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44586A - 车身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身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44586A
CN112644586A CN202110065417.6A CN202110065417A CN112644586A CN 112644586 A CN112644586 A CN 112644586A CN 202110065417 A CN202110065417 A CN 202110065417A CN 112644586 A CN112644586 A CN 1126445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vehicle body
reinforcing
longitudinal beam
body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6541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登仁
李云
陈钊
潘晖
徐光恒
韦巧
张霖
廖礼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Liuzhou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Liuzhou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Liuzhou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Liuzhou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6541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44586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445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445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身总成及车辆,其中所述车辆包括车身框架、后轮罩内板及加强件,所述车身框架包括地板下横梁、纵梁以及支撑柱,所述加强件中部与所述后轮罩内板连接,所述加强件上端与所述支撑柱连接,所述加强件下端分别与所述纵梁、所述地板下横梁连接,而车身结构中,所述支撑柱与车身顶盖横梁相连,从而所述加强件可将车身连接成一个载荷传递环,进而将所述纵梁及所述支撑柱上的载荷分担至整个车身,以使得所述后轮罩内板受到的载荷减少,达到增加所述后轮罩内板强度的效果。

Description

车身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生产组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车身生产组装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车身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在车辆构造中,车身是承受载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汽车车身构造中,四梁六柱是主要的车身承载和受力的结构。四梁指的是车身的前后纵梁,六柱指的是汽车两组A、B、C柱。车身后半车身的载荷承受主要依靠后纵梁、地板横梁、C柱,而与C柱、后纵梁相连的后轮罩也会承受一定的载荷。其中后轮罩内板是一个较大的零部件,承接上下车体,要求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成型性能,但是成型性能好的材料大多强度不高,后轮罩内板厚度也受到工况需要的限制,所以后轮罩内板一般强度较弱,往往需要设置加强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车身总成及车辆,旨在解决传统车身结构中,后轮罩内板强度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车身总成,包括:
车身框架,包括地板下横梁、纵梁以及支撑柱,所述地板下横梁、纵梁以及支撑柱的连接处限定出一安装区域;
后轮罩内板,设于所述车身框架的所述安装区域;以及,
加强件,沿上下向延伸布设,所述加强件的中部与所述后轮罩内板连接,所述加强件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柱连接,所述加强件的下端分别与所述纵梁、所述地板下横梁连接。
可选地,所述加强件包括自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加强板及搭接板;
所述加强板的中部与所述后轮罩内板连接,且与所述后轮罩内板进行面接触,所述加强板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柱相连接,所述加强板下端与所述纵梁相连接;
所述搭接板的上端与所述纵梁相连接,所述搭接板的下端与所述地板下横梁连接。
可选地,所述加强板在所述纵梁上的投影区域与所述搭接板在所述纵梁上的投影区域至少部分部位重叠设置。
可选地,所述加强板和所述搭接板依次叠设在所述纵梁上,且在所述叠设处,所述加强板、所述搭接板及所述纵梁对应设有安装孔,所述加强板、所述搭接板及所述纵梁的安装孔用于通过一螺接件螺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纵梁安装在所述地板下横梁的上端;
所述搭接板包括自上而下呈交叉设置的第一搭接板与第二搭接板,所述第一搭接板与所述纵梁连接,且与所述纵梁的板面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二搭接板与所述地板下横梁连接,且与所述地板下横梁的板面形状适配。
可选地,所述搭接板的中部设置有加强槽。
可选地,所述加强件的表面凸设有多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于自上而下延伸,且多个所述加强筋呈间隔设置。
可选地,相邻的每两个所述加强筋之间形成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自上而下延伸设置,且所述排水槽的下槽口自上至下呈渐扩设置。
可选地,所述加强件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柱一体成型设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身总成,所述车身总成包括:
车身框架,包括地板下横梁、纵梁以及支撑柱,所述地板下横梁、纵梁以及支撑柱的连接处限定出一安装区域;
后轮罩内板,设于所述车身框架的所述安装区域;以及,
加强件,沿上下向延伸布设,所述加强件的中部与所述后轮罩内板连接,所述加强件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柱连接,所述加强件的下端分别与所述纵梁、所述地板下横梁连接。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沿上下延伸设置加强件,所述加强件的中部和所述后轮罩内板连接,所述加强件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柱连接,所述加强件的下端分别和所述纵梁、所述地板下横梁相连,而车身结构中,所述支撑柱与车身顶盖横梁相连,因此所述加强件可将车辆车身连接成一个载荷传递环,从而将所述纵梁及所述支撑柱上的载荷分担至整个车身,以使得所述后轮罩内板受到的载荷减少,达到增加强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车身总成的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加强板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搭接板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地板下横梁 20 纵梁
30 支撑柱 40 后轮罩内板
50 顶盖横梁 60 加强板
61 加强筋 62 排水槽
70 搭接板 71 第一搭接板
72 第二搭接板 73 加强槽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车辆构造中,车身是承受载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汽车车身构造中,四梁六柱是主要的车身承载和受力的结构。四梁指的是车身的前后纵梁,六柱指的是汽车两组A、B、C柱。车身后半车身的载荷承受主要依靠后纵梁、地板横梁、C柱,而与C柱、后纵梁相连的后轮罩也会承受一定的载荷。其中后轮罩内板是一个较大的零部件,承接上下车体,要求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成型性能,但是成型性能好的材料大多强度不高,后轮罩内板厚度也受到工况需要的限制,所以后轮罩内板一般强度较弱,往往需要设置加强件。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身总成。只要具有所述车身总成的车辆均属于本发明所说的车辆,图1至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车身总成的具体实施例。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上下方向为汽车顶盖横梁50与地板下横梁10所在的方向,其中上方为顶盖横梁50所在方向。
本发明中,所述支撑柱30为与所述后轮罩内板40相连接的支撑柱30,在传统车身结构中,一般为车身C柱,而所述纵梁20也为与所述后轮罩内板40相连接的纵梁20,在传统车身结构中,一般为车身后纵梁20。
请参阅图1,一种车身总成,包括车身框架、后轮罩内板40及加强件,所述车身框架包括地板下横梁10、纵梁20以及支撑柱30,所述地板下横梁10、纵梁20以及支撑柱30的连接处限定出一安装区域;所述后轮罩内板40设于所述车身框架的所述安装区域;所述加强件沿上下向延伸布设,所述加强件的中部与所述后轮罩内板40连接,所述加强件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柱30连接,所述加强件的下端分别与所述纵梁20、所述地板下横梁10连接。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沿上下延伸设置加强件,所述加强件的中部和所述后轮罩内板40连接,所述加强件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柱30连接,所述加强件的下端分别和所述纵梁20、所述地板下横梁10相连,而车身结构中,所述支撑柱30与车身顶盖横梁50相连,因此所述加强件可将车辆车身连接成一个载荷传递环,从而将所述纵梁20及所述支撑柱30上的载荷分担至整个车身,以使得所述后轮罩内板40受到的载荷减少,达到增加强度的效果。
在车身构造中,所述纵梁20与所述后轮罩内板40相连接,所述支撑柱30与所述后轮罩内板40连接,所述后轮罩内板40受到所述纵梁20与所述支撑柱30载荷传递,导致所述后轮罩内板40强度不足。所述加强件的中部和所述后轮罩内板40连接,所述加强件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柱30连接,所述加强件的下端分别和所述纵梁20、所述地板下横梁10相连,从而让所述地板下横梁10、所述支撑柱30、所述纵梁20之间的载荷传递加强,所述支撑柱30与所述顶盖横梁50相连,从而形成载荷由所述纵梁20传递至所述支撑柱30,所述支撑柱30传递至所述顶盖横梁50,所述顶盖横梁50传递至车身另一端支撑柱30,所述支撑柱30在传递到车身另一端纵梁20,另一端纵梁20传递至所述地板下横梁10,所述地板下横梁10传递回所述纵梁20,形成一个载荷传递环,从而将所述纵梁20及所述支撑柱30上的载荷分担至整个车身,以使得所述后轮罩内板40受到的载荷减少,达到增加所述后轮罩内板40强度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参照图2至图3,所述加强件包括自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加强板60及搭接板70;所述加强板60的中部与所述后轮罩内板40连接,且与所述后轮罩内板40进行面接触,所述加强板60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柱30相连接,所述加强板60下端与所述纵梁20相连接;所述搭接板70的上端与所述纵梁20相连接,所述搭接板70的下端与所述地板下横梁10连接。
所述加强件分设为加强板60与搭接板70,所述加强版中部与所述后轮罩内板40连接,所述加强板60上端与所述支撑柱30相连接,所述加强板60下端与所述纵梁20相连接,所述搭接板70上端与所述纵梁20相连接,所述搭接板70下端与所述地板下横梁10连接,从而所述加强板60与所述搭接板70配合实现所述加强件功能,所述加强件分成两部分,可有效降低成型难度,提高制造材料利用率。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60在所述纵梁20上的投影区域与所述搭接板70在所述纵梁20上的投影区域至少部分部位重叠设置。所述加强板60与所述搭接板70在所述纵梁20的搭接部分,存在部分重合,即所述加强板60与所述搭接件配合,两者的搭接部分能够覆盖所述纵梁20一定宽度范围内的所有区域,保证所述搭接板70与所述加强件能够更好传递所述纵梁20上的载荷,从而减轻所述后轮罩内板40的载荷负担。
再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60和所述搭接板70依次叠设在所述纵梁20上,且在所述叠设处,所述加强板60、所述搭接板70及所述纵梁20对应设有安装孔,所述加强板60、所述搭接板70及所述纵梁20的安装孔用于通过一螺接件螺接固定。所述加强板60与所述搭接板70依次叠设在所述纵梁20上,在所述叠设处,所述加强板60、所述搭接板70、所述纵梁20对应设置有安装孔,且所述加强板60、所述搭接板70及所述纵梁20通过一个螺接件将三者螺接固定,所述螺接件可以是常规螺栓,也可以是销轴,只要能够将所述加强板60、所述搭接板70及所述纵梁20固定就可以,具体结构不做限制。所述搭接板70、所述纵梁20、所述加强板60三者螺接固定与一处,能够加强所述纵梁20传递载荷至所述加强板60、所述搭接件的能力,且所述搭接板70与所述加强件能够相互传递载荷,更进一步的分担所述纵梁20上的载荷,从而减轻所述后轮罩内板40上的载荷负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纵梁20安装在所述地板下横梁10的上端;所述搭接板70包括自上而下呈交叉设置的第一搭接板71与第二搭接板72,所述第一搭接板71与所述纵梁20连接,且与所述纵梁20的板面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二搭接板72与所述地板下横梁10连接,且与所述地板下横梁10的板面形状适配。
在汽车车身结构中,所述地板下横梁10与所述纵梁20连接,且所述地板下横梁10为汽车车身的底面,所述地板下横梁10位于车身两条所述纵梁20之间,所述后轮罩内板40位于所述纵梁20上方,从而所述地板下横梁10与所述后轮罩内板40需要弯折一定的角度才能连接。所述搭接板70分为第一搭接板71、第二搭接板72,所述第一搭接板71与所述第二搭接板72呈自上而下交叉设置,从而适配所述弯折角度。所述第一搭接板71与所述纵梁20连接,且与所述纵梁20的板面形状相适配,从而更好的贴合所述纵梁20,以使得所述第一搭接板71与所述纵梁20进行更好的载荷传递。所述第二搭接板72与地板下横梁10连接,且与所述地板下横梁10的板面形状适配,从而更好的贴合所述地板下横梁10,以使得所述第二搭接板72与所述地板下横梁10进行更好的载荷传递。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搭接板70的中部设置有加强槽73。所述搭接板70作为载荷传递环的组成部分,存在一定的强度要求,所述搭接板70中部设置一个凹槽型结构,以加强所述搭接板70强度,从而更好的满足载荷传递需要。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2,所述加强件的表面凸设有多个加强筋61,所述加强筋61于自上而下延伸,且多个所述加强筋61呈间隔设置。所述加强件作为载荷传递环的组成部分,存在一定的强度要求,所述加强件表面凸设多个加强筋61,所述加强筋61自上而下延伸且呈间隔设置,从而可以加强所述加强件强度,从而更好的满足载荷的传递需要。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每两个所述加强筋61之间形成有排水槽62,所述排水槽62自上而下延伸设置,且所述排水槽62的下槽口自上至下呈渐扩设置。所述加强筋61呈间隔设置,而相邻的每两个所述加强筋61之间形成排水槽62,所述排水槽62自上而下延伸设置,所述排水槽62的设置能够及时排出车辆雨天行驶时的积水或者脱落的油漆,所述排水槽62的下槽口自上而下设置,能够更好排除积水,提高排水效率,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柱30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加强件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柱30使用一体成型时,所述加强件的安装会更加方便,且所述加强件与所述支撑柱30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从而使得所述支撑柱30与所述纵梁20、所述地板下横梁10之间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以增强所述支撑柱30、所述纵梁20、所述地板下横梁10之间的载荷传递。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身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框架,包括地板下横梁、纵梁以及支撑柱,所述地板下横梁、纵梁以及支撑柱的连接处限定出一安装区域;
后轮罩内板,设于所述车身框架的所述安装区域;以及,
加强件,沿上下向延伸布设,所述加强件的中部与所述后轮罩内板连接,所述加强件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柱连接,所述加强件的下端分别与所述纵梁、所述地板下横梁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包括自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加强板及搭接板;
所述加强板的中部与所述后轮罩内板连接,且与所述后轮罩内板进行面接触,所述加强板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柱相连接,所述加强板下端与所述纵梁相连接;
所述搭接板的上端与所述纵梁相连接,所述搭接板的下端与所述地板下横梁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在所述纵梁上的投影区域与所述搭接板在所述纵梁上的投影区域至少部分部位重叠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和所述搭接板依次叠设在所述纵梁上,且在所述叠设处,所述加强板、所述搭接板及所述纵梁对应设有安装孔,所述加强板、所述搭接板及所述纵梁的安装孔用于通过一螺接件螺接固定。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安装在所述地板下横梁的上端;
所述搭接板包括自上而下呈交叉设置的第一搭接板与第二搭接板,所述第一搭接板与所述纵梁连接,且与所述纵梁的板面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二搭接板与所述地板下横梁连接,且与所述地板下横梁的板面形状适配。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板的中部设置有加强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的表面凸设有多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于自上而下延伸,且多个所述加强筋呈间隔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总成,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每两个所述加强筋之间形成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自上而下延伸设置,且所述排水槽的下槽口自上至下呈渐扩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柱一体成型设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车身总成。
CN202110065417.6A 2021-01-18 2021-01-18 车身总成及车辆 Pending CN1126445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65417.6A CN112644586A (zh) 2021-01-18 2021-01-18 车身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65417.6A CN112644586A (zh) 2021-01-18 2021-01-18 车身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44586A true CN112644586A (zh) 2021-04-13

Family

ID=75368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65417.6A Pending CN112644586A (zh) 2021-01-18 2021-01-18 车身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44586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93115A (zh) * 2013-12-30 2014-04-02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后轮罩内板加强装置及汽车
US20140191535A1 (en) * 2013-01-07 2014-07-10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body side structure
CN204095914U (zh) * 2014-09-05 2015-01-14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后轮罩加强装置及具有该后轮罩加强装置的车辆
CN105365894A (zh) * 2015-11-12 2016-03-02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后部斜撑结构
CN210027625U (zh) * 2019-02-01 2020-02-07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后轮罩内板总成
CN210653311U (zh) * 2019-07-17 2020-06-02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白车身以及汽车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91535A1 (en) * 2013-01-07 2014-07-10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body side structure
CN103693115A (zh) * 2013-12-30 2014-04-02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后轮罩内板加强装置及汽车
CN204095914U (zh) * 2014-09-05 2015-01-14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后轮罩加强装置及具有该后轮罩加强装置的车辆
CN105365894A (zh) * 2015-11-12 2016-03-02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后部斜撑结构
CN210027625U (zh) * 2019-02-01 2020-02-07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后轮罩内板总成
CN210653311U (zh) * 2019-07-17 2020-06-02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白车身以及汽车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商跃进: "《动车组车辆构造与设计》", 28 February 20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41064B1 (en) Vehicle floor structure
JPH0375386B2 (zh)
CN112644586A (zh) 车身总成及车辆
CN117622334A (zh) 一种后围连接结构及白车身
CN216232576U (zh) 车身顶盖和车辆
CN112896329B (zh) 一种汽车后轮罩结构及车辆
CN215205063U (zh) 货车车架和具有其的载货车辆
CN111572649B (zh) 白车身结构
CN212605448U (zh) B柱、加强组件及汽车
CN214057243U (zh) 连接支架、仪表板横梁总成及车辆
CN210652659U (zh) 汽车水箱安装框架、汽车白车身以及汽车
CN217835804U (zh) 车辆的中通道总成以及车辆
CN220391355U (zh) 用于车辆的后地板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1376977A (zh) 一种副车架
CN221340794U (zh) 驾驶室地板总成、汽车座椅安装结构和车辆
CN219115570U (zh) A柱上加强板及车辆
CN221214247U (zh) 一种b柱加强结构、b柱总成及车辆
CN210653377U (zh) 顶盖中横梁与上边梁的连接结构及汽车
CN220518414U (zh) 一种地板总成及车辆
CN218703470U (zh) 下车体底部梁和车辆
CN219948366U (zh) 前地板组件及车辆
CN219857349U (zh) 一种用于车架的加强筋结构、车架和车
CN218112505U (zh) 车辆行李架安装总成和车辆
CN214396960U (zh) D柱及汽车
CN221113818U (zh) 一种侧面加强结构、车身结构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