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12955B - 导丝 - Google Patents

导丝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12955B
CN112312955B CN201880094718.8A CN201880094718A CN112312955B CN 112312955 B CN112312955 B CN 112312955B CN 201880094718 A CN201880094718 A CN 201880094718A CN 112312955 B CN112312955 B CN 1123129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ndrel
end side
guide wire
diameter portion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471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12955A (zh
Inventor
牛田圭亮
吉田健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ahi Intec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Intec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Intec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Intec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3129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129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129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129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61M2025/09058Basic structures of guide wires
    • A61M2025/09083Basic structures of guide wires having a coil around a co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61M2025/09058Basic structures of guide wires
    • A61M2025/09083Basic structures of guide wires having a coil around a core
    • A61M2025/09091Basic structures of guide wires having a coil around a core where a sheath surrounds the coil at the distal par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61M2025/09133Guide wires having specific material compositions or coatings; Materials with specific mechanical behaviours, e.g. stiffness, strength to transmit torqu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02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materials
    • A61M2205/0216Materials providing elastic properties, e.g. for facilitating deformation and avoid break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导丝包括:第一芯轴,其由超弹性材料形成;以及第二芯轴,其由比第一芯轴容易塑性变形的材料形成、且在基端侧与第一芯轴的前端侧接合。在第一芯轴与第二芯轴的接合部处,第一芯轴与第二芯轴在第一方向上相邻配置。在第二芯轴的前端部形成有扁平部,所述扁平部的横截面的第一方向的长度大于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长度。

Description

导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丝。
背景技术
将导管等***血管时使用的导丝已为人所熟知。在这样的导丝中,为了提高血管选择性而将导丝平稳地引导至血管内的目标部位,有时会使导丝的前端部分具有小的弯曲等形状。例如,在专利文献1~3中公开了这样的导丝,其通过在由镍钛合金形成的导丝主体(第一挠性长条状构件、长条状轴)的前端接合(连接)由不锈钢形成的塑形条(第二挠性长条状构件、条),从而使对前端部的赋形变得容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9/119386号册子
专利文献2:特表2017-521177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表2006-5190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此,导丝主体和塑形条通过在相邻配置的导丝主体与塑形条之间实施钎焊或焊接而接合。因此,在导丝主体与塑形条的接合部,导丝容易向导丝主体与塑形条的相邻方向(并行方向)垂直弯曲。另一方面,在接合部的更前端侧,导丝可以向任何方向自由弯曲。其结果,在专利文献1~3所记载的导丝中,在对前端侧进行赋形时,存在在接合部与接合部的更前端侧之间发生扭曲、容易成为三维形状的课题。
另外,这样的课题对于***到人体内各器官中的导丝来说是共通的,其中,人体内各器官不限于血管***,对于***到淋巴腺***、胆道***、泌尿道***、呼吸道***、消化器官***、分泌腺和生殖器官等。而且,这样的课题不限于包括由镍钛合金形成的轴和由不锈钢形成的轴的导丝,对于通过接合多个芯轴而制成的导丝来说也是共通的。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使导丝中前端部分的赋形更容易、且能够抑制被赋形的部位发生扭曲。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其能够作为下述方式实现。
(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了一种导丝。该导丝包括:第一芯轴,其由超弹性材料形成;以及第二芯轴,其由比所述第一芯轴容易塑性变形的材料形成、且在基端侧与所述第一芯轴的前端侧接合;其中,在所述第一芯轴与所述第二芯轴的接合部处,所述第一芯轴和所述第二芯轴在第一方向上相邻配置,所述第二芯轴的前端部形成有扁平部,该扁平部的横截面的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大于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长度。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由超弹性线材形成的第一芯轴的前端侧接合有由比第一芯轴容易塑性变形的材料形成的第二芯轴,因此能够容易地对导丝的前端部分赋形。而且,在形成于第二芯轴的前端部的扁平部中,与第一及第二芯轴相邻的第一方向的长度大于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长度。因此,在扁平部中,第二芯轴与接合部相同,容易向第一及第二芯轴的相邻方向(第一方向)垂直弯曲(容易向第二方向弯曲)。如此,本结构的导丝,通过在接合部与接合部的更前端侧之间使易弯曲的方向一致,能够抑制被赋形的部位发生扭曲。
(2)根据上述方式所述的导丝,所述第二芯轴上还形成有粗径部和中间部,其中,所述粗径部的横截面在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与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大致相同,所述中间部配置在所述粗径部与所述扁平部之间,所述接合部可以设置在所述粗径部上。根据该结构,在形成于第二芯轴的基端侧的粗径部上,通过使第一方向的长度与第二方向的长度大致相同,可以抑制伴随赋形引起的第二芯轴的破损。而且,在形成于第二芯轴的前端侧的扁平部,如上所述,可以抑制伴随赋形引起的第二芯轴的扭曲。
(3)根据上述方式所述的导丝,所述扁平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可以大于所述粗径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所述扁平部的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可以小于所述粗径部的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根据该结构,第二芯轴的扁平部的第一方向的长度大于粗径部的第一方向的长度,扁平部的第二方向的长度小于粗径部的第二方向的长度。因此,例如,通过第一方向的长度与第二方向的长度大致相同的圆柱形状构件或四棱柱形状构件的前端侧进行冲压加工,可以简单地形成扁平部。
(4)根据上述方式所述的导丝,还包括包覆部,其覆盖所述第一芯轴与所述第二芯轴的接合部、以及所述第二芯轴中比所述接合部更靠近前端侧的至少一部分,其中,从所述导丝的前端侧朝向基端侧,配置有比所述接合部更靠近前端侧的所述第二芯轴被所述包覆部覆盖的第一区域、以及与所述第一区域相邻且所述接合部被所述包覆部覆盖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比所述第二区域容易塑性变形。根据该结构,由于在导丝的前端侧配置有比与基端侧相邻的第二区域容易塑性变形的第一区域,因此可以容易地对导丝的前端部分进行赋形。而且,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这两者中配置有包覆部,该包覆部覆盖第一及第二芯轴的接合部、以及第二芯轴中比接合部更靠近前端侧的至少一部分。通过该包覆部,可缓和刚性不同的第一及第二芯轴之间的刚性差异,因此可容易地对第一及第二芯轴的接合部进行赋形,同时通过保护接合部附近等容易局部变形的部分来抑制第一及第二芯轴的破损,能够提高导丝的耐久性。
(5)根据上述方式所述的导丝,所述接合部处的所述第一芯轴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与所述接合部处的所述第二芯轴的横截面形状不同。根据该结构,由于第一及第二芯轴的接合部处的第一芯轴的横截面的形状与第二芯轴的横截面的形状不同,因此与形状相同的情况相比,在接合部处相邻的第一及第二芯轴之间,第一及第二芯轴的接触面增大。通过将该接触面作为接合面用接合剂来填埋,根据本结构的导丝,可以提高第一与第二芯轴的接合强度。
(6)根据上述方式所述的导丝,所述第一芯轴的前端侧上形成有,所述第一芯轴的外径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缩径而形成的缩径部,所述接合部可以设置在所述缩径部上。根据该结构,第一芯轴的前端侧上形成有外径缩径的缩径部,当第二芯轴与该缩径部接合(设有接合部)时,则变成了在第一芯轴的直径较粗部分进行接合,因此能够提高导丝的耐久性。
另外,本发明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例如,可以通过由用于导丝的多个芯轴构成的芯轴产品、导丝的制造方法等方式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导丝的整体结构的局部截面图。
图2是导丝的前端侧的局部截面图。
图3是导丝的A-A线(图2)的截面图。
图4是导丝的B-B线(图2)的截面图。
图5是导丝的C-C线(图2)的截面图。
图6是从Y轴方向观察到的第二芯轴的外观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包覆部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导丝的前端侧的局部截面图。
图9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导丝的前端侧的局部截面图。
图10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导丝的前端侧的局部截面图。
图11是第五实施方式的导丝的前端侧的局部截面图。
图12是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二芯轴的说明图。
图13是第六实施方式的第二芯轴的说明图。
图14是第七实施方式的导丝的A-A线(图2)的截面图。
图15是第八实施方式的导丝的前端侧的局部截面图。
图16是第九实施方式的导丝的前端侧的局部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导丝1的整体结构的局部截面图。导丝1例如是将导管***血管时使用的医疗器具,其包括第一芯轴10、线圈体20、第二芯轴30、包覆部40、前端侧固定部51、基端侧固定部52和中间固定部61。图1中,经过导丝1的中心的轴,用轴线O(单点划线)来表示。在以后的示例中,经过比第一粗径部15更靠近基端侧的第一芯轴10的中心的轴、经过线圈体20的中心的轴、以及经过包覆部40的中心的轴都与轴线O一致。但是,经过第一芯轴10的中心的轴、经过线圈体20的中心的轴、以及经过包覆部40的中心的轴也可以分别与轴线O不同。
并且,图1中,示出有彼此正交的X、Y、Z轴。X轴对应于导丝1的轴向,Y轴对应于导丝1的高度方向,Z轴对应于导丝1的宽度方向。图1的左侧(-X轴方向)被称为导丝1和各结构构件的“前端侧”,而图1的右侧(+X轴方向)被称为导丝1和各结构构件的“基端侧”。另外,对于导丝1和各结构构件,位于前端侧的端部被称为“前端部”或简称为“前端”,位于基端侧的端部被称为“基端部”或简称为“基端”。本实施方式中,前端侧相当于“远位侧”,基端侧相当于“近位侧”。这几点也适用于图1以后的、显示整体结构的附图。
第一芯轴10是基端侧为粗径而前端侧为细径的前端变细的长条状构件。第一芯轴10由超弹性材料、例如NiTi(镍钛)合金、或NiTi与其他金属的合金形成。第一芯轴10从前端侧朝向基端侧,依次具有细径部11、第一缩径部12、第一粗径部15、第二缩径部16、第二粗径部17。各部分的外径或长度可以任意设定。
图2是导丝1的前端侧的局部截面图。图3是导丝1的A-A线(图2)的截面图。在图3中,上部图示了A-A线的截面图,下部图示了接合部JP附近的局部放大图。图2及图3所示的X、Y、Z轴,分别对应图1的X、Y、Z轴。这一点对于图3以后的标注了X、Y、Z轴的图也是同样的。
第一芯轴10的细径部11配置在第一芯轴10的前端侧。细径部11是第一芯轴10的外径最小的部分,如图3所示,其横截面的形状为大致圆形形状。图3中,将细径部11的横截面的形状例示为Y轴方向与Z轴方向的长度大致相同的圆形。另外,细径部11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任意设定,例如,可以是大致矩形形状如大致正方形或大致长方形等,也可以是大致椭圆形形状。在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的情况下,也可以对角部实施R倒角加工或C倒角加工。
第一缩径部12配置在细径部11与第一粗径部15之间。第一缩径部12是,外径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缩径的大致圆锥台形状。第一粗径部15配置在第一缩径部12与第二缩径部16之间。第一粗径部15是,具有大于细径部11的外径的恒定外径的大致圆柱形状。第二缩径部16配置在第一粗径部15与第二粗径部17之间。第二缩径部16是,外径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缩径而形成的大致圆锥台形状。第二粗径部17配置在第一芯轴10的基端侧。第二粗径部17是第一芯轴10的外径最大的部分,是具有恒定外径的大致圆柱形状。
细径部11、第一缩径部12以及第一粗径部15的外侧面被后述的线圈体20覆盖。另一方面,第二缩径部16及第二粗径部17未被线圈体20覆盖,而是从线圈体20露出。第二粗径部17,在手术者把持导丝1时被使用。
线圈体20是通过将线材21螺旋状地卷绕在第一芯轴10和第二芯轴30上而形成的大致圆筒形状。形成线圈体20的线材21可以是由一根线材构成的单线,也可以是绞合多根线材而成的绞线。当线材21为单线时,线圈体20构成为单线圈,当线材21为绞线时,线圈体20构成为中空绞线线圈。另外,也可将单线圈与中空绞线线圈组合来构成线圈体20。线材21的线径与线圈体20的线圈平均直径(线圈体20的外径和内径的平均直径)可以任意设定。
线材21可以由SUS304、SUS316之类的不锈钢合金;NiTi合金等超弹性合金;琴钢线、镍-铬系合金、钴合金等放射线透过性合金;金、铂、钨、以及包含这些元素的合金(例如铂-镍合金)等不透射线合金形成。线材21也可以由上述以外的公知材料形成。
第二芯轴30是从基端侧向前端侧延伸的长条状构件,具有扁平部31、中间部32以及粗径部33。第二芯轴30由比第一芯轴10容易塑性变形的材料,例如,SUS304、SUS316等不锈钢合金制成。第二芯轴30也被称为“塑形条”。如图2所示,位于第二芯轴30的基端侧的粗径部33与位于第一芯轴10的前端侧的细径部11接合。如图3下部所示,该接合可以通过对相邻配置的第一芯轴10(细径部11)与第二芯轴30(粗径部33)之间的空隙使用接合剂90填埋固化来实施。接合剂90,例如可以使用银焊料、金焊料、锌、Sn-Ag合金、Au-Sn合金等金属焊料、或环氧树脂系粘合剂等粘合剂。
在图2和图3中,第一芯轴10与第二芯轴30之间的接合部,表示为“接合部JP”。此外,在接合部JP中,将第一芯轴10与第二芯轴30相邻配置的方向称为“第一方向D1”,将与第一方向D1正交的方向(与第一方向D1垂直的方向)称为“第二方向D2”(图3下部,空心箭头)。在图示的示例中,第一方向D1对应于Z轴方向,第二方向D2对应于Y轴方向。
图4是导丝1的B-B线(图2)的截面图。图5是导丝1的C-C线(图2)的截面图。图4和图5中,上部示出了B-B线和C-C线的截面图,下部示出了第二芯轴30的局部放大图。第二芯轴30的粗径部33配置在第二芯轴30的基端侧。如图3下部所示,粗径部33的横截面的形状是第一方向D1的长度L31与第二方向D2的长度L32大致相同的大致圆形形状。第二芯轴30的中间部32配置在粗径部33与扁平部31之间。如图4的下部所示,中间部32的横截面的形状是第一方向D1的长度L21大于比第二方向D2的长度L22的大致椭圆形形状。第二芯轴30的扁平部31配置在第二芯轴30的前端侧。如图5的下部所示,扁平部31的横截面的形状是第一方向D1的长度L11大于第二方向D2的长度L12的大致扁平形状。
图6是从Y轴方向观察到的第二芯轴30的外观的示意图。第二芯轴30的各部分的第一方向D1的长度为从扁平部31向粗径部33逐渐变小的“L11>L21>L31”的关系。而且,第二芯轴30的各部分的第二方向D2的长度为从扁平部31向粗径部33逐渐变大的“L12<L22<L32”的关系。即,从Y轴方向观察到的第二芯轴30,是从基端侧的粗径部33到前端侧的扁平部31逐渐变宽的形状(图6)。另外,关于偏平部31、中间部32以及粗径部33,各长度L11、L12、L21、L22、L31、L32的具体值、在轴线O(X轴)方向上的长度的具体值,可以任意设定。
此外,在图2的示例中,第二芯轴30的粗径部33在轴线O(X轴)方向上,以粗径部33的基端部的位置与细径部11的基端部的位置对齐的状态接合在第一芯轴10上。但是,在轴线O方向上的粗径部33的基端部的位置,与细径部11的基端部的位置也可以不相同。例如,粗径部33的基端部也可以位于比细径部11的基端部更靠近-X轴方向的位置。
图7是示出包覆部40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包覆部40是通过使8根线材41多股卷绕而形成的多股线圈,其为比第二芯轴30难以塑性变形、但比第一芯轴10容易塑性变形的结构。包覆部40可以通过,例如,将8根线材41以彼此接触的方式紧密捻合在芯骨上之后,使用公知的热处理方法去除残余应力,取出芯骨而形成。以这种方式形成的包覆部40,如图所示是具有内腔40h(虚线)的多股线圈。线材41的材料可以与线材21的材料相同,也可以不同。
另外,包覆部40可以采用任意的方式,但是如上所述,优选比第二芯轴30难以塑性变形、但比第一芯轴10容易塑性变形的结构。例如,构成包覆部40的线材的数量不限于8根,可以任意设定。包覆部40不限于多股线圈,也可以是使用一根线材形成的单股线圈,也可以是由形成为管状的树脂或金属构成的管状构件,还可以由具有疏水性的树脂材料、具有亲水性的树脂材料、或它们的混合物涂覆而成。
如图2~图5所示,包覆部40在线圈体20的内侧,配置为覆盖第一芯轴10的前端侧的一部分、接合部JP以及第二芯轴30。换言之,接合起来的第一芯轴10与第二芯轴30穿过包覆部40的内腔40h并沿轴线O方向延伸。包覆部40的前端部,由后述的前端侧固定部51固定。包覆部40的基端部,配置在第一芯轴10的第一缩径部12的中央附近(图2)。另外,包覆部40的基端部可以使用任意的接合剂固定于第一芯轴10的第一缩径部12,也可以不固定于第一芯轴10的第一缩径部12。
前端侧固定部51配置在导丝1的前端部,并将第二芯轴30的扁平部31的前端部、线圈体20的前端部、以及包覆部40的前端部保持为一体。前端侧固定部51可以通过任意的接合剂,例如银焊料、金焊料、锌、Sn-Ag合金、Au-Sn合金等金属焊料、或环氧树脂系粘合剂等粘合剂而形成。基端侧固定部52配置在第一芯轴10的第一粗径部15的基端部,并将第一芯轴10、以及线圈体20的基端部保持为一体。与前端侧固定部51相同,基端侧固定部52可以由任意的接合剂形成。基端侧固定部52和前端侧固定部51既可以使用相同的接合剂,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接合剂。
中间固定部61在线圈体20的轴线O方向的中间部附近,将线圈体20和第一芯轴10保持为一体。与前端侧固定部51相同,中间固定部61可以由任意的接合剂形成。中间固定部61和前端侧固定部51既可以使用相同的接合剂,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接合剂。图1中,例示了1个中间固定部61,但也可以在导丝1上设置多个中间固定部61。
在此,如图2所示,将第一芯轴10与第二芯轴30的接合部JP被包覆部40覆盖的部分称为“第二区域R2”,将比接合部JP更靠近前端侧的第二芯轴30(扁平部31、中间部32以及粗径部33)被包覆部40覆盖的部分称为“第一区域R1”,将比接合部JP更靠近基端侧的第一芯轴10(第一缩径部12)被包覆部40覆盖的部分称为“第三区域R3”,将第一芯轴10从包覆部40露出的部分称为“第四区域R4”。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导丝1的前端侧朝向基端侧,为第一区域R1、第二区域R2、第三区域R3、第四区域R4的配置。换言之,第一区域R1位于最前端侧,第二区域R2位于第一区域R1的基端侧,第三区域R3位于第二区域R2的基端侧,第四区域R4位于第三区域R3的基端侧(最基端侧)。
如上所述,第一芯轴10由超弹性材料制成,第二芯轴30由比第一芯轴10容易塑性变形的材料制成。包覆部40为比第二芯轴30难以塑性变形,但比第一芯轴10容易塑性变形的结构。因此,各构件的塑性变形的容易度为“第二芯轴30>包覆部40>第一芯轴10”的关系。而且,如图1所示,从包覆部40露出的第一芯轴10(第一缩径部12),从前端侧朝向基端侧扩径,在与第一粗径部15的边界附近,成为与包覆部40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外径。其结果,上述导丝1的各区域中的塑性变形容易度,为从第一区域R1朝向第四区域R4逐渐变小的“第一区域R1>第二区域R2>第三区域R3>第四区域R4”的关系。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方向D1上,在由超弹性线材形成的第一芯轴10的前端侧(-X轴方向)接合有由比第一芯轴10容易塑性变形的材料形成第二芯轴30。因此,通过用例如指尖或注射针的前端捋动导丝1的前端部分,可以容易地对导丝1的前端部分进行赋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导丝1中,在第一及第二芯轴10、30的接合部JP与接合部JP的更前端侧之间,通过使导丝1的易弯曲的方向一致,可以抑制导丝1的被赋形的部位发生扭曲。具体而言,如图3下部所示,在第一及第二芯轴10、30的接合部JP,导丝1容易向与第一及第二芯轴的相邻方向(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D2弯曲(换言之,第一方向D1的弯曲被限制)。然后,在比接合部JP更靠近前端侧的扁平部31和中间部32,第一方向D1的长度L11和L21分别大于在与第一方向D1正交的第二方向D2的长度L12和L22(图5的下部、图4的下部)。因此,在扁平部31和中间部32,导丝1与接合部JP相同,容易向与第一及第二芯轴10、30的相邻方向(第一方向D1)垂直的第二方向D2弯曲(换言之,向第一方向D1的弯曲被限制)。如此,通过使易弯曲的方向一致,在对导丝1的前端侧进行赋形时,可以抑制在接合部JP与接合部JP的更前端侧之间发生扭曲,从而抑制导丝1成为三维形状。
再者,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导丝1,在形成于第二芯轴30的基端侧的粗径部33上,通过使第一方向D1的长度L31与第二方向D2的长度L32大致相同,可以抑制伴随赋形引起的第二芯轴30的破损(图3下部)。而且,在形成于第二芯轴30的前端侧的扁平部31,如上所述,可以抑制伴随赋形引起的导丝1的扭曲(图5下部)。另外,第二芯轴30的中间部32可以省略。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第一方向D1的长度L11大于第二方向D2的长度L12的扁平部31来抑制伴随赋形引起的导丝1的扭曲。
再者,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导丝1,第二芯轴30的扁平部31的第一方向D1的长度L11大于粗径部33的第一方向D1的长度L31,扁平部31的第二方向D2的长度L12小于粗径部33的第二方向D2的长度L32。因此,例如,通过对第一方向D1的长度与第二方向D2的长度大致相同的圆柱形状构件或四棱柱形状构件的前端侧进行冲压加工,可以简单地形成扁平部31或中间部3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导丝1中,在导丝1的前端侧配置有第一区域R1,该第一区域R1比与基端侧相邻的第二区域R2容易塑性变形(图2)。而且,在第一区域R1和第二区域R2这两者中配置有包覆部40,该包覆部40覆盖第一及第二芯轴10、30的接合部JP、以及第二芯轴30中比接合部JP更靠近前端侧的至少一部分(图2:第一区域R1、第二区域R2)。通过该包覆部40,可缓和刚性不同的第一及第二芯轴10、30之间的刚性差异,因此与不具有包覆部40的结构相比,能够容易地对第一及第二芯轴10、30的接合部JP进行赋形。再者,通过在包覆部40处缓和第一及第二芯轴10、30之间的刚性差异,能够保护例如接合部JP的前端侧的第二芯轴的一部分、或接合部JP的基端侧的第一芯轴10的一部分等、在接合部JP附近产生的容易局部变形的部分,从而抑制第一及第二芯轴10、30的破损,由此提高导丝1的耐久性。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导丝1,包覆部40的前端部由固定第二芯轴30的扁平部31的前端部的前端侧固定部51来固定(图1、图2)。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导丝1中,包覆部40一直配置到第二芯轴30的前端。如此,通过保护由容易塑性变形的材料制成的第二芯轴30直至其前端,因此可以抑制伴随赋形或使用而产生的第二芯轴的破损,能够进一步提高导丝1的耐久性。
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的导丝1中,在第二区域R2的基端侧配置有比第二区域R2难以塑性变形的第三区域R3(图2:第三区域R3)。因此,可以保护位于第一及第二芯轴10、30的接合部JP的基端侧的第一芯轴10,从而可以抑制伴随赋形或使用而产生的第一芯轴10的破损,能够进一步提高导丝1的耐久性。此外,在第三区域R3的基端侧配置有比第三区域R3难以塑性变形的第四区域R4(图2:第四区域R4)。因此,可以进一步抑制第一芯轴10的破损,能够进一步提高导丝1的耐久性。此外,在第四区域R4中,第一芯轴10从包覆部40露出。因此,与例如将包覆部40一直设置到线圈体20的基端部的结构相比,能够降低导丝1的制造成本。
<第二实施方式>
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导丝1A的前端侧的局部截面图。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导丝1A中,在第一区域R1的前端侧配置有前端区域R0。在前端区域R0中,第二芯轴30(扁平部31、中间部32、粗径部33)未被包覆部40A覆盖,而是从包覆部40A露出。具体地,第二实施方式的包覆部40A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包覆部40相比,其在轴线O方向(X轴方向)上的长度较短,并配置成覆盖第二芯轴30的基端侧的一部分而不是整个第二芯轴30。包覆部40A的基端部可以使用任意的接合剂固定于第一芯轴10的第一缩径部12。包覆部40A的前端部未固定于前端侧固定部51A,在图8的示例中是开放的。另外,包覆部40A的前端部,可以使用任意的接合剂固定于第二芯轴30。
即,在这样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从导丝1A的前端侧朝向基端侧,为前端区域R0、第一区域R1、第二区域R2、第三区域R3、第四区域R4的配置。如上所述,由于各构件的塑性变形的容易度为“第二芯轴30>包覆部40A>第一芯轴10”的关系,因此未被包覆部40A覆盖的前端区域R0比被包覆部40A覆盖的第一区域R1容易塑性变形。即,导丝1A的各区域的塑性变形的容易度,为从前端区域R0朝向第四区域R4逐渐变小的“前端区域R0>第一区域R1>第二区域R2>第三区域R3>第四区域R4”的关系。
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导丝1A中,也可以实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进一步地,第二实施方式的导丝1A中,在第一区域R1的前端侧配置有比第一区域R1容易塑性变形的前端区域R0。因此,可以使导丝1A的前端部分的赋形更容易。此外,由于导丝1A的各区域的塑性变形的容易度随着从基端侧的第四区域R4朝向前端侧的前端区域R0而阶段性增大,因此可以提供一种在基端侧能够抑制第一及第二芯轴10、30的破损、且在前端侧容易赋形的导丝1A。
<第三实施方式>
图9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导丝1B的前端侧的局部截面图。第三实施方式的导丝1B,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基础上,未形成第一区域R1及第三区域R3。具体地,第三实施方式的包覆部40B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包覆部40A相比,其在轴线O方向(X轴方向)上的长度较短,仅覆盖第一及第二芯轴10、30的接合部JP。换言之,位于接合部JP的更前端侧的第二芯轴30(偏平部31、中间部32、粗径部33)是从包覆部40B露出的状态,位于接合部JP的更基端侧的第一芯轴10(第一缩径部12)是从包覆部40B露出的状态。另外,包覆部40B的前端部及基端部中的至少一方,也可以使用任意接合剂固定在第一芯轴10的细径部11和第二芯轴30的粗径部33中的至少一方上。
在这样的第三实施方式中,从导丝1B的前端侧朝向基端侧,为前端区域R0、第二区域R2、第四区域R4的配置,各区域的塑性变形的容易度为从前端区域R0朝向第四区域R4逐渐变小的“前端区域R0>第二区域R2>第四区域R4”的关系。因此,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导丝1B中,也可以实现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四实施方式>
图10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导丝1C的前端侧的局部截面图。第四实施方式的导丝1C,不设置包覆部40。因此,在导丝1C上未形成上述各区域(前端区域R0、第一~第四区域R1~R4)。在这样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导丝1C中,也可以实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即,能够容易地对导丝1C的前端部分进行赋形,同时在对导丝1C的前端侧进行赋形时,可以抑制在接合部JP与接合部JP的更前端侧之间发生扭曲。而且,能够简单地形成第二芯轴30的扁平部31。
<第五实施方式>
图11是第五实施方式的导丝1D的前端侧的局部截面图。第五实施方式的导丝1D,设有第一芯轴10D以替代第一芯轴10,且设有第二芯轴30D以替代第二芯轴30。第一芯轴10D在前端部形成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直径粗且在轴线O方向(X轴方向)上的长度较长的细径部11D。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细径部11D的前端侧设有第一及第二芯轴10、30的接合部JP。此外,在第一芯轴10D上可以形成第一缩径部12,也可以不形成第一缩径部12。
图12是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二芯轴30D的说明图。在图12中,上部示出了从Y轴方向观察到的第二芯轴30D的外观,下部示出了D1-D1线及D2-D2线的各截面图。如图12所示,第二芯轴30D在整个轴线O方向(X轴方向)上由扁平部31D构成,未设置上述中间部32及粗径部33。扁平部31D在前端侧的D1-D1截面和基端侧的D2-D2截面这两者中,第一方向D1的长度L11D大于第二方向D2的长度L12D。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扁平部31相同。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二芯轴30D,例如可通过对第一方向D1的长度与第二方向D2的长度大致相同的圆柱形状构件或四棱柱形状构件整体进行冲压加工而简单地形成。
在这样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导丝1D中,也可以实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此外,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导丝1D中,第一芯轴10D和第二芯轴30D中的至少一方可以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
<第六实施方式>
图13是第六实施方式的第二芯轴30E的说明图。图13中,上部示出了从Y轴方向观察到的第二芯轴30E的外观,下部示出了E1-E1线、E2-E2线及E3-E3线的各截面图。第六实施方式的导丝1E,设有图13所示的第二芯轴30E以替代第二芯轴30。第二芯轴30E从基端侧的粗径部33E到前端侧的扁平部31E为宽度逐渐变窄的形状。
如E1-E1的截面图所示,扁平部31E的横截面的形状是第一方向D1的长度L11E大于第二方向D2的长度L12E的大致扁平形状。而且,如E2-E2的截面图所示,中间部32E的横截面的形状是第一方向D1的长度L21E大于第二方向D2的长度L22E的大致椭圆形形状。如E3-E3的截面图所示,粗径部33E的横截面的形状是第一方向D1的长度L31E与第二方向D2的长度L32E大致相同的大致圆形形状。这几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扁平部31、中间部32和粗径部33相同。
另一方面,第二芯轴30E的各部分的第一方向D1的长度具有从扁平部31E向粗径部33E逐渐变大的“L11E<L21E<L31E”的关系。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关系相反。而且,第二芯轴30E的各部分的第二方向D2的长度具有从扁平部31E向粗径部33E逐渐变大的“L12E<L22E<L32E”的关系,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具有这样的第二芯轴30E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导丝1E中,也可以实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七实施方式>
图14是第七实施方式的导丝1F的A-A线(图2)的截面图。图14中,上部图示了A-A线的截面图,下部图示了接合部JPF附近的局部放大图。在第七实施方式的导丝1F中,与接合部JPF对应的第一芯轴10F(细径部11F)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大致矩形形状,与接合部JPF对应的第二芯轴30F(粗径部33F)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具有长轴和短轴的大致椭圆形形状。第七实施方式的接合部JPF,通过以接合剂90填埋在第一方向D1上相邻配置的细径部11F与粗径部33F之间的空隙而形成。接合剂90可以使用第一实施方式所例示的金属焊料或粘接剂。第七实施方式的接合剂90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也可以不同。
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第二芯轴30F的粗径部33F的第一方向D1的长度L31F小于第二方向D2的长度L32F。但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关于第二芯轴30F未图示的扁平部31,其第一方向D1的长度L11大于第二方向D2的长度L12。
在这样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导丝1F中,也可以实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再者,在第七实施方式的导丝1F中,接合部JPF处的第一芯轴10F的横截面的形状(图14:细径部11F)为大致矩形形状,第二芯轴30F的横截面的形状(图14:粗径部33F)为大致椭圆形形状,两者的形状不同。因此,与细径部11和粗径部33的形状相同的第一实施方式相比,如图14所示,在接合部JPF中相邻的第一及第二芯轴10F、30F之间,第一及第二芯轴10F、30F间的接触面增大。通过将该接触面作为接合面L91用接合剂90来填埋,第七实施方式提供的导丝1F,可以提高第一及第二芯轴10F、30F的接合强度。
另外,第二芯轴30F的粗径部33F以长轴朝向Y轴方向、短轴朝向Z轴方向的状态与第一芯轴10F的细径部11F接合。但是,粗径部33F的配置也可以相反,也可以是短轴朝向Y轴方向、长轴朝向Z轴方向的配置。而且,只要与接合部JPF对应的第一及第二芯轴10F、30F的一部分(细径部11F、粗径部33F)的形状相互不同,就能够实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可以采用上述大致矩形形状及大致椭圆形形状以外的任意形状。
<第八实施方式>
图15是第八实施方式的导丝1G的前端侧的局部截面图。图15中,上部图示了导丝1G的前端侧的局部截面图,下部图示了从Y轴方向观察到的接合部JPG附近的第一及第二芯轴10、30G。在第八实施方式的导丝1G中,第一及第二芯轴10、30G的接合部JPG设置在,第一芯轴10的第一缩径部12与第二芯轴30G的基端部(粗径部33G)之间。第一缩径部12为外径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缩径(图15下部)、且横截面的形状为大致圆形的形状。如图15的下部所示,接合部JPG通过用接合剂90填埋固化在第一方向D1上相邻配置的第一缩径部12与粗径部33G之间的空隙而形成。接合剂90可以使用第一实施方式所例示的金属焊料或粘接剂。第八实施方式的接合剂90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也可以不同。
另外,在图15下部的示例中,第一芯轴10的细径部11与第二芯轴30G的粗径部33G之间的空隙,是未被接合剂90填埋的空隙。然而,可以通过用接合剂90填埋该空隙并使其固化,来消除细径部11与粗径部33G之间的空隙。在第八实施方式中,接合部JPG包含细径部11与粗径部33G相邻配置的部分,第二区域R2包含细径部11与粗径部33G相邻配置的部分(图15上部:第二区域R2)。
在这样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导丝1G中,也可以实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再者,第八实施方式的导丝1G中,在第一芯轴10的前端侧形成有外径缩径的第一缩径部12,并且设有将第二芯轴30G(粗径部33G)接合在该第一缩径部12上的接合部JPG。因此,如图15下部所示,即使在接合部JPG处的第一及第二芯轴10、30G的横截面形状相同(图3)的情况下,由于含有在第一芯轴10的直径较粗的部分处的接合,因此也能够提高导丝的耐久性。
<第九实施方式>
图16是第九实施方式的导丝1H的前端侧的局部截面图。第九实施方式的导丝1H具有树脂体50,以替代线圈体20。树脂体50配置成覆盖包覆部40的外侧、以及未被包覆部40覆盖的第一芯轴10(从包覆部40露出)。在这样的第九实施方式的导丝1H中,也可以实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实施,例如也可以是如下所述的变形。
[变形例1]
在上述第一~第九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导丝1、1A~1H的结构。但是,导丝的结构可以进行各种改变。例如,上述各实施方式对导丝作为将导管***血管时使用的医疗器具进行了说明,但是其也可以构成为***人体内各器官的导丝,这里,人体内各器官包括淋巴***、胆道***、泌尿***、呼吸道***、消化***、分泌腺和生殖器官等。例如,导丝也可以不设置第二缩径部和第二粗径部,而是整个第一芯轴被线圈体覆盖的结构。例如,导丝也可以在前端侧预先弯曲的状态下被产品化。
[变形例2]
在上述第一~第九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第一及第二芯轴10、10D、10F、30、30D、30E、30F、30G的结构。但是,第一芯轴及第二芯轴的结构可以作出各种改变。例如,第一芯轴也可以不设置第一缩径部和第二缩径部,而在整条轴线O上以相同的直径构成。例如,在接合部JP(图3)中,第一方向D1(Z轴方向)上的第一芯轴和第二芯轴的配置也可以相反。例如,第一芯轴还可以由接合起来的多个芯轴构件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各芯轴构件可以由相同材料形成,也可以由不同材料形成。
[变形例3]
在上述第一~第九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线圈体20的结构的一个示例。但是,线圈体的结构可以进行各种改变。例如,线圈体可以构成为在相邻线材之间没有空隙的紧密卷绕,也可以形成为在相邻的线材之间具有空隙的疏松卷绕,还可以是紧密卷绕和疏松卷绕混合的结构。此外,线圈体还可以包括树脂层,该树脂层由例如,具有疏水性的树脂材料、具有亲水性的树脂材料、或它们的混合物涂覆而成。例如,线圈体的线材的横截面形状还可以不是大致圆形。
[变形例4]
上述第一~第九实施方式的导丝1、1A~1H的结构、以及上述变形例1~3的导丝的结构,还可以适当组合。例如,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导丝1A(设有前端区域R0的结构)、第三实施方式的导丝1B(不设有第一区域R1和第三区域R3的结构)、第四实施方式的导丝1C(不设有包覆部的结构)中,也可以使用第五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二芯轴30D或第六实施方式中说明的30E。同样地,例如,在第二~第四实施方式的导丝1A~1C中,第一及第二芯轴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第七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形状。例如,在第二~第四实施方式的导丝1A~1C中,也可以采用第八实施方式所描述的接合部JPG的结构(在第一芯轴的第一缩径部上设置接合部JPG的结构)。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变形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形态的实施方式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的示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以及权利要求请求范围之内所作的变形、改进以及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其技术特征如果在本说明书中没有被描述为不可或缺,则可以进行适当删除。
附图标记说明
1、1A~1H…导丝
10、10D、10F…第一芯轴
11、11D、11F…细径部
12…第一缩径部
15…第一粗径部
16…第二缩径部
17…第二粗径部
20…线圈体
21…线材
30、30D、30E、30F、30G…第二芯轴
31、31D、31E…扁平部
32、32E…中间部
33、33E、33F、33G…粗径部
40、40A、40B…包覆部
40h…内腔
41…线材
50…树脂体
51、51A…前端侧固定部
52…基端侧固定部
61…中间固定部
90…接合剂

Claims (9)

1.一种导丝,其包括:
第一芯轴,其由超弹性材料形成;以及
第二芯轴,其由比所述第一芯轴容易塑性变形的材料形成、且在基端侧与所述第一芯轴的前端侧接合;其中,
在包括所述第一芯轴与所述第二芯轴的接合部的、与所述导丝的轴向方向正交的横截面处,所述第一芯轴与所述第二芯轴在第一方向上相邻配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导丝的所述轴向方向正交,
所述第二芯轴的前端部上形成有扁平部,所述扁平部的与所述导丝的所述轴向方向正交的横截面的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横截面的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丝,其中,
所述第二芯轴上还形成有粗径部和中间部,其中,
所述粗径部的横截面的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与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大致相同,
所述中间部配置在所述粗径部与所述扁平部之间,
所述接合部设置在所述粗径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丝,其中,
所述扁平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粗径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
所述扁平部的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粗径部的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丝,其还包括包覆部,
所述包覆部覆盖所述第一芯轴与所述第二芯轴的接合部、以及所述第二芯轴中比所述接合部更靠近前端侧的至少一部分,
从所述导丝的前端侧朝向基端侧配置有,
比所述接合部更靠近前端侧的所述第二芯轴被所述包覆部覆盖的第一区域;以及
与所述第一区域相邻且所述接合部被所述包覆部覆盖的第二区域,
所述第一区域比所述第二区域容易塑性变形。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丝,其中,
所述接合部处的所述第一芯轴的横截面的形状,与所述接合部处的所述第二芯轴的横截面的形状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丝,其中,
在所述第一芯轴的前端侧形成有缩径部,所述缩径部是所述第一芯轴的外径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缩径而形成的,
所述接合部设置在所述缩径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丝,其中,
所述接合部处的所述第一芯轴的横截面的形状,与所述接合部处的所述第二芯轴的横截面的形状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丝,其中,
在所述第一芯轴的前端侧形成有缩径部,所述缩径部是所述第一芯轴的外径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缩径而形成的,
所述接合部设置在所述缩径部上。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丝,其中,
在所述第一芯轴的前端侧形成有缩径部,所述缩径部是所述第一芯轴的外径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缩径而形成的,
所述接合部设置在所述缩径部上。
CN201880094718.8A 2018-06-29 2018-06-29 导丝 Active CN1123129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24857 WO2020003501A1 (ja) 2018-06-29 2018-06-29 ガイドワ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12955A CN112312955A (zh) 2021-02-02
CN112312955B true CN112312955B (zh) 2022-12-20

Family

ID=68984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4718.8A Active CN112312955B (zh) 2018-06-29 2018-06-29 导丝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28886A1 (zh)
EP (1) EP3815731B1 (zh)
JP (1) JP7021350B2 (zh)
CN (1) CN112312955B (zh)
WO (1) WO202000350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35503A (en) * 1990-05-16 1992-08-04 Advanced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Shaping ribbon for guiding members
US6464650B2 (en) * 1998-12-31 2002-10-15 Advanced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Guidewire with smoothly tapered segment
JP2003334253A (ja) 2002-05-20 2003-11-25 Nipro Corp ガイドワイヤー
EP1338298B1 (en) * 2001-10-25 2006-12-06 Nipro Corporation Guide wire
US6740050B2 (en) * 2001-11-27 2004-05-25 Advanced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Intracorporeal member with improved transition section
JP2004181184A (ja) * 2002-12-03 2004-07-02 Teruo Hashimoto 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ー
US20080045908A1 (en) 2006-08-16 2008-02-21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Medical device including a metallic tube fillet welded to a core member
JP2010503484A (ja) 2006-09-13 2010-02-04 ボストン サイエンティフィック リミテッド 横断ガイドワイヤ
JP3971447B1 (ja) * 2006-10-20 2007-09-05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とマイクロカテーテルとの組立体、および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と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とガイディングカテーテルとの組立体
WO2008139829A1 (ja) * 2007-05-09 2008-11-20 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ency ガイドワイヤ及びステント
US20090112127A1 (en) * 2007-10-27 2009-04-30 Salviac Limited Nitinol guidewire
US20100274085A1 (en) * 2007-12-28 2010-10-28 John Mugan Exchangeable guide-wire with balloon for foreign body extraction
US8360996B2 (en) 2008-03-27 2013-01-29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Guide wire
WO2009119387A1 (ja) * 2008-03-28 2009-10-01 テルモ株式会社 ガイドワイヤおよびガイドワイヤの製造方法
US8376961B2 (en) * 2008-04-07 2013-02-19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Micromachined composite guidewire structure with anisotropic bending properties
JP5382953B2 (ja) * 2011-01-28 2014-01-08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ガイドワイヤ
JP5424499B2 (ja) 2011-04-18 2014-02-26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
US10029076B2 (en) * 2012-02-28 2018-07-24 Covidien Lp Intravascular guidewire
JP5946186B2 (ja) * 2013-10-25 2016-07-05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コイル体
EP3171764B1 (en) * 2014-07-22 2023-06-07 Koninklijke Philips N.V. Intravascular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having a core wire with multiple flattened sections
JP6701082B2 (ja) 2014-09-25 2020-05-27 テルモ株式会社 ガイドワイヤおよびガイドワイヤの製造方法
JP2016189998A (ja) 2015-03-31 2016-11-10 東レ・メディカル株式会社 カテーテル用ガイドワイヤ
KR102137302B1 (ko) * 2016-03-10 2020-07-23 아사히 인텍크 가부시키가이샤 가이드 와이어
JP6997007B2 (ja) * 2018-02-26 2022-01-17 テルモ株式会社 ガイドワイ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15731A4 (en) 2022-03-16
WO2020003501A1 (ja) 2020-01-02
JPWO2020003501A1 (ja) 2021-06-10
CN112312955A (zh) 2021-02-02
JP7021350B2 (ja) 2022-02-16
EP3815731B1 (en) 2023-03-15
US20210128886A1 (en) 2021-05-06
EP3815731A1 (en) 2021-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67845B2 (ja) 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
JP4028245B2 (ja) ガイドワイヤ
EP2921195A1 (en) Guide wire
JP7269934B2 (ja) ガイドワイヤ
KR20170134305A (ko) 가이드 와이어
CN112368043B (zh) 导丝及制造导丝的方法
CN112312955B (zh) 导丝
CN112312954B (zh) 导丝
JP7389123B2 (ja) ガイドワイヤ
CN112334179B (zh) 导丝
WO2020003505A1 (ja) ガイドワイヤ
JP7256582B2 (ja) ガイドワイヤ
JP7509922B2 (ja) ガイドワイヤ
WO2023120406A1 (ja) ガイドワイヤ、及び、ガイドワイヤの製造方法
JP2022166396A (ja) ガイドワイヤ
JP2024049609A (ja) ガイドワイヤ
JP5376542B2 (ja) 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