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77912A - 汽车、防卷入装置及防卷入方法 - Google Patents

汽车、防卷入装置及防卷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77912A
CN112677912A CN202110010925.4A CN202110010925A CN112677912A CN 112677912 A CN112677912 A CN 112677912A CN 202110010925 A CN202110010925 A CN 202110010925A CN 112677912 A CN112677912 A CN 1126779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outer cylinder
automobile
liquid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1092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兵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grande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vestment Ho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grande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vestment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grande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vestment Hold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grande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vestment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1092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77912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779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779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防卷入装置及防卷入方法,当碰撞检测组件检测到汽车的前端与前方车辆发生了追尾而产生了碰撞,利用注液组件向减震器的外筒与内筒之间的空腔内注入填充液,从而使得内筒相对外筒朝向外筒的上方移动,并同步带动与内筒连接的活塞杆朝向外筒的上方移动;直至填充液充满空腔,此时,内筒移动至最上方位置,活塞杆移动至最上方位置;并且,由于空腔内充满了填充液,使得内筒无法再相对外筒移动,也使得活塞杆也无法相对外筒移动,进而使得车身无法相对底盘抖动,使得车身与底盘整体的高度最大并保持恒定,能够避免汽车卷入前车的底部,保证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

Description

汽车、防卷入装置及防卷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防卷入装置及防卷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普及,汽车的安全性能也日益受到重视。汽车在发生追尾时,尤其是轿车追尾商用车时,后车极易卷入前车车底而造成人员伤亡。传统的解决办法为在商用车的后侧加装防护梁等防护装置,由于防护梁的质量参差不齐,防护效果不理想,并且受到后车车速的影响,无法有效的避免后车卷入。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无法有效的避免后车卷入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防卷入装置及防卷入方法。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防卷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到汽车的前端发生了碰撞;
向减震器的外筒与内筒之间的空腔内注入填充液,直至所述空腔注满所述填充液。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检测到汽车前端发生了碰撞的步骤中,包括:
碰撞检测元件接收到碰撞信号并发出第一控制信号;
气囊控制器接收到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且所述汽车的车速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车速值,则气囊控制器打开气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气囊控制器接收到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且所述汽车的车速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车速值,则气囊控制器打开气囊的步骤中,包括:
所述气囊控制器打开所述气囊并发出第二控制信号;
整车控制器接收到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则所述整车控制器控制向所述空腔内注入填充液,直至所述空腔注满所述填充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整车控制器接收到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步骤之后,包括:
所述整车控制器打开所述外筒的出气口处的出气单向阀及所述外筒的进液口处的进液单向阀;
所述整车控制器控制泵送元件开启,将所述填充液通过进液单向阀注入所述空腔内,直至所述空腔内充满所述填充液。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防卷入装置,包括:
碰撞检测组件,所述碰撞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汽车的前端是否发生了碰撞;
减震器,所述减震器包括外筒、内筒及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与所述内筒连接,所述内筒设置于所述外筒内,所述外筒的内壁与所述内筒的外壁之间间隔设置形成空腔,且所述内筒能够相对所述外筒沿所述外筒的轴向往复移动;及
注液组件,所述注液组件与所述碰撞检测组件通信连接,所述注液组件用于向所述空腔内注入填充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碰撞检测组件包括设置于车身前端的碰撞检测元件、用于检测车速的车速检测元件、及与所述碰撞检测元件和所述车速检测元件均通信连接的气囊控制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卷入装置还包括整车控制器及气囊,所述气囊及所述整车控制器均与所述气囊控制器通信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筒的外壁设有出气口及进液口,所述出气口及所述进液口均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注液组件包括出气单向阀、进液单向阀及泵送元件,所述出气单向阀设置于所述出气口内,所述进液单向阀设置于所述进液口内,所述泵送元件用于向所述进液单向阀供液,且所述出气单向阀、所述进液单向阀及所述泵送元件均与所述整车控制器通信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卷入装置还包括油压检测元件,所述油压检测元件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油压检测元件与所述整车控制器通信连接。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所述的防卷入装置。
上述实施例的汽车、防卷入装置及防卷入方法,当碰撞检测组件检测到汽车的前端与前方车辆发生了追尾而产生了碰撞,利用注液组件向减震器的外筒与内筒之间的空腔内注入填充液,从而使得内筒相对外筒朝向外筒的上方移动,并同步带动与内筒连接的活塞杆朝向外筒的上方移动;直至填充液充满空腔,此时,内筒移动至最上方位置,活塞杆移动至最上方位置;并且,由于空腔内充满了填充液,使得内筒无法再相对外筒移动,也使得活塞杆也无法相对外筒移动,进而使得车身无法相对底盘抖动,使得车身与底盘整体的高度最大并保持恒定,能够避免汽车卷入前车的底部,保证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防卷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另一个实施例的防卷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再一个实施例的防卷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的防卷入装置的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减震器,110、外筒,120、活塞杆,200、注液组件,210、出气单向阀,220、进液单向阀,230、泵送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防卷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检测到汽车的前端发生了碰撞。如此,当设置在车身前端的碰撞检测组件检测到汽车的前端与前方车辆发生了追尾而产生了碰撞,即可触发相应的部件响应相应的动作,从而避免汽车卷入前方车辆的底部,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
S200、向减震器100的外筒110与内筒(未图示)之间的空腔(未图示)内注入填充液,直至所述空腔注满所述填充液。如此,碰撞检测组件检测到汽车的前端与前方车辆发生了追尾而产生了碰撞,利用注液组件200向减震器100的外筒110与内筒之间的空腔内注入填充液,从而使得内筒相对外筒110朝向外筒110的上方移动,并同步带动与内筒连接的活塞杆120朝向外筒110的上方移动;直至填充液充满空腔,此时,内筒移动至最上方位置,活塞杆120移动至最上方位置;并且,由于空腔内充满了填充液,使得内筒无法再相对外筒110移动(即外筒110和内筒等效为一个整体不可压缩的刚性部件),也使得活塞杆120也无法相对外筒110移动,进而使得车身无法相对底盘抖动,使得车身与底盘整体的高度最大并保持恒定,能够避免汽车卷入前车的底部,保证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车身与底盘整体的高度是指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填充液可以是液压油或其他密度满足使用要求的液体,只需满足填充液充满空腔后,外筒110与内筒无法相对移动即可。
如图2所示,其中,在步骤S100中,包括:S110、碰撞检测元件接收到碰撞信号并发出第一控制信号。如此,汽车的前端与前方车辆发生追尾而产生了碰撞时,使得设置在车身前端的碰撞检测元件接收到碰撞信号,从而使得碰撞检测元件发出相应的第一控制信号。S120、气囊控制器接收到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且所述汽车的车速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车速值,则气囊控制器打开气囊。如此,当气囊控制器接收到由碰撞检测元件发出的第一控制信号,同时,车速检测元件检测到汽车的车速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车速值,则气囊控制器控制气囊打开,从而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当然,若车速传感器等车速检测元件检测到汽车的车速小于第一预设车速值时,则可以不打开气囊。另外,第一预设车速值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车速检测元件对汽车的车速的检测,可以是现有的任意的一种方式,只需满足能够对车速进行检测即可,例如可以是车速传感器。车速检测元件检测到的车速信号可以发送至气囊控制器,当气囊控制器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并且判断出车速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车速值,则气囊控制器控制气囊打开。
在一个实施例中,碰撞检测元件可以是固设在前防撞梁上的压力传感器,当发生追尾等事故时,压力传感器受到外界的碰撞力而发出第一控制信号;气囊控制器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若汽车的车速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车速值,则气囊控制器即可将气囊打开。
在一个实施例中,碰撞检测元件也可以是固设在前保险杠上的测距雷达,当测距雷达检测到后车与前车的距离小于或等于一定的安全距离(安全距离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设定)时,测距雷达发出第一控制信号;气囊控制器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若汽车的车速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车速值,则气囊控制器即可将气囊打开。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在步骤S120中,包括:S121、气囊控制器打开气囊并发出第二控制信号;S122、整车控制器接收到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则所述整车控制器控制向所述空腔内注入填充液,直至所述空腔注满所述填充液。如此,气囊控制器打开气囊的同时发出第二控制信号,整车控制器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后即可控制向空腔内注入填充液。其中,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均可以是相应的电信号。
如图3所示,其中,在步骤S122的步骤之后,包括:S210、整车控制器打开所述外筒110的出气口处的出气单向阀210及所述外筒110的进液口处的进液单向阀220;S220、所述整车控制器控制泵送元件230开启,将所述填充液通过进液单向阀220注入所述空腔内,直至所述空腔内充满所述填充液。如此,整车控制器打开出气单向阀210和进液单向阀220并启动泵送元件230,通过进液单向阀220向空腔内注入填充液时,空腔内的空气能够通过出气单向阀210排出,保证填充液能够顺畅、快速的注入空腔内,也保证填充液能够充满空腔,并且使得填充液不会发生泄漏。
如图3所示,其中,在步骤S220的步骤中,包括:S221、对空腔内的油压进行检测,若空腔内的油压等于预设油压值(预设油压值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灵活的选择或调整),则整车控制器停止泵送元件230。如此,能够避免空腔内的油压过高而造成损伤,保证外筒110和内筒能够可靠、稳定的工作。其中,可以在空腔的内壁上设置油压传感器等油压检测元件,油压检测元件可以与整车控制器通信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碰撞检测元件检测到汽车的前端与前方车辆发生了追尾而产生了碰撞时,碰撞检测元件发出第一控制信号至气囊控制器;此时,车速检测元件将检测到的汽车的车速信号传输至气囊控制器;若汽车的车速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车速值时,则气囊控制器控制气囊打开并发出第二控制信号至整车控制器;整车控制器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后,则控制出气单向阀210和进液单向阀220打开并启动泵送元件230,泵送元件230将填充液通过进液单向阀220注入至空腔内,直至空腔内充满填充液,使得内筒无法再相对外筒110移动,也使得活塞杆120也无法相对外筒110移动,进而使得车身无法相对底盘抖动,使得车身与底盘整体的高度最大并保持恒定,能够避免汽车卷入前车的底部,保证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
上述实施例的防卷入方法,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汽车发生追尾碰撞且车速大于第一预设车速值时,能够及时将气囊打开,保证驾驶员和乘客安全;(2)、能够及时将填充液注入空腔内,使得外筒110和内筒等效为一个刚性的整体,从而能够避免车身相对底盘抖动,使得车身与底盘整体的高度最大并保持恒定,能够避免汽车卷入前车的底部,保证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3)、能够避免空腔内的油压过大而造成零部件损伤。
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防卷入装置,包括碰撞检测组件(未图示)、减震器100及注液组件200。其中,所述碰撞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汽车的前端是否发生了碰撞;所述减震器100包括外筒110、内筒及活塞杆120,所述活塞杆120与所述内筒连接,所述内筒设置于所述外筒110内,所述外筒110的内壁与所述内筒的外壁之间间隔设置形成空腔,且所述内筒能够相对所述外筒110沿所述外筒110的轴向往复移动;所述注液组件200与所述碰撞检测组件通信连接,所述注液组件200用于向所述空腔内注入填充液。
上述实施例的防卷入装置,当碰撞检测组件检测到汽车的前端与前方车辆发生了追尾而产生了碰撞,利用注液组件200向减震器100的外筒110与内筒之间的空腔内注入填充液,从而使得内筒相对外筒110朝向外筒110的上方移动,并同步带动与内筒连接的活塞杆120朝向外筒110的上方移动;直至填充液充满空腔,此时,内筒移动至最上方位置,活塞杆120移动至最上方位置;并且,由于空腔内充满了填充液,使得内筒无法再相对外筒110移动,也使得活塞杆120也无法相对外筒110移动,进而使得车身无法相对底盘抖动,使得车身与底盘整体的高度最大并保持恒定,能够避免汽车卷入前车的底部,保证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
其中,减震器100可以设置在车身与底盘之间,外筒110的底端与底盘采用焊接、螺接等方式进行连接,活塞杆120的上端与车身采用螺接、铆接等方式进行连接,正常行驶时,利用减震器100的内筒相对外筒110的往复运动能够对车身与底盘之间的冲击力进行吸收与缓冲;当汽车发送了追尾碰撞而使得空腔内充满填充液时,整个减震器100的长度最长并等效为一个刚性部件,能够避免汽车卷入前车的底部,保证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碰撞检测组件包括设置于车身前端的碰撞检测元件、用于检测车速的车速检测元件、及与所述碰撞检测元件和所述车速检测元件均通信连接的气囊控制器。如此,汽车的前端与前方车辆发生追尾而产生了碰撞时,使得设置在车身前端的碰撞检测元件接收到碰撞信号,从而使得碰撞检测元件发出相应的第一控制信号;当气囊控制器接收到由碰撞检测元件发出的第一控制信号时,若车速检测元件检测到汽车的车速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车速值,则气囊控制器控制气囊打开并发出第二控制信号,从而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
进一步地,所述防卷入装置还包括整车控制器及气囊。所述气囊及所述整车控制器均与所述气囊控制器通信连接。如此,当气囊控制器接收到由碰撞检测元件发出的第一控制信号,同时,车速检测元件检测到汽车的车速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车速值,则气囊控制器控制气囊打开并同步发出第二控制信号,整车控制器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后即可控制向空腔内注入填充液。
如图4所示,具体地,所述外筒110的外壁设有出气口及进液口,所述出气口及所述进液口均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注液组件200包括出气单向阀210、进液单向阀220及泵送元件230。所述出气单向阀210设置于所述出气口内,所述进液单向阀220设置于所述进液口内。所述泵送元件230用于向所述进液单向阀220供液,且所述出气单向阀210、所述进液单向阀220及所述泵送元件230均与所述整车控制器通信连接。如此,整车控制器打开出气单向阀210和进液单向阀220并启动泵送元件230,通过进液单向阀220向空腔内注入填充液时,空腔内的空气能够通过出气单向阀210排出,保证填充液能够顺畅、快速的注入空腔内,也保证填充液能够充满空腔,并且使得填充液不会发生泄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卷入装置还包括油压检测元件(未图示),所述油压检测元件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油压检测元件与所述整车控制器通信连接。如此,能够避免空腔内的油压过高而造成损伤,保证外筒110和内筒能够可靠、稳定的工作。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通信连接的方式可以通过导线等有线连接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蓝牙传输等无线连接的方式实现,只需满足能够实现信息的交互即可,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场景进行灵活的选择或设计。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防卷入装置。
上述实施例的汽车,行驶过程中与前车发生追尾事故时,利用减震器100使得车身无法相对底盘抖动,使得车身与底盘整体的高度最大并保持恒定,能够避免汽车卷入前车的底部,保证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某体”、“某部”可以为对应“构件”的一部分,即“某体”、“某部”与该“构件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构件的其他部分”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某体”、“某部”可以独立制造,再与“构件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本申请对上述“某体”、“某部”的表达,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而不是对本申请的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只要包含了上述特征且作用相同应当理解为是本申请等同的技术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单元”、“组件”、“机构”、“装置”所包含的构件亦可灵活进行组合,即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模块化生产,以方便进行模块化组装。本申请对上述构件的划分,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而不是对本申请的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只要包含了上述构件且作用相同应当理解是本申请等同的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固设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进一步地,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固定传动连接”另一个元件,二者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方式的固定,也可以不可拆卸连接的固定,能够实现动力传递即可,如套接、卡接、一体成型固定、焊接等,在现有技术中可以实现,在此不再累赘。当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相互垂直或近似垂直是指二者的理想状态是垂直,但是因制造及装配的影响,可以存在一定的垂直误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还应当理解的是,在解释元件的连接关系或位置关系时,尽管没有明确描述,但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解释为包括误差范围,该误差范围应当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确定的特定值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例如,“大约”、“近似”或“基本上”可以意味着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在此不作限定。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防卷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到汽车的前端发生了碰撞;
向减震器的外筒与内筒之间的空腔内注入填充液,直至所述空腔注满所述填充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卷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检测到汽车前端发生了碰撞的步骤中,包括:
碰撞检测元件接收到碰撞信号并发出第一控制信号;
气囊控制器接收到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且所述汽车的车速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车速值,则气囊控制器打开气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卷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气囊控制器接收到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且所述汽车的车速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车速值,则气囊控制器打开气囊的步骤中,包括:
所述气囊控制器打开所述气囊并发出第二控制信号;
整车控制器接收到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则所述整车控制器控制向所述空腔内注入填充液,直至所述空腔注满所述填充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卷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整车控制器接收到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步骤之后,包括:
所述整车控制器打开所述外筒的出气口处的出气单向阀及所述外筒的进液口处的进液单向阀;
所述整车控制器控制泵送元件开启,将所述填充液通过进液单向阀注入所述空腔内,直至所述空腔内充满所述填充液。
5.一种防卷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碰撞检测组件,所述碰撞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汽车的前端是否发生了碰撞;
减震器,所述减震器包括外筒、内筒及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与所述内筒连接,所述内筒设置于所述外筒内,所述外筒的内壁与所述内筒的外壁之间间隔设置形成空腔,且所述内筒能够相对所述外筒沿所述外筒的轴向往复移动;及
注液组件,所述注液组件与所述碰撞检测组件通信连接,所述注液组件用于向所述空腔内注入填充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卷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检测组件包括设置于车身前端的碰撞检测元件、用于检测车速的车速检测元件、及与所述碰撞检测元件和所述车速检测元件均通信连接的气囊控制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卷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卷入装置还包括整车控制器及气囊,所述气囊及所述整车控制器均与所述气囊控制器通信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卷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的外壁设有出气口及进液口,所述出气口及所述进液口均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注液组件包括出气单向阀、进液单向阀及泵送元件,所述出气单向阀设置于所述出气口内,所述进液单向阀设置于所述进液口内,所述泵送元件用于向所述进液单向阀供液,且所述出气单向阀、所述进液单向阀及所述泵送元件均与所述整车控制器通信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卷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卷入装置还包括油压检测元件,所述油压检测元件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油压检测元件与所述整车控制器通信连接。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5至9任一项所述的防卷入装置。
CN202110010925.4A 2021-01-06 2021-01-06 汽车、防卷入装置及防卷入方法 Pending CN1126779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10925.4A CN112677912A (zh) 2021-01-06 2021-01-06 汽车、防卷入装置及防卷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10925.4A CN112677912A (zh) 2021-01-06 2021-01-06 汽车、防卷入装置及防卷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77912A true CN112677912A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55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10925.4A Pending CN112677912A (zh) 2021-01-06 2021-01-06 汽车、防卷入装置及防卷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77912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71370A1 (de) * 1999-05-22 2000-11-30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fahrzeug mit federungs- und dämpfungseinrichtung und kombinierter sicherheitseinrichtung
US20050217953A1 (en) * 2004-03-31 2005-10-06 Olivier Bossard Suspension device with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with selective shock absorbing control
KR20080055023A (ko) * 2006-12-14 2008-06-1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차고 상승장치
US20110301812A1 (en) * 2010-06-07 2011-12-08 Ferrari S.P.A. Road vehicle crash control method, and road vehicle implementing such a control method
DE102011108303A1 (de) * 2011-07-21 2013-01-24 Daimler Ag Sicherheitsvor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
CN203832189U (zh) * 2013-01-08 2014-09-17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利用主动悬架的自适应碰撞高度调节***
CN108725366A (zh) * 2017-04-14 2018-11-02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安全防护方法、装置及***
CN108791282A (zh) * 2017-04-28 2018-11-13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侧向碰撞保护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71370A1 (de) * 1999-05-22 2000-11-30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fahrzeug mit federungs- und dämpfungseinrichtung und kombinierter sicherheitseinrichtung
US20050217953A1 (en) * 2004-03-31 2005-10-06 Olivier Bossard Suspension device with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with selective shock absorbing control
KR20080055023A (ko) * 2006-12-14 2008-06-1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차고 상승장치
US20110301812A1 (en) * 2010-06-07 2011-12-08 Ferrari S.P.A. Road vehicle crash control method, and road vehicle implementing such a control method
DE102011108303A1 (de) * 2011-07-21 2013-01-24 Daimler Ag Sicherheitsvor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
CN203832189U (zh) * 2013-01-08 2014-09-17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利用主动悬架的自适应碰撞高度调节***
CN108725366A (zh) * 2017-04-14 2018-11-02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安全防护方法、装置及***
CN108791282A (zh) * 2017-04-28 2018-11-13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侧向碰撞保护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26609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EP1843920B1 (en) A safety arrangement
US20050080530A1 (en) Motor vehicle with a pre-safe-system
US20090134643A1 (en) Arrangement for underrun protection for a vehicle
KR101154267B1 (ko) 더블쉴드 외장 에어백 장치
US8733795B2 (en) Anchor pre-tensioner for safety seat belt
CN108569340B (zh) 可充气通道加强部
JP5362218B2 (ja) 自動車用のブレーキ液タンク
CN104608721A (zh) 一种汽车前端刚度自适应***及控制方法
CN117881581A (zh) 汽车碰撞冲击衰减装置
US20100228424A1 (en) Crash sensor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vehicle
EP2392481B1 (en) Road vehicle crash control method, and road vehicle implementing such a control method
CN106467076A (zh) 车辆
CN112677912A (zh) 汽车、防卷入装置及防卷入方法
US6993422B2 (en) Pre-crash nose dipping system
CN115742932A (zh) 一种便装卸的车载安全储存罐
JP2005035403A (ja) 車両の耐衝撃構造
CN215763019U (zh) 减震器总成以及车辆
CN216034663U (zh) 一种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CN218877147U (zh) 防撞梁及车辆
US20210155195A1 (en) Rearward-facing seat with safety reinforcement
CN211223344U (zh) 一种新型的汽车吸能盒
CN114537506B (zh) 一种汽车智能溃缩式转向管柱***
CN211969569U (zh) 转向管柱溃缩结构
CN216184942U (zh) 一种车辆防撞装置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2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