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99607B - 连接器组装件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组装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99607B
CN111799607B CN202010016805.0A CN202010016805A CN111799607B CN 111799607 B CN111799607 B CN 111799607B CN 202010016805 A CN202010016805 A CN 202010016805A CN 111799607 B CN111799607 B CN 1117996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connector
pair
protrusions
assembly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1680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99607A (zh
Inventor
铃木智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7996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996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996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996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连接器以错误的朝向安装于外壳的连接器组装件。具备:第一连接器(51),在配置成规定朝向的状态下能够与对方侧连接器(22)嵌合;第二连接器,在配置成规定朝向的状态下能够与对方侧连接器(22)嵌合;以及外壳(41),朝向彼此呈180度的不同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配置,配置成规定朝向的第一连接器(51)能够收容于朝向第一方向配置的外壳(41)的连接器收容部,并且不能收容于朝向第二方向配置的外壳(41)的连接器收容部,配置成规定朝向的第二连接器不能收容于朝向第一方向配置的外壳(41)的连接器收容部,并且能够收容于朝向第二方向配置的外壳(41)的连接器收容部。

Description

连接器组装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组装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具备沿嵌合方向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连接器和覆盖连接器的外壳的连接器组装件。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用于从电动机引出电线的连接器组装件。如图58所示,连接器组装件具备连接器1和用作防水结构的外壳2。连接器1具有从大致长方体形状的连接器主体1A突出形成端子部1B的结构。在外壳2形成有用于收容连接器主体1A的凹状的收容部2A,并且形成有电线引出部2B,该电线引出部2B与收容部2A连通并用于引出与连接器1的端子部1B连接的电线3。
如果连接器1的连接器主体1A收容于外壳2的收容部2A,则通过配置在收容部2A的下部内周面的未图示的卡止部而固定于外壳2,在这种状态下,如图59所示,连接器1的端子部1B与电动机4的未图示的端子连接,外壳2通过螺钉5固定于电动机4的电动机壳体6。
此外,为了改变电线3从电动机4的引出方向,外壳2构成为能够反转180度而固定于电动机壳体6。连接器1的连接器主体1A和外壳2的收容部2A分别具有180度旋转对称的形状,在将外壳2反转180度而固定于电动机壳体6的情况下,不改变连接器1相对于电动机4的未图示的端子的朝向,连接器1的连接器主体1A收容于反转了180度的外壳2的收容部2A。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1877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连接器1的连接器主体1A和外壳2的收容部2A分别具有180度旋转对称的形状,构成为即使将外壳2反转了180度也能够将连接器1的连接器主体1A收容于收容部2A,因此连接器1有可能以错误的朝向安装于外壳2。
如果连接器1一旦以错误的朝向安装于外壳2,则必须在解除配置在外壳2的收容部2A的下部内周面的未图示的卡止部的卡止的基础上,在从收容部2A拔出连接器1的连接器主体1A之后,将连接器1以正确的朝向安装于外壳2,需要花费大量的劳力和时间。
本发明是为了解除这种以往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连接器以错误的朝向安装于外壳的连接器组装件。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件具备:
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端子和保持第一端子的第一壳体,并且在配置成规定朝向的状态下能够沿嵌合方向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
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端子和保持第二端子的第二壳体,并且在配置成规定朝向的状态下能够沿嵌合方向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以及
外壳,在与嵌合方向正交的面内朝向彼此呈180度的不同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配置,
外壳具有收容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中的一个的连接器收容部和形成在连接器收容部内的限制部,
第一壳体具有第一被限制部,
第二壳体具有第二被限制部,
配置成规定朝向的第一连接器通过第一被限制部和限制部,能够收容于朝向第一方向配置的外壳的连接器收容部,并且不能收容于朝向第二方向配置的外壳的连接器收容部,
配置成规定朝向的第二连接器通过第二被限制部和限制部,不能收容于朝向第一方向配置的外壳的连接器收容部,并且能够收容于朝向第二方向配置的外壳的连接器收容部,
在外壳朝向第一方向配置的情况下,第一连接器收容于外壳的连接器收容部,在外壳朝向第二方向配置的情况下,第二连接器收容于外壳的连接器收容部。
优选的是,外壳具有沿嵌合方向的外壳中心轴,连接器收容部具有绕外壳中心轴而180度旋转对称的形状;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壳体主体,在第一连接器配置成规定朝向的情况下,该第一壳体主体不论是相对于朝向第一方向配置的外壳、还是相对于朝向第二方向配置的外壳均能够收容于连接器收容部;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壳体主体,在第二连接器配置成规定朝向的情况下,该第二壳体主体不论是相对于朝向第一方向配置的外壳、还是相对于朝向第二方向配置的外壳均能够收容于连接器收容部。
此外,优选的是,第一壳体主体和第二壳体主体分别具有沿嵌合方向的第一中心轴和第二中心轴,并且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第一被限制部包括一对第一突起,该一对第一突起相对于第一壳体主体从绕第一中心轴而180度旋转对称的位置沿嵌合方向延伸,并且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状;第二被限制部包括一对第二突起,该一对第二突起相对于第二壳体主体从绕第二中心轴而180度旋转对称且与一对第一突起对应的位置沿嵌合方向延伸,并且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状;限制部具有一对凹部,该一对凹部形成在绕外壳中心轴而180度旋转对称且与一对第一突起和一对第二突起对应的位置,并且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状;一对第一突起和一对第二突起根据外壳的朝向选择性地***一对凹部。
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构成:一对第一突起在与嵌合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彼此不同;一对第二突起是使一对第一突起绕第一中心轴旋转了180度的突起;一对凹部与一对第一突起和一对第二突起对应,并且由在与嵌合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彼此不同的一对槽或孔构成。
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构成:一对第一突起沿嵌合方向的高度尺寸彼此不同;一对第二突起是使一对第一突起绕第一中心轴旋转了180度的突起;一对凹部与一对第一突起和一对第二突起对应,并且由沿嵌合方向的高度尺寸彼此不同的一对槽或孔构成。
此外,可以是,第一壳体是在形成有一对突起的通用壳体中局部切断一对突起中的一个突起的壳体,该一对突起相对于具有沿嵌合方向的中心轴的壳体主体从绕中心轴而180度旋转对称的位置沿嵌合方向延伸,并且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第二壳体是在通用壳体中局部切断一对突起中的另一个突起的壳体。
此外,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构成:一对第一突起在与嵌合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厚度尺寸彼此不同;一对第二突起是使一对第一突起绕第一中心轴旋转了180度的突起;一对凹部与一对第一突起和一对第二突起对应,并且由在与嵌合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进深尺寸彼此不同的一对槽或孔构成。
优选的是,外壳具有连接器锁定部,该连接器锁定部配置在连接器收容部内,并且用于锁定收容在连接器收容部内的第一连接器或第二连接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具有与连接器锁定部卡合的第一被锁定部和第二被锁定部。
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以构成为具有彼此不同的颜色。
优选的是,外壳具有电线引出部,该电线引出部与连接器收容部连通,并且将与第一端子或第二端子连接的电线向与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引出。
优选的是,外壳具有形成在绕外壳中心轴旋转对称的位置的多个固定用孔。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配置成规定朝向的第一连接器通过第一被限制部和限制部,能够收容于朝向第一方向配置的外壳的连接器收容部,并且不能收容于朝向第二方向配置的外壳的连接器收容部;配置成规定朝向的第二连接器通过第二被限制部和限制部,不能收容于朝向第一方向配置的外壳的连接器收容部,并且能够收容于朝向第二方向配置的外壳的连接器收容部,因此能够防止连接器以错误的朝向安装于外壳。
附图说明
图1是外壳朝向第一方向配置时的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组装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对方侧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组装件中所使用的外壳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组装件中所使用的外壳的仰视图。
图5是图4的A-A线剖视图。
图6是图4的B-B线剖视图。
图7是外壳朝向第二方向配置时的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组装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组装件中所使用的第一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组装件中所使用的第一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组装件中所使用的第一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朝向第一方向安装了外壳的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组装件的俯视图。
图12是图11的C-C线剖视图。
图13是图11的D-D线剖视图。
图14是图11的E-E线剖视图。
图15是图11的F-F线剖视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组装件中所使用的第二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组装件中所使用的第二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组装件中所使用的第二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19是表示朝向第二方向安装了外壳的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组装件的俯视图。
图20是图19的G-G线剖视图。
图21是图19的H-H线剖视图。
图22是图19的J-J线剖视图。
图23是图19的K-K线剖视图。
图24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组装件中所使用的外壳的仰视图。
图25是图24的L-L线剖视图。
图26是图24的M-M线剖视图。
图27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组装件中所使用的第一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8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组装件中所使用的第一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29是表示朝向第一方向安装了外壳的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组装件的俯视图。
图30是图29的N-N线剖视图。
图3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组装件中所使用的第二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组装件中所使用的第二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33是表示朝向第二方向安装了外壳的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组装件的俯视图。
图34是图33的P-P线剖视图。
图35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连接器组装件中所使用的外壳的仰视图。
图36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连接器组装件中所使用的第一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7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连接器组装件中所使用的第一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38是表示朝向第一方向安装了外壳的实施方式3的连接器组装件的俯视图。
图39是图38的Q-Q线剖视图。
图40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连接器组装件中所使用的第二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41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连接器组装件中所使用的第二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42是表示朝向第二方向安装了外壳的实施方式3的连接器组装件的俯视图。
图43是图42的R-R线剖视图。
图44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连接器组装件中所使用的通用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45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连接器组装件中所使用的通用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46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连接器组装件中所使用的通用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47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连接器组装件中所使用的第一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48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连接器组装件中所使用的第一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49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连接器组装件中所使用的第二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50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连接器组装件中所使用的第二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51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连接器组装件中所使用的通用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52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连接器组装件中所使用的通用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53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连接器组装件中所使用的通用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54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连接器组装件的第一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55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连接器组装件的第一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56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连接器组装件的第二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57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连接器组装件的第二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58是表示以往的连接器组装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59是表示安装于电动机壳体的以往的连接器组装件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连接器,1A连接器主体,1B端子部,2外壳,2A收容部,2B电线引出部,3电线,4电动机,5螺钉,6电动机壳体,11连接器组装件,21安装对象物,22对方侧连接器,23壳体,24端子,25安装孔,31连接器,41、41A、41B外壳,42固定用孔,43固定螺钉,44电线引出部,45连接器收容部,46、47、46A、47A、46B、47B凹部(限制部),48连接器锁定部,51、51A、51B第一连接器,52、52A、52B第一壳体,53第一端子,54第一壳体主体,55第一嵌合部,56、57、56A、57A、56B、57B第一突起(第一被限制部),58第一被锁定部,61、61A、61B第二连接器,62、62A、62B第二壳体,63第二端子,64第二壳体主体,65第二嵌合部,66、67、66A、67A、66B、67B第二突起(第二被限制部),68第二被锁定部,72、82通用壳体,76、77、76A、77A、86、87、86A、87A突起,78、88切断用槽,CB外壳主体,FL凸缘,SG防水部件保持槽,WP防水部件,C0外壳中心轴,C1第一中心轴,C2第二中心轴,C3中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组装件11的分解立体图。连接器组装件11例如与安装于电动机的电动机壳体等安装对象物21的对方侧连接器22连接,具备与对方侧连接器22嵌合的连接器31和覆盖连接器31的外壳41。
对方侧连接器22具有固定于安装对象物21的壳体23和保持于壳体23的多个端子24。如图2所示,多个端子24排列成一条直线状。
连接器组装件11的外壳41具有配置在长方形的四个顶点的四个固定用孔42,在覆盖连接器31的状态下,通过将***四个固定用孔42的四根固定螺钉43拧入形成在安装对象物21的安装表面的四个安装孔25,固定于安装对象物21。
此外,在外壳41的侧部朝向相对于外壳41倾斜的方向突出形成有用于从连接器31引出电线的电线引出部44。
在此,为了便于说明,将沿安装有对方侧连接器22的安装对象物21的安装表面延伸的面称为XY面,将对方侧连接器22的多个端子24的排列方向称为Y方向,将与Y方向正交且沿XY面延伸的方向称为X方向,将与XY面垂直且从对方侧连接器22朝向连接器组装件11的方向称为+Z方向。
连接器31沿Z方向与对方侧连接器22嵌合。
如图3所示,外壳41具有+Z方向侧封闭且-Z方向侧敞开的箱形的外壳主体CB、以及向外壳主体CB的-Z方向端部的外周部突出的凸缘FL,四个固定用孔42形成于凸缘FL,电线引出部44从外壳主体CB的侧面突出。此外,外壳41具有外壳中心轴C0,该外壳中心轴C0通过四个固定用孔42的中心、即将四个固定用孔42作为顶点的长方形的两个对角线的交点且沿Z方向延伸。
如图4所示,在外壳主体CB形成有向-Z方向敞开的凹状的连接器收容部45,连接器收容部45与电线引出部44连通。此外,在凸缘FL的朝向-Z方向的面上形成有包围并封闭连接器收容部45周围的防水部件保持槽SG。
从-Z方向观察,连接器收容部45具有在四角分别形成有倾斜部的长方形的形状、即绕外壳中心轴C0而180度旋转对称的形状。
在连接器收容部45的内部,在连接器收容部45的-Y方向端部和+Y方向端部分别形成有由沿+Z方向延伸的槽构成的一对凹部46、47(限制部)。这些凹部46、47配置在绕外壳中心轴C0而180度旋转对称的位置。如图5所示,凹部46具有X方向的宽度WA1,如图6所示,凹部47具有比凹部46的宽度WA1宽的X方向的宽度WA2。
由于外壳41的四个固定用孔42相对于外壳中心轴C0配置在180度旋转对称的位置,所以对于图1所示的外壳41的朝向,即使如图7所示以将外壳41绕外壳中心轴C0反转了180度的朝向也能够利用四个固定用孔42固定于安装对象物21。
因此,将如图1所示电线引出部44从外壳中心轴C0朝向-X方向和-Y方向突出的状态的外壳41的朝向称为“第一方向”,将如图7所示电线引出部44从外壳中心轴C0朝向+X方向和+Y方向突出的状态的外壳41的朝向称为“第二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为相对于外壳中心轴C0反转了180度的关系。
在实施方式1中以如下方式构成:如图1所示,在外壳41朝向第一方向配置的情况下,使用第一连接器51作为连接器31;如图7所示,在外壳41朝向第二方向配置的情况下,使用第二连接器61作为连接器31。能够预先制作第一连接器51和第二连接器61的双方,根据配置外壳41的朝向,选择并使用第一连接器51和第二连接器61中的一个。
在图8~图10中表示第一连接器51的结构。第一连接器51具有由树脂等绝缘性材料构成的第一壳体52和保持于第一壳体52的多个第一端子53。多个第一端子53与对方侧连接器22的多个端子24对应,沿Y方向排列成一条直线状。另外,为了简单化,在图8和图10中省略了多个第一端子53而仅表示了第一壳体52。
第一壳体52具有:保持多个第一端子53的第一壳体主体54;与第一壳体主体54的-Z方向侧连结的第一嵌合部55;以及分别从第一壳体主体54的-Y方向端部和+Y方向端部向+Z方向突出的一对第一突起56、57(第一被限制部)。
从Z方向观察时,第一壳体主体54具有如下外形:具备与外壳41的连接器收容部45对应而分别形成有倾斜部的长方形的四角部分,且比连接器收容部45稍小;并且具有第一中心轴C1,该第一中心轴C1通过由这种四角部分确定的长方形的中心、即长方形的两个对角线的交点且沿Z方向延伸。不论是相对于如图1所示朝向第一方向配置的外壳41、还是相对于如图7所示朝向第二方向配置的外壳41,第一壳体主体54均能够收容于连接器收容部45。
第一嵌合部55具有如下形状:在从第一壳体主体54的第一中心轴C1向-X方向偏心的位置沿Y方向延伸,能够与对方侧连接器22的壳体23嵌合。
多个第一端子53保持于第一壳体主体54和第一嵌合部55。
由于第一连接器51具有这种第一嵌合部55和多个第一端子53,所以如图8所示仅在第一嵌合部55从第一中心轴C1向-X方向偏心的、配置成规定朝向的状态下,才能够沿Z方向与对方侧连接器22嵌合。
一对第一突起56、57配置在绕第一中心轴C1而180度旋转对称的位置,从第一壳体主体54的-Y方向端部朝向+Z方向突出的第一突起56具有比形成在外壳41的-Y方向侧的凹部46的宽度WA1稍窄的X方向的宽度WB1,从第一壳体主体54的+Y方向端部朝向+Z方向突出的第一突起57具有如下X方向的宽度WB2:比形成在外壳41的-Y方向侧的凹部46的宽度WA1宽、且比形成在外壳41的+Y方向侧的凹部47的宽度WA2稍窄。即,配置在第一壳体主体54的+Y方向端部的第一突起57仅能够***形成在外壳41的+Y方向侧的凹部47,而不能***形成在外壳41的-Y方向侧的凹部46。
此外,在第一壳体52中,在一对第一突起56、57的朝向Y方向的外侧的面、且在一对第一突起56、57的-Z方向端部分别形成有由凹部构成的第一被锁定部58。
图11表示如图1所示使朝向第一方向的外壳41覆盖第一连接器51并使第一连接器51与对方侧连接器22嵌合的状态。此时,第一连接器51的一对第一突起56、57分别位于与外壳41的一对凹部46、47对应的位置,因此如图12所示第一连接器51的第一突起56***外壳41的凹部46,并且如图13所示第一连接器51的第一突起57***外壳41的凹部47,第一连接器51的大致整体收容于外壳41的连接器收容部45。
另外,在第一壳体主体54的第一中心轴C1与外壳41的外壳中心轴C0位于同轴上的状态下,第一连接器51收容于外壳41的连接器收容部45。
如图14所示,第一连接器51的第一嵌合部55与对方侧连接器22的壳体23嵌合,第一连接器51的多个第一端子53与对方侧连接器22的多个端子24电连接。此外,第一连接器51被外壳41覆盖,分别与第一连接器51的多个第一端子53连接的未图示的电线通过外壳41的电线引出部44引出。此外,在外壳41的防水部件保持槽SG保持有由橡胶等弹性体构成的防水部件WP,在外壳41和安装对象物21的表面之间对防水部件WP进行弹性压缩,外壳41通过固定螺钉43固定于安装对象物21,由此形成防水结构。
此外,如图15所示,在外壳41的连接器收容部45内,在连接器收容部45的-Y方向端部和+Y方向端部分别配置有由板簧构成的一对连接器锁定部48,如果使外壳41覆盖第一连接器51,则外壳41的一对连接器锁定部48与第一连接器51的第一被锁定部58卡合,由此,第一连接器51被锁定在外壳41的连接器收容部45内。
图16~图18表示如图7所示在外壳41朝向第二方向配置的情况下使用的第二连接器61的结构。第二连接器61具有由树脂等绝缘性材料构成的第二壳体62和保持于第二壳体62的多个第二端子63。多个第二端子63与用于第一连接器51的多个第一端子53相同,与对方侧连接器22的多个端子24对应,沿Y方向排列成一条直线状。另外,为了简单化,在图16和图18中省略了多个第二端子63而仅表示了第二壳体62。
第二壳体62具有:保持多个第二端子63的第二壳体主体64;与第二壳体主体64的-Z方向侧连结的第二嵌合部65;以及分别从第二壳体主体64的-Y方向端部和+Y方向端部向+Z方向突出的一对第二突起66、67(第二被限制部)。
从Z方向观察时,第二壳体主体64与第一连接器51的第一壳体主体54同样具有如下外形:具备与外壳41的连接器收容部45对应而分别形成有倾斜部的长方形的四角部分且比连接器收容部45稍小,并且具有第二中心轴C2,该第二中心轴C2通过由这种四角部分确定的长方形的中心、即长方形的两个对角线的交点且沿Z方向延伸。不论是相对于如图7所示朝向第二方向配置的外壳41、还是如图1所示朝向第一方向配置的外壳41,第二壳体主体64均能够收容于连接器收容部45。
第二嵌合部65与第一连接器51的第一嵌合部55同样具有如下形状:在从第二壳体主体64的第二中心轴C2向-X方向偏心的位置沿Y方向延伸,能够与对方侧连接器22的壳体23嵌合。
多个第二端子63保持于第二壳体主体64和第二嵌合部65。
由于第二连接器61具有这种第二嵌合部65和多个第二端子63,所以如图16所示仅在第二嵌合部65从第二中心轴C2向-X方向偏心的、配置成规定朝向的状态下,才能够沿Z方向与对方侧连接器22嵌合。
一对第二突起66、67配置在绕第二中心轴C2而180度旋转对称的位置,从第二壳体主体64的-Y方向端部朝向+Z方向突出的第二突起66具有与配置在第一连接器51中的第一壳体主体54的+Y方向侧的第一突起57相同的X方向的宽度WB2,从第二壳体主体64的+Y方向端部向+Z方向突出的第二突起67具有与配置在第一连接器51中的第一壳体主体54的-Y方向侧的第一突起56相同的X方向的宽度WB1。
即,第二连接器61中的一对第二突起66、67是使第一连接器51中的一对第一突起56、57沿Y方向反转的形状。因此,配置在第二壳体主体64的-Y方向端部的第二突起66仅能够***形成在外壳41的+Y方向侧的凹部47,而不能***形成在外壳41的-Y方向侧的凹部46。
此外,在第二壳体62中,在一对第二突起66、67的朝向Y方向的外侧的面、且在一对第二突起66、67的-Z方向端部分别形成有由凹部构成的第二被锁定部68。
由此,第二连接器61除了一对第二突起66、67的X方向宽度的大小关系颠倒以外具有与第一连接器51同样的结构。
图19表示如图7所示使朝向第二方向的外壳41覆盖第二连接器61并使第二连接器61与对方侧连接器22嵌合的状态。由于外壳41朝向第二方向,所以在外壳41朝向第一方向的情况下位于外壳41的-Y方向侧的凹部46位于外壳41的+Y方向侧,并且位于外壳41的+Y方向侧的凹部47位于外壳41的-Y方向侧。即,由于第二连接器61的一对第二突起66、67位于分别与外壳41的一对凹部47、46对应的位置,所以如图20所示第二连接器61的第二突起66***外壳41的凹部47,并且如图21所示第二连接器61的第二突起67***外壳41的凹部46,第二连接器61的大致整体收容于外壳41的连接器收容部45。
另外,在第二壳体主体64的第二中心轴C2位于与外壳41的外壳中心轴C0同轴上的状态下,第二连接器61收容于外壳41的连接器收容部45。
如图22所示,第二连接器61的第二嵌合部65与对方侧连接器22的壳体23嵌合,第二连接器61的多个第二端子63与对方侧连接器22的多个端子24电连接。此外,第二连接器61被外壳41覆盖,分别与第二连接器61的多个第二端子63连接的未图示的电线通过外壳41的电线引出部44引出。在外壳41与安装对象物21的表面之间对保持于外壳41的防水部件保持槽SG的防水部件WP进行弹性压缩,并且外壳41通过固定螺钉43固定于安装对象物21,由此形成防水结构。
此外,如图23所示,如果使外壳41覆盖第二连接器61,则外壳41的一对连接器锁定部48与第二连接器61的第二被锁定部68卡合,由此,第二连接器61被锁定在外壳41的连接器收容部45内。
在此,如图1所示,在外壳41朝向第一方向配置的情况下,如果假设选择第二连接器61作为连接器31,则在配置成能够与对方侧连接器22嵌合的规定朝向的第二连接器61中,相对于一对第二突起66、67中具有宽的X方向的宽度WB2的第二突起66位于第二连接器61的-Y方向端部,外壳41的一对凹部46、47中具有宽的X方向的宽度WA2的凹部47位于外壳41的+Y方向端部。即,一对凹部46、47中具有比第二突起66的X方向的宽度WB2窄的X方向的宽度WA1的凹部46位于与第二连接器61的第二突起66对应的外壳41的-Y方向端部,因此不能将第二连接器61收容于外壳41的连接器收容部45。其结果,也不能将第二连接器61锁定在外壳41的连接器收容部45内。
同样,如图7所示,在外壳41朝向第二方向配置的情况下,如果假设选择第一连接器51作为连接器31,则在配置成能够与对方侧连接器22嵌合的规定朝向的第一连接器51中,相对于一对第一突起56、57中具有宽的X方向的宽度WB2的第一突起57位于第一连接器51的+Y方向端部,外壳41的一对凹部46、47中具有宽的X方向的宽度WA2的凹部47位于外壳41的-Y方向端部。即,一对凹部46、47中具有比第一突起57的X方向的宽度WB2窄的X方向的宽度WA1的凹部46位于与第一连接器51的第一突起57对应的外壳41的+Y方向端部,因此不能将第一连接器51收容于外壳41的连接器收容部45。其结果,也不能将第一连接器51锁定在外壳41的连接器收容部45内。
由此,在将外壳41朝向第一方向配置的情况下,仅能够使用第一连接器51作为连接器31,在将外壳41朝向第二方向配置的情况下,仅能够使用第二连接器61作为连接器31。因此,防止了连接器31以错误的朝向安装于外壳41。
第一连接器51和第二连接器61除了一对第一突起56、57的X方向宽度的大小关系与一对第二突起66、67的X方向宽度的大小关系颠倒以外具有彼此相同的结构。因此,为了直观地区别第一连接器51和第二连接器61,第一连接器51的第一壳体52和第二连接器61的第二壳体62优选具有彼此不同的颜色。由此,能够容易地从第一连接器51和第二连接器61中选择与外壳41的配置朝向对应的连接器31来形成连接器组装件11。
实施方式2
图24~图26表示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组装件中所使用的外壳41A。该外壳41A将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组装件11中所使用的外壳41中的一对凹部46、47替换为一对凹部46A、47A;一对凹部46A、47A(限制部)分别形成在连接器收容部45的-Y方向端部和+Y方向端部,除此以外具有与实施方式1中的外壳41同样的结构。
在图24~图26中,以电线引出部44从外壳中心轴C0朝向-X方向和-Y方向突出的方式表示了朝向第一方向的外壳41A。
一对凹部46A、47A具有彼此相等的X方向的宽度,但是如图25所示,配置在连接器收容部45的-Y方向端部的凹部46A具有Z方向的高度HA1,如图26所示,配置在连接器收容部45的+Y方向端部的凹部47A具有比凹部46A的高度HA1高的Z方向的高度HA2。
在实施方式2中,图27和图28表示在外壳41A朝向第一方向配置的情况下使用的第一连接器51A。第一连接器51A将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组装件11中所使用的第一连接器51中的一对第一突起56、57替换为一对第一突起56A、57A;一对第一突起56A、57A(第一被限制部)分别从第一壳体主体54的-Y方向端部和+Y方向端部朝向+Z方向突出形成,除此以外具有与实施方式1中的第一连接器51同样的结构。
一对第一突起56A、57A具有比外壳41A的一对凹部46A、47A的X方向的宽度稍窄的X方向的宽度,但是配置在第一壳体主体54的-Y方向端部的第一突起56A具有比外壳41A的凹部46A的Z方向的高度HA1稍低的Z方向的高度HB1,配置在第一壳体主体54的+Y方向端部的第一突起57A具有如下Z方向的高度HB2:比外壳41A的凹部46A的高度HA1高、且比外壳41A的凹部47A的Z方向的高度HA2稍低。
在此,根据第一壳体主体54的+Z方向侧的面来测定第一突起56A、57A的Z方向的高度。由此,在配置在第一壳体主体54的+Y方向端部的第一突起57A中,第一突起57A的整体能够***形成在外壳41A的+Y方向侧的凹部47A,而第一突起57A的整体不能***形成在外壳41A的-Y方向侧的凹部46A。
图29表示如图1所示使朝向第一方向的外壳41A覆盖第一连接器51A并使第一连接器51A与对方侧连接器22嵌合的状态。此时,第一连接器51A的一对第一突起56A、57A分别位于与外壳41A的一对凹部46A、47A对应的位置,因此如图30所示第一连接器51A的第一突起56A***外壳41A的凹部46A,并且第一连接器51A的第一突起57A***外壳41A的凹部47A,第一连接器51A的大致整体收容于外壳41A的连接器收容部45。
在实施方式2中,图31和图32表示在外壳41A朝向第二方向配置的情况下使用的第二连接器61A。第二连接器61A将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组装件11中所使用的第二连接器61中的一对第二突起66、67替换为一对第二突起66A、67A;一对第二突起66A、67A(第二被限制部)分别从第二壳体主体64的-Y方向端部和+Y方向端部朝向+Z方向突出形成,除此以外具有与实施方式1中的第二连接器61同样的结构。
一对第二突起66A、67A具有比外壳41A的一对凹部46A、47A的X方向的宽度稍窄的X方向的宽度,但是配置在第二壳体主体64的-Y方向端部的第二突起66A具有与第一连接器51A中的配置在第一壳体主体54的+Y方向侧的第一突起57A相同的Z方向的高度HB2,配置在第二壳体主体64的+Y方向端部的第二突起67A具有与第一连接器51A中的配置在第一壳体主体54的-Y方向侧的第一突起56A相同的Z方向的高度HB1。
在此,根据第二壳体主体64的+Z方向侧的面来测定第二突起66A、67A的Z方向的高度。由此,在配置在第二壳体主体64的-Y方向端部的第二突起66A中,第二突起66A的整体能够***形成在外壳41A的+Y方向侧的凹部47A,而第二突起66A的整体不能***形成在外壳41A的-Y方向侧的凹部46A。
图33表示如图7所示使朝向第二方向的外壳41A覆盖第二连接器61A并使第二连接器61A与对方侧连接器22嵌合的状态。由于外壳41A朝向第二方向,所以在外壳41A朝向第一方向的情况下位于外壳41A的-Y方向侧的凹部46A位于外壳41A的+Y方向侧,并且位于外壳41A的+Y方向侧的凹部47A位于外壳41A的-Y方向侧。即,第二连接器61A的一对第二突起66A、67A分别位于与外壳41A的一对凹部47A、46A对应的位置,因此如图34所示第二连接器61A的第二突起66A***外壳41A的凹部47A,并且第二连接器61A的第二突起67A***外壳41A的凹部46A,第二连接器61A的大致整体收容于外壳41A的连接器收容部45。
在此,在外壳41A朝向第一方向配置的情况下,如果假设选择第二连接器61A作为连接器31,则在配置成能够与对方侧连接器22嵌合的规定朝向的第二连接器61A中,相对于一对第二突起66A、67A中具有高的Z方向的高度HB2的第二突起66A位于第二连接器61A的-Y方向端部,外壳41A的一对凹部46A、47A中具有高的Z方向的高度HA2的凹部47A位于外壳41A的+Y方向端部。即,一对凹部46A、47A中具有比第二突起66A的Z方向的高度HB2低的Z方向的高度HA1的凹部46A位于与第二连接器61A的第二突起66A对应的外壳41A的-Y方向端部,因此不能将第二连接器61A收容于外壳41A的连接器收容部45。其结果,也不能将第二连接器61A锁定在外壳41A的连接器收容部45内。
同样,在外壳41A朝向第二方向配置的情况下,如果假设选择第一连接器51A作为连接器31,则在配置成能够与对方侧连接器22嵌合的规定朝向的第一连接器51A中,相对于一对第一突起56A、57A中具有高的Z方向的高度HB2的第一突起57A位于第一连接器51A的+Y方向端部,外壳41A的一对凹部46A、47A中具有高的Z方向的高度HA2的凹部47A位于外壳41A的-Y方向端部。即,一对凹部46A、47A中具有比第一突起57A的Z方向的高度HB2低的Z方向的高度HA1的凹部46A位于与第一连接器51A的第一突起57A对应的外壳41A的+Y方向端部,因此不能将第一连接器51A收容于外壳41A的连接器收容部45。其结果,也不能将第一连接器51A锁定在外壳41A的连接器收容部45内。
在将外壳41A朝向第一方向配置的情况下,仅能够使用第一连接器51A作为连接器31,在将外壳41A朝向第二方向配置的情况下,仅能够使用第二连接器61A作为连接器31。由此,通过使第一连接器51A中的一对第一突起56A、57A的Z方向高度的大小关系与第二连接器61A中的一对第二突起66A、67A的Z方向高度的大小关系颠倒,也能够防止连接器31以错误的朝向安装于外壳41A。
实施方式3
图35表示实施方式3的连接器组装件中所使用的外壳41B。该外壳41B将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组装件11中所使用的外壳41中的一对凹部46、47替换为一对凹部46B、47B;一对凹部46B、47B(限制部)分别形成在连接器收容部45的-Y方向端部和+Y方向端部,除此以外具有与实施方式1中的外壳41同样的结构。
在图35中,以电线引出部44从外壳中心轴C0朝向-X方向和-Y方向突出的方式表示了朝向第一方向的外壳41B。
一对凹部46B、47B具有彼此相等的X方向的宽度和彼此相等的Z方向的高度,但是配置在连接器收容部45的-Y方向端部的凹部46B具有Y方向的进深尺寸TA1,配置在连接器收容部45的+Y方向端部的凹部47B具有比凹部46B的进深尺寸TA1浅的Y方向的进深尺寸TA2。因此,构成为从外壳41B的外壳中心轴C0到凹部46B的-Y方向的底面的距离LA1比从外壳41B的外壳中心轴C0到凹部47B的+Y方向的底面的距离LA2长。
在实施方式3中,图36和图37表示在外壳41B朝向第一方向配置的情况下使用的第一连接器51B。第一连接器51B将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组装件11中所使用的第一连接器51中的一对第一突起56、57替换为一对第一突起56B、57B;一对第一突起56B、57B(第一被限制部)分别从第一壳体主体54的-Y方向端部和+Y方向端部朝向+Z方向突出形成,除此以外具有与实施方式1中的第一连接器51同样的结构。
一对第一突起56B、57B具有比外壳41B的一对凹部46B、47B的X方向的宽度稍窄的X方向的宽度和比一对凹部46B、47B的Z方向的高度稍低的Z方向的高度,但是配置在第一壳体主体54的-Y方向端部的第一突起56B具有Y方向的厚度TB1,该Y方向的厚度TB1比外壳41B的凹部47B的Y方向的进深尺寸TA2厚、且比凹部46B的Y方向的进深尺寸TA1稍薄,配置在第一壳体主体54的+Y方向端部的第一突起57B具有比外壳41B的凹部47B的Y方向的进深尺寸TA2稍薄的Y方向的厚度TB2。
通过这种结构,在从第一连接器51B的第一中心轴C1到第一突起56B的-Y方向侧外表面的距离LB1、从第一连接器51B的第一中心轴C1到第一突起57B的+Y方向侧外表面的距离LB2、从外壳41B的外壳中心轴C0到凹部46B的底面的距离LA1、以及从外壳41B的外壳中心轴C0到凹部47B的底面的距离LA2之间,以下的式(1)的关系成立。
LB2<LA2<LB1<LA1···(1)
图38表示如图1所示使朝向第一方向的外壳41B覆盖第一连接器51B并使第一连接器51B与对方侧连接器22嵌合的状态。此时,第一连接器51B的一对第一突起56B、57B位于分别与外壳41B的一对凹部46B、47B对应的位置,因此如图39所示在第一连接器51B的第一中心轴C1位于与外壳41B的外壳中心轴C0同轴上的状态下,第一连接器51B的第一突起56B***外壳41B的凹部46B,并且第一连接器51B的第一突起57B***外壳41B的凹部47B,第一连接器51B的大致整体收容于外壳41B的连接器收容部45。
即,图37所示的从第一连接器51B的第一中心轴C1到第一突起56B的-Y方向侧外表面的距离LB1的部分和从第一连接器51B的第一中心轴C1到第一突起57B的+Y方向侧外表面的距离LB2的部分,分别***图35所示的从外壳41B的外壳中心轴C0到凹部46B的底面的距离LA1的部位和从外壳41B的外壳中心轴C0到凹部47B的底面的距离LA2的部位。
在实施方式3中,图40和图41表示在外壳41B朝向第二方向配置的情况下使用的第二连接器61B。第二连接器61B将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组装件11中所使用的第二连接器61中的一对第二突起66、67替换为一对第二突起66B、67B;一对第二突起66B、67B(第二被限制部)分别从第二壳体主体64的-Y方向端部和+Y方向端部朝向+Z方向突出形成,除此以外具有与实施方式1中的第二连接器61同样的结构。
一对第二突起66B、67B具有比外壳41B的一对凹部46B、47B的X方向的宽度稍窄的X方向的宽度和比一对凹部46B、47B的Z方向的高度稍低的Z方向的高度,但是配置在第二壳体主体64的-Y方向端部的第二突起66B具有与第一连接器51B中的配置在第一壳体主体54的+Y方向侧的第一突起57B相同的Y方向的厚度TB2,配置第二壳体主体64的+Y方向端部的第二突起67B具有与第一连接器51B中的配置在第一壳体主体54的-Y方向侧的第一突起56B相同的Y方向的厚度TB1。
由此,从第二连接器61B的第二中心轴C2到第二突起66B的-Y方向侧外表面的距离与从第一连接器51B中的第一中心轴C1到第一突起57B的+Y方向侧外表面的距离LB2相等,从第二连接器61B的第二中心轴C2到第二突起67B的+Y方向侧外表面的距离与从第一连接器51B中的第一中心轴C1到第一突起56B的-Y方向侧外表面的距离LB1相等。
图42表示如图7所示使朝向第二方向的外壳41B覆盖第二连接器61B并使第二连接器61B与对方侧连接器22嵌合的状态。由于外壳41B朝向第二方向,所以在外壳41B朝向第一方向的情况下位于外壳41B的-Y方向侧的凹部46B位于外壳41B的+Y方向侧,并且位于外壳41B的+Y方向侧的凹部47B位于外壳41B的-Y方向侧。即,第二连接器61B的一对第二突起66B、67B分别位于与外壳41B的一对凹部47B、46B对应的位置,因此如图43所示,第二连接器61B的第二突起66B***外壳41B的凹部47B,并且第二连接器61B的第二突起67B***外壳41B的凹部46B,第二连接器61B的大致整体收容于外壳41B的连接器收容部45。
此时,图41所示的从第二连接器61B的第二中心轴C2到第二突起67B的+Y方向侧外表面的距离LB1的部分和从第二连接器61B的第二中心轴C2到第二突起66B的-Y方向侧外表面的距离LB2的部分,分别***图35所示的从外壳41B的外壳中心轴C0到凹部46B的底面的距离LA1的部位和从外壳41B的外壳中心轴C0到凹部47B的底面的距离LA2的部位。
在此,在外壳41B朝向第一方向配置的情况下,如果假设选择第二连接器61B作为连接器31,则在能够配置成与对方侧连接器22嵌合的规定朝向的第二连接器61B中,相对于一对第二突起66B、67B中具有厚的Y方向的厚度TB1的第二突起67B位于第二连接器61B的+Y方向端部,一对凹部46B、47B中具有浅的Y方向的进深尺寸TA2的凹部47B位于外壳41B的+Y方向端部。
由此,从第二连接器61B的第二中心轴C2到第二突起67B的+Y方向侧外表面的距离LB1的部分不能***从外壳41B的外壳中心轴C0到凹部47B的底面的距离LA2的部位,因此不能将第二连接器61B收容于外壳41B的连接器收容部45。其结果,也不能将第二连接器61B锁定在外壳41B的连接器收容部45内。
同样,在外壳41B朝向第二方向配置的情况下,如果假设选择第一连接器51B作为连接器31,则在配置成能够与对方侧连接器22嵌合的规定朝向的第一连接器51B中,相对于一对第一突起56B、57B中具有厚的Y方向的厚度TB1的第一突起56B位于第一连接器51B的-Y方向端部,一对凹部46B、47B中具有浅的Y方向的进深尺寸TA2的凹部47B位于外壳41B的-Y方向端部。
由此,从第一连接器51B的第一中心轴C1到第一突起56B的-Y方向侧外表面的距离LB1的部分不能***从外壳41B的外壳中心轴C0到凹部47B的底面的距离LA2的部位,因此不能将第一连接器51B收容于外壳41B的连接器收容部45。其结果,也不能将第一连接器51B锁定在外壳41B的连接器收容部45内。
在将外壳41B朝向第一方向配置的情况下,仅能够使用第一连接器51B作为连接器31,在将外壳41B朝向第二方向配置的情况下,仅能够使用第二连接器61B作为连接器31。由此,通过使第一连接器51B中的一对第一突起56B、57B的Y方向的厚度的大小关系与第二连接器61B中的一对第二突起66B、67B的Y方向的厚度的大小关系颠倒,也能够防止连接器31以错误的朝向安装于外壳41B。
实施方式4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通过将多个第一端子53组装于第一壳体52来形成第一连接器51,并且通过将多个第二端子63组装于第二壳体62来形成第二连接器61,但是也能够从共同的壳体制作第一壳体52和第二壳体62。
图44中表示在实施方式4中使用的通用壳体72。通用壳体72在实施方式1中的第一连接器51的第一壳体52中代替一对第一突起56、57而具有一对突起76、77,除此以外具有与实施方式1中的第一壳体52同样的结构。通用壳体72具有与第一壳体主体54的第一中心轴C1对应的中心轴C3,一对突起76、77配置在绕中心轴C3而180度旋转对称的位置。
如图45所示,一对突起76、77具有彼此相等的X方向的宽度WB2。此外,在突起76、77的Y方向的外表面、即突起76的-Y方向侧的外表面和突起77的+Y方向侧的外表面分别隔开比宽度WB2窄的宽度WB1形成有两个切断用槽78。
如图46所示,两个切断用槽78遍及突起77的Z方向的全长以相互平行的方式沿Z方向形成。在突起76也形成有同样的两个切断用槽78。
通过利用所谓的钳子等切断工具沿切断用槽78局部切断突起76、77,能够改变突起76、77的X方向的宽度。
因此,如果使配置在通用壳体72的+Y方向端部的突起77保持原状而分别切断配置在通用壳体72的-Y方向端部的突起76的两个切断用槽78,则与实施方式1中的第一壳体52同样,如图47和图48所示在-Y方向侧配置有X方向的宽度变窄为WB1的突起76A,在+Y方向侧配置有具有X方向的宽度WB2的突起77,能够制作这些一对突起76A、77配置在绕第一中心轴C1而180度旋转对称的位置的第一壳体52A。
通过将多个第一端子53组装于该第一壳体52A,得到与图8~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1中的第一连接器51同样的第一连接器。
此外,如果使配置在通用壳体72的-Y方向端部的突起76保持原状而分别切断配置在通用壳体72的+Y方向端部的突起77的两个切断用槽78,则此次与实施方式1中的第二壳体62同样,如图49和图50所示在-Y方向侧配置有具有X方向的宽度WB2的突起76,在+Y方向侧配置有X方向的宽度变窄为WB1的突起77A,能够制作这些一对突起76、77A配置在绕第二中心轴C2而180度旋转对称的位置的第二壳体62A。
通过将多个第二端子63组装于该第二壳体62A,得到与图16~图18所示的实施方式1中的第二连接器61同样的第二连接器。
由此,仅通过预先准备一种通用壳体72并切断突起76的两个切断用槽78或突起77的两个切断用槽78,能够容易地制作与配置外壳41的朝向对应的第一连接器或第二连接器。
实施方式5
与实施方式4同样,也能够从共同的壳体制作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使用的第一连接器51A的第一壳体和第二连接器61A的第二壳体。
图51中表示在实施方式5中使用的通用壳体82。通用壳体82在实施方式2中的第一连接器51A的第一壳体中代替一对第一突起56A、57A而具有一对突起86、87,除此以外具有与实施方式1中的第一连接器51A的第一壳体同样的结构。通用壳体82具有与第一壳体主体54的第一中心轴C1对应的中心轴C3,一对突起86、87配置在绕中心轴C3而180度旋转对称的位置。
如图52所示,一对突起86、87具有彼此相等的Z方向的高度HB2。此外,在突起86、87的Y方向的外表面、即突起86的-Y方向侧的外表面和突起87的+Y方向侧的外表面、且在Z方向的高度HB1的位置分别形成有一个切断用槽88。
如图53所示,切断用槽88遍及突起87的X方向的整个宽度沿X方向形成。在突起86也形成有同样的一个切断用槽88。
通过利用所谓的钳子等切断工具沿切断用槽88局部切断突起76、77,能够改变突起76、77的Z方向的高度。
因此,如果使配置在通用壳体82的+Y方向端部的突起87保持原状而切断配置在通用壳体82的-Y方向端部的突起86的切断用槽88,则与实施方式2中的第一连接器51A的第一壳体同样,如图54和图55所示在-Y方向侧配置有Z方向的高度降低至HB1的突起86A,在+Y方向侧配置有具有Z方向的高度HB2的突起87,能够制作这些一对突起86A、87配置在绕第一中心轴C1而180度旋转对称的位置的第一壳体52B。
通过将多个第一端子53组装于该第一壳体52B,得到与图27和图28所示的实施方式2中的第一连接器51A同样的第一连接器。
此外,如果使配置在通用壳体82的-Y方向端部的突起86保持原状而切断配置在通用壳体82的+Y方向端部的突起87的切断用槽88,则本次与实施方式2中的第二连接器61A的第二壳体同样,如图56和图57所示在-Y方向侧配置有具有Z方向的高度HB2的突起86,在+Y方向侧配置有Z方向的高度降低至HB1的突起87A,能够制作这些一对突起86、87A配置在绕第二中心轴C2而180度旋转对称的位置的第二壳体62B。
通过将多个第二端子63组装于该第二壳体62B,得到与图31和图32所示的实施方式2中的第二连接器61A同样的第二连接器。
由此,仅通过预先准备一种通用壳体82并切断突起86的切断用槽88或突起87的切断用槽88,能够容易地制作与配置外壳41的朝向对应的第一连接器或第二连接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5中,外壳41、41A、41B作为限制部具有由槽构成的凹部46、47、46A、47A、46B、47B,但是也能够使用由孔构成的凹部。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5中,第一连接器51、51A、51B具有六个第一端子53,第二连接器61、61A、61B具有六个第二端子63,但是并不限定于此,本发明不限定第一端子53和第二端子63的个数。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3中,形成于外壳41、41A、41B的限制部由凹部46、47、46A、47A、46B、47B构成,形成于第一壳体52、52A、52B的第一被限制部由第一突起56、57、56A、57A、56B、57B构成,形成于第二壳体62、62A、62B的第二被限制部由第二突起66、67、66A、67A、66B、67B构成,但是相反,外壳41、41A、41B可以具有由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构成的限制部,第一壳体52、52A、52B可以具有由凹部构成的第一被限制部,第二壳体62、62A、62B可以具有由凹部构成的第二被限制部。

Claims (12)

1.一种连接器组装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端子和保持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壳体,并且在配置成规定朝向的状态下能够沿嵌合方向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
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端子和保持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二壳体,并且在配置成所述规定朝向的状态下能够沿所述嵌合方向与所述对方侧连接器嵌合;以及
外壳,在与所述嵌合方向正交的面内朝向彼此呈180度的不同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配置;
所述外壳具有***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中的一个的连接器收容部和形成在所述连接器收容部内的限制部,
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被限制部,
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被限制部,
配置成所述规定朝向的所述第一连接器通过所述第一被限制部和所述限制部,能够收容于朝向所述第一方向配置的所述外壳的所述连接器收容部,并且不能收容于朝向所述第二方向配置的所述外壳的所述连接器收容部;
配置成所述规定朝向的所述第二连接器通过所述第二被限制部和所述限制部,不能收容于朝向所述第一方向配置的所述外壳的所述连接器收容部,并且能够收容于朝向所述第二方向配置的所述外壳的所述连接器收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具有沿所述嵌合方向的外壳中心轴,
所述连接器收容部具有绕所述外壳中心轴而180度旋转对称的形状,
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壳体主体,在所述第一连接器配置成所述规定朝向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壳体主体不论是相对于朝向所述第一方向配置的所述外壳、还是相对于朝向所述第二方向配置的所述外壳均能够收容于所述连接器收容部,
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壳体主体,在所述第二连接器配置成所述规定朝向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壳体主体不论是相对于朝向所述第一方向配置的所述外壳、还是相对于朝向所述第二方向配置的所述外壳均能够收容于所述连接器收容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主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主体分别具有沿所述嵌合方向的第一中心轴和第二中心轴,并且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
所述第一被限制部包括一对第一突起,该一对第一突起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主体从绕所述第一中心轴而180度旋转对称的位置沿所述嵌合方向延伸,并且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状,
所述第二被限制部包括一对第二突起,该一对第二突起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主体从绕所述第二中心轴而180度旋转对称且与所述一对第一突起对应的位置沿所述嵌合方向延伸,并且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状,
所述限制部包括一对凹部,该一对凹部形成在绕所述外壳中心轴而180度旋转对称且与所述一对第一突起和所述一对第二突起对应的位置,并且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状,
所述一对第一突起和所述一对第二突起根据所述外壳的朝向选择性地***所述一对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第一突起在与所述嵌合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彼此不同,
所述一对第二突起是使所述一对第一突起绕所述第一中心轴旋转了180度的突起,
所述一对凹部与所述一对第一突起和所述一对第二突起对应,并且由在与所述嵌合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彼此不同的一对槽或孔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是在形成有一对突起的通用壳体中局部切断所述一对突起中的一个突起的壳体,所述一对突起相对于具有沿所述嵌合方向的中心轴的壳体主体从绕所述中心轴而180度旋转对称的位置沿所述嵌合方向延伸,并且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
所述第二壳体是在所述通用壳体中局部切断所述一对突起中的另一个突起的壳体。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第一突起沿所述嵌合方向的高度尺寸彼此不同,
所述一对第二突起是使所述一对第一突起绕所述第一中心轴旋转了180度的突起,
所述一对凹部与所述一对第一突起和所述一对第二突起对应,并且由沿所述嵌合方向的高度尺寸彼此不同的一对槽或孔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是在形成有一对突起的通用壳体中局部切断所述一对突起中的一个突起的壳体,所述一对突起相对于具有沿所述嵌合方向的中心轴的壳体主体从绕所述中心轴而180度旋转对称的位置沿所述嵌合方向延伸,并且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
所述第二壳体是在所述通用壳体中局部切断所述一对突起中的另一个突起的壳体。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第一突起在与所述嵌合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厚度尺寸彼此不同,
所述一对第二突起是使所述一对第一突起绕所述第一中心轴旋转了180度的突起,
所述一对凹部与所述一对第一突起和所述一对第二突起对应,并且由在与所述嵌合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进深尺寸彼此不同的一对槽或孔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具有连接器锁定部,所述连接器锁定部配置在所述连接器收容部内,用于锁定收容在所述连接器收容部内的所述第一连接器或所述第二连接器,
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分别具有与所述连接器锁定部卡合的第一被锁定部和第二被锁定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具有彼此不同的颜色。
11.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具有电线引出部,所述电线引出部与所述连接器收容部连通,用于将与所述第一端子或所述第二端子连接的电线向与所述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引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具有形成在绕所述外壳中心轴旋转对称的位置的多个固定用孔。
CN202010016805.0A 2019-04-08 2020-01-07 连接器组装件 Active CN1117996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73643A JP7164481B2 (ja) 2019-04-08 2019-04-08 コネクタ組立体
JP2019-073643 2019-04-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99607A CN111799607A (zh) 2020-10-20
CN111799607B true CN111799607B (zh) 2021-12-03

Family

ID=72805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16805.0A Active CN111799607B (zh) 2019-04-08 2020-01-07 连接器组装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164481B2 (zh)
CN (1) CN1117996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16336B2 (en) * 2020-11-04 2024-02-27 Te Connectivity Solutions Gmbh Bi-directional header for multi-direction connector mating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64300A (ja) * 1998-11-30 2000-06-16 Nec Corp コネクタの誤挿入防止構造
EP2626956A1 (fr) * 2012-02-10 2013-08-14 Hypertac S.A. Dispositif détrompeur pour connecteur électrique
CN208674463U (zh) * 2018-09-05 2019-03-29 浩亭(珠海)制造有限公司 具有接地孔的连接器和连接器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28978B2 (ja) 2004-04-20 2009-02-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550671B2 (ja) 2005-06-09 2010-09-22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6187788B2 (ja) 2013-10-15 2017-08-30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回転電機及び回転電機のケーブル引き出し方向の変更方法
JP6529167B2 (ja) 2015-07-22 2019-06-12 株式会社イシダ 組合せ計量装置
WO2017026437A1 (ja) * 2015-08-10 2017-02-1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線カバー付き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64300A (ja) * 1998-11-30 2000-06-16 Nec Corp コネクタの誤挿入防止構造
EP2626956A1 (fr) * 2012-02-10 2013-08-14 Hypertac S.A. Dispositif détrompeur pour connecteur électrique
CN208674463U (zh) * 2018-09-05 2019-03-29 浩亭(珠海)制造有限公司 具有接地孔的连接器和连接器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64481B2 (ja) 2022-11-01
JP2020173908A (ja) 2020-10-22
CN111799607A (zh) 2020-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392135B1 (ko) 커넥터와 커넥터에 연결되어지는 객체의 연결을 안내하는안내부를 가진 커넥터
US9742116B1 (en) Connector
JP2571074Y2 (ja) ヒュージブルリンク
TW202002430A (zh) 電連接器組
JP6909139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3117965B2 (ja) 電気的な差込み結合部材
CN110021849B (zh) 电连接器
CN111799607B (zh) 连接器组装件
US11165204B2 (en) Plug and socket having a shield plate to ground plate connection
JP2000208200A (ja) 防水コネクタ
WO2007110999A1 (ja) スローブローヒューズのヒューズエレメント、スローブローヒューズおよび電気接続箱
JP3885190B2 (ja) 雌端子
CN112636058A (zh) 连接端子及带端子的电线
JP2006040838A (ja) 雌雄コネクタの嵌合構造
CN112563774B (zh) 连接器
US10008803B2 (en) Connector for a camera with reduced dimensions in a fitting direction
CN112072351B (zh) 电子部件单元
US20230117463A1 (en) Connector
US7109841B2 (en) Surface-mount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thermis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US20220013950A1 (en) Connector and fitting connector
EP3675298B1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CN109792123B (zh) 连接器
JP2020072065A (ja) 改良した端子を備えた電源用コネクタ装置
JP7442274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付き電線
JPS6336619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