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57826A - 基于高密度石墨烯互连网络结构的热界面材料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高密度石墨烯互连网络结构的热界面材料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57826A
CN112457826A CN202011545541.4A CN202011545541A CN112457826A CN 112457826 A CN112457826 A CN 112457826A CN 202011545541 A CN202011545541 A CN 202011545541A CN 112457826 A CN112457826 A CN 1124578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phene
copper powder
copper
interconnection network
thermal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4554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亮
汪小知
叶启开
王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Yingxiji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Yingxiji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Yingxiji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Yingxiji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4554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57826A/zh
Publication of CN1124578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578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5/00Heat-transfer, heat-exchange or heat-storage materials, e.g. refrigerants; Material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eat or cold by chemical reactions other than by combustion
    • C09K5/08Materials not undergoing a change of physical state when used
    • C09K5/14Solid materials, e.g. powdery or granula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密度石墨烯互连网络结构的热界面材料制备方法。主要通过微米或纳米级粒径的铜粉作为生长基底,借助高温使铜粉烧结固化,形成多孔互连的泡沫铜结构,再借助化学气相沉积法,在铜粉表面生长石墨烯,得到石墨烯包覆的复合结构,然后通过刻蚀液刻蚀掉泡沫铜框架,得到海绵状石墨烯互连网络骨架,最后通过灌胶以及机械切割,形成石墨烯/聚合物复合热界面材料。本发明可简单的通过铜粉来一步生长石墨烯网络,再通过刻蚀掉铜粉形成的泡沫铜结构,得到高致密性、高导热系数的海绵状石墨烯互连网络骨架,最后通过与聚合物复合加工提升其机械强度和使用的鲁棒性。有着低成本、低缺陷、高导热系数等优点。

Description

基于高密度石墨烯互连网络结构的热界面材料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界面材料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高密度石墨烯互连网络结构的热界面材料制备方法,属于导热散热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今,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集成化,高效的热管理已成为保证电子设备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的核心问题。在这方面,热界面材料可以有效帮助热源(例如半导体芯片)传递及消除其所产生的热量,以避免电子设备在过热条件下的性能下降乃至***故障。
热界面材料作为热源同散热器之间的桥接,本身具有良好的可压缩性和高的贯穿面热导率,前者极好地填补了由桥接界面平整度不一所导致的空气孔隙,后者有效地保障了热源热流的快速传递及散发,从而达到稳定芯片工作温度的目的。常规热界面材料由填充有导热材料(氮化硼,氮化铝,氧化铝等)的聚合物基体组成,商用上通常可实现1-5W/(m·K)(50-70wt%的填料填充量)的热导率。然而,随着电子设备的特征尺寸的缩小和功率密度的提高,伴随的热管理已经超出了常规热界面材料的处理能力。因此,开发具有更高导热性能的新一代热界面材料是极其必要的。
近年来,石墨烯由于有着远高于金属的理论热导率(>3000W/(m·K)),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与实验尝试。由于石墨烯本身的机械性能并不适合用于热界面材料,因此目前主流的石墨烯基热界面材料还是以聚合物同石墨烯的复合来实现的,以保证其良好的可压缩性。然而,目前多数研究报道中基于石墨烯的热界面材料往往难以表现出可观的导热性能提升,其原因主要在于:(1)聚合物中石墨烯难以形成有效的互连网络结构。石墨烯虽然在平面方向有着超高热导率,但其贯穿面热导率却远远不如,因此聚合物中石墨烯杂乱无序的分散排列将严重抑制热界面材料的导热性能;(2)聚合物中石墨烯难以保证高质量、高致密性及高负载量。石墨烯互连网络可以通过多孔基底生长或冷冻干燥等方法实现,其中多孔基底生长受到基底的严重制约,得到的互连网络往往有着微米级的孔隙,在致密性上略有不足,而冷冻干燥法则需要配合石墨烯氧化还原法实现,处理过程中很难避免石墨烯的缺陷化,导致其质量下降,进而影响整体的导热性能。
对此,本项目建议直接利用微米级粒径的铜粉作为石墨烯生长衬底,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实现铜粉的烧结固形以及石墨烯对铜粉的包覆,并通过刻蚀工艺去除被包覆的铜粉,并通过灌胶工艺包含石墨烯互连网络骨架的热界面材料,在兼顾良好可压缩性的同时,实现具有高致密,高质量导热网络的热界面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主要采用了纳米级铜粉作为石墨烯生长衬底,以形成致密的互连网络,在保证热界面材料具有高导热、高密度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其生产成本的基于高密度石墨烯互连网络结构的热界面材料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基于高密度石墨烯互连网络结构的热界面材料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将粒径为5~50微米的铜粉放置于一定形状的石英模具中;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方法,通入反应气体,在一定温度下生长石墨烯;
生长后借助刻蚀手段去除铜框架,得到石墨烯互连网络结构;然后通过灌胶工艺形成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最后切除表面部分使石墨烯裸露出来从而得到热界面材料。
作为优选,铜粉主要用于石墨烯的生长,且作为互连网络结构的骨架,其粒径具有多样化选择,铜粉的粒径为5微米,以提高生长的石墨烯的致密性。
作为优选,一定形状石英模具主要被用于使铜粉烧结成实际所需的固定形状的泡沫铜块体。
作为优选,化学气相沉积过程为石墨烯在铜粉上的生长过程,反应气体为甲烷、氢气、氩气,一定温度及压强为1000~1020℃和600~800Pa。
作为优选,刻蚀手段主要为湿法刻蚀,即通过刻蚀液化学刻蚀,刻蚀液可以为硫酸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也可以为氯化铁溶液或过硫酸铵溶液。
作为优选,用于灌胶工艺的聚合物主要是为了增强热界面材料的机械性能,聚合物为聚二甲基硅氧烷。
作为优选,按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1:将尺寸5微米的细小铜粉添加到所定制的上方开口的矩形石英模具中;
步骤2:通过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对铜粉进行预先的烧结固形以及还原,其工艺条件为:在一小时内将温度上升到1020℃,升温阶段通入200sccm:60sccm的氩气:氢气混合气;
步骤3:升温结束后,在40sccm甲烷、160sccm氢气以及280sccm氩气的生长气氛下,于铜粉表面生长石墨烯,生长时间2小时,生长温度1020℃,生长压强800Pa,并在该过程中进一步烧结铜粉,提高其堆积致密性;
步骤4:生长结束后,关闭其他气源,通入280sccm氩气作为保护,并快速冷却,得到生长有石墨烯的泡沫铜块体;
步骤5:将生长有石墨烯的泡沫铜块体放置于所配置的铜刻蚀液中,铜刻蚀液为0.5mol/L的氯化铁溶液,以充分刻蚀去除铜框架,得到海绵状石墨烯互连网络结构的致密骨架;
步骤6:将聚二甲基硅氧烷前驱体与其固化剂按10:1的比例,进行搅拌混合配置,并在真空环境下去除气泡;
步骤7:将步骤五得到的海绵状石墨烯放入配置好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中,浸泡2小时后取出,然后放入恒温箱中在105℃下加热固化30分钟,完成聚合物的灌胶加工工艺;
步骤8:通过工艺切割,直接切除表面多余的、不包含有石墨烯骨架的PDMS部分,以使石墨烯骨架能够于表面裸露出来,便于其同接触界面形成良好的热传导网络通路。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5中铜刻蚀液包括但不限于这种浓度的氯化铁溶液,可以是其他成分的刻蚀液,只要能实现铜粉刻蚀即可。
所述步骤6中真空环境的真空度无特别要求,只要能较快速帮助除去溶液内气泡即可。
聚二甲基硅氧烷简称PDMS。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采用纳米级铜粉作为石墨烯生长基底,在保障石墨烯形成有效导热互连网络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石墨烯骨架的致密性。
(2)本发明中的纳米级铜粉价格低廉,远远低于同等孔隙尺寸下的泡沫铜等多孔结构生长骨架,而且烧结固形过程与石墨烯生长过程同步进行,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3)本发明采用的是化学气相沉积生长法制备石墨烯,成本上虽有些许的提高,但避免了氧化还原法过程中石墨烯缺陷的密集分布,有着更高的质量及导热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发明中高密度石墨烯热界面材料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发明中铜粉烧结固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发明中石墨烯包覆铜粉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发明中石墨烯互连网络骨架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发明中为生长完石墨烯后的泡沫铜实物图;
图6为发明中为刻蚀掉铜后的海绵状石墨烯骨架;
图7为发明中位化学气相沉积生长的石墨烯的拉曼光谱。
图中:1.PDMS,2.裸露于表面的石墨烯,3.铜粉,4.烧结固化后的铜块,5.包覆于铜粉表面的石墨烯,6.石墨烯包覆的烧结铜粉块体,7.石墨烯互连网络骨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实施例1:步骤1:将尺寸50微米粒径的细小铜粉添加到所定制的上方开口的长方形石英舟中;
步骤2:通过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对铜粉进行预先的烧结固形以及还原,其工艺条件为:在一小时内将温度上升到1020℃,升温阶段通入200sccm:60sccm的氩气:氢气混合气,得到附图2中的泡沫铜基底;
步骤3:升温结束后,在40sccm甲烷、160sccm氢气以及280sccm氩气的生长气氛下,于铜粉表面生长石墨烯,生长时间2小时,生长温度1020℃,生长压强800Pa,并在该过程中进一步烧结铜粉,提高其堆积致密性;
步骤4:生长结束后,关闭其他气源,通入280sccm氩气作为保护,并快速冷却,得到附图3中具有石墨烯包覆的结构,其实物图如图5所示,其中石墨烯的拉曼光谱如图7所示;
步骤5:将生长有石墨烯的铜粉烧结块放置于所配置的0.5mol/L的氯化铁溶液中,刻蚀12小时以充分去除铜粉,得到石墨烯互连网络结构的致密骨架,结构图参见附图4,其实物图如图6所示;
步骤6: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前驱体与其固化剂按10:1的比例,进行搅拌混合配置,并在真空环境下除气泡;
步骤7:将步骤五得到的海绵状石墨烯放入配置好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中,浸泡2小时后取出,然后放入恒温箱中在105℃下加热固化30分钟,完成聚合物的灌胶加工工艺;
步骤8:通过工艺切割,直接切除表面多余的、不包含有石墨烯骨架的PDMS部分,以使石墨烯骨架能够于表面裸露出来,便于其同接触界面形成良好的热传导网络通路,参见附图1。
实施例2:步骤1:将尺寸50微米粒径的细小铜粉添加到所定制的上方开口的长方形石英舟中;
步骤2:通过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对铜粉进行预先的烧结固形以及还原,其工艺条件为:在一小时内将温度上升到1020℃,升温阶段通入200sccm:60sccm的氩气:氢气混合气,得到附图2中的泡沫铜基底;
步骤3:升温结束后,在40sccm甲烷、160sccm氢气以及280sccm氩气的生长气氛下,于铜粉表面生长石墨烯,生长时间2小时,生长温度1020℃,生长压强为常压,并在该过程中进一步烧结铜粉,提高其堆积致密性;
步骤4:生长结束后,关闭其他气源,通入280sccm氩气作为保护,并快速冷却,得到附图3中具有石墨烯包覆的结构;
步骤5:将生长有石墨烯的铜粉烧结块放置于所配置的0.5mol/L的氯化铁溶液中,刻蚀12小时以充分去除铜粉,得到石墨烯互连网络结构的致密骨架,参见附图4;
步骤6: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前驱体与其固化剂按10:1的比例,进行搅拌混合配置,并在真空环境下除气泡;
步骤7:将步骤五得到的海绵状石墨烯放入配置好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中,浸泡2小时后取出,然后放入恒温箱中在105℃下加热固化30分钟,完成聚合物的灌胶加工工艺;
步骤8:通过工艺切割,直接切除表面多余的、不包含有石墨烯骨架的PDMS部分,以使石墨烯骨架能够于表面裸露出来,便于其同接触界面形成良好的热传导网络通路。
实施例3:步骤1:将尺寸5微米粒径的细小铜粉添加到所定制的上方开口的长方形石英舟中;
步骤2:通过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对铜粉进行预先的烧结固形以及还原,其工艺条件为:在一小时内将温度上升到1020℃,升温阶段通入200sccm:60sccm的氩气:氢气混合气,得到附图2中的泡沫铜基底;
步骤3:升温结束后,在40sccm甲烷、160sccm氢气以及280sccm氩气的生长气氛下,于铜粉表面生长石墨烯,生长时间2小时,生长温度1020℃,生长压强800Pa,并在该过程中进一步烧结铜粉,提高其堆积致密性;
步骤4:生长结束后,关闭其他气源,通入280sccm氩气作为保护,并快速冷却,得到附图3中具有石墨烯包覆的结构;
步骤5:将生长有石墨烯的铜粉烧结块放置于所配置的0.5mol/L的氯化铁溶液中,刻蚀12小时以充分去除铜粉,得到石墨烯互连网络结构的致密骨架,参见附图4;
步骤6: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前驱体与其固化剂按10:1的比例,进行搅拌混合配置,并在真空环境下除气泡;
步骤7:将步骤五得到的海绵状石墨烯放入配置好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中,浸泡2小时后取出,然后放入恒温箱中在105℃下加热固化30分钟,完成聚合物的灌胶加工工艺;
步骤8:通过工艺切割,直接切除表面多余的、不包含有石墨烯骨架的PDMS部分,以使石墨烯骨架能够于表面裸露出来,便于其同接触界面形成良好的热传导网络通路。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基于高密度石墨烯互连网络结构的热界面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
将粒径为5~50微米的铜粉放置于一定形状的石英模具中;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方法,通入反应气体,在一定温度下生长石墨烯;
生长后借助刻蚀手段去除铜框架,得到石墨烯互连网络结构;然后通过灌胶工艺形成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最后切除表面部分使石墨烯裸露出来从而得到热界面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高密度石墨烯互连网络结构的热界面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铜粉主要用于石墨烯的生长,且作为互连网络结构的骨架,其粒径具有多样化选择,铜粉的粒径为5微米,以提高生长的石墨烯的致密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高密度石墨烯互连网络结构的热界面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一定形状石英模具主要被用于使铜粉烧结成实际所需的固定形状的泡沫铜块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高密度石墨烯互连网络结构的热界面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化学气相沉积过程为石墨烯在铜粉上的生长过程,反应气体为甲烷、氢气、氩气,一定温度及压强为1000~1020℃和600~800P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高密度石墨烯互连网络结构的热界面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刻蚀手段主要为湿法刻蚀,即通过刻蚀液化学刻蚀,刻蚀液可以为硫酸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也可以为氯化铁溶液或过硫酸铵溶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高密度石墨烯互连网络结构的热界面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灌胶工艺的聚合物主要是为了增强热界面材料的机械性能,聚合物为聚二甲基硅氧烷。
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于高密度石墨烯互连网络结构的热界面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1:将尺寸5微米的细小铜粉添加到所定制的上方开口的矩形石英模具中;
步骤2:通过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对铜粉进行预先的烧结固形以及还原,其工艺条件为:在一小时内将温度上升到1020℃,升温阶段通入200sccm:60sccm的氩气:氢气混合气;
步骤3:升温结束后,在40sccm甲烷、160sccm氢气以及280sccm氩气的生长气氛下,于铜粉表面生长石墨烯,生长时间2小时,生长温度1020℃,生长压强800Pa,并在该过程中进一步烧结铜粉,提高其堆积致密性;
步骤4:生长结束后,关闭其他气源,通入280sccm氩气作为保护,并快速冷却,得到生长有石墨烯的泡沫铜块体;
步骤5:将生长有石墨烯的泡沫铜块体放置于所配置的铜刻蚀液中,铜刻蚀液为0.5mol/L的氯化铁溶液,以充分刻蚀去除铜框架,得到海绵状石墨烯互连网络结构的致密骨架;
步骤6:将聚二甲基硅氧烷前驱体与其固化剂按10:1的比例,进行搅拌混合配置,并在真空环境下去除气泡;
步骤7:将步骤五得到的海绵状石墨烯放入配置好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中,浸泡2小时后取出,然后放入恒温箱中在105℃下加热固化30分钟,完成聚合物的灌胶加工工艺;
步骤8:通过工艺切割,直接切除表面多余的、不包含有石墨烯骨架的PDMS部分,以使石墨烯骨架能够于表面裸露出来,便于其同接触界面形成良好的热传导网络通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高密度石墨烯互连网络结构的热界面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5中铜刻蚀液包括但不限于这种浓度的氯化铁溶液,可以是其他成分的刻蚀液,只要能实现铜粉刻蚀即可。
所述步骤6中真空环境的真空度无特别要求,只要能较快速帮助除去溶液内气泡即可。
CN202011545541.4A 2020-12-24 2020-12-24 基于高密度石墨烯互连网络结构的热界面材料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24578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45541.4A CN112457826A (zh) 2020-12-24 2020-12-24 基于高密度石墨烯互连网络结构的热界面材料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45541.4A CN112457826A (zh) 2020-12-24 2020-12-24 基于高密度石墨烯互连网络结构的热界面材料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57826A true CN112457826A (zh) 2021-03-09

Family

ID=74803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45541.4A Pending CN112457826A (zh) 2020-12-24 2020-12-24 基于高密度石墨烯互连网络结构的热界面材料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57826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83890A (zh) * 2021-09-13 2021-11-23 四川大学 硅橡胶基电致驱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70045A (zh) * 2022-08-22 2022-09-20 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导热石墨-铜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353099A (zh) * 2022-08-18 2022-11-18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孔隙率与孔径可控的多边界石墨烯泡沫及其制备方法
CN115637425A (zh) * 2022-10-17 2023-01-24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金刚石中空管道泡沫增强骨架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674803A (zh) * 2022-10-27 2023-02-03 常州富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片、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材料、制备方法
CN115850972A (zh) * 2022-11-25 2023-03-28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一种高性能导热界面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5637425B (zh) * 2022-10-17 2024-06-07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金刚石中空管道泡沫增强骨架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74321A (zh) * 2011-03-10 2012-09-19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一种具有三维全连通网络的石墨烯泡沫及其宏量制备方法
CN102786756A (zh) * 2011-05-17 2012-11-21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三维连续石墨烯网络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13980A (zh) * 2013-05-13 2013-07-24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三维石墨烯或其复合体系的制备方法
US20140110049A1 (en) * 2012-10-19 2014-04-24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ree Dimensional Interconnected Porous Graphene-Based 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s
CN105253874A (zh) * 2015-09-18 2016-01-20 复旦大学 全过程无溶液参与的制备三维微孔石墨烯的方法
CN107474461A (zh) * 2016-06-08 2017-12-15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石墨烯/聚合物三维泡沫基体、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1434747A (zh) * 2019-01-11 2020-07-21 北京大学 一种三维石墨烯/弹性体热界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77838A (zh) * 2020-07-10 2020-10-16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垂直石墨烯界面改性三维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74321A (zh) * 2011-03-10 2012-09-19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一种具有三维全连通网络的石墨烯泡沫及其宏量制备方法
CN102786756A (zh) * 2011-05-17 2012-11-21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三维连续石墨烯网络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US20140110049A1 (en) * 2012-10-19 2014-04-24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ree Dimensional Interconnected Porous Graphene-Based 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s
CN103213980A (zh) * 2013-05-13 2013-07-24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三维石墨烯或其复合体系的制备方法
CN105253874A (zh) * 2015-09-18 2016-01-20 复旦大学 全过程无溶液参与的制备三维微孔石墨烯的方法
CN107474461A (zh) * 2016-06-08 2017-12-15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石墨烯/聚合物三维泡沫基体、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1434747A (zh) * 2019-01-11 2020-07-21 北京大学 一种三维石墨烯/弹性体热界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77838A (zh) * 2020-07-10 2020-10-16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垂直石墨烯界面改性三维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83890A (zh) * 2021-09-13 2021-11-23 四川大学 硅橡胶基电致驱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353099A (zh) * 2022-08-18 2022-11-18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孔隙率与孔径可控的多边界石墨烯泡沫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70045A (zh) * 2022-08-22 2022-09-20 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导热石墨-铜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637425A (zh) * 2022-10-17 2023-01-24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金刚石中空管道泡沫增强骨架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637425B (zh) * 2022-10-17 2024-06-07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金刚石中空管道泡沫增强骨架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674803A (zh) * 2022-10-27 2023-02-03 常州富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片、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材料、制备方法
CN115674803B (zh) * 2022-10-27 2024-02-23 常州富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片、石墨烯金属复合散热材料、制备方法
CN115850972A (zh) * 2022-11-25 2023-03-28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一种高性能导热界面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5850972B (zh) * 2022-11-25 2023-11-1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一种高性能导热界面材料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57826A (zh) 基于高密度石墨烯互连网络结构的热界面材料制备方法
JP4704899B2 (ja) 熱伝導材料の製造方法
Bahru et al. A review of 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 fabrication method toward enhancing heat dissipation
CN107936777B (zh) 一种三维网络多孔导热散热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WO2021056851A1 (zh) 一种MXene/金属复合气凝胶、其制备方法、用途及包含其的热界面材料
CN107434905B (zh) 导热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EP1956110B1 (en) Metal-based composite material containing both micro-sized carbon fiber and nano-sized carbon fiber
US7003962B2 (en) Thermoelectric transducer,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 cool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and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cooling device
Wu et al. A review of three-dimensional graphene networks for use in thermally conductive polymer composites: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s
EP2747536A1 (en) Heat-conducting pa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heat-conducting pad, radiat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17036082A1 (zh) 高导热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607071B (zh) 一种高性能导热界面材料及其应用
Vu et al. Ultralight covalently interconnected silicon carbide aerofoam for high performance thermally conductive epoxy composites
CN110330943B (zh) 一种液态金属高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675159A (zh) 一种基于液态金属浸润的内封装自适应型均温热界面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421866B (zh) 用于半导体组件中具有三维结构超高垂直方向热传导系数的石墨烯散热片及其制作方法
Wu et al. Novel in-situ constructing approach for vertically aligned AlN skeleton and its thermal conductivity enhancement effect on epoxy
CN110540190A (zh) 高热传导散热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75969B (zh) 一种石墨烯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KR101473708B1 (ko) 두께 방향으로 우수한 열전도 특성을 갖는 방열판의 제조방법과 이 방법에 의해 제조된 방열판
CN115124841B (zh) 一种用于导热绝缘垫片的碳纳米管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CN111434747A (zh) 一种三维石墨烯/弹性体热界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5048266B2 (ja) 放熱基板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12334254B (zh) 复合材料
Kuang et al. Enhanced interface heat transfer based on gallium-based liquid metal infiltrated into vertically aligned copper nanowire array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