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06154B - 电抗器 - Google Patents

电抗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06154B
CN112106154B CN201980031745.5A CN201980031745A CN112106154B CN 112106154 B CN112106154 B CN 112106154B CN 201980031745 A CN201980031745 A CN 201980031745A CN 112106154 B CN112106154 B CN 1121061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e
magnetic core
reactor
core
inclined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3174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06154A (zh
Inventor
小林健人
舌间诚二
吉川浩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1061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061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061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061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01F27/26Fastening parts of the core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the core on casing or support
    • H01F27/263Fastening parts of the core toge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6Mounting, supporting or suspend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not being of the signal ty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2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01F27/26Fastening parts of the core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the core on casing or support
    • H01F27/266Fastening or mounting the core on casing or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0Fastening or 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2Insulating of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 H01F27/324Insulation between coil and core, between different winding sections, around the coil; Other insulation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7/00Fixed inductances not covered by group H01F17/00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2Casings
    • H01F27/022Encap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01F27/255Magnetic cores made from part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ousings And Mounting Of Transformers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抗器,具备:线圈,具有卷绕部;磁芯,在所述卷绕部的内外配置;及壳体,收纳包含所述线圈和所述磁芯的组合物,所述磁芯包括以构成闭磁路的方式组装的多个磁芯块,所述磁芯块包括两个外侧磁芯块,所述外侧磁芯块包含配置于所述卷绕部外的部分,所述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内壁面具备:第一相对面及第二相对面,与各所述外侧磁芯块的外端面相对;及壳体倾斜面,在所述第一相对面及所述第二相对面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所述壳体倾斜面以从所述壳体的开口侧朝向所述壳体的内底面侧而所述第一相对面与所述第二相对面的间隔缩窄的方式倾斜,所述电抗器具备磁芯倾斜面,该磁芯倾斜面设置于所述外侧磁芯块的外端面侧并与所述壳体倾斜面进行面接触。

Description

电抗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抗器。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8年06月01日提出的日本国申请的特愿2018-106543的优先权,并援引所述日本国申请记载的全部的记载内容。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在车载转换器等中使用的电抗器。该电抗器具备:具备一对卷绕部的线圈;磁芯;收纳线圈与磁芯的组合物的壳体;将上述组合物埋入于壳体内的封固树脂。上述磁芯在卷绕部的内外配置。而且,上述磁芯具有组装成环状的多个磁芯块。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093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电抗器具备:
线圈,具有卷绕部;
磁芯,在所述卷绕部的内外配置;及
壳体,收纳包含所述线圈和所述磁芯的组合物,
所述磁芯包括以构成闭磁路的方式组装的多个磁芯块,
所述磁芯块包括两个外侧磁芯块,所述外侧磁芯块包含配置于所述卷绕部外的部分,
所述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内壁面具备:第一相对面及第二相对面,与各所述外侧磁芯块的外端面相对;及壳体倾斜面,在所述第一相对面及所述第二相对面中的至少一方设置,
所述壳体倾斜面以从所述壳体的开口侧朝向所述壳体的内底面侧而所述第一相对面与所述第二相对面的间隔缩窄的方式倾斜,
所述电抗器具备磁芯倾斜面,该磁芯倾斜面设置于所述外侧磁芯块的外端面侧并与所述壳体倾斜面进行面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的概略主视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的组装次序的工序说明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电抗器的概略主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2的电抗器具备的外侧磁芯块的概略立体图。
图5是表示在实施方式2的电抗器具备的壳体中,通过图3所示的(V)-(V)剖切线剖切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电抗器的概略主视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电抗器具备的组合物的组装次序的工序说明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电抗器的组装次序的工序说明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电抗器具备的磁芯的组装次序的工序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要解决的课题]
希望一种能够长期良好地维持磁芯块彼此的接触状态且制造性也优异的电抗器。
专利文献1公开了将壳体的侧壁部设为树脂制,并将朝向壳体内部突出的树脂制的两个按压突起分别在侧壁部的相对位置一体设置的技术。利用两按压突起将磁芯沿卷绕部的轴向紧固。通过该结构,可以省略将磁芯块彼此接合的粘接剂。然而,可想到由于按压突起由树脂构成而在组装时过度磨损的情况、时效老化的情况等。当按压突起磨损或老化时,磁芯块彼此的接触状态有时会变化。由于该变化,可想到从磁芯块间的间隙产生漏磁通的情况。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维持磁芯块彼此的接触状态而且制造性也优异的电抗器。
[本公开的效果]
本公开的电抗器能够维持磁芯块彼此的接触状态而且制造性也优异。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1)本公开的一形态的电抗器具备:
线圈,具有卷绕部;
磁芯,在所述卷绕部的内外配置;及
壳体,收纳包含所述线圈和所述磁芯的组合物,
所述磁芯包括以构成闭磁路的方式组装的多个磁芯块,
所述磁芯块包括两个外侧磁芯块,所述外侧磁芯块包含配置于所述卷绕部外的部分,
所述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内壁面具备:第一相对面及第二相对面,与各所述外侧磁芯块的外端面相对;及壳体倾斜面,在所述第一相对面及所述第二相对面中的至少一方设置,
所述壳体倾斜面以从所述壳体的开口侧朝向所述壳体的内底面侧而所述第一相对面与所述第二相对面的间隔缩窄的方式倾斜,
所述电抗器具备磁芯倾斜面,该磁芯倾斜面设置于所述外侧磁芯块的外端面侧并与所述壳体倾斜面进行面接触。
本公开的电抗器如以下说明所述,能够维持磁芯块彼此的接触状态,而且制造性也优异。
(接触状态)
在本公开的电抗器中,在壳体的内壁面中的以夹持两外侧磁芯块的外端面的方式配置的第一相对面及第二相对面中的至少一方设置壳体倾斜面。该壳体倾斜面与外侧磁芯块侧的磁芯倾斜面进行面接触。通过该面接触,将两外侧磁芯块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按压的力(以下,有时称为按压力)作用于两外侧磁芯块。本公开的电抗器具备的磁芯包含夹设于两外侧磁芯块之间的磁芯块的情况下,通过上述的按压力维持在外侧磁芯块之间夹有上述磁芯块的状态。而且,能维持相邻的磁芯块彼此接触的状态。这样的电抗器即使相邻的磁芯块彼此未利用粘接剂等接合,也能够适当地维持上述磁芯块彼此的接触状态。特别是本公开的电抗器通过上述的面接触,能够将外侧磁芯块中的按压力作用的区域确保得较宽。因此,磁芯块彼此的接触状态难以变化。因此,本公开的电抗器即使未进行基于粘接剂等的接合,也能够长期适当地维持相邻的磁芯块彼此的接触状态。进而,也能够防止以从磁芯块之间泄漏的漏磁通为起因的特性的下降。而且,也能够防止以在磁芯块之间产生间隙的情况为起因的噪声或振动等。壳体的两相对面分别具备壳体倾斜面且在两外侧磁芯块侧分别具备磁芯倾斜面的情况下,向各外侧磁芯块的按压力容易变得均匀。这样的电抗器更容易适当地维持磁芯块彼此的接触状态。
(制造性)
在本公开的电抗器中,如上所述不需要将磁芯块彼此接合的粘接剂。因此,能够省略粘接剂的涂布工序、固化工序等。而且,在将线圈和磁芯组装后的状态下,如果使磁芯倾斜面沿着壳体倾斜面滑动而将上述组合物收纳于壳体,则上述的按压力自动地产生。此外,能够容易且自动地保持将磁芯组装成规定的形状的状态。从这些点出发,本公开的电抗器在制造性上优异。
(2)作为本公开的电抗器的一例,可列举如下的方式:
所述电抗器具备直接设置在所述外侧磁芯块的外端面的所述磁芯倾斜面。
在上述方式中,上述的按压力直接作用于外侧磁芯块的外端面。从这一点出发,上述方式更容易维持磁芯块彼此的接触状态。而且,在上述方式中,与在独立于外侧磁芯块的构件(参照后述的树脂构件)具备磁芯倾斜面的情况相比,部件个数少。从这一点出发,上述方式在制造性上更优异。
(3)作为上述(2)的电抗器的一例,可列举如下的方式:
所述电抗器具备在所述外侧磁芯块的外端面的整体设置的所述磁芯倾斜面。
在上述方式中,上述的按压力实质上作用于外侧磁芯块的外端面的整体。从这一点出发,上述方式更容易维持磁芯块彼此的接触状态。
(4)作为上述(2)或(3)的电抗器的一例,可列举如下的方式:
所述壳体具有从所述内壁面朝向所述壳体的内侧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外侧磁芯块具有供所述突出部嵌合的狭缝部,
所述壳体倾斜面设置于所述突出部,
所述磁芯倾斜面设置于形成所述狭缝部的内周面。
在上述方式中,通过壳体的突出部与外侧磁芯块的狭缝部的嵌合,外侧磁芯块的相对于壳体的定位能容易且高精度地进行。从这一点出发,上述方式在制造性上更优异。而且,上述方式能够将外侧磁芯块的移动方向限制为沿磁芯倾斜面的倾斜方向的方向。因此,上述方式更容易维持磁芯块彼此接触的状态。
(5)作为本公开的电抗器的一例,可列举如下的方式:
所述电抗器具备能够相对于所述外侧磁芯块拆装的树脂构件,
所述树脂构件与所述外侧磁芯块的外端面的至少一部分进行面接触,
所述电抗器具备设置于所述树脂构件的所述磁芯倾斜面。
在上述方式中,需要与外侧磁芯块独立的树脂构件。然而,上述方式不会导致与具备磁芯倾斜面的情况相伴的外侧磁芯块的增大,容易使外侧磁芯块轻量。而且,上述方式容易使外侧磁芯块成为比较简单的形状。在容易制造外侧磁芯块的点上,上述方式在制造性上更优异。此外,上述方式通过由树脂这样的绝缘材料构成的树脂构件,能提高外侧磁芯块与壳体之间的电绝缘性。此外,通过树脂构件有时能够吸收磁芯块的制造公差(参照后述的实施方式4)。
(6)作为上述(5)的电抗器的一例,可列举如下的方式:
所述外侧磁芯块和所述树脂构件具有相互嵌合的卡合部,所述树脂构件通过所述卡合部而安装于所述外侧磁芯块。
上述方式在外侧磁芯块上容易安装树脂构件,而且容易将具备树脂构件的组合物收纳于壳体。从这些点出发,上述方式在制造性上优异。而且,在上述方式中,由于卡合部而外侧磁芯块与树脂构件难以位置偏离。因此,经由树脂构件而上述的按压力更可靠地作用于外侧磁芯块。从这一点出发,上述方式更容易维持磁芯块彼此接触的状态。
(7)作为本公开的电抗器的一例,可列举如下的方式:
所述壳体倾斜面及所述磁芯倾斜面的相对于所述壳体的深度方向的倾斜角度为10°以下。
上述方式由于倾斜角度为上述范围,因此能够适当地展现上述的按压力。而且,上述方式特别是在外侧磁芯块上直接具备磁芯倾斜面的情况下容易减少外侧磁芯块的增大。从这一点出发,上述方式容易成为小型、轻量。
(8)作为本公开的电抗器的一例,可列举如下的方式:
所述电抗器具备封固树脂,该封固树脂填充于所述壳体内而将所述组合物埋入。
上述方式通过封固树脂容易维持将多个磁芯块组装后的状态。因此,上述方式更容易维持磁芯块彼此的接触状态。
(9)作为本公开的电抗器的一例,可列举如下的方式:
在所述多个磁芯块中的相邻的所述磁芯块具备相互嵌合的凹部及凸部。
上述方式在制造过程中,通过将相邻的磁芯块中的一方的磁芯块的凹部与另一方的磁芯块的凸部嵌合而能够容易地将两磁芯块定位并组装。而且,相邻的磁芯块彼此难以位置偏离。这样的方式在制造性上更优异,而且更容易维持磁芯块彼此的接触状态。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图中的同一标号表示同一名称物。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图2,说明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1A。
图1示出关于壳体4利用与其深度方向平行的平面进行了剖切的剖面。而且,图1示出壳体4的收纳物中的组合物10的外观,关于封固树脂9利用双点划线假想地表示。这些点关于后述的图3、图6、图8也同样。
图2所示的壳体4的一部分示出外观,其他部分示出剖切了壳体4的剖面。
在图2及后述的图中,倾斜角度θ为了便于理解而较大地表示,有时不满足后述的数值范围。
(电抗器)
<概要>
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1A具备:具有卷绕部的线圈2;在卷绕部的内外配置的磁芯3;收纳包含线圈2和磁芯3的组合物10的壳体4。本例的线圈2具有一对卷绕部2a、2b。各卷绕部2a、2b的轴平行,卷绕部2a、2b相邻地并列配置。磁芯3包含以形成闭磁路的方式组装的多个磁芯块。特别是磁芯3包含两个外侧磁芯块32A、32A作为磁芯块,这两个外侧磁芯块32A、32A包含配置于卷绕部2a、2b外的部分。在本例的电抗器1A中,以卷绕部2a、2b相对于壳体4的深度方向(在图1、图2中为上下方向)上下并列的方式将组合物10收纳于壳体4内(以下,有时将该收纳方式称为纵叠方式)。在本例中,卷绕部2a位于壳体4的底部40侧。而且,本例的电抗器1A具备填充于壳体4内而将组合物10埋入的封固树脂9。这样的电抗器1A代表性地将壳体4的底部40安装于转换器壳体等设置对象(未图示)使用。该设置状态为例示,电抗器1A的设置方向可以适当变更。
壳体4是具备底部40和侧壁部41的有底筒状的容器。侧壁部41的内周面即内壁面41i将收纳在壳体4内的组合物10的外周面包围。在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1A中,特别是外侧磁芯块32A的外端面32o和壳体4的内壁面41i中的与外侧磁芯块32A的外端面32o相对的相对部位具有能够将两外侧磁芯块32A、32A向接近的方向按压的形状。详细而言,壳体4在其内壁面41i具备与各外侧磁芯块32A、32A的外端面32o、32o相对的第一相对面4a及第二相对面4b、及设置于第一相对面4a及第二相对面4b中的至少一方的壳体倾斜面43。壳体倾斜面43以从壳体4的开口侧朝向壳体4的内底面40i侧而两相对面4a、4b间的间隔缩窄的方式倾斜。在本例中,两相对面4a、4b分别具备壳体倾斜面43、43。并且,电抗器1A具备设置于外侧磁芯块32A的外端面32o侧并与壳体倾斜面43面接触的磁芯倾斜面33。本例的电抗器1A具备分别直接设置在两外侧磁芯块32A、32A的外端面32o、32o的磁芯倾斜面33、33。而且,在本例中,各磁芯倾斜面33、33设置于外端面32o、32o的整体。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1A通过壳体倾斜面43与磁芯倾斜面33的面接触而使上述的接近方向的按压力作用于两外侧磁芯块32A、32A。以下,对于每个构成要素进行详细说明。
<线圈>
本例的线圈2具备将绕组卷绕成螺旋状而成的筒状的卷绕部2a、2b。作为具备一对卷绕部2a、2b的线圈2,可列举以下的方式。
(1)线圈2具备:由独立的两根绕组分别形成的卷绕部2a、2b;及将从卷绕部2a、2b引出的绕组的两端部中的一方的端部彼此连接的连接部。
(2)线圈2具备:由一根连续的绕组形成的卷绕部2a、2b;由架设于卷绕部2a、2b之间的绕组的一部分构成并将卷绕部2a、2b连结的连结部。
在上述的各方式中,从各卷绕部2a、2b延伸的绕组的端部向壳体4外引出,被利用作为连接电源等外部装置的部位。方式(1)的连接部可列举将绕组的端部彼此通过焊接或压接等直接接合的方式、经由适当的配件等而间接连接的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图1、图2及后述的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卷绕部2a、2b,省略绕组的端部、连接部、连结部。
绕组可列举包覆线,该包覆线具备由铜等构成的导体线和由聚酰胺酰亚胺等树脂构成并将导体线的外周覆盖的绝缘包覆。本例的卷绕部2a、2b是将由包覆扁线构成的绕组进行扁立卷绕而形成的方筒状的扁立卷绕线圈。卷绕部2a、2b的形状/卷绕方向/匝数等的规格相同。扁立卷绕线圈容易提高占空因数,能够设为小型的线圈2。而且,方筒状的扁立卷绕线圈可以在外周面包含四个长方形形状的平面。上述四个平面中的多个面与壳体4的内壁面41i或内底面40i接近,从而能够设为小型的电抗器1A。此外,本例的壳体4为金属制且导热性优异,因此散热性也优异。
需要说明的是,绕组或卷绕部2a、2b的形状、大小等能够适当变更。例如,可列举将绕组设为包覆圆线,或者将卷绕部2a、2b的形状设为圆筒状或跑道筒状等的不具有角部的筒状。也可以使各卷绕部2a、2b的规格不同。
<磁芯>
本例的磁芯3具备四个柱状的磁芯块。这些磁芯块组装成框状(环状)。详细而言,如图2所示,本例的磁芯3主要具备:分别配置在卷绕部2a、2b内的两个内侧磁芯块31、31;实质上其整体配置于卷绕部2a、2b外的两个外侧磁芯块32A、32A。各内侧磁芯块31、31中除了两端部之外的中间部收纳于卷绕部2a、2b内。内侧磁芯块31、31的两端部从卷绕部2a、2b突出,被利用作为与外侧磁芯块32A、32A连接的连接部位(图1)。各内侧磁芯块31、31仿形于卷绕部2a、2b的配置状态,以各轴平行的方式配置。以跨于两内侧磁芯块31、31的一端部之间的方式配置一方的外侧磁芯块32A。以跨于两内侧磁芯块31、31的另一端部之间的方式配置另一方的外侧磁芯块32A。其结果是,这四个磁芯块呈方框状,构成闭磁路。本例的磁芯3在相邻的磁芯块之间不具有间隔件而磁芯块31、32A彼此直接接触(图1)。
《内侧磁芯块》
本例的两个内侧磁芯块31、31分别为与卷绕部2a、2b的内周形状大致对应的长方体状,为相同形状、相同大小。在本例中,一个卷绕部2a或2b中收纳的磁芯块的个数仅为一个。因此,磁芯块的总数少。这样的本例的磁芯3能够缩短组装时间。
《外侧磁芯块》
本例的两个外侧磁芯块32A、32A分别为大致长方体状,为相同形状、相同大小。以下,作为代表而说明一个外侧磁芯块32A。
本例的外侧磁芯块32A具备内端面32i、外端面32o、上表面32u、下表面32d、两个侧面32s、32s(一方的侧面32s位于图2的纸面里侧而看不见,这一点在后述的图4、图7中也同样)。内端面32i与内侧磁芯块31、31的端面接触。外端面32o位于内端面32i的相反侧。上表面32u在收纳于壳体4的状态下配置于壳体4的开口侧。下表面32d位于上表面32u的相反侧,配置于壳体4的内底面40i侧。在本例中,四个面32i、32o、32u、32d都为长方形形状。两个侧面32s、32s由这四个面32i、32o、32u、32d包围。
本例的内端面32i是以与内侧磁芯块31、31的轴向(在此也相当于卷绕部2a、2b的轴向)实质上正交的方式配置的平坦的面。内端面32i也是与卷绕部2a、2b的端面相对的面。
本例的外端面32o是以与上述轴向非正交地交叉的方式设置的平坦的面。因此,外端面32o与内端面32i不平行。在本例中,以从与侧面32s正交的方向观察侧面32s而得到的正面形状成为直角梯形形状的方式,外端面32o以随着从上表面32u侧朝向下表面32d侧而接近内端面32i的方式倾斜。可以说,外端面32o以从内端面32i至外端面32o的距离(以下,有时称为芯厚度)从上表面32u侧朝向下表面32d侧连续地减少的方式倾斜。在本例中,外端面32o的整体如上述那样倾斜。将这样的具备外侧磁芯块32A的磁芯3组合成环状的状态下的正面形状呈下表面32d侧的长度L10比上表面32u侧的长度L1短的梯形形状。长度L10、L1设为沿上述轴向的大小。
在本例的磁芯3中,上述的外端面32o的整体成为与壳体倾斜面43进行面接触的磁芯倾斜面33。磁芯倾斜面33的详情与壳体倾斜面43汇总而在后述的<外侧磁芯块与壳体的关系>一项中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构成磁芯3的磁芯块的形状、大小、个数等为例示,可以适当变更(例,参照后述的变形例4)。
《构成材料》
磁芯块可列举包含软磁性材料的成形体,代表性地以软磁性材料为主体的成形体等。软磁性材料可列举铁或铁合金(例,Fe-Si合金、Fe-Ni合金等)这样的金属、铁素体等非金属等。上述成形体可列举由软磁性材料构成的粉末、进而具备绝缘包覆的将包覆粉末等压缩成形而成的压粉成形体、使包含软磁性粉末和树脂的流动性的混合体固化而成的复合材料的成形体、铁素体芯等的烧结体、将电磁钢板等板材层叠而成的层叠体等。
内侧磁芯块31的构成材料与外侧磁芯块32A的构成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作为构成材料不同的例子,可列举内侧磁芯块31为复合材料的成形体且外侧磁芯块32A为压粉成形体的方式、内侧磁芯块31及外侧磁芯块32A这双方为复合材料的成形体且软磁性粉末的种类或含量不同的方式等。在构成材料不同的方式中,通过调整各磁芯块的磁导率而能够成为不具有间隔件的磁芯(本例的磁芯3)。
<夹设构件>
本例的电抗器1A具备由树脂等绝缘材料构成的夹设构件。夹设构件夹设在线圈2与磁芯3之间,有助于提高两者的电绝缘性。本例的夹设构件具备:夹设在卷绕部2a、2b的一端面与一方的外侧磁芯块32A的内端面32i之间的凸缘构件5;夹设在卷绕部2a、2b的另一端面与另一方的外侧磁芯块32A的内端面32i之间的凸缘构件5。两凸缘构件5、5为相同形状、相同大小。因此,以下,作为代表而说明一个凸缘构件5。
本例的凸缘构件5是在平板状的基部设有供内侧磁芯块31、31插通的贯通孔5h、5h的框状的构件。各贯通孔5h、5h以对应于卷绕部2a、2b的排列而沿着与卷绕部2a、2b的轴向正交的方向(在图2中为上下方向)排列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基部。凸缘构件5在配置外侧磁芯块32A的一侧具备一个凹部。该凹部以基部的一面为底面,供外侧磁芯块32A的内端面32i侧的区域嵌入(参照图2的虚线)。凸缘构件5在配置线圈2的一侧具备两个凹部。各凹部以基部的另一面为底面,供卷绕部2a、2b的端面侧的区域嵌入(参照图2的虚线)。这样的特定的形状的凸缘构件5也作为将磁芯3定位于卷绕部2a、2b的构件发挥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夹设构件的形状、大小、个数等可以适当变更。例如,可列举具备配置在卷绕部2a、2b内的内侧夹设构件(未图示,参照专利文献1)的情况等。也可以设为将凸缘构件与内侧夹设构件一体成形的构件等。
夹设构件的构成材料可列举各种树脂,例如热塑性树脂、热固化性树脂。热塑性树脂可列举例如聚苯硫醚(PPS)树脂、聚四氟乙烯(PTFE)树脂、液晶聚合物(LCP)、聚酰胺(PA)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等。热固化性树脂可列举例如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有机硅树脂等。夹设构件可以通过注塑成形等公知的成形方法制造。
<壳体>
壳体4发挥组合物10的机械保护、保护免于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防蚀性的提高)等的功能。本例的壳体4具备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具有能够实质上将组合物10的整体收纳的形状及大小。因此,壳体4更容易得到上述保护功能。特别是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1A具备的壳体4在内壁面41i具备壳体倾斜面43。这样的壳体4也具有维持将磁芯3组装成规定的形状(在本例中为环状)的状态,换言之维持相邻的磁芯块彼此接触的状态的功能。
壳体4可列举具备底部40和从底部40竖立设置的侧壁部41且与底部40相对的一侧(在图1、图2中为上侧)开口的箱体。底部40具有与组合物10的下表面(在本例中包括卷绕部2a的下表面和磁芯3的下表面32d)侧接近的内底面40i。侧壁部41具备将组合物10的侧面(在本例中包括卷绕部2a、2b的侧面和磁芯3的侧面32s)及组合物10的端面(在本例中为外侧磁芯块32A的外端面32o)包围的内壁面41i。
本例的壳体4的内周面即内底面40i及内壁面41i都为平坦的面。开口形状及内底面40i的平面形状是与组合物10的下表面侧的形状及上表面侧的形状对应的长方形形状。内壁面41i中的与一方的外侧磁芯块32A的外端面32o相对的第一相对面4a和与另一方的外侧磁芯块32A的外端面32o相对的第二相对面4b以与内底面40i非正交地交叉的方式设置。因此,两相对面4a、4b沿壳体4的深度方向非正交地交叉。在本例中,以利用与壳体4的深度方向平行的平面剖切两相对面4a、4b及内底面40i时壳体4内的空间的剖面形状成为梯形形状的方式使两相对面4a、4b相对于内底面40i倾斜。详细而言,两相对面4a、4b以两相对面4a、4b之间的间隔从壳体4的开口侧朝向壳体4的内底面40i侧连续地缩窄的方式倾斜。在本例中,两相对面4a、4b的整体如上述那样倾斜。两相对面4a、4b之间的间隔中的内底面40i侧的间隔(长度L40)比开口侧的间隔(长度L4)短。
在本例的壳体4中,上述的两相对面4a、4b的整体分别作为壳体倾斜面43、43,与各外侧磁芯块32A、32A的外端面32o、32o进行面接触。
本例的壳体4是将底部40和侧壁部41一体成形的金属制的箱。金属制的壳体4与树脂制的壳体相比难以磨损或弹性变形等。因此,金属制的壳体4即使在磁芯3主要由铁等构成的情况下,也容易对磁芯3长期地展现上述的按压力。而且,金属与树脂相比导热性优异。因此,金属制的壳体4也作为组合物10的散热路径发挥作用,能够设为散热性优异的电抗器1A。作为壳体4的构成材料的具体例,可列举铝或铝合金等非磁性金属。
<外侧磁芯块与壳体的关系>
成为磁芯倾斜面33、33的各外侧磁芯块32A、32A的外端面32o、32o与成为各壳体倾斜面43、43的第一相对面4a、第二相对面4b具有实质上相等的倾斜角度θ(图2),且反向倾斜地进行面接触(图1)。通过该面接触,向相互接近方向按压的力作用于两外侧磁芯块32A、32A。通过上述按压力,即使构成磁芯3的相邻的磁芯块(在本例中为内侧磁芯块31和外侧磁芯块32A)未通过粘接剂等接合,也能够维持相邻的磁芯块彼此接触的状态。因此,磁芯3维持组装成环状的状态。在本例中,维持两外侧磁芯块32A、32A夹持内侧磁芯块31、31的状态。特别是,上述按压力通过将组合物10收纳在壳体4内而能够自动地展现。
磁芯倾斜面33的倾斜角度θ及壳体倾斜面43的倾斜角度θ可以在超过0°且小于90°的范围内适当选择。倾斜角度θ在磁芯倾斜面33及壳体倾斜面43中设为相对于壳体4的深度方向的角度。倾斜角度θ越大,则越容易招致外侧磁芯块32A及壳体4的大型化。因此,在能够维持基于上述的按压力的磁芯块彼此的接触状态的范围内,倾斜角度θ优选小至一定程度。例如,倾斜角度θ可列举为10°以下。倾斜角度θ在10°以下的范围内越大,则上述按压力越容易增大。倾斜角度θ在10°以下的范围内越小,则电抗器1A越容易变得小型。如果倾斜角度θ为5°以下,进而1°以下,0.5°以下,则容易成为更小型的电抗器1A。本例的倾斜角度θ为约0.3°。
倾斜角度θ代表性地可列举直接测定外侧磁芯块32A、壳体4的角度。或者,可列举测定外侧磁芯块32A的上表面32u的芯厚度及下表面32d的芯厚度,使用两芯厚度之差、外侧磁芯块32A的高度、三角比,来求出倾斜角度θ。芯厚度可列举使用从一方的侧面32s至另一方的侧面32s的范围中测定了多个点的平均、或者测定了上述范围的整个区域的平均。外侧磁芯块32A的高度可列举从上表面32u至下表面32d的距离(沿壳体4的深度方向的大小)。
在本例中,一方的外侧磁芯块32A的磁芯倾斜面33及第一相对面4a的倾斜角度θ与另一方的外侧磁芯块32A的磁芯倾斜面33及第二相对面4b的倾斜角度θ相等。在该情况下,上述的面接触产生的向一方的外侧磁芯块32A的按压力与向另一方的外侧磁芯块32A的按压力容易成为均匀的大小。而且,外侧磁芯块32A、壳体4容易成为简单的形状,容易制造,而且也容易成为小型。因此,能够形成为小型的电抗器1A。也可以使上述的一方的倾斜角度θ与另一方的倾斜角度θ不同。
在本例中,壳体4的底部40侧的长度L40比组合物10的下表面侧的长度L10短(L40<L10)。而且,壳体4的开口侧的长度L4比组合物10的上表面侧的长度L1长(L4>L1)。因此,使组合物10的磁芯倾斜面33、33沿着壳体倾斜面43、43滑动而向壳体4内收纳组合物10时,在壳体4的两相对面4a、4b的间隔与长度L10对应的位置处,组合物10的向壳体4的内底面40i侧的移动自动停止。在本例中,如图1所示,收纳在壳体4内的组合物10的两端面(外端面32o、32o)以与壳体4的内壁面41i(相对面4a、4b)面接触的状态支承于壳体4的内壁面41i(相对面4a、4b)。组合物10的下表面与内底面40i不接触而维持为从内底面40i浮起的状态。
此外,本例的壳体4具有在收纳有组合物10的状态下组合物10从壳体4不突出的深度。因此,能够使壳体倾斜面43的沿倾斜方向的长度(以下,称为斜边长度)比磁芯倾斜面33的沿倾斜方向的长度(倾斜长度)长。在壳体倾斜面43的斜边长度比磁芯倾斜面33的斜边长度长的情况下,无论组合物10的制造公差的大小如何,都能使磁芯倾斜面33与壳体倾斜面43适当地面接触。这是因为,在该情况下,虽然壳体4内的组合物10的沿壳体4的深度方向的位置有时会上下变动,但是由于在壳体4内完全收纳组合物10,因此能够使磁芯倾斜面33的整面与壳体倾斜面43进行面接触。可以在壳体倾斜面43的斜边长度比磁芯倾斜面33的斜边长度长且不会招致壳体4的大型化的范围内适当调整。本例的壳体倾斜面43从壳体4的开口缘至内底面40i。此外,只要具有比磁芯倾斜面33的斜边长度长的倾斜长度即可,也可以将壳体倾斜面43设置成未到达开口缘及内底面40i中的至少一方。
如上所述,收纳在壳体4内的组合物10不从壳体4突出,因此组合物10的上表面位置处于比壳体4的开口部低的位置。因此,在壳体4内填充有后述的封固树脂9的状态下,除了上述的绕组的端部之外,组合物10被封固树脂9埋入。
<封固树脂>
封固树脂9填充于壳体4内而将组合物10覆盖。这样的封固树脂9具有组合物10的一体化、组合物10的机械保护及保护免于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防蚀性的提高)、组合物10与壳体4之间的电绝缘性的提高、因组合物10与壳体4的一体化产生的电抗器1A的强度或刚性的提高这样的各种功能。根据封固树脂9的材质也能够期待散热性的提高。本例的封固树脂9如上所述实质上将组合物10的整体埋入,因此更容易具有上述的一体化功能、保护功能等。
封固树脂9的构成树脂可列举例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有机硅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PPS树脂等。除了上述的树脂成分之外,还可以将含有导热性优异的填料或电绝缘性优异的填料的树脂利用于封固树脂9。上述填料可列举由非金属无机材料构成的填料等。非金属无机材料可列举例如氧化铝、二氧化硅、氧化镁等氧化物、氮化硅、氮化铝、氮化硼等氮化物、碳化硅等碳化物等的陶瓷、碳纳米管这样的非金属元素。此外,封固树脂9可以利用公知的树脂组成物。
<电抗器的制造方法>
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1A可列举例如通过如下的制造方法制造,该制造方法包括:将线圈2、磁芯3、根据需要的夹设构件(在本例中为凸缘构件5)组装而制造组合物10的工序;将组合物10收纳于壳体4内的工序。在具备封固树脂9的情况下,上述制造方法可列举还包括向壳体4内填充封固树脂9而将组合物10埋入在壳体4内的工序。在将组合物10收纳于壳体4内时,如上所述使组合物10的磁芯倾斜面33、33沿着壳体倾斜面43、43滑动而使组合物10移动。其结果是,能够将组合物10自动地定位在壳体4内的规定的位置,并能够收纳于壳体4内。通过使壳体倾斜面43作为对于组合物10的引导件发挥作用,收纳作业也能容易地进行。此外,通过该收纳作业,上述的面接触状态也能够自动地形成。
需要说明的是,能够将收纳于壳体4之前的组合物10通过粘接胶带等进行临时固定。临时固定的组合物10容易操作。因此,向壳体4内收纳组合物10的作业容易进行。在将组合物10收纳于壳体4内之后,临时固定件可以拆卸。当然,临时固定也可以省略。
(用途)
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1A可以利用于进行电压的升压动作或降压动作的电路的部件,例如各种转换器或电力转换装置的构成部件等。作为转换器的一例,可列举在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车辆上搭载的车载用转换器(代表性地为DC-DC转换器)、空调机的转换器等。
(主要效果)
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1A具备磁芯倾斜面33和壳体倾斜面43且两者进行面接触,由此,如上所述,将两外侧磁芯块32A、32A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按压的力作用于两外侧磁芯块32A、32A。这样的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1A即使不利用粘接剂等接合也能够长期适当地维持相邻的磁芯块彼此接触的状态。由于能够维持磁芯块彼此的接触状态,从而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1A也能够防止以从磁芯块之间泄漏的漏磁通为起因的特性的下降、以在磁芯块之间产生间隙的情况为起因的噪声、振动等。
另外,不需要将磁芯块彼此接合的粘接剂。此外,使磁芯倾斜面33沿着壳体倾斜面43滑动而将组合物10收纳于壳体4内,由此上述按压力自动地产生。此外,磁芯3自动地组装。由此,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1A在制造性上也优异。本例的电抗器1A在外侧磁芯块32A的外端面32o直接具备磁芯倾斜面33,部件个数少,从这一点来看制造性也优异。
此外,本例的电抗器1A从以下的点来看,容易长期地维持相邻的磁芯块彼此接触的状态。
(1)壳体4为金属制,与树脂制的壳体相比,壳体倾斜面43在制造过程中难以磨损,在电抗器1A的使用时难以变形。因此,能够使上述的面接触产生的按压力长期作用于外侧磁芯块32A。
(2)电抗器1A具备封固树脂9,通过封固树脂9也能够将组合物10一体化。
(3)电抗器1A在两外侧磁芯块32A、32A的外端面32o、32o分别具备磁芯倾斜面33、33。而且,各外端面32o、32o的整面为磁芯倾斜面33、33。此外,电抗器1A在壳体4的两相对面4a、4b分别具备壳体倾斜面43、43。由此,向各外侧磁芯块32A、32A的按压力容易成为均匀的大小。
此外,本例的电抗器1A虽然在外端面32o直接具备磁芯倾斜面33,但是倾斜角度θ为10°以下。因此,能降低由于具备磁芯倾斜面33引起的外侧磁芯块32A的增大。在这一点上,电抗器1A为小型、轻量。而且,本例的电抗器1A虽然在外端面32o直接具备磁芯倾斜面33,但是为纵叠方式。因此,在将倾斜角度θ及磁路截面积设为一定的情况下,与后述的横向排列方式(后述的变形例3)相比,容易确保规定的磁路截面积且外侧磁芯块32A容易变得小型。从倾斜角度θ如上所述较小的方面出发,也容易确保规定的磁路截面积,且外侧磁芯块32A容易变得小型。
[实施方式2]
参照图3~图5,说明实施方式2的电抗器1B。
图5示出关于图3所示的壳体4B,利用与其深度方向平行的平面且与卷绕部2a、2b的轴向正交的平面进行了剖切的剖面。
实施方式2的电抗器1B的基本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1A同样,具备线圈2、包含两个外侧磁芯块32B、32B的磁芯3、及收纳组合物10的壳体4B。在各外侧磁芯块32B、32B的外端面32o、32o直接设置磁芯倾斜面33、33。壳体4B具备在与各外端面32o、32o相对的相对面4a、4b上设置的壳体倾斜面43、43。实施方式2的电抗器1B的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不同点之一是不在各外侧磁芯块32B、32B的外端面32o、32o的整体而仅在一部分具备磁芯倾斜面33、33的点。以下,详细说明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关于与实施方式1重复的结构及其效果,省略详细的说明。
壳体4B具有突出部44。突出部44从壳体4B的内壁面41i朝向壳体4B的内侧突出。本例的壳体4B在第一相对面4a和第二相对面4b分别具有突出部44、44。各壳体倾斜面43、43设置于突出部44、44。外侧磁芯块32B具有狭缝部34(图4)。在本例中,各外侧磁芯块32B、32B具有狭缝部34、34。各磁芯倾斜面33、33设置于形成各狭缝部34、34的内周面。向各狭缝部34嵌合突出部44。在本例中,壳体4B的各相对面4a、4b侧的形状及大小相同。而且,各外侧磁芯块32B、32B的形状及大小相同。因此,以下,作为代表而对一方进行说明。
在本例的壳体4B中,在侧壁部41的内壁面41i处,与外侧磁芯块32B的外端面32o相对的第一相对面4a不是均匀的平面而是凹凸形状。详细而言,内壁面41i中的面向外端面32o的部位包括平坦部和突出部44。平坦部由与壳体4B的深度方向(在图3、图5中为上下方向)平行的平面构成。突出部44从该平坦部向壳体4B的内侧突出(也参照图5)。如图5所示,突出部44在面向上述外端面32o的部位处,在与壳体4B的深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在图5中左右方向)的中间位置从壳体4B的开口侧至内底面40i侧设置。因此,相对面4a包括突出部44的一面(后述的倾斜面)和在突出部44的两侧配置的两个上述平坦部。第二相对面4b也同样。
本例的突出部44如图3所示是从与壳体4B的深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在图3中为纸面正交方向)观察而得到的正面形状为直角三角形形状的三角柱状。该突出部44具有倾斜面,该倾斜面的具有倾斜角度θ的顶角配置于壳体4B的开口侧,以从上述开口侧朝向内底面40i侧而从上述平坦部向壳体4B的内侧的突出长度连续增大的方式倾斜。该倾斜面成为壳体倾斜面43。上述倾斜面的面积越大,则与磁芯倾斜面33的接触面积越增大。进而容易得到上述的按压力。可以以得到规定的按压力的方式调整上述倾斜面的面积。上述倾斜面的面积例如可列举为外端面32o的面积的1/4以上,进而1/3以上。在图5中,例示上述倾斜面(壳体倾斜面43)的面积为外端面32o的面积的1/3左右的情况。倾斜角度θ是相对于壳体4B的深度方向的角度。
另外,在本例中,第一相对面4a侧的突出部44和第二相对面4b侧的突出部44以上述的倾斜面彼此面对的方式设置。此外,两突出部44、44以从壳体4B的开口侧朝向内底面40i侧而两倾斜面间的间隔缩窄的方式设置。第一相对面4a侧的平坦部与第二相对面4b侧的平坦部的间隔从上述开口侧朝向内底面40i侧为同样的大小。
本例的外侧磁芯块32B如图4所示大致为长方体状。该外侧磁芯块32B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外侧磁芯块32A同样,具备内端面32i(图3)、外端面32o、上表面32u、下表面32d(图3)及两个侧面32s、32s。本例的外端面32o的一部分局部性地凹陷。该凹陷成为狭缝部34。外端面32o的其他部分与内端面32i实质上平行,以与内侧磁芯块31、31的轴向实质上正交的方式配置(图3)。侧面32s、32s的从与侧面32s正交的方向观察而得到的正面形状为长方形形状(也参照图3)。而且,将具备外侧磁芯块32B的磁芯3组合成环状的状态下的上述正面形状是从上表面32u侧至下表面32d侧具有同样的长度的长方形形状(图3)。上述长度设为沿内侧磁芯块31的轴向的大小。
本例的狭缝部34是从上表面32u至下表面32d连续的槽。而且,狭缝部34向上表面32u、下表面32d及外端面32o这三个面开口。此外,狭缝部34在外侧磁芯块32B的上表面32u及下表面32d中,设置于从一方的侧面32s朝向另一方的侧面32s的方向的中间位置。在本例中,狭缝部34的外端面32o侧的开口形状是具有同样的槽宽的长方形形状。狭缝部34的槽底面以槽深度从上表面32u侧朝向下表面32d侧连续地增大的方式倾斜。因此,狭缝部34的截面积从上表面32u侧朝向下表面32d侧连续地增大。而且,槽底面具有倾斜角度θ地倾斜。倾斜角度θ是相对于从上表面32u侧朝向下表面32d侧的方向(在电抗器1B中相当于壳体4B的深度方向)的角度。
在本例的磁芯3中,上述的狭缝部34的槽底面成为与壳体倾斜面43进行面接触的磁芯倾斜面33。狭缝部34的槽底面成为外端面32o的一部分,因此本例的磁芯倾斜面33可以说直接设置于外端面32o的一部分。
在电抗器1B的制造过程中,向组合物10的狭缝部34、34分别嵌入壳体4B的突出部44、44。并且,以使狭缝部34、34的磁芯倾斜面33、33分别沿着突出部44、44的壳体倾斜面43、43滑动的方式使组合物10移动,由此能够在壳体4B内收纳组合物10。在此,将壳体4B的两突出部44、44之间的长度L40、L4与组合物10的两狭缝部34、34的倾斜面之间的长度L10、L1进行比较。在本例中,底部40侧的长度L40比下表面32d侧的长度L10短(L40<L10)。开口侧的长度L4比上表面32u侧的长度L1长(L4>L1)。因此,当如上所述使组合物10滑动时,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两突出部44、44的间隔与长度L10对应的位置处,组合物10的向壳体4B的内底面40i侧的移动自动地停止。
实施方式2的电抗器1B与实施方式1同样,通过磁芯倾斜面33与壳体倾斜面43的面接触,即使未利用粘接剂等接合也能够长期适当地维持相邻的磁芯块彼此的接触状态,而且制造性也优异。特别是实施方式2的电抗器1B通过壳体4B的突出部44与外侧磁芯块32B的狭缝部34的嵌合而能够容易且高精度地进行外侧磁芯块32B相对于壳体4B的定位。因此,实施方式2的电抗器1B的制造性更优异。而且,通过上述的嵌合,外侧磁芯块32B的移动方向被限制成沿着磁芯倾斜面33的倾斜方向的方向。因此,实施方式2的电抗器1B更容易维持磁芯块彼此接触的状态。
[实施方式3]
参照图6、图7,说明实施方式3的电抗器1C。
实施方式3的电抗器1C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1A同样,具备线圈2、包含两个外侧磁芯块32C、32C的磁芯3、及收纳组合物10的壳体4。而且,电抗器1C在各外侧磁芯块32C、32C的外端面32o、32o侧具备磁芯倾斜面33、33。壳体4具备设置于相对面4a、4b的壳体倾斜面43、43。实施方式3的电抗器1C的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不同点之一是具备安装于各外侧磁芯块32C、32C的树脂构件6C、6C,各磁芯倾斜面33、33设置于各树脂构件6C、6C,未直接设置于外侧磁芯块32C的点。以下,详细说明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关于与实施方式1重复的结构及其效果省略详细的说明。在本例中,各外侧磁芯块32C、32C的形状及大小相同。而且,各树脂构件6C、6C的形状及大小相同。因此,以下,作为代表而对一方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壳体4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结构同样。
本例的外侧磁芯块32C除了后述的两个角部之外为大致长方体状。外侧磁芯块32C如图7所示具备内端面32i、外端面32o、上表面32u、下表面32d及两个侧面32s、32s。外端面32o的大致整体与内端面32i实质上平行。而且,外端面32o以与内侧磁芯块31、31的轴向实质上正交的方式配置。侧面32s、32s的从与侧面32s正交的方向观察而得到的正面形状为大致长方形形状。将具备外侧磁芯块32C的磁芯3组合成环状的状态下的上述正面形状是从上表面32u侧至下表面32d侧具有大致同样的长度的长方形形状(图6)。上述长度设为沿着内侧磁芯块31的轴向的大小。
在本例的电抗器1C中,外侧磁芯块32C和树脂构件6C具有相互嵌合的卡合部。通过该卡合部在外侧磁芯块32C安装树脂构件6C。在外侧磁芯块32C中,外端面32o中的上表面32u侧的角部和下表面32d侧的角部分别从一方的侧面32s至另一方的侧面32s连续地被切口。切口部326、326成为与树脂构件6C卡合的卡合部。
树脂构件6C是能够相对于外侧磁芯块32C拆装的树脂制的成形体。树脂构件6C以与外侧磁芯块32C的外端面32o的至少一部分进行面接触的方式配置于外侧磁芯块32C。本例的树脂构件6C是一个面为直角梯形形状的长方体状的构件,具备主体60和两个卡合凸部63、63。主体60实质上覆盖外端面32o的整体。卡合凸部63从主体60朝向外端面32o突出。卡合凸部63、63成为与外侧磁芯块32C卡合的卡合部。
本例的主体60具备以下的内侧面6i、倾斜面、上表面、下表面、两个侧面。内侧面6i实质上与外端面32o的整面进行面接触。倾斜面位于内侧面6i的相反侧。在组装了电抗器1C的状态下,主体60的上表面配置于壳体4的开口侧,主体60的下表面配置于内底面40i侧。主体60的各侧面由内侧面6i、倾斜面及上表面、下表面包围,为直角梯形形状。在组装了电抗器1C的状态下,内侧面6i以与内侧磁芯块31、31的轴向实质上正交的方式配置(图6)。而且,如图6所示,内侧面6i以与外侧磁芯块32C的内端面32i及外端面32o实质上平行的方式配置(也参照图7的纸面左侧的树脂构件6C)。树脂构件6C的倾斜面以从内侧面6i至倾斜面的距离从树脂构件6C的上表面侧朝向下表面侧连续地减少的方式倾斜。而且,树脂构件6C的倾斜面相对于内侧面6i具有倾斜角度θ地倾斜。倾斜角度θ是相对于从树脂构件6C的上表面侧朝向下表面侧的方向(在电抗器1C中相当于壳体4的深度方向)的角度。在电抗器1C中,该树脂构件6C的倾斜面成为与壳体倾斜面43进行面接触的磁芯倾斜面33。
在本例的树脂构件6C中,在内侧面6i的上端侧设置一方的卡合凸部63,在下端侧设置另一方的卡合凸部63。而且,在本例中,各卡合凸部63、63为相同形状、相同大小。一个卡合凸部63是从主体60的一方的侧面至另一方的侧面连续地设置的长方体状的突条。而且,一个卡合凸部63具有与切口部326对应的形状、大小。将树脂构件6C的各卡合凸部63、63嵌入于外侧磁芯块32C的各切口部326、326,由此,具备树脂构件6C的组合物10能够具备相对于外端面32o侧具有倾斜角度θ的磁芯倾斜面33、33。具备树脂构件6C的外侧磁芯块32C的外观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外侧磁芯块32A类似。
在电抗器1C的制造过程中,如图7所示,将线圈2、磁芯3(内侧磁芯块31、31、外侧磁芯块32C、32C)、凸缘构件5、5组装。此外,可列举在各外侧磁芯块32C、32C的外端面32o、32o安装树脂构件6C、6C来制造具备树脂构件6C的组合物10的情况。在本例中,通过在外侧磁芯块32C的切口部326嵌合树脂构件6C的卡合凸部63,能够容易地将外侧磁芯块32C和树脂构件6C定位。在将得到的组合物10向壳体4内收纳时,与实施方式1同样,可列举使树脂构件6C、6C的磁芯倾斜面33、33沿着壳体倾斜面43、43滑动而收纳组合物10的情况。在电抗器1C中,可以是壳体4的两相对面4a、4b的间隔中的内底面40i侧的长度比包含树脂构件6C、6C的组合物10中的两树脂构件6C、6C的下端(外侧磁芯块32C的下表面32d侧的端部)之间的长度短。可以是壳体4的两相对面4a、4b的间隔中的开口侧的长度比上述组合物10中的两树脂构件6C、6C的上端(外侧磁芯块32C的上表面32u侧的端部)之间的长度长。可列举以满足上述长度的方式,对应于外侧磁芯块32C的大小来调整从树脂构件6C的内侧面6i至倾斜面(磁芯倾斜面33)的长度。上述长度设为沿着内侧磁芯块31、31的轴向的大小。
树脂构件6C的构成树脂可以参照上述的夹设构件的构成树脂。而且,切口部326、卡合凸部63的形状、大小、形成位置等为例示,卡合部的形状、大小、形成位置等可以适当变更。例如,可列举在树脂构件6C具备切口部,在外侧磁芯块32C具备凸部的情况。或者,例如,可列举将切口部设为限动孔等凹部,树脂构件具备与该凹部对应的形状、大小的凸部的情况。
在实施方式3的电抗器1C中,一方的树脂构件6C的磁芯倾斜面33与第一相对面4a的壳体倾斜面43进行面接触,并且另一方的树脂构件6C的磁芯倾斜面33与第二相对面4b的壳体倾斜面43进行面接触。其结果是,一方的树脂构件6C的内侧面6i按压一方的外侧磁芯块32C的外端面32o,并且另一方的树脂构件6C的内侧面6i按压另一方的外侧磁芯块32C的外端面32o。在本例中,树脂构件6C的内侧面6i与外侧磁芯块32C的外端面32o实质上遍及整面地进行面接触。因此,内侧面6i被适当地按压于外端面32o。这样的实施方式3的电抗器1C经由树脂构件6C、6C使将两外侧磁芯块32C、32C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按压的力作用于两外侧磁芯块32C、32C。因此,实施方式3的电抗器1C与实施方式1同样,通过磁芯倾斜面33与壳体倾斜面43的面接触,即使不利用粘接剂等接合也能够长期适当地维持相邻的磁芯块彼此的接触状态,而且制造性也优异。
特别是在本例的电抗器1C中,在外侧磁芯块32C和树脂构件6C具备卡合部(外侧磁芯块32C的切口部326、树脂构件6C的卡合凸部63)而两者难以位置偏离。因此,使上述的按压力更可靠地发挥作用而容易维持磁芯块彼此的接触状态。而且,通过上述卡合部,容易组装具备树脂构件6C的组合物10。此外,树脂构件6C难以从外侧磁芯块32C脱落,具备树脂构件6C的组合物10容易收纳于壳体4。从这些情况出发,电抗器1C在制造性上也优异。
此外,实施方式3的电抗器1C虽然需要与外侧磁芯块32C独立的树脂构件6C,但是由于在树脂构件6C具备磁芯倾斜面33,因此不需要增大外侧磁芯块32C。因此,外侧磁芯块32C容易变得轻量。而且,外侧磁芯块32C容易成为比较简单的形状。这样的外侧磁芯块32C容易制造,从这一点来看,电抗器1C的制造性也优异。此外,树脂构件6C由树脂这样的绝缘材料构成。因此,树脂构件6C通过夹设于外侧磁芯块32C与金属制的壳体4之间而能提高两者的电绝缘性。
[实施方式4]
参照图8,说明实施方式4的电抗器1D。
实施方式4的电抗器1D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3的电抗器1C同样。电抗器1D具备:线圈2;包含两个外侧磁芯块32D、32D的磁芯3;与各外侧磁芯块32D、32D的外端面32o、32o的至少一部分进行面接触的树脂构件6D、6D;及收纳包含树脂构件6D、6D的组合物10的壳体4。树脂构件6D具备:与外端面32o的至少一部分进行面接触的内侧面6i;及位于内侧面6i的相反侧且具有倾斜角度θ的倾斜面。该倾斜面成为磁芯倾斜面33。实施方式4的电抗器1D的与实施方式3不同的不同点之一可列举外侧磁芯块32D和树脂构件6D不具有卡合部而树脂构件6D相对于外侧磁芯块32D能够变更在壳体4的深度方向上的配置位置的点。以下,详细说明与实施方式3的不同点,关于与实施方式3重复的结构及其效果省略详细的说明。在本例中,各外侧磁芯块32D、32D的形状及大小相同。而且,各树脂构件6D、6D的形状及大小相同。因此,以下,作为代表而对一方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壳体4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结构同样。
本例的外侧磁芯块32D是在实施方式3说明的磁芯块32C中没有切口部326的长方体状的结构。这样的外侧磁芯块32D是非常简单的形状,制造性优异。将具备上述外侧磁芯块32D的磁芯3组合成环状的状态下的上表面32u侧的长度L1与下表面32d侧的长度L10实质上相等(L1=L10)。组合成环状的磁芯3从上表面32u侧至下表面32d侧具有同样的长度。上述长度设为沿着内侧磁芯块31的轴向的大小。
本例的树脂构件6D是在实施方式3说明的树脂构件6C中没有卡合凸部63。树脂构件6D具备一个面为直角梯形形状的长方体状的主体60。这样的树脂构件6D为非常简单的形状,制造性优异。关于树脂构件6D的大小,与实施方式3同样,内侧面6i的大小可以为与外侧磁芯块32D的外端面32o同等的大小,但是本例的树脂构件6D比实施方式3的树脂构件6C小。即,树脂构件6D的内侧面6i的面积比外侧磁芯块32D的外端面32o小。而且,内侧面6i的沿壳体4的深度方向的大小(在图8中为从树脂构件6D的上表面至下表面的长度)小于外端面32o的沿壳体4的深度方向的大小。树脂构件6D是如后所述即使磁芯3的长度L1过长而树脂构件6D的壳体4的***深度容易变浅的情况下也不会从壳体4突出的大小。
树脂构件6D的内侧面6i的大小能够在可展现按压力的范围内调整。当内侧面6i的大小过小时,难以适当地展现上述的按压力。当内侧面6i的大小过大时,根据磁芯3的大小而有时具有树脂构件6D未收纳在壳体4内而突出的部分。如果增大壳体4的深度,则能够防止树脂构件6D的突出,但是壳体4容易变得大型。因此,可列举内侧面6i的大小大于一个内侧磁芯块31的端面的大小的情况,优选具有外端面32o的面积及外端面32o的沿壳体4的深度方向的大小的50%以上且95%以下的程度,进而具有60%以上且80%以下的程度的情况(本例)。
需要说明的是,电抗器1D的壳体4的两相对面4a、4b的间隔可列举与实施方式3同样的情况。即,上述间隔中的内底面40i侧的长度可以是比包含树脂构件6D、6D的组合物10中的两树脂构件6D、6D的下端之间的长度短。上述间隔中的开口侧的长度可以是比上述组合物10中的两树脂构件6D、6D的上端之间的长度长。可列举以满足上述长度的方式,对应于外侧磁芯块32D的大小,调整树脂构件6D的从内侧面6i至倾斜面(磁芯倾斜面33)的长度。上述长度设为沿着内侧磁芯块31、31的轴向的大小。
在将包含树脂构件6D、6D的组合物10向壳体4收纳时,可列举使树脂构件6D、6D分别滑动而***到外侧磁芯块32D、32D的外端面32o、32o与壳体倾斜面43、43(相对面4a、4b)之间的情况。此时,树脂构件6D相对于外侧磁芯块32D的外端面32o能够调整在壳体4的深度方向上的位置(***深度)。在此,在磁芯3包含多个磁芯块的情况下,由于各磁芯块的制造公差被相加,从而组装后的磁芯3的大小(上述的长度L1=L10)有时会产生偏差。具体而言,存在上述长度L1相对于壳体4的两相对面4a、4b之间的间隔过短或过长的情况。如图8的下图例示那样,在上述长度L1比较长的情况下,树脂构件6D、6D在壳体4的深度方向上自动地定位于比较浅的位置。在上述长度L1比较短的情况下,树脂构件6D、6D在壳体4的深度方向上自动地定位于比较深的位置(比图8的下图所示的树脂构件6D的位置靠下方的位置)。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当树脂构件6D在壳体4内被定位时,内侧面6i的整面都与外侧磁芯块32D的外端面32o的一部分进行面接触。而且,磁芯倾斜面33的整面与壳体倾斜面43的一部分进行面接触。
这样的实施方式4的电抗器1D与实施方式3同样,经由树脂构件6D、6D,使将两外侧磁芯块32D、32D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按压的力作用于两外侧磁芯块32D、32D。因此,实施方式4的电抗器1D与实施方式1同样,通过磁芯倾斜面33与壳体倾斜面43的面接触,即使未利用粘接剂等接合也能够长期适当地维持相邻的磁芯块彼此的接触状态,而且制造性也优异。特别是实施方式4的电抗器1D通过调整树脂构件6D的在壳体4的深度方向上的配置位置,也能够吸收磁芯3的以制造公差等为起因的大小的偏差。
[实施方式5]
参照图9,说明磁芯3的另一例。
在实施方式1中,作为磁芯3,说明了相邻的磁芯块的接触面,在此为内侧磁芯块31的端面及外侧磁芯块32A的内端面32i都由平坦的平面构成的情况。作为磁芯3的另一例,可列举在多个磁芯块中的相邻的磁芯块具备相互嵌合的凹部及凸部的情况。图9所示的磁芯3在外侧磁芯块32E的内端面32i具备分别供内侧磁芯块31、31的端面侧的区域嵌入的凹部321、321。内侧磁芯块31的端面侧的区域成为凸部。
在制造过程中,通过向外侧磁芯块32E的凹部321、321分别嵌入内侧磁芯块31、31的端面侧的区域而容易将外侧磁芯块32E和内侧磁芯块31、31定位。该磁芯3在容易组装的点上制造性更加优异。而且,外侧磁芯块32E与内侧磁芯块31、31相互难以位置偏离。具备这样的磁芯3的电抗器当如上所述由于磁芯倾斜面33、33与壳体倾斜面43、43(图1)的面接触而接近方向的按压力作用于外侧磁芯块32E、32E时,更容易维持外侧磁芯块32E、32E与内侧磁芯块31、31的接触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凹部及凸部的形状、大小、形成位置等为例示,可以适当变更。例如,可列举在内侧磁芯块31具备凹部,在外侧磁芯块32E具备凸部的情况。或者,例如,可列举凸部从内侧磁芯块31的端面或外侧磁芯块32E的内端面32i突出的情况。
本发明没有限定为上述的例示,由权利要求书示出,并意图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例如,对于上述的实施方式1等的电抗器,能够进行以下的至少一个变更。
(变形例1)磁芯在一方的外侧磁芯块的外端面具有磁芯倾斜面,在另一方的外侧磁芯块的外端面不具有磁芯倾斜面。或者,在一方的外侧磁芯块的外端面配置具有磁芯倾斜面的树脂构件,在另一方的外侧磁芯块的外端面未配置树脂构件。而且,壳体的内壁部中,仅第一相对面具有壳体倾斜面,第二相对面不具有壳体倾斜面。壳体的第二相对面及另一方的外侧磁芯块的外端面可列举例如与壳体的内底面正交且与壳体的深度方向平行的平面,且两者进行面接触的结构。
在该情况下,也是由于壳体倾斜面与磁芯倾斜面的面接触而上述的接近方向的按压力作用于两外侧磁芯块。因此,能维持磁芯块彼此的接触状态。
(变形例2)电抗器在一方的外侧磁芯块的外端面直接具备磁芯倾斜面(也可以是实施方式2中说明的狭缝部),在另一方的外侧磁芯块的外端面具备实施方式3、4中说明的具有磁芯倾斜面的树脂构件。
在变形例2中,树脂构件的个数比实施方式3、4少。因此,从能够减少组合物的组装工序数的点出发,变形例2的电抗器在制造性上优异。
(变形例3)电抗器不是纵叠方式而是以下的横向排列方式。横向排列方式是在壳体收纳有组合物的状态下,以两个卷绕部的排列方向及卷绕部的轴向与壳体的深度方向正交的方式配置两卷绕部的方式。
(变形例4)构成磁芯的磁芯块的形状为以下所示的形状。
例如,可列举各外侧磁芯块为U字状的磁芯块的情况,为E字状的磁芯块的情况,一方的外侧磁芯块为E字状的磁芯块且另一方的外侧磁芯块为I字状的情况等。U字状的磁芯块可列举具备收纳于卷绕部内的两个腿部和将两腿部连结并配置在卷绕部外的连结部的情况。E字状的磁芯块可列举具备收纳于卷绕部内的一个中央腿、夹着该中央腿而配置在卷绕部外的两个侧腿、将中央腿及侧腿连结并配置在卷绕部外的连结部的情况。在具备E字状的磁芯块的情况下,可列举具备一个卷绕部的情况。并且,上述连结部具备外端面。无论在哪种情况下,磁芯块的总数都少,从能够减少组合物的组装工序数的点出发而制造性优异。
或者,例如,收纳在一个卷绕部内的磁芯块的个数为多个。该方式可列举利用于包含多个后述的间隔件的情况等。
或者,例如,内侧磁芯块的外周形状与卷绕部的内周形状不相似。
或者,外侧磁芯块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具有磁芯倾斜面,壳体具有狭缝部,该狭缝部具有壳体倾斜面。
(变形例5)磁芯具备夹设在相邻的磁芯块之间的间隔件(未图示)。
间隔件可列举具有能够与磁芯块的端面进行面接触的形状及大小的板材等。间隔件的构成材料可列举氧化铝或树脂等非磁性材料、包含树脂和磁性粉末的复合材料的成形板且相对磁导率比磁芯块低的材料等。如果相邻的磁芯块经由间隔件进行面接触,则由于上述的磁芯倾斜面与壳体倾斜面的面接触而接近方向的按压力作用于外侧磁芯块。因此,能维持由两外侧磁芯块夹持的磁芯块及间隔件接触的状态。
(变形例6)电抗器具备温度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磁通量传感器等的测定电抗器的物理量的传感器(未图示)。
标号说明
1A、1B、1C、1D 电抗器
10 组合物
2 线圈,2a、2b卷绕部
3 磁芯
31 内侧磁芯块
32A、32B、32C、32D、32E 外侧磁芯块
32o 外端面,32i内端面
32u 上表面,32d下表面,32s侧面
321 凹部,326切口部,33磁芯倾斜面
34 狭缝部
4、4B 壳体
4a 第一相对面,4b第二相对面,40底部
40i 内底面,41侧壁部,41i内壁面
43 壳体倾斜面,44突出部
5 凸缘构件,5h贯通孔
6C、6D 树脂构件,6i内侧面,
60 主体,63卡合凸部
9 封固树脂。

Claims (9)

1.一种电抗器,具备:
线圈,具有一对卷绕部;
磁芯,在所述一对卷绕部的内外配置;及
壳体,收纳包含所述线圈和所述磁芯的组合物,
所述组合物以所述一对卷绕部相对于所述壳体的深度方向上下并列的方式收纳于所述壳体内,
所述磁芯包括以构成闭磁路的方式组装成框状的多个磁芯块,
所述磁芯块包括两个外侧磁芯块和两个内侧磁芯块,所述外侧磁芯块包含配置于所述一对卷绕部外的部分,所述两个内侧磁芯块分别配置在所述一对卷绕部内,
所述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内壁面具备:第一相对面及第二相对面,与各所述外侧磁芯块的外端面相对;及壳体倾斜面,在所述第一相对面及所述第二相对面中的至少一方设置,
所述壳体倾斜面以从所述壳体的开口侧朝向所述壳体的内底面侧而所述第一相对面与所述第二相对面的间隔缩窄的方式倾斜,
所述电抗器具备磁芯倾斜面,该磁芯倾斜面设置于所述外侧磁芯块的外端面侧并与所述壳体倾斜面进行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抗器,其中,
所述电抗器具备直接设置在所述外侧磁芯块的外端面的所述磁芯倾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抗器,其中,
所述电抗器具备在所述外侧磁芯块的外端面的整体设置的所述磁芯倾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抗器,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从所述内壁面朝向所述壳体的内侧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外侧磁芯块具有供所述突出部嵌合的狭缝部,
所述壳体倾斜面设置于所述突出部,
所述磁芯倾斜面设置于形成所述狭缝部的内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抗器,其中,
所述电抗器具备能够相对于所述外侧磁芯块拆装的树脂构件,
所述树脂构件与所述外侧磁芯块的外端面的至少一部分进行面接触,
所述电抗器具备设置于所述树脂构件的所述磁芯倾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抗器,其中,
所述外侧磁芯块和所述树脂构件具有相互嵌合的卡合部,所述树脂构件通过所述卡合部而安装于所述外侧磁芯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抗器,其中,
所述壳体倾斜面及所述磁芯倾斜面的相对于所述壳体的深度方向的倾斜角度为10°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抗器,其中,
所述电抗器具备封固树脂,该封固树脂填充于所述壳体内而将所述组合物埋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抗器,其中,
在所述多个磁芯块中的相邻的所述磁芯块具备相互嵌合的凹部及凸部。
CN201980031745.5A 2018-06-01 2019-05-17 电抗器 Active CN1121061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06543 2018-06-01
JP2018106543A JP7042399B2 (ja) 2018-06-01 2018-06-01 リアクトル
PCT/JP2019/019764 WO2019230458A1 (ja) 2018-06-01 2019-05-17 リアクト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06154A CN112106154A (zh) 2020-12-18
CN112106154B true CN112106154B (zh) 2022-05-17

Family

ID=68698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31745.5A Active CN112106154B (zh) 2018-06-01 2019-05-17 电抗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942251B2 (zh)
JP (1) JP7042399B2 (zh)
CN (1) CN112106154B (zh)
WO (1) WO20192304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80390B2 (ja) * 2019-01-10 2022-11-3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リアクトル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51320A (ja) * 2011-08-31 2013-03-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気機器の筐体
CN103314419A (zh) * 2010-12-27 2013-09-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抗器装置
JP2013219318A (ja) * 2012-03-13 2013-10-24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リアクトル、コンバータ、および電力変換装置
CN107924754A (zh) * 2015-09-11 2018-04-17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抗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94350A (en) * 1948-01-20 1950-01-10 Gen Electric Core clamp
US3246273A (en) * 1963-12-05 1966-04-12 Gen Electric Canada Yoke held coil support for electrical reactor
US7961070B2 (en) * 2008-10-23 2011-06-14 Tamura Corporation Inductor
US8461954B2 (en) * 2009-11-26 2013-06-11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Reactor-securing structure
JP5179561B2 (ja) * 2010-12-02 2013-04-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リアクトル装置
JP5749503B2 (ja) * 2011-01-27 2015-07-15 株式会社タムラ製作所 コア固定具及びコイル装置
JP2012209328A (ja) 2011-03-29 2012-10-25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リアクトル構造体
JP6005961B2 (ja) * 2012-03-23 2016-10-12 株式会社タムラ製作所 リアクト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4419A (zh) * 2010-12-27 2013-09-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抗器装置
JP2013051320A (ja) * 2011-08-31 2013-03-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気機器の筐体
JP2013219318A (ja) * 2012-03-13 2013-10-24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リアクトル、コンバータ、および電力変換装置
CN107924754A (zh) * 2015-09-11 2018-04-17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抗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233694A1 (en) 2021-07-29
JP2019212721A (ja) 2019-12-12
WO2019230458A1 (ja) 2019-12-05
JP7042399B2 (ja) 2022-03-28
US11942251B2 (en) 2024-03-26
CN112106154A (zh) 2020-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63862B (zh) 电抗器及电抗器的制造方法
WO2011089941A1 (ja) リアクトル
CN110520950B (zh) 电抗器
CN107924754B (zh) 电抗器
CN110313042B (zh) 电抗器
US11282626B2 (en) Reactor
CN112106154B (zh) 电抗器
CN113287179B (zh) 电抗器
US11017935B2 (en) Reactor
CN112789700B (zh) 电抗器
CN112017853B (zh) 电抗器
JP7022342B2 (ja) リアクトル
US20210043368A1 (en) Reactor
CN112970080B (zh) 电抗器
CN112997266B (zh) 电抗器
CN112955987B (zh) 电抗器
CN112840419B (zh) 电抗器
CN111656470B (zh) 电抗器
US11342105B2 (en) Coil, magnetic core, and reactor
WO2020105469A1 (ja) リアクト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