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74222B - 内窥镜的驱动力传递机构和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的驱动力传递机构和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74222B
CN112074222B CN201980029051.8A CN201980029051A CN112074222B CN 112074222 B CN112074222 B CN 112074222B CN 201980029051 A CN201980029051 A CN 201980029051A CN 112074222 B CN112074222 B CN 1120742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e
rotation
output member
transmission member
rotation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2905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74222A (zh
Inventor
内藤公彦
三好弘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0742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742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742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742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 A61B1/0057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force transmission elements, e.g. control wi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47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 A61B1/00148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using anchor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47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 A61B1/0016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using motor drive uni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 A61B1/005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nsertion parts, e.g. vertebral elemen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doscopes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具有***部;操作部;电动马达;输出部件;转动传递部件(50);内侧平面(61h);在转动传递部件(50)贯穿***于贯通孔(61)时一部分与内侧平面(61h)对置的第1平面(51);第2平面(52),其相对于第1平面(51)倾斜形成,在输出部件(60)转动时至少一部分与内侧平面(61h)接触而承受输出部件(60)的转动力;以及第3平面(53),其在第2平面(52)的至少一部分与内侧平面(61h)接触时与输出部件(60)的基端对置或抵接。

Description

内窥镜的驱动力传递机构和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输出部件将驱动源的转动传递给转动传递部件的内窥镜的驱动力传递机构、内窥镜。
背景技术
近年来,内窥镜在医疗领域中被广泛利用。在医疗领域中使用的内窥镜通过将形成为沿轴向呈长条状延伸的***部***到成为对象物的体腔内,能够观察体腔内的被检部位。
另外,公知有如下的动力螺旋(PowerSpiral)内窥镜:为了提高内窥镜所具有的观察光学***对体腔内的被检部位的观察性、处置性,在***部的轴向前端侧的外周设置有作为外部器具的螺旋状构造体。
另外,螺旋状构造体在外周面上沿轴向具有螺旋状的突起,并且绕与轴向平行或大致平行的转动轴转动自如地构成。
在动力螺旋内窥镜中,突起在转动的同时与体腔的内壁接触,由此使***部产生推进力,或者将位于与设置在***部的前端的观察光学***分离的位置的体腔内的被检部位拉到观察光学***的接近位置。
由此,能够提高观察光学***的观察性和内窥镜的处置性。
在此,在日本专利第6072390号公报中公开了使螺旋状构造体绕转动轴转动的动力螺旋内窥镜的结构。
在日本专利第6072390号公报的动力螺旋内窥镜中,将设置在***部的基端部分内或操作部内等的作为驱动源的电动马达的转动,经由齿轮传递到设置在***部内的柔性的转矩轴。然后,通过设置在转矩轴的前端的被驱动部件即齿轮,将电动马达的转动传递到螺旋状结构体。
另外,在日本专利第6072390号公报所公开的动力螺旋内窥镜中,在齿轮上连接有与该齿轮一起转动自如的输出部件,在相对于输出部件沿轴向形成的贯通孔中贯穿有与转矩轴的基端连续设置的转动传递部件。
由此,具有如下结构:电动马达的转动通过齿轮、输出部件、转动传递部件、转矩轴、齿轮传递到螺旋状结构体。
在日本国专利第6072390号公报所公开的动力螺旋内窥镜中,由于转矩轴如上所述设置在***部内,所以由柔性部件构成,以避免妨碍***部的挠性。
具体而言,转矩轴由多层构成,将输出部件的转动不仅沿转动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传递,也沿另一个方向传递给齿轮,因此具有将各柔性的右旋线圈和左旋线圈交替层叠的结构。
此外,在转矩轴的前端固定有齿轮,该齿轮的轴向位置被固定。
因此,在为了拉近被检测部位而使螺旋状构造体沿一个方向旋转的情况下,转矩轴与转动传递部件一起沿***部的轴向收缩。
另外,转矩轴具有如下特性:在使其沿与一个方向相反的另一个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在***部的轴向上与转动传递部件一起伸长,在轴向上全长变化。
因此,当转矩轴过度收缩时,存在如下问题:转动传递部件在沿一个方向旋转时从输出部件的贯通孔脱落,无法将沿一个方向的旋转力传递给转矩轴。
鉴于这样的问题,为了防止转动传递部件从贯通孔脱落,考虑将转动传递部件在轴向上预先形成为不会从贯通孔脱出的长度的结构。
但是,在该情况下,存在这样的问题:内窥镜的设置有转动传递部件的部位在轴向上变长转动传递部件变长的量。
并且,虽然也可以考虑在转动传递部件上设置E环等防脱部件的结构,但是在内窥镜内,在转动传递部件设置在靠里的位置的情况下,存在由于防脱而导致组装时或修理时的作业性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的驱动力传递机构、内窥镜,该内窥镜的驱动力传递机构、内窥镜具有如下结构:能够操作性良好地进行组装和修理,并且能够利用防止大型化的简单结构可靠地防止转动时转动传递部件从输出部件的贯通孔脱落。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内窥镜的驱动力传递机构具有:***部,其形成为沿轴向呈长条状延伸,***到对象物内;操作部,其与所述***部的所述轴向的基端侧连续设置;驱动源,其配置在所述***部的所述轴向的基端部分或所述操作部内;输出部件,其被所述驱动源绕与所述***部的所述轴向平行或大致平行的转动轴进行转动驱动,并且沿着所述转动轴具有贯通孔;转动传递部件,其从所述输出部件的该贯通孔的所述轴向的前端侧贯穿***于所述贯通孔,通过所述输出部件的转动被传递绕所述转动轴的转动驱动力;内侧平面,其设置在所述输出部件中的所述贯通孔的内表面,形成为与所述转动轴平行地延伸;第1平面,其被设置为在所述转动传递部件的外周面与所述转动轴平行地延伸到所述轴向的基端,在所述转动传递部件贯穿***于所述输出部件的贯通孔时,该第1平面的一部分与所述输出部件的所述内侧平面对置;第2平面,其设置在所述转动传递部件的所述外周面,以从比所述转动传递部件的所述轴向的所述基端靠所述轴向的前端侧的位置向所述轴向的前端侧延伸设定间隔的方式,与所述转动轴平行且相对于所述第1平面倾斜地形成,在所述输出部件转动时,该第2平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内侧平面接触而承受所述输出部件的转动力;以及第3平面,其形成为连接所述转动传递部件中的所述第2平面的所述轴向的基端和所述第1平面,在所述输出部件相对于所述转动传递部件转动而所述第2平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内侧平面接触时,该第3平面与所述输出部件的所述轴向的基端抵接,由此限制所述转动传递部件相对于所述输出部件向所述轴向的前端侧移动。
并且,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内窥镜的驱动力传递机构具有:输出部件,其被所述驱动源绕转动轴进行转动驱动,并且沿着所述转动轴具有贯通孔;转动传递部件,其从所述转动轴的一侧贯穿***于所述输出部件的所述贯通孔,通过所述输出部件的转动被向与所述输出部件相同的方向传递绕所述转动轴的转动驱动力;内侧平面,其设置在所述输出部件中的所述贯通孔的内表面,形成为与所述转动轴平行地延伸;第1平面,其被设置为在所述转动传递部件的外周面与所述转动轴平行地延伸到所述转动轴的延伸方向中的另一端,在所述转动传递部件贯穿***于所述输出部件的所述贯通孔时,该第1平面的一部分与所述输出部件的所述内侧平面对置;第2平面,其设置在所述转动传递部件的所述外周面,以从比所述转动传递部件的所述另一端靠所述延伸方向的一端的位置向所述一端侧延伸设定间隔的方式,与所述转动轴平行且相对于所述第1平面倾斜地形成,在所述输出部件转动时,该第2平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内侧平面接触而承受所述输出部件的转动力;以及第3平面,其形成为连接所述转动传递部件中的所述第2平面在所述转动轴中的所述另一端侧的端面和所述第1平面,在所述输出部件相对于所述转动传递部件转动而所述第2平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内侧平面接触时,该第3平面与所述输出部件的所述延伸方向上的所述另一端侧的端部抵接,由此限制所述转动传递部件相对于所述输出部件向所述一端侧移动。
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内窥镜具有所述内窥镜的驱动力传递机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具备具有本实施方式的驱动力传递机构的内窥镜的内窥镜***的结构的概略的图。
图2是在图1的内窥镜中,由图1中的II线包围的部位的放大立体图。
图3是沿着图2中的III-III线的内窥镜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图3的转动传递部件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以沿图3中的V-V线的输出部件及转动传递部件为主要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示出图5的输出部件向一个方向旋转,贯通孔的内侧平面与转动传递部件的一部分接触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将在转动传递部件的外周面还设置有第4平面的变形例与贯通孔一起示出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将形成于图7的转动部件的外周面的第2平面及第4平面分别由1个构成的变形例与贯通孔一起示出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将在转动传递部件的外周面形成有D切口部的变形例与贯通孔一起示出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说明所使用的各图中,设各结构要素为附图上能够识别的程度的大小,所以,比例尺按照每个结构要素而不同。即,本发明并限于这些图中记载的结构要素的数量,结构要素的形状,结构要素的大小的比率,以及各结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
图1是示出具备具有本实施方式的驱动力传递机构的内窥镜的内窥镜***的结构的概略的图,图2是在图1的内窥镜中由图1中的II线包围的部位的放大立体图,图3是沿着图2中的III-III线的内窥镜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1所示,内窥镜***200的主要部分构成为具有内窥镜1和与该内窥镜1连接的控制***14。
内窥镜1的主要部分构成为具有:***部2,其形成为沿轴向J呈长条状延伸,并且***到对象物内;操作部3,其与该***部2的轴向J的作为另一侧的基端侧J2(以下简称为基端侧J2)连续地设置;通用软线4,其从该操作部3延伸,连接器5,其可相对于设置于该通用软线4的延伸端的控制***14自由装卸。
另外,在***部2、操作部3、通用软线4、连接器5内贯穿***有由光导12、未图示的摄像单元、摄像缆线构成的观察光学***13。
进而,在操作部3、通用软线4、连接器5内贯穿***有马达电源缆线11。
***部2构成为具有:前端部2a,其设置在轴向J的前端(以下简称为前端);弯曲部2b,其与该前端部2a的轴向J的基端(以下简称为基端)连续设置,并且向多个方向弯曲自如;以及挠性管部2c,其与该弯曲部2b的基端连续设置,具有挠性。
操作部3的主要部分构成为具有把持部3a和防折件3b。
在把持部3a上设置有在向多个方向弯曲操作弯曲部2b时由操作者操作的弯曲操作旋钮3c和内窥镜1的未图示的各种操作开关等。
防折件3b与把持部3a的前端连接设置,并且与挠性管部2c的基端2c连接,防止挠性管部2c的弯折。
控制***14的主要部分构成为具有光源14a、处理器14b、监视器14c、控制器14d和输入开关14e。
光源14a经由光导管12向对象物内供给照明光。
另外,处理器14b进行图像处理,使得由观察光学***13的未图示的摄像单元拍摄的对象物内的图像显示在监视器14c上。
进而,控制器14d除了对内窥镜***200整体进行驱动控制之外,还经由马达电源缆线11对与该马达电源缆线11电连接的后述的电动马达80进行驱动控制。
另外,输入开关14e由键盘、脚踏开关等构成,由操作者向控制器14d输入电动马达80的驱动指示。
在此,在***部2和操作部3内设置有驱动力传递机构100。驱动力传递机构100的主要部分构成为具备作为驱动源的电动马达80、至少一个齿轮70、将该齿轮70及电动马达80保持在内部的壳体90、输出部件60、转动传递部件50、转矩轴40、作为被驱动部件的齿轮30、作为外部设备的螺旋状结构体20。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动马达80设置在与操作部3的防折件3b连接的壳体90内。另外,壳体90也可以与挠性管部2c的基端侧部分连接。
马达电源缆线11与电动马达80电连接。电动马达80通过从输入开关14e向控制器14d进行输入,使输出轴81及设置在该输出轴81上的齿轮82(均参照图3)在绕后述的转动轴的方向C上转动。
另外,电动马达80在壳体90内设置成输出轴81和齿轮82指向作为轴向J的一侧的前端侧J1(以下简称为前端侧J1)。
另外,如图3所示,齿轮70与齿轮82啮合。齿轮70介于齿轮82与输出部件60之间。
另外,在图3中举例示出齿轮70由多个构成的情况,但也可以由一个构成。
另外,齿轮70的转动轴H与输出轴81或输出部件60的转动轴的延伸方向R平行或大致平行地配置。
另外,转动轴的延伸方向R也与输出轴81平行或大致平行地配置。另外,转动轴的延伸方向R与轴向J平行或大致平行。
输出部件60的形成于外周面的未图示的齿轮与齿轮70啮合。由此,输出部件60从电动马达80经由输出轴81、齿轮82、齿轮70传递转动力,从而被电动马达80在绕转动轴的延伸方向R的方向C上进行转动驱动。
另外,如图2、图3所示,输出部件60沿着转动轴的延伸方向R以R3的长度形成,并且沿着转动轴的延伸方向R从前端60a到基端60b在内部形成有具有R3的长度的贯通孔61。
转动传递部件50沿轴向J具有比贯通孔61长的R5的长度(R5>R3)。
另外,转动传递部件50沿转动轴的延伸方向R从前端侧J1可滑动地贯穿***于贯通孔61,由此,通过输出部件60的转动,从输出部件60传递绕转动轴的方向C的与输出部件60相同的转动方向的转动驱动力。
如图1、图3所示,转矩轴40与转动传递部件50同轴状地连结在作为转动传递部件50的一端的前端50a上,并与转动传递部件50在绕转动轴的方向C上向相同方向转动。
另外,虽然未图示,但是转矩轴40由多层构成,为了将输出部件60的转动不仅沿一个方向C1还沿向另一个方向C2向齿轮30传递,转矩轴40具有各柔性的右旋线圈和左旋线圈交替层叠的公知的结构。
另外,转矩轴40以向***部2的前端方向稍微压入而挠曲的状态组装。通过转矩轴40的挠曲,即使在***部2极端弯曲的情况下或***部2整体形成为环状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转矩轴40的基端部被向***部2侧拉入,始终维持转动传递部件50与输出部件60的连结。
齿轮30连接到转矩轴40的末端40a,并且在绕转动轴的方向C上向与转矩轴40相同的方向转动。即,转矩轴40驱动齿轮30。另外,齿轮30在轴向J上的位置被固定。
螺旋状结构体20例如设置在挠性管部2c的前端外周,通过齿轮30在绕转动轴的方向C上向与齿轮30相同的方向转动。另外,设置有螺旋状结构体20的挠性管部2c的位置不限于图1所示的位置。进而,螺旋状结构体20也可以设置在前端部2a的外周。
另外,如图1所示,螺旋状构造体20在外周面沿着轴向J具有螺旋状的突起21。
螺旋状结构体20中,突起21一边转动一边与作为对象物的体腔的内壁接触,由此使***部2产生推进力,将位于从前端部2a离开的位置的体腔内的被检部位拉到前端部2a的接近位置。由此,提高观察光学***13的观察性和内窥镜1的处置性。
另外,转矩轴40具有全长在轴向J上以如下方式变化的特性:为了拉近被检部位,例如在使螺旋状构造体20向一个方向C1旋转的情况下,全长在轴向J上与转动传递部件50一起收缩,在使螺旋状构造体20向另一个方向C2旋转的情况下,全长在轴向J上与转动传递部件50一起伸长。
接着,用图4~图6示出输出部件60的贯通孔61及转动传递部件50的详细结构。
图4是图3的转动传递部件的放大立体图,图5是沿图3中的V-V线的以输出部件及转动传递部件为主要部分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示出图5的输出部件向一个方向旋转且贯通孔的内侧平面与转动传递部件的一部分接触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5、图6所示,形成于输出部件60的贯通孔61具有一对内侧平面61h,该一对内侧平面61h在内表面61n上相对于转动轴的延伸方向R平行地延伸且形成为直线状。
即,贯通孔61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具有一对对置的直线状的内侧平面61h的大致椭圆形状。
另外,如图4~图6所示,转动传递部件50在外周面50g上以如下方式形成有对置的一对第1平面51,一对第1平面51分别与转动轴的延伸方向R平行地从转动传递部件50的轴向J的一半部分延伸到基端50b,具有R4的长度。
第1平面51在转动传递部件50贯穿***于贯通孔61时,一部分与内侧平面61h对置,在将转动传递部件50贯穿***于贯通孔61时作为引导件发挥功能。
并且,第1平面51还具有如下功能:在输出部件60向另一方向C2旋转的情况下,通过与内侧平面61h接触,将向另一方向C2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转动传递部件50。
另外,在外周面50g上,在轴向J上,以从比基端50b向前端侧J1靠近R1的位置向前端侧J1延伸设定间隔R2的方式,形成有对置的一对第2平面52。
另外,设定间隔R2形成为比贯通孔61的轴向J的长度R3稍长(R2>R3)。
第2平面52形成为相对于转动轴的延伸方向R平行且相对于第1平面51倾斜角度θ,以使沿轴向J的一端部52r位于比另一端部52p更靠转动传递部件50的转动轴的延伸方向R的中心侧。
并且,在转动传递部件50以第1平面51与内侧平面61h对置的方式贯穿***于贯通孔61的状态下,第2平面52在输出部件60向一个方向C1旋转时,至少一部分,具体而言是一端部52r沿着轴向J与内侧平面61h接触,由此承受输出部件60的旋转力。
另外,当然也可以是内侧平面61h与第2平面52整体接触的结构。由此,转动传递部件50与输出部件60一起向一个方向C1旋转。
进而,在转动传递部件50中,以连接第2平面52的作为基端侧J2的端面的基端52b与第1平面51的方式,形成有一对第3平面53。另外,以连接第1平面51的前端侧的端面和转动传递部件50的外周面的方式设置有承受面51a。
如上所述,在将转矩轴40压入***部而进行组装时,该转矩轴40的基端部要被从***部压回,但通过使该承受面51a与输出部件60的***部侧的端面抵接,能够维持转矩轴40被压入***部的状态。
第3平面53在内侧平面61h与第2平面52的一端部52r接触时,如图3所示,与输出部件60的基端60b对置或抵接。
由此,当转动传递部件50向一个方向C1旋转时,如上所述,第3平面53防止转动传递部件50随着转矩轴40在轴向J上的收缩而从贯通孔61向前端侧J1脱落。即,第3平面53起到防止转动传递部件50从贯通孔61脱落的作用。
另外,在输出部件60向另一方向C2旋转的情况下,如上所述,转矩轴40沿轴向J伸长,但设置于转矩轴40的前端40a的齿轮30的轴向J的位置被固定。由此,转动传递部件50不会从贯通孔61向基端侧J2脱落,因此不需要所述那样的使用了第3平面53的防脱。
另外,驱动力传递机构100的其他结构与以往相同。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贯穿***于输出部件60的贯通孔61的转动传递部件50在外周面50g上形成有在将转动传递部件50贯穿***于贯通孔61时作为引导件发挥作用的第1平面51。
并且,示出了在转动传递部件50向一个方向C1旋转时,在外周面50g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贯通孔61的内侧平面61h所接触的第2平面52。
并且,示出了在外周面50g上形成有第3平面53,该第3平面53在转动传递部件50向一个方向C1旋转时,作为防止转动传递部件50随着转矩轴40在前端侧J1的收缩而从贯通孔61向前端侧J1脱落的防脱部件发挥作用。
由此,仅通过将转动传递部件50以第1平面51为引导部以第1平面51与内侧平面61h对置的方式贯穿***于贯通孔61,在输出部件60通过电动马达80的驱动而向一个方向C1旋转时,内侧平面61h与第2平面52的至少一部分接触。由此,能够使转动传递部件50、转矩轴40、齿轮30、螺旋状结构体20向一个方向C1旋转。
并且,在输出部件60与第2平面52的至少一部分接触的状态下,即使在与转动传递部件50一起向一个方向C1旋转的状态下,由于第3平面53与输出部件60的基端60b接触自如,因此能够防止转动传递部件50相对于贯通孔61向前端侧J1脱落。
因此,由于第3平面53作为转动传递部件50的防脱部件发挥功能,因此无需像以往那样将转动传递部件50形成为在轴向J上较长,或者另行使用防脱部件。由此,能够防止内窥镜1的大型化,不仅不会降低组装时或修理时的作业性,而且能够削减制造,修理成本。
如上所述,能够提供一种内窥镜的驱动力传递机构100、内窥镜1,该内窥镜的驱动力传递机构100、内窥镜1具有如下结构:能够操作性良好地进行组装和修理,并且能够利用防止大型化的简单结构可靠地防止转动时转动传递部件50从输出部件60的贯通孔61脱落。
另外,以下使用图7、图8示出变形例。图7是将在转动传递部件的外周面还设置有第4平面的变形例与贯通孔一起示出的局部剖视图,图8是将形成于图7的转动部件的外周面的第2平面及第4平面分别由一个构成的变形例与贯通孔一起示出的局部剖视图。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输出部件60、转动传递部件50、转矩轴40向另一方向C2旋转的情况下,转矩轴40向基端侧J2伸长,因此转动传递部件50不会从贯通孔61脱落。
但是,根据转矩轴40的结构,在向另一方向C2旋转的情况下,有时转矩轴40会向前端侧J1伸长,除此之外,有时在向一个方向C1旋转的情况下也会希望防止转动传递部件50从贯通孔61向基端侧J2脱落。
因此,在这些情况下,如图7所示,除了所述的一对第2平面52之外,只要在外周面50g上相对于第1平面51在与第2平面52相反的方向上形成一对第4平面54即可,该一对第4平面54以沿着轴向J的一端部54r比另一端部54p更位于转动传递部件50的转动轴的延伸方向R中心侧的方式倾斜。
另外,如图8所示,第2平面52及第4平面54也可以分别仅由1个形成。
在该情况下,当输出部件60向另一方向C2旋转时,内侧平面61h与第4平面54的至少一部分接触将向另一方向C2的旋转力经由第4平面54传递给转动传递部件50。
并且,在防止转动传递部件50向基端侧J2脱落的情况下,在轴向J上与第3平面53对置并且形成为连接第1平面51和第4平面54的第5平面55作为防脱部件发挥功能。
另外,在通过转动传递部件50向一个方向C1的旋转,转矩轴40向前端侧J1伸长的情况下,与所述的本实施方式相同,第3平面53作为转动传递部件50的防脱部件发挥作用。
因此,在这种结构中,无论转动传递部件50的旋转方向如何,都能够得到与所述的本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另外,以下使用图9示出其他变形例。图9是将在转动传递部件的外周面形成有D切口部的变形例与贯通孔一起示出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9所示,在转动传递部件50的外周面50g上,除了第1平面51、第3平面53之外,也可以代替第2平面52、第4平面54而形成D切口部50D。
根据这种结构,无论在一个方向C1上还是在另一个方向C2上,内侧平面61h都与D切口部50D接触。
由此,通过第3平面53防止转动传递部件50从贯通孔61脱落,并且仅通过一个D切口部50D就能够将输出部件60向方向R1、R2的旋转可靠地传递给转动传递部件50,因此能够得到与所述的本实施方式或变形例相同的效果。
本申请以2018年5月16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8-094720号为优先权要求的基础进行申请,所述内容引用于本申请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中。

Claims (6)

1.一种内窥镜的驱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
***部,其形成为沿轴向呈长条状延伸,***到对象物内;
操作部,其与所述***部的所述轴向的基端侧连续设置;
驱动源,其配置在所述***部的所述轴向的基端部分或所述操作部内;
输出部件,其被所述驱动源绕与所述***部的所述轴向平行或大致平行的转动轴进行转动驱动,并且沿着所述转动轴具有贯通孔;
转动传递部件,其从所述输出部件的该贯通孔的所述轴向的前端侧贯穿***于所述贯通孔,通过所述输出部件的转动被传递绕所述转动轴的转动驱动力;
内侧平面,其设置在所述输出部件中的所述贯通孔的内表面,形成为与所述转动轴平行地延伸;
第1平面,其被设置为在所述转动传递部件的外周面与所述转动轴平行地延伸到所述轴向的基端,在所述转动传递部件贯穿***于所述输出部件的贯通孔时,该第1平面的一部分与所述输出部件的所述内侧平面对置;
第2平面,其设置在所述转动传递部件的所述外周面,以从比所述转动传递部件的所述轴向的所述基端靠所述轴向的前端侧的位置向所述轴向的前端侧延伸设定间隔的方式,与所述转动轴平行且相对于所述第1平面倾斜地形成,在所述输出部件转动时,该第2平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内侧平面接触而承受所述输出部件的转动力;以及
第3平面,其形成为连接所述转动传递部件中的所述第2平面的所述轴向的基端和所述第1平面,在所述输出部件相对于所述转动传递部件转动而所述第2平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内侧平面接触时,该第3平面与所述输出部件的所述轴向的基端抵接,由此限制所述转动传递部件相对于所述输出部件向所述轴向的前端侧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的驱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平面具有如下的端部,在所述转动传递部件以所述第1平面与所述内侧平面对置的方式贯穿***于所述贯通孔的状态下,在所述输出部件向一个方向旋转时,所述端部沿所述转动轴与所述内侧平面接触,由此承受所述输出部件的转动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的驱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转动传递部件中的所述轴向的前端,同轴状地连结有贯穿***在所述***部内的柔性的转矩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的驱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矩轴的所述轴向的前端与配置在所述***部内的被驱动部件连结,并随着转动而驱动所述被驱动部件。
5.一种内窥镜的驱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
输出部件,其被驱动源绕转动轴进行转动驱动,并且沿着所述转动轴具有贯通孔;
转动传递部件,其从所述转动轴的一侧贯穿***于所述输出部件的所述贯通孔,通过所述输出部件的转动被向与所述输出部件相同的方向传递绕所述转动轴的转动驱动力;
内侧平面,其设置在所述输出部件的所述贯通孔的内表面,形成为与所述转动轴平行地延伸;
第1平面,其被设置为在所述转动传递部件的外周面与所述转动轴平行地延伸到所述转动轴的延伸方向中的另一端,在所述转动传递部件贯穿***于所述输出部件的所述贯通孔时,该第1平面的一部分与所述输出部件的所述内侧平面对置;
第2平面,其设置在所述转动传递部件的所述外周面,以从比所述转动传递部件的所述另一端靠所述延伸方向的一端的位置向所述一端侧延伸设定间隔的方式,与所述转动轴平行且相对于所述第1平面倾斜地形成,在所述输出部件转动时,该第2平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内侧平面接触而承受所述输出部件的转动力;以及
第3平面,其形成为连接所述转动传递部件中的所述第2平面在所述转动轴中的所述另一端侧的端面和所述第1平面,在所述输出部件相对于所述转动传递部件转动而所述第2平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内侧平面接触时,该第3平面与所述输出部件的所述延伸方向上的所述另一端侧的端部抵接,由此限制所述转动传递部件相对于所述输出部件向所述一端侧移动。
6.一种内窥镜,其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的驱动力传递机构。
CN201980029051.8A 2018-05-16 2019-02-25 内窥镜的驱动力传递机构和内窥镜 Active CN1120742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94720 2018-05-16
JP2018-094720 2018-05-16
PCT/JP2019/007102 WO2019220735A1 (ja) 2018-05-16 2019-02-25 内視鏡の駆動力伝達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74222A CN112074222A (zh) 2020-12-11
CN112074222B true CN112074222B (zh) 2024-04-02

Family

ID=68540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29051.8A Active CN112074222B (zh) 2018-05-16 2019-02-25 内窥镜的驱动力传递机构和内窥镜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931005B2 (zh)
JP (1) JP6796228B2 (zh)
CN (1) CN112074222B (zh)
WO (1) WO2019220735A1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00414A (ja) * 1996-05-17 1997-11-25 Japan Steel Works Ltd:The 射出成形機のスクリュ連結装置及びその組付け方法
JPH10159836A (ja) * 1996-11-29 1998-06-16 Nec Corp 軸受け構造
JP2000210249A (ja) * 1999-01-22 2000-08-02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対物レンズ移動機構付き内視鏡
JP2001208951A (ja) * 2000-01-24 2001-08-03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対物レンズ移動機構付き内視鏡
CN103402416A (zh) * 2011-04-08 2013-11-20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
CN103826526A (zh) * 2012-03-21 2014-05-28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和装配在该内窥镜的***部上的螺旋旋转部件
CN104349707A (zh) * 2012-08-31 2015-02-11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主体、***装置、旋转单元、旋转力传递单元
WO2015019675A1 (ja) * 2013-08-06 2015-02-12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挿入装置
CN107072499A (zh) * 2015-07-15 2017-08-18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医疗设备用的驱动力传递机构
CN107530135A (zh) * 2015-04-17 2018-01-02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医疗用机械手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00414A (ja) * 1996-05-17 1997-11-25 Japan Steel Works Ltd:The 射出成形機のスクリュ連結装置及びその組付け方法
JPH10159836A (ja) * 1996-11-29 1998-06-16 Nec Corp 軸受け構造
JP2000210249A (ja) * 1999-01-22 2000-08-02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対物レンズ移動機構付き内視鏡
JP2001208951A (ja) * 2000-01-24 2001-08-03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対物レンズ移動機構付き内視鏡
CN103402416A (zh) * 2011-04-08 2013-11-20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
CN103826526A (zh) * 2012-03-21 2014-05-28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和装配在该内窥镜的***部上的螺旋旋转部件
CN104349707A (zh) * 2012-08-31 2015-02-11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主体、***装置、旋转单元、旋转力传递单元
WO2015019675A1 (ja) * 2013-08-06 2015-02-12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挿入装置
CN107530135A (zh) * 2015-04-17 2018-01-02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医疗用机械手
CN107072499A (zh) * 2015-07-15 2017-08-18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医疗设备用的驱动力传递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74222A (zh) 2020-12-11
JPWO2019220735A1 (ja) 2021-01-07
US11931005B2 (en) 2024-03-19
JP6796228B2 (ja) 2020-12-02
WO2019220735A1 (ja) 2019-11-21
US20210100430A1 (en) 2021-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36493B2 (en) Inserting device
WO2014084135A1 (ja) 内視鏡装置
US8187170B2 (en) Overtube and endoscope system suitable for treatment such as submucosal dissection
US20070004967A1 (en) Endoscope
WO2006137255A1 (ja) 内視鏡
US9265405B2 (en) Endoscope system
WO2007011028A1 (ja) 内視鏡
JP2004174225A (ja) 電動湾曲内視鏡
US9345388B2 (en) Driving force transmitting unit, insertion instrument, rotary unit, insertion body assembly, and insertion device
US9622648B2 (en) Insertion device
JP6218992B2 (ja) 挿入装置
JP6205304B2 (ja) 導入装置
US10117566B2 (en) Driving forc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for medical devices
CN112074222B (zh) 内窥镜的驱动力传递机构和内窥镜
WO2018079061A1 (ja) 内視鏡
WO2014123135A1 (ja) 挿入装置
US10105038B2 (en) Insertion apparatus
US20130253271A1 (en) Endoscope
US20180042456A1 (en) Attachment unit
US20180042455A1 (en) Attachment unit
US20170245738A1 (en) Endoscope
US20230084433A1 (en) Endoscope
WO2018225124A1 (ja) 医療用オーバーチューブ
US20170196434A1 (en) Insertion instrument and insertion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