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77942A - 一种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车载装置及***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车载装置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77942A
CN112277942A CN201910628733.2A CN201910628733A CN112277942A CN 112277942 A CN112277942 A CN 112277942A CN 201910628733 A CN201910628733 A CN 201910628733A CN 112277942 A CN112277942 A CN 1122779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fleet
following
information
pi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2873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文锐
吴楠
毕青鑫
温博轩
徐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usimp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usimp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usimp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usimp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2873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77942A/zh
Publication of CN1122779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779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30/00Purposes of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e.g. of systems using 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W30/14Adaptive cruise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30/00Purposes of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e.g. of systems using 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W30/14Adaptive cruise control
    • B60W30/16Control of distance between vehicles, e.g. keeping a distance to preceding vehicle
    • B60W30/165Automatically following the path of a preceding lead vehicle, e.g. "electronic tow-bar"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20Monitoring the location of vehicles belonging to a group, e.g. fleet of vehicles, countable or determined number of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6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 [V2V]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车载装置及***,涉及自动驾驶技术领域。该***包括一至多个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和一至多个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第二车载装置获得目标车队信息,向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发送入队请求信息;第一车载装置对入队请求信息进行认证,并在认证成功后向第二车载装置发送允许入队信息;第二车载装置控制跟随车到达切入位置点,完成跟随车进入目标车队,并在到达切入位置点后采用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控制跟随车进行行驶;第一车载装置向第二车载装置发送离队指令信息;第二车载装置根据离队指令信息控制跟随车离开目标车队,并采用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控制跟随车进行行驶。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车载装置及***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车载装置及***。
背景技术
目前,协同自动驾驶车队(Platooning,简称为自动驾驶车队)是指多辆车基于自动驾驶技术和V2V(Vehicle-to-Vehicle,车对车)车联网技术的支持,以极小的车距尾随行驶的编队状态。在编队中,车距远远低于一般意义上的安全行驶车距,仅为20米甚至更小,极小的车距会使领航车破开的气流,在车尾直接被第二辆车接纳,而不会形成低压的涡流区,从而有效降低了整个车队在行驶过程中的空气阻力总值。一般以协同自动驾驶车队状态行驶所减少的阻力,可以节约近10%的油耗。协同自动驾驶车队之所以可以保持这么短的间隔,主要原因是受益于V2V通信的低延时通信,V2V可以实现从端到端的100ms内的通信。因此,基于V2V技术,车与车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交互,一个编队里的一组车能够跟随领航车,随着它的操控而自行进行操控。比如领航车进行了踩油门、踩刹车或转向等操控,后面的一排车辆都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进行同样的操控。
当前,自动驾驶车队环境下,若有自动驾驶车辆需要加入车队,或者离开车队,一般均需要自动驾驶车辆中的人工开触发入队申请或离队申请,再由领航车上的人工来确认是否允许车辆入队或离队。可见,对于自动驾驶车辆,目前还不能实现入队和离队的自动化,无法满足自动驾驶车辆在无人工干涉下的入队和离队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车载装置及***,以实现入队和离队的自动化,满足自动驾驶车辆在无人工干涉下的入队和离队需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包括:
获得目标车队信息,向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发送入队请求信息,以使得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对入队请求信息进行认证;
接收第一车载装置发送的允许入队信息;允许入队信息包括根据领航车行驶情况确定的切入位置点;
控制跟随车到达切入位置点,完成跟随车进入目标车队,并在到达切入位置点后采用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控制跟随车进行行驶;
接收第一车载装置发送的离队指令信息;
根据离队指令信息控制跟随车离开目标车队,并采用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控制跟随车进行行驶。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发送的入队请求信息;
对入队请求信息进行认证,并在认证成功后向第二车载装置发送允许入队信息,允许入队信息包括根据领航车行驶情况确定的切入位置点,使得第二车载装置控制控制跟随车到达切入位置点,完成跟随车进入目标车队,并在到达切入位置点后采用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控制跟随车进行行驶;
向第二车载装置发送离队指令信息,使得第二车载装置根据离队指令信息控制跟随车离开目标车队,并采用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控制跟随车进行行驶。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第二车载装置,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获得目标车队信息,向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发送入队请求信息,以使得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对入队请求信息进行认证;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车载装置发送的允许入队信息;允许入队信息包括根据领航车行驶情况确定的切入位置点;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跟随车到达切入位置点,完成跟随车进入目标车队,并在到达切入位置点后采用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控制跟随车进行行驶;
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第一车载装置发送的离队指令信息;
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离队指令信息控制跟随车离开目标车队,并采用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控制跟随车进行行驶。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第一车载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发送的入队请求信息;
认证单元,用于对入队请求信息进行认证;
发送单元,用于在认证单元认证成功后向第二车载装置发送允许入队信息,允许入队信息包括根据领航车行驶情况确定的切入位置点,使得第二车载装置控制控制跟随车到达切入位置点,完成跟随车进入目标车队,并在到达切入位置点后采用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控制跟随车进行行驶;
发送单元,还用于向第二车载装置发送离队指令信息,使得第二车载装置根据离队指令信息控制跟随车离开目标车队,并采用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控制跟随车进行行驶。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包括若干自动驾驶车辆的车载装置,若干自动驾驶车辆的车载装置中包括一至多个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和一至多个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若干自动驾驶车辆的车载装置之间能够通信连接;
第二车载装置用于获得目标车队信息,向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发送入队请求信息;
第一车载装置用于对入队请求信息进行认证,并在认证成功后向第二车载装置发送允许入队信息;允许入队信息包括根据领航车行驶情况确定的切入位置点;
第二车载装置还用于控制跟随车到达切入位置点,完成跟随车进入目标车队,并在到达切入位置点后采用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控制跟随车进行行驶;
第一车载装置还用于向第二车载装置发送离队指令信息;
第二车载装置还用于根据离队指令信息控制跟随车离开目标车队,并采用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控制跟随车进行行驶。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的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八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九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的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车载装置及***,可以实现自动驾驶车辆的自动化入队和离队,无需人工干涉,但不仅局限于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一预设范围内的领航车、跟随车及车队的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的工作过程的交互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入队申请阶段的交互流程图一;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入队申请阶段的交互流程图二;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入队申请阶段的交互流程图三;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入队申请阶段的交互流程图四;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入队控制阶段的交互流程图一;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入队控制阶段的领航车、跟随车及车队的场景示意图一;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入队控制阶段的交互流程图二;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入队控制阶段的领航车、跟随车及车队的场景示意图二;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离队阶段的交互流程图一;
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离队阶段的领航车、跟随车及车队的场景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离队阶段的交互流程图二;
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离队阶段的交互流程图三;
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离队阶段的交互流程图四;
图17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一;
图18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二;
图19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三;
图20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的入队申请阶段的流程图一;
图21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的入队申请阶段的流程图二;
图22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的入队申请阶段的流程图三;
图23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的入队申请阶段的流程图四;
图24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的入队控制阶段的流程图一;
图25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的入队控制阶段的流程图二;
图26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的离队阶段的流程图一;
图27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的离队阶段的流程图二;
图28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的离队阶段的流程图三;
图29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的离队阶段的流程图四;
图3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车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车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了解本申请,下面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部分技术术语进行解释如下:
V2V:Vehicle-to-Vehicle,车对车,V2V通信技术是一种不受限于固定式基站的通信技术,为移动中的车辆提供直接的一端到另一端的无线通信。
V2X:Vehicle to X,是未来智能交通运输***的关键技术。它使得车与车、车与基站、基站与基站之间能够通信。从而获得实时路况、道路信息、行人信息等一系列交通信息,从而提高驾驶安全性、减少拥堵、提高交通效率、提供车载娱乐信息等。
RSU:Road Side Unit,路侧单元,本申请实施例中是指能够与车辆进行V2X通信的路侧单元设备。
4G:***移动通信技术。
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SAE:一种机车行业的技术标准,SAE即为美国机动车工程师学会。
L4:Level4,高度自动驾驶,由车辆完成所有驾驶操作,人类驾驶员无需保持注意力,但限定道路和环境条件。
L5:Level5,完全自动驾驶,由车辆完成所有驾驶操作,人类驾驶员无需保持注意力。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术语“车辆”广泛地解释为包括任何移动物体,包括例如飞行器、船只、航天器、汽车、卡车、厢式货车、半挂车、摩托车、高尔夫球车、越野车辆、仓库运输车辆或农用车以及行驶在轨道上的运输工具,例如电车或火车以及其它有轨车辆。本申请中的“车辆”通常可以包括:动力***、传感器***、控制***、***设备和计算机***。在其它实施例中,车辆可以包括更多、更少或者不同的***。
其中,动力***是为车辆提供动力运动的***,包括:引擎/马达、变速器和车轮/轮胎、能源单元。
控制***可以包括控制车辆及其组件的装置的组合,例如转向单元、节气门、制动单元。
***设备可以是允许车辆与外部传感器、其它车辆、外部计算设备和/或用户进行交互的设备,例如无线通信***、触摸屏、麦克风和/或扬声器。
基于上述描述的车辆,无人驾驶车辆中还配置有传感器***和无人驾驶控制装置。
传感器***可以包括用于感测车辆所处环境的信息的多个传感器,以及改变传感器的位置和/或方向的一个或多个致动器。传感器***可以包括全球定位***传感器、惯性测量单元、无线电检测和测距(RADAR)单元、相机、激光测距仪、光检测和测距(LIDAR)单元和/或声学传感器等传感器的任何组合;传感器***还可以包括监视车辆内部***的传感器(例如O2监视器、燃油表、引擎温度计等)。
无人驾驶控制装置可以包括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机器可执行指令,处理器执行至少一条机器可执行指令实现包括地图引擎、定位模块、感知模块、导航或路径模块、以及自动控制模块等的功能。地图引擎和定位模块用于提供地图信息和定位信息。感知模块用于根据传感器***获取到的信息和地图引擎提供的地图信息感知车辆所处环境中的事物。导航或路径模块用于根据地图引擎、定位模块和感知模块的处理结果,为车辆规划行驶路径。自动控制模块将导航或路径模块等模块的决策信息输入解析转换成对车辆控制***的控制命令输出,并通过车载网(例如通过CAN总线、局域互联网络、多媒体定向***传输等方式实现的车辆内部电子网络***)将控制命令发送给车辆控制***中的对应部件,实现对车辆的自动控制;自动控制模块还可以通过车载网来获取车辆中各部件的信息。
考虑到目前自动驾驶车辆的一些操作还难以完全脱离人工干涉,特别是在自动驾驶车队中,若要形成自动驾驶车队,或者有新的跟随车需要进入到自动驾驶车队中,一般需要车辆上的人员来手动操作车载计算机等完成自动驾驶车辆之间的通信连接,过程十分不便利,制约了自动驾驶车辆队列行驶的发展。
因此,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10,应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环境中,该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环境一般包括领航车11和跟随车12,在领航车11后部可以跟随多辆跟随车12,形成队列。在未形成队列时,任一自动驾驶车辆均可以作为领航车11或跟随车12。该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10包括若干自动驾驶车辆的车载装置,该若干自动驾驶车辆的车载装置中包括一至多个领航车11的第一车载装置111和一至多个跟随车12的第二车载装置121;此处该第一车载装置111和第二车载装置121的结构和功能可以相同或不同,第一车载装置111和第二车载装置121可以为自动驾驶车辆上具有计算和处理能力的装置,包括但不限于车载计算机、车载服务器等。另外该若干自动驾驶车辆的车载装置之间能够采用4G、5G、V2V等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通信连接。此外,该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10还可以包括云服务器13,该云服务器13可以与各第一车载装置111和第二车载装置121进行通信连接,例如采用4G、5G等通信方式。其中,图1中仅给出了一种通信连接方式,但不仅局限于此。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一预设范围20(例如预设的地理区域范围,例如某一园区、某一路段或某一港区,但不仅局限于此)内,可以包括一至多个领航车11和一至多个跟随车12,并且其中部分领航车11和跟随车12可以在预设范围20内构成一至多个车队21。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以一辆跟随车12需要加入车队,并在入队后离队为例,对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10的工作过程进行阐述:其中,按照工作过程,可以将整个工作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入队申请阶段、(二)入队控制阶段、(三)离队阶段。
(一)入队申请阶段:
跟随车12的第二车载装置121获得目标车队信息,向目标车队211的领航车11的第一车载装置111发送入队请求信息。
领航车11的第一车载装置111对入队请求信息进行认证,并在认证成功后向第二车载装置121发送允许入队信息。其中,该允许入队信息包括根据领航车11行驶情况确定的切入位置点212。
可见,该入队申请阶段能够实现自动化的入队请求和入队认证。
(二)入队控制阶段:
第二车载装置121控制跟随车12到达该切入位置点212,完成跟随车12进入目标车队211,并在到达切入位置点212后采用领航车11的第一规划路径控制跟随车12进行行驶。
可见,该入队控制阶段能够根据切入位置点实现跟随车的自动化控制,以使得跟随车进入车队。
(三)离队阶段:
第一车载装置111向第二车载装置121发送离队指令信息。
第二车载装置121根据离队指令信息控制跟随车12离开目标车队211,并采用跟随车12的第二规划路径控制跟随车12进行行驶。
可见,该离队阶段能够实现自动化的离队指令发送及触发跟随车离开目标车队。
通过上述入队申请阶段、入队控制阶段和离队阶段,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能够实现无人工干涉下的自动驾驶车队的入队和离队,满足了自动驾驶的需求,例如SAE标准中的L4级别和L5级别的自动驾驶需求。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了解本申请的实施例,下面对上述三个阶段的过程具体说明。
对于上述入队申请阶段,如图4所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过程可以如下:
云服务器13预先获得并存储各车队的车队参数信息,例如车队当前车辆总数和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此处,云服务器13可以管理和维护各车队的车队参数信息,便于自动驾驶车队运行时的应用。
跟随车12的第二车载装置121与预先设置的云服务器13进行通信,向云服务器13发送车队参数信息请求信息,从云服务器13处获得一至多个车队的车队参数信息。即例如获得车队当前车辆总数和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此处,云服务器13可以根据跟随车12的地理位置,为第二车载装置121提供该地理位置的预设距离范围内车队的车队参数信息,而避免将云服务器13上管理和维护的全部车队的车队参数信息均向第二车载装置121发送,从而避免了无用信息占用信道。
跟随车12的第二车载装置121根据各车队的车队参数信息,从一至多个车队中确定目标车队211,并获得目标车队信息,向目标车队211的领航车11的第一车载装置111发送入队请求信息;该入队请求信息包括跟随车身份信息、跟随车类型和跟随车运动学信息。此处,第二车载装置121可以从各车队中确定自身需要进入的目标车队211,其判断条件是:①、目标车队211的车队当前车辆总数小于等于预先设置的车辆上限值(即车队当前的车辆数量未饱和);②、目标车队211的领航车11的第一规划路径与跟随车12的第二规划路径的第一重合路径长度大于等于预先设置的长度阈值,且大于第二重合路径长度,该第二重合路径长度是各车队中除目标车队211之外的其他车队的领航车11的第一规划路径与跟随车12的第二规划路径的重合路径长度(即跟随车12的规划路径与目标车队211的领航车11的规划路径重合度最高,可共同行使的距离最长)。
领航车11的第一车载装置111对跟随车身份信息、跟随车类型和跟随车运动学信息进行认证,判断跟随车是否适合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
其中,跟随车身份信息可以包括:跟随车车牌号和跟随车电子标签编号等。该电子标签可以是指政府等官方机构颁发的电子车牌,其中可以存储车辆的身份信息,该身份信息为只可读不可写,每辆车对应一个车辆电子标签。领航车11的第一车载装置111可以从自身的存储单元中获得一合法身份列表,以根据该合法身份列表来判断跟随车车牌号和跟随车电子标签编号对应的跟随车是否为合法车辆。另外,领航车11的第一车载装置111也可以与其他服务器(例如公安***服务器,用于管理和维护合法车辆信息,如将合法车辆信息形成合法身份列表)进行通信,将跟随车车牌号和跟随车电子标签编号上传至其他服务器,由其他服务器根据合法身份列表来判断跟随车车牌号和跟随车电子标签编号对应的跟随车是否为合法车辆。该合法身份列表可以记录合法车辆的跟随车车牌号和跟随车电子标签编号等信息。
跟随车和领航车的类型可以包括乘用车(例如私家轿车)、出租车、厢式货车、客运巴士、集装箱卡车、重型卡车等。具体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辆类型按照车辆体积和重量可被划分为多个车辆级别,其中车辆级别越高,则车辆体积和重量越大,或者车辆级别越低,则车辆体积和重量越大。例如,可以将乘用车和出租车(小型车辆)划分为1级,将厢式货车和客运巴士(中型车辆)划分为2级,将集装箱卡车和重型卡车(重型车辆)划分为3级;另外,也可以将乘用车和出租车(小型车辆)划分为3级,将厢式货车和客运巴士(中型车辆)划分为2级,将集装箱卡车和重型卡车(重型车辆)划分为1级;具体的等级划分方式,在此处不再赘述。这样,领航车11的第一车载装置111可以根据待入队的跟随车类型和车队中队尾车辆的车辆类型(队尾车辆可以是一辆跟随车,也可以是领航车自身),分别确定待入队跟随车和车队中队尾车辆的车辆级别。则在车辆级别越高,则车辆体积和重量越大时,若待入队跟随车车辆级别小于或等于车队中队尾车辆的车辆级别,确定待入队跟随车适合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在车辆级别越低,则车辆体积和重量越大时,若待入队跟随车车辆级别大于或等于车队中队尾车辆的车辆级别,确定待入队跟随车适合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此处根据车辆类型判断跟随车是否适合入队,是为了使得车辆体积和重量较大的车辆不允许跟在车辆体积和重量较小的车辆后面的,例如重型卡车不能够跟随在乘用车之后。
车辆运行学信息可以包括车辆的最小转弯半径以及制动准备时长等。领航车11的第一车载装置111可以比较待入队跟随车的最小转弯半径与车队中队尾车辆的最小转弯半径,并在待入队跟随车的最小转弯半径小于或等于车队中队尾车辆的最小转弯半径时,确定待入队跟随车适合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领航车11的第一车载装置111还可以比较待入队跟随车的制动准备时长与车队中队尾车辆的制动准备时长,并在待入队跟随车的制动准备时长小于或等于车队中队尾车辆的制动准备时长时,确定待入队跟随车适合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
可见,综合对跟随车身份信息、跟随车类型和跟随车运动学信息进行的认证,即可确定跟随车12是否适合进入领航车11自身对应的车队,并在第一车载装置111在判断跟随车12适合进入领航车11自身对应的车队时,向跟随车12的第二车载装置121发送允许入队信息。
对于上述入队申请阶段,如图5所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过程还可以如下:
跟随车12的第二车载装置121向一预设范围内的一至多个车队的领航车11的第一车载装置111发送入队需求信息。其中,入队需求信息包括跟随车身份信息、跟随车类型和跟随车运动学信息。在向预设范围内的一至多个车队的领航车11的第一车载装置111发送入队需求信息时,可以采用V2V通信直接向跟随车12周边范围内的第一车载装置111发送入队需求信息,也可以采用V2X通信方式,依靠路侧RSU来向预设范围内广播入队需求信息,但不仅局限于此。该预设范围可以是以跟随车12为中心,预设距离为半径的一片区域范围,也可以是某一园区、某一港区或某一路段等地理区域范围。
领航车11的第一车载装置111对跟随车身份信息、跟随车类型和跟随车运动学信息进行认证,判断跟随车12是否适合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
其中,跟随车身份信息可以包括:跟随车车牌号和跟随车电子标签编号等。该电子标签可以是指政府等官方机构颁发的电子车牌,其中可以存储车辆的身份信息,该身份信息为只可读不可写,每辆车对应一个车辆电子标签。领航车11的第一车载装置111可以从自身的存储单元中获得一合法身份列表,以根据该合法身份列表来判断跟随车车牌号和跟随车电子标签编号对应的跟随车是否为合法车辆。另外,领航车11的第一车载装置111也可以与其他服务器(例如公安***服务器)进行通信,将跟随车车牌号和跟随车电子标签编号上传至其他服务器,由其他服务器根据合法身份列表来判断跟随车车牌号和跟随车电子标签编号对应的跟随车是否为合法车辆。该合法身份列表可以记录合法车辆的跟随车车牌号和跟随车电子标签编号等信息。
跟随车和领航车的类型可以包括乘用车(例如私家轿车)、出租车、厢式货车、客运巴士、集装箱卡车、重型卡车等。具体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辆类型按照车辆体积和重量可被划分为多个车辆级别,其中车辆级别越高,则车辆体积和重量越大,或者车辆级别越低,则车辆体积和重量越大。例如,可以将乘用车和出租车(小型车辆)划分为1级,将厢式货车和客运巴士(中型车辆)划分为2级,将集装箱卡车和重型卡车(重型车辆)划分为3级;另外,也可以将乘用车和出租车(小型车辆)划分为3级,将厢式货车和客运巴士(中型车辆)划分为2级,将集装箱卡车和重型卡车(重型车辆)划分为1级;具体的等级划分方式,在此处不再赘述。这样,领航车11的第一车载装置111可以根据待入队的跟随车类型和车队中队尾车辆的车辆类型(队尾车辆可以是一辆跟随车,也可以是领航车自身),分别确定待入队跟随车和车队中队尾车辆的车辆级别。则在车辆级别越高,则车辆体积和重量越大时,若待入队跟随车车辆级别小于或等于车队中队尾车辆的车辆级别,确定待入队跟随车适合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在车辆级别越低,则车辆体积和重量越大时,若待入队跟随车车辆级别大于或等于车队中队尾车辆的车辆级别,确定待入队跟随车适合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此处根据车辆类型判断跟随车是否适合入队,是为了使得车辆体积和重量较大的车辆不允许跟在车辆体积和重量较小的车辆后面的,例如重型卡车不能够跟随在乘用车之后。
车辆运行学信息可以包括车辆的最小转弯半径以及制动准备时长等。领航车11的第一车载装置111可以比较待入队跟随车的最小转弯半径与车队中队尾车辆的最小转弯半径,并在待入队跟随车的最小转弯半径小于或等于车队中队尾车辆的最小转弯半径时,确定待入队跟随车适合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领航车11的第一车载装置111还可以比较待入队跟随车的制动准备时长与车队中队尾车辆的制动准备时长,并在待入队跟随车的制动准备时长小于或等于车队中队尾车辆的制动准备时长时,确定待入队跟随车适合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
这样,综合对跟随车身份信息、跟随车类型和跟随车运动学信息进行的认证,即可确定跟随车12是否适合进入领航车11自身对应的车队。在领航车11的第一车载装置111在判断跟随车12适合进入领航车11自身对应的车队时,向跟随车12的第二车载装置121发送车队参数信息;该车队参数信息包括车队当前车辆总数和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
跟随车12的第二车载装置121根据各车队的车队参数信息,从一至多个车队中确定目标车队211,并获得目标车队信息,向目标车队211的领航车11的第一车载装置111发送入队请求信息。此处,第二车载装置121可以从各车队中确定自身需要进入的目标车队211,其判断条件是:①、目标车队211的车队当前车辆总数小于等于预先设置的车辆上限值(即车队当前的车辆数量未饱和);②、目标车队211的领航车11的第一规划路径与跟随车12的第二规划路径的第一重合路径长度大于等于预先设置的长度阈值,且大于第二重合路径长度,该第二重合路径长度是各车队中除目标车队211之外的其他车队的领航车11的第一规划路径与跟随车12的第二规划路径的重合路径长度(即跟随车12的规划路径与目标车队211的领航车11的规划路径重合度最高,可共同行使的距离最长)。
此处,入队请求信息可以包括跟随车身份信息。则该第一车载装置111可对跟随车身份信息进行认证,判断跟随车是否有权限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在判断跟随车有权限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时,向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发送允许入队信息。其中,判断跟随车是否有权限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的过程参见第一车载装置111对跟随车身份信息进行认证的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对于上述入队申请阶段,如图6所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过程还可以如下:
领航车11的第一车载装置111向一预设范围内的跟随车12的第二车载装置121发送带队能力信息。其具体方式为:领航车11的第一车载装置111可以采用V2V通信直接向领航车11周边范围内的第二车载装置121发送带队能力信息,也可以采用V2X通信方式,依靠路侧RSU来向预设范围内广播带队能力信息,但不仅局限于此。该带队能力信息用于表示该领航车11能够带领车队行驶。该预设范围可以是以领航车11为中心,预设距离为半径的一片区域范围,也可以是某一园区、某一港区或某一路段等地理区域范围。
之后,第二车载装置121响应于带队能力信息,向各车队的领航车11的第一车载装置111发送入队需求信息。其中,该入队需求信息包括跟随车身份信息、跟随车类型和跟随车运动学信息。
之后,第一车载装置111对跟随车身份信息、跟随车类型和跟随车运动学信息进行认证,判断跟随车是否适合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
其中,跟随车身份信息可以包括:跟随车车牌号和跟随车电子标签编号等。该电子标签可以是指政府等官方机构颁发的电子车牌,其中可以存储车辆的身份信息,该身份信息为只可读不可写,每辆车对应一个车辆电子标签。领航车11的第一车载装置111可以从自身的存储单元中获得一合法身份列表,以根据该合法身份列表来判断跟随车车牌号和跟随车电子标签编号对应的跟随车是否为合法车辆。另外,领航车11的第一车载装置111也可以与其他服务器(例如公安***服务器)进行通信,将跟随车车牌号和跟随车电子标签编号上传至其他服务器,由其他服务器根据合法身份列表来判断跟随车车牌号和跟随车电子标签编号对应的跟随车是否为合法车辆。该合法身份列表可以记录合法车辆的跟随车车牌号和跟随车电子标签编号等信息。
跟随车和领航车的类型可以包括乘用车(例如私家轿车)、出租车、厢式货车、客运巴士、集装箱卡车、重型卡车等。具体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辆类型按照车辆体积和重量可被划分为多个车辆级别,其中车辆级别越高,则车辆体积和重量越大,或者车辆级别越低,则车辆体积和重量越大。例如,可以将乘用车和出租车(小型车辆)划分为1级,将厢式货车和客运巴士(中型车辆)划分为2级,将集装箱卡车和重型卡车(重型车辆)划分为3级;另外,也可以将乘用车和出租车(小型车辆)划分为3级,将厢式货车和客运巴士(中型车辆)划分为2级,将集装箱卡车和重型卡车(重型车辆)划分为1级;具体的等级划分方式,在此处不再赘述。这样,领航车11的第一车载装置111可以根据待入队的跟随车类型和车队中队尾车辆的车辆类型(队尾车辆可以是一辆跟随车,也可以是领航车自身),分别确定待入队跟随车和车队中队尾车辆的车辆级别。则在车辆级别越高,则车辆体积和重量越大时,若待入队跟随车车辆级别小于或等于车队中队尾车辆的车辆级别,确定待入队跟随车适合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在车辆级别越低,则车辆体积和重量越大时,若待入队跟随车车辆级别大于或等于车队中队尾车辆的车辆级别,确定待入队跟随车适合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此处根据车辆类型判断跟随车是否适合入队,是为了使得车辆体积和重量较大的车辆不允许跟在车辆体积和重量较小的车辆后面的,例如重型卡车不能够跟随在乘用车之后。
车辆运行学信息可以包括车辆的最小转弯半径以及制动准备时长等。领航车11的第一车载装置111可以比较待入队跟随车的最小转弯半径与车队中队尾车辆的最小转弯半径,并在待入队跟随车的最小转弯半径小于或等于车队中队尾车辆的最小转弯半径时,确定待入队跟随车适合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领航车11的第一车载装置111还可以比较待入队跟随车的制动准备时长与车队中队尾车辆的制动准备时长,并在待入队跟随车的制动准备时长小于或等于车队中队尾车辆的制动准备时长时,确定待入队跟随车适合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
这样,综合对跟随车身份信息、跟随车类型和跟随车运动学信息进行的认证,即可确定跟随车12是否适合进入领航车11自身对应的车队。并在判断跟随车12适合进入领航车11自身对应的车队时,向跟随车12的第二车载装置121发送车队参数信息。其中,该车队参数信息包括车队当前车辆总数和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
之后,跟随车12的第二车载装置121根据各车队的车队参数信息,从一至多个车队中确定目标车队211,并获得目标车队信息,向目标车队211的领航车11的第一车载装置111发送入队请求信息。此处,第二车载装置121可以从各车队中确定自身需要进入的目标车队211,其判断条件是:①、目标车队211的车队当前车辆总数小于等于预先设置的车辆上限值(即车队当前的车辆数量未饱和);②、目标车队211的领航车11的第一规划路径与跟随车12的第二规划路径的第一重合路径长度大于等于预先设置的长度阈值,且大于第二重合路径长度,该第二重合路径长度是各车队中除目标车队211之外的其他车队的领航车11的第一规划路径与跟随车12的第二规划路径的重合路径长度(即跟随车12的规划路径与目标车队211的领航车11的规划路径重合度最高,可共同行使的距离最长)。
此处,入队请求信息可以包括跟随车身份信息。则该第一车载装置111可对跟随车身份信息进行认证,判断跟随车是否有权限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在判断跟随车有权限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时,向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发送允许入队信息。其中,判断跟随车是否有权限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的过程参见第一车载装置111对跟随车身份信息进行认证的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对于上述入队申请阶段,如图7所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过程还可以如下:
云服务器13预先获得并存储各车队的车队参数信息,例如车队当前车辆总数和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此处,云服务器13可以管理和维护各车队的车队参数信息,便于自动驾驶车队运行时的应用。
云服务器13根据各车队的车队参数信息,为待入队的跟随车12从一至多个车队中确定目标车队211,并获得目标车队信息。例如,某一跟随车12若需要加入车队行驶,则该跟随车12的第二车载装置121向云服务器13发送入队注册信息,以便于云服务器13为已经入队注册的跟随车12寻找目标车队。此处,云服务器13可以从各车队中确定待入队的跟随车12需要进入的目标车队211,其判断条件是:①、目标车队211的车队当前车辆总数小于等于预先设置的车辆上限值(即车队当前的车辆数量未饱和);②、目标车队211的领航车11的第一规划路径与跟随车12的第二规划路径的第一重合路径长度大于等于预先设置的长度阈值,且大于第二重合路径长度,该第二重合路径长度是各车队中除目标车队211之外的其他车队的领航车11的第一规划路径与跟随车12的第二规划路径的重合路径长度(即跟随车12的规划路径与目标车队211的领航车11的规划路径重合度最高,可共同行使的距离最长)。
之后,云服务器13可将获得的目标车队信息发送至跟随车12的第二车载装置121。
跟随车12的第二车载装置121向目标车队211的领航车11的第一车载装置111发送入队请求信息;该入队请求信息包括跟随车身份信息、跟随车类型和跟随车运动学信息。
领航车11的第一车载装置111对跟随车身份信息、跟随车类型和跟随车运动学信息进行认证,判断跟随车是否适合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
其中,跟随车身份信息可以包括:跟随车车牌号和跟随车电子标签编号等。该电子标签可以是指政府等官方机构颁发的电子车牌,其中可以存储车辆的身份信息,该身份信息为只可读不可写,每辆车对应一个车辆电子标签。领航车11的第一车载装置111可以从自身的存储单元中获得一合法身份列表,以根据该合法身份列表来判断跟随车车牌号和跟随车电子标签编号对应的跟随车是否为合法车辆。另外,领航车11的第一车载装置111也可以与其他服务器(例如公安***服务器)进行通信,将跟随车车牌号和跟随车电子标签编号上传至其他服务器,由其他服务器根据合法身份列表来判断跟随车车牌号和跟随车电子标签编号对应的跟随车是否为合法车辆。该合法身份列表可以记录合法车辆的跟随车车牌号和跟随车电子标签编号等信息。
跟随车和领航车的类型可以包括乘用车(例如私家轿车)、出租车、厢式货车、客运巴士、集装箱卡车、重型卡车等。具体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辆类型按照车辆体积和重量可被划分为多个车辆级别,其中车辆级别越高,则车辆体积和重量越大,或者车辆级别越低,则车辆体积和重量越大。例如,可以将乘用车和出租车(小型车辆)划分为1级,将厢式货车和客运巴士(中型车辆)划分为2级,将集装箱卡车和重型卡车(重型车辆)划分为3级;另外,也可以将乘用车和出租车(小型车辆)划分为3级,将厢式货车和客运巴士(中型车辆)划分为2级,将集装箱卡车和重型卡车(重型车辆)划分为1级;具体的等级划分方式,在此处不再赘述。这样,领航车11的第一车载装置111可以根据待入队的跟随车类型和车队中队尾车辆的车辆类型(队尾车辆可以是一辆跟随车,也可以是领航车自身),分别确定待入队跟随车和车队中队尾车辆的车辆级别。则在车辆级别越高,则车辆体积和重量越大时,若待入队跟随车车辆级别小于或等于车队中队尾车辆的车辆级别,确定待入队跟随车适合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在车辆级别越低,则车辆体积和重量越大时,若待入队跟随车车辆级别大于或等于车队中队尾车辆的车辆级别,确定待入队跟随车适合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此处根据车辆类型判断跟随车是否适合入队,是为了使得车辆体积和重量较大的车辆不允许跟在车辆体积和重量较小的车辆后面的,例如重型卡车不能够跟随在乘用车之后。
车辆运行学信息可以包括车辆的最小转弯半径以及制动准备时长等。领航车11的第一车载装置111可以比较待入队跟随车的最小转弯半径与车队中队尾车辆的最小转弯半径,并在待入队跟随车的最小转弯半径小于或等于车队中队尾车辆的最小转弯半径时,确定待入队跟随车适合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领航车11的第一车载装置111还可以比较待入队跟随车的制动准备时长与车队中队尾车辆的制动准备时长,并在待入队跟随车的制动准备时长小于或等于车队中队尾车辆的制动准备时长时,确定待入队跟随车适合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
可见,综合对跟随车身份信息、跟随车类型和跟随车运动学信息进行的认证,即可确定跟随车12是否适合进入领航车11自身对应的车队,并在第一车载装置111在判断跟随车12适合进入领航车11自身对应的车队时,向跟随车12的第二车载装置121发送允许入队信息。
对于上述入队控制阶段,如图8和图9所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过程可以如下:
其中,领航车行驶情况为车辆静止状态,即例如领航车停靠在路边或者道路中间,速度为零;则切入位置点为目标车队211的尾部车辆的后侧的一预设距离的静态切入位置点2111。此处,在目标车队211中仅有领航车时,该尾部车辆即为领航车自身。
则跟随车12的第二车载装置121获得跟随车自身位置点122,然后根据跟随车自身位置点122和静态切入位置点2111,确定运动规划曲线123;根据运动规划曲线123,确定跟随车自身的第一方向盘转角控制量(图中未示出);将第一方向盘转角控制量发送至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控制器,以使得转向电机控制器控制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以第一方向盘转角控制量进行横向控制,到达静态切入位置点2111,完成跟随车12进入目标车队211;在到达静态切入位置点2111后,实时获得领航车11的第一行驶速度和第一规划路径;根据领航车11的第一行驶速度,确定跟随车12自身的纵向控制量;将纵向控制量发送至跟随车12自身的纵向控制器,以使得纵向控制器控制跟随车12自身的纵向执行机构以纵向控制量进行纵向控制;根据领航车11的第一规划路径,确定跟随车12自身的第二方向盘转角控制量;将第二方向盘转角控制量发送至跟随车11自身的转向电机控制器,以使得转向电机控制器控制跟随车12自身的转向电机以第二方向盘转角控制量进行横向控制。可见,在领航车行驶情况为车辆静止状态时,跟随车12可较为便捷的完成入队控制。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纵向控制包括但不限于对车辆油门、档位及制动踏板等纵向执行机构的控制。纵向控制器包括但不限于油门控制器、档位控制器及制动踏板控制器。
对于上述入队控制阶段,如图10和图11所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过程还可以如下:
其中,领航车行驶情况为车辆行驶状态,即例如领航车11带领目标车队211在道路上行驶,速度大于零;则切入位置点为目标车队211的尾部车辆的后侧的一预设距离的动态切入位置点2112;动态切入位置点2112根据目标车队211的行驶实时变化。例如领航车11带领目标车队211以匀速v前进,则动态切入位置点2112也会向前以匀速v变化。
领航车11的第一车载装置111可以采用V2V等通信方式实时向跟随车12的第二车载装置121发送领航车11的第一行驶速度。
跟随车12的第二车载装置121根据领航车11的第一行驶速度,确定跟随车12的追逐行驶速度(此处,为了追上目标车队,追逐行驶速度v可以大于该第一行驶速度v,以尽快完成入队控制);获得跟随车自身位置点122,根据跟随车自身位置点122和动态切入位置点2112,确定运动规划曲线123;根据追逐行驶速度,确定跟随车自身的第一纵向控制量,根据运动规划曲线123,确定跟随车自身的第一方向盘转角控制量(图中未示出);将第一纵向控制量发送至跟随车自身的纵向控制器,以使得纵向控制器控制跟随车自身的纵向执行机构以第一纵向控制量进行纵向控制;将第一方向盘转角控制量发送至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控制器,以使得转向电机控制器控制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以第一方向盘转角控制量进行横向控制,到达动态切入位置点2112,完成跟随车进入目标车队211;在到达动态切入位置点2112后,实时获得领航车11的第二行驶速度和第一规划路径;根据领航车11的第二行驶速度,确定跟随车自身的第二纵向控制量;将第二纵向控制量发送至跟随车自身的纵向控制器,以使得纵向控制器控制跟随车自身的纵向执行机构以第二纵向控制量进行纵向控制;根据领航车11的第一规划路径,确定跟随车自身的第二方向盘转角控制量;将第二方向盘转角控制量发送至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控制器,以使得转向电机控制器控制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以第二方向盘转角控制量进行横向控制。
对于上述离队阶段,如图12和图13所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过程可以如下:
跟随车12的第二车载装置121根据领航车11的第一规划路径L1和跟随车12自身的第二规划路径L2,确定跟随车12的离队位置点P;跟随车12的第二车载装置121可以实时监测自身位置,在到达离队位置点P之前的一预设距离位置时,例如图13中的P’,向目标车队211的领航车11的第一车载装置111发送离队请求信息。
领航车11的第一车载装置111在接收到离队请求信息时,可向第二车载装置121发送离队指令信息。
则第二车载装置121可根据离队指令信息控制跟随车12减速,并在跟随车12到达离队位置点时,采用跟随车12的第二规划路径L2,确定跟随车自身的方向盘转角控制量;将方向盘转角控制量发送至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控制器,以使得转向电机控制器控制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以方向盘转角控制量进行横向控制,以控制跟随车12离开目标车队211。
对于上述离队阶段,如图14和图13所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过程还可以如下:
领航车11的第一车载装置111获得跟随车12的第二规划路径L2,并根据领航车11的第一规划路径L1和跟随车12的第二规划路径L2,确定跟随车12的离队位置点P;领航车11的第一车载装置111可监测目标车队211中各跟随车的位置,从而在跟随车12到达离队位置点P之前的一预设距离位置时,例如图13中的P’,向第二车载装置121发送离队指令信息。
则第二车载装置121可根据离队指令信息控制跟随车12减速,并在跟随车12到达离队位置点时,采用跟随车12的第二规划路径L2,确定跟随车自身的方向盘转角控制量;将方向盘转角控制量发送至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控制器,以使得转向电机控制器控制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以方向盘转角控制量进行横向控制,以控制跟随车12离开目标车队211。
对于上述离队阶段,如图15和图13所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过程还可以如下:
云服务器13可预先获得领航车11的第一规划路径L1和跟随车12的第二规划路径L2,从而云服务器13可以根据第一规划路径L1和第二规划路径L2,确定跟随车12的离队位置点P。并且,云服务器13可以实时监控目标车队211中领航车11和跟随车12的位置,从而在监控到跟随车12到达离队位置点P之前的一预设距离位置时,例如图13中的P’,向领航车11的第一车载装置111发送离队提醒信息。
领航车11的第一车载装置111在接收到离队提醒信息时,可向第二车载装置121发送离队指令信息。
则第二车载装置121可根据离队指令信息控制跟随车12减速,并在跟随车12到达离队位置点时,采用跟随车12的第二规划路径L2,确定跟随车自身的方向盘转角控制量;将方向盘转角控制量发送至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控制器,以使得转向电机控制器控制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以方向盘转角控制量进行横向控制,以控制跟随车12离开目标车队211。
对于上述离队阶段,如图16和图13所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过程还可以如下:
云服务器13可预先获得领航车11的第一规划路径L1和跟随车12的第二规划路径L2,从而云服务器13可以根据第一规划路径L1和第二规划路径L2,确定跟随车12的离队位置点P。并且,云服务器13可以实时监控目标车队211中领航车11和跟随车12的位置,从而在监控到跟随车12到达离队位置点P之前的一预设距离位置时,例如图13中的P’,向跟随车12的第二车载装置121发送离队提醒信息。
第二车载装置121向目标车队211的领航车11的第一车载装置111发送离队请求信息。
领航车11的第一车载装置111在接收到离队请求信息时,可向第二车载装置121发送离队指令信息。
则第二车载装置121可根据离队指令信息控制跟随车12减速,并在跟随车12到达离队位置点时,采用跟随车12的第二规划路径L2,确定跟随车自身的方向盘转角控制量;将方向盘转角控制量发送至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控制器,以使得转向电机控制器控制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以方向盘转角控制量进行横向控制,以控制跟随车12离开目标车队211。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车载装置之间,各车载装置与云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可以采用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CA(Certificate Authority,电子认证服务机构)认证等方式,以保证通信的安全,但不仅局限于此。
如图17所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以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为执行主体进行阐述,方法包括:
步骤301、获得目标车队信息,向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发送入队请求信息,以使得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对入队请求信息进行认证。
步骤302、接收第一车载装置发送的允许入队信息;允许入队信息包括根据领航车行驶情况确定的切入位置点。
步骤303、控制跟随车到达切入位置点,完成跟随车进入目标车队,并在到达切入位置点后采用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控制跟随车进行行驶。
步骤304、接收第一车载装置发送的离队指令信息。
步骤305、根据离队指令信息控制跟随车离开目标车队,并采用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控制跟随车进行行驶。
值得说明的是,如图17所示的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1至图16所对应的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的具体实现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18所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以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为执行主体进行阐述,方法包括:
步骤401、接收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发送的入队请求信息。
步骤402、对入队请求信息进行认证,并在认证成功后向第二车载装置发送允许入队信息,允许入队信息包括根据领航车行驶情况确定的切入位置点,使得第二车载装置控制控制跟随车到达切入位置点,完成跟随车进入目标车队,并在到达切入位置点后采用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控制跟随车进行行驶。
步骤403、向第二车载装置发送离队指令信息,使得第二车载装置根据离队指令信息控制跟随车离开目标车队,并采用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控制跟随车进行行驶。
值得说明的是,如图18所示的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1至图16所对应的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的具体实现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19所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包括:
(一)入队申请阶段:
步骤501、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获得目标车队信息,向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发送入队请求信息。
步骤502、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对入队请求信息进行认证,并在认证成功后向第二车载装置发送允许入队信息。
其中,该允许入队信息包括根据领航车行驶情况确定的切入位置点。
(二)入队控制阶段:
步骤503、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控制跟随车到达切入位置点,完成跟随车进入目标车队,并在到达切入位置点后采用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控制跟随车进行行驶。
(三)离队阶段:
步骤504、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向第二车载装置发送离队指令信息。
步骤505、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根据离队指令信息控制跟随车离开目标车队,并采用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控制跟随车进行行驶。
对于上述入队申请阶段,如图20所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过程可以如下,即该入队申请阶段可由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触发:
步骤A1、云服务器预先获得并存储各车队的车队参数信息。
例如车队参数信息可以包括车队当前车辆总数和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此处,云服务器可以管理和维护各车队的车队参数信息,便于自动驾驶车队运行时的应用。
步骤A2、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与预先设置的云服务器进行通信,从云服务器处获得一至多个车队的车队参数信息。
即例如获得车队当前车辆总数和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此处,云服务器可以根据跟随车的地理位置,为第二车载装置提供该地理位置的预设距离范围内车队的车队参数信息,而避免将云服务器上管理和维护的全部车队的车队参数信息均向第二车载装置发送,从而避免了无用信息占用信道。
步骤A3、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根据各车队的车队参数信息,从一至多个车队中确定目标车队,并获得目标车队信息,向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发送入队请求信息。
其中,该入队请求信息包括跟随车身份信息、跟随车类型和跟随车运动学信息。此处,第二车载装置可以从各车队中确定自身需要进入的目标车队,其判断条件可以参见上述图1至图16对应的***的具体实施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A4、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对跟随车身份信息、跟随车类型和跟随车运动学信息进行认证,判断跟随车是否适合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
其中,对跟随车身份信息、跟随车类型和跟随车运动学信息进行认证的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图1至图16对应的***的具体实施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A5、第一车载装置在判断跟随车适合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时,向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发送允许入队信息。
对于上述入队申请阶段,如图21所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过程可以如下,即该入队申请阶段可由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触发:
步骤B1、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向一预设范围内的一至多个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发送入队需求信息。
其中,入队需求信息包括跟随车身份信息、跟随车类型和跟随车运动学信息。在向预设范围内的一至多个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发送入队需求信息时,可以采用V2V通信直接向跟随车周边范围内的第一车载装置发送入队需求信息,也可以采用V2X通信方式,依靠路侧RSU来向预设范围内广播入队需求信息,但不仅局限于此。该预设范围可以是以跟随车为中心,预设距离为半径的一片区域范围,也可以是某一园区、某一港区或某一路段等地理区域范围。
步骤B2、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对跟随车身份信息、跟随车类型和跟随车运动学信息进行认证,判断跟随车是否适合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
其中,对跟随车身份信息、跟随车类型和跟随车运动学信息进行认证的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图1至图16对应的***的具体实施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B3、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在判断跟随车适合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时,向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发送车队参数信息。
其中,该车队参数信息包括车队当前车辆总数和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
步骤B4、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根据各车队的车队参数信息,从一至多个车队中确定目标车队,并获得目标车队信息,向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发送入队请求信息。
此处,第二车载装置可以从各车队中确定自身需要进入的目标车队,其判断条件可以参见上述图1至图16对应的***的具体实施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此处,入队请求信息可以包括跟随车身份信息。
步骤B5、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可对跟随车身份信息进行认证,判断跟随车是否有权限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在判断跟随车有权限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时,向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发送允许入队信息。
其中,判断跟随车是否有权限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的过程可以参见第一车载装置对跟随车身份信息进行认证的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对于上述入队申请阶段,如图22所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过程可以如下,即该入队申请阶段可由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触发:
步骤C1、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向一预设范围内的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发送带队能力信息。
其具体方式为: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可以采用V2V通信直接向领航车周边范围内的第二车载装置发送带队能力信息,也可以采用V2X通信方式,依靠路侧RSU来向预设范围内广播带队能力信息,但不仅局限于此。该带队能力信息用于表示该领航车能够带领车队行驶。该预设范围可以是以领航车为中心,预设距离为半径的一片区域范围,也可以是某一园区、某一港区或某一路段等地理区域范围。
步骤C2、第二车载装置响应于带队能力信息,向各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发送入队需求信息。
其中,该入队需求信息包括跟随车身份信息、跟随车类型和跟随车运动学信息。
步骤C3、第一车载装置对跟随车身份信息、跟随车类型和跟随车运动学信息进行认证,判断跟随车是否适合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
其中,对跟随车身份信息、跟随车类型和跟随车运动学信息进行认证的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图1至图16对应的***的具体实施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C4、第一车载装置在判断跟随车适合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时,向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发送车队参数信息。
其中,该车队参数信息包括车队当前车辆总数和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
步骤C5、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根据各车队的车队参数信息,从一至多个车队中确定目标车队,并获得目标车队信息,向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发送入队请求信息。
此处,第二车载装置可以从各车队中确定自身需要进入的目标车队,其判断条件可以参见上述图1至图16对应的***的具体实施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此处,入队请求信息可以包括跟随车身份信息。
步骤C6、第一车载装置可对跟随车身份信息进行认证,判断跟随车是否有权限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在判断跟随车有权限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时,向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发送允许入队信息。
其中,判断跟随车是否有权限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的过程参见第一车载装置对跟随车身份信息进行认证的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对于上述入队申请阶段,如图23所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过程可以如下,即该入队申请阶段可由云服务器触发:
步骤D1、云服务器预先获得并存储各车队的车队参数信息。
例如车队当前车辆总数和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此处,云服务器可以管理和维护各车队的车队参数信息,便于自动驾驶车队运行时的应用。
步骤D2、云服务器根据各车队的车队参数信息,为待入队的跟随车从一至多个车队中确定目标车队,并获得目标车队信息。
例如,某一跟随车若需要加入某一车队,则该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向云服务器发送入队注册信息,以便于云服务器为该跟随车寻找目标车队。此处,云服务器可以从各车队中确定待入队的跟随车需要进入的目标车队,其判断条件是:①、目标车队的车队当前车辆总数小于等于预先设置的车辆上限值(即车队当前的车辆数量未饱和);②、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与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的第一重合路径长度大于等于预先设置的长度阈值,且大于第二重合路径长度,该第二重合路径长度是各车队中除目标车队之外的其他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与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的重合路径长度(即跟随车的规划路径与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规划路径重合度最高,可共同行使的距离最长)。
步骤D3、云服务器可将获得的目标车队信息发送至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
步骤D4、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向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发送入队请求信息。
其中,该入队请求信息包括跟随车身份信息、跟随车类型和跟随车运动学信息。
此处,第二车载装置可以从各车队中确定自身需要进入的目标车队,其判断条件可以参见上述图1至图16对应的***的具体实施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D5、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对跟随车身份信息、跟随车类型和跟随车运动学信息进行认证,判断跟随车是否适合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
其中,对跟随车身份信息、跟随车类型和跟随车运动学信息进行认证的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图1至图16对应的***的具体实施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D6、第一车载装置在判断跟随车适合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时,向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发送允许入队信息。
对于图20至图23对应的入队申请阶段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1至图16对应的***的具体实施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对于上述入队控制阶段,如图24所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过程中,领航车行驶情况为车辆静止状态;切入位置点为目标车队的尾部车辆的后侧的一预设距离的静态切入位置点。
则该入队控制阶段可以包括:
步骤E1、第二车载装置获得跟随车自身位置点,根据跟随车自身位置点和静态切入位置点,确定运动规划曲线。
步骤E2、第二车载装置根据运动规划曲线,确定跟随车自身的第一方向盘转角控制量。
步骤E3、第二车载装置将第一方向盘转角控制量发送至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控制器,以使得转向电机控制器控制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以第一方向盘转角控制量进行横向控制,到达静态切入位置点,完成跟随车进入目标车队。
步骤E4、在到达静态切入位置点后,第二车载装置实时获得领航车的第一行驶速度和第一规划路径。在步骤E4之后执行步骤E5和步骤E6。
步骤E5、第二车载装置根据领航车的第一行驶速度,确定跟随车自身的纵向控制量;将纵向控制量发送至跟随车自身的纵向控制器,以使得纵向控制器控制跟随车自身的纵向执行机构以纵向控制量进行纵向控制。
步骤E6、第二车载装置根据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确定跟随车自身的第二方向盘转角控制量;将第二方向盘转角控制量发送至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控制器,以使得转向电机控制器控制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以第二方向盘转角控制量进行横向控制。
对于上述入队控制阶段,如图25所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过程中,领航车行驶情况为车辆行驶状态;切入位置点为目标车队的尾部车辆的后侧的一预设距离的动态切入位置点;动态切入位置点根据目标车队的行驶实时变化。
则该入队控制阶段可以包括:
步骤F1、第一车载装置实时向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发送领航车的第一行驶速度。
步骤F2、第二车载装置根据领航车的第一行驶速度,确定跟随车的追逐行驶速度,获得跟随车自身位置点,根据跟随车自身位置点和动态切入位置点,确定运动规划曲线。
步骤F3、第二车载装置根据追逐行驶速度,确定跟随车自身的第一纵向控制量,根据运动规划曲线,确定跟随车自身的第一方向盘转角控制量。
步骤F4、第二车载装置将第一纵向控制量发送至跟随车自身的纵向控制器,以使得纵向控制器控制跟随车自身的纵向执行机构以第一纵向控制量进行纵向控制。
步骤F5、第二车载装置将第一方向盘转角控制量发送至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控制器,以使得转向电机控制器控制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以第一方向盘转角控制量进行横向控制,到达动态切入位置点,完成跟随车进入目标车队。在步骤F5之后执行步骤F6。
步骤F6、在跟随车到达动态切入位置点后,第二车载装置实时获得领航车的第二行驶速度和第一规划路径。在步骤F6之后执行步骤F7和步骤F8。
步骤F7、第二车载装置根据领航车的第二行驶速度,确定跟随车自身的第二纵向控制量;将第二纵向控制量发送至跟随车自身的纵向控制器,以使得纵向控制器控制跟随车自身的纵向执行机构以第二纵向控制量进行纵向控制。
步骤F8、第二车载装置根据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确定跟随车自身的第二方向盘转角控制量;将第二方向盘转角控制量发送至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控制器,以使得转向电机控制器控制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以第二方向盘转角控制量进行横向控制。
对于图24至图25对应的入队控制阶段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1至图16对应的***的具体实施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对于上述离队阶段,如图26所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过程可以如下,即该离队阶段可由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触发:
步骤G1、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根据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和跟随车自身的第二规划路径,确定跟随车的离队位置点。
步骤G2、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可以实时监测自身位置,在到达离队位置点之前的一预设距离位置时,向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发送离队请求信息。
步骤G3、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在接收到离队请求信息时,可向第二车载装置发送离队指令信息。
步骤G4、第二车载装置可根据离队指令信息控制跟随车减速,并在跟随车到达离队位置点时,采用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确定跟随车自身的方向盘转角控制量。
步骤G5、第二车载装置将方向盘转角控制量发送至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控制器,以使得转向电机控制器控制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以方向盘转角控制量进行横向控制,以控制跟随车离开目标车队。
对于上述离队阶段,如图27所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过程还可以如下,即该离队阶段可由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触发:
步骤H1、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获得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并根据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和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确定跟随车的离队位置点。
步骤H2、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可监测目标车队中各跟随车的位置,从而在跟随车到达离队位置点之前的一预设距离位置时,向第二车载装置发送离队指令信息。
步骤H3、第二车载装置可根据离队指令信息控制跟随车减速,并在跟随车到达离队位置点时,采用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确定跟随车自身的方向盘转角控制量。
步骤H4、第二车载装置将方向盘转角控制量发送至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控制器,以使得转向电机控制器控制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以方向盘转角控制量进行横向控制,以控制跟随车离开目标车队。
对于上述离队阶段,如图28所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过程还可以如下,即该离队阶段可由云服务器触发:
步骤I1、云服务器可预先获得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和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从而云服务器可以根据第一规划路径和第二规划路径,确定跟随车的离队位置点。
步骤I2、云服务器可以实时监控目标车队中领航车和跟随车的位置,从而在监控到跟随车到达离队位置点之前的一预设距离位置时,向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发送离队提醒信息。
步骤I3、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在接收到离队提醒信息时,可向第二车载装置发送离队指令信息。
步骤I4、第二车载装置可根据离队指令信息控制跟随车减速,并在跟随车到达离队位置点时,采用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确定跟随车自身的方向盘转角控制量。
步骤I5、第二车载装置将方向盘转角控制量发送至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控制器,以使得转向电机控制器控制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以方向盘转角控制量进行横向控制,以控制跟随车离开目标车队。
对于上述离队阶段,如图29所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过程还可以如下,即该离队阶段可由云服务器触发:
步骤J1、云服务器可预先获得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和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从而云服务器可以根据第一规划路径和第二规划路径,确定跟随车的离队位置点。
步骤J2、云服务器可以实时监控目标车队中领航车和跟随车的位置,从而在监控到跟随车到达离队位置点之前的一预设距离位置时,向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发送离队提醒信息。
步骤J3、第二车载装置向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发送离队请求信息。
步骤J4、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在接收到离队请求信息时,可向第二车载装置发送离队指令信息。
步骤J5、第二车载装置可根据离队指令信息控制跟随车减速,并在跟随车到达离队位置点时,采用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确定跟随车自身的方向盘转角控制量。
步骤J6、第二车载装置将方向盘转角控制量发送至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控制器,以使得转向电机控制器控制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以方向盘转角控制量进行横向控制,以控制跟随车离开目标车队。
对于图26至图29对应的离队阶段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1至图16对应的***的具体实施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如图3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第二车载装置,包括:
发送单元61,用于获得目标车队信息,向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发送入队请求信息,以使得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对入队请求信息进行认证。
接收单元62,用于接收第一车载装置发送的允许入队信息;允许入队信息包括根据领航车行驶情况确定的切入位置点。
控制单元63,用于控制跟随车到达切入位置点,完成跟随车进入目标车队,并在到达切入位置点后采用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控制跟随车进行行驶。
上述接收单元62,还用于接收第一车载装置发送的离队指令信息。
上述控制单元63,还用于根据离队指令信息控制跟随车离开目标车队,并采用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控制跟随车进行行驶。
该第二车载装置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1至图16对应的***的具体实施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如图3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第一车载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71,用于接收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发送的入队请求信息。
认证单元72,用于对入队请求信息进行认证。
发送单元73,用于在认证单元72认证成功后向第二车载装置发送允许入队信息,允许入队信息包括根据领航车行驶情况确定的切入位置点,使得第二车载装置控制控制跟随车到达切入位置点,完成跟随车进入目标车队,并在到达切入位置点后采用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控制跟随车进行行驶。
上述发送单元73,还用于向第二车载装置发送离队指令信息,使得第二车载装置根据离队指令信息控制跟随车离开目标车队,并采用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控制跟随车进行行驶。
该第一车载装置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1至图16对应的***的具体实施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第二车载装置为执行主体的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其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1至图16对应的***的具体实施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第一车载装置为执行主体的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其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1至图16对应的***的具体实施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以第二车载装置为执行主体的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其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1至图16对应的***的具体实施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以第一车载装置为执行主体的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其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1至图16对应的***的具体实施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本申请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39)

1.一种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得目标车队信息,向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发送入队请求信息,以使得所述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对所述入队请求信息进行认证;
接收所述第一车载装置发送的允许入队信息;所述允许入队信息包括根据领航车行驶情况确定的切入位置点;
控制跟随车到达所述切入位置点,完成跟随车进入所述目标车队,并在到达所述切入位置点后采用所述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控制所述跟随车进行行驶;
接收所述第一车载装置发送的离队指令信息;
根据所述离队指令信息控制所述跟随车离开所述目标车队,并采用所述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控制所述跟随车进行行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得目标车队信息,向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发送入队请求信息之前,包括:
与预先设置的云服务器进行通信,从所述云服务器处获得一至多个车队的车队参数信息;所述车队参数信息包括:车队当前车辆总数和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
所述获得目标车队信息,向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发送入队请求信息,包括:
根据各车队的车队参数信息,从所述一至多个车队中确定目标车队,并获得目标车队信息;其中,所述目标车队的车队当前车辆总数小于等于预先设置的车辆上限值;所述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与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的第一重合路径长度大于等于预先设置的长度阈值,且大于第二重合路径长度;所述第二重合路径长度是各车队中除所述目标车队之外的其他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与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的重合路径长度;
向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发送入队请求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得目标车队信息,向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发送入队请求信息之前,包括:
向一预设范围内的一至多个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发送入队需求信息,以使得各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对所述入队需求信息进行认证;
接收各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发送的车队参数信息;所述车队参数信息包括:车队当前车辆总数和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
所述获得目标车队信息,向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发送入队请求信息,包括:
根据各车队的车队参数信息,从所述一至多个车队中确定目标车队,并获得目标车队信息;其中,所述目标车队的车队当前车辆总数小于等于预先设置的车辆上限值;所述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与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的第一重合路径长度大于等于预先设置的长度阈值,且大于第二重合路径长度;所述第二重合路径长度是各车队中除所述目标车队之外的其他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与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的重合路径长度;
向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发送入队请求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得目标车队信息,向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发送入队请求信息之前,包括:
接收一至多个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发送的带队能力信息;
响应于所述带队能力信息,向各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发送入队需求信息,以使得各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对所述入队需求信息进行认证;
接收各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发送的车队参数信息;所述车队参数信息包括:车队当前车辆总数和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
所述获得目标车队信息,向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发送入队请求信息,包括:
根据各车队的车队参数信息,从所述一至多个车队中确定目标车队,并获得目标车队信息;其中,所述目标车队的车队当前车辆总数小于等于预先设置的车辆上限值;所述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与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的第一重合路径长度大于等于预先设置的长度阈值,且大于第二重合路径长度;所述第二重合路径长度是各车队中除所述目标车队之外的其他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与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的重合路径长度;
向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发送入队请求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目标车队信息,向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发送入队请求信息,包括:
与预先设置的云服务器进行通信,从所述云服务器处获得目标车队信息;所述目标车队信息是云服务器根据各车队的车队参数信息从所述一至多个车队中确定目标车队,并获得的;所述车队参数信息包括:车队当前车辆总数和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其中,所述目标车队的车队当前车辆总数小于等于预先设置的车辆上限值;所述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与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的第一重合路径长度大于等于预先设置的长度阈值,且大于第二重合路径长度;所述第二重合路径长度是各车队中除所述目标车队之外的其他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与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的重合路径长度;
向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发送入队请求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领航车行驶情况为车辆静止状态;所述切入位置点为所述目标车队的尾部车辆的后侧的一预设距离的静态切入位置点;
所述控制跟随车到达所述切入位置点,完成跟随车进入所述目标车队,并在到达所述切入位置点后采用所述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控制所述跟随车进行行驶,包括:
获得跟随车自身位置点,根据所述跟随车自身位置点和所述静态切入位置点,确定运动规划曲线;
根据所述运动规划曲线,确定跟随车自身的第一方向盘转角控制量;
将所述第一方向盘转角控制量发送至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控制器,以使得所述转向电机控制器控制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以所述第一方向盘转角控制量进行横向控制,到达所述静态切入位置点,完成跟随车进入所述目标车队;
在到达所述静态切入位置点后,实时获得领航车的第一行驶速度和第一规划路径;
根据所述领航车的第一行驶速度,确定跟随车自身的纵向控制量;
将所述纵向控制量发送至跟随车自身的纵向控制器,以使得所述纵向控制器控制跟随车自身的纵向执行机构以所述纵向控制量进行纵向控制;
根据所述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确定跟随车自身的第二方向盘转角控制量;
将所述第二方向盘转角控制量发送至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控制器,以使得所述转向电机控制器控制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以所述第二方向盘转角控制量进行横向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领航车行驶情况为车辆行驶状态;所述切入位置点为所述目标车队的尾部车辆的后侧的一预设距离的动态切入位置点;所述动态切入位置点根据所述目标车队的行驶实时变化;
所述控制跟随车到达所述切入位置点,完成跟随车进入所述目标车队,并在到达所述切入位置点后采用所述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控制所述跟随车进行行驶,包括:
获得所述领航车的第一行驶速度,根据所述领航车的第一行驶速度,确定跟随车的追逐行驶速度,获得跟随车自身位置点,根据所述跟随车自身位置点和所述动态切入位置点,确定运动规划曲线;
根据所述追逐行驶速度,确定跟随车自身的第一纵向控制量,根据所述运动规划曲线,确定跟随车自身的第一方向盘转角控制量;
将所述第一纵向控制量发送至跟随车自身的纵向控制器,以使得所述纵向控制器控制跟随车自身的纵向执行机构以所述第一纵向控制量进行纵向控制;将所述第一方向盘转角控制量发送至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控制器,以使得所述转向电机控制器控制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以所述第一方向盘转角控制量进行横向控制,到达所述动态切入位置点,完成跟随车进入所述目标车队;
在到达所述动态切入位置点后,实时获得领航车的第二行驶速度和第一规划路径;
根据所述领航车的第二行驶速度,确定跟随车自身的第二纵向控制量;
将所述第二纵向控制量发送至跟随车自身的纵向控制器,以使得所述纵向控制器控制跟随车自身的纵向执行机构以所述第二纵向控制量进行纵向控制;
根据所述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确定跟随车自身的第二方向盘转角控制量;
将所述第二方向盘转角控制量发送至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控制器,以使得所述转向电机控制器控制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以所述第二方向盘转角控制量进行横向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所述第一车载装置发送的离队指令信息之前,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规划路径和第二规划路径,确定跟随车的离队位置点;
在到达所述离队位置点之前的一预设距离位置时,向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发送离队请求信息;
所述根据所述离队指令信息控制所述跟随车离开所述目标车队,并采用所述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控制所述跟随车进行行驶,包括:
根据所述离队指令信息控制所述跟随车减速,并在所述跟随车到达离队位置点时,采用所述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确定跟随车自身的方向盘转角控制量;
将所述方向盘转角控制量发送至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控制器,以使得所述转向电机控制器控制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以所述方向盘转角控制量进行横向控制,以控制所述跟随车离开所述目标车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离队指令信息控制所述跟随车离开所述目标车队,并采用所述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控制所述跟随车进行行驶,包括:
根据所述离队指令信息控制所述跟随车减速,并在所述跟随车到达离队位置点时,采用所述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确定跟随车自身的方向盘转角控制量;
将所述方向盘转角控制量发送至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控制器,以使得所述转向电机控制器控制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以所述方向盘转角控制量进行横向控制,以控制所述跟随车离开所述目标车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所述第一车载装置发送的离队指令信息之前,包括:
接收云服务器发送的离队提醒信息;所述离队提醒信息是在云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规划路径和第二规划路径,确定跟随车的离队位置点,并在跟随车到达所述离队位置点之前的一预设距离位置时发出的;
向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发送离队请求信息;
所述根据所述离队指令信息控制所述跟随车离开所述目标车队,并采用所述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控制所述跟随车进行行驶,包括:
根据所述离队指令信息控制所述跟随车减速,并在所述跟随车到达离队位置点时,采用所述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确定跟随车自身的方向盘转角控制量;
将所述方向盘转角控制量发送至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控制器,以使得所述转向电机控制器控制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以所述方向盘转角控制量进行横向控制,以控制所述跟随车离开所述目标车队。
11.一种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发送的入队请求信息;
对所述入队请求信息进行认证,并在认证成功后向所述第二车载装置发送允许入队信息,所述允许入队信息包括根据领航车行驶情况确定的切入位置点,使得所述第二车载装置控制控制跟随车到达所述切入位置点,完成跟随车进入目标车队,并在到达所述切入位置点后采用所述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控制所述跟随车进行行驶;
向所述第二车载装置发送离队指令信息,使得所述第二车载装置根据所述离队指令信息控制所述跟随车离开所述目标车队,并采用所述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控制所述跟随车进行行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发送的入队请求信息之前,包括:
接收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发送的入队需求信息;所述入队需求信息包括跟随车身份信息、跟随车类型和跟随车运动学信息;
对所述跟随车身份信息、跟随车类型和跟随车运动学信息进行认证,判断所述跟随车是否适合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
在判断所述跟随车适合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时,向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发送车队参数信息;所述车队参数信息包括车队当前车辆总数和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发送的入队请求信息之前,包括:
向一预设范围内的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发送带队能力信息;
接收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发送的入队需求信息;所述入队需求信息包括跟随车身份信息、跟随车类型和跟随车运动学信息;
对所述跟随车身份信息、跟随车类型和跟随车运动学信息进行认证,判断所述跟随车是否适合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
在判断所述跟随车适合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时,向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发送车队参数信息;所述车队参数信息包括车队当前车辆总数和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入队请求信息包括跟随车身份信息、跟随车类型和跟随车运动学信息;
所述对所述入队请求信息进行认证,并在认证成功后向所述第二车载装置发送允许入队信息,包括:
对所述跟随车身份信息、跟随车类型和跟随车运动学信息进行认证,判断所述跟随车是否适合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
在判断所述跟随车适合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时,向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发送允许入队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入队请求信息包括跟随车身份信息;
所述对所述入队请求信息进行认证,并在认证成功后向所述第二车载装置发送允许入队信息,包括:
对所述跟随车身份信息进行认证,判断所述跟随车是否有权限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
在判断所述跟随车有权限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时,向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发送允许入队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领航车行驶情况为车辆静止状态;所述切入位置点为所述目标车队的尾部车辆的后侧的一预设距离的静态切入位置点;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跟随车到达所述静态切入位置点后,实时向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发送领航车的第一行驶速度和第一规划路径。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领航车行驶情况为车辆行驶状态;所述切入位置点为所述目标车队的尾部车辆的后侧的一预设距离的动态切入位置点;所述动态切入位置点根据所述目标车队的行驶实时变化;
在向所述第二车载装置发送允许入队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实时向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发送领航车的第一行驶速度;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跟随车到达所述动态切入位置点后,实时向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发送领航车的第二行驶速度和第一规划路径。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所述第二车载装置发送离队指令信息之前,包括:
接收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发送的离队请求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第二车载装置发送离队指令信息,包括:
获得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并根据所述第一规划路径和第二规划路径,确定跟随车的离队位置点;
在跟随车到达所述离队位置点之前的一预设距离位置时,向所述第二车载装置发送离队指令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所述第二车载装置发送离队指令信息之前,包括:
接收云服务器发送的离队提醒信息;所述离队提醒信息是在云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规划路径和第二规划路径,确定跟随车的离队位置点,并在跟随车到达所述离队位置点之前的一预设距离位置时发出的。
21.一种第二车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获得目标车队信息,向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发送入队请求信息,以使得所述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对所述入队请求信息进行认证;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车载装置发送的允许入队信息;所述允许入队信息包括根据领航车行驶情况确定的切入位置点;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跟随车到达所述切入位置点,完成跟随车进入所述目标车队,并在到达所述切入位置点后采用所述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控制所述跟随车进行行驶;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车载装置发送的离队指令信息;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离队指令信息控制所述跟随车离开所述目标车队,并采用所述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控制所述跟随车进行行驶。
22.一种第一车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发送的入队请求信息;
认证单元,用于对所述入队请求信息进行认证;
发送单元,用于在认证单元认证成功后向所述第二车载装置发送允许入队信息,所述允许入队信息包括根据领航车行驶情况确定的切入位置点,使得所述第二车载装置控制控制跟随车到达所述切入位置点,完成跟随车进入目标车队,并在到达所述切入位置点后采用所述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控制所述跟随车进行行驶;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二车载装置发送离队指令信息,使得所述第二车载装置根据所述离队指令信息控制所述跟随车离开所述目标车队,并采用所述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控制所述跟随车进行行驶。
23.一种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自动驾驶车辆的车载装置,所述若干自动驾驶车辆的车载装置中包括一至多个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和一至多个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所述若干自动驾驶车辆的车载装置之间能够通信连接;
所述第二车载装置用于获得目标车队信息,向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发送入队请求信息;
所述第一车载装置用于对所述入队请求信息进行认证,并在认证成功后向所述第二车载装置发送允许入队信息;所述允许入队信息包括根据领航车行驶情况确定的切入位置点;
所述第二车载装置还用于控制跟随车到达所述切入位置点,完成跟随车进入所述目标车队,并在到达所述切入位置点后采用所述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控制所述跟随车进行行驶;
所述第一车载装置还用于向所述第二车载装置发送离队指令信息;
所述第二车载装置还用于根据所述离队指令信息控制所述跟随车离开所述目标车队,并采用所述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控制所述跟随车进行行驶。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云服务器,所述云服务器能够与所述若干自动驾驶车辆的车载装置通信连接;所述云服务器中存储有各车队的车队参数信息;
所述第二车载装置,还用于与预先设置的云服务器进行通信,从所述云服务器处获得一至多个车队的车队参数信息;所述车队参数信息包括:车队当前车辆总数和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
所述第二车载装置,具体用于根据各车队的车队参数信息,从所述一至多个车队中确定目标车队,并获得目标车队信息,向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发送入队请求信息;其中,所述目标车队的车队当前车辆总数小于等于预先设置的车辆上限值;所述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与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的第一重合路径长度大于等于预先设置的长度阈值,且大于第二重合路径长度;所述第二重合路径长度是各车队中除所述目标车队之外的其他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与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的重合路径长度。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车载装置,还用于向一预设范围内的一至多个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发送入队需求信息;所述入队需求信息包括跟随车身份信息、跟随车类型和跟随车运动学信息;
所述第一车载装置,还用于对所述跟随车身份信息、跟随车类型和跟随车运动学信息进行认证,判断所述跟随车是否适合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在判断所述跟随车适合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时,向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发送车队参数信息;所述车队参数信息包括车队当前车辆总数和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
所述第二车载装置,具体用于根据各车队的车队参数信息,从所述一至多个车队中确定目标车队,并获得目标车队信息,向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发送入队请求信息;其中,所述目标车队的车队当前车辆总数小于等于预先设置的车辆上限值;所述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与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的第一重合路径长度大于等于预先设置的长度阈值,且大于第二重合路径长度;所述第二重合路径长度是各车队中除所述目标车队之外的其他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与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的重合路径长度。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载装置,还用于向一预设范围内的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发送带队能力信息;
所述第二车载装置,还用于响应于所述带队能力信息,向各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发送入队需求信息;所述入队需求信息包括跟随车身份信息、跟随车类型和跟随车运动学信息;
所述第一车载装置,还用于对所述跟随车身份信息、跟随车类型和跟随车运动学信息进行认证,判断所述跟随车是否适合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在判断所述跟随车适合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时,向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发送车队参数信息;所述车队参数信息包括车队当前车辆总数和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
所述第二车载装置,具体用于根据各车队的车队参数信息,从所述一至多个车队中确定目标车队,并获得目标车队信息,向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发送入队请求信息;其中,所述目标车队的车队当前车辆总数小于等于预先设置的车辆上限值;所述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与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的第一重合路径长度大于等于预先设置的长度阈值,且大于第二重合路径长度;所述第二重合路径长度是各车队中除所述目标车队之外的其他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与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的重合路径长度。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云服务器,所述云服务器能够与所述若干自动驾驶车辆的车载装置通信连接;所述云服务器中存储有各车队的车队参数信息;
所述第二车载装置,具体用于与预先设置的云服务器进行通信,从所述云服务器处获得目标车队信息,并向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发送入队请求信息;所述目标车队信息是云服务器根据各车队的车队参数信息从所述一至多个车队中确定目标车队,并获得的;所述车队参数信息包括:车队当前车辆总数和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其中,所述目标车队的车队当前车辆总数小于等于预先设置的车辆上限值;所述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与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的第一重合路径长度大于等于预先设置的长度阈值,且大于第二重合路径长度;所述第二重合路径长度是各车队中除所述目标车队之外的其他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与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的重合路径长度。
2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入队请求信息包括跟随车身份信息、跟随车类型和跟随车运动学信息;
所述第一车载装置,具体用于对所述跟随车身份信息、跟随车类型和跟随车运动学信息进行认证,判断所述跟随车是否适合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在判断所述跟随车适合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时,向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发送允许入队信息。
29.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入队请求信息包括跟随车身份信息;
所述第一车载装置,具体用于对所述跟随车身份信息进行认证,判断所述跟随车是否有权限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在判断所述跟随车有权限进入领航车自身对应的车队时,向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发送允许入队信息。
30.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领航车行驶情况为车辆静止状态;所述切入位置点为所述目标车队的尾部车辆的后侧的一预设距离的静态切入位置点;
所述第二车载装置,具体用于获得跟随车自身位置点,根据所述跟随车自身位置点和所述静态切入位置点,确定运动规划曲线;根据所述运动规划曲线,确定跟随车自身的第一方向盘转角控制量;将所述第一方向盘转角控制量发送至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控制器,以使得所述转向电机控制器控制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以所述第一方向盘转角控制量进行横向控制,到达所述静态切入位置点,完成跟随车进入所述目标车队;在到达所述静态切入位置点后,实时获得领航车的第一行驶速度和第一规划路径;根据所述领航车的第一行驶速度,确定跟随车自身的纵向控制量;将所述纵向控制量发送至跟随车自身的纵向控制器,以使得所述纵向控制器控制跟随车自身的纵向执行机构以所述纵向控制量进行纵向控制;根据所述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确定跟随车自身的第二方向盘转角控制量;将所述第二方向盘转角控制量发送至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控制器,以使得所述转向电机控制器控制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以所述第二方向盘转角控制量进行横向控制。
31.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领航车行驶情况为车辆行驶状态;所述切入位置点为所述目标车队的尾部车辆的后侧的一预设距离的动态切入位置点;所述动态切入位置点根据所述目标车队的行驶实时变化;
所述第一车载装置,还用于实时向跟随车的第二车载装置发送领航车的第一行驶速度;
所述第二车载装置,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领航车的第一行驶速度,确定跟随车的追逐行驶速度,获得跟随车自身位置点,根据所述跟随车自身位置点和所述动态切入位置点,确定运动规划曲线;根据所述追逐行驶速度,确定跟随车自身的第一纵向控制量,根据所述运动规划曲线,确定跟随车自身的第一方向盘转角控制量;将所述第一纵向控制量发送至跟随车自身的纵向控制器,以使得所述纵向控制器控制跟随车自身的纵向执行机构以所述第一纵向控制量进行纵向控制;将所述第一方向盘转角控制量发送至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控制器,以使得所述转向电机控制器控制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以所述第一方向盘转角控制量进行横向控制,到达所述动态切入位置点,完成跟随车进入所述目标车队;在到达所述动态切入位置点后,实时获得领航车的第二行驶速度和第一规划路径;根据所述领航车的第二行驶速度,确定跟随车自身的第二纵向控制量;将所述第二纵向控制量发送至跟随车自身的纵向控制器,以使得所述纵向控制器控制跟随车自身的纵向执行机构以所述第二纵向控制量进行纵向控制;根据所述领航车的第一规划路径,确定跟随车自身的第二方向盘转角控制量;将所述第二方向盘转角控制量发送至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控制器,以使得所述转向电机控制器控制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以所述第二方向盘转角控制量进行横向控制。
32.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车载装置,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规划路径和第二规划路径,确定跟随车的离队位置点;在到达所述离队位置点之前的一预设距离位置时,向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发送离队请求信息;
所述第二车载装置,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离队指令信息控制所述跟随车减速,并在所述跟随车到达离队位置点时,采用所述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确定跟随车自身的方向盘转角控制量;将所述方向盘转角控制量发送至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控制器,以使得所述转向电机控制器控制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以所述方向盘转角控制量进行横向控制,以控制所述跟随车离开所述目标车队。
33.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载装置,具体用于获得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并根据所述第一规划路径和第二规划路径,确定跟随车的离队位置点;在跟随车到达所述离队位置点之前的一预设距离位置时,向所述第二车载装置发送离队指令信息;
所述第二车载装置,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离队指令信息控制所述跟随车减速,并在所述跟随车到达离队位置点时,采用所述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确定跟随车自身的方向盘转角控制量;将所述方向盘转角控制量发送至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控制器,以使得所述转向电机控制器控制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以所述方向盘转角控制量进行横向控制,以控制所述跟随车离开所述目标车队。
3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云服务器,所述云服务器能够与所述若干自动驾驶车辆的车载装置通信连接;
所述第一车载装置,还用于接收云服务器发送的离队提醒信息;所述离队提醒信息是在云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规划路径和第二规划路径,确定跟随车的离队位置点,并在跟随车到达所述离队位置点之前的一预设距离位置时发出的;
所述第二车载装置,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离队指令信息控制所述跟随车减速,并在所述跟随车到达离队位置点时,采用所述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确定跟随车自身的方向盘转角控制量;将所述方向盘转角控制量发送至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控制器,以使得所述转向电机控制器控制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以所述方向盘转角控制量进行横向控制,以控制所述跟随车离开所述目标车队。
3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云服务器,所述云服务器能够与所述若干自动驾驶车辆的车载装置通信连接;
所述第二车载装置,还用于接收云服务器发送的离队提醒信息,向目标车队的领航车的第一车载装置发送离队请求信息;所述离队提醒信息是在云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规划路径和第二规划路径,确定跟随车的离队位置点,并在跟随车到达所述离队位置点之前的一预设距离位置时发出的;
所述第二车载装置,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离队指令信息控制所述跟随车减速,并在所述跟随车到达离队位置点时,采用所述跟随车的第二规划路径,确定跟随车自身的方向盘转角控制量;将所述方向盘转角控制量发送至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控制器,以使得所述转向电机控制器控制跟随车自身的转向电机以所述方向盘转角控制量进行横向控制,以控制所述跟随车离开所述目标车队。
3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
3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至20任一项所述的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
38.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
3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1至20任一项所述的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
CN201910628733.2A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车载装置及*** Pending CN1122779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28733.2A CN112277942A (zh)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车载装置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28733.2A CN112277942A (zh)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车载装置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77942A true CN112277942A (zh) 2021-01-29

Family

ID=74418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28733.2A Pending CN112277942A (zh)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车载装置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77942A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34887A (zh) * 2021-03-03 2021-06-2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车辆编队行驶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3487854A (zh) * 2021-06-30 2021-10-08 吉林大学 一种高速公路上车辆协同编队预先组队管理***及方法
CN113570845A (zh) * 2021-07-23 2021-10-29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联式车辆编队行驶方法和***
CN113788030A (zh) * 2021-10-11 2021-12-14 北京九星智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队的控制方法、加入方法、控制装置及加入装置
CN113997945A (zh) * 2021-11-25 2022-02-01 东风悦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v2x的车辆编队行驶***及方法
CN114019987A (zh) * 2022-01-05 2022-02-08 禾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自动驾驶车辆组队出行方法及***
CN114194210A (zh) * 2021-11-19 2022-03-18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公路领航***、控制方法及其设备
CN114373322A (zh) * 2021-12-31 2022-04-19 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对车辆进行编队管理的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4743369A (zh) * 2022-03-10 2022-07-12 吉林大学 一种基于路径重合度的车辆智能编队方法
CN114919599A (zh) * 2022-05-17 2022-08-19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在自动驾驶车辆上实现车辆编队的装置
CN115083138A (zh) * 2021-03-11 2022-09-20 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有限公司 车辆编队控制方法、车辆、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23273817A1 (zh) * 2021-06-30 2023-01-05 深圳市海柔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车队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953890A (zh) * 2023-03-13 2023-04-11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实时在线导航地图的车辆动态松散编队方法
CN116153047A (zh) * 2022-11-30 2023-05-23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加入车队的方法、装置、处理器和车辆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19722A (zh) * 2015-05-11 2015-08-05 华侨大学 一种行车跟随方法和***
CN105809950A (zh) * 2016-03-28 2016-07-27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车路协同技术的车辆编队方法及其***
CN106708057A (zh) * 2017-02-16 2017-05-24 北理慧动(常熟)车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车辆编队行驶方法
CN106891892A (zh) * 2015-12-18 2017-06-27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行驶控制的方法和***
CN107195176A (zh) * 2017-07-07 2017-09-22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车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7403547A (zh) * 2017-07-25 2017-11-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编队行驶方法及智能终端
CN107464436A (zh) * 2017-08-02 2017-12-12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车辆分簇的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7798861A (zh) * 2017-11-30 2018-03-13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一种车辆协作式编队行驶方法及***
CN108011947A (zh) * 2017-11-30 2018-05-08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一种车辆协作式编队行驶***
CN109318898A (zh) * 2018-11-06 2019-02-12 山东派蒙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驾驶汽车车队协同控制***
CN109410619A (zh) * 2018-12-04 2019-03-01 清华大学 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控制方法和***
CN109559499A (zh) * 2017-09-26 2019-04-02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队列行驶管理平台、控制方法和车载终端
CN109559000A (zh) * 2017-09-26 2019-04-02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队列行驶控制方法与管理平台
CN109949567A (zh) * 2019-04-23 2019-06-28 深圳成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车路协同技术的车辆编队方法与***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19722A (zh) * 2015-05-11 2015-08-05 华侨大学 一种行车跟随方法和***
CN106891892A (zh) * 2015-12-18 2017-06-27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行驶控制的方法和***
CN105809950A (zh) * 2016-03-28 2016-07-27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车路协同技术的车辆编队方法及其***
CN106708057A (zh) * 2017-02-16 2017-05-24 北理慧动(常熟)车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车辆编队行驶方法
CN107195176A (zh) * 2017-07-07 2017-09-22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车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7403547A (zh) * 2017-07-25 2017-11-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编队行驶方法及智能终端
CN107464436A (zh) * 2017-08-02 2017-12-12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车辆分簇的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9559499A (zh) * 2017-09-26 2019-04-02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队列行驶管理平台、控制方法和车载终端
CN109559000A (zh) * 2017-09-26 2019-04-02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队列行驶控制方法与管理平台
CN107798861A (zh) * 2017-11-30 2018-03-13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一种车辆协作式编队行驶方法及***
CN108011947A (zh) * 2017-11-30 2018-05-08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一种车辆协作式编队行驶***
CN109318898A (zh) * 2018-11-06 2019-02-12 山东派蒙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驾驶汽车车队协同控制***
CN109410619A (zh) * 2018-12-04 2019-03-01 清华大学 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控制方法和***
CN109949567A (zh) * 2019-04-23 2019-06-28 深圳成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车路协同技术的车辆编队方法与***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34887A (zh) * 2021-03-03 2021-06-2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车辆编队行驶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5083138B (zh) * 2021-03-11 2024-04-02 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有限公司 车辆编队控制方法、车辆、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5083138A (zh) * 2021-03-11 2022-09-20 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有限公司 车辆编队控制方法、车辆、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487854A (zh) * 2021-06-30 2021-10-08 吉林大学 一种高速公路上车辆协同编队预先组队管理***及方法
WO2023273817A1 (zh) * 2021-06-30 2023-01-05 深圳市海柔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车队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570845A (zh) * 2021-07-23 2021-10-29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联式车辆编队行驶方法和***
CN113788030A (zh) * 2021-10-11 2021-12-14 北京九星智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队的控制方法、加入方法、控制装置及加入装置
CN114194210A (zh) * 2021-11-19 2022-03-18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公路领航***、控制方法及其设备
CN113997945A (zh) * 2021-11-25 2022-02-01 东风悦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v2x的车辆编队行驶***及方法
CN114373322B (zh) * 2021-12-31 2024-02-13 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对车辆进行编队管理的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4373322A (zh) * 2021-12-31 2022-04-19 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对车辆进行编队管理的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4019987A (zh) * 2022-01-05 2022-02-08 禾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自动驾驶车辆组队出行方法及***
CN114743369A (zh) * 2022-03-10 2022-07-12 吉林大学 一种基于路径重合度的车辆智能编队方法
CN114743369B (zh) * 2022-03-10 2024-02-23 吉林大学 一种基于路径重合度的车辆智能编队方法
CN114919599B (zh) * 2022-05-17 2023-08-29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在自动驾驶车辆上实现车辆编队的装置
CN114919599A (zh) * 2022-05-17 2022-08-19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在自动驾驶车辆上实现车辆编队的装置
CN116153047A (zh) * 2022-11-30 2023-05-23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加入车队的方法、装置、处理器和车辆
CN115953890A (zh) * 2023-03-13 2023-04-11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实时在线导航地图的车辆动态松散编队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77942A (zh) 一种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控制方法、车载装置及***
US20240094741A1 (en) Control of automated following in vehicle convoys
CN111319629B (zh) 一种自动驾驶车队的组队方法、装置及***
CN109849915B (zh) 队列行驶***
CN111696339B (zh) 一种自动驾驶车队的跟车控制方法、***及车辆
CN113031576B (zh) 自动驾驶车队中的车辆控制方法、车载装置及车辆
JP7052692B2 (ja) 隊列走行システム
US20210362727A1 (en) Shared vehicle management device and management method for shared vehicle
CN112519777B (zh) 自动驾驶车队的控制方法、车载装置、车辆及***
CN113071490A (zh) 一种高速公路卡车编队***
CN112461251B (zh) 自动驾驶车队的路点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
CN111688686A (zh) 一种自动驾驶车队的跟车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US11396303B2 (en) Vehicle control system and vehicle control method
CN113525405B (zh) 自动驾驶车辆的辅助控制方法、车载装置及***
US12033514B2 (en) Waypoint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platooning
CN112519776A (zh) 自动驾驶车队的控制方法、车载装置及自动驾驶车辆
US20230311935A1 (en) Vehicle control system and vehicle control method
US20230160707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co-approach and departure at a signalized intersection using vehicle dynamics and powertrain control with multiple horizon optimization
CN112394716B (zh) 自动驾驶车辆队列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US20240075930A1 (en) Driver assistance for high accelleration and speed on a minimum time path
CN112394716A (zh) 自动驾驶车辆队列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CN117935594A (zh) 车辆预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