第一导光件311具有接收光线的第一入射部3111和出射光线的第一出射部3112,第二导光件312具有接收光线的第二入射部3121和出射光线的第二出射部3122,在基板1的厚度方向上,第一入射部3111与第一像素单元211正对设置,第一出射部3112与第二像素单元212正对设置,第二入射部3121与第二像素单元212正对设置,第二出射部3122与第一像素单元211正对设置。由此,在基板1的未设置发光二极管2的一侧观看时,可以使得第一像素单元211的光自第二像素单元212的位置射出、第二像素单元212的光自第一像素单元211的位置射出,则双面显示屏100正反两侧的显示画面不会出现偏移,便于进一步保证正反两侧正常显示。
此时,第一导光件311的结构可以与第二导光件312的结构相同,便于简化导光组件31的设置,降低加工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光件311的结构与第二导光件312的结构相同”,应理解为第一导光件311和第二导光件3122任意对应位置处的形状及对应尺寸(例如厚度、角度、和长度等)均相同;此时,可以将第一导光件311和第二导光件312设置为关于双面显示屏100的横向中心线对称布置,由于第一导光件311是将第一像素单元211的光线引导至基板1的厚度另一侧、第二导光件312是将第二像素单元212的光线引导至基板1的厚度另一侧,则便于实现第一导光件311和第二导光件312同层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图5、图7和图8所示,第一入射部3111、第一出射部3112、第二入射部3121和第二出射部3122均形成为三棱柱结构,第一入射部3111和第二出射部3122拼合为四棱柱结构,第一出射部3112和第二入射部3121拼合为四棱柱结构,便于实现第一导光件311和第二导光件312的同层设置,有利于节省双面显示屏100的占用空间。
例如,如图3-图8所示,第一入射部3111的柱面包括第一入光面3111a和第一反射面3111b,第一出射部3112的柱面包括第一出光面3112a和第二反射面3112b,第二入射部3121的柱面包括第二入光面3121a和第三反射面3121b,第二出射部3122的柱面包括第二出光面3122a和第四反射面3122b。
其中,如图5和图7所示,第一入射部3111和第二出射部3122均与第一像素单元211正对,第一入光面3111a和第二出光面3122a均与基板1厚度一侧表面平行,且第一入光面3111a位于第一导光件3111的朝向基板1的一侧,第二出光面3122a位于第二导光件312的背向基板1的一侧,第一反射面3111b相对第一入光面3111a倾斜设置,第四反射面3122b也相对第二出光面3122a倾斜设置,且第一反射面3111b和第四反射面3122b倾斜方向一致,第一反射面3111b和第四反射面3122b可以贴合设置,使得第一入射部3111和第二出射部3122拼合为四棱柱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反射面3111b和第四反射面3122b倾斜方向一致,可以理解为第一反射面3111b和第四反射面3122b平行或重合,或者第一反射面3111b和第四反射面3122b之间的夹角较小,例如夹角不超过10°。
如图4和图8所示,第一出射部3112和第二入射部3121均与第二像素单元212正对,第一出光面3112a和第二入光面3121a均与基板1厚度一侧表面平行,且第一出光面3112a位于第一导光件311的背向基板1的一侧,第二入光面3121a位于第二导光件312的朝向基板1的一侧,第二反射面3112b相对第一出光面3112a倾斜设置,第三反射面3121b相对第二入光面3121a倾斜设置,且第二反射面3112b和第三反射面3121b倾斜方向一致,第二反射面3112b和第三反射面3121b可以贴合设置,使得第一出射部3112和第二入射部3121拼合为四棱柱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反射面3112b和第三反射面3121b倾斜方向一致,可以理解为第二反射面3112b和第三反射面3121b平行,或者第二反射面3112b和第三反射面3121b之间的夹角较小,例如夹角不超过1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光件311和第二导光件312可以均采用塑料件,例如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具有重量轻、透光率好的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光件311具有第一入光面3111a和第一出光面3112a,第一导光件311上除了第一入光面3111a和第一出光面3112a以外的其余表面均涂覆反射材料件,以保证第一导光件件311对光线的偏转和传导效率。第二导光件312具有第二入光面3121a和第二出光面3122a,第二导光件312上除了第二入光面3121a和第二出光面3122a以外的其余表面均涂覆反射材料件,以保证第二导光件312对光线的偏转和传导效率。其中,反射材料件可选为银粉、ESR多层膜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6所示,第一像素单元211包括红色子像素R、绿色子像素G和蓝色色子像素B,第二像素单元212包括红色子像素R、绿色子像素G和蓝色色子像素B,保证第一像素单元211和第二像素单元212的正常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双面显示屏100还包括封装件4,封装件4包裹基板1、发光二极管2和导光模组3,例如封装件4可以完全包括基板1、发光二极管2和导光模组3,使得封装件4可以起到封装、保护的作用,保证双面显示屏100使用可靠。可选地,封装件4为黑胶件,则封装件4自身可以为双面显示屏100提供黑化,保证双面显示屏100的显示对比度。
可选地,在图1的示例中,基板1为玻璃基板1,便于保证基板1的透光率,但不限于此。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双面显示屏100。双面显示屏100可以为MiniLED显示屏、或MicroLED显示屏等。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通过采用上述的双面显示屏100,便于实现显示装置在正反两侧的正常显示,结构简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双面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设在所述基板的厚度一侧且包括至少一组像素单元组,每组所述像素单元组包括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
导光模组,所述导光模组设在所述基板的厚度另一侧且包括至少一个导光组件,每个所述导光组件与一个所述像素单元组对应设置,所述导光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像素单元透过所述基板发出的光线引导至第一位置并引导光线朝向远离所述基板的方向射出,且用于将所述第二像素单元透过所述基板发出的光线引导至第二位置并引导光线朝向远离所述基板的方向射出,其中,在所述基板的厚度一侧表面上,所述第一位置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像素单元所在位置的正投影关于第一基准线对称,所述第二位置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像素单元所在位置的正投影关于所述第一基准线对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板的厚度一侧表面上,所述第一像素单元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像素单元的正投影关于第二基准线对称,所述第二基准线和所述第一基准线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准线竖直延伸,在所述基板的厚度一侧表面上,所述第一像素单元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像素单元的正投影关于所述第二基准线左右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组件包括第一导光件和第二导光件,所述第一导光件用于将所述第一像素单元透过所述基板发出的光线引导至所述第一位置并引导光线朝向远离所述基板的方向射出,所述第二导光件用于将所述第二像素单元透过所述基板发出的光线引导至所述第二位置并引导光线朝向远离所述基板的方向射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面显示屏,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光件具有第一入射部和第一出射部,所述第一入射部具有第一入光面和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用于将所述第一入光面接收的光线反射至与所述基板的厚度一侧表面平行,所述第一出射部具有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用于将所述第一导光件内的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一出光面,其中,在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入射部与所述第一像素单元正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出射部与所述第一位置正对设置;和/或,
所述第二导光件具有第二入射部和第二出射部,所述第二入射部具有第二入光面和第三反射面,所述第三反射面用于将所述第二入光面接收的光反射至与所述基板的厚度一侧表面平行,所述第二出射部具有第二出光面和第四反射面,所述第四反射面用于将所述第二导光件内的光反射至所述第二出光面,其中,在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二入射部与所述第二像素单元正对设置,且所述第二出射部与所述第二位置正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面显示屏,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光件具有第一入射部和第一出射部,所述第一入光面和所述第一出光面均与所述基板的厚度一侧表面平行,所述第一反射面相对所述第一入光面倾斜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入光面之间形成夹角α1,所述第二反射面相对所述第一出光面倾斜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出光面之间形成夹角β1,所述α1、β1满足:α1=β1;
所述第二导光件具有第二入射部和第二出射部,所述第二入光面和所述第二出光面均与所述基板的厚度一侧表面平行,所述第三反射面相对所述第二入光面倾斜设置且与所述第二入光面之间形成夹角α2,所述第四反射面相对所述第二出光面倾斜设置且与所述第二出光面之间形成夹角β2,所述α2、β2满足:α2=β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面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α1、β1、α2、β2分别满足:40°≤α1≤50°、40°≤β1≤50°、40°≤α2≤50°、40°≤β2≤50°。
8.根据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面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板的厚度一侧表面上,所述第一像素单元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像素单元的正投影关于第二基准线对称,所述第二基准线和所述第一基准线重合,所述第一导光件和所述第二导光件关于所述双面显示屏的横向中心线对称布置且拼合成闭合环状结构,所述横向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基准线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面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件具有接收光线的第一入射部和出射光线的第一出射部,所述第二导光件具有接收光线的第二入射部和出射光线的第二出射部,
其中,在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入射部与所述第一像素单元正对设置,所述第一出射部与所述第二像素单元正对设置,所述第二入射部与所述第二像素单元正对设置,所述第二出射部与所述第一像素单元正对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面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射部、所述第一出射部、所述第二入射部和所述第二出射部均形成为三棱柱结构,所述第一入射部和所述第二出射部拼合为四棱柱结构,所述第一出射部和所述第二入射部拼合为四棱柱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面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件的结构与所述第二导光件的结构相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显示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封装件,所述封装件包裹所述基板、所述发光二极管和所述导光模组。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面显示屏。
CN202110009581.5A 2021-01-05 2021-01-05 双面显示屏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27503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09581.5A CN112750378B (zh) 2021-01-05 2021-01-05 双面显示屏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09581.5A CN112750378B (zh) 2021-01-05 2021-01-05 双面显示屏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0378A CN112750378A (zh) 2021-05-04
CN112750378B true CN112750378B (zh) 2022-07-29

Family

ID=75649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09581.5A Active CN112750378B (zh) 2021-01-05 2021-01-05 双面显示屏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50378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17574A (zh) * 2016-04-12 2016-06-2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及其导光板与背光源
CN106526977A (zh) * 2017-01-09 2017-03-2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双面显示器
CN106610547A (zh) * 2015-10-26 2017-05-03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CN107526215A (zh) * 2017-08-23 2017-12-2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双面显示背光模组及双面显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59115A (ja) * 2005-03-16 2006-09-28 Omron Corp 両面表示装置及び面光源装置
KR101833969B1 (ko) * 2011-01-03 2018-04-1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양방향 액정표시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10547A (zh) * 2015-10-26 2017-05-03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CN105717574A (zh) * 2016-04-12 2016-06-2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及其导光板与背光源
CN106526977A (zh) * 2017-01-09 2017-03-2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双面显示器
CN107526215A (zh) * 2017-08-23 2017-12-2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双面显示背光模组及双面显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0378A (zh) 2021-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81791B2 (en) Surface light source for emitting light from two surfaces and double-side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KR101558166B1 (ko) 광출사 모듈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KR101970552B1 (ko) 퀀텀 도트를 갖는 확산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JP4940932B2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0712333B1 (ko) 백라이트 장치 및 백라이트 장치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장치
KR20070043102A (ko) 점광원용 광 가이드 유닛, 이를 갖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표시 장치
CN110320703B (zh) 一种双面显示装置
WO2016185805A1 (ja) 発光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CN109581750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JP2004241237A (ja) 面状照明装置およびこれを使用した液晶表示装置
EP2530375B1 (en) Light guide design for edge-illumination in a backlight unit
KR101950831B1 (ko) 액정표시장치모듈
CN102789091B (zh) 显示设备
CN113687543B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4063347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2750378B (zh) 双面显示屏和显示装置
CN111948852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1708219A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5622498B2 (ja) マルチ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01725864A (zh) 表面光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217689707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JP4433724B2 (ja)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JP2008145655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13721383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2987394B (zh) 一种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