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64999A - 跨季度毛细管相变能蓄热装置及蓄热方法 - Google Patents

跨季度毛细管相变能蓄热装置及蓄热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64999A
CN112664999A CN202110104784.2A CN202110104784A CN112664999A CN 112664999 A CN112664999 A CN 112664999A CN 202110104784 A CN202110104784 A CN 202110104784A CN 112664999 A CN112664999 A CN 1126649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capillary
pipe
circulating
heat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0478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天平
安占法
郑晓亮
严雪峰
申东甫
黄如新
张振强
杨孟强
***
石静璇
张鹏飞
杨贺
张孟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Construction Group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Construction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Construction Group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Construction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0478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64999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649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649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70Hybrid systems, e.g. uninterruptible or back-up power supplies integrat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12Hot 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pumps

Landscapes

  •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跨季度毛细管相变换热蓄热装置及方法,装置的结构包括集热器、毛细管蓄热箱以及热泵机组,集热器的液体出口和毛细换热管的入口通过第一循环管相连通,集热器和液体入口和毛细换热管的出口通过第二循环管相连通,在第二循环管上安装有第一阀门,毛细管蓄热箱和热泵机组之间通过第三循环管相连通,第二循环管和热泵机组之间通过第四循环管相连通,在第一循环管或第二循环管上安装有循环泵,在第三循环管上安装有第二阀门,在第四循环管上安装有第三阀门。本发明能够将夏季太阳能或空调排热蓄存起来,供冬季采暖使用,实现清洁供暖。而且工程造价和供暖费用都很低,易于推广,有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Description

跨季度毛细管相变能蓄热装置及蓄热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热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跨季度毛细管换热相变蓄热装置及蓄热方法。
背景技术
多年来,北方采暖地区的冬季供暖是造成冬季雾霾天气最重要的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推行了煤改电、煤改气以、地热供暖及各种热泵供暖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也带来了采暖费用高等一系列问题,但归根结底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北方地区冬季供暖问题。
无论在哪里,夏季的太阳能永远是过剩的,当前蓄热技术的发展完全可以将夏季的太阳能储存起来用于冬季建筑供暖。以前建筑节能水平较低,能耗较大,以居住建筑为例,冬季设计采暖热指标为:45~65w/㎡,年供暖需求为:80~120kWh/㎡。蓄热技术以水蓄热为主,如果采用跨季度蓄热技术,夏季储存太阳能用于冬季供暖,将使得蓄热体容积过大,工程造价较高,基本不具备可行性。随着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建筑节能水平大幅度提高,建筑冬季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及年供暖需求均大幅度降低,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冬季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达到:10~15 w/㎡,年供暖需求为:13~23kWh/㎡。
现有的太阳能供暖技术基本都是利用冬季太阳能供暖,蓄热周期为一昼夜,属于短周期蓄热,蓄热介质为水,冬季太阳辐射强度很低,日照时间很短,利用冬季太阳能供暖必然造成太阳能集热面积过大,使得根本无法布置大规模的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的保证率不足30%,同时还需要全复合辅助的备用热源,以防止没有太阳的阴天和雨雪天气不能供暖。
个别太阳能厂家也做过一些跨季度太阳能水蓄热供暖实验工程,蓄热介质依然是水,蓄热体太大,动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立方米的蓄热体,不但工程造价高,而且蓄热体布置也很难,不具备实用性。这也是太能供暖只停留在理念阶段而不能走入实用的原因。
在跨季度蓄热领域,地埋管地源热泵实现跨季度太阳能虚热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这种蓄热方式是利用地下岩土体蓄热,存在蓄热温度较低,需要大面积布置地埋管土壤换热器的区域,由于现在城市的居住小区地下满布车库,基本不具备建造条件。再者利用地埋管土壤换热器蓄热改变了地下岩土体的温度及湿度场,对地下微生物生态有何影响尚不清楚。严格说起来,利用地埋管土壤换热器的岩土体蓄热属于工程,不能算作一种蓄热装置,工程造价还是比较高的。个别地方有利用矿坑水和地下含水层实现太阳能跨季度虚热的工程,都是基于特殊的地层构造而建造的,并不具备普遍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跨季度毛细管换热相变蓄热装置及蓄热方法,以解决现有跨季度蓄热装置成本高、占地面积大、不适用于现在的城市建筑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跨季度毛细管相变能蓄热装置,包括:
集热器,用于收集热量并将热量传输至液体介质中。
毛细管蓄热箱,包括保温外壳,在所述保温外壳内设置有毛细管换热器,在所述保温外壳内填充有低温相变介质,通过低温相变介质的相变向毛细换热管换热器内的介质释放或吸收热量。
第一循环管,用于连接集热器的液体出口和毛细管换热器的入口。
第二循环管,用于连接集热器的液体入口和毛细管换热器的出口。
循环水泵,设置于第一循环管或第二循环管上,用于驱动液体介质循环流动。
第一阀门,设置于第二循环管上,用于连通或断开毛细管换热器进和第二循环管。
热泵机组,用于为建筑供热。
第三循环管,用于连接毛细换热管出口和热泵机组。
第四循环管,用于连接第二循环管和热泵机组。
第二阀门,设置于第三循环管上,用于断开或连通第三循环管。
以及第三阀门,设置于第四循环管上,用于断开或连通第四循环管。
所述毛细换热管包括相互平行的进水干管和出水干管,在所述进水干管和所述出水干管之间交错设置有多个进水直管和出水支管,相邻的一个所述进水支管和一个所述出水支管形成一个换热组,所述进水支管的一端和所述进水干管相连通,所述出水支管的一端和所述出水干管相连通,在一个换热组的所述进水支管和所述出水支管之间设置有若干毛细管,毛细管的两端分别和所述进水支管和所述出水支管相连通,所述毛细管中部向下弯曲延伸至所述毛细管蓄热箱的底部。
所述毛细管外径为3~5mm,间距30~50mm。
所述集热器为太阳能集热器或中央空调余热集热器或者为两者的串联状态。
所述低温相变介质为无机共晶盐类或石蜡类材料。
具体的,所述低温相变介质可以为Na2SO4·10H2O。
所述低温相变介质也可以为石蜡。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跨季度蓄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建筑物的屋顶或阳面设置太阳能集热器,如果建筑具备中央空调,在中央空调的排热***处设置中央空调余热集热器,在提前预留的空间或后期建设的空间内安装一定数量的毛细管蓄热箱,所述毛细管蓄热箱包括保温外壳,在所述保温外壳内设置有毛细换热管,在所述保温外壳内填充有低温相变介质,所述低温相变介质为无机共晶盐类或石蜡类材料,在建筑上安装热泵机组。
b.安装第一循环管将毛细换热管的入口和集热器的液体出口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循环管单独连通太阳能集热器或中央空调余热集热器或使两者串联,安装第二循环管将集热器的液体入口和毛细换热管的出口相互连通,并在所述第二循环管上安装循环水泵,在所述第二循环管和所述毛细换热管的出口之间安装第一阀门。
c.安装第三循环管连通所述毛细换热管的出口和所述热泵机组,安装第四循环管连通第二循环管和所述热泵机组,在所述第三循环管上安装第二阀门,在所述第四循环管上安装第三阀门。
d.在夏季,打开第一阀门,关闭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启动循环泵,使液体在集热器和毛细管蓄热箱之间循环流动,集热器吸收的热量输送至毛细管蓄热箱内,通过将低温相变介质变为液态将热量存储。
e.在冬季,关闭第一阀门,打开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启动循环泵,使液体按照先后经过集热器、毛细管蓄热箱以及热泵机组的顺序循环流动,由集热器将液体初步加热后进入毛细管蓄热箱,在毛细管蓄热箱内由低温相变介质的结晶释放热量给液体,最后热泵机组将液体的热量吸收并输送至建筑内。
所述毛细管换热器包括相互平行的进水干管和出水干管,在所述进水干管和所述出水干管之间交错设置有多个进水直管和出水支管,相邻的一个所述进水支管和一个所述出水支管形成一个换热组,所述进水支管的一端和所述进水干管相连通,所述出水支管的一端和所述出水干管相连通,在一个换热组的所述进水支管和所述出水支管之间设置有若干毛细管,毛细管的两端分别和所述进水支管和所述出水支管相连通,所述毛细管中部向下弯曲延伸至所述毛细管蓄热箱的底部。
所述毛细管外径为3~5mm,间距30~50mm。
所述低温相变介质为Na2SO4·10H2O。
所述低温相变介质为石蜡。
本发明能够将夏季太阳能或空调排热蓄存起来,供冬季采暖使用,实现清洁供暖。常温相变介质的蓄热温度小于100℃,结合热泵技术供热温度45~65℃,完全可以满足冬季居民供热的需求,本装置蓄热密度可达138 KWH/m3,对新建居住建筑,单位立方米的蓄热装置可以满足11~20㎡供暖要求。由于减少了夏季中央空调向环境的排热,降低了城市热岛效应,是真正的绿色供暖空调技术,没有任何污染。而且工程造价和供暖费用都很低,易于推广,有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毛细管蓄热箱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A向视图。
图中:1、集热器;2、毛细管蓄热箱;3、热泵机组;4、第一循环管;5、第二循环管;6、第三循环管;7、第四循环管;8、循环水泵;9、第一阀门;10、第二阀门;11、第三阀门;2-1、保温外壳;2-2、低温相变介质;2-3、进水干管;2-4、出水干管;2-5、进水支管;2-6、出水支管;2-7、毛细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集热器1、毛细管蓄热箱2以及热泵机组3,集热器1的液体出口和毛细换热管的入口通过第一循环管4相连通,集热器1和液体入口和毛细换热管的出口通过第二循环管5相连通,在第二循环管5上安装有第一阀门9,毛细管蓄热箱2和热泵机组3之间通过第三循环管6相连通,第二循环管5和热泵机组3之间通过第四循环管7相连通,在第一循环管4或第二循环管5上安装有循环泵,在第三循环管6上安装有第二阀门10,在第四循环管7上安装有第三阀门11。热泵机组3通过循环管路将热水供应至建筑内。
毛细管蓄热箱2包括保温外壳2-1,保温壳体为密闭箱体,在保温外壳2-1内设置有毛细换热管,在保温外壳2-1内填充有低温相变介质2-2,通过低温相变介质2-2的相变向毛细换热管内的介质释放或吸收热量。将低温相变介质2-2封闭在保温外壳2-1中,提高了毛细管蓄热箱2的安全性,大幅度延长毛细管蓄热箱2的使用寿命。
在夏天进行蓄热,关闭第二阀门10和第三阀门11,打开第一阀门9,在循环水泵8的驱动下,液体在集热器1、第一循环管4、毛细管蓄热箱2以及第二循环管5内循环,通过集热器1吸收热量将集热器1内的液体加热,高温液体通过第一循环管4进入到毛细管蓄热箱2内的毛细换热管,通过毛细管换热器将热量传递至低温相变介质2-2,低温相变介质2-2吸收热量后逐渐变为液态,完成蓄热。
在冬天进行供热,关闭第一阀门9,打开第二阀门10和第三阀门11,在循环水泵8的驱动下,液体在集热器1、第一循环管4、毛细管蓄热箱2、第三循环管6、第四循环管7以及第二循环管5内循环。低温液体先通过集热器1,由集热器1吸收热量将液体加热,但由于是冬天,集热器1所能吸收的热量有限,对液体温度的提升作用有限,液体随后经过第一循环管4进入到毛细管蓄热箱2内的毛细换热管,在毛细管蓄热箱2内,液态的低温相变介质2-2释放热量逐渐变为固态,释放的热量通过毛细换热管传递至毛细换热管内的液体,使液体升温变为高温液体,高温液体通过第三循环管6进入到热泵机组3,高温液体在热泵机组3内通过换热将热量供给建筑,高温液体经过热泵机组3的换热后重新变为低温液体,低温液体通过第四循环管7和第二循环管5回到集热器1内,完成放热过程。
如图2、图3所示,毛细换热管包括相互平行的进水干管2-3和出水干管2-4,进水干管2-3和出水干管2-4位于毛细管蓄热箱2的顶部,在进水干管2-3和出水干管2-4之间沿其长度方向交错设置有多个进水直管和出水支管2-6,相邻的一个进水支管2-5和一个出水支管2-6形成一个换热组,进水支管2-5的一端和进水干管2-3相连通,另一端密封,出水支管2-6的一端和出水干管2-4相连通,另一端密封,在一个换热组的进水支管2-5和出水支管2-6之间设置有若干毛细管2-7,毛细管2-7的两端分别和进水支管2-5和出水支管2-6相连通,毛细管2-7中部向下弯曲延伸至毛细管蓄热箱2的底部,形成U形。
液体首先进入进水干管2-3,然后进入到各个进水支管2-5内,进水干管2-3内的液体进入到各个毛细管2-7内,并通过长长的毛细管2-7汇集到出水支管2-6内,各个出水支管2-6内的液体汇集到出水干管2-4内后输出。液体通过进水干管2-3和进水支管2-5后进入到毛细管2-7内,液体通过毛细管2-7充分的释放或吸收热量,毛细管2-7的表面充分的和各个部位低温相变介质2-2接触,能够使各个位置的低温相变介质2-2相变过程一致,从而充分利用毛细管蓄热箱2内的低温相变介质2-2,从而使其蓄热量最大化。
毛细管2-7外径为3~5mm,间距30~50mm,不仅换热效率高,沉浸在低温相变介质2-2中的毛细管2-7还可以作为结晶核在放热冷却过程中促进低温相变介质2-2的结晶,防止出现过冷现象,避免因为结晶温度降低而导致的蓄热量降低。
低温相变介质2-2为无机共晶盐类或石蜡类材料。常温相变介质可采用无机共晶盐类或石蜡类,蓄热温度小于100℃,结合热泵技术供热温度45~65℃,完全可以满足冬季居民供热的需求,本装置蓄热密度可达138 KWH/m3,对新建居住建筑,可以满足11~20㎡供暖要求。
具体的,低温相变介质2-2可以为Na2SO4·10H2O,低温相变介质2-2也可以为石蜡。
最优的,低温相变介质2-2采用Na2SO4·10H2O,Na2SO4·10H2O相变温度为32.4℃,每立方米蓄热量为360MJ,固体比热2.72kJ/kg.℃,如果蓄热温度按70℃计算,相变蓄热加上显热蓄热,每立方米蓄热量为495MJ。
Na2SO4·10H2O为代表的无机盐类低温相变蓄热介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冷,在经历一定的冻融循环后,结晶温度发生漂移,即冷却到结晶温度时,不能正常产生结晶相变,为此产生了很多阻止产生过冷现象的方法而产生了很多配方,比如加入增稠剂、成核剂等,也产生了很多类似的专利。毛细管蓄热箱2中的毛细管2-7可以作为结晶核在放热冷却过程中促进蓄热介质(无机盐类低温相变蓄热介质,尤其是Na2SO4·10H2O)结晶,防止出现过冷现象,使低温相变介质2-2的性能更加稳定,即使不采取任何措施,Na2SO4·10H2O也可以稳定的实现冻融循环160次以上。作为跨季度的蓄热装置,冻融循环的计算周期是一年为单位的,即一年一个冻融循环,所以Na2SO4·10H2O的循环使用根本不再是问题,毛细管蓄热箱2完全可以做到与建筑同寿命。
集热器1为太阳能集热器1或中央空调余热集热器1,或者是两者的串联,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和中央空调的余热。
毛细管蓄热箱2可以是各种形状,一般为矩形立方体,毛细管蓄热箱2的保温外壳2-1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建造,也可以采用钢板、玻璃钢等材料建造,保温材料可采用聚氨酯、岩棉、离心玻璃棉等保温材料,由于该装置为低温相变蓄热,蓄热温度较低,保温层厚度采用5cm即可。根据不同的工程情况,毛细管蓄热箱2可以建造各种尺寸,即可埋在地下,也可布置在地上及地下室,不在受到面积、地质等条件限制,并且尤其适用于现在具有地下车库的新型建筑。这一装置不但可以根据工程情况现场建造,也可以模块化生产而产品化,根据不同的工程情况组装,便于对老旧建筑的改造,只需增加容纳毛细管蓄热箱2的空间即可。
该装置组成太阳能热泵供热***后,毛细管蓄热箱2并不需要储存全部冬季供暖耗热量,以石家庄为例,供暖季太阳总辐射量为夏季太阳总辐射量的37.4%,日照最低的12月太阳辐射总量为日照最强的5月份太阳总辐射量的31%,配置不同规模的太阳能集热器1,冬季的太阳能保证率也不同,按需热工况配置的太阳能集热器1规模,在冬季日照条件下,太阳能保证率高于30%,热泵***COP值按3.5计算,这样组成的太阳能热泵供热***,折合到单位立方米毛细管蓄热箱2的供热能力为:495/0.7*(1+1/3.5)=920MJ,等于256KWH。对新建居住建筑,单位立方米毛细管蓄热箱2可以满足11~20㎡供暖要求。
该装置不仅可以储存夏季的太阳能,还可以储存夏季中央空调***的排热用于冬季供热,从而代替冷却塔、风冷冷凝器等设备。由于减少了夏季中央空调向环境的散热,从而降低了城市的热岛效应。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跨季度蓄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建筑物的屋顶或阳面设置太阳能集热器1,如果建筑具备中央空调,在中央空调的排热***处设置中央空调余热集热器1,在提前预留的空间或后期建设的空间内安装一定数量的毛细管蓄热箱2,所述毛细管蓄热箱2包括保温外壳,在所述保温外壳内设置有毛细换热管,在所述保温外壳内填充有低温相变介质,所述低温相变介质为无机共晶盐类或石蜡类材料,在建筑上安装热泵机组3。
b.安装第一循环管4将毛细换热管的入口和集热器1的液体出口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循环管4单独连通太阳能集热器1或中央空调余热集热器1或使两者串联,安装第二循环管5将集热器1的液体入口和毛细换热管的出口相互连通,并在所述第二循环管5上安装循环水泵8,在所述第二循环管5和所述毛细换热管的出口之间安装第一阀门9。
c.安装第三循环管6连通所述毛细换热管的出口和所述热泵机组3,安装第四循环管7连通第二循环管5和所述热泵机组3,在所述第三循环管6上安装第二阀门10,在所述第四循环管7上安装第三阀门11。
d.在夏季,打开第一阀门9,关闭第二阀门10和第三阀门11,启动循环泵,使液体在集热器1和毛细管蓄热箱2之间循环流动,集热器1吸收的热量输送至毛细管蓄热箱2内,通过将低温相变介质变为液态将热量存储。
e.在冬季,关闭第一阀门9,打开第二阀门10和第三阀门11,启动循环泵,使液体按照先后经过集热器1、毛细管蓄热箱2以及热泵机组3的顺序循环流动,由集热器1将液体初步加热后进入毛细管蓄热箱2,在毛细管蓄热箱2内由低温相变介质的结晶释放热量给液体,最后热泵机组3将液体的热量吸收并输送至建筑内。
其中,毛细管蓄热箱2的结构和低温相变介质的选用在前文已经详细叙述,在此不在赘述。
该发明依靠太阳能供暖,将夏季太阳能储存下来,用于冬季供暖。还可以将夏季中央空调排热储存起来用于冬季供热,由于减少了夏季中央空调向环境的排热,降低了城市热岛效应,是真正的绿色供暖空调技术,没有任何污染。而且工程造价和供暖费用都很低,易于推广,有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在经济效益上:
工程造价:无机盐类相变材料容易获得,价格低廉,以Na2SO4·10H2O为例,每吨价格450元,比重按1.35t/m³计算,每立方米价格607元。蓄热相变材料费用为折合建筑面积为:30~55元/㎡,蓄热装置箱(池)体30~70元/㎡,毛细管2-7换热器约10元/㎡。模块化产品化以后,成本会进一步降低。太阳能集热器1、热泵机组3及管路***造价35元/㎡,总造价105~145元/㎡。
运行费用:该***运行费用仅为电费,***cop按3.5计算,年耗电量为3.66~6.65元/㎡.y。
在环境效益上:对于农村新建或节能改造后的居住建筑,按100㎡计算,工程造价1.45~2万元/户,年采暖费用为366~665元/户.年。每户可节约标准煤1000KG,可以减排二氧化碳2493kg,粉尘680kg,二氧化硫75kg,氮氧化物37.5kg。这一技术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推广,环境效益是十分可观的,从更本上改变北方地区的供暖污染状况。这一技术同样适用于城市居住区冬季供暖,更会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社会效益上:实现北方廉价清洁的供暖方式,减轻居民供暖负担。

Claims (10)

1.一种跨季度毛细管相变能蓄热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集热器,所述集热器为太阳能集热器或中央空调余热集热器或者为两者的串联状态,用于收集热量并将热量传输至液体介质中;
毛细管蓄热箱,包括保温外壳,在所述保温外壳内设置有毛细换热管,在所述保温外壳内填充有低温相变介质,所述低温相变介质为无机共晶盐类或石蜡类材料,通过低温相变介质的相变向毛细换热管内的介质释放或吸收热量;
第一循环管,用于连接集热器的液体出口和毛细管换热器的入口;
第二循环管,用于连接集热器的液体入口和毛细管换热器的出口;
循环水泵,设置于第一循环管或第二循环管上,用于驱动液体介质循环流动;
第一阀门,设置于第二循环管上,用于连通或断开毛细管换热器进和第二循环管;
热泵机组,用于为建筑供热;
第三循环管,用于连接毛细换热管换热器出口和热泵机组;
第四循环管,用于连接第二循环管和热泵机组;
第二阀门,设置于第三循环管上,用于断开或连通第三循环管;以及
第三阀门,设置于第四循环管上,用于断开或连通第四循环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季度毛细管换热相变蓄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毛细管换热器包括相互平行的进水干管和出水干管,在所述进水干管和所述出水干管之间交错设置有多个进水直管和出水支管,相邻的一个所述进水支管和一个所述出水支管形成一个换热组,所述进水支管的一端和所述进水干管相连通,所述出水支管的一端和所述出水干管相连通,在一个换热组的所述进水支管和所述出水支管之间设置有若干毛细管,毛细管的两端分别和所述进水支管和所述出水支管相连通,所述毛细管中部向下弯曲延伸至所述毛细管蓄热箱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季度毛细管换热相变蓄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毛细管外径为3~5mm,间距30~5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季度毛细管相变能蓄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低温相变介质为Na2SO4·10H2O。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季度毛细管相变能蓄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低温相变介质为石蜡。
6.一种跨季度蓄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在建筑物的屋顶或阳面设置太阳能集热器,如果建筑具备中央空调,在中央空调的排热***处设置中央空调余热集热器,在提前预留的空间或后期建设的空间内安装一定数量的毛细管蓄热箱,所述毛细管蓄热箱包括保温外壳,在所述保温外壳内设置有毛细换热管,在所述保温外壳内填充有低温相变介质,所述低温相变介质为无机共晶盐类或石蜡类材料,在建筑上安装热泵机组;
b.安装第一循环管将毛细换热管的入口和集热器的液体出口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循环管单独连通太阳能集热器或中央空调余热集热器或使两者串联,安装第二循环管将集热器的液体入口和毛细换热管的出口相互连通,并在所述第二循环管上安装循环水泵,在所述第二循环管和所述毛细换热管的出口之间安装第一阀门;
c.安装第三循环管连通所述毛细换热管的出口和所述热泵机组,安装第四循环管连通第二循环管和所述热泵机组,在所述第三循环管上安装第二阀门,在所述第四循环管上安装第三阀门;
d.在夏季,打开第一阀门,关闭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启动循环泵,使液体在集热器和毛细管蓄热箱之间循环流动,集热器吸收的热量输送至毛细管蓄热箱内,通过将低温相变介质变为液态将热量存储;
e.在冬季,关闭第一阀门,打开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启动循环泵,使液体按照先后经过集热器、毛细管蓄热箱以及热泵机组的顺序循环流动,由集热器将液体初步加热后进入毛细管蓄热箱,在毛细管蓄热箱内由低温相变介质的结晶释放热量给液体,最后热泵机组将液体的热量吸收并输送至建筑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跨季度蓄热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毛细管换热器包括相互平行的进水干管和出水干管,在所述进水干管和所述出水干管之间交错设置有多个进水直管和出水支管,相邻的一个所述进水支管和一个所述出水支管形成一个换热组,所述进水支管的一端和所述进水干管相连通,所述出水支管的一端和所述出水干管相连通,在一个换热组的所述进水支管和所述出水支管之间设置有若干毛细管,毛细管的两端分别和所述进水支管和所述出水支管相连通,所述毛细管中部向下弯曲延伸至所述毛细管蓄热箱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跨季度蓄热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毛细管外径为3~5mm,间距30~50mm。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跨季度蓄热方法,其特征是,所述低温相变介质为Na2SO4·10H2O。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跨季度蓄热方法,其特征是,所述低温相变介质为石蜡。
CN202110104784.2A 2021-01-26 2021-01-26 跨季度毛细管相变能蓄热装置及蓄热方法 Pending CN1126649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04784.2A CN112664999A (zh) 2021-01-26 2021-01-26 跨季度毛细管相变能蓄热装置及蓄热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04784.2A CN112664999A (zh) 2021-01-26 2021-01-26 跨季度毛细管相变能蓄热装置及蓄热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64999A true CN112664999A (zh) 2021-04-16

Family

ID=75414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04784.2A Pending CN112664999A (zh) 2021-01-26 2021-01-26 跨季度毛细管相变能蓄热装置及蓄热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64999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69600A2 (en) * 2012-06-01 2013-12-04 TEV Limited Air source heat pump system with a low pressure receiver
CN203671718U (zh) * 2014-03-04 2014-06-25 郝龙 太阳能跨季节蓄热集中供暖装置
CN104180419A (zh) * 2014-08-14 2014-12-03 辽宁工业大学 桩基埋管式跨季节蓄热太阳能供热***及其控制方法
CN205037401U (zh) * 2015-09-30 2016-02-17 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一种分区补热的跨季节蓄热地埋管地源热泵***
CN205119210U (zh) * 2015-11-11 2016-03-30 邯郸市飞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蓄热采暖***
CN207162719U (zh) * 2017-07-25 2018-03-30 依科瑞德(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结合相变材料跨季储热的供暖***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69600A2 (en) * 2012-06-01 2013-12-04 TEV Limited Air source heat pump system with a low pressure receiver
CN203671718U (zh) * 2014-03-04 2014-06-25 郝龙 太阳能跨季节蓄热集中供暖装置
CN104180419A (zh) * 2014-08-14 2014-12-03 辽宁工业大学 桩基埋管式跨季节蓄热太阳能供热***及其控制方法
CN205037401U (zh) * 2015-09-30 2016-02-17 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一种分区补热的跨季节蓄热地埋管地源热泵***
CN205119210U (zh) * 2015-11-11 2016-03-30 邯郸市飞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蓄热采暖***
CN207162719U (zh) * 2017-07-25 2018-03-30 依科瑞德(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结合相变材料跨季储热的供暖***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铁军: "《产业专利分析报告 第29册 绿色建筑材料》", 30 June 2015 *
梁益定: "《建筑节能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 30 April 2019 *
赵浩峰: "《物理功能复合材料及其性能》", 31 October 20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43049U (zh) 一种蓄热型太阳能地源热泵耦合***
CN101974415B (zh) 太阳能-地源热泵耦合式沼气池供暖***及运行控制方法
CN203823873U (zh) 一种太阳能热泵蓄热采暖***
CN101968328A (zh) 一种相变蓄能装置
EP2829729A1 (en) Ground source cooling apparatus for solar energy electricity generating system
CN101226016B (zh) 太阳能-地能双热源复合热泵装置
CN103115443A (zh) 用于太阳能的单罐相变储热装置
CN204187754U (zh) 太阳能热泵和地源热泵联合空调***
CN108917055B (zh) 地源热管自循环式建筑冷暖***
CN104132415A (zh) 太阳能热泵和地源热泵联合空调***及控制方法
CN101893350B (zh) 季节蓄能的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方法及其装置
CN100427851C (zh) 太阳能-天然气联合驱动的节能空调
Wong et al. Recent inter-seasonal underground thermal energy storage applications in Canada
CN106931674A (zh) 一种太阳能与土壤源联合供能的双热源热泵及跨季节蓄能***
CN101922754B (zh) 太阳能跨季节蓄热采暖***
CN109405615B (zh) 一种基于相变材料的跨季节储热池
CN201251295Y (zh) 大容量太阳能蓄能式地温温差发电***
CN207797205U (zh) 太阳能跨季储热***
CN214501391U (zh) 跨季度毛细管相变能蓄热装置
CN201401889Y (zh) 季节性低位能地表水蓄冷空调设备
CN113834240B (zh) 一种高寒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冷热电三联供综合能源***
CN103148636A (zh) 空气能太阳能蓄热式热泵***
CN112664999A (zh) 跨季度毛细管相变能蓄热装置及蓄热方法
CN101825317B (zh) 季节性低位能地表水蓄冷空调方法及其设备
KR101190260B1 (ko) 지열을 이용한 하이브리드 냉난방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1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