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78080A - 一种基于空气动力原理的新能源汽车底部电池防护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空气动力原理的新能源汽车底部电池防护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78080A
CN112678080A CN202011598994.3A CN202011598994A CN112678080A CN 112678080 A CN112678080 A CN 112678080A CN 202011598994 A CN202011598994 A CN 202011598994A CN 112678080 A CN112678080 A CN 1126780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hunting
hole
protection plate
water conserva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9899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珍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Zhiyua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Zhiyua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Zhiyua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Zhiyua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9899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7808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780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780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2Elements for improving aerodynamic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空气动力原理的新能源汽车底部电池防护板,包括防护板,所述防护板内腔的左侧横向开设有进气格栅,所述防护板内腔的左侧设置有分流结构,所述防护板正面和背面的两侧均设置有弹性调节机构,所述防护板的底部一体成型有导流板。本发明通过分流座、分流斜孔、分流通孔、分流叶、分流微孔、间隔孔和分流块的配合,可对防护板左侧区域的气流进行预先分流处理,有效对迎面而来的气流进行分散开来,避免气流在防护板左侧区域出现紊乱,通过分流孔、凹槽、扰流块、辅助弹簧和扰流孔的配合,可对防护板的侧面气流进行弹性扰流,可对经过的气流进行弹性疏导,进一步降低气流的阻碍性。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空气动力原理的新能源汽车底部电池防护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空气动力原理的新能源汽车底部电池防护板。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电池分两大类,蓄电池和燃料电池,蓄电池适用于纯电动汽车,包括铅酸蓄电池、镍氢电池、钠硫电池、二次锂电池、空气电池、三元锂电池,燃料电池专用于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包括碱性燃料电池(AFC)、磷酸燃料电池(PAFC)、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
随着现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日益发展,新能源汽车在市场的占有率逐步上升,而电池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动力来源,在新能源汽车行驶过程中,需要用到防护板对电池进行防护,然而现有的防护板在对电池防护过程中,大多为单一的板材防护,无法基于动力学原理对气流进行导流处理,增强风力对新能源汽车的阻碍效果,提高防护板的风阻系数,使电池为此付出较多无用功电量输出,浪费电池的电力资源。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基于空气动力原理的新能源汽车底部电池防护板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空气动力原理的新能源汽车底部电池防护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防护板在对电池防护过程中,大多为单一的板材防护,无法基于动力学原理对气流进行导流处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空气动力原理的新能源汽车底部电池防护板,包括防护板,所述防护板内腔的左侧横向开设有进气格栅,所述防护板内腔的左侧设置有分流结构,所述防护板正面和背面的两侧均设置有弹性调节机构,所述防护板的底部一体成型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内腔的底部从前至后依次横向开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板的内腔设置有导流结构。
优选的,所述分流结构包括分流座、分流斜孔、分流通孔、分流叶、分流微孔、间隔孔和分流块,所述防护板左侧顶部的中心处一体成型有分流座,所述防护板内腔的左侧从前至后依次开设有分流斜孔,所述防护板内腔左侧的中心处从前至后依次开设有分流通孔,所述进气格栅的内腔从前至后依次一体成型有分流叶,所述分流叶内腔的四周均开设有分流微孔,所述分流叶相向的一侧开设有间隔孔,所述间隔孔内腔的底部一体成型有分流块。
优选的,所述弹性调节机构包括分流孔、凹槽、扰流块、辅助弹簧和扰流孔,所述防护板内腔正面和背面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分流斜孔连通配合的分流孔,所述防护板内腔正面和背面中心处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腔的左侧通过铰链铰接有扰流块,所述扰流块和凹槽相向的一侧栓接有辅助弹簧,所述扰流块内腔的中心处开设有扰流孔。
优选的,所述导流结构包括安装座、导流弯板、导流斜板、导流叶和导流凸板,所述导流槽的内腔从左至右依次栓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远离导流槽的一侧一体成型有导流弯板,所述导流弯板远离导流槽的一侧从前至后依次一体成型有导流斜板,所述导流斜板相向的一侧从左至右依次一体成型有导流叶,所述导流板底部的中心处从左至右依次一体成型有导流凸板。
优选的,所述分流斜孔的形状设置为等腰梯形形状,所述分流微孔沿分流叶的中心处呈阵列状结构分布,所述分流通孔的内腔嵌设有防尘网。
优选的,所述扰流块远离凹槽的一侧开设有弧形倒角,所述扰流孔的横截面积从左至右依次呈递减状态分布。
优选的,所述导流斜板和导流叶的高度从左至右依次呈递增状态分布,所述导流凸板沿导流板的底部呈横向阵列状分布。
优选的,所述导流槽内腔的两侧从左至右均依次开设吸音槽,所述吸音槽的形状设置为矩形,所述吸音槽位于导流弯板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防护板的顶部从前至后依次一体成型有加强条,所述加强条的数量至少为三根,所述加强条的形状设置为长条形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基于空气动力原理的新能源汽车底部电池防护板通过分流座、分流斜孔、分流通孔、分流叶、分流微孔、间隔孔和分流块的配合,可对防护板左侧区域的气流进行预先分流处理,有效对迎面而来的气流进行分散开来,避免气流在防护板左侧区域出现紊乱,通过分流孔、凹槽、扰流块、辅助弹簧和扰流孔的配合,可对防护板的侧面气流进行弹性扰流,可对经过的气流进行弹性疏导,进一步降低气流的阻碍性,通过安装座、导流弯板、导流斜板、导流叶和导流凸板的配合,可对防护板底部区域的气流进行充分导流处理,使气流更快、更有序的流经防护板,降低气流对防护板造成的冲击阻滞效果,减小电池为风阻做出的电量输出,节约电池电力资源。
2、该基于空气动力原理的新能源汽车底部电池防护板通过分流斜孔的形状设置为等腰梯形形状,可对防护板迎面两侧气流进行预先分流,同时也增大气流对防护板的下压力,增强新能源汽车行驶的安全性,通过分流微孔沿分流叶的中心处呈阵列状结构分布,可对流经分流叶的气流进行均匀分流,进一步增强气流的分流效果,通过防尘网,可对蚊虫、砂石灰尘进行有效防护阻挡,增强防护板的整体清洁度,通过弧形倒角,可减小气流对扰流块的冲击力,同时也加快气流经过扰流块的快速性,通过扰流孔的横截面积从左至右依次呈递减状态分布,使流经扰流孔的气流得以快速通过,避免气流在扰流孔内出现冲击碰撞。
3、该基于空气动力原理的新能源汽车底部电池防护板通过导流斜板和导流叶的高度从左至右依次呈递增状态分布,可对流经的气流进行逐步抬起导流,有序的对气流进行分段导流处理,通过导流凸板沿导流板的底部呈横向阵列状分布,可对导流板底部中心位置的气流进行逐步导流处理,通过吸音槽,可对导流槽内发出的风噪进行吸收处理,降低防护板的整体风噪音量,增强新能源汽车的整体静谧效果,通过加强条,增强防护板材质的整体强度,提高防护板的整体抗压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仰视图;
图3为本发明导流板的结构仰视图;
图4为本发明结构左视图;
图5为本发明防护板的结构局部主视图;
图6为本发明图4结构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弹性调节机构的结构局部主视图;
图8为本发明导流结构的结构局部主视图。
图中:1、防护板;2、进气格栅;3、分流结构;31、分流座;32、分流斜孔;33、分流通孔;34、分流叶;35、分流微孔;36、间隔孔;37、分流块;4、弹性调节机构;41、分流孔;42、凹槽;43、扰流块;44、辅助弹簧;45、扰流孔;5、导流板;6、导流槽;7、导流结构;71、安装座;72、导流弯板;73、导流斜板;74、导流叶;75、导流凸板;8、吸音槽;9、加强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8,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一种基于空气动力原理的新能源汽车底部电池防护板,包括防护板1,所述防护板1内腔的左侧横向开设有进气格栅2,所述防护板1内腔的左侧设置有分流结构3,所述防护板1正面和背面的两侧均设置有弹性调节机构4,所述防护板1的底部一体成型有导流板5,所述导流板5内腔的底部从前至后依次横向开设有导流槽6,所述导流板5的内腔设置有导流结构7,通过分流座31、分流斜孔32、分流通孔33、分流叶34、分流微孔35、间隔孔36和分流块37的配合,可对防护板1左侧区域的气流进行预先分流处理,有效对迎面而来的气流进行分散开来,避免气流在防护板1左侧区域出现紊乱,通过分流孔41、凹槽42、扰流块43、辅助弹簧44和扰流孔45的配合,可对防护板1的侧面气流进行弹性扰流,可对经过的气流进行弹性疏导,进一步降低气流的阻碍性,通过安装座71、导流弯板72、导流斜板73、导流叶74和导流凸板75的配合,可对防护板1底部区域的气流进行充分导流处理,使气流更快、更有序的流经防护板1,降低气流对防护板1造成的冲击阻滞效果,减小电池为风阻做出的电量输出,节约电池电力资源。
分流结构3包括分流座31、分流斜孔32、分流通孔33、分流叶34、分流微孔35、间隔孔36和分流块37,所述防护板1左侧顶部的中心处一体成型有分流座31,所述防护板1内腔的左侧从前至后依次开设有分流斜孔32,所述防护板1内腔左侧的中心处从前至后依次开设有分流通孔33,所述进气格栅2的内腔从前至后依次一体成型有分流叶34,所述分流叶34内腔的四周均开设有分流微孔35,所述分流叶34相向的一侧开设有间隔孔36,所述间隔孔36内腔的底部一体成型有分流块37,可对防护板1左侧区域的气流进行预先分流处理,有效对迎面而来的气流进行分散开来,避免气流在防护板1左侧区域出现紊乱。
弹性调节机构4包括分流孔41、凹槽42、扰流块43、辅助弹簧44和扰流孔45,所述防护板1内腔正面和背面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分流斜孔32连通配合的分流孔41,所述防护板1内腔正面和背面中心处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42,所述凹槽42内腔的左侧通过铰链铰接有扰流块43,所述扰流块43和凹槽42相向的一侧栓接有辅助弹簧44,所述扰流块43内腔的中心处开设有扰流孔45,可对防护板1的侧面气流进行弹性扰流,可对经过的气流进行弹性疏导,进一步降低气流的阻碍性。
导流结构7包括安装座71、导流弯板72、导流斜板73、导流叶74和导流凸板75,所述导流槽6的内腔从左至右依次栓接有安装座71,所述安装座71远离导流槽6的一侧一体成型有导流弯板72,所述导流弯板72远离导流槽6的一侧从前至后依次一体成型有导流斜板73,所述导流斜板73相向的一侧从左至右依次一体成型有导流叶74,所述导流板5底部的中心处从左至右依次一体成型有导流凸板75,可对防护板1底部区域的气流进行充分导流处理,使气流更快、更有序的流经防护板1,降低气流对防护板1造成的冲击阻滞效果。
分流斜孔32的形状设置为等腰梯形形状,可对防护板1迎面两侧气流进行预先分流,同时也增大气流对防护板1的下压力,增强新能源汽车行驶的安全性,所述分流微孔35沿分流叶34的中心处呈阵列状结构分布,可对流经分流叶34的气流进行均匀分流,进一步增强气流的分流效果,所述分流通孔33的内腔嵌设有防尘网,可对蚊虫、砂石灰尘进行有效防护阻挡,增强防护板1的整体清洁度。
扰流块43远离凹槽42的一侧开设有弧形倒角,可减小气流对扰流块43的冲击力,同时也加快气流经过扰流块43的快速性,所述扰流孔45的横截面积从左至右依次呈递减状态分布,使流经扰流孔45的气流得以快速通过,避免气流在扰流孔45内出现冲击碰撞。
导流斜板73和导流叶74的高度从左至右依次呈递增状态分布,可对流经的气流进行逐步抬起导流,有序的对气流进行分段导流处理,所述导流凸板75沿导流板5的底部呈横向阵列状分布,可对导流板5底部中心位置的气流进行逐步导流处理。
导流槽6内腔的两侧从左至右均依次开设吸音槽8,所述吸音槽8的形状设置为矩形,所述吸音槽8位于导流弯板72的外侧,可对导流槽6内发出的风噪进行吸收处理,降低防护板1的整体风噪音量,增强新能源汽车的整体静谧效果。
防护板1的顶部从前至后依次一体成型有加强条9,所述加强条9的数量至少为三根,所述加强条9的形状设置为长条形状,增强防护板1材质的整体强度,提高防护板1的整体抗压性。
工作原理:防护板1迎面的气流依次经过进气格栅2、分流斜孔32和分流通孔33,分流通孔33和分流斜孔32对侧面的气流进行辅助分流处理,且分流座31对迎面的气流进行导流,然后进入进气格栅2的气流依次由分流叶34和间隔孔36进行分流处理,然后分流微孔35和分流块37再对气流进行细化分流;
然后防护板1侧面的气流由分流斜孔32进入再由分流孔41排出,与此同时,通过铰链的铰接配合,从而气流迫使扰流块43进行调节移动,辅助弹簧44对扰流块43进行弹性支撑,且经过扰流块43的气流再由扰流孔45流出,可对扰流块43施加稳定力,避免气流过大带动扰流块43与凹槽42发生脱落;
经过导流板5的气流预先进入导流槽6内,同时导流凸板75对导流板5中心位置的气流进行辅助导流处理,进入导流槽6内的气流经过导流弯板72进入导流斜板73和导流叶74表面,由于导流斜板73和导流叶74的高度从左至右依次呈递增状态分布,可对流经的气流进行逐步抬起导流,有序的对气流进行分段导流处理,且导流槽6内发出的风噪由吸音槽8吸收减弱,从而根据空气学原理,直接降低防护板1的风阻系数。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9)

1.一种基于空气动力原理的新能源汽车底部电池防护板,包括防护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1)内腔的左侧横向开设有进气格栅(2),所述防护板(1)内腔的左侧设置有分流结构(3),所述防护板(1)正面和背面的两侧均设置有弹性调节机构(4),所述防护板(1)的底部一体成型有导流板(5),所述导流板(5)内腔的底部从前至后依次横向开设有导流槽(6),所述导流板(5)的内腔设置有导流结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空气动力原理的新能源汽车底部电池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结构(3)包括分流座(31)、分流斜孔(32)、分流通孔(33)、分流叶(34)、分流微孔(35)、间隔孔(36)和分流块(37),所述防护板(1)左侧顶部的中心处一体成型有分流座(31),所述防护板(1)内腔的左侧从前至后依次开设有分流斜孔(32),所述防护板(1)内腔左侧的中心处从前至后依次开设有分流通孔(33),所述进气格栅(2)的内腔从前至后依次一体成型有分流叶(34),所述分流叶(34)内腔的四周均开设有分流微孔(35),所述分流叶(34)相向的一侧开设有间隔孔(36),所述间隔孔(36)内腔的底部一体成型有分流块(3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空气动力原理的新能源汽车底部电池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调节机构(4)包括分流孔(41)、凹槽(42)、扰流块(43)、辅助弹簧(44)和扰流孔(45),所述防护板(1)内腔正面和背面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分流斜孔(32)连通配合的分流孔(41),所述防护板(1)内腔正面和背面中心处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42),所述凹槽(42)内腔的左侧通过铰链铰接有扰流块(43),所述扰流块(43)和凹槽(42)相向的一侧栓接有辅助弹簧(44),所述扰流块(43)内腔的中心处开设有扰流孔(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空气动力原理的新能源汽车底部电池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7)包括安装座(71)、导流弯板(72)、导流斜板(73)、导流叶(74)和导流凸板(75),所述导流槽(6)的内腔从左至右依次栓接有安装座(71),所述安装座(71)远离导流槽(6)的一侧一体成型有导流弯板(72),所述导流弯板(72)远离导流槽(6)的一侧从前至后依次一体成型有导流斜板(73),所述导流斜板(73)相向的一侧从左至右依次一体成型有导流叶(74),所述导流板(5)底部的中心处从左至右依次一体成型有导流凸板(7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空气动力原理的新能源汽车底部电池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斜孔(32)的形状设置为等腰梯形形状,所述分流微孔(35)沿分流叶(34)的中心处呈阵列状结构分布,所述分流通孔(33)的内腔嵌设有防尘网。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空气动力原理的新能源汽车底部电池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块(43)远离凹槽(42)的一侧开设有弧形倒角,所述扰流孔(45)的横截面积从左至右依次呈递减状态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空气动力原理的新能源汽车底部电池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斜板(73)和导流叶(74)的高度从左至右依次呈递增状态分布,所述导流凸板(75)沿导流板(5)的底部呈横向阵列状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空气动力原理的新能源汽车底部电池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6)内腔的两侧从左至右均依次开设吸音槽(8),所述吸音槽(8)的形状设置为矩形,所述吸音槽(8)位于导流弯板(72)的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空气动力原理的新能源汽车底部电池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1)的顶部从前至后依次一体成型有加强条(9),所述加强条(9)的数量至少为三根,所述加强条(9)的形状设置为长条形状。
CN202011598994.3A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基于空气动力原理的新能源汽车底部电池防护板 Pending CN1126780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98994.3A CN112678080A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基于空气动力原理的新能源汽车底部电池防护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98994.3A CN112678080A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基于空气动力原理的新能源汽车底部电池防护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78080A true CN112678080A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54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98994.3A Pending CN112678080A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基于空气动力原理的新能源汽车底部电池防护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7808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18131A (zh) * 2022-04-20 2022-05-20 广州市星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扣接式传感器安装用防尘壳体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18131A (zh) * 2022-04-20 2022-05-20 广州市星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扣接式传感器安装用防尘壳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78080A (zh) 一种基于空气动力原理的新能源汽车底部电池防护板
CN203637749U (zh) 一种新型的发动机下保护板
CN217387275U (zh) 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
CN213212270U (zh) 一种散热抗震型新能源汽车用电池防护箱
CN209555790U (zh) 一种桥梁用挡风装置
CN110984089B (zh) 一种防止有压泄洪弧形闸门出口水流斜射的短平台
CN207902590U (zh) 车辆
CN206175334U (zh) 一种新型风机网
CN207003277U (zh) 一种高速公路风屏障组件
CN112483316A (zh) 一种风力摆运动控制装置
CN216204051U (zh) 一种干煤棚顶部负压排风结构
CN215369070U (zh) 一种散料堆场用防尘装置
CN213300906U (zh) 一种火电厂间接空冷冷却柱防冻装置
CN216744988U (zh) 顶部钣金排水结构及热泵机组
CN216720712U (zh) 一种百叶窗防护结构
CN218112808U (zh) 一种低风阻的底护板
CN215801147U (zh) 一种导水透风减载声屏障
CN217652032U (zh) 一种铝合金收边结构
CN212343140U (zh) 一种配电柜的防尘散热结构
CN219062832U (zh) 一种柴油发电机组底座
CN219327404U (zh) 一种低负压市政道路围挡
CN215170456U (zh) 一种横向进气防雨帽
CN219372153U (zh) 新能源汽车的高效散热电机箱体
CN210296906U (zh) 一种配电柜护板
CN215520327U (zh) 一种公路工程施工用的道路防护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