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109C - 转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109C
CN1127109C CN98104434.4A CN98104434A CN1127109C CN 1127109 C CN1127109 C CN 1127109C CN 98104434 A CN98104434 A CN 98104434A CN 1127109 C CN1127109 C CN 112710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rsion equipment
pedestal
conversion
cover plate
kno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810443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90787A (zh
Inventor
佐佐木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902939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10228831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902939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10228843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9392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10228834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907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07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10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10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5/00Switches with compound movement of handle or other operating part
    • H01H25/06Operating part movable both angularly and rectilinearly, the rectilinear movement being along the axis of angular movement
    • H01H25/065Operating part movable both angularly and rectilinearly, the rectilinear movement being along the axis of angular movement using separate operating parts, e.g. a push button surrounded by a rotating knob

Landscapes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 Operating, Guiding And Securing Of Roll- Type Closing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推动操纵或者转动操作进行转换的转换装置。该转换装置包括一个可被往复转动地支承的第一操纵件,一个通过第一操纵件的往复操纵被转换的第一转换件,一个通过第一操纵件转动操纵被转换的第二转换件和一个用于支承第一操纵件以间歇转动的间歇转动件。借助于较少的操纵件可实现较多的转换元件的转换操纵从而可使装置的尺寸减小。

Description

转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推动或者转动操纵用于转换致动的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装置,例如装在车辆如汽车上的光盘录放装置那样的音响录放装置或者图形显示装置,通常是由例如与该电子装置分开安装的遥控装置那样的一个转换装置进行控制的。
这种适用于控制电子装置的转换装置具有大量用于设定该电子装置本身所具有的工作方式或功能的转换元件。为了设定或者转换这些工作方式或者功能,就要与这些转换元件相联系地设置如操纵旋钮那样的操纵件。
本发明面临的第一任务是:如果为设定或转换如光盘录放装置的许多工作方式或者功能,就要在转换装置内与不同工作方式或者功能关联地设置转换元件,并且与不同转换元件关联地设置操纵件,这样,转换装置本身尺寸就变得笨大。
设置在上述转换装置内的转换元件要制作成这样:面对一个触点设置一个接触器,使它与该触点接触,并被弹簧压向离开触点的方向。接触器被推动克服由弹簧施加的推力,而当去掉推力时与触点分开。转换装置设有一个操纵件以推动转换元件的接触器。该操纵件与转换元件的一个配对操纵件相整体连接。如果一个推力件被推动,则接触器克服弹簧的压力被推动,而与触点接触,以建立触点间的电连接,以实现连接于转换装置的电子装置的电转换。
本发明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由于该操纵件与转换元件的接触器一体连接,因而该操纵件的移动行程取决于接触器的移动量,操纵件的移动行程不能自由改变。
上述转换装置这样制作:使转换装置的主体部分可拆卸地安装在一个基座上,以改善操纵性能和确保防盗性能。
本发明解决的第三个问题是:在一种其主体部分可拆卸地安装在基座上的传统转换装置中,当拆下转换装置的主体部分时,设置在基座上的接头就暴露在外,这样,在拆下转换装置的主体部分时外部物质如灰尘、脏物就粘附到接头部分上,从而可能使接头的接线板短路。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存在上述这些问题的转换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任务,提供有这样一种转换装置,它包括:所述转换装置的主体部分,具有一转换元件和用于转换所述转换元件的转换机构;一基座,其上可移离地安装有所述转换装置的主体部分,所述基座包括一与设置在所述转换装置的主体部分上的一连接部分相电连接的接线端子部分;以及一安装在所述基座上的开关盖板件,用于在一覆盖所述接线端子部分的第一位置和打开所述接线端子部分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接线端子部分是通过所述连接部分转换所述转换机构而被电控制;所述开关盖板件是根据操纵转换装置的主体部分处于基座上或离开基座而使负载或卸载的操作进行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转换装置和供其安装在上面的一个基座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转换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组成布置在转换装置壳体的主体部分内的一转换元件座的一个印刷线路板的平面视图。
图4是示出转换元件座的第六转换元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示出构成转换元件座的印刷线路板下表面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布置在壳体的主体部分上的一个转换元件座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操纵第一光电耦合器和第二转换元件的一个机构的横剖视图。
图8是示出操纵第二光电耦合器和第六转换元件的一个机构的转换元件座的横剖视图。
图9是示出第八转换元件的转换工作状态的横剖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转换装置的长度方向的横剖视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转换装置下侧面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第二操作旋钮设置在壳体的主体部分上所处状态的横剖视图。
图13是示出将第二操纵旋钮固定在中间位置上的一螺旋扭簧安装状态的横剖视图。
图14是示出第二转换元件被第一操纵旋钮推动所处状态的横剖视图。
图15是示出第一操纵旋钮被第三操纵旋钮推动所处状态的横剖视图。
图16是示出第三转换元件安装在适用于转换第三转换元件的第三操纵旋钮的壳体的主体部分上所处状态的立体图。
图17是示出第三操纵旋钮安装在壳体主体部分上的安装状态的横剖视图。
图18是示出适用于安装转换装置的一个基座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示出印刷线路板安装在基座主体部分上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20是示出安装在基座的主体部分上的开关件被一螺旋扭簧压向第一位置所处状态的平面视图。
图21是示出安装在基座主体部分上的一个开关件状态的平面视图。
图22是示出安装在壳体主体部分上的一个锁定件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23是示出安装在壳体主体部分上的一个锁定件的安装状态的剖视图。
图24是示出转换装置安装在基座上的状态的平面视图。
图25是转换装置安装在基座上的状态的另一个平面视图。
图26是示出基座下侧面的立体图。
图27是示出转换装置安装在基座上的安装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转换装置的较佳实施例。
参照图1,一转换装置201可拆卸地安装在一个固定部分,如车辆例如汽车的仪表板上。该转换装置201用于控制装在汽车上的光盘录放装置或者图形显示装置。
参照图1和2,该转换装置201包括一个朝着其顶端逐渐缩小的圆筒形主壳体件1,和安装在该主壳体件1的敞开的下侧面上的一个转换元件座2。
参照图3,该转换元件座2是由合成树脂模压成的支座3和支承在支座上的安装有多个转换元件的印刷线路板4组成。
在图3中,在印刷线路板4的一个表面上安装有第一至第六转换元件5、6、7、8、9和10,以及第一和第二光电耦合器11、12。这些第一至第六转换元件5至10以及第一和第二光电耦合器11、12安装在印刷线路板4上,以围绕安装在印刷线路板4中央部分、作为光发射元件如发光二极管那样的一个光源,用于确定工作状态。这些第一至第六转换元件5至10适合于通过与设置在各盒体15内的触点(未图示)移入接触和移出脱开的接触器5a、6a、7a、8a和9a而被转换。这些接触器5a至9a被作为压紧装置设置在盒体15内的弹簧件压紧使它们伸出盒体15,以及克服该弹簧件的弹力而被推动,以压抵设置在各盒体15内的触点。
参照图4,第六转换元件10具有一对设置在印刷线路板4上的触点16a、16b和由导电金属板制成、适合于选择性地与这些第一和第二触点16a、16b接触和脱开的一个接触件17。该接触件17定位在第一和第二触点16a、16b之间。接触件17具有一个被由安装在印刷线路板4上的导电金属板构成的支承件18支承的中央凹入部分17a。接触件17绕支承件18转动以使由卷曲其两端而形成的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17b、17c选择性地与第一和第二触点16a、16b进入接触和脱开。参照图4,该支承件18是由弯曲成相互面对的一对支承部分18a、18b构成。在支承部分18a、18b的末端布置具有凹入部分17a的接触件17。当使被支座3可转动地支承的旋转件20转动以推动凹入部分17a时,接触件17便通过作为旋转中心的支承部分18a、18b之一转动,这样,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17b、17c便选择性地与第一和第二触点16a、16b接触和脱开。
支承件18与在印刷线路板4上所形成的线路图电连接。
第一和第二光电耦合器11、12由安装在印刷线路板4上的以预定的相互分开距离相互面对的一对发光元件11a、12a和一对接受光元件11b、12b组成。
在印刷线路板4的反面安装有一对连接器22、23,用于使转换装置201与安装在基座21上的连接端子电连接。这两个连接器22、23安装在主连接件22a、23a上,以使两个连接器分别与主连接件22a、23a连接或脱开,如图5中所示。多个插头24被设置在主连接件22a、23a上的弹簧件(未图示)压紧,这样插头伸出主连接件22a、23a。当转换装置201安装在基座21上时,就使插头24靠在设置在基座21上的接头部分上,以使转换装置201与基座21电连接。
在其下侧面带有印刷线路板4的支座3的一个平表面上,安置一第二转换元件6,如图6所示,是安装在印刷线路板4上。在该平面内还安置一第一转换盒件26,其中容纳一个适合推动第二转换元件6和与第二转换元件6一起构成旋转型转换件的推动件25。在该平表面上还安置一个第二转换盒件27,其中容纳第六转换元件10,并带有适合于使第六转换元件10转动的转动件20。第一转换盒件26和第二转换盒件27直立安装在支座3的基底28上。
参照图6,该支座具有适合于定位和固定安装在印刷线路板4上的第一和第二光电耦合器11、12的发光元件11a、12a和光接受元件11b、12b的第一和第二耦合器架30、31,使第一和第二耦合器架30、31直立在基底28上。第一和第二耦合器架30、31包括适合于分别固定发光元件11a、12a和光接受元件11b、12b的光发射元件架30a、30b和光接受元件架30b、31b。光发射元件架30a、30b和光接受元件架30b、31b布置成以预定的分开间距相互面对,如图3、7和8所示。安装发光元件11a、12a和光接受元件11b、12b的相对表面通过切削形成,以使这些元件相互面对。在光发射元件架30a、30b和光接受元件架30b、31b之间的分开距离设计成适合于对来自发光元件11a、12a而被光接受元件11b、12b接受的光进行屏蔽的屏蔽件(未图示)通过的屏蔽件通过部分。
在支座3的基底28的中央部分形成一个孔32,通过它第一转换元件5、第三转换元件7、第四转换元件8、第五转换元件9和光源13向平表面侧伸出。这些转换元件和光源13安装在印刷线路板4上,印刷线路板再安装在下表面上。
在支座3的基底28的反侧面的角上有一对悬挂的保持爪33,适合将印刷线路板4保持安装在支座3的下表面侧上。
参照图6,印刷线路板4的第一转换元件5、第三转换元件7、第四转换元件8、第五转换元件9和光源13通过在基底28上形成的孔32向基底28的平表面侧伸出。第二转换元件6安装在第一转换盒件26内,如图7所示,而第六转换元件10安装在第二转换盒件27内,如图8所示。组成第一和第二光电耦合器11、12的发光元件11a、12a和光接受元件11b、12b分别***光发射元件架30a、30b和光接受元件架30b、31b之内,如图8和9所示。印刷线路板4通过保持爪被固定,并由粘结剂粘在支座3的下表面上。
容纳第二转换元件6的第一转换盒件26是由容纳第二转换元件6的转换盒体35和伸出转换盒体35的上侧面的管状的操纵件支承部分36所组成。当印刷线路板4安装在支座3上时,第二转换元件6安装在转换盒体35内,使接触器6a面对操纵件支承部分36,如图7所示。
在操纵件支承部分36内形成被轴状推动件25通过的一个推动件引入孔37和直径大于推动件引入孔并与推动件引入孔37连通的一个弹簧座孔38。参照图7,推动件25可往复移动地安装在操纵件支承部分36内,以使轴部分25a进入推动件引入孔37,而轴部分25a的末端伸出推动件引入孔37。推动件25安装在操纵件支承孔36内,以便当轴部分25a通过推动件引入孔37时,直径大于轴部分25a、在轴部分25a的近端形成的一个挡块25b被设置在推动件引入孔37和弹簧座孔38之间的一个挡肩39阻挡,用以阻止推动件25与推动件引入孔37的远端分离。
朝着弹簧座孔38的近端可往复移动地安装有一个适合于推动第二转换元件6的接触器6a的推动元件40。当轴部分40a通过弹簧座孔38时,设置在轴部分40a近端上的挡块40b被围绕弹簧座孔38的近端形成的阻挡台阶41阻挡。推动件40可往复移动地安装在操纵件支承部分36上。
在弹簧座孔38内于推动件25和推动元件40之间安装有一个作为压紧件的螺旋弹簧。这个螺旋弹簧43在离开第二转换元件6的方向,即图7中的箭头A的方向上压紧推动件25,同时将推动件推动,并压紧推动件40与第二转换元件6的接触器6a的接触。当在第二转换元件6的接触器6a被推动的方向,即图7中箭头B所示方向推动推动件25时,螺旋弹簧43将推力传递给接触器6a。螺旋弹簧43就作为互连推动件25和第二转换元件6的连接件工作。
推动件40作为螺旋弹簧43的弹簧支承而工作,并且在轴部分40a的远端具有一个凹入部分40c,用于结合螺旋弹簧43的末端,以防止螺旋弹簧偏移。
借助于可往复移动地安装在主壳体件1上的一个第一操纵旋钮(接着将予以说明),按图7中箭头B所示的方向推动推动件25克服螺旋弹簧43的压紧力,具有第二转换元件6的转换机构便进行转换操作。
螺旋弹簧43的弹力选择得比适合于压紧第二转换元件6的接触器6a的弹簧件的弹力要小。当按图7中箭头B所示方向克服螺旋弹簧的弹力推动推动件25时,螺旋弹簧43就被压缩。如果在螺旋弹簧43压缩后,将比压紧接触器6a的弹簧件压紧力大的一个力施加于推动件25,则接触器6a被推动,克服弹簧件的压紧力而与触点接触,以进行转换元件6的转换。如果去掉施加于推动件25的推力,螺旋弹簧回复而在图7中箭头A的方向上推动推动件25。同时,弹簧件回复而推动接触器6a离开相关联的触点,以使第二转换元件6恢复其初始位置。
借助于其间的螺旋弹簧43以这种方式互连推动件25和第二转换元件6,为进行第二转换元件6转换所需要的推动件25的移动行程就可被调整得足以大于直接推动接触器6a的推动行程。由于将推动行程调整得足够长,就是可能难于辨别的小尺寸第二转换元件6的工作状态和接触器6a的工作状态也可被可靠地辨别。
如果将大于弹簧件压紧力的负荷施加到第二转换元件6的接触器6a上,接触器6a被推动并移动进入与关联的触点接触,以进行转换器的转换。在转换器进行转换时,设置在推动件25和推动元件40之间的螺旋弹簧43的弹性系数K(N/mm)与压缩行程t(mm)间保持下列关系:α(N)=K(N/mm)xt(mm)
其中,α(N)是当接触器6a被推动克服弹簧件的压紧力而进入与关联的触点接触时的负荷。
当推动件25推动螺旋弹簧43进入压缩,而使K(N/mm)xt(mm)的值超过α(N)值时,接触器6a被推动克服弹簧件力进入与关联的触点接触。
这样,通过适当修正螺旋弹簧43,推动件25的移动行程改变,从而可使推动件25的操作感觉被调整到一个随选值。这就是,如果螺旋弹簧43的弹簧系数K(N/mm)值较小,就需要增大压缩行程t(mm),从而可将推动件25的移动行程选得较大。相反,如果螺旋弹簧43的弹簧系数K(N/mm)值较大,就需要将压缩行程t(mm)减小,以使推动件25的移动行程选得较小。
通过适当选择设置在第二转换元件6和推动件25之间的螺旋弹簧43的弹性系数K(N/mm)和压缩行程t(mm),就可将推动件25的移动行程任意调整到适合同样的推动型转换件。
虽然在螺旋弹簧43和接触器6a之间设置推动元件40,但也可使接触器6a直接被螺旋弹簧43作用。
参照图6、8和9,第二转换盒件27具有一个容纳第六转换元件10的转换器容纳部分44和一个支承适合使接触件17旋转的转动件20的转动件致动部分。当印刷线路板4安装到支座3上时,接触件17适合于容纳在转换器容纳部分44内,如图8和9所示。参照图9,接触件17布置在转换件容纳部分44内以使围绕一对支承件18a、18b转动,这样,由于将设置在转换件盒44内的一对支承突起46、47布置面对由支承件18a、18b支承的接触件17凹入部分17a的两侧的附近,如图9所示,就可阻止接触件17与支承件18a、18b脱离,然后使接触件17可绕着作为旋转中心的支承件18a、18b之一转动。
旋转件致动部分45具有一个用于支承和保持***的旋转件20的中央通孔47a。旋转件20包括一个转臂48和被转臂48的远端可往复移动地支承的合成树脂的推动元件49。该转臂具有一个带拱形周面部分的中间鼓出部分50。当转臂通过通孔47a时,通孔47a的内周面就支承该鼓出部分50,使转臂48被支承,以按图9中箭头C1和C2所示的一个垂直于轴线的方向绕作为旋转中心的鼓出部分转动。
推动件49是纺锤形的,其末端形成一个拱形表面,它被安装在支承轴52的末端上。推动元件49具有通过在转臂48上形成的通孔48a的支承轴52,可往复地被转臂48支承。推动元件49通过布置在通孔48a内的一个螺旋弹簧53压向伸出转臂48末端的方向。
借助于被安装在支座3的下侧面上的印刷线路板4,转动件20通过与接触件17保持压力接触的推动元件49而可转动地被支承。转动件20通过一个可转动地安装在主壳体件1上的第二操纵旋钮按箭头C1和C2所示方向转动,对此接着将予以说明。当转动件按图9中箭头C1和C2箭头所示方向转动时,被螺旋弹簧53压紧的推动元件49推动接触件17的方向便转移。接触件17绕着作为旋转中心的支承件18a、18b之一转动,有选择性的使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17b、17c移动而与第一和第二触点16a、16b进入接触和脱开,从而完成第六转换元件10的转换操作。
带有安装在支座3上的印刷线路板4的转换元件座2通过在主壳体件1的下表面上形成的开孔54而装在主壳体件1内。转换元件座2使组成支座3的基座28被设置在主壳体件1内的一个固定台阶固定,以便在相对于主壳体件1的高度方向上被定位。装在主壳体件1内的转换元件座2通过将一固定螺钉旋入主壳体件1,连同适合于封闭主壳体件1底面上所形成的开孔54的一块安装板56一起固定于主壳体件1上。
安装板56用于将转换装置201安装在基座21上,它包括与作为第一结合装置设置在基座21上的多个结合件167结合的作为配合的结合装置工作的多个配合的结合爪。该配合的结合爪58安装悬挂在外缘侧,上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三个这样的配合结合爪58。在安装板56的中央部分突出地形成一个结合销59,当将转换装置201安装在基座21上时用来控制转换装置201的安装方向,如图11中所示。转换装置201具有其相对基座21的安装位置,该位置是通过在结合销59内形成轴向延伸的结合槽60和使该结合槽60被在基座21上的结合突耳(未图示)结合而被控制。安装板56形成有一对切口61、62,通过它们安装在印刷线路板4下表面上的接触器22、23的插头24伸出。适合将安装板56固定于主壳体件1的固定螺钉57通过的一个螺纹通道部分62a朝印刷线路板4突出形成,并当安装板56固定于主壳体件1时,该螺纹通道部分62a邻靠在印刷线路板4上,以在安装板56和印刷线路板4之间形成一个供容纳连接器22、23的空间。这样,只有插头24在转换装置201的下表面上伸出,如图10和11所示。
在安装转换元件座2的主壳体件1的上端上安装有用于使第六转换元件10的转动件20转动的一个盘状的第二操纵旋钮65,如图1、2和10所示。这个第二操纵旋钮65,通过使其中央的管状***部分65a被配装在主壳体件1的***部分上的一个管状部分66内的一个管状支承管67穿过,而被支承管67可旋转地支承。
一个橡胶环件65b环设置在第二操纵旋钮的外周上,以利于在操作过程中的握持。
管状部分66的内周面和在支承管67的末端的外周面分别形成有平表面66a、67a,以提供D形的横截面,如图12所示。支承管67通过平表面67a对齐管状部分66的平表面66a被配装在管状部分66上而整个地安装在主壳体件1上。
在管状部分66的下端突出地形成有一个朝着内缘延伸的装配位置控制件68,如图10所示。支承管67通过被装配成其末端压抵装配位置控制件68而具有相对于主壳体件1的装配位置。
可转动地安装在管状部分66上的第二操纵旋钮65带有一个适合于使第六转换元件10的旋转件20转动的旋转致动件69,如图2和10所示。该旋转致动件69包括一个盘状部分70和一个从盘状部分70的下表面的外缘延伸出的连杆71,如图2所示。通过将盘状部分70配装在于第二操纵旋钮72上端面上形成的装配凹槽内以及将连杆71穿过在装配凹槽72下表面上形成的通孔73,旋转致动件69便安装在第二操纵旋钮65上,如图2和图10所示。通过第二操纵旋钮65的***部分65a穿过在盘状部分70的中央孔70a,旋转致动件69被支承而与第二操纵旋钮65一体地绕着支承管70a转动。
旋转致动件69的连杆71借助于在主壳体件1的上端壁部分75上形成的一个转动控制孔77***主壳体件1的内部,如图10和12所示,并通过使一凹入端连接部分76装配到第六转换元件10的旋转件20的远端上而连接于旋转件20。通过以这种方式使连杆71与旋转件20相连接,第二操纵旋钮65便转动,使旋转件20按图8和9中箭头C1和C2所示的方向转动。
在主壳体件1上形成的转动控制孔77是弧形的,具有足够长度允许连杆71转动,以使第六转换元件10进行转换操作,而使旋转件20转动,如图12所示。第二操纵旋钮65在转动控制孔77范围内绕着作为旋转中心的支承管67按图12的箭头D1和D2的方向转动。
第二操纵旋钮65被一个螺旋扭簧80转动地压向在无转动操作时使旋转件20固定于中间位置的这样一个位置。在未工作状态时,第二操纵旋钮65转动地被压紧在一个中间位置上,在此中间位置时旋转件20不使接触件17转动以及接触件17的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17b、17c既不与第一触点16a接触又不与第二触点16b接触。
转动地将第二操纵旋钮65压向中间位置的螺旋扭簧80借助于安装在支承管67的近端上的弹簧支座81被安装。弹簧支座81的近端装配有一个管状的弹簧保持座82。螺旋扭簧80绕着支承管67安置,使其螺旋部分被限制和容纳在弹簧保持座82内。通过从与在弹簧保持座82周壁形成的结合槽83结合的螺旋部分80a伸出的两端臂部80b、80c,该螺旋扭簧80被维持在其受限制状态,如图12和13所示。螺旋扭簧80被弹簧保持座82保持在一个使端臂部80b、80c敞开的被压紧的位置上。螺旋扭簧80的端臂部80b、80c从结合槽83伸出弹簧保持座80,以使与在旋转致动件69的内缘上形成的弹簧保持座槽84的两侧相结合。旋转致动件69在螺旋扭簧80的偏压下保持在使旋转件20处于不工作位置的一个中间位置上,其中在端臂部80b、80c敞开的方向处于压紧状态下被弹簧支座81固定的螺旋扭簧80的配对端臂部80b、80c被保持在弹簧保持座槽84的两侧面上。带有旋转致动件69使其一致转动的第二操纵旋钮65也处于该中间位置。
如果第二操纵旋钮65按图12的箭头D1或D2的方向绕着作为旋转中心的支承管67转动,则旋转致动件69便克服螺旋扭簧80的压紧力而以同样的方向转动。这就使旋转致动件69克服螺旋扭簧80的压紧力以同样方向转动,同时使接触件17绕着作为旋转中心的配对支承件18a、18b之一转动,从而可使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17b、17c选择地与第一和第二触点16a、16b接触或脱开,以进行第六转换元件10的转换。
旋转致动件69还也可整体地设置第二操纵旋钮65,而连杆71与第二操纵旋钮65一体地形成。
主壳体件1设置有一组成用于转换第二转换元件6的第一操纵机构的第一操纵旋钮85。第一操纵旋钮85具有如一个有底的圆柱体的形状,它在其中间部分上具有一个管状支承轴86,如图2和10所示。支承轴86具有装配在设置于第一操纵旋钮85中央的一装配管状部分86内它的邻近端,并整体地安装在第一操纵旋钮85上。一橡胶环件85a环设在第一操纵旋钮85的外周上,以有利于在操纵过程中握住。
组成第一操纵机构的第一操纵旋钮85安装在主壳体件1上,而支承轴86穿过安装在主壳体件1的管状部分66上的管状支承管67上,如图10所示。第一操纵旋钮85被主壳体件1支承,以绕着支承轴86的轴线旋转,并沿着此轴线往复移动。
在第一操纵旋钮85的支承轴86的远端上安装有一转换致动件88,用于转换第二转换元件6的工作状态和转换第一和第二光电耦合器11、12的输出。这些第一和第二光电耦合器11、12和转换致动件88组成一个旋转型的转换机构。
参照图2和10,该转换致动件88包括一个用于推动第二转换元件6的推动件25的盘状推动板89和多个遮挡件90,这些遮挡件用于遮挡由第一和第二光电耦合器11的第一和第二光发射元件11a、12a发出的光,它们与推动板89的圆周部分一体地下垂形成,并基本成圆柱体形。通过使具有D型横截面的支承轴86的远端装配在推动板89中央形成的装配孔91中,该转换致动件88被安装定位。转换致动件88安装在第一操纵旋钮85的支承轴86上,使推动板89面对第二转换元件6的推动件25,而遮挡件90面对第一和第二光电耦合器11、12的发光元件11a、12a和接受光元件11b、12b之间的间隙,如图14所示。
安装在支承轴86上的转换致动件88具有邻靠在主壳体件1的管状部分66的下端上的上端部,用于防止第一操纵旋钮85突然脱离主壳体件1。
第一操纵旋钮85被作为设置在第一操纵旋钮85的上壁部分85b和弹簧支座81之间的一个压紧件的螺旋压缩弹簧92压向转换致动件88移离第二转换元件6的推动件25的方向,如图10的箭头E1所示。当第一操纵旋钮85克服螺旋压缩弹簧92的压紧力在图10中箭头E2方向上被推动时,转换致动件88的推动板89便支靠在第二转换元件6的推动件25上。如果,在使转换致动件88支靠在推动件25上后,第一操纵旋钮85被进一步推动,相互连接推动板25和第二转换元件6的接触器6a的螺旋弹簧43被压缩。如果比压紧接触器6a的弹簧件的压紧力大的力施加到推动件25上,则接触器6a克服弹簧件的压紧力而在图14中箭头B的方向上被推动,进入与关联的触点接触,以进行第二转换元件6的转换。
由于第一操纵旋钮85被旋转地支承在主壳体件1上,当第二转换元件6在转换方向上被推动时,第一操纵旋钮转动。这样,就担心推动件25不能稳定地被推动。在第一操纵旋钮85的面对主壳体件1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一对导向突起93、94,它们在第一操纵旋钮85克服螺旋压缩弹簧92的力如图10中箭头E2所示沿着支承轴86的轴线被推动时,在不转动的情况下进行可靠地轴向推动支承轴86的操作。这两个导向突起93、94在一个整体地装配在第一操纵旋钮85下端上形成的装配凹槽内的环状件96上形成。在安装于由环状件96面对的第二操纵旋钮65上的旋转致动件69的主表面上以环形布置方式形成有多个导向孔97,以使它们被突起93、94结合,如图2和13所示。
当导向突起93、94在螺旋压缩弹簧92的弹力的作用下处于不工作状态时,第一操纵旋钮85不被推动,如图10所示,导向突起93、94处于间隔开的状态,而未与导向孔结合,这样仅仅第一操纵旋钮85处于转动状态。
如果第一操纵旋钮85按图10中箭头E2所示方向被推动,则导向突起93、94与一对导向孔97结合。如果导向突起93、94与导向孔97结合,设置有导向孔97的旋转致动件69被螺旋扭簧80压向中间位置。这样,具有与导向孔97结合的导向突起93、94的第一操纵旋钮85就限于空转。相互结合的导向孔97和导向突起93、94组成一个用于限制第一操纵旋钮85的转动的转动限制机构。第一操纵旋钮85在图10中箭头E2所示方向上进一步被推动。这就使导向突起93、94沿着支承轴86的轴线直线移动,以使第一操纵旋钮85推动第二转换元件6的推动件25,如图14所示。由于导向突起93、94这样与导向孔97结合,第一操纵旋钮85可以可靠地直线移动,以实现以稳定状态推动第二转换元件6的推动件25,从而实现第二转换元件6的工作状态的可靠转换。
对第一操纵旋钮85的导向突起93、94与导向孔97相结合的情况,由于设置了多个导向孔97,通过小的相对转动就可使导向突起93、94与这些导向孔97结合。
对第一操纵旋钮85的导向突起93、94不与导向孔97结合的情况,导向突起93、94邻靠在旋转致动件69的主表面上,以通过限制第二转换元件6推向它的推动件25来限制进一步推动。由于当第一操纵旋钮85完成正确的直线移动时才进行对第二转换元件6的转换操纵,就可可靠地阻止故障的发生。
如果第一操纵旋钮85被推动,以使导向突起93、94与导向孔97相结合,第一操纵旋钮85就与第二操纵旋钮65连接,以使第二致动机构的第二操纵旋钮65与第一操纵机构的第一操纵旋钮85同步地转动。如果与第二操纵旋钮65连接的第一操纵旋钮85转动,则通过第二操纵旋钮65转换的第六转换元件10也被转换。由于当第一操纵旋钮85保持与第二操纵旋钮65连接时进行转动,通过第二操纵旋钮65转换的第六转换元件10也被转换。因此,通过第一操纵旋钮85保持推动而进行转动,第二转换元件6和第六转换元件10具有同时被转换的工作状态,这样就可实现各种各样的转换器的转换操作。
如果第一操纵旋钮85不被推动,而导向突起93、94不与导向孔97结合,则第一操纵旋钮85就可绕作为旋转中心的支承轴86转过360度。如果第一操纵旋钮85转动,设置在转换致动件88上的多个遮挡件90间歇地遮挡由第一和第二光电耦合器11、12的发光元件11a、12a发出的光,以使这些光被光接受元件11b、12b接收。这种对来自发光元件11a、12a的光的遮挡使光接受元件11b、12b的检测状态转换。第一和第二光电耦合器11、12和被转动的第一操纵旋钮85组成了一个旋转编码装置。
第一操纵旋钮85设置有一个转动限制机构98,以限制第一操纵旋钮85的空转和实现第一操纵旋钮85的间歇转动。参照图2和10,该转动限制机构98具有一个齿部99和多个钢球101。该齿部99包括于安装在第一操纵旋钮85上的环状件96的内周上形成的周向延伸的凹槽和肋。钢球101作为结合元件布置在弹簧支座81上。作为结合元件的两个钢球101在作为压紧件的螺旋弹簧102的压紧力的作用下设置安装,以使从弹簧支座81面对环状件96的齿部99的外周面露出和消失。由螺旋弹簧102压紧以使其伸出弹簧支座81外周的钢球101与齿部99啮合,以限制第一操纵旋钮85的空转。
如果第一操纵旋钮85转动,被螺旋弹簧102压紧的钢球101就与齿部99的齿和槽的突出和凹入处啮合和脱开,以使第一操纵旋钮85产生间歇转动。
由于第一操纵旋钮85间歇地转动,就可容易地对在转换第一和第二光电耦合器11、12时获得的输出进行检测控制。
可使第一操纵旋钮85转动的转动限制机构98可以构制得使钢球101和齿部99设置在被转动的第一操纵旋钮85和固定的弹簧支座81的周面上。
通过改变齿部99的齿和槽的尺寸和形状,就可改变第一操纵旋钮85的间歇转动的时间间隔以适当调整在转动过程中的操作感觉。
在第一操纵旋钮85的中央部分上安装有一第三操纵旋钮105,它适合于将来自设置于转换元件座2上的光源13的光引出到第一操作旋钮85的上端表面,并且还适合于转换第一转换元件5。由具有光传递特性的合成树脂如丙烯酸树脂制成的第三操纵旋钮105具有与轴部分一端成一体的一个按钮部分107,如图2所示。一盖板108安装在按钮部分107的中央部分上。该盖板108覆盖来自光源107的被引出到按钮部分107的中央部分的光,从而仅仅使围绕按钮部分107的部分被照亮。
第三操纵旋钮105通过将轴部分106***支承轴86中可往复移动地安装在第一操纵旋钮85的中央。轴部分106的末端伸出支承轴86的末端以面对光源13的末端。轴部分106的末端装有一个适合于推动第一转换元件5的操纵元件5a的推动件110,如图2所示。该推动件110安装成得使直立设置在上横向侧面上的一个环状安装件111装配在轴部分106的末端上,以面对布置在光源13侧面的第一转换元件5。该安装件111的装配孔111a和轴部分106的末端制作成具有一个D形横截面,以阻止推动件110相对于轴部分106转动。
第三操纵旋钮105按图10中箭头E2所示方向被压紧,该方向是通过跨越推动元件110和支承轴86末端的一个螺旋弹簧109被压入第一操纵旋钮85的方向。当第三操纵旋钮105被安装在主壳体件1上时,在第三操纵旋钮105克服螺旋弹簧109的弹力按图10中箭头E1所示方向伸出第一操纵旋钮85的同时,使推动件110靠在第一转换元件5的操纵元件5a上。
螺旋弹簧109选择得使其压紧力小于压紧操纵元件5a的弹簧元件的压紧力,因此,由于第一转换元件5的操纵元件5a按压推动件110,第三操纵旋钮105便伸出第一操纵旋钮85。
如果,在按图10和15中箭头E1方向推动第一转换元件的操纵元件5a后,推动状态被消除,则第三操纵旋钮105在螺旋弹簧109的作用下按图15中箭头E1所示的方向移动,以回复其初始位置。
如果转换装置201被致动以及光源13点亮,则按钮部分107通过轴部分106被来自光源的光照亮以显示操作状态。
参照图6,在转换元件基座2的支座3上直立地设置一个支承推动元件1 10的横向侧面的限制第三操纵旋钮105转动的转动限制件112,以使推动元件110可靠地面对第一转换元件5的操纵元件5a。
在主壳体件1的周壁部分1a上安装有第一、第二和第三致动按钮113、114和115,用于设置在转换元件基座2上的第三至第五转换元件7、8和9之间的转换。由于第一、第二和第三致动按钮113、114和115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仅仅说明第一致动按钮113对于主壳体件1的安装状态,而第二和第三致动按钮113、114的详细说明予以省略。
参照图2和16,在支承板116的侧表面的中央部分上形成有一个椭圆形的推动部分117,而用于推动第三转换元件7的致动元件7a的推动件118直立设置,以在在支承板116的相对的侧表面上与支承板116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在支承板116近端的两侧面上直立设置一对支承轴119、119。
主壳体件1的周壁部分1a形成允许推动部分117伸出外侧面的一个开孔120,而该开孔120的内缘形成有一个具有由支承板116的末端***和支承的***槽121的操纵按钮座123,而操纵按钮座123具有与支承板116的两端结合的结合槽122、122。在操纵按钮座123的末端形成被设置在支承板116的末端上的一对支承轴119、119结合的一个凹入的轴支承部分124。该***凹槽121和结合槽122、122形成大于支承板116厚度的宽度。
通过使支承板116的末端引入***凹槽121以及通过将支承板116的两侧面结合进结合槽122、122使支承轴119、119与轴支承部分124结合,而将推动部分117装配进开孔120内,以使推动部分117伸出主壳体件1,这样,第一操纵按钮113便安装在主壳体件1的内周面上。由于与轴支承部分124、124结合的支承轴119、119被安装在主壳体件1的下表面上的转换元件基座2的支座3所支撑,第一操纵按钮113被安装定位而无脱离主壳体件1的危险。安装在主壳体件1上的第一、第二和第三致动按钮113、114和115被支承,以在支承板116、***凹槽121和结合槽122、122之间所形成的间隙范围内以支承轴119、119为中心按图17中的箭头G1、G2的方向运动。
当第一操纵按钮1 13安装在主壳体件1上时,使推动件118支靠在第三转换元件7的致动件7a上,并被将致动件7a与主壳体件1的周壁部分1a的内表面压力接触的弹簧件可转动地压紧。推动部分117通过开孔120朝外伸出主壳体件1。如果推动部分117被推动使第一操纵按钮113按图17中箭头G1所示的方向绕着支承轴119、119转动,那么,致动元件7a被推动件118推动克服弹簧件的压紧力而与触点接触,以实现第三转换元件7的转换。如果推动状态消除,在压紧致动元件7a的弹簧件的压紧力作用下,第一操纵按钮113按图17中箭头G2的方向转动,以使推动部分117回复到1其伸出主壳体件1的初始位置。
第二和第三转动按钮114、115完成类似的操作,因此为简化起见而省略对它们的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转换装置201中,如上所述,第一至第六转换元件5至10和第一和第二光电耦合器11、12的转换是通过第一至第三操纵按钮85、65和105以及第一至第三致动按钮113至115的合适致动实现的。
上述转换装置201是通过被安装在主壳体件1下表面上的一块安装板56而安装在基座21上的。安装在固定部分,例如仪表板或车辆的一个壁面上,或者电子装置的壳体的外周面上的基座21具有基本呈盘形的主体部分131。在支承基底132的外周上设置有一个直立的周壁部分135,其远端面和近端面是转换装置201的安装面133和固定部分的安装面。通过周壁部分135的设置,一第一盒体凹槽136和一第二盒体凹槽137在用于安装转换装置201的基座131的主体部分表面和用于安装固定部分的基座131的主体部分表面上形成。
在第一盒体凹槽136内安装有一印刷线路板138,其上安装有第一和第二接线端子139、140和控制转换元件141,如图18所示。第一和第二接线端子139、140设置在转换装置201的下表面上并与第一和第二连接器22、23相连接。该控制转换元件141是一个连接于基座21的转换元件,并且适合于使由转换装置201控制的电子装置转换到其初始状态。第一和第二接线端子139、140设置有与第一和第二连接器22、23的插头24接触的多个接线头142、143。
在印刷线路板138上形成有一个定位孔144和多个螺钉***孔145。通过将一固定在基座131的主体部分上的定位凸起146与定位孔144结合以使印刷线路板138固定在基座131的主体部分上的多个支承凸台147上,印刷线路板138安装在第一盒体凹槽136内。通过一被***螺钉***孔145的固定螺钉148以使印刷线路板138安装定位在基座21上的方式与支承凸台147螺纹结合,印刷线路板138被固定定位。
一安装在连接器150末端上的连接电缆151与印刷线路板138相连接,用于将安装在基座21上的转换装置201与电子装置连接。参照图19,连接电缆151借助于设置在印刷线路板138上的线路与第一和第二接线端子139、140和控制转换元件141电连接,并穿过从支承基底132向直立周壁部分135延伸形成的一个通孔152,以引出到基座131的主体部分之外。
在基座131的主体部分上安装有一开关盖板件155,它适合于与转换装置201的负载和卸载相关联地使布置在第一凹槽136内的印刷线路板138的第一和第二接线端子139、140断开和接通。参照图18和19,该开关盖板件155基本呈盘状,其尺寸足以结合第一盒体凹槽136,如图18和19所示。开关盖板件155在主表面部分156的下表面的中央部分上设置有一圆柱体状的直立支承轴157。设置在转换装置201上的结合销59与该支承轴157结合。在支承轴157的内缘上突出地形成结合柱158,当结合销59与支承轴157结合时,该结合柱与在结合销59上形成的结合槽60结合,用于控制转换装置201的安装方向。
在开关盖板件155的主表面156的外缘部分上形成多个从外缘部分垂挂而下的具有L形横截面的结合爪。主表面156形成有多个***结合部分160和一个锁定结合槽162。布置在结合爪159之间的***结合部分160组成适合于与设置在转换装置201上的结合爪58相结合的第二结合机构。安装在转换装置201的主壳体件1上的锁定件161与锁定结合槽162相结合。该***结合部分160和结合槽162是通过以凹槽形式切割主表面156的边缘而形成的。主表面156形成第一和第二开孔163、164和用于***适合致动一控制转换器141的一个致动件的致动件***孔165。第一和第二开孔163、164适合于将布置在第一盒体凹槽136内的印刷线路板138上的第一和第二接线端子139、140暴露于外部。
主表面156还具有一个通孔169,该通孔用于被一个将基座21固定于固定部分上的周定螺钉穿过的螺钉通孔168暴露于外部,通孔168是在基座131的主体部分的支承基座132上钻出。
通过使支承轴157装配在支承基底132的中央部分形成的一个管状装配凸台166上,上述的导电件155支承在基座131的主体部分上以绕支承轴157转动。当开关盖板件155被支承时,结合爪159与多个结合部分167结合,结合部分167是在第一盒体凹槽136的方向朝着直立周壁部分135的末端延伸而形成,用于安装开关盖板件155,而不会有使它与基座131的主体部分突然脱离的危险。
当转换装置201被安装定位时,作为结合机构被设置在基座131的主体部分上的结合部分167便与作为被设置在转换装置201上的配合结合机构的配合结合爪相结合。
安装在基座131的主体部分上的该开关盖板件155被作为设置在基座131的主体部分上的一个旋转压紧件的螺旋扭簧170按图20中箭头R1所示方向转动压紧。通过螺旋扭簧170的螺旋部分170a绕着装配突起166定位,通过直立设置在支承基座132上和布置在由印刷线路板138和支承基座132之间形成的盒体空间内的第一弹簧保持件使其臂170b保持,以及通过从开关盖板件155的主表面156伸出的弹簧保持销172使其相对侧臂170c被保持,该螺旋扭簧170便按图20中箭头R1所示的方向转动地压紧开关盖板件155。通过第一弹簧保持件171保持螺旋扭簧的臂170以及通过直立设置在支承基座132上的第二弹簧保持件173保持其相对侧臂170c,螺旋扭簧170安装在基座131的主体部分上。这样,螺旋扭簧170按臂170b、170c的敞开方向被控制在其压紧位置,以控制开关盖板件155的旋转压紧位置。
当转换装置201未安装在基座21上时,开关盖板件155在螺旋扭簧170的压紧下按图20的箭头R1的方向转动,使它被定位在接通第一和第二接线端子139、140的第一位置上。由于当转换装置201未安装定位时,第一和第二接线端子139、140被开关盖板件155覆盖,就没有接线端子139、140偶然接触外部杂质的危险,以防止连接于转换装置201的电子设备的故障。
当开关盖板件155处于第一位置上时,如图20所示,致动件***孔165面对控制转换元件141,以便借助于致动件***孔165将致动件***基座131的主体部分,使控制转换装置可工作。
由于控制转换元件141设置在被开关盖板件155覆盖的第一盒体凹槽内,就没有偶然工作的危险。
当开关盖板件155处于第一位置时,通孔169面对一螺钉***孔168。这样,一固定螺钉就可通过通孔169***螺钉***孔168中,以将基座21安装在固定部分上。
借助于开关盖板件155,当转换装置201安装在基座21上时,配合结合爪58便与作为结合机构工作的***结合部分160结合,以及锁定件161与锁定结合凹槽162结合。在此状态,转换装置201克服螺旋扭簧170的弹力按图20中箭头R2所示的方向向第一和第二开孔163、164面对第一和第二接线端子139、140的第二位置转动。此时,设置在转换装置201上的第一和第二连接器22、23的插头24通过第一和第二开孔163、164进入基座21与第一和第二接线端子139、140的接线点142、143接触。
用于锁定装在基座21上的转换装置201的锁定件161安装在主壳体件1的周壁部分1a的内侧面上,如图2和22所示。一椭圆形的推动部分176设置在作为用于主壳体件1的安装部分的弹性移动件175的近端上。弹性移动件175的近端形成有一个直立的结合突起177。在弹性移动件175上的零件通道突出地形成一个邻靠于设置在转换元件座2的支座3上的一个支承件178的支承突起179,作为弹性位移的弹性移动件175的一个支承点工作。
周壁部分1a具有一个用于使推动部分1 76伸向外面的开孔180,并在其内表面上具有一个装配部分182,其上装配有弹性移动件175的末端。
安装在主壳体件1上的锁定件161绕着作为旋转中心的支承突起179按图23中箭头K1所示方向弹性地移动。当突起操作停止时,锁定件按图23中箭头K2所示方向弹性地回复,以使推动部分17朝外伸出主壳体件1。
为了安装在基座21上,安装板56在主壳体件1的下侧面带有配合结合爪58,为伸出锁定件161的结合突起177,配合结合爪58与设置在开关盖板件155上的***结合部分160结合。该结合突起177与在开关盖板件155上形成的锁定结合槽162结合,而主壳体件1的下表面就设置在基座131的主体部分上。此时,设置在转换装置201上的第一和第二连接器22、23的触头24与设置在开关盖板件155上的第一和第二开孔163、164结合。
如果转换装置201按图24中箭头R2方向转动,由于螺旋扭簧170的相对侧臂通过弹簧保持销172弹性地移动,开关盖板件155便与转换装置201一致地按图24中的箭头方向转动。如果转换装置进一步按图24中箭头R2所示方向转动,锁定件161的结合突起177重叠于设置在基座131主体部分的直立周壁部分135的内缘侧上的一结合导向部分186,如图18所示。
结合导向部分186工作以引导锁定件161的结合突起177,使结合突起1 77可顺畅地与在直立周壁部分135的内缘上形成的凹入的锁定部分结合。与结合突起177滑动接触的结合导向部分186的表面构成相对结合突起177移动方向的一个倾斜面。
当结合突起177重叠在结合导向部分186上时,锁定件161便按图23中箭头K2所示的方向弹性地移动。如果转换装置201进一步按图24中箭头R2所示的方向转动,结合突起177重叠在结合导向部分186上以按图23中箭头K1所示的方向使弹性移动件175回复,以使结合突起177与锁定部分185结合。
由于锁定件161的结合突起177与锁定部分185结合,并以这种状态安装在基座21上,如图25所示,配合结合爪58便确定地与结合件167保持结合,以阻止转换装置201容易地脱离基座21。
如果转换装置201按图24中箭头R2的方向转动直到锁定件161的结合突起177与锁定部分186结合,开关盖板件155也以同样方向与转换装置201一致地转动,以到达第一和第二开孔163、164面对第一和第二接线端子139、140的第二位置上。设置在转换装置201上的第一和第二连接器22、23的连接销24通过第一和第二开孔163、164突入基座21内部与第一和第二接线端子139、140的接线端142、143接触,如图25所示。
为将安装在基座21上的转换装置201卸离,支承件178被推动,使锁定件161按在图13中箭头K1所示方向弹性地移动,以将结合突起177脱离锁定部分185。这使安装在基座21上的转换装置201按图24中箭头R1所示方向转动,使配合结合爪58脱离结合件167,以允许转换装置卸离。当转换装置201以这种方式脱离基座21时,开关盖板件155在螺旋扭簧170的压紧下按图25中箭头R1的方向向第一和第二接线端子139、140接通的第一位置转动,如图20所示。
在对于固定部分的基座21的安装表面上形成的第二盒体凹槽137内,一个例如用氨基甲酸乙酯制成的弹性件191借助于粘结剂粘结定位,如图26所示。当基座21被安装在固定部分192上时,该弹性件191保护固定部分例如仪表板的背面,如图27所示。当用固定螺钉21将基座21固定在固定部分192上时,该弹性件191作为吸震件工作以防止固定螺钉由于如振动引起的松动。
弹性件191的表面涂覆一种粘结剂,以允许通过粘结剂将基座21安装于固定部分192上。
转换装置201在基座21的安装侧面相对于安装表面倾斜一角度。转换装置201在基座21上的安装面相对安装面成一角度的原因是:当转换装置201被安装于固定在如仪表板那样的固定部分192的基座上时,转换装置201可直接面对操作者,例如车辆驾驶员。

Claims (8)

1.一种转换装置,它包括:
所述转换装置的主体部分,具有一转换元件和用于转换所述转换元件的转换机构;
一基座,其上可移离地安装有所述转换装置的主体部分,所述基座包括一与设置在所述转换装置的主体部分上的一连接部分相电连接的接线端子部分;以及
一安装在所述基座上的开关盖板件,用于在一覆盖所述接线端子部分的第一位置和打开所述接线端子部分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接线端子部分是通过所述连接部分转换所述转换机构而被电控制;所述开关盖板件是根据操纵转换装置的主体部分处于基座上或离开基座而使负载或卸载的操作进行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关盖板件是在将偏压装置压向将所述连接基座部分覆盖的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开关盖板件具有第二结合机构,它与当所述转换装置的主体部分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时与结合于设置在基座上的第一结合机构的配对结合机构相结合;当所述转换装置的主体部分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时所述开关盖板件是通过与第二结合机构结合的配对结合机构被移动,而阻止将所述偏压装置压向所述接线端子部分打开的第二位置,以使所述连接部分与所述接线端子部分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关盖板件由所述基座可转动地支承并根据所述转换装置的主体部分的负载/卸载状态进行转动,以打开/关闭所述接线端子部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带有一开关件,当所述的开关盖板件处于覆盖所述接线端子部分的第一位置时暴露于外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
在所述转换装置的主体部分和所述开关盖板件之间的限制机构,所述限制机构限制在所述转换装置的主体部分和所述开关盖板件之间结合的一个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锁定装置,用于当设置在所述转换装置的主体部分上的配合结合机构与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第一结合机构相结合时限制在所述的转换装置的主体部分和所述基座之间的结合/脱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连接部分设置在所述转换装置的主体部分上,以及所述基座带有一电连接于所述连接部分的连接基座部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盖板件具有一用于暴露所述接线端子部分的开孔。
CN98104434.4A 1997-02-13 1998-02-13 转换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710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29393/97 1997-02-13
JP029392/1997 1997-02-13
JP9029394A JPH10228831A (ja) 1997-02-13 1997-02-13 スイッチ装置
JP029394/97 1997-02-13
JP029393/1997 1997-02-13
JP9029393A JPH10228843A (ja) 1997-02-13 1997-02-13 スイッチ装置
JP029392/97 1997-02-13
JP2939297A JPH10228834A (ja) 1997-02-13 1997-02-13 スイッチ装置
JP029394/1997 1997-02-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90787A CN1190787A (zh) 1998-08-19
CN1127109C true CN1127109C (zh) 2003-11-05

Family

ID=27286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810443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7109C (zh) 1997-02-13 1998-02-13 转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080942A (zh)
KR (1) KR19980071341A (zh)
CN (1) CN1127109C (zh)
ID (1) ID19883A (zh)
MY (1) MY120975A (zh)
TW (1) TW4039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832677A1 (de) * 1998-07-21 2000-02-03 Mannesmann Vdo Ag Bedienvorrichtung
JP4066037B2 (ja) * 2000-02-24 2008-03-26 株式会社ヴァレオ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 操作パネルの回転スイッチ機構
DE10016180C2 (de) * 2000-03-31 2002-01-31 Audi Ag Multifunktionsbedienelement
JP3831590B2 (ja) * 2000-08-22 2006-10-11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複合型スイッチ装置
DE10124246C1 (de) * 2001-05-18 2002-11-07 Delphi Tech Inc Multifunktionsschalter
DE10212824A1 (de) * 2002-03-22 2003-10-02 Kostal Leopold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optoelektronischen Erfassen von Schaltstellungen eines Schaltmittels
JP4057862B2 (ja) * 2002-08-27 2008-03-05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複合操作型入力装置
JP2004171851A (ja) * 2002-11-19 2004-06-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多方向操作スイッチ
DE60304149T2 (de) * 2003-12-12 2006-12-28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Troy Bedienvorrichtung für Kraftfahrzeug
JP4738296B2 (ja) * 2006-09-15 2011-08-03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
KR100786764B1 (ko) * 2007-06-26 2007-12-18 정국환 게임기용 스위치
DE112009001656T5 (de) * 2008-07-09 2011-07-07 OMRON DUALTEC Automotive Electronics Inc., Ontario Schalterbefestigungsaufbau
US8106318B2 (en) * 2009-03-11 2012-01-31 Geoffrey Bilder Wiring standard selector switch
DE102009037016A1 (de) * 2009-08-07 2011-02-24 Carl Zeiss Surgical Gmbh Drehschalter und Gerät, insbesondere medizinisches Gerät und/oder optisches Beobachtungsgerät
JP5809999B2 (ja) * 2012-02-15 2015-11-11 バイエリッシェ モートーレン ウエルケ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ャフト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車載用レバースイッチ装置
JP5789539B2 (ja) * 2012-02-15 2015-10-07 バイエリッシェ モートーレン ウエルケ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ャフト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車載用レバースイッチ装置
US10018514B2 (en) * 2014-02-17 2018-07-10 Haier Us Appliance Solutions, Inc. Cooktop temperature sensors and methods of operation
CN105718085A (zh) * 2014-12-02 2016-06-29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旋转装置及具备该旋转装置的电子设备
CN106847601B (zh) * 2017-02-15 2020-06-30 厦门百霖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摇杆的双旋钮开关
JP7077924B2 (ja) 2018-11-29 2022-05-3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スイッ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93381A (en) * 1962-09-06 1966-12-20 Telsta Corp Contact mechanism with rotatable and slidable switch actuators
US3746804A (en) * 1971-08-23 1973-07-17 Hewlett Packard Co Phase-linking rotating mechanism for plural switch assembly
US4273971A (en) * 1978-03-28 1981-06-16 Lucas Industries Limited Electrical switch having rotatable and pivotable lever
FR2636148B1 (fr) * 1988-09-08 1992-02-14 Jaeger Manette de commande en particulier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JP2547127Y2 (ja) * 1991-07-12 1997-09-10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レバースイッチ装置
US5581058A (en) * 1995-02-03 1996-12-03 United Technologies Automotive, Inc. Multifunction switch stalk for controlling vehicle functions
US5780795A (en) * 1997-02-20 1998-07-14 Cole Hersee Company Contactless switching and enco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X9801170A (es) 1998-12-31
TW403926B (en) 2000-09-01
KR19980071341A (ko) 1998-10-26
US6080942A (en) 2000-06-27
CN1190787A (zh) 1998-08-19
ID19883A (id) 1998-08-13
MY120975A (en) 2005-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109C (zh) 转换装置
CN1281430C (zh) 变速杆装置
CN1217361C (zh) 多向开关
CN1106245C (zh) 互锁机构
CN200948173Y (zh) 医疗装置
CN1285090C (zh) 发光开关结构以及用于发光开关的按钮单元
CN1144969C (zh) 卡头和管接头
US20070297182A1 (en) Low-profile, aimable lighting assembly
CN1275820C (zh) 车载式转向开关
CN1319772C (zh) 换档杆装置
CN101036022A (zh) 用于灯具的锁定机构
CN101746324A (zh) 仪器底座
CN1948590A (zh) 缝纫机的绣花框以及设有该绣花框的缝纫机
CN1424787A (zh) 车顶天线
CN1897364A (zh) 一种电连接组合装置
CN100345233C (zh) 开关
AU640280B2 (en) Auxiliary brake lamp for motor vehicles
CN1873869A (zh) 开关机构以及电子装置
CN1461434A (zh) 电子机器
CN1386614A (zh) 旋转式电动剃须刀
CN1135580C (zh) 复合操作型电气部件
CN101749624A (zh) 车辆前照灯
CN1374675A (zh) 多向开关装置
CN1189643A (zh) 多向控制器
CN1250171A (zh) 多向输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