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32403A - 气液分离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液分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32403A
CN112432403A CN202010367481.5A CN202010367481A CN112432403A CN 112432403 A CN112432403 A CN 112432403A CN 202010367481 A CN202010367481 A CN 202010367481A CN 112432403 A CN112432403 A CN 1124324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cylinder
gas
flow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6748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32403B (zh
Inventor
董军启
董海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6748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324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324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2403A/zh
Priority to EP21796152.3A priority patent/EP4130613A4/en
Priority to US17/922,373 priority patent/US20230213251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1/090665 priority patent/WO2021219026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324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24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7/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7/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helically coiled
    • F28D7/02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helically coiled the conduits of only one medium being helically coiled tubes, the coils having a cylindrical configu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9/00Degasification of liquids
    • B01D19/0042Degasification of liquids modifying the liquid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0/00Subcoolers, desuperheaters or super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F25B43/006Accumu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7/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7/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helically coil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4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both outside and in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28F1/42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both outside and in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with outside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inside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tubular el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5Compression system with heat exchange between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system
    • F25B2400/051Compression system with heat exchange between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system between the accumulator and another part of th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18Optimization, e.g. high integration of refrigeration compon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28Means for preventing liquid refrigerant entering into the compress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0/00Subcoolers, desuperheaters or superheaters
    • F25B40/02Subcoo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0/00Subcoolers, desuperheaters or superheaters
    • F25B40/06Super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02Tubular elements of cross-section which is non-circular
    • F28F1/025Tubular elements of cross-section which is non-circular with variable shape, e.g. with modified tube ends, with different geometrical fea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ometry (AREA)
  • Degasification And Air Bubble Elimination (AREA)
  • Separating Particles In Gases By Inertia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装置,换热组件包括螺旋盘绕第一筒体的换热管,换热管的一侧与第一筒体贴近或贴合,另一侧与第二筒体贴近或贴合,换热管包括第一流通通道、环绕第一流通通道的管壁以及自管壁凸伸出的第一延伸部,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及换热管之间形成第二流通通道,第一延伸部位于第二流通通道。本申请中换热管设有自管壁凸伸出的第一延伸部,第一延伸部位于第二流通通道,通过设置凸伸于管壁之外的第一延伸部,增加换热管与第二流通通道中流体的热交换面积,提升第一流通通道内的流体与第二流通通道内流体的热交换效果,从而提升气液分离装置的换热效果。

Description

气液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液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在空调***中,采用中间换热器对冷凝器出来的高温冷媒和蒸发器出来的低温冷媒进行 换热,以使进入压缩机的冷媒温度升高,制冷模式下还可以使节流前的冷媒温度降低,从而 提高蒸发器的制冷效率。多数压缩机只能对气态冷媒进行压缩,如果液态冷媒进入压缩机, 会造成液击,损坏压缩机。为了减小压缩机被液击的风险,可以在压缩机之前安装气液分离 器。
相关技术中,采用集换热和气液分离功能为一体的气液分离装置,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内 筒体、外筒体及位于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的夹层腔,气液分配组件位于内筒体的内侧,换热 组件位于夹层腔内,进入夹层腔中的冷媒与换热组件进行热交换,制冷模式下可以降低流入 膨胀阀的冷媒温度,提高制冷效果,并且可以进一步减少压缩机液击现象。为增加换热组件 中冷媒的换热路径,换热管螺旋盘绕内筒体设置,夹层腔中的冷媒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流动, 与换热管中的冷媒进行热交换,换热管与夹层腔中的冷媒热交换面积越大,换热效果越好。
发明内容
鉴于相关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换热效果较好的气液分离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第一导流部、第二导流部、气液分配 组件及换热组件;所述第一筒***于第二筒体的内侧,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具有流体性连通的 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位于所述第二筒体内,所述第一腔位于所述第一筒体外,所述 第二腔至少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筒体内的空间,所述换热组件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所 述气液分配组件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腔;所述第一导流部与所述第二筒体固定设置,所 述气液分配组件与所述第一导流部固定设置,所述第一导流部具有第三腔,所述气液分配组 件连通所述第二腔和所述第三腔,所述第三腔与所述第一腔流体性连通;所述第二导流部与 所述第二筒体固定设置,所述第一导流部位于所述第二筒体轴向方向的一端,所述第二导流 部位于第二筒体轴向方向的另外一端;所述换热组件包括螺旋盘绕所述第一筒体的换热管, 所述换热管的一侧与第一筒体贴近或贴合,另一侧与所述第二筒体贴近或贴合,所述换热管 包括第一流通通道、环绕第一流通通道的管壁以及自管壁凸伸出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筒 体、所述第二筒体及所述换热管之间形成第二流通通道,所述第一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二流通 通道。
本申请中换热组件包括螺旋盘绕第一筒体的换热管,换热管的一侧与第一筒体贴近或贴 合,另一侧与第二筒体贴近或贴合,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及换热管之间形成第二流通通道, 换热管设有自管壁凸伸出的第一延伸部,第一延伸部位于第二流通通道,通过设置凸伸于管 壁之外的第一延伸部,增加换热管与第二流通通道中流体的热交换面积,提升第一流通通道 内的流体与第二流通通道内流体的热交换效果,从而提升气液分离装置的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气液分离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气液分离装置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气液分离装置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气液分离装置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4示出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申请的气液分离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剖视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的气液分离装置一实施例的换热组件的立体剖视示意图;
图8是图7示出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申请的气液分离装置一实施例的第一导流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的气液分离装置一实施例的第二导流部结构示意图;
图11A至图11F是本申请的气液分离装置一实施例的换热管的多个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热管理***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 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 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 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 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 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 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 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数量。 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 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 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 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示例型实施例的气液分离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 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补充或相互组合。
根据本申请的气液分离装置100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10所示,气液分离装置 100包括第一筒体1、第二筒体2、第一导流部3、第二导流部4、气液分配组件5及换热组件6。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筒体1包括筒体部11和底盖12,筒体部11和底盖12可以分开成型后连接在一起,也可以一体成型。底盖12设置于筒体部11靠近第二导流部4的一端。第 一筒体1的筒体部11和第二筒体2均为中空的横截面大致呈圆形的圆柱体,且第一筒体1的 筒体部11的外径小于第二筒体2的内径,第一筒体1位于第二筒体2的内侧。
该气液分离装置100具有流体性连通的第一腔10和第二腔20,第一腔10位于第二筒体 2内,且第一腔10位于第一筒体1外,第二腔20至少包括位于第一筒体1内的空间。第一筒体1内形成第二腔20,气液分配组件5至少有部分位于第二腔20内。第一腔10为第一筒 体1的外壁面和第二筒体2的内壁面围成的腔室,换热组件6至少有部分位于第一腔10内。
第一导流部3和第二导流部4分别与第二筒体2固定设置,第二筒体2一端面包围于部 分第一导流部3,另一端面包围于部分第二导流部4。第一筒体1与底盖12相对设置的一端 面抵接于第一导流部3,底盖12抵接于第二导流部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流部3可以与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2连接设置,也可以通过密封结构抵接设置;第二导流部4可以与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2连接设置,也可以通过密封结构抵接设置。第一导流部3具有第三腔30,气液分配组件5与第一导流部3固定设置,气液分配组件5与第二腔20、第三腔30 及气液分离装置100外部连通,第三腔30与第一腔10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9所示,第一导流部3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部件31和第二 部件32,第一部件31与第二部件32连接设置。沿气液分离装置100的轴线方向,第一部件31的投影完全落入第二部件32的投影中,第一部件31与第一筒体1固定设置,第二部件32与第二筒体2固定设置,第三腔30至少包括位于第一部件31和第二部件32之间的空间。第一部件31包括与第三腔30连通的第一通孔33和与第二腔20连通的第二通孔34,第二部件32包括与气液分离装置100外部连通的第三通孔35。
沿气液分离装置100的轴线方向,第一筒体1的投影完全落入第一部件31的投影中,第 一部件31的外轮廓形状与第一筒体1的横截面形状大致相同。
第一部件31包括远离第一筒体1的第一端面311、与第一端面311相对的第二端面312 和第一台阶面313,第一台阶面313将第一部件31的侧壁面分割成两段,即第一侧壁面314 和第二侧壁面315。第一台阶面313外延连接第一侧壁面314,并内延连接第二侧壁面315。 第一筒体1的上端面抵接于第一台阶面31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筒体1的部分内壁面与 第二侧壁面315贴合设置。第一通孔33和第二通孔34均在第一端面311和第二端面312形 成开口。第一筒体1的上端面与第一部件31通过钎焊或胶粘固定连接。第二部件32靠近第 一部件31的一端面设有贯穿第二部件32的第三通孔35,第三通孔35连通气液分离装置100 外部和第二腔20。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至6以及图9,第一部件31的第一端面311设有第一凸起部 341,第一凸起部341环绕第二通孔34设置,第一凸起部341远离第一部件31的一端至少有 部分容纳于第二部件32的第三通孔35,第一凸起部341的部分外侧壁与第二部件32连接, 第一凸起部341的内腔连通第二通孔34与第三通孔35,即第一凸起部341的内腔连通气液 分离装置100外部和第二腔20。一方面可以实现第一部件31与第二部件32的连接及实现气 液分离装置100外部与第二腔20的连通,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第一部件31和第二部件32的 间隔距离,为第三腔30留有足够的空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与图9,为进一步保证第一部件31和第二部件32的间隔距离,第一部件31或第二部件32上设有支撑柱317,支 撑柱317一端抵接第一部件31,另一端抵接第二部件32。
第一部件31的第二端面312设有第二凸起部331、第三凸起部332以及位于第二凸起部 331和第三凸起部332之间的第一凹槽部333,第二凸起部331和第三凸起部332均环绕第一 通孔33设置,第三凸起部332相对于第二凸起部331远离第一通孔33设置。
所述气液分配组件5包括导流管51及第一板53,导流管51及第一板53分别与第一部 件31固定设置,导流管51至少有部分位于第二腔20。导流管51的一端容纳于第二凸起部331内,导流管51的部分外侧壁与第二凸起部331的内侧壁连接设置,导流管51的内腔与 第一通孔33连通,即导流管51的内腔与第三腔30连通。第一板53有部分容纳于第二凸起 部331和第三凸起部332之间,即容纳于第一凹槽部333中实现第一板53的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4,第二导流部4盖合于所述第二筒体2远离所述第一导流部3 的一端。沿气液分离装置100的轴线方向,第二导流部4的投影完全落入第二筒体2的投影中。
第二导流部4具有连通气液分离装置100外部和第一腔10的第四通孔41,沿气液分离 装置100的轴向方向,第四通孔41分为两段,参照图6,远离第一腔10的一段为大致呈直筒状的第一段,靠近第一腔10的一段为大致呈喇叭状的第二段,第二段的一端的横截面的轮 廓大小与第一段的横截面的轮廓大小相同,第二段的另一端的横截面的轮廓大小大于第一段 的横截面的轮廓大小,减小第一腔10中的流体进入第四通孔41时阻力。
第一筒体1的底盖12设有抵接于第一筒体1和第二导流部4之间的第一支撑件121,在 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4和图6所示,第一支撑件121为大致呈直筒状的圆柱体,第二导流部4设有容纳第一支撑件121的第二凹槽部43,增加第一筒体1的稳定性。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21可以设置于第二导流部4,第一筒体1的底盖12设有容纳第一支撑架端件121的凹槽部。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时,第一筒体1与底盖12相对设置的一端的端面抵接于第一台阶面 313,第一筒体1的部分内壁面连接于第二侧壁面315,实现对第一筒体1的密封,第一筒体 1的底盖12的第一支撑件121被第二导流部4的第二凹槽部43限位;第二筒体2的一端的 部分内壁面连接于第二部件32的部分外侧壁,第二筒体2的另一端的部分内壁面连接于第二 导流部4的部分外侧壁面,实现对第二筒体2的密封。可选的,第二筒体2与第一导流部3 和第二导流部4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电磁脉冲焊接。
于本实施例中,参照图4至图6,气液分配组件5包括导流管51、套管52及第一板53。套管52套设于导流管51的外侧,第一板53具有一个通孔,导流管51一端穿过该通孔使第 一板53套设于导流管51上部,第一板53位于套管52的上方。第一板53的通孔的周缘朝向 第一导流部3方向延伸形成第四凸起部533,第四凸起部533容纳于第一凹槽部333中,第 四凸起部533的内侧壁与第二凸起部331的外侧壁贴合,第四凸起部533的外侧壁与第三凸 起部332的内侧壁贴合,实现第一板53的固定。导流管51的一端穿过第一板53的通孔后, 容纳于第二凸起部331内,且其端面抵接于第一部件31。
第一板53包括主体部531和沿主体部531的外边缘向下延伸的外延部532。其中,主体 部531的上表面与第一部件31之间具有空隙,以使第一流体能够自第二通孔34流入第二腔 20。外延部532的外壁面与第一筒体1的内壁面之间具有空隙,以使第一流体自第二通孔34 进入第二腔20之后继续向下流动。主体部531的下表面与套管52的上端面之间具有空隙, 且外延部532的内壁面与套管52的外壁之间具有空隙,并且套管52靠近第一板53的一端敞 开,以使第二腔20与套管52的内腔连通。主体部531的直径小于第一筒体1的内径,且大 于套管52的外径。
套管52的内壁面与导流管51的外壁面之间间隔预设距离,以使套管52的内壁面和导流 管51的外壁面之间形成供第一流体流动的第三流通通道60。套管52远离第一板53的一端 密封,以使套管52的内腔在远离第一板53的一端与第二腔20隔离。导流管51的下端的内 壁面与套管52的下端面之间留有空隙,以使第三流通通道60与导流管51的内腔连通。
于本实施例中,套管52和导流管51都为中空且横截面大致呈圆形的圆柱体。导流管51 一端连接于第一部件31且与第三腔30连通,另一端敞开且与第三流通通道60连通。套管 52靠近第二导流部4的一端自密封设置,另一端敞开且与第二腔20连通。套管52靠近第二 导流部4的一端的内侧壁设有限位结构521,导流管51的端部伸入该限位结构521,从而实 现固定套管52和导流管51,可用于限位套管52的位移,但限位结构521的设计不影响第一 流体的流动,参照图4和6,限位结构521为三个沿套管52内壁周向均匀分布的凸起(参照图4和图6)。
在一些实施例中,套管52可仅通过该限位结构521实现固定,也可使套管52与第一板 53连接实现套管52的固定,也可使套管52与底盖12连接实现套管52的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管51靠近第一部件31的一端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一个连通第三流 通通道60和导流管51内腔的平衡孔511,该平衡孔511用于减少压缩机300停机时,由于 压力差的作用,液态第一流体被吸入压缩机300的现象。
气液分离装置100还设有过滤组件71,过滤组件71固定于套管52靠近底盖12的一端。 过滤组件71包括滤网712和支架711,支架711抵接于套管52和底盖12之间,用于固定滤网712,也可用于限位套管52,减少气液分配组件5的晃动。底盖12还可以设有一个与支架711配合的凸台或凹槽,支架711的一端套接于凸台外侧或***凹槽。在一些实施例中,滤网712与支架711可以分开成型然后固定在一起,也可以一体成型例如塑料注塑成型。
套管52设有至少一个通孔,该通孔用于将第二腔20内的冷冻油导入导流管51的内腔, 从而使冷冻油随着第一流体流动至压缩机300,通孔的孔径及布置方式根据热管理***的容 量相匹配,可以使回到压缩机300的冷冻油和第一流体比例较佳。套管52包括底壁和侧壁, 套管52的底壁设有至少一个轴向贯穿的第一孔522,进入第一孔522的流体通过滤网712过 滤,可以防止杂质通过第一孔522进入压缩机300;套管52的侧壁设有至少一个径向贯穿的 第二孔523,以第二孔523为三个为例,相邻两个第二孔523间隔设置,第二孔523的排列 方向与气液分离装置100的轴向方向大致平行。
当热管理***处于制冷模式时,***中的用于循环的冷媒相对较多,气液分离装置100 中储存的液体冷媒较少,相应的第二腔20内液面高度较低,且制冷模式下的气液分离装置 100中冷冻油的密度比液态冷媒的密度大,此时,主要通过设于底壁的第一孔522引导冷冻 油进入导流管51,第一孔522发挥的作用更大,当然此时第二孔523也可能会引导部分第一 流体进入第三流通通道50,从而流动至导流管51中,冷冻油与第一流体有一定的互溶性, 第一流体中混合有冷冻油,也可以引导部分冷冻油进入导流管51,且由于第一孔522与第二 孔523的孔径均比较小,所以通过第二孔523导入的第一流体较少,对气液分离的效果影响 较小。当热管理***处于制热模式时,***中的用于循环的冷媒相对较少,气液分离装置100 中储存的液体冷媒较多,相应的第二腔20内液面高度较高,制热模式下的气液分离装置100 中冷冻油的密度小于液态第一流体的密度,此时,主要通过设于侧壁的第二孔523引导冷冻 油进入导流管51,第二孔523发挥的作用更大,同样的道理,此时第一孔522也会引导部分 第一流体进入导流管51,但由于孔径较小及冷冻油与第一流体互溶的性质,对气液分离的效 果影响较小。由于随着热管理***的工作状态的变化,第一筒体1内的液态第一流体的高度 也随之变化,沿气液分离装置的轴向方向,设置至少两个第二孔523,当冷冻油漂浮于液态 第一流体上时,可以实现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引导冷冻油进入导流管51的目的。
套管52同时设置第一孔522和第二孔523的原因是,可以在制热模式、制冷模式或其他 模式下均可以实现将第二腔20内的冷冻油导入导流管51的内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孔523为至少两个时,至少两个第二孔523呈直线状分布,该直 线的延伸方向与气液分离装置100的轴向方向平行。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第二孔 523不呈直线状分布,相邻两个第二孔523沿平行于气液分离装置100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套管52可以一端与底盖12密封固定,另一端敞开设置。套管52 也可以一端密封固定于底盖12,另一端密封固定于第一板53,但套管52靠近第一板53的端 部设有开口,开口连通套管52的内腔与第二腔20。套管52也可以一端自身密封但固定于或 连接于底盖12,另一端敞开或连接于第一板53,但在靠近第一板53的端部套管52的内腔与 第二腔20连通。套管52也可以一端固定于第一板53,另一端自身密封且不与底盖12接触, 在靠近第一板53的端部套管52的内腔与第二腔20连通。
气液分离装置100工作时,第一流体的流向如下:第一流体自第三通孔35通过第一凸起 部341的内腔及第二通孔34流入第二腔20,并自外延部532与第一筒体1的内壁面之间的 空隙继续向下流动,之后依次流经外延部532的内壁面与套管52的外壁面之间的空隙、主体 部531的下表面与套管52的上端面之间的空隙,而自套管52的上端进入第三流通通道60, 并在第三流通通道60中继续向下流动。之后第一流体自导流管51的下端进入导流管51,并 在导流管51中继续向上流动。之后第一流体自第一通孔33进入第三腔30,从第一部件31 和第二部件32之间的空隙进入第一腔10,并继续向下流动。最终第一流体经第二导流部4 的第四通孔41流出气液分离装置100,以进入压缩机300。至此,第一流体完成气液分离及 换热的整个流程。其中,第一流体在第一腔10内流动的过程中,通过与换热组件6进行换热。
需要说明的是,自第一导流部3进入第二腔20的第一流体通常为气液混合的第一流体。 在进入第二腔20之后液态的第一流体因重力原因下沉,从而液态的第一流体储存在第一筒体 1中,而气态第一流体上浮,在压缩机300的抽吸作用下,从套管52的上端进入第三流通通 道60,从而液态第一流体保留在第一筒体1的底部,气态的第一流体流经第三腔30、第一腔 10,然后从第二导流部4流出气液分离装置100,以实现第一流体的气液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气液分离装置100包括至少有部分位于第一腔10的换热组件6,换热组 件6包括换热管61、第一管接头62及第二管接头63。换热管61包括部分容纳于第一管接头 62的第一端部616和部分容纳于第二管接头63的第二端部617。
第一导流部3的第二部件32包括连通气液分离装置100外部和换热组件6的第五通孔 36,第一管接头62与第二部件32固定连接,第一管接头62至少有部分容纳于第五通孔36, 第一管接头62的内腔连通气液分离装置100外部和换热管61的内腔。第二导流部4包括连 通气液分离装置100外部和换热组件6的第六通孔42,第二管接头63与第二导流部4固定连接,第二管接头63至少有部分容纳于第六通孔42,第二管接头63的内腔连通气液分离装置100外部和换热管61的内腔。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是第一端部616至少有部分容纳于第五通孔36,第一端部616直接与第一导流部3固定连接,第二端部617至少有部分容纳于第六通孔42,第二端部617直接与第二导流部4固定连接。
于本实施例中,至少部分第一筒体1的筒体部11向远离第二筒体2的方向凹陷形成第一 凹部111和第二凹部112,第一凹部111与第二凹部112间隔设置。靠近第一导流部3的部分 换热管61容纳于第一凹部111,靠近第二导流部4的部分换热管61容纳于第二凹部112。沿 气液分离装置100的轴向方向,第一部件31对应第一凹部111的部位设置有第一避让部316, 以方便换热管61与第二部件32的连接与装配。由于第一板53设置于第一筒体1内靠近第一 导流部3的位置,因此第一板53对应第一凹部111的部位设置有第二避让部534,以方便第 一板53的装配。可选的,第一凹部111和第二凹部112可以连通设置。为更方便换热管61 与第二导流部4的连接与装配,底盖12也可以设有避让部,减少换热管61的折弯,减少第 二介质的流阻。
本实施例中,换热管61螺旋盘绕第一筒体1,换热管61的一侧与第一筒体1接触,另一侧与第二筒体2接触。第一筒体1、第二筒体2及换热管61共同作用形成第二流通通道50,第二流通通道50位于第一腔10。由于换热管61的一侧的管壁611与第一筒体1贴合,相反 一侧的第三延伸部614与第二筒体2贴合,且换热管61螺旋盘绕第一筒体1设置,第一流通 通道40和第二流通通道50均螺旋盘绕第一筒体1设置,即第一流通通道40和第二流通通道 50均为螺旋形状的流通通道。当气液分离装置100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一流通通道40中的 第二流体和第二流通通道50的第一流体进行热交换,第一流通通道40和第二流通通道50均为螺旋形状的流通通道,相较于直线形状的流通通道换热路径较长,换热更加充分。
于本实施例中,换热管61包括第一流通通道40、环绕第一流通通道40的管壁611以及 自管壁611向外凸伸出的第一延伸部612,第一延伸部612位于第二流通通道50中,第一延 伸部612的横截面形状大致呈长条状。第一延伸部612位于第二流通通道50中,可以起到增 加换热管61与第一流体换热面积的作用,提升第二流体与第一流体热交换的效果,从而提升 气液分离装置的换热效果,另一方面第一延伸部还可以起到扰动第一流体流动路径的作用, 进一步加强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的换热效果。
第一延伸部612数量为至少一个。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612的延伸方向与轴向 方向平行。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612的延伸方向与轴向方向相交。参照图11A 至11F,第一延伸部6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延伸部612的长度可以全部相等,可以全 部不相等,也可以部分相等部分不相等;多个第一延伸部612的延伸方向可以全部与轴向方 向平行,也可以全部与轴向方向相交,也可以部分与轴向方向平行部分与轴向方向相交。在 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612的横截面包括但不仅限于长条状,还可以是波纹状,带 孔或带凸起或带凹槽的结构,只要能起到扰流的作用,本申请不予限制。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612还可以在轴向方向上与管壁611或者另一个第一 延伸部612的自由端接触,将第二流通通道50进一步分区域设置,进一步的增加第一流体与 第二流体的热交换效果。第二流通通道50沿轴向方向的高度可以由第一延伸部612的长度限 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限制。
换热管61还包括自管壁611向第二筒体2凸伸出的第二延伸部613,第二延伸部613的 自由端与第二筒体2的内侧壁接触,换热管61与第二延伸部613相反的一侧的管壁611与第 一筒体1接触。可选的,换热管61与第二延伸部613相反的一侧的管壁611为平面结构(参照图8),该平面结构与第一筒体1的外侧壁贴合,换热管61与第一筒体1的接触为面与面 的接触,相对于线与线的接触方式,接触面积较大,接触更为牢靠。第二延伸部613的横截 面大致呈长条状,第二延伸部613远离管壁611的一端的端面为平面,增加第二延伸部613 与第二筒体2的接触面积。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延伸部613的横截面包括但不仅限于 长条状,还可以是波纹状,带孔或带凸起或带凹槽的结构,只要不影响第二延伸部613与第 二筒体的配合即可,本申请不予限制。
本申请通过设置凸出于管壁611之外的第二延伸部613,使之与第二筒体2接触,相较 于管壁611直接与第二筒体2接触,可以增加管壁611设置第一延伸部612的数量,进一步增加换热管61与第一流体的热交换面积。
为了进一步增加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的换热效果,换热管61还可以设有自管壁611向内 凸伸的第四延伸部615,第四延伸部615设于第一流通通道40中,第四延伸部615的横截面 形状大致呈长条状。第四延伸部615位于第一流通通道40中,起到扰动第二流体流动路径的 作用,加强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的换热效果。
第四延伸部615数量为至少一个。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延伸部615的延伸方向与轴向 方向平行。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延伸部615的延伸方向与轴向方向相交,例如垂直于轴向 方向。参照图11A至11C,第四延伸部61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四延伸部615的长度可以 全部相等,也可以全部不相等,也可以部分相等部分不相等;多个第四延伸部615的延伸方 向可以全部与轴向方向平行,也可以全部与轴向方向相交,也可以部分与轴向方向平行部分 与轴向方向相交。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四延伸部615的横截面包括但不仅限于长条状, 例如,第四延伸部615的横截面还可以是如图11B所示的弧形凸起形状,相邻两个第四延伸 部615之间还设有凹陷部618,第四延伸部615和凹陷部618均可以起到扰流的作用,当然, 第四延伸部615的横截面形状大致呈长条状时,也可以设置凹陷部618,增加扰流作用。另 外,第四延伸部615还可以是波纹状,带孔或带凸起或带凹槽的结构,只要能起到扰流的作 用,本申请不予限制。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参照图11D至图11F,换热管61还包括自管壁611向第二筒体2 凸伸出的第三延伸部614,第三延伸部614的自由端与第一筒体1的外侧壁接触,换热管61与第三延伸部614相反的一侧的管壁611与第二筒体2接触或者位于换热管61与第三延伸部614相反的一侧的第二延伸部613与第二筒体2接触。若换热管61与第三延伸部614相反的一侧的管壁611与第二筒体2接触,可选的,换热管61与第三延伸部614相反的一侧的管壁611为平面结构(参照图8),该平面结构与第二筒体2的内侧壁贴合,换热管61与第二筒体 2的接触为面与面的接触,相对于线与线的接触方式,接触面积较大,接触更为牢靠。第三 延伸部614的横截面大致呈长条状,第三延伸部614远离管壁611的一端的端面为平面,增 加第三延伸部614与第一筒体1的接触面积。通过设置第三延伸部614,可以进一步增加管 壁611设置第一延伸部612的数量,进一步增加换热管61与第一流体的热交换面积。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换热管61还可以不设有第四延伸部615,第一流通通道40的横 截面形状包括但不仅限于圆形,还可以是腰形、齿轮形或者异形,不影响第二流体的流动即 可,本申请不予限制。
于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延伸部612、第二延伸部613、第三延伸部614及第四延伸部 615均与管壁611一体成型,可以简化上述换热组件6的制备与装配工艺。换热管61螺旋盘 绕第一筒体1并固定好后,管壁611、第三延伸部614、第二延伸部613、第一延伸部612及第四延伸部615就被装配好,即可自动形成螺旋盘绕第一筒体1的第一流通通道40和第二流通通道50。
关于本申请中的“接触”,由于制作工艺的误差,上述接触可以是没有完全接触或只是非 常靠近而未接触,引导大部分第一流体在第二流通通道50中流动,仅有少部分第一流体通过 换热管61的一侧与第一筒体1之间的缝隙,或另一侧与第二筒体2之间的缝隙流动,例如, 换热管61的一侧与第一筒体1没有完全接触或只是非常靠近而未接触,另一侧与第二筒体2 没有完全接触或只是非常靠近而未接触,不影响增加换热管61和第一流体热交换面积的目 的,本申请不予限制。
当气液分离装置100工作时,制冷模式下第二流体的流向如下:第二流体自第六通孔42 通过第二管接头63流入换热管61的第一流通通道40,顺着螺旋形的第一流通通道40流动 至第一管接头62,最终第二流体自第五通孔36流出气液分离装置100;制热模式下第二流体 的流向如下:第二流体自第五通孔36通过第一管接头62流入换热管61的第一流通通道40, 顺着螺旋形的第一流通通道40流动至第二管接头63,最终第二流体自第六通孔42流出气液 分离装置100。至此,第二流体完成换热的整个流程。其中,在第一腔10内,流动在第一流 通通道40的第二流体和流动在第二流通通道50的第一流体进行换热。
本实施例中,制冷模式下,沿第一导流部3朝向第二导流部4的视角,第一流体沿顺时 针方向螺旋流动,第二流体沿逆时针方向螺旋流动,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为逆向换热;制热 模式下,沿第一导流部3朝向第二导流部4的视角,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均沿顺时针方向螺 旋流动,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为同向换热。可选的,相同结构下,逆向换热的换热效果相对 于同向换热的效果较好。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制冷模式下,沿第一导流部3朝向第二导流部4的视角,第一流 体和第二流体均沿顺时针方向螺旋流动,即,第二流体自第五通孔36流入从第六通孔42流 出;相对的,制热模式下,沿第一导流部3朝向第二导流部4的视角,第一流体沿顺时针方向螺旋流动,第二流体沿逆时针方向螺旋流动,即,第二流体自第六通孔42流入从第五通孔36流出。
参照图3、图4及图6,第一筒体1与第二导流部4之间设有过滤装置72,过滤装置72的一端抵接于第一筒体1,另一端抵接于第二导流部4。过滤装置72与第一筒体1的筒体部11同轴设置,为方便换热管61与第二导流部4的装配与连接,过滤装置72设有与第二凹部112对应设置的第三避让部721。过滤装置72用于过滤第一流体中的杂质,防止杂质通过第四通孔41进入压缩机300。过滤装置72的材质可以是金属材料,也可以是非金属材料,能 起到过滤作用即可。
图12是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热管理***的连接示意图,箭头所示方向为冷媒流动方向, 热管理***处于制冷模式。请参照图12所示,一种热管理***,包括气液分离装置100、蒸 发器200、压缩机300、冷凝器400及节流装置500。蒸发器200通过气液分离装置100的第 一导流部3与气液分配组件5连通,蒸发器200的出口与第三通孔35连通,压缩机300通过 气液分离装置100的第二导流部4与气液分配组件5连通,压缩机300的进口与第四通孔41 连通。冷凝器400通过气液分离装置100的第二导流部4与换热组件6连通,冷凝器400的出口与第六通孔42连通,节流装置500通过气液分离装置100的第一导流部3与换热组件6连通,节流装置500的进口与第五通孔36连通。制冷模式下,从压缩机300流出的高温气态冷媒,经冷凝器400换热后流经气液分离装置100中的换热组件6,接着经过节流装置500 节流后,进入蒸发器200进行热交换,从蒸发器200中流出的气液两相冷媒进入气液分离装 置100,经过气液分离装置100气液分离后,气态冷媒流入压缩机300,完成一次换热循环。 气液分离装置100中,经过气液分配组件5作用,液态冷媒储存在第一筒体1中,气态冷媒 与换热组件6进行热交换,换热后气态冷媒温度升高,换热组件6中流动的冷媒温度降低, 从而可以使进入压缩机300的冷媒温度升高,且流入节流装置500的冷媒温度降低,从而提 高蒸发器200的制冷效果。
制热模式下,从压缩机300流出的高温气态冷媒,进入冷凝器400进行热交换后,经过 节流装置500节流后流经气液分离装置100中的换热组件6,接着进入蒸发器200进行热交 换,从蒸发器200中流出的气液两相冷媒进入气液分离装置100,经过气液分离装置100气 液分离后,气态冷媒流入压缩机300,完成一次换热循环。
由于第一流通通道40与第二流通通道50均呈螺旋状设置,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的换热 路径相对较长,热交换更加充分,从而使两者间的换热效果更好。
本申请中需要理解的是,上述第一流体及第二流体均为冷媒,第一流体为从蒸发器200 流出的冷媒,第二流体为从冷凝器400流出或节流装置500流出的冷媒。
本文中提到的“大致”“近似”是指相似度在50%以上。例如,第一筒体1近似圆筒状, 是指第一筒体1为中空的筒状,第一筒体1的侧壁可以设有凹陷部位或者凸起结构,第一筒 体1的横截面的轮廓不是圆形,但轮廓的50%由弧线构成。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 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 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 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 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筒体(1)、第二筒体(2)、第一导流部(3)、第二导流部(4)、气液分配组件(5)及换热组件(6);
所述第一筒体(1)位于第二筒体(2)的内侧,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具有流体性连通的第一腔(10)和第二腔(20),所述第一腔(10)位于所述第二筒体(2)内,所述第一腔(10)位于所述第一筒体(1)外,所述第二腔(20)至少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筒体(1)内的空间,所述换热组件(6)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10),所述气液分配组件(5)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腔(20);
所述第一导流部(3)与所述第二筒体(2)固定设置,所述气液分配组件(5)与所述第一导流部(3)固定设置,所述第一导流部(3)具有第三腔(30),所述气液分配组件(5)连通所述第二腔(20)和所述第三腔(30),所述第三腔(30)与所述第一腔(10)流体性连通;
所述第二导流部(4)与所述第二筒体(2)固定设置,所述第一导流部(3)位于所述第二筒体(2)轴向方向的一端,所述第二导流部位于第二筒体(2)轴向方向的另外一端;
所述换热组件(6)包括螺旋盘绕所述第一筒体(1)的换热管(61),所述换热管(61)的一侧与第一筒体(1)贴近或贴合,另一侧与所述第二筒体(2)贴近或贴合,所述换热管(61)包括第一流通通道(40)、环绕第一流通通道(40)的管壁(611)以及自管壁(611)凸伸出的第一延伸部(612),所述第一筒体(1)、所述第二筒体(2)及所述换热管(61)之间形成第二流通通道(50),所述第一延伸部(612)位于所述第二流通通道(5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61)还包括自管壁凸伸出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2)中的至少一个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包括第二延伸部(613)和第三延伸部(614),所述第三延伸部(614)自所述管壁(611)向所述第一筒体(1)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延伸部(614)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一筒体(1)贴近或贴合,所述第二延伸部(613)自所述管壁(611)向所述第二筒体(2)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延伸部(613)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筒体(2)贴近或贴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第一筒体(1)贴近或贴合,所述换热管(61)与所述凸出部相反的一侧的所述管壁(611)与所述第二筒体(2)贴近或贴合;或,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第二筒体(2)贴近或贴合,所述换热管(61)与所述凸出部相反的一侧的所述管壁(611)与所述第一筒体(1)贴近或贴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通通道(40)和所述第二流通通道(50)均螺旋盘绕所述第一筒体(1),当气液分离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二流通通道(50)内的流体与所述第一流通通道(40)内的流体热交换,所述第二流通通道(50)内的流体的流向与所述第一流通通道(40)内的流体的流向相反,或,所述第二流通通道(50)内的流体的流向与所述第一流通通道(40)内的流体的流向相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612)的数量为至少一个,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延伸部(612)的自由端与所述换热管(61)的所述管壁(611)接触或与另一个所述第一延伸部(612)的自由端贴近或贴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61)还包括第四延伸部(615),所述第四延伸部(615)自所述管壁(611)向内凸伸,所述第四延伸部(615)位于所述第一流通通道(40)内,所述第四延伸部(615)数量为至少一个。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部(3)设有连通所述第二腔(20)和气液分离装置外部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二导流部(4)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10)和气液分离装置外部的第二流道,所述换热管(6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流部(3)的第一流道连通,所述换热管(6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流部(4)的第二流道连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6)包括与第一导流部(3)连接的第一管接头(62)和与所述第二导流部(4)连接的第二管接头(63),所述换热管(6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接头(62)连接,所述换热管(6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接头(63)连接,所述第一管接头(62)的内腔连通所述换热管(61)的内腔与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外部,所述第二管接头(63)的内腔连通所述换热管(61)的内腔与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外部。
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配组件(5)包括导流管(51)及套管(52),所述导流管(51)与所述第一导流部(3)连接,所述导流管(51)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腔(20),所述导流管(51)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腔(30)连通,所述导流管(5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腔(20)连通;
所述套管(52)套设于所述导流管(51)外侧,所述套管(52)与所述导流管(51)连接,所述导流管(51)远离所述第一导流部(3)的一端与所述套管(52)的内腔连通,所述套管(52)靠近所述第一导流部(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腔(20)连通;
所述套管(52)包括侧壁和底壁,所述侧壁设有至少一个径向贯穿所述侧壁的第一孔(522),所述底壁设有至少一个轴向贯穿所述底壁的第二孔(523),所述第一孔(522)连通所述第二腔(20)和所述套管(52)的内腔,所述第二孔(523)连通所述第二腔(20)和所述套管(52)的内腔。
CN202010367481.5A 2020-04-30 2020-04-30 气液分离装置 Active CN1124324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67481.5A CN112432403B (zh) 2020-04-30 2020-04-30 气液分离装置
EP21796152.3A EP4130613A4 (en) 2020-04-30 2021-04-28 GAS-LIQUID SEPARATION DEVICE AND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US17/922,373 US20230213251A1 (en) 2020-04-30 2021-04-28 Gas-liquid separation device and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PCT/CN2021/090665 WO2021219026A1 (zh) 2020-04-30 2021-04-28 气液分离装置及热管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67481.5A CN112432403B (zh) 2020-04-30 2020-04-30 气液分离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2403A true CN112432403A (zh) 2021-03-02
CN112432403B CN112432403B (zh) 2024-06-11

Family

ID=74690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67481.5A Active CN112432403B (zh) 2020-04-30 2020-04-30 气液分离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13251A1 (zh)
EP (1) EP4130613A4 (zh)
CN (1) CN112432403B (zh)
WO (1) WO2021219026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19026A1 (zh) * 2020-04-30 2021-11-04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装置及热管理***
CN114017959A (zh) * 2021-11-29 2022-02-08 天津双昊车用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同心管结构气液分离器
US11573036B2 (en) * 2018-02-24 2023-02-07 Sanhua Holding Group, Co., Ltd. Gas-liquid separator and heat exchange system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208871A (zh) * 2022-12-27 2024-06-18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装置
CN116404189B (zh) * 2023-06-08 2023-09-08 上海治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流体转换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81597B1 (en) * 2002-11-04 2004-01-27 Modine Manufacturing Company Integrated suction line heat exchanger and accumulator
RU2351864C1 (ru) * 2007-07-10 2009-04-10 Северо-Кавказский горно-металлург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СКГМИ (ГТУ)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
CN103162458A (zh) * 2011-12-14 2013-06-19 童夏民 低压差冷缸循环的应用
US20140116653A1 (en) * 2012-10-25 2014-05-01 Cooling House Co., Ltd. Loop thermosyphon cooling device
CN212378295U (zh) * 2020-04-30 2021-01-19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119440A1 (de) * 1981-05-15 1982-12-09 Erich Schultze KG, 1000 Berlin "anlagen-waermeaustauscher fuer kaelteanlagen"
DE102006031197B4 (de) * 2006-07-03 2012-09-27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Innerer Wärmeübertrager mit Akkumulator
CN203837333U (zh) * 2014-03-04 2014-09-17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筒式换热器
DE102016108312A1 (de) * 2016-05-04 2017-11-09 Hanon Systems Wärmeübertrager
CN110195947A (zh) * 2018-02-24 2019-09-03 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器及换热***
DE102018214178A1 (de) * 2018-08-22 2020-02-27 Hanon Systems Akkumulator, optional in Kombination mit einem inneren Wärmeübertrager in einem gemeinsamen Gehäuse, insbesondere für eine Kraftfahrzeug-Klimaanlage
CN110857822A (zh) * 2018-08-23 2020-03-03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器及空调***
CN109579368A (zh) * 2019-01-10 2019-04-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气液分离功能的高效压力容器及热泵机组
CN112432403B (zh) * 2020-04-30 2024-06-11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81597B1 (en) * 2002-11-04 2004-01-27 Modine Manufacturing Company Integrated suction line heat exchanger and accumulator
RU2351864C1 (ru) * 2007-07-10 2009-04-10 Северо-Кавказский горно-металлург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СКГМИ (ГТУ)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
CN103162458A (zh) * 2011-12-14 2013-06-19 童夏民 低压差冷缸循环的应用
US20140116653A1 (en) * 2012-10-25 2014-05-01 Cooling House Co., Ltd. Loop thermosyphon cooling device
CN212378295U (zh) * 2020-04-30 2021-01-19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73036B2 (en) * 2018-02-24 2023-02-07 Sanhua Holding Group, Co., Ltd. Gas-liquid separator and heat exchange system
WO2021219026A1 (zh) * 2020-04-30 2021-11-04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装置及热管理***
CN114017959A (zh) * 2021-11-29 2022-02-08 天津双昊车用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同心管结构气液分离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30613A4 (en) 2023-10-04
CN112432403B (zh) 2024-06-11
EP4130613A1 (en) 2023-02-08
WO2021219026A1 (zh) 2021-11-04
US20230213251A1 (en) 2023-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32403B (zh) 气液分离装置
CN212378295U (zh) 气液分离装置
CN112432402B (zh) 气液分离器及热管理***
EP1890096B1 (en) Accumulator of air conditioner
JP5497419B2 (ja) 内部熱交換器とアキュムレータの複合装置
CN112432400A (zh) 气液分离器及热管理***
CN112432401A (zh) 气液分离器
JP2008032269A (ja) アキュムレータ
CN213300535U (zh) 气液分离器及热管理***
JP2012510600A (ja) コイル形熱交換器と、このコイル形熱交換器を備えている空調装置
CN112444013A (zh) 气液分离器及热管理***
CN116164449A (zh) 一种气液分离器及制冷***
EP3757485A1 (en) Gas-liquid separator and heat exchange system
CN211903393U (zh) 气液分离器
CN211903392U (zh) 气液分离器及热管理***
CN112460864B (zh) 气液分离器及热管理***
CN112229108A (zh) 气液分离器
CN111750577B (zh) 一种气液分离器
CN220062232U (zh) 气液分离装置
CN112432538B (zh) 换热组件及热管理***
EP4394285A1 (en) Gas-liquid separation device
CN221122600U (zh) 储液器及空调***
CN112229107B (zh) 气液分离器
JP3916298B2 (ja) アキュームレータ
CN113899115B (zh) 水-制冷剂换热装置及微型制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