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69211B -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69211B
CN111769211B CN202010681950.0A CN202010681950A CN111769211B CN 111769211 B CN111769211 B CN 111769211B CN 202010681950 A CN202010681950 A CN 202010681950A CN 111769211 B CN111769211 B CN 1117692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oncave
display panel
curved surface
organic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8195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69211A (zh
Inventor
黄忠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7692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69211A/zh
Priority to US17/109,37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11600803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692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692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2Cathodes
    • H10K59/80521Cath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4Insulating layers formed between TFT elements and OLED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8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6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lective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1Anodes
    • H10K59/80515An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9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02Details of OLEDs of OLED structures
    • H10K2102/3023Direction of light emiss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1Anodes
    • H10K59/80518Reflective anodes, e.g. ITO combined with thick metallic lay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位于衬底上多个发光像素组成的发光像素阵列;发光像素包括在衬底上顺次层叠的凹陷结构层、发光元件、平坦化层、微透镜结构;凹陷结构层包括至少一个凹陷结构,凹陷结构的凹陷方向朝向衬底并形成凹形曲面;微透镜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微透镜;每个发光像素所在区域的各微透镜与各凹陷结构一一对应;微透镜结构以及凹形曲面在衬底上的垂直投影均与发光元件在衬底上的垂直投影交叠。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上述凹陷结构和上述微透镜结构的耦合作用,可以增加从微透镜结构输出的光线中平行光的分量,从而提高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

Description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在移动显示终端屏幕和显示屏上逐渐占据主流。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子像素,每个子像素包括像素驱动电路以及与该像素驱动电路电连接的发光元件。
由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出射的光线中存在部分大角度的光线无法到达人眼而存在光线的浪费进而导致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功耗较大的问题,为了保证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出射的大角度光线汇聚到观察者的视角内,现有技术中通过在每个OLED像素的上方,设置一个微型凸透镜,通过微型凸透镜将对应像素内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汇聚成平行或近似平行的出射光线,进而保证平行或者近似平行的光线就能够共同到达较远距离的人眼而不会中途发散并损失掉。
然而,当一个OLED像素的上方对应设置一个凸透镜时,从一个和凸透镜差不多大小面积的发光面发出的光线,是无法通过凸透镜聚焦成一个平行或者近似平行的光束,仍然会存在相当一部分光线大角度地射出而无法到达人眼,造成较多光线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以增加从微透镜结构输出的光线中平行光的分量,提高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
位于所述衬底上多个发光像素组成的发光像素阵列;
所述发光像素包括在所述衬底上顺次层叠的凹陷结构层、发光元件、平坦化层、微透镜结构;
所述凹陷结构层包括至少一个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的凹陷方向朝向所述衬底并形成凹形曲面;
所述微透镜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微透镜;每个所述发光像素所在区域的各所述微透镜与各所述凹陷结构一一对应;
所述微透镜结构以及所述凹形曲面在所述衬底上的垂直投影均与所述发光元件在所述衬底上的垂直投影交叠。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发光像素包括在衬底上顺次叠层设置的凹陷结构层、发光原件、平坦化层和微透镜结构,其中微透镜结构以及凹陷结构在衬底上的垂直投影与发光原件在衬底上的垂直投影交叠。通过在发光元件靠近衬底一侧设置凹陷结构,进而通过凹陷结构和微透镜结构的耦合作用,增加从微透镜结构输出的光线中平行光的分量,提高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现有技术中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像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沿图8中DD’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发光像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通过在每个发光像素10'的上方设置一个微透镜结构20',利用微透镜结构20'将对应发光像素10'内发光元件30'发出的光线汇聚成平行或近似平行的光线后出射,进而保证平行或者近似平行的光线就能够共同到达较远距离的人眼而不会中途发散并损失掉。但由于发光元件30'的面积较大,因此发光元件30'出射的光线只有部分光线通过微透镜结构20'的聚焦作用形成平行或者近似平行的光束出射出去,如图1实线所示,但仍然存在相当一部分光线以大角度射出而无法到达人眼,或者出射至观察者视角之外的空间里,如图1虚线所示,进而造成人眼观察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显示效果较暗的现象。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位于衬底上多个发光像素组成的发光像素阵列,发光像素包括在衬底上顺次层叠的凹陷结构层、发光元件、平坦化层、微透镜结构,凹陷结构层包括至少一个凹陷结构,凹陷结构的凹陷方向朝向衬底并形成凹形曲面,微透镜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微透镜;每个发光像素所在区域的各微透镜与各凹陷结构一一对应;微透镜结构以及凹形曲面在衬底上的垂直投影均与发光元件在衬底上的垂直投影交叠。通过在发光元件靠近衬底一侧设置凹陷结构,增加发光元件的发光面积,进而发光元件出射的光沿垂直于凹形曲面表面的切线的方向出射到微透镜结构,进而通过微透镜结构的聚焦作用将入射到微透镜结构的光线以一束基本平行的光束发射出去,保证了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发出的光线的聚焦效果,提高了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
以上是本发明的核心思想,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光线的传输路线,结合图2和图3,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衬底10,位于衬底10上多个发光像素20组成的发光像素阵列(图2示例性表示一个发光像素20),发光像素20包括在衬底10上顺次层叠的凹陷结构层21、发光元件22、平坦化层23、微透镜结构24,凹陷结构层21包括至少一个凹陷结构210,凹陷结构210的凹陷方向朝向衬底10并形成凹形曲面S,微透镜结构24包括至少一个微透镜;每个发光像素所在区域的各微透镜与各凹陷结构一一对应。
微透镜结构24以及凹形曲面S在衬底10上的垂直投影均与发光元件22在衬底10上的垂直投影交叠。
如图2和图3所示,凹陷结构210位于发光元件22靠近衬底10一侧,在凹陷结构210上的发光元件22出射的光线中各个角度都有,其发光强度和角度如图3曲面70所示,在发光元件22出射的光线中主要考虑光束中的主光线80。主光线80是指垂直于发光元件22曲面的光线,其强度最大。若凹形曲面S上的发光元件22出射的主光线80通过微透镜结构的焦点P点,那么该部分发光元件22出射光线中的主光线80以垂直于发光元件22表面切线的方向射出,主光线80达到微透镜结构24后,在微透镜结构24的聚焦作用下以一束基本平行的光束发射出去。本发明通过在发光元件22靠近衬底10一侧设置凹陷结构210,相比于未设置凹陷结构210时,增加了发光元件22的发光面积,因此可以增加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平行出射到人眼的光束,使得发光元件出射的光线通过微透镜结构后更加聚焦和平行,减少出射的大角度出射光无法到达人眼而存在光线的浪费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凹陷结构210,不仅能够将发光元件22出射的大部分主光线80转换为平行光束出射,而且由于发光元件22靠近衬底10一侧设置凹陷结构210能够有效的增加发光元件22的发光面积,保证了在不增加OLED薄膜两端电压的前提下,提高每个发光元件22的光输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发光像素包括在衬底上顺次叠层设置的凹陷结构层、发光原件、平坦化层和微透镜结构,其中微透镜结构以及凹陷结构在衬底上的垂直投影与发光原件在衬底上的垂直投影交叠。通过上述凹陷结构和上述微透镜结构的耦合作用,可以增加从微透镜结构输出的光线中平行光的分量,从而提高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
可选的,继续参见图2和图3,凹陷结构210的中心线L2与微透镜结构24的光轴L1重合。
进一步的,发光元件22与凹形曲面S具有相同的曲面轮廓。
如图2和图3所示,微透镜结构24的光轴为L1,凹陷结构210的中心线为L2,微透镜的光轴L1与一一对应的凹陷结构210的中心线L2重合。当垂直于凹陷结构210表面切线方向光的入射至微透镜后,会沿平行于微透镜的光轴L1的方向出射至外界环境。通过设置微透镜的光轴L1与凹陷结构210的中心线L2重合,可保证凹形曲面S上的发光元件22出射的主光线80通过微透镜的焦点P点主光线较多,增加了发光元件22的光输出,进而增加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平行出射到人眼的光束,减少大角度出射光。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发光元件22与凹形曲面S具有相同的曲面轮廓,可保证发光元件22与凹陷结构210表面结构完全切合,进而保证发光元件22的出射的光线的光通量最大,进而可以避免发光元件22出射的光线在到达人眼过程中出现的光线损失现象,保证了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凹陷结构210和发光元件22相接触的凹形曲面S满足:平行于微透镜结构24的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微透镜结构24作用后垂直入射至凹形曲面S上。
如图4所示,假设一束光线沿平行于微透镜结构24的光轴L1的方向入射到微透镜结构24的表面,该平行光束被微透镜结构24聚焦后入射到发光元件22的表面,由于发光元件22靠近衬底一侧设置有凹陷结构210,因此当平行光束被微透镜结构24聚焦后入射到发光元件22的表面后,凹陷结构210的表面曲率分布使得被微透镜结构24聚焦的光线刚好以垂直发光元件22表面的角度入射到发光元件22表面,而由于发光元件与所凹形曲面具有相同的曲面轮廓,因此平行于微透镜结构24的光轴L1的入射光线,经微透镜结构24作用后可垂直入射至凹形曲面S上。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发光元件22出射的光线在垂直于曲面切面的法线方向上为主光线,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在凹陷结构210上设置的发光元件22出射的主光线将会被微透镜结构24以几乎平行光束的形态出射,从而保证发光元件22出射的光线可以出射至较远的位置并保持较大的光子密度,即较小的发散角度,进而可以提高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图4示例性以外界环境光入射至微透镜结构24进而垂直入射至发光元件22表面的光线的传输路径,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当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发光元件22出射光线后,沿垂直于发光元件22表面切向方向出射的光线经过微透镜结构24后会以一束近似平行的光束出射至外界环境,其光路路径与外界环境入射至微透镜结构24的光路路径相反,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进一步的,凹陷结构210的形状使得覆盖在其上的发光元件22发出的主光线经微透镜结构24聚焦后以近似平行的光束射出,满足上述光束传播路径的微透镜结构24的曲面形状以及凹陷结构210的曲面形状,亦或者曲面函数关系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可选的,继续参见图2,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衬底10与发光元件22之间的像素驱动电路30,像素驱动电路30与发光元件22之间设置有绝缘层40,绝缘层40中设置有导通孔50,发光元件22包括背离凹陷结构210顺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221、发光功能层222以及第二电极223,第一电极221通过导通孔50与像素驱动电路30电连接。
如图2所示,通过在绝缘层40中设置导通孔50,发光元件22的第一电极221通过导通孔50与像素驱动电路30电连接,像素驱动电路30通过导通孔50驱动发光元件22。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不对导通孔50的具***置进行限定,图2示例性设置导通孔50与凹陷结构210和发光元件22相接触的凹形曲面S不交叠,也可以设置导通孔50位于凹陷结构210的正下方,从而保证导通孔50的深度可以较浅,减少工艺的难度。进一步的,在形成导通孔50时,可以采用金属MOCVD(Metal 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成膜工艺,可以同时在形成导通孔50的同时形成平坦化层,从而不影响凹形曲面的平滑程度。
可选的,结合图3和图4,平行入射光经微透镜结构24后汇聚到一个焦点设为P点,凹陷结构210的凹形曲面S上各点的法线均通过焦点P点。
如图3和图4所示,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发出的光线各个角度都有,其发光强度和角度如图3曲面70所示,在垂直于发光元件22表面方向上的光线光强最强,即为发光元件22的主光线80,然后随着光线角度的增加发光强度逐渐降低,为了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发光元件22出射的主光线80最后以平行于微透镜结构24的光轴L1的方向射出。通过设置凹陷结构210的凹形曲面S上各点的法线均通过微透镜结构的焦点P点,进而保证凹形曲面S上发光单元22出射的主光线80经过微透镜结构24后以平行于微透镜结构24的光轴L1的方向出射。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制造工艺的细微差异,所有凹形曲面S各点法线通过微透镜结构24的焦点P的描述实际上包括了存在一定合理偏差的情况,不是数学上的绝对零误差的概念。
进一步的,设置微透镜结构24的焦点P位于平坦化层23内,满足了图4所示的光路的要求,即平行入射的光经微透镜结构24后的焦点为P点,且平行入射的光经过微透镜结构24后到达凹陷结构210表面后以垂直于凹陷结构210表面切线的方向入射。
可选的,继续参见图4,平坦化层23的折射率小于微透镜结构24的折射率。
进一步的,为了增加凹形曲面S上发光单元22出射的主光线80经过微透镜结构24后以平行于微透镜结构24的光轴L1的方向出射的平行光线的相对分量,通过设置平坦化层23的折射率小于微透镜结构24的折射率,从而使得更多的靠近凹形曲面S发光面边缘的大角度光转换为平行光束出射。
本发明实施例中凹形曲面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需求选择不同的曲面形状,可选的,继续参见图2,微透镜包括平凸透镜,其平面朝向发光元件一侧,透镜曲面的曲面方程满足:
Figure BDA0002586179170000091
其中Z为平凸透镜的光轴L1,r为平凸透镜的曲面上任一点到Z轴的垂直距离,f0为平凸透镜的焦距;n为平凸透镜的材料折射率n2和所述平凸透镜的凸面外侧媒介的折射率n1的比值,即n=n2/n1。
需要说明的是,透镜曲面的曲面方程描述的是透镜曲面是一个广义的围绕Z轴,也就是平凸透镜的光轴L1,旋转对称的椭球面,其顶点在Z轴上的f0点,入射到该平凸透镜的曲面上的平行于光轴L1的光线经过折射聚焦在坐标轴的零点。由于制造工艺的误差,实际制造出来的平凸透镜,不论是使用冲压模具或者利用软化状态的有机膜的重塑,有可能无法实现如公式形成的理想曲线方程。但如果形成的透镜曲面误差在15%以内,就可以基本达成将平行入射光线聚焦于一点的期望,从而这个误差范围之内的曲面也在本发明要求的范围之内,同样的理由也适用于本发明中描述的其它曲面,以及不同尺寸之间的相互关系上。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凹形曲面S包括球形曲面的一部分,其球心和平凸透镜的焦点P重合。
如图5所示,当凹形曲面为球形曲面的一部分时,球面半径为r0,此时发光元件的面积满足
Figure BDA0002586179170000101
可选的,继续参见图5,球形曲面的球心和平凸透镜的绿色光线的焦点A重合。
由于环境中的可见光的折射率依赖于可见光的波长,当不同颜色的平行光入射到微透镜结构24,通过在微透镜结构24内部发生折射后会聚焦在微透镜结构24的光轴的不同位置。通常红光的折射率最小,绿光的折射率位于中间,蓝光的折射率最大,当不同颜色的平行入射光束经过微透镜结构24后分别聚焦在微透镜结构24的光轴上的B、A和C点时,为了保证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较优的结果,设置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凹形曲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球心位于绿色的平行入射光经微透镜结构24后的焦点A点,即凹形曲面为球面的一部分时,凹陷结构的中心与微透镜结构的焦点P设定在蓝光的焦点C点和红光的焦点A点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绿色的平行入射光例如可以认为是波长在500nm至560nm的光线。
可选的,继续参见图2,发光元件包括在凹形曲面S上顺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221、发光功能层222以及第二电极223,第一电极221包含能够反射光线的反射层。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顶发光和底发光两种方式,当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为顶发光方式时,通过设置第一电极221包含能够反射光线的反射层,发光元件22出射的光线部分达到第一电极221后,经过第一电极221表面的反射层作用反射至微透镜结构24,提高了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光线利用率。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第一电极221包括背离凹陷结构210顺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金属化合物薄膜11、金属反射薄膜12以及第二金属化合物薄膜13。
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通常设置第一电极221为透明电极,第一电极221的材料选择ITO,但考虑到发光元件22出射的光部分出射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衬底10一侧,因此需要在第一电极221设置反射电极层,更好的保证发光单元出射的光更多的出射到出光侧,而反射电极层一般为金属材料。然而由于ITO和金属材料之间的热膨胀系数差异较大,且由于发光元件22位于凹形曲面S上,凹形曲面S容易给第一电极带来额外的内部应力,因此,设置第一电极221包括背离凹陷结构210顺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金属化合物薄膜11、金属反射薄膜12以及第二金属化合物薄膜13,在降低了凹形曲面S带来的内部应力的同时第一电极221可作为反射电极,可避免再额外制作一层反射层,降低了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制备的复杂度。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发光元件22包括在凹形曲面S上顺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221、发光功能层222以及第二电极223,第一电极221为透明电极,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凹形结构210和衬底10之间的反射层60。
如图7所示,可以直接在凹陷结构210朝向衬底10的一侧设置反射层25,当发光元件22出射的光线部分达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非出光侧时,通过衬底10上的反射层25将发光元件22出射的光线反射至微透镜结构24,提高了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光线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以及附图均以每个发光像素所在区域设置一个微透镜以及一个凹陷结构为例进行介绍。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根据实际产品的实际需求,设置微透镜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微透镜,每个发光像素所在区域包括多个微透镜,以及多个凹陷结构;各微透镜与各凹陷结构一一对应,如图8以及图9所示。图9为沿图8中DD’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示例性的设置每个发光像素包括4个微透镜以及4个凹陷结构,4个微透镜和4个凹陷结构一一对应。即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可以是每个发光像素所在区域包括至少一个微透镜,以及至少一个凹陷结构;各微透镜与各凹陷结构一一对应。本发明实施例对每个发光像素中的各微透镜的排列方式以及各凹陷结构排列方式不做限定,例如可以如图8中所示的阵列式四角排列,即排列的阵列行方向和阵列列方向垂直,每2行*2列个微透镜或者每2行*2列个凹陷结构组成矩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例如还可以是如图10所示排列,即排列的阵列行方向和阵列列方向的夹角小于90°,相邻两行的每三个微透镜或者相邻两行的每三个凹陷结构呈三角排列。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1,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600。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可以其他用于支持显示装置正常工作的电路及器件,也可以为电脑、电视机、智能穿戴显示装置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
位于所述衬底上多个发光像素组成的发光像素阵列;
所述发光像素包括在所述衬底上顺次层叠的凹陷结构层、发光元件、平坦化层、微透镜结构;
所述凹陷结构层包括至少一个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的凹陷方向朝向所述衬底并形成凹形曲面;其中,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凹形曲面具有相同的曲面轮廓;
所述微透镜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微透镜;每个所述发光像素所在区域的各所述微透镜与各所述凹陷结构一一对应;
所述微透镜结构以及所述凹形曲面在所述衬底上的垂直投影均与所述发光元件在所述衬底上的垂直投影交叠;
其中,平行入射光经所述微透镜结构后汇聚到焦点设为P点;所述凹陷结构的凹形曲面上各点的法线均通过所述焦点P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衬底与所述发光元件之间的像素驱动电路;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与所述发光元件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中设置有导通孔;所述发光元件包括背离所述凹陷结构顺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发光功能层以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通过所述导通孔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透镜包括平凸透镜,其平面朝向所述发光元件一侧,透镜曲面的曲面方程满足:
Figure FDA0003842198040000021
其中Z为所述平凸透镜的光轴,r为所述平凸透镜的曲面上任一点到Z轴的垂直距离,f0为所述平凸透镜的焦距;n为所述平凸透镜的材料折射率和所述平凸透镜的凸面外侧媒介的折射率的比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曲面包括球形曲面的一部分,其球心和所述平凸透镜的焦点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曲面的球心和所述平凸透镜的绿色光线的焦点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坦化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微透镜结构的折射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包括在所述凹形曲面上顺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发光功能层以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包含能够反射光线的反射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包括背离所述凹陷结构顺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金属化合物薄膜、金属反射薄膜以及第二金属化合物薄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包括在所述凹形曲面上顺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发光功能层以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为透明电极;所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凹陷结构和所述衬底之间的反射层。
10.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CN202010681950.0A 2020-07-01 2020-07-15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7692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109,371 US11600803B2 (en) 2020-07-01 2020-12-02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panel comprising concave structure and convex microlen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263133 2020-07-01
CN202010626313 2020-07-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69211A CN111769211A (zh) 2020-10-13
CN111769211B true CN111769211B (zh) 2023-06-16

Family

ID=72726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81950.0A Active CN111769211B (zh) 2020-07-01 2020-07-15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600803B2 (zh)
CN (1) CN1117692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33734B (zh) * 2021-06-21 2022-10-2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3471352B (zh) * 2021-06-30 2023-03-1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488571B (zh) * 2021-06-30 2023-07-0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690386A (zh) * 2021-08-16 2021-11-23 深圳市芯视佳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镜阵列、oled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
US11968856B2 (en) * 2021-10-04 2024-04-23 Applied Materials, Inc. Polarizer-free LED displays
CN116998244A (zh) * 2022-02-28 2023-11-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09794A (ja) * 2003-04-07 2004-11-04 Sharp Corp マイクロレンズ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マイクロレンズ基板を備えた液晶表示素子、投影型液晶表示装置
JP2019133816A (ja) * 2018-01-31 2019-08-08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及び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74044B2 (en) * 2004-01-26 2007-09-25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 emitting device
KR100709194B1 (ko) * 2005-11-23 2007-04-1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30007006A (ko) * 2011-06-28 2013-01-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101881133B1 (ko) * 2011-06-29 2018-07-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절연층의 경사 구조 형성 방법,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US9224980B2 (en) * 2013-03-28 2015-12-2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KR102039685B1 (ko) * 2013-04-17 2019-11-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3943787B (zh) * 2014-03-28 2016-08-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器及其制备方法
KR102335812B1 (ko) * 2014-09-19 2021-12-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CN104716164A (zh) * 2015-03-27 2015-06-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KR20180047331A (ko) * 2016-10-31 2018-05-1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KR102406305B1 (ko) * 2017-05-15 2022-06-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7863448B (zh) * 2017-10-24 2019-09-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7799662A (zh) * 2017-12-05 2018-03-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09633946B (zh) * 2019-01-31 2022-05-2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其制作方法及3d打印***
CN109935726B (zh) * 2019-03-19 2020-12-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CN209785979U (zh) * 2019-05-10 2019-12-13 江苏集萃有机光电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646977B (zh) * 2019-09-27 2023-01-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0875369A (zh) * 2019-11-27 2020-03-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背板、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1106155B (zh) * 2019-12-30 2022-10-25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09794A (ja) * 2003-04-07 2004-11-04 Sharp Corp マイクロレンズ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マイクロレンズ基板を備えた液晶表示素子、投影型液晶表示装置
JP2019133816A (ja) * 2018-01-31 2019-08-08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及び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020966A1 (en) 2022-01-20
CN111769211A (zh) 2020-10-13
US11600803B2 (en) 2023-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69211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994766B2 (en) Backlight modul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isplay device
JP6487898B2 (ja) 有機発光表示装置
KR102436605B1 (ko) 높은 수의 픽셀을 갖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를 위한 컬러 무기 led 디스플레이
US10748975B2 (en) Display device
TW201709499A (zh)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
KR20170036179A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CN111628107B (zh) 显示面板
CN110783367A (zh) 显示面板
JP2005062741A (ja) 表示装置
CN111323962A (zh) 显示装置
US20220216183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783377A (zh) 显示装置
CN109991775A (zh) 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CN112130236B (zh) 低反射结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US10998387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CN113178466A (zh) 显示器件及电子设备
CN111864119A (zh) 显示器件和近眼显示设备
CN215259364U (zh) 一种光源装置
CN111668390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US20140077195A1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package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ncavity on substrate
KR20220021978A (ko) 표시 장치
CN113035930A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545622A (zh) 光学***以及抬头显示器
KR101968570B1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Room a5-103, No.999, Wenzhong Road, Xinzhan District,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230012

Applicant after: Vis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a5-103, No.999, Wenzhong Road, Xinzhan District,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230012

Applicant before: Hefei Shiya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