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17590B - 一种储能变换器及其缓启开关粘连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储能变换器及其缓启开关粘连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17590B
CN111817590B CN202010717756.3A CN202010717756A CN111817590B CN 111817590 B CN111817590 B CN 111817590B CN 202010717756 A CN202010717756 A CN 202010717756A CN 111817590 B CN111817590 B CN 1118175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storage converter
circuit
switch
controll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1775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17590A (zh
Inventor
方伟
申智
汪昌友
陈强云
刘亮
董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1775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175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175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175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175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175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9/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currents or voltages or for indicating presence or sign thereof
    • G01R19/0084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currents or voltages or for indicating presence or sign thereof measuring voltage onl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27Testing of circuit interrupters, switches or circuit-break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6Means for starting or stopping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2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 H02J2300/24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储能变换器及其缓启开关粘连检测方法,该储能变换器中,其主电路的直流侧设置有缓启单元;该缓启单元中,其缓启电路设置于直流侧的正极,以实现所述储能变换器的缓启功能和启动之后的缓启旁路功能;其可控切断电路设置于直流侧的负极,从而在光伏储能***中PV源、电池组与储能变换器共地的情况下,能够切断储能变换器中负半母线电容的充电回路,进而避免储能变换器电池侧的母线电容发生偏压,提高储能变换器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储能变换器及其缓启开关粘连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储能变换器及其缓启开关粘连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储能变换器的电池侧通过相应的负荷开关与电池组相连;而该电池组相当于无缓启特性的恒压源,所以为了防止电池组投切瞬间的冲击电流对直流回路器件的损坏,常需要在母线电容前加上缓启电路,从而起到保护直流回路的作用。常见的直流缓启电路示意图如图1所示,BAT+为电池组的正极,BAT-为电池组的负极,EMI为电磁干扰滤波器,其内部包括共模电感。
应用有该直流缓启电路的光伏储能***结构如图2所示,该方案存在一个问题,当其PV源、电池组BAT与储能变换器共地时,电路中将产生高压侧滤波电容给负半母线电容充电的充电回路(如图2中的粗线所示),使得储能变换器电池侧的母线电容发生偏压,进而降低储能变换器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变换器及其缓启开关粘连检测方法,用于避免光伏储能***中PV源、电池组与储能变换器共地时,储能变换器电池侧的母线电容发生偏压,进而提高储能变换器的稳定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储能变换器,其主电路的直流侧设置有缓启单元,所述缓启单元包括:缓启电路和可控切断电路;其中:
所述缓启电路设置于所述直流侧的正极,用于实现所述储能变换器的缓启功能和启动之后的缓启旁路功能;
所述可控切断电路设置于所述直流侧的负极,用于在光伏储能***中PV源、电池组与所述储能变换器共地的情况下,切断所述储能变换器中负半母线电容的充电回路。
可选的,所述可控切断电路,包括:可控开关。
可选的,所述缓启电路,包括:缓冲电路和可控开关;
所述缓冲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可控开关的一端相连,作为所述缓启电路的输入端;
所述缓冲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可控开关的另一端相连,作为所述缓启电路的输出端。
可选的,所述可控开关为接触器。
可选的,所述可控切断电路,还包括:缓冲电路;
所述缓冲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可控开关的一端相连,作为所述可控切断电路的输入端;
所述缓冲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可控开关的另一端相连,作为所述可控切断电路的输出端。
可选的,所述缓冲电路包括:二极管和电阻;
所述二极管与所述电阻串联连接;
所述二极管的方向与所述缓冲电路中输入端指向输出端的方向一致。
可选的,所述缓冲电路还包括:开关管;
所述开关管、所述二极管与所述电阻串联连接;
所述开关管为带反并联二极管的晶体管,且所述反并联二极管的方向与所述二极管的方向相反。
可选的,所述直流侧,包括电池侧和PV侧;且所述电池侧和所述PV侧均设置有相应的所述缓启单元。
本发明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储能变换器的缓启开关粘连检测方法,应用于本发明第一方面相应的储能变换器中的控制器,所述缓启开关粘连检测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储能变换器内缓启单元中的两个开关管均吸合、两个可控开关均断开,直至直流母线电容的电压满足预设条件;
控制所述缓启单元内的一个可控开关吸合、两个开关管均断开,判断所述直流母线电容的电压是否处于下降状态;
若是,则判定所述缓启单元内的另一个可控开关正常,否则判定该可控开关粘连;
重复上述步骤,以实现对所述缓启单元内两个可控开关的粘连检测。
可选的,所述预设条件为:所述直流母线电容的电压达到预设电压值。
可选的,所述控制所述储能变换器内缓启单元中的两个开关管均吸合、两个可控开关均断开,直至直流母线电容的电压满足预设条件,包括:
控制所述储能变换器内缓启单元中的两个开关管均吸合、两个可控开关均断开,并在第一预设时间后,判断所述直至直流母线电容的电压,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电压值;
若是,则判定所述直流母线电容的电压满足预设条件,否则判定所述直流母线电容的电压不满足预设条件。
可选的,控制所述缓启单元内的一个可控开关吸合、两个开关管均断开,判断所述直流母线电容的电压是否处于下降状态,包括:
控制所述缓启单元内的一个所述可控开关吸合;
在第二预设时间后,控制两个所述开关管均断开;
判断所述直流母线电容的电压是否处于下降状态。
可选的,所述实现对所述缓启单元内两个可控开关的粘连检测的顺序为:
先实现对正极线路上可控开关的粘连检测;
再实现对负极线路上可控开关的粘连检测。
可选的,在控制所述储能变换器内缓启单元中的两个开关管均吸合、两个可控开关均断开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直流母线电容的电压不满足预设条件的持续时间大于等于第三预设时间,则判定所述储能变换器存在缓启故障。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储能变换器,其主电路的直流侧设置有缓启单元;该缓启单元中,其缓启电路设置于直流侧的正极,以实现所述储能变换器的缓启功能和启动之后的缓启旁路功能;其可控切断电路设置于直流侧的负极,从而在光伏储能***中PV源、电池组与储能变换器共地的情况下,能够切断储能变换器中负半母线电容的充电回路,进而避免储能变换器电池侧的母线电容发生偏压,提高储能变换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直流缓启电路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提供的应用有直流缓启电路的光伏储能***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能变换器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储能变换器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能变换器的缓启开关粘连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能变换器,用于解决现有的直流缓启电路的中,当其PV源、电池组BAT与储能变换器共地时,电路中将产生高压侧滤波电容给负半母线电容充电的充电回路,使得储能变换器电池侧的母线电容发生偏压,进而降低储能变换器的稳定性的问题。
参见图3,该储能变换器,包括:EMI滤波器、主电路30和控制器及检测设备(图中未展示);并且,其主电路30的直流侧还设置有缓启单元,该缓启单元包括:缓启电路10和可控切断电路20;其中:
缓启电路10设置于主电路30的直流侧的正极,以实现该储能变换器的缓启功能和启动之后的缓启旁路功能;具体的,主电路30的直流侧的正极与缓启电路10的输出端相连,缓启电路10的输入端依次通过EMI滤波器的正极支路和负荷开关K1,与电源正极(如图3中所示的电池组的正极BAT+)相连。
可控切断电路20设置于主电路30的直流侧的负极,以在光伏储能***中PV源、电池组与储能变换器共地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可控切断电路30切断储能变换器中负半母线电容的充电回路;具体的,主电路30的直流侧的负极与可控切断电路20的输入端相连,可控切断电路20的输出端依次通过EMI滤波器的负极支路和负荷开关K2,与电源负极(如图3中所示的电池组的正极BAT-)相连。
实际应用中,该电源可以是电池组,也可以是PV源;相应的,该主电路30的直流侧可以是电池侧和/或PV侧,电池侧与电池组有连接关系,PV侧与PV源有连接关系;若该主电路30为DCDC变换电路,则其两个直流侧分别为电池侧和PV侧,且两者均设置有相应的缓启单元;若该主电路30为DCAC变换电路,则其直流侧可以为电池侧和PV侧中的任意一种,且其直流侧设置有相应的缓启单元。
对于电池侧,具体的,参见图3,主电路30的电池侧的正极与缓启电路10的输出端相连;缓启电路10的输入端依次通过EMI滤波器的正极支路和负荷开关K1,与电池组的正极BAT+相连;主电路30的电池侧的负极与可控切断电路20的输入端相连;可控切断电路20的输出端依次通过EMI滤波器的负极支路和负荷开关K2,与电池组的负极BAT-相连。
对于PV侧,具体的,参见图4,主电路30的PV侧的正极与缓启电路10的输出端相连;缓启电路10的输入端依次通过EMI滤波器的正极支路和负荷开关K1,与PV源的正极相连;主电路30的PV侧的负极与可控切断电路20的输入端相连;可控切断电路20的输出端依次通过EMI滤波器的负极支路和负荷开关K2,与PV源的负极PV-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图3和图4中的EMI滤波器具体可以为共模电感,但并不仅限于此,视实际情况而定即可,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主电路30的直流侧设置缓启单元,从而在光伏储能***中PV源、电池组与储能变换器共地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可控切断电路30切断储能变换器中负半母线电容的充电回路,进而避免储能变换器电池侧的母线电容发生偏压,提高储能变换器的稳定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可选的,该缓启电路10包括缓冲电路11和可控开关KM1。该可控开关KM1可以是接触器,也可以是继电器;优选为接触器,具体的,在可控开关KM1为接触器时,当正常运行中储能变换器的负荷开关突然发生跳脱,就会产生强拉弧现象,又因为储能变换器的双向性,即电池组既可以充电也可以放电,而接触器可以具有双极性灭弧功能,进而避免产生拉弧现象,提高电路的安全性,若采用继电器则不能避免拉弧现象,因此优选接触器。
该缓启电路10内部,缓冲电路11的输入端与可控开关KM1的一端相连,作为缓启电路10的输入端;缓冲电路11的输出端与可控开关KM1的另一端相连,作为缓启电路10的输出端。
在实际应用中,该缓冲电路11包括:二极管D1与电阻R1;其中:二极管D1与电阻R1串联连接;二极管D1的方向与缓冲电路11中输入端指向输出端的方向一致。
具体的,电阻R1的一端与可控开关KM1的一端相连,连接点作为缓启电路10的输出端、与主电路30的直流侧的正极相连;电阻R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阴极相连,二极管D1的阳极与可控开关KM1的另一端相连,连接点作为缓启电路10的输入端、通过EMI滤波器的正极支路和负荷开关K1与电源(PV源或电池组)的正极相连;
或者,二极管D1的阴极与可控开关KM1的一端相连,连接点作为缓启电路10的输出端、与主电路30的直流侧的正极相连;二极管D1的阳极与电阻R1的一端相连,电阻R1的另一端与可控开关KM1的另一端相连,连接点作为缓启电路10的输入端、通过EMI滤波器的正极支路和负荷开关K1与电源(PV源或电池组)的正极相连。
二极管D1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反向冲击电流;电阻R1的作用是在母线电压突变,如电池组/PV源投切、母线短路时,用来限流;可控开关KM1主要用来在正常工作时屏蔽缓启电阻R1。通过该缓冲电路11,可以避免在母线电压突变,如电池组/PV源投切、母线短路时,产生过冲的问题,提高储能变换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可选的,该可控切断电路20包括:可控开关KM2,并且,该可控开关KM2也优选为接触器。需要说明的是,该可控切断电路20中的可控开关KM2和缓启电路10中的可控开关KM1的类型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该可控切断电路20还可以包括:缓冲电路21,也即,该可控切断电路20包括:可控开关KM2和缓冲电路21。该缓冲电路21的输入端与可控开关KM2的一端相连,作为可控切断电路20的输入端;缓冲电路21的输出端与可控开关KM2的另一端相连,作为可控切断电路20的输出端。
在实际应用中,该缓冲电路21包括:二极管D2与电阻R2;其中:二极管D2与电阻R2串联连接;二极管D2的方向与缓冲电路21的输入端指向输出端的方向一致。具体的,电阻R2的一端与可控开关KM2的一端相连,连接点作为可控切断电路20的输入端、与主电路30的直流侧的负极相连;电阻R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阳极相连,二极管D2的阴极与可控开关KM2的另一端相连,连接点作为可控切断电路20的输出端、通过EMI滤波器的负极支路和负荷开关K2与电源(PV源或电池组)的负极相连;
或者,二极管D2的阳极与可控开关KM2的一端相连,连接点作为可控切断电路20的输入端、与主电路30的直流侧的负极相连;二极管D2的阴极与电阻R2的一端相连,电阻R2的另一端与可控开关KM2的另一端相连,连接点作为可控切断电路20的输出端、通过EMI滤波器的负极支路和负荷开关K2与电源(PV源或电池组)的负极相连。
也即,该可控切断电路20不仅可以切断储能变换器中负半母线电容的充电回路、避免直流侧母线电容的偏压,同时也具备缓启功能和双极性灭弧功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优选的,该缓冲电路11和缓冲电路21中均还设置有相应的开关管,也即:缓冲电路11还包括:开关管Q1;缓冲电路21还可以包括:开关管Q2。该开关管Q1和开关管Q2均可以是带反偏二极管的MOS管或者其他晶体管,其具体选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缓冲电路11中,开关管Q1、二极管D1与电阻R1串联连接;开关管Q1、二极管D1与电阻R1之间的顺序可以是任意的,例如:电阻R1的一端与可控开关KM1的一端相连,连接点作为缓启电路10的输出端、与主电路30的直流侧的正极相连;电阻R1的另一端与开关管Q1的一端相连;开关管Q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阴极相连,二极管D1的阳极与可控开关KM1的另一端相连,连接点作为缓启电路10的输入端、通过EMI滤波器的正极支路和负荷开关K1与电源(PV源或电池组)的正极相连(如图3或图4所示)。开关管Q1、二极管D1与电阻R1之间的其他顺序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只要开关管Q1内的反并联二极管的方向与二极管D1的方向相反即可,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缓冲电路21中,开关管Q2、二极管D2与电阻R2串联连接;开关管Q2、二极管D2与电阻R2之间的顺序可以是任意的,例如:电阻R2的一端与可控开关KM2的一端相连,连接点作为可控切断电路20的输入端、与主电路30的直流侧的负极相连;电阻R2的另一端与开关管Q2的一端相连;开关管Q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阳极相连;二极管D2的阴极与可控开关KM2的另一端相连,连接点作为可控切断电路20的输出端、通过EMI滤波器的负极支路和负荷开关K2与电源(PV源或电池组)的负极相连(如图3或图4所示)。开关管Q2、二极管D2与电阻R2之间的其他顺序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只要开关管Q2内的反并联二极管的方向与二极管D2的方向相反即可,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中,缓冲电路能够有效防止由可控开关投切引起的过冲,提高储能变换器的稳定性、安全性;另外,还可以通过对于两个开关管和两个可控开关的有序通断控制,以及,相应的电压检测,来实现对于两个可控开关的粘连检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能变换器的缓启开关粘连检测方法,应用于相应的储能变换器中的控制器,该储能变换器的具体结构和工作过程,详情参见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参见图5,储能变换器的缓启开关粘连检测方法,包括:
S101、控制储能变换器内缓启单元中的两个开关管均吸合、两个可控开关均断开,直至直流母线电容的电压满足预设条件。
该预设条件可以为:直流母线电容的电压达到预设电压值,如150V。需要说明的是,该预设电压值小于该缓启单元所连接的电源的电压;如图3所示,预设电压值小于电池组的电压;如图4所示,预设电压值小于PV源的电压。该预设电压值的最大取值为:电源的电压减去缓启单元中两个电阻分压的差值;以图3为例进行说明,Umax=UE-UR1-UR2,其中Umax为预设电压值的最大取值,UE为电池组的电压,UR1为电阻R1上的分压,UR2为电阻上R2的分压。
在实际应用中,本步骤S101的具体过程为:控制储能变换器内缓启单元中的两个开关管均吸合、两个可控开关均断开,并在第一预设时间后,判断直至直流母线电容的电压,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电压值;若是,则判定直流母线电容的电压满足预设条件,否则判定直流母线电容的电压不满足预设条件。
第一预设时间可以为7S,以使各个电阻耗能处于稳定状态,进而避免由于电阻耗能的问题导致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提高检测的准确性。该第一预设时间也可以为其他值,在此不再一一赘述,视实际情况而定即可,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在直流母线电容的电压满足预设条件后,执行步骤S102。
在步骤S101所涉及的控制储能变换器内缓启单元中的两个开关管均吸合、两个可控开关均断开之后,还包括:若直流母线电容的电压不满足预设条件,且持续时间大于等于第三预设时间,则判定储能变换器存在缓启故障。
该第三预设时间可以是180S,其具体取值在不做具体限定,视实际情况而定即可,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S102、控制缓启单元内的一个可控开关吸合、两个开关管均断开,判断直流母线电容的电压是否处于下降状态。
在实际应用中,步骤S102的具体过程为:控制缓启单元内的一个可控开关吸合;在第二预设时间后,控制两个开关管均断开;判断直流母线电容的电压是否大于下降状态;若是,则判定缓启单元内的另一个可控开关正常,否则判定该可控开关粘连。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预设时间可以是4S,等待第二预设时间再控制两个开关管断开,是为了让母线电容的电压继续上升一个电阻的压差。因为缓冲电路上有电阻,所以在一个可控开关吸合之后缓冲电路被短路,母线电容的电压会上升一个电阻的压差,如果不等待第二预设时间,或者等待的时间小于第二预设时间,就控制两个开关管断开,则在另一个可控开关未粘连的情况下,母线电容也会放电,其电压也会变小;相应可控开关粘连的情况下,母线电容会继续被充电,也即母线电容的电压会变大,进而不等待第二预设时间会造成检测不准确的问题;所以,需要等待第二预设时间之后,即母线电容的电压上升一个电阻的压差之后,再控制两个开关管均断开,进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若直流母线电容的电压不处于下降状态,则执行步骤S103;而若直流母线电容的电压处于下降状态,则执行步骤S104。
S103、判定缓启单元内的另一个可控开关粘连。
具体的,若步骤S102中,控制正极线路上缓启电路中的可控开关吸合,则本步骤S103中判定负极线路上可控切断电路中的可控开关粘连;若步骤S102中,控制负极线路上可控切断电路中的可控开关吸合,则本步骤S103中判定正极线路上缓启电路中的可控开关粘连。
S104、判定缓启单元内的另一个可控开关正常。
具体的,若步骤S102中,控制正极线路上缓启电路中的可控开关吸合,则本步骤S104中判定负极线路上可控切断电路中的可控开关正常;若步骤S102中,控制负极线路上可控切断电路中的可控开关吸合,则本步骤S104中判定正极线路上缓启电路中的可控开关正常。
在步骤S103和步骤S104之后均返回执行步骤S102,以实现对缓启单元内两个可控开关的粘连检测。
在实际应用中,实现对缓启单元内两个可控开关的粘连检测的顺序可以为:先实现对正极线路上可控开关的粘连检测,再实现对负极线路上可控开关的粘连检测,即先实现对缓启电路中可控开关的粘连检测,再实现对可控切断电路中可控开关的粘连检测。也可以为:先实现对负极线路上可控开关的粘连检测,再实现对正极线路上可控开关的粘连检测,即先实现对可控切断电路中可控开关的粘连检测,再实现对缓启电路中可控开关的粘连检测。其具体顺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视实际情况而定即可,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母线电容的电压来判断可控开关是否存在粘连,检使得判断简单、可行强,提高粘连检测的准确性,提高***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不同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中记载的特征可以相互替换或者组合,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或***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及***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储能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其主电路的直流侧设置有缓启单元,所述缓启单元包括:缓启电路和可控切断电路;其中:
所述缓启电路设置于所述直流侧的正极,用于实现所述储能变换器的缓启功能和启动之后的缓启旁路功能;并通过对于所述缓启电路内的开关管和可控开关的有序通断控制,以及,相应的电压检测,来实现对于所述缓启电路的可控开关的粘连检测;
所述可控切断电路设置于所述直流侧的负极,用于在光伏储能***中PV源、电池组与所述储能变换器共地的情况下,切断所述储能变换器中负半母线电容的充电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切断电路,包括:可控开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启电路,包括:缓冲电路和可控开关;
所述缓冲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可控开关的一端相连,作为所述缓启电路的输入端;
所述缓冲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可控开关的另一端相连,作为所述缓启电路的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储能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开关为接触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切断电路,还包括:缓冲电路;
所述缓冲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可控开关的一端相连,作为所述可控切断电路的输入端;
所述缓冲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可控开关的另一端相连,作为所述可控切断电路的输出端。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储能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电路包括:二极管和电阻;
所述二极管与所述电阻串联连接;
所述二极管的方向与所述缓冲电路中输入端指向输出端的方向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电路还包括:开关管;
所述开关管、所述二极管与所述电阻串联连接;
所述开关管为带反并联二极管的晶体管,且所述反并联二极管的方向与所述二极管的方向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侧,包括电池侧和PV侧;且所述电池侧和所述PV侧均设置有相应的所述缓启单元。
9.一种储能变换器的缓启开关粘连检测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7所述储能变换器中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启开关粘连检测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储能变换器内缓启单元中的两个开关管均吸合、两个可控开关均断开,直至直流母线电容的电压满足预设条件;
控制所述缓启单元内的一个可控开关吸合、两个开关管均断开,判断所述直流母线电容的电压是否处于下降状态;
若是,则判定所述缓启单元内的另一个可控开关正常,否则判定该可控开关粘连;
重复上述步骤,以实现对所述缓启单元内两个可控开关的粘连检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变换器的缓启开关粘连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为:所述直流母线电容的电压达到预设电压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储能变换器的缓启开关粘连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储能变换器内缓启单元中的两个开关管均吸合、两个可控开关均断开,直至直流母线电容的电压满足预设条件,包括:
控制所述储能变换器内缓启单元中的两个开关管均吸合、两个可控开关均断开,并在第一预设时间后,判断所述直至直流母线电容的电压,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电压值;
若是,则判定所述直流母线电容的电压满足预设条件,否则判定所述直流母线电容的电压不满足预设条件。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变换器的缓启开关粘连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缓启单元内的一个可控开关吸合、两个开关管均断开,判断所述直流母线电容的电压是否处于下降状态,包括:
控制所述缓启单元内的一个所述可控开关吸合;
在第二预设时间后,控制两个所述开关管均断开;
判断所述直流母线电容的电压是否处于下降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变换器的缓启开关粘连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现对所述缓启单元内两个可控开关的粘连检测的顺序为:
先实现对正极线路上可控开关的粘连检测;
再实现对负极线路上可控开关的粘连检测。
14.根据权利要求9-13任一所述的储能变换器的缓启开关粘连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所述储能变换器内缓启单元中的两个开关管均吸合、两个可控开关均断开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直流母线电容的电压不满足预设条件的持续时间大于等于第三预设时间,则判定所述储能变换器存在缓启故障。
CN202010717756.3A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储能变换器及其缓启开关粘连检测方法 Active CN1118175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17756.3A CN111817590B (zh)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储能变换器及其缓启开关粘连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17756.3A CN111817590B (zh)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储能变换器及其缓启开关粘连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17590A CN111817590A (zh) 2020-10-23
CN111817590B true CN111817590B (zh) 2021-12-10

Family

ID=72862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17756.3A Active CN111817590B (zh)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储能变换器及其缓启开关粘连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175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38146B (zh) * 2021-05-12 2022-05-24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逆变器***的中线继电器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3629821B (zh) * 2021-09-02 2024-04-12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及其控制方法
CN114825551A (zh) * 2022-05-24 2022-07-29 珠海科创电力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交直流双向启动pcs控制方法
CN116742679A (zh) * 2023-08-10 2023-09-12 上海百竹成航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反向启动储能***及反向启动方法
CN117214690B (zh) * 2023-11-08 2024-04-09 深圳市首航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继电器粘连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及储能***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29325A (zh) * 2016-06-15 2016-09-0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及继电器粘连检测方法
CN109633378A (zh) * 2018-12-28 2019-04-16 深圳市英威腾电动汽车驱动技术有限公司 高压配电电路以及开关粘连检测方法
CN109782159A (zh) * 2019-02-25 2019-05-2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压检测电路及其检测方法
CN109884525A (zh) * 2017-12-01 2019-06-14 微宏动力***(湖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组接触器粘连检测装置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8098B (zh) * 2014-11-24 2018-05-22 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 上电缓冲电路及电动车电机控制***
DE102016102417B4 (de) * 2016-02-11 2023-12-21 Sma Solar Technology Ag Schutzschaltung für ein Photovoltaik (PV)-Modul, Verfahren zum Betrieb der Schutzschaltung und Photovoltaik (PV)-Anlage mit einer derartigen Schutzschaltu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29325A (zh) * 2016-06-15 2016-09-0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及继电器粘连检测方法
CN109884525A (zh) * 2017-12-01 2019-06-14 微宏动力***(湖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组接触器粘连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9633378A (zh) * 2018-12-28 2019-04-16 深圳市英威腾电动汽车驱动技术有限公司 高压配电电路以及开关粘连检测方法
CN109782159A (zh) * 2019-02-25 2019-05-2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压检测电路及其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17590A (zh) 2020-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17590B (zh) 一种储能变换器及其缓启开关粘连检测方法
US20190237994A1 (en)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CN112510985A (zh) 一种软启动电路及电源电路
US9018931B2 (en) Control system for providing circuit protection to a power supply
CN102222874B (zh) 一种直流固态断路器
CN115514219A (zh) 带飞跨电容的三电平dcdc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CN115102135A (zh) 一种基于晶闸管的低损耗双向直流固态断路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2759375U (zh) 用于控制电源启动冲击电流、延长电源维持时间的电路拓扑结构
CN212969451U (zh) 一种三电平boost装置
CN112865502B (zh) 一种串联功率模块的自动合闸旁路保护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1753003B (zh) 升压转换器的保护装置及方法
CN112103922A (zh) 一种电源保护装置、方法和驱动器
CN104057181A (zh) 用于逆变焊机的缺相保护电路
CN113595393B (zh) Dc/dc模块、发电***和dc/dc模块保护方法
CN112383217B (zh) 一种直流母线充电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203289169U (zh) 功率单元级联型高压变频器的预充电装置
CN115765415A (zh) 一种逆变器交流端口放电控制方法和逆变器
CN210609056U (zh) 光伏逆变器
CN115276388A (zh) 一种脉冲负载启动的单管浪涌电流抑制电路
CN218888386U (zh) 一种用于防浪涌电流的开关控制电路
CN218888391U (zh) 一种快速输出电压电流功率频率电源电路
CN218449471U (zh) 一种光伏过压保护装置及逆变器
CN114362499B (zh) 一种保护电路和一种全控整流电路
CN218783574U (zh) 一种逆变器及光伏***
TWI808871B (zh) 使用電源轉換模組與二次電池之斷路器跳脫迴路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