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93350B - 季节蓄能的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季节蓄能的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93350B
CN101893350B CN2010102324543A CN201010232454A CN101893350B CN 101893350 B CN101893350 B CN 101893350B CN 2010102324543 A CN2010102324543 A CN 2010102324543A CN 201010232454 A CN201010232454 A CN 201010232454A CN 101893350 B CN101893350 B CN 1018933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rig
pipe laying
energy
ground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3245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93350A (zh
Inventor
金风
金秋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1023245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9335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933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933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933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933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季节蓄能的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方法及实现装置,包括地源热泵***;地源热泵***主要包括:热泵机组、室内空调装置和第一、二地埋管换热装置;该实现装置还包括能量交换单元,所述能量交换单元通过电动阀和循环泵与第一、二地埋管换热装置连接,通过开关电动阀和启停循环泵将能量交换单元与第一、二地埋管换热装置形成一能量循环结构。所述能量交换单元包括:晾水换热装置、硬地面换热装置、水景观换热装置;本发明可低费用地实现可再生能源为建筑物室内供暖或供冷,该方法可广泛应用在全中国国土区域内南北拓展;并且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本发明结构简单,可实施性强,成本低廉,便于推广。

Description

季节蓄能的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蓄存技术领域和地源热泵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能够利用太阳近地期和远地期的应季气温及建筑物表面蓄温与地温之差,依托建筑物热工条件设计创新低成本低费用集热和换热的季节蓄能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开发新能源,谋求解决不可再生能源将枯竭的问题。我国提出“十一五”期间GDP能耗要降低20%的目标,国家财政部、***发文《关于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实施意见》以及《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应用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为25%以上,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应用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为50%以上,太阳能技术和地源热泵技术被列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主要内容。
常规地源热泵***给建筑供暖时从地下吸热,制冷时向地下释热。困惑的是建筑冷热负荷不平衡的客观现状及《地源热泵***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出于环境保护和***安全考虑要求吸热量和释热量必须平衡的执行标准。
我国幅员辽阔建筑负荷特点是:最南部夏季冷负荷大,冬季没有热负荷(全冷型);中南,西南部夏季冷负荷大,冬季热负荷小(冷大热小型);中东部,夏冬季冷热负荷持平;中西部,中北部,西北部,东北部夏季冷负荷小,冬季热负荷大(冷小热大型);最北部夏季没有冷负荷,冬季热负荷很大(全热型)。全国区域建筑冷热负荷不平衡率占90%以上,再加上其它功能负荷叠加后冷热负荷平衡型建筑更少。常规地源热泵对于“全热型”,“全冷型”负荷的不能应用;对“冷大热小型”,“冷小热大型”负荷的只能高代价低效应用(“冷大热小型”排热需要冷却塔;“冷小热大型”补热需排碳热源);吸释热量不平衡的不能持久应用,导致地源热泵***逐年单方向温度积累,***效率持续降低,最终导致失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吸/释热量平衡问题,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季节蓄能的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方法及其装置。通过增设可切换的能量交换单元,实现气水换热、建筑外挂板换热、硬地面换热、水景观换热,蓄存太阳近地期和远地期的能量,通过地埋管换热装置存储成为可用供暖或供冷的新能源。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季节蓄能的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方法,基于现有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包括如下实施步骤:
第一步,根据实施区域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的能量差值,计算出该区域的吸热量A与释热量B的差值,经计算得出该地区地源能量的失衡值为|A-B|;第二步,为平衡上述失衡值|A-B|,将现有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的第一地埋管换热装置上接有能量交换单元,该能量交换单元的冷/热负荷能力值大于等于上述失衡值|A-B|,最好等于上述失衡值|A-B|;第三步,当该地区的吸热量A大于释热量B时,在供冷期,将该能量交换单元与第一地埋管换热装置接通蓄热;在供暖期,将该能量交换单元与第一地埋管换热装置断开;当该地区的提热量A小于释热量B时,在供暖期,将该能量交换单元与第一地埋管换热装置接通蓄冷;在供冷期,将该能量交换单元与第一地埋管换热装置断开;第四步,经上述步骤实现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的能量平衡,解决该地区地源能量的失衡问题。
上述方法中第二、三步还可以为如下步骤:第二步,为平衡上述失衡值|A-B|,将冷和热分开供应,在现有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增设第二地埋管换热装置和能量交换单元;设置该第一地埋管换热装置用于单独供暖,该第二地埋管换热装置用于单独供冷,将所述第一、第二地埋管换热装置与所述能量交换单元连接;第三步,根据季节变化供冷期时,将第二地埋管换热装置与能量交换单元断开,然后将第二地埋管换热装置与热泵机组连接供冷;同时将第一地埋管换热装置与热泵机组断开,然后将第一地埋管换热装置与能量交换单元连接蓄热;根据季节变化供暖期时,将第一地埋管换热装置与能量交换单元断开,然后将第一地埋管换热装置与热泵机组连接供暖;同时将第二地埋管换热装置与热泵机组断开,然后将第二地埋管换热装置与能量交换单元连接蓄冷。
所述能量交换单元包括气水换热装置;所述第二步骤中为平衡上述失衡值|A-B|,在现有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的第一、二地埋管换热装置上接有气水换热装置,该气水换热装置的冷/热负荷能力值大于等于上述失衡值|A-B|,最好等于上述失衡值|A-B|。
所述能量交换单元还包括硬地面换热装置;所述第二步骤中为平衡上述失衡值|A-B|,在现有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的第一、二地埋管换热装置上还接有硬地面换热装置,该硬地面换热装置和/或气水换热装置的冷/热负荷能力值之和大于等于上述失衡值|A-B|,最好等于上述失衡值|A-B|。
所述能量交换单元还包括水景观换热装置;所述第二步骤中为平衡上述失衡值|A-B|,在现有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的第一、二地埋管换热装置上还接有水景观换热装置,该水景观换热装置和/或硬地面换热装置和/或气水换热设备的冷/热负荷能力值之和大于等于上述失衡值|A-B|,最好等于上述失衡值|A-B|。
所述能量交换单元还包括外墙挂板换热装置;所述第二步骤中为平衡上述失衡值|A-B|,在现有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的第一、二地埋管换热装置上还接有外墙挂板换热装置,该外墙挂板换热装置和/或水景观换热装置和/或硬地面换热装置和/或气水换热装置的冷/热负荷能力值之和大于等于上述失衡值|A-B|,最好等于上述失衡值|A-B|。
所述一种季节蓄能的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方法的实现装置,包括地源热泵***,地源热泵***主要包括:热泵机组、室内空调装置和第一、二地埋管换热装置;该实现装置还包括能量交换单元,所述能量交换单元通过电动阀和循环泵与第一、二地埋管换热装置连接,通过开关电动阀和启停循环泵将能量交换单元与第一、二地埋管换热装置形成一能量循环结构。
所述能量交换单元包括气水换热装置,所述气水换热装置通过电动阀和循环泵与第一、二地埋管换热装置连接,通过开关电动阀和启停循环泵将气水换热装置与第一、二地埋管换热装置形成一能量循环结构。
所述能量交换单元还包括硬地面换热装置,所述硬地面换热装置通过电动阀和循环泵与第一、二地埋管换热装置连接,所述硬地面换热装置和气水换热装置为并联连接,通过开关电动阀和启停循环泵将硬地面换热装置、气水换热装置与第一、二地埋管换热装置形成一能量循环结构。
所述能量交换单元还包括水景观换热装置和外墙壁换热装置,所述水景观换热装置和外墙壁换热装置通过电动阀和循环泵与第一、二地埋管换热装置连接,所述水景观换热装置、外墙壁换热装置、硬地面换热装置和气水换热装置互为并联连接,通过开关电动阀和启停循环泵将水景观换热装置、外墙壁换热装置、硬地面换热装置、气水换热装置与第一、二地埋管换热装置形成一能量循环结构。
本发明的优点为:
1、本发明可低费用地实现可再生能源为建筑物室内供暖或供冷,该方法可广泛应用在全中国国土区域内南北拓展;并且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
2、本发明可低费用地利用可再生能源,保障重要交通枢纽冬季雨雪天顺畅。
3、本发明结构简单,可实施性强,成本低廉,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季节蓄能的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方法,基于现有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包括如下实施步骤:第一步,根据实施区域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的能量差值,计算出该区域的吸热量A与释热量B的差值,经计算得出该地区地源能量的失衡值为|A-B|;第二步,为平衡上述失衡值|A-B|,将现有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的第一地埋管换热装置一端上接有能量交换单元,该能量交换单元的冷/热负荷能力值大于等于上述失衡值|A-B|,最好等于上述失衡值|A-B|;第三步,当该地区的吸热量A大于释热量B时,在供冷期,将该能量交换单元与第一地埋管换热装置接通蓄热;在供暖期,将该能量交换单元与第一地埋管换热装置断开;当该地区的提热量A小于释热量B时,在供暖期,将该能量交换单元与第一地埋管换热装置接通蓄冷;在供冷期,将该能量交换单元与第一地埋管换热装置断开;第四步,经上述步骤实现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的能量平衡,解决该地区地源能量的失衡问题。
上述方法中第二、三步还可以为如下步骤:第二步,为平衡上述失衡值|A-B|,将冷和热分开供应,在现有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增设第二地埋管换热装置和能量交换单元;设置该第一地埋管换热装置用于单独供暖,该第二地埋管换热装置用于单独供冷,将所述第一、第二地埋管换热装置与所述能量交换单元连接;第三步,根据季节变化供冷期时,将第二地埋管换热装置与能量交换单元断开,然后将第二地埋管换热装置与热泵机组连接供冷;同时将第一地埋管换热装置与热泵机组断开,然后将第一地埋管换热装置与能量交换单元连接蓄热;根据季节变化供暖期时,将第一地埋管换热装置与能量交换单元断开,然后将第一地埋管换热装置与热泵机组连接供暖;同时将第二地埋管换热装置与热泵机组断开,然后将第二地埋管换热装置与能量交换单元连接蓄冷。
所述能量交换单元包括气水换热装置(常规晾水塔);所述第二步骤中为平衡上述失衡值|A-B|,在现有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的第一、二地埋管换热装置上接有气水换热装置,该气水换热装置的冷/热负荷能力值大于等于上述失衡值|A-B|,最好等于上述失衡值|A-B|。
所述能量交换单元还包括硬地面换热装置(即硬地面下1米以下深处埋设换热管);所述第二步骤中为平衡上述失衡值|A-B|,在现有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的第一、二地埋管换热装置上还接有硬地面换热装置,该硬地面换热装置和/或气水换热装置的冷/热负荷能力值之和大于等于上述失衡值|A-B|,最好等于上述失衡值|A-B|。
所述能量交换单元还包括水景观换热装置(即地表河流,水景观湖泊,音乐喷泉等);所述第二步骤中为平衡上述失衡值|A-B|,在现有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的第一、二地埋管换热装置上还接有水景观换热装置,该水景观换热装置和/或硬地面换热装置和/或气水换热设备的冷/热负荷能力值之和大于等于上述失衡值|A-B|,最好等于上述失衡值|A-B|。
所述能量交换单元还包括外墙挂板换热装置(即建筑外墙挂板内侧设有换热管);所述第二步骤中为平衡上述失衡值|A-B|,在现有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的第一、二地埋管换热装置上还接有外墙挂板换热装置,该外墙挂板换热装置和/或水景观换热装置和/或硬地面换热装置和/或气水换热装置的冷/热负荷能力值之和大于等于上述失衡值|A-B|,最好等于上述失衡值|A-B|。
一种季节蓄能的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方法的实现装置,包括地源热泵***,地源热泵***主要包括:热泵机组、室内空调装置和第一、二地埋管换热装置;该实现装置还包括能量交换单元,所述能量交换单元通过电动阀和循环泵与第一、二地埋管换热装置连接,通过开关电动阀和启停循环泵将能量交换单元与第一、二地埋管换热装置形成一能量循环结构。
所述能量交换单元包括气水换热装置,所述气水换热装置通过电动阀和循环泵与第一、二地埋管换热装置连接,通过开关电动阀和启停循环泵将气水换热装置与第一、二地埋管换热装置形成一能量循环结构。
所述能量交换单元还包括硬地面换热装置,所述硬地面换热装置通过电动阀和循环泵与第一、二地埋管换热装置连接,所述硬地面换热装置和气水换热装置为并联连接,通过开关电动阀和启停循环泵将硬地面换热装置、气水换热装置与第一、二地埋管换热装置形成一能量循环结构。
所述能量交换单元还包括水景观换热装置和外墙壁换热装置,所述水景观换热装置和外墙壁换热装置通过电动阀和循环泵与第一、二地埋管换热装置连接,所述水景观换热装置、外墙壁换热装置、硬地面换热装置和气水换热装置互为并联连接,通过开关电动阀和启停循环泵将水景观换热装置、外墙壁换热装置、硬地面换热装置、气水换热装置与第一、二地埋管换热装置形成一能量循环结构。
如图1所示,季节蓄能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方法的实现装置,主要包括组成常规地源热泵***的热泵机组、室内空调装置、地埋管换热装置加所述蓄能***包括气水换热装置。所述气水换热装置通过电动阀和循环泵与地埋管换热装置连接,通过切换电动阀开关和启停循环泵形成一能量循环蓄存结构。所述蓄能***还包括硬地面换热装置,所述硬地面换热装置通过电动阀和循环泵与地埋管换热装置连接,所述硬地面换热装置和气水换热装置为并联连接,通过切换电动阀开关和启停循环泵形成一能量循环蓄存结构。所述蓄能***还包括水景观换热装置,所述水景观换热装置通过电动阀和循环泵与地埋管换热装置连接,所述水景观换热装置、硬地面换热装置和气水换热装置互为并联连接,通过切换电动阀开关和循环泵形成一能量循环蓄存结构。所述地源热泵***还包括外墙壁换热装置,所述外墙壁换热装置通过电动阀和循环泵与地埋管换热装置连接,所述外墙壁换热装置、水景观换热装置、硬地面换热装置和气水换热装置互为并联连接,通过切换电动阀开关和循环泵启停形成一能量循环蓄能结构。
根据世界各地区的地源热泵热失衡量不同采用方法亦不同。当热泵机组给室内空调装置供热时从地埋管换热装置【GB50366-2005(2009版)】中吸热;当热泵机组给室内空调装置供冷时向地埋管换热器中释热;设吸热量数值为A,释热量数值为B,即地埋管换热装置失衡值为|A-B|。
具体包含如下4种类型:
(1)冬季热负荷大,夏季冷负荷小(蓄热失衡型)。冬季建筑热负荷大,地源热泵***经地埋管换热装置从土壤中吸热量大于夏季向土壤中释入的热量,即失衡值为|A-B|。夏季建筑冷负荷小,地源热泵***经地埋管换热装置向土壤中排热量小,增设可切换的能量交换单元保障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的运行,当夏季运行能量交换单元,通过地埋管换热装置实现该区域土壤蓄热,蓄热量为|A-B|,以便冬季时给建筑供热。所述能量交换单元包括:气水换热装置、硬地面换热装置、水景观换热装置、建筑外挂板换热装置。
(2)夏季冷负荷大,冬季热负荷小(蓄冷失衡型)。夏季建筑冷负荷大,地源热泵***经地埋管换热装置向土壤中释热量大于冬季在土壤中吸热量,即失衡量为|A-B|。冬季建筑热负荷小,地源热泵***经地埋管换热装置从土壤中吸热量小,增设可切换的能量交换单元保障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的运行,当冬季运行能量交换单元,通过地埋管换热装置实现该区域土壤蓄冷,蓄冷量为|A-B|,以便夏季时给建筑供冷。
(3)仅有冬季热负荷,没有夏季冷负荷(全热失衡型)。冬季建筑仅有热负荷,地源热泵***经地埋管换热装置从土壤中吸热量,即失衡量为A。夏季没有冷负荷,增设可切换的能量交换单元保障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的运行,当夏季运行能量交换单元,通过地埋管换热装置实现该区域土壤蓄热,蓄热量为A,以便冬季时给建筑供热。
(4)仅有夏季冷负荷,没有冬季热负荷(全冷失衡型)。夏季建筑仅有冷负荷,地源热泵***经地埋管换热装置向土壤中释热量,即失衡量为B。冬季没有热负荷,增设可切换的能量交换单元保障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的运行,当冬季运行能量交换单元,通过地埋管换热装置实现该区域土壤蓄冷,蓄冷量为B,以便夏季时给建筑供冷。
进一步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步,在地源热泵供热供冷***里,经计算后已知供冷和供暖的能量失衡量为|A-B|;地源热泵***为全冷失衡型和全热失衡型的时候,将地埋管换热装置与热泵机组连接独立运行,将地埋管换热装置与能量交换单元连接独立运行;
第二步,当地源热泵***供冷或供热负荷较小时,将地源热泵***切换到两个独立运行***。
1)当冬季热负荷小和夏季冷负荷大时,在冬季地源热泵***运用第一地埋管换热装置利用区域地温供暖时,把夏季失衡的地埋管换热装置与硬地面换热装置连接开启运行,将换季后要供冷的地埋管换热装置区域地温尽可能降低。
冬季没有热负荷时,冬季将地埋管换热装置切换到硬地面换热装置开启运行,将换季后要供冷的地埋管换热装置区域地温尽可能降低。
2)当夏季冷负荷小冬季热负荷大时,夏季地源热泵***运用第一地埋管换热装置利用区域地温供冷时,把冬季即将失衡的地埋管装置接入硬地面换热装置开启运行,将换季后要供热的地埋管换热装置区域地温尽可能提高。
夏季没有冷负荷时,夏季将地埋管换热装置切换到硬地面换热装置开启运行,将换季后要供热的地埋管换热装置区域地温尽可能提高。
第三步,当地源热泵***供冷量大或供热量负荷较大时,将第一、二地埋管换热装置切换成与热泵机组连接,整体运行。能量交换单元与地源热泵***切换至断开状态,维护待用。
本发明充分利用冬夏应季气温和建筑物表面蓄温与地温之差的条件,增设可切换的能量交换单元与吸释热量失衡的地埋管换热装置建立可切换的地温蓄能循环***。当地源热泵***为建筑供热或制冷时,实现吸释热失衡量|A-B|的应季补充。地埋管换热装置与硬地面换热装置建立地温蓄能循环***。夏季通过硬地面换热装置循环蓄热,等在冬春季几次短时间冻雨雪天与硬地面换热装置单独循环。实现跑道和路面边下雪边融化边排水直到地面干爽,用于保障重要交通枢纽顺畅。
如图1所示,地源热泵***:第一地埋管换热装置;第二热泵机组装置;第三室内空调装置三部分。本发明增加第四部分能量交换蓄存单元装置。所述能量交换单元包括:气水换热装置、硬地面换热装置、建筑外挂板换热装置、水景观换热装置。其中水景观换热装置包括:自然河流,人工溪流、喷泉、瀑布和有集散热条件的设施。本发明采用的阀均为电动阀。
于第一地埋管换热装置1与第二地埋管换热装置2间设置开关电动阀阀9,于热泵机组3与室内空调装置之间设置开关电动阀阀10;外墙挂板换热装置8的端口设置有检修开关电动阀阀8;硬地面换热装置7端口设置有检修开关电动阀阀7;气水换热装置6的端口设置有检修开关电动阀阀6;水景观换热装置5的端口设置有检修开关电动阀阀5。所述电动阀阀9是小负荷与失衡负荷的切换阀;阀4是能量交换单元4的检修开关阀。
于第一地埋管换热装置1与热泵机组3之间设置有循环泵泵1;于室内空调装置与热泵机组3之间设置有循环泵泵4;于第二地埋管换热装置2与能量交换单元之间设置有循环泵泵3
蓄能地源热泵***供大负荷时:开启运行阀1,阀10,阀9,泵1,泵4。其他泵阀全关闭。
蓄能地源热泵***供小负荷时:阀1,阀10,泵1,泵4开启运行;其他泵阀全关闭。
蓄能地源热泵***在供小负荷同时应季蓄能时:阀1,阀10,泵1,泵4开启运行;阀9关闭;泵3,阀4、阀5、阀6、阀7、阀8开启运行。
实施例
北方某建筑经设计部门计算给出冬季热负荷为5000KW;夏季冷负荷2000KW;经地质水文勘查部门测量出每深度米排热量60W,每深度米吸热量40W。
按传统地源热泵机组设备计算配置:冬季热泵机组制热量4000KW,输入功率1000KW,循环泵轴功率100KW,总名义制热量5100KW。满足热负荷条件时吸热量4000KW。按吸热量计算吸热孔数量4000×1000÷40=100000米。每孔深100米要1000孔。夏季热泵机组制冷量2000KW,输入功率400KW,循环泵轴功率100KW,总排热量2500KW。按排热量计算排热孔数量2500×1000÷60=41667米。每孔深100米要417孔。按照供热负荷条件,设计配置1000孔安装施工。吸热量孔数比排热量孔数大一倍多。折合每年将有583孔多提出热量1500KWh×150天×10小时=2.25MW,平均每孔减少热量4000KW不补回热量。结果逐年运行供暖效率降低,衰减到第六年就不得不补加锅炉。
假如按蓄能地源热泵***配置:冬季工况,应用机组设备,末端设备,布置孔数配置与传统地源热泵完全相同。夏季工况则不同,是将1000孔分成420和580两部分并在相连的总管分界处加装电动阀阀9。将420孔部总管路与电动阀阀1、泵1连接,形成地源热泵制冷***;580孔部总管路与电动阀阀4、泵3连接,并与能量交换单元4连接形成蓄热***。
当夏季制冷时,关闭阀9,阀22;开启阀11,阀104
同时夏季蓄热,开启阀2,泵3,阀5、阀6、阀7、阀8
当冬季供热时,开启阀9,泵1,阀1,泵4,阀10
同时关闭阀2,泵3及阀5、阀6、阀7、阀8
(1)晾水塔蓄温能力:平均气温25℃(20~30℃),地温水平均10℃(8~12℃),平均晾水温差5℃。
(2)建筑外挂板背敷换热管蓄温能力:日照期平均温度35℃(30~40℃),地温水平均10℃(8~12℃),平均换热蓄温100W/米,每平米400W。
(3)硬地面下敷换热管蓄温能力:日照期平均温度35℃(30~40℃),地温水平均10℃(8~12℃),平均换热蓄温80W/米,每平米300W。
(4)人工溪流、喷泉、瀑布水景观设施蓄温能力:平均气温25℃(20~30℃),地温水平均10℃(8~12℃),平均晾蓄温差2~3。如有条件自然河流平均温度25℃,地温平均10℃(8~12℃),开式直流温差8~10℃。
以上蓄温形式3种开式,2种闭式。总有几种供选择在夏季120多天里补足热量。例如:选开式(1)(4)平均温差4℃,2.25MW×0.86÷120天÷10小时÷4÷1000=400吨/小时。应用300吨/小时晾水塔,100吨/小时溪流和瀑布景观。
例如:选闭式(2)(4)平均每平米350W。2.25MW÷120天÷16小时÷350w=3400m2.选2000m2硬路地面,选1500m2建筑外挂墙板。
本发明设计理念是运用地面上设置的地面集散热设施吸收当季气温和建筑物表面蓄温,与失衡部分的地埋管换热器预先应季泵循环换热调节地温,再加地源热泵***进行制冷时向地下排热量或制热时从地下吸热量,共同作用实现土壤吸热量或排热量的平衡。当建筑仅有冷或热负荷时,地面上设置的地面集散热设施与地埋管换热器循环换热在停用季预先调节地温,单独作用实现土壤吸热量与排热量的平衡。
所述气水换热装置,为普通形式单向用于热水换成冷水的冷却塔,在本***应用是双向的,既可以在冬季将地埋管换热器循环温水换成冷水,又可以在夏季将地埋管换热器循环冷水晾成温水。
所述外墙挂板换热装置,为在建筑外墙的挂板材与墙体钢支座之间水平往复设置PE100管道设施。其作用不仅能将建筑表面蓄温传进管内流体完成蓄能,并且改变了挂板背面与墙面之间的温度,从而改善了建筑墙体的传热条件,降低了墙体流失的热或冷,还降低了建筑传热负荷及减少了供热或供冷的费用。
所述硬地面换热装置,为在建筑物周边的行人路面,停车场,景观广场,停机坪,沥青或砼交通道等硬地面层下,在机械防护和温度影响有效深度内,水平往复设置PE100管道***和竖直设置地埋管换热装置***。其作用能将夏天硬地面体蓄温传热到管内流体与地埋管换热最终循环完成蓄热作用。不仅应用于地源热泵吸排热平衡功能,而且当冬春季几次短时间冻雨雪天,利用夏季全部蓄能设施积存的土壤增温加原始基温,单独将重要交通枢纽地面下水平敷设换热管***与蓄热后的地埋管换热装置(包括硬地面下的)循环预热,边下雪边化水边排水直到地面干爽,应用于保障重要交通枢纽顺畅。
所述水景观换热装置,为自然河流,人工溪流、喷泉、瀑布及有变温条件的水景观设施,因其位置处于建筑物周边,应季运用水温条件与地埋管换热装置循环蓄能时,可影响景观区温度和湿度,夏天凉爽冬天湿润,尤其是改善城市热岛效应。
所述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装置***均符合GB50366-2005(2009版)《地源热泵***工程技术规范》。

Claims (10)

1.一种季节蓄能的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方法,基于现有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实施步骤:
第一步,根据实施区域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的能量差值,计算出该区域的吸热量A与释热量B的差值,经计算得出该区域地源能量的失衡值为|A-B|;
第二步,为平衡上述失衡值|A-B|,将现有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的第一地埋管换热装置上接有能量交换单元,该能量交换单元的冷/热负荷能力值大于等于上述失衡值|A-B|;
第三步,当该区域的吸热量A大于释热量B时,在供冷期,将该能量交换单元与第一地埋管换热装置接通蓄热;在供暖期,将该能量交换单元与第一地埋管换热装置断开;
当该区域的吸热量A小于释热量B时,在供暖期,将该能量交换单元与第一地埋管换热装置接通蓄冷;在供冷期,将该能量交换单元与第一地埋管换热装置断开;
第四步,经上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步骤实现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的能量平衡,解决该区域地源能量的失衡问题。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季节蓄能的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方法中第二、三步或者为如下步骤:
第二步,为平衡上述失衡值|A-B|,将冷和热分开供应,在现有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增设第二地埋管换热装置和能量交换单元;
设置该第一地埋管换热装置用于单独供暖,该第二地埋管换热装置用于单独供冷,将所述第一、二地埋管换热装置与所述能量交换单元连接;
第三步,根据季节变化供冷期时,将第二地埋管换热装置与能量交换单元断开,然后将第二地埋管换热装置与热泵机组连接供冷;同时将第一地埋管换热装置与热泵机组断开,然后将第一地埋管换热装置与能量交换单元连接蓄热;
根据季节变化供暖期时,将第一地埋管换热装置与能量交换单元断开,然后将第一地埋管换热装置与热泵机组连接供暖;同时将第二地埋管换热装置与热泵机组断开,然后将第二地埋管换热装置与能量交换单元连接蓄冷。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季节蓄能的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交换单元包括气水换热装置;
所述第二步骤中为平衡上述失衡值|A-B|,在第一、二地埋管换热装置上接有气水换热装置,该气水换热装置的冷/热负荷能力值大于等于上述失衡值|A-B|。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季节蓄能的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交换单元还包括硬地面换热装置;
所述第二步骤中为平衡上述失衡值|A-B|,在第一、二地埋管换热装置上还接有硬地面换热装置,该硬地面换热装置和/或气水换热装置的冷/热负荷能力值大于等于上述失衡值|A-B|。
5.按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季节蓄能的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交换单元还包括水景观换热装置;
所述第二步骤中为平衡上述失衡值|A-B|,在第一、二地埋管换热装置上还接有水景观换热装置,该水景观换热装置和/或硬地面换热装置和/或气水换热设备的冷/热负荷能力值大于等于上述失衡值|A-B|。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季节蓄能的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交换单元还包括外墙挂板换热装置;
所述第二步骤中为平衡上述失衡值|A-B|,在第一、二地埋管换热装置上还接有外墙挂板换热装置,该外墙挂板换热装置和/或水景观换热装置和/或硬地面换热装置和/或气水换热装置的冷/热负荷能力值大于等于上述失衡值|A-B|。
7.按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的实现装置,包括地源热泵***,其特征在于:地源热泵***主要包括:热泵机组、室内空调装置和第一、二地埋管换热装置;
该实现装置还包括能量交换单元,所述能量交换单元通过电动阀和循环泵与第一、二地埋管换热装置连接,通过开关电动阀和启停循环泵将能量交换单元与第一、二地埋管换热装置形成一能量循环结构。
8.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实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交换单元包括气水换热装置,所述气水换热装置通过电动阀和循环泵与第一、二地埋管换热装置连接,通过开关电动阀和启停循环泵将气水换热装置与第一、二地埋管换热装置形成一能量循环结构。
9.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实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交换单元还包括硬地面换热装置,所述硬地面换热装置通过电动阀和循环泵与第一、二地埋管换热装置连接,所述硬地面换热装置和气水换热装置为并联连接,通过开关电动阀和启停循环泵将硬地面换热装置、气水换热装置与第一、二地埋管换热装置形成一能量循环结构。
10.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实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交换单元还包括水景观换热装置和外墙壁换热装置,所述水景观换热装置和外墙壁换热装置通过电动阀和循环泵与第一、二地埋管换热装置连接,所述水景观换热装置、外墙壁换热装置、硬地面换热装置和气水换热装置互为并联连接,通过开关电动阀和启停循环泵将水景观换热装置、外墙壁换热装置、硬地面换热装置、气水换热装置与第一、二地埋管换热装置形成一能量循环结构。
CN2010102324543A 2010-07-21 2010-07-21 季节蓄能的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方法及其装置 Active CN1018933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324543A CN101893350B (zh) 2010-07-21 2010-07-21 季节蓄能的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方法及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324543A CN101893350B (zh) 2010-07-21 2010-07-21 季节蓄能的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方法及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93350A CN101893350A (zh) 2010-11-24
CN101893350B true CN101893350B (zh) 2012-07-11

Family

ID=43102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324543A Active CN101893350B (zh) 2010-07-21 2010-07-21 季节蓄能的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方法及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933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2150B (zh) * 2012-06-16 2014-05-07 山东中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地埋管换热的季节性蓄热***
CN103277939B (zh) * 2013-05-17 2015-07-01 金秋实 一种季节蓄能地源热泵***
CN105650944B (zh) * 2015-11-09 2018-04-03 吴伟佳 一种地源回复***的运行方法
CN105627587B (zh) * 2016-03-29 2017-09-01 青岛大学 一种沥青路面太阳能吸收装置
CN106642789B (zh) * 2016-11-28 2022-06-14 东南大学 实现太阳能综合利用与土壤跨季节储能的热源塔热泵***
CN112628837B (zh) * 2020-11-30 2022-02-15 北方瑞能(内蒙古)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深井换热技术的多重换热***
CN113340025A (zh) * 2021-06-17 2021-09-03 赵宽 季节蓄能地源热泵制冷采暖方法及其***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73661A (ja) * 1983-03-19 1984-10-01 Fujitsu General Ltd 太陽熱利用ヒ−トポンプ装置
CA2526356A1 (en) * 2005-11-14 2007-05-14 Free Energy Solutions Inc. Geothermal exchange system using a thermally superconducting medium with a refrigerant loop
CN100523659C (zh) * 2005-12-16 2009-08-05 王庆鹏 平衡冬夏负荷且克服热短路的地源热泵***
CN101358784A (zh) * 2008-09-24 2009-02-04 天津大学 太阳能蓄热与地源热泵组合***
CN201391935Y (zh) * 2008-12-03 2010-01-27 新疆电力科学研究院 用于地源热泵的太阳能辅助电加热蓄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93350A (zh) 2010-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u et al. Recent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of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integrated with thermal energy storage systems: A review
CN101893350B (zh) 季节蓄能的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方法及其装置
Wang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f a solar-assisted ground-coupled heat pump system with solar seasonal thermal storage in severe cold areas
Wang et al. Performance prediction of a hybrid solar ground-source heat pump system
CN104315629B (zh) 利用谷电辅助蓄冷/蓄热的地埋管地源热泵***及方法
CN102226541B (zh) 一种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建筑供能***
CN202485071U (zh) 一种太阳能相变蓄热及毛细管网辐射采暖装置
CN202119161U (zh) 一种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建筑供能***
CN103423799A (zh) 太阳能地埋跨季储热供暖***
CN104344603A (zh) 利用谷电辅助供热/供冷的地埋管地源热泵***及方法
CN103900287A (zh) 太阳能与地热能联合运行的热交换***
CN105570973A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的墙内壁蓄热采暖***
CN202709547U (zh) 一种太阳能-地源热泵热补偿平衡的可持续供暖、供冷***
Bogdanovičs et al. Review of heat pumps application potential in cold climate
CN102679619A (zh) 基于雨水蓄渗及太阳能蓄热—土壤源热泵一体化***
Zhai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 ground-coupled heat pump system
CN201753999U (zh) 季节蓄能的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装置
CN214468877U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和热泵的跨季节相变储热供能***
CN109059084A (zh) 一种利用城市生活垃圾降解热量的复合热泵***及方法
CN103277939A (zh) 一种季节蓄能地源热泵***
CN201973771U (zh) 太阳能-地源热泵采暖及供热水装置
RU2412401C1 (ru) Система отопления жилого дома
CN103148636A (zh) 空气能太阳能蓄热式热泵***
CN102704369A (zh) 一种太阳能与土壤源热能结合的道路融雪***及利用该***的融雪方法
CN104567095A (zh) 一种基于沥青路面蓄热的复合地源热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