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67593A - 非接触供电用的送电控制装置、非接触供电用的送电控制方法及非接触供电*** - Google Patents

非接触供电用的送电控制装置、非接触供电用的送电控制方法及非接触供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67593A
CN112567593A CN201880096542.XA CN201880096542A CN112567593A CN 112567593 A CN112567593 A CN 112567593A CN 201880096542 A CN201880096542 A CN 201880096542A CN 112567593 A CN112567593 A CN 1125675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transmission
antenna
power transmissi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654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坪文惠
志村岭
侭田大地
阿久泽好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5675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75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4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02J50/40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the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the two or more receiving devices being integrated in the same unit, e.g. power mats with several coils or antennas with several sub-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6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responsive to the presence of foreign objects, e.g. detection of living be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7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reduction of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leakage field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8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exchange of data, concerning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transmitting devices and receiv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具备:送电部(1042),其与外部开关联动,在外部开关***作时,该送电部开始向多个发送天线(11)进行电力供给;以及天线决定部(1043),其决定开始了电力供给的多个发送天线(11)中的、使来自送电部(1042)的电力供给持续的送电对象发送天线。

Description

非接触供电用的送电控制装置、非接触供电用的送电控制方 法及非接触供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送电控制装置、送电控制方法及非接触供电***。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有一种技术:在用于进行非接触供电的送电装置具备多个发送天线的情况下,能够检测该多个发送天线中的与受电设备对置配置的发送天线。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的非接触供电***:在通常的供电动作中,每隔固定时间,向配置于建筑物的壁等的多个非接触供电部的一次线圈供给额定电流而产生高频磁场,通过从非接触供电部观察受电侧的阻抗发生变化的变化模式,来检测非接触受电部是否与该非接触供电部对置配置。另外,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多个非接触供电部分别具有一次线圈。该一次线圈作为发送天线发挥功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596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现有技术中,在通常的供电动作中,每隔固定时间依次进行从各发送天线进行的供电的接通(ON)及断开(OFF)。因此,在具备非接触受电部的受电设备未与发送天线对置配置的区域,也是每隔固定时间进行供电。其结果是,在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在受电设备未与发送天线对置配置的区域,每隔固定时间辐射不需要的电磁波。该电磁波可能作为干扰波而对设置在该电磁波的附近的受电设备造成影响。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来自发送天线的不需要的电磁波的辐射的送电控制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非接触供电用的送电控制装置具备:送电部,其与外部开关联动,在外部开关***作时,该送电部开始向多个发送天线进行电力供给;以及天线决定部,其决定开始了电力供给的多个发送天线中的、使来自送电部的电力供给持续的送电对象发送天线。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降低来自发送天线的不需要的电磁波的辐射。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供电***的结构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2A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供电***整体的结构例的图。
图2B是示出在实施方式1中,送电装置所具备的送电控制装置的具体结构例的图。
图2C是示出在实施方式1中,受电设备的具体结构例的图。
图3是示出在实施方式1中,成为异物检测部检测变化的对象的参数与通过该参数的变化而检测的异物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送电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说明在实施方式1中,接收天线跨越发送天线而设置的状态的一例的图像的图。
图6A、图6B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送电控制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非接触供电***中的送电装置及受电设备的结构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为了更加详细地说明本发明,按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在以下的实施方式1中,作为一例,在非接触供电***中采用了谐振型的非接触供电方式。谐振型的非接触供电方式的技术是现有技术,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在谐振型的非接触供电方式中,即便在从送电装置被供电而进行动作的受电设备未与该送电装置准确地对置设置的状态下,也能够从送电装置向受电设备进行供电。受电设备未与送电装置对置设置的状态是指,受电设备与送电装置的各面及各中心部未以重合的方式对置的状态。
图1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供电***1000的结构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1中,非接触供电***1000用于住宅等建筑物。
由送电装置1和受电设备2构成非接触供电***1000。
在非接触供电***1000中,设置于建筑物的地板或壁等构成建筑物的构造物的送电装置1以非接触的形式向受电设备2供电。在实施方式1中,作为一例,如图1所示,将设置送电装置1的构造物设为地板。
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受电设备2为家庭用电气设备。在图1中,作为家庭用电气设备的一例,示出电视机2a及台灯2b。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家庭用电气设备”不限于专门用于普通家庭的电气设备,广泛地包含各种电气设备。
用户能够将受电设备2适当设置于送电装置1能够供电的区域。此外,用户能够适当进行设置于送电装置1能够供电的区域的受电设备2向该区域外的撤去、或者在该区域内的移动。
送电装置1具备送电控制装置10和多个发送天线11,接受从商用电源供给的电力,向设置于能够供电的区域的受电设备2供电。具体而言,送电控制装置10接受电力,向多个发送天线11中的任意发送天线11供给高频的交流电力(以下称为“高频电力”。)。从送电控制装置10接受到高频电力的供给的发送天线11以与该高频电力的频率相同的频率进行谐振,在空间产生磁场(以下,将发送天线11接受高频电力的供给而在空间产生磁场的状态称为“启动状态”。)。在受电设备2设置于能够从发送天线11供电的区域的情况下,向受电设备2所具备的受电装置21以非接触的形式进行供电。由此,从送电装置1向受电设备2进行非接触供电。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也将多个发送天线11简称为发送天线11。
送电控制装置10设置在地板的内部。后面叙述送电控制装置10的详细结构例。
多个发送天线11分别设置在地板面、地板材料的内部或者地板下。在图1中,多个发送天线11相互以狭窄的间隔敷设于地板而设置,但发送天线11并非必须像这样敷设于地板而设置。发送天线11也可以以散布于地板的方式设置。此外,在图1中,以圆圈示出设置有发送天线11的状态的示意图像,但这只不过是设置状态的示意图像,并非表示发送天线11的形状。
送电控制装置10与发送天线11例如通过缆线而连接。
由开关3控制从商用电源向送电装置1的电力的供给。
开关3例如是用于将设置于建筑物的照明接通(ON)或断开(OFF)的开关3。例如,当用户将开关3设为接通时,送电装置1的送电控制装置10与该开关3的动作联动,开始进行以下说明的发送天线11的启动等处理。
受电设备2从送电装置1以非接触的形式受电。具体而言,受电设备2搭载有具备接收天线211的受电装置21,受电装置21经由接收天线211及发送天线11,从送电控制装置10以非接触的形式受电。
接收天线211通过启动状态的发送天线11所产生的磁场,以与发送天线11的谐振频率相同的频率进行谐振,由此,从发送天线11以非接触的形式受电。
受电设备2能够通过受电装置21接受的电力进行动作。
后面叙述受电设备2的详细结构例。
送电控制装置10和受电设备2能够使用无线通信进行通信。作为通信标准,例如,使用Bluetooth(注册商标。以下省略记载)、或者Zigbee(注册商标。以下省略记载)等。
每次当开关3从断开的状态被接通时,送电控制装置10输出启动信号,开始向发送天线11供给高频电力,由此,使发送天线11成为启动状态。在能够从启动状态的发送天线11供电的区域设置有受电设备2的情况下,通过任意的发送天线11开始向该受电设备2进行非接触供电。开始了非接触供电的该受电设备2向送电控制装置10发送响应信号,该响应信号是针对开始了非接触供电的响应信号。
送电控制装置10根据从受电设备2接收到的响应信号,决定处于启动状态的发送天线11中的需要持续供给高频电力的发送天线(以下称为“送电对象发送天线”。)。送电控制装置10通过向送电对象发送天线持续供给高频电力,使该送电对象发送天线持续启动状态。送电控制装置10针对送电对象发送天线以外的发送天线11,停止供给高频电力。停止了高频电力的供给的发送天线11不会成为启动状态,直至通过再次将开关3接通而输出启动信号。
图2A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供电***1000整体的结构例的图。
图2B是示出在实施方式1中,送电装置1所具备的送电控制装置10的具体结构例的图。
图2C是示出在实施方式1中,受电设备2的具体结构例的图。
如图2A所示,送电装置1具备送电控制装置10和发送天线11。
在实施方式1的送电装置1中,送电控制装置10在每次接通开关3时进行将发送天线11设为启动状态的“启动处理”,并在“启动处理”后进行“稳态送电处理”,该“稳态送电处理”包括如下处理:决定送电对象发送天线,使该送电对象发送天线持续启动状态,向受电设备2进行稳态的非接触供电。
送电控制装置10具备启动控制部101、高频逆变器电路102、异物检测部103、送电控制部104以及通信部105。
送电控制部104具备天线控制部1041、送电部1042以及天线决定部1043。
通信部105具备响应接收部1051和错误通知部1052。
启动控制部101与开关3的操作联动地输出启动信号。
例如,启动控制部101在开关3从断开的状态被接通时,向送电控制部104输出启动信号。
此外,启动控制部101接受从商用电源供给的电力。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关于商用电源,例如设想50Hz或60Hz的商用交流电源。启动控制部101将从商用电源供给的电力向高频逆变器电路102输出。此时,启动控制部101也作为转换部发挥功能,该转换部将作为交流电力的商用电源转换成直流电力。
高频逆变器电路102将从启动控制部101输出的直流电力转换成高频电力。高频逆变器电路102将该高频电力向异物检测部103及送电控制部104输出。
送电控制部104进行向发送天线11供给从高频逆变器电路102输出的高频电力的控制。
送电控制部104的天线控制部1041控制送电部1042向发送天线11供给高频电力。
具体而言,在“启动处理”中从启动控制部101输出启动信号时,天线控制部1041使送电部1042向发送天线11供给高频电力,由此,使发送天线11成为启动状态。此时,天线控制部1041除了在过去的“稳态送电处理”时作为送电对象发送天线且启动状态被持续的发送天线11之外,使其他的发送天线11全部成为启动状态。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如上所述,天线控制部1041除了在过去的“稳态送电处理”时作为送电对象发送天线且启动状态被持续的发送天线11之外,使其他的发送天线11全部成为启动状态,但这只不过是一例。也可以是,当从启动控制部101输出启动信号时,天线控制部1041使送电部1042向全部的发送天线11供给高频电力,由此,使全部的发送天线11成为启动状态。
此外,天线控制部1041在通过“启动处理”向发送天线11供给高频电力而使发送天线11成为启动状态后,判定送电装置1是否正常启动。详细后述。
此外,在“稳态送电处理”中天线决定部1043决定送电对象发送天线时,天线控制部1041对送电部1042进行控制,持续向送电对象发送天线供给高频电力,停止向送电对象发送天线以外的发送天线11供给高频电力。详细后述。
此外,在“稳态送电处理”中,在针对启动状态的送电对象发送天线由异物检测部103检测到异物的情况下,天线控制部1041向通信部105输出错误信号,并且,使送电部1042停止向送电对象发送天线供给高频电力。详细后述。
此外,天线控制部1041在“稳态送电处理”中,判定启动状态的送电对象发送天线是否正在向受电装置21进行非接触供电,在判定为未向受电装置21进行非接触供电的情况下,向通信部105输出错误信号,并且,使送电部1042停止向送电对象发送天线供给高频电力。详细后述。
在“启动处理”中启动控制部101输出启动信号时,送电控制部104的送电部1042基于天线控制部1041的控制,开始向发送天线11供给高频电力。
此外,送电部1042在“稳态送电处理”中,基于天线控制部1041的控制,持续向送电对象发送天线供给高频电力,停止向送电对象发送天线以外的发送天线11供给高频电力。
在通信部105的响应接收部1051在“启动处理”的期间从受电设备2接收到响应信号的情况下,在“稳态送电处理”中,送电控制部104的天线决定部1043根据该响应信号,决定处于启动状态的多个发送天线中的送电对象发送天线。
天线决定部1043将决定出的送电对象发送天线的信息向天线控制部1041输出。
在“稳态送电处理”中,在送电部1042正在向送电对象发送天线供给高频电力的状态下,异物检测部103基于向送电对象发送天线供给高频电力的供给状态,检测存在于送电装置1与受电装置21之间的异物。具体而言,异物检测部103检测存在于送电对象发送天线与接收天线211之间的异物。
在实施方式1中,发送天线11与接收天线211之间是指,通过主要传递由发送天线11在启动状态下在空间产生的电磁波中的磁场而向受电设备2以非接触的形式进行供电的范围内的空间。
异物检测部103检测参数的变化,基于检测到的参数的变化,进行异物的检测。成为由异物检测部103检测变化的对象的参数是高频逆变器电路102的输入电压或输入电流等。
图3是示出在实施方式1中成为由异物检测部103检测变化的对象的参数与通过该参数的变化而检测的异物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如图3所示,异物检测部103例如将高频逆变器电路102的输入电压或输入电流作为参数,如以下那样检测异物。
·在电力或电流的减小大于预先设定的阈值(第1阈值)的情况下,检测到铝、铜或不锈钢等金属作为异物。另外,异物检测部103根据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来计算电力。
·在电力或电流的增加大于预先设定的阈值(第2阈值)的情况下,检测到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数字碟)、铁氧体或磁铁等磁性体作为异物。
·在电力或电流的减小小于预先设定的阈值(第3阈值)的情况下,检测到人体、动物或水等电介质作为异物。
这样,异物检测部103通过参数的变化而检测异物。此外,异物检测部103能够根据参数的变化,确定异物的种类。此外,异物检测部103能够通过图3所示的参数的组合,检测多个不同种类的异物。所检测的参数越多,异物检测精度越提高。
异物检测部103在检测到异物时,将检测到异物这一旨意的信息向送电控制部104输出。
通信部105使用无线通信,与受电设备2进行信息的收发。作为通信标准,例如使用Bluetooth或Zigbee等。
通信部105的响应接收部1051在“启动处理”中,接收从受电设备2发送的响应信号。
在能够从启动状态的发送天线11供电的区域设置有受电设备2的情况下,受电装置21的接收天线211接受电力,通过任意发送天线11开始向受电设备2进行非接触供电。开始了非接触供电的受电设备2通过通信部22,向送电控制装置10发送针对开始了非接触供电的响应信号。响应接收部1051接收由开始了非接触供电的受电设备2发送的响应信号。
另外,在存在多个被供电的受电设备2的情况下,从各个受电设备2发送响应信号,响应接收部1051接收各响应信号。响应接收部1051所接收的响应信号例如是标志,根据该响应信号,无法判断出该响应信号是从哪个受电设备2发送的响应信号。
响应接收部1051将接收到的响应信号向送电控制部104输出。
在“稳态送电处理”中,通信部105的错误通知部1052在从送电控制部104输出错误信号时,向受电设备2发送该错误信号。
如图2C所示,受电设备2具备受电装置21、通信部22、输出部23以及控制部24。受电装置21具备接收天线211。
通信部22具备响应发送部221和错误接收部222。
受电装置21经由接收天线211,接受来自发送天线11的电力。另外,受电装置21具备整流电路(省略图示)及DC/DC转换器(省略图示),在受电装置21中,将接收天线211接受的交流电力转换成直流电力。
受电装置21将接收天线211接受的电力向控制部24输出。控制部24通过从受电装置21输出的电力进行动作,控制受电设备2的各结构部。
通信部22使用无线通信,与送电控制装置10进行信息的收发。作为通信标准,例如使用Bluetooth或Zigbee等。
通信部22的响应发送部221在经由接收天线211及发送天线11而开始了从送电控制装置10向受电装置21的非接触供电的情况下,向送电控制装置10的通信部105发送响应信号。具体而言,当基于受电装置21接受的电力而使受电设备2进行动作时,控制部24对响应发送部221进行控制,使得响应发送部221发送响应信号。另外,在送电控制装置10中每次接通开关3时,在将发送天线11设为启动状态的“启动处理”时,进行响应发送部221向送电控制装置10的通信部105发送响应信号的动作。在送电控制装置10中,在响应接收部1051在“启动处理”的期间从该通信部22接收到响应信号的情况下,在“稳态送电处理”中,天线决定部1043根据从该通信部22接收到的响应信号,决定送电对象发送天线。
通信部22的错误接收部222接收从送电控制装置10发送的错误信号。另外,错误接收部222接收从送电控制装置10发送的错误信号的动作是在送电控制装置10中的“稳态送电处理”时进行的动作。
错误接收部222将接收到的错误信号向控制部24输出。在从错误接收部222输出错误信号时,控制部24使输出部23暂时输出错误信息。
输出部23是显示器或者电平表等,输出各种信息。
例如,输出部23输出受电设备2中的表示来自送电装置1的供电状态的信息。具体而言,受电设备2具备计测部(省略图示),该计测部计测受电装置21经由接收天线211及发送天线11从送电控制装置10接受的电力(以下称为“电力计测值”。)。控制部24根据电力计测值,对输出部23进行控制,使输出部23输出表示供电状态的信息。另外,作为计测部,例如使用电力计。
控制部24基于电力计测值,通过各种方法使输出部23输出表示供电状态的信息。
例如,在输出部23为显示器的情况下,输出部23以文字的形式显示电力计测值。此外,例如,在输出部23为电平表的情况下,输出部23以光的形式显示与电力计测值相应的供电状态。此外,例如,也可以将输出部23设为声音输出装置,以声音的形式输出与电力计测值相应的供电状态。
用户通过确认输出部23输出的表示供电状态的信息,能够掌握受电设备2与送电装置1的相对位置。具体而言,受电设备2与送电装置1的相对位置是接收天线211与发送天线11的相对位置。
此外,输出部23基于控制部24的控制,输出错误信息。
例如,在输出部23为显示器的情况下,输出部23显示错误消息。
控制部24控制受电设备2的各结构部。
对实施方式1的送电控制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4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送电控制装置10的动作的流程图。
另外,在使用了图4的以下的说明中,设为设置了送电装置1之后首次启动的情况来说明送电控制装置10的动作。
以下所说明的步骤ST401~步骤ST404及步骤ST409的动作是“启动处理”的动作,步骤ST405~步骤ST410的动作是“稳态送电处理”的动作。
启动控制部101进行等待,直至开关3从断开的状态被设为接通为止(步骤ST401的“否”的情况)。启动控制部101在开关3被接通后(步骤ST401的“是”的情况),将从商用电源供给的电力向高频逆变器电路102输出,并且,向送电控制部104输出启动信号。
在步骤ST401中从启动控制部101输出启动信号时,送电控制部104的天线控制部1041使送电部1042向全部的发送天线11供给高频电力(步骤ST402)。
这里,天线控制部1041判定送电装置1是否正常启动(步骤ST403)。具体而言,如果从高频逆变器电路102输出的高频电力的电压电平或电流电平达到预先设定的电压电平或电流电平,则天线控制部1041判定为送电装置1正常启动。
在天线控制部1041判定为送电装置1正常启动的情况下(步骤ST403的“是”的情况),进入步骤ST404。
天线控制部1041在判定为送电装置1未正常启动的情况下(步骤ST403的“否”的情况),使送电部1042断开高频电力的供给(步骤ST409)。
另外,在步骤ST409中,送电部1042正在进行的向全部发送天线11的高频电力的供给被断开。
之后,保持向发送天线11的高频电力的供给被断开的状态,直至用户再次将断开状态的开关3设为接通(步骤ST401)。
在步骤ST404中,作为在步骤ST402中送电部1042向发送天线11供给了高频电力的结果,通信部105的响应接收部1051判定是否接收到来自受电设备2的响应信号(步骤ST404)。
在步骤ST404中,在响应接收部1051未接收到响应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T404的“否”的情况),进入步骤ST409。
在步骤ST404中,在响应接收部1051接收到响应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T404的“是”的情况),响应接收部1051将接收到的响应信号向送电控制部104输出。
在步骤ST404中,当从响应接收部1051输出响应信号时,天线控制部1041开始“稳态送电处理”。具体而言,天线控制部1041决定多个发送天线11中的需要持续供给高频电力的发送天线11,开始进行如下处理,该处理用于对该发送天线11持续进行步骤ST402中使送电部1042进行的高频电力的供给。
送电控制部104的天线决定部1043根据步骤ST404中响应接收部1051从受电设备2接收到的响应信号,决定送电对象发送天线(步骤ST405)。
这里,针对天线决定部1043决定送电对象发送天线的方法,举出具体例来进行说明。
例如,在步骤ST404中,设为响应接收部1051从3台受电设备2接收到响应信号。
在该情况下,天线决定部1043基于各个发送天线11的非接触供电的状态,在全部的发送天线11中按照状态从好到坏的顺序确定3个发送天线11,将该3个发送天线11决定为送电对象发送天线。
天线决定部1043基于从高频逆变器电路102输出的高频电力的电压电平或电流电平,判断非接触供电状态即可。
此外,例如设为1个接收天线211跨越多个发送天线11而设置。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1个接收天线211跨越多个发送天线11是指如下状态:1个接收天线211与多个发送天线11的位置关系处于从该多个发送天线11中的任意发送天线11均向该1个接收天线211进行非接触供电这样的位置关系。
图5是说明在实施方式1中,接收天线211跨越发送天线11而设置的状态的一例的图像的图。
在图5中,示出接收天线X(211)跨越发送天线A(11a)和发送天线B(11b)而设置的一例的图像。
在该情况下,天线决定部1043基于发送天线11的非接触供电的状态,决定送电对象发送天线。
在图5的例子中,接收天线X(211)与发送天线B(11b)对置的范围大于接收天线X(211)与发送天线A(11a)对置的范围。因此,关于送电控制装置10向各发送天线11供给的高频电力,向发送天线11B(11b)供给的高频电力大于向发送天线11A(11a)供给的高频电力。即,发送天线B(11b)向接收天线X(211)的非接触供电的状态比发送天线A(11a)向接收天线X(211)的非接触供电的状态好。
天线决定部1043将非接触供电的状态比较好的发送天线B(11b)决定为送电对象发送天线。
天线决定部1043将决定出的送电对象发送天线的信息向天线控制部1041输出。
具体而言,例如,天线决定部1043对送电控制装置10在内部具有的各发送天线11的信息赋予送电对象标志。天线控制部1041通过送电对象标志来判断发送天线11是否为送电对象发送天线。
天线控制部1041使送电部1042持续向步骤ST405中由天线决定部1043决定出的送电对象发送天线供给高频电力,停止向送电对象发送天线以外的发送天线11供给高频电力(步骤ST406)。
由此,从送电对象发送天线向实际应被供电的受电设备2进行供电,另一方面,停止向送电对象发送天线以外的发送天线11供给高频电力,因此,不会辐射不需要的电磁波。
异物检测部103在送电部1042正在向送电对象发送天线供给高频电力的状态下,基于向送电对象发送天线供给高频电力的供给状态,检测存在于送电装置1与受电装置21之间的异物(步骤ST407)。
在步骤ST407中,异物检测部103在检测到异物时(步骤ST407的“是”的情况),将检测到异物这一旨意的信息向送电控制部104输出。
送电控制部104的天线控制部1041向通信部105输出错误信号(步骤ST410),进入步骤ST409。
通信部105的错误通知部1052在从天线控制部1041输出错误信号时,向受电设备2发送该错误信号。
在受电设备2中,通信部22的错误接收部222接收错误信号,并向控制部24输出该错误信号。控制部24在从错误接收部222输出错误信号时,使输出部23输出错误信息。另外,控制部24使错误信息暂时输出。输出错误信息的时间被预先设定。
另外,天线控制部1041在从异物检测部103输出检测到异物这一旨意的信息时,将对被检测到与受电装置21之间存在异物的送电对象发送天线赋予的送电对象标志初始化。
在异物检测部103在步骤ST407中检测到异物的情况下,当天线控制部1041向通信部105输出错误信号时,在步骤ST409中,天线控制部1041使送电部1042断开向送电对象发送天线以外的发送天线11的高频电力的供给。天线控制部1041通过送电对象标志来判断发送天线11是否为送电对象发送天线即可。
这里,针对步骤ST407~步骤ST410的动作,举出具体例进行说明。
例如,设为在地板上设置有4台受电设备2,并且,在4台受电设备2中的1台受电设备2之下夹着作为异物的DVD。在该情况下,从受电装置21仅发送3台受电设备的响应信号。但是,如上所述,在响应接收部1051中,无法判断出哪个响应信号是从哪个受电设备2发送的响应。即,在送电控制装置10中,无法判断正在从哪个送电对象发送天线向DVD进行不需要的非接触供电。
对此,送电控制装置10在开始了“稳态送电处理”之后,在步骤ST407中由异物检测部103进行异物检测,当检测到异物时,送电控制部104断开向送电对象发送天线以外的发送天线11的高频电力的供给。另外,针对被检测到异物的发送天线11,通过天线控制部1041而将送电对象标志初始化,不再判断为送电对象发送天线。
此时,在受电设备2中暂时输出错误信息,因此,用户检测到产生错误而不再向受电设备2供电,例如通过去除异物等而再次将开关3设为接通。于是,再次进行步骤ST401以后的处理。
这样,送电控制装置10在“稳态送电处理”中进行异物的检测,因此,例如能够降低持续向异物进行供电而使该异物成为高温所引起的用户的烧伤、异物的变形、熔融、着火或破损、或者由于异物着火而发生火灾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在步骤ST407中,在异物检测部103未检测到异物的情况下(步骤ST407的“否”的情况),进入步骤ST408。
在进行了非接触供电的受电设备2中,控制部24根据来自送电装置1的供电状态,使输出部23输出表示该供电状态的信息。
这里,例如,在假设输出部23是具备3个LED(第1LED、第2LED及第3LED)的LED电平表时,控制部24基于与电力计测值相应的供电状态,控制3个LED的点亮。
例如,当作为从送电装置1供电的电力而保证了1000W时,控制部24在电力计测值达到1000W的情况下(设为第1状态)、在电力计测值为500W以上且小于1000W的情况下(设为第2状态)、在电力计测值为200W以上且小于500W的情况下(设为第3状态)、或者在电力计测值小于200W的情况下(设为第4状态),分别使不同的LED点亮。
具体而言,控制部24在第1状态的情况下使第1LED~第3LED全部点亮,在第2状态的情况下使第1LED及第2LED点亮,在第3状态的情况下仅使第1LED点亮,在第4状态的情况下使哪一个LED都不点亮。
如上述的图5的例子那样,在接收天线211跨越多个发送天线11而设置的情况下,在受电设备2中,未供给作为从送电装置1供给的电力而保证的电力,因此,例如,使第1LED~第3LED中的1个或2个LED点亮。
用户如果观察到输出部23的点亮状态,则能够瞬时掌握正在被供给电力或者虽然正在被供给电力但电力不足这样的供电状况。
此外,用户通过输出部23的点亮状态,能够掌握送电装置1与受电设备2之间的相对位置。
用户例如如果观察输出部23的点亮状态并判断为受电设备2虽然正在被供给电力但电力不足,则使受电设备2移动,使该受电设备2移动至能够充分被供给电力的位置。
返回图4的流程图。
天线控制部1041判定送电对象发送天线是否正在向受电装置21进行非接触供电(步骤ST408)。
天线控制部1041基于从高频逆变器电路102输出的高频电力的电压电平或电流电平,判定送电对象发送天线是否正在向受电装置21进行非接触供电即可。
在步骤ST408中,在天线控制部1041判定为送电对象发送天线正在向受电装置21进行非接触供电的情况下(步骤ST408的“是”的情况),返回步骤ST405,重复进行“稳态送电处理”。具体而言,天线控制部1041使送电部1042持续向送电对象发送天线供给当前的高频电力。
因此,送电部1042持续向送电对象发送天线供给高频电力,持续停止向送电对象发送天线以外的发送天线11供给高频电力。
以后,向送电对象发送天线供给高频电力,并且在未产生异物检测等异常的期间,重复进行步骤ST405以后的“稳态送电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T408中,在天线控制部1041判定为送电对象发送天线未向受电装置21进行非接触供电的情况下(步骤ST408的“否”的情况),天线控制部1041判断为在非接触供电的状况中发生了异常,进入步骤ST410。另外,在存在多个送电对象发送天线的情况下,天线控制部1041如果判定为哪一个送电对象发送天线也未向受电装置21进行非接触供电,则判定为送电对象发送天线未向受电装置21进行非接触供电。
此时,天线控制部1041将对判定为未向受电装置21进行非接触供电的送电对象发送天线赋予的送电对象标志初始化。
例如,假设用户使受电设备2移动而改变了受电设备2的设置位置。于是,送电装置1与受电设备2的相对位置变动,有时无法从送电装置1向受电设备2的受电装置21进行非接触供电。这样,天线控制部1041判定为无法从送电装置1向受电装置21进行非接触供电。
进入步骤ST410后,天线控制部1041向通信部105输出错误信号(步骤ST410)。然后,天线控制部1041使送电部1042断开向送电对象发送天线的高频电力的供给(步骤ST409)。
用户识别到发生错误而不再向受电设备2供电,例如,如果当前的受电设备2的位置位于能够从任意发送天线11供电的区域之外,则使该受电设备2移动到该区域内之后,再次将开关3设为接通,或者,如果当前的受电设备2的位置位于该能够供电的区域内,则在使该受电设备2位于该位置的状态下再次将开关3设为接通。于是,再次进行步骤ST401以后的处理。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按照步骤ST405~步骤ST407的顺序进行了动作,但也可以在步骤ST405及步骤ST406之前进行步骤ST407的动作。
以上,设为送电控制装置10在设置后首次启动的情况而说明了送电控制装置10的动作。
以下,对送电控制装置10的启动为设置后第2次以后的情况下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送电控制装置10的启动为设置后第2次以后的情况下,在从启动控制部101输出启动信号并使送电部1042向发送天线11供给高频电力时已经存在正在从1个以上的送电对象发送天线进行非接触供电的1个以上的受电设备2的情况下,送电控制部104的天线控制部1041将该送电对象发送天线继续作为送电对象发送天线,使送电部1042向该送电对象发送天线以外的发送天线11供给高频电力(步骤ST401~步骤ST402)。天线控制部1041例如基于送电对象标志来确定送电对象发送天线即可。
如使用图4说明的那样,实施方式1的送电控制装置10针对一次决定的送电对象发送天线,例如只要不发生检测到异物或者由于受电设备2的移动而不能够向受电装置21进行非接触供电等异常现象,则持续供给高频电力。
如以上那样,在非接触供电***1000中,在开关3从断开的状态成为接通时,送电控制装置10向发送天线11进行一次高频电力的供给,当判断为不需要供给该高频电力时,以后不向不需要的发送天线11供给高频电力,直至断开状态的开关3再次成为接通。即,无需如上述的现有技术那样每隔固定时间进行送电。其结果是,能够降低向未设置受电设备2的区域定期地辐射的不需要的电磁波。由此,能够降低由于不需要的电磁波而对设置于该电磁波的附近的受电设备2造成影响的可能性。
此外,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在与非接触供电部对置地设置有需要稳态地供电的受电设备2的情况下,该受电设备2需要预先搭载有蓄电池,以备每隔固定时间断开供电之需。
与此相对,在实施方式1的送电控制装置10中,只要在向受电设备2供电的环境中未发生异常,则持续向一次决定的送电对象发送天线供给高频电力。因此,受电设备2即便未搭载蓄电池,也能够通过来自送电装置1的供电而持续使用。
此外,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在通常的供电动作中,每隔固定时间,将从非接触供电部向受电侧的送电设为接通,仅在将该送电设为接通时,通过从非接触供电部观察受电侧的阻抗的变化,来检测非接触受电部是否与该非接触供电部对置地配置。
在该情况下,在通常的供电动作中,例如,即便发生了非接触受电部与非接触供电部之间夹着异物的状态,也可能保持不变地连续地持续送电。当在夹着异物的状态下持续连续的送电时,在异物中通过磁力线而流动过电流,该异物可能发热。当异物成为高温时,例如,还可能引起用户的烧伤、异物的变形、熔融、着火或破损、或者由于异物的着火而发生火灾。
与此相对,实施方式1的送电控制装置10在稳态送电处理中进行异物的检测,因此,例如,能够降低异物成为高温所引起的用户的烧伤、异物的变形、熔融、着火或破损、或者由于异物的着火而发生火灾的可能性。
此外,实施方式1的送电控制装置10在决定送电对象发送天线时,不进行观察受电侧的阻抗的检测,因此,即便在MHz频带以上的高频传输中,电路规模也不会变大,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及低成本化。
此外,实施方式1的送电控制装置10具备异物检测部103,在送电控制装置10内完成异物检测动作,因此,与在送电控制装置10能够经由发送天线11供电的区域是否存在受电装置21无关,能够进行异物的检测。
此外,例如,以往已知有向智能手机进行非接触供电的技术,但在该技术中,需要由智能手机所搭载的蓄电池进行当将智能手机放置于送电装置上时在送电装置侧认证智能手机的动作。即,在现有技术中,要接受非接触供电的受电设备自身需要蓄电池。
与此相对,在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供电***1000中,送电控制装置10与照明等的开关3联动地开始向受电设备2进行非接触供电,能够利用通过该非接触供电而供给的电力来进行受电设备2的认证。因此,在受电设备2侧无需蓄电池。
此外,在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供电***1000中,照明设备的开关3与送电控制装置10联动。由于通常照明设备的开关3在一日内被用户操作数次,因此,非接触供电***1000能够在用户不会特别意识到的情况下执行“启动处理”。
在此基础上,照明设备的开关3通常存在于用户容易操作的位置,因此,用户意图地使非接触供电***1000执行“启动处理”也是容易的。
图6A、图6B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送电控制装置10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
在实施方式1中,启动控制部101、异物检测部103、送电控制部104以及通信部105的功能由处理电路601实现。即,送电控制装置10具备用于进行如下控制的处理电路601:在开关3被设为接通时,决定用于向受电设备2所具备的受电装置21供给高频电力的送电对象发送天线,经由该送电对象发送天线进行供电,使该送电对象发送天线以外的发送天线11停止供给高频电力。
处理电路601可以如图6A所示是专用硬件,也可以如图6B所示是执行存储器606所存储的程序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605。
在处理电路601是专用硬件的情况下,处理电路601例如对应于单一电路、复合电路、程序化的处理器、并行程序化的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它们的组合。
在处理电路601是CPU605的情况下,启动控制部101、异物检测部103、送电控制部104以及通信部105的功能通过软件、固件、或者软件与固件的组合来实现。即,启动控制部101、异物检测部103、送电控制部104以及通信部105通过执行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602、存储器606等所存储的程序的CPU605、或者***LSI(Large-ScaleIntegration:大规模集成)等处理电路来实现。此外,HDD602或存储器606等所存储的程序也可以说是使计算机执行启动控制部101、异物检测部103、送电控制部104以及通信部105的步骤、方法的程序。这里,存储器606例如对应于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闪存、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等非易失性或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磁盘、软盘、光盘、高密度盘、迷你盘、或者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数字碟)等。
另外,关于启动控制部101、异物检测部103、送电控制部104以及通信部105的功能,也可以由专用硬件实现一部分,由软件或固件实现一部分。例如,关于启动控制部101,由作为专用硬件的处理电路601实现其功能,关于异物检测部103、送电控制部104以及通信部105,能够通过处理电路读出并执行存储器606所存储的程序来实现其功能。
此外,送电控制装置10具有与开关3或受电设备2等进行通信的输入接口装置603及输出接口装置604。
此外,送电控制装置10具备高频逆变器电路102(在图6A及图6B中省略图示)。
此外,实施方式1的受电设备2也具有图6A、图6B所示的硬件结构。使用图6A、图6B,对实施方式1的受电设备2的硬件结构的一例进行说明。
在实施方式1中,通信部22与控制部24的功能由处理电路601实现。即,受电设备2具备用于进行如下控制的处理电路601:使送电装置1发送用于向多个发送天线11供给高频电力的启动信号,并通过从送电装置1供给的电力进行动作。
处理电路601可以如图6A所示是专用硬件,也可以如图6B所示是执行存储器606所存储的程序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605。
在处理电路601是专用硬件的情况下,处理电路601例如对应于单一电路、复合电路、程序化的处理器、并行程序化的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它们的组合。
在处理电路601是CPU605的情况下,通信部22和控制部24的功能通过软件、固件、或者软件与固件的组合来实现。即,通信部22和控制部24通过执行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602、存储器606等所存储的程序的CPU605、或者***LSI(Large-ScaleIntegration:大规模集成)等处理电路来实现。此外,HDD602或存储器606等所存储的程序也可以说是使计算机执行通信部22和控制部24的步骤、方法的程序。这里,存储器606例如对应于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闪存、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等非易失性或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磁盘、软盘、光盘、高密度盘、迷你盘、或者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数字碟)等。
另外,关于通信部22和控制部24的功能,可以由专用硬件实现一部分,由软件或固件实现一部分。例如,关于通信部22,能够由作为专用硬件的处理电路601实现其功能,关于控制部24,能够通过处理电路读出并执行存储器606所存储的程序来实现其功能。
此外,受电设备2具有与送电装置1等外部装置进行通信的输入接口装置603及输出接口装置604。
此外,受电设备2具备接收天线211(在图6A及图6B中省略图示)。
此外,受电设备2具备输出装置(在图6A及图6B中省略图示)。输出装置是显示器、电平表或者声音输出装置等。
如以上那样,根据实施方式1,送电控制装置10构成为具备:送电部1042,其与外部开关(开关3)联动,当外部开关***作时,该送电部1042开始向多个发送天线11进行电力供给;以及天线决定部1043,其决定开始了电力供给的多个发送天线11中的、使来自送电部1042的电力供给持续的送电对象发送天线。因此,能够降低向未设置从送电装置1供电的受电设备2的区域辐射的不需要的电磁波。由此,能够降低由于不需要的电磁波而对设置于该电磁波的附近的受电设备2造成影响的可能性。
此外,在送电控制装置10中,天线控制部1041在使送电部1042向送电对象发送天线进行电力供给后,持续使送电部1042向送电对象发送天线进行电力供给的状态,并且持续使送电部1042停止向送电对象发送天线以外的发送天线进行电力供给的状态,直至外部开关再次***作为止。
只要向受电设备2供电的环境不发生异常,则持续向一次决定的送电对象发送天线供给高频电力,因此,受电设备2即便未搭载蓄电池,也能够通过来自送电装置1的供电而持续使用。
此外,送电控制装置10的启动控制部101通过外部开关被设为接通而输出启动信号。与开关3联动地开始向受电设备2进行非接触供电,并利用通过该非接触供电而供给的电力来进行受电设备2的认证,因此,在受电设备2侧无需蓄电池。
此外,送电控制装置10在稳态送电处理中进行异物的检测,因此,例如能够降低异物成为高温所引起的用户的烧伤、异物的变形、熔融、着火或破损、或者由于异物着火而发生火灾的可能性。
此外,送电控制装置10具备异物检测部103,该异物检测部103在送电部1042正在向送电对象发送天线进行电力供给的状态下,基于向送电对象发送天线进行的电力供给的状态,检测存在于发送天线与受电设备2所具备的接收天线211之间的异物,天线控制部1041在异物检测部103检测到异物的情况下,使送电部1042停止向送电对象发送天线供给电力。
由于在送电控制装置10内完成异物检测动作,因此,与在送电控制装置10能够经由发送天线11供电的区域是否存在受电装置21无关,能够进行异物的检测。
此外,由于送电控制装置10在决定送电对象发送天线时不进行观察受电侧的阻抗的检测,因此,即便在MHz频带以上的高频传输中,电路规模也不会变大,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及低成本化。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在非接触供电***1000中,送电装置1从1个送电控制装置10向多个发送天线11供给高频电力。
在实施方式2中,针对在送电装置1中具备与多个发送天线11分别对应的送电控制装置10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7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非接触供电***1000中的送电装置1a及受电设备2的结构例的图。
实施方式2的非接触供电***1000在送电装置1a具备与多个发送天线11分别对应的送电控制装置10这一点与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供电***1000不同。送电控制装置10与发送天线11例如通过缆线而连接。
关于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供电***1000是同样的,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此外,送电装置1a所具备的各送电控制装置10的具体结构分别与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图2B说明的送电控制装置10的具体结构是同样的,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另外,在图7中,省略了各送电控制装置10所具备的各结构部的记载。
在图7中,各送电控制装置10设置于发送天线11的外部并与对应的发送天线11连接,但也可以向发送天线11组入送电控制装置10而使其成为一体型的发送天线。
对实施方式2的送电控制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2的送电控制装置10的动作流程与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图4说明的送电控制装置10的动作流程基本上相同,因此,使用图4,对实施方式2的送电控制装置10的具体动作进行说明。
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各送电控制装置10进行以下说明的动作。
在以下的说明中,设为在设置了送电装置1a之后首次启动的情况来说明送电控制装置10的动作。
启动控制部101进行等待,直至将开关3从断开的状态被设为接通为止(步骤ST401的“否”的情况),启动控制部101在开关3被设为接通后(步骤ST401的“是”的情况)进行启动信号的输出等。具体动作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动作是同样的,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步骤ST401中从启动控制部101输出启动信号时,送电控制部104的天线控制部1041使送电部1042向对应的发送天线11供给高频电力(步骤ST402)。
这里,天线控制部1041判定送电装置1a是否正常启动(步骤ST403)。具体动作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动作是同样的,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天线控制部1041判定为送电装置1a正常启动的情况下(步骤ST403的“是”的情况),进入步骤ST404。
天线控制部1041在判定为送电装置1a未正常启动的情况下(步骤ST403的“否”的情况),使送电部1042断开高频电力的供给(步骤ST409)。
另外,在步骤ST409中,送电部1042正在进行的向对应的发送天线11的高频电力的供给被断开。
之后,保持向发送天线11的高频电力的供给被断开的状态,直至用户再次将断开状态的开关3设为接通(步骤ST401)。
在步骤ST404中,通信部105的响应接收部1051判定是否接收到从受电设备2发送的响应信号(步骤ST404)。
在实施方式2中,受电设备2向全部送电控制装置10发送响应信号。
因此,即便在某个送电控制装置10的响应接收部1051接收到响应信号的情况下,该响应信号也不限于基于受电设备2从如下的发送天线11接受到非接触供电而产生的响应信号,该发送天线11是在步骤ST402中由该送电控制装置10的送电部1042供给了高频电力的发送天线11。
在步骤ST404中,在响应接收部1051接收不到响应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T404的“否”的情况),进入步骤ST409。
在步骤ST404中,在响应接收部1051接收到响应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T404的“是”的情况),响应接收部1051将接收到的响应信号向送电控制部104输出。
在步骤ST404中,当从响应接收部1051输出响应信号时,天线控制部1041开始进行“稳态送电处理”。具体而言,天线控制部1041在对应的发送天线11是需要持续供给高频电力的发送天线11的情况下,开始用于向该发送天线11持续进行在步骤ST402中由送电部1042进行的高频电力的供给的处理。
送电控制部104的天线决定部1043根据在步骤ST404中由响应接收部1051从受电设备2接收到的响应信号,决定送电对象发送天线(步骤ST405)。
该步骤ST405的具体动作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步骤ST405的具体动作不同。
在实施方式2中,送电控制装置10仅向对应的1个发送天线11供给高频电力,因此,与向多个发送天线11供给高频电力的供给状态相比,天线决定部1043无法判断该对应的发送天线11是否为送电对象发送天线。
对此,天线决定部1043基于预先设定的阈值(第4阈值),根据用于向对应的发送天线11供给高频电力的电压电平或电流电平是否超过了该第4阈值,来判断对应的发送天线11是否为送电对象发送天线。关于电压电平或电流电平是否超过了第4阈值的判断,能够由用户适当设定天线决定部1043是判断是否大于第4阈值,还是判断是否小于第4阈值。
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将使送电装置1a所具备的各送电控制装置10同时启动作为前提。在该前提下,如上所述,与向多个发送天线11供给高频电力的供给状态相比,无法判断发送天线11是否为送电对象发送天线,天线决定部1043基于第4阈值来判断送电对象发送天线。但是,不限于此,在送电装置1a中,也能够对各送电控制装置10的启动设置时间差。在该情况下,在送电装置1a中,能够识别与受电设备2对应的送电状态。
当天线决定部1043将对应的发送天线11决定为送电对象发送天线时,天线控制部1041使送电部1042持续向该送电对象发送天线供给高频电力。另一方面,在天线决定部1043未将对应的发送天线11决定为送电对象发送天线的情况下,天线控制部1041使送电部1042停止向对应的发送天线11供给高频电力(步骤ST406)。
异物检测部103在送电部1042正在向送电对象发送天线供给高频电力的状态下,基于向送电对象发送天线供给高频电力的状态,检测存在于送电装置1与受电装置21之间的异物(步骤ST407)。
在步骤ST407中,异物检测部103在检测到异物时(步骤ST407的“是”的情况),将检测到异物这一旨意的信息向送电控制部104输出。
送电控制部104的天线控制部1041向通信部105输出错误信号(步骤ST410)。
通信部105的错误通知部1052在从天线控制部1041输出错误信号时,向受电设备2发送该错误信号。
在受电设备2中,通信部22的错误接收部222接收错误信号并向控制部24输出该错误信号。在实施方式2中,受电设备2与各送电控制装置10进行通信。在受电设备2中,控制部24在错误接收部222接收到从各送电控制装置10输出的错误信号时,判断向受电装置21供给的电压电平是否为正常范围。控制部24在向受电装置21供给的电压电平为正常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在具备该控制部24的受电设备2的接收天线211与发送天线11之间未检测到异物。但是,控制部24无法判断出在具备该控制部24的受电设备2以外的哪个受电设备2中在接收天线211与发送天线11之间检测到异物。对此,控制部24无法确定在哪一个发送天线11中检测到异物,但将检测到异物这一旨意的错误信息向输出部23输出。
另一方面,控制部24在判断为向受电装置21供给的电压电平低于正常范围的情况下,将在具备该控制部24的受电设备2的接收天线211与发送天线11之间检测到异物这一旨意的错误信息向输出部23输出。
另外,如上所述,在送电装置1a中对各送电控制装置10的启动设置时间差的情况下,在受电设备2中,能够识别来自与该受电设备2对应的送电装置1a的送电状态,因此,控制部24即便在向受电装置21供给的电压电平为正常范围的情况下,也能够确定在哪个受电设备2中在接收天线211与发送天线11之间检测到异物。
此外,控制部24使错误信息暂时输出。输出错误信息的时间被预先设定。
此外,在实施方式2中,在受电设备2中,控制部24在使错误信息暂时输出后,向各送电控制装置10的通信部105发送发生了错误这一旨意的信息。具体而言,控制部24无法确定在哪一个发送天线11中检测到异物,但向各送电控制装置10的通信部105发送发生了因检测到异物而造成的错误这一旨意的信息。或者,控制部24向送电控制装置10的通信部105输出发生了错误这一旨意的信息,其中,该错误是由于在具备该控制部24的受电设备2的接收天线211与发送天线11之间检测到异物而造成的错误,该送电控制装置10正在向对应的发送天线11供给高频电力。这样,在发生了从控制部24向各送电控制装置10的通信部105发送的发生了错误这一旨意的信息中存在2种情况。
送电控制装置10在通信部105从受电设备2接收到发生了错误这一旨意的信息时,如果正在向送电对象发送天线供给高频电力,则将该高频电力的供给断开。
具体而言,虽然从受电设备2无法确定在哪一个发送天线11中检测到异物,但在从受电设备2发送了发生因检测到异物而造成的错误这一旨意的信息的情况下,在全部的送电控制装置10中,将高频电力的供给断开。即,在从发送天线11正在向受电装置21进行非接触供电、且在受电设备2侧判断为向受电装置21供给的电力的电压电平处于正常范围的情况下,在全部的送电控制装置10中,将高频电力的供给断开。但是,送电控制装置10在发送天线11已经被决定为送电对象发送天线的情况下,不断开向该送电对象发送天线的高频电力的供给。
另一方面,在从受电设备2发送了发生由于在该受电设备2具备的接收天线211与发送天线11之间检测到异物而造成的错误这一旨意的信息的情况下,在如下的送电控制装置10中将高频电力的供给断开,该送电控制装置10正在向与该受电设备2具备的接收天线211对应的发送天线11供给该高频电力。
在步骤ST407中,在异物检测部103未检测到异物的情况下(步骤ST407的“否”的情况),并且在未从受电设备2接收到发生了错误这一旨意的信息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T408。
天线控制部1041判定送电对象发送天线是否正在向受电装置21进行非接触供电(步骤ST408)。
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在对应的发送天线11不是送电对象发送天线的情况下,跳过该步骤ST408,返回步骤ST401。
在步骤ST408中,在天线控制部1041判定为送电对象发送天线正在向受电装置21进行非接触供电的情况下(步骤ST408的“是”的情况),返回步骤ST405,重复进行“稳态送电处理”。
因此,如果送电部1042所对应的发送天线11是送电对象发送天线,则送电部1042持续向该送电对象发送天线供给高频电力,如果送电部1042所对应的发送天线11不是送电对象发送天线,则送电部1042持续停止向发送天线11供给高频电力(步骤ST408的“否”的情况)。
然后,重复进行步骤ST405以后的稳态送电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T408中,在天线控制部1041判定为送电对象发送天线未向受电装置21进行非接触供电的情况下(步骤ST408的“否”的情况),天线控制部1041向通信部105输出错误信号(步骤ST410)。
通信部105的错误通知部1052在从天线控制部1041输出错误信号时,向受电设备2发送该错误信号。
在受电设备2中,通信部22的错误接收部222接收错误信号并向控制部24输出该错误信号。控制部24使错误信息暂时输出。控制部24使错误信息暂时输出的具体动作与上述的从送电控制部104的天线控制部1041输出了检测到异物这一旨意的错误信号的情况是同样的,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此外,控制部24在使错误信息暂时输出后,向各送电控制装置10的通信部105发送发生了错误这一旨意的信息。控制部24向通信部105发送发生了错误这一旨意的信息的具体动作与上述的从送电控制部104的天线控制部1041输出了检测到异物这一旨意的错误信号的情况是同样的,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送电控制装置10在通信部105从受电设备2接收到发生了错误这一旨意的信息时,如果正在向送电对象发送天线供给高频电力,则将该高频电力的供给断开。在送电控制装置10中,将高频电力的供给断开的具体动作与上述的从送电控制部104的天线控制部1041输出了检测到异物这一旨意的错误信号的情况是同样的,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受电设备2中无法确定未向受电装置21进行非接触供电的受电设备2的情况下,在全部的送电控制装置10中,将高频电力的供给断开。此外,在受电设备2中能够确定未向受电装置21进行非接触供电的受电设备2的情况下,仅在如下的送电控制装置10中断开高频电力的供给,该送电控制装置10正在向与未进行该非接触供电的受电装置21的接收天线211对应的发送天线11供给该高频电力。
这里,例如设想送电对象发送天线由于受电设备2被移动等而不能向该受电设备2的受电装置21进行非接触供电。在该情况下,在受电设备2侧,向受电装置21供给的电力的电压电平低于正常范围,控制部24能够确定在具备该控制部24的受电设备2中不能再进行非接触供电。因此,仅在如下的送电控制装置10中断开高频电力的供给,该送电控制装置10正在向与未进行该非接触供电的受电装置21的接收天线211对应的发送天线11供给该高频电力。
以上,设为送电控制装置10在设置后首次启动的情况而说明了送电控制装置10的动作。
以下,对送电控制装置10的启动为设置后第2次以后的情况下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送电控制装置10的启动为设置后第2次以后的情况下,在从启动控制部101输出启动信号并使送电部1042向对应的发送天线11供给高频电力时,对应的发送天线11已经是送电对象发送天线的情况下,送电控制部104的天线控制部1041将该送电对象发送天线继续作为送电对象发送天线。然后,送电控制装置10结束“启动处理”,跳过步骤ST403~步骤ST404,进入步骤ST405。
天线控制部1041在对应的发送天线11不是送电对象发送天线的情况下,使送电部1042向该发送天线11供给高频电力(步骤ST401~步骤ST402)。
如以上那样,在实施方式2的非接触供电***1000中,在送电装置1a中具备与多个发送天线11分别对应的送电控制装置10。
与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供电***1000的送电装置1相比,需要具备多个送电控制装置10,因此,送电装置1a的结构变得复杂,部件个数增加。但是,在以高频下的电力传输为前提的非接触供电***1000中,能够构成与发送天线11各自的输入阻抗对应的送电控制装置10的动作特性,因此,能够得到电力损耗变少等的高频特性。
如以上那样,根据实施方式2,在非接触供电***1000中,具备与多个发送天线11分别对应的送电控制装置10。因此,在以高频下的电力传输为前提的非接触供电***1000中,能够构成与发送天线11各自的输入阻抗对应的送电控制装置10的动作特性,因此,能够得到电力损耗变少等的高频特性。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中,非接触供电***1000采用了谐振型的非接触供电方式,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电磁感应方式。
另外,在非接触供电***中,例如在采用了电磁感应方式的情况下,当未与送电装置对置地配置受电设备时,不能从送电装置进行供电。因此,在送电装置设置于地板下等情况下,需要在地板的表面预先进行表示送电装置的设置位置的显示等,使得知晓送电装置的位置。
与此相对,在谐振型的非接触供电方式中,如上所述,在送电装置不位于与受电设备对置的位置的情况下,能够输出送电装置与受电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搜索受电设备的设置位置,以便用户在提高供电效率的位置处设置受电设备。因此,无需在地板的表面预先进行表示送电装置的设置位置的显示等,能够对地板的外观性不造成影响。
此外,在以上的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中,送电控制装置10的响应接收部1051根据从受电设备2接收到的响应信号,无法确定该响应信号是从哪个受电设备2发送的。
但是,例如,受电设备2也能够对该受电设备2赋予预先设定的标准码而发送响应信号。在该情况下,送电控制装置10如果基于标准码则能够确定发送了响应信号的受电设备2。
如果能够确定受电设备2,则送电控制装置10还能够判断由该受电设备2标准消耗的电力。
这样,送电控制装置10基于向发送天线11供给高频电力的供给状态和上述标准消耗的电力,能够决定将哪个发送天线11作为与哪个受电设备2对应的送电对象发送天线而持续供给高频电力。
此外,在以上的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中,送电控制装置10具备启动控制部101、高频逆变器电路102、异物检测部103、通信部105以及送电控制部104,但该结构不是必须的。送电控制装置10至少具备送电部1042和天线决定部1043即可。
此外,在以上的实施方式2中,在送电装置1a中,与多个发送天线11分别对应地具备图2B所示的送电控制装置10,但这只不过是一例。在实施方式2中,在送电装置1a中,与多个发送天线11分别对应地至少具备高频逆变器电路102、启动控制部101、送电部1042、响应接收部1051、天线决定部1043及天线控制部1041即可。
此外,在以上的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中,当用户将开关3设为接通时,送电控制装置10与该开关3的动作联动地开始进行以上说明的发送天线11的启动等处理。但是,这只不过是一例,例如,在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中也可以是,当用户将开关3设为断开时,送电控制装置10与该开关3的动作联动地开始进行发送天线11的启动等处理。此外,例如,在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中也可以是,在用户将开关3设为接通时以及用户将开关3设为断开时这两方的情况下,送电控制装置10与该开关3的动作联动地开始进行发送天线11的启动等处理。
另外,本申请发明在该发明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实施方式的自由组合、或者各实施方式的任意的结构要素的变形、或者在各实施方式中省略任意的结构要素。
产业利用性
本发明的送电控制装置在非接触供电***中,能够降低向未设置从送电装置供电的受电设备的区域辐射的不需要的电磁波,因此,例如能够应用于在可设置多个受电设备的构造物中的非接触供电***中使用的送电控制装置。
标号说明
1、1a送电装置,2受电设备,2a电视机,2b台灯,3开关,10送电控制装置,11发送天线,101启动控制部,102高频逆变器电路,103异物检测部,104送电控制部,1041天线控制部,1042送电部,1043天线决定部,105通信部,1051响应接收部,1052错误通知部,21受电装置,211接收天线,22通信部,221响应发送部,222错误接收部,23输出部,24控制部,601处理电路,602HDD,603输入接口装置,604输出接口装置,1000非接触供电***。

Claims (14)

1.一种非接触供电用的送电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非接触供电用的送电控制装置具备:
送电部,其与外部开关联动,在所述外部开关***作时,该送电部开始向多个发送天线进行电力供给;以及
天线决定部,其决定开始了所述电力供给的所述多个发送天线中的、使来自所述送电部的所述电力供给持续的送电对象发送天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供电用的送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接触供电用的送电控制装置具备启动控制部,该启动控制部与所述外部开关的操作联动地输出启动信号,
当所述启动控制部输出所述启动信号时,所述送电部开始向所述多个发送天线进行所述电力供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供电用的送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接触供电用的送电控制装置具备响应接收部,该响应接收部接收开始了基于如下的发送天线而进行的非接触供电的受电设备所发送的响应信号,其中,该发送天线是开始了所述电力供给的所述多个发送天线中的任意发送天线,
所述天线决定部在所述响应接收部接收到所述响应信号的情况下,根据该响应信号来决定所述送电对象发送天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供电用的送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接触供电用的送电控制装置具备天线控制部,该天线控制部使所述送电部持续向所述天线决定部决定出的所述送电对象发送天线进行所述电力供给,并使所述送电部停止针对所述送电对象发送天线以外的发送天线的所述电力供给。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接触供电用的送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启动控制部通过所述外部开关被设为接通或断开而输出所述启动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供电用的送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决定部基于所述送电部向所述发送天线进行的所述电力供给的状态,决定所述送电对象发送天线。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接触供电用的送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接触供电用的送电控制装置具备异物检测部,在所述送电部正在向所述送电对象发送天线进行所述电力供给的状态下,该异物检测部基于向所述送电对象发送天线进行的所述电力供给的状态,检测存在于所述发送天线与开始了基于任意发送天线而进行的非接触供电的受电设备所具备的接收天线之间的异物,
所述天线控制部在所述异物检测部检测到所述异物的情况下,使所述送电部停止向所述送电对象发送天线进行的所述电力供给。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接触供电用的送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控制部在使所述送电部向所述送电对象发送天线进行所述电力供给后,持续使所述送电部向所述送电对象发送天线进行所述电力供给的状态,并且持续使所述送电部停止向所述送电对象发送天线以外的发送天线进行所述电力供给的状态,直至所述外部开关再次***作为止。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接触供电用的送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控制部在所述送电部开始向所述多个发送天线进行所述电力供给时,在存在已经由所述天线决定部决定为所述送电对象发送天线的发送天线的情况下,开始向除了该送电对象发送天线之外的发送天线进行所述电力供给。
10.一种非接触供电用的送电控制方法,其具备如下步骤:
送电部与外部开关联动,在所述外部开关***作时,开始向多个发送天线进行电力供给;以及
天线决定部决定开始了所述电力供给的所述多个发送天线中的、使来自所述送电部的所述电力供给持续的送电对象发送天线。
11.一种非接触供电用的送电装置,其中,
所述非接触供电用的送电装置具备:
多个发送天线,它们能够以非接触的形式向接收天线供电;以及
送电控制装置,
所述送电控制装置具有:
送电部,其与外部开关联动,在所述外部开关***作时,该送电部开始向所述多个发送天线进行电力供给;以及
天线决定部,其决定开始了所述电力供给的所述多个发送天线中的、使来自所述送电部的所述电力供给持续的送电对象发送天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非接触供电用的送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接触供电用的送电装置具备与所述多个发送天线分别对应的所述送电控制装置。
13.一种非接触供电***,其中,
所述非接触供电***具备:
受电装置,其具有接收天线;
多个发送天线,它们能够以非接触的形式向所述接收天线供电;以及
送电控制装置,
所述送电控制装置具有:
送电部,其与外部开关联动,在所述外部开关***作时,该送电部开始向所述多个发送天线进行电力供给;以及
天线决定部,其决定开始了所述电力供给的所述多个发送天线中的、使来自所述送电部的所述电力供给持续的送电对象发送天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非接触供电***,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天线是用于通过谐振型非接触供电方式对受电设备进行非接触供电的发送天线。
CN201880096542.XA 2018-08-21 2018-08-21 非接触供电用的送电控制装置、非接触供电用的送电控制方法及非接触供电*** Pending CN11256759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30812 WO2020039499A1 (ja) 2018-08-21 2018-08-21 非接触給電用の送電制御装置、非接触給電用の送電制御方法、および、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7593A true CN112567593A (zh) 2021-03-26

Family

ID=69593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6542.XA Pending CN112567593A (zh) 2018-08-21 2018-08-21 非接触供电用的送电控制装置、非接触供电用的送电控制方法及非接触供电***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52029A1 (zh)
EP (1) EP3826139A1 (zh)
JP (1) JP6687294B1 (zh)
CN (1) CN112567593A (zh)
SG (1) SG11202101595RA (zh)
WO (1) WO2020039499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00119A1 (en) * 2007-02-16 2008-08-2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ower reception control device, power transmission control device, non-contact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power reception device,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instrument
US20090033280A1 (en) * 2006-01-31 2009-02-05 Sung-Uk Choi Contact-less power supply, contact-less charger systems and method for charging rechargeable battery cell
US20100259401A1 (en) * 2007-10-09 2010-10-14 Powermat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ductive power provision over an extended surface
WO2012095896A1 (ja) * 2011-01-11 2012-07-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及び位置ずれ検知装置
US20130285464A1 (en) * 2012-04-26 2013-10-3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Ltd. Power feeding system and power feeding method
CN103814502A (zh) * 2011-09-21 2014-05-2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非接触送电装置、非接触受电装置以及非接触送受电***
US20150244176A1 (en) * 2012-09-07 2015-08-27 Access Business Group International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bidirectional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17826A (ja) * 1999-01-29 2000-08-0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手術装置
JP4318044B2 (ja) * 2005-03-03 2009-08-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電力供給装置および方法、受電装置および方法、記録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07014169A (ja) * 2005-07-04 2007-01-18 Nippon Eco System Kk 配電システム
JP5314278B2 (ja) 2007-12-25 2013-10-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JP2011229265A (ja) * 2010-04-19 2011-11-10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非接触電力伝送装置
JP6089372B2 (ja) * 2013-08-19 2017-03-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JP6634261B2 (ja) * 2015-10-15 2020-01-22 ローム株式会社 送電装置及び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33280A1 (en) * 2006-01-31 2009-02-05 Sung-Uk Choi Contact-less power supply, contact-less charger systems and method for charging rechargeable battery cell
US20080200119A1 (en) * 2007-02-16 2008-08-2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ower reception control device, power transmission control device, non-contact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power reception device,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instrument
US20100259401A1 (en) * 2007-10-09 2010-10-14 Powermat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ductive power provision over an extended surface
WO2012095896A1 (ja) * 2011-01-11 2012-07-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及び位置ずれ検知装置
CN103814502A (zh) * 2011-09-21 2014-05-2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非接触送电装置、非接触受电装置以及非接触送受电***
US20130285464A1 (en) * 2012-04-26 2013-10-3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Ltd. Power feeding system and power feeding method
US20150244176A1 (en) * 2012-09-07 2015-08-27 Access Business Group International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bidirectional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26139A4 (en) 2021-05-26
SG11202101595RA (en) 2021-03-30
EP3826139A1 (en) 2021-05-26
JPWO2020039499A1 (ja) 2020-09-10
JP6687294B1 (ja) 2020-04-22
US20210152029A1 (en) 2021-05-20
WO2020039499A1 (ja) 2020-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84403C2 (ru) Беспроводная индуктивная передача мощности
KR101253670B1 (ko) 다중 안테나를 이용한 무선 전력 전송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9306398B2 (en) Input/output apparatus and remote control apparatus
EP3467997A1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therefor
CN107408833B (zh) 感应功率发射器
CN108521841A (zh) 支持多个模式的无线电力发射器
CN108122668B (zh) 感应共振整合型无线充电发射器的线圈结构及控制方法
KR102506519B1 (ko) 스마트 테이블
EP2919357B1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on method
JPWO2015097807A1 (ja) 共振型送信電源装置及び共振型送信電源システム
KR20170127885A (ko) 무선 충전 방법 및 그를 위한 장치 및 시스템
JP2011160547A (ja) 給電装置及び給電制御方法
KR20170050991A (ko) 무선 전력 송신기
US20190181693A1 (en) Non-contact power receiving device and non-contact power transmitting device
CN112567593A (zh) 非接触供电用的送电控制装置、非接触供电用的送电控制方法及非接触供电***
JP6707173B1 (ja) 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非接触給電用の受電機器、および、非接触給電用の受電機器による非接触給電開始に関する信号送信方法
JP6152629B2 (ja) 非接触受電装置及び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US20180166905A1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method for controlling wireless power recep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method therefor
KR101730157B1 (ko) 자기장의 다중 동기를 이용한 광역 무선전력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KR101804409B1 (ko) 무선 전력 송신기
KR20170068167A (ko) 무선 전력 송신기의 송신 코일 형성 장치, 송신 코일 모듈, 및 이의 제작방법
US11684208B2 (en) Split-type cooking applian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2014103788A (ja) 充電器、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9106850A (ja) 非接触受電装置及び非接触送電装置
KR20230111979A (ko) 무선 전력 송신 장치, 무선 전력 수신 장치, 및 이의 동작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