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24956A - 一种用于薄材的传输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薄材的传输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24956A
CN112224956A CN202011437864.1A CN202011437864A CN112224956A CN 112224956 A CN112224956 A CN 112224956A CN 202011437864 A CN202011437864 A CN 202011437864A CN 112224956 A CN112224956 A CN 1122249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ing
pinch roller
channel
module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3786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24956B (zh
Inventor
宋拥军
伍锡焱
吴文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qiu image (Suzhou)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Huqiu Imaging Technologie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qiu Imaging Technologie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qiu Imaging Technologie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3786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2495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249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249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249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249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0/00Advancing webs
    • B65H20/02Advancing webs by friction roll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6/00Unwinding, paying-out we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6/00Unwinding, paying-out webs
    • B65H16/02Supporting web roll
    • B65H16/06Supporting web roll both-ends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1Dimensional aspect of article or web
    • B65H2701/113Size
    • B65H2701/1133Size of webs

Landscapes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薄材的传输机构,包括送料通道,其内置有送料的传输通道;用于承载料卷的上料组件,其位于传输通道上游的入料端侧;以及,后处理组件,其设置于传输通道下游的出料端侧;其中,后处理组件包括导料部以及压轮模组,压轮模组内置有两相抵触的压轮,导料部设置于压轮模组与送料通道的出料端间;薄材由出料端处伸出至导料部上并沿导料部上的一送料方向朝压轮模组处移动;两相抵触的压轮间形成水平方向上的公切面,公切面位于送料方向下方,从而使得公切面与送料方向间形成垂直方向上的高度差,通过设置的高度差,薄材形成弯曲的趋势,而在压轮模组压止薄材后,薄材可沿弯曲的趋势方向存料,本发明使用方便,结构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薄材的传输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送料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薄材的传输机构。
背景技术
在送料装置领域中,尤其是在传输薄材例如纸材时采用传输机构。但是,发明人发现现有的预存薄材过程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由于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传输机构的下游端会设置有处理机构,为了方便处理机构加工薄材,通过压轮模组将薄材夹紧从而限制下游端处的薄材移动,而传输机构此时并未暂停动料,使得上游端的薄材不断输送至压轮模组处形成滞留的薄材,而现有的传输机构内滞留薄材的弯曲方式难以控制,可能产生不必要的褶皱或折痕,影响后续的使用。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用于薄材的传输机构,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薄材的传输机构,其通过出料端与压轮模组间形成的高度差,使得薄材在经过落差位置处时产生弯曲,从而使得其产生一弯曲趋势的方向,当需要存料时,方便薄材向弯曲趋势方向进料以控制其弯曲形状,避免薄材弯折产生折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薄材的传输机构,其通过可动的顶升块,可根据需要形成供薄材存料弯曲时所需的薄材送料方向与压轮模组间的高度差,使得该传输机构满足不同的送料需要。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的一种用于薄材的传输机构,包括:
送料通道,其内置有送料的传输通道;
用于承载料卷的上料组件,其位于所述传输通道上游的入料端侧;以及
后处理组件,其设置于所述传输通道下游的出料端侧;
其中,所述后处理组件包括导料部以及压轮模组,所述压轮模组包括两相抵触的压轮,所述导料部设置于所述压轮模组与所述送料通道的出料端间,以用于承载传输中的薄材;
薄材由出料端处伸出至所述导料部上并沿所述导料部上的一送料方向朝所述压轮模组处移动;
所述送料通道与所述导料部间设置驱动部,所述送料通道内传输出的薄材受所述驱动部驱动作用下移动至所述导料部的引导端上;
两相抵触的所述压轮间形成水平方向上的公切面,所述引导端与所述公切面间形成高低落差位置,使得薄材从高位处移动至低位处;
所述压轮模组通过一驱动模组驱使转动,从而使得所述压轮模组可处于压料状态或送料状态,当所述压轮模组处于压料状态时,所述压轮模组将位于压轮抵触位置的薄材夹紧,所述驱动部继续送料,从而使得在所述压轮模组与所述驱动部之间的薄材在所述引导端的作用下逐渐拱起。
优选地,所述压轮模组包括主动轮以及从动轮,所述驱动模组驱动所述主动轮转动,所述主动轮位于所述公切面的上方;
当所述压轮模组处于压料状态时,薄材朝向所述主动轮弯曲拱起直至拱起的薄材压设在所述主动轮上
优选地,所述导料部包括第一导料面,所述第一导料面位于所述公切面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第一导料面设置在所述出料端下方,使得所述出料端处薄材的伸出方向为所述送料方向。
优选地,所述导料部还包括第二导料面,所述第二导料面对应所述出料端,使得所述送料方向位于所述第二导料面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料面与所述第二导料面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导料面与所述第二导料面通过一相对倾斜的坡面连接以形成整体的所述导料部。
优选地,所述公切面与所述出料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导料面上开设有顶升口,所述顶升口内对应设置有可动的顶升块,所述顶升块的底部安装有顶升驱动模组,所述顶升块通过所述顶升驱动模组推动,使其顶升至凸出于所述第一导料面。
优选地,两所述压轮模组以所述第一导料面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形成压轮组,所述压轮组的数量不少于两组并沿垂直于所述送料方向排布以使得所述压轮组对应压合不同宽度的薄材侧边。
优选地,所述顶升块对应所述压轮模组,且所述压轮组内的两所述压轮模组间距大于两相应所述顶升块间的间隙。
优选地,所述顶升驱动模组的动力输出端上安装有安装板,所述顶升块安装在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上,通过同一所述顶升驱动模组驱动所述顶升块顶升。
优选地,所述送料通道包括上料板以及下料板,所述上料板与下料板上下间隙设置使得其间形成所述传输通道;
所述下料板包括与所述上料板形成所述传输通道的送料部以及位于所述入料端的入料口,所述入料口相对所述送料部向外倾斜,使得所述入料端形成的敞口大于所述传输通道。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薄材的传输机构,通过出料端与压轮模组间形成的高度差,使得薄材在经过落差位置处时产生弯曲,从而使得其产生一弯曲趋势的方向,当需要存料时,方便薄材向弯曲趋势方向进料以控制其弯曲形状,避免薄材弯折产生折痕,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中传输机构的一般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传输机构内送料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传输机构内下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在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在第一优选实施例中后处理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在第二优选实施例中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在第二优选实施例中预存薄材的工作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在第二优选实施例中后处理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在第二优选实施例中导料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一对比例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在第四优选实施例中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在第四优选实施例中导料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
100、上料组件;
110、料卷;
120、支撑座;
200、送料通道;
210、上料板;
220、下料板;221、入料口;222、送料部;230、驱动部;
300、后处理组件;
310、压轮模组;311、主动轮;312、从动轮;313、公切面;
320、导料部;
321、第一导料面;322、第二导料面;323、坡面;324、让位口;325、顶升口;
330、驱动模组;
350、凸块;351、顶升块;
360、顶升驱动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这些相对术语是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并且通常并不旨在需要具体取向。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中技术方案中,参考图1示出的,一种用于薄材的传输机构,包括:
送料通道200,其内置有送料的传输通道;
具体地,参考图2、3中示出了,所述送料通道200包括上料板210以及下料板220,通过将所述上料板210与所述下料板220上下间隙设置,从而使得其间形成所述传输通道,所述上料板210的底部与所述下料板220的上表面形成所述传输通道的内壁,利用上料板210以及下料板220限制薄材的运动轨迹;
所述上料板210与所述下料板220间的间隙优选范围为3.5-8mm,由于薄材在所述传输通道内移动,若间隙太小容易使得薄材同时接触所述传输通道的上下内壁,从而增大摩擦,同时薄材在滑动过程中与所述传输通道的内壁摩擦易产生静电,使得薄材在所述传输通道内弯曲,当间隙太小弯曲后薄材容易堵塞在传输通道内影响送料;而当间隙过大时,薄材在传输通道的内弯曲幅度增大容易出现弯折的现象从而导致薄材产生折痕影响后续的使用,因此,经过发明人多次的试验后得出,例如薄材中的纸张材料,其采用的所述传输通道间隙范围在3.5-8mm时,此时,薄材在所述传输通道内送料时传输通畅且不易产生弯折;在上述的纸张材料为常见的纸材例如A0-4纸或与A0-4纸近似的常见工程图纸。
进一步地,所述传输通道上包括入料端以及出料端,而所述下料板220包括与所述上料板210形成所述传输通道的送料部222以及位于所述入料端的入料口221,具体地,所述送料部222呈弧状,所述上料板210的形状对应所述送料部222,以形成圆滑的所述传输通道便于薄材通行;所述传输通道的延伸趋势由入料端出发逐渐水平向下至位于最底位置处的所述出料端从而使得薄材由入料端进入所述传输通道内并受到其自身重力逐渐下滑至出料端并从出料端伸出,通过将所述传输通道设计呈向下的趋势,使得薄材在所述传输通道内移动时同时受到自身重力的作用,从而使得薄材在传输通道内移动更加平稳不易在堵塞在所述传输通道内。
用于驱动薄材运动的上料组件100,其位于所述传输通道上游的入料端侧;所述上料组件100包括呈卷状薄材的料卷110以及承接所述料卷110的支撑座120,所述料卷110上所附的薄材从入料端伸入至所述传输通道内;
在所述入料口221与所述送料部222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主动轮,通过主动轮驱动薄材移动,使得带动料卷110转动,其上卷附的薄材被拉动不断地送入至所述传输通道;在一优选实施例中,传输过程中的薄材分别与所述料卷110及所述主动轮相切,即料卷110的送料方向相切于所述主动轮,所述入料口221相对所述送料部222向外倾斜,更进一步地是,所述入料口221相对于所述料卷110的送料方向倾斜,使得所述入料端形成的敞口大于所述传输通道,通过上述设计使得薄材避免了与入料口221接触,通过减小接触既减小了摩擦使得移动阻力减小,同时也减少了静电的产生。
以及,后处理组件300,其设置于所述传输通道下游的出料端侧;
其中,所述后处理组件300包括导料部320以及压轮模组310,所述压轮模组310内置有两相抵触的压轮,所述导料部320设置于所述压轮模组310与所述送料通道200的出料端间;
所述导料部320与所述送料通道200的出料端间设置有驱动部230,所述驱动部230为所述送料通道200送出的薄材提供前进的驱动力;具体地,所述驱动部230包括驱动轮及一压块,所述驱动轮与所述压块相抵触,薄材从所述驱动轮与所述压轮间通过,通过外部驱动器带动所述驱动轮转动,以形成带动薄材的动力;
薄材由出料端处伸出至所述导料部320的引导端上,并继续向沿所述导料部320上的一送料方向朝下游的所述压轮模组310处移动;
两相抵触的所述压轮间形成水平方向上的公切面313,所述公切面313位于所述送料方向下方,从而使得所述引导端与所述公切面313间形成垂直方向上的高度差。
在该传输机构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在所述后处理组件300的下游端处会带有功能组件,用于对薄材进行加工处理,而在其中加工长幅的薄材,为其需要在该传输机构内存料以满足后续加工所需的薄材长度;在该传输机构中,薄材被预存在所述后处理组件300与所述送料通道200之间,具体地,薄材被弯曲后囤积在所述导料部320上;现有的薄材加工过程中,由于未对薄材弯曲的方向加以限制,使得薄材弯曲的形状难以控制,容易形成幅度较小的连续波浪形弯曲的薄材,在不断送料后,连续弯曲呈波浪形的薄材相互之间产生挤压从而使得弯曲转变成弯折,造成薄材上出现折痕。
而在该传输机构中,所述公切面313与所述送料方向间形成垂直方向上的高度差,不断向前运动薄材在经过形成高度差的位置处时,由所述送料通道200处送出薄材的送料方向与薄材送入压轮模组310的送料方向产生错位,薄材受重力向下运动与紧随其后的薄材产生弯曲,其产生一弯曲趋势的方向,在所述压轮模组310压止薄材以限制其移动后,所述送料通道200持续送料则薄材朝所述送料通道200的送料方向运动,在所述公切面313的上方预存的薄材曲径增大,以便预存更多的薄材;当需要存料时,方便薄材向弯曲趋势方向进料以控制其弯曲形状,避免薄材弯折产生折痕。
如图4、5所示,在第一优选实施例中:
所述导料部320包括第一导料面321,所述第一导料面321位于所述公切面313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导料面321设置在所述出料端下方,使得所述出料端处薄材的伸出方向为所述送料方向,在所述出料端与所述第一导料面321间形成落差,通过该落差位置限制薄材的弯曲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导料部320还包括作为引导端的第二导料面322,所述第二导料面322对应所述出料端,使得所述送料方向位于所述第二导料面322上,所述第一导料面321与所述第二导料面322间的高度落差H的优选范围在10-15mm之间,若高度落差太小时,其难以起到形成弯曲趋势的作用,从而导致仍呈连续波浪形弯曲,而当高度落差过大时,薄材向第二导料面322内的送料方向送料,当存料增多时,弯曲的薄材倒向第一导料面321方向,由于落差较大,位于落差位置处的薄材容易产生弯折。
如图6-8所示,在第二优选实施例中:
所述导料部320包括第一导料面321及第二导料面322,所述第二导料面322对应所述出料端,所述第一导料面321位于所述公切面313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导料面321与所述第二导料面322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导料面321与所述第二导料面322通过一相对倾斜的坡面323连接以形成整体的所述导料部320;其中,所述坡面323的优选倾斜角度α范围在10°-30°之间。
如图10所示,在一对比实施例中:
所述导料部320包括第一导料面321,所述第一导料面321位于所述公切面313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公切面313与所述出料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导料面321上设在有向上凸起的凸块350,所述凸块350作为引导端,薄材沿斜向所述凸块350顶部的所述送料方向传输,在该对比例中,虽然通过在所述第一导料面321上设置所述凸块350以形成垂直方向上的高度差,以便于薄材在越过所述凸块350时形成弯曲的趋势,控制薄材弯曲拱起的方向,但是,由于在传输过程中,在所述第一导料面321上设置的凸块350,增加了薄材传输路径的长度,同时,由于将薄材以凸块350作为支撑点,在将薄材越过凸块350向下运动重新落回到所述第一导料面321难以保证薄材平整的贴合在所述第一导料面321上,从而容易造成压轮模组310配合不精确,尤其是容易出现在新的料卷110第一次送料时,料卷110的料头在越过凸块350后难以精确地再次对准压轮模组310。
而另一面,该传输机构上传输的薄材并非都需要在第一导料面321上存料,而在正常传输过程中,薄材在越过所述凸块350时,尤其是张紧过程中,受到凸块350上棱边的限制,容易在薄材压出折痕。
如图11所示,在第四优选实施例中:
根据对比实施例中所产生问题,在第四优选实施例中相应的改进,所述导料部320包括第一导料面321,所述第一导料面321位于所述公切面313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导料面321位于所述公切面313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导料面321上开设有顶升口325,所述顶升口325内对应设置有可动的顶升块351,所述顶升块351的底部安装有顶升驱动模组360,所述顶升块351通过所述顶升驱动模组360推动,使其顶升至凸出于所述第一导料面321,可根据需要形成供薄材存料弯曲时所需的薄材送料方向与压轮模组310间的高度差,使得该传输机构满足不同的送料需要,在传输过程中并非都需要在传输机构内预存薄材,而当该传输机构仅仅为一般传输时,所述顶升块351下降至其顶部与所述第一导料面321齐平,从而使得薄材在第一导料面321上移动。
而在本优选实施例中,薄材在所述第一导料面321上移动,当料头移动至与所述压轮模组310压合后,所述顶升块351被所述顶升驱动模组360驱动顶升,从而将薄材拱起,避免了料头脱离所述第一导料面321,影响压轮模组310压合。
在一优选实施方案中,两所述压轮模组310以所述第一导料面32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形成压轮组,所述压轮组的数量不少于两组并沿垂直于所述送料方向排布以使得所述压轮组对应压合不同规格的薄材侧边,其中,压轮模组310内的两压轮包括一主动轮311及一从动轮312,多组所述压轮组内的主动轮311通过一传动轴连接,通过驱动模组330驱动传动轴转动,从而带动主动轮311同时转动,使得所述压轮模组310可处于压料状态或送料状态,其中,当驱动模组330停止工作时,所述主动轮311与所述从动轮312压合将薄材夹紧以限制薄材的传输,而当驱动模组330工作时,薄材可从所述主动轮311与所述从动轮312间通过;
所述压轮模组310内的主动轮311设置在所述公切面313的上方,由于预存的薄材承放在所述第一导料面321上方,为了使得所述第一导料面321内的拱起的薄材可更早地与主动轮311接触,从而由主动轮311尽快地带动薄材将薄材送出该传输机构。
当所述主动轮311与所述从动轮312夹紧薄材时,送料通道200内持续地向导料部320传输薄材,使得薄材在形成落差的位置处弯曲,随之薄材越送越多,薄材拱起的程度变大直至拱起的薄材接触主动轮311;而当所述主动轮311运动时,由于与拱起的薄材接触,使得所述主动轮311与薄材接触的面积大,进而尽快地带动薄材。
同时所述压轮模组310内所述主动轮311的转速大于所述驱动部230转速,使得所述压轮模组310可更快地带动所述导料部320上拱起的薄材向下游传输,在所述主动轮311持续传输的前提下,所述压轮模组310可将薄材更快的传输。
所述顶升块351的数量与所述压轮模组310相一致,且所述压轮组内两所述压轮模组310之间的间距大于相应两所述顶升块351间的间隙,其中,所述压轮模组310用于压合薄材的侧边位置,所述顶升口325设置靠近薄材的侧边;若将所述顶升口325正对压轮模组310,当料头移动在所述第一导料面321,料头两侧的边角容易***至所述顶升口325与所述顶升块351的间隙内,从而影响正常送料;而通过多个所述顶升块351抬升薄材,可减小单个顶升块351的面积,使得所述顶升口325的面积减小以降低顶升口325对薄材移动过程中限制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顶升驱动模组360的动力输出端上安装有安装板,所述顶升块351安装在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上,通过同一所述顶升驱动模组360驱动所述顶升块351顶升。
参考图9、12所示,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压轮模组310位于所述第一导料面321上远离送料通道200的一侧处,所述第一导料面321上开设有让位口324,使得所述压轮模组310上的从动轮从所述导料部320的底部伸出至所述第一导料面321上与对应在其上方的主动轮311相抵触,方便整平传输至压轮模组310处的薄材;同时,将所述压轮模组310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料面321上,避免了薄材通过第一导料面321后需要越过间隙才能移动至所述压轮模组310相抵触的公切面313上,从而提高传输的稳定性。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而顺畅地实施本发明;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薄材的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送料通道(200),其内置有送料的传输通道;
用于承载料卷(110)的上料组件(100),其位于所述传输通道上游的入料端侧;以及
后处理组件(300),其设置于所述传输通道下游的出料端侧;
其中,所述后处理组件(300)包括导料部(320)以及压轮模组(310),所述压轮模组(310)包括两相抵触的压轮,所述导料部(320)设置于所述压轮模组(310)与所述送料通道(200)的出料端间,以用于承载传输中的薄材;
薄材由出料端处伸出至所述导料部(320)上并沿所述导料部(320)上的一送料方向朝所述压轮模组(310)处移动;
所述送料通道(200)与所述导料部(320)间设置驱动部(230),所述送料通道(200)内传输出的薄材受所述驱动部(230)驱动作用下移动至所述导料部(320)的引导端上;
两相抵触的所述压轮间形成水平方向上的公切面(313),所述引导端与所述公切面(313)间形成高低落差位置,使得薄材从高位处移动至低位处;
所述压轮模组(310)通过一驱动模组(330)驱使转动,从而使得所述压轮模组(310)可处于压料状态或送料状态,当所述压轮模组(310)处于压料状态时,所述压轮模组(310)将位于压轮抵触位置的薄材夹紧,所述驱动部(230)继续送料,从而使得在所述压轮模组(310)与所述驱动部(230)之间的薄材在所述引导端的作用下逐渐拱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轮模组(310)包括主动轮(311)以及从动轮(312),所述驱动模组(330)驱动所述主动轮(311)转动,所述主动轮位于所述公切面(313)的上方;
当所述压轮模组(310)处于压料状态时,薄材朝向所述主动轮(311)弯曲拱起直至拱起的薄材压设在所述主动轮(311)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部(320)包括第一导料面(321),所述第一导料面(321)位于所述公切面(313)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第一导料面(321)设置在所述出料端下方,使得所述出料端处薄材的伸出方向为所述送料方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部(320)还包括第二导料面(322),所述第二导料面(322)对应所述出料端,使得所述送料方向位于所述第二导料面(322)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料面(321)与所述第二导料面(322)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导料面(321)与所述第二导料面(322)通过一相对倾斜的坡面(323)连接以形成整体的所述导料部(320)。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切面(313)与所述出料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导料面(321)上开设有顶升口(325),所述顶升口(325)内对应设置有可动的顶升块(351),所述顶升块(351)的底部安装有顶升驱动模组(360),所述顶升块(351)通过所述顶升驱动模组(360)推动,使其顶升至凸出于所述第一导料面(32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压轮模组(310)以所述第一导料面(32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形成压轮组,所述压轮组的数量不少于两组并沿垂直于所述送料方向排布以使得所述压轮组对应压合不同宽度的薄材侧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块(351)对应所述压轮模组(310),且所述压轮组内的两所述压轮模组(310)间距大于两相应所述顶升块(351)间的间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驱动模组(360)的动力输出端上安装有安装板,所述顶升块(351)安装在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上,通过同一所述顶升驱动模组(360)驱动所述顶升块(351)顶升。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通道(200)包括上料板(210)以及下料板(220),所述上料板(210)与下料板(220)上下间隙设置使得其间形成所述传输通道;
所述下料板(220)包括与所述上料板(210)形成所述传输通道的送料部(222)以及位于所述入料端的入料口(221),所述入料口(221)相对所述送料部(222)向外倾斜,使得所述入料端形成的敞口大于所述传输通道。
CN202011437864.1A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用于薄材的传输机构 Active CN1122249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37864.1A CN112224956B (zh)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用于薄材的传输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37864.1A CN112224956B (zh)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用于薄材的传输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24956A true CN112224956A (zh) 2021-01-15
CN112224956B CN112224956B (zh) 2021-02-12

Family

ID=74124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37864.1A Active CN112224956B (zh)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用于薄材的传输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2495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46463A (zh) * 2021-12-24 2022-04-15 杭州日设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带切割装置及切割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12417A (ja) * 2002-01-29 2003-07-30 Star Micronics Co Ltd 用紙排出装置
JP2003335008A (ja) * 2002-05-20 2003-11-25 Star Micronics Co Ltd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CN104002503A (zh) * 2013-02-27 2014-08-27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粘合标签发行装置和打印机
US20140253660A1 (en) * 2013-03-05 2014-09-11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CN111410076A (zh) * 2020-04-09 2020-07-14 杭州讹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面膜加工生产用快速折叠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12417A (ja) * 2002-01-29 2003-07-30 Star Micronics Co Ltd 用紙排出装置
JP2003335008A (ja) * 2002-05-20 2003-11-25 Star Micronics Co Ltd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CN104002503A (zh) * 2013-02-27 2014-08-27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粘合标签发行装置和打印机
US20140253660A1 (en) * 2013-03-05 2014-09-11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CN111410076A (zh) * 2020-04-09 2020-07-14 杭州讹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面膜加工生产用快速折叠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46463A (zh) * 2021-12-24 2022-04-15 杭州日设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带切割装置及切割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24956B (zh) 2021-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84583A2 (en) Paper fee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206939978U (zh) 一种分纸机
CN112224956B (zh) 一种用于薄材的传输机构
CN112249743B (zh) 一种出纸装置
EP3305697A1 (en) Sheet stacking device, counter ejector and box making machine
GB1561761A (en) Sheet feeding
GB2027678A (en) Backup station for a carton filling machine
US20220388803A1 (en) Paper folding device
CN110435214B (zh) 一种新型双向纸板开槽机
US20090243208A1 (en) Auxiliary drive device for the conveying of sheetson a feed table of a cutting press
CN112278932B (zh) 一种双通道卷材传输机构
CN206733840U (zh) 一种适用于自助设备的多联票据分联装置
CN215364074U (zh) 一种瓦楞纸生产线的防卡纸机构
CN113135449A (zh) 图文切割机的分纸***
JP3782506B2 (ja) 板紙の給紙装置
CN216335758U (zh) 一种栅板型折页机
JPS6310168Y2 (zh)
JP5472777B2 (ja) 片面段ボールシートの積重ね装置
GB2538651A (en)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and processing blank
CN220484884U (zh) 一种折页机构
JP2004058665A (ja) ダンボールシートの折畳み装置
CN215850367U (zh) 一种单通道的打印机构
CN217893367U (zh) 包装线纸卷自动码垛装置
JP5343273B2 (ja) 給紙装置
CN218140492U (zh) 一种续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5000 22 22 Lu Shan Road, hi tech Zone, Suzhou, Jiangsu

Patentee after: Huqiu image (Su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129 building 22, No. 369, Lushan Road, high tech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QIU IMAGING TECHNOLOGIES (SUZHOU)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