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40496B - 布线构件 - Google Patents

布线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40496B
CN112740496B CN201980060487.3A CN201980060487A CN112740496B CN 112740496 B CN112740496 B CN 112740496B CN 201980060487 A CN201980060487 A CN 201980060487A CN 112740496 B CN112740496 B CN 1127404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wiring
shape maintaining
shape
wirin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6048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40496A (zh
Inventor
中野悠
横井基宏
伊藤健太
池田茂树
安田杰
西村哲也
平井宏树
水野芳正
后藤幸一郎
白川纯一
上佳孝
野村康
索非亚·巴里拉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7404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404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404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404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62Tubings, i.e. having a closed section
    • H02G3/0487Tubings, i.e. having a closed section with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8Flat or ribbon cables
    • H01B7/0838Parallel wires, sandwiched between two insulating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4Flexible cables, conductors, or cords, e.g. trailing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8Flat or ribbon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30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布线构件(10)的组装性的提高的技术。布线构件(10)具备布线体(20)和形状维持构件(40)。布线体(20)包括片状构件(22)和固定在所述片状构件上的线状传输构件(30)。形状维持构件(40)形成为具有比所述片状构件(22)高的刚性的片状,沿着所述布线体(20)的表里方向覆盖至少一侧而维持所述布线体(20)的形状。

Description

布线构件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布线构件。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通过用单面粘合片夹持并外装布线成规定的布线形态的线束来保持布线形态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612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由于用单面粘合片进行夹持,因此没有腰部,在中间侧部分被抬起时端部侧部分大幅下垂,有可能导致组装作业性的恶化。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布线构件的组装性的提高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布线构件具备:布线体,包括片状构件和固定在所述片状构件上的线状传输构件;及形状维持构件,形成为具有比所述片状构件高的刚性的片状,沿着所述布线体的表里方向覆盖至少一侧而维持所述布线体的形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实现布线构件的组装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布线构件的俯视图。
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切断的剖视图。
图3是沿着图1的III-III线切断的剖视图。
图4是沿着图1的IV-IV线切断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沿着图1的V-V线切断的概略剖视图。
图6是表示输送布线构件的状况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布线构件的折叠方式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布线构件的俯视图。
图9是沿着图8的IX-IX线切断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形状维持构件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来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布线构件如下所述。
(1)一种布线构件,具备:布线体,包括片状构件和固定在所述片状构件上的线状传输构件;及形状维持构件,形成为具有比所述片状构件高的刚性的片状,沿着所述布线体的表里方向覆盖至少一侧而维持所述布线体的形状。由此,由于与片状构件相比为高刚性的形状维持构件覆盖布线体,因此布线构件不易下垂,能够实现布线构件的组装性的提高。
(2)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形状维持构件具有仅从与所述片状构件相反的一侧覆盖所述线状传输构件的单侧覆盖部。由此,与形状维持构件覆盖两侧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削减。
(3)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所述单侧覆盖部中,在所述线状传输构件的侧方,所述形状维持构件与所述片状构件被进行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由此,能够省略残留于布线构件而用于固定形状维持构件与片状构件的固定构件。
(4)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形状维持构件具有沿着所述布线体的表里方向覆盖两侧的两侧覆盖部。由此,通过设置两侧覆盖部,能够进一步提高布线构件的刚性。或者,由于只要能够通过两侧的形状维持构件获得必要的刚性即可,因此也能够使用刚性小的构件作为一个形状维持构件。
(5)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形状维持构件以能够维持所述布线体整体的形状的方式,沿着所述布线体的长边方向相连设置。由此,能够提高布线构件整体的刚性。
(6)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形状维持构件设置成所述布线构件能够在中间部折叠。由此,通过布线构件在中间部折叠,能够使输送时的形态紧凑。
(7)另外,本公开的布线构件具备:布线体,包括片状构件和固定在所述片状构件上的线状传输构件;及形状维持构件,形成为具有比所述片状构件高的刚性的片状,覆盖所述布线体的表面和背面中的至少一侧的面的至少一部分而维持所述布线体的形状。由此,由于与片状构件相比为高刚性的形状维持构件覆盖布线体,因此布线构件不易下垂,能够实现布线构件的组装性的提高。
(8)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片状构件的多个基材沿着所述线状传输构件的长边方向相连设置。由此,能够实现片状构件的成品率的提高。
(9)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设置成在所述布线构件在所述中间部被折叠时,能够使吸附垫与所述形状维持构件露出的位置接触。由此,容易利用机器人等输送折叠状态下的布线构件。
(10)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片状构件与所述形状维持构件经由粘接剂或树脂而固定。该结构在扩大刚性与片状构件不同的形状维持构件的选择范围方面为优选。
(11)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片状构件与所述形状维持构件被进行接触部位直接固定。该结构与所述片状构件和所述形状维持构件被进行直接部位间接固定的结构相比,不需要在所述片状构件与所述形状维持构件之间介入不同的材料。因此,该结构从降低成本的观点及减小布线构件自身的厚度的观点出发为优选。
(12)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形状维持构件设置成沿着所述布线体的长边方向隔开间隔,在隔开间隔设置的所述形状维持构件之间能够进行折叠。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折叠布线构件。
(13)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形状维持构件包括以山和谷在所述布线体的长边方向上连续的方式所形成的波纹加工部,所述形状维持构件在被所述波纹加工部覆盖的部分处能够折叠。由此,形状维持构件能够以布线构件能够折叠的方式覆盖布线体。
(14)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能够折叠成在端部侧部分折叠成重叠在中间侧部分之上的状态下,设置于中间侧部分的所述形状维持构件的朝外的主面露出。由此,能够使吸附垫与中间侧部分所露出的形状维持构件部分接触。由此,容易用机器人等输送折叠状态下的布线构件。
(15)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形状维持构件包括:面状成形部,成形为面状;及立体成形部,成形为从所述面状成形部的沿着宽度方向的一部分向所述面状成形部的表里方向立起,并沿长边方向延伸。由此,通过设置立体成形部,能够进一步提高形状维持构件的刚性。
(16)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线状传输构件以并列状设置有多个。由此,能够扁平地形成布线构件。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细内容]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布线构件的具体例进行说明。另外,本公开并不限于这些例示,而是由请求保护的范围示出,并旨在包括与请求保护的范围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布线构件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布线构件10的俯视图。另外,在图1中,左侧的末端部示出了折叠前的状态,右侧的末端部示出了折叠后的状态。当右侧的末端部展开时,与左侧的末端部相同。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切断的剖视图。图3是沿着图1的III-III线切断的剖视图。图4是沿着图1的IV-IV线切断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沿着图1的V-V线切断的概略剖视图。
布线构件10是与搭载于车辆的部件相连,向该部件和/或从该部件传输电和/或光的构件。布线构件10具备布线体20和安装于布线体20的形状维持构件40。在布线构件10中,通过形状维持构件40维持了布线体20的形状。例如,布线体20的形状维持为向车辆配设的形态或与之接近的形态为宜。由此,在向车辆组装布线构件10时,能够省去布置布线体20的麻烦。
布线体20包括片状构件22和固定在片状构件22上的线状传输构件30。在此,在片状构件22固定有多个线状传输构件30。由此,多个线状传输构件30彼此被定位。
片状构件22用于线状传输构件30的固定。构成片状构件22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包含PVC(聚氯乙烯)、PE(聚乙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P(聚丙烯)、PA(聚酰胺)等树脂的材料,也可以包含铝或铜等金属的材料。另外,片状构件22的构造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纺织物、编织物、无纺布等具有纤维的纤维材料,也可以是通过挤出成形或注塑成形等得到的部件等不具有纤维的非纤维材料。在片状构件22为通过挤出成形或注塑成形等得到的非纤维材料的情况下,可以是经发泡成形的发泡材料,也可以是未经发泡成形而均匀地充实的充实材料。优选地,片状构件22形成为具有挠性为宜。
另外,片状构件22可以仅具有一层,也可以具有多层。在片状构件22具有多层的情况下,各层的材料、构造等能够适当设定。例如,片状构件22可以是树脂层和树脂层重叠而成的构件,也可以是树脂层和金属层重叠而成的构件,还可以是金属层和金属层重叠而成的构件。另外,片状构件22可以是非纤维材料层与非纤维材料层重叠而成的构件,也可以是非纤维材料层与纤维材料层重叠而成的构件,还可以是纤维材料层与纤维材料层重叠而成的构件。
另外,在此,片状构件22形成为与线状传输构件30的路径相应的形状(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俯视下为H字状)。此时,片状构件22可以由一片基材构成,也可以由多个基材相连而构成。在由多个基材相连而构成的情况下,该基材为方形等成品率高的形状为宜。
在此,片状构件22的宽度尺寸(沿着线状传输构件30并列的方向的片状构件22的尺寸)在各位置处相同,但也可以根据线状传输构件30的数量、粗细等而有所不同。例如,在分支的前后等沿着并列方向的线状传输构件30的尺寸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认为沿着并列方向的线状传输构件30的尺寸大的一侧的片状构件22的宽度尺寸比沿着并列方向的线状传输构件30的尺寸小的一侧的片状构件22的宽度尺寸大。
线状传输构件30只要是传输电或光等的线状的构件即可。例如,线状传输构件30可以是具有芯线和芯线周围的包覆层的普通电线,也可以是裸导线、屏蔽线、漆包线、镍铬合金线、光纤等。
作为传输电的线状传输构件30,可以是各种信号线、各种电力线。传输电的线状传输构件30可以用作向空间传输信号或电力、或者从空间接收信号或电力的天线、线圈等。
认为线状传输构件30包括传输电或光的传输线主体32和覆盖传输线主体32的包覆层34。例如,在线状传输构件30为普通电线的情况下,传输线主体32相当于芯线,包覆层34相当于绝缘包覆层。该芯线包括一根或多根单线。单线例如由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导电材料形成。在芯线由多根单线构成的情况下,优选为多根单线绞合。另外,绝缘包覆层通过将PVC或PE等树脂材料在芯线的周围挤出成形等而形成。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线状传输构件30的各端部与连接器C连接。该连接器C与在搭载于车辆的部件所设置的对接侧连接器、或者与在从搭载于车辆的部件延伸的线状传输构件30的端部所设置的对接侧连接器等连接。但是,线状传输构件30的端部也可以不经由连接器C而与连接对象连接。
线状传输构件30的数量可以是一根,也可以是多根,可根据布线构件10的电路数量等适当设定。在线状传输构件30设置有多个的情况下,线状传输构件30可以成束,也可以在片状构件22上并列。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多个线状传输构件30在片状构件22上并列。
在线状传输构件30设置有多个的情况下,只要适当设定各线状传输构件30的直径、用途、形状等即可。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多个线状传输构件30彼此平行地在片状构件22上延伸,但这不是必须的结构。例如,多个线状传输构件30彼此也可以交叉。另外,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线状传输构件30在片状构件22上弯曲配设。特别是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在片状构件22上形成有分支。但是,在片状构件22上形成有分支、及在片状构件22上弯曲配设线状传输构件30不是必须的,片状构件22上的线状传输构件30的路径能够适当设定。
另外,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线状传输构件30的中间部固定在片状构件22上,端部延伸到片状构件22的外侧,但这不是必须的结构。线状传输构件30的端部也可以位于片状构件22上。
线状传输构件30被固定于片状构件22。关于片状构件22与线状传输构件30的固定方式,将在后面详细叙述。
形状维持构件40形成为具有比片状构件22高的刚性的片状。形状维持构件40只要是具有比片状构件22高的刚性的构件即可,构成形状维持构件40的材料、构造等没有特别限定。关于材料,例如可以是包含PVC、PE、PET、PP、PA等树脂的材料,也可以是包含铝或铜等金属的材料。另外,关于构造,可以是纺织物、编织物、无纺布等具有纤维的纤维材料,也可以是通过挤出成形或注塑成形等得到的部件等不具有纤维的非纤维材料。在形状维持构件40为通过挤出成形或注塑成形等得到的非纤维材料的情况下,可以是经发泡成形的发泡材料,也可以是未经发泡成形而均匀地充实的充实材料。在此,对形状维持构件40是以尼龙、PP等为材料的非纤维材料的情况进行说明。
另外,形状维持构件40可以仅具有一层,也可以具有多层。在形状维持构件40具有多层的情况下,各层的材料、构造等能够适当设定。例如,形状维持构件40可以是树脂层和树脂层重叠而成的构件,也可以是树脂层和金属层重叠而成的构件,还可以是金属层和金属层重叠而成的构件。另外,形状维持构件40可以是非纤维材料层与非纤维材料层重叠而成的构件,也可以是非纤维材料层与纤维材料层重叠而成的构件,还可以是纤维材料层与纤维材料层重叠而成的构件。
形状维持构件40沿着布线体20的表里方向覆盖至少一侧而维持布线体20的形状。在此,布线构件10具有单侧覆盖部12。单侧覆盖部12是形状维持构件40仅从与片状构件22相反的一侧覆盖线状传输构件30的部分。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对仅具有单侧覆盖部12的情况进行说明。因此,在此,形状维持构件40仅覆盖布线体20的沿着表里方向的一侧。
形状维持构件40可以构成为沿着线状传输构件30的路径覆盖片状构件22的整个区域,也可以构成为仅覆盖一部分。在此,形状维持构件40覆盖沿着线状传输构件30的路径的整个区域中的除了一部分区域之外的大部分区域。此时,沿着线状传输构件30的路径未由形状维持构件40覆盖片状构件22的区域可以是片状构件22的端部,也可以是中间部。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沿着线状传输构件30的路径,在片状构件22的中间部存在有未由形状维持构件40覆盖片状构件22的区域。该区域是用于折叠的区域。
形状维持构件40连续覆盖的部分可以由一片基材构成,也可以由多个基材相连而构成。在由多个基材相连而构成的情况下,该基材为方形等成品率高的形状为宜。
在此,形状维持构件40的宽度尺寸(沿着线状传输构件30并列的方向的尺寸)在各位置处相同,但也可以根据线状传输构件30的数量、粗细、片状构件22的宽度尺寸等而有所不同。例如,在分支的前后等沿着线状传输构件30的并列方向的尺寸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认为沿着线状传输构件30的并列方向的尺寸大的一侧的形状维持构件40的宽度尺寸比沿着线状传输构件30的并列方向的尺寸小的一侧的形状维持构件40的宽度尺寸大。另外,例如,在存在片状构件22的宽度尺寸不同的部分的情况下,认为形状维持构件40的宽度尺寸也根据片状构件22的宽度尺寸而不同。
形状维持构件40与片状构件22固定在一起。在此,在单侧覆盖部12中,在线状传输构件30的侧方,形状维持构件40与片状构件22固定在一起。
因此,在布线构件10中,相对于片状构件22分别固定有线状传输构件30及形状维持构件40。以下,有时将线状传输构件30及形状维持构件40统称为固定对象构件30、40。此时,片状构件22与固定对象构件30、40之间的各固定方式没有特别限定。作为该固定方式,可以是接触部位固定,也可以是非接触部位固定,还可以并用两者。这里,所谓接触部位固定,是指片状构件22与固定对象构件30、40接触的部分粘接而被固定。另外,所谓非接触部位固定,是指不为接触部位固定的固定方式。例如,通过缝线、其他片状构件22、胶带等将固定对象构件30、40朝向片状构件22压入,或者缝线、其他片状构件22、胶带等成为包围固定对象构件30、40和片状构件22的状态等而夹入固定对象构件30、40和片状构件22,由此维持为固定对象构件30、40与片状构件22被固定的状态。以下,对固定对象构件30、40与片状构件22处于接触部位固定的状态的情况进行说明。关于接触部位固定的各说明,只要不是不能适用的结构,也能够适用于非接触部位固定。
作为该接触部位固定的方式,可以是接触部位间接固定,也可以是接触部位直接固定,还可以在不同的区域并用两者。在此,所谓接触部位间接固定,是指固定对象构件30、40与片状构件22通过设置在其间的粘接剂、粘合剂、双面胶带、面粘扣等介入构件而间接地粘接固定。另外,所谓接触部位直接固定,是指固定对象构件30、40与片状构件22不通过另外设置的粘接剂等而直接粘接固定。在接触部位直接固定中,例如考虑通过固定对象构件30、40和片状构件22中的至少一方所包含的树脂熔化而粘接固定。以下,对固定对象构件30、40与片状构件22处于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的情况进行说明。关于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各说明,只要不是不能适用的结构,也能够适用于接触部位间接固定。
在形成这种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时,也考虑到树脂例如通过热量而熔化,还考虑到树脂通过溶剂而熔化。即,作为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可以是利用热量的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也可以是利用溶剂的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优选地,利用热量的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为宜。
此时,形成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包括熔接、融合、焊接等公知方法在内的各种方法。例如,在通过熔接形成利用热量的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超声波熔接、加热加压熔接、热风熔接、高频熔接等各种熔接方法。另外,当通过这些方法形成了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时,固定对象构件30、40和片状构件22成为利用该方法的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具体而言,例如,当通过超声波熔接形成了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时,固定对象构件30、40和片状构件22成为利用超声波熔接的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也可以将通过熔接而形成了利用热量的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的部分(固定对象构件30、40与片状构件22的固定部分)称为熔接部,将其中的利用超声波熔接的固定部分称为超声波熔接部,将利用加热加压熔接的固定部分称为加热加压熔接部等。
在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情况下,可以仅使固定对象构件30、40所包含的树脂熔化,也可以仅使片状构件22所包含的树脂熔化。在这些情况下,存在熔化的树脂成为粘接到另一方的外表面的状态,形成相对明显的界面的情况。另外,在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固定对象构件30、40所包含的树脂和片状构件22所包含的树脂这两者熔化。在该情况下,两者的树脂有时会混合在一起而不形成明显的界面。特别是,在固定对象构件30、40和片状构件22包含相同的树脂材料等容易相融的树脂的情况下等,两者的树脂有时会混合在一起而不形成明显的界面。
例如,在利用超声波熔接来固定片状构件22和固定对象构件30、40的情况下,考虑到一边用超声波熔接机的焊头和砧座夹持片状构件22和固定对象构件30、40,一边通过焊头施加超声波振动。由此,通过在片状构件22与固定对象构件30、40之间的界面产生的摩擦热,片状构件22和固定对象构件30、40中的至少一方的材料熔化,片状构件22和固定对象构件30、40被固定。
与片状构件22进行了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固定对象构件30、40优选包含与片状构件22相同的材料。特别优选为,成为固定对象构件30、40的材料的树脂组合物和成为片状构件22的材料的树脂组合物以相同的树脂为主成分。
在线状传输构件30及形状维持构件40相对于片状构件22进行了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情况下,片状构件22中的与线状传输构件30进行了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部分和与形状维持构件40进行了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部分处,材料、结构等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在线状传输构件30的包覆层34和形状维持构件40以不同的树脂为主成分而形成的情况下,片状构件22中的与线状传输构件30进行了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部分是与线状传输构件30之间的相容性比与形状维持构件40之间的相容性更好的材料,并且与形状维持构件40进行了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部分是与形状维持构件40之间的相容性比与线状传输构件30之间的相容性更好的材料为宜。
另外,片状构件22与线状传输构件30之间的固定方式和片状构件22与形状维持构件40之间的固定方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此时,作为不同种类的固定方式的组合,可以组合上述固定方式中的任意方式。
形状维持构件40设置成布线构件10能够在中间部折叠。用于实现该折叠的易折叠部16形成于布线构件10。易折叠部16是在该易折叠部16的位置处的布线构件10的折叠比在不是该易折叠部16且设置有形状维持构件40的位置处的布线构件10的折叠更容易的部分。在此,作为易折叠部16,形成有第一易折叠部17和第二易折叠部18。
第一易折叠部17是形状维持构件40如上所述设置成沿着布线体20的长边方向隔开间隔的部分。并且,布线构件10能够在隔开间隔而设置的形状维持构件40之间进行折叠。
第二易折叠部18是在形状维持构件40形成有波纹加工部42的部分。波纹加工部42以山43a和谷43b在布线体20的长边方向上连续的方式形成。山43a、谷43b以沿布线体2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并且,布线构件10在被波纹加工部42覆盖的部分处能够进行折叠。作为具有该波纹加工部42的形状维持构件40,例如可以使用通过注塑成形等成形为具有波纹加工部42的形状的构件。另外,例如也可以使用平板被冲压成形而形成为具有波纹加工部42的形状的构件。
但是,作为易折叠部16,不必形成有第一易折叠部17和第二易折叠部18这两者,作为易折叠部16,可以仅形成有第一易折叠部17,也可以仅形成有第二易折叠部18。
形成该易折叠部16的部位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折叠形状、向车辆组装的组装形状等进行设定。优选地,在将布线构件组装到车辆时向表里方向弯曲的部分形成有易折叠部16为宜。由此,能够使用易折叠部而在向车辆组装时容易地向表里方向弯曲。
布线构件10使用易折叠部16而折叠成端部侧部分重叠在中间侧部分之上。此时,布线构件10能够折叠成在端部侧部分折叠成重叠在中间侧部分之上的状态下,设置于中间侧部分的形状维持构件40的朝外的主面露出。即,能够折叠成端部侧部分相对于中间侧部分仅重叠于一部分。由此,能够使吸附垫(真空垫)与露出的形状维持构件40的中间侧部分接触。另外,可以认为,在布线构件10被折叠的状态下,成为最下侧的中间侧部分是基座部分,与其重叠的部分是分支部分。
另外,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各端部侧部分仅折叠一次。因此,从中间侧部分到端部侧部分的部分折叠成U字状。但是,端部侧部分也可以折叠多次。在端部侧部分折叠多次的情况下,可以以最端部侧的部分位于内侧的方式折叠成螺旋状,也可以以最端部侧的部分位于外侧的方式折叠成波纹状。
在吸附垫与形状维持构件40接触的情况下,该部分优选形成为气密性高。从该观点出发,形状维持构件40优选为实心材料或独立发泡材料。
<动作>
图6是表示输送布线构件10的状况的说明图。
形状维持构件40为片状,因此,吸附垫P与形状维持构件40的朝外的主面抵接而能够由吸附垫P保持形状维持构件40。因此,布线构件10能够由具备吸附垫P的机器人R等抬起而进行搬运。吸附垫P所接触的部分在图1中例如是用双点划线表示的区域A。
布线构件10在规定部分被抬起时,更详细而言,在比吸附垫P所接触的部分更靠端部侧的设置有形状维持构件40的部分以呈悬臂梁状延伸的方式被抬起时,该悬臂梁状的部分由于形状维持构件40的刚性而不下垂,或者即使下垂也呈弓形下垂。如图6所示,该弓形的下垂方式是如下的下垂方式:在将规定部分被抬起而处于下垂状态的布线构件10放置在比该布线构件10宽的台S上时,不会发生下垂部分在台S上向内弯曲而在其上其他部分重叠的情况,即,下垂部分在台S上向外扩展。由此,在布线构件10由具备吸附垫P的机器人R搬运后,不需要修复端部的重叠,因此能够实现组装作业性的提高。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吸附垫P相对于布线构件10在两个部位接触,但吸附垫P所接触的部位并不限于此。吸附垫P所接触的部位可以是一处,也可以是三处以上。但是,优选为,能够在尽可能少的部位将布线构件10以不大幅下垂的方式抬起。例如,考虑到吸附垫P与比末端部的数量少的部位接触而将布线构件10以不大幅下垂的方式抬起。
图7是表示布线构件10的折叠方式的变形例的俯视图。另外,在图7中,左侧的末端部示出了折叠前的状态,右侧的末端部示出了折叠后的状态。当右侧的末端部展开时,与左侧的末端部相同。
到目前为止,端部侧部分以将与线状传输构件30的长边方向正交的线作为折痕的方式被折叠,但这不是必须的结构。如图7所示的例子那样,端部侧部分也可以以将与线状传输构件30的长边方向以正交之外的角度交叉的线作为折痕的方式被折叠。由此,能够改变形状维持构件40的朝外的主面露出的部分,容易使所期望的位置露出。此时,吸附垫P所接触的部分在图7中例如是用双点划线表示的区域A。
例如,如图7所示,在第一易折叠部17A中,通过隔开间隔对置的形状维持构件40的端缘部相对于线状传输构件30倾斜地延伸,从而端部侧部分能够以将与线状传输构件30的长边方向以正交之外的角度交叉的线作为折痕的方式被折叠。另外,例如,如图7所示,在第二易折叠部18A中,通过波纹加工部42形成为其山43a、谷43b相对于线状传输构件30倾斜地延伸,从而端部侧部分能够以将与线状传输构件30的长边方向以正交之外的角度交叉的线作为折痕的方式被折叠。除此之外,例如,由于形状维持构件40的间隔较宽,从而端部侧部分能够以将与线状传输构件30的长边方向以正交之外的角度交叉的线作为折痕的方式被折叠。
根据如上构成的布线构件10,由于与片状构件22相比为高刚性的形状维持构件40覆盖布线体20,因此布线构件10不易下垂。特别是能够抑制在布线构件10的中间侧部分被抬起时布线构件10的端部侧部分大幅下垂的情况。由此,能够实现布线构件10的组装性的提高。
另外,由于形状维持构件40具有仅从与片状构件22相反的一侧覆盖线状传输构件30的单侧覆盖部12,因此与形状维持构件40覆盖两侧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削减。
另外,在单侧覆盖部12中,在线状传输构件30的侧方,形状维持构件40与片状构件22被进行了接触部位直接固定,因此能够省略残留于布线构件10而用于固定形状维持构件40和片状构件22的固定构件。
另外,形状维持构件40设置成布线构件10能够在中间部折叠。通过布线构件10在中间部折叠,能够使输送时的形态紧凑。认为该布线构件10例如是如果保持原样则体积大而导致从制造工厂到组装工厂的运输成本变高的较大的布线构件10。
另外,形状维持构件40设置成沿着布线体20的长边方向隔开间隔,布线构件10能够在隔开间隔而设置的形状维持构件40之间进行折叠,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折叠布线构件10。
另外,形状维持构件40包括以山43a和谷43b在布线体20的长边方向上连续的方式所形成的波纹加工部42,布线构件10能够在被波纹加工部42覆盖的部分处进行折叠,因此,形状维持构件40能够以布线构件10能够折叠的方式覆盖布线体20。
另外,布线构件10能够折叠成在端部侧部分折叠成重叠在中间侧部分之上的状态下,设置于中间侧部分的形状维持构件40的朝外的主面露出,因此能够使吸附垫P与露出的形状维持构件40的中间侧部分接触。由此,容易用机器人R等输送折叠状态下的布线构件10。
另外,由于线状传输构件30以并列状设置有多个,所以能够扁平地形成布线构件10。由此,容易二维地处理布线构件10。另外,容易确保用于使吸附垫P与形状维持构件40接触的平面。另外,在组装布线构件时,能够增加与对接侧构件之间的接触面积,由此能够用粘接剂或胶带等简单地固定。
[第二实施方式]
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布线构件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布线构件110的俯视图。图9是沿着图8的IX-IX线切断的局部剖视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与到此为止所说明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布线构件110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布线构件10的不同之处在于,形状维持构件140以能够维持布线体120整体的形状的方式,沿着布线体120的长边方向相连设置。
更详细而言,形状维持构件140整体相连,在布线构件110没有设置第一易折叠部17。另外,在形状维持构件140没有形成作为第二易折叠部18的波纹加工部。由此,在布线构件110中没有易折叠部16,形状维持构件140能够维持布线体120整体的形状。
在此,在维持布线体120整体的形状时,既可以将末端部除外,也可以包含末端部。更详细而言,在此,线状传输构件130的末端部(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为连接器C)设置于形状维持构件140的外侧。在这种情况下,形状保持构件140能够维持除了末端部之外的布线体120整体的形状。另外,即使在该情况下,如果末端部从形状维持构件140延伸出的尺寸较小,则也能够大致维持末端部的形状。与此相对,线状传输构件130的末端部也可以设置在形状维持构件140上。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维持包括末端部在内的布线体120整体的形状。
当如上述这样形状维持构件140以能够维持布线体120整体的形状的方式沿着布线体120的长边方向相连设置时,能够提高布线构件140整体的刚性。认为该布线构件110例如是即使不折叠而保持原样也容易从制造工厂输送到组装工厂的较小的布线构件110。此时,认为吸附垫P所接触的部分在图8中例如是用双点划线表示的区域A。
另外,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布线构件110在具有两侧覆盖部14这一点上也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布线构件10不同。
两侧覆盖部14是形状维持构件140沿着布线体20的表里方向覆盖两侧的部分。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对布线构件110中的设置有形状维持构件140的部分仅由两侧覆盖部14构成的情况进行说明。两侧覆盖部14由两个形状维持构件140构成。以下,在需要区别两个形状维持构件140的情况下,有时将位于线状传输构件130侧的形状维持构件称为形状维持构件140a,并将位于其相反侧(片状构件122侧)的形状维持构件称为形状维持构件140b。
在两侧覆盖部14中,两个形状维持构件140以夹着布线体120的状态被固定。此时,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形状维持构件140彼此直接固定。形状维持构件140彼此的固定方式能够应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片状构件122与其固定对象之间的固定方式中的任一种,但优选为接触部位固定为宜,更优选为接触部位直接固定为宜。
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片状构件122与一个形状维持构件140没有直接固定。在布线体120中,片状构件122与线状传输构件130重叠的部分被两个形状维持构件140夹持固定。另外,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没有形成为在布线体120中,在线状传输构件130的侧方,片状构件122和线状传输构件130中的仅片状构件122被两个形状维持构件140夹持固定。当然,也可以形成为在布线体120中,在线状传输构件130的侧方,片状构件122和线状传输构件130中的仅片状构件122被两个形状维持构件140夹持固定。
当然,也可以将片状构件122与一个形状维持构件140直接固定。在该情况下,可以在线状传输构件130的里侧,将片状构件122与形状维持构件140b直接固定,也可以在线状传输构件130的侧方,将片状构件122与形状维持构件140a、形状维持构件140b或这两者直接固定。此时,也考虑到不将两个形状维持构件140彼此直接固定,而是将两个形状维持构件140分别与片状构件122直接固定。
通过设置这样的两侧覆盖部14,能够进一步提高布线构件110的刚性。或者,由于只要能够通过两侧的形状维持构件140获得必要的刚性即可,因此也能够使用刚性小的构件作为一个形状维持构件140。
[变形例]
图10是表示形状维持构件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到目前为止,对使用形成为平坦的片状的基材作为形状维持构件40、14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这不是必须的结构。也可能存在作为形状维持构件而立体地成形的情况。
图10所示的形状维持构件240包括面状成形部44和立体成形部46。在此,构成单侧覆盖部12的部分的形状维持构件240立体地成形。
面状成形部44是成形为面状的部分。例如,面状成形部44是覆盖线状传输构件30的部分。
立体成形部46是成形为从面状成形部44的沿着宽度方向的一部分向面状成形部44的表里方向立起并沿长边方向延伸的部分。在此,作为立体成形部46,形成有在面状成形部44的两侧立起的侧壁部47和从侧壁部47的一端向侧方扩展的凸缘部48。因此,形状维持构件240形成为具有凸缘部48的沟槽状。并且,线状传输构件30收纳于由面状成形部44和侧壁部47包围的沟槽的部分,另一方面,凸缘部48固定于片状构件22。
在此,在一个相连的形状维持构件240中,一个立体成形部46在长边方向上连续。但是,也可以形成为在一个相连的形状维持构件240中,立体成形部46的形状沿着长边方向不同。
考虑到该形状维持构件240例如通过将成形为片状的基材真空成形为立体状而形成。另外,例如,也考虑到形状维持构件240通过挤压成形等从最初就成形为立体状。
另外,立体成形部46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形状。例如,也可以在面状成形部44的外表面侧设置肋作为立体成形部46。该肋可以仅设置一根,也可以设置多根。
另外,也可以使用立体成形的形状维持构件240作为构成两侧覆盖部14的部分的形状维持构件。此时,在两侧覆盖部14中,立体成形的形状维持构件240可以仅用于两个形状维持构件中的覆盖线状传输构件30侧的形状维持构件,也可以仅用于覆盖片状构件22侧的形状维持构件,还可以用于两者。在构成两侧覆盖部14的两个形状维持构件这两者使用了立体成形的形状维持构件240的情况下,两者可以成形为相同的形状,也可以成形为不同的形状。
通过设置这样的立体成形部46,能够进一步提高形状维持构件240的刚性。特别是能够进一步提高形状维持构件240的沿着长边方向的刚性。此时,若将形状维持构件240立体地成形为形成能够收容线状传输构件30的沟槽部50,则能够抑制在形状维持构件240夹持线状传输构件30时施加于线状传输构件30的力。在构成两侧覆盖部14的形状维持构件240设置有立体成形部46的情况也同样。
另外,在图2及图9所示的例子中,形状维持构件40、140的宽度方向端部变形成相对于中间部弯曲。例如,也考虑到在片状构件22、122与形状维持构件40、140、或者形状维持构件140彼此在线状传输构件30、130的侧方被固定时,形状维持构件40、140这样变形的情况。此时,在该变形是与形状维持构件40、140保持为平坦的基材的情况相比刚性提高这样的立体变形、且即使固定状态被解除也维持变形状态这样的变形的情况下,对于这样变形的形状维持构件40、140,也可以理解为包括面状成形部44和立体成形部46的上述形状维持构件240的一种。
此外,到目前为止对具有易折叠部16的布线构件10仅具有单侧覆盖部1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这不是必须的结构。同样,对不具有易折叠部16的布线构件110仅具有两侧覆盖部14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这不是必须的结构。例如,可以将两侧覆盖部14应用于具有易折叠部16的布线构件10,也可以将单侧覆盖部12应用于不具有易折叠部16的布线构件110。在将两侧覆盖部14应用于具有易折叠部16的布线构件10的情况下,若在末端侧部分存在两侧覆盖部14,则在折叠的状态下在末端侧部分的外表面也露出形状维持构件。因此,能够使吸附垫P与该部分接触而展开末端侧部分。
另外,到目前为止对一个布线构件10仅具有单侧覆盖部12或仅具有两侧覆盖部14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这不是必须的结构。一个布线构件10也可以具有单侧覆盖部12和两侧覆盖部14这两者。在该情况下,认为单侧覆盖部12和两侧覆盖部14存在于布线体20的沿着长边方向的不同部位。
形状维持构件40只要覆盖布线体20的表面和背面中的至少一侧的面的至少一部分而维持布线体20的形状即可。在布线体20中,相对于片状构件22,线状传输构件30所处的一侧为表面,其相反侧为背面。上述单侧覆盖部12是形状维持构件40仅覆盖布线体20的表面的部分。上述两侧覆盖部14是形状维持构件40覆盖布线体20的表面及背面这两者的部分。在形状维持构件40仅覆盖布线体20的单面的情况下,形状维持构件40也可以仅覆盖布线体20的表面和背面中的背面。在形状维持构件40仅覆盖布线体20的背面的情况下,形状维持构件40可以与片状构件22的背面整面地固定,也可以仅两侧方等一部分被固定。另外,覆盖布线体20的表面的形状维持构件40和覆盖背面的形状维持构件40也可以沿着线状传输构件30的长边方向设置于不同的区域。
另外,到目前为止对线状传输构件30与形状维持构件40、140、240不直接固定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这不是必须的结构。线状传输构件30与形状维持构件40、140、240也可以直接固定。该情况下的固定方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考虑采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片状构件22与其固定对象之间的固定方式中的任一种。例如可以考虑线状传输构件30与形状维持构件40被进行接触部位直接固定。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中所说明的各结构只要不相互矛盾就可以适当组合。
如上所述,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说明,但上述说明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设想未例示的无数变形例。
标号说明
10 布线构件
12 单侧覆盖部
14 两侧覆盖部
16 易折叠部
17 第一易折叠部
18 第二易折叠部
20 布线体
22 片状构件
30 线状传输构件
32 传输线主体
34 包覆层
40 形状维持构件
42 波纹加工部
43a 山
43b 谷
44 面状成形部
46 立体成形部

Claims (10)

1.一种布线构件,具备:
布线体,包括片状构件和固定在所述片状构件上的线状传输构件;及
形状维持构件,形成为具有比所述片状构件高的刚性的片状,沿着所述布线体的表里方向覆盖至少一侧而维持所述布线体的形状,
在通过所述形状维持构件而所述布线体的形状被维持的部分被设为第一部分时,相比所述第一部分容易折叠的第二部分设置于沿着所述线状传输构件的长度方向而与所述第一部分相邻且所述布线构件的中间部的位置,在所述第二部分处所述线状传输构件与所述片状构件一起被折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线构件,其中,
所述形状维持构件具有仅从与所述片状构件相反的一侧覆盖所述线状传输构件的单侧覆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布线构件,其中,
在所述单侧覆盖部中,在所述线状传输构件的侧方,所述形状维持构件与所述片状构件被进行接触部位直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布线构件,其中,
所述形状维持构件具有沿着所述布线体的表里方向覆盖两侧的两侧覆盖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布线构件,其中,
所述形状维持构件以能够维持所述布线体整体的形状的方式,沿着所述布线体的长边方向相连设置。
6.一种布线构件,具备:
布线体,包括片状构件和固定在所述片状构件上的线状传输构件;及
形状维持构件,形成为具有比所述片状构件高的刚性的片状,覆盖所述布线体的表面和背面中的至少一侧的面的至少一部分而维持所述布线体的形状,
在通过所述形状维持构件而所述布线体的形状被维持的部分被设为第一部分时,相比所述第一部分容易折叠的第二部分设置于沿着所述线状传输构件的长度方向而与所述第一部分相邻且所述布线构件的中间部的位置,在所述第二部分处所述线状传输构件与所述片状构件一起被折叠。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布线构件,其中,
所述片状构件的多个基材沿着所述线状传输构件的长边方向相连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线构件,其中,
所述布线构件设置成在所述布线构件在所述中间部被折叠时,能够使吸附垫与所述形状维持构件露出的位置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布线构件,其中,
所述片状构件与所述形状维持构件经由粘接剂或树脂而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布线构件,其中,
所述片状构件与所述形状维持构件被进行接触部位直接固定。
CN201980060487.3A 2018-09-19 2019-09-17 布线构件 Active CN1127404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75193 2018-09-19
JP2018-175193 2018-09-19
PCT/JP2019/036341 WO2020059694A1 (ja) 2018-09-19 2019-09-17 配線部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40496A CN112740496A (zh) 2021-04-30
CN112740496B true CN112740496B (zh) 2022-08-05

Family

ID=69887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60487.3A Active CN112740496B (zh) 2018-09-19 2019-09-17 布线构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569004B2 (zh)
JP (1) JP6753551B1 (zh)
CN (1) CN112740496B (zh)
DE (1) DE112019004671T5 (zh)
WO (1) WO20200596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58935B2 (ja) * 2019-11-21 2023-10-1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配線部材
JP7375725B2 (ja) * 2020-10-19 2023-11-0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ドア用配線モジュール
JP2022147684A (ja) * 2021-03-23 2022-10-0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配線部材付き被着体及びカバー付き配線部材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46526A1 (de) * 1997-10-22 1999-04-29 Volkswagen Ag Kabelbaum für ein Fahrzeug
JP2004074954A (ja) * 2002-08-20 2004-03-11 Kasai Kogyo Co Ltd ハーネスの固定構造
JP2015126668A (ja) * 2013-12-27 2015-07-0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プロテクター及び電線モジュール
JP2016210356A (ja) * 2015-05-12 2016-12-1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付き防音材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6035A (en) * 1883-10-02 Insulation of wires for telegraph-lines
US4138193A (en) * 1977-09-27 1979-02-06 General Cable Corporation Multiple fiber laminate for optical waveguides
US4190319A (en) * 1978-02-13 1980-02-26 Essex Group, Inc. Fiber optic ribbon and cable made therefrom
US4355865A (en) * 1980-03-21 1982-10-26 Amp Incorporated Laminated optical fiber cable
US5367440A (en) * 1992-08-14 1994-11-22 Eastman Kodak Company Flexible fiber optic illuminator and method
JP2947462B2 (ja) * 1995-07-20 1999-09-1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ドア用ハーネス
JP3682366B2 (ja) * 1997-12-26 2005-08-10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924934B2 (ja) * 1998-07-09 2007-06-0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AU3138400A (en) * 1999-03-11 2000-09-28 Atoma International Corp. Door module having structural carrier
JP2001143538A (ja) * 1999-08-31 2001-05-25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シールドフラット電線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加工装置
US20030235012A1 (en) * 2002-06-21 2003-12-25 Hiroshi Nishizawa Load torque variation preventing apparatus, magnetic disk apparatus, flat wiring cable and magnetic recording apparatus
DE10331710B4 (de) * 2003-07-11 2008-05-08 W. L. Gore & Associates Gmbh Bandkabel
JP5586351B2 (ja) * 2010-07-12 2014-09-1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該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配索構造
JP5894386B2 (ja) 2011-01-13 2016-03-3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クランプ付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5987212B2 (ja) * 2012-12-25 2016-09-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US8946551B2 (en) * 2013-04-11 2015-02-03 Honda Motor Co., Ltd. Floor wire harness package assembly and installation methods
JP6007857B2 (ja) * 2013-05-10 2016-10-12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配線部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12014004686T5 (de) * 2013-10-11 2016-07-21 Yazaki Corporation Kabelbaumbiegungs-Einstellelement und Kabelbaum-Verlegungsstruktur unter Verwendung desselben
US20150329069A1 (en) * 2014-05-14 2015-11-19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Conductor harness assemby having a flexible sheath
JP6430991B2 (ja) * 2016-04-15 2018-11-2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湾曲規制部材及び給電装置
CN207631165U (zh) * 2017-12-20 2018-07-20 武汉凯密科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线束固定装置
JP7193497B2 (ja) * 2020-04-07 2022-12-2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配索構造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46526A1 (de) * 1997-10-22 1999-04-29 Volkswagen Ag Kabelbaum für ein Fahrzeug
JP2004074954A (ja) * 2002-08-20 2004-03-11 Kasai Kogyo Co Ltd ハーネスの固定構造
JP2015126668A (ja) * 2013-12-27 2015-07-0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プロテクター及び電線モジュール
JP2016210356A (ja) * 2015-05-12 2016-12-1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付き防音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59694A1 (ja) 2020-03-26
CN112740496A (zh) 2021-04-30
DE112019004671T5 (de) 2021-06-02
US11569004B2 (en) 2023-01-31
US20220028577A1 (en) 2022-01-27
JP6753551B1 (ja) 2020-09-09
JPWO2020059694A1 (ja) 2021-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40496B (zh) 布线构件
JP7259867B2 (ja) 配線部材及び荷姿形態の配線部材
CN112204836B (zh) 配线构件
US20230047047A1 (en) Wiring member
US20220388462A1 (en) Wiring member
JP7485156B2 (ja) 配線部材
US20220293297A1 (en) Wiring member
US20220375646A1 (en) Wiring member
US11451036B2 (en) Fixing structure of wiring member
WO2020121432A1 (ja) 配線部材
CN113632181A (zh) 配线部件
CN114651313B (zh) 配线构件
US20220407296A1 (en) Wiring member
CN114667577A (zh) 配线部件
CN112534520B (zh) 配线部件
JP7200885B2 (ja) 配線部材
JP7111185B2 (ja) 配線部材
US20230137177A1 (en) Wiring memb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