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77892A - 运动机构和门把手机构 - Google Patents

运动机构和门把手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77892A
CN111877892A CN202010288606.5A CN202010288606A CN111877892A CN 111877892 A CN111877892 A CN 111877892A CN 202010288606 A CN202010288606 A CN 202010288606A CN 111877892 A CN111877892 A CN 1118778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connecting rod
door handle
tensioned
eccen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8860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77892B (zh
Inventor
M·赫德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tte Automotive GmbH
Original Assignee
Witte Automotive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tte Automotive GmbH filed Critical Witte Automotive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18778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778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778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778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10Handles
    • E05B85/103Handles creating a completely closed wing surfac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10Handles
    • E05B85/107Pop-out handles, e.g. sliding outwardly before rota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5/00Other details of locks; Parts for engagement by bolts of fastening devices
    • E05B15/04Spring arrangements in locks
    • E05B2015/0496Springs actuated by cams or the lik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0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actuators used
    • E05B81/04Electrical
    • E05B81/06Electrical using rotary mo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24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actuator or the power transmission
    • E05B81/32Details of the actuator transmission
    • E05B81/42Cam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门、特别是针对车门的门把手机构(2),尤其是门外把手机构,包括可自埋置位置移入使用位置的门把手(3)和复位弹簧(4),其中所述复位弹簧(4)是与所述门把手(3)耦合并且在所述埋置位置中和在所述使用位置中与至少一个在该情形下固定的对配支承件(G)耦合,其中复位弹簧(4)是在埋置位置与使用位置之间与所述对配支承件(G)去耦。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运动机构(1)。

Description

运动机构和门把手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把手机构和一种针对门把手机构的运动机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特别是针对车辆、尤其针对车门的包含埋置式门把手的门把手机构已是众所周知。就这些门把手机构而言,为了实现车门的开启,以电动机驱动的方式使门把手从埋置于车门中的位置伸出至使用位置。在车门开启后,以电动方式使得门把手重新缩回埋置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有所改进的门把手机构,以及一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有所改进的针对这种门把手机构的运动机构。
本发明用以达成上述目的的解决方案为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门把手机构和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0的特征的运动机构。
本发明的有利技术方案参阅从属权利要求。
本发明的门把手机构、特别是门外把手机构是针对门、尤其针对车门设计。所述门把手机构包括可自埋置位置移入使用位置的门把手。例如以电气方式,特别是借助电动机来进行门把手的运动。通过操纵和/或接触门把手来将门开启。在门把手布置在使用位置中之后,在正常模式下进行此操作。亦即,使门把手首先从埋置位置、特别是在门中的埋置位置移入特别是从门伸出的使用位置,在该使用位置中门把手易于触及,以便实施操纵和/或接触。此外,例如在电源掉电或者因另一原因造成门把手无法移入使用位置的情况下,例如可以设有针对应急模式的应急解锁。在此情形下例如可以采用以下方案:即使在门把手处于埋置位置中的情况下,也能够对门把手进行相应的操纵和/或接触来将门开启。
所述门把手机构还包括复位弹簧,特别是用于将门把手从使用位置复位至埋置位置,或者至少对此复位进行协助。
为此,所述复位弹簧是与门把手耦合,例如直接地与门把手耦合,或者通过与所述门把手连接的连接杆,在埋置位置中和在使用位置中与至少在此情形下固定的对配支承件耦合,这例如直接进行,或者通过弹簧张紧杆进行。举例而言,所述复位弹簧的一个弹簧边脚或至少一个弹簧边脚是与所述门把手或者与所述连接杆耦合,特别是贴靠在其上,以及,复位弹簧的另一弹簧边脚或至少另一弹簧边脚是与对配支承件或者与所述弹簧张紧杆耦合,特别是贴靠在其上,并且特别是按以下方式贴靠:通过连接杆与弹簧张紧杆的相对运动,沿一个方向将复位弹簧递增式张紧,并且沿另一方向将复位弹簧递增式松弛。其中,所述复位弹簧特别是用于连接杆与弹簧张紧杆的耦合、尤其弹性耦合,进而用于门把手与弹簧张紧杆的耦合、尤其弹性耦合,例如用以特别是在移入埋置位置期间实现防夹保护。
所述复位弹簧是在埋置位置与使用位置之间与所述对配支承件去耦。
例如还可以采用以下方案:在所述埋置位置中,所述对配支承件处于缩回后的对配支承件位置中,以及,在所述使用位置中,对配支承件处于伸出后的对配支承件位置中,以及,在门把手从埋置位置移入使用位置期间,所述对配支承件是可从缩回后的对配支承件位置进入伸出后的对配支承件位置,其中,对配支承件在此情形下优选与门把手和/或(在设有的情况下)与门把手的连接杆在同一时间经过运动路径、例如相同的运动路径。
特别是所述贴靠有复位弹簧的弹簧张紧杆,以及所述复位弹簧是在埋置位置与使用位置之间与所述对配支承件去耦,其中优选使弹簧张紧杆随门把手且进而随复位弹簧一起运动。
基于此解决方案,复位弹簧不因门把手从埋置位置移入使用位置而进一步张紧,而是所述对配支承件以及复位弹簧的支撑在该对配支承件上的边脚朝向使用位置运动,以及/或者,复位弹簧不因在移入使用位置期间缺少的与对配支承件的接触而进一步张紧,而是例如保持在其张紧状态下,或者例如略微地、但并非完全地松弛。这样便在使门把手移入使用位置时避免对驱动器、特别是电动机造成额外的负荷,因为驱动器、特别是电动机仅需要使门把手运动,而无需额外地将复位弹簧张紧,即无需反向于复位弹簧的弹簧效果做功,进而无需进行额外的弹力做功。这样一来,驱动器、特别是电动机具有较大的力储备,以及/或者,例如可以使用较小的驱动器、特别是电动机,从而实现结构空间方面的优点。在不采用此解决方案的情况下,复位弹簧会在门把手每次移入使用位置时额外地张紧,导致就驱动器而言发生不必要的损耗,以及导致驱动器和复位弹簧的磨损增大,进而导致寿命缩短。通过所述解决方案避免上述情形、减小磨损和延长寿命。
在一个可行实施方式中,所述门把手机构包括弹簧张紧杆和偏心单元。所述复位弹簧是与所述弹簧张紧杆的弹簧抵靠区域耦合。所述偏心单元是可旋转地支承,并且具有用于导引所述弹簧张紧杆的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所述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是如此构建,使得弹簧张紧杆在门把手的埋置位置中以及在门把手的使用位置中贴靠在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上,并且在这些位置之间与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间隔一定距离。
其中,所述偏心单元形成针对复位弹簧的对配支承件,所述复位弹簧是在埋置位置和使用位置中通过弹簧张紧杆与偏心单元耦合。偏心单元布置在所述门把手机构的组成部分上,例如布置在轴承架上,该轴承架是固定的,至少在门把手处于埋置位置和使用位置中的情况下是固定的。借助这个轴承架,门把手机构固定在或者能够固定在门上。
这样一来,复位弹簧不因门把手从埋置位置移入使用位置而进一步张紧,而是所述对配支承件以及复位弹簧的支撑在该对配支承件上的边脚朝向使用位置运动,以及/或者,复位弹簧不因在移入使用位置期间缺少的与对配支承件的接触而进一步张紧,而是例如保持在其张紧状态下,或者例如略微地、但并非完全地松弛。
在一个可行实施方式中,所述复位弹簧是运动机构的组成部分,所述运动机构特别是用于将门把手从埋置位置移入使用位置以及移回。这个运动机构包括与门把手、特别是与门把手的末端区域耦合、尤其可偏转地耦合的连接杆,以及包括所述弹簧张紧杆、所述复位弹簧和所述偏心单元。如上文所述,所述偏心单元形成针对复位弹簧的对配支承件,所述复位弹簧是在埋置位置和使用位置中通过弹簧张紧杆与偏心单元耦合。如上文所述,偏心单元是布置在所述门把手机构的构件上,例如布置在轴承架上,该轴承架是固定的,至少在门把手处于埋置位置和使用位置中的情况下是固定的。借助这个轴承架,门把手机构固定在或者能够固定在门上。
所述连接杆和所述弹簧张紧杆优选以可围绕共同的偏转轴偏转的方式支承,并且是可围绕这个偏转轴相对彼此偏转。所述复位弹簧优选如此与所述连接杆的弹簧抵靠区域以及与所述弹簧张紧杆的弹簧抵靠区域耦合,特别是借助各一弹簧边脚进行耦合,使得所述复位弹簧能够通过弹簧张紧杆的弹簧抵靠区域朝向连接杆的弹簧抵靠区域的偏转运动松弛,并且能够通过反向的偏转运动张紧。如上文所述,复位弹簧是在埋置位置和使用位置中通过弹簧张紧杆与形成对配支承件的偏心单元耦合,故弹簧张紧杆在此情形下是不可动的,并借此基于复位弹簧的预紧例如也将连接杆以及门把手以不可动的方式保持。特别是在埋置位置中,借此例如防止门把手格格作响。
所述偏心单元是可旋转地支承,例如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轴承架上,并且优选具有用于导引所述连接杆的连接杆偏心曲线和用于导引所述弹簧张紧杆的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这些偏心曲线优选布置在两个不同的平面中,故偏心单元具有两个交叠布置并且固定相连或一体成型的偏心轮,其分别具有所述偏心曲线中的一个。
所述偏心曲线优选如此构建,使得
-通过偏心单元的旋转,运动机构能够从缩回位置进入伸出位置,在所述缩回位置中门把手是定位在埋置位置中,在所述伸出位置中门把手是定位在使用位置中,
-连接杆与弹簧张紧杆优选在缩回位置和伸出位置中以使得复位弹簧部分张紧的方式相对彼此定位,
-在偏心单元的旋转运动期间,优选也在缩回位置和伸出位置中,连接杆贴靠在连接杆偏心曲线上,以及
-弹簧张紧杆在缩回位置和伸出位置中贴靠在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上,并且在这些位置之间与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间隔一定距离。
因此,所述连接杆是可借助所述连接杆偏心曲线围绕所述偏转轴从连接杆起始位置(运动机构的缩回位置)偏转至连接杆末尾位置(运动机构的伸出位置)。在运动机构的缩回位置中,弹簧张紧杆处于张紧杆起始位置中,其中弹簧张紧杆与连接杆的弹簧抵靠区域优选相互间隔一定距离,使得复位弹簧特别是如此预紧,即略微张紧,从而固定地贴靠在这两个弹簧抵靠区域上,故不格格作响。在运动机构的伸出位置中,弹簧张紧杆处于张紧杆末尾位置中,其中弹簧张紧杆与连接杆的弹簧抵靠区域重新相互间隔一定距离,使得复位弹簧特别是如此预紧,即略微张紧,从而固定地贴靠在这两个弹簧抵靠区域上,故不格格作响。在张紧杆起始位置和张紧杆末尾位置中,弹簧张紧杆均贴靠在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上。在这之间,即在张紧杆起始位置与张紧杆末尾位置之间,进而在移入伸出位置期间且进而在门把手移入使用位置期间,弹簧张紧杆是与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间隔一定距离,亦即,弹簧张紧杆不再贴靠在这个偏心曲线上,故而能够围绕偏转轴自由偏转。基于在那之前在弹簧张紧杆与连接杆之间预紧的复位弹簧,弹簧张紧杆的弹簧抵靠区域故而在复位弹簧的松弛下接近连接杆的弹簧抵靠区域,并且在此情形下因通过复位弹簧连接而与连接杆以及复位弹簧一起偏转。进行此偏转,直至连接杆到达连接杆末尾位置且弹簧张紧杆重新贴靠在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上,通过该偏心曲线,弹簧张紧杆移入其张紧杆末尾位置,使得弹簧抵靠区域以将复位弹簧重新预紧的方式重新相互间隔一定距离。因此,在该运动期间,复位弹簧与经偏心单元形成的对配支承件去耦并且不张紧,特别是不额外地张紧。
优选地,所述偏心单元和/或所述偏转轴是布置在所述轴承架上,故为不可动的组成部分,而偏心单元的旋转除外,亦即,偏心单元自身是固定的,其仅旋转,特别是在设于轴承架中的驱动轴上旋转,故偏心曲线相应地运动。借此,所述偏心单元如上文所述形成针对复位弹簧的对配支承件。弹簧张紧杆和连接杆因围绕所述偏转轴的偏转而运动。
所述偏心单元优选固定地布置在所述驱动轴上或者与这个驱动轴一体成型,并且是可通过驱动轴的旋转而旋转。故通过偏心单元对门把手进行驱动,使其移入使用位置。
如上文所述,所述偏心单元优选通过所述驱动轴布置在所述轴承架上,该驱动轴是可旋转地支承在轴承架中。所述偏心单元借此如上文所述固定地布置在轴承架上,进而形成针对复位弹簧的对配支承件。通过偏心单元的旋转改变对配支承件的位置,从而使弹簧张紧杆贴靠在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的不同区域上。
所述运动机构、特别是所述连接杆优选是与另一运动机构耦合,所述另一运动机构与门把手的另一末端区域耦合,特别是以可偏转的方式耦合。这样便能借助唯一一个驱动单元使门把手的两个末端区域运动,从而例如通过平行移动使门把手从埋置位置移入使用位置。为此,在所述运动机构、特别是其连接杆与所述另一运动机构之间优选设有力传递杆。
本发明的针对上述门把手机构的运动机构包括所述用于与门把手连接的连接杆、所述弹簧张紧杆、所述复位弹簧和所述偏心单元,其中所述连接杆和所述弹簧张紧杆是以可围绕所述共同的偏转轴偏转的方式支承,并且是可围绕这个偏转轴相对彼此偏转,其中所述复位弹簧是如此地与连接杆的弹簧抵靠区域以及与弹簧张紧杆的弹簧抵靠区域耦合,使得复位弹簧能够因弹簧张紧杆的弹簧抵靠区域朝向连接杆的弹簧抵靠区域的偏转运动而松弛,并且能够因反向的偏转运动而张紧,其中所述偏心单元是可旋转地支承,并且具有用于导引连接杆的连接杆偏心曲线和用于导引弹簧张紧杆的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且其中所述偏心曲线是如此构建,使得
-通过偏心单元的旋转,所述运动机构能够从缩回位置进入伸出位置,
-连接杆与弹簧张紧杆在缩回位置和伸出位置中以使得复位弹簧部分张紧的方式相对彼此定位,
-连接杆在偏心单元的旋转运动期间贴靠在连接杆偏心曲线上,以及
-弹簧张紧杆在缩回位置和伸出位置中贴靠在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上,并且在这些位置之间与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间隔一定距离。
这样便实现上文述及的优点。如上文所述,所述门把手机构优选包括这种运动机构。
所述连接杆偏心曲线优选如此构建,使得连接杆在缩回位置中贴靠在第一连接杆抵靠区段上,并且在伸出位置中贴靠在连接杆偏心曲线的第二连接杆抵靠区段上,其中与第二连接杆抵靠区段相比,第一连接杆抵靠区段与所述驱动轴的距离特别是更小,其中特定言之,第一连接杆抵靠区段具有连接杆偏心曲线与驱动轴的最小距离,且第二连接杆抵靠区段具有连接杆偏心曲线与驱动轴的最大距离。这样便实现连接杆的递增式运动、特别是偏转,进而使得门把手递增式伸出至使用位置。
所述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是如此构建,使得弹簧张紧杆在缩回位置中贴靠在第一弹簧张紧杆抵靠区段上,并且在伸出位置中贴靠在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的第二弹簧张紧杆抵靠区段上。与第二弹簧张紧杆抵靠区段相比,第一弹簧张紧杆抵靠区段与所述驱动轴的距离特别是更大,其中特定言之,第一弹簧张紧杆抵靠区段具有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与驱动轴的最大距离,且第二连接杆抵靠区段具有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与驱动轴的最小距离。这样便确保:在张紧杆末尾位置中,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贴靠在随连接杆一起偏转的弹簧张紧杆上。因此,在张紧杆起始位置中,即在运动机构的缩回位置中且进而在门把手机构以及门把手的埋置位置中,偏心单元的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的第一弹簧张紧杆抵靠区段形成针对弹簧张紧杆且进而针对复位弹簧的对配支承件,其中对配支承件故而处于缩回后的对配支承件位置中,以及,在张紧杆末尾位置中,即在运动机构的伸出位置中且进而在门把手机构以及门把手的使用位置中,偏心单元的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的第二弹簧张紧杆抵靠区段形成针对弹簧张紧杆且进而针对复位弹簧的对配支承件,其中对配支承件现通过偏心单元的旋转而处于伸出后的对配支承件位置中。
在一个可行实施方式中,所述弹簧张紧杆具有供所述第一弹簧张紧杆抵靠区段在偏心单元的旋转运动期间穿过的凹口。借此实现偏心单元的尽可能大的旋转运动,以便实现门把手的尽可能大的运动路径。
所述连接杆例如具有用于在所述偏心单元的连接杆偏心曲线上滚动的滚轮。借此实现连接杆以及门把手的低摩擦且低磨损的运动,故驱动单元仅需要较小的作用力,并且实现长寿命。
优选地,如上文所述,设有充当用于使偏心单元旋转的驱动单元的电动机。借此以电气方式使门把手移入使用位置和移回。
如上文所述,所述偏心单元优选固定地布置在所述驱动轴上或者与这个驱动轴一体成型,并且是可通过驱动轴的旋转而旋转。其中,所述驱动轴优选与所述电动机耦合,特别是通过传动装置,尤其通过蜗轮蜗杆传动装置、冠形齿轮传动装置、锥齿轮传动装置或者齿轮传动装置实现。借此例如实现力转向以及/或者加速传动或减速传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针对门把手机构的运动机构在缩回位置中的示意图,
图2为如图1所示的运动机构在中间位置中的示意图,
图3为如图1所示的运动机构在伸出位置中的示意图,
图4为运动机构在缩回位置中的另一示意图,
图5为如图4所示的运动机构在中间位置中的示意图,
图6为如图4所示的运动机构在另一中间位置中的示意图,
图7为如图4所示的运动机构在伸出位置中的示意图,
图8为门把手机构在埋置位置中的示意图,其中运动机构处于缩回位置中,以及
图9为门把手机构在使用位置中的示意图,其中运动机构处于伸出位置中。
彼此一致的部件在所有附图中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7示出针对门把手机构2的运动机构1,且图8和图9示出包含这种运动机构1的门把手机构2。运动机构1在图1中处于缩回位置中,在图2中处于中间位置中,并且在图3中处于伸出位置中。图4至图7为运动机构1的另一展示,其中所述运动机构在此情形下在图4中处于缩回位置中,在图5中处于中间位置中,在图6中处于另一中间位置中,并且在图7中处于伸出位置中。图8示出处于埋置位置中的门把手机构2,在该埋置位置中,运动机构1处于缩回位置中,且图9示出处于使用位置中的门把手机构,在该使用位置中,运动机构1处于伸出位置中。
门把手机构2特别是构建为门外把手机构。所述门把手机构是针对门、特别是针对车门设计。所述门把手机构包括可自埋置位置移入使用位置的门把手3。例如以电气方式,特别是借助在此未绘示的电动机来进行门把手3的运动。
通过操纵和/或接触门把手3来将门开启。在门把手3布置在使用位置中之后,在正常模式下进行此操作。亦即,使门把手3首先从埋置位置、特别是在门中的埋置位置移入特别是从门伸出的使用位置,在该使用位置中门把手易于触及,以便实施操纵和/或接触。
此外,例如在电源掉电或者因另一原因造成门把手3无法移入使用位置的情况下,例如可以设有针对应急模式的应急解锁。在此情形下例如可以采用以下方案:即使在门把手3处于埋置位置中的情况下,也能够对门把手进行相应的操纵和/或接触来将门开启。
门把手机构2还包括复位弹簧4,其特别是用于将门把手3从使用位置复位至埋置位置,或者至少对此复位进行协助。
为此,复位弹簧4是与门把手3耦合,例如直接地与门把手3耦合,或者如在此示出的示例那样,通过与门把手3连接的连接杆5在埋置位置中和在使用位置中与至少在此情形下固定的对配支承件G耦合,这例如直接进行,或者如在此示出的示例那样通过弹簧张紧杆6进行。举例而言,复位弹簧4的一个弹簧边脚4.1或至少一个弹簧边脚4.1是与门把手3耦合,或者如在此示出的示例那样与连接杆5耦合,特别是贴靠在其上,以及,复位弹簧4的另一弹簧边脚4.2或至少另一弹簧边脚4.2是与对配支承件G耦合,或者如在此示出的示例那样与弹簧张紧杆6耦合并且通过这个弹簧张紧杆至少在埋置位置中和在使用位置中与对配支承件G耦合,其中此另一弹簧边脚4.2贴靠在弹簧张紧杆6上,并且特别是按以下方式贴靠:通过连接杆5与弹簧张紧杆6的相对运动,沿一个方向将复位弹簧4递增式张紧,并且沿另一方向将复位弹簧递增式松弛。其中,复位弹簧4特别是用于连接杆5与弹簧张紧杆6的耦合、尤其弹性耦合,进而用于门把手3与弹簧张紧杆6的耦合、尤其弹性耦合,例如用以特别是在移入埋置位置期间实现防夹保护。
复位弹簧4特别是用于在移回埋置位置期间带动门把手3,更确切言之用于带动连接杆5并进而带动门把手3。为此,例如使弹簧张紧杆6运动,并且借助复位弹簧4的弹簧张力带动通过复位弹簧4与弹簧张紧杆6耦合的门把手3,更确切言之带动通过复位弹簧4与弹簧张紧杆6耦合的连接杆5,进而也带动门把手3。
复位弹簧4是在埋置位置与使用位置之间与对配支承件G去耦,以及/或者,在所述埋置位置中,对配支承件G处于缩回后的对配支承件位置中,且在所述使用位置中,对配支承件处于伸出后的对配支承件位置中,且在门把手3从埋置位置移入使用位置期间,所述对配支承件能够从缩回后的对配支承件位置进入伸出后的对配支承件位置,其中,在此情形下优选与门把手3和/或(在设有的情况下)与门把手的连接杆5在同一时间经过运动路径。
如图2和图5所示,特别是贴靠有复位弹簧4的弹簧张紧杆6,以及复位弹簧4自身是在埋置位置与使用位置之间与对配支承件G去耦,下文还将对此进行详细说明,其中优选使弹簧张紧杆6随门把手3且进而随复位弹簧4一起运动。
基于此解决方案,复位弹簧4不因门把手3从埋置位置移入使用位置而进一步张紧,而是对配支承件G和复位弹簧4的支撑在该对配支承件上的弹簧边脚4.2朝向使用位置运动,以及/或者,复位弹簧4不因在移入使用位置期间缺少的与对配支承件G的接触而进一步张紧,而是例如保持在其张紧状态下,或者例如略微地、但并非完全地松弛。这样便在使门把手3移入使用位置时避免对驱动器、特别是电动机造成额外的负荷,因为驱动器、特别是电动机仅需要使门把手3运动,而无需额外地将复位弹簧4张紧,即无需反向于复位弹簧4的弹簧效果做功,进而无需进行额外的弹力做功。这样一来,驱动器、特别是电动机具有较大的力储备,以及/或者,例如可以使用较小的驱动器、特别是电动机,从而实现结构空间方面的优点。在不采用此解决方案的情况下,复位弹簧4会在门把手3每次移入使用位置时额外地张紧,导致就驱动器而言发生不必要的损耗,以及导致驱动器和复位弹簧4的磨损增大,进而导致寿命缩短。通过所述解决方案避免上述情形、减小磨损和延长寿命。
图1至图9示出用于实现所述解决方案的一个可行实施例。在此,复位弹簧4是运动机构1的组成部分,所述运动机构特别是用于将门把手3从埋置位置移入使用位置以及移回。运动机构1包括连接杆5,其与门把手3、特别是与门把手3的末端区域(特别是以可偏转的方式)耦合,如图8和图9所示,以及包括弹簧张紧杆6、复位弹簧4和偏心单元7。图1至图7详细示出包含组件的运动机构1和运动机构1的作用原理,下文将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偏心单元7形成运动机构1的被驱动单元、特别是被电动机驱动的部分,并且又特别是对连接杆5进行驱动,从而使这个连接杆发生偏转,进而使门把手3移入使用位置。为此,所述偏心单元是可旋转地支承在例如门把手机构2的轴承架上。为此,所述偏心单元是固定地布置在驱动轴8上并且借助这个驱动轴8可旋转地支承在轴承架上,亦即,驱动轴8是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轴承架上。驱动轴8是与驱动器、特别是与电动机耦合,且偏心单元7通过这个驱动轴与驱动器、特别是与电动机耦合,这例如通过蜗轮蜗杆传动装置或者另一传动装置实现。
偏心单元7形成针对复位弹簧4的对配支承件G,所述复位弹簧是在埋置位置和使用位置中通过弹簧张紧杆6与偏心单元7耦合。偏心单元7布置在所述轴承架上,进而布置在门把手机构2的组成部分上,该组成部分是固定的,至少在门把手3处于埋置位置和使用位置中的情况下是固定的。借助这个轴承架,门把手机构2固定在或者能够固定在门上。
连接杆5和弹簧张紧杆6是以可围绕共同的偏转轴9偏转的方式支承,并且是可围绕这个偏转轴9相对彼此偏转。偏转轴9同样布置在轴承架中,进而相对轴承架固定。复位弹簧4是如此与连接杆5的弹簧抵靠区域10以及与弹簧张紧杆6的抵靠区域11耦合,特别是借助各一弹簧边脚4.1、4.2进行耦合,使得所述复位弹簧能够通过弹簧张紧杆6的弹簧抵靠区域11的朝向连接杆5的弹簧抵靠区域10的偏转运动松弛,并且能够通过反向的偏转运动张紧。如上文所述,复位弹簧4是在埋置位置和使用位置中通过弹簧张紧杆6与形成对配支承件G的偏心单元7耦合,故弹簧张紧杆6在此情形下是不可动的,并借此基于复位弹簧4的预紧例如也将连接杆5以及门把手3以不可动的方式保持。特别是在埋置位置中,借此例如防止门把手3格格作响。
所述经驱动轴8旋转式支承并且由驱动器、特别是电动机驱动的偏心单元7具有用于导引连接杆5的连接杆偏心曲线12和用于导引弹簧张紧杆6的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13。这些偏心曲线12、13是布置在两个不同的平面中,故偏心单元7具有两个交叠布置并且固定相连或一体成型的偏心轮,其分别具有偏心曲线12、13中的一个。
偏心曲线12、13是如此构建,使得通过偏心单元7的旋转(在图2、图5、图6和图8中通过第一运动箭头P1示出),运动机构1是可从缩回位置(在该位置中门把手3是定位在埋置位置中)进入伸出位置(在该位置中门把手3是定位在使用位置中),如图8借助阐释门把手3的运动的第二运动箭头P2所示,
-连接杆5与弹簧张紧杆6在缩回位置和伸出位置中是以使得复位弹簧4部分张紧的方式相对彼此定位,
-在偏心单元7的旋转运动期间,优选也在缩回位置和伸出位置中,连接杆5贴靠在连接杆偏心曲线12上,以及
-弹簧张紧杆6在缩回位置和伸出位置中特别是借助接触区段17贴靠在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13上,并且在这些位置之间与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13间隔一定距离。弹簧张紧杆6的接触区段17特别是与弹簧张紧杆6的弹簧抵靠区域11间隔一定距离,特别是相对于弹簧抵靠区域11布置在弹簧张紧杆6的另一端上。
故连接杆5是可借助连接杆偏心曲线12围绕偏转轴9从如图1和图4所示的连接杆起始位置(所述运动机构的缩回位置)偏转至如图3和图7所示的连接杆末尾位置,如在图2、图5、图6和图8中借助第三运动箭头P3所示。在运动机构1的缩回位置中,弹簧张紧杆6处于张紧杆起始位置(图1和图4)中,其中弹簧张紧杆6与连接杆5的弹簧抵靠区域11、10是相互间隔一定距离,使得复位弹簧4特别是如此预紧,即略微张紧,从而固定地贴靠在这两个弹簧抵靠区域11、10上,故不格格作响。这在图1和图4中通过相互间隔一定距离的弹簧抵靠区域10、11示出,在所述弹簧抵靠区域之间存在间隙。
在运动机构1的伸出位置中,弹簧张紧杆6处于张紧杆末尾位置(图3和图7)中,其中弹簧张紧杆6与连接杆5的弹簧抵靠区域11、10重新相互间隔一定距离,使得复位弹簧4特别是如此预紧,即略微张紧,从而固定地贴靠在这两个弹簧抵靠区域11、10上,故不格格作响。这在图3和图7中通过再次相互间隔一定距离的弹簧抵靠区域10、11示出,在所述弹簧抵靠区域之间存在间隙。
如图1和图3以及图4和图7所示,在张紧杆起始位置和张紧杆末尾位置中,弹簧张紧杆6均贴靠在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13上。在这之间,即在张紧杆起始位置与张紧杆末尾位置之间,进而在移入伸出位置期间且进而在门把手3移入使用位置期间,弹簧张紧杆6是与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13间隔一定距离,亦即,弹簧张紧杆不再贴靠在这个偏心曲线上,故而能够根据如图2以及图5和图6所示的第三运动箭头P3的方向围绕偏转轴9自由偏转,这些附图示出运动机构1的中间位置。
基于在那之前在弹簧张紧杆6与连接杆5之间预紧的复位弹簧4,弹簧张紧杆6的弹簧抵靠区域11在复位弹簧4的松弛下接近连接杆5的弹簧抵靠区域10,并且例如贴靠在这个弹簧抵靠区域上,如在图2以及图5和图6中结合弹簧张紧杆6与连接杆5的抵靠区域11、10之间的现经闭合的间隙所示,并且在此情形下因通过复位弹簧4连接而与连接杆5以及复位弹簧4一起偏转。进行此偏转,直至连接杆5到达连接杆末尾位置且弹簧张紧杆6重新贴靠在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13上,通过该偏心曲线,弹簧张紧杆移入其张紧杆末尾位置,使得弹簧抵靠区域10、11以将复位弹簧4重新预紧的方式重新相互间隔一定距离,如图3和图7所示。因此,在该运动期间,复位弹簧4与经偏心单元7形成的对配支承件G去耦并且不张紧,特别是不额外地张紧。
连接杆偏心曲线12是如此构建,使得连接杆5在缩回位置(图1和图4)中贴靠在第一连接杆抵靠区段12.1上,并且在伸出位置(图3和图7)中贴靠在连接杆偏心曲线12的第二连接杆抵靠区段12.2上,其中与第二连接杆抵靠区段12.2相比,第一连接杆抵靠区段12.1与驱动轴8的距离更小。第一连接杆抵靠区段12.1特别是具有连接杆偏心曲线12与驱动轴8的最小距离,以及,第二连接杆抵靠区段12.2具有连接杆偏心曲线12与驱动轴8的最大距离。这样便实现连接杆5的递增式运动、特别是偏转,进而使得门把手3递增式伸出至使用位置,通过对比图1和图3、对比图4和图7以及对比图8和图9可以看出这一点。通过偏心单元7的旋转,连接杆5沿连接杆偏心曲线12从其第一连接杆抵靠区段12.1滑动或者滚动至其第二连接杆抵靠区段12.2,并且因连接杆偏心曲线12的形状及其与驱动轴8的递增的距离而围绕偏转轴9递增式偏转,即从连接杆起始位置(在该位置中门把手3是设于埋置位置中)转入连接杆末尾位置(在该位置中门把手3是设于使用位置中),其中所述门把手借助以此方式运动的连接杆3从埋置位置移入使用位置。
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13是如此构建,使得弹簧张紧杆6在缩回位置中贴靠在第一弹簧张紧杆抵靠区段13.1上,并且在伸出位置中贴靠在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13的第二弹簧张紧杆抵靠区段13.2上。与第二弹簧张紧杆抵靠区段13.2相比,第一弹簧张紧杆抵靠区段13.1与驱动轴8的距离更大。第一弹簧张紧杆抵靠区段13.1特别是具有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13与驱动轴8的最大距离,以及,第二连接杆抵靠区段13.2具有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13与驱动轴8的最小距离。这样便确保:在张紧杆末尾位置中,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13贴靠在随连接杆5一起偏转的弹簧张紧杆6上。因此,在张紧杆起始位置中,即在运动机构1的缩回位置中且进而在门把手机构2以及门把手3的埋置位置中,如图1和图4所示,偏心单元7的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13的第一弹簧张紧杆抵靠区段13.1形成针对弹簧张紧杆7且进而针对复位弹簧4的对配支承件G,其中对配支承件G故而处于缩回后的对配支承件位置中,以及,在张紧杆末尾位置中,即在运动机构1的伸出位置中且进而在门把手机构2以及门把手3的使用位置中,如图4和图7所示,偏心单元7的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13的第二弹簧张紧杆抵靠区段13.2形成针对弹簧张紧杆6且进而针对复位弹簧4的对配支承件G,其中对配支承件G现通过偏心单元7的旋转而处于伸出后的对配支承件位置中。
弹簧张紧杆6优选具有供第一弹簧张紧杆抵靠区段13.1在偏心单元7的旋转运动期间穿过的凹口。借此实现偏心单元7的尽可能大的旋转运动,以便实现门把手3的尽可能大的运动路径。在图3和图7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第一弹簧张紧杆抵靠区段13.1穿过弹簧张紧杆6的这个凹口的方案,其中所述凹口在此处于弹簧张紧杆6的面向偏心单元7的背侧上。借此实现偏心单元7的例如360°的旋转,且借此特别是实现特别长的用于使连接杆5运动的连接杆偏心曲线12,故可例如以较小的作用力进行所述旋转。
在所示示例中,连接杆5具有用于在偏心单元7的连接杆偏心曲线12上滚动的滚轮14。借此实现连接杆5以及门把手3的低摩擦且低磨损的运动,故驱动单元、特别是电动机仅需要较小的作用力,并且实现长寿命。
如图8和图9所示,运动机构1、特别是连接杆5是与另一运动机构15耦合,所述另一运动机构与门把手3的另一末端区域耦合,特别是以可偏转的方式耦合。这样便能借助唯一一个驱动单元、例如借助唯一一个电动机使门把手3的两个末端区域运动,从而例如通过平行移动使门把手3从埋置位置移入使用位置,对比图8和图9可以看出这一点。为此,在运动机构1、特别是其连接杆5与所述另一运动机构15之间设有力传递杆16,且所述力传递杆与运动机构1、特别是其连接杆5以及所述另一运动机构15连接,使得这两个运动机构1、15相互耦合。
例如借助弹簧张紧杆6,特别是通过弹簧张紧杆的借助偏心单元7和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13实现的运动,特别是通过偏心单元7的与门把手3移入使用位置时相反的旋转,使得门把手3移入埋置位置。弹簧张紧杆6借此围绕偏转轴9转回,即沿与门把手3移入使用位置时相反的方向偏转。其中,复位弹簧4特别是用于带动门把手3,更确切言之用于带动连接杆5并进而带动门把手3。弹簧张紧杆6借助复位弹簧4的弹簧张力带动通过复位弹簧4与弹簧张紧杆6耦合的门把手3,更确切言之带动通过复位弹簧4与弹簧张紧杆6耦合的连接杆5,进而也带动门把手3,从而使门把手3移回埋置位置。
附图标记表
1 运动机构
2 门把手机构
3 门把手
4 复位弹簧
4.1,4.2 弹簧边脚
5 连接杆
6 弹簧张紧杆
7 偏心单元
8 驱动轴
9 偏转轴
10 连接杆弹簧抵靠区域
11 弹簧张紧杆弹簧抵靠区域
12 连接杆偏心曲线
12.1 第一连接杆抵靠区段
12.2 第二连接杆抵靠区段
13 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
13.1 第一弹簧张紧杆抵靠区段
13.2 第二弹簧张紧杆抵靠区段
14 滚轮
15 另一运动机构
16 力传递杆
17 接触区段
G 对配支承件
P1 第一运动箭头
P2 第二运动箭头
P3 第三运动箭头

Claims (17)

1.一种针对门、特别是针对车门的门把手机构(2),尤其是门外把手机构,包括可自埋置位置移入使用位置的门把手(3)和复位弹簧(4),其中所述复位弹簧(4)是与所述门把手(3)耦合并且在所述埋置位置中和在所述使用位置中与至少一个在该情形下固定的对配支承件(G)耦合,其中复位弹簧(4)是在埋置位置与使用位置之间与所述对配支承件(G)去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把手机构(2),
其中在所述埋置位置中,所述对配支承件(G)处于缩回后的对配支承件位置中,以及,在所述使用位置中,对配支承件处于伸出后的对配支承件位置中,以及,在所述门把手(3)从埋置位置移入使用位置期间,对配支承件是可从缩回后的对配支承件位置进入伸出后的对配支承件位置。
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门把手机构(2),
包括弹簧张紧杆(6)和偏心单元(7),其中所述复位弹簧(4)是与所述弹簧张紧杆(6)的弹簧抵靠区域(11)耦合,其中所述偏心单元(7)是可旋转地支承并且具有用于导引弹簧张紧杆(6)的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13),且其中所述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13)是如此构建,使得弹簧张紧杆(6)在所述门把手的埋置位置中和在门把手的使用位置中贴靠在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13)上,并在这些位置之间与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13)间隔一定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把手机构(2),
其中所述复位弹簧(4)是运动机构(1)的组成部分,所述运动机构特别是用于使所述门把手(3)从埋置位置移入使用位置和移回,所述运动机构包括与门把手(3)、特别是与门把手(3)的末端区域耦合、尤其可偏转地耦合的连接杆(5),所述弹簧张紧杆(6),所述复位弹簧(4)和所述偏心单元(7),其中所述连接杆(5)和所述弹簧张紧杆(6)是以可围绕共同的偏转轴(9)偏转的方式支承,并且是可围绕此偏转轴(9)相对彼此偏转,其中所述复位弹簧(4)是如此地与连接杆(5)的弹簧抵靠区域(10)以及与弹簧张紧杆(6)的弹簧抵靠区域(11)耦合,使得复位弹簧能够因弹簧张紧杆(6)的弹簧抵靠区域(11)朝向连接杆(5)的弹簧抵靠区域(10)的偏转运动而松弛,并且能够因反向的偏转运动而张紧,其中所述偏心单元(7)是可旋转地支承,并且具有用于导引连接杆(5)的连接杆偏心曲线(12)和用于导引弹簧张紧杆(6)的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13),且其中所述偏心曲线(12,13)是如此构建,使得
通过偏心单元(7)的旋转,所述运动机构(1)能够从缩回位置进入伸出位置,在所述缩回位置中门把手(3)是定位在埋置位置中,在所述伸出位置中门把手(3)是定位在使用位置中,
连接杆(5)与弹簧张紧杆(6)在缩回位置和伸出位置中是以使得复位弹簧(4)部分张紧的方式相对彼此定位,
连接杆(5)在偏心单元(7)的旋转运动期间贴靠在连接杆偏心曲线(12)上,以及
弹簧张紧杆(6)在缩回位置和伸出位置中贴靠在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13)上,并且在这些位置之间与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13)间隔一定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门把手机构(2),
其中所述偏心单元(7)和/或所述偏转轴(9)是布置在轴承座上。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门把手机构(2),
其中所述偏心单元(7)是固定地布置在驱动轴(8)上或者与所述驱动轴一体成型,并且是可通过驱动轴(8)的旋转而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把手机构(2),
其中所述偏心单元(7)是通过所述驱动轴(8)布置在所述轴承座上,所述驱动轴是可旋转地支承在轴承座中。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门把手机构(2),
其中所述运动机构(1)、特别是所述连接杆(5)是与另一运动机构(15)耦合,所述另一运动机构与所述门把手(3)的另一末端区域耦合,特别是以可偏转的方式耦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门把手机构(2),
其中在所述运动机构(1)、特别是其连接杆(5)与所述另一运动机构(15)之间设有力传递杆(16)。
10.一种针对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门把手机构(2)的运动机构(1),包括所述用于与门把手(3)连接的连接杆(5)、所述弹簧张紧杆(6)、所述复位弹簧(4)和所述偏心单元(7),其中所述连接杆(5)和所述弹簧张紧杆(6)是以可围绕所述共同的偏转轴(9)偏转的方式支承,并且是可围绕此偏转轴(9)相对彼此偏转,其中所述复位弹簧(4)是如此地与连接杆(5)的弹簧抵靠区域(10)以及与弹簧张紧杆(6)的弹簧抵靠区域(11)耦合,使得复位弹簧能够因弹簧张紧杆(6)的弹簧抵靠区域(11)朝向连接杆(5)的弹簧抵靠区域(10)的偏转运动而松弛,并且能够因反向的偏转运动而张紧,其中所述偏心单元(7)是可旋转地支承,并且具有用于导引连接杆(5)的连接杆偏心曲线(12)和用于导引弹簧张紧杆(6)的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13),且其中所述偏心曲线(12,13)是如此构建,使得
通过偏心单元(7)的旋转,所述运动机构(1)能够从缩回位置进入伸出位置,
连接杆(5)与弹簧张紧杆(6)在缩回位置和伸出位置中是以使得复位弹簧(4)部分张紧的方式相对彼此定位,
连接杆(5)在偏心单元(7)的旋转运动期间贴靠在连接杆偏心曲线(12)上,以及
弹簧张紧杆(6)在缩回位置和伸出位置中贴靠在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13)上,并且在这些位置之间与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13)间隔一定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运动机构(1),
其中所述连接杆偏心曲线(12)是如此构建,使得所述连接杆(7)在缩回位置中贴靠在第一连接杆抵靠区段(12.1)上,并且在伸出位置中贴靠在连接杆偏心曲线(12)的第二连接杆抵靠区段(12.2)上,其中与所述第二连接杆抵靠区段(12.2)相比,所述第一连接杆抵靠区段(12.1)与所述驱动轴(8)的距离特别是更小,其中特定言之,第一连接杆抵靠区段(12.1)具有连接杆偏心曲线(12)与驱动轴(8)的最小距离,且第二连接杆抵靠区段(12.2)具有连接杆偏心曲线(12)与驱动轴(8)的最大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运动机构(1),
其中所述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13)是如此构建,使得所述弹簧张紧杆(6)在缩回位置中贴靠在第一弹簧张紧杆抵靠区段(13.1)上,并且在伸出位置中贴靠在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13)的第二弹簧张紧杆抵靠区段(13.2)上,其中与所述第二弹簧张紧杆抵靠区段(13.2)相比,所述第一弹簧张紧杆抵靠区段(13.1)与所述驱动轴(8)的距离特别是更大,其中特定言之,第一弹簧张紧杆抵靠区段(13.1)具有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13)与驱动轴(8)的最大距离,且第二连接杆抵靠区段(13.2)具有弹簧张紧杆偏心曲线(13)与驱动轴(8)的最小距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运动机构,
其中所述弹簧张紧杆(6)具有供所述第一弹簧张紧杆抵靠区段(13.1)在所述偏心单元(7)的旋转运动期间穿过的凹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运动机构(1),
其中所述连接杆(5)具有用于在所述偏心单元(7)的连接杆偏心曲线(12)上滚动的滚轮(14)。
15.根据权利要求10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运动机构(1),
其中设有用于使所述偏心单元(7)旋转的电动机。
16.根据权利要求10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运动机构(1),
其中所述偏心单元(7)是固定地布置在所述驱动轴(8)上或者与所述驱动轴一体成型,并且是可通过驱动轴(8)的旋转而旋转。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运动机构(1),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是与所述驱动轴(8)耦合,特别是通过传动装置,尤其通过蜗轮蜗杆传动装置、冠形齿轮传动装置、锥齿轮传动装置或者齿轮传动装置实现。
CN202010288606.5A 2019-05-02 2020-04-14 运动机构和门把手机构 Active CN1118778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9206293.8A DE102019206293A1 (de) 2019-05-02 2019-05-02 Bewegungsanordnung und Türgriffanordnung
DE102019206293.8 2019-05-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77892A true CN111877892A (zh) 2020-11-03
CN111877892B CN111877892B (zh) 2022-05-27

Family

ID=70289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88606.5A Active CN111877892B (zh) 2019-05-02 2020-04-14 运动机构和门把手机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2) EP4006275B1 (zh)
CN (1) CN111877892B (zh)
DE (1) DE1020192062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1209082A1 (de) 2021-05-12 2022-11-17 Witte Automotive Gmbh Türgriffanordnung und Fahrzeugtü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49348A (zh) * 2013-11-18 2016-08-10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包括部件特别是门把手和部件的致动装置的***
CN106837025A (zh) * 2012-06-15 2017-06-13 百乐仕株式会社 开闭体的锁止装置
CN107371372A (zh) * 2015-03-25 2017-11-21 捷豹路虎有限公司 可伸缩手柄装置
WO2018210903A1 (fr) * 2017-05-16 2018-11-22 U-Shin Italia S.P.A. Commande de poignée affleurante
CN109312584A (zh) * 2016-07-11 2019-02-05 胡夫·许尔斯贝克和福斯特有限及两合公司 具有表面平齐的把手的把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002963C1 (en) * 1990-02-01 1991-07-11 Mercedes-Benz Aktiengesellschaft, 7000 Stuttgart, De Vehicle door handle grip - has handle movement controlled by individual swivel levers used to hinge it
WO2016113339A1 (de) * 2015-01-16 2016-07-21 Bos Gmbh & Co. Kg Kraftfahrzeugtür und türgriffsystem hierfür
DE102016217647A1 (de) * 2016-09-15 2018-03-15 Bos Gmbh & Co. Kg Türgriffsystem für eine Fahrzeugtür
DE102017010196B3 (de) * 2017-10-30 2019-04-25 Daimler Ag Griffvorrichtung für eine Kraftfahrzeugtü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37025A (zh) * 2012-06-15 2017-06-13 百乐仕株式会社 开闭体的锁止装置
CN105849348A (zh) * 2013-11-18 2016-08-10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包括部件特别是门把手和部件的致动装置的***
CN107371372A (zh) * 2015-03-25 2017-11-21 捷豹路虎有限公司 可伸缩手柄装置
CN109312584A (zh) * 2016-07-11 2019-02-05 胡夫·许尔斯贝克和福斯特有限及两合公司 具有表面平齐的把手的把手装置
WO2018210903A1 (fr) * 2017-05-16 2018-11-22 U-Shin Italia S.P.A. Commande de poignée affleurant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77892B (zh) 2022-05-27
DE102019206293A1 (de) 2020-11-05
EP3734003A1 (de) 2020-11-04
EP4006275A1 (de) 2022-06-01
EP4006275B1 (de) 2023-07-12
EP3734003B1 (de) 2022-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74393B2 (en) Motor vehicle lock
JP2750305B2 (ja) 自動車ドアロック
US8727398B2 (en) Motor vehicle lock
US5907199A (en) Electric motor providing multi-directional output
US5844382A (en) Motion transmitting apparatus for use with an automotive vehicle multi-functional apparatus
EP0841455A1 (en) Power door operator having rotary drive and drive operated direct panel lock
US5004280A (en) Variable power drive for sliding door
JP3987431B2 (ja) 自動車用ウインドウ昇降アーム
KR19990008154A (ko) 간헐운동메카니즘을 사용하는 다기능 장치
CN111877892B (zh) 运动机构和门把手机构
US7810280B2 (en) Automatic opening/clos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US20050218670A1 (en) Striker driving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lock
US5924324A (en) Movable gear drive windshield wiper
ATE339574T1 (de) Schloss für türen oder klappen an fahrzeugen
CN1481312A (zh) 铰接致动器
JPH09158563A (ja)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US11078694B2 (en) Motor vehicle door lock
GB2309261A (en) Powered drive moving door and operating door lock
US5724198A (en) Retractable rear under view mirror device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US5979255A (en) Intermittent rotary motion mechanism for use in an automotive vehicle
CN115667651A (zh) 用于机动车技术应用的驱动单元
CN103415669B (zh) 用于车门锁定***的控制设备
US11939805B2 (en) Door drive for a motor vehicle door or motor vehicle flap
CN115199160B (zh) 一种逃生门窗组件及具有其的汽车
CN110541635A (zh) 机动车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