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37888A - 覆盖空洞区域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覆盖空洞区域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37888A
CN112637888A CN202011502811.3A CN202011502811A CN112637888A CN 112637888 A CN112637888 A CN 112637888A CN 202011502811 A CN202011502811 A CN 202011502811A CN 112637888 A CN112637888 A CN 1126378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asurement report
target
user
signaling
signaling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0281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37888B (zh
Inventor
杨汉源
刘宏嘉
施虹
赵伟
王鑫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0281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3788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378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78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378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78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覆盖空洞区域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方法包括:从数据库中获取各用户对应的历史信令集,从历史信令集中获取各用户对应的目标信令信息,目标信令信息中包括携带网络附着信令的第一信令信息的第一时间点、时间顺序在第一信令信息之前的第二信令信息第二时间点、用户的用户标识、小区标识;针对每一用户,根据目标信令信息中的用户标识,从数据库中获取用户对应的目标测量报告,对各用户对应的目标信令信息以及目标测量报告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覆盖空洞区域。即结合用户信令信息与测量报告,利用用户进入覆盖空洞区域脱网后,重新返回网络时的第一条信令信息及生成测量报告时的位置信息,更加精准地识别覆盖空洞区域。

Description

覆盖空洞区域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覆盖空洞区域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覆盖分析是无线网络优化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为了实现对无线网络的优化操作,首先需要精准、全面地识别覆盖空洞区域。
现有技术中,主要是基于测量报告数据,用户信令数据和上行业务流数据确定若干条分析数据,根据预设的两条分析数据时间跨度门限来过滤出覆盖空洞栅格数据,实现对覆盖空洞区域的分析。
但是,采用上述方法识别覆盖空洞区域,门限设置的大小对结果有重要影响,往往会影响到覆盖空洞区域的识别结果,导致识别不够精准,进而无法有效地实现对无线网络的优化操作。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覆盖空洞区域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覆盖空洞区域识别不够精准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覆盖空洞区域识别方法,包括:
从数据库中获取各用户对应的历史信令集,所述历史信令集中包括所述用户对应的按照时间顺序排序的全部历史信令;
从所述历史信令集中获取各用户对应的目标信令信息,所述目标信令信息中包括携带网络附着信令的第一信令信息的第一时间点、时间顺序在所述第一信令信息之前的第二信令信息第二时间点、所述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小区标识,所述携带网络附着信令的第一信令信息为所述用户返回网络后的第一条信令信息;
针对每一用户,根据所述目标信令信息中的用户标识,从所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用户对应的目标测量报告,所述目标测量报告中包括所述第一时间点之后的第一测量报告,以及所述第二时间点之前的第二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中包括生成所述测量报告时的位置信息、时间点以及用户标识;
对各用户对应的目标信令信息以及所述目标测量报告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覆盖空洞区域。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从所述历史信令集中获取各用户对应的目标信令信息之后,还包括:
判断各目标信令信息中是否包括携带去附着信令的第二信令信息;
若存在,则将包括携带有去附着信令的第二信令信息的目标信令信息作为异常信令;
删除所述异常信令。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从所述历史信令集中获取各用户对应的目标信令信息之后,还包括:
判断各目标信令信息中是否包括第一时间点与第二时间点之间的时长超过预设的第一时长的目标信令信息;
若包括,则将所述第一时间点与第二时间点之间的时长超过预设的第一时长的目标信令信息作为异常信令;
删除所述异常信令。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从所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用户对应的目标测量报告之后,还包括:
针对每一所述目标测量报告,计算所述用户从第一测量报告对应的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测量报告对应的位置的移动速度;
若所述移动速度大于预设的速度阈值,则将所述目标测量报告作为异常测量报告,并删除所述异常测量报告。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对各用户对应的目标信令信息以及所述目标测量报告进行数据处理之前,还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时间点与所述第一测量报告对应的时间点,和/或,所述第二时间点与所述第二测量报告对应的时间点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时长;
若是,则将所述目标信令信息以及所述目标测量报告作为异常数据,并删除所述异常数据。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根据所述目标信令信息中的用户标识,从所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用户对应的目标测量报告之前,还包括:
针对每一用户,若所述数据库中不存在所述第一时间点之前的第一测量报告或所述第二时间点之后的第二测量报告,则将所述目标测量报告作为异常测量报告;
删除所述异常测量报告。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对各用户对应的目标信令信息以及所述目标测量报告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覆盖空洞区域,包括:
按照多个预设的待测区域的位置信息,采用密度聚类算法对所述目标信令信息以及所述目标测量报告进行聚类,获得各待测区域对应的用户数量以及测量报告对应的位置点数量;
针对每一待测区域,若所述用户数量大于预设的第一数量阈值,以及所述位置点数量大于预设的第二数量阈值,则判定所述待测区域为覆盖空洞区域。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覆盖空洞区域识别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从数据库中获取各用户对应的历史信令集,所述历史信令集中包括所述用户对应的按照时间顺序排序的全部历史信令;
从所述历史信令集中获取各用户对应的目标信令信息,所述目标信令信息中包括携带网络附着信令的第一信令信息的第一时间点、时间顺序在所述第一信令信息之前的第二信令信息第二时间点、所述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小区标识,所述携带网络附着信令的第一信令信息为所述用户返回网络后的第一条信令信息;
针对每一用户,根据所述目标信令信息中的用户标识,从所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用户对应的目标测量报告,所述目标测量报告中包括所述第一时间点之后的第一测量报告,以及所述第二时间点之前的第二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中包括生成所述测量报告时的位置信息、时间点以及用户标识;
判定模块,用于对各用户对应的目标信令信息以及所述目标测量报告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覆盖空洞区域。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各目标信令信息中是否包括携带去附着信令的第二信令信息;
若存在,则将包括携带有去附着信令的第二信令信息的目标信令信息作为异常信令;
删除模块,用于删除所述异常信令。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装置,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
判断各目标信令信息中是否包括第一时间点与第二时间点之间的时长超过预设的第一时长的目标信令信息;
若包括,则将所述第一时间点与第二时间点之间的时长超过预设的第一时长的目标信令信息作为异常信令;
所述删除模块还用于:
删除所述异常信令。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计算模块,用于针对每一所述目标测量报告,计算所述用户从第一测量报告对应的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测量报告对应的位置的移动速度;
所述删除模块还用于:
若所述移动速度大于预设的速度阈值,则将所述目标测量报告作为异常测量报告,并删除所述异常测量报告。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装置,所述计算模块还用于:
计算所述第一时间点与所述第一测量报告对应的时间点,和/或,所述第二时间点与所述第二测量报告对应的时间点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时长;
所述删除模块还用于:
若是,则将所述目标信令信息以及所述目标测量报告作为异常数据,并删除所述异常数据。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装置,所述删除模块还用于:
针对每一用户,若所述数据库中不存在所述第一时间点之前的第一测量报告或所述第二时间点之后的第二测量报告,则将所述目标测量报告作为异常测量报告,并删除所述异常测量报告。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装置,所述判定模块具体用于:
按照多个预设的待测区域的位置信息,采用密度聚类算法对所述目标信令信息以及所述目标测量报告进行聚类,获得各待测区域对应的用户数量以及测量报告对应的位置点数量;
针对每一待测区域,若所述用户数量大于预设的第一数量阈值,以及所述位置点数量大于预设的第二数量阈值,则判定所述待测区域为覆盖空洞区域。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覆盖空洞区域识别方法。
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覆盖空洞区域识别方法。
第五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覆盖空洞区域识别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覆盖空洞区域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通过从数据库中获取各用户对应的历史信令集,从历史信令集中获取各用户对应的目标信令信息,目标信令信息中包括携带网络附着信令的第一信令信息的第一时间点、时间顺序在第一信令信息之前的第二信令信息第二时间点、用户的用户标识、小区标识,针对每一用户,根据目标信令信息中的用户标识,从数据库中获取用户对应的目标测量报告,对各用户对应的目标信令信息以及目标测量报告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覆盖空洞区域。即结合用户信令信息与测量报告,更加精准地识别覆盖空洞区域,且对信令信息以及测量报告进行了数据处理,进一步提升了识别覆盖空洞区域的准确性与全面性,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识别结果存在偏差、甚至错误的技术问题。
应当理解,上述发明内容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基于的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一提供的覆盖空洞区域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三提供的覆盖空洞区域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四提供的覆盖空洞区域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网络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然而覆盖空洞区域会严重影响用户的网络感知,因此,如何精准地识别覆盖空洞区域成为覆盖优化及网络建设的焦点。现有技术中,主要是基于测量报告数据,用户信令数据和上行业务流数据确定若干条分析数据,根据预设的两条分析数据时间跨度门限来过滤出覆盖空洞栅格数据。但是,采用上述的覆盖空洞区域识别方法,门限设置的大小对结果有重要影响,识别不够精准,且没有进行有效的数据处理,导致最终的识别结果存在偏差、甚至错误。
针对上述问题,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可以结合用户信令信息与测量报告,利用用户进入覆盖空洞区域脱网后,重新返回网络时的第一条信令信息及生成测量报告时的位置信息,更加精准地识别覆盖空洞区域,且对信令信息以及测量报告进行了数据处理,进一步提升了识别覆盖空洞区域的准确性与全面性,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识别结果存在偏差、甚至错误的技术问题。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基于的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具体可包括用户终端1以及覆盖空洞区域2。
其中,用户终端1具体可为任意一个能够接入网络的终端,其包括但不限于手机、笔记本电脑、智能家居设备、平板电脑等可发送信令信息的硬件设备。
具体地,当用户终端进入覆盖空洞区域前,可以发送第二信令信息,当用户离开覆盖空洞区域,即返回网络后,可以发送携带网络附着信令的第一信令信息。
实施例一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一提供的覆盖空洞区域识别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覆盖空洞区域识别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101、从数据库中获取各用户对应的历史信令集,所述历史信令集中包括所述用户对应的按照时间顺序排序的全部历史信令。
本实施例提供的覆盖空洞区域识别方法的执行主体为前述覆盖空洞区域识别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用户终端在进入覆盖空洞区域或是用户主动关机或是设置飞行模式而离开网络后,重新返回网络时,会首先发送一条携带网络附着信令(attach信令)的第一信令信息。因此,可以把该携带网络附着信令的第一信令信息及其对应的第一时间点,作为判断覆盖空洞区域的依据。
具体地,为了得到该携带网络附着信令的第一信令信息及其对应的第一时间点,覆盖空洞区域识别装置首先可以从数据库中获取各用户对应的历史信令集。具体地,该历史信令集中可以包括各用户对应的按照时间顺序排序的全部历史信令。
步骤102、从所述历史信令集中获取各用户对应的目标信令信息,所述目标信令信息中包括携带网络附着信令的第一信令信息的第一时间点、时间顺序在所述第一信令信息之前的第二信令信息第二时间点、所述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小区标识,所述携带网络附着信令的第一信令信息为所述用户返回网络后的第一条信令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覆盖空洞区域识别装置从数据库中获取各用户对应的按照时间顺序排序的全部历史信令之后,为了得到用户离开网络以及重新返回网络的时间点,覆盖空洞区域识别装置可以从该历史信令集中获取各用户对应的目标信令信息。具体地,该目标信令信息中可以包括携带网络附着信令的第一信令信息的第一时间点、时间顺序在该第一信令信息之前的第二信令信息第二时间点、各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小区标识。
其中,携带网络附着信令的第一信令信息为用户返回网络后的第一条信令信息。时间顺序在该第一信令信息之前的第二信令信息为用户离开网络前的最后一条信令信息。因此可以认为,第一信令信息对应的第一时间点即为用户返回网络的时间点,第二信令信息对应的第二时间点即为用户离开网络的时间点。
此外,各用户的用户标识可以为任意一种能够唯一标识用户身份的标识,例如,该用户标识可以为用户的手机号码。
步骤103、针对每一用户,根据所述目标信令信息中的用户标识,从所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用户对应的目标测量报告,所述目标测量报告中包括所述第一时间点之后的第一测量报告,以及所述第二时间点之前的第二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中包括生成所述测量报告时的位置信息、时间点以及用户标识。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从用户的信令信息中仅能得到用户离开网络以及返回网络时的时间点。而为了确定覆盖空洞区域的具***置,还需得到用户离开网络以及返回网络时的位置信息。
因此,为了得到用户离开网络以及返回网络时的位置信息,覆盖空洞区域识别装置可以针对每一用户,根据目标信令信息中的用户标识,从数据库中获取每个用户对应的目标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简称MR)。
具体地,目标测量报告中可以包括第一时间点之后的第一测量报告,以及第二时间点之前的第二测量报告。也就是说,覆盖空洞区域识别装置可以获取用户返回网络的时间点之后的第一测量报告,以及用户离开网络的时间点之前的第二测量报告。
由于测量报告中可以包括生成该测量报告时的位置信息、时间点以及用户标识。因此可以认为,用户返回网络的时间点之后生成第一测量报告时的位置信息即为用户离开覆盖空洞区域时的位置信息,其对应的时间点即为用户离开覆盖空洞区域的时间点。用户离开网络的时间点之前生成第二测量报告时的位置信息即为用户进入覆盖空洞区域时的位置信息,其对应的时间点即为用户进入覆盖空洞区域的时间点。
此外,生成测量报告时的位置信息具体可以包括经纬度信息。
步骤104、对各用户对应的目标信令信息以及所述目标测量报告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覆盖空洞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覆盖空洞区域识别装置获取到目标信令信息以及目标测量报告之后,为了从大量的信息中准确确定出覆盖空洞区域,覆盖空洞区域识别装置可以对各用户对应的目标信令信息以及目标测量报告进行数据处理。
本实施例提供的覆盖空洞区域识别方法,通过从数据库中获取各用户对应的历史信令集,从历史信令集中获取各用户对应的目标信令信息,目标信令信息中包括携带网络附着信令的第一信令信息的第一时间点、时间顺序在第一信令信息之前的第二信令信息第二时间点、用户的用户标识、小区标识,针对每一用户,根据目标信令信息中的用户标识,从数据库中获取用户对应的目标测量报告,对各用户对应的目标信令信息以及目标测量报告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覆盖空洞区域。即结合用户信令信息与测量报告,更加精准地识别覆盖空洞区域,且对信令信息以及测量报告进行了数据处理,进一步提升了识别覆盖空洞区域的准确性与全面性,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识别结果存在偏差、甚至错误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覆盖空洞区域识别方法,在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步骤102之后,还包括:判断各目标信令信息中是否包括携带去附着信令的第二信令信息;若存在,则将包括携带有去附着信令的第二信令信息的目标信令信息作为异常信令;删除所述异常信令。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异常信令对识别覆盖空洞区域造成干扰,覆盖空洞区域识别装置可以对异常信令进行判断并删除。
具体地,覆盖空洞区域识别装置可以判断各目标信令信息中是否包括携带去附着信令(detach信令)的第二信令信息。由于该携带去附着信令的第二信令信息为用户主动关机或是设置飞行模式而离开网络产生的信令信息,因此不能作为用于识别覆盖空洞区域的信令信息。
因此,如果覆盖空洞区域识别装置判断出某个目标信令信息中存在携带去附着信令的第二信令信息,则可以将该目标信令信息作为异常信令,并删除该异常信令。
通过上述方式,对目标信令信息进行了有效的判断和排除,避免了由于用户主动关机或是设置飞行模式而产生的异常信令对识别覆盖空洞区域造成干扰。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步骤102之后,还包括:判断各目标信令信息中是否包括第一时间点与第二时间点之间的时长超过预设的第一时长的目标信令信息;若包括,则将所述第一时间点与第二时间点之间的时长超过预设的第一时长的目标信令信息作为异常信令;删除所述异常信令。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更加精准地识别覆盖空洞区域,覆盖空洞区域识别装置可以对时间异常的信令进行判断并删除。
具体地,覆盖空洞区域识别装置可以判断各目标信令信息中是否包括第一时间点与第二时间点之间的时长超过预设的第一时长的目标信令信息。由于第一时间点与第二时间点之间的时长为用户离开网络的时长,因此第一时间点与第二时间点之间的时长超过预设的第一时长可能为用户长时间处于覆盖空洞区域或是其他异常情况,并不能准确分辨,从而会对识别覆盖空洞区域的精准度造成影响。
因此,如果覆盖空洞区域识别装置判断出某目标信令信息中包括第一时间点与第二时间点之间的时长超过预设的第一时长的目标信令信息,则可以将该目标信令信息作为异常信令,并删除该异常信令。
其中,预设的第一时长可以为一小时或是其他合适的时间。
通过上述方式,对时间异常的信令进行了有效的判断和排除,从而提高了覆盖空洞区域识别的精准度。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步骤103之后,还包括:针对每一所述目标测量报告,计算所述用户从第一测量报告对应的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测量报告对应的位置的移动速度;若所述移动速度大于预设的速度阈值,则将所述目标测量报告作为异常测量报告,并删除所述异常测量报告。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目标测量报告对应的位置信息不准确,从而造成覆盖空洞区域识别错误的情况,覆盖空洞区域识别装置可以通过计算用户移动速度是否大于预设的速度阈值,从而对异常测量报告进行判断并删除。
具体地,覆盖空洞区域识别装置可以针对每一用户的目标测量报告,分别计算各用户从第一测量报告对应的位置移动至第二测量报告对应的位置的移动速度,即各用户在覆盖空洞区域内的移动速度。如果覆盖空洞区域识别装置判断出某用户在覆盖空洞区域内的移动速度大于预设的速度阈值,该预设的速度阈值可以为250km/h,即高铁的最大移动速度,则表明该用户的移动速度异常,进而说明该用户的目标测量报告对应的位置信息不准确。
因此,如果覆盖空洞区域识别装置判断出某用户从第一测量报告对应的位置移动至第二测量报告对应的位置的移动速度大于预设的速度阈值,则将该用户的目标测量报告作为异常测量报告,并删除该异常测量报告。
通过上述方式,对异常测量报告进行了有效的判断和排除,从而避免了由于目标测量报告对应的位置信息不准确,从而造成覆盖空洞区域识别错误的情况。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步骤104之前,还包括:计算所述第一时间点与所述第一测量报告对应的时间点,和/或,所述第二时间点与所述第二测量报告对应的时间点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时长;若是,则将所述目标信令信息以及所述目标测量报告作为异常数据,并删除所述异常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目标测量报告对应的时间点与目标信令信息对应的时间点不匹配,从而造成覆盖空洞区域识别不准确的情况。覆盖空洞区域识别装置可以通过计算测量报告对应的时间点与信令时间点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时长,从而对异常数据进行判断并删除。
具体地,覆盖空洞区域识别装置可以计算携带网络附着信令的第一信令信息的第一时间点与第一时间点之后的第一测量报告对应的时间点,和/或,时间顺序在第一信令信息之前的第二信令信息的第二时间点与第二时间点之前的第二测量报告对应的时间点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时长。即计算用户返回网络的第一时间点与用户离开覆盖空洞区域的时间点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时长,和/或,用户此前离开网络的第二时间点与用户进入覆盖空洞区域的时间点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时长。
如果上述差值均大于预设的第二时长,或者其中一个差值大于预设的第二时长,则表明目标测量报告对应的时间点与信令时间点不匹配,也就是说,该目标测量报告对应的位置信息不能作为用户进入覆盖空洞区域或是用户离开覆盖空洞区域的位置信息。
因此,覆盖空洞区域识别装置可以将该目标信令信息以及该目标测量报告作为异常数据,并删除该异常数据。
此外,预设的第二时长可以为5分钟或者任意其他合适的时长。
通过上述方式,对异常数据进行了有效的判断和排除,从而避免了由于目标测量报告对应的时间点与目标信令信息对应的时间点不匹配,从而造成覆盖空洞区域识别不准确的情况。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步骤104之前,还包括:针对每一用户,若所述数据库中不存在所述第一时间点之前的第一测量报告或所述第二时间点之后的第二测量报告,则将所述目标测量报告作为异常测量报告;删除所述异常测量报告。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由于目标测量报告信息不全,从而造成无法准确识别覆盖空洞区域的情况。覆盖空洞区域识别装置可以判断并删除信息不全的异常测量报告。
具体地,覆盖空洞区域识别装置可以针对每一用户,判断数据库中是否同时存在第一时间点之前的第一测量报告以及第二时间点之后的第二测量报告,如果没有同时存在,在表明该目标测量报告信息不全。因此,覆盖空洞区域识别装置可以将该目标测量报告作为异常测量报告,并删除该异常测量报告。
通过上述方式,对信息不全的目标测量报告进行了有效的判断和排除,从而避免了由于目标测量报告信息不全,从而造成无法准确识别覆盖空洞区域的情况。
本实施例提供的覆盖空洞区域识别方法,通过判断各目标信令信息中是否包括携带去附着信令的第二信令信息,判断各目标信令信息中是否包括第一时间点与第二时间点之间的时长超过预设的第一时长的目标信令信息,针对每一所述目标测量报告,计算所述用户从第一测量报告对应的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测量报告对应的位置的移动速度,计算所述第一时间点与所述第一测量报告对应的时间点,和/或,所述第二时间点与所述第二测量报告对应的时间点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时长,针对每一用户,若所述数据库中不存在所述第一时间点之前的第一测量报告或所述第二时间点之后的第二测量报告,则将所述目标测量报告作为异常测量报告,删除所述异常测量报告。即判断并删除异常目标信令信息以及异常目标测量报告,有效避免了由于异常情况造成的,无法准确识别覆盖空洞区域或是覆盖空洞区域识别错误的情况。
实施例三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三提供的覆盖空洞区域识别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覆盖空洞区域识别方法,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对步骤104的进一步细化,则本实施例提供的覆盖空洞区域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按照多个预设的待测区域的位置信息,采用密度聚类算法对所述目标信令信息以及所述目标测量报告进行聚类,获得各待测区域对应的用户数量以及测量报告对应的位置点数量。
步骤202、针对每一待测区域,若所述用户数量大于预设的第一数量阈值,以及所述位置点数量大于预设的第二数量阈值,则判定所述待测区域为覆盖空洞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加精准地确定覆盖空洞区域,覆盖空洞区域识别装置可以对目标信令信息以及目标测量报告进行数据处理。
具体地,覆盖空洞区域识别装置可以按照多个预设的待测区域的位置信息,采用密度聚类算法对目标信令信息以及目标测量报告进行聚类,从而可以获得各待测区域对应的用户数量以及测量报告对应的位置点数量。
由于只有当经过某一待测区域的用户数与用户经过该待测区域的次数均满足一定条件时,该待测区域才会被确定为覆盖空洞区域。因此,针对每一待测区域,覆盖空洞区域识别装置可以判断该待测区域的用户数量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一数量阈值,以及测量报告对应的位置点数量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数量阈值,如果均大于,则说明该待测区域符合覆盖空洞区域的条件,则可以判定该待测区域为覆盖空洞区域。
举例来说,覆盖空洞区域识别装置可以对目标信令信息以及目标测量报告通过密度聚类算法进行聚类,聚类半径可设置为100米,输出的区域即可作为预设的待测区域。接下来可以根据待测区域内的用户数量与测量报告对应的位置点数量进行过滤,当待测区域内用户数大于等于10,且测量报告对应的位置点数量大于等于100时,则可以判定该待测区域为覆盖空洞区域。
实施例提供的覆盖空洞区域识别方法,按照多个预设的待测区域的位置信息,采用密度聚类算法对目标信令信息以及目标测量报告进行聚类,从而获得各待测区域对应的用户数量以及测量报告对应的位置点数量。并针对每一待测区域,判断用户数量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一数量阈值,以及位置点数量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数量阈值,如果均大于,则判定该待测区域为覆盖空洞区域。通过对目标信令信息以及目标测量报告进行数据处理,从而可以得到待测区域的用户数与用户经过该待测区域的次数均满足一定条件的待测区域,从而可以更加精准、全面地识别覆盖空洞区域,有效解决了覆盖空洞区域识别不够精准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四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四提供的数覆盖空洞区域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覆盖空洞区域识别装置包括:获取模块31以及判定模块32。其中,获取模块31,用于从数据库中获取各用户对应的历史信令集,所述历史信令集中包括所述用户对应的按照时间顺序排序的全部历史信令;从所述历史信令集中获取各用户对应的目标信令信息,所述目标信令信息中包括携带网络附着信令的第一信令信息的第一时间点、时间顺序在所述第一信令信息之前的第二信令信息第二时间点、所述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小区标识,所述携带网络附着信令的第一信令信息为所述用户返回网络后的第一条信令信息;针对每一用户,根据所述目标信令信息中的用户标识,从所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用户对应的目标测量报告,所述目标测量报告中包括所述第一时间点之后的第一测量报告,以及所述第二时间点之前的第二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中包括生成所述测量报告时的位置信息、时间点以及用户标识。判定模块32,用于对各用户对应的目标信令信息以及所述目标测量报告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覆盖空洞区域。
本实施例提供的覆盖空洞区域识别装置,通过从数据库中获取各用户对应的历史信令集,从历史信令集中获取各用户对应的目标信令信息,目标信令信息中包括携带网络附着信令的第一信令信息的第一时间点、时间顺序在第一信令信息之前的第二信令信息第二时间点、用户的用户标识、小区标识,针对每一用户,根据目标信令信息中的用户标识,从数据库中获取用户对应的目标测量报告,对各用户对应的目标信令信息以及目标测量报告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覆盖空洞区域。即结合用户信令信息与测量报告,更加精准地识别覆盖空洞区域,且对信令信息以及测量报告进行了数据处理,进一步提升了识别覆盖空洞区域的准确性与全面性,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识别结果存在偏差、甚至错误的技术问题。
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覆盖空洞区域识别装置,还包括:判断模块33以及删除模块34。其中,判断模块33,用于判断各目标信令信息中是否包括携带去附着信令的第二信令信息;若存在,则将包括携带有去附着信令的第二信令信息的目标信令信息作为异常信令。删除模块34,用于删除所述异常信令。
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判断模块33还用于判断各目标信令信息中是否包括第一时间点与第二时间点之间的时长超过预设的第一时长的目标信令信息;若包括,则将所述第一时间点与第二时间点之间的时长超过预设的第一时长的目标信令信息作为异常信令。所述删除模块34还用于删除所述异常信令。
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覆盖空洞区域识别装置,还包括:计算模块35,用于针对每一所述目标测量报告,计算所述用户从第一测量报告对应的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测量报告对应的位置的移动速度。所述删除模块34还用于若所述移动速度大于预设的速度阈值,则将所述目标测量报告作为异常测量报告,并删除所述异常测量报告。
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计算模块35还用于计算所述第一时间点与所述第一测量报告对应的时间点,和/或,所述第二时间点与所述第二测量报告对应的时间点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时长。所述删除模块34还用于若是,则将所述目标信令信息以及所述目标测量报告作为异常数据,并删除所述异常数据。
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删除模块34还用于针对每一用户,若所述数据库中不存在所述第一时间点之前的第一测量报告或所述第二时间点之后的第二测量报告,则将所述目标测量报告作为异常测量报告,并删除所述异常测量报告。
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判定模块32具体用于:按照多个预设的待测区域的位置信息,采用密度聚类算法对所述目标信令信息以及所述目标测量报告进行聚类,获得各待测区域对应的用户数量以及测量报告对应的位置点数量;针对每一待测区域,若所述用户数量大于预设的第一数量阈值,以及所述位置点数量大于预设的第二数量阈值,则判定所述待测区域为覆盖空洞区域。
实施例四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400,包括:存储器401和处理器402。
存储器401,用于存放程序。具体地,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存储器401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处理器402,用于执行存储器401存放的程序。
其中,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存储器401中,并被配置为由处理器402执行以实现本公开任意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覆盖空洞区域识别方法。相关说明可以对应参见附图中的步骤所对应的相关描述和效果进行理解,此处不做过多赘述。
其中,本实施例中,存储器401和处理器402通过总线连接。所述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为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简称为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为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5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实施例五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本公开任意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覆盖空洞区域识别方法。
实施例六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任意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覆盖空洞区域识别方法。
在本公开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公开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用于实施本公开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来编写。这些程序代码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或控制器,使得程序代码当由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时使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所规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机器上执行、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作为独立软件包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且部分地在远程机器上执行或完全在远程机器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储存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此外,虽然采用特定次序描绘了各操作,但是这应当理解为要求这样操作以所示出的特定次序或以顺序次序执行,或者要求所有图示的操作应被执行以取得期望的结果。在一定环境下,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同样地,虽然在上面论述中包含了若干具体实现细节,但是这些不应当被解释为对本公开的范围的限制。在单独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还可以组合地实现在单个实现中。相反地,在单个实现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的方式实现在多个实现中。
尽管已经采用特定于结构特征和/或方法逻辑动作的语言描述了本主题,但是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主题未必局限于上面描述的特定特征或动作。相反,上面所描述的特定特征和动作仅仅是实现权利要求书的示例形式。

Claims (17)

1.一种覆盖空洞区域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数据库中获取各用户对应的历史信令集,所述历史信令集中包括所述用户对应的按照时间顺序排序的全部历史信令;
从所述历史信令集中获取各用户对应的目标信令信息,所述目标信令信息中包括携带网络附着信令的第一信令信息的第一时间点、时间顺序在所述第一信令信息之前的第二信令信息第二时间点、所述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小区标识,所述携带网络附着信令的第一信令信息为所述用户返回网络后的第一条信令信息;
针对每一用户,根据所述目标信令信息中的用户标识,从所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用户对应的目标测量报告,所述目标测量报告中包括所述第一时间点之后的第一测量报告,以及所述第二时间点之前的第二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中包括生成所述测量报告时的位置信息、时间点以及用户标识;
对各用户对应的目标信令信息以及所述目标测量报告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覆盖空洞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历史信令集中获取各用户对应的目标信令信息之后,还包括:
判断各目标信令信息中是否包括携带去附着信令的第二信令信息;
若存在,则将包括携带有去附着信令的第二信令信息的目标信令信息作为异常信令;
删除所述异常信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历史信令集中获取各用户对应的目标信令信息之后,还包括:
判断各目标信令信息中是否包括第一时间点与第二时间点之间的时长超过预设的第一时长的目标信令信息;
若包括,则将所述第一时间点与第二时间点之间的时长超过预设的第一时长的目标信令信息作为异常信令;
删除所述异常信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用户对应的目标测量报告之后,还包括:
针对每一所述目标测量报告,计算所述用户从第一测量报告对应的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测量报告对应的位置的移动速度;
若所述移动速度大于预设的速度阈值,则将所述目标测量报告作为异常测量报告,并删除所述异常测量报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各用户对应的目标信令信息以及所述目标测量报告进行数据处理之前,还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时间点与所述第一测量报告对应的时间点,和/或,所述第二时间点与所述第二测量报告对应的时间点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时长;
若是,则将所述目标信令信息以及所述目标测量报告作为异常数据,并删除所述异常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信令信息中的用户标识,从所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用户对应的目标测量报告之前,还包括:
针对每一用户,若所述数据库中不存在所述第一时间点之前的第一测量报告或所述第二时间点之后的第二测量报告,则将所述目标测量报告作为异常测量报告;
删除所述异常测量报告。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各用户对应的目标信令信息以及所述目标测量报告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覆盖空洞区域,包括:
按照多个预设的待测区域的位置信息,采用密度聚类算法对所述目标信令信息以及所述目标测量报告进行聚类,获得各待测区域对应的用户数量以及测量报告对应的位置点数量;
针对每一待测区域,若所述用户数量大于预设的第一数量阈值,以及所述位置点数量大于预设的第二数量阈值,则判定所述待测区域为覆盖空洞区域。
8.一种覆盖空洞区域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从数据库中获取各用户对应的历史信令集,所述历史信令集中包括所述用户对应的按照时间顺序排序的全部历史信令;
从所述历史信令集中获取各用户对应的目标信令信息,所述目标信令信息中包括携带网络附着信令的第一信令信息的第一时间点、时间顺序在所述第一信令信息之前的第二信令信息第二时间点、所述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小区标识,所述携带网络附着信令的第一信令信息为所述用户返回网络后的第一条信令信息;
针对每一用户,根据所述目标信令信息中的用户标识,从所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用户对应的目标测量报告,所述目标测量报告中包括所述第一时间点之后的第一测量报告,以及所述第二时间点之前的第二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中包括生成所述测量报告时的位置信息、时间点以及用户标识;
判定模块,用于对各用户对应的目标信令信息以及所述目标测量报告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覆盖空洞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各目标信令信息中是否包括携带去附着信令的第二信令信息;
若存在,则将包括携带有去附着信令的第二信令信息的目标信令信息作为异常信令;
删除模块,用于删除所述异常信令。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
判断各目标信令信息中是否包括第一时间点与第二时间点之间的时长超过预设的第一时长的目标信令信息;
若包括,则将所述第一时间点与第二时间点之间的时长超过预设的第一时长的目标信令信息作为异常信令;
所述删除模块还用于:
删除所述异常信令。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计算模块,用于针对每一所述目标测量报告,计算所述用户从第一测量报告对应的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测量报告对应的位置的移动速度;
所述删除模块还用于:
若所述移动速度大于预设的速度阈值,则将所述目标测量报告作为异常测量报告,并删除所述异常测量报告。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模块还用于:
计算所述第一时间点与所述第一测量报告对应的时间点,和/或,所述第二时间点与所述第二测量报告对应的时间点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时长;
所述删除模块还用于:
若是,则将所述目标信令信息以及所述目标测量报告作为异常数据,并删除所述异常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删除模块还用于:
针对每一用户,若所述数据库中不存在所述第一时间点之前的第一测量报告或所述第二时间点之后的第二测量报告,则将所述目标测量报告作为异常测量报告,并删除所述异常测量报告。
14.根据权利要求8-1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定模块具体用于:
按照多个预设的待测区域的位置信息,采用密度聚类算法对所述目标信令信息以及所述目标测量报告进行聚类,获得各待测区域对应的用户数量以及测量报告对应的位置点数量;
针对每一待测区域,若所述用户数量大于预设的第一数量阈值,以及所述位置点数量大于预设的第二数量阈值,则判定所述待测区域为覆盖空洞区域。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覆盖空洞区域识别方法。
16.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覆盖空洞区域识别方法。
17.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覆盖空洞区域识别方法。
CN202011502811.3A 2020-12-18 2020-12-18 覆盖空洞区域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6378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02811.3A CN112637888B (zh) 2020-12-18 2020-12-18 覆盖空洞区域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02811.3A CN112637888B (zh) 2020-12-18 2020-12-18 覆盖空洞区域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37888A true CN112637888A (zh) 2021-04-09
CN112637888B CN112637888B (zh) 2023-04-18

Family

ID=75316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02811.3A Active CN112637888B (zh) 2020-12-18 2020-12-18 覆盖空洞区域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3788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9094A (zh) * 2021-06-10 2021-08-3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信息推送时间确定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
CN113776491A (zh) * 2021-09-26 2021-12-1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b-m2m的多维测距方法、mec及测距单元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47320A1 (en) * 2005-09-21 2007-06-28 King's College London Access router selection method
US20120094672A1 (en) * 2010-10-15 2012-04-19 Fujitsu Limited Cell edge coverage hole detection in celleular wireless networks
CN105530653A (zh) * 2014-09-28 2016-04-27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确定道路沿线的通信网络的覆盖空洞的方法和装置
CN106973397A (zh) * 2016-01-13 2017-07-21 亿阳信通股份有限公司 覆盖空洞判定方法及***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47320A1 (en) * 2005-09-21 2007-06-28 King's College London Access router selection method
US20120094672A1 (en) * 2010-10-15 2012-04-19 Fujitsu Limited Cell edge coverage hole detection in celleular wireless networks
CN105530653A (zh) * 2014-09-28 2016-04-27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确定道路沿线的通信网络的覆盖空洞的方法和装置
CN106973397A (zh) * 2016-01-13 2017-07-21 亿阳信通股份有限公司 覆盖空洞判定方法及***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NTEL: "AdHoc Minutes for Signal Characteristics", 《3GPP TSG-RAN4 MEETING #91 R4-1907305》 *
ZTE等: "Consideration on Enhanced Redirection from UMTS to LTE in Cell_FACH", 《3GPP TSG-RAN WG2 MEETING #78 R2-122104》 *
杨汉源等: "5G站点建设对4G网络覆盖影响评估方法",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9094A (zh) * 2021-06-10 2021-08-3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信息推送时间确定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
CN113329094B (zh) * 2021-06-10 2022-07-0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信息推送时间确定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
CN113776491A (zh) * 2021-09-26 2021-12-1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b-m2m的多维测距方法、mec及测距单元
CN113776491B (zh) * 2021-09-26 2023-06-0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b-m2m的多维测距方法、mec及测距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37888B (zh) 2023-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64181B (zh) 电力设备故障检测与维修方法及终端设备
US11158143B2 (en) Vehicle diagnostic method and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8090567B (zh) 电力通信***故障诊断方法及装置
CN107819631B (zh) 一种设备异常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637888B (zh) 覆盖空洞区域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6074215B (zh) 网络质量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872780B (zh) 带电勘查的带电作业检测、***及终端设备
CN108180935B (zh) 传感器的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0348717B (zh) 基于栅格粒度的基站价值评分方法和装置
CN111611097A (zh) 故障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41362A (zh) 一种测试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EP409618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internet of things device
CN113515612A (zh) 一种黑产手机号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0442466B (zh) 防止请求重复访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274562B (zh) 一种语音指令执行的方法、装置、智能家电设备及介质
CN111007361A (zh) 一种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法、***以及设备
CN110795308A (zh) 一种服务器检验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288547B2 (en) Facility state analysis device, analysis method for facility state, storage medium, and facility management system
EP4181476A1 (en) Network data analysis method, network data analysis functional network element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600715B (zh) 配网操作的分析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5643231A (zh) 车载终端设备检测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85342B (zh) 一种物联网行业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372752A (zh) 故障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4630353A (zh) 投诉信息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04636863A (zh) 一种工装状态的测试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